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股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2020-03-02 09:57: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股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股市是物质的、运动的、有规律的。【物质性】

股市是普遍联系的,外部联系:利率、汇率、资金、经济政策等。内部联系:企业优劣、股票价值等。没有这些联系,股市就不可能有波动了,也就死了,不存在了。所有股市的运动发展必须依靠各自联系,股市的联系是股市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股市运动的根本原因。【普遍性】股市的联系是客观固有的,譬如07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较快,通货膨胀率也过高,股市也因涨得较快而显现泡沫,随之政府出台加息,上调印花税等政策,从而导致市场资金的供给紧张,最好股市崩盘。所以我们要从那些固有联系中把握股市的运动规律。【客观性】股市是多样性的,其中直接的、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对股市的运动发展起着决定作用;间接的、非本质的、外在的、偶然的联系影响股市的运动发展。【多样性】看待股市的联系要以当前股市的背景为前提的,要从股市的历史,横向,纵向的角度分析股市的条件。01年股市最高点2245时,市盈率有六七十倍,已属严重泡沫了,10年2300点是,市盈率也就二十倍,属价值低估了。因为股本在扩大,股市重心向上移了,已不能光从点位上看是否泡沫了。又如06年7月,加息政策的推出,股市回调了200点,又上行了,等到07年五六千点时加息时,股市狂泻,因为两个时期的股市估值不一样,结果也不同了,好比化学反应,温度不同,反应产物也不一样。股市与股市的联系之间的反应也不同,一切以时间、空间、条件为转移。【条件性】 股市是运动的、发展的,它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不是一种结果,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股市发展的动力是多空矛盾,它运动的轨迹是多空博弈的结果。【动力】起因是原本平衡的多空矛盾双方中一方发生变化,打破了原来的平衡,由占优的一方进行方向性选择的运动,以达到新的平衡。【原因】股市发展的状态是多空矛盾的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过程。前后两个平衡的砝码是不一样的。从平衡到不平衡,是通过量变而引起质变的过程完成的,后一个平衡是质变以后的平衡。譬如在底部,成交量长期缩量,股价开始变化不大(平衡),而后量能逐渐放大,股价也上升(量变),这使投资者认识价值被低估,而应该重新评估(质变),股价应该上升,使其与价值趋于一致(平衡)。同样当股价过度上涨(量变)

,会引起股市泡沫(质变)。量变总是先于质变,质变要量变来体现。【状态】股市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譬如06年开始的一轮牛市,中途也因为加息政策调整过,但价值低估的情况未得到根本转变。同理0

7、08年股市泡沫破灭过程中,也有多处回档的过程。【趋势】

股票是一种商品,股市是一场以股票价值(价值矛盾)为核心的资本取利之争(资本矛盾),最终表现为对股价预期的矛盾(多空矛盾)。【本质】股市是矛盾的集合体,有实体经济运行情况与股市表现的矛盾;股票价值与股票价格的矛盾;资金的供需矛盾;政府行为与股市市场行为的矛盾;股市行情波动与投资者心理波动的矛盾;资本投资与投机的矛盾。 首先,实体经济运行情况与股市表现的矛盾:先来看看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历史,如图 中国经济增长率

年份 1990 增长率% 3.8 1999 2000 2001 7.1 8 7.5 1991

9.2 2002 8.3

1992 14.2 2003 9.5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3.5 12.6 10.5 9.6 8.8 7.8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10.1 10.4 10.7 11.4 9.6 8.7

中国历年经济增长率1614121086420经济增长率系列1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年份2009

由图可知,中国经济从1991年到1995年10月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周期,1995年10月到2002年是一个平稳到低谷再到回稳的阶段,2003年到2008年是另一个高速发展的周期,2008年底发生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经济逐渐起暖。再来看看股市的历次牛市和熊市: 中国历次牛市和熊市

