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3 00:53: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认 识 角》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日常生活中,往往把动物头上凸出的部分或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称为角,如牛角、墙角„„而数学里的角是一种平面图形。要防止两个概念的混淆,避免生活里的角干扰数学里角的概念的形成。为此,教材所联系的实物都是很薄的,它们的厚度不会引起注意,便于学生在实物的一个面上寻找并指出角。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例题以及第65—66页的“想想做做”第l—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能创造性使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角.教学难点: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或图形。活动角的模型;制作角所需要的一些材料和工具(纸若干张、剪刀、扇子、钟面、毛线、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出示孩子们猜图形图案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是:老师从袋里取出图形,但只露出这个图形的一小部分,请你猜猜这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形?依次出示(边猜边贴在黑板上)这是什么图形呢?

生:长方形! 师:这个呢?

生:正方形!(注意此处只出示含有角的图形,圆形等不参与讨论) 师:小朋友们,再看看这是什么图形?这位同学你来回答。 生:这是三角形。 师:为什么叫三角形呢?

生:因为它有3个角。

师:你能上来指给小朋友们看吗?(学生上讲台指指出3个角。)小朋友们可以跟着一起数。她指的对吗?好,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朋友——它就是刚才我们所认识图形当中的共同的组成部分——角!

3.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操作实践感知,自主建构。

(一)抽象角——观察感知,建立表象。

1.师: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多啦,你能找出哪些物体上有角吗?找找看!(出示课件,辅助学生找到剪刀上的角,钟面上时针与分针所组成的角,以及红领巾上面的角)

2.师:如果我们把这些实物上的角搬下来,并画在纸上,就成了下面的图形。(多媒体抽象出角)师指出:像这样的一些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角。

3.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看到这么多角,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摸一摸?这位同学你上来摸一摸。(学生摸角的顶点和边并说出摸的感觉)。师板书画出角。

师:同学们啊,通过认角我们发现了角的一些共同点,谁能帮助老师总结一下角的共同点是什么呢?对!同学们说的很好!角的共同点就是:都有一个点和两条直直的边。(并出示课件)要求同学们齐声朗读这一句话。顺势指出尖尖的顶部叫做角的“顶点”,从顶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并板书。

4.找一找:在你的周围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5.现在大家闭着眼睛想想角形状。

(二)判断比较,深化表象;

听说我们今天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呢,那它们到底是不是角呢,请看大屏幕。插入小练习,下列图形是角的在( )里画笑脸,不是角的画哭脸。

1.学生判断思考,哪些是角,对于反例只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 2.继续看,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三)自主探究,动手画角;

1.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画一画角呢?这位同学你上来画。(老师给出提示:先画顶点,后画边。伴随同学画角的过程,老师点出画角的口诀: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后画边。并引导同学们熟记此口诀。点出角的各部分名称,老师再板书一次。

2.插入小练习:下面各图中有很多角,请同学们数一数有几个角。

(四)提供材料,操作内化;

1.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亲手做一个角?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一些材料:小棒、皮筋、钉子板、吸管、彩条、圆片„„请学生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自己做一个角,并指一指它的顶点和边在哪里,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看哪一组在相同的时间里做的多,做的好。

2.全班展示交流:你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角,顶点和边在哪里。并鼓励学生心灵手巧,想出了各种方法做出了不同的角。

3.提出疑问:这些角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引出角是有大有小的。

4.观察并引导学生思考:活动角有什么特点?如何把角变大变小?通过把角变大变小,思考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5.相互讨论,得出结论:角的两边张开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张开越小,角就越小。让学生举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实物的角也是利用活动角的特性制成的。

(四)比大小——自主探索,意义建构。

1.请同学们也用你的活动角转出一个自己喜欢的角,放在桌上,和同桌的小朋友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哪一组来汇报?(先选一组差异大的)问:你们是怎么比较的?

(再选一组差异小的)问: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老师也不知道了。怎么比呢?你们能帮帮老师吗?

生:把它们合在一起。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我们可以把两个角重合在一起,看张口大的角就大,张口小的角就小。 2.多媒体出示四个钟面

师:看,四个钟面中时针和分针争论起来了,他们都说自己形成的角大,小朋友,你们觉得呢?指名学生口答。(媒体放大显示)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3.剩下的这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你想怎样比较?动动脑筋,打开钟面作业纸,在小组里讨论。 师巡视指导。

4.哪一组先来汇报你们研究的结果?跟大家说说你们这组是怎样比较的。学生演示,教师用媒体演示。

5.你们觉得他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有什么意见吗?再问: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比较方法? 6.插入小练习:比较下面两个角的大小,大的画“√”。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三、学生总结角的特征。

四、展示生活中的角。多媒体展校园里美丽的角。

五、总结延伸

1.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 2.延伸:回家后向爸爸妈妈展示你今天所学到的本领,找出生活中物体上的角,并指给他们看,好吗?

六、课外作业:数学书第65—66页的“想想做做”第l—4题。并完成《随堂练习》后的相应内容。

七、板书设计:

认识角

角:一个顶点,两条边。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中,我先引导观察生活中物体上的角,再利用课件演示将物体上的角抽象为数学上的角,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角的表象,最后通过找角——搭角——做角——折角等一系列具体化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通过活动体验自主建构对角的特征的理解。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未知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说课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 认识角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微型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单元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