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吉林师范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

发布时间:2020-03-04 00:30: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认真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吉林师范大学关工委,二○○九年八月十四日)

吉林师范大学由四平师院于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 1990年11月,原四平师院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协会(简称关协),1991年6月10日更名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当时学院离退休的94名老同志全部被接纳为会员。我校关工委成立18年来,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组织广大离退休老同志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参加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工作。在校党委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主动配合学校党政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配合补充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2001年2月,我校首先在化学系和博达学院试点成立二级关工委。2002年初,在省高校关工委成立十周年暨第五次经验交流会精神的推动下,我校在原有两个系(院)试点的情况下,又在政法、外语、教育、数学、生物、历史、地理等7个系建立了二级关工委,到8月底,又在物理、中文、管理、电教、环境等5个系建立了二级关工委,这时全校19个系已有14个系建立了二级关工委,2004年初又在附中附小建立了二级关工委,占全院的75%。

2002年4月9日,我校关工委工作细则,经校关工委全委会

—1— 讨论通过实施。同年6月,由校党委书记赵淑华同志签发的《中共吉林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关工委工作的意见》(吉林师大党字„2002‟14号)下发到学校各部门和教学单位,并上报省高校关工委和教育部关工委。2007年6月21日,学校党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关工委工作的意见》(吉师大党字„2007‟27号)。

二、开展义务班主任工作

根据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需要,在张发权和张瑞昌两位离休老同志的倡导下,试点由离退休老同志做义务班主任工作。从1992年到1998年先后有张发权、张瑞昌、王树范、刘文翰、杨景奇、段海波、邵洪海、高风、李弘、张景学等10位离退休老同志到6个系10个班做义务班主任工作,他们不辞辛苦,起早贪黑深入班级,紧密配合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三观”、“三个主义”和专业思想教育工作,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做合格的人民教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开展优秀大学生典型事迹报告活动

在校学生工作部(处)和团委每学年评出的三好学生标兵和优秀社团干部标兵中,根据学生部(处)和团委推荐的标兵典型,帮助撰写事迹演讲稿,并进行培训,组成报告团,由关工委的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带队、主持到各系学生中进行演讲,每次演讲报告会均有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学生工作部(处)和团委负责同志参加。这一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效果很好。从1993 —2— 年到2003年,有50多名优秀学生标兵,在校内做典型报告多场,其中赵艳玫等5名典型,还参加了吉林省大学生典型事迹报告团,分别到全省各高校做巡回报告。我校关工委开展的大学生典型事迹报告活动,受到吉林省高校关工委和教育部工委的好评和肯定。省和教育部关工委都在其《工作简报》上予以报道。

四、开展大学生基础文明督导工作

从2003年至今,先后有退休的老教授、老干部李介安、白兴华、李庆生、刘声华、耿义志、吴士杰、王立屏、吕患成、张庆峰、庄福林、张景学、石宗仁、李福山、陈星原、马力、庭裕华、杨惠琴等17名老同志参加,他们深入课堂和校园对大学生不文明不得体的表现进行规劝和引导,为大学生养成文明习惯,遵守大学生行为准则,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起了积极的作用。现在仍有两名退休老同志天天在校园内巡回督导。

五、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主动配合学校开展以“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为重点的理想信念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文明诚信教育为重点的公民道德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全面发展教育。18年来,关工委组织张发权、陈星原、李介安、徐作宣、李庆生、张庆峰、李宁、范彩娥等十几位退休的专家、教授,通过讲座、辅导报导、演讲、座谈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公民道德建设、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荣辱

—3— 观、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形势任务等教育。为学生做辅导报告与讲座400多场,累计11万多人次参加。受到省高校关工委和教育部关工委的充分肯定。并多次在省高校和教育部关工委的《工作简报》上予以报道。校关工委副主任、退休教授李介安2006年被省高校关工委聘为“五老”报告团成员之一。

