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发言稿

转型发展讲话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15 08:02:39 来源:发言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酒店转型发展

转型发展

一、忠于职守,忠于酒店

我们作为酒店的一名员工,深知自己的工作职责及身上担子的份量,自己在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会对酒店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一切为酒店着想,精细化工作,精细化服务,精细化管理好工作环节,因此,在酒店转型发展的形势下,要实现自身工作转变与提高,自身服务质量的提高等等方面。工作上要服务好来办事的(主要包括供货商、酒店的经营部门级保障部门,在酒店与职工之间发挥好我们部门力所能及的桥梁纽带作用,坚决做到忠于职守,忠于酒店。

二、转变和创新自己的工作方法

在新的历史时期,酒店转型就意味着酒店管理和经营模式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和创新自己的工作方法,彻底摆脱旧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模式,与时俱进,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来开展工作,这样才能适应酒店转型发展的需要。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我们要在采购部的工作岗位上为酒店转型发展发挥作用,就必须以变应变,找准位置,寻求最佳结合点,在提升自身服务质量和水平过程中体现出变化的态势。同时自己的工作还必须在做“专”上下功夫。当前,每个酒店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独立性都在显著提高,工作内容和领域也都在不断扩展和延伸,涉及的领域不仅广,专业知识性更强,酒店要想完成这些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就必须加快酒店内部干部和员工的专业化进程,采购部的工作也是如此,也需要顺应形势,转变提高,把工作做的更精、更细、更专。所以我们要更好地把握工作的主动性,努力做到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推荐第2篇:宣传转型发展

论述题目:

宜都市六届五次党代会提出:加快转型发展、推进富民强市,成为宜都今后一个时期的新目标。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六届五次党代会精神,强调要牢牢把握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紧紧围绕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振奋精神、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努力为宜都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富民强市、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文化保证。

宜都市六届五次党代会是立足更高发展平台,全面谋划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的重要会议。《报告》立意高远、总揽全局,思想深刻、内容丰富,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前瞻性。《报告》描绘了“十二五”时期我市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宜都今后五年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从事宣传委员工作,要把学习贯彻市委六届五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立足实际,切实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一是要认真学习领会市委全会精神。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紧密结合五眼泉发展的新形势和五眼泉统筹城乡的实际,认真学习、深刻把握我市“十二五”发展的机遇挑战、目标任务、主题主线主旨和一系列重大举措,不断增强推进科学发展、建设文化名镇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是要充分认识宣传工作的光荣使命。履职尽责、发挥优势,为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鸣锣开道、鼓劲造势。要精心实施全会精神宣讲活动,精心策划全会精神新闻宣传,解疑释惑、营造氛围、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推动全镇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高潮。

三是要圆满完成党代会部署的各项宣传工作任务。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六届五次党代会精神,立足宣传文化部门实际,精心谋划明年思路,切实把市委党代会精神落到实处。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为引领,深化理论武装工作;以“四镇”建设为目标,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以构建覆盖镇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抓手,加大文化惠民力度;要以创建文明乡镇为动力,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以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为重点,壮大城乡宣传文化工作力量。

推荐第3篇:高校转型发展

高校转型发展的几点看法

李世

高校转型是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热门话题”。转型的目的是通过办学定位、办学目标的重构来带动办学模式、办学策略等的系统化创新,来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提高学院学生的竞争力,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思想本质就是要树立教育服务本位的思想。其基本依据之一就是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之二就是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之间协调发展。

在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下,高等教育尤其地方高校的发展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变革。如果把学生、政府、企业、社会作为客户的话,高等教育的血脉支撑来源于如何为客户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问题。高校办学脱离服务对象的需求,封闭办教育,其结果就是边缘化、被淘汰。

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现代职业教育要“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这把职业教育培养人才范围从中低层扩大到高层,从中职高职教育扩大到本科以上;并且规模是“数以亿计”!这些职业人才的培养涉及工、农、医、商、法、管、文各专业,包含中职、高职、本科、硕士、博士各层次。

哪些大学应当属于“应用技术型高校”呢?中国95%以上的大学本科都应是“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国外称为“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 (UAS)”,即“应用科学大学”或“应用科学与技术大学”。它可涵盖所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应用专业。中国把这一类学校称为“应用技术大学”,翻译有问题,容易引起误解,似乎排除了非技术类专业和研究型技术大学。技术没有“应用”和“不应用”之分;只有科学才有应用和纯理论之分。“应用科学与技术大学”可以分为不同层次:教学型、教学与研究型和研究型,但都是面向职场的“应用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是世界公认的顶尖研究型大学,但它也是应用科学与技术大学。它的本科工程专业教育目标就是为职场培养创新和领军能力的工程师。MIT的本科毕业生绝大部分都会读研,但不论他们最终学历是硕士还是博士,毕业后80%以上还是在产业做工程师,是典型的“工程师摇篮”。

研究型技术大学属于现代职业教育的例子很多。俄国两所最拔尖的工科大学“莫斯科鲍曼技术大学”和“圣彼得堡工业大学”都是拥有几十个院士的研究型大学,但他们的官方分类都是“联邦国家预算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俄国的各层专业教育都被划分入现代职教体系各层之中。世界许多一流技术大学,虽然不冠以“职业教育”名称,但他们都是“应用型”大学,没有疑义地要“面向职场的人才需求”,因此属于现代职业教育范畴。

真正纯理论的本科专业教育,只限于极少的科学领域(数学、物理、化学等),也许可把它们称为“学术型”或“纯科学型”本科。尽管它们的知识体系是属于纯理论的,但是学生毕业后还是要到职场如科研院所、学校等就业。他们在校期间除了学习专业、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验外,也要面对将来就业的职场岗位需求培养非学术的素质和能力,如团队合作、有效沟通、终身学习、职业道德、创新思维、社会责任等,也要按照未来职场的需求培养。

因此,依据职场需求,满足“学生求职”和“职场求才”是最大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是所有本科专业教育都要关注和实践的基本方向。要根本转变“自娱自乐”的传统高等教育模式:自定目标、自定过程、封闭实施、关门验收。这就要按照职场对人才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求职导向,学校和产业深度合作,引进产业的专家和职场资源,使学生在校期间有实训实习的专业实践机会,由利益相关者评价学校的培养质量。

另外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格局也是高校加速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推因素。在经历了较长一段历史时期的扩张以后,我过高等教育生源呈现整体下降的态势,河南这几年高考人数不断减少,这样下去,高校之间的生源竞争更加激烈,要想生存下去,脱颖而出,提高学校硬件建设、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提高学校办学层次、扩大学校影响力与美誉度成为高校获得持续生源支持的战略举措。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地方高校要确立“深化办学转型,着力提升办学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努力创建一流水平的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战略定位。 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想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进行转型。这种转型既是适应国内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本身的一种战略选择。地方高校要真正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就必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地融入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以服务为宗旨,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

