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发布时间:2020-03-02 16:03: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概说】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表现了课文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 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要能够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在阅读方法上,要注重提高朗读能力,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本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主题是“这就是我”,在活动中,要求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树立信心,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要能够用普通话口齿清楚地介绍自己,发言时态度大方,能根据不同的目的调整说话的内容和方式。在介绍自我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要求尽可能集中、明了、简洁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力求写出一点新意。

【阅读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

[教学设计A]朗读教学

创意说明:这是一首抒情诗,它饱含着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意象壮阔,意蕴丰富。学习本诗,宜进行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不仅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感情,悟出哲理,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文学欣赏能力。教学步骤:

一、各自放声读,读准字音。

重点字词:痴想、凝成、诱惑、喧腾、瞬间

二、男女生对读,读出韵味。

三、师生齐品读,读出情感。

1.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从时间看:第一节写“我”童年时期;第二节写“我”长大以后。

从事情看:第一节写“我”渴望“海”;第二节写“我”追寻“海”。

从心理看:第一节写“我”的向往和困惑;第二节写“我”的感悟和信念。

从方式看:第一节是“我”与妈妈的对话;第二节是“我”与读者的对话。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向往和执著追求,即使遭遇挫折,曾经失望,也决不放弃,百折不回。

小组讨论,品味描写诗人心理和情感的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表现了诗人小时候强烈的好奇心,脑子里充满了美妙的幻想。)

“妈妈,那个海呢?”(无限的困惑和沮丧,无限的向往与渴望。)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妈妈是无心插柳,这颗梦想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蔚然成荫。)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这句的三个数量词用得特别好。“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的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不懈的努力;“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诗人确信远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因为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失败。“我”对理想非常渴望,只有理想才能滋润“我枯干的心灵”。有了理想“我”就有了精神支柱,变得充实而有活力了。朗读这句要求充满对理想的渴望。)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诗很有人生哲理,诗人用来与读者共勉。“终会”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心,而一旦理想真正实现,人们会惊喜万分。)

当理想与现实多次出现强烈反差时,诗人的情绪虽然一直是波澜起伏的,但其主导因素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诗人的主导情绪是积极的,诗人的梦因在现实中受挫变得更为内在,也更为倔强了。)

怎样读出情感?各人自己体会试读。

四、自由表演读,读出情味。

用钢琴曲《海边的星空》伴奏,进行诗朗诵表演。

五、默默回味读,读出哲理。

“山”和“海”蕴含了什么意思?这首诗蕴含了怎样的哲理?可用不同的方式来说。

“海”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全新的世界”,就是美好的世界,理想的世界。“山”是与“海”相对的一个世界,一个闭塞、落后、乏味的世界,山又是从现实到理想的奋斗之路。诗人所说的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奋斗之路是漫长艰险而又曲折起伏的。

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

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就必须一次次地战胜困难和失望,冲破一切艰难险阻。

也许任何理想都是一个诱惑的圈套,任何理想都可望而不可及,然而正是在这艰难曲折的求索过程中,人生被提升和充实,人生被赋予了希望和意义。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只要功夫真,铁杵磨成针。

„„

[教学设计B] 画面扩写

创意说明: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它要求诗人用“形象”而非简单的、概念化的语言来处理他所反复体会的痛苦、激情、信仰和经验。诗人王家新将自己从生活中体验出的那些理想破灭之苦转化成一种以“山”与“海”的对立为基本模式的沉思诗意。这首诗看似线条单纯,却又波澜迭出,紧扣人心,特别是在诗歌的第一节中,充满了生活的真实,能够引发读者的诸多想象与联想,所以,将这首诗分解为一组画面,进行创造性的扩写与补白,对学生理解力与想象力的训练与发展是不无裨益的。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教学步骤:

熟读全诗之后,根据下列题目,充分发挥想象,创造性地扩写画面。

1.窗口边的梦

2.海是什么样的?

3.我终于爬上了山顶

4.无情的大山

5.那一粒梦的种子啊

6.海还在远方

7.雪白的海潮

8.我终于见到了大海

[教学设计C] 哲理体验

创意说明:这首诗再现了一代人在现实的重重磨难与对理想的苦苦坚持之间的精神历程,表达了一种信念,一种哲理,意蕴丰富,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但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很难真正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所以要教育学生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教学步骤:

熟读之后,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1.第一节诗怎样表现诗人小时候强烈的好奇心和美妙的幻想?你能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吗?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2.诗人为什么能够做到失望而不绝望?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和经历吗?

3.为什么梦想能够滋润人的心灵?你的梦想为你成就了一些什么?

4.诗人的梦想到底在哪里?诗人认为怎样才能得到它?你的梦想实现了吗?是怎样实现的?

5.联系中国革命的历程理解“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6.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自己对于“山”与“海”的体验。

7.全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你看见过哪些全新的世界?

8.你觉得见到“海”好还是见不到好?你认为理想对于人生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

9.人的理想是一成不变的吗?理想实现之时是否就是奋斗终止之日?你知道哪些为理想奋斗终生的名人故事?

10.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 ,飞 ,飞 ——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 ,飞 ,飞 ——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 ,飞 ,飞 ——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选自《徐志摩诗选》)

使用建议:徐志摩的诗歌,崇尚理想,歌颂光明,哲理深刻,内涵丰富,词句优美。读他的诗,能感觉到一种对社会和人生的穿透力,而且经得起长时间的咀嚼与回味。

学习《在山的那边》,可用这首诗进行联读教学设计。它与《在山的那边》有许多相似之处:

1.表达了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2.表现了追求过程中的艰难与曲折。

3.抒写了理想实现时的喜悦心情。

4.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

此外,流沙河的《理想》也可参读。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设计A]变读设计

创意说明:变读设计即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创造性地“导”,学生创造性地“读”,以改变课文内容、改变学生角色的阅读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最大限度地张扬学生的思维个性,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教学步骤:

熟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变读:

一、变标题——理解内容 可从不同角度自拟标题,这既是建立在对课文内容及主旨初步理解和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的,又是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主旨更进一步理解和把握的策略和方式。可有如下说法:

第一次爬悬崖

脱险

永远不能忘记

战胜恐惧

八岁的记忆

最初的那一小步

没什么了不起

战胜自己才能相信自己

星光下的悬崖

当朋友离我而去

父亲的话

„„

二、变语言——体会深意 文中许多语言是值得细品的,用“变”的手法进行比较体味,方能理解其深意。

“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将这句中的“至今”删掉,将“感觉得到”换成“回想起来”,比较一下效果。(“至今”强调了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所以虽已年过花甲仍然记忆犹新,而且是能够清晰地“感觉得到”那种闷热,“感觉得到”是从生理器官的感觉角度突出了记忆的清晰与真实,如在眼前,而“回想起来”只是一种心理活动,不如前者有表现力。)

“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将句中的“只有”“但”删掉,比较一下效果。(“只有”强调了悬崖并不算是险峰,用“但”字将语意一转,突出了它对“我”而言是高不可攀的,侧面表现了“我”身体的柔弱和内心的自卑。)

“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改为“我瘦骨嶙峋,心在胸腔里冬冬直跳”效果如何?(原句言简意丰,将多个信息组织进一个句子,让“瘦骨嶙峋”作“胸腔”的定语,比改后的句子更有表现力,更让读者为之担心、揪心。相形之下,改后的句子过于平淡,缺乏表现力。)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删掉“终于”,将“尽量”改为“努力”,效果如何?(“终于”突出了整个过程对于“我”的艰难程度以及“我”紧张得丝毫不敢放松的心情,“尽量”比“努力”更能表现出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不停的一点一点地往里靠,直到再也没有一点空间可以挪移,更能表现“我”的极度恐惧。)

“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这句话似乎不合常理,改成“我忍不住啜泣起来”效果如何?(看似不合常理的句子,恰恰表现了“我”当时已因极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度的恐惧和绝望失去了判断力,六神无主,意志崩溃了。改后的句子无法表现这种恐惧到了极点以致产生幻觉的心理状态。)

“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将这个句子末尾的感叹号改为句号如何?(改后无法表达“我”当时惊喜万分的心情。)

“下来吧,孩子!晚饭做好了。”这是父亲见到孩子时所说的第一句话,似乎没有一点紧张和关切,改成“我的孩子!可把你爸给担心死了!你怎么样?受伤没有?别害怕,爸爸抱你下来!”效果如何?(文中的父亲懂得怎样锻炼孩子,让孩子从小学会独立,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所以他虽然心中担心,也不会表露出来,而是用最为日常化的话语尽量淡化事情的严重性,让孩子放松心情,学习在困难面前保持镇定。改句中,父亲自己就已经先慌乱了,又如何帮助孩子学习镇定呢?而且抱孩子下来的决定很容易养成孩子的依赖心,老是让父母抱着的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删去这句中的“似乎”“而且”效果如何?(“似乎”表明“我”在父亲的鼓励下开始有了一点勇气和信心,删掉后语气变得十分肯定,不符合此时“我”才刚刚开始发生变化的情形。“而且”表现了“我”在看到自己通过努力取得了一点成绩时的欣喜,信心也有所增添。删去后,无法表达“我”在这过程当中的心理。)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句话所表现出的“我”的心情似乎是前后矛盾的,删去加点部分效果如何?(“啜泣”真实地再现了劫后余生的“我”心有余悸,同时也有一种获得安全感之后的舒坦,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种战胜困难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这种情感体验是十分丰富的,删去后会显得过于单薄,而且情感没有了发展和过渡,也显得不够真实。)

三、变角色——认识人物 学生分别以内德、杰利、父亲的口吻讲述这一故事,注意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例如,内德是那些不关心“我”的孩子们当中的一个,他也是那些无情地嘲笑“我”的孩子们当中的一个,在他和其他几个孩子眼中,“我”是一个可笑的“胆小鬼”,他在这整件事情当中,心里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事后有没有再认真反思过自己?

再如杰利,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他为什么明明“有点不放心”,却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从他离去到叫来“我”的父亲,这中间的过程是怎样的?其间可能发生了一些什么?他怎样对“我”的父亲讲述这件事?

还有父亲,当他发现身体一直弱不禁风的孩子这么晚了还没回家时,他的心情如何?他做了些什么?当他从杰利口中得知这件事时,他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在赶往悬崖的路途当中,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跟杰利谈了些什么?

通过变角色讲故事,可以更为真切地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准确深入的认识人物形象。

四、变结局——拓展思维 让学生作出种种有可能的设想,为故事设计一个新的结局。

例如:杰利找到的是“我”的母亲„„

杰利没有找到我的任何亲人„„

杰利在途中劝说伙伴们一起回来帮助“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杰利被伙伴们恶作剧地拉走,不允许他去报告“我”的家人,也不允许他独自来帮助“我”„„

五、变环境——引发想象 “我”长大以后,有一天,又遇到了类似的困境(这种困境可以让学生自由想象),在那种不同的环境中,“我”的所想所做又是怎样的呢?

