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任务驱动型作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06:27: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任务驱动型作文

孙胜韬

任务驱动型作文作为新生事物,一时还不为广大师生所了解。虽命题专家和语文名师对它的解读铺天盖地,但对学生和一部分教师而言还不能细细梳理以条分缕析。笔者整合多种资料,融合自己的理解,草创此文,以资借鉴。纰漏之处,敬请斧正。

一、

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2015年高考出现的新型作文。是命题人为了避免材料作文的随意和考生立意偏离,有意识地在多角度材料中,给学生创造出情境,展现对立性、并列性问题,并提出指令性任务,让考生能够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见解。它重点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任务驱动是指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考生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任务的指令,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从而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与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与要求更明确更具体。要求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论证说理。这样,既可防止学生死抠话题和断章取义,又可以避免套作、宿构等传统作文中常出现的问题。

二、

任务驱动型作文有哪些特点

目前而言,其特点如下:

1、表达方式以叙事体、陈述性文字为主。

2、材料内容以时事、实事为主。

3、材料内部充满了多解性、对立性、争议性、矛盾性。

4、写作提示具有指令性、导向性。

5、写作内容具有权衡性、选择性。

6、写作指向具有针对性和对象感。

7、写作思维具有辩证性、统一性。

8、材料中思想导向具有向善性、向上性,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

三、

写作任务的表述形式

因材料内容不同,表述有别,大致的表述有:

这几种人中,你欣赏谁?你更赞成谁的行为?你认为哪种最好?请给某人写信,表明你的态度。请你就其中XX或XX的表现表明态度。请你站在反方立场表明态度。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变化?面对这样的变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请你以某种身份来看待(对待)这件事等等。这种表述,从优秀作文题例1中可见一斑。

例1:(2016深圳一模)

中国人一向认为自己是一个勤劳的民族,全世界也都知道中国人的勤劳,工作辛苦。但中国人民大学著名学者张鸣教授最近撰文披露,据权威的盖洛普公司的一份调查,全球雇员的敬业度,中国籍雇员最低。

敬业即专心致力于学业或工作,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学习负责的态度。中国人究竟是敬业不是不敬业?你对这个问题是如何看待的?请围绕此问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四、

注意事项

1、

明确写作任务是什么。

例题2:

地铁上,一男子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然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乘客们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该男子前踢了一脚,该男子顿时安静下来,一言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又指责壮汉:“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壮汉的做法。这段视频上传网上后,引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

解读:这个作文命题的具体任务是“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那么,首先就要明确“以上事情”是指什么。从材料层次来看,先有“吐痰男”遭指责后跟乘客对骂,接着壮汉踢“吐痰男”,然后是车上乘客的不同态度,最后是上传网络后的网民讨论。那么问题来了,考生是写“谴责公共场所吐痰”还是“论车厢对骂”还是“论壮汉踢人”还是“如何看待乘客对壮汉的态度”,还是“论网民该不该围观讨论”?从人物的角度看,就有四个:“吐痰男”、乘客、壮汉和网民。如果不能找准角度,明确写作任务,那么考生作文的立意很可能“谬以千里”。其实,经过这样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命题人所给出的写作任务是有明确的指向性,简言之,就是“对壮汉的行为,你怎么看”。聪明的考生,应从情、理、法的角度对壮汉的行为进行评议。

(需声明的是,这则作文材料因以社会偶然出现的“负面消息”为命题材料,并不符合全国卷作文命题规范,所以质量不高。之所以选此为例,因其在网络上流传甚广,有一定的影响。——笔者按)

2、

对材料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的把握

任务驱动型写作分为两个部分:阅读材料审题部分和任务写作部分。阅读材料审题就是首先读懂材料,掌握材料的含意,确定材料的范围,全面理解材料。这要求考生在审题时应注意审材料的整体性,综合考虑核心事件,阐述看法。切忌断章取义,只抓个别词语或次要的人与事,以偏概全。

任务驱动型的材料通常具有可比性。这种可比性可分两种,一种为“可对立”。如材料中出现的类似于“有人认为„„有人却认为„„”的表述。另一种为“可对比”。即通常在任务交待中体现为一个“更”字,比如“谁更有风采”“你更喜欢谁”等。“可对比”又分两类,一类为异中求同,从不同的事件或者做法里概括出相同的道理;第二类,叫做同中求异,也就是为几个事物找到同一个评价和衡量的标准,在此标准之下进行比较,做出选择和判断。无论是对立,还是对比,均要求考生综合衡量,整体把握,不可只见其一,忽视其他。

例3:

一位女教师发现自己所教的28名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竟然从网上抄袭。她认为这些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学生品质低下,遂将这些学生的成绩判为零分。家长认为判罚太重,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学校不堪重压,迫令教师屈从。女教师坚持自己的决定,严词拒绝,辞职而去。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关注,对女教师的作法有人点赞,有人质疑。

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老师、家长或校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解读:

首先要整体把握材料。材料涉及三方:老师、家长和校方。在原发事件上,老师与家长、校方是对立的;在对待家长重压的态度上,老师与校方又有可比性;在对待老师的态度上,学校与家长也有可比性。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都是由“核心事件”——“判罚太重”引起的。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可以从多个角度通过对比阐释自己对判罚是否过重的看法,而不能对其他方面只字不提。