六、开展提高大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工作 18年来,校关工委组织动员离退休并有专长的老专家老教授:关辰、贾树新、李景文、李源浦、孙斌来、吕患成、王立屏、孙富兴、邵洪海、关衡、马世瑞、裴宝祥等50多位老同志,配合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为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学术报告、指导教育实习、实验和毕业论文,指导学生模拟课堂教学和课件制作大赛,训练和指导学生写好“三笔字”、指导演讲等等,对提高大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退休教授马世瑞多年来参加指导培训我校学生代表队参加吉林省大学生基本技能大赛,连年获得好成绩,受到学校的嘉奖。

七、开展大学生考研与就业指导工作

近些年来,校关工委组织退休教授冯庆余、刘声华、吴士杰、赵瑞生、姜传舟、王立屏等20多位老同志配合所在院(系)参与大学生考研指导工作,为有志考研学生提供信息、查找资料、进行专业知识辅导答疑,帮助学生选择报考院校和专业等,做考研学生的思想工作,为考研学生加油、鼓劲。据历史文化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学院从2003年至2006年4年的统

—4— 计,有13位退休的老教授,参与所在学院指导550余名学生考研,有355人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占64%。其中考入部属院校和国家重点大学的占67%。2004年12月校关工委召开老教师指导考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冯庆余、吴士杰两位退休老教授分别以《发挥余热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尽力》和《教师心血化春雨学生考研谱新章》为题作了经验介绍。主持工作的副校长孙伟志教授参加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他对老同志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对关工委老同志以辅导考研为切入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给予充分肯定。

就业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提高大学生在就业求职中的竞争能力,校关工委陈星原、马世瑞、孙先庆等8位退休的老同志,发挥自己的专长为毕业生开展就业求职系列讲座、报告等50多场。为更好的指导学生就业工作,退休教授马世瑞还多次亲临我校举办的人才招聘工作现场,探索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规律,积累资料,提高指导毕业生在求职应聘中推销自己的能力。马世瑞教授以《求职成也细节败也细节》为题,为各学院毕业生做了多场报告,很受毕业生欢迎,2007年11月学生就业工作处为2008届毕业生举办一场“决胜面试——试讲关”的专题讲座。马世瑞教授应邀到会为毕业生分别从有声语言、体态语言、心理暗示、着装等几个方面幽默精辟的讲解了如何应对求职中的面试等一系列问题,并作现场案例指导,有较强的针对性,使同学们获益匪浅。

—5—

八、参加教学督导组和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18年来,学校5届教学督导组中,有兰天、张瑞昌、李景文、李源浦、李介安等40多位热爱教育事业、责任心强,办事公正、治学严谨、学术水平高、热爱督导工作的离退休的具有高级职称的老教师加入,每届教学督导组都有半数以上的成员是退休的教授,他们又是校、院关工委成员,是督导组的骨干。他们在主管教学校长的领导下,通过听课、评课、教学检查、教学立项、教学评估、名师评选、信息反馈等形式,对全日制本科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和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督察、检查、咨询和指导,向学校和各学院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对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做出了贡献,多次受到学校领导的表扬。

近些年来有20多位退休的老教授被所在学院聘回从事教学工作,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对青年教师以身示范进行传、帮、带和教书育人,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书育人的能力。校关工委积极在反聘授课的老教师中开展教书育人的活动。2003年关工委与校工会联合召开了有34位老教师参加的教书育人经验交流会,有7位老教师介绍了教书育人的经验,为我校教书育人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九、积极开展网络教育工作

2005年7月,校关工委在校园网上建立了关工委“爱心”网站,校党委副书记高林波教授为网站题写网名,校关工委主任徐

—6— 作宣教授亲自为网站建设设计版面、审定稿件,下载文章、资料,充实网站内容。经过几次网页改造更新,现关工委“爱心”网站设有:国际交流、国内时政、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理论学习、老龄社会、国防教育、工作动态等8大栏目,34个子栏目,千余篇文章和资料,200多万字。“爱心”网站开通一周年时统计,有89182人次点击了“弘扬长征精神”、“2006年大学生年度先进人物”、“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三代领导人为雷锋题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子栏目内容。“爱心”网站已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我校关工委建立网站,在全省高校关工委中是第一家。2005年8月30日在省9所高校关工委工作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受到省高校关工委的好评。

