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表态发言

转型升级表态发言(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1:18:40 来源:表态发言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转型升级主题发言

创新思路 多措并举 推动蜂产业转型升级

江山市养蜂产业化协会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市蜂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巨大转变,在组织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然而,近年来江山蜂业也遭遇了发展瓶颈:全国最大的养蜂县、连续19年养蜂产值和经济效益位居全国各县(市)之首,如今蜂群数和养蜂员却队伍逐年下降,且趋于老龄化;全市34家蜂产品企业,但大多数规模较小、加工技术落后、粗放型经营特征明显、缺少高新技术的研发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全市出口企业较少,出口产值较低,国外更加严格的卫生标准和一些带有贸易保护性质的措施,使国外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蜜蜂文化源远流长,但是在社会中影响仍然不够;蜜蜂传花授粉、为农作物增产增效,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华蜜蜂是我国的珍贵蜜蜂种质资源,然而从事中蜂养殖的人群越来越少。面对产业发展的瓶颈和挑战,协会着力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挖潜革新,提升效益,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努力实现蜂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以质量安全为引领,走外向型升级之路

创建浙江省出口蜂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愈加苛刻的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2011年,江山市政府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协会主抓、企业带动、蜂农参与”为工作机制,通过建立组织保障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蜂药统一配送体系、产品可追溯体系、出口预警与应急体系、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多元化国际市场销售体系、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等八大 1 体系,完成了我市浙江省出口蜂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建设任务,成功带动了示范区内四家蜂产品出口企业、786户蜂农、10万箱蜜蜂走上产品量质提升之路,有效提高了我市出口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了我市蜂产业的转型升级与蜂产品出口的稳定增长。

续建浙江省蜂产品出口预警机制项目。从2007年开始,在外贸部门的支持下,我协会在全国蜂业界率先实施了蜂产品出口贸易预警机制建设项目,项目实施4年多来,制订了规范的工作制度,多种渠道收集和发布预警信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为我市蜂产品企业在抗击国际市场风险中发挥了出色的作用,连续4四年被省外贸厅考评为优秀。今年,组成单位由原来的4家企业增加到6家,预警示范点企业信息员增加至12名,定期向预警示范点办公室和市养蜂产业化协会报送相关出口动态信息,共上报信息262条。协会编制蜂产品出口预警期刊12期、在网站上公布出口预警信息360多条,以手机短信形式对蜂农发布信息26条。举办蜂产品对外贸易技术培训4期,宣传国家对蜂产品出口的有关政策、法规,通报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蜂产品中抗生素等药物残留检测标准。培训人次600人,免费印发资料1200份。蜜蜂之都网站对外贸易预警专栏点击率达到55万多人次,成为中国蜂业界最受欢迎、点击率最高的网站。

二、以中蜂培育为引领,走特色型升级之路

2009年在协会的帮助下,福赐德中蜂种蜂场取得“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被评为省一级种蜂场,为全省唯一一家中蜂种蜂场,并建立了中蜂保护区。同时,协会承担了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农业项目——“中华蜜蜂高产品系的培育与推广”,经过两年 2 多的实施,于今年顺利通过了由市科技局、浙江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安徽农大等院校的专家教授组成的项目验收、评审会,并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被确认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项目经选择育种素材及生产能力与生物学特性综合测评,采用蜜蜂营养杂交技术和雄蜂配子选育技术,利用人工授精和自然隔离交尾等方式控制雄蜂来源,通过6代的定向选育,首次选育出中华蜜蜂高产品系——江山中蜂1号,并制定了国内首个中蜂蜂种地方标准。项目选育出的江山中蜂1号,蜂王产卵力提高23%,繁殖力提高25%,蜂蜜产量提高49.83%,分蜂性下降11%。项目实施期间,在7省15个县,共推广原种1200余只,应用蜂群达18.4万群,经济效益达到5168万元。该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将极大推动我市乃至全省中蜂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同时,在该项目的带动下,全市中蜂饲养量从原来的不足一千群发展到现在的一万多群,协会通过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广大中蜂饲养户从原来的旧式木桶养殖,逐步掌握了活框式养殖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为真正保护中蜂养殖户切身利益,提高大家饲养中蜂的积极性,协会帮助福赐德中蜂种蜂场筹备举办了“蜂养殖协议签字仪式暨2011年蜂农集训会议”,帮助邀请市分管农业副市长、宣传部、农业局、碗窑乡等领导出席,为其联系保险公司为蜂农购买保险。

三、以农牧结合为引领,走共赢型升级之路

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做到发展养蜂生产和为农作物授粉并举,从而实现农牧结合、生态循环、高效发展,协会印发了《关于在全市推广蜜蜂授粉技术的实施意见》的文件,帮助绿洲生物公司创建了专业授粉公司——“江山绿洲蜜蜂授粉科技开 3 发有限公司”,并建立了国内首个蜜蜂授粉示范基地。在现代农业园区峡口镇连丰村租用土地90亩,建成80箱蜜蜂的授粉示范蜂场,开展蜜蜂授粉对比试验、推广示范、技术培训、接待参观考察等业务,建成养蜂生产、授粉业务与技术培训用房等。完成蜜蜂授粉油菜增产效果及授粉技术对比试验,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经试验结果统计,蜜蜂授粉试验组油菜籽产量比对照组提高75.98%,其千粒重和发芽率分别提高32.34%和32.22%,出油率提高28.14% ,种子的畸形率下降53.59%。在研究油菜蜜蜂授粉的同时,授粉基地另外搭建了 8000m2的GLP-832连栋钢架大棚,并在大棚内陆续种植黑番茄,草莓,青椒等瓜果蔬菜,进行蜜蜂授粉对比试验。此外,基地还大量种植了蓝莓、樱桃等作物,开展蜜蜂授粉试验。与此同时,协会制订推广蜜蜂授粉技术实施方案,有序、有力、有效的推进蜜蜂授粉技术推广,及时总结与推广蜜蜂授粉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事例,开展蜜蜂授粉对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维护生态平衡重要性等方面的宣传,使蜜蜂授粉技术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社会所认同,促进蜜蜂授粉的产业化。

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走高效型升级之路

中国第一辆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蜜蜂专用放蜂车”在江山诞生。由于养蜂劳作辛苦,收入得不到保证,养蜂人数逐渐减少,蜜蜂饲养量也不断下降。为了切实改善蜂农养蜂生产与生活条件,减轻养蜂人的劳动强度,转变养蜂生产方式,逐步实现养蜂生产现代化,提高养蜂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促进传统养蜂业向现代养蜂业转变,协会积极帮助我市祥瑞蜂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养蜂专用车的设计、研发。并邀请蜂业界专家和多年从事 4 养蜂生产的养蜂员召开研讨会,征求大家的意见,根据养蜂实际需求结合蜜蜂的生活习性,对设计方案进行多次修改,经过3年的时间最终开发出了能够满足养蜂户实际需求的养蜂专用汽车。这款集房车和养蜂平台于一体的专用车为蜂农野外工作提供了极大方便。该养蜂车车箱两侧为多层框架,至少可以装128个蜂箱。两侧蜂箱之间的空间为工作场所,在车箱上完成蜂产品采集工作。车箱前部设臵了独立的生活空间,并配备了太阳能发电装臵,蜂农可以安装卫星电视、冰箱等现代化设施,缓解枯燥的野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在车箱下部还设臵了储存箱,方便收纳各种生产、生活用具,非常适合养蜂专业户在野外使用。而且出于对蜂农人身安全考虑,该车还首创安装了“一键救助按钮”,不管蜂农在任何地方,一旦遇到危险,只要按下该按钮,终端管理即刻收到求救信号,在第一时间为蜂农提供救助服务。养蜂户使用养蜂专用平台作为养殖、采集的工作场所,在平台上进行生产,不用装卸蜂箱,机动性强,可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增加收益。

五、以项目实施为引领,走高端型升级之路

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新产品不断推出。科技创新是企业逐步发展壮大的灵魂,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我市蜂产品企业今年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产品研发加强,精深加工新产品不断推出,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提升了产业的竞争力。恒亮、健康、野春园、蜂翁等公司进行新厂房建设,恒亮公司投资1.5亿元占地107亩的7000吨蜂产品综合加工厂,并在扩大出口业务的同时,开始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准备做大国内市场份额。健康公司 5 新厂房的建设也已全部结束,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与调试,将在年前全部开工。福赐德公司在继成功开发黄蜂胶后,又与浙江中药研究所和浙江大学合作开发出两款新产品。千红公司研发出了蜂蜜饮料、蜂蜜酒、王浆多胎片等新产品。绿洲生物公司成功转让 “蜂花粉功能因子提取与开发”省科技项目成果,成功完成“蜂花粉多糖”新产品开发。

六、以蜜蜂文化为引领,走内延型升级之路

蜜蜂文化工作有突破。为了突破产业瓶颈,加快产业发展,深入挖掘、提升我市蜜蜂文化,发挥蜂业观光、旅游休闲功能。今年在协会的宣传发动下,各龙头企业都将蜜蜂文化建设列入企业重要建设项目。目前初步建成的有福赐德、健康、三郎、千红、绿洲。特别是福赐德公司在花园岗建立了占地15亩的蜜蜂文化园,包括产品展示中心、蜜蜂文化中心、技术培训中心、产品研发中心等,并与旅游相结合,进行蜜蜂文化和企业产品的宣传,其碗窑蜜蜂养殖基地被评为“省特色农业精品园”。供游客零距离接触观赏蜜蜂的群体生活,学习蜂产品知识,感受蜜蜂文化等。恒亮公司计划在新厂房规划15亩土地、投资1000万建造国内一流的、用3D立体效果展现蜜蜂文化的蜜蜂博物馆。今年将成为蜜蜂产业文化提升年。此外,由养蜂协会牵头,邀请市文联、报社、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35名作家与记者编辑。通过深入采访、收集资料、完稿、反复修改、多次校对,于今年9月份编印,共发行2000册。

今年,全市蜂群数量23.1万箱,累计实现蜂业总产值10.12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实现养蜂产值3.3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8.57%;企业经销加工产值6.79亿元,比去年增长10.95%;直接出口产值约为14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7%。

推荐第2篇:档案升级表态发言

档案升级表态发言

感谢各位领导对我们所档案工作的支持和肯定,我们所档案室能够评选省一级档案室,主要归功于铁岭市国土局、铁岭市档案局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和我们局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我们保证,严格执行省一级档案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学习各种档案管理知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不愧对省一级档案室的光荣称号。同时我们也深知,我们的工作还有不足的地方,恳请各位领导以后经常来我们所检查和指导工作。我的表态发言很简单,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当有为。我们坚信,有铁岭市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有局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有晓明国土资源中心所全体工作人员的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够把我们国土所的工作,特别是档案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晓明所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推荐第3篇:转型升级路径座谈会发言

加强资源整合

加快科技创新 为XX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支撑

20XX年X月X日

实施经济转型升级战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之策。经济转型升级无论是宏观层面上经济发展方式与发展动力的转变、中观层面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微观层面上企业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都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大力推动下,我市经济和产业结构已得到很大改变,海工设备、电子信息、复合材料、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市委XX届X次全会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了“争创全省转型升级先行市”的奋斗目标,这是科学研判,抢抓机遇,迎接挑战,顺应潮流而作出的正确决策,是努力打造“创新XX”、建设“幸福XX”、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但客观地讲,全市原有经济基础和传统产业的特点决定了我市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

1 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育和引导,相关部门需要更大力度做好支持和服务工作。具体而言,我市目前转型升级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制约因素:

一是传统产业层次低附加值低的制约。如我市发展多年的机械加工产业,虽然具有一定规模,但并未能完全走出产品档次低、行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激烈的困扰,多数企业因为不具备核心竞争力,一旦遭遇金融危机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就难以从容应对,致使整个行业受到巨大冲击。这种矛盾不会以投资规模或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改变,实现传统产业改变并提升只能依靠科技创新。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性矛盾的制约。全市2013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2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6%;2013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企业28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数比例为19.8%;全市新标准实施以来的高新技术企业共有13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数仅8.4%。可见,虽然大企业占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权重较大,但高新技术企业数仍然偏少,覆盖面不够广,未能形成铺天盖地之势。

三是新兴产业链条短粗脱节的制约。“新兴产业”在我市具有一定基础,是我市着力发展的优势产业,但“四新产业”中,有些产业规模偏小,产业特色不够鲜明,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有些产业产品分布广且集中在中低端节点,尚未形成技术上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有些产业产品生产上下游和

2 外围服务配套不紧密,产业链衔接能力不强,需要补齐填平,以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四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制约。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也是产业结构自我调整的主体,企业建立开放的研发机构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欠缺。我市目前已建成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26家大中型企业分别建有各类研发机构,但相对全市XXX家规模企业而言仍然不多,创新能力还不够强。

