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梦

发布时间:2020-03-01 21:50: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所在位置:首页 | 辉煌十年

发布时间:05-2

5浏览次数:

“中国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访中央党校理论网采编中心主任程冠军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记者:刚才您谈到了儒家思想的一些精神内涵,据了解,孙中山提出的“天下为公”思想,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小康社会”的理论都是借鉴了儒家思想。

程冠军: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条重要血脉。2000多年来,它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无所不在。为了追寻儒家提出的“小康”与“大同”的美好梦想,自春秋以降的2000多年来,我们有过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清代的“康乾盛世”。但古代的所谓盛世,一般是指这个朝代具有国家统

一、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强大、文化繁荣等主要特征,而不是完全意义的强盛。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封建时期的盛世一般都无法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富裕。另外,由于封建社会自身的局限性,任何一个朝代的盛世也无法达到“小康”与“大同”的理想境界。因此,古老的中国梦在封建帝制的时代只能成为中华民族美好的乌托邦。

在灿若星辰的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中,我们不妨举出四位“中国梦”的杰出引领者,他们分别是——孔仲尼、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从孙中山到毛泽东、邓小平,我们可以理出一条从原始的中国梦到今天的中国梦的路线图,追寻着这个路线图,我们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梦,共筑中国梦,实现中国梦。

记者: 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是并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据悉,孙中山还是第一次系统地接触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的中国人。为什么他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取得成功?

程冠军:自“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年间,古老的中国迅速由盛入衰,以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为分界线,此后的旧中国逐渐被西方列强瓜分豆剖,旧中国由此开始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可怜境地。华夏大地“黑云压城城欲催”,古老中国“长夜难明赤县天”。延续了2000多年的古老中国梦因此魂飞梦断。

1905年7月,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日本发起成立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随后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能救中国。

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旧中国国门大开,这时一些西方的先进思潮也开始进入中国。1899年2月,上海《万国公报》第121期刊登了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翻译的马克思学说,题目就是《大同学》,这是马克思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中文报刊上。《大同学》顾名思义:“大同”之学。李提摩太认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是关于世界大同的学说,因此叫《大同学》。中国儒家所设计的“大同”社会已经与马克思所论述的共产主义社会十分接近。“大同”是儒家的最高理想,它的形态基模来自于原始社会的原始共同体。马克思在论述共产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规律性时曾经把共产主义的产生看作是“回到古代类型的最高形式。”古代类型的最低形式就是原始公社及其发展和变异形态,包括向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过渡。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即“自由人联合体”,也就是“古代类型的最高形式”。它同古代共同体相比,是建立在不同的生产力基础上和处在完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的,因此具有质的差别。但是,它们在社会形态上却有很大的相似性。一是生产条件的共同占有,二是生产的直接目的始终是人本身。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的产生看作是原始共同体的回归。

孙中山是第一次系统地接触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的中国人。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清政府的通缉,他先后辗转日本、美国,然后到达英国,1896年9月到1897年6月间在英国生活了近一年的时间。这期间他了解了马克思和恩格思,了解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中明确指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由此足见马克思理论和社会主义学说对孙中山和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辛亥革命胜利之后,孙中山又多次谈到社会主义,1912年10月,他应中国社会党之邀,在上海中华大戏院对社会主义进行了专场演说,这场演说轰动了整个大上海。

为什么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取得成功,因为他只是把马克思理论作为一种学说来看待,而没有把它作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武器。因此,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最终无法取得胜利,他也无法延续更不可能实现中国梦。

除了推翻帝制之外,孙中山还有一个历史贡献,这就是他提出了“振兴中华”的目标。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华侨当中发起成立了第一个反清革命团体——兴中会。他在为兴中会起草的章程中明确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这就是“振兴中华”这一口号的由来。“振兴中华”的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这个号召虽然不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宏大,但近代以来它一直是凝聚民族精神的响亮口号,因此它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召的提出起到了积极的准备作用。从三民主义,到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振兴中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历史变迁折射出一条曲折而又充满希望的复兴之路。这条复兴之路充分说明:道路选择是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梦起航和成功的关键所在。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记者:孙中山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在他之后,中国梦的接力棒就交给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毛泽东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导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个历史传承是怎样完成的?

程冠军: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在中国没有取得成功,谁来挽救民族危亡,拯救中国人民于水火?谁来承载历史的重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延续中华民族5000年的美好梦想?这个历史担当就责无旁贷地交给了中国共产党。

1917年11月,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发生在1919年5月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同时,它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1年7月,中国大地上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此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摈弃了共产国际的洋教条,排除了左、右倾错误路线的干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并在革命实践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赶跑了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贡献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 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毛泽东虽然在晚年犯了严重错误,但并不能因此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巨大贡献,否定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奠基人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者。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记者: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都是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吗?

