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有感(优秀)

发布时间:2020-03-03 16:58: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

前看》有感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1978年12月13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邓小平的这个讲话实际上是稍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历史时期思想解放的宣言书。

邓小平这次讲话的中心是解放思想问题,围绕解放思想谈了四个方面内容,即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民主与解放思想的关系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方针;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里我将重点谈谈第

一、

二、四部分的内容。

一、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一)解放思想的意义。邓小平从解放思想同党的思想路线,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同解决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等方面谈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邓小平说,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使各方面工作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二)思想僵化的原因和表现。邓小平指出,在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间,不少人的“思想还很不解放,脑筋还没有开动起来,也可以说,还处在僵化或半僵化的状态”。邓小平从“四人帮”的政治破坏、党内生活、工作机制和传统影响方面分析了原因。紧接着又分析了由于思想僵化而导致的党的领导方面的以党代政;党内生活方面的随风倒,不讲党性,不讲原则;实际工作中的本本主义,照抄照搬照转等严重问题。邓小平说:“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三)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邓小平高度肯定了正在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这个问题争论的实质“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是“一切从本本出发”,还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问题。邓小平说,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邓小平认为,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互为条件的,实事求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可变性和作为历史创造者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不解放思想就做不到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委,每一个生产单位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都来鼓励、支持党员和群众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二、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一)要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邓小平说:“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针对长期“左”的影响,特别是林彪、“四人帮”对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践踏,邓小平提出“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民主问题,“因为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以至于“许多人还不是那么敢讲话”,“这种状况不改变,怎么能叫大家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所以,邓小平提出要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发扬民主。

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要重申“三不主义”,即“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坚决保障宪法和党章规定的民主权利。针对扩大民主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提出,群众提了些意见应该允许,当然群众提出的意见“有对的,也有不对的,要进行分析。党的领导就是要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对不正确的意见给以适当解释”。少数人利用民主闹事是一些人反对发扬民主的借口和忧虑。对此,邓小平说:“即使有个别心怀不满的人,想利用民主闹一点事,也没有什么可怕。”对一个革命政党来说最可怕的是“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是“鸦雀无声”。要健全党内生活,疏通党内民主渠道,坚持“双百”方针,坚决制止“一听到群众有一点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就要追查所谓‘政治背景’、所谓‘政治谣言’,就要立案,进行打击压制”的恶劣作风。

关于发扬经济民主,邓小平提出并论证了民主管理与劳动者的积极性、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他说,在保证中央权威的前提下应当给地方以经济计划和财政、外贸等方面的更多的自主权,给企业和生产队以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要切实保障工人农民个人的民主权利”。

(二)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邓小平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教训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党和国家长期形成的以人代法,以言代法的局面,邓小平提出要集中力量制定基本法律和部门法、专门法等各种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要加强检察机关、司法机关建设。强调立法要依靠群众,逐步完善提高。他还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未来着眼,要求要“大力加强对国际法的研究”。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同时,邓小平也从党领导国家的实际出发把依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治党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维护党规党法和搞好党风建设的重要性。他说:“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组织部门的任务不只是处理案件,更重要的是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把我们的党风搞好。”

三、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一)要重视经济和管理问题。邓小平站在“向前看”的战略高度,从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转变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注意研究和解决经济政策、管理制度和方法等问题。

(二)关于管理方法问题。邓小平提出:“在管理方法上,当前要特别注意克服官僚主义。”他说,“官僚主义是小生产的产物,同社会化的大生产是根本不相容的”,要搞四个现代化,“非克服官僚主义这个祸害不可”。他在列举经济管理工作中官僚主义的种种表现后指出,克服官僚主义的根本办法就是改革,“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如何改革管理,邓小平提出了两个重要方法:一是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邓小平说,我们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我们的管理人员要“向懂行的人学习,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这种学习应当贯彻到引进和改造企业的全过程,不仅新引进的企业要按先进的方法去管,原有企业的改造也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二是用经济标准衡量经济。邓小平认为,我们过去把经济工作完全政治化了,不仅违反经济规律,而且也违反了社会主义政治。他说,我们应当把发展经济当作“今后主要的政治”,应当把经济部门“实行了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技术革新进行得怎么样,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多少,利润增长了多少,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集体福利增加了多少”作为衡量经济部门的党委、各条战线的各级党委“善不善于领导,领导得好不好”的基本标准。

(三)关于管理制度问题。邓小平提出,在管理制度上,当前要特别注意“加强责任制”。邓小平指出,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党和国家的各级机关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无人负责”,表面上名义上的集体负责,实际上也是无人负责,所以“急需建立严格的责任制”。邓小平强调,责任制要落实到“任何一项任务、一个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人”,“奖励也必须奖到具体的集体和个人”。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的时候要明确党政各自的职责,防止推诿扯皮。总之,要做到每一项工作,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人负责,出了问题能够打到具体人的“屁股”。为了使责任制真正落实,邓小平提出三项措施:一是“扩大管理人员的权限”,使处在不同职务和岗位的每一个人都“各有各的权力”,各有各的责任,“别人不能侵犯”。二是“善于选用人员,量才授予职责”。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批各行各业的专家,但我们过去对专家的认识和要求有问题,需要改变。他提出现在专家太少,“要发现专家,培养专家,重用专家,提高各种专家的政治地位和物质待遇”。为了彻底改变用人问题上“左”的影响,邓小平提出了新时期用人的政治标准,“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积极贡献,这就是主要的政治标准”。三是“严格考核,赏罚分明”。邓小平提出:“所有的企业、学校、研究单位、机关,都要有对工作的评比和考核,要有学术职称、技术职称和荣誉称号。要根据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有赏有罚,有升有降。而且,这种赏罚、升降必须同物质利益联系起来。”

(四)关于经济政策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个与过去发展思路完全不同的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政策,这就是“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然后在生活先好起来的这部分人的示范作用下“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对西北、西南等其他落后地区国家应从物质等多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这是邓小平对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和共同富裕思想的最早表述。

(五)关于重新学习的问题。邓小平预见到改革将会引发的“我们不熟悉的、预想不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他告诫全党对改革中一定会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和问题”,一定会遇到的“重重障碍”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他提出要教育党员和群众以大局为重,领导干部对改革要充满信心,要坚持群众路线,要通过经济发展克服一切困难,解决一切问题。邓小平提出,当前最迫切的是“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除了要学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还要抓紧学好经济学、科学技术和管理学。他要求中央委员、中央和地方的所有高级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钻研现代化经济建设。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开始出现转机,特别是1977年7月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以后,在各条战线拨乱反正,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当时党中央主要负责人坚持两个“凡是”,继续推行“左”的路线,党的工作仍然没有走出徘徊前进的局面。为了统一思想,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3日中共中央在京召开工作会议,就中央政治局提出的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根本决策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党的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领导干部对粉碎“四人帮”两年多来党的领导工作中的失误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对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中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重大决策、党的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扬、如何评价党的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等,提出了积极的建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在这次会议闭幕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

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思想的束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提出和确立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方针政策,揭开了社会主义建设新篇章。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预备会议。这次会议为即将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邓小平的这篇讲话集中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提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历史任务,打破了“左”倾思想的长期束缚,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方针,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也为三中全会后党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的指导方针,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是邓小平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有感

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有感

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有感

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有感

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有感

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有感

读《解放思想_实事求是_团结一致向前看》有感

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有感

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有感

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有感

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有感(优秀)
《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有感(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