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10

发布时间:2020-03-04 01:43: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河北省邯郸县第十二中学

邢长辉

邮编:05610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利用观察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遵循认知规律,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思维。

在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仍存在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实验的结果,而忽视实验的过程。学生缺少自主探究的思维空间,就很难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实验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进行探究实验。

二、通过设计物理实验,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怀有好奇心,对还不懂的现象总喜欢问几个为什么。教师应该爱护学生的这种精神,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组织他们观察现象,引导他们积极思考。

1、改变课内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模式的演示实验一般只是教师操作,学生旁观,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大胆猜想,按自己的设想动手完成实验。如摩擦起电,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手头现有的材料进行。这种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对本部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对于分组实验,教师把必备的实验器材准备好之后,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还需要哪些器材可以提出来,在允许的条件下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使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成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演示实验是形成物理概念、导出物理规律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思维探索的第一感性材料。感性材料越丰富,兴趣就越大,主动探索的情感就越强,而兴趣和情感又包含着丰富的思维因素,所以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性成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探索性”。如初三物理的“托里拆利实验”,在演示完大气压支持着管内水银柱以后,进一步演示:⑴使玻璃管倾斜一定角度,观察水银面高度差。⑵将玻璃管上提或下压一些,观察水银面高度差。⑶换用较细或较粗的玻璃管重做上述实验,观察水银面高度差。⑷把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用塞子塞紧,从开口端向管内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让学生观察水银面高度差并设疑:拔出塞子时会有什么现象?学生积极思维后再用实验验证。⑸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倒插在水槽里,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使水上升?然后再实验验证。显然,在增做的演示实验中,可以激进学生对“大气压”问题的主动探索,为理解“大气压的存在及测定”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大气压”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课外实验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再给予适时鼓励,帮助学生完成这些实验,使学生具有成就感,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教学既要重视物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等名方面的能力培养,既重视结论,更重视物理思维过程,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智力,能力等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河 北 省 邯 郸 县 第 十 二 中 学

长 辉

物理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刘涛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与课堂教学

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初中物理10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实验效果的研究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物理实验与课堂教学

物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10
《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