对于我们部门来说,部门职责是辅助教学和学院网络管理,网络管理在学院转型中基本不会有什么变化,对于辅助教学方面,有可能根据系部来改变,主要是配合各系。管理方面可以做点改变,我认为工作应该更纯粹点,而不应该啥都管,例如把卫生工作可以转交给其他部门。

我是赞成学院转型的,前期可以先对某一个系转型,做一个试点,从中发现问题,学习下转型的经验,也能从中得到启发。为全面转型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李世

2014年5月23日

推荐第4篇:学院教师节表彰暨转型发展动员大会讲话稿

学院教师节表彰暨转型发展动员大会讲

话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全校教职员工在这里聚集一堂,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的到来。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向全校的教师和全体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刚刚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致以诚挚的祝贺!同时,对全校教职员工为xx学院的办学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和付出的辛劳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在转型动员之前,先向大家介绍我校这学期的主要工作。本学期我校有五项重点工作。

.制定七个分规划,从而全面落实学校发展规划。七个分规划包括:一是教学改革与建设、二是学科专业建设、三是队伍建设、四是学生工作、五是办学条件建设、六是大学文化建设,七是珲春校区建设。

2.启动转型发展。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是一项我们共同面对的新任务和大课题,所以是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

3.启动合格评估自评自建。计划XX年下半年参加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从本学期开始自评自建。与转型改革相结合,从顶层设计、方案部署开始,从教学改革、学风、教风入手,经过三年的建设,形成xx学院自己的经验、特色和亮点。

4.启动养成教育。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们要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如何教给学生最有用的知识,二是如何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三是如何养成学生的优良素质。学生们最大的成功是做人的成功,xx学院的学生情商不低,完全可以培养出高素质。

素质靠养成,靠育人环境的熏陶,如何创造这样的环境,坚持不懈地开展好养成教育,这是长期的、内在的、根本性的工作,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养成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学生们养成三种好习惯:一是养成做人的好习惯,具备好的品行;二是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形成好的学风;三是养成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好习惯,会思维、能实践,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5.珲春校区办学事宜

需要单独研究和布置,这里不展开了。

下面作转型动员。转型不仅是我校本学期的重点工作,而且是近三年的重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做这个动员,是我的任务和职责,但是我有两点不足,一是我来xx学院刚过百天,对学校的情况了解得不够充分;二是转型是国家今年提出的新事物,我对此研究得不够深入。所以请大家以思考的态度,以审视的眼光来判断、来分析,要有自己的思考。下面从三个部分来讲,即为什么转、转什么、怎么转。

一、为什么转

(一)转型的背景

.国家与社会需求

我国处于产业转型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低技术产业减少、高新技术产业增加;低附加值产业减少,高附加值产业增加。这种转型加大了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由于这类人才的缺乏,导致很多相关的行业面临危机。

下面看看我校各学科面对的需求。对我校工、经、管、艺、文几个学科大类,其人才需求特点不同。

对工科来说,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现代化装备加速替代传统设备,需要培养具备新知识、应用新技术、掌握新装备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对文科和艺术学科来说,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迅猛发展,小微企业成为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需要培养兼有创业能力、创意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对经、管学科来说,企业基础管理能力的提升,产品、技术、工艺和流程的应用性创新,需要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管理型人才。

从国际上来看,德国、瑞士、芬兰、荷兰等应用技术类大学多的国家,不仅竞争力在世界上排名靠前,而且失业率较低。

2.学校的应有定位

找一找我校在全国高校结构布局中的位置,由此来研究我们在哪里,我们应该往哪里去,我们应该走哪条路。

XX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491所,其中本科院校1170所,高职院校1321所。民办本科近400所(含独立学院292所),约占本科院校约三分之一。

高校分层结构:“985”高校39所,有研究生院高校56所,“211”高校112所,培养研究生高校548所,一般本科院校622所,其中,1999年以来的新建本科院校316所,独立学院292所。我校为新建本科院校,定位要与其相适应。

3.学生的就业状况

从学生的就业率来看,“985”和“211”高校最高,其次为高职院校,然后为一般本科院校,这类高校总体上学术不及重点大学的学生,实践能力不及高职院校的学生,高不成、低不就,成为就业市场上就业率最低、专业对口率最低、就业质量最差的群体。我校属于这一群体。

多年来我国就业市场上存在着一个怪圈: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求贤若渴、找不到所需人才。毕业生数量年年增,但是学校出口不畅、企业进口不旺。

穷则思变、危机生变。新建院校必须通过紧密面向行业、企业,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对路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创出自己的办学特色,才能提高就业率、就业质量和专业对口率,才能保障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4.国家政策要求

今年年初,教育部发布《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除规划为研究型大学的院校和一些特殊院校外,地方本科高校的新设、升格和更名原则上明确为应用技术类型。这就从国家层面为我们这样的新建院校进行了分类和定型。指导意见还明确了试点高校的12条主要任务和12条配套政策。

今年8月22日,在吉林省政府第二次高教强省会议上,省政府提出全省20所高校全部或部分专业转型为应用技术型。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背景和原因,实现向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转型成为我校的必然选择。转型是大势所趋、大局已定,不是讨论转不转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大讨论明确为什么转、转什么、怎么转。

(二)转型发展的意义

.转型发展对高等学校意义重大

一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有助于解决国家产业转型过程中应用技术型人才短缺问题;有助于解决高等教育的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和高校办学盲目攀高、千校一面、定位不妥的问题,有望破解就业市场上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招人难并存的怪圈;还能够有效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望攻克传统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制约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长期影响培养质量的顽疾。

所以,高校转型发展,是国家建设的大事,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大事,是高校发展的大事。

2.转型发展对民办本科院校具有特殊意义

民办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兴力量,更要发挥自身的体制机制优势,消除保守、大胆创新,面向国家需要和市场需求确定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贴近社会、贴近行业,通过合作教育,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突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创出一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新路,这是民办本科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出路所在。

3.转型发展为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突破口

虽然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搞了多年,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总体上灌输式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还在普遍采用,教学内容与社会及工程应用脱节的问题还比较明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问题更加突出。教学方法落后于时代要求、理论传授脱节于实际应用、教学内容滞后于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培养目标要求等现象还比较普遍地存在。

虽然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已提出多年,但是传统式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仍然是用人单位普遍认为的弱项。

这些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说着容易改起来难,小打小闹、细枝末节的改革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必须从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入手,从学校定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评价标准和国家政策多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按照新的培养模式闯出一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之路,或许是实施这一改革的突破口。

4.转型关系到每一位教师的工作和发展

随着转型的进行,对教师的要求不同了。因为教学模式转变了,培养方式不同了,教师再按传统的满堂灌、照本宣科的教法已经行不通了,教师只讲不练、不会实践也行不通了。对教师的评价导向和考核内容也不同了,不仅会讲、还要会做。