第1次牛市:1990.12.19-1992.5.26,从100点到1429点,历时18个月

第1次熊市:1992.5.26-1992.11.16,从1429点到386点,历时6个月,

第2次牛市,1992.11.16-1993.2.15,从386点到1558点,历时3个月,

第2次熊市,1993.2.15-1994.7.29,从1558点到325点,历时17个月,

第3次牛市,1994.7.29-1994.9.13,从325点到1053点,历时1个月,

第3次熊市,1994.9.13-1996.1.19,从1053点到512点,历时月,

16个

第4次牛市,1996.1.19-1997.5.12,从512点到1510点,历时16个月,

第4次熊市,1997.5.12-1999.5.17,从1510点到1025点,历时24个月,

第5次牛市,1999.5.17-1999.6.30,从1025点到1756点,历时1个月,

第5次熊市,1999.6.30-2000.1.4,从1756点到1341点,历时6个月,

第6次牛市,2000.1.4-2001.6.14,从1341点到2245点,历时17个月,

第6次熊市,2001.6.14-2005.6,从2245点到998点,历时48个月,

第7次牛市,2005.6-2007.10.16,从998点到6124点,历时28个月,

第7次熊市,2007.10.16-2008.11.04,从6124点到1664点,历时11个月,

第8次牛市,2008.11.04-2009.8.04,从1664点到3478点,历时9个月,

对比可知,过去20年中国实体经济高速而稳定发展,而股市起伏不定,历经多次牛市和熊市,可见,在中国国情下,此矛盾发挥的作用不大,只有在极端情况下,经济出现拐点的时候,矛盾作用才显现出来,第1次牛市和第7次牛市都是发生在两轮经济发展高潮的时候,分别是1992年和2006年,第8次牛市也是在2009年经济起稳的时候,其余的都与实体经济发展关系不大,所以就中国国情而言,这对矛盾更多的时候是处在钝化的状态中的。

股票价值与价格的矛盾:首先,股票是一种商品,这就决定了股票有它的价值,股票的价值表现为它的市盈率

沪市历史大顶和大底的平均市盈率 年份 市盈率 点位 备注 94.1.20 35.28 777 所谓铁底 94.7.29 10.65 325 大底 94.9.13 33.56 1025 阶段顶 95.2.7 18.97 926 阶段顶 96.1.19 19.44 512 大底 96.12.11 96.12.25 97.5.12 97.7.8 98.6.4 98.8.18 98.11.17 99.5.17 99.6.30 99.12.27 00.2.17 00.8.22 00.9.25 01.1.11 01.2.22 01.6.14 02.1.29 02.6.25 03.1.6 03.4.16 03.11.13 04.4.7 05.6.6 06.7.5 07.2.27 07.5.29 07.6.5 07.10.16 07.11.6 08.10.28 09.8.4 47.89 1258 33.62 855 59.64 1510 38.17 1025 46.27 1422 38.83 1043 47.04 1300 38.09 1047 63.08 1756 48.75 1341 58.42 1770 63.73 2114 57.37 1874 63.01 2132 56.83 1893 66.16 2245 40.68 1339 76.7 1748 42.18 1311 36.14 1649 39.91 1307 38.81 1783 15.42 998 23.31 1757 35.25 3049 36.4 4335 31.1 3404 47.04 6124 44.53 5536 12.84 1664 30 3478 短期阶段顶 大底 阶段大顶 阶段顶 阶段顶 阶段大底 阶段顶 阶段大底 中级调整顶 大底 历史新高 阶段顶 阶段低点 阶段高点 阶段低点 历史大顶 阶段低点 阶段高点 阶段低点 阶段高点 阶段底 阶段顶 历史大底

阶段顶 阶段底 历史大顶 回调顶 大底 阶段顶

沪市历次大顶和大底平均市盈率100806040200平均市盈率系列197.7.804.4.794.1.2094.9.1396.1.1998.8.1899.5.1700.8.2201.1.1101.6.1402.6.2503.4.1606.7.596.12.2599.12.2707.5.2907.10.16年份平均市盈率对应点位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8.10.28

