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榕树下作文

发布时间:2020-03-04 03:15: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记全国小学生语文素养大赛冠军——龚崇霄

成都市温江区东大街一小六年级学生龚崇霄参加2012年第二届全国小学生语文素养大赛,经过初赛、复赛、决赛,历时五个月,过关斩将,在26所城市近20万小选手中脱颖而出,喜摘成都地区桂冠,获得全国优秀奖。

12月30日,成都新东方校区热闹非凡,经历了初赛、复赛的选手们汇聚一堂,可谓高手云集。各路选手精心准备,在展示过程中,限时抢答流利高效,经典诵读声情并茂,即兴话题展示了思维的敏捷,才艺表演更是赏心悦目:有唱歌的,有跳舞蹈的,有奏乐的,快板、顺口溜、配音„„形式精彩纷呈,让人眼花缭乱。怎样在这些精英中取胜?龚崇霄在深感竞争的压力时,脑子里不停地思索着。

上场了,作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开始第一环节:限时抢答。主持人提问,选手回答。龚崇霄在整个过程中既无答错的题,也无跳过的题,反应快捷、回答准确,未留一丝遗憾。第二环节 ;朗诵规定的诗歌。因为准备充分,对语句的拿捏掌握到位,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第三环节:话题展示。选手自己抽题,30秒的准备时间后,龚崇霄不慌不忙地组织语言讲述,故事有血有肉,有叙有议,有条有理,娓娓道来,评委老师听得频频点头。最后一个环节:特长展示。多才多艺的龚崇霄选择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野草赋》。由于是自己有感而发的,朗诵时对语句、节奏、情感的演绎自始至终真切感人,表演与诗歌浑然一体。他那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的表演,深深地打动了评委的心。

评委老师在点评时,给予龚崇霄很高的评价与欣赏:语言优美流畅,典故信手拈来,逻辑清晰,内容不乏思想性和哲理性,表现出其背后优秀的语文素养;才艺展示体现了选手极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展示了新时期少年儿童的风采,也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教育者在理念上和实践中的闪光点。

最终,龚崇霄以绝对的优势摘取了桂冠。这结果,既让龚崇霄喜出望外,又是在意料之中。龚崇霄说:“这种信心,归根结底,不是临场发挥,而是平时的积累和努力。”

相关链接:第二届全国小学生语文素养大赛以丰富的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比赛内容涵盖广泛,题目设计灵活多样,充分展现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及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榕树下

六年级一班 龚崇霄

根扎进褐色的土 叶挂上明朗的云

躯干间蕴藏着蓬勃欣荣的刚健 叶脉里流淌着青春不老的活力 百年光阴细碎 揉荡在枝丫间 注入古老灵气 化作星点光辉

是谁绕着树干捉迷藏 转眼头顶博士帽 多少红领巾

让纸飞机留在了枝间 自己却早已坐上了梦想的航班直抵蓝天 曾经的欢声笑语 都结出冠冕奖杯 垂下的那片绿荫 见证着这一切

拂过的是扬长创新的学风 洒下的是辛勤园丁的汗霖 龄岁悄然攀高 风貌能衬国旗飘 窗里的朗朗书声 树下的笤帚足音 阳光路上的如飞健步 展现于举止 滋长在心灵

无论是风过处的低吟 还是雨落时高唱

大榕树都在同我们吐诉衷情 这呼唤需要感悟 这诉说需要经历 感受榕树之风 你会一遍遍听见 那如歌的言语: “我们的东一!”

榕树岁月

六一班 廖悦

空闲之时,我便会拉着朋友走到外面透气。

不知不觉地,走到了校园里的那棵榕树下。入冬已久,满目枯木衰草,落叶成堆。唯有那棵粗壮的榕树,淡黄色的叶子簌簌地迎风舒展,远远一望,似是九天之上的繁星。

“这棵树待在这里有多久了呢?”我好奇地问道。

“谁知道呢,不过听别人说,好像学校建在这里时,就已经在这儿了。”朋友说。

心下愕然。在学校生活了六年,我竟然从未认真注意过它。抬头望定的刹那,似乎有什么东西瞬间击中了我。

很暖,很熟悉。

我的心不可抑制地颤抖了起来…..

