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党性

发布时间:2020-03-03 11:00: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党性、党风

党性

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现。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所固有的明显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性,构成了我们党的党性。刘少奇曾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人民出版社1949年8月版第94-95页) 党性的内容一般有以 下几个方面;

(l)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2)坚持党的最高纲领,愿意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 (3)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具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 (5)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

(6)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承认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党性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是千百万共产党员为了完成党在各个时期的任务,英勇奋斗, 忘我牺牲,开拓进取实践的升华。

党风

党的作风即党风,是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世界观在党的工作与活动中的表现,是全党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在政治、思想、组织、工作、生活等方面体现党性原则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

“党风”这个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最早在党的建设中使用“作风”一词的是恩格斯。十月革命后,列宁也多次使用“作风”一词,批评严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最早提出“党风”科学概念的是毛泽东,并且形成了一套党风建设的理论。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他把作风由党员个人的形象扩展为党组织的整体形象, 把作风由一般的工作作风推及到政治、思想、组织、生活等各个方面。在党的七大上,他 对党风建设内容作了高度概括,这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党风的核心内容,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

1、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马克思主义是一切教条主义的敌人;一切 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握事物发展的主要环节,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2、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强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共产党的力量在于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官僚主义容易使党脱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虚心向群众学习;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共产党人坚强的标志;要善于从错误中学习;批评要光明正大和实事求是,防止主观武断和批评庸俗化;对犯错误的人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同一切离开党的原则的错误倾向作坚决的斗争。

4、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强调骄傲自大就会走向失败和灭亡;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持自力更生、勤俭建国的方针。

5、民主集中制的作风。强调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增强党的观念,提高组织性、纪律性;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派别活动。党的作风即党 风,是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世界观在党的工作与活动中的表现,是全党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在政治、思想、组织、工作、生活等方面体现党性原则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

党风与党性

1.什么是党风

党风,就是一个政党和它的党员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工作上、生活上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体现这个政党性质的作风。党风体现着一个政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一个政党及其党员的党性和世界观的外在表现。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作风,主要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

2.什么是党性

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其所代表的阶级属性的集中体现。不同阶级的政党有不同的党性。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是无产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现,是无产阶级阶级性的自觉表现。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这一根本性质,以及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我们党在坚持这一性质的基础上形成的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点,就是我们党的党性,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所应具有的党性。 简言之,党性主其内,党风主其外;党性决定党风,是基础,党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

“两袖清风”的来历

明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于谦,自宣德初至正统末,由御史转兵部右侍郎升任尚书,为官廉洁,不奉承权贵。他调任进京时,纳贿送礼之风盛行,有人劝他也带些土特产去送礼,他举两袖笑道:“我带有两袖清风。”并作《入京》诗云:“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阁阎话短长。”喻清贫廉洁、身无长物的“两袖清风”就典出此诗。

对广大党员进行党性党风的教育活动。

1、党性

党性,是指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特性。政党是把本阶级的利益和思想集中起来又化为行动的政治组织。在为本阶级的利益进行的长期斗争中,高度地集中地发展了本阶级的特性,从而形成政党本身的特性,即党性。所以,党性是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它是工人阶级政党在马列主义指导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它又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的集中表现。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这就是我们党所固有的、明显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性,也就是我们党的性质。

党 性 原 则,党为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而规定的基本原则。其主要内容是。l、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译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为目标,并为之奋斗到底;

3、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在党员高度自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铁的纪律;

5、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

6、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承认和改正自已的缺点和错误,勇于并善于同一切错误思想和不良现象作斗争。 上述六个方面,从本质上体现了我们党所固有的特征和严格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点。这些党性基本原则,都是不可移易的,如果我们党放弃了这些原则,党就会变质,不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了。一个共产党员忘记或违背了这些原则就是党性不强或丧失党性的表现。

2、党风

党风就是政党的作风。党风体现着一个政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一个政党及其党员的党性在行动中的表现。共产党的党风,是党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党的世界观可以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生活、学习诸方面表现出来,因此,党风就其表现形态来说,可分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学风等方面,而外界对党的性质和党员标准的判断,往往就是通过党的作风来认识和评判的。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一整套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作风,其基本内容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作风以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等等。

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培养起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1945年4月毛泽东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总结概括并提出来的。党的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党的三大作风作了详尽而又深刻的论述。三大作风在全党的树立和发扬,保证了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现阶段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理想信念虚无化。

二是干部作风官僚化。

三是党内生活庸俗化。

四是公共权力商品化。

五是纪律观念淡漠化。

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从社会文化层面看,一些消极腐朽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潜移默化地影响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既有讲礼义、重廉耻等优秀文化,也有官本位、家长制、重人情关系等落后思想,人治重于法治、人情重于公理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带来民主、法治、竞争等理念,也使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滋生蔓延,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际交往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利益化。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碰撞,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一些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发生扭曲和错位。

从体制机制层面看,新旧体制转型交替,使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滋生有了土壤和条件。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健全完善,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尚不规范,利用行政权力干预市场资源配置和微观经济活动的现象比较突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项目审批、资金划拨等权力过分集中,有的不公开、不透明,搞“暗箱操作”。制度设计不够科学、严密和规范,在工程建设、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政府采购等领域和环节,尽管已经建立了相关制度,但由于制度本身的缺陷,实施中出现不少问题,有的形同虚设。