[教学设计B] 影视制作

创意说明:因本文情节性较强,人物形象也很鲜明,所以适于以模拟影视制作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准确而深入地把握课文内容及人物形象,必须调动自己所有文学艺术方面的积累,还必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这样的过程,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文学艺术修养。

教学步骤:

熟读课文之后,将文章内容切分为以下几个场面,由学生分小组讨论影视制作方案。

1.户外,闷热的天气,几个孩子在玩弹子游戏。

2.一个孩子提议去爬悬崖,“我”在杰利的鼓动下,跟着他们跑。

3.我眼中的空地边上的悬崖。

4.爬悬崖,“我”落在最后,颤抖、冒汗、心跳。

5.“我”从石架上向下看,伙伴们继续往上爬,扔下“我”一个人。

6.“我”伏在岩石上,夜幕降临。

7.“我”发现父亲和杰利。

8.“我”在父亲的鼓励下自己爬上悬崖。

9.65岁的“我”从回忆进入现实,带着留恋与向往,娓娓述说往事带给他的精神财富。

[教学设计C] 搜集例证

创意说明:文章通过“我”的一次“脱险”经历,告诉了我们一个生活哲理:战胜一个一个的困难,一点一点地向前迈进,便能一步一步地接近成功。这种哲理通过一个八岁孩子的经历证明了出来,其实,还有很多人的奋斗经历甚至自然界的某些现象都是对它极好的证明。学习本文,让学生多方搜集这种素材进行例证,能够对课文有着更为深入的理解,对学生自己的成长也将更为有益。

教学步骤:

熟读课文,明确主旨,然后列举各种例子来证明本文作者所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1.人的例子(古人的例子、今人的例子、外国名人的例子、身边成功人士的例子、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例子„„)

2.自然界的例子(动物、植物、矿产„„)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背景资料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这篇课文内容上很有咀嚼的余地,特别是“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一句,寓意值得咀嚼。说的是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分解的,一个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就不难克服了。这篇课文,足以启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发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凡事要想一想其中包含一个什么道理,悟到哲理就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就成为一笔精神财富。

课文扩读材料

和时间比赛 林清云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过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断断续续地维持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可那总有一天要醒来),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呢?”我问着。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过完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了我一个谜语,这谜语比课本上的“日历挂在墙壁,一天撕一页,使我心里着急”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也比作文本上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家里的庭院里面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我看到林鸟飞过空中归巢,它们飞得多么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而或许明年飞过这条路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时间过得那么快,使我的心里不只是着急,更多的是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前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得跳跃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时常做那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才能完成的作业,我10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

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后来的20年,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比自己原来有的时间跑快一步,如果跑得快,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

使用建议:这是一篇哲理散文。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指出了做事取得成功的一个秘诀,这就是:和时间比赛。虽然“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比自己原来有的时间跑快一步,如果跑得快,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和《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样,它也是通过回忆自己儿时的经历告诉了人们该怎样一步一步渐渐靠近成功。两篇作品都有着丰富细腻的情感,都融理于情,思想有深度,却又都是用形象化的描述让读者感情受到感染,心有所动,进而思想产生感悟,思有所得,给人以水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到渠成之感。这是一种大处着眼、小处着笔的写法。

所不同的是,这篇作品由一些细碎的生活片段组成,而《走一步,再走一步》全文只叙述了“脱险”这一个事件。这篇作品中的“我”从小就有一种奋斗的勇气与决心,而《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我”是由软弱自卑渐渐变得坚强自信。

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可用此文与课文进行比读,读出哲理,读出异同。

生命 生命

[教学设计A]比读设计

创意说明:比读,即把内容相关而又有所不同的课文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式的阅读,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比,其内容主旨、写作特色即能豁然明朗。这种设计要求教师能够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对文章要有一种先行的体验。

教学步骤:

一、熟读课文,整体理解。

第一部分——“事”

三个事例,三种感触:

①小飞蛾在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是值得珍视的。

②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生命的诞生,生命力是强大的。

③“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识,生命是应当严肃对待的。

第二部分——“理”

对生命的总体思考:

①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控制它的宽度。

②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情。

③我不能预知明天,但是我可以利用今天。

④我不能样样胜利,但是我可以事事尽力。

二、阅读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作品《敬畏生命》,将其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

1.粗略感知——用一句话概括两文对于生命的共同认识。

(填充式表述:“____________的生命是美的。”)

例:努力的生命是美的。

执著的生命是美的。

拼搏的生命是美的。

„„

2.深入探究——比较两文在内容、形式与主题等方面的异同。

相同点:(1)都有珍重生命、不懈努力,好好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的意思。(2)题材都是谈生命,都是由日常生活中的小片断、小事物引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3)写作手法很相似。都是从“我”的认识和感受来写的;都是以小见大,从细微的事物中引出人生的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哲理,表达方式的运用也均是以记叙为铺垫,以抒情议论为高潮。(4)两文对生命的本质,都有较深刻的认识。(5)语言风格相似。(6)两位作者都表现出积极的生活态度。

不同点:(1)主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2)文章选材有所不同。(3)作者的心路历程有所不同。

3.延伸思考——我们应当怎样看待生命,怎样才能不辜负生命?

4.积累警句——将课内外关于生命的哲理警句摘录下来。

例: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杏林子

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

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

——张海迪

认识了生活的全部意义的人,才不会随便死去,哪怕只有一点机会,就不能放弃生活。

——海涅

[教学设计B] 片断仿写

创意说明:本文先写了三种生命现象,每个现象后面都有作者从中引发的感触,最后用两段文字从总体上抒写对于生命的思考。全文的结构是由事到理,前面列举那些生命现象的三段文字也分别都是由事到理。这些“理”就相当于全篇或全段的“主题词”。用片断仿写的方式学习本文,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写作特色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步骤:

一、掌握特点。

熟读课文之后,帮助学生发现课文的结构特点:全文的结构是由事到理,前面列举那些生命现象的三段文字也分别都是由事到理。为了强化学生的认知,可分男女生两组进行朗读,女生朗读“事”,男生朗读“理”。

二、发现生命。

口头讲述在你身边发现的种种生命现象,谈谈你从中引发的感触。

三、思考生命。

片断仿写:仿照课文的结构特点(生命现象+主题词),由你所发现的几种生命现象抒写你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教学设计C] 发表宣言

创意说明:作者在最后两段文字中抒写自己对于生命的深层思考,表达了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恰如一份生命宣言,是作者向生命发出的真情告白。学习本文,可让学生以作者的口吻来发表这一份生命宣言(可以创造性的扩展表达),还可以让学生发表属于自己的生命宣言。这种发表宣言的学习方法,既能尽量让学生零距离地真切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又能将作者的这种思想情感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与生命之中,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注和思考,珍爱生命,提升生命,从而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教学步骤:

一、熟读课文,理解内涵。

二、以作者的口吻发表其生命宣言。

先小组讨论,根据课文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情感,集体拟定这份宣言,再由各小组选定一人代表小组公开宣读。

三、发表属于自己的生命宣言。

这个环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鼓励积极的人生态度、个性化的宣言,要求深入的思考,力求有独到的见解。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背景资料

杏林子(原名刘侠),台湾女作家,陕西扶风人,1942年生,北投国小毕业。12岁罹患类风湿关节炎,至今全身关节均告损坏;但写作不辍,先后出版多部文集,让灰心的人得到鼓励,使畏缩的人勇敢地走在人生路上。她在1980年当选为十大杰出女青年,1983年获得国家文艺基金会散文奖,1990年获得吴三连社会服务奖。于1982年创办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全台湾100万残障朋友服务,将她的爱心奉献出来。

课文扩读材料

我很重要

毕淑敏

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丝战栗。我知道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了,心灵极容易被别人的批判洞伤。

许多年来,没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浑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个奉献型的女性,与整个家庭相比,我不重要。作为随处可见的一分子,与宝贵的物质相比,我不重要。

我们——简明扼要地说,就是每一个单独的“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蜘蛛般飘荡。

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强度降临于他们的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

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的心底。

假如我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

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俯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至高至尊的惟一。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宇宙,我们是深不可测的海洋。假如我们离去,孩子就失去淳淳无双的血缘之爱,天倾东南,地陷西北,万劫不复。盘子破裂可以粘起,童年碎了,永不复原。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伤口流血了,没有母亲的手为他包扎。面临抉择,没有父亲的智慧为他谋略„„面对后代,我们有胆量说我不重要吗?

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面对这般友情,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

我很重要。

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他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线消失的地方„„

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

我很重要。

我对自己小声说。我还不习惯嘹亮地宣布这一主张,我们在不重要中生活得太久了。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

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许诺。人们常常从成就事业的角度,断定我们是否重要。但我要说,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

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上无数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使用建议:毕淑敏以其敏锐的眼光、细腻的笔触,从亲情、友情、事业这三个内容层面,向我们剖析了其个性意识复苏的流程和个体生命闪亮的意义:我很重要。

与《生命生命》一样,本文也是一份响亮的生命宣言。在内容和思想情感方面,它们有着如下共同点:

①都讴歌了生命本身的美好、力量与价值。

②都表现出一种珍爱生命、追求光明的强烈愿望。

③都展现了一种生命意识渐渐觉醒的心理历程。

④都表现出对生命过程的重视与奋斗的决心。

⑤都表现出对宇宙间每一个不同形式的生命的尊重与敬畏,无论这生命是怎样的卑微与渺小。

教学《生命生命》,可以将这篇文章作为辅读材料,增进学生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使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教育他们热爱生命,欣赏生命,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紫藤萝瀑布

[教学设计A] 自主探究

创意说明:自主探究,就是独立自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首先要能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能力,应鼓励学生主动地质疑问难,学生发现不了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或者事先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考和提问的范围。

教学步骤: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一、教师导学

(1)背景提示。简略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及当时作者的心境,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准确把握。

(2)全文总揽。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欢欣的心情描写一树盛开的藤萝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抒发自己由焦虑和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将主题提升到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的哲理上来。这篇课文对于我们的观察、感受、联想、思考都很有启发。从中也可以领悟,对生命的思考,既可以来自自身,也可以来自生物。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仔细观察、思考,都可以从中悟到生命的真谛。

二、提供选题范围:课文的内容、结构、主旨、语言、情感、描写„„

作者的动作行为、心理历程、哲理思索„„

你感触最深的句子、你不能理解的句子、最能引起你的联想的句子、最具美感的句子、最有哲理的句子„„

你认为最美丽的画面、最动人的情感、最深刻的启示„„

三、学生分小组自主选题,合作探究。

四、全班交流。

为了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美点作细致、深入、全面的赏读,教师必须对课文有先行的体验、详尽的准备,吃透文本,全局在心,才可避免产生谬误或疏漏。以下方面的内容可供参考:

1.课文的结构:看花(1—6)、忆花(7—9)、思花(10—11)。

2.课文的内容: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欢欣的心情描写一树盛开的藤萝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抒发自己由焦虑和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

3.课文的主旨: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

热爱生命、珍惜幸福、珍爱人生。

生命的价值、希望的可贵。

4.含蓄地表达感情 作者出身学者世家,本人又是作家,对感情的宣泄很注意分寸,不可能表现得慷慨激昂大悲大喜。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折磨,她也只是淡淡地以紫藤萝花花朵的“稀落”到“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表达自己的感受;对那时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对于小弟的病症,更是不着一笔,用“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带过自己悲伤欲绝的感情。但是作者这样含蓄地表现自己的感情,并不是感情不深沉不真挚。作者的出身、性格、教养使她能节制、含蓄,而这种感情上的节制,使她能理性地深刻地洞察到生命的本质。

5.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者发挥出色的想象力,在本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细腻传神地描绘紫藤萝花。以“瀑”为喻,从总体形象上赞美花繁花茂;以“欢笑”“挑逗”将花瀑拟人化,仿佛盛装的少女在欢歌笑语,突出花的情趣。写花穗时,更是全用拟人:“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好像肩并肩手挽手的孩子们在嬉闹,加上作者想象的花儿的话语和笑容,化虚为实,更显得花儿们天真烂漫童稚可掬,突出它们的生意盎然。写花朵时,比喻和拟人交替使用,用“帆”“舱”绘花朵的外形;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用“忍俊不禁”拟花朵的情态,生动而形象地传达出花朵美丽娇媚的特征。

另外,作者还运用通感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写花瀑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向人的心底”,表现出自己观花赏花时心情趋于宁静平和的细腻感受;用“浅紫色”来描绘花香,把味觉转化为视觉,让飘逸无形的花味儿变得有色有香,仿佛花香就弥漫在眼前,让人沉醉。

还有对比,作者用过去紫藤萝花的衰颓零落和现在花繁枝茂相比——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并从中感悟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道理。

6.想象新颖,内涵丰富 作者发挥自己出色的想象力,把紫藤萝花的生命力形象化,如写“花舱”装满生命的“酒酿”,张满了“帆”,在闪光的“河流”中“航行”。前面所提到的一些比喻、拟人的句子,也突出地体现了作者丰富而独特的想象。这些描绘,不仅想象新颖,而且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写花瀑“不见其发端”“不见其终极”“不停地生长”,既表现了花繁花盛,也隐含着生命的长河无休无止的意蕴;写花朵儿“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既突出花的勃勃生机,也表现了面对生命的喜悦之情。这样的例子不一而足。