所以转型发展是一场综合改革,不仅是学校和学院领导的事,而且与每一位教师的工作、学习和发展模式、发展方向紧密相关。

二、转什么

(一)转型任务

民办本科院校建校起点不高,一般都把学校定位在教学型,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与应用技术型属于同一种人才类型,从培养目标上没有转型的问题,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

事实上,诸多的民办本科院校没有自己的办学经验和套路,就模仿老本科院校甚至重点大学的办学道路和培养模式,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不相符合、不能支撑的问题。这就提出了转型的任务。

.专业还是按照学科体系及传统专业目录来设置,专业方向及教学内容和行业发展、企业需求相脱节。

所以要实现专业或专业方向设置的转型。

2.培养方案还是按照专业规范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规范性,课程体系还是按照学科体系设置的多年不变的课程,培养方式还是以课程讲授为主要形式,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弱化了专业能力培养和第二课堂培养要求。

所以要实现培养方案的转型。

3.培养道路还是封闭式办学,普遍是以教室、书本和教师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培养方式还是与行业脱节、与企业隔离的封闭式知识传授。

所以要实现培养道路的转型。

4.教学方式还是按照传统教学的灌输式、应试型,单向知识传授的方式,学生还是处于死记硬背、为考而学的被动状态。

对教师来说,在教法上比较普遍地存在着6个过多与过少的现象。一是在讲授方式上注入式过多,启发式、参与式过少;二是在讲授过程中结论型过多,问题型过少;三是在讲授内容上封闭式过多,发散式过少;四是在教学要求上,共性标准过多,个性发挥过少;五是在知识结构上,书本知识过多,实践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过少;六是考核标准上重分数过多,重能力过少。

对学生来说,在学法上也比较普遍地存在着6个过多与过少的现象。一是在学习方式上,从师型过多,自主性过少;二是在思维方式上,求同性过多,求异性过少;三是在学习状态上,被动式过多,主动式过少;四是在学习类型上,盲从型过多,问题型过少;五是在学习层次上,继承性过多,创新性过少;六是在学习的情感上,应试型过多,兴趣型过少。很多学生听课不用意,课后不复习,考前紧突击,考后就忘记。

所以要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型。其主要的目标任务就是改变这些过多与过少。

5.教师队伍建设还是追求高学历、高学位而轻视实践经历和能力。教师队伍中单纯的教书匠过多,擅长理论结合实践,擅长知识应用的人过少;只在课堂上与学生见面、课后不管学生的教师过多,能够在第二课堂指导学生,像师傅带徒弟那样的教师过少。存在着两个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理论与实践一手硬一手软;教书与育人一手硬一手软。

所以要实现队伍建设的转型。

6.实践教学还是按照验证式、分散式实验的传统实验室装备与实验组织方式。真正的设计型、综合性实验过少,真正的实训动手做的过少。“做中学”体现得不够。

所以要实现实践教学条件和组织方式的转型。

上述六个方面,是一般本科高校较为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只是在不同的学校或者在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存在的程度不同。就我来xx学院的初步了解,我校的情况也大体如此,所以解决这六个方面的问题就是向应用技术型转型的主要任务。

在定型还是转型的提法上,我赞成提转型,一是从国务院、教育部到省政府都提的是转型,二是确实有那么多内容需要转型。

(二)若干指标

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给出了试点高校转型要达到的若干指标:

.校企、校地签订实质性合作协议的专业(集群)覆盖率达到100%。

2.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治理结构。建立有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制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成员中来自地方政府、行业、用人单位和其他合作方的比例不低于50%。根据产业链的发展方向、行业企业合作伙伴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3.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试点高校要按照产业链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和国家职业资格要求设置专业,并将服务同一产业链的关联专业组织为专业集群统筹管理。集中学校资源建设好社会有需求、办学有基础的专业(集群),逐步提高特色优势专业集中度,到XX年特色优势专业在校生占在校生总规模的比例不低于40%。通过传统专业改造、学生选修专业等方式,提高复合型、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比重。

4.创新高等继续教育。面向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设计课程模块、学习方式、学分累积制度。在重点专业(集群)着重建设服务行业和主要企业的培训基地。

继续教育在学人数(折合数)占在学总人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

5.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试点高校要根据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建构知识体系、技术技能体系和实验实习实训环境。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中心。完善学生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训实习和假期实习制度,实训实习的课时比例达到30%以上,学生参加实训实习的时间累计达到一年。

6.创新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试点高校要制定符合应用技术人才成长特点的培养方案,全面推进学分制和模块化教学,为不同的学生制定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支持用人单位直接参与课程设计、评价和国际先进课程的引进,积极推行基于实际应用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率要达到100%,主干专业课程用人单位的参与率达到100%。

7.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要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逐步使大多数教师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使“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逐步达到50%以上。将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并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在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8.建立创业教育体系。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既掌握创业需要的技术,又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建设创业指导教师队伍,聘请有创业经验的人才担任兼职创业指导教师。建立创新创业基地,与合作企业共建创业基金,为师生实训实习、创新创业、科技孵化提供综合服务,重点培养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者。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并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跟踪和指导。

转型难点

教育部对转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的所处的起点与目标之间距离明显,任务艰巨,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和矛盾,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创造性地去完成。当然不同的专业情况不同。总体来说,有下列几个难处。

.教育思想观念转变难

转型是一场综合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改革。所以我们要首先组织全校的大讨论,破除陈旧的传统观念,树立适应转型需要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使干部、教师都能认识到位、思路清晰、方向明确。

2.传统教学习惯改变难

转型改革,教师是不可替代的主力,同时教师多年教学中所习惯的灌输式、照本宣科的教法也将是改革的最大阻力,所以这场改革要从每一位教师自身做起,来一场教学方式方法的大改革、大提高。改革要取得胜利,有赖于教师自身的教学改革成功。

3.师资队伍转向难

我们的教师大多数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实践经历。而教师缺少应用知识的经历和经验,是难以培育出高质量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所以教师队伍要加快转型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增加教师的实践经历和能力。

4.校企合作深入难

转型发展离不开校企、校地的合作教育。但是如何能找到合作双方的利益共同点,实现实质性的深度合作,是一个需要下功夫解决的难题。

5.实践条件建设难

把学生集中在教室里照本宣科,既省工又省钱,但是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市场竞争力最差,浪费的是学生的青春和学费,损坏的是学校的名声,耽误的是国家用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需要改变培养方式,加大实践环节,既费工又费钱,但是只有这样学生和学校才有出路,国家才能得到所需的人才,是新建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学校面临着提高质量和加大成本的矛盾。

教育部文件要求转型高校要实现三个百分之百:校企、校地实质性合作签约率的专业覆盖率100%;专业课程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率要达到100%;主干课程用人单位参与率100%。这也是难度较大的事情。

