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吾行吾道(道德经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06:46: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吾行吾道(《道德经》读后感)

当今社会,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人们所追求的东西也改变了,从而放弃了一些重要的东西,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在当下有的人为了追求外表的华丽、生活的奢华;放弃了内在的修养、精神的升华; 放弃了人性的本质、道德的考量;放弃了执著是追求、梦想的坚持。而因为这些事情所导致的后果我们屡见不鲜。是他们迷茫了还是现实脱轨了呢?

同样是敲键盘、按鼠标,有的人玩出的是未来的光明、人生的风光;有的人玩出的是金钱的富足、生活的奢侈;有的人玩出的是时光的流逝、岁月的蹉跎;有的人玩出的是人脉的宽广、情义的深刻;有的人玩出的是名声的折损、信誉的折扣;同样是敲键盘、按鼠标,有的人揭露的是世间百态、人间冷暖;有的人揭露的是道德万象、人性美丑;有的人揭露的是社会幕后、现实真假。当我们想到这些的时候,是不是在问自己我们的路在哪里呢?每个人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道,不管你曾经经历过什么,失去过什么,那都是注定的,我们不需要去效仿别人,也不需要去走别人的道。你就是你,你就是道!但活在当下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如何学会为人处世,更应该注重的是修身!古语有云“轻财而聚之,律己而服人,身先而率之,量宽而得之。”“吾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在我国有一些经典的古代文学巨著,我们称之为“国学”。国学展现的是古代的哲学理论,它们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比如:道家思想,道家的经典名著是老子的《道德经》。儒家思想,儒家的经典名著是孔子的《论语》等。其中《道德经》的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还影响了全世界。鲁迅说:“懂得道家,便懂得中国……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其实道家和道教是两个概念,道家是指一种流派思想而道教是一个宗教,它以道家思想为中心思想,奉老子为其老祖即太上老君。著名的美学家叶朗先生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美学的开端,这个开端是一“个灿烂的日出。”由此可见《道德经》对我国文学和社会的深远影响。《老子》其实就是《道德经》,因为《老子》分为道经和德经,所以又叫做《道德经》。《道德经》中的道经主要讲的是修身,德经主要讲的是治国,而我们主要的是修身。现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读过《道德经》之后的感想。

道经中修身的中心思想是抱朴、守中、守柔。

老子提倡的处世原则为谦恭退让、柔弱无为、外柔守静、以退为进。 抱朴---我们要有有复归思想,“夫芸芸众生,各复归其根”,正所谓“饮水思源”“落叶归根”它告诉我们的就是只要知道事物的本源,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同样我们如果要知道事情的真相,首先得了解人,因为事是由人做出来的。人因事变,事因人变。事情对一个人的改变程度取决于这个人的心态;一个人的心态和处事态度也就决定了这件事的结果。所以一切还在于人。就像查案一样,只要了解与这件事有关的人的性格、做事方法还有表情,事情就可以解决了。电视剧《读心神探》和美剧《别对我说谎》就印证了这个道理。

守中---做事不走极端,所有事物都有一个度,事情做得太过了就不会长久。正所谓“物极必反”。

守柔---大智若愚,柔弱无为,以退为进,谦退无私。柔弱并不代表懦弱,这里的柔指的是处世的一种方法。做人不能太过张扬,不可以居功自傲,不可以自以为是。要懂得藏锋,不露锋芒,要懂得守静,诸葛亮也曾说过:“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其实守柔是为了储备实力,以备更好的出击。历史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例。楚汉之争就是一个史例,正因为刘邦当初不与诸侯争权夺利,万事小心谨慎,不露锋芒,甘愿谦卑守柔,屈尊处下。就这样刘邦从一小股看似不成气候的力量一步一步积聚自己的实力,到后来才形成了楚汉对立的局面,也就是最后刘邦打败了不可一世项羽建立了汉朝基业。在楚汉之争中,韩信的“多多益善”露出了自己的锋芒,他居功自傲,唯我独尊的处世原则最终害了自己,使自己最终在成就了他的萧何的计策下被吕雉处死。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持而锐之,不可常保。”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勾践灭吴。勾践被吴王夫差俘虏后,在吴国经常被侮辱,但是勾践自己心中有自己的复国大计,他并没有忘记灭国的耻辱,他时刻都想着复国,但是要复国自己就必须先活着,所以他在吴国三年一直忍辱负重,饱受欺凌。甚至在一次夫差病倒时,亲尝吴王的粪便来为他判断病症,使夫差很受感动。最终决定释放勾践回国,勾践回国之后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在吴国所受的屈辱,他每天睡草席尝苦胆,他一边为了讨好吴王,赠送给他美女,一边暗自在计划自己的复国大计,鼓励民生,强化军队,励精图治。最后终于将吴国消灭了。这才有了“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举。所以人必须学会忍受屈辱,必须学会处柔卑下,这样是是为了保全自己,也是为了自己的长久发展。这就是大智若愚、以退为进的处世艺术。放弃是为了拥有,需懂得放弃。“欲先取之,必先予之。”“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认为水最接近道,“上善若水”因为水处在低洼的地方,也就是处下,它宽容博大,它汇百川而流大海。水看起来柔弱,但是却可以摧毁房屋,埋没山川。故柔弱也可以胜刚强。所以我们应该学习水的品德,柔弱处下。

老子还提倡为而不争,谦卑处下---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辨者不善,知者不博学,博者不知。

处实去华,避虚就实---务实求真,实事求是。人应该去除外表的华丽,不要太注重自己的外在,要充实自己的内在修养。人生来就一无所有,死后还是一无所有。唯一可以遗留的就是人的精神,精神就是内在表现。就像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随物赋形,推己及人---做事的时候需要换位思考,也就是将心比心。

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自己立足了也要让曾经帮过自己的人也能够立足,自己发达了也要让曾经对自己有帮助的人发达起来。“苟富贵,勿相忘。”说的就是这个。这个在曾国藩的处世哲学中更加得到了体现,在晚清的官员中,有很多都是曾国藩提拔上来的。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事要从容易的事情开始,大事要从小事做起。这就是说我们做事要注重细节,把握细节,从小处着手。在职场中称之为“破窗效应”。 海尔老总张瑞敏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祸兮,福之所倚靠。福兮,祸之所伏。---狮子和羚羊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居安思危。不要过于安逸而丧失了危机感。

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而身先。---利己则利他。也就是所谓的“给别人留路就是给自己留路”。

老子还教导我们要自知、自胜。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自甘堕落,要懂得弥补自己的缺点和超越自己。

这些就是我在《道德经》中得到的处世哲学。不得不说看完之后,感触很深,可以说是直接触及到心灵。让我不得不感叹老祖宗的智慧。读完之后,思索良久,遂称此文,一字一句皆自肺腑。望观者有所得!

吾意独怜才读后感

吾意独怜才读后感

纳吾肉孜节

读书——吾乐

老师吾耐

俞吾金

吾班奇人

吾家小史

《共产党宣言》吾感

吾谈网络

吾行吾道(道德经读后感)
《吾行吾道(道德经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