7.关于“生死谜、手足情” 在写作此文时(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心中一直难以接受这个现实,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花儿的热烈与欢欣让她暂时忘却了那些痛苦,而感受到了一种“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1982年10月小弟病逝。

8.怎样理解“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里,事实就是这样。人们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感情,认为赏花不应该是劳动者的本分,赏花是低级情调,甚至认为赏花就会腐化堕落。

9.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

五、教师总结。

[教学设计B] 花人对话

创意说明:紫藤萝花儿引起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紫藤萝花儿鼓励了作者生活的勇气,紫藤萝花儿安慰了作者痛苦的心灵。虽然这一切都是作者以自己的细腻与爱心在体贴物情,品味景物的最积极的内在精神,但这其实也正像是花儿在对作者说话,教学本文,索性变换一个角度,让花儿直接对作者说话,化静为动,化虚为实,会挖掘出许多深层的蕴含来。

教学步骤:

一、教师导读,启发想象。

陈素琰在为《宗璞散文选集》作的序言中说:“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人用心去感受的。”作者从紫藤萝花儿那里得到的启示和鼓舞其实也正如花儿在对作者说话。今天,我们能否将花儿与作者的对话想象出来,让我们不仅能够用心“感受”到,还能够亲耳“倾听”到?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二、提供范围,小组共创。

说说阳光/说说心情

说说生与死/说说得与失

说说幸运与不幸/说说理想与现实

说说昨天、今天和明天

说说小生命与大生命

三、全班交流,集体评价。

四、谈谈自己与自然界中某种生命进行对话的经历与体验。

[教学设计C] 花人相喻

创意说明: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了解了这种写法,方能更为准确地把握全文的主旨。通过花人相喻的学习活动,既能帮助学生进入课文,又能带领学生走出课文。

教学步骤:

一、熟读课文,明确作者“托物言志”的手法。

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议论,做到情从景出,议从景来。例如:“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里将花和人相喻,揭示了生命的真谛。

二、讨论交流,理解文中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

三、拓展延伸,为其他花木赋予某种象征意义。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背景资料

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上。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课文扩读材料

四月的维也纳

冯骥才

开头几天,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此时的春天似乎只是绿色连着绿色。大片大片的草地上,没有五月里那无所不在的明媚的小花。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对驾着车一同外出的留学生小吕说:

“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小吕听了,就把车子停住,叫我下车,把我领到路边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然后让我蹲下来扒开草好好看看。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大吃一惊:原来青草下边藏了满满一层花儿,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努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全冒出来„„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得要多少天才能冒出来?”我问。

“也许过几天,也许就在明天。”小吕笑道,“四月的维也纳可说不准,一天换一个样儿。”

可是,当夜冷风冷雨,接连几天时下时停,太阳一直没露面儿。我很快就要离开这里去意大利了,便对小吕说:

“这次看不到草地上那些花儿了,真有点遗憾呢。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

小吕驾着车没说话,大概也有些怏怏然吧。外边毛毛雨点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可车子开出去十几分钟,小吕忽然对我说:“你看窗外——”隔着雨窗,看不清外边,但窗外的颜色明显地变了,白色、黄色、紫色,在窗上流动。小吕停了车,手伸过来,一推我这边的车门,未等我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便说:

“去看吧——你的花!”

迎着细密的、凉凉的吹在我脸上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千万万朵花儿藏身的草地,此刻一下子全冒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已经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每一朵小花在冷雨中都像英雄那样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小小的花居然有如此气魄!四月的维也纳忽然叫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这两个普通又非凡的字眼,又一次叫我怦然感到心头一震。这一震,便使眼前的景象定格,成为四月春天独有的壮丽的图画,并终于被我找到了。

使用建议:冯骥才笔下的小花,与宗璞笔下的紫藤萝花一样,以它们平凡的生命向人们昭示着美好而执著的追求。为了光明,它们都能耐得住寂寞;为了理想,它们都愿蓬勃地绽放;不管生命遇到怎样的凄风冷雨,它们都不会丧失了勇气和希望。

教学《紫藤萝瀑布》,可将本文作为延伸阅读的材料,深入理解生命的真谛。

童 趣

[教学设计A] 诵读

创意说明:传统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课文内容;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矫正自己在朗读上诸如语气、节奏、速度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朗读。默读以疏通其义,朗读以领悟其妙,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教学步骤:

一、导入,简介作者作品。

二、一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童稚(zhì) 藐(miǎo)小 项为之强(jiāng) 鹤唳(lì)云端 怡(yí)然称快

凹(āo)凸(tū) 土砾(lì) 壑(hâ) 庞(páng)然大物 蛤蟆(háma)

三、二读(齐声读),读得流畅。

在正音的基础上,全班齐读,力求读得流畅。

四、三读(默默读),读懂文意。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默默读,结合注释理解文意,不能理解的讨论交流,同学之间互相解答。重点词句教师稍作提示。

五、四读(放声读),读好停顿。

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7)蹲其身,使/与台齐。

(8)见/二虫斗草间。

(9)盖/一癞蛤蟆。

明确这些朗读停顿后,再放声朗读,读好停顿。

六、五读(想象读),读懂心情。

通过朗读,想象画面,揣摩下列句子所表现出来的心情。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眼前出现想象中的画面之后的惊喜。)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看得出神,陶醉其中,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3.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徐喷以烟”之举,非童稚不能为也,小小素帐之中,竟出现“鹤唳云端”之奇观,能不为之怡然称快?)

4.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既然“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为丘壑,则小小癞蛤蟆便为“庞然大物”,所到之处,山为之拔,树因之倒,观“二虫斗草间”的乐趣正浓,忽为蛤蟆所坏,岂有不怒之理。惊魂既定,便捕之归案,以鞭打之,一下两下不解恨,数十下仍不解恨,“驱之别院”而后快。)

七、六读(表演读),读出感情。

在读懂心情的基础上,练习读出感情,并上台表演朗读。

八、七读(自由读),力求背诵。

自由读,竞赛背。

[教学设计B] 研读

创意说明:教学本文,教师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研读,即带着研究的目的来阅读课文,通过研究的方式来理解课文。研究的问题可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由教师提供大范围。难点问题可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合作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教学步骤: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开展研究性的阅读活动。

一、研究“物”。

“物”——平淡无奇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二、研究“趣”。

“趣”——其乐无穷

三、研究“因”。

“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

四、研究“果”。

“果”——与众不同的发现、生活的乐趣、心灵的自由、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设计C] 积累

创意说明: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但要真正学好文言文,还需要不断的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教学本文,可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文言知识积累,并自行设计表格,分类整理。

教学步骤: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文言知识积累。可分以下几个类别进行整理:

重点生字

通假字

重点实词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古义今用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文学常识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背景资料

关于《浮生六记》

凡治中国文学者,鲜有不读沈三白的《浮生六记》的。

今日游苏州沧浪亭的学者和文人,也常会打听《浮生六记》作者沈三白(即沈复)在此处的故居,只是他们也如上世纪30年代的林语堂一样,带着满腔喜悦而来,却只能失望地面对着沧浪堂充满古典气息的波光和园林秀色嗟叹而已——沈三白之故居,早夭其影踪矣。《浮生六记》,其实仅剩原作四记,即《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后补之二记《中山记历》《养生记逍》,传为晚清市井文人所补,风味大逊),乃清代乾隆至嘉庆期间的小商人沈三白的带自传性质的散文小品。此君虽是一介商人,且名不见经传,但因笔端独怀缠绵之情,用词遣句呈现一片性灵天分,且所述皆亲历之至爱至痛情事,令人读后不能释卷。特别是作者写其爱妻芸娘与之相伴相爱十数年间的恩爱,直至生离死别情状,那种摄魂夺魄的悲情日月,今日读来犹在眼前。芸娘之美丽娴淑,也令人怀想。记得也是林语堂此君,在他译成《浮生六记》英译本后,感慨地向友人说:沈三白之妻芸娘,乃是人间最理想的女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人,能以此姝为妻,真是三生有幸呢。

今日苏州人氏,更常以《浮生六记》中沈三白所描述的苏州诸景为傲呢。(摘自《大公报》,作者林晓)

课文扩读材料

1.袁宏道的《满井游记》

使用建议:袁宏道的《满井游记》和《童趣》有相通之处:两文都反映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两文作者均观察细致,想象丰富,所以描绘生动,画面感很强。可将《满井游记》作为课外辅读材料,进行比较阅读。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2-7自然段。

使用建议:此文段中的童年鲁迅也是热爱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善于观察,想象丰富。可见,无论古今,童心是永恒的。非拥有一颗童心者,是不能算为一个有情趣的人的。可参读,加深体会。

【综合性学习指导】

一、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树立信心,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2.用普通话口齿清楚地介绍自己,发言时态度大方。

3.能根据不同的目的调整说话的内容和方式。

二、活动重点

在介绍自我的基础上,以《这就是我》为题进行写作练习,要求尽可能集中、明了、简洁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力求写出一点新意。

三、课前准备

1.分配角色。把全班同学先分成若干个活动小组(约10人为一组),让同学们在小组中介绍自己。然后由各小组推荐一至两名代表在全班作自我推荐或自我介绍。“模拟面试”,可以由几位同学扮演考官,并事先准备一些与招聘内容有关的问题。

2.明确要求。分项要求:

活动一:目的是让新同学尽快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此,介绍要尽可能地全面,说出自己的个性特点。

活动二:是学生为了承担某项工作而作自我介绍,所以要重点突出,就自己从事该项工作的优势做集中阐述。

活动三:应聘者要在双方的对话交流中展现自己的风采,文明、机智、诚实、得体地应答。要求设计制作一份简历,并整理有关证件或发表的文章,并附一张材料目录。考官要以刊物负责人的身份考虑需要提出的问题,以便现场考核。

统一要求:①在自我介绍后留出一点听众提问的时间。以增进了解,形成互动。②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只准打腹稿或列提纲,不得写成书面文稿。③自主设计,积极参与。

四、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

2.分组交流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3.班级交流

4.教师总结

五、作文指导

作文题目:《这就是我》

(一)创设情境。通过这次口语交际活动,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许多朋友。我们发现,每一个同学都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兴趣特长,他们拥有多彩的黄金岁月,也拥有多彩的心灵世界。可惜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不能让每一位同学都上台向老师和同学介绍自己,不过,我们都有另外的一个机会,那就是把自己“写”出来,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与别人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在这篇文章中,希望同学们能尽量写出自己最具个性的方面,表现你的独创精神!