五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制约。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技能应用人才是支撑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作为年轻的地级市主城市,缺少集聚众多创新资源的高校院所的支持,缺少精通产业政策、擅长各项管理的高级经理人才的加盟,加之企业科技研发人员不足的制约,决定了我市需要进一步改善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大环境。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长期发展,引起了产业结构的改进,促使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充分显示了其对社会文明,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科技工作是重要的经济工作,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点。我们在推动转型升级、争创全市转型升级先行市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度挖潜,更加重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重视瞄准科技抓经济,加强各类资源的整合,实现科技与产业、科技与

3 人才、科技与金融的多方联动,为加快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市本级财政经费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技术成果转化资金,为新兴产业技术产业化提供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和风险投资。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在产业扶持、财政资助、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支持,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重视研发创新和转型升级。设立市科技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园市建设,通过政府示范性投入拉动社会资金设立风险投资机构,扩大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引导风险投资参与新兴产业培育和企业转型升级。加强银企对接,创新金融服务,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助推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上市融资。

二是大力招商引资。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我市现有产业基础和转型升级目标定位,从产业链的延伸和填平角度进行“补链式”招商,以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引进项目为目标,收集研究机构的新兴产业化项目信息,举办技术与项目对接会,积极引导市内实力企业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发展转移,加快实现转型升级。深入研究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市域资本转移趋向,精选招商人员,加大招商培训,适应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域竞争形势,努力打造一支“会交朋友、会抓信息、会

4 谈项目、会搞服务”的专业招商队伍,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专业化、组织化、高效化运作,以专业的人员、专业的手段、专业的方法,确保专业招商取得实效。

三是发展高新技术。着眼科技前沿,发展转型升级绕不开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组织开展新兴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认真发动并指导相关企业申报承担国家、省、市新产品试制、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支撑、双创人才等各有关部门的资金引导计划和重大科技专项,通过课题计划实施,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对我市转型升级的扶持和资助,弥补企业研发经费不足,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和指导,深入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抵扣等税收优惠和其他产业扶持政策,以各类科技项目实施为载体,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为目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加快全市转型升级步伐。

四是推进产学研合作。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扎实做好企业项目需求和技术难题征集等基础性工作,对口组织开展各类产学研合作,突破一批传统产业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获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品;同时通过实施开放式创新,弥补创新资源不足的短板,促进优质创新资源引进和创新成果转化,力推转型升级。改变企业与高校院所简单项目合作的单一模式,深入

5 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各类研发机构,实现规模以上企业科技研发平台全覆盖;在微电子器件、海工设备、功能复合材料、数控机床、现代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引导建设一批科技孵化器、产业化基地、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跨领域集成创新,增强市域创新活力。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境外研发合作和技术转移,利用全球资源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五是用好各类人才。围绕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企业科技创新需求、关键技术难题攻关需要,按照“引进高端人才带来创新产品,引进创业团队催生新兴产业”的思路,加快转型升级关键因素创业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招引,重点引进拥有创新成果、通晓国际先进管理、善于运作创新资源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企业家,切实增强技术全市创新的能力和转型升级的活力。深化用人机制,坚持“用培并重”,把本土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目标,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等各类计划项目,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人才,以项目的实施来锻炼和凝聚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做到既出成果又出人才,既扩充人才资源又推进转型升级。

六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结合企业实际,进行分类指导,广泛构建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创新平台,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立高水平研究院,利用其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引导企业实施原始创新,加快转

6 型升级。在产业集中的特色园市,面向中小企业,建设科技公共服务、知识产权中介、标准化信息咨询及产品质量公共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项目包装、技术咨询、专利代理等服务,帮助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转型升级。推进新能源产业园专业孵化器建设,吸引更多高层次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实现以研发优势带动产业创新,以龙头产品带动纵向产业链发展。加快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加大高科技项目和高科技企业招引力度,加快入驻企业孵化速度,加速成熟企业毕业和项目产业化进程,为我市新兴产业发展输送优质资源。

七是完善相关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审批流程,切实加快项目规划、立项等办理速度,重点加强土地、电力等紧缺要素资源的协调,为新企业进驻提供优良的服务环境和有力的制度保障。组建新兴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邀请国内外新兴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为产业发展“听诊搭脉”,搭建专家与企业家沟通交流的平台;建立新兴产业人才库,与国内外先进地市广泛开展交流合作,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发展现代物流、科技研发、工业设计、仓储配送、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实体;加大现行各项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力度,切实将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充分发挥政策引导效应。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取得专利的技术和产品,切实加强专利保护,形成

7 良好的专利保护法制环境。

推荐第4篇:城市转型发展表态发言

凝心聚力 克难攻坚 全力推进瓯北转型发展

——在“比学赶超 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发言

2012年是瓯北城市新区组建新格局的首开之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打造大都市核心区的关键时期。温州跨江发展的序幕已全面拉开,瓯北城市新区将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全力推进转型发展,加速融入温州。

一、精心规划,描绘瓯北新区大蓝图

紧紧围绕温州“1650”大都市区空间布局,完善瓯北城市新区规划,优化城市设计,加快推进部分区块功能调整,修编三江新城、黄田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紧抓新区体制改革的大好机遇,着力加快规划、建设、管理、监督一条龙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深化“拔钉破难”行动,大力打击违法建设,圆满完成拆违工作。

二、更新理念,加速瓯北经济大转型

以打造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契机,加速永嘉工业园区整合提升,强势推进上正阀门等16个促开工项目,大昌金属等27个促竣工项目,全面启动乌牛岭下、桥头林福两大工业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成国家阀门质检中心,加快推进奥康、红蜻蜓等一批企业上市步伐,积极引导企业“零土地技改”,加快推进6个研发中心建设;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引领,加快中心城区“优二兴三”,全力推进三江国际性休闲商务区、瓯北现代物流区建设,全力推进瓯北商务中心、乌牛华隆大酒店建设,改造提升瓯北阳光大道、双塔路等商业街,着力打造区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

加大招商选资力度,争取一批大项目、大企业落户瓯北,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三、紧抓机遇,推进瓯北城市大发展

有效依托大都市核心区建设战略,全力推进三江新城开发,加大三江农房集聚改造、三江标准堤塘建设力度,完成三江片道路网初步设计审批,完成1300亩围堤造地项目;有效依托固定资产投资85亿的任务,大力推进交通道路网、防洪减灾骨干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延伸、104国道西过境永嘉段、马岙农房集聚、乌牛新闸、黄田水厂等重大工程建设,开工建设阳光大道东向延伸、瓯北大桥等重点工程;有效依托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开工建设乌牛污水处理厂,着力改造瓯北污水管网,加快完成县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工程。

四、用心管理,助推瓯北形象大提升

加大创新力度,实施网格精细工程,加快数字化城管建设,提高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效率,推进环卫工作市场化改革,依托东瓯街道试点典型引路,全力做好清扫保洁工作;加大管理力度,整治占道经营,继续抓好罗浮大街、双塔路等治理工作,深化 “四小车” 整治,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建筑垃圾运输,整体改造提升周边农贸市场;加大创绿力度,开展“揭疤栽花”活动,加强道路绿地、街头绿景、河边绿道整治,加快推进北郊森林公园、塘头山公园、罗马城公园等建设,着力营造优美环境,努力提升城市品位。

推荐第5篇: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

国际金融危机后,一场争夺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赛”悄然涌动:美国将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创下历史最高水平;英国着眼发展低碳经济、数字经济,“构建英国未来”;欧盟宣布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

此时此刻,中国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关系到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否拥有新的引擎,也关系到在未来竞争中能否获得新的优势,在现代化路途上能否取得新的成就。

在中国经济发展前沿的浙江,一场巨大的变革正在酝酿,在这场变革中,浙江的民营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高与低:做精高新产业,提升传统产业

未来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和传统产业一起,成为引领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两大驱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现在已到了关键时刻,传统企业需要全面转型,而转型就是要通过创新技术、管理和体制来实现。”

浙江的民营企业众多,但大部分处于“低、小、散”的状态,经不起大风大浪冲击。

所以,转型升级,不能为转型而转型,应该根据省情,根据我省中小企业的特点。

中小民营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把传统制造业转成先进制造业,主要是打造两条微笑曲线:第一条是企业微笑,提升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两端一翘,企业微笑;第二条是产品微笑,提升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两端一翘,产品微笑。打造两条微笑曲线的重点是上新设备新工艺新品种,开拓新市场,彻底改变传统制造业几十年一贯制的老设备老工艺老品种老市场。第二步有了两条微笑的产业就是先进制造业,要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双轮驱动双翼齐飞。与消费者同时同在同享。转型升级后的企业与产业应该分不清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总是把制造、服务、信息都能融在一块儿了。

第一个途径就是提升制造水平,国际一流的制造装备,快速响应市场的制造模式,工艺流程的改进

第二个途径就是提升研发水平,这是我们浙江企业的软肋。很多企业装备上来以后,但是研发一直跟不上,产品还是难以做到高端,所以号称是一流设备、二流产品、三流价格, 第三个途径就是提升营销水平,核心是品牌的打造,这是最难的环节,也是附加值最高的环节。

“传统产业升级需要‘龙头效应’,需要在品牌、研发、科技、管理、营销等方面不断创新模式,实现自主品牌的跨越式发展。”长期在纺织服装行业摸爬滚打的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说,“随着产业调整进程加快,中国纺织业必将迎来吐故纳新、大浪淘沙的5年。我们将坚持以价值为核心的品牌建设,不断挖掘、提升传统产业新价值。”

赵林中代表坚定地说。

政府应该引导企业整合,加快由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化,让中小企业之间形成合力。在行业里,龙头企业以其品牌、资本、销售渠道、整合中小企业,组成“小巨人”企业或是企业集团。对于各个企业来说,也是优势互补。

通过整合,可以实现分工合作,充分利用资源。同时,大量的中小企业走向联合,主动“”,成为企业集团的组成部分,甘做大企业的配套,也能使资本、产能充分发挥。事实上,民营企业的整合,在我省已经有了自发整合的先例。在民营企业整合上,正泰集团是最好的一个例子。乐清是低压电器企业集中的地区,正泰和30多家低压电器企业进行整合,开始是松散的加盟形式,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后来进行资产评估,30多家企业入股正泰,实现产权整合,从一个传统的家族式企业成为现代化的企业集团。

民企整合,就像原来大家都各开一辆小汽车,而联合起来,就成了大家一起努力开好一列火车,汽车开得再快,也比不上高铁的速度。

所以,走向联合,是民营企业转型路上,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步。企业已经遵循市场规律自发做了,现在,政府更要在未来的经济产业规划中,要顺应这种时势,引导中小企业去进行整合。

“从国家到地方,未来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举足轻重。”全国政协委员、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说,各地投资热情高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导各种资源向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聚。

胡成中委员认为,在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要警惕投资一拥而上所带来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同时,明确各产业的发展方向、不同阶段要实现的发展目标以及所采取的策略,做好整体规划,重点突出,分类扶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的作用,及时制止无序扩张,为部分盲目发展的产业、行业“退烧”。

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作为资源小省浙江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吕祖善认为要从根本上破解这一矛盾,关键是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构建符合浙江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服务业,对浙江这样一个经济大省同时又是资源小省来说,尤为重要也尤为迫切。

浙江目前已经把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去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占GDP的比重达到43.2%,浙江省提出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左右。

要实现这一目标,吕祖善认为,

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把消费结构升级与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走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型服务业联动发展的路子,突出发展一批服务业重点行业和企业。

鼓励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商务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鼓励发展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着力构筑一批服务业发展重要平台。大力建设物流园区、总部基地、科创园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重点建设一批跨区联动、资源共享、层次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公共平台;突出发展一批服务业发展重点区域,引导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等中心城市和地级市城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大与小:建设四大平台,扶持中小企业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与发展空间从何而来?在浙江,一张可持续发展“路线图”已清晰勾勒出来:要建设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四大平台”,实现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又好又快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政府秘书长王仁洲认为,要大力搞好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形成浙江经济新的增长极和支撑点,还要继续发挥众多民营中小企业力量,推动中小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这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基本力量。

“在四大平台建设上,建议加大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的投入,集中资源和技术,加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全国政协委员、省人大财经委主任丁耀民建议,在政府层面,要精细规划,整合资源,注重将已研发的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同时,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出台相应政策措施给予扶持,还要清除各种不必要的门槛,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引导企业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呵护他们茁壮成长。

陆与海:做强陆域经济,发展海洋经济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此前,国务院已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舟山来说,是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国人大代表、舟山市委书记梁黎明认为,要借鉴学习世界先进沿海、海岛城市的发展经验,做好规划布局,重视产业培育,特别是港口物流等海洋新兴产业的培育,依托港口岸线等资源优势,大力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引导船舶企业做大做强海洋工程产业等,使舟山成为我国科学管理、开发和保护海岛海洋、促进海岛地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全国政协委员、利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立新认为,发展海洋经济不仅会给沿海地区带来经济繁荣,还会拉动陆域经济发展。“希望我省进一步做深、做强海洋经济,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推动沿海产业带建设和沿海地区加快发展,鼓励支持山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依靠民营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先发优势,经济总量逐年攀升,2010年仅次于广东、江苏和山东,排在第四位,但资源和陆域小省的约束使传统产业上升空间有限,制约了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

