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地形测绘实习指导书

发布时间:2020-03-03 11:27: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地形测量实训任务及指导书

测绘工程系

地形测量实训任务及指导书

一. 实习性质及目的:

该实习是在工程测量专业学生学完《测量学》教材内容后,为了巩固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加强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按排的一次综合教学实习,为期五周。通过这次实习应达到如下目的:

1、熟练掌握常规光学仪器如经纬仪、水准仪、平板仪的操作与使用方法。

2、掌握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方法、过程及要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3、熟练掌握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各项内业计算,加强本专业“测、绘、算”的基本功训练。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

全班共分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测区一张1:1000的地形图测绘任务,需要指导教师三名,每人指导2组.

1、每班在实习老师的带领下,在测区范围内完成全站仪5秒导线首级控制任务,保证每幅图内不少于四个高级控制点.,每组可安排1人参加,所有的首级控制点高程测量每组按四等水准要求组成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进行观测。每组提交一份首级控制成果表,从而体现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即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

2、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地形图的分幅,即确定西南角坐标。

3、每组采用经纬仪导线或线形三角锁的方式在本幅图内做图根控制,每幅图要布设不少于12个图根控制点,图根点的加密可采用三角交会或经纬仪支导线(不超过3点),高程控制可采用图根几何水准或三角高程的方式,图根控制的精度要求参考《测量学》教材或《地形测量规范》执行,小组要提交合格的图根控制资料。

4、图根控制精度合格的情况下,可将图根点展绘到聚酯薄膜绘图纸上,进行碎部测量 ,碎部测量主要采用大平板仪测图,也可采用经纬仪配合大平板 或小平板仪。测图过程中要注意地物的综合取舍,地物符号运用合理,平面位置要准确,等高线要圆滑,内插合理,图面要美观。

5、每幅地形图经过指导老师外业检查后,无遗漏地物后,方可进行整饰。

6、地形图检查与验收,评定等级。

7、编写实习报告,每人一份。

三、实习进程安排如下:

实习动员及领取仪器备品 1天

检验仪器: 1天

首级控制: 3 天

图根控制: 6天

内业计算与展点: 1天

平板仪测绘 : 9天 地形图整饰 : 1天

检查与考核: 3天

三、注意事项

1、要保证原始记录清晰,整洁,秒和毫米位严禁改动,不得动用橡皮和 就字改字。外业观测精度要严格执行《地形测量规范》要求。

2、保证仪器和人身安全,每组组长要负起责任。

四、上交资料:

1、首级控制成果表(平面及高程)

2、图根控制原始记录及成果表。

3、地形图一张。

4、个人总结一份。

五、操作考核与成绩评定

实习结束后,进行测量仪器操作考核,主要考核水准仪和经纬仪,具体办法如下:

水准考核按四等水准要求每个同学观测3站,构成一闭合水准路线,根据测量结果和时间评定该项成绩。

经纬仪考核办法是让每个同学观测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根据观测结果和仪器操作使用情况及所用时间评定该项成绩。

考核过程中严禁弄虚作假,一旦发现按实习成绩不及格处理,并不给补考机会。最后的实习成绩将根据平时实习情况,每组提交的资料及个人总结仪器的操作使用情况综合评定,成绩等级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划分。

六、每组实习备品清单

1、J6经纬仪一套

2、DS3水准仪一套

3、大平板仪一套

4、塔尺一对

5、黑红面尺一对

6、尺垫一对

7、斧子一把 8、50米钢尺一把

9、本夹一个

10、工具兜一个

11、花杆及架 2个

12、小架2个

13、图例 1本

14、1个展点器 1:1千

15、胶带纸1

16、铅笔1只

17、橡皮1个

18、大白纸半张

19、木桩5个 20、铅油 4桶(2个班) 21 水泥钉子3合 (2个班)

22、聚脂薄膜1张

23、记录纸(本)

测量教研室 2002年6月

地形测量实习技术规范

(一) 图根导线测量

1.可以根据条件选择闭合导线或附合导线作为图根控制。 2.导线边丈量往返相对精度不低于1/2000。

3.DJ6经纬仪测角两个测回,半测回差40″,测回差24″。 4.可独立布设用罗盘仪测磁方位角定向,也可与高一级控制点连测。 5.角度闭合差允许值: 。 6.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1/2000。

(二) 为满足测地形图所必须要的加密控制

1.经纬仪视距导线精度为1/300。 2.经纬仪支导线(只允许支出一点),支导线边长不应大于相应比例尺地形点最大视距长度的2/3,往返测的视距较差一般不大于边长的1/150。

(三) 四等水准测量

1.路线闭合差:

2.视线长度≤75m.3.视线高度以满足三丝能够读数为原则.4.前后视距差≤5m。

5.前后视距累计差≤10m。 6.红黑面读数差≤3mm。

7.红黑面所测高差之差≤5mm。

(四)

等外水准测量

1.闭合及附合水准路线,其高差闭合差容许值为: 2.支水准路线,往返测不符合值不应超过:

3.视距在75米以内,前后视距大致相等。

(五) 内业

1.平面坐标及水准高程的起始数据,均系假定。 2.导线及水准网均系采用近似平差法。

3.图根控制点测量结束后,必须编辑下列材料。

(1)测量水平、垂直角记录的手薄及导线边丈量手簿。 (2)几何水准测量手簿。 (3)导线、水准控制网略图。

(4)计算表和坐标、高程成果表。

(六) 测图工作

1.方格网的检查。采用聚脂薄膜测图。用直尺检查方格网的交点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其偏离值应小于0.2mm。用标准直尺(格网尺)检查方格网线段的长度与理论值相差不得超过0.2mm。方格网对角直线长度误差应小于0.3mm,如超过规定的限差应重新绘制。

2.控制点展绘的检查。各控制点展绘好后,可用比例尺在图上量取各相邻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和已知的边长相比较,其最大误差在图纸上不得超过0.3mm,否则应重新展绘。 检查点号和高程的注记有无错误。

用一般直尺展点只能估读到尺子最小格值的1/10。如果想要正确地读出最小格值的1/10,则可用复式比例尺。

3.采用经纬仪法测图时,碎部点的最大视距长度:1/500的测图不得超过75m。

4. 地形图例采用国家测绘总局颁布的“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的统一规定。各组在碎部测量前到资料室借一本地形图图式。

5. 在碎部测图过程中,每完成一测站后,应重新瞄准零方向,检查经纬仪定向有无错误。

6. 地形图上所有线划、符号和注记,均应在现场完成,并应严格遵循看不清不描绘的原则。

7. 测图中,立尺点的多少,应根据测区内地物、地貌的情况而定。原则上,我们要求以最少数量(必需量)的确实起着控制地形作用的特征点,确准而精细描绘地物、地貌。因此,立尺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的起点、终点、弯曲点、交叉点、转折点上及地貌的山顶、山腰、鞍部、谷源、谷口、倾斜变换和方向变换的地方。一般图上约每隔1 ~ 2 cm原地一立尺点,尽量布置均匀。

8.所有碎部点高程注记至0.1mm。点位借用高程注记的小数点。等高距的大小应按地形情况和用图需要来确定。

9.要做到随测随绘。转移测站前,至少要将该测站所测碎部有计曲线绘出来。

测绘《数字地形测量》实验教学指导书

古建筑测绘实习指导书

古建测绘实习指导书

地形测绘要求

测绘工程地形测量实习报告

测绘工程地形测量实习报告

测绘工程地形测量实习报告

遥感实习指导书(11测绘)

测绘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指导书

地形测绘项目作业手册

地形测绘实习指导书
《地形测绘实习指导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