(二)课文导练。让我们回顾一下本单元的课文,那里边的每一个“我”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每一个“我”都有着独特的经历、动人的故事:《在山的那边》中的“我”从小就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长大后执著地追求理想而百折不回;《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我”起初是那样的孱弱,那一次的经历却重塑了他的人生——他开始变得勇敢而自信;《生命生命》中的“我”心中洋溢着对生命的激情,她拥有光彩有力的人生;《紫藤萝瀑布》中的“我”在被“生死谜、手足情”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从紫藤萝花儿那里得到了宁静、喜悦,还有生的勇气;《童趣》中的“我”呢,却总是异想天开,居然能从杂草中看出树林和野兽来,又是多么富有想象力与好奇心哪!课文中的这些“我”都是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观察生活,观察自然,思考生命,思考未来。这些都很值得我们借鉴。

(三)写法指导。1.自由地表达和宣泄。既然我们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就让这世界缤纷起来吧。不必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不必害怕出格,我们要的就是打破框框,摧枯拉朽。我们是活生生的有个性、有思想的人,而不是在一个机床上“复制”出来的规格相同的“零件”。我们要真实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写“我”的生活经历,写“我”的内心世界,写“我”的真情感悟。不是用“笔”去写,不是要“做文章”,而是用“心”去写,是交流,是诉说。

2.写出真实的经历,传达真实的情感。裴多菲说过:“我是一个为了‘真’,连‘美’也可以牺牲的„„只要是‘真’的,也就是‘自然的’,是‘好’的,而且我也认为必然是‘美’的。这就是我的美学。”

真实的才是最美的,是最能激发你的灵感与激情的,也是最能打动读者的。

3.选择新颖的角度:多角度介绍自己;突出某一方面的特点;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入手;从自己的性格特征入手;从自己的外貌特点入手;用别人的一些评价来多角度地刻画自己;正话反说,寓褒于贬。

4.描绘独特的经历,抓住真切的感受。要描绘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生活经历或心灵历程,注意捕捉自己的真切感受,要相信自己的感受,抓住不放,不要让它被他人同化或被自己的杂念淹没了。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5.表达特定环境下的心境。不要为了叙事而叙事,为了写景而写景,要在叙事与写景中表达自己特定的心境。只有这样,文章才能做到以情动人。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6.展现富有个性的语言。要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或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或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或饱含激情,或深沉委婉,或清淡朴实,或清新自然„„

(四)总结,动笔。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概说】

本单元用一组短小精美的文章,从不同侧面阐述了人生态度这一主题。这一单元的文章,理性色彩较浓。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要多朗读多思考多积累,善于汲取文章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让学生在文学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漫游语文世界”,要求学生认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要训练学生具体生动地讲述自己的见闻,对生活现象有自己的思考,能写出内容充实、文从字顺的作文。

【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把握诗体特征,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朗读指导是本设计的特点。以朗读带动教学流程的步步推进,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调动学生思维的、语感的、情绪的、创造的激情投入,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意,领悟诗理,品尝诗味,习得技法,从而了解诗歌,喜爱诗歌。

教学步骤:

一、导入,赛说关于理想的名句。

二、一读,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各用一句话概括诗的主要内容、感情基调、语言风格等。(2)评说式朗读课文,理解各节大意。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评说内容,读一节,评说一节。(3)根据各节大意,探究全诗脉络。明确:第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2、3两节谈理想的历史意义,

4、

5、

6、7节谈理想的人格意义,

8、

9、

10、11节谈理想的人生意义。

朗读指导:要读好任何一首诗,都要先理解诗意,这样在朗读时才能把握感情基调,正确处理诗节和诗句间的停顿,准确传达诗的意蕴和语言特色。如果离开了对诗意的正确理解,朗读技巧就失去了灵魂。

三、二读,悟诗理。

(1)自由朗读课文,在最能打动你的诗句下作上标记,并说说它为什么打动你。学生自由谈,答案不拘一格。有些诗句能很快激起我们的共鸣,如:第2节、第5节、第7节、第8节、第11节中的一些诗句,老师可重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实例来印证,从而体会诗情。有些诗句如长者的谆谆告诫,不妨让学生多读读,领会其意味。如:“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有些诗句富有哲理,如:“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及,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老师可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说说其中蕴含的哲理。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教师穿插朗读基本技巧指导:感情的把握、重音的确立、节奏的划分、语气语调的变化,并用学生发言中用到的语言材料对学生进行训练。

(2)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选择你喜爱的诗句进行表情朗读。

四、三读,品诗味。这首诗诗味很浓,除了意蕴丰厚、内容深刻、感情充沛之外,你还能就形式方面说说你的看法吗?合作探究,交流。明确诗味还体现在:音韵上每节偶句押韵,全诗一韵到底;语意上多承接,多转折,多并列;修辞上多比喻,多排比,多对比,多顶针;句式上多“是字句”,多“使字句”,多短句;语言上多警句,用词很精粹等。(这部分可作为教学的深化点)

穿插朗读技巧指导及训练:韵脚、转承、比喻、对比、排比的朗读。

五、四读,诵佳句。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和你获得的朗读知识,艺术化地背诵佳句或全诗。可采用竞背的形式,也可采用表演式,可单人参战,可小组合作,还可师生、男女生、领合式表演。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初一的学生比较喜欢清新优美的小诗,篇幅较长的哲理诗可能并不太吸引他们。对于他们来说,这种诗歌,理解有困难,识记更是难上加难。怎样变长为短、变难为易、变无趣为有趣?本设计试图教给学生一些巧读巧记的方法,让学生多一点尝试,多一点隐性积累。

教学步骤:

一、泛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歌主要内容、感情基调、语言风格。

二、尝试用如下方法去读诗背诗,看有什么发现。

方法一:巧把文脉,分层记诵。把各节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关联前后,串成一篇精悍的小散文。然后依文断意,分清层次后再记诵。本诗可这样串:理想是前进的方向(第1节)。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想(第2节),正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第3节)。但实现理想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第4节),但这些挫折和失败也磨练着你的意志,提升着你的人格,使你成长为乐观向上的人(第5节),淡泊利(第6节)与名(第7节)的人。所以拥有理想,你就是一个“大写的人”(第8节)。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第9节),但是一旦拥有你就要珍惜(第10节),一旦实现你更要奋进(第11节)。树立理想吧,现在正是实现理想的好时光(第12节)!

方法二:巧识文句,分块记诵。从不同角度揣摩诗句模式:比喻句、排比句、顶针句、对举句、对比句、承接句、转接句、是字句、使字句、短句,还有几种方法合用的,按照知识块记诵。

方法三:巧加对象,分句记诵。对容易颠倒的诗句,可假想一个说话针对的对象,再记诵,如第5节。

三、总结归纳学法。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本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读懂全诗的基础上,用“写”的方式深化教学细节。用改写和仿写丰富学生对诗歌语言特点的感受,加深学生对理想内涵的理解。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教学步骤:

一、从内容到形式读懂读透全诗。

二、用平直的语言改写诗句,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示例: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理想使人乐观,理想鼓舞人的斗志。(诗歌语言形象) 学生还可就诗歌语言的精粹美、音乐美、传情美、哲理美方面任选诗句进行改写,评注体会能从浅层次上表现出学生正确的认识即可。

三、模仿文中任意一种句式,写出你对理想的认识和看法。

四、运用学到的诗歌知识,选一自己喜爱的对象,作首小诗。

【资料整合平台】

1.教辅资料

朗读基本技巧

如果说作品是世界微缩、心灵摄影的话,朗读的使命就是唤醒文字,复活语言。作品的无穷意蕴往往不是用苍白的语言能够阐释清楚的,而读者对作品的感悟有时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朗读,有感情的朗读,是读者学习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理解程度的最好方式。要朗读好一篇作品,首先要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并且要能根据感情线索的发展变化,恰当地运用如下朗读技巧:

①停顿 停顿的一般规律是:一句话说完要有较小的停顿,一个意思说完要有较大的停顿。意思复杂或句子较长时,中间按句子的成分作短暂的停顿。朗读时处理好停顿,可以使语言显得流畅而有节奏,从而更好地表情达意。诗歌的停顿表现为节奏,诗歌之节奏犹如音乐之节拍。古诗最讲究节奏,节奏可按音节划分,也可按意义划分。现代诗歌的节奏主要从意义上去考虑,要读清节奏,使诗行各音节之间的长短、舒缓匀称。不单诗歌,其他文章也同样要视换气或感情表达的需要而停顿。

②重音 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重音就好像人的食指,指示着节奏中或句子中最主要的词。重音包括词重音和语句重音。词重音是指多音节里那些应重读的音节;语句重音是指在朗读时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短语甚至某个音节的重音。语句重音可分为语法重音和情感重音。语法重音的特点是偏正关系的重读修饰语,主谓关系的重读谓语部分,补充关系的重读补语部分。比喻句重读喻体,拟人句重读起描述作用的动词形容词。并列各句要读得基本相当,转折句往往重读后一层意思。但重音的处理最重要、最常见的还是着眼于情感。

③语气 语气有肯定、否定、征询、赞叹、禁止、劝慰、告诫等多种。若能切己深入体察出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复杂感情,并以富有变化的语气传达出来,那么对作品的理解将更加深入。

④语调 朗读之有语调,犹如青山之有起伏、碧水之有波澜。没有语调变化的朗读,让人恹恹欲睡。语调主要有四种:平调、升调、降调、曲折调。一般陈述句用平调或降调,疑问句用升调,祈使句、感叹句用降调,反问句多用曲折调。单个的语句是这样的,但对于一个语段、一篇文章来说,语调还有一个呼应和配合的问题。

⑤语速 通常情况下朗读用平均语速,这样显得从容不迫,易于让人领会。而语速的快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慢往往根据作者的情感波动而略有变化。感伤哀怨、含蓄蕴藉、忘情陶醉之语速往往稍缓,而动作急速、情势紧迫、愤怒激动之语速往往稍快。

(谢玲霞《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有删改)

2.课文扩读材料

对生活,谁不充满希望!对未来,谁不抱有理想!然而,理想、希望的实现,唯有执著的追求。追求

——献给青年朋友张有斌

什么是追求,

追求就是理想和信念,

意味着终身不息的奋斗,

代表心中希望的中秋。

追求是春天,使人生年年新绿,

追求是日月,比生命更加悠久,

追求是罗盘,导引你跨洲渡海,

追求是飞船,载你去探索宇宙。

假如你心中原是荒漠,

追求使你萌发心的绿洲;

假如你原是生活的乞丐,

追求使你变成精神的富翁。

人生的价值就在于追求,

没有追求,像海中无梁的孤舟,

没有追求,青春发霉,神经萎缩,

没有追求,血液也要停止奔流。

如同永远燃烧的青春火焰,

追求者活着总是佼佼风流;

如同永远矗立的历史丰碑,

追求者逝去仍然千古不朽。

饥寒的日子我们追求饱暖,

受压迫的时候,我们追求自由,

我们在伟大的八十年代,

我们追求祖国的繁荣昌盛富有。

我们的追求不是散发铜臭的梦,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更不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

我们追求一个壮丽的人生,

为华夏崛起而忘我奋斗。

像苏醒后的雄鹰搏击长空,

像解冻后的大江汹涌奔流,

历史的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中,

就该像夸父追日一步三秋。

追求吧,亲爱的青年朋友,

丽日正中天,春色浓似酒,

我们是幸运儿,赶上了好时候,

怎能够逡巡不前,还顾左盼右。

让我们紧握时代的彩笔,

把生命的答卷答得圆满优秀。

让我们把历史的重担挑上肩,

一同把胜利的凯歌高奏。

使用建议:此诗与课文在写作的时代背景、表达主题、语言风格、达意传情方面极为相似,可与课文组合形成联读,进一步落实课文中所学各种技法和能力。

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本设计拟用主问题探究法,即用一个大容量的问题来统帅两文的教学。同时针对两文的主旨和风格,对教材作了灵活处理,深教细教《行道树》,浅教淡化《第一次真好》,避免课堂上因平均使力而造成的固定节奏。

教学步骤:

一、探究主问题:这两篇小散文,你更喜欢哪一篇?深入钻研课文后,作出有理有据的回答。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作答,鼓励发表不同意见,提倡有价值的争论。明确两文特色:

从内容上说,《行道树》赞美的是无私奉献者的崇高精神,《第一次真好》抒写的是人生体验;从表现的哲理上说,前文让人明白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后文告诉人们尝试第一次需要勇气,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艺术魅力上说,前文富有感染力,后文富有亲和力;从传情效果上说,前文含蓄,后文直白;从语言表达上说,前文是内心独白式,是诗意的抒情,后文是寓理于事式,是叙议结合„„

二、探究分问题一:《行道树》读起来极优雅动人,你认为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合作学习,然后作答。

明确:有很多原因。如: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①形象选择高妙——行道树本身就是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况作者还喻它为无私奉献者,的确惹人喜爱。

②形象烘托巧妙——作者为行道树设置了一种独特的背景氛围,使描写主体始终处于鲜明醒目的位置上,如烘云托月。

③作者构思奇妙——用行道树形象与原始森林同伴、与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的市民对比,赞美了无私奉献者的崇高精神,还有诸多对比隐在文中,如堕落与高尚、神圣与庸俗、深沉与肤浅、痛苦与欢乐、黑夜与朝霞、喧闹与孤独、污浊与清新、忧愁与快乐等等,发人深思。

④语言表达精妙——作者善用富含感情的词语达意,善用转折句层层翻新,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探究分问题二:《第一次真好》所阐述的一些观点你赞同吗?结合课文及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谈。学生可就“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等有感而发的句子设问探究。学生各抒己见,能以理服人就行。

四、小结。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许多篇幅较短的散文有文眼,如果教学时能引导学生找准这些关键词或关键句,然后顺藤摸瓜,带动全篇教学,定能事半功倍。这是教法,同时也是学法。