有人说过,每一片树叶,都是一个故事,一段记忆,或是一段沧桑的岁月。

不顾朋友惊诧的目光,上前,手指轻轻地抚上榕树,粗糙的树皮摩挲着我的指尖,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树干中涌动着,像人温热的血液。

再次抬头仰望,心中一片明朗,若是每一片树叶都代表一个学生的话,那它应该已有成千上万片树叶了吧。

每一片树叶,又都深藏着一段岁月,一段记忆,一个故事,只属于那么一个人的。一个人若离开这里,一叶即飘落。

那么,在这绿色的海洋中,哪一片才是我?

我将要离开这里了,那么,属于我的那一片树叶,也该枯萎、凋落,最后,落入土中,化作尘埃。

是了,的确如此。

我仰起头,再次瞧了瞧它,忽然又咧嘴一笑,转身拉着朋友离开,走得较远了,我忍不住回头看了看它。

一阵冷风吹过,满树淡黄的叶子簌簌地响起来,回荡在四角的天地,像是对我的回应。 这棵粗大的、承载了那样多历史岁月的榕树,仿佛在轻柔地对我说。 “每一片叶子,都是你。”

在路上

(六年级一班 陈泳茜)

人生,其实就是一段旅程,我们在不同的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自己,与不同的人结伴,演绎不同的风景,面对不同的挑战,收获不同的成长。从女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就发现自己的人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太多太多的改变:曾经只会饭来张口,因为孩子,学着和柴米油盐酱醋茶打起了交道;曾经做事大大咧咧,因为孩子,开始关心吃喝拉撒这样的芝麻小事;曾经遇事洒脱干脆,因为孩子,面临选择时难免有些瞻前顾后;曾经厌倦父母唠叨,因为孩子,才真正明了那一句句啰嗦背后所蕴含的爱与责任······ “母亲”这一角色,无疑是自己人生旅程中最大的挑战,当然也带给了我最多的改变和成长。

一直以来,都特别喜欢旅行,行走在路途中,体验不同的感受,感知多彩的世界。伴随着女儿从“七坐八爬”到蹒跚学步,如今已长成和我差不多一般高的小姑娘,世界对于女儿而言,已从摇篮里悬挂着的五彩风铃和妈妈温暖的怀抱,变成了书包里塞满的书本与同学间的嬉笑打闹。我和女儿的脚印,也一点点走出温馨的家,走出有趣的幼儿园,走出快乐的学校,走到了更遥远的地方。我们一起登上高高的峨眉山去迎接初升的太阳,一起漫步在美丽的太湖边去感受黄昏的浪漫;我们一起跑到炎热的三亚去拥抱浩瀚的大海,一起走向神奇的九寨去领略优美的风光······每一次出行,女儿都像小尾巴一样贴在我的身旁:高山上,有我们滴下的汗水;沙滩上,有我们踩过的脚印;雪地里,有我们撒欢的身影;草原上,有我们放声的歌唱。

十二年的光阴里,我们有过数不清的旅程。这些旅程,让我们开阔了眼界,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亲情。行走在路上,留下太多有趣的故事,珍藏着数不清的记忆和无尽的欢笑,更让我欣喜的发现女儿点点滴滴的成长。