所以,转型是一场攻关,是一场系列改革,需要坚定决心,知难而进,百折不挠。

三、怎么转

(一)转型的目标与思路

转型目标:

.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宗旨,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更好地融入吉林省社会发展、产业振兴和技术进步,探索出一条建设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发展道路。

2.学生就业质量显著提高,专业培养方案能更好地对接行业或岗位群要求,毕业生技术应用能力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力争到XX年初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

3.服务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吉林省重点产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基地,并在提升对产业链价值的贡献力和产业群竞争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体思路: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应采取的总体思路:学校发展定位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和社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岗位要求对接;企业或行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模式,强化技术理论、强化技术应用,突出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过程体现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学做交替。

五个转变:

.由以学科体系为基础的专业结构向按行业岗位需求设置专业转变。

2.由学校自我封闭自成一体的培养模式向学业、专业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的合作教育转变。

3.由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向知识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学校培养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的教学转变。

4.由以学历学术标准建设教师队伍向“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转变。

5.由以学术标准为主的学校评估制度向以技术创新和服务产业实际贡献为价值标准转变。

(二)转型的具体措施

对应上面提出的6项任务,提出6个转型。只是个人的想法,供大家研究,各个专业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提出符合自身特点的转型措施。

.学科专业转型:面向行业与区域需求构建与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

一是调整和改造传统专业,基础理科专业转向发展应用性理科专业,文科专业转向发展应用性文科专业,积极拓展工科专业,发展新兴学科专业,使所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相应岗位职业要求。

二是设置应用型专业方向。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本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方向,定向培养。例如,假期里和几家大企业研究、签署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联盟,其中中兴通讯公司就提出他们最需要精通外语又熟悉经营和外贸的人才,这就给我们外语类专业提供了需求信息。

三是要加强专业群建设。按行业需求组建跨学科专业群,例如我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联盟中有一家企业是黑龙江俄速通国际物流公司,需要物联网、物流、国际贸易、俄语几方面的人才,这就给我们提出了面对国际物流行业,如何组建专业群的问题。

在专业口径设置上,应根据就业状况来决定。有些专业就业对口率比较高,专业指向应该具体些;有些专业就业对口率很低,专业指向应该宽泛些,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每个专业都要开展人才需求调查,重新审视、调整和建设专业或专业方向。下大力气办好自己的专业,争相成为特色优势专业。

2.培养方案转型:面向行业需要和岗位需求设置培养方案及其课程体系

一是按照行业发展、社会进步和技术更新的要求以及应用技术型培养目标的定位,重新审查课程体系,哪些课该淘汰了,哪些课要新开出了。课程体系如何调整和优化;对保留的课程,教学内容应该有哪些更新,在教学大纲上要标明。

二是强化能力培养。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哪些主要能力,这些能力在哪些课程或课程群中培养形成,应该构建这样的“能力矩阵”。在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除了明确学生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还应明确列出要培养的几种能力。

三是明确合作教育的培养内容。哪些课程是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完成,包括到校外教学和请校外教师来校内教学。

四是更加明确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增加行业实践,体现与岗位的“无缝对接”。例如我校艺术学院的作业变作品,作品变产品,产品变商品。

五是加强课外创新实践学分要求,把第二课堂的有关专业实践活动纳入培养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个性培养,强化能力训练。

3.培养道路转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这项工作要落实到每个专业。

一是按照教育部校企、校地实质性合作签约率的专业覆盖率100%的要求,每个专业都要实行合作教育,充分用好校外优质资源,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创建新的培养基地和平台。根据专业特点合作方式可以多样化。校内外培养基地相结合,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专业实践岗位。

二是每个专业都要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人才需求调查、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其中校外行业或用人单位专家至少占50%。

4.教学模式转型:强化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是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实现方式,包括教学方式与方法。

一是邀请用人单位直接参与课程设计、评价和国际先进课程的引进,积极推行基于实际应用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的覆盖率达到100%,主干专业课程用人单位的参与率达到100%。

二是强化课堂教学改革。教师用心设计问题情境,组织讨论课,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布置问题式作业,引导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开展课后讨论,实现探究式学习;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主线,以综合为导向,以分析、质疑、多路径求解、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等方法指导学生开展主动性学习。

传授知识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但是,还有四个方面更重要:

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需要教。

养成学生的科学精神比传播科学知识更重要。培养学生严谨、求实、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学术品格,比传播科学知识本身重要得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强制学生学习更重要。教师最重要的责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

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知识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

学习重在“习”,知识重在“识”,文化重在“化”。听过的会忘记,见过的能记住,做过的才真正明白。背会不算会,体会与做会才算会。

三是讲求知行合一,注重课内外结合、

一、二课堂的互动,提倡项目式教学,实现做中学、例中学、问中学、研中学。

5.教师队伍转型:双师型

一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使“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逐步达到50%以上,同时通过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增加教师的实践经历。将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在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聘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二是教师的岗位培训和提高。通过教师发展中心的校内培训、教师讲课比赛、班导师业务培训等多种渠道,大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三是通过第二课堂的专业实践指导,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6.实践教学条件转型:

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按照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建构知识体系、技术技能体系和实验实习实训环境。建设校内工程实践中心,用好合作单位的实训条件,积极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实验实训中心。

上述六个方面的转型,就是对“转什么、怎么转”的集中探讨,希望引起大家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提出更加符合本专业实际的、更加详细、更有操作性的措施和办法。我们就是要通过系统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出民办本科院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办学道路。

(三)转型的实施步骤

用三年的时间完成转型,与合格评估的评建工作步调一致。

今天的动员大会以后,全校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大讨论,接着各教学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提出自己的工作思路,在此基础上,学校出台转型实施方案。

(四)工作安排

.学习讨论,理清思路(9.10——10.10)

学习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和其它学习资料,调研本专业的人才需求,查找本学院、本专业在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面对转型任务,组织本单位的转型发展大讨论。

2.制定初步工作方案

在学习讨论基础上,制定出本学院(各专业)转型工作思路和初步工作方案,在全校宣讲(10.13—17)。既要明确统一要求,又要尊重各学科的特性,鼓励各学院各有特色、各显神通,创造性工作。重创意、重改革、可操作。

3.制定学校转型工作方案(10.31前)

在宣讲大会基础上,学校制定出XX—XX年转型工作方案。

4.各学院根据学校总体方案修订本单位转型工作方案,按照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转型。

转型是强化我校办学特色和实力的大好机会,是提高我校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渠道。

转型发展是我校转设后最重要的系统工程,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主干道,全校干部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作风、得力的措施,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为实现各项转型任务而不懈努力!

我们要走的是多年想走而没有走出来的改革创新之路,我们要战胜的是自身的传统势力和保守习惯,我们要改变的是学生们在就业市场上的尴尬,我们要追求的是学生们的利益和学校的声誉,我们要获得的是学生们的满意和社会的认可,我们要做的是一项功德无量的事业!

