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猪场饲养管理及疫病流行防控策略

发布时间:2020-03-03 08:33: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题:猪场饲养管理及疫病流行防控策略

教学目标: 掌握猪病防疫知识

教学重点:当前猪的主要疫情、主要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鉴别诊断、主要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临床鉴别诊断、猪主要腹泻病的临床鉴别诊断、发生疫情后的主要控制措施、主要防控措施。

教学难点: 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 教学内容:

一、当前猪的主要疫情

1、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气喘、咳嗽、发热、耳部发绀等

主要病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感、气喘病,个别的还有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

2、繁殖障碍。主要表现为流产、产弱仔,母猪发热、拉稀、奶水不足或奶水稀薄等

主要病种为-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伪狂犬病,个别的与流感、大肠杆菌病有关。

3、腹泻。主要表现为拉黄色、白色、灰色水样便

主要病种有:猪瘟、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大肠杆菌病。

二、主要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鉴别诊断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传播较为迅速,死亡率较高-尤其是仔猪并伴有母猪流产、仔猪和育肥猪外周血液循环衰竭-耳部发绀、皮肤出血、血液凝固不良等临床症状。

猪流感:传播迅速,猪群几乎同时发病或在1-2天内同时发病,发热、食欲减退或废绝、鼻流清涕、卧地不起、咳嗽气喘,如无其它疫病混合或继发感染4-7天后逐渐恢复;反之症状复杂、死亡率升高。

气喘病:病原为支原体,传播较为迅速,体温一般不升高、以腹式呼吸为主,抗菌素治疗有效-支原净、泰乐菌色、土霉素、强力霉素等,但停药后易复发,死亡率低。

三、主要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临床鉴别诊断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多在怀孕后期流产、早产或产弱仔,并伴有仔猪呼吸困难、外周血液循环障碍-发病率较高、仔猪死亡率高、出血或淤血严重。

猪瘟:临床症状不一,母猪患慢性猪瘟,所产仔猪大小不一,有木乃伊、死胎以及弱仔(震颤)和临床健康仔猪,母猪产仔前发烧,产仔后体温多恢复正常。

伪狂犬病: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其中以死胎为主。

新生仔猪大批死亡,刚生下的仔猪头天很好;第二天开始发病;2-5天为死亡高峰,有的整窝死光。发病仔猪表现明显的神经症状、昏睡、鸣叫、呕吐、拉稀,病后1-2天死亡。

四、猪主要腹泻病的临床鉴别诊断

1、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本病潜伏期短,一般为18h至3d。传播迅速,能在2-3天内蔓延全群。病猪突然呕吐,接着发生水样腹泻,粪便为黄绿色或灰色,有时呈白色,并含凝乳块。体温升高,发生腹泻后体温下降。机体脱水、消瘦、严重口渴,食欲减退或废绝。一般2-3天死亡。10日龄内的仔猪死亡率较高,病愈猪生长发育较缓慢。

2、大肠杆菌病(仔猪黄痢、白痢和水肿病)

黄痢:主要在出生后数小时到7日龄以内仔猪发病,以1-3日龄最为多见,在产仔季节常见很多窝仔猪发病,发病最高可达100%,以第一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也高,以排黄色稀便和急性死亡为特征。

白痢:是10-30日龄以内的仔猪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临诊上以下痢,排出白色粥状粪便为特征。

五、主要防控措施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改善环境、及时诊断、适时保健。 主要措施

1、免疫接种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疫苗:仔猪15日龄首免,35-40日龄加强免疫;种猪2-3次/年。

每年10月份开始对母猪和仔猪进行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的免疫接种,直至来年3-4月份。

伪狂犬病:种猪2-3次/年或产前21-30天进行免疫,仔猪3-7日龄首免,断奶时加强免疫一次。

气喘病:仔猪7-9日龄首免,15日龄加强免疫一次,或7-9日龄胸腔注射一次。

大肠杆菌:母猪产前21-30天免疫,仔猪断奶前后免疫一次。 口蹄疫:种猪3次/年,仔猪-育肥猪,50、100日龄免疫2次。

猪瘟的免疫

仔猪20日龄首免,60日龄加强免疫适用于猪瘟清洁场且种猪免疫效果好的养猪场;0、20、60日龄三次免疫适用母猪隐性带毒率高的养猪场;20日龄、50日龄、110日龄三次免疫适用60日龄附近和120日龄以上有零散疫情发生的猪群,也适用于夏季高温热、其它疫病多发等应激状态下的免疫。

2、改善环境 2.1、加强消毒

2.2、提高舍内温度、加强通风

2.3、提高养殖废弃物、污染物以及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率 2.