记得那年女儿不到三岁,她爸爸要去北京出差,而我正值暑假休闲在家,于是一家人浩浩荡荡朝着首都出发。刚下飞机,只觉一股热气扑面而来,着实让我们感受了一把首都人民的热情,也给天生怕热的我一个大大的下马威。第二天,按原计划我们要去爬长城当好汉,望着窗外明晃晃的大太阳,不由得让我在心里悄悄打起了退堂鼓。谁知小不点劲头十足,早早的就做好了出发的准备:不光自己换上了新买的运动鞋,还特意挎上了一个小包,包里装着一块钱,说要口渴了买冰糕。我不忍心让她扫兴,干脆打起了预防针:今天去爬长城,天气这么热,爸爸妈妈都会很累,到时候可不许大人抱。不知江湖险恶的女儿郑重其事的点点头,就拉着我们的手出发了。来到长城脚下,放眼望去,一片空旷的崇山峻岭之上蜿蜒着一条长龙,往左看不到头,往右望不到尾,唯一可见的,则是一簇簇攒动的人头,黑压压的一片,场面之壮观,堪与长城之长相媲美。头顶着烈日拾级而上,刚开始的时候女儿还充满着新鲜感,自己一个人冲在前面,一步一梯往上爬,一边爬着石梯,嘴里还一边数着一二三四五·····渐渐的,数数的声音越来越小,脚步越来越慢,小脸也晒得通红。我有些心疼,再加上被太阳晒得头发昏,就想劝她不再往上爬,没想到女儿竟一口回绝:不行,我要当好汉。我告诉她我们已经爬到了长城上,当然就是好汉了呀。可她说:才不是呢,我们还没看到“好汉”呢。原来,女儿记住了我曾经给她讲过,长城上有块石碑,上面写着“不到长城非好汉”,只有爬到那里,才算是好汉。此刻的我真恨自己多嘴,无奈之下又说:妈妈看你都爬不动了呀,也说好了不许大人抱,怎么办呢?满以为这样一定能让她知难而退,谁知小小的她竟是无比的倔强,嘟起小嘴说:我爬得动,我不要人抱。说完也不理我,回过头去继续她的“好汉”之旅。此时的我,望着她小小的背影,被她的执着而感动。于是我追上她,牵着她的小手,和她并肩而行。她时而一步一梯,时而手脚并用,通红的小脸已经被汗水染成了大花猫,小辫子也披散着粘在额头上。不时有游客向我询问她几岁了,向她竖起大拇指并报以微笑和赞赏的目光。旁人的鼓励无疑激起了女儿更大的斗志,终于,我们来到了那块刻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石碑前。女儿欢喜的蹦了起来,双手举得高高的,大声对我们说“吔,我爬上长城了,我是好汉,我是好汉”。听着女儿的欢呼,我的心里是由衷的高兴,小小的她让我汗颜,更让我坚信:任何时候绝不轻言放弃! 时间一天天溜走,女儿渐渐的长大,我们的旅程依旧,而她却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小不点了。如今的旅程,女儿会结合全家人的兴趣提出合理的建议,会根据旅行计划事先准备好行李,会在旅途中照顾好长辈和弟弟妹妹······这应该归功于我们的旅程,行走在路上,我们可以更好的认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更可以找到很多书本上找不到的财富。

我的人生因为有了女儿而变得完整,我的旅程因为有了女儿的陪伴而少了孤单。在今后的岁月里,我愿意继续和女儿行走在路上,让人生的旅程永远充满欢笑和阳光!

带着女儿游西藏

六(1)班梅雪琦的妈妈

刘莉

带着女儿游西藏,是我一直的期盼。2010年的暑假,这个梦想终于成真了! 确定行程的时候,年仅10岁的女儿并没有被遥远的路程和将要面临的高原反应吓退,反而在我的刻意渲染下对即将来临的旅程充满期待。那些天,我和女儿一起上网查资料、准备物品,每天提醒对方喝味道不佳的红景天泡水。随着出发日子的临近,我们的内心对去西藏渴望日渐强烈。

终于启程了,因为线路热,我们一行19人没能如计划乘火车前往,而是先乘飞机到海拔相对较、素有“西藏小江南”之称的林芝。林芝地区位于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静卧在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的环抱之中,气候湿润,景色宜人,是西藏十分稀有的一块绿洲。林芝的游程大家也都普遍适应,一切十分顺利。

从林芝到拉萨是近7个小时的车程,一开始,那一片片绿油油的青稞地和黄灿灿的油菜花带给我们的兴奋,渐渐被疲倦的车程驱退了,倒是在临近拉萨时,导游的一句玩笑让女儿十分向往:“到了拉萨,一定要到屋顶上去,这里是离天最近的地方,如果晚上天气晴朗,你说不定可以摘颗星星带回去!”。可惜,在拉萨的几天,每个晚上都有雨,女儿计划带5颗星星(一颗给袁老师,一颗给谭老师,哥哥姐姐各一颗,自己的一颗挂在她的房间里)回去的愿望落了空,这也是她此行最大的一个遗憾!

