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哈姆雷特读后感已改

发布时间:2020-03-02 08:19: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哈姆雷特》有感

符振坤

说哈姆雷特是一个人的悲剧,不如说他的意义早就超出了文艺复兴一个世纪。有人说,他是西方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牺牲品。莎士比亚无法眼睁睁地看着黑暗蔓延的中世纪丑恶的面孔,他用他的笔尖向尚且蔚蓝的天空怒吼着对社会的控诉,于是他要将世界用笔构出一幅缩影,然后创造一个理想救世主,作为在绝望中最后一丝希望,最后无比悲痛的看着救世主被面目狰狞的世界活生生的掐死。他还觉得不够,他要一个富丽堂皇的结局,带着点自嘲,让这高贵华丽的王子以最华丽,最正义的方式死去,于是出现了《哈姆雷特》。

戏中随处可见,作者像把哈姆雷特塑造成一个时代英雄,在敌强我弱的恶劣情况下,他敢于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他击破了奸王设下的—个个圈套:先是戳穿了波洛涅斯和罗森克兰等人进行刺探和监视的把戏;又用镜子让王后审视自己,良心发现;接着采用“调包计”轻松除掉了奸王的两个走狗,把奸王“借刀杀人”的阴谋击得粉碎;最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双重陷阱——毒剑和毒酒还给了奸王。在每一回合的斗争中,哈姆雷特都显得形象高大。

生存或者毁灭,这是一个问题。深信着这句话贯穿的哈姆雷特最终带着的不悔走向生命的终点。作者仿佛在对我们讽刺地尖叫道:看吧!就算是信任着正义的救世主,也无法逃出命运!只要他活在这里,他只能死!只有死!

时代整个儿脱节了,啊!真糟

正需要一个脱节的时代,来告诉人们,我们曾共同坚信着的伦理已经不在了。现代原则对传统伦理所造成的破坏,无可奈何。

屠格涅夫说的哈姆雷特在这个脱节的时代“在整个世界上找不到他的灵魂可以依附的东西”,是的,重整乾坤的任务与“真糟”的感觉已经见出了哈姆雷特内心冲突的端倪。可以说,在社会秩序失范、人心秩序未曾安顿时,哈姆雷特的内心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与时代不相融的正义感,他必须重整这个社会。其实哈姆雷特不想这么做。但是,却身不由己地要担当这一责任。与其说是哈姆雷特主动地承担了这一责任,不如说是这一任务落在了哈姆雷特的身上。尽管哈姆雷特有令人钦佩的才能,竭力想除旧布新,但他总是郁郁不乐,迟疑不决,他始终是孤立的。这就注定了他与丑恶同归于尽的悲惨命运。为什么郁郁不乐,迟疑不决?

是雷特对价值感的偏爱与深信不疑。也就是说,是他对价值感的偏爱与深信不疑才导致了这出悲剧。

有人说:如果在第一幕哈姆雷特王子就干掉了克劳狄斯的话,《哈姆雷特》一剧也就该闭幕了。

正是如此,戏中有太多太多的漏洞让哈姆雷特可以毫不费劲的杀掉仇人。

戏中一段说道:现在我正好动手,他正在祷告。我现在就干,他就一命归天,我也就报了仇了。这需要算一算。一个恶汉杀死了我的父亲,我这个独生子把这个恶汉却送上天堂。

显然,那时候王子完全可以复仇。可他没有。为什么?他不愿意在克劳狄斯“正把灵魂洗涤清静”的时候报仇,原因就在于他的价值偏爱上。

哈姆雷特没有把复仇视为纯粹的杀人事件。哈姆雷特的复仇要否定的不是克劳狄斯本人,而是克劳狄斯身上体现出的罪的价值。照人世的想法,将克劳斯斯的肉体消灭就算报仇,这是世俗法的意识。哈姆雷特没有把这种世俗法的原则看得高于一切,他内心怀有“最终审判”的思想,他所想的是要在克劳狄斯的肉身与罪合一时消灭他,这样才是真正的复仇,才可以使克劳狄斯的灵魂“象地狱一样的漆黑,直滚进地狱”。强烈的价值感告诉哈姆雷特,正在忏悔之中的克劳狄斯并没有负罪,他举起的复仇之剑便不得不暂时收了起来。

这是他的坚持,也是悲剧的悲哀所在。这是莎士比亚设的一个劫,因为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才会诞生的悲哀。这是我们再痛彻心扉,也无法挽回的悲剧。

有多少读者为这高傲的王子感到不平!

正如一句谚语所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可是人们忘记了后半句:

但哈姆雷特永远不会变成李尔王。

哈姆雷特的悲伤,我鞭长莫及。

庄子读后感已改

边城读后感已改

《哈姆雷特》读后感

哈姆雷特读后感

哈姆雷特读后感

哈姆雷特读后感

哈姆雷特读后感

哈姆雷特读后感

哈姆雷特 读后感

哈姆雷特读后感

哈姆雷特读后感已改
《哈姆雷特读后感已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