4、防鼠:鼠可以传播很多重要的疾病:弓形虫病、钩端螺旋体病、沙门氏菌病、最为严重的是口蹄疫

3、及时诊断

发现疑似疫情,应找兽医或疫病诊断部门尽快确诊,以制定控制或治疗措施,减少损失。

只有早发现、迅速采取控制措施,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规模养殖场平时就进行2次/年的免疫效果评估。

采取种猪分阶段、仔猪按周龄分别采样,具体分群如下,后备公猪、种公猪、后备母猪、1-2胎母猪、3-4胎母猪、5-6胎母猪、7胎以上母猪、2周龄仔猪、4周龄仔猪……22周龄育肥猪,每群采集5-10份样品,进行猪瘟、伪狂犬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等主要疫病的病原学、血清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免疫程序。

4、适时保健

保健的概念很广,包括驱虫、补铁、补充氨基酸、抗应激、预防常见细菌性疾病等。在断奶、天气突变和仔猪常发疫病的前期投喂相应的抗菌素、多种维生素等药物进行预防是十分必要的。

六、发生疫情后的主要控制措施

发现疑似口蹄疫、急性猪瘟、急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应及时向当地动物疫病防控机构报告,并配合其进行采样、假定封锁、消毒等灭疫措施。

一般传染病的控制措施

1、通报左邻右舍加强防疫

2、隔离病猪-减少传播

3、加强消毒-杀灭病原-减少传播

4、改善养殖环境、增加营养

5、尽快确诊-有利于制定控制措施

6、控制措施制定的原则:以控制大群为目的,治疗发病群/个体为辅助。

七、病毒性疫病的主要控制措施

病毒性疾病多有传播迅速,易形成流行的特点。

现有抗病毒药物一般分为三类,其一为西药如病毒灵、病毒唑、金刚烷胺等,抑制病毒繁殖的某一阶段,不能杀死病毒,但作用直接见效相对较快;其二为中药制剂如黄芪多糖、板蓝根、金银花等,以提高自身免疫力为主,也有一定的抑制病毒繁殖的功效,但见效稍慢;其三为高免血清、免疫球蛋白等。

药物对慢性猪瘟、经典型蓝耳病、伪狂犬病等效果不理想。 确诊为猪瘟、蓝耳病时,应对大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对猪瘟发病群大剂量接种猪瘟疫苗;对蓝耳病发病群进行对症治疗。 确诊为伪狂犬病时对母猪、仔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紧急免疫接种一定要使用弱毒疫苗-活疫苗!使用疫苗的同时可投喂免疫增强剂,左旋咪唑为免疫修复剂,成品有蓝环清预混剂。

诊断为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时,在用药物的同时注意补充体液、调整饲料、加强保温等工作。

高免血清、免疫球蛋白、植物血凝素等药物对发病初期、经济价值高的种猪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八、细菌性疾病的主要控制措施

除气喘病、猪肺疫等少数细菌病外,其传播速度较病毒性疾病为慢,发病主要集中在易感阶段,如大肠杆菌3月龄以下猪只,沙门氏菌-猪副伤寒主要危害2-4月龄仔猪.确诊后:隔离病猪,对未发病的易感猪群口服药物进行预防,对发病猪使用抗菌素及对症进行治疗。

疫情平稳后,对有疫苗的细菌性疾病进行免疫预防,如气喘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 治疗误区

抗病毒药物+抗菌素+退烧药物/抗炎、抗过敏药物=治疗百病 发病初期,发病数量少,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在不能确诊的情况下,应对发病猪采取对症、抗菌治疗,不要使用退烧、抗炎、抗过敏药物。如治疗有效,说明为细菌性疾病,可继续用药;如无效则多为病毒性疾病,应尽快确诊。

九、对养殖小区的几点建议

1、建立防疫组织,统一管理,共同受益。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村成立相应的防疫组织,有专人负责小区(村)的兽医卫生管理,尽量不从外地购进仔猪/购进猪只必须隔离饲养1个月以上,确认健康后混群饲养;专业村内不得有猪只屠宰加工点,以减少从外地购买病猪污染全村。

2、对收购猪及其产品的车辆、等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最好在区(村)外设置销售点,由养殖户送到点上销售。严禁收购病死猪只的不法商贩进小区或养殖村,也禁止养殖户销售病死猪只。

3、区(村)内统一管理强制免疫病种,即使个别的散养户亦要免疫接种,以防因个别户猪只发生烈传染病而祸及全区(村)。

4、建立疫情通报制度,一户猪只发生传染病,通报全村,以利采取防制措施。

5、合理处理粪便,减少污染。

6、加强与当地兽医防疫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全县,乃至全市的疫情,以便制定本区(村)的防疫实施、免疫病种,防患于未然。

7、小区的设计与建设,应效仿规模养猪场,生活区、办公区与养殖区分开,养殖区又分为配种区、怀孕母猪区、产房、保育、育肥等区域,分户饲养,各负责一段。

8、统一兽药使用。聘请专职兽医进行防控措施的制定、诊断与治疗。

聘请专职兽医的优势:防控措施较为合理、诊断及时、用药只求效果不求利润。

猪场防控策略分析

疫病防控

农村规模猪场疫病防控措施(材料)

猪场饲养管理技术

猪病流行趋势分析及防控策略

猪场疫病防控工作应注意的事项

疫病防控先进事迹

动物疫病防控

春季猪场饲养管理重点

融合抗菌肽实验研究及猪场疫病防控实际应用效果

猪场饲养管理及疫病流行防控策略
《猪场饲养管理及疫病流行防控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