从拉萨到日喀则,沿途全是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从车窗向外看, 下面全是悬崖峭壁,我这从大山中走出的人看了也有点心惊胆颤。前往纳木措途中,翻越一座海拔5000多米的垭口时,女儿有点高原反应, 轻微的头晕、犯困, 让我不免担心起来。但她表现出来的坚强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并且还不停地宽慰我,旅游锻炼孩子,真的!

在西藏的每一天,我们都沉浸在美丽自然风光带来的欣喜之中。看蓝天映衬着连绵起伏的山峦、山上白雪皑皑、山下一片无边的大草原,三五成群的牛羊在悠闲的散步,溪水在山脚下不停地流淌,真是云中有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天,山、水、天融为一体。而西藏虔诚的藏民则给我们诸多其实和震撼。看到藏民们手持转经桶沿着转经道不停地向前祈祷以及沿途一步三叩首、额头有着明显印记的朝拜者,我和女儿谈论起藏民的纯朴、善良和为了他们的信念在坚持,希望女儿能从他们身上学到永不言弃精神。

旅游,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儿,带着孩子一起旅游更是如此。在路上,我教育孩子,孩子也影响着我;我们一起体验,一起感受,一起成长。西藏之行便是如此。

带着童真看世界

——旅行让我和儿子共成长

温江区东大街一小六一班 都柯宇妈妈

背上背包,带上相机,约上三两个好友,买上一张火车票或是机票,亦或是骑上我的凤凰自行车,便踏上心仪的旅程,这是儿子出生之前我常做的一件事。如此热爱旅行,是因为在每一次旅行中,我总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要么是心情的放松、要么是领略到不同的自然风光、要么是品尝到绝佳的美食……太多的收获,让我对旅行情有独钟,以至于有了儿子以后依然未变,甚至因为儿子的到来,我对旅行更是充满了热情与向往,我期待着让儿子在不同的旅途中成长,让小小的他对我们生活的地方,除了有来自书本上的经验之外,还有更多来自于视觉、听觉、味觉的体验。

带着这样的期待,我和儿子的旅行在他蹒跚起步时拉开了序幕。现如今儿子已整整12岁,12年的时间,我和儿子的脚步印在了祖国大江南北的土地上,无论是诗圣故居“杜甫草堂”、张飞故里“阆中古城”,还是具有天下第一幽与第一秀美誉的“青城与峨眉”,世界文化遗产人间天堂“九寨沟”,亦或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的西安,以及拥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紫禁城——我们的首都北京,海滨城市青岛大连、北海,迤逦平静的“青海湖”,充满着异国风情的“普吉岛”…… 每一次旅程,都毫无意外的带给我惊喜与感动,惊喜于旅行让我们的眼界得以开阔,视野得以拓展,感动于儿子在旅途中的小男子汉情怀,感动于旅行让我们不断成长,让我们的母子之情更亲密。

每一次不管远近的出行,我都会和儿子提前做一份假期出行计划,在我看来这有助于孩子规划能力的提升。儿子的第一份计划是在幼儿园中班,我们准备去人间天堂九寨沟旅行时制定的,这是一份图画式的计划,一张白纸被彩笔分成了很多格,每一个格子里画一个东西,代表一个地方,他让我猜,猜不到就解释给我听。一条长长的线代表着我们要走很远的路,一块块蓝色圆圈是代表九寨沟大大小小的海子(旅行前我将自己对九寨的印象向儿子作了简短的说明),忽高忽低的黄色线条是我们要经过的大山……在初步的规划后,我又让他制定进一步的出行方案,从天气信息,到乘坐的交通工具,从出发时间到携带物品,儿子兴奋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每一份旅行计划的制定让儿子对旅行充满了向往,正如他所说:“当我开始制定计划时,我觉得快乐旅行就已经开始了。”当然,现在儿子的出行计划已不再是图画式的记录了,而是一份详细的出行方案,除了出行时间、交通工具、携带物品、旅行时财物保管之类的计划外,还增加了关于目的地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文化饮食方面的信息,“因为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不虚此行,”这是我和儿子每次出行前的固定对白。

