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学生追星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3 00:10: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学生追星的思考

卿丹静

2005年10月14日中央电视台“大家看法”频道播出了《少女追星之旅》。其大概内容是:今年8月中旬,一个名叫曾勇的人在长沙街头到处寻找在8月13号这天突然离家出走年仅15岁的女儿曾依。曾依是岳阳市第四中学初二的学生,她不仅是班上的班长、优秀班干部,而且还是岳阳市的市级三好学生。这样优秀的一个女孩为什么会突然离家出走呢?曾依的父亲说,女儿离家出走之前患上了神经性厌食症。据曾勇介绍,从去年10月份开始,他们发现女儿的身体日益消瘦,饭量也逐渐减少,每顿饭就只喝两勺粥。曾依身高有1米56,以前她的体重是88斤左右,这种身高和体重的比例应该很正常的,但是曾依还是有意识地开始节食减肥。即使有时候父母强迫曾依吃点东西,她也会立刻去卫生间想办法把东西吐出来。对于曾依的这些反常行为,曾勇夫妇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曾勇认为:在这方面做父母亲的有很大的责任,当时小孩性格比较内向,有心里话不跟父母亲说,这是我们最大的遗憾。曾勇说,曾依小时候身体素质很好,连感冒都很少有,几乎就没上过医院。可就是这么健康活泼的一个女孩,为什么会因为减肥而患上这种心理疾病呢?曾勇百思不得其解。终于有一天,曾依对父亲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曾依告诉父亲:自己喜欢孙燕姿、蔡依琳,都是一些偏瘦的那种明星。曾依就这么说:“孙燕姿有一米六几呢,她只有80斤”。原来,曾依是个追星族,很崇拜歌星影星们娇小无比的身材。曾勇直到这时才弄明白女儿患上厌食症的真正原因。但是这时已经太晚了,因为女儿的病情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甚至对父母产生了逆反心理。父母监督她吃饭,曾依就感觉到自己吃饭没有自由,所以对父母就产生了一种误解,后来她思想也很有压力,最后有一天晚上,就是在吃晚饭的时候,曾依就跟父亲发生了冲突,最后她说她不认这个爸爸。意想不到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今年8月13号这天,曾依在姑姑家玩耍的时候,突然留下一张纸条,与家人不辞而别。曾依带了自己随身带的一些东西,带了几瓶酸奶几包饼干,带了一套白色的睡裙,就这么走了。眼看着女儿离家出走都快10天时间了,可仍然没有找到一点线索。不知道患病的曾依在外面是死是活,曾依的家人感到痛苦和绝望,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当中。 2005年8月22日,曾依离家出走后的第10天,晚上7点。记者在北京某医院急诊大楼的一间病房里,见到了曾依。 虽然记者在来之前,对于曾依的瘦弱已经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真正见到曾依时,还是让记者感到无比震惊。用皮包骨、骨瘦如柴、行将枯竭、气若游丝这样的字眼来形容现在的曾依一点都不为过。曾经的青春曾经的明媚已然不再。 把曾依送进医院的肖先生就在前一天晚上11点左右接到了曾依姨父的电话,说曾依正在北京西站的候车室里。当肖先生赶到车站候车室的时候,曾依就躺在西客站的候车室里。肖先生立即将奄奄一息的曾依送进了最近的一家医院进行抢救。医院诊断的结果是,曾依严重营养不良,低血容量性休克。据曾依给病友们讲述,她在离家出走后的当天,就在火车上被人贩子拐到了北京。人贩子逼迫她在北京西客站一带乞讨,如果讨到钱就给她点馊面包吃,如果没讨到钱,就不给她吃的。曾依说人贩子已经4天4夜没有给过她东西吃了。曾依说,10天来,她不敢报案,因为怕挨打。我们也的确看到了曾依手臂上的伤痕。曾依说,可能是人贩子发现她已经病入膏肓,没有利用价值了,才将她抛弃在西客站附近。她这才有机会爬到电话亭旁边给家里打了一个求救电话,当时是曾依的姨妈接到的曾依的电话。2005年8月22日晚上11点钟,由于抢救无效,脏器衰竭导致死亡,曾依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人世。曾经健康快乐、青春靓丽,曾经如花一般的女孩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了。一个天真与弱小的生命,离去时还不到50斤。而就在两天之后,将是她15岁的生日。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在曾依与病魔搏斗的时候,她的父母还正在赶往北京的火车上,她甚至没能最后跟父母见上一面。