跳出有限的陆域空间,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财富,是浙江的必然选择。

“我国海岸线总长居世界第四,海域面积辽阔,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但海洋经济在我国处于成长阶段,发展现代海洋产业的空间很大。山东、广东、浙江是国内经济发达省份,海洋经济的延伸将对我国经济起到支撑作用。”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和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浙江早在1993年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大省,此次《规划》将浙江经济发展的新目标定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建成我国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海陆统筹协调发展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及清洁能源示范区。

在传统海洋经济方面,浙江落后于广东和山东,需要通过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走上

一条大开大合的转型升级之路。浙江计划到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7200亿元,占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提高到15%;最终发展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区域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地。

“浙江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油气、港口、海水养殖等资源,舟山群岛正在发展渔业和旅游业,有很多岛屿可以开发利用。我们发展海洋经济的经验还不成熟,需要全盘规划。”肖金成对记者说。

浙江目前完成以“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一核,即以宁波—舟山港海域及其依托腹地为核心,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

宁波—舟山港是全国货物吞吐量最大的组合港,依托深水岸线资源和港口优势,浙江将规划建设全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储运加工贸易基地、国际集装箱物流基地,同时配套发展新型临港工业、海洋新能源产业等,加强在原油、矿石、煤炭、粮食等重要物资储运中的战略保障作用。

在产业布局上,浙江“两翼齐飞”,以环杭州湾产业带及近岸海域为北翼,成为引领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以温台沿海产业带及近带海域为南翼,与福建海西经济区接轨。“三圈”即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沿海都市圈,通过增强现代都市服务功能和科技支撑功能,为产业升级服务。同时形成九个沿海产业集聚区,推进舟山、温州、台州等地诸多岛屿的开发和保护。

与此同时,浙江将扶持培育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整体产业层次。目前正在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包括石化成套设备、潮汐能设备、海水淡化设备、核电设备、港口机械等,并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利用和海洋勘探开发领域形成规模,逐渐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规划》提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要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海陆联动发展,建设综合实力较强、核心竞争力突出、空间配置合理、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据悉,浙江将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海洋开发,在温州、台州进行改革试点,清理不利于民营资本进入海洋开发的政策性障碍,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之前一直被国有企业垄断的港口物流、战略物资储运、石化工业以及海岸线、滩涂、小岛、海域等海洋空间资源的集中连片开发。

内与外:扩大国内需求,转变外贸方式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大宗原材料价格飞涨,国际上贸易壁垒也在不断增加,海外市场需求疲软,企业出口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全国人大代表、纳爱斯集团董事长庄启传说,只有将经济增长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并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代表、委员们表示,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外需不足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企业必须痛下决心,实现经济转型,使过多依靠出口拉动经济转变为内需拉动经济。

“我国内需市场庞大,但日益高昂的物价让越来越多的国人到境外购物。”全国政协委员、天正集团董事长高天乐建议,对一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降低关税,加大进口,将境外购买力转化为国内消费,让百姓购物更方便、更实惠。

,就是实现以出口导向战略为主向出口导向战略与进口替代战略并举的转化,进而使出口

导向产业和进口替代产业互相补充、互相支持。所谓进口替代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进而带动其他经济部门发展,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政府和企业是推进转型升级的两种不同的力量。从根本上说,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离开了这一微观基础,产业转型升级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现产业转型又离不开政府作用的发挥。政府主要是创造、提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条件或环境。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变化的条件。只有两种力量结合,双方互动,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经济转型。就浙江的情况而言,应对当前的挑战,确保浙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还是激发企业加快产业升级的动力。

推荐第6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不合理,亟待转型升级

“十一五”期间,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下,本地经济取得了年均12%的增长速度,其中投资对本地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然而因产业结构僵化,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不合理,主导产业中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居多等问题突出,尤其是在低碳增长方式下,经济缺乏持续增长动力,因此,转型升级成为必然选择。

从本地经济结构看,转型升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丰富和完善产业结构,培育本地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积极使用好国家级、省级、市级开发区给予的优惠条件,鼓励配套企业和有关研发企业聚集,拉长产业链条,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培育先进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突出“先进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三大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的成功培育,可使本地产业结构趋于更加科学合理,减少传统产业独自承担经济增长的压力。二是当前重要产业,如纺织服装业、建材业、金属制造业等,快速增长的潜力逐渐消退。同时,在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心所向的大背景下,由于这些产业本身具有高投入、高耗能、低产出、环境污染严重等属性,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升级迫在眉睫。因此,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重视品牌建设等多种手段来做强做大原有产业。

本地经济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并崛起于杭宁之间,必须利用后发优势进行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荐第7篇:经济转型升级

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也是决定江苏经济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实现更大突破;下更大力气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坚持不懈抓好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充分利用沿海开发开放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有利条件,统筹推进苏北振兴、苏南提升和苏中崛起,在更大范围内优化生产力布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向创新型经济转型是江苏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的发展正在经历第三次经济转型。第一次转型以发展乡镇企业为标志,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历史转变。第二次转型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实现了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型。现在正处于第三次转型的阶段,核心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向创新型经济升级,着力建设“三个高地”:就是建设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加快实现“三个提升”:就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这一目标,发展理念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路径要进一步转轨,产业发展要进一步转型。

首先要关注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了解全球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立足自身优势和现实基础,重点培育和发展六大新兴产业。

一是新能源产业。围绕再生能源利用、新能源设备制造和智能电网三大重点,加快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江苏的战略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二是新材料产业。依托骨干企业,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研发能力,加快新材料产业化进程。

三是新医药产业。以生物制药、现代中药为重点,积极开展重大技术项目攻关及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着力引进一批技术领先的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加快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特色优势明显的医药产业群。

四是环保产业。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低碳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发展环保新技术,开发环保新产品,加强环保基地建设,促进环保产业扩大规模、提升水平。

五是软件和服务外包。积极开拓市场,加快软件园和苏南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带建设,实现从中低端向高端、从一般外包向品牌外包转变,着力提升软件和服务外包发展水平。六是新传感网产业。努力突破核心技术,加快建立产业基地。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要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幅度提高服务业占GDP比重、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其次,要着力推进自主创新。

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科技服务“四大平台”,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使更多的“江苏制造”变为“江苏创造”。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做大做强一批科技型企业,建设一批功能完善、高水平的创新载体。最后,要突出抓好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在大规模培训人才、提高人才素质的同时,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大幅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到突出位置,实行优先投入,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特别要重视引进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为发展创新型经济输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另外,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基础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有差异,发展模式的多元化,既是江苏的重要特点,也为我们转型升级拓展了广阔的空间。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处理好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的关系,发展新兴产业与发展传统产业的关系,立足当前保增长与着眼长远促转型的关系,企业主动、市场驱动与政府推动的关系,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发展。

推荐第8篇:转型升级文书

附件1 广饶县企业拟转型升级设立登记

证 明 书

原个体私营业户名称: ,注册号: ,性质: ,拟转型升级设立□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已向我局申请转型升级设立名称预先核 准。经我局核准,拟转型升级设立登记名称预先核准为 ,类型为 ,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文号 ,请有关单位依法办理相关的审批手续。

(企业登记机关盖章)

年 月 日

注:该证明仅供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转型升级设立企业办理有关审批手续使用,不作为企业经营凭证。 附件2 关于同意拟转型升级企业使用

字号名称的声明

工商行政管理局:

本人经营的□个体工商户 □个人独资企业 □合伙企业字号名称为: ,注册号: ,经营场所: ,登记机关: 。

现因经营需要拟转型升级设立为:□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合伙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全体经营者一致同意,拟转型升级企业将使用原名称中“ ” 字号作为新登记名称中的字号使用,原□个体工商户 □个人独资企业 □合伙企业)经营期间的债权债务依法由原经营者承担。

特此声明,请予办理。

经营者(投资人或全体合伙人)签名或盖章:

(公章) 年 月 日

附件3 广饶县企业转型升级设立登记

证 明

广工商 注升字[2012]第 号

企业名称: 注 册 号:

以上企业于2012年 月 日经我局核准设立登记。 该企业由原□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名称(注册号: )转型升级设立,原(□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于2012年 月 日核准注销登记。

特此证明。

附件:原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合伙企业《准予注销登记通知书》

年 月 日

(企业登记机关盖章)

注:该证明供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转型升级设立新企业后办理相关手续使用,不作为企业经营凭证。 附件4 “个体私营经济转型升级”行政指导

提示书

(一)

NO:

你单位成立于 年 月 日,目前你单位的经营情况良好,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为更有利于帮助你单位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实现向产权清晰、责任明确、具有法人资格的现代企业组织形态转换发展、平稳过渡,保证其经营活动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竞争能力,特提示你单位可到 办理□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转型升级,设立登记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

广饶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年 月 日

“个体私营经济转型升级”行政指导

提示书

(二)

NO:

你单位已进入□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转型升级设立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程序,请你单位携带下列材料,到 办理□个体工商户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注销登记手续。

□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合伙企业《注销登记申请书》 □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合伙企业经营者身份证复印件 □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营业执照正、副本

□拟转型升级设立登记《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广饶县企业拟转型升级设立登记证明书

广饶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年 月 日

“个体私营经济转型升级”行政指导

提示书

(三)

NO:

____________ :

你单位已进入转型升级设立为□个人独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程序,请你单位携带下列材料,到____________________登记窗口办理拟转型升级企业设立登记手续。

转型升级为个人独资企业登记材料:

□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登记申请书;□个人独资企业委托代理人的委托书;□投资人身份证复印件;□投资人照片;□住所使用证明;□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广饶县个体工商户拟升转型级设立企业证明书;其他:________________ 转型升级为有限(责任)公司登记材料:

□公司设立登记申请书;□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及其身份证复印件;□公司章程;□股东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证复印件;□住所使用证明;□验资证明;□股东首次出资是非货币财产的,提交财产权转移手续的证明;□董事、监事和经理的任职文件及身份证复印件;□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及身份证复印件;□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前置审批文件;□广饶县企业拟转型升级设立登记证明书;□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独资企业《准予注销登记通知书》;其他:________________ 转型升级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材料:

□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登记申请书□全体设立人签名、盖章的设立大会纪要□全体设立人签名、盖章的章程□法定代表人、理事的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全体出资成员签名、盖章的出资清单□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成员名册和身份证明复印件□住所使用证明□指定代表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证明□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经名称预先核准的须提交)□登记前置许可文件 (业务范围涉及前置许可的须提交)其他:________________

广饶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年 月 日

推荐第9篇:转型升级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晚上好!

很荣幸能站在这光辉灿烂的舞台上为大家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转型升级,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何谓转型升级,也许有的人就会说,转型升级不就是转变自己的型式提升自己的级别吗?

我认为,转型是一次蜕变,一次飞跃;可能是一次机遇,一种挑战,也可能是一种毁灭!

转型是石,碰出点点星火; 转型是火,点燃冉冉灯光; 转型是灯,照亮深夜黑暗;

转型是路,引你走向光明天堂!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电力行业也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然而,作为运行值班员的我们,如果不努力学习,提升自我,就将会被无情的社会发展潮流所吞噬。那么,面对公司蒸蒸日上的水电新气象,我们应该怎样实现自我的转型升级呢?