谢谢大家!

推荐第5篇:转型发展服务年活动

“转型发展服务年”活动 通 报

企业减负专刊

第七期

嘉兴市“转型发展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11月3日

全市启动企业减负第一次专项督查“回头看”及第二次专项督查 根据9月27日召开的企业减负专项督查通报会会议精神,市减负办于近期组织开展第一次专项督查“回头看”及第二次专项督查。

10月底前,四个常态化督查组已经完成对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嘉兴电力局、嘉兴银监分局四个市级部门,以及南湖区、嘉善县、平湖市、桐乡市四个县(市、区)的专项督查“回头看”。重点督查前期专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自2017年9月1日起下调天然气价格政策落实情况,以及9月份人行嘉兴市中心支行部署的应收账款融资推进情况。

1

11月上中旬,四个常态化督查组将赴秀洲区、海盐县、海宁市、嘉兴经开、嘉兴港区五个地方,以及市民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质监局、市工商联、嘉兴海关五个市级部门(单位)开展第二次专项督查。主要督查各地各单位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落实各级有关企业减负政策措施,有关问题整改等情况。

(市减负办)

平湖市多方举措减负成效明显

减负有助于企业轻装上阵,实现更好发展。今年以来,围绕“降成本、减负担”的工作目标,平湖市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完善收费清单制度为基础,以规范涉企收费为重点,以加大督查力度为抓手,深入推进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前三季度累计为企业减负18.5亿元,全年预计可超26亿元,切实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

一、政策支持,亮出惠企组合拳。今年年初,平湖市制定了《全市企业治乱减负主要工作及责任分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了严密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责任体系,对各牵头单位和有关整治重点进行督查和检查,形成

2

齐抓共管局面。出台《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若干意见》,从企业税费负担、企业融资成本、水电气等要素价格等方面给于优惠;出台《平湖市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意见》,从科技创新、专利质押融资等方面给予企业补助,并通过鼓励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对标换能,引导企业减少生产工人和成本。

二、精准服务,奏响亲企和谐曲。相关涉企部门与企业进行广泛交流,了解企业运行、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听取意见建议。对企业提出的问题,遇到的困难,能当场解决的当场给予答复;不能当场解决的复杂问题,做好问题的搜集整理及时研究解决。同时,各涉企部门还认真将国家、省、嘉兴以及平湖市的关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汇编成册,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向企业进行专门的宣传,最大程度的帮助企业吃透政策,享受该享受的优惠政策。

三、重点治理,创造便企好环境。执收执法应查尽查,通过自查和重点抽查,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社团组织依法收费,减轻企业负担;收费项目应减尽减,严格执行涉企收费项目审批制度,并将收费标准向社会公开,切实解决收费标准过高和重复检验检测检疫等问题,建立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涉企“三乱”治理应管尽管,围绕企业整治重点工作和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在全市集中开展

3

涉企乱检查、乱评比、乱培训治理活动,合力缓解企业压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平湖市减负办)

海宁市提早取消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

根据《海宁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海委办发〔2013〕52号)有关规定,自2013年11月起,海宁市取消了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比中央全面取消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早了3年4个月,使得海宁企业提早获益。截止目前,海宁市已完成返退2005年以来的项目1307个,涉及金额1.55亿元,返退比例为79.5%;尚有未退项目161个,涉及金额1981.05万元。

(海宁市减负办)

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落实企业减负工作

嘉兴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立足职能,在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政府制定的各项减负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减负力度,切实减轻企业和农民负担。截止2017年9月为企业直接减免收费426.54万元。

4

一是强化政策宣传。通过网络发布、当面告知、短信宣传等多种方式向企业广而告之,积极推广和落实各项减负政策。自信息发布以来,主动入企上门宣传约600人次,接收来电咨询185次。

二是落实减负举措。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立办立减,采用软件自动计费,确保清费减负公开公平。截至目前,落实减负业务650余笔,惠及企业200余家。此外,常年免费对外开放专业实验室,为企业降低科研成本。

三是开展自查自纠。通过定期财务票据自查及企业回访等方式对政策的落实情况开展自查自纠,对发现符合条件而未予以减免的检测项目进行核查,并及时落实相关优惠政策,确保减负工作落实到位。1-9月份共开展自查自纠活动10次,检查相关票据7项,进行企业回访128人次,未发现减负遗漏现象。

(市质监局)

乍浦办事处扶持重点企业成效明显

中韩自贸协定作为我国迄今覆盖领域最广、涉及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协定,嘉兴地区出口产品大多数都进入了其关税优惠清单。嘉兴检验检疫局乍浦办事处根据辖区企业出口产

5

品特点,助力重点企业日本电产芝浦(浙江)有限公司提高该区域优惠政策的利用率。

日本电产芝浦(浙江)有限公司生产的马达产品自中韩协定证书生效日起关税由原来的8%,分10年每年等比下降10%。2017年,该公司产品在韩国的关税已经降为5.6%,短期内的关税大幅度降低,大大增加了国外客户在韩国市场的利润,也增加了该公司出口韩国产品的竞争力。乍浦办签证人员结合该公司出口产品实际情况,推出产地证无纸化申领、“信用签证”、定期核销空白原产地证书及归档等定制服务,预计全年可为该企业节省申领成本1.6万元左右。

(市检验检疫局)

送: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市级机关各部门、市直属各单位,

各县(市、区)“转型发展服务年”活动相应工作机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

共印50份 编辑:韩一飞

屠芸

审核:李飞雄

吕荧萍

签发:卓卫明

6

推荐第6篇:转型跨越发展演讲稿

愿做转型跨越发展道路上的铺路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愿做转型跨越发展道路上的铺路石》。

转型跨越是全方位的,作为乡镇干部,如何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转型跨越”中发挥作用,作出贡献?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就是要像小小的铺路石一样,为整体转型跨越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铺路石是平凡而渺小的,然而,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正是一颗又一颗铺路石,夯实了基础。

首先,应立足岗位,饱含工作激情。最近,我反复研读了《你在为谁工作》一书,书中比尔•盖茨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如果只把工作当作一件差事,或者只将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是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你依然无法持久地保持对工作的激情。但如果把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看待,情况就会完全不同。”“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这段话阐释了他对工作的激情,因此我们就不难想象为什么保持工作激情的理念成为了微软文化的一个核心,并像基石一样让微软王国在IT世界傲视群雄。作为年轻的乡镇干部,我们就应向比尔盖茨那样

饱含激情、努力工作,真正要求自己在做中长见识,在做中求积累,在做中谋发展。

其次,应加强学习,增强业务本领。学习是立身之本、成事之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在日常工作中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以精进的学习精神充实自己。力求在努力工作中提升自我、在解决问题时积累经验,在遇到难题时不畏惧、不退缩、迎难而上、不断超越。