教学步骤:

一、读课文前的导语,导入课文。

二、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受《行道树》中的抒情和《第一次真好》中的事理。

三、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章的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结合课后练习,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行道树》中的哲理句——“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和直接抒情句——“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的深刻含义,重点弄清《第一次真好》中“好”的积极意义。

四、回头再答导语所提出的问题。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本设计观照语言的读写训练。《行道树》优雅的叙述、诗意的抒情,适合于朗读。《第一次真好》中的事例很能勾沉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适合替换式的改写,这样设计兼顾了两篇短文自身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学习《行道树》,强调训练点——读。

1.听配乐朗读,要求想象行道树形象,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要求理解行道树形象的意义,理解词语含义,理解文章的哲理。

3.感情朗读,要求体味文章精美的语言和诗意的表达。

4.配乐诵读,要求读出韵味,读出美感。

二、学习《第一次真好》,强调训练点——写。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1.读课文,了解课文先叙事后点示道理的结构。

2.替换式改写,用你亲身经历的某个感人精彩的第一次替换文中的事例。

3.范文交流、评点。自主参与交流,修改,定稿。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

梧 桐

张晓风

其实,真正高大古老的梧桐木,我是没有见过的。

也许由于没有见过,它的身影在我心中便显得愈发高大了。有时,打开窗子,面对着满山蓊郁的林木,我的眼睛便开始在那片翠绿中寻找一株完全不同的梧桐,可是,它不在那里。想象中,它应该生长在冷冷的山阴里,孤独地望着蓝天,并且试着用枝子去摩挲过往的白云。在离它不远的地方有山泉的细响,泠泠如一曲琴音。渐渐地,那些琴音嵌在它的年轮里,使得梧桐木成为最完美的音乐木材。

我没有听过梧桐所制的古琴,事实上我们的时代也无法再出现一双操琴的手了。但想象中,那种空灵而缥缈的琴韵仍然从不可知的方向来了,并且在我梦的幽谷里低回着。我又总是想起庄子所引以为喻的凤鸟鹓鹐,“夫鹓鹐,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一想到那金羽的凤鸟,栖息在那高大的梧桐树上,我就无法不兴奋。当然,我也没有见过鹓鹐,但我却深深地爱着它,爱它那种非梧桐不止的高洁,那种不苟于乱世的逸风。

然而,何处是我可以栖止的梧桐呢?

它必定存在着,我想——虽然我至今还没有寻到它,但每当我的眼睛在窗外重重叠叠的峦嶂里搜索的时候,我就十分确切地相信,它必定正隐藏在某个湿冷的山阴里。在孤单的岁月中,在渴切的等待中,聆听着泉水的弦柱。

使用建议:此文与《行道树》同出于张晓风之《林木篇》,都是寄情于物类散文,都是张晓风诗意散文中的优美篇章,但状物不同,象征意义也不同。此文可作为课文比较参照的对象,课堂使用。

人生寓言(节选)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阅读构思精巧、富有文采的寓言,切不可敷衍了事。随便读一读、说一说寓意还远不够,要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本身,矫正过去不恰当的阅读方法。本设计的做法是创造性复述。

教学步骤:

一、自读课文,请两位同学分别复述寓言第

一、二则。

二、众口评说两位同学的复述,明确复述的基本要求: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第一则必须抓住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独具慧心”“行家”“慧心未泯”“举世无双”等词语勾画出了白兔的形象;“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各具风韵”“闲适”“牢牢盯着”“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等词语用对比手法,描写了白兔得到月亮前后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赏月时的不同心态;“慷慨”一词两次出现,形成了文章两处转折:第一次“慷慨”打破了白兔的宁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第二次“慷慨”给人留下一个启迪,造成白兔患得患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隐藏在这个“慷慨”里。第二则必须领悟到作者构思的奇妙:作者把极端脆弱之人拟定为王子,又极写他脆弱,所遭厄运突如其来不说,又极写其凶险,作者还借王子之口传达出寓意,借“我”与王子类似的经历告诉人们故事的普遍性,对人很有启发。

三、以《白兔和月亮》为例,尝试创造性复述。

1.讨论,探究: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复述得引人入胜呢?

明确:根据文中的描述想象白兔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用形象通俗的口语来讲述,可以使故事更具体,更有吸引力;依照文章详写第一个转折的方法处理第二个转折,可以增强情节的曲折性;仿照许多寓言的形式给课文补充一个概括寓言蕴含的哲理的结尾,可以方便听众理解。归纳:惯用的方法是变略为详,变平直为曲折,变单纯为丰富,变书面语为口语,变“死”的语言为“活”的表演,当然所有的形式都要注意表达的技巧。

2.迁移,实践:创造思维和语言表达技巧练习:寓言结尾说“白兔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终于”一词可见她内心思虑之久,悟理之彻,你能把她说服诸神之王撤销决定的情形绘声绘色地表演出来吗?

四、创造性复述《落难的王子》。

提示:可拓展思维的点:多愁善感的性格、突遭厄运时的心理及行动、在磨难中表现出的非凡的勇气、大彻大悟后的豁达等。可训练表达的点:倒叙的方式、“我”的角色变换及“我”的心理描写等。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设问式研读意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寓言故事的能力。善读寓言故事,就是要善于从故事中读出尽可能多的东西,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因此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从各个角度问,你很快就会发现,看似浅显的文章实则蕴含着深意,浅文深读往往能给人意外的惊喜。

教学步骤:

一、简介寓言文体知识。说说你熟知的寓言故事,进一步认识寓言在简短的故事中寄寓着深刻的道理的文体特点。我们如何能从简短的故事中读出它寄寓的深刻的哲理呢?

二、学法介绍:设问式研读。设问式研读就是在研读课文时善于从字里行间发现问题,巧妙设置问题,从而开启自己对文章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

老师示例《白兔和月亮》:我读这篇文章发现了许多的“两”,我可设计这样一组问题:

就词语设问:两个“慷慨”、两个“慧心”——两次出现的意思有什么细微差别?就内容设问:两种心境——同是赏月,白兔得到月亮前后心境为什么会完全不同?什么情况下能做到相同?就结构设问:两处转折——文中有哪两处转折?各起什么作用?就哲理设问:两种关系——主人与奴隶是否是绝对的?就形象设问:两个人物——白兔和诸神之王与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就寓意设问:两种人生态度——白兔对待非分之财的态度和人类有何不同?

三、学法实践:用设问式研读法独立阅读《落难的王子》,可参考老师示例,也可自主设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问,能引发你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就行。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寓言虽短,寄寓的人生哲理却深,一则寓言往往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自主阅读寓言,不同的人体会并不一样。“悟哲理,写警句”的教学创意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同时兼顾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步骤:

一、反复朗读课文,感悟文中哲理。同学们自主学习,用自己的话说说从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教师点示:要想真正读透一篇寓言,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读。

二、请同学们把感悟到的哲理用简洁精练的警句形式表达出来。教师示例:《白兔和月亮》给我的启示是:有时拥有是一种痛苦,放弃反而带来乐趣。学生发言借用前人的也行,原创的最好。

三、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举一两个例子来论证警句的普遍意义。

四、素材积累:有关得失、财富、厄运的警句及相关典型论据。

【资料整合平台】

1.有关寓言

寓言通常是一种有寓意的小故事。清人宣颖称之为“寄寓之言”,王先谦解作“言在此而意在彼”,都揭示了寓言的特点。“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它的使命在于揭示真理,总结教训,讽刺丑恶;特别需要揭露人们接触到却未曾意识到的荒谬。寓言虽是小道,作者却也须有干预现实的胆略和洞烛人生的识见。许多大家都是写寓言的好手。伊索、拉·封丹、克雷洛夫这些寓言作家姑且不说,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达·芬奇曾以科学家的思维和艺术家的激情创作了一百多篇寓言,德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戏剧家和美学家莱辛同时也是杰出的寓言家,俄国文学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美国作家马克·吐温都写有相当精彩的寓言,印度大诗人泰戈尔、黎巴嫩诗人纪伯伦也擅长写寓言性的哲理诗。

2.课文扩读材料

(一)飞蛾与灯焰

灯焰如豆,青烟袅袅。

一只蛾子向他飞来,背后的粉墙上立刻映上了一个如盘的身影。

“瞧!人家都说你渺小,这完全是不实之词!”灯焰跳动着把那影子指给蛾子看。

“我真有那么大?”蛾子激动不已,可又半信半疑。于是,慢慢向粉墙飞去,她想把自己的形象看得更清。

立即,影子变小了。

“嘿!你怎么不相信一个诚实人的话呢?你要真正看清自己的形象,必须站到我这个位置才行。”灯焰以智者的身份劝谕道。

蛾子反身向灯焰飞来,粉墙上的影子顿时又变大了。

“来呀,快靠近我,靠近些,再靠近些„„”灯焰热情地伸长胳膊。

蛾子扭头看看粉墙上那如盘的身影,动情地扑向灯焰。

灯焰猛地一亮,霎时又恢复了常态。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飞蛾不见了,墙上的影子也不见了。

(选自《中国二十世纪寓言选》 作者:凡夫)

(二)塞翁失马(原文略)

使用建议:这两则课外寓言,一今一古。当代寓言《飞蛾与灯焰》形象生动,描写传神,有文采,可作为《白兔和月亮》的比读材料。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从主观上理解痛苦产生的根由:白兔因有自知之明而受到肯定,飞蛾因无自知之明而招致毁灭。《塞翁失马》包括的祸福观(即福祸可以转化,在特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与课文的寓意有相通之处,可作为课文的引申材料。

我的信念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本设计的亮点是主题阅读活动。这种活动能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资料的习惯,培养学生对搜集来的信息进行筛选、提炼、整合的能力,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从多个方面了解居里,学习居里。

教学步骤:

一、活动动员,交代阅读主题——走近居里。

二、活动准备:

布置活动内容: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对照课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编写一则关于居里夫人的材料,自己拟题,或评或传均可。

拟题参考:

《居里夫人简介》——介绍居里夫人的基本情况,如全名、国别、身份、生卒年月、突出成就等。

《居里生平履历表》——介绍居里夫人生活经历中的重大事件及有影响有意义的光辉时刻。

《少年时期的居里》——了解居里夫人少年时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意在让学生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居里夫人的求学生涯》——了解居里夫人怎样在艰苦的环境中求学求知,学习她刻苦好学的精神。

《磨难铸就的居里》——居里夫人一生经历了哪些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磨难,学习居里夫人坚忍不拔的精神。

《光耀千秋话居里》——了解居里夫人辉煌灿烂的科学成就和她的人格魅力给后世的影响。

《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居里夫人在哪些方面体现出她令人钦佩的伟大的人格,有哪些典型事例?