市盈率对应点位系列197.7.804.4.794.1.2094.9.1396.1.1998.8.1899.5.1700.8.2201.1.1101.6.1402.6.2503.4.1606.7.596.12.2599.12.2707.5.2907.10.16

股票的商品性质决定了股市也遵循商品经济的规律,就是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也是股市最核心的矛盾,是投资与投机的分歧点。由图可知,市盈率在20倍以下是难得的进场机会,35倍以上风险就比较大了,随时准备止损。

资金供需的矛盾: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两军交战,最后拼的是粮草。股市是场持久战,多空双方搏到最后搏的也是资金。股市的资金矛盾有1非流通股的解禁:2001年到2005年的4年熊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到国有股减持问题的困扰,可见股份解禁对市场的资金压力,好在到2010年目前为止,A股市场的解禁大潮基本接近尾声,以后再也不会困扰投资者了。2融资:中国股市历年融资金额

年份08.10.281991-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679亿元 889亿元 2103亿元 1168亿元 961亿元 1357亿元 1510亿元 1882亿元 5594亿元

第1次和第2次熊市,都是由市场的过度扩容使投资者对资金的急剧担忧引起的,还记得中石油,工行IPO给市场带来的冲击吗,就是2010年初的银行继续融资计划也给了股市震荡下行充足的理由。3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制定一个很重要的依据是通货膨胀,先看一下历年通货膨胀率: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CPI% 3.1 3.4 6.4 14.7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1.4 0.4 0.7 -0.8 1.2 3.9

1994 24.1 2005 1.8

1995 1996 1997 1998 17.1 8.3 2.8 -0.8 2006 2007 2008 2009 1.5 4.8 5.9 -0.7

中国历年通货膨胀率302520151050系列1通货膨胀率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5年份2009中国历次准备金率调整 年份 准备金率% 85 10 87 12 88.9 13 98.3.21 8 99.11.21 6 03.9.21 7 04.4.25 7.5 06.7.5 8 06.8.15 8.5 06.11.15 9 07.1.15 9.5 07.2.25 10 07.4.16 10.5 07.5.15 11 07.6.5 11.5 07.8.15 12 07.9.25 12.5 07.10.25 13 07.11.26 13.5 07.12.25 14.5 08.1.25 15 08.3.25 15.5 08.4.25 16 08.5.20 16.5 08.6.15 17 08.6.25 17.5 08.10.15 17 08.12.05 16 08.12.25 15.5

10.1.18 10.2.25 10.5.10 16 16.5 17

中国历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20存款准备金率151050系列1859988..191.0421.406.25.8.0715.107.15.4.1076.076.5.907.2.151.0826.108.25.4.0825.086.1.15008.1.152.1025.2.25年份中国历次存贷款利率调整(一年)

存款利贷款利年份

率% 率% 90.4.15 10.08 8.64 90.8.21 8.64 8.64 91.4.21 7.56 8.64 93.5.15 9.18 9.36 93.7.11 10.18 10.98 96.5.1 9.18 10.98 96.8.23 7.47 10.08 97.10.23 5.67 8.64 98.3.25 5.22 7.92 98.7.1 4.77 6.93 98.12.7 3.78 6.39 99.6.10 2.25 5.85 02.2.21 1.98 5.31 04.10.29 2.25 5.58 06.8.19 2.52 6.12 07.3.18 2.79 6.39 07.5.19 3.06 6.57 07.7.21 3.33 6.84 07.8.22 3.6 7.02 07.9.15 3.87 7.29 07.12.21 4.14 7.47 08.9.16 4.14 7.2 08.10.09 3.87 6.93 08.10.30 3.6 6.66 08.11.27 2.52 5.58 08.12.23 2.25 5.31

