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品读永州 道州篇之乐福堂龙村(优秀)

发布时间:2020-03-02 03:14: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品读永州之

道州篇乐福堂龙村

【导语】这里是目前有记录的永州建村最早的村子;这个普通的村落居住着两位王侯的后裔;这里几百年历史的砖瓦楼阁风雅依然,散发着被时光浸润过的温暖与暗香。龙村 —— 一幅被时代凝固的历史画卷。

(车辆行驶镜头)

【开场同期】王伟:品永州,观天下,道州有着非常丰富的水资源,桥下这条依山脚绕村而过的河流呢,叫做龙溪河,那么龙村也因此而得名,早在东汉时期,就有熊姓者,居住在此,到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是永州有记录的最久最远古的村庄。

龙村,犹如一册木刻版的线装书,安详地闲散在青山绿水的怀抱中。原本神奇而美丽的村庄,加以典型的喀斯特地形的山峰做背景,悠悠岁月中,她不仅是道县乐福堂乡境内一处亮眼的风景,也默默地给了永州之野一笔精致的点缀。

龙村的史居者为熊氏,是东汉末年龙平侯 熊尚的子孙。西晋时期道县另一位侯王蒋嵩的后裔也定居于此,蒋姓的姻亲柏姓在明末清初搬来龙村,成为一个整体,一个大村落。贯穿村子南北的青石板铺成的纵道是村子的中心轴,与这条纵道并行的是一条水渠,房屋沿水渠两边而建。我们不得不佩服古村的先民们,他们在村落的建筑设计上除了符合风水的内涵,更以生活方便、实用为主要目的。纵道中间有一座青龙阁,民国六年建成,青龙阁的修建见证了一段历史故事。

【同期】道县文物管理所 杨雄心

他们老百姓叫八角楼,八角楼后来我了解以后,很有意思,一般我们在其他地方看到的话,隔里不同音,对不对,这个阁是什么呢,那边是姓蒋的,这边是姓柏的,姓柏的和姓蒋的很有意思,就是他们那边说的是土话,会说官话,这边呢,他不会说土话,能听懂他们的,建阁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历史上他们这两姓啊,这个蒋跟柏两姓啊,他们是老亲,亲家,他们以前两家呢,有一边,比较注意发财,做这个,然后那一边呢,过去,也很发财,后来就不注意这些东西了,就卖产卖地啊,他到老就什么都没有了,这两个家族本来是亲戚关系吧,就做出一个决定,为了避免以后两家出现争锋械斗,你们姓蒋的,我们姓白的,不能你到我这边买地,我到你那边买地,就做一个青龙阁,所以他们就是以青龙阁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条状性的发展,姓蒋的从那边发展,这个,姓柏的从上边发展,就形成这么一个格局。基本上这里就是这个村庄的中心了。(中间穿插青龙阁不同景别画面)

这种约定俗成的方式让村民之间和睦相处、长治久安。 青龙阁外,一片如洗的天空在初秋的凉风里浸润着,光影斑驳的青石小道,载着岁月的亘古,由远及近,悠然地舒展开古朴祥和的神韵。凝聚着明清意象的古宅相连相峙[zhì],经历了明清烟雨的马头墙,高耸凌空、气势轩昂,除了给人一种浓缩着上古特色的威严感之外,仔细地看去,在清新静谧的田园情韵的衬托中,更多地飘逸着浓郁的历史和文化的气息。和谐的村落文化使得耕读传家的精神如同这一如既往的青山绿水一般传承下来。

【同期】龙村村支书 柏成六

柏成六:我们这四栋房子呢,是清朝乾隆,大约是27年的修建,那个时候,他有四个儿子,那四个儿子的话呢,从沙田来了一个老师,要进京去,带着学生进京赶考,那个柏进馥呢,就把这个老师留到我们家里来,就说,你看看我自己有四个儿子,他们也 1

请了四个老师,修了四个学堂在读书,你看这一次啊,能不能把他们一起带到京城里面,去参加考试。那个姓何的老师,去看了一下,他说可以,过两天,你跟我一起去参加考试,一起去,结果去的话呢,四个人,老大,老三,老四考上了文进士,老二中的是武进士。

王伟:一家出了四个进士?柏成六:恩,一家。

于乾隆年间修建的柏氏祠堂大门上就挂了一块嘉庆丁丑岁柏忠清的进士匾,门前左二右三 五个旗杆石见证着柏氏家族的荣耀,村里人说柏忠清学问很好但考上进士后没有出去做官,而是在乡里成为一个土秀才。在封建社会,考上进士并不是都有官做的,还要有人引见。官场游戏规则只怕只有当事人才有深刻体会了吧。