《伟大的人平凡的心》——了解居里夫人纯洁、谦逊、善良、极富爱心的女性情怀和她优雅的气质、从容的生活态度。

《居里,少年心中永远的北极星》——抒情性选题,给想抒情的学生一块自留地。

三、课中活动: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1.根据材料内容归类,把编写大致相同内容的学生分成一组,每小组选一位组长,组织小组内交流。

2.每小组推选一至二位(视情况而定)同学上台宣读自己编写的关于居里夫人的材料,并告知材料来源。其他同学认真听,做好发言记载,准备评。

3.全班评议,从材料的丰富性、选编的科学性、撰文的文学性和个人创造性劳动的含量等方面评,评出创意最佳奖、撰文最美奖、投入最多奖。

4.再读课文,谈谈自己在更多地了解居里夫人后再读课文的感受和收获。写一篇读后感《重读居里夫人》。

四、课后活动:

1.语文科代表负责把每小组的发言稿和有代表性的读后感收起来,选编“走近居里”的系列材料,全班传阅。

2.为校广播室投稿,写一则主题阅读活动报告。

3.读一本你最喜爱的名人的传记,准备名人故事会。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阅读是搜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梳理是处理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本设计“理读法”意在培养学生梳理文脉、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默读课文,弄清课文大意。

三、学法介绍:要整体把握本文内容,需要一番梳理的功夫,我们阅读时可用“理读法”,即经过梳理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梳理的方法,第一步是概括要点,第二步是分析归纳,第三步是整理排列。概括要点只要抓住关键词就行。阅读头绪繁多、达意相对不够集中的文章,常用此法。

四、学法实践。

1.用横线标出各段关键词。

2.分析归纳,可处理为三个方面:宗旨、环境和工作,如《教师用书》。可处理为两个方面:事业、做人。也可处理为一个方面:成功的品质——坚忍不拔和信心、执著和勤奋、专心致志、热爱事业、献身精神等;还可围绕“信念”来归纳——对信念的态度,对信念的追求,坚守信念的决心。

3.整理排列,融会贯通地理解内容。

五、积累:课文中有些话可以视为格言或警句,选一些抄在笔记本上(写上一点体会更好),然后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居里夫人这篇自述文的价值,远超出于向他人介绍自己,她对生活、对事业、对名誉、对财富、对环境、对科学的态度,无不向人们昭示着一个真理:只有具有高尚人格的科学家才是真正伟大的科学家。专题论坛的设计正是为了突出这一重点。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中曾经说过:“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爱因斯坦何以有这样的感慨?居里夫人有哪些优秀品质?我们不妨一起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述文《我的信念》。

二、读课文,说说你眼中的居里夫人。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七嘴八舌地说起来,重点引导学生说她的优秀品质,感受其人格魅力。

三、居里夫人的成功能给你什么启示?说认识,谈观点,组织专题论坛。

1.交代论坛主题——人格与成功。

2.发表自己的观点。(既是论坛,当然允许有异样的声音)

3.旁征博引证观点。

正面事例如:居里夫人把镭的“秘密”公之于世;布鲁诺为了捍卫真理被烧死无怨无悔;钱学森在美国人重聘面前毅然选择了归国之路;高士其改名„„反面事例:创立热传导数学理论的傅立叶,在严酷的权力斗争面前做了两面派„„

4.小结。

【资料整合平台】

1.居里夫人的几则名言

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人类看不见的世界,并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学的光辉照射的实际存在。尊贵的是科学的力量。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研究者“个人”。

2.参考书目:

《科学上下五千年》,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居里夫人传》,艾芙·居里;《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悼念玛丽·居里》),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科学家的故事》,哈尔滨出版社。(作者简介见《教师教学用书》)

3.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与光辉成就

1903年11月的一天,英国皇家学会把该会的最高奖——戴维奖章,挂在居里夫妇的胸前,以表彰他们为人类发现了一种极其珍贵的放射性元素——镭。

镭的发现,引起科学乃至哲学的巨大变革,为人类探索原子世界的奥秘打开了大门。可以说,它的发现,开辟了科学世界的新领域,并由此诞生了一门新兴的放射学,所以,镭被誉为“伟大的革命者”。

正是因为居里夫妇为科学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年,他们便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金。过后不久,人们又发现镭在医学方面的价值,给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这使本来已经非常昂贵的镭,变得更加珍贵。有人劝说居里夫妇:“您如果去申请专利,定会成为百万富翁!”

“不,镭是一种元素,它应属于全世界!”居里夫妇毫不犹豫地回答。

1920年5月,一位美国女记者在访问居里夫人时问道:“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任你挑选,你最愿意得到什么?”“我很想有一克纯镭来作研究。但它的价格太高,我实在买不起。”居里夫人答道。

“您不是把价值百万法郎的镭,送给了巴黎大学实验室吗?”女记者不解地问。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不,那不是我的,那是属于实验室的。”

这位女记者听完这番话,心中感慨万千,被这位女科学家献身科学的无私精神深深感动。她回国后,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居里夫妇,并号召美国人民开展捐献运动,要赠给居里夫人一克镭。次年5月,美国总统在首都华盛顿亲自把这克镭赠给居里夫人。

在赠送仪式的前夜,居里夫人坚持要求修改赠送证书上的文字,再次声明:“美国赠送我的这一克镭,应该永远属于科学,而不能成为我个人的私有财产。”

这位伟大的女性,在一生中共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是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时还被其他15个国家聘为科学院院士。她共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1934年7月4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与世长辞了,但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论语》十则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此设计突出文言文教学特点,用做知识积累卡的形式化老师的琐碎讲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变老师灌输为学生能力训练,为零碎的文言知识搭建科学的知识体系。

教学步骤:

一、从孔子入选世界文化名人开始说起,导入课文。

二、结合书下注释,介绍作家作品。学生做知识要点分类积累卡一:

作家作品: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三、认读课文,落实字音。

1.朗读课文,标记需要注意的字音。

2.听读课文,校正字音。做知识要点分类积累卡二:

生字词:矣(yǐ)愠(yùn)弘(hïng) 柏(bǎi) 罔(wǎng) 殆(dài) 诲(huì)

多音字:论(lún)语

三省(xǐng)吾身 不亦乐(lâ)乎 传(chuán)不习乎 任重(zhîng)而道远 曾(zēng)参(shēn)

通假字:①不亦说乎

“说”同“悦”,读yuâ,愉快。②由,诲女知之乎 “女”同“汝”,读rǔ,你。②是知也 “知”通“智”,读zhì,聪明,智慧。

3.大声地、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析读课文,落实词意句意。

1.对照书下注释,分“则”朗读课文,弄懂各则大意。不懂的词句,同学间讨论解答。

2.做知识分类积累卡三:

重点词意(参照课后练习一)

难句翻译(根据自己理解的情况来定)

成语: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不亦乐乎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四、概括各则大意。做知识分类积累卡三:

关于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关于求知态度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关于修身做人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交流做卡感受,总结经验。

六、背诵全文。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诵读是最古老、最朴实也是最有效的阅读文言文的方式。学习《论语》这样语言简练、含义深远的文章,就该是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读出书声朗朗的课堂新气象。

教学步骤:

一、由“半部《论语》治天下”之事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导入,交代学法。

二、听读,体味。

1.听读第一遍,标记字音。

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听读第二遍,标记节奏:句内的节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结合文意揣摩练读,要读得节奏鲜明。

3.听读第三遍,标记轻重:哪些词语要重读,哪些词语要轻读。

4.听读第四遍,听气韵。

学生模仿读,体味读,自由地读。

三、表演读、诵。

要摇头晃脑地读,要动容地读,要气韵畅达地读,要陶醉地吟诵。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本设计为故事穿插法。《论语》涉及的人、事很多,在教读过程中若尽可能结合学习的内容,穿插有关故事,对初识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激励,对保护文言文阅读兴趣也会大有作用。

教学步骤:

一、由曲阜朝圣之举和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一事导入。

二、介绍孔子和《论语》。

三、对照注释逐则翻译,理解大意,不好翻译和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共同探究解答。

在解答过程中可补充说话背景,可穿插相关故事,可引用《论语》中相近的观点,也可要学生结合亲身经历谈认识。

四、记诵全文。

【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背景资料

①孔子及《论语》简介见教师用书。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②《论语》的几个“最”:

《论语》共20篇,492章,是《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在我国,它最早提出教学要“因材施教”,采用“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是现存的最早全部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书中记录的孔子对《诗经》的评论,是我国最早的文艺批评。

2.课文扩读材料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综合性学习指导】

漫游语文世界

一、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要求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能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对“生活处处有语文”有切己的认识。

2.要能够具体生动地讲述自己的见闻,能根据搜集来的素材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能写出内容充实、文从字顺的作文。

二、活动策划

课前明确活动目的、活动安排。完成选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进行搜集和调查、小组合作编册等工作。

课中主要用于交流活动感受、活动成果、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指导。课后总结和评价。

三、活动指导

1.明确活动目的、活动整体安排。主题:漫游语文世界/目的:在生活中学语文/整体安排(见策划)

2.选题。按照教科书提供的材料,或师生共同罗列生活中常见的语文现象若干,请每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一题。

3.分组。根据选题或调查途径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推选出各小组召集人。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活动时间表及活动具体方略,小组要进行细分工,成员之间注意联络合作。特殊情况可单独一人进行调查。

4.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调查活动。对搜集的材料做好选材取舍,科学分类,精当说明(点评),整齐誊抄,汇编成册、冠名,使之成为集体劳动智慧的结晶。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5.课堂交流:成果展示。各小组召集人向全班口头汇报活动情况,“推销”小组成果。

体验交流。各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具体生动地口头陈述活动见闻。

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对生活中语文现象的思考。

6.作文。两类作文题,任选一题:

①结合这次语文调查的经历,以“从生活中学语文”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②针对这次调查中发现的不纯净的语文现象,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题目自拟。

写法指导:①选准切入点。一般来说,切入点要小一点、新一点,要用别人之所未用的角度和材料,以求文章在“实”和“新”上有过人之处。②充分利用手头资料。写记叙文,要侧重于生动描写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语文现象;写议论文,要有理有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③注重语言表达的个性化。可根据所选语言现象的特点和自己文章的主题来设计作文风格,要善于化用鲜活的生活语言。

四、活动评价。活动评价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合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活动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概说】

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含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颂歌;《济南的冬天》,山美,水美,树美,雪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山中访友》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现代诗歌《秋天》,用三幅画面,营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热爱与赞美之情却是淡淡的。《古代诗歌五首》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精美的景物描写、独特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与诗人同喜共悲。

学习这个单元,要指导学生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单元的诗文文质兼美,是绝佳的朗读材料,要在朗读中体味感情。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感受大自然”。带着对大自然的爱与敬畏,走近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把观察到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说给别人听。说得具体一些、生动一些,有一定的感染力,写下来,就是一篇好文章。

【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春》是贮满诗意的美文,要让学生尝试着进行审美阅读。这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阅读。让学生在独立阅读中,深入文中,去寻美、品美。通过阅读,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并培养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语: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每个人的心中都藏有一幅迷人的画卷。对于春天,有的人吟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惆怅,有人唱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伤,而朱自清却被春的活力所感动,谱写了一曲春的赞歌。

二、情景朗读(运用多媒体课件)。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本文结构明晰,对春的赞美一气呵成: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抒情线索行文。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划出三个部分的起止点吗?(屏显:盼春—绘春—赞春)

四、提供下列问题,学生品读时思考:

1.作者怎样突出“盼”的急切心情?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春景?分别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征?

3.作者赞春时运用了哪几个比喻?分别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五、交流各组讨论的情况,明确以下要点:

1.文章运用反复手法突出一个“盼”字(“盼望着,盼望着”,注意在朗读中体会)

2.作者具体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五幅图景(梳理如下):

①春草图(草报春):a.钻、嫩、绿、满——草;b.坐、躺、滚、踢、跑、捉——人。

②春花图(花争春):a.态:赶趟儿;b.色:像火、像霞、像雪;c.味:甜。

③春风图(风唱春):a.触:抚摸;b.味:泥土气息、草味、花香;c.声:鸟声——清脆、婉转,短笛——嘹亮。

④春雨图(雨润春):a.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b.状:斜织、薄烟;c.景:树叶儿绿、小山儿青、灯、火、房屋。

⑤迎春图(“一年之计在于春”)。

3.三个比喻句:“新”“美”“力”。

六、再读,体味文中的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蕴含着对春来临的无限珍惜、无限喜悦!你能找出蕴含着作者感情的语句吗?(答案不求统一)

七、熟读,品味课文的美点。恰当的词语、优美的句子,都是美点。(学生找出自认为优美的词句加以品析,言之成理即可)

例句:1.“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偷偷”体现不经意间春天悄然而至,写出作者惊喜之情,“钻”突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生命力。)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写出了动态,若用“叫”,只能表现声音。)

3.三个比喻“像娃娃,像小姑娘,像青年”可否颠倒顺序?(不能,不仅写出春的新、美、活力的特点,更体现不断成长的过程。)

八、背诵。美不仅可以欣赏,也是可以积累的。根据板书提示竞背几幅图。

九、小结:春天,在作者笔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正如文中所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愿我们珍惜大好年华,好好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用生命的彩笔绘出绚丽的春天。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新的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可在自主学习上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创设情境。以整体感知为基础,让学生独立研究,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在讨论中发表各自的见解。通过个性的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春,从古至今,有多少墨客为之陶醉,留下了美丽的诗篇。竞背、竞唱含有“春”的诗歌及歌曲。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探讨一下这篇文章为什么脍炙人口、令人陶醉?

