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充分解放思想,个性解读文本

发布时间:2020-03-03 21:04: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充分解放思想,个性解读文本 永定区湖坑中学:江丽容

课改全面实施,中考高考也在改革。现在只是简单地重复课文内容的题目已经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现代文阅读已经全部选自课外语段,而文言文也有向课外迁移的趋势。在这种新形势下,语文课堂教学也必须随之发生改变。怎么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怎样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这是所有语文老师必需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引导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

一、阅读的个性是由阅读的本质决定的

阅读是听说读写四项语文基本技能当中重要的一环。从写的方面看,阅读可以提供范本;从说的角度看,阅读可以规范我们的遣词用语。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也应该这样理解,阅读是个人的再创造的过程。关于阅读的很多理论对我们的阅读教学也同样有着指导意义。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作者——作品——读者‛所形成的关系中,读者绝不是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因素。大多数理论家们将艺术作品看作是超越时空的一个客观存在。事实上,文学作品是注定为读者而创造的,读者是文学活动的能动主体。作品渴望读者阅读,希望与接受者对话。姚斯曾经说过‚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观点的客体。她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她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

1 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前苏联著名文学理论家巴赫金提出‚对话理论‛。巴赫金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了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读者的阅读,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正是一种共同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如果说阅读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对话的话,那么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在教学中,我们要和学生一直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弄清作者为什么写,我们为什么读。

这也正是‚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当初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时,由于其正统观念的影响,作品中贬曹扬刘的倾向是非常的明显的。但是因为时代的不同,读者年龄段的不同,不同读者对《三国演义》中人物的理解也就大不同了。文献上有记载,说明清时期听说书的观众听到刘备胜了就欣喜若狂,听到刘备战败时痛哭流涕。而文豪鲁迅看了三国却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胡适也说:‚《三国演义》在世界‘历史小说’上为有数的名著。其书谬处在于过推蜀汉君臣,而过抑曹孟德。盖操固然是坏人,刘备何尝是好人,论学、论才、论识,刘备远不及操。论居心不良,刘曹正是半斤八两……害得一班愚夫愚妇,无端为刘备流了多少眼泪,大骂曹贼千刀万刮。‛青年人读三国往往喜欢刘备一

2 伙,而中年人读三国却大多喜欢曹操一伙。这是与作者创作之初衷是大相径庭的。

二、在教学中贯彻个性阅读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告诉我们,阅读教学的对话是教师、作者、编者、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是联通学生与文本的联系纽带。

在教学中贯彻个性阅读,首先是教师与教材之间的对话。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作必要的调整和个性化的解读。我们的教材是文选式的。编者在编写任何教学单元和课文时,都有他的编写意图。编者所考虑的是教学和学生的一般情况,他不可能了解不同学校的学生和教学实际。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去调整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的重点,课文的性质,内容的增加和删减。如八年级第二单元选入的几篇文章都是文美辞优情感真挚的经典之作,要想取舍的确是不易。我考虑到我们是农村中学,大部分学生家庭都不是很富裕,父母亲想做出一点基业往往要付出巨大的艰辛,这一点与《台阶》里的父亲形象是非常相近的。因此本文虽然是自读课文,我把它选为讲读课文。文章中父亲的理想并不是特别的伟大,只是希望做一栋台阶的房子。做房子的过程极为漫长,开始筹划时父亲年轻力壮,房子做好了父亲年老体衰。很多学生读完后,深有感触。有的同学马上就联想到自己家里做房子的过程;有的同学说起自己的父母开荒种果树的事;有的同学则说起父亲摩的载客到终于买来一辆小货车的艰辛过程。有些同学说起自己的父母,讲到动情时眼泪都流了下来。

3 个性解读教材还体现在切入点的选择上。我们不应该对所有的文章都用一个模式去处理,而尽可能地找到最能打动学生的点上去切入。还以《台阶》为例,文章最能吸引学生注意的应该是父亲的形象,身材魁梧,力大如牛。父亲背石板的形象简直就是项羽、张飞的翻版。其次才是父亲建房子的艰辛历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根据课文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课型。诗歌名篇可以上诵读课;戏剧小品可以演课本剧。如《皇帝的新装》演课本剧,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把握各色人等的性格特点,把握各色人等的心理活动。

