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10:26: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实话讲,暑假一到,心中一心想着怎么放松,看书之类的对于我们来说的确比较头疼,但是经朋友介绍,我看了这本《明朝那些事》。令我惊讶的是,阅读它并没有让我觉得枯燥乏味,反而让我觉得逸趣横生,回味无穷。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朱元璋。朱元璋在元朝末期出生在一个农民世家,缺乏食物,于是他就去讨饭吃,做和尚,但到后来,元朝把朱元璋列为造反成员,以此为借口来杀朱元璋的一家。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朱元璋就是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成为一代伟人的。他不得不战斗,而在战斗中,他学会了冷静、坚持与果断。冷静让他能够准确判断局势,甚至在失败后能够正确总结经验;而坚持,能让他在僵持时打破僵局;果断,让他能够从现在的局势中正确而快速地判断。这三件“宝物”结合起来就是一道打不破的心理防线,而朱元璋利用这道防线取得了成功。做一件事,必须要学会冷静、坚持与果断。它们让你准确地判断局势;让你在失败后能重新勇敢地站起来,而不至于崩溃;让你从困境中发现机会。只要做每一件事都能非常冷静、坚持与果断,那么所有的困难都能迎刃而解,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之二弘治十一年(1498)南京应天府举行乡试,十八岁的唐寅(即唐伯虎)考到第一名(解元)。在考试前,他和三个很要好的朋友吃饭,同时口出狂言:“今科解元舍我唐寅,更有何人!”过几天,全省统考(乡试),给他说中了——解元。当时是全省应考的人一起考,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可以超过省内其余人,说明这个人强到邪乎。次年,他去考进士(会试,全国统考,即总决赛)。唐寅又犯了口出狂言的老毛病,在考试后的宴会上,他说:“我必是今科会元!”完了,由于宴会上那些人不是他很要好的朋友,而是他的对手和敌人——结果被他们告了黑状。后果是——贬为小史,不得为官。由于当时进士录取率极低,本来你即使很聪明也不敢保证考得上——结果你竟然打包票说肯定考第一——那你不是作弊谁作弊?口出狂言,毁掉了他的一生:终身不得为官——学优登仕,当官就是古代绝大多数学子的梦想。官当不了,寒窗十年有什么意义!他绝望了,从此堕落。无论何时、何地,祸从口出!管好你的嘴!还有,无论情况多么恶劣,都不要放弃希望,尤其是不能绝望。比如像许三多他爸,“没了想”,结果酗酒把胃给喝坏了。虽然你可以找到一些东西来麻醉你自己,但是终究你还是要面对现实的。有些事情你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还不如解决掉它。

这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都精彩无比,令人目不暇接、欲罢不能。很早就知道有《明朝那些事》这本书。而且知道这本书先是一本网络作品,由于广大网友们的追捧,好评如潮,作者当年明月把博客里的连载送进了印刷厂,一口气出版了5本,更多的人看了后还是好评如潮。我还知道当年明月的这套书之所以好评如潮是因为他把枯燥的正史写得生动、风趣,看过的人没有人说不喜欢读这本书的,我还知道但年明月写这本书的时候好像才27岁!当然佩服之至啊!就想弄一套读读。正好一个好朋友购买了这套书,就讨来一睹为快。读了几个星期了,还没有读完,但是收获已经很多了。不仅仅是补习了明朝的那段历史,还领悟到了历史之外的道理,但是最大的收获是庆幸我是一个学生!我是一个简单的人,而且性情有点直率,没有什么城府,一点儿不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读了这套书,我不禁被书中表现的“厚黑学”惊呆了!这些忠臣、奸臣大都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人与人之间哪里还有真诚、信义可言?彼此经常搞些你死我活的斗争。很多有才华的人:唐寅、徐文长、方孝孺、解缙,哪一个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家,都是在政治斗争中得到了极其可悲的下场。他们的失败有的源于一句话,一篇文章。真可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被别有用心的人一曲解,给大老板——皇帝奏一本,说上句“此人别有用心”,再分析一下这句话可能危及你的皇位,事情就办妥了。圣旨很快下了:满门抄斩,灭九族,还有的灭十族!冤案就此诞生!

最让我难忘的是“土木堡之变”,那个无知的死太监王振,损了二十万精兵,使蒙古军队再次光临,而这次来与以往不同,是来攻进城夺取山河、江山的,于谦说:“你妄想!”于是,战争开始了,在烟尘滚滚中,于谦沉着地指挥着战斗,士兵势气大增,愈战愈勇。蒙古军队万万没想到会这样,于是找了另一个城门来战,更没想到的是,这个城门防守一样精密,

蒙古军队没有攻破城门,反而被打了个落花流水。一个晚上,蒙古军队快不行了,为了防止明军偷袭,在几里外扎营。终于,于谦拿出了秘密武器——大炮。夜间,只听一声炮响,把蒙古军队炮回了老家。《明朝那些事》把晦涩难懂的正史写得那么好玩,怪不得有个网友希望《明朝那些事》能进入中学。

感悟一:改变的动力往往来自于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生活的状况的不满意。

朱大皇上小的时候没有宏图大志,最大的愿望只是能够吃饱饭,娶上个媳妇。一不留神被安排当了个皇上,是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从这里看出,朱皇上小时候也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起码他的理想不如我远大。小时候老师教给我们要从小立志,看来,立不立志也没有多大实际的意义。朱皇上从小没有立下雄心壮志,也并不妨碍他最终做了皇上。是他父亲的死,是他的饥饿,是他对生活状况的不满意。使他改变了人生的轨迹。其实人生的未来,好多时候往往是自己不可预知的,想得过多,往往会束缚了我们自己,真实感受和体验人生才是我们现在应该做的。

感悟二:成功者不是常胜将军。

朱皇上无疑是个成功者,但他却不是个常胜将军。在他的成功的路上经历了那么多的失败。因此,要获得最后的成功,不是经历失败,而是经历失败后,继续奋斗的勇气。这是普通人和成功人士的本质区别。

感悟三:飞蛾扑火。

看到明朝的吏治,我们现在要幸福多了。起码没有那么多的杀身的危险了。莘莘学子,苦读八年,通过科举,混上了一官半职。不知道哪一天,赶上皇上不高兴,不知什么原因,脑袋就搬家了。小时候在农村,到了夏天的时候,外面的火堆旁,会有大批的飞蛾绕着火堆飞舞。那明亮的火堆,是光明,是希望,是崇高。一批又一批的飞蛾前仆后继扑进火堆燃烧了自己。这就是追求崇高的代价,而现实中的我们又有哪个人不是,象飞蛾一样地向前冲呢?正如,我在前一篇文章中所说,感谢思想家们告诉了我们生活的真谛—活在现在,活好每一天。要不然我们真的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__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