转型升级是集团一万多人的转型升级,而作为这万分之一的我,在凝心聚力谋发展、千方百计促转型的大计中,如何发挥小我作用,为公司转型升级做出贡献,那就要求我们结合实际工作岗位,在伟星水电事业的发展征途中,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作为倮马水电站的一名普通员工,个人的能力与整个集体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而如何把个人能力与集体力量凝聚在一起就是关键所在。我要像那倮马河里的水一样,一滴水的力量也许是平凡而渺小的,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之台,起于垒土。正是这一滴又一滴水珠,才构成了我们美丽可爱的倮马河,为我们的发电创收提功了可靠保障。

近水楼台先得月,春江水暖鸭先知,在转型升级之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将自己置身其中,实现自我的转型与公司转型步调一致,紧跟公司发展步伐,使自身业务水平能满足公司日益发展的人才需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坚持两个基本点——学习、转变。

古人曾有云:学习是内修身、外立业的法宝,学以致用,用有所成。过去的三年里,我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包括公司组织的每一次学习培训,并且善于学习,在“真学、真懂、真用”上下功夫,努力从科学理论中找方法,从实践工作中找经验,使转型升级的思路更宽,提升自我的方法更广,攻坚克难的能力更强。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克服小胜即满,小成即止的思想。以赶先进,快超越的斗志挑战自我,把困难举在头上,就是一块压顶石;把困难踩在脚下,就是一块垫脚石。面对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要迎难而上、奋力突破。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我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协作,伟星定会迎来转型升级的大提升、大突破、大发展,实现“三百伟星”之理想将指日可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要牢记集团公司领导讲话精神,从头狠抓落实不懈怠,勤劳实干不争论,大力增强求真务实、拼搏创新的新思路,从细节入手,注意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多一些行动,少一些借口,努力将本职工作中的每个细节做到尽善尽美。要相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海者获蛟龙。”在集团转型升级大潮中,我们应当立足岗位,放眼未来,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全面提高自觉性、主动性,化要我工作为我要工作,形成凡事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优良作风,自我加压,持之以恒,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为公司转型升级尽忠尽力。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黄金岁月;青春,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激情岁月,飞扬的青春带给我们奋进的勇气,带给我们创造的激情。回首往昔,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多少中华儿女勇立时代的风口浪尖,前仆后继,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创造了流芳百世的丰功伟绩。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有志之士,不忍看我央央中华毁于腐朽顽固的清政府手中,奋力斗争,身先士卒,最终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的先驱,为改变我中华内忧外患的面貌奋勇抗争,最终,实现了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目标。而今天,我们伟星水电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似锦前程,我们应继续发扬伟星老一辈人的艰苦创业精神,带着使命与梦想,再次扬帆起航,去拥抱明天、迎接新挑战、让伟星宏伟大业发展更快、更高、更远!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推荐第10篇: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建宁小学开展“抓转型、促发展,争当港城崛起跨越排头兵”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市抓转型、促发展学习讨论会精神,坚定执行校委关于探明全校发展定位,找准发展路径,强力推动全校转型升级步伐的决策,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实现建宁小学在新的起点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根据校教育局《开展“抓转型、促发展,争当港城崛起跨越排头兵”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市抓转型、促发展学习讨论会精神,准确把握我校教育事业在转型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切实找准发展路径,大力提升领导干部素质与能力,进一步推动我校在新的起点上跨越发展、崛起腾飞,全面完成我校“十二五”规划目标,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争当排头兵。

二、主要目标与内容

开展此次大讨论活动,要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十二五”规划为目标,以理清发展思路为重点,以破解发展难题为抓手,紧密结合实际,着力处理好“三种关系”,牢固树立“四种意识”,积极推动“五个转型升级”。

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处理好依据现状常规推动与围绕目标跨越发展的关系,关键是抬高发展起点。二是处理好寻求又好又快发展与强化基础支撑的关系,关键是把发展基础打牢。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全面实现规范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三是处理好争取上级支持与依靠自身努力的关系,关键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要在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切实增强内生动力,通过自身的努力把学校的事情办好。

牢固树立“四种意识”。一是担当意识。广大教师尤其领导干部要有敢于担当的意识,倡导敢于担当的作风,要有胸怀,有气度,有大局意识和长远眼光,在转型升级上多挑担子、多担责任,真抓真转、敢抓敢转。二是学习意识。要加强学习,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不断完善自身素养,提升思维能力、决策能力和操作能力、动手能力,打开转型升级局面,取得实效。三是创新意识。转型升级要把理念创新、方式方法创新、管理创新等一整套创新付诸于实际行动,把创新的要求贯穿到学校的全过程。四是务实意识。要增强抓落实的责任意识,把转型升级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说了干,定了办,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积极推动“五个转型升级”。一是推动管理模式转型升级,积极推动规范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二是推动人才建设转型升级,打造一支德才兼备、师德唯先的师资队伍。三是推动价值取向转型升级,改变对教育的功利价值的过渡追求,转向对人的价值追求。四是推动培养模式转型升级,转变高度统一的标准化培养模式,转向多样化、个性化的培养模式。五是推动教师发展方向转型升级,由以前单纯强调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转向教师的专业境界和专业能力提升。

三、方法步骤

此次大讨论从12月初开始,到12月底告一段落,分三个阶段进行。主要方法是:坚持在学习与交流中开展大讨论,坚持在“走出去”与其他地校、其他人员的比较中开展大讨论,坚持在触及问题中开展大讨论,坚持在广泛征求意见中开展大讨论,坚持在深入实践中开展大讨论。具体步骤是:

(一)全员发动,深入学习阶段(12月1日-12月8日)学校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实施方案,广泛动员。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重点深入学习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市委李书记在全市学习讨论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最前沿的转型升级理论,认真学习区委尹书记在全校“抓转型、促发展,争当港城崛起跨越排头兵”的大讨论活动动员会上的重要讲话。增强教师对开展“抓转型、促发展,争当港城崛起跨越排头兵”大讨论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大讨论活动的主要任务和方式。要通过举办研讨会、报告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将学习活动推向深入。

(二)分析检查,广泛讨论阶段(12月9日-12月25日)。对照转型升级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学习讨论,认真查摆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围绕如何转型升级,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这方面问题主要表现为不善于学习思考,对如何转型升级研究不深不透,缺乏前瞻性,满足于一知半解,分不清重点,理不清主次,谋划不了全局。二是围绕实现争先进位,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这方面问题主要表现为工作作风松懈,标准不高,满足于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自我陶醉,固步自封,自我感觉良好。三是围绕打破墨守成规思维,进一步开拓创新。这方面问题主要表现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意识不强,谋划工作突破不了思维定势,不善于打破一些框框调调;办事按老套路,惟书惟上,不敢越雷池半步,领导没说的不敢办,文件没规定的不敢做,别人没做过的不敢试。四是围绕克服畏难情绪,进一步增强工作闯劲。这方面问题主要表现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感到束手无策,工作中求稳怕乱,畏首畏尾,畏难不前,怕出乱子,怕担责任;缺乏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勇气,缺少开拓奋进、顽强拼搏的锐气,缺乏敢做敢为、勇于担当的精神。五是围绕增强大局意识,进一步强化执行力。这方面问题主要表现为办事效率低下,服务意识差,不能按时按质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对查摆出的问题要逐一剖析原因,深入思考和研究解决办法。

(三)整改提高,形成发展思路阶段(2011年12月26日-12月31日)。各学校要针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理清思路,制定措施,明确重点,落实责任,认真进行整改,力求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并按照转型升级的要求,深入谋划2012年的工作,形成明年的工作思路,上报局党委。

四、工作要求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在党支部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成立全校“抓转型、促发展”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校党支部书记王保国为组长,副书记吕恒莱为副组长,文萍、陈春、陈莹琛、朱清、滕步红、李明朵、惠永丽、张善喜、孟祥斌、贺剑为组员。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并按照局党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设计活动载体,扎实有效地开展大讨论活动。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建宁小学校园网”开设“抓转型、促发展”大讨论活动专栏、专题,把好舆论导向,及时发布学校的活动信息。学校要利用电子屏、宣传栏、黑板报、学习园地等阵地,做好大讨论的宣传推广,通过学生向家长宣传大讨论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对开展大讨论活动中的进展情况,要及时向局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信息,加大宣传力度。

(三)统筹兼顾,注重实效。学校要正确处理开展大讨论活动与做好教育教学及其他工作的关系,要紧密联系实际,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对查摆出的问题要认真分析研究,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同时,要注意做到学习讨论和日常工作两手抓、两促进,把转型升级的理念落实到推动各项实际工作中去,落实到认真解决各种具体问题上来,确保大讨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五、具体安排

(一) 12月5日-12月8日 1.制定活动方案 2.成立大讨论领导小组 3.制定活动方案

(二)12月9日-12月25日

1.组织学习省、市、区党代会文件、市委李书记讲话。2.教师围绕争先进位进行分组讨论。 3.组织教师演讲比赛 4.营造氛围,加强宣传报道

(三)12月26日-12月31日

1.针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2.完成大讨论总结 3.制定2012年工作思路 建宁小学 2011-12-7

第11篇:转型升级工作总结

江苏科成有色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

转型升级工作总结

江苏科成有色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简称“科成公司”)位于医药高新区寺巷街道,是由江苏科创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全额出资的法人独资企业,成立于2007年、起步于锌材料加工的传统企业。10多年来,在中央和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公司围绕“拓展精品产业链,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发展思路,积极实施科技创新、品牌战略和循环经济,成果斐然,走出了一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道路。而今,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专业从事锌粉系列产品生产加工,以及锌粉产品国际国内贸易和科研开发于一身的产业化基地,并连续5年位列全国锌粉制造业 江苏科成有色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

术企业”等。公司凭借自身在行业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主动担当起组织和引领中国锌粉产业创新发展的重任,参与发起设立了由国内锌粉领域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重点骨干企业组建的国家锌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担任行业理事。这些科技创新平台吸引和聚集了一批国内锌粉行业顶级专家、教授和技术权威,研究开发了一批锌粉领域的科研成果,也为公司自身培养了一批优秀科研人才和技术骨干,确保公司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攻关终始走在国内同行业前列,并成为中国锌粉行业科技创新的领跑者。

积极实施科技项目,积极组织新品研发,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公司实施了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循环经济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市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和省市科技攻关项目,部分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多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以上鉴定验收,并认定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公司多次荣获江苏省和国家锌粉行业的科技进步奖。许多产品由于采用了新原料、新技术、新工艺,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研制开发的系列锌粉,功能优异,质量超群,荣获“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并获国家科技金奖;研制开发的超微细锌粉、鳞片状锌粉和超薄超细锌铝合金粉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公司在锌资料的综合开发利用,功能性高品低铅锌粉被研制开发及产品产业化等领域,取得了在国际领先和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企业内部积极鼓励和实施科研攻关、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掌握行业话语权。公司营造了全员创新的良好氛围,并在公司内部员工中培养了一批国内行业中知名的技术和管理专家。“十二五”期间,公司员工发表论文23 篇,获得国家专

江苏科成有色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

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获省以上科技进步奖1项。公司员工绩效考核和管理系统在国内行业中被大面积推广。

作为全国首批、国内锌粉行业首家超微细锌粉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近年来,公司还通过在业内首创的“公司+工厂+基地+高校科研院所”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成功地复制到浙江、湖南等地,让最新科技成果最大程度上应用到国家重点工程中。“十二五”期间,我公司围绕“做大主业,延伸产业链,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发展思路,深入推进转型发展主题。2010年,为实施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计划,我公司分批投资2500万元对现有蒸发式的窑炉装置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年节约标煤10878tce;2011年,我公司投资1100万元进行“煤改气”技术及配套设施改造,成为了国内锌粉行业中 江苏科成有色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

行国际标准化生产。由于集团上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抓质量管理,追求产品生产和服务的完美与零缺陷,由此打造出了一条精品产业链,“科创”牌超微细锌粉、鳞片状锌粉被均以行业 江苏科成有色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

吨,每年可减少标煤9000吨,年可减排CO2 3960t、SO2162t、烟气135t、固体废渣2340t(根据相关环保部门测算,节约1吨标煤可减少排放CO2440kg、S0218kg、烟气15kg、灰渣 260kg。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均已实现了水循环利用,并通过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起到了显著的节水作用。

公司进行锌粉制备设备窑炉改造等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是锌行业的重大突破,有效减少了锌粉制备环节的污染排放,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公司更是有许多可圈可点的成果,令人赞叹。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无不与生态、环保、健康紧密相联,既保护和改善了环境,也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延伸了锌的产业链,丰富了锌粉产品结构,满足了市场消费需求,企业的转型升级有了更多的载体,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正当许多企业受到金融风暴影响而步履维艰之际,我公司能一张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单”:2012年完成销售收入22805万元;2013年完成销售25723万元;2014年实现销售35095万元,2015年实现销售43793.54万元,始终保持锌粉行业中第一的桂冠。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我公司以“保增长”为着力点,转变发展模式,优化产业布局,科学发展推进转型升级,保证了企业在调整和稳定中实现了发展和新跨越。“十三五”期间,公司将围绕“打造十亿元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目标,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再续行业传奇,谱写科创新的辉煌篇章。

2016年01月20日

第12篇:煤炭行业转型升级

实施创新驱动,助推转型升级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生产和消费“四个革命”的精神,全面落实全省煤炭产业向“六型”转变的要求,我局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安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支撑,坚持煤炭与煤层气并重,内转与外转并重,延伸与配套并重,优化产业结构,拓展煤炭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努力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新体系。采取的主要举措如下:

一、以战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科学制定行业战略规划。准确研判煤炭行业“四期”并存的新形势,结合地方实际,创新发展战略,修编“十二五”规划战略目标,完善“十三五”规划战略目标,提出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的新战略规划,即围绕“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依托晋东煤炭基地、晋东南煤电基地、沁水煤层气基地,加快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延伸煤、转化煤、跳出煤、超越煤,拓展煤炭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形成煤炭、电力、物流、化工、装备制造、文件旅游等多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

1 二是科学制定企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煤炭主体企业,围绕新能源、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科学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投资,规划一批好项目、大项目、标杆项目,形成多元支撑的产业格局。鼓励煤炭企业通过收购、出让、参股、兼并等方式实现办矿主体进一步集中。鼓励主体企业对所属煤矿资源进行再整合,特别是对下组煤进行再整合,减少煤矿数量,推进集约发展。

