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名人读书做笔记故事

发布时间:2020-03-02 07:25: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名人读书做笔记故事

古往今来,名人大都有一个好记性,但仍十分注重做笔记,并且有的笔记颇有风趣:

毛主席读书:不动笔墨不看书

毛主席很忙,可他总是挤时间看书学习。他反对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提倡认真地学,反复地读,不动笔墨不看书。毛主席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批语。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

蒲草笔记 汉代路温舒小时家贫无钱读书。一次,在野外放牧时,发现宽宽的蒲草可用来记字造句,于是便将蒲草采回家,边读书、边在蒲草上做笔记,读了一本,又抄一本,终于谙熟《春秋》经义,成为有名的法学家。

树干笔记 南北朝时的任未,外出求学时无钱住客店,便在树林里搭个小茅棚住,然后削荆条为笔,以树汁为墨水,读书做学问。因买不起纸张,便把书中的优美词句写在树干上,等有钱买到纸后再抄录下来,后人将此树林称为“经苑”。

布袋笔记 宋代诗人梅尧臣,外出时总少不了带上一个小布袋,每当读到佳句妙语,就把它们写在纸片上,然后投入小布袋中。做学问时,便从小布袋中取出所记的纸条,或予以引用,或启发思维,终成一位出色的诗人。

陶罐笔记 元末著名学者陶宗仪,避乱江华亭时,躬耕于田野,累了便坐在树下歇息、读书。每有所感,就取出随身带来的笔砚,在树叶上记下来,并将树叶笔记放入准备好的陶罐中,埋入树下。经过10余年的积累,竟有树叶笔记数陶罐。后经加工整理,终成颇有学术价值的《南树辍耕录》。

不动笔墨不读书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空洞,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无论是报纸、杂志、小说,还是短篇、中篇、长篇,只要能找到的,都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果然提高了。

古今中外无数成功的事实告诉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优秀读书法,读书时不仅要筛选摘抄其中优美的词句段,还要勤于动笔,精于总结,还要善于思考,如此,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人知道做读书笔记的好处,可是往往是不能坚持始终,所以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养成积累运用的好习惯,必将受益终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名人读书故事

名人读书故事

名人读书故事

名人读书故事

名人读书故事

名人读书故事

名人读书故事

名人读书故事

名人读书故事

名人读书故事

名人读书做笔记故事
《名人读书做笔记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