3、把握角度,找准切入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常常体现价值观的多元化,所以材料角度通常会有核心角度、主要角度、次要角度和沾边角度之分。考生审题时一定要高度注意“权衡与选择”。权衡就是比较、衡量、考虑,选择就挑选。两者有前与后顺序上的必然关联。既然命题任务中要求权衡,那么我们在作文时就必须体现出在同一标准下比较、衡量的思考过程,做出利弊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材料核心事实,关注争议焦点,确立核心角度、主要角度。

例4:

在香港的苏富比拍卖会上,马云和曾梵志合作的油画《桃花源》以3600万港元被人拍下,而拍得的全部款项将用于环境保护公益事业。马云之举立即引发热议,有人说:他不一定能留名艺术史,但一定会被人们记住。当然,也有人批评马云搅乱了人们的艺术价值观,颠覆了正常的审美观念„„

对于这件事,你的态度如何?你有什么样的想法?

解读:

此则材料,角度不一,价值观多元化。要求考生抓住材料核心事实,关注争议焦点,并通过“权衡与选择”确立核心角度、主要角度。此材料的核心事实是“马云作画得善款用于环保”,考生选择“有人说„”“有人批评„„”两方面作文即为核心角度、主要角度。若选取诸如“艺术品要货真价实”、“如何审美”、“公众人物应带头环保”、“对他人的行为不可妄加批评”等则恐怕连沾边角度都算不上。这个例子提醒考生,要抓取整个事件,抓取核心事件,不能在事件的外围、无关痛痒处作文章,更不能以为这样才是新颖独到。

4、多维度比较说理,处理好主次详略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通常由多个内容组成,如果我们只选择其中一则来写,其他内容就成为摆设。既然把这些内容放在同一则材料里,就说明这不是几选一的作文题,没有任何比较的过程而盲目地选择其一来写,肯定是不合题意的。所以,我们在行文时,一定要记得在比较中突出自己的观点。这是不是说,对多项内容等同对待平均用力呢?当然不是。考生在写作中一定要在内容的合理取舍。做到有主有次主次分明,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例5:

(1)9月3日大阅兵马上就要开始了。场外,他们是“替补”。他们还在人行道上练兵,没有丝毫的不满与懈怠,看着战友们准备迎阅,即使他们没有机会上场,但他们认为崇高是不分岗位的!

(2)阅兵场上,笔挺的军资,整齐划一的徒步方队,威武昂扬,人们为阅兵喝彩,为祖国点赞,可同时是否更该感动于官兵们日日夜夜苦练的付出?每一个细节如果没有千遍万遍的演练,哪能做到极致?

这里什么更让你感动?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选择。

解读:什么更让你感动?“替补”的豪迈与“悲壮”、日夜苦练的坚毅与顽强、细节锤炼的精神与追求、“主角”的精彩与风光,所有这些都可能震撼你的心灵。只写“替补”行不行?面面俱到可不可?当然不行、不可。“更感动”任务的唯一性选择要在文章中通过比较之后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必须重点画“主峰”,但不能只画“主峰”,还要环顾群山。只有群山掩映,才能凸显“主峰”。

5、思想向上,立意健康,正面弘扬核心价值观

全国卷作文题注重思想性,突出价值观。这充分体现了在选拔人才上思想性是第一位的审核标准。所以,作文材料在立德树人、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参透非常明显。这就要求考生,在多角度多立意的选取时,做好权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以真善美为标准,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

例6:

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若没有日历的提示,一些传统佳节到底是哪一天可能并不清楚。诸如“寒食节”“重阳节”“腊八节”,其起源、内涵、习俗早已被人们淡忘。而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文节日,却得到不少人的热捧,像11月11日“双十一”、5月17日“吃货节”等人造节日,也已成为大众购物消费的狂欢节。

为何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什么我们需要节日?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节日?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解读:

此则材料很能体现出考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意识。命题人虽未明确指明两类节日孰优孰劣,但作为炎黄子孙,传承中华民族的血脉与文化,自然有了明确的答案。可是,若有考生,偏要特立独行反弹琵琶,否定重阳节,肯定吃货节,即使论述得条条是道,也不能成为好的作文。另外,此则材料以对立性的表述来呈现,已经隐含了立意的方向。而作文任务则以三个问句来呈现,看似怎么答都可,但实际上是要求考生用公民立场、以主人翁身份进行对比后作出正向回答的。

五、即时练兵:(笔者原创题)

2013年11月19日晚,宁夏银川一位4岁女孩,丢了耳蜗体外处理器。如果找不到这价值28万的“耳朵”,不仅一个务工者家庭蒙受重大经济损失,小女孩也可能要再受开颅手术之苦。于是,“为4岁女孩找‘耳朵’”的帖子和海报,遍布银川的贴吧、论坛和大街小巷,在网民、市民、媒体和政府的政务微博114个小时的齐心努力寻找下,小小的“耳朵”竟被奇迹般找回。“全城找耳”的故事得到圆满结局。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

关于任务驱动型作文
《关于任务驱动型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任务型驱动作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