看完这个节目以后,我的心情无比的沉重。的确,作为一名教师,这个节目无疑是对我们的鞭挞和教育,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的思考和反省。特别是近几年来,青少年因疯狂崇拜

偶像而出现的悲剧一再在中国各地出现,2002年,浙江温州一位17岁的初中生因无钱亲眼见到偶像影星赵薇而服毒自尽。四川一位13岁女孩在连看8遍《流星花园》后,离家出走,下落不明,生死未卜等等悲剧。我不禁想到目前最红火的“超级女生”。如果说以前学生对明星的崇拜还有节制和理智的话,那么“超女”无疑点燃了追星、偶像崇拜的火焰。超女比赛期间,为了偶像学生们不在乎用上课的时间发短信、拉票,做的不亦乐乎;为了支持自己的偶像,两方对吵、对打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学生的课桌上不再是勉励自己努力学习的话,几乎就是各个明星的照片;作业本变成偶像的成长历程记录本、歌本;更甚者,哄骗父母拿钱买学习用具,其实是买偶像们的歌碟、八卦娱乐消息、图片等等物品。更加严重的是学生们面对超女们从普通女孩子变成偶像、明星开始有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者梦想,那就是自己也要去参加超女,也要做明星,也要生活在镁光灯、鲜花、掌声里、也要拿高薪等等。学生的心开始动摇,开始选择他(她)们觉得的捷径。而由于超女的红火使各种媒体也陆续举办了各种各样的类似比赛,吸引着这些学生们。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放任?批评?严格管教?说教?我们不妨这样去想:或许自有学生起就有了偶像崇拜,只不过每个年代所崇拜的对象不同而已。“追星”是个新鲜词,然而就其本质而言,追星现象早已有之。

五、六十年代的中学生,

八、九十年代的少男少女,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热爱的明星,都有各自珍藏的“明星簿”。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少男少女心目的偶像也发生了变化。当代少男少女的“明星簿”里再也找不到“雷锋”、“张海迪”,也很难看到保尔柯察金、刘胡兰、董存瑞等等昔日闪光的明星,取而代之以周润发、周杰伦、孙燕姿等等港台影视明星及通俗歌手做为自己的偶像进行崇拜。我见过很多少男少女那份对明星的狂热而感到惊奇,也为少男少女因崇拜明星而激发出的创造力而大为感动,也为他们种种荒唐举动而担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不久前对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地2710名大中学生进行 “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专题调查。被调查的青少年中,有50% 的人承认有过特别喜欢、崇拜某个“明星”的经历;有34.5% 的人承认自己正在崇拜某个“明星”。其中初中生的比例达49.3% 。青少年崇拜外国和港台“明星”的人占60% 以上。学生们崇拜的偶像中,99% 以上是影视界和体育界“明星”。那么少男少女何以如此崇拜追随各类明星呢?追星族们心态如何呢?面对如此狂热汹涌的追星潮我们又作何感想呢?由于时代的进步,信息社会的到来,学生们接受知识的方式不仅仅是教师的传授。从媒体、从网络学生们开阔了视野,增加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特别是中国和世界接轨,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思想和行为方式也随之进入了中国,学生的个性也开始了多元化,思想和行为更加具有独立性。但是,由于学生们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因素的不成熟而导致学生由崇拜偶像而走上自伤、自杀的道路;因崇拜偶像而放弃学业、忽视学习等现象,这些都与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关。同时,也不由得引起我们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媒体的宣传等方面进行深深的思考。其实我们应该意识到孩子喜欢明星、喜欢偶像很正常,这也是他们用另外一种方式表示自己认为是美好的事物,十五六岁的孩子真的到了开始追求美的年龄了,我们的家长、教师、社会媒体是不是应该学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告诉他们什么是美:健康才是美、自然才是美,更重要的,生命才是美,因为拥有生命才可以享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美丽。那么面对这个时代的学生们我们应该怎么才能更好的去帮助、引导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呢?