中国历次存贷款利率调整(一年)121086420存款利率 贷款利率系列1系列290.4.1915.4.9321.7.9611.8.9823.3.9825.1202.7.2.2061.8.1079.5.0719.807.22.1208.21.1008.09.11.27年份中国历年货币供给增长率 年份 M0% M1% M2% 1990 12.82 8.91 15.73 1991 20.17 24.21 26.52 1992 36.45 35.89 31.28 1993 35.26 38.78 37.31 1994 24.28 26.17 34.53 1995 8.19 16.78 29.47 1996 11.63 18.88 25.26 1997 15.63 22.13 19.58 1998 10.09 11.85 14.84 1999 20.09 17.67 14.74 2000 8.9 15.95 12.27 2001 7.07 12.65 13.58 2002 10.13 18.39 19.86 2003 14.28 18.67 19.63 2004 8.72 14.09 15.5 2005 11.94 11.78 17.99 2006 11.23 17.48 15.67 2007 12.05 21.02 16.73 2008 12.8 8.98 17.79 2009 11.77 32.36 27.58

中国历年货币供给增长率5040M0 M1 M23020100系列1系列2系列3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可以看出,1990年-1993年货币供给呈上升趋势,这也是为什么第1次熊市后第2次牛市来的那么急,因为当时市场资金充裕,第7次和第8次牛市都与当时的货币供给放大有关,当然第7次熊市与当时紧缩的货币政策不无关系了。4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储蓄等。曾记否,2006年到2007年的全民炒股时代,基金首日发行就被抢购一空,居民储蓄率下降,保险、社保资金,甚至企业资金都来分得一杯羹,以至不可一世得把加息政策都踩在脚下了。纵观中国股市的历次上蹿下跳,都有资金的魅影,这与中国尚不成熟的市场机制戚戚相关,都说中国股市是资金推动型的市场,成也资金,败也资金,资金威力可见一斑,俨然成为架在投资者脖子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所以说资金矛盾是影响股市运行最直接的矛盾。

政府政策行为与股市市场行为的矛盾:经济政策有1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也可分为对实体经济作用和对股市作用的政策。财政政策对股市的主要手段是印花税, 中国股市印花税税率的历次调整

1990年,深圳市将由卖出股票者按成交金额的6‰交纳;

年份20091990年11月,深圳市将卖出股票者和受让股票者都征收6‰的印花税;

1991年10月,深圳市将印花税税率调整到3‰,上海也开始对股票买卖实行双向征收,税率为3‰。

1992年6月,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体改委联合发文,明确规定股票交易双方按3‰缴纳印花税。

1997年5月,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从3‰提高到5‰。

1998年6月,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从5‰下调至4‰。 1999年6月,B股交易印花税税率降低为3‰。

2001年11月,财政部决定将A、B股交易印花税税率统一降至2‰。

2005年1月,财政部又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2‰下调为1‰。

2007年5月30日起,财政部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调整为3‰。

2008年4月24日起,财政部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3‰调整为1‰。 2008年9月19日起,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的出让按1‰的税率征收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对受让方不再征税。

可以看出,每次股市有泡沫了,就将印花税上调,每次股市在低谷时,就下调印花税,可谓对政策意图有一叶知秋的作用。货币政策在前面资金供需矛盾中已讲过。产业政策表现在对实体经济的调控上, 中国历次宏观调控及背景

1993年10月起到1996年,针对经济全面过热,通货膨胀严重,中央开展以金融整治为重点的经济整顿,出台“国十六条’’。

背景:之前的经济整顿基本落实,由1990年开始新的积极的宏观政策,1992年邓小平南巡,更是明确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自此经济飞速发展,产生过热、通胀严重等问题。

1998年起到2003年上半年,针对洪水、金融危机等影响,体制转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产业政策,以扩大内需。

背景:上一轮调控使经济到1996年基本回到正常的高速发展阶段,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中国贸易受到重创,1998年的洪水更是刺激了原本脆弱的需求。

