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为孩子的阅读搭建成长的阶梯

发布时间:2020-03-02 01:35: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为孩子的阅读搭建成长的阶梯—海北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之路

2009年9月,高安路第一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读书阶梯伴我成长》完稿,全校学生开始正式使用这一教材。回顾起来,这一课程经历了三年的开发过程。

校本课程既求“有”又求“优”

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实施好国家课程,还要开发、实施好校本课程,以优质、丰富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个性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证明,能考高分的是人才,下一手好棋,打一场好球,写一手好字,唱一口好曲的也都是人才。因此,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设计校本教材、转变教学方式这种单一的层面上,更应该考虑课程的依据、主体、途径、目的、方式、实施及评价等诸多要求。一门好的校本课程,绝不是一朝一夕能赶制出来的。“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只有经过精细打磨,才能结出硕果。

怎样打磨呢?首先是选好主题。纵观近年国内语文校本课程的走向,大多受“亲近母语”流派的影响,所设计的语文校本课程较多地关注了读本的内容和体裁,忽视了读书习惯的养成。而学会读书是现代人的重要素养,其中涵盖了情感、习惯、态度、意志、方法等等。鉴于此,我们设计了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语文校本课程。我们相信,如果能扎扎实实地上好这些课,将会让学生终身受益的。

有了主题,该怎样用一条主线贯穿起来呢?毫无疑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也就是说,要针对小学1~5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相应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纳,继而形成习惯。

我们始终认为,学语文,主要就是学读书,如果能有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又掌握了恰当的方法,也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让本教材不同于一般的课外书,就要为学生的阅读精心搭建一个成长的阶梯。经过几番试教与修订,我们确定了教材编写序列:

一年级上:认识学校图书馆

一年级下:整理我的书

二年级上:认识一本书

二年级下: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三年级上:学做文摘卡

三年级下:走进上海图书馆

四年级上:学会上网查资料

四年级下:读书要关注作者

五年级上:学会批注

五年级下:学写读后感

仅有校本教材是不够的

现在有一种误区,认为开发校本课程就是编写校本教材,只要编成一本教材,哪怕只是一堆材料,就认为自己开发了课程。不管该课程的价值如何,学生有没有兴趣,有没有实施的时间、场地、师资,如何组织教学,如何评价等等。其实,既然是课程,就应该有课程所必备的要素。于是,我们开始了实践和探索。

首先是课程的方式。该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呢?我们觉得,小学生每学期养成一个读书习惯足矣,五年下来,便会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其次是课程的实施。我们利用每学期的读书节活动,辟出固定的时间由语文教师来上这一课。但仅仅固定时间还不够,重要的是课程实施主体--教师。带着教师逐步走进课程,我们经历了阵痛期。

比如《学会批注》一课,在开发初期,执教的五年级孙捷老师非常头痛。以前从来没有上过类似的课,而这种课最不容易把握的就是教学内容的深度。后来,孙老师阅读了《文章例话》中的叶圣陶点评《背影》一文,对如何指导学生批注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由教研组

老师和孙老师一同备课、反复试教,思路逐渐明晰。

在选取阅读材料的时候,又遇到了困难:是任意选一篇课外阅读材料作批注,还是选取经典作品作为范例?经过讨论,大家认为,作为五年级学生,应该引领他们阅读经典作品,加之我校学生家庭普遍比较重视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大,校本教材就应该适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并给予他们更广阔的舞台。于是,孙老师选取了《金圣叹评点〈水浒传〉》和《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作为教学材料,学生头一次见到这种读书方式,很新奇,也很活跃,课堂上弥漫着浓浓的书香和思维碰撞的火花。设计片段如下:

„„

二、介绍经典的批注著作

多媒体出示: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

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选段)

1.简介金圣叹。

2.分角色朗读4个片段,说说作者写的是什么。

3.片段练习:你读了这段会怎样做批注?

a.自己读文后做批注。

b.交流。

c.出示金圣叹的批注进行比较,谈谈感受,交流。

小结:金圣叹是文学批评家,他多从语言艺术角度去分析,进行批注。

多媒体出示:

《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文章节选

1.简介《二十四史》。

2.读读、看看、讲讲,让学生自己说说作者写的是什么。

3.毛泽东是从什么角度进行批注的?

