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围城》读书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01:40: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围城》读书报告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读来如嚼橄榄回味无穷的奇书。在妙趣横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过来人低徊轻叹、令少不更事者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调侃语调述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杯具。读完整本书之后,如果非要给这本书总结一句话的话,我想借用李宗盛的歌词“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

方鸿渐就是作者的化身,而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且是那种带着玩世不恭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才构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他期望做个大人物,这样的性格,似乎就决定了他的一生。

方鸿渐的第二圈围城就是给他带来多灾多难的假学位。方鸿渐到底是个知识分子,在买假文凭之前,他也问问良心,他为自我起了最好的借口: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以他自我的口气,就是说了谎话,还要讲良心。说谎就说谎嘛,讲了良心这谎话就变得不伦不类了。既然讲良心,就干脆别买学位了。既然都不讲良心了,就干脆把学位发扬光大吧?害得自己当个副教授忍气吞声的,两头不着岸。

方鸿渐一生的第三圈围城,是他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候的玩世态度。也许从第一圈围城建立时,就决定了会有第二圈围城,就决定了会有第三圈围城了。在那个到处是小人物的时代,做个大人物并不是很容易的。但是他还是期望做个大人物,买文凭时,期望自己能够使家翁感觉光耀门楣;买了文凭,又觉得有损道德。而社会上更多的,是那些用旁门左道说谎时,能够令自我都骗过来的人。他们深有沉浮,他们的行为举止有时真是没有良心可言,从古到今都是如此。

钱钟书先生把自己看到的社会的一面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不着修饰,没有辩解。那些刻骨的批判让人不禁为他笔下的人申冤,怎么可以这样?但思忖再三,是的,的确是这样。有些书中对主角的描写,为了凸显人物的性格和特色,会给他安上一些子虚乌有的误会事件,等待前因后果铺垫完成,再造出几个才智卓越的配角为主角洗刷冤屈,让主角的形象更可爱。而钱老的主角似乎并不招他老人家待见,时不时会往他身上泼脏水,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并没有猴子请来的救兵解救主角,而是来了一两个无赖,做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用行动告诉读者,主角就是不堪,我也不堪,我们都不堪,不过我比他更不堪。这种写法,让读者又惊又喜,无可奈何。

而“围城”这题目取自书中才女苏文纨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书中方鸿渐与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的感情纠葛,每每因自我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于心计的孙柔嘉的婚姻陷阱之中,最后自食婚姻苦果。这座感情围城,以前令方鸿渐向往,之后又无奈于城中的无聊。而三闾大学着实是一座事业的围城,那里面充斥着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时刻让人感到压抑,令本性善良却怯懦的方鸿渐不堪忍受,但当他离开那里,应对的却是一个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职责,事业的衰败,多层混杂的社会大围城之中,让他更加觉得无所适从,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只无情的大手掌控着。本就无材的方鸿渐也只会牢牢地屈服于这只手,逆来顺受地承受朋友的施舍,义无反顾地踏入感情陷阱,事业低谷。整本书中,除了他对唐小姐的追求尚显出些他试图征服命运的思想外,其余的,只是方鸿渐徒劳的思想斗争和软弱的行为罢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凉的结局。