二、以科技创新支撑行业低碳发展

大力实施“科技兴煤、科技兴安”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行业转型跨越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行业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贡献率,实现高碳产业低碳清洁发展。一是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按照“安全、科学、经济、绿色”的理念,积极支持企业按照安全绿色开发矿区标准规划、设计、建设和改造煤矿,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提升煤矿技术装备水平,实现产业技术升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因地制宜推广使用“充填开采”和“煤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技术。二是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围绕煤炭工业发展规划部署,以省、市重大科技计划为载体,加快煤基科技攻关步伐,积极开发集约智能化、

2 自动化、高端煤化工、煤层气抽采利用等核心技术,重点推进煤矿安全绿色开采、矿区循环经济、煤层气开发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综合利用、矿山机械再制造等技术研发、示范及应用,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及产品,为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立研发机构,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行业工程技术中心,鼓励煤炭企业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研究开发,形成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各(县)市煤炭主体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工作也在积极筹备和建设中。

三、以体制创新助推行业转型发展

一是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积极与省厅对接,有序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确定煤炭改革路径图和时间表,确保2017年基本实现煤炭管理体制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二是加快信息监管平台建设。依托省政府决定建设的集煤炭安全生产、运输销售、煤炭库存、价格成本、市场运营、供需预测等为一体的煤炭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做好衔接、配套、配合等工作,将相关信息、监管、服务等纳入大系统、大平台,发挥数据

3 信息、政府监管、决策服务三大功能,实行全行业的信息化管理。三是深化煤炭行政审批管理改革。严格落实“两个责任”,着力推进“六权治本”,坚持简政放权与加强监管同步,有序完成权力和责任清单的编制,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实行阳光运作。已清理保留权力事项54项,其中:行政处罚事项40项,行政检查事项5项,其他行政权力事项9项。调整权力事项28项,其中:取消权力事项12项,承接省厅下放事项6项和改为属地管理事项3项,自行下放管理事项2项,简化办事程序5项。涉煤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和企业事务性负担均减少1/3,审批时间缩短一半以上。四是促进主体企业做大做实做强。制定出台全市加强地方煤炭主体企业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理顺主体企业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引导企业按照“集团化建设、资本化运营、精细化管理、规模化发展”的思路,遵循产权清晰、职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依法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组织架构、决策机制、约束机制和运营机制。五是建立健全创新机制。营造宽松政策环境,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效益。鼓励企业承接国家和省、市重大专项、科技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产业化项目,加快培育引进创新人才、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培育创

4 新文化,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创新潜力,营造全员创新的良好氛围。2011至2014年,共承担省级及以上重大科技项目6项,

四、以模式创新助推行业多元发展

创新煤炭商业模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实现由传统的提供煤炭产品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由煤炭价格链的低端向高端转变,提高发展质量,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形成煤炭、电力、煤层气、煤化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元支撑的产业体系。一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根据环境承载能力,推进煤炭资源就地转化,依托大型煤、电、化项目,加强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和煤矸石、粉煤灰再生利用工作,提升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煤炭、煤层气价值最大化,积极建设煤炭煤层气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二是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依托我市区位资源优势,整合上下游资源,打造立足城市、服务全国、辐射国际的煤炭物流中心,建成具有全球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煤炭产业信息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无烟煤价格形成中心,实现煤炭洗选配煤、在线交易、在线结算、在线融资和“坑口”到“炉口”的全程物流配送,形成完整的煤炭产业生态圈,降低煤炭流通成本,提升协同供应效率,推动

5 区域产业转型。三是发展煤炭煤层气装备制造业。发挥我省煤炭装备制造优势,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发展煤炭开采设备、洗选、煤化工成套装备、煤层气勘探装备、抽采装备、压缩装备、安全防护装备等设备制造,大力建设煤炭煤层气装备制造业基地。四是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发挥历史文化优势,发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在转型跨越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继续加大文化、旅游项目的投资,加快旅游资源产业化、旅游产业市场化、旅游发展品牌化步伐,把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五、以政策创新构筑产业循环发展体系

紧抓循环经济试点省的建设机遇,坚持将循环经济建设作为新上煤炭开采项目的准入条件,引导已建项目理性选择符合企业实际的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从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一是煤炭产业链延伸取得新突破。聚焦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晋东现代煤化工基地建设,推广煤炭、煤化工等典型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鼓励煤炭企业延伸拓展、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延长煤-电-铝、煤-焦-化、煤-气-化、煤-电-材等资源循环产业链,加强优势资源就地转化,提升加工利用技术水平。二是资源循环利用取得新突破。以

6 “多联产、全循环、高端化”为基本模式,加快形成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煤矸石综合利用新材料、粉煤灰资源化开发利用、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四大产业体系,构建循环经济发展促进机制、资源产业与环保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积极与发改部门对接,选优筛选适合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好项目大项目,进一步提高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创出工业固废高效利用新模式。三是行业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突破。采取“煤参电”、“电参煤”、“煤电互参”、“煤控电”、“组建新公司”等多样化的煤电合作模式,加快煤电一体化园区建设,有序推进煤炭、冶金、焦化、电力、建材等上下游关联产业的联合兼并重组整合,促进资源型企业跨行业、一体化发展。

六、以理念创新打造煤层气战略新兴产业 一是打造瓦斯抽采利用基地。根据全省煤层气开发总体规划,依托沁水煤层气基地,实施瓦斯抽采全覆盖工程,建设城市矿区瓦斯抽采利用基地,到2017年全面建立完善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重点建成一批高标准瓦斯抽采示范工程,引领和促进全市煤矿瓦斯井上、井下抽采协调发展,煤矿瓦斯防治能力显著提升。二是拓展煤层气项目。围绕煤层气基地建设,统筹推进煤层气开采项目、煤层气地面集输项目建设。重点建设一批

7 瓦斯抽采、瓦斯利用、科技攻关等高标准瓦斯抽采示范工程,形成包括煤层气勘探、抽采、输送、压缩、液化、研发、综合利用、煤层气装备等上下游相互衔接配套的完整产业链,全力把煤层气产业打造成产业转型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强化瓦斯综合利用。坚持瓦斯抽采利用与安全发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相统筹,加快建设瓦斯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瓦斯利用范围,大力倡导全社会开展煤层气等清洁能源利用。地面抽采瓦斯以管道输送为主,就近利用,余气外输;煤矿井下抽采的瓦斯,以就地发电和民用为主,推广瓦斯提纯压缩(CNG)及液化(LNG),推进节能减排,为“气化城市”转型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第13篇: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应定义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即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第三,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依赖于政府行政法规的指导以及资金、政策支持,需要把产业转型升级与职工培训、再就业结合起来。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经济持续跨越

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增量型、吸纳式开放拉动,沿江开发强“极”带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和城乡一体化、统筹推动之路,突出产业转型升级,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一是经济总量大幅攀升。2009年全市GDP达到356亿元,“十一五”以来年均递增25.11%;实现财政总收入51.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1.7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十一五”以来年均递增53.19%。二是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十一五”以来装备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提高30个百分点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提高10.3个百分点。三是城乡一体进程加快。“十一五”以来城市化率提高10.7个百分点;城乡住房、就业、医疗、养老等各类保障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四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十一五”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递增16.58%和14.9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由长期以来“苏中的苏北”迅速跻身苏中第一方阵。

一、坚持科学发展,在更高定位上坚定产业转型升级自觉性。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上海“两大中心”建设等多重叠加机遇,加快发展港口现代物流、软件开发等产业,加快建设熔盛、神马等目标千百亿能级企业,不断增强项目承载能力,持续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努力在快转型、快见效上狠下功夫,勇当新时期“渡江突击队”。

二、凸显产业特色,在更高平台上构建产业转型升级新格局。积极打造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大力引进和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九鼎风电、赛福特物联网等百亿级企业。积极打造现代服务业的配套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特色文化、生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推进如皋港船货港一体化;打造集科研、培训、信息服务、餐饮物流的全国最大花木城;依托五大旅游开发公司,提升发展长江生态、长寿文化、古城人文等特色旅游业;依托演艺传媒、教育培训两大集团,大力建设文化产业基地。积极打造高效农业的规模优势,以“高效农业三年倍增”计划为抓手,打造花卉盆景、外向果蔬等六大十亿元高效农业板块。改造提升液压机械、长寿食品等传统产业,积极打造传统产业的品牌优势。

三、注重集聚集约,在更高水平上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再加快。始终把招商选资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强引擎,放大一类口岸优势富集效应,大力招引大项目、好项目。始终把“三化”互动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以“万顷良田”工程、农保区拆迁整理为突破口,坚定不移地走“三化”互动并进之路;加快中心城区和如港新城CBD、RBD建设,强势推进小城镇能级提升。始终把特色园区建设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主抓手,打造以熔盛千亿级企业为龙头的高端船舶及海工专业配套园,加快建设石油、日用、医用绿色化工材料产业园和新型电力装备材料产业园等2个千亿级特色园区、8个100-500亿级特色园区,不断提升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始终把创新型经济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主动力,推动销售亿元以上企业和3000万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全部建立创新平台,大力推进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县(市)建设。

产业转型升级须警惕五大误区

改革开放以来,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代表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依靠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的梯度转移,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在工业经济起步阶段,这种承接无疑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但是,处于产业链中游的加工制造业,除了利润率不高外(更多的是以量取胜),还对各种实体资源存在较大的依赖,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一旦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不论是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都需要及时做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为此,在10年前的“十五”计划中,已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提法。2003年11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但10年过去了,转型升级未有实质性突破。因此,10年之后,“十二五”仍要补“十五”落下的课。但在补课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厘清一些认识和行动误区。

一窝蜂的跟风唱高调

转型升级已成为各地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重点工作,但基于保增长的压力,我们要防止个别地方口号上的转型升级调门较高,实际行动却比较迟缓或找不着北。

一厢情愿的靠外资促转型

一说到产业转型升级,许多人想到的就是引进外资,引进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和行业。实际情况是,我们引进了大量的国外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产业似乎更“科技”了,但我们自己还是处于产业链的最末端。跨国公司出于自身转型升级的需要,也会在华布局一些研发机构,进行一些产品升级,但产品的升级换代不能全部替代产业升级,无论生产服装玩具还是笔记本电脑,如果只停留在价值链最低端的加工装配环节,掀起高科技的“盖头”,其效益增长方式都是用人口红利换取低廉的加工费。外商看中的就是我们相对低廉的要素成本和简单加工装配能力,我们不能将宏观的区域整体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寄希望于跨国公司微观的企业升级。汽车行业“以市场换技术”和稀土行业“以资源换技术”的前车之鉴都表明——技术是换不来的。

一哄而上的追逐新兴产业

有些人认为,转型升级就是要淘汰传统产业等夕阳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从目前许多地方已经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初稿看,作为调结构的抓手,发展新兴产业中的动漫产业园、风能发电、物联网等都被放在了重要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各地产业布局重复现象严重,内向性竞争态势明显。其实,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或夕阳思维。同样是制作服装,欧洲一些企业能够抓住行业本质,减少前导时间达到快速反应,盈利能力甚至强于火爆的“苹果”。相反,风光一时的光伏产业已经给现实敲了一记警钟,产业技术看似升级了,但日益膨胀的产能转瞬间就成为不良资产。所以说传统产业改变技术和管理制度,仍可以变成现代产业。而如果没有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以及很好的科研成果商业化链条和服务,新兴产业拿到的可能还是利润的“边角料”。

一刀切的三产超二产

三产超二产不是转型升级的唯一标准。在以第三产业衡量国家发达程度的时候,在最传统的工业和农业领域,美国也都是世界第一。这也是美国历经多次经济危机,而不至于像先前的西班牙和英国那样衰落的原因。美国制造业在最疲软的时候也贡献了13%的GDP,超过零售业、金融业等,而中国制造业对经济的贡献也为13%。国家如此,城市同样如此。比如在长三角,第三产业的中心,从战略安排和选择上,就是上海。上海第三产业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分担了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服务业功能。如果认为长三角的每个城市第三产业没有超过第二产业就不合理,那反而不合理了。长三角城市如果一味地只考虑以服务业占比衡量自己的转型升级程度,就是对上海的漠视。

政绩驱动的快速转型升级

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来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非朝夕之功。研究表明,劳动密集型主导产业在整个工业化进程中持续时间最长,占了发展期间的60%以上。美国自1814-1980年约为170年,其中劳动密集型工业占主导地位为110年,占64.7%;日本1868-1986年约为120年,其中劳动密集型工业占主导地位为80年,占75%;台湾1950-1990年为40年,其中劳动密集型工业占主导地位为25年,占62.5%;韩国1960-1990年为30年,其中劳动密集型工业占主导地位为20年,占66.7%。如果说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行工业化进程,从现在开始转型升级,那么我们完成结构调整的时间大约需要10年,虽然随着技术创新和管理进步,转型升级的过程将有所缩短,但绝不会是一年半载之功,那种政绩驱动的快速转型升级是不现实的。

面对上述误区,到底怎样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呢?