从工作层面看,一些党组织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不到位。一是教育缺乏针对性。对党员干部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教育缺乏常态化,有些教育没有触动思想、触及灵魂,未解决好入脑入心问题。二是管理不严格。一些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松弛,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批评、不制止,甚至违反了纪律也包着护着,本可以通过严格管理解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致使问题成风成堆。三是执纪监督力度不够。有些地方和部门在推进改革过程中,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从严治党要求,把解放思想和严肃纪律对立起来。在执纪上存在着标准不一致、尺度不对等以及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对象上存在差异的情况,影响了纪律的严肃性。四是长效机制不健全。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往往突击式集中刹风整纪,虽一时见效,但由于长期起作用的制度体系和监控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使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纠而复生,老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又出现新的问题。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7月19日 李法泉/文)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是魂,党风是形。党的性质和宗旨,要通过好的作风来体现;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要依靠好的作风来贯彻。党性是党风的内在本质,党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性决定党风,党风体现党性。党性纯,则党风正;党性不纯,则党风不正。

党风问题,其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风好,党与群众的关系就密切,民心就向着党,党就有力量,党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相反,如果一个政党不注重自身作风建设,听任各种不正之风甚至腐败现象侵蚀党的肌体,恶化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就会失去民心乃至失去政权。执政党最致命的,就是自身作风出问题。如果出了问题又不改正,它早年积累的人心、人脉和人气,就会因不正之风和腐败而逐渐耗尽。当人们从满怀希望到一次次失望,最后变为绝望,这个党也就走到了执政舞台的尽头。

今天,对党和国家构成最大危害的,就是种种脱离群众的不良风气和人民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党内真正触犯刑律的腐败分子毕竟是极少数,但或多或少涉足不正之风的党员干部却为数不少。发生在群众眼皮底下的不正之风,每天都在触动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一切不正之风都是同党的性质和宗旨相对立、同党的历史责任相背离的。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采取一系列措施,下决心改进作风,让党员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十分重要,十分必要。

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

把纯洁党性与端正党风结合起来。党性与党风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党性是党风的内在依据,党性决定党风。另一方面,党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风反映党性。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要从端正党风抓起,在实践中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继承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

把锤炼党性与自身各方面发展结合起来。共产党员是社会的人,党性修养要兼顾共产党员个体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思想修养、道德修养、科学修养和文化修养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修养的提高,有助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

把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党性修养首先要自律,自律就是要把党性原则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和行为,自觉进行党性修养。同时也要重视他律,要靠党的纪律约束、法律约束和他人的提醒、帮助、监督。共产党员只有将内在的自觉性和外在的约束性统一起来,才能不断提高党性修养水平。

党性党风是党的制度纪律之母

时间:2011-6-9 9:47:19 作者:钱焕涛

4月14日,温家宝总理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是制度之母,一种社会制度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文化为其提供指导和奠定基础。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看了温总理的讲话,联想到组织工作、干部工作,深深感到,党性党风同样是党的制度和纪律之母。没有良好的党性党风提供指导和奠定基础,制度和纪律再多,党员干部队伍也难以管好。

现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关于加强党员干部管理监督的制度、纪律和规定出得太多、太滥。有的地方规定之细,几乎把领导干部当成幼儿园儿童来管;有些制度规定自相矛盾,失去严肃性。事实上,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很难单纯靠制度去管理、监督和控制。对制度的作用不能放大化。制度能够治标但治不住本,制度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管得了小节管不了大节,管得了有明确限制和约束的问题、管不了更多没有规定也难以规定的问题。太多太繁琐的程序和规定对素质好的干部没有意义,反而成了一种负担;而对一些素质不好的干部,制度再多也是耳旁风,只要想干的事他们有太多的办法可以规避制度。“徒法不足以自行”,再好的制度要想落到实处,也必须以党性为保证。党性强的干部,只要制度规定了,就不会去触犯,而且会千方百计地去遵循、执行;党性不强的干部,总是千方百计地去钻制度的空子,视制度如无物。这就像锁和门户能够防君子但不能防小人是一个道理。党性观念如果缺失滑坡,制度纪律再多再细再好,最终也会成为摆投。

干部靠看着、拦着、管着是管不住的,靠别人管,不如让干部自己管自己。不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不形成纯正的党风政风,单是靠制订制度和纪律来规范约束干部,很难取得大的效果。这就要重视加强对干部的党性党风教育,使党性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现在,有的地方宁愿一套一套地建章立制,也不愿去抓干部的党性党风教育,主要是因为出制度容易,政绩看得见,而教育是个慢功夫,非一日之功,效果很难一时显现,有时可能是费力不讨好。要看到抓教育虽然见效慢,但能够管根本、管长远,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干部的党性修养素质。只有干部思想认识到位了,行为上才不会去犯。愿不愿抓干部的党性党风教育,同样能够体现出一个地方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一些地方抓干部管理只求管住一时、不求管住长远,只求管住当前上级重视抓的问题、不求管住所有的问题,说到底,是急功近利的错误政绩观在作怪。

当前,干部队伍德的设和党性党风修养相对于干部的能力建设,也是一条短腿。一些党员干部党性观念不强,党性修养不高,已经成为影响事业发展、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把加强党性党风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干部管理监督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坚持不懈,切实抓紧抓好,使严格的党性意识和党风观念成为党员干部的主流思想和核心价值观,成为党的各级组织的“主文化”和“强文化”。只有把制度纪律的制约和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党性党风意识才能真正渗入每个党员干部的头脑和心灵,遵守制度和纪律也才能最终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党性

党性

党性分析

党性分析

党性分析

党性分析

党性分析

党性分析

党性分析

讲党性

党性
《党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学习党性 党性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