除了方鸿渐,追了苏文纨二十年的赵新楣总也踏不进她的那一座围城,之后却仍逃不出娶妻生子的命运;方家上下逃不出封建传统思想这座围城;两任老丈人也逃不出面子的围城。总而言之,文中所有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座围城,大多也仅仅是为了一点私立或者是一个面子,这也是民国时期封建思想与崇洋思想的盲目结合所带来的弊端。 或许,每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不希望自己是方鸿渐一样的角色。眼高手低,平庸,处理世事时毫无从容,待人接物毫无炼达,为人处世毫无周到。但又不得不承认,你我都是方鸿渐。在这浮华的都市,我们都曾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去换取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并没有多少过人之处,却又幻想这个世界对你我另眼相待。每天都被唠唠叨叨的信息吞没,何曾不想逃出这围城,去往另一座城。围城,围的又不只有爱情,还有你我的生活。我们这一生都是活在别人的眼皮底下,寻求着他人的认同,追寻着这个社会所赋予的归属。爱情是最难人的,每个人都曾迷恋着自己心中勾勒的那个轮廓。却最终在城外寻找着那一份低廉但更让自己心安的爱情。男人心中,都曾高傲但却真心的爱过一个女人,努力着伪装自己的强大,就像方鸿渐对待唐晓芙一样,却又像虚影一般无力。恩,我始终不相信方鸿渐喜欢孙柔嘉。他接受的只是一段在他被生活肆意凌辱后的一段能够让他勉强觉得心安的爱情,而这段爱情也是他唯一能够左右的事情,就像是最后一块可怜的遮羞布。方和孙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不对等的,家庭和文化的差异从他们的开始就已经为故事的结局铺下了悲剧的色彩。同时,谁也不能保证,方和唐的婚姻就会是彼此中意的模样。很庆幸,方鸿渐有赵辛楣这个朋友。能半夜说着自己都矫情的话,一遍又一遍重温曾已何时自己许下的梦。支撑着彼此,走过一座连着一座的城。

许多人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90后是脑残。当然这其中许多人在瞎起哄,人云亦云,我们大可不必理会。但是其中有些对80后,90后的批评却是比较值得思考的。

比如这一群体对待情感的态度。现如今离婚率高居不下,有的甚至结婚才一两个月便离婚,完全不把婚姻当一回事。当然这和谈恋爱时的基础是有很大关系的。有些人在和一个女孩谈感情的时候也在和另一个女孩交往,当家里开始催结婚时,便随便找个女孩结了。真正一起生活之后才发现当初交往时并没有用心交流,生活中摩擦连连,到之后只能以离婚收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可怕的现象。 书的最后,一切都结束了,空荡荡的屋子里,只剩下方鸿渐形单影只的身影和祖传的老钟“当、当、当”报时的声音。随即又归于平静,倒像是艺术作品里的留白,又像是应了《红楼梦》里那句“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张枣在《镜中》讲到:“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而在书中结尾的方鸿渐心中,也许正是凉意飒飒的腊月,梅花洒落了一地。

另外,《围城》在人物塑造及语言的幽默上是首屈一指的。在描写一个小孩外貌时,为了表现眉毛与眼睛离得远,文中的语言是\"眼睛和眉毛彼此象是害了相思病\"生动而活泼,让人发笑,却能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还有说鲍小姐穿着很暴露,文中说她是\"局部的真理,因为真理总是赤裸裸的\"。实在让人忍俊不禁,却不显得庸俗。在刻画一个十分小资、小器的商人形象时,这位商人的语言中便总夹杂着鼻音浓重的英语,而他那自以为得意的\"考婿\"方法,是在让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作者时而尖酸刻薄,时而肚量大得惊人,让人琢磨不透,却又像那样真切的发生着。

凡真正出色的文学作品,都具有一种抗理论分析力,任何自认为深透、精彩的理论都会在它们面前显得干瘪又捉襟见肘。尽管《围城》本身并不朦胧,但我们读后的感觉仍然是大于思想、大于语言的。

读了《围城》,你会觉得自我周围的一切,包括自我原先颇为热衷的一些东西,都增添了不少喜剧色彩。

我想,《围城》中的幽默诙谐,有赖于钱先生博大精深的知识以及深沉厚重的依托。而现在市面上的一些所谓的\"幽默\",显然就缺少这样的人文精神,那样的\"幽默\",实在可鄙。《围城》,钱钟书,才是真正厚重的高雅的幽默。

最后,送上一句《围城》里的话:你并不讨厌,但全无用处。

围城读书 报告

《围城》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围城》

《围城》读书报告

《围城》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围城》读后感

围城读书报告读后感

围城读书报告摘要

围城读书报告1500字

读书报告之《围城》

《围城》读书报告
《《围城》读书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读书报告围城 报告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