旅行计划的制定,让我们在旅途中就像加足马力的汽车,每走一个地方,我们不断充实丰富着自己之前对这个地方的印记。当我们漫步在世界四大古都“西安”的古城墙楼上,踩在饱经风霜的灰砖上,我们仿佛看到了五千年来这个古城所经历的辉煌与风雨,这个历经沧桑而依然坚固的古城墙不知抵御了多少外敌的侵扰;当我们在秦皇陵聆听导游认真的讲解,看着一个个高大威猛的兵马俑时,大秦帝国的兴盛画面立刻浮现于眼前;当我们从星海公园出发,沿着美丽而悠长的滨海路走走停停,看到傅家庄里热爱阳光的俄罗斯人正在享受日光浴,看老虎滩边正在拍摄婚纱的恋人们,大连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其浪漫、阳光、多元的印象已深入我们的心底;当我们戴着手套,拉着身旁的铁链,举步维艰的一步一步向华山顶前进时,我们不由自主的向下俯视,异口同声地惊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我们穿上浮潜装,跳入PP岛情人湾那蔚蓝的海水,潜入水底看那光怪陆离的海底世界,摇曳多姿的五彩珊瑚时,除了兴奋,更需要一份勇气;当我们在泰国街头寻找这座城市的特色时,儿子因为不能自如地用英语表述:我要上卫生间,急得在那直跳脚,以及我们在泰国药店想买治疗咳嗽的药时,因为英语口语的匮乏,只能和售货员鸡同鸭讲地指手画脚时,我和儿子深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一致决定要把英语学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远,不会再闹类似的笑话;当我们站在一望无际,犹如一块蓝玉的青海湖边,聆听着动人的草原牧歌,看着随风摆动的五彩经幡时,感受着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文化时,那是心灵的洗礼,精神的盛宴;当我们在日光之城,点燃熊熊的篝火,喝着甜滋滋的甘蔗水,吃着香喷喷的坨坨肉时,儿子抛掉了那份羞怯与被动,主动拉起彝家小伙的手跳起了热情的“达体舞”,并主动给彝家人唱起了一首他喜欢的歌“青花瓷”,虽然只是简单的一首歌,但在我看来却是意外的惊喜,因为他让儿子走出自己的世界,学会融入世界。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每一次不同目的地的旅行,总有惊喜与收获,不仅让我看到不同的风景,并在不同的风景背后,聆听到一段不同的故事,而且让我对儿子有了新的认识与感动,感动于它一次次激发了儿子的男子汉情怀,让他学会感恩,在感恩中不断成长。

大多数的外出旅行,总会因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孩子爸爸参与机会相对较少,于是乎,儿子的男子汉潜能在爸爸缺席的情况下一次次得以开发。每一次外出,儿子总是自告奋勇的拖着我家的行李拿上拿下 ,哪怕是在青海火车站,要从负二楼将重重的行李从斜梯上拖上去,儿子也没有哼一声,还不停地提醒我们要背好自己的包,火车站鱼龙混杂,小偷小摸的人太多,惹得一行的同事直称赞他:硬是像个男子汉呢!当然除了充当搬运工的角色之外,儿子在旅途中还学会了照顾关心身边的人。记得那次九寨沟之行,由于汽车一直在盘山公路上颠簸,我实在受不了这种转来转去,忽上忽下的感觉,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难受,胃里翻江倒海似的,恨不得立刻下车缓解一下,可我知道司机是不会因为我的晕车而停车的。虽然儿子当时只有4岁,可他却发现了我的难受,他用小小的手帮我拉开塑料袋,用极其甜甜的声音对我说:“妈妈,你坚持不住就吐吧,吐了会舒服一点的。”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话语,对我来说却是莫大的安慰,让我尤为感动,因为儿子一向爱干净,容不得一点脏东西,他却不怕我吐时让他难受。当然,旅途中儿子不仅对我显示着他做为一个男子汉的气度,对同行的弟弟妹妹也是关爱有加,无论吃什么东西,到哪里玩,心里时刻都想着他们,是弟弟妹妹值得信任的大哥哥。

因为儿子的存在,这么多年的旅途中我一直觉得轻松自如,因为儿子的相伴,我的旅途其乐融融。与其说是我在带着儿子游玩,让他能从视觉、听觉、味觉上去认识世界,倒不如说旅行让我们俩共同成长,让我能在孩子的童真陪伴下去欣赏这个平和美好的世界。

难忘北海

六、一 王越家长

至今,我仍忘不了女儿当时令我震撼的眼神,以及那一句“像你和爸爸一样!”