二、配乐朗读(运用多媒体课件)

三、整体感知:

1.全文可分为三部分,请你标出起止点,并在下面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动词分别加以概括:

( )春——( )春——( )春(盼、绘、赞)

2.细读绘春部分,说说作者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

四、自主研读,提出质疑。

五、结合学生质疑,组织学生着重讨论下列问题(可酌情增减):

1.作者为什么先写山、水、太阳,而不是一开始就写春草、春花等?(先总括性地写,由大及小,由宏观到微观,符合观察的顺序)

2.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言之成理即可)

3.为什么不说“小草悄悄地从地里长出来”而说“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

4.为什么说蜜蜂“嗡嗡地闹着”而不说“嗡嗡地叫着”?

5.为什么要用三个不同的喻体比喻春天?

六、朗读训练(学生找出精彩语句或段落有表情地朗读)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读读—说说—写写,本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它的着眼点是“说”和“写”,即应用。“读”是为了“说”和“写”。也许只是一句生动的比喻,也许只是一组富有文采的句子,长期训练,就会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我也可以写出这么美的句子!”这对他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教学步骤:

一、导入(略)

二、整体感知(略)

三、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并说明为什么喜欢。

比如,第1段:用反复手法,描绘出作者期待春天来临的心情是多么热切。

第4段:春花图,使用各种手法:拟人、比喻、排比,虚实结合,描绘百花盛开、五彩缤纷的景象。

四、纵观全文,作者描绘春的美丽画卷,蕴含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蕴含的感情: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

从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出。比如,第一段:用反复与盼望之切,热爱之深。第四段:用“母亲的手抚摸”写春风拂面的感觉,若是不爱,何以充满感情?课文末三段:三组有力的排比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句,写出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用一个成长的过程,赞美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五、你认为应该怎样利用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言之成理即可。例如: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

六、出示多媒体课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用一段文字描绘景物,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七、交流评比。

【资料整合平台】

1.朱自清 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后又从事散文创作。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战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因贫病在北平逝世。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2. 春 趣

张峻屹

春天,总是悄然而至的。凛冽的风变得柔和起来,太阳也愈加暖烘烘的。僵硬的土地已变酥变软,向阳背风的墙根或土堤边,枯萎的小草开始长出嫩绿的芽芽。正是在这个时候,你对于古诗中描绘的“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梦幻般景象,才有真实而深切的感受。

不几日,房前屋后的空地里,村外的野坡上、沟渠边,苦苦菜、燕子尾、大碗花、蒲公英,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草,都从土里钻出或白或绿或黄或紫的芽芽,就连土筑的院墙顶部的茅草堆里,也不知不觉地冒出许多绿针来。

村里的孩子们开始活跃起来,整日在野外狂跑嬉闹。玩累了,在避风的土窝窝里,晒着暖洋洋的日头,美美地睡上一觉,也是常有的事。文静一些的女孩和细心的男孩,则喜好挽着小篮,背着小筐,带着小镰小铲,在半沙的土地上,专找草芽草根剜着玩。走一处,挖一处,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不需半日,各色各样的草芽草根就装满了竹篮荆筐。养猪养羊的人家,这些新鲜玩艺儿还可给猪羊增添一点美味儿。

伴随着杏树桃树的花开花落,嫩绿的叶芽缀满枝头。这是孩子们寻找小杏树小桃树最好的时候。在杏树桃树底下,在林间小道上,时常有状如大豆芽的小杏小桃苗,冲破干硬的地面,露出头来。开始,只是粗敦敦似倒置的鱼钩形的或嫩绿或浅红的芽,几天后,便见绽开的带着绛色果衣的乳白叶瓣。再过几日,叶瓣变绿,从叶心长出新的叶芽。发现露芽,立即用小铁锹连同基土一并掘出,小心翼翼地码在小筐里,然后移植到院子里的某个角落。

使用建议:本文可与朱自清的《春》进行比较阅读。《春》侧重于绘景,本文侧重于记趣。前者以描写为主,后者以记叙为主,可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同是写春,你发现本文与朱自清的散文《春》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2.第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春总是悄然而至的”?

济南的冬天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古人云:学贵有疑。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有研究,才会有答案。能提出问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题,其实就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语文课,就应让学生畅所欲言;课堂,应是展示学生个性的平台。由于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教师可先收集整理学生的问题,然后提取有价值的问题经过讨论而逐个突破。

教学步骤:

一、导语(配乐,显示相关图片)

济南的美丽来自天然,山在城南,湖在城北,湖山而外还有七十二名泉,泉水成溪,穿城绕郭。

若是讲富丽堂皇,济南远不及北京;讲山海名胜,也比不上青岛;况且,它虽然是个大城市,可是不像上海与汉口那样完全洋化。它似乎真的是稳立在中国文化之上,一个不以跳舞和开香槟为理想生活的人,到了这里,自自然然会感到一些平淡和可爱的滋味。

老舍先生曾在山东任教达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称山东为“第二故乡”,他曾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济南的冬天》。今天,让我们走进《济南的冬天》(屏显标题)。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你能在文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吗?

2.济南不仅是个“宝地”,更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境界”,作者理想的境界是怎样的?

3.作者用三个自然段写济南的山,每一段各侧重于哪个方面?

4.作者写水,突出了水的哪些特点?请你各用一个字加以概括。

屏幕依次显示:济南的冬天 老舍

温晴——有山有水(理想境界):

山:山形(小摇篮);山色(花衣);城外远山(水墨画)。

水:暖、绿、清。

总结:老舍先生写济南,未写众多的风景名胜,而是紧紧抓住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去写山、写水。

三、自由朗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四、学生提出质疑,教师归类整理,重点讨论以下可能提到的问题:

1.为什么拿“伦敦”“北平”与“济南”相比?2.“济南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3.为什么把小山比作“小摇篮”?4.为什么说冬天是“慈善”的?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妙”在哪里?为什么是下小雪?6.为什么把城外远山比作“小水墨画”?7.结尾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与题目“济南的冬天”的说法不一致?

五、课堂讨论。

六、语言品析:

1.再次朗读课文,点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要求读出感情,并说明为什么喜欢?

2.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齐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

结束语:冬去春来,大自然总是向人们展示她无穷的魅力,愿同学们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身边的美景。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这个教案围绕“朗读—品读—背读”三个环节设计。没有充分朗读,便品不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出味道;品不出味道,背诵也便成了死记硬背,成了学生的负担。这个教案,教学流程简单,内涵丰富。与其说是一种教学法,不如说是一种阅读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一点阅读方法比教学知识重要得多。

教学步骤:(说明:上课之前,可预先让同学们通过图书、网络等查找资料,了解有关济南的地理位置、风景名胜、风俗习惯等)。

一、导入:

1.请同学以“我所知道的济南”为话题,简介济南。

2.老师从网上下载有关济南的风景图片。

二、听录音,要求: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明白文章蕴含的感情。

三、跟读,朗读,读出层次,读出感情。

四、交流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济南的深厚感情。

不求统一,以下可供参考:

1.开篇通过对比,衬托济南是温晴的,是个宝地。(足见对其珍爱)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小摇篮。(温馨感跃然纸上)

3.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带水纹的花衣。

4.那些小山太秀气!

(以上

3、4两句,娇小的小姑娘穿上花衣,那种喜爱不言自明。

5.这是一张小水墨画!(简单的色彩,深厚的意蕴,在作者的眼里,一草一木都富于情感,一切都是美的!)

6.水也不忍得冻上。(“以我观物,万物皆着以色彩”,用多情的眼睛看水,水也有了感情!)

7.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蓝水晶!(水天一色,晶莹剔透,充满生机!)

8.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点题,但却让人体会出欲罢不能、欲说还休的感觉,留下足够的空间,让读者回味。)

五、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这个教案是从陆军先生的《慈善的冬天——品读〈济南的冬天〉》里得到的启示。换一种读法,让人耳目一新。真正使人体会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愉悦。这种方式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再创造的快乐。

教学步骤:

一、在充分预习、朗读之后,紧扣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特点来梳理文章。文章写济南,未写一处有名的景点,而是通过三个画面来表现济南冬天的特点。边读边讨论,完成:

小山摇篮图:

1.理想的境界。

2.山们:低声地说。(慈善如娘亲)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3.人们:脸上含笑。

雪后初晴图:

1.矮松:好像日本看护妇。

2.山们:穿上花衣。(可爱似少女)

3.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

空灵水晶图:

1.水藻:终身贮着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2.水:不忍得冻上。

3.垂柳:照个影儿。

4.空中、半空中、天上:清亮、蓝汪汪。

除此以外,你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整理课文内容结构吗?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二、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着课文的写法,将你感受最深的特点描述出来。

[资料整合平台]

1.作者简介:老舍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极大的国际影响。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他勤奋创作,不仅有长篇小说,还写了大量的戏剧、散文、诗歌、曲艺作品,被北京市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66年被迫害致死。

2.

冬 天

我们很喜欢,我们村里有一条美丽的山溪。溪上有一座石桥。溪岸边有梅树,有桃树。水底有彩色的溪卵石。水中有彩色的溪鱼,结成一群一群,游来游去。我们很喜欢,村里有一条美丽的山溪。

现在是冬天。下雪了。四面的山,有积雪。松树林的松枝上,有积雪。村庄的屋顶,铺着雪,村边的稻草垛上,铺着雪。

溪上的桥,好像一座白色的大理石雕成的桥。溪中的石,好像一块一块白玉堆叠在那里。站在桥上,站在岸边,看见我们村里溪流,有多么好看。呵,溪水中照着山的雪影,树的雪影,桥的雪影;溪水中照着村庄的雪影,稻草垛的雪影。溪水中照着一个雪的世界。

使用建议:可与《济南的冬天》进行比较阅读。在朗读的基础上思考:

1.本文多次用到“反复”的修辞手法,请举出一例,说说运用反复这一修辞手法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2.本文写的也是冬天,但在写法上与《济南的冬天》有何不同?

山中访友

【教学设计A】

 创意说明:这是一篇自读课文,阅读课上,有一点朗读,提一点问题,悟一点情感,学一点写法,那么,学生就是愉快而充实的。  教学步骤: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一、导入:先听一首歌颂友情的歌(臧天朔的《朋友》)。听完了这首抒情歌曲,你有何感想?的确,朋友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他能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忧愁。他使你的生活充满阳光,充满温馨。今天,我们将随李汉荣先生一起到山中去拜访他的朋友。

二、整体感知

1.听老师范读课文,记下不认识的生字和不懂的词语,为自然段标上序号。同时思考:作者到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2.学生掩卷回答:作者写了哪些朋友?为什么要把大自然的景物当作朋友?

板书:山中访友。

友:老桥、树、山泉„„归鸟;对大自然深深的爱恋。

三、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说说你最喜欢的段落,你为什么喜欢?

讨论交流:1.哪些地方表现出朋友对我的真挚感情?2.文中给众朋友安上不同的身份,是否恰当,为什么?3.作者访友心情怎样?4.山中的朋友众多,作者为什么重点写桥和树?