最后,应创新思维,实现工作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曾说过:人类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而创新思维更璀璨。作为青年人我们不能只是完成份内的工作或领导安排的任务就算了事,我们要充分发挥青年人思想活跃、有激情、有活力的长处,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认识不足,多观察、多留心工作中的细微之处,敢说、敢想、敢干,多提合理化建议,以思维创新推动工作创新,努力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泰山不拒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目前,我县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乡镇干部,我们要以 “勤学、善谋、创新、实干”的精神,努力工作、加强学习、创新思维,为加快建设中等工业化现代生态旅游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推荐第7篇: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从我做起

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从我做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从我做起》。“漫山遍野枣飘香、大街小巷亮堂堂、群众生活得实惠、引资招商分外忙……”过去的一年里,延川县的变化被有心的市民编成了顺口溜在县内流传。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人文景观,悠久的革命历史,别样的民间艺术是延川县发展得天独厚、无可比拟的优势条件。延川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旧貌换新颜,各项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历史选择了延川,延川担负起转型发展的重大使命,我们将以“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为战略契机,以建设“奋进、生态、幸福新延川“为根本目标,开创延川发展的新纪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省委、省政府支持延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中省市各级也给予延川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这些都为我县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客观分析延川今后发展形势,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经济总量较小,产业层次不高;公共服务不完善,承载带动力不强;财政收入较低,居民收入不高等。然而,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把困难举在头上,就是一块压顶石;把困难踩在脚下,就是一块铺路石。基于我县基本县情,转型已经势在必行,县委十八届二次全会上提出的“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也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没有目标的行动是盲目可怕的,就像行走在沙漠里缺少了指南针,航行在大海中没有了灯塔。县委县政府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带动、三大工程”的发展战略已经明确,面对转型,因循守旧、按部就班、拖沓散漫的工作作风显然已经跟不上变化的脚步,我们每个人都应认真学习“大讨论”文件精神,积极查找自身不足,在整改中不断提高,来适应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要求。

第一,加强学习促转型。古人云:学习是内修身、外立业的法宝,学以致用,用有所成。每个人都应加强学习,增强业务本领。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 在平时工作中,抓紧每一次学习机会,包括单位里组织的学习,还有平时的自学等,并且要善于学习,在“真学、真懂、真用”上下功夫,努力从科学理论中找方法,从先进典型中找经验,从开拓创新中找路径,使转型升级的思路更宽,统筹发展的办法更多,攻坚克难的水平更高。自我加压,持之以恒,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为延川发展添砖加瓦,为延川打造“旅游城市”、“红枣之乡”、“路遥故里”、“地质公园”、“生态延川”五张名片奉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第二,转变作风促转型。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每次的下乡进村都让我受益匪浅。社会是所大学校,到农村去也可以接受到不同的教育。过去出现过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工作作风必须改掉,漂浮、拖沓、散漫的工作作风必须改进。我们一定要多进村、多入户、深入到基层中,在实践中转变工作作风;一定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在求真务实中转变工作作风;一定要想民盼、急民难、谋民利,在为人民服务中转变工作作风。“群众利益无小事,服务群众是大事,帮助群众是好事,关心群

众是正事”,这空洞的话语也许听起来苍白无力,但我知道,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就会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就会诚心诚意为群众谋福祉,就会实现延川的大转变,大发展。

第三,团结协作促转型。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抛弃到荒漠里不可能生存一样。”叔本华也曾说过:“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宾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这充分说明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我们不难看出,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个人和集体只有依靠团结的力量,才能把个人的愿望和团队的目标结合起来,产生1+1〉2的效果。延川明日的辉煌离不开延川所有人民的努力。正如深邃的大海由千万条江河汇流而成,广袤的森林由千万株树木聚集而成。所以只要我们所有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是一股强大的不可占胜的力量。这股力量,定能让我们在转型中取得伟大的成就。延川定会迎来转型发展的大提速、大突破、大跨越。

亲爱的同志们,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从我做起!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尽快行动起来吧!拧在一起我们就是一道闪电,聚在一起,我们就是整个太阳,站在一处,我们就是信念不倒的墙。让我们凝聚一心,坚定信念,携手并进,共创延川美好未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感谢镇党委给了我们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共同提高对“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认识。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有人问我:你是乡镇干部,你觉得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体现在农村生活的哪些发面?

我会自豪地说: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是取消农业税,种地有补贴,党的惠民政策让农民得实惠时抖擞的精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是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解决,群众手捧报销费用时感动的热泪;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是调整产业结构,农民发展特色经济时稳健的脚步;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是孩子们享受“两免一补”政策时兴高采烈的身影;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是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旧貌换新颜,群众如沐春风时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是啊,当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庄严写进党章时,当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时,当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提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大讨论活动时,我知道,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强劲的力量。科学发展观,这个最振奋人心的号角,这个最让人鼓舞的强音,正旗帜鲜明地指引着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不断向前迈进。

政策好了,农民心亮了,日子有奔头了,如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农民,如何让发展的成果全体农民共享,我想,关键不仅在农民观念的转变上,更在于干部观念的转变上。当前,全县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加快发

展、转型发展”大讨论活动,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把基层的工作做好、做实,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

因为,我们的干部,正在转变观念,热情服务求创新;正在锐意进取,凝心聚力谋发展。要不,怎么会有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的老同志,他们曾在乡镇这舞台上展示过自己的青春;他们曾在肥沃的土地上挥洒过辛勤的汗水;他们曾为农村工作的振兴全心全意、奋力拼搏。如今,优秀的同事依然忘我工作,依然为农村工作增添光彩,依然为我们树立着值得骄傲和学习的最好榜样。是啊,在我们陶辛,为了工作尽心尽力的事每天都在发生着,有孩子还在襁褓中,整日奔波在工地,十天半月见不着孩子的;有白天热火朝天地干活、晚上加班深夜赶材料的;有为落实政策,苦口婆心向群众讲解不听而遭打骂、撕扯的„„晨风暮雨,岁月匆匆,严冬雪地,留下了我们乡镇干部走村串户坚实的脚印;暖暖春季,挥锹劳动换得绿树成荫成林;炎炎夏日,田地里流淌着干部如雨的汗水;累累秋日,大干农田水利建设整月没有休息却无怨无悔„„乡镇工作是辛苦的,但一人的努力换得千万群众得实惠再苦也乐;农村工作是繁杂的,但一人辛苦赢得千万群众的好评再难也易。

常听同事说,乡镇工作越来越难干了,没有以前那样轻松了。我想,这是必然的结果,因为,我们的心态决定了我们的状态,我们的思路决定了我们的出路,我们的观念决定了我们的行为。“群众利益无小事,服务群众是大事,帮助群众是好事,关心群众是正事”,这空洞的话语也许听起来苍白无力,但我知道,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就会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就会诚心诚意为群众谋福祉,就会实现争创全县经济强乡的大跨越。

同志们,风潮汹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借学习“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开展大讨论活动的东风,以今天演讲比赛交流的心得,再掀新一轮学习高潮,再创延川灿烂辉煌的明天!