女儿三年级时的暑假,为了让她体验到少数民族的别样风情,我报了那年的北海亲子游,带她来到了北海大江埠野人谷。

一个小点,随着脚步,逐渐放大。 “好高啊!”

一座瞭望台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用木头搭建的它,朴素中又带着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气概。尤其是那最高处挂着的羊骨,像是一位忠实的守护者。女儿仰着头好奇地望着它,眼里透露着说不尽的惊讶,崇拜。 不出我所料,臭美的女儿立即站到瞭望楼的前方,做好姿势,示意我给她照相。与此同时,导游也没闲着,在数不清的闪光灯的陪伴下,拿着小话筒大声介绍着:“这里就是野人谷的入口,大家仔细抬头看,在瞭望台上,有一个„阿布‟呢!”阿布是野人中女性的统称。

像是为了验证导游说的话,只见一个人探出头,用手拍着嘴,发出“喔喔喔”的声音。导游见了,微微一笑,立即解释道:“这是他们打招呼的方式呢!”有不少人听了,也学着他们的样子,问着好。

只有女儿不像他们那般,而是躲在我背后,用那双稚嫩的小手紧紧攥着我的衣服,怯怯地探出个头,完全失去了平时那份勇气。

我转过身蹲下,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心里默默的叹了口气:哎,她是被“野人”这个名称给吓住了。

再往里走去,就来到了野人们表演的舞台了。还没站定,一阵气势恢宏的音乐便奔腾而来。随即,十个“阿力”拥着跑上了台,毫无队形,嘴里“嗷嗷”的乱叫着。其中一个还抱着个婴儿,举过头顶上下晃动着。

人们看他这幅模样,笑弯了腰,拿着照相机就对着他照。这个阿力可谓是成了人们的焦点,连躲在我背后的女儿都好奇的伸长了脖子。可是我想,那个阿布并未注意这一点吧,因为,他一心都在手里的那个婴儿上了。 正当他和婴儿晚的不亦乐乎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一个野人见那个婴儿如此抢人眼球,嫉妒地冲了过去,和举着婴儿的人抢着孩子。我们一看这情景全都倒吸一口气。“快阻止他们!”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大声叫道。可是游客中,连那些健壮的小伙子们都面面相觑,何况是我们这些手无寸铁的女人。谁不知这些是野人,如果冲上去,谁知能不能毫发无伤的回来。

女儿见了,望着我,着急地问:“妈妈,看体型就知道那个举着婴儿的人会输,怎么办呀?”我无奈的笑了笑:“妈妈也帮不了他呀。但是你要记住,父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女儿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这时,工作人员拿了根长长的木棒,把他们分开了。一位主持人连忙打着圆场:“下面我们进行一个互动,哪位愿意上台来呢?”我想着女儿定不会参加,于是拉起她的手准备到一旁的凳子上休息会儿。可是,女儿却挣脱了我的怀抱,眼神里透露着说不清的光芒,毫不犹豫的举起了手。

我不禁低声呼喊:“女儿,你----不行,太危险了!”谁料,女儿转过身,对着我绽放开了灿烂的笑容:“妈妈,不会有事的,让我去吧!”“可是上面的是野人呐!”我皱着眉头,担心地说。她却坚定的回答道:“妈妈,我相信爱自己孩子的一定是好人,就像你和爸爸一样。” 一时间,我竟感动的说不出话来,只有默默的点了点头。 望着女儿的背影,我的视线渐渐模糊了——女儿,长大了!