四、扩展训练:齐读第5段,感受作者与景物的对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倍感亲切,而且抓住了各种景物的特征)

出示图片,仿照第5段,用《你好,××!》的题目,写一段话。要求:抓住特点,语言得当。

五、结束语: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宁静的乡村,我们每个人都应善待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用心呵护人类唯一的家园,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生活处处皆文章”,文章又何尝不是“处处有生活”。此设计试图在这方面作一点尝试。让学生走进文本,体味文中“人物”的感情。让学生真正体味到再创造的快乐。不过,这种再创造,要以课本为出发点,以生活为基础。

教学步骤:

一、悬测。阅读标题,悬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速读。理清思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精读。潜心分析“众朋友”各有什么特点,各具什么性格。

四、演读

1.分组探讨,根据课文内容及众朋友的性格设计一组对话。

例如:“我”与古桥的对话;“我”与树木的对话。

2.以小组为单位,表演。

3.评议。

五、总结。人类与自然应该是朋友,你爱她,她就会报答你;你破坏她,她便会给你以惩罚。如果你热爱生命,就请先爱大自然。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这份教案应属“理读式”的积累教学。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整理分析,读透文章,积累丰富的语言。

教学步骤: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一、导入。

二、朗读,明大意。

三、品味,明主旨。

四、交流,以“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为话题,交流对文章的美点品析。

参考话题:

1.我学会了一组优美的词语:幽径 唱和 湛蓝 赞助 玄奥 凝神 德高望重 返老还童 津津乐道

2.我学会了文章用第二人称。

3.我学会了表现人物的性格。

白云:“清白的身影,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不仅说其颜色,还说其温柔、轻柔。

瀑布:“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显其雄浑。

4.我学会了用拟人的手法表达深厚的感情。

走进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慈祥的老柏树立即撑起大伞。

5.我学会了想象,可使景物栩栩如生。

①“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株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

②“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想象中悬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

五、整理笔记。

六、小结。

【资料整合平台】

《山中访友》解读

刘真福

问:《山中访友》这篇散文中,作者究意带着怎样的眼光?作品究竟带着怎样的奇异色彩?

答:文学作品的意义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判别和择取,如果从不同的阅读视角出发,可以领略到文本不同的意义。《山中访友》所见之景都有很多新奇的色彩。我们试着从不同的角度作些揣摩、探析,会有不同的鉴赏景况。

一、孤独与欢欣

孤独是每一生命物种和每一生命的生存情态,孤独感是每一智慧生命存在的基本感受。人类心往和走向大自然的动力,或许就是摆脱孤独感的欲望。所谓“山中访友”,首先是作者的孤独之旅,他说:“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这是出发时的孤独。接下来的描写让人感到意外:所谓“朋友”竟是古桥、树木、山泉、溪流、白云„„一些没有理智和情感的景物。身处这样的“朋友”当中也许更增添与尘世的隔离感、心灵深处的荒凉感。这是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到访时的孤独。至少客观上有一种孤独的氛围和情境。

然而这又是一次欢欣之旅。人的感受对客观环境的反应,常常依凭人的心理定向而产生,而变化。作者感觉的欢欣,表现在对周遭景物的喜爱上;这种喜爱又是通过对这些景物的神奇而自由的联想、想象来实现的。最为奇特的想象是作者走进树林的一段:“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人在观景时,常用的想象是我是旁观者,以我观物,此物依然此物,而我依然故我。本文的想象之奇特在于:我是想象中的参与者,不光是此物彼物相变,而且我也是变为此物或彼物,此物或彼物亦变为我,正如“不如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物化”是以欢喜欢乐欢悦为动力的,或者说“物化”本身就是欢喜欢乐欢悦的过程。

孤独是客观的状态,欢欣是内心的感受。

二、回归与同化

大自然是人类最早的家园。人类往文明的道路渐行渐远,越加觉得故园的亲切可爱,越加有可能把自然之物当成自己的亲友、邻居、伙伴,这便是“山中访友”有别于上文“孤独与欢欣”的又一层含义。“访”的行为既是虚拟的又是真实的。人与自然之物本无同质同性可言,物理性的对话交流不可能在人与物之间进行,因而“访”是虚拟的;人却可以虚拟对话情境,在内心与自然对话,形成一种心理场,创造一种自身精神激荡、飞升、远游的自由活动,“飘飘乎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这种心理活动是实实在在的,因而“访”又是真实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山中访友》写的是一次精神回归之旅,我们从文中第

一、二人称“你”“我”的对话,从景物都一一幻成亲朋好友的情景,可以悟出这种精神回归的含义:老桥——老朋友 树——知己„„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大宅院、一个村落墟里,作者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员。哲人们在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曾作过最高意义上的概括:“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这种哲理性的话也不难理解,人之所至,无不打上人的印记;人的发展理应符合人的自然本性。从自然景物幻化成亲朋好友来看,我们看到了自然的人化;从作者身心彻底放松,对自然景物的亲近与赏识,我们看到了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就是与自然同化,即通过回归的方式进入同化的境地。

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该是多么的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是珍贵。在自然野地里筑起围墙、栅栏,树起表示“文明”“文化”的各种标牌,由导游引来成百上千人践踏、污染,这种地方不再是自然之地;在柏油马路旁边或水泥地中间种上一片红绿花树,这种“保留地”也不是自然之地;带着各种欲念进入自然场地,拍张照片表示到此一游,这不是回归;即使带着画家、诗人的眼光,心想“作品”却只是像旁观者似地张望一下便回家“创作”起来,也不是真正的回归。最重要的是端正或净化心态与意向。人们啊,不妨一试,“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面对山水林木飞禽走兽呼唤一回亲朋好友,放下红尘负载,轻松自然地进入精神涅槃境界,恍兮惚兮惚兮恍兮不知我之为物抑或物之为我,这才是真正的回归,或曰与自然同化。人生有一次这样的回归与同化,足以永铭心间。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秋 天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语文课须重视朗读,诗歌更应在朗读中领悟。这个教案以读带讲,以讲带析。学生朗读,教师指点,气氛越来越醇浓,使读者神思飞越,沉浸在神话般的意境之中。朗读,还可以在读中驰骋想象,创造出美妙的意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明确目标:诗歌,是诗也是歌。诗歌的朗读,如同吟唱歌曲,尤须细心揣摩。今天,我们要在训练读的基础上,学习这首诗。

三、诵读:

一读,要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难字略)

二读,要读准节奏,注意轻重、快慢。

三读,读出意象,即画面。

a.农家丰收图;b.霜晨归渔图;c.少女思恋图。

四读,注意诗歌所创设的氛围,读出感情。

a.松弛,闲静;b.宁静、悠远;c.清静、柔美。

全诗应读出清柔、舒缓的感觉。

五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见解,这种朗读是一种个性化朗读。

以“_____________用(写)得美,美在_____________”的句式,对自己感受最深的词语或句子加以品析。以下可供参考:

1.“栖息在农家”“游戏在渔船上”“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中“栖息”“游戏”“梦寐”三个词用得美:

栖息:用拟人的手法,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游戏:虚实相生,在作者眼里,秋天就是如此清逸、闲适。

梦寐:少女朦胧的感情深藏在心中,仍在梦中回忆。

2.“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饱食:拟人手法,写丰收之景,下文“肥硕”亦写丰收之景。

3.“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既写丰收,又写景,一箭双雕。

4.“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矛盾之美,体现清远的境界。

六背读。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在这堂课上,不仅要把这个例子读透,还要达到举一反三。学生在课堂上不仅积累了优美的语言,还积累了学习诗歌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范读、跟读、朗读等,利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歌,直至背下来。

二、讨论交流。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1.你最喜欢哪句诗?为什么?2.你不懂的诗句是哪些?3.你读出了哪几幅画面?4.你认为本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氛围?

三、引读:美国狄金森的《秋景》。

1.你读出了几幅画面?2.交流你已领悟到的美点。例: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写出丰收之景)。3.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之处?(都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4.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了解诗歌,赏析诗歌,创作诗歌,本教案按照这个思路设计。青春年少,是如诗如画的年龄,在课堂上教一点写法,用诗人的眼光观察生活,必定会使学生神采飞扬。生活,本就是一首诗啊!

教学步骤:

一、朗读,力求读得有韵味。

二、向同学介绍这首诗。

1.本诗描写的是谁的生活?农家、渔人、牧羊女?

2.本诗描绘了哪几幅生活的画面?农家在山中伐木,在竹间背瓜果。渔人摇舟捕鱼。牧羊女思恋牛背上的笛声。

3.本诗抒发的感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

4.景物的特点:露珠、幽谷、冷雾、白霜、草野、溪水等,描绘出一种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

5.人物:农家、渔人、牧羊女,都远离城市的喧嚣,营造出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

以上每个环节,都必须有充分的朗读。

三、结合本诗,交流诗的特点。

1.诗,语言优美,用词生动。2.诗,用环境描写表达作者感情。3.节奏感强,琅琅上口。(不限于以上几点)

四、在作者笔下,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不是热闹与喧哗,而是一种宁静与闲适。你眼里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作品交流、评议。

【资料整合平台】

1.《秋天》的相关背景 《秋天》是何其芳的早期诗作,系作者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所作。他的早期诗歌受到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属于现代派诗作。现代派诗歌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反对直接抒情和直接陈述,其内心世界决不和盘托出,而是运用暗示和隐喻展现心境,以客观象征主观,或只是描绘一个面貌,而不道出确切的含义。《秋天》这首诗收入何其芳的第一部诗集《预言》。这部诗集大多数作品写得朦胧晦涩,如《预言》一诗通篇都是象征。但《秋天》则写得较为明快,不像同期创作的其他作品难以理解,但第三节中少女的朦胧恋情写得十分微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易领悟的。严格说来,《秋天》并不太适宜这一年龄段的学生阅读,教学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处理。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2.

秋(节选)

杜运燮

经历过春天萌芽的破土,

幼叶成长中的扭曲和受伤,

这些枝条在烈日下也狂热过,

差点在雨中迷失方向。

现在,平易的天空没有浮云,

山川明净,视野格外宽远,

智慧、感情都成熟的季节啊,

河水也像是来自更深处的源泉。 

街树也用红颜色暗示点什么,

自行车的车轮闪射着朝气;

塔吊的长臂在高空指向远方;

秋阳在上面扫描丰收的信息。

使用建议:这首诗取景的范围较何其芳的《秋天》宽广,抓住了众多景物的特征,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进行描写。注意在朗读中体会,不须深究。

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教案就是在教学中进行的一种无提问式设计。自己收集资料,自己品析美点,必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定会发现短小的诗歌中,包涵着无限丰富的世界。而教师则是学习的合作者。 教学步骤:(预习要求,收集五首诗词作者的生平简历、写作背景)



一、导入 花草树木,山川河流,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环境,它们本来没有思想,没有感情,只是客观存在,但遭遇了战乱,感受了国破家亡之苦的杜甫却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慨,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就是这个道理。今天我们学习的五首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让我们走进他们所描绘的景物之中,细细体味其中蕴含的感情。 

二、学习曹操的《观沧海》

1.交流收集到的关于曹操的生平简介及本诗的创作背景。

2.朗读并结合背景介绍,明确本诗通过描写大海的辽阔、威严及宏伟气势,来表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及豪迈的气魄。

3.品味,用我“最喜欢___________一句,我读出了___________”的句子来表达对本诗重点词语的理解。 “水何澹澹”(何,多么),读出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感觉,有惊讶,有赞美。 “山岛竦峙”,刻画海岛屹立的样子,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充满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展现出大海那种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极写波涌连天,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了沧海之大,展示了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

4.小结:本诗虚实结合,情景结合,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大海,也表现诗人自己,把眼前的海天景物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

三、依次学习其他四首诗词。 《次北固山下》重点理解: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初春)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哪些词语流露出这种感情?(客路、行舟、何处达、归雁、残夜、旧年) 3.词语赏析: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钱塘湖春行》重点赏析: 1.“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等描写早春的词语,蕴含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 2.颔联和颈联怎样从不同的角度写景?(动物、植物)

《西江月》重点品析:上阕“说丰年”的喜悦;下阕“路转溪头忽见”的惊喜。景物:“明月、清风,稻花香”,令人欣慰;“惊鹊、蝉鸣”显出环境的幽静。 《天净沙·秋思》重点品析: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一字一词,一词一景,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 2.“小桥流水人家”的用意:旅人看见“小桥流水人家”,想到“夕阳西下”之时自己却仍“在天涯”飘泊,不禁心碎肠断!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便跃然纸上! 本课的教学可统筹安排,集中教学,也可单篇分解。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旨在加强诵读,使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诵读中理解诗意。教学思路属板块式教学,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可避免教师的过多讲析。 教学步骤:



一、明确学习方法:

吟读——读出情味 译读——理解内容 背读——积累语言 说读——飞扬神思。 

二、以《次北固山下》为例:

1.吟读,强调读出诗味,声音洪亮、舒缓,讲究抑扬顿挫,咬准韵脚。 2.译读:

a.要求根据课后提示,把古诗译成现代诗,力求押韵。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语文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人教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