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在尝试中解决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04:49: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在尝试中解决问题

——对《1亿有多大》的几点再解释

尝试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再做练习。而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或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活动)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活动)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学生的学习是学生的认知信息加工系统与教学环境和教师的指导相互作用的过程。要实现这个相互作用,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使之产生最佳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必须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高度激活状态,实现主体与主导的有机统一。

在准备尝试阶段,教师的关键作用是“导”,即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供学习帮助、引导学习过程、迁移应用等等,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尽可能地让他们产生最强烈的学习欲望。在《1亿有多大》这堂课中,通过对广告的甄别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选择了挺有意思的教学材料——一个香飘飘的销售广告片段:“一年卖出10亿多杯,连起来可以绕地球3圈”,看后抛出问题——看了这则广告,你想说什么?看似教师在提出问题,实则是让学生尝试着来发现问题,学生可能会对10亿这个大数感兴趣,可能会对这则广告的真实性予以质疑,可能会想到求证验证等等,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目的,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为下面的尝试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回应:老师也对此有怀疑,那我们怎么从数学的角度来进行验证?

尝试的核心在于“试”,所以一定要有明确的尝试任务。有了前面的铺垫后,教师顺势抛出任务——先独立思考,怎么验证?再同桌交流。在这里,教师没有给出任何的提示,完全让学生自己来思考,自己来想办法。因为这节课我们借助的是合作的学习方式,而任何的有效的合作都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先确定方法再计算验证的学习方式,尝试解决了10亿杯香飘飘与绕地球3圈的关系,在整个计算的过程中,蕴含了对以小估大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同时对“亿”这个大数单位进行再次定位,到底有多大?以此确定下一尝试目标——通过自己的研究来说清楚1亿到底有多大?

接着再逐级给出尝试任务:说说你对1亿的认识;当同学们都觉得它非常的大,但又无法说清楚时,确定1-2个选题,商定初步的研究思路;当得到1亿张纸厚10000米,1亿粒米重2吨,1亿个垃圾袋的面积有500万平方米的时候,再具体感受10000米有多高,2吨有多重,500万平方米有多大。

在尝试解决阶段,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尝试题的巧妙引导和尝试练习的有效反馈,尝试题的设计非常关键,由于它是前段知识的发展和延伸,是学习新知的基础,所以它的桥梁纽带作用、它的“铺路”似地解答方式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成功体验和愉快感受,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尝试解决和交流点拨环节中,我们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情感体验的培养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生意见的倾听者,问题讨论的参与者,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困难的帮助者,学习成果的分享者。并通过尝试提出问题,尝试解答问题,尝试表达、说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几个过程来完成。

尝试提出问题,教师应该给学生问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提出问题。然后再根据问题的价值给予区别对待。对于一般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或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处理;对于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应当引导学生去探究。

在《1亿有多大》这一课中,教师是这样处理的:老师提供了一些研究问题,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感兴趣的1——2个问题进行研究,给你们2分钟的时间确定研究的主题,并确定大致的研究思路。让学生自己提出要尝试的问题并对解决方案做好大致设想。

在学生尝试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问题,教师要鼓励、引导他们如何去思考,引导他们如何在已学的知识中去收集提炼自己需要的材料,如何进行推理,如何用文字来说明自己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要注意的是教师至始至终最多就是“指点”方法,而绝不亲自“下水”。在《1亿有多大》这一课中,教师安排了一个各组选题的反馈——你们选择哪个问题,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老师帮助提供些什么?实际上是逼着学生进行尝试解决问题方法的寻找。

尝试表达、说明自己的观点:这里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尝试后,“尝试性”地讲出自己通过学习的收获、体会或成果;二是学生对教师准备的探究性问题或学生间相互讨论质疑的问题,通过讨论、研究后,讲述自己的观点、意见,这对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本节课中,1秒的研究结果没有出来,老师对本课作了如下处理:老师告诉你们答案,你们自己课后去研究,其实想想,这个答案还是不给出为更妙,既然是尝试,那就允许学生尝试不完美,留有遗憾的课堂也同样精彩。

通过上述准备尝试——尝试解决——交流点拨,学生已经解决了(1)一亿张纸有多厚?(2)一亿粒米有多少重?(3)一亿个垃圾袋的面积有多少大?这些问题,也掌握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的方法,课堂教学基础目标已基本达成,但是学生对于10000米有多高?2吨米有多重?500平方米有又多大?等这些大数量的具体感悟还不是非常清晰,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再射一箭”的机会。在第一次尝试练习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做错,有的学生虽然做对了但没有弄懂道理,是依样画葫芦的。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后,其中大部分人会有所领悟。为了再试探一下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以及把学生的认识水平再提高一步,应该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再一次进行信息反馈。实现从“扶着走”到“领着走”再到“自己走”的逐步蜕变。但是在由于时间的关系,在今天我们的再次尝试没有进行展示,周老师在这个环节中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参照,借助数据对比来感受,从课堂反馈来看,效果也是不错的。

尝试教学进小班课堂的教学实验的目标是:在现代教学条件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条件,使学生的尝试活动取得成功,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所以在尝试活动结束后,教师还要进行必要的提炼和总结。《1亿有多大》这一课,在所有的尝试活动结束后,教师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合作、尝试,研究了我们平时很少接触的1亿,合作和学习是我们学习数学的法宝,现在我把它送给大家”。告诉大家,学习的方法很重要,并以此相赠,希望大家学会运用。教导不留痕迹,寓意润物无声。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把尝试任务进行延伸,除了研究课堂中的这些1亿,你还能研究哪些1亿?

在尝试中成长

在尝试中成长

在尝试中成长

在尝试中成长

在尝试中成长

在尝试中成长

在尝试中成长

在尝试中成长

在尝试中成长

在尝试中成长

在尝试中解决问题
《在尝试中解决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