笔者认为,产业结构转型的核心是转变经济效益增长来源的“类型”,而不是单纯的“转行”。转行与转型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转了行未必转型,转了型未必转行,只有效益类型改变的转行才是转型。产业升级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产业之间的升级。即产业结构根据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序列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的发展。包括: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

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二是产业内的升级。即某一产业内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纵深化发展,实现高加工度化与技术集约化。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是相互促进的,产业结构转型的方向是产业结构升级。

第14篇:个体户转型升级

新密市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私营企业

工作中的一点思考

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就是个体工商户由原来的组织形式转型升级为各种企业类型,包括公司制、合伙制等形式。2010年3月,国家工商总局在出台的《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引导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促进其向规范的企业和公司方向发展”。不难发现,“个升企”在绝大数的城市推进过程中并不顺利,大部分个体工商户不愿转型登记,甚至有企业转回个体工商户的情况,而发生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服务行业,尤其以餐饮、娱乐行业表现最为突出。新密市现有登记在册个体户户,近年中升级为企业的只有多户,造成阻碍“升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经营模式阻碍“升级”。据了解,部分较大规模的个体户认为,其店铺是家庭经营,不是大企业雇员上千,现持有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既合法经营,又能有较大盈利,这是理想的经营方式。调查发现,我局登记在册的个体户中,注册资金在50万元以上的只有户,可事实上,一些个体大户仅固定资产就达几百万元,这种传统经营思想,给“个升企”带来困难。

(二)“个升企”办理过程中问题多。一是办理前置审批手续繁,按有关规定,升级企业继续经营原个体工商户已取得前置审批许可项目的,申请人持企业登记机关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个体工商户拟升级设立企业的证明书》和原前置审批许可文件及审批机关要求提交的有关申请材料等,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变更审批许可文件。对于个体户来说,要把所有前置审批许可项目一次性进行“升企”变更,存在较大的实际困难。二是经营场地问题。申请企业,场地证明要求严格,要求提交规范的房产证及租赁合同,而部份个体工商户申请执照时,场地证明比较简单,有部份是居委会出具的证明,这些都不符合申请企业的场地审批要求。三是营业执照年检手续复杂。个体工商户每年验照手续简单,一般可以即时即办。而企业办理年检相对程序较为复杂。四是原字号名称难保留。在名称核准实际操作中,原个体商户的字号名称往往已被企业使用或者是驰名商标,导致无法保留其原来字号名称,这样造成原来已具有一定基础、知名度大的商户不愿意升级为企业。

(三)经营成本大大增加。个体工商户的税务政策是以自行申报为主,每年缴纳的税费较低。而升级企业后营业税、所得税、增值税等都必须缴纳,这些费用增加了经营成本造成有些个体户升为企业后,为降低成本又注销办理为个体户。

鉴于上述,引导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的登记条件:已在各级登记机关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无被工商部门立案查处情形的,升级后企业的投资者包含至少一个原个体工商户经营者,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和拟设升级企业住所在同一县(市、区)行政区域内。

(二)摸清底数,确定重点对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依托经济户口管理,对辖区内一定规模的个体户认真调查摸底,清楚掌握数量、规模、经营状况。在此基础上把经营规模较大或发展前景较好的个体户作为转型升级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

(三)名称核准方面,一是在不影响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和其他企业名称权的情况下,个体工商户转型登记为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的,允许继续使用原字号名称,登记为有限公司的,允许其沿用原字号名称加“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

(四)放宽出资方式限制。原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可以在其拥有的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商标权、股权作价出资,非货币出资最高可达注册资本的70%,升级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可以实行注册资本分期到位。

(五)可以使用原地址证明。经营地址不变的,租赁合同在有效期内的原地址证明,可以作为“个升企”的场地证明;经营地址发生变化的,按新企业登记对住所规定来执行;无法提交经营场所产权证明的,申请人可以持市场主办单位、开发区(含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管委会、居委会、村委会出具的同意在该场所从事经营活动的相关证明,办理变更登记。

(六)降低对前置审批文件要求。对经营范围不变的个体工商户,由相关审批部门在签署意见上给予“同意转型升级”意见,工商部门即可凭原审批文件和审批部门出具的意见为其办理转型升级,升级后一年时间内办理前置许可证件的变更手续。

(七)原个体户在升级转型办理证照期间保留原营业执照,用作解决原个体户债权债务及相关业务。

(八)转型前个体工商户获得驰著名商标、“守重”企业等各种荣誉称号的,在转型后仍可延用。鼓励升级企业注册商标,着眼企业长远发展,深入企业宣传商标知识和法规,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

(九)加强宣传,积极引导。一是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全面宣传。工商部门要充分利用各

种宣传媒介,尤其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传输快、范围广、更新方便的有利条件进行积极、有效的宣传,确保公众对“转型升级”工作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二是利用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平台进行转型宣传,在会员中广泛开展“诚实守信、创业发展”的活动,激励广大个体工商户扩大经营规模,规范自身管理,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在监管中进行直面宣传。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户进行不定期的走访或约谈,宣传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的有利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为管理对象提供人性化服务。

第15篇:转型升级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晚上好!

很荣幸能站在这光辉灿烂的舞台上为大家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转型升级,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何谓转型升级,也许有的人就会说,转型升级不就是转变自己的型式提升自己的级别吗?

我认为,转型是一次蜕变,一次飞跃;可能是一次机遇,一种挑战,也可能是一种毁灭!

转型是石,碰出点点星火;

转型是火,点燃冉冉灯光;

转型是灯,照亮深夜黑暗;

转型是路,引你走向光明天堂!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电力行业也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然而,作为运行值班员的我们,如果不努力学习,提升自我,就将会被无情的社会发展潮流所吞噬。那么,面对公司蒸蒸日上的水电新气象,我们应该怎样实现自我的转型升级呢?

转型升级是集团一万多人的转型升级,而作为这万分之一的我,在凝心聚力谋发展、千方百计促转型的大计中,如何发挥小我作用,为公司转型升级做出贡献,那就要求我们结合实际工作岗位,在伟星水电事业的发展征途中,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作为倮马水电站的一名普通员工,个人的能力与整个集体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而如何把个人能力与集体力量凝聚在一起就是关键所在。我要像那倮马河里的水一样,一滴水的力量也许是平凡而渺小的,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之台,起于垒土。正是这一滴又一滴水珠,才构成了我们美丽可爱的倮马河,为我们的发电创收提功了可靠保障。

近水楼台先得月,春江水暖鸭先知,在转型升级之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将自己置身其中,实现自我的转型与公司转型步调一致,紧跟公司发展步伐,使自身业务水平能满足公司日益发展的人才需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坚持两个基本点——学习、转变。

古人曾有云:学习是内修身、外立业的法宝,学以致用,用有所成。过去的三年里,我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包括公司组织的每一次学习培训,并且善于学习,在“真学、真懂、真用”上下功夫,努力从科学理论中找方法,从实践工作中找经验,使转型升级的思路更宽,提升自我的方法更广,攻坚克难的能力更强。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克服小胜即满,小成即止的思想。以赶先进,快超越的斗志挑战自我,把困难举在头上,就是一块压顶石;把困难踩在脚下,就是一块垫脚石。面对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要迎难而上、奋力突破。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我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协作,伟星定会迎来转型升级的大提升、大突破、大发展,实现“三百伟星”之理想将指日可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要牢记集团公司领导讲话精神,从头狠抓落实不懈怠,勤劳实干不争论,大力增强求真务实、拼搏创新的新思路,从细节入手,注意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多一些行动,少一些借口,努力将本职

工作中的每个细节做到尽善尽美。要相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海者获蛟龙。”在集团转型升级大潮中,我们应当立足岗位,放眼未来,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全面提高自觉性、主动性,化要我工作为我要工作,形成凡事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优良作风,自我加压,持之以恒,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为公司转型升级尽忠尽力。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黄金岁月;青春,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激情岁月,飞扬的青春带给我们奋进的勇气,带给我们创造的激情。回首往昔,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多少中华儿女勇立时代的风口浪尖,前仆后继,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创造了流芳百世的丰功伟绩。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有志之士,不忍看我央央中华毁于腐朽顽固的清政府手中,奋力斗争,身先士卒,最终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的先驱,为改变我中华内忧外患的面貌奋勇抗争,最终,实现了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目标。而今天,我们伟星水电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似锦前程,我们应继续发扬伟星老一辈人的艰苦创业精神,带着使命与梦想,再次扬帆起航,去拥抱明天、迎接新挑战、让伟星宏伟大业发展更快、更高、更远!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16篇:园区转型升级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国际金融危机在给各地经济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促使各地政府下大力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当地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重庆市地处西南首要位置,经济外向度在全国排列前茅,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初步实现了“漂亮的转身”,其有益探索和做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

作为全国直辖市之

一、外贸大市和制造业大市的重庆,几年以来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经受了极其严峻的考验,备受国内外关注。为深入了解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产业转型升级的情况,重庆学习了各省市有关基层一线和部分企业的情况。通过调研,我们深深感到,重庆遵循市场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律,未雨绸缪,积极应对,科学决策,紧紧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倒逼压力带来的发展契机,通过积极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工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化危机为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之机遇,既有效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国际金融危机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重庆的影响。

重庆经济的外向度在国内省市中比较高,去年的外贸依存度仍有上升,国际金融危机对重庆的影响因此也更为直接和严重。第一,进出口增幅逐月回落。受金融危机冲击,2008年下半年外贸增幅逐月回落,到11月转为负增长,全年外贸增速比上年回落12.4个百分点,工贸易出口增长大幅回落,进口转为负增长。全年加工贸易出口增长6.1%,增速比上年大幅回落12个百分点。第二,实际利用外资大幅下滑。第三季度开始逐月下降,环比月均下降超过20%,12月实际吸收外资仅5.53亿美元,为2005年以来单月吸收外资最少。第三,经济增长速度呈逐级下降态势。2008年重庆GDP增长10.1%。与上年同期相比回落

4.6个百分点,远大于全国的下降幅度。第四,工业企业所受冲击最大。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比上年回落8.8个百分点,工业利润比上年下降15%。在外需急剧萎缩的情况下,西南地区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去年共关停及搬迁加工贸易型企业4900多家。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

国际产业发展规律表明,人均GDP达到五千到一万美元这个阶段,是产业结构快速变化的重要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主要矛盾由过去部门之间的不协调转向研发设计、品牌培育、营销体系、供应链管理、专门化分工等关键环节的滞后。可以说,工业化过程既是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过程,更是经济结构持续调整转型升级的过程。西南地区的企业大多成长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多数处于国际产业链的末端,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较弱,经济发展中的结构问题逐渐显现。国际金融危机传递的信息进一步表明,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已发挥到了极致,需要一次全新的产业革命,以赢得新一轮发展的先机。

在当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也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应对各种经济风险的根本之策,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所在。从历史角度看。任何一次经济危机都是全球产业布局的“洗牌”过程:落后产能被淘汰。新型产业脱颖而出,成为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擎”。因此,主动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

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做法与成效

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科学发展,重庆市政府适时调整经济工作部署,制定了“三促进一保持”(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初步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

(一)未雨绸缪,科学决策,增强应对危机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之际,重庆的决策者们就开始研究改革发展新阶段的新任务、新课题,谋划世界可能变局的应对之策。在对危机的认识和判断上,特别是在“危”与“机”的把握上,重庆的决策者们始终保持理性的清醒和坚定,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提出,金融危机是落后生产力之“危”,是先进生产力之“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是科学发展模式之“机”。为此,重庆市委市政府在2008年下半年进一步制定了“三促进一保持”的工作思路,加大力度推动重庆产业转型升级。到2009年进一步提出了应对危机必须把握和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关系;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的关系;就地转型与异地转移的关系;“拿来主义”与自主创新的关系;扩大投资与促进消费的关系)。正是由于始终坚持了这些科学判断和强有力的举措,才增强了重庆应对危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主动性,才没有被危机所冲倒;相反,危机带来的冲击正逐步被有效的应对工作所克服。

(二)政府政策与市场机制“双轮驱动”,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从决策到实践都始终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针,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双轮驱动”作用。政府制定产业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分类指导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制定激励性和限制性产业政策,在宏观上引导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搭建公共平台,帮助地方和企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市政府先后出台了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办法,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关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关于科技园区建设、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关于促进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构建了产业转移升级的一揽子政策。市场主体根据政府政策的激励或限制性质,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通过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生产要素向现代产业积聚。政策的引导作用和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有机结合,进而推动了重庆工业园区的产业转型升级。

(三)将体制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内生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建桥工业园十分注意通过体制优势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使企业真正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微观主体。早在08年初金融危机尚未显现之时,市政府就制定了旨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关政策。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集中财力物力和政策资源,决定用五年时间拿出资金鼓

励和扶持产业转型升级,包括扶持欠发达地区完善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以竞争形式扶持产业转移园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产业工人免费技能培训,落后产能淘汰的财政补偿,自主研发和品牌建设资金扶持等;通过组织实施“十大创新工程”和重大科技专项,加快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公共服务等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和企业研发税前扣除等政策;加强产学研合作,实施“百校千人万企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工程”,选派科技人员入驻企业,辐射带动一万家以上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各地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措施从体制机制上激励企业转型升级。