小结:毛泽东是开国领袖,他读二十四史的评点,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评点,只以政治得失的角度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三、阅读经典,尝试批注

多媒体出示朱自清《背影》(节选)

1.看叶圣陶如何在此文上做批注(节选)。

2.(隐去原文的批注)同样的内容你有什么想法?试着自己做做批注。

交流,评议,小结。

孙老师不仅引领学生感受经典作品的魅力,而且关注到学生良好批注习惯的养成。课后她还不忘提醒学生:“希望你们能多阅读经典著作,不断地有新想法。但要注意自己的书可以随时、经常、反复做批注,公共的书绝对不可以。”

再次是课程的调整。三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不断调整,不断完善,努力开发出适合学生的课程。我们认为,只有适合学生的课程,满足学生多种需求及年龄特点,才是优秀的校本课程。

比如,《走进上海图书馆》一课开始定在四年级,后来经过反复斟酌,第二年我们又将它调整到三年级,原因有二:一是在一年级时设置了《认识学校图书馆》这一课,到了三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增加了,他们有着浓郁的阅读兴趣,此时,应该引领他们到更广阔的天地阅读;其二,上海图书馆离我校咫尺之遥,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社会资源,将其作为固定的教育场所。当孩子们走进这样的大型公共场所,在这里借书、阅览时,应该具备怎样的行为习惯呢?基于这两点认识,我们将四年级的《走进上海图书馆》移至三年级上学期,效果较好。

最后是课程的评价。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之一是改变纯学科的单一的体系,兼容其他学科的内容和形式,促进语文学科自身的发展。比如,《学做文摘卡》其实是融合了语文和美术学科;而《学会上网查资料》则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教材延伸,达到互补作用。因此,我们认为,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应该更多元,更凸显学生的兴趣、习惯及积极的参与度。

在每学期读书节结束时,我们会设计一张问卷,组织全体学生在网上完成问卷,开展学生测评,对读书节活动及校本教材做评估,并由此梳理出经验与不足,以便对校本课程作进一步的修改。

生活有多广,语文就应该有多宽

生活有多广,语文就应该有多宽。我们认为,开发校本课程的前提是维护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要确保培养目标上的一致,让语文学科在学校教育中更具活力,让师生双边活动发挥到极致,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更感兴趣,让语文更具魅力。

比如,我们在一年级下学期开发了《整理我的书》一课。我们发现,孩子们爱看书,家长也乐于购书,但一年级孩子往往依赖家长整理书籍。其实整理书籍也应该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只有爱惜书的孩子才是真正爱读书的孩子。考虑到低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我们设计了下面的呈现方式:

书宝宝的家:书架、书箱、抽屉、书橱、盒子。

怎样帮书宝宝整理它的家:

1.按照书的大小来整理。

2.按照书的厚薄来整理。

3.按照购买的时间或人来整理。

4.按照书的类别来整理。

最佳整理书的方法:按照书的类别来整理。这样,能使我们快速而又准确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书。

帮书宝宝分类:故事书、科普书、动漫书、工具书、教辅书。

动手试一试:先将书宝宝按类别进行整理,再把它们放回它们的家。

温馨提醒:随着书宝宝家里的书越来越多,我们可要养成定期整理图书的好习惯,让书宝宝陪伴我们学习和成长。

这样的设计让书籍的整理更具趣味性、实效性,使语文学习弥漫在孩子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编制校本课程的重要目的是与语文学科课程达到互补作用,让课本知识延伸,使学生与教材产生互动,从而达到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例如,四年级的《学会上网查资料》,就是对教材的进一步发展。小学生查阅资料时往往存在不会筛选信息的问题,既费时又费力。我们在设计这一课时,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在资料中筛选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其实就是一种语文能力--收集、获取信息的能力。比如,当查到“老舍”的生平简介后,还需要对资料进行进一步归纳,筛选出主要信息向大家介绍。这样的定位,既是书本知识的延伸,又教学生掌握了一种语文学习的本领。比如:当学生查到老舍夫人胡絜青的“絜”字不会念,老师就教方法--如何利用百度查找生字解释和读音。既实用又快捷,学生学得其乐融融。

“读书阶梯伴我成长”就这样在历经困惑——实践——思考——总结——再实践的过程中孕育生长。

“读书阶梯伴我成长”从孕育到成熟,经历了三年的历程,它的诞生过程从容而自然,绝非一日之功。其中,既有教师个人的刻苦钻研,又有教研组的群策群力,更有学校课程管理者的合理规划,适时把握和正确引领。它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又提升了教师的

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还打造了语文学科特色。

为儿童搭建快乐成长的阶梯

孩子成长的阶梯

完善教师评价制度 搭建教师成长阶梯

多元评价 为学生搭建成功阶梯

成长阶梯

成长阶梯

阶梯阅读

成长的阶梯

教师成长阶梯

“成长阶梯“总结

为孩子的阅读搭建成长的阶梯
《为孩子的阅读搭建成长的阶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