谢谢大家!

推荐第8篇:转型发展先进人物事迹报告

转型发展先进人物事迹报告

李建生同志简要事迹

李建生同志,山西长治县雄山振义煤业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2010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2009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评为“山西省捐资助教功臣”;2010年被长治市政府评为“长治市劳动模范”;2009年被长治市政府评为“长治市捐资助教先进个人”;2010被长治县政府评为“长治县特级模范”;2009年被长治县政府评为“捐资助教先进个人”。

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面旗帜,李建生同志积极创新,开拓进取,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县委县政府“四三二一”发展战略,确立了“以煤为基、以煤兴业、以煤兴产、多元发展”的发展思路,在转型中发展,在跨越中奋进,努力践行者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转型发展。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面对越来越少的资源,李建生同志紧盯发展前沿,突破思维定势,以深度利用好煤炭资源为第一出发点,新建90万吨洗煤厂,由原来主要依靠资源开发、初步加工的运营模式,向资源深度开发的道路转变,实现了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发展向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的转变,实现了由“地下”先“地上”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实现企业多元发展。李建生同志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上,充分依托煤炭资源经济发展优势,高瞻远瞩,立足于转型、跨越发展,加大长治神泉保健食品饮料公司资金投入。该公司为雄山振义煤业一家子公司,果茶年生产设计能力2000吨,全年产值3000万元,上缴利税480万元。2010年通过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先进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引进了清爽型果茶生产线,不断研究开发新项目、新产品,目前形成了“心水牌”果酱型、清爽型、无糖型、罐装、桶装果茶及山楂酒系列产品。于此同时,出资入选山西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区,投资建设建粮油仓储配送基地和畜禽蛋奶保鲜包装仓储基地,占地面积400亩,概算总投资2.1亿元,打造现代化大型农产品物流平台,实现了企业由“黑色”型向“绿色型”转变,促进了地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天的雄山振义煤业形成了煤炭洗选、保健饮料、农产品物流的多产业强劲发展格局,实现了公司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华丽转身。

李建生同志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发展思路,加快转型发展步伐,为全县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推荐第9篇:是个人转型发展

2009年度个人工作计划

2009年是个人稳定发展的起步之年,是坚持加快熟悉业务工作,积极指导农户农业生产,认真履行岗位职能,积累工作经验,推进创新的关键一年,为确保各项目标落到实处,在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分析形势,展望未来,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观念为突破口,积极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进程中;以加强学习为根本,加速提升岗位技能水平;以遵章守纪为重点,以勤奋工作为主攻方向,树立刻苦钻研的敬业精神;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崭新的精神风貌、崭新的工作作风,促进XX镇的粮食增产为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

蓝图绘就,目标确定,关键在于抓好落实。为使目标如期实现,要切实做好以下二个方面工作:

1、转变观念,明确奋斗目标。

俗话说“意识反应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心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因此,面对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工作环境,今年要突出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认识,转变工作角色。

一方面要加强认识,提高意识,要从大局意识出发,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牢固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 1

念;另一方面在思考问题,处理事情时,必须跳出以前的思维方式,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全局意识,切实转变工作角色,积极融入促进粮食增产发展的大潮中。

(2)实事求是,促进各项目标顺利进行。

目标就是方向,有了前进的方向就有了奋斗目标。因此,一方面要本着实事求是、适当超前的原则,,促进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要把目标植根脑中、牢记心中、确保目标不流于形式,促进各项目标顺利进行。

1、全年下核桃村进行技术指导不低于40次,为群众解决农业技术方面的难题。

2、2009年核桃村全年粮食总产4493吨,比2008年增产30吨。

面对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我相信:有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体工作人员和广大村社干部的努力,以及自己的不懈努力,我一定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支农人员,为XX镇核桃村的发展尽一份力。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日

推荐第10篇:有感于公司转型发展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沙丁鱼为食的鲶鱼。鲶鱼进

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10月11日下午,在古矿文联举办的“扬帆为转型,激情谋跨越”文学作品品鉴会现场,优秀作品代表们对自己写作背景与思路的分析与探讨,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创作课程,相信每位与会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触动和启发。最后党委王书记的讲话,更是使我们受益匪浅。讲话里王书记用几个字为例,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造字的奥妙和来自生活的智慧,令我印象深刻。其中一个字,与上面这个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输赢的“赢”字。

“赢”字的含义,不用我说,大家都容易理解。虽然我们经常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但争输赢的时候却是谁也不会让着谁,输赢场上个个摩拳擦掌、虎视眈眈。“赢”字似乎总是与荣耀、激情、勇往直前联系在一起。而“赢”的获得也常常与时间、实力、正确的心态有着紧密的联系。把这个字拆开,有“亡”“口”“月”“贝”“凡”几个单字组成。“口”字理解为“沟通、交流和辨才”,是一种个体能力的体现;而“月”则代表了“时间”,更深层则可以理解为“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代表了中国人最讲究的“虚心”二字;“贝”在古代是货币的象征,在这里代表的是一种外在实力;“凡”则表示平凡,代表了一颗“平常心”。然而,赢字的那个“亡”字头这时就显得突兀,让人不能够理解。“亡”即死,“赢”与“亡”之间会有着怎样的微妙关系?还是王书记最后揭开了萦绕我心头的疑惑。“亡”在字面上理解为死亡,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危机感,“居安而思危”,活着的时候我们要常怀对死亡的敬畏之心,顺境时要常思逆境之危,这才是赢家的关键。

2012年,是我矿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外部有国家煤炭产业调整的大环境,内部面临集团公司进军世界500强的高规格,古矿转型跨越的使命任重而道远。王书记讲话中对我矿去年和今年前半年转型发展的成果作了简要介绍,特别讲到国家近期实行产业调整,将一些煤矿资源整合到集团公司,而集团将其中两座煤矿资源分配给了古矿,对于正在艰难中不断行进的矿山人,这无疑是个好消息。这些外在的实力为我们将来胜利转型奠定下坚实的基础。然而,我们要想成为真正的赢家,却还需要作好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件事,那就是常怀危机感,为我们的赢字带好一个“头”。

虽然我矿人员转岗工作正在一步步不断推进中,但在转岗工作出现的一些员工思想波动和员工行为来看,我们的危机意识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集团公司多年的发展为广大员工提供的舒适环境,使部分员工和一些员工子弟对企业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尤其在一些年青员工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不愿吃苦,不能踏实作事的负面表现。许多人因为怕吃苦不愿选择支援新井开发;许多人抱着人有我有的思想,对转岗工作表现出得过且过的消极心态;还有人眼高手低,只争待遇,不思进取,不能与时俱进,不愿投入精力从基层作起。殊不知,这些消极思想恰好使自己成为那些缺乏氧气的沙丁鱼,最终会在舒适安逸的环境里淘汰掉自己,而只有在思想中加入一条代表危机的鲶鱼,我们才能常怀进取之心,永葆前进的活力。

