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剪纸文化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13:00: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剪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是一种褛空艺术,它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的享受。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剪纸文化资料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介绍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内容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

民间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据记载,鹤即“玄鸟”,玄鸟是“候鸟”总称。在民间文化中鹿称为“候兽”,鹤称为“候鸟”,鹿鹤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民间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与鹤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在民间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人力劳动成为生存的保证,摆脱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们永恒的理想。民间剪纸以各种形式表达出对生命的渴望,袒护生命,颂扬生命,表现生的欢乐,对生命的崇拜成为人们虔诚的信仰。《鹰踏兔》是民间洞房的喜花之一,也是传统纹样,在民间流传极广。鹰喻“阳”,同鸡、鸟、鸦一样。在民间神化中称太阳为“三足鸟”,民间称太阳为“鸦”。兔寓意“阴”民间称月为兔。鹰踏兔暗喻男女情爱,反映了生殖崇拜的主题。民间剪纸中常见的坐帐花、喜花都以隐喻的方式表达出对生命繁衍生息的崇拜与追求。《扣碗》《抓髻娃娃》《鱼唆莲》等为主题的剪纸作品比比皆是。

在民间剪纸中有许多反映生产生活的画面,这些作品有着一个最大的相同点,就是对主体进行的夸大,大大的鱼、大大的辣椒、大大的蚕、大大的谷粒等,通过剪纸,人们虚构了美好的形象;来慰藉自己的心灵,来张扬人征服自然的伟大创造力,以期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并肯定人的力量,鼓舞人们继续奋斗的勇气。

用途

从具体用途看大致可分四类:

一、张贴用,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纸扎花、门笺;

二、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

三、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鞋花、枕头花、帽花、围涎花、衣袖花、背带花;

四、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围兜、头巾等。

分类

单色剪纸

单色剪纸是剪纸中最基本的形式,由红色、绿色、褐色、黑色、金色等各种颜色剪成,主要用于窗花装饰和刺绣的底样。主要有阴刻、阳刻、阴阳结合三种表现手法。用于刺绣底样的剪纸,常用剪刺结合的手法。刺是以针尖在花纹的细部刺出小型圆点,在一些部位留出“暗刀”,可以作为刺绣时套针换线的依据。折叠剪纸、剪影、撕纸等都是单色剪纸的表现形式。

彩色剪纸

随着剪纸表现形式的探索和发展,彩色剪纸的形式和技法在逐渐增多,有点染、套色、分色、填色、木印、喷绘、勾绘和彩编等。诸种形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独到之处:点染剪纸滋润、装饰性强;套色剪纸脆利、色块鲜亮;分色剪纸分色截然、色感丰富;填色剪纸则单纯、洁净、鲜明,均给人不同的感受。

立体剪纸

立体剪纸既可是单色,也可是彩色的。它采用了绘画、剪刻、折叠、黏合等综合手法产生的一种近于雕塑、浮雕的新型剪纸,它吸取了现代美术的技巧,充分体现了写实与美术浪漫的特点,使剪纸由平面感变为立体化,可用于观赏造型及儿童的手工制作等。

文化剪纸的起源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造纸术还没有发明,人们就运用各种能够镂刻的材料,比如在竹片、树皮、皮革、金箔上进行雕刻。然后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材料的易取得性让剪纸进入到正轨,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同很多传统的文化艺术一样,剪纸艺术也是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这是由于明清时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给各个艺术文化领域提供了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也成为他们发展壮大的宝贵时期。

文化剪纸的种类

在近两千的发展过程中,剪纸专门艺术并不是某个朝代某个地方的产物,它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生根发芽,滋长壮大。就像是蒲公英的种子,散落到了全国各地,并且因为各地水土,风俗,人文等各不相同,所以最终出现的形态也不尽相同。所以长时间,跨距离的发展导致了文化剪纸现在的种类万千,甚至不可尽数,我就只能从几个方面给大家分几个类别出。

根据材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用传统宣纸制作的剪纸和用其他类型材料制作的剪纸。传统剪纸的做法是先将宣纸染成熟悉的中国红带风干以后熨平便进行创造。但是在传统技法中,又可以分为单色剪纸和复色剪纸,就是以一种颜色出现还是多彩的底料进行混色。而在单色剪纸中又氛围折剪类和迭剪类;复色剪纸也可以分为套色、拼色、染色和填色。涉及不同工艺和不同风格,更能体现出我们剪纸艺术的高超。除了用宣纸,也有很多使用金箔,竹板的剪纸,当然方法都差不多,只是流程稍显复杂。

按照剪纸样式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每一个大类都饱含了不同小类,一般的民间手艺人不可能把每类剪纸造型都吃透,都只会侧重专注于某一种类型。

传统的剪纸艺术按照地域特征还可以分为南派和北派,就跟武林中的南拳北腿差不多。南派的代表是湖北沔阳剪纸,广东佛山剪纸和福建民间剪纸,以及江浙一带的带有浓郁江南风情的剪纸。北方派的带式是代表为庆阳剪纸、山西剪纸、蔚县剪纸、陕西民间剪纸和山东民间剪纸。一般而言,南方派的剪纸显得更为精致,表现细节更多,但是又根据各省份情况而有所不同,目前流传最广泛的“福”字剪纸,就流传于广东地区,并且东南亚,还有欧美国家的华人圈中的剪纸艺术很大程度都是广东剪纸的根系。福建派剪纸以家禽居多。江南派剪纸又以花艺主题居多,并且花样很多充满创意,彩色剪纸就起源于这里。

而北方派剪纸神形兼备,朴素大气。以其中山西派剪纸为例,更多表现的一种农村质朴的生活作风,包括婚丧嫁娶,节日劳作等,饱含浓浓的民俗风情。而庆阳剪纸又是山西派剪纸中的核心代表,其中表现人物的剪纸惟妙惟肖,有“抓髻娃娃”、“送福娃娃”“年年有余”等造型都是质朴的古风,体现着北方居民的风土人情。

中国的剪纸文化资料

中国剪纸文化的资料

剪纸文化资料

中国剪纸资料

中国传统剪纸文化资料

中国剪纸资料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资料

中国剪纸的资料

中国剪纸的资料

关于文化剪纸的资料

中国剪纸文化资料
《中国剪纸文化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剪纸文化资料 文化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