程冠军:邓小平首次提出了“小康社会”理论。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1984年3月,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说:“中国现在的情况总的是好的。这几年一直摆在我们脑子里的问题是,我们提出的到本世纪末翻两番的目标能不能实现,会不会落空?从提出到现在,五年过去了。从这五年看起来,这个目标不会落空。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

邓小平的“小康社会”理论既借鉴了儒家文化中“小康”的概念,同时又赋予传统“小康”新的时代内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小康社会”理论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理论的基础上的。同样,到建国10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依然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这个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经过江泽民、胡锦涛两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丰富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至此,我们党取得了建党以来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今,邓小平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经日臻走向成熟。这种成熟的标志是: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种社会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全党和全国人民正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旗帜关乎命运,旗帜决定道路。道路自信是中国梦的实现途径,理论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制度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中国梦的未来

记者: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建设”到“全面建设”,从“全面建设”再到“全面建成”,这其中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程冠军:这说明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不断升级的过程,同时也说明我们离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越来越近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梦的两个阶段,而后一个阶段的实现,离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越来越近了。建成现代化国家,还不能说我们已经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单纯地恢复我们历史上曾经的盛世,而是走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前列。如果我们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定位为“建成现代化国家”,那么,我们在发展,发达国家也在他们现在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我们实现了现代化,发达国家可能会实现更高级的现代化。因此,“复兴”的目标不仅是实现现代化,而是走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前列。因此,在这个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我们有责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种复兴不是恢复自己的从前,而是走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前列。这也是我们最伟大的中国梦。

记者:什么才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提法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中国梦的实现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实现将会对于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程冠军:单是从“复兴”字面意思讲,是恢复曾经的辉煌。这就有一个历史的传承因素在里面。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文明奇迹,而且这种奇迹一直延传至今。中华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的一个重要因由就是:中华文化的创新是继承式创新,即推陈出新。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由此可见,复兴不是复古,而是一种创新。春秋时期,儒家思想中的“复礼”即“恢复周朝的礼制”是孔子思想的主要目标,但儒家思想的核心并不是复古,而是创新。正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因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含义不仅仅是恢复中华民族曾经的辉煌,而是在继承中华民族曾经创造的辉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从字面意思讲,“复兴”还有另一层含义,它是针对曾经的衰落而言的。因为近代中国是从鸦片战争之后开始走向衰落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170年的问题。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60年的探索,以及近现代170年的历程总结出来的。30年,60年,170年,这三个历史阶段说明了什么?170前是中华民族遭受屈辱的时代,60年是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时刻,3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正因为我们有过往日的辉煌,再遭受到曾经的屈辱,才会有复兴之宏愿。

从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召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次出现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世纪之交的2000年,江泽民在中华世纪坛举行的“首都各界迎接新世纪和新千年庆祝活动”中发表的2000年贺词中提出“中华民族将在完成祖国统一和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上实现伟大的复兴。” 此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先后出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如前所述,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发表讲话时,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阐释为中国梦,这是对中国道路、中国理想的最通俗解读。另外,我们还注意到,江泽民是在中华世纪坛发表的贺词中提出伟大复兴的,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把伟大复兴与中国梦结合起来。这说明,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中国梦亦然。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博大胸襟的民族,因此中国梦不仅仅属于中国人民,它还将有益于全世界和全人类。早在1904年,孙中山在写给美国人民的呼吁信中就这样指出:“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普遍和平必将随中国的新生活接踵而至。一个从来也梦想不到的宏伟场所,将要向文明世界的社会经济活动而敞开。” 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所写的文章中指出,“事物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毛泽东的这段论述,有两个深刻内涵,一是他以发展的观点论述了经过自辛亥革命之后的两个45年,21世纪的中国将会变成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强国。二是他以“惭愧”的心情表露出中国强盛之后将贡献全世界和全人类的迫切愿望。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奋斗,今天,中国人民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豪迈地行进在中国道路上,我们党所提出的和谐社会以及和谐世界理论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应有之义。因此,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中国,不但可以让我们实现美好的中国梦,而且还可以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为人类的福祉作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2013-05-24 ——来自人民网

编者按: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如何解读中国梦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当下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共筑中国梦?为此,人民网记者专访了中央党校理论网采编中心主任程冠军。

历史和时代的选择

记者: 我们党为什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确立之后,向全国人民提出共筑、共享中国梦的伟大号召?

程冠军:这其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中国梦就是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说的更准确些,中国梦就是中国理想。从狭义上讲,它包含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从广义上讲,她是中华民族5000年来生生不息的不懈追求和美好向往。纵观世界文明史,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印度、古希腊、古巴比伦文明都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割断或被湮灭,只有中华文明一直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中华民族不仅是勤劳、朴实、智慧、勇敢的民族,而且也是为人类的福祉善于追梦的民族。从史前神话中的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理想的民族。《周易》就是一部追求美好、感知未来的神奇著作,《周易》第64卦(也是最后一卦)是“未及卦”,“未及卦”告诉我们:追求无止境,成功无止境,奋斗无止境。《周易》还告诉我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民族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则以诗言志,他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华一个梦,追求无止境。今天我们所说的中国梦与5000年来的中国梦有所不同,今天的中国梦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这个内涵就是:中国梦很好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三化”即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因此,我们所说的中国梦一定不能离开中国道路,离开中国道路,中国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中国道路,中国梦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记者:这么说,要深刻理解中国梦,我们必须把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当今时代结合起来,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中国梦与中国道路结合起来?

程冠军:是的。5000年文明史源远流长,贯穿其中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千百年来,中华儿女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引领着我们不停地在寻梦、追梦。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民族英雄夙夜在公、前赴后继,他们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一腔情怀,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青云之志,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与豪迈,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使命与责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传承、善于包容、善于学习、善于创新、善于在逆境中奋起的民族。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不懈追求和探索,选择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走出了具有自己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中国道路。历史和时代也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全中国人民的中国梦。

中国梦

中国梦

中国梦

中国梦

中国梦

中国梦

中国梦

中国梦

中国梦

中国梦

中国梦
《中国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中国梦介绍 中国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