市场的“倒逼”压力,政策有效的引导,体制机制的激励约束,逐渐转化为企业的内生动力。企业转型升级的成功,进一步坚定应对危机的信心和决心,反过来又激发企业重视创新,重视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和经营模式转型,从而建立更为内生的企业竞争优势。

(四)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结合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庆制定了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行就地转型升级和异地转移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制定实施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行动方案,加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实施“千百十”名牌培育工程,着力发展一批名牌拳头产品、大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在实践中,重庆工业园坚持以高端产业转入促进低端产业转出,以增量引入带动存量调整。通过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和产业用地、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五)调整产品市场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国际金融危机对重庆尤其是园区企业的冲击,主要源自外需不足,因为这些地区的企业对外依存度很高。因此,将外源型增长方式逐步转型为内外源共同推动的经济增长,一直以来都是重庆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但以前基层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都不足。金融危机使重庆的企业充分认识到,市场结构的调整与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同等重要,有了主动调整的积极性。政府因势利导,把调整企业产品的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了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拓市场”的政策,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目前。建桥园区通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已初见成效。第一,产业转型升级已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干部和企业家都一致认为,要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已经尝到了甜头。第二,通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更足。调研中,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负责人,无论是省市领导还是基层社区管理者,都认为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找到了应对危机的办法,对企业甚至是难得的机遇。第三,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已初见成效。高新技术产业增速高于传统产业。重庆市1~3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6.1%,高出工业增加值增长8.3个百分点。第四,实体经济快速复苏,增长势头超过年初预期。统计显示,重庆整体经济已度过最困难期,转入稳健回升通道。前三季度重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418.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6%;外贸降幅逐月收窄,从一月份下降31.1%收窄至九月份的8.3%;前三季度,进出口贸易总值为4269.7亿美元,同比下降17.7%,低于全国20.9%的下降幅度:实际利用外资从2月份开始持续实现正增长;工业企业效益逐月上升。1~8月全省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09.3万人,约占全国的1/6,6月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9%,低于全国1.6个百分点。

三、启示与建议

重庆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初步实现了“漂亮的转身”,既令人鼓舞,也极具昭示性。

(一)应对危机的正确决策根植于对经济规律的理性认识和对自身经济发展的准确定位。只有“未雨绸缪”,科学决策,才能化“危”为“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庆建桥工业园的产业结构一直处于“微调”之中,但这种微调是自发的、渐进的。而政府从政策层面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开始于2005年。旨在通过在欠发达地区建立产业转移园的形式,既促进珠三角传统产业的转移,也促进欠发达地区工业的发展。遗憾的是,当时的市场“太好”,转出地区缺乏产业转移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转入地区也缺乏足够的基础设施和平台支撑,更没有形成政府坚持不懈的战略,因此,效果并不明显。但这些工作为这轮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到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市政府加大了推进的力度,适时创新体制机制,增加激励性和竞争性资源配置。并把这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和建桥工业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到金融危机实际爆发时,他们顶住各种压力,适时制定了“三促进一保持”的工作方针,加大推进力度,从而使建桥工业园的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形成体系,在实际工作中贯穿始终。

(二)经济结构调整是工业化过程中的长期任务,而非应对危机的临时之策。从根本上说。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周期波动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是经济系统各种矛盾长期积聚发生质变的终极体现。因此,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但长期以来,我们之所以在转变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等重大问题上收效甚微,根本原因是没有很好地遵循经济(产业)成长规律。经济繁荣时不用调整也不愿意调整,经济萧条时没有能力调整,或无法支付调整的成本,甚至仍用计划经济的思维和手段去保护那些本应为市场所淘汰的落后发展方式和生产能力,结果到下一次经济危机到来,问题更加积重难返。为此,必须顺应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和产业成长规律。既要利用市场出现的倒逼机制,在危机来临时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也要在经济形势比较好的时候,主动进行调整。

事实上,即便是在重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年底提出大力推动这一战略时便面临巨大压力和各种质疑。因为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并承担无法预估的(政治和经济)风险。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背后虽然是市场的力量在起作用,应该是企业主体的内生行为。但往往需要政府的外生力量的推动和制度设计的激励约束。否则,自发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要么可能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要么会成为高成本的市场无序选择。

(三)在应对危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重庆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较早的省份之一。长期以 来,重庆建桥工业园遵循市场化改革的路径,有效地构建了政府、市场、企业的“权力”边界,三者比较充分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为”的经济“博弈”模式,在这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产业结构调整中显现了效率。

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应该包括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型。

这就需要企业外部制度环境和经营环境的改善,以激励那些“软”创新的企业不被“错杀”。重庆的经验表明,那些着眼于企业内部生产线整合、改善内部经营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加强设计创新等“软”升级行为,都是旨在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转型升级,都属于政策激励的范畴,应该大力扶持。

(四)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宏观层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和相关政策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虽然是经济动态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微观主体的理性选择并不都能达到预期效果、能自然而然地实现宏观层面的最优均衡,因此,极其需要相关体制机制和宏观政策相适应,而现有相关政策调整和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已成为当务之急。首先,结构调整是个“风险投资”,本质上“厌恶风险”的政府决策者和企业经理人不会自动“入局”,而现行考核评价机制大多重视总量指标(如GDP增长、财政税收规模等),忽视结构指标。因此,干部(包括企业经理人)考核评价机制必须改变。要从体制机制上解决“谁先调整结构谁先吃亏。不调结构也许还得益”的状况,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经济动态发展过程中可持续的自觉行为。园区过去两年的实践表明,把结构指标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以后,各地在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的积极性高涨。其次,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以资源配置模式相应的改革作支撑。目前的金融政策、财政分配和投入政策、资本市场规则等,还不适应经济结构动态调整的需求。必须进一步改革资源配置体制,使财政、金融和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向优势产业倾斜,鼓励创新,鼓励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结构升级。要建立地方主导产业与资本市场创新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和创新诱导作用。再次。要强化产业规划、区域规划和产业政策的约束力,以保证产业转型升级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

(五)产业园建设必须与节能减排节地相结合。同时,应在省域范围内加强指导,统筹规划,防止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造成各类“园区”过剩,地区间无序竞争,浪费资源。

工业园区建设,有利于产业集聚,增强规模经济效益。目前各地的招商引资积极性很高,为了引进资金项目人才,投入巨资建立园区或产业转移园,这一行为确实改善了投资环境,有助于招商引资,但如果缺乏合理规划和相关政策约束,就可能在异地重复落后产业。广东的实践表明,产业转移园建设的关键是要形成园区主导产业,强化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坚持科学而严格的规划和硬约束的产业政策。园区建设必须与节能减排节地相结合,保护环境,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在实施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加快原有工业区的整合改造,把园区周边的零散工业用地整合起来,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六)产业转型升级必须遵循特定产业的演进规律。因地制宜,因“产”制宜,因“企”制宜,强调效益。切忌一刀切和一哄而上。

园区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特别注意处理好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的关系、就地转型与异地转移的关系,“拿来主义”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国内市场导向与国际市场导向的关系,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分类规划、分类指导、分批推进,采取了“退”(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夕阳产业必须就地退出)、“转”(有市场、可以通过技术改造节能降耗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引”(引进新的技术、新的项目、新的产业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育”(培育新兴产业、培育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等一系列措施,使产业转型升级既做“加法”(引进、升级)也做“减法”(退出和转移),从而保证产业转型升级的科学性和产业竞争力。

国际金融危机必然会重构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后危机时代的国际贸易格局

也将发生重要变化,过去那种年均20%左右的进出口贸易增长的情形也可能难以再现。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方式,对国际经济新格局下我国的对外依存度问题和国内需求转型升级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此外,如何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地区和创新型企业,需要哪些体制机制的创新,需要哪些系统配套的政策支持等问题,也将是未来政策研究中必须关注的。

第17篇: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

二十三、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操作指引

发布时间:

2011-09-28

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必须持有工商部门核发的《个体工商户升级设立为企业的证明》或注明“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字样《营业执照》,按照以下指引到机构所在地地方税务部门办理相关税务事项,主要包括对原个体工商户办理注销以及对新开企业办理税务登记,具体指引分别如下:

一、注销原个体工商户税务登记证

1、所需资料

a) 税务登记证(正副本);

b) 《注销税务登记申请审批表》(一式二份);

c) 上级主管部门批文或股东会决议及其它有关证明文件原件及复印件; d) 《发票领购簿》;

e) 《发票缴销登记表》(一式二份);

f) 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许可证注销证明原件及复印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提供); g) 国税注销税务登记通知书(国税双定户注销时提供); h) 中介机构出具的清算报告或企业自行清算报告(双定户除外)。

2、办理流程

纳税人提出申请→办税服务厅受理→相关部门办理→办税服务厅领取结果

(在注销登记时,必须结清应纳税款、多退(免)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缴销发票)

3、办理时限

(1)一般业户注销30个工作日;

(2)非独立核算分支机构注销20个工作日;

(3)双定户注销1个工作日;

4、特殊规定

若存在国税采用先按手续办理新企业的税务登记,半年内完成对个体税务登记证进行注销的情况,则待注销国税登记后,再带齐相关资料到各主管地税部门办理注销地税登记;

二、新开企业办理税务登记

1、所需资料:

(1)《税务登记表》一式二份;

(2)按办理单位纳税人税务登记资料清单提供与设立登记相关的资料和证件,包括: a) 工商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b) 《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c)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业主)的身份证明文件(如身份证、户口簿、护照等)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d) 经营、业务场所证明(如房产证、租赁合同或售房合同、宅基地使用证、产权人证明等)原件及复印件一份;若其经营场所不变的,对有效期内的租赁合同、房产证明可以继续使用,在办理税务登记时无需重新签订租赁合同和办理新房屋产权证明,转型升级企业可在成立后1年内重新签订租赁合同、完善房屋产权证明,并向地税部门提交该部分资料;

e) 验资报告或评估报告原件及其复印件; f) 有关章程、合同、协议书复印件一份;

g) 总机构的国、地税《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各一份(分支机构纳税人提供);二级分支机构提供由总机构出具的二级分支机构的有效证明(支持证明的材料包括总机构拨款证明、总分机构协议或合同、公司章程、管理制度等); h) 关联企业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复印件一份(有关联企业的纳税人提供);

i) 外经贸批文、批准证书复印件一份(外资企业提供);

2、办理流程 纳税人提出申请→办税服务厅受理→办税服务厅打印、发放税务登记证

3、办理时限

即日办理。

中山市地方税务局

来源:中山地税征管科

第18篇:某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发言材料

扎实推进现代苹果产业发展 全力打造苹果转型升级示范县

XXX县农业局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按照会议安排,我就XXX县苹果产业化发展情况做以下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XXX县现辖8镇1办5个便民服务中心,共395个行政村,总面积1212平方公里,总人口2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9万人,农业劳动力6.45万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紧紧围绕“一业主导、多业并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坚持把苹果产业作为富民强县、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通过抓龙头、促流转、建基地、扶大户,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主引擎”,把示范园作为“主战场”,实现了苹果面积扩张、质量提升、结构优化、产业链延伸,有力地推进了全县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全县苹果面积已发展到XX万亩,挂果面积XX亩,总产XX万吨,产值XX亿元,果农人均果业纯收入XX元;发展苹果专业合作社XX家,X发展百亩以上的种植大户XX户;XX年我县被省果业局认定为“陕西省优质苹果产业基地县”, XX年我县被省果业局推荐为陕西省XX个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之一,XX苹果示范园被认定为国家级苹果标准示范园。现将我县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中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壮大基地规模,夯实苹果产业发展基础。

1近年来,我县紧抓住我省优质苹果基地北扩这一机遇,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关于加快苹果基地建设一系列文件精神,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连片栽植”的原则,每年都把现代果业项目列为县政府年度重点项目之一,通过以奖代补、项目优先的方式,使我县苹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以来,全县累计新建果园8万余亩(其中今年新栽植2.1万亩),引进和栽植长富2号、长富6号、寒富、嘎拉等十几种名优新品种。苹果产业以成为我县规模最大的农产品基地,苹果产业成为我县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

二、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苹果产业发展水平。

为了提升苹果产业发展水平,制订符合我县实际的苹果生产综合管理技术标准。坚持“栽大苗、强拉枝、缓改形、巧施肥、无公害”的技术路线,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全县认定无公害果品基地3万亩,申报绿色果品基地1万亩,苹果生产标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一是大力推广“四项关键”技术。为确保果业提质增效,我县以“减密度、强拉枝、有机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为重点,抓好增施有机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生物制剂农药及灯、板、带的推广),并把果实套袋作为绿色、无公害产品的突破性措施来抓,全县年果实套袋率达到75%以上。更新老果园3.1万亩,实施了果园提质增效3.9万亩,全县推广无公害病虫害防治3万亩,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600盏,推广使用粘虫板、诱虫带2万亩,实行整村、整乡推进,强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全县优果率达到了80%以上。

二是加强示范园建设,推进标准化管理。示范园是最直观的教材。在示范园建设方面,我们通过推行县乡领导包抓、业务部门包联的工作机制,采取领导包片,技术干部包乡镇、包示范园的办法,