一、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学校:我觉得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追星不应该一味的指责和限制,更加不能回避。我们应该意识到:

1、追星是青少年从孩童向成人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过程的反映。青少年处于由孩子向成人的发展阶段,正是长身体、长知识和树立远大理想的时期,他们的理想、愿望正处于迷茫和混沌中,需要自我的实现和完善,他们既想摆脱儿童的心理,又想像成人那样体现成熟。明星的出现使他们眼前一亮,从明星的身上看到了自我实现的希望,追随他们、崇拜他们,已成为心中的渴求。

2、偶像崇拜是当代青少年的一种自然、普遍的现象。沉重的学习负担、激烈的升学竞争、严峻的就

业压力、课后家长安排的各种辅导等加大了学生的精神压力,压得很多学生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青少年寻找快乐的本性就在有限的自由时间里投向了“明星”和“偶像”创造的娱乐天地,从中得到暂时的快乐与放松。当明星以光彩夺目的形象展现于大众,进入他们生活后,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去崇拜,与明星一起疯狂,一起宣泄,以满足心理的需求。

3、追星也是广大青少年心理的需求和情感宣泄的需要。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的重要转型时期,性的发育正走向成熟,但性意识仍是朦朦胧胧,对异性产生好感,心中或多或少都有异性的影子。在年轻人的眼里,明星是快乐的使者,是美的化身,是最有成就的典范。他们都向往梦幻般的青春,生活在自己虚拟的世界中,幻想着自己成为了明星,成为顶尖人物,并以此成为生活中的目标。

4、追星是青少年寄托希望和理想的一种表现。大多数明星都有一技之长,或在体育竞技上,或在艺术上。加上其外观或是英俊潇洒,或风姿绰约,体现了美的风采,年轻人常常被他们吸引,从思想、行为和外表等去模仿学习。在偶像崇拜这个问题上,如果处理不好,有学生就可能产生这样那样的认识偏差,进而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关心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为防止学生盲目崇拜,对学生的偶像崇拜心理和行为要进行科学的干预和适当的介入,开展科学的偶像崇拜教育。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折射出青春期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性格教育、认知教育、情绪教育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性格、正确的认知、坚强的意志、积极的情绪。学生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会树立正确的“偶像崇拜”观。

二、家庭教育误区:不能认为孩子到了学校教育教导就是老师的责任。家长首先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内心想法,所崇拜的偶像明星,然后和教师相互配合。家长一般关注的是儿女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心理活动、情感需求往往关心得不够。 其实,崇拜偶像是青少年一种很正常的心理需求。对于孩子崇拜偶像,家长的任何不客观的甚至过激的言语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激化矛盾,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采取极端的行为;但家长也不能对此置若罔闻,任孩子如痴如醉地迷恋明星。在孩子追星这个问题上,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并坦然接受孩子对明星的崇拜。不管是喜欢李玟,还是为周杰伦着迷,孩子喜欢就肯定有他喜欢的道理。家长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这个问题,与孩子真诚地对话,交流对明星的看法,就能赢得孩子的信任,从而使孩子在自己面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倾吐自己的苦闷与烦恼。这样家长就可以解开孩子的心结,从而积极地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明星,支持孩子对的一面,指出片面的地方,引导他往好的方面发展。同时家长应告诉孩子,明星的成长历程并不都是阳光灿烂,要看到他们鲜花、掌声后面辛勤的付出,要让孩子懂得只有付出才有成功的道理,并以此来激励自己好好学习。并不是所有有“追星”经历的孩子都会一败涂地。对于孩子的追星,关键在于家长以怎样的姿态进行引导,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愉快的同行人和牵引者。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追星和崇拜偶像,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没有盲从性,能正确分析偶像的优点和不足,追星是为了追求明星的亮点,学习明星好的东西,并以此为榜样,在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积极奋进的精神,这种人都能健康成长。 再有,父母切忌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影子,禁锢孩子的精神生活。孩子终究要长大的,长大了就有了主意,就有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做父母的,不可以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影子,而要好好地关心一下孩子的想法。只有父母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家长和孩子之间才没有隔阂,这个家庭也就不会有如此的悲剧发生。