第11篇:转型升级 创新发展

转型升级 创新发展

为加快推进国际旅游休闲中心而奋斗

——2013年杭州市旅游工作回顾与2014年旅游工作思路及举措

一、2013年旅游工作回顾

2013年是我市旅游业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从全国形势来看,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旅游法》、国务院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这对于杭州依法强旅、旅游强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全市上下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旅游行业艰苦奋斗、奋发有为,鼓足精气神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也客观看到,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国内雾霾、禽流感疫情以及高温天气、政府三公消费控制等多重因素制约,旅游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年来,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旅游业主要发展指标仍取得较好的业绩。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603亿元,同比增长15.19%;国内旅游人数9409万人次,同比增长14.23%;国内旅游收入1469亿元,同比增长17.29%;入境旅游人数316万人次,同比下降4.57%;旅游外汇收入21.6亿美元,同比下降1.87%。归纳2013年旅游工作,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旅游拉动消费成效显著。从2013年10月1日起,我市发行杭州通〃旅游消费卡成为全市涉及面最广、工作最为繁重、影响力最深远、也是举全市之力最重要的一项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创新举措。截至去年底共销售旅游卡10万张,实现充值18.9万次,充值金额1.39亿元,实际消费33.7万人次,

- 12旅”、“文化演艺之旅”、“运动休闲之旅”、“购物之旅”和“茶文化之旅”等旅游线路,千方百计抢占高铁游市场。

三是《旅游法》宣贯落实迅捷。我市及时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实施方案》,启动《旅游法》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依据《旅游法》制订了《旅游合同》(范本),并印发行业广泛推广实施。对需要“立、改、废”的法规制度进行全面梳理,研究制定贯彻实施《旅游法》的政策措施、配套文件,制定印发《 旅游法自由裁量规则》,组织开展《旅游法》专项执法和“一日游”专项检查,全年共实施行政处罚5起,发出责令改正(限期责令改正)通知书25份,查处违规带团导游148名,IC卡扣分438分。全年受理旅游投诉1266起,办结率、反馈率、满意率98%以上。坚持不懈推进旅游目的地常态化联合执法,对重点区域欺客宰客行为保持高压整治态势,杭州连续三年保持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前8位。

四是旅游投资保持百亿规模。去年全市实际完成投资117亿元。按项目类别看,宾馆酒店22.96亿元,大型综合体44.05亿元,商贸购物14.25亿元,特色街区和自然景区分别达11亿元,旅游基础设施6.8亿元,历史古迹2.3亿元,温泉养生0.85亿元。按区、县(市)来分,萧山区34.39亿元,江干区14.48亿元,淳安县12.28亿元,桐庐县11.27亿元,上城区10.4亿元,下城区、滨江区也超过4.5亿元,西湖风景名胜区3.52亿元,其它区、县(市)均在2亿元左右。按项目实际投资额来看,超亿元的项目有26个,其中像湖滨国际旅游综合体、萧山湘湖景区建设工程、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桐庐县潇洒休闲运动公园旅游综合体等旅游项目投资力度大,前景十分看好。去年有10个旅游大项目已完成全部项目投资。我市还推进了一批示范性、创新性较强的新业态项目,有力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如尚城1157旅游综合体、武林路时尚女装街277皇后公园、杭州西山光明寺运动休闲公园、塘栖古镇保护与开发项目、深澳古村落旅游开发项目、河桥古镇慢生活街区、青芝坞休闲旅游慢生活特色街区、湖边邨精品酒店、“隐居西湖”民宿等,成为创新、融合及协同发展的典范。在今年1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旅游投资竞争力研究报告》中,杭州获得观光旅游投资竞争力城市排名第三名,休闲旅游投资竞争力和综合旅游投资竞争力城市排名第一名。

五是“美丽杭州”建设初显成果。为全面贯彻落实城乡统筹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杭州”建设的战略部署,由我委牵头起草并由市政府印发实施《“美丽杭州”旅游休闲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2015年)》。《计划》围绕全市旅游休闲业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质、打响最美杭州品牌、丰富旅游休闲产品、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共推淳安先行先试六大方面共推出了31条工作举措。一年来,乡村旅游品质提升明显,淳安县成功创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西湖区蒋村街道成功创建浙江省旅游强镇(乡、街道),玉泉社区(青芝坞特色村)成功创建浙江省特色旅游村;临安成功创建清凉峰省级旅游度假区,富阳市新沙岛景区成功创建4A景区,桐庐县江南古村落、余杭区良渚玉文化产业园成功创建3A景区,余杭塘栖、临安太湖源、河桥古镇、江干钱江新城创4A已通过省旅游局初审;全市新增“三江两岸”绿道119公里,建成驿站10处,建成旅游码头13个,主城区绿道北线贯通。

- 56少了收入反而增加了,那更是能耐。他还指出,旅游业要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消费群体、企业和政府都要从观念上做出一些改变。为贯彻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最近国务院正在起草“促进旅游消费意见”,这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旅游业的综合作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去年12月27日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作出《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的决定》。《决定》作出“围绕推进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建设,形成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体制机制”重大决策,成为“十大举措”(简称“杭改十条”)之一。全会要求,加快推进旅游与时尚、休闲、会展、特色产业等融合共生,培育消费新增点,拉高消费贡献度。要求2014年要制定出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向旅游观光、休闲保健、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四位一体”转型,着力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这些重大决策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杭州旅游业的远见和决心。

㈡拓展空间,探索当前旅游业发展出路。综观旅游业发展势头好的旅游目的地,一个共同的特征,旅游市场能适应旅游消费结构和消费特征的变化,尤其在少数人高端消费被遏制和公务活动锐减的消费时代,无论是政府管理者还是旅游经营者都要适应这一时代变化。谁在经营模式上调头快,谁就能抢占市场份额。具体表现在:一是旅游目的地将更加开放。随着散客化、自由行、自驾游、城市旅游和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游客越来越多的进入目的地公共场所,参与到老百姓的常态生活中,城市和乡村开始成为散客与本地居民共享的生活空间。二是旅游者品味要求将越来越高。散客化、自助化、智能化等趋势将会进一步增强,休闲游将会得到显著增长。三是旅游维权意识日益增强。游客对城市旅游综合环境也更为敏感,对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四是旅游新业态成为市场主角。高端宾馆饭店将持续受到影响,新型民宿业、主题酒店、特色餐馆、乡村旅游成为新宠;传统旅行社业也将因在线旅游业务的扩张而受到