难忘北海,难忘那里的美不胜收,难忘属于那里的种种回忆,更难忘女儿那时的背影……

行走中的成长

——东大街一小六年级一班 李张帆家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孩子成长、悟事后和我们共同的愿望。读书求有吸收、悟解和思考,行走有探求、有印记、有思索,在这共同的追求中,我们和孩子在行走中成长。

行走 成长需勇者

行万里路需先培养一个“勇”字。孩子9岁时,我们一行十余人访老峨眉山。望着苍翠的老峨眉山,我决定好好锻炼一下孩子的勇敢和意志力。我们以一个游戏为契子,引导孩子自告奋勇地推选自己做“登山军队”的“先锋官”。孩子手握地图,摆了一个百米赛跑的姿势,对自己叫了声:“冲”就狂奔上去,刚跑过第一个景区就累得呼呼喘大气,直呼累死了。索性不跑了,“官”也不当了,“路”也不开了,一副未经锻炼的“小豆芽”样。我急在心里,静在面上,告诉孩子历史上名将都从“先锋官”做起,古有赵子龙,今有李云龙(虚构偶像),况且这光荣使命有弟弟妹妹们抢着呢„„男孩勇于担当的本能激发起来,迅即调整状态,继续向前。一路上,面对陡峰、峭壁、暗沟,孩子一次次竟以遇山开路、见水搭桥之势,跑完足足数公里的山路„„直至老峨眉山山顶——金顶,征服感和满足感的小脸上淌满汗水,一副不堪重负的样子让人心生怜悯,但他那清澈、明亮的眼晴,在通透红润的脸宠上透露出坚毅、执著的光芒。

探寻 成长需追思

成长需要在寻古中思今。孩子成长过程中,苦读诗文佳篇是为什么,怎么想,又需怎么做?带着一次次的疑问,每一年都要和孩子一起远足,尽可能去探古寻幽,感悟古人在“艰”中与天斗,在“难”中与人斗,在“悲”中与已斗,在战胜自我中生存和创造,并通过这一代又一代创造了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于是,我们行走于古战场,观其苍凉与悲壮;我们行走于古刹外,感受徘徊于千年的落寞;我们行走于高山颠,伸手欲抚李白的百尺危楼;我们行走于江河边,在浩浩荡荡中激荡“先天下之忧而忧”;我们行走于溪湖畔,平静中品评银盘青螺„„一年又一年,我们行走于大山大川,伫足望眼、思绪万千:或许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或许这里是文人墨客赋诗作文之所,或许曾满地瘦黄,是逃荒避难之路,也或许是无争无忧、瓜果丰盛的世外桃源…….历史的沧桑在这里留下深深的印迹,然而今天的岁月静好、青葱悦眼,青春少年需要怎么样的成长来珍惜、来推进、来创造„„在这样的行走中,成长逐步建立了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成长是充实的,成长是有质的,成长是思考的。

融合 成长需诗意

孩子的成长需要诗意。选择了一个春日阳光倾洒的日子,到一个远离城市喧嚣、山水环抱的村庄,身临一河春水,我们与孩子在山水之境间领略唐诗。在我的眼里,最喜“舍南舍北皆春水”的暖意,在春水的滋润下,屋舍周围的草儿蓬蓬勃勃地向外疯长,花儿鲜亮、肥厚的花瓣绽满花枝,鸟儿清了一冬未啼的嗓子,啼鸣于青山绿水间!在这动与静妙曼揉合的春天景象里,精神和生活得到通透的润泽。酷爱诗词的孩子随口吟出——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青山、碧水、微雨,荡舟于江湖,可倾听微雨扣打心灵的声音,思想穿梭千年的诗境与雨意,灵魂可神交荡舟江湖的文人侠客,在天与地的清气中,精气神都被清扫一遍,汲满春天的清气„„然而,置身于这个春日的天地里,我们共同感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外寻”,水、花、草、碧透的天,融合在一起,让一切的生命在这个季节苏醒,让一切的慵懒和倦待在这个季节整装待发,感悟这个时节对于每个成长中少年是多么美妙!于是,行走在唐诗中,不光是体会诗人美的行吟,更是需在蛮荒之所,奠定少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的家国情怀。成长在行进的诗意中,成长在用自己切身感受的美好中,这是仅读书阅卷不可企及的。

上帝给每个孩子的都是公平。我们是在他成长中多了行走、多了阅读、多了思考,少了辅导、少了作业、少了竞技。也许这不利于他的就学之路,然而行走却是人生必走的大路。行走中的成长,于我们是无憾的!

Power b

榕树下作文

小学作文:榕树

榕树寓意

故乡的榕树

故乡的榕树

故乡的榕树

故乡的榕树

故乡的榕树

故乡的榕树

《榕树爷爷》教案

榕树下作文
《榕树下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榕树下 榕树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