三、媒体的不当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崇拜的是“正面偶像”,对崇拜者则起正面作用;如果崇拜的是“反面偶像”,对崇拜者则起反面作用。导致崇拜者自杀的偶像,当然是反面偶像。如果我们崇拜雷锋,崇拜张海迪,崇拜孔繁森,我们会因为崇拜他们而自杀吗?不会,因为我们从他们身上汲取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获得的是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进而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媒体应坚持正面的宣传导向,承担起社会责任。对各类“偶像”的宣传、报道和评价,要充分展示偶像的真实、丰富、生动的人格魅力,给予青少年以

理性的启迪和感情的教育。媒体宣传只有让正面、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偶像群”在青少年的生活中占据合适的位置,对青少年才是一种正确的引导,也只有这样的偶像对青少年才有激励作用,青少年会因为崇拜他们而努力学习,积极向上。而目前媒体对偶像的宣传存在以下一些现象:缺乏理性的“捧杀”、过分商业化的“炒作”。对于那些吸毒、多角恋爱、偷税、傍大款,言而无信、喜怒无常、耍大牌、假唱的歌星影星,我们的娱记们是津津乐道。媒体如此误导,青少年长年累月面对并崇拜这样的“偶像”,岂有不“学坏”之理?各种新闻媒体对偶像自杀事件的宣传,各种书籍、电视节目中对自杀的不当态度,都有可能误导青少年,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自杀或许是一个解决问题,获得解脱,令冤枉自己、使自己受委屈的人感到自责和后悔的途径。基于这样的错误态度,在遇到冲突、挫折时,个体或许会采用自杀这种消极的办法。追星热是社会诱导的结果。有的商家和“星”们的经纪人利用各种手段,对“星”们大肆包装,以追求最大的利益。这些“星”高高在上被推了出来,满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有的孩子经受不住诱惑,出现了种种偏差。所以,媒体做为现代传播的主体力量,不应该只以商业为目的,也应该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多做考虑,要知道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媒体不应该为眼前的利益而忘却我们的明天。

四、学生本身: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着“偶像崇拜”现象。在众多的中学校园里,每天,学生们在可能的时间里纵情谈论着他们喜欢的偶像。少男少女崇拜偶像本无可厚非,但疯狂得为偶像去自伤、自杀、荒芜学习是不可取的。不管青少年因为崇拜偶像自杀和荒芜学业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凡是采取自杀行为的青少年,凡是因此离开学校、丢弃学习的青少年,他们的心理绝大多数是不健康的,其心理承受能力差、性格缺陷是不容忽视的。青少年在追星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青少年要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当遇到挫折时,通过各种途径,将自己受压抑的情绪及时、合理地宣泄,就不会失去理智而做糊涂的事了。一个人如果有真心朋友,他内心的种种不快、压抑就会有处倾诉,紧张的情绪会得到缓解,一般情形下是不会自寻短见和离开集体的。故性情孤僻的青少年在追星受挫时可能会采取极端的做法。