2 实行组织机构、技术力量、工作措施“三到位”,形成了“县有示范区、乡有示范园、村有示范点”局面。制定了《山地苹果示范园建设标准》,细化落实工作任务和措施。在示范园内使用灯、板、带、果园生草、秸杆覆盖、黑色地膜覆盖等示范技术,逐步配套完善了果园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近年累计新建集雨窖700口、生产道路120多公里,打机井20余眼并配套输水管网200多公里,新建气调库3座;发放微耕机260台、追肥器220台,发放生物菌肥40吨、三氨78吨、银黑双色果树专用膜41吨、开角器99万个,完成土地整理9000余亩。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级高标准示范园58个,总面积3万亩;建成部级标准园2个XX。并涌现出了以XX等村为代表的示范园,成为我县乃至全市果园管理上台阶、上水平的典型。

三是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果农素质。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提高果农整体技术水平作为现代果业建设的重点,采取技术培训、科技入户、科技示范等多种渠道,使每个农民成为果品生产的行家里手。在果园管理关键时期,聘请了省市专家举办培训班,并组织县乡技术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园,现场操作,加强对果农的培训。同时,组织果农及技术人员6000多人次,先后赴XX等地观摩学习。自2014年以来,县上还聘请延安苹果专家8人来XXX常年实地指导培训,把技术、信息、农药送到了田间地头和果农手中。我县培训果农1万人(次)以上,印发资料2万余份;制作了山地苹果栽培与管理实用技术电教片,发放到果农手中,方便了果农;培养了一支400多人的农村骨干技术队伍,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三、大户引领带动,创新苹果产业发展模式。

3 发展产业化,离不开大户带动。近年来,我县按照“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土地流转、大户承包、集中治理、发展苹果”的思路,因地制宜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股份合作、托管等形式集中流转土地,全县累计集中流转土地5万亩,解决了果园面积小,栽植分散等问题,促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公司、合作社和承包大户通过合理流转的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规模经营,建立标准化苹果基地,形成产业核心。涌现出了以XX等XX多个能人返乡创业、大户带动为代表的家庭农场型、股份合作型、专业合作社型、公司化管理型、委托代管型、土地互换型等多种管理发展模式,目前,全县发展规模5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20户,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84户,50-100亩间的种植户326户,这些推动了我县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创新激励机制,增强苹果产业发展后劲。

我县围绕苹果这一主导产业,采取多形式,多领域、多渠道的方式,加快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县拥有果业管理中心和园艺技术推广站技术服务单位2个,乡镇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站5个。同时,我县成立了苹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指导全县苹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扶持发展产业化企业。每年都在示范园建设、果品促销、宣传培训、企业建设等方面投入扶持资金促进产业发展。2016年我县苹果产业投入财政资金3000余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资金600万元,市级果业资金1200万元)。县委、县政府专门制定出台了《XXX县山地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对于达到建园标准的示范园每亩补贴500元;对于新建果园用地进行土地整理的给予每亩补助1200元。新建防雹网示范点3个

4 150亩,每亩补助4000元;其它建设包雹网每亩补助2000元。同时,还对规模以上栽植大户,再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奖励,并优先配套解决示范园的水、电、路、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对年度山地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做出显著成绩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这些激励机制大大增强了果业产业化发展的后劲,调动了果农的积极性。

总之,近年来,我们在苹果产业化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比如,在苹果品牌打造、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老果园的更新等等方面还要加强。今后,我县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继续围绕“苹果产业转型升级”这一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精准脱贫为目标,以标准化示范园建设为抓手,实施板块推进,全力发展绿色有机果品,积极培育扶持龙头企业,不断提升XXX苹果市场综合竞争力,为我县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谢谢大家!

第19篇:永兴县产业转型升级典型发言材料

唱响产业转型主旋律 打造工业经济新优势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紧紧围绕“开放促发展,优势化强势,对接珠三角,融入大郴州,建设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县第一战略,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主引擎”,把园区作为“主战场”,实现了工业经济总量扩张、质量提升、结构优化、产业链延伸,荣获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县市区(一等奖)。全年实施重大工业项目45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38个;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48.3亿元,增长19.9%;工业企业实缴税金67816万元,增长17%;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为66%。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风物长宜放眼量,确立工业转型大战略。转型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永兴崛起首先必须是工业的崛起,产业大转型首先必须是工业的大转型。我们一是以顶层设计的理念谋划工业发展。针对我县产业结构单

一、园区布局不优、企业规模偏小、内生动力不足、环保压力较大等问题,我们确立了三个并重的发展思路:即扩总量与提质量并重,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并重,借助外力与激发内力并重。聘请国内一流的专业机构把脉会诊,编制了《两区四园发展规划》、《金银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

业发展总体规划》、《永兴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规划》等产业转型发展中长期规划。二是以锲而不舍的精神争抢利好政策。永兴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产业既是资源节约型产业、又是环境保护型产业,我们依托“中国银都”品牌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产业扶持。继2012年列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涉重金属危险固体废物集中处臵基地,2013年又成功争取到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湖南省首批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全省目前唯一的两型社会示范县等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为产业转型带来丰厚的项目资金和金融信贷支持。三是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产业整合。采取“关、停、并、转”等方式“重新洗牌”,将129家企业整合成50家,2015年将进一步整合成30家单个年产值过10亿元的集团企业入园发展。目前,已按照“四个不留”要求关闭82家企业,30家整合主体企业也已上报省环保厅备案,并在园区选址。在整合过程中注重靠大联强,引进战略投资。众德集团引进五矿、中兴等央企参股,永鑫环保与中再生合作共建总投资过10亿元的“城市矿产”资源回收与利用体系项目。

二、成荫梧桐好栖凤,搭建产业集聚大平台。园区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是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高起点规划布局。按照两个千亿园区定位,优化园区布局,积极推进开发区调区扩区,成功获批省级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集中区,成为长沙地区以外全省唯一拥有两个省级园区的县市区,全县园区总面积扩大到18.5平方公里,构建了

“两区四园”(两区:永兴县经济开发区、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集中区;四园:柏林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产业园、太和循环经济产业园、湘阴渡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永兴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新格局。二是大力度完善设施。实施30个园区建设项目,其中市级重点项目26个,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过10亿元。柏林工业园、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两个新规划园区已具雏形,园区主干道和管网全部拉通,其中柏林工业园110千伏专用变电站主体工程建设已完工,园区大门、集中供气站、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即将开工。太和工业园、循环经济示范园完成园区广场、绿化亮化、道路扩改建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标准厂房25.8万平方米,园区承载力和吸附力不断增强。三是全方位优化服务。将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剥离出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组建银都投资建设发展集团公司,归集资产170个亿,旗下设园兴分公司,破解园区建设融资难题。实行县级领导帮扶联系重点企业制度,推动银政企合作,支持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通过永兴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和市县各大商业银行为企业贷款融资20多个亿。深化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成立县经济开发区政务服务部,对园区项目手续全程代办、并联审批,加速项目落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推动园区招商,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签约精细化工、电动客车等30个投资项目,总额达260亿元。电子信息、环保科技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逐步形成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全年实现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80.25亿

元,占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的54.1%,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

三、问渠哪得清如许,推动工艺技术大创新。科技是工业腾飞的翅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灵魂。我们以创新为动力、向科技要效益,大力培育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催生内力,激发活力。近三年来共投入1.5亿元技术创新引导资金,着力解决稀贵金属特色产业关键或共性技术瓶颈。一是提升创新能力。与中南大学、国防科大、湖南大学、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全县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家;新增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科技成果4个;新增专利申请248件,专利授权117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目前,全县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建立市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8家,取得国内领先水平以上科技成果13项,开发出硝酸银、化工银、超细银粉、925白银、银触头等10余种深加工产品,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列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县。二是加强科技应用。支持企业开展以产业化为目标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从含铟多金属物料中一步分离富集有价金属新工艺》、《低品位复杂物料稀贵金属清洁高效回收》等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发挥效益,3项科技成果获郴州市科技进步奖,成为湖南省首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同时,强力推进煤炭、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企业机械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改造,全县102家达国家三级标准;48家煤矿组建成12家煤业集团,完成技改扩能投资3亿余元;25家烟花爆

竹企业完成机械化改造。三是实施品牌战略。“永兴银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已通过省级初审,上报至国家质检总局。全县有11种商标被认定为湖南省著名商标,6个产品评为湖南省名牌产品,3家企业的白银产品荣获全国用户最喜爱品牌称号,“湘水”牌银器皿和银饰品进入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毛主席纪念堂,县内全省有色行业50强企业可望从去年的14家增加到17家。

四、青山绿水总相宜,构筑生态安全大屏障。生态安全是科学发展的底线,环境保护是稀贵金属特色产业的生命线。我们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大力推进循环利用、清洁生产,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监察,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一是严把准入门槛。坚持环评先行,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要求,扎实推进产业、园区、冶炼企业三个层次的环评,从源头把关。同时,探索园区治污新模式,推进“三废”集中处臵。在太和工业园建成第一个废气集中处理站;投资1.2亿元建成冶炼高浓度废水集中处理中心,经系统处臵后的废水可放养金鱼;投资1.8亿元建设冶炼废渣终极处理中心,引进俄罗斯熔池熔炼技术和微晶玻璃板材制造技术,实现“吃干榨尽”、变废为宝。二是强化环保监察。成立固废管理站,建立危险废物交易电子审批平台,切实加强危废监管。确定29家重点监管用能企业,建立企业用能档案和节能目标管理制度,对企业废水、废气、废渣定期抽样检测,确保达标排放。2013年,全县减排二氧化硫3398.5吨、

氮氧化物425.65吨、化学需氧量1822.45吨、氨氮69.55吨、水中铅0.69千克,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三是致力生态修复。实施太和老工业园周边土壤综合治理修复工程、稀贵金属历史遗留固废安全处理工程等环保治理十大工程,在“不欠新帐”的同时努力“偿还老账”。以争创全国森林城市为目标,由专业园林公司实行专业化造林绿化,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6.9%,构建了强大的生态屏障。

2013年,我县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我们将此为新的起点,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以更大的勇气、更高的智慧、更实的举措推动产业转型、工业崛起,为永兴挺进“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注入强劲动力。

第20篇:农网升级会上的表态发言

尊敬的XX、XX,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此举行全市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启动仪式,全面部署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确保全面完成我市农网改造升级目标任务。下面,我代表XX全体干部职工作个表态发言。

多年以来,我局一直十分关注农网建设,通过1996年的消灭无电村、1998年的农电“两改一同价”以及近年来的多期农村电网改造、县城电网改造、中西部完善工程、为民办实事等等工作,致力于提高我市供电范围内农村电力的供应能力和管理水平。

今天,我们喜逢国家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这一举措为解决XX农村电网薄弱问题,全面完善XX地方农村电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供电优质服务水平提供了罕有的机遇。在国家大规模投资,在省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张旗鼓地组织农网改造工程的历史时刻,XX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既怀有展开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XX电网的激动与喜悦,又怀有对农网改造升级工作的强烈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

为牢牢把握此次新一轮农网改造的机遇,XX单位将积极主动、竭尽全力地做好农网改造升级的各项工作,我代表全局干部职工郑重承诺:

一是把好安全关。我们将从组织上高度重视,严格按照电力安全规程和省电力公司安全工作的一系列要求,层层落实各 1 级安全责任制,遵照标准化工作方式规范管理,确保农网升级改造的安全。

二是把好质量关。我们将遵照农网改造工程的质量要求,并结合改造村组、改造农户的要求,扎实开展实地查勘、征地设计、工程施工等各项工作,全面、全方位地确保改造质量,努力完善农村电网,满足新发展形势下农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并力争留有一定的裕度。

三是把好进度关。我们将增强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珍惜国家大规模投资农网改造升级、享受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国家农网改造贷款偿还优惠政策等难得的机遇,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用足用好每一分资金,全力保证农网改造的进度。

四是把好廉政关。我们将专门针对此次改造升级工作投资量大、工作量大,不得形成利润的要求,作出相应的廉政要求,从制度上严格规范,从工作进程上严格监督,从责任约束上严格考核,确保改造升级工作廉洁干净。

XX单位的全体干部职工已经为此次改造升级做好了奋战的准备,而在实施改造的进程中,我们真诚期待,改造升级所需办理的各种流转程序能够拥有自己的绿色通道、快速通道!我们真诚期待,能够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能够得到各有关部门的通力配合、能够得到改造村组的鼎力帮助!

征战的号角已经嘹亮地吹响,新一轮的农网改造升级工作即将启动! 让我们在省、市政府及省电力公司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此次改造升级进一步完善XX电网的结构,提升XX电网的

2 供电能力和供电优质服务的水平;让我们与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各改造村组一起,倾尽全力为此次改造升级工作付出电力建设者的辛勤汗水,贡献出电力建设者的力量!

预祝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作顺利进行! 谢谢大家!

转型升级表态发言
《转型升级表态发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