其次,个性阅读主要表现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学生是阅读过程的主体,教师只是联系学生和文本之间的纽带。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阅读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不可能也没必要按照教师既定的思维模式进行阅读。只要给学生足够的主动性,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见解。这些见解也许不是特别的准确,但是却有足够的创造性和建设性。教师对学生的感悟和见解应该给以足够的尊重。作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中介,教师要做的不是让学生怎样做,怎样达到一个既定的结果。而是把自己的阅读经验介绍给学生,当好一个好向导,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自由地思想。

只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思维,每个人都能从文章里读出不同感受。我在上《荔枝蜜》时,讲解作者对蜜蜂的情感变化时,有学生就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作者的情感难免有矫

4 揉造作之嫌,理由有以下几点:

1、蜜蜂为常见之物,不少同学都有被蜇的经历,虽说疼痛令人记忆犹新,但是说到因此对蜜蜂有厌恶之感却绝对没有。作者杨朔儿时被蜇,中年仍记恨在心,未免小气过分了。

2、蜂蜜是常见的东西,作者仿佛刚刚才知道蜂蜜好吃,未免无知。

3、作者由厌恶小蜜蜂到喜欢小蜜蜂进而要变成小蜜蜂,期间转变也太快了。况且,梦里变成小蜜蜂之说在一个儿童或者说一位女性的话还更令人信服,而作者偏偏是一个中年男性,未免矫情了。通过讨论,学生作出如下总结:作者的目的是为了赞美劳动人民,于是去寻找与之有共性的事物。刚好到宁化碰上了蜜蜂,发现蜜蜂与劳动人民有许多相通之处,于是写下这篇借物咏人的文章。至于其中的波折,只不过是作者设计的一些情节,为了增加些曲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我当时心里就一惊,杨朔的《荔枝蜜》不失为一篇美文,他在文中要变成小蜜蜂的想法或许是因为作家的浪漫情怀,或许是他认为不这样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但是学生的品评也不无道理,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又如我上朱自清的《春》里,有学生马上就起来质疑。他说朱自清写的是早春的景色,早春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季节,兼之雨水较多,一般早春很少有人到草地上坐。第三段里写道‚坐着,躺着,打两个滚……‛。他就不怕脏了衣服?这与生活常理不合。正是在这样的质疑中,体现出了思考者智慧的火花。

当然,倡导个性解读课文不是信马由缰,放任自由。对文本的个性解读不能脱离文本,虽然‚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仍然是哈姆雷特,他不会变成麦克白。文本的个性解读更

5 不能脱离了正确的价值体系。以前有份试卷,其中有一题说是大学生张华因为抢救一个落入粪坑的六十多岁老汉,因吸入沼气过多不幸牺牲。要求学生对张华的行为作出评论。有的学生认为张华舍己救人,这种行为,这种精神肯定是值得赞扬,值得我们学习的。有的学生则认为,老汉已经风烛残年,对国家贡献不大了。而张华风华正茂,能为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张华这样做,肯定是不值得。很多老师对此有争论,认为两者的评论都有道理,都应该给分。其实在这边就有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仅从物质上来讲,张华能够做出的贡献肯定高于老汉。但是对人的价值不能仅仅从物质的角度进行判定,更应从生命平等,高于物质的的精神层次角度进行评判。张华这种行为对社会的影响,这种精神对人们心灵的净化是远远高于他所能作出的物质贡献的。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它是充满灵性和创意的。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能只追求一种模式,而应尽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放飞自己的思想,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文章中体会到文章所蕴含的深沉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同时寻求与之相关联的生活领域。由文本走向生活,这是我们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6

全球个性旅馆解读

品析感悟,个性解读

解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解读监理工作中的解放思想

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张扬个性(整理)

崇尚多元解读 尊重个性理解

个性解读,打造生本课堂

纪念七一建党92周年:充分解放思想在创新中成长

浅谈充分备课

充分必要条件.7.3

充分解放思想,个性解读文本
《充分解放思想,个性解读文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