1、感情需要友情:寂寞的少年需要心灵乳液,渴望成熟的少男少女需要获得情感共鸣。当代少男少女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而情感贫瘠的环境里,独生子女的现状,使他们缺少父兄们所有的手足情;紧张、繁忙的现代生活节奏使他们的父母很少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又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极需要情感抚慰与思想交流,内心敏感、恍惚,情绪波动极大。他们需要平衡自己,需要诉说内心的种种体验,对青春的种种感觉,需要诉说自己友情的失落,诉说朦胧的爱情,需要诉说成长中的种种烦恼以及伴随青春而来的种种苦涩。这种时候,那么以优美的歌喉动情地吟唱着温馨的情感、美好的未来、艰辛的人生的歌星们款款而来,他们形象新鲜时髦,他们的歌曲委婉、真诚、直逼心灵。在这歌声中,少男少女听到了仿佛来自心灵深处的自言自语,心灵深处的迷惑与憧憬;这些戴着由舞台、灯光、美丽时装构成的光环的歌星们,一时间成了少男少女最遥远而又最亲近的朋友,这些朋友不像身边的朋友那样飘忽不定、不易把握,只要你一心一意地“爱”他或她,就能在他或她的歌声中、影视形象中获得感情交流与心灵的沟通。可以说,少男少女追星心态之一就是追求友情,追求心灵的共鸣。

2、向往成功:成功是少男少女的强烈愿望,明星们的光环令他们看到成功的荣耀与辉煌。每个人都渴望拥有成功的人生,事业的成功是人生成功的主要内蕴。从一踏进校门,抑或从刚刚懂事,孩子们就被长辈们谆谆教导,长大要有出息,要成就一番事业。那么歌星、影星们的知名度,伴随知名度而来的荣耀与财富,令少男少女逼真地看到了自幼便朦朦胧胧的成功,他们渴望成为这样的辉煌成功者。于是,他们热情地追随眼前的成功者。有位中学生这样对我说:“要想成功必须凭借自己良好的素质进行顽强的拼搏。靠投机取巧,靠侥幸,即使成功,也会最终走向失败。明星之所以能够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占尽风光,必定不是平庸之辈。没有一身本事,绝对放射不出明星之光。”很多的少男少女,就是抱着这种寻求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奥秘的心态,

而成为狂热的追星族的一员。

3、发现理想的未来自我:人有两个自我:真实的我与理想的我。人的一生可以说是真实的我不断地设计理想的我,并为将理想的我变为真实的我而不断奋斗的过程。少年时代正是开始勾画理想自我形象的时代,在反复地创作,反复地勾画自我理想形象的季节里,他们蓦然发现:那位歌星,那位影星,那位体坛明星抑或文坛新秀似曾相识,亲切而又温暖——噢,原来“他”或“她”就是我心目中反反复复勾画的理想的我。

4、追求时髦:现代的生活潮流、多彩的社会风景,促使少男少女总想成为多彩社会中独特的一族,现代潮流中腾跃的浪花。这是众多追星少男少女的心态。很多人并没有自己独特的喜好,他们的明星剪贴簿绝对跟着潮流走。社会上流行什么,他们就追什么。哪位歌星走红,他们就追哪一位。今天蔡依琳,明天孙燕姿。今天开口“好开心好开心”,完全琼瑶式的甜软蜜语;明天又嘻哈的说唱。很多中学生说,实际上并不怎么喜欢那些歌星,也不大明白为什么他们一唱歌就如醉如痴、如颠似狂。只是觉得周围的同学都个个追“星”聊“星”,那神情就跟说自己的街坊邻居一样。好像如果自己不加入进去一块,便觉得自己跟不上流行,傻得要命,于是便星夜苦战,收集阅读“星”们的传闻报道;省上早点钱,收藏“星”们种种歌带,甚至不惜连骗带哄逼父母“放血”去购买贵得吓人的“个人专辑”,然后还得理一个“星”式的发型,穿一身“星”式服装,讲一口“星”味言语,自我感觉够时髦、够前卫、够个性。男孩感觉自己成了所有女孩心中的“白马王子”,女孩感觉所有的男孩都在对自己行注目礼。于是,仿佛自己也成了自己崇拜的星。