蒋氏祠堂与柏氏祠堂门前格局相似,有坪有井。坪上四对十一个旗杆石更为气派。它不仅为村落增色,还为人们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民间风俗提供可参考资料。竖旗杆石也是为了激励后辈成才立业,造福桑梓,足见上一辈人用心之良苦。祠堂大门镌刻的楹联“道德文章双进士 宜山圣水两侯王”更是村民们引以为傲的祖先荣光。那青幽闪亮的水磨石砖砌成的门墙,与门前肃穆了数百年的旗杆石,相依相望,互为辉映。尽管岁月的创伤已将它抚弄成苍老状,却依然是一副笃定的神色,在属于自己的尺寸里,安详地叙说着昔日的遗韵。

龙村除了南北纵道,每姓各有东西横巷道两条,鹅卵石铺路,巷道两旁保存着许多清代的古建筑。一个院落两栋连排,院前一堵风火墙围成一个整体,门墙上题字“阳春挹[yì]蔼[ǎi]” “朗团秋月” 白底蓝字,清明醒目,倏忽之间,又将我们领进了农耕时代的意识和思维的边缘。柱门条石立框上苍劲质朴地镌刻楹联“储天地太和之元气”“诒 [yí]子孙乍宅以安居”横批“维德之基”,讲述的是“温文尔雅,毕恭毕敬地待人,才是修持道德的基准”之类的道理。

【同期】龙村村支书 柏成六

王伟:老支书随便带我走进一户人家就发现有很多石头打造的这些器具

这都干什么用的 比如说这个

柏成六:随便走进一个家里都有 这个是洗澡用的洗衣服 洗澡

王伟:洗衣服 洗澡都可以用

王伟:老支书,这些东西都是多少年了啊 柏成六:100多年的历史了

王伟:都有100多年了啊柏成六:现在还能用吗

柏成六:还用试一下你看

王伟:真的 将它堵住之后它真的不漏水 不漏水 还可以洗手

柏成六:洗手 洗脸 都可以

王伟:这就脸盆吗柏成六:石脸盆

王伟:很舒服的这个水也很实用然后在等洗完之后 就是将这个布抽走啊 你看 这水就慢慢 慢慢的就已经放走了很方便 也很卫生 很干净

柏成六:对对对

王伟:这个是水缸是吧柏成六:这个是水缸

王伟:这个石头是一整块吗柏成六:合起来的

王伟:合起来的啊那它基本没怎么用一些比如说粘合剂去

柏成六:没有的它的结构设计很精巧好像是这样

王伟:用它这种机关这样拼凑起来的柏成六:对 对

王伟:古人的工艺还是非常精湛的我看这些窗花什么的都很漂亮每家每户都是这样对吧柏成六:都是这样

王伟:很精美很精美可见古人在这方面 在工艺方面很有讲究 艺术造诣非常的高超

龙村窄巷的路面、老墙内的宅邸、天井,无论站在怎样的角度去看,布局形式都极为高雅。房间小巧,装修精细,各种木雕的动物花卉,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只是它们早已被世纪之风淡漠了,被新的时尚冷落了。旧日的风采,也只能蛰居在疲惫的身影上。龙溪流淌,如时光流逝,龙村一千多年的沉浮起落,一千多年的恬淡宁静,就这样被龙溪水牵引着,流淌成一段段遥远的故事。

【同期】王伟

在龙村探访了一天发现一些可以承载古村记忆的古碑刻 古楼和古民居

现在已经遗失或者是损坏只能从老人的口耳相传中得到祖先的那些荣光

永州的村落文化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文化一代人或者几代人生活在几百年的老房子中 与外界很少联系今天呢 在永州很多村落得以很好的保存

但仍有一些村落在逐渐的走向衰败逐渐富裕起来的村民们

如何对待祖先文化的传承

我想这是生活在村子里和已经走出村子的人需要考虑的问题

品永州观天下下期继续带您品读永州

品读永州 道州篇 奇异鬼崽岭

品读永州 道州篇之古风田广洞

龙堂村春节活动主持词

龙堂村三年发展规划及发展计划

栏堰村州级优秀申报材料

福民村村级网页建设(优秀)

三道沟村重大活动总结[优秀]

凌阁堂村基层优秀党务工作者事迹材料

州水利局驻古丈县默戎镇龙鼻村工作组工作总结

北通镇福多堂村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发言材料(正稿)

品读永州 道州篇之乐福堂龙村(优秀)
《品读永州 道州篇之乐福堂龙村(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品读永州 永州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