2003年下半年到2004年上半年,针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出台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等。

背景:上一轮经济衰退通过刺激政策到2002年基本恢复正常,2003年开始局部行业产生过热现象。

2005年上半年,针对房地产推出“国八条”、“新国八条”、“七部委八条”。

背景:房地产业发展过热。

2006年4-9月针对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出台“国六条”、“九部委十五条”。

背景:固定资产投资过热。

2007年到2008年针对经济过热,通胀严重推出适度紧缩货币政策。 背景:经济过热,通胀严重。

2008年11月到2009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拉动内需的十项措施和四万亿元投资计划。 背景: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2010年4月,楼市新政“国十条”。 背景:楼价涨幅过快。

宏观调控有全局和局部之分,第2次熊市与1993年到1996年的调控是分不开的,第7次熊市主要由2007年到2008年的货币政策引起,第8次牛市也由四万亿元投资计划的推动,2003年到2006年的局部调控,为的是更好的发展经济,基本不影响股市的趋势,顶多催生一些行情,像是2010年4月的楼市调控使股市回调。对股市的调控包括印花税和直接干预,1992年5月21日 沪市全面放开股价管制,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猛涨104.27%,上证综指当天从616点蹿升至1265点,首度跨越千点。股价随后一飞冲天,仅隔3天,又登顶1420点。1994年7月28日 《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引发“7?29股灾”,上证综指最低325点,较1993年的高点1558点跌去80%。1994年7月30日 监管部门推出“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3大政策救市,上证综指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涨至9月13日的1052.94点,累计涨幅215.33%。1996年12月13日 沪深两交易所发出通知,决定自16日起对在两交易所上市和交易的股票和基金类证券的交易价格实行10%的涨跌幅限制。1996年12月16日 《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称“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则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从而引发市场暴跌。1999年6月15日 《人民日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重复股市是恢复性上涨。1999年9月9日 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上市公司等3类企业获准进入股市,沪指大涨103.52点,涨幅6.59%。2001年7月26日 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实施,股市开始暴跌。2005年6月6日 证监会推出《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上证综指应声跌破千点。2008年9月18日 国资委宣布支持中央企业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中国股市号称政策市,所以我们要牢记跟着党走。

股市行情波动与投资者心理波动的矛盾:股市行情的产生要通过投资者的心理情绪,行情也对投资者心理产生一定影响。行情的催生由政策、概念、题材引起的,一般以板块为主,有资源行情、黄金行情、奥运行情、除权行情、借壳行情、权重行情,行情对投资者产生追涨和获利回吐的心理。投资者的心理主要受到外来信息的刺激,而形成短期多空的立场,所以这对矛盾的效果是短期趋势。 股市投资与投机的矛盾:股市是资本市场,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投资者间打的是价格战,因此也产生了投资与投机的派别,它们是不同的取利方式,投资一

1、2矛盾为基础,投机以

3、

4、5矛盾为基础,一个是中长线,一个是短线,一个是理智,一个是情绪,一个有必然性,一个有偶然性,投资和投机有同向的时候,也有逆向的时候,就像道氏理论诠释的那样,一个是长期趋势,一个是短期趋势。投资与投机的矛盾实际上是不同投资群体间的矛盾。

股市是对立统一的,对立是各矛盾之间的斗争,统一是各矛盾之间达到平衡。对立是永恒的,统一是暂时的,相对的。股市的各矛盾的地位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次矛盾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譬如市盈率在14倍的时候,价值与价格矛盾就是主要的了,当市盈率24倍的时候,价值与价格矛盾的作用就显现不出来了,变成次要矛盾了。股市通过矛盾作用运行的方式是;矛盾的合力---多空---供需---买卖---涨跌---价值价格+X---新的矛盾的合力,如此循环。X表示各种信息,如 政策、经济数据、各种传闻 消息,是影响各矛盾发生变化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股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股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