5、寻求刺激:课堂、家庭、操场,三点一线太单调;歌厅、舞台、酒店,“外面世界”真精彩,追星,从这个舞台追到那个舞台,从这家饭店追到那家酒店——多刺激!持这种心态纳入“追星族”的少男少女也为数不少。这类追星族成员的最初心态也与前一类有共同之处,起初也觉着追星时髦,追星浪漫,继而体味到追星行为是一种刺激,是平淡学生生活的盐。

追星和偶像崇拜需要理性化。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对人生追求的体验,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过程,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自己人生的理想,心目中追求的人生目标和偶像,当前的追星也是这样。因此,对追星现象和偶像崇拜既不要一概反对,也不要放任自流出现问题,而要积极引导,使之理性化。首先,社会、学校和家长都应该认识到追星和偶像崇拜都是正常的社会现象,应充分理解孩子,肯定他们追星和偶像崇拜的合理成分。偶像崇拜是很多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映,大多数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有偶像崇拜的影子。要看到大多数青少年在追星中没有太过激的行动,不会对成长有什么大的障碍,相信他们会正确处理追星中的各种问题并逐步走向成熟,完全能渡过青少年到成年的心理难关,不会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其次,也要指出青少年追星和偶像崇拜必须要有理性指导,盲目崇拜、神化和迷信偶像,会导致丧失自我,走偏方向。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认真研究偶像崇拜的现象,社会上一些盲目崇拜偶像出现的偏差,如自杀、离家出走,或过分追星学习下降等,家长和老师都不能等闲视之,要及时警示孩子盲目追星不仅增加经济负担,加重情感投入,而且影响身心健康,不利于自己的成长。并与孩子共同探讨吸取这些教训,指导孩子正确处理追星与学习及身心健康的关系,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使孩子真正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引导孩子对明星要一分为二,不能盲目叫好。要学习明星内在的品质、人格魅力,让孩子明白明星虽然非常风光,有鲜花和掌声,但他们有痛苦和艰辛。有的明星由于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行为与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背道而驰,走上犯罪的道路。这样就能帮助孩子们提高认识是非的标准,避免盲目崇拜。对青少年追星引导要得法。不要动不动就说教,就压制或强行干涉孩子。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和老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着想,用心灵去体会孩子的所为,平等地与孩子交流;要正确理解孩子,让他们讲出心里的想法,指出如果过于盲目崇拜偶像,没有了自我,崇拜偶像就成了负担,成了生活中的绊脚石。对于孩子在崇拜偶像中的正常行为,应从正面入手,给予支持。最近有关媒体报道,有一个老师已65岁了,但他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花了大量的时间,不顾日晒雨淋,不怕劳累和丢面子,到

各种场合找目前知名的所有明星和科学家等签字,设法获得有关纪念品,孩子们都喜欢他,他被孩子誉为老年“追星族”。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观察体验青少年追星的现象,通过追星引导追星。在教学时,只要他一亮出明星的签字和一些纪念品,孩子们就会与他一起谈笑风生,主动与他交流追星的想法,他成为孩子最忠实的朋友。在友好、欢乐的气氛中,他及时引导,指出了崇拜偶像的利弊,推荐了很多在国内外有名的科学家及模范人物,详细介绍了这些人的艰苦奋斗的历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一个个精神振奋,都决心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使之将来成为这样的人。在学习上要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不能施加过多的压力,要讲究教学方法,想法培养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要及时引导青少年通过追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要抓住孩子求知欲望很强和需要榜样的心理,及时向他们推荐一些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有成就的科学家、英雄模范人物,提高孩子学习这些人物的兴趣,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尤其要引导孩子学习身边普通人的榜样,引领孩子向这些人学习,立志成为一个坚强有为的人。只有营造健康积极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引导青少年发展正确的态度观念,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耐挫力,家庭、学校、媒体、社会各方面有机协作,才会避免追星悲剧的再度发生。

学生追星心理

追星现象的哲学思考

“追星”现象的哲学思考

关于中学生追星问题的思考

学生追星现象调查展示汇报

追星弊大于利

追星演讲稿

追星调查报告

追星议论文

追星利大于弊

关于学生追星的思考
《关于学生追星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