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校关工委于2005年6月成立了“大学生谈心室”。由学有专长、经验丰富、善于做思想工作的6位退休的老教授、老干部为谈心室的教师,其中有3位老同志参加过吉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培训班的培训。他们以知心长者、知心老师、知心朋友的身份接待学生谈心。大学生谈心室成立以来,已有100多位同学来谈心室谈心,就学习与成才、择业与交友、人际关系、恋爱与婚姻、健康生活等内容进行广泛、平等、耐心的交流,缓解了心理压力,化解了一些矛盾。同学们亲切称“谈心室”是青年人的“知心屋”。校关工委成立谈心室,学校领导很重视,校党委副书记张振华专门为谈心室批了经费,用于购买资料和值班人员补贴。

—7— 十

一、积极开展理论研讨和工作研究交流工作

18年来,关工委老同志积极经常的就关工委的性质、任务、工作方针和方法;如何建立符合我校特点的工作载体和平台;关工委的组织建设和“五老”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关工委工作的长效机制等方面开展理论研讨和工作研究,撰写的论文和经验总结曾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团结报》、《吉林日报》、《中国火炬》、《统战纵横》等报刊杂志上发表13篇,教育部关工委《工作简报》报道6篇,参加省关工委、省高校关工委会议交流和被省和省高校关工委《工作简报》上报道33篇,校关工委理论研讨会交流9篇。其中校关工委主任徐作宣教授撰写的《对高校关工委组织和工作的再认识》的论文,寄给中国关工委副主任兼《中国火炬》杂志社社长闵振环以后,收到《中国火炬》杂志社的回函。回函称文章内容充实、有见地,可供各地参考;要求寄给教育部关工委一份,供他们研究;并称此文将在中国关工委领导同志中传阅,留下参考。

我校关工委及李介安的先进事迹,吉林电视台专题报道过4次。2006年12月在校关工委成立16周年之际,编辑出版了《吉林师范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大事记》和《吉林师范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经验汇编》。

积极开展兄弟院校间关工委工作经验交流工作,吉林省高校关工委把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分成4片,每片7-9所学校,我校是片长单位。每年轮流在各校召开工作联席会议,交流研讨关工

—8— 委的工作,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另外,我校还先后与长春工程学院、长春工业大学、延边大学、吉林农大、长春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省内外30多所高校的关工委开展了工作交流,不断吸收兄弟院校关工委的工作经验;我校关工委于2006年3月创办工作简报,现在已办了12期,用《工作简报》的形式、宣传、交流和向上级汇报我校关工委的工作情况。

十二、关工委工作成绩显著保持先进

18年来,我校关工委多次受到校党委和上级关工委的表彰和奖励。1993年5月被吉林省老干部局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1996年4月被中共四平师院委员会评为“三育人”先进集体。1996年9月被吉林省教育委员会、省教育基金会评为优秀集体,荣获陈香梅女士专项奖金。1998年9月被中共四平市委、四平市人民政府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1998年10月被中共吉林省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1998年12月被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00年12月被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12月被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9月被中共吉林师大委员会评为校“三育人”先进集体。2004年12月被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1999—2004年度普通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9月被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吉林省精神文明建

—9— 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12月被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18年来,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有不少离退休老同志奉献余热,老有所为,表现突出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先进典型。退休教授、校关工委副主任李介安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离休的张发权、王树范、张瑞昌和退休的李弘、陈星原、李介安、白兴华、李庆生等8位老同志,13次荣获省和省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张景学、邵洪海、高风、杨景奇、段海波、张庆锋、佟树林、马世瑞、刘声华、耿义志、吴士杰、姜传舟、王立屏、冯庆余、孙斌来等一批离退休的老同志多次荣获吉林师范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本文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关工委办公室根据吉林师范大学关工委“爱心”网站所载资料整理,标题下成文日期是整理完成时间;整理执笔:林羽,审定:马定科。)

—10—

关心下一代工作

关心下一代工作

关心下一代工作

关心下一代工作

吉林师范大学

关心下一代工作(团县委)

关心下一代工作工作总结

关心下一代工作要点

关心下一代工作职责

关心下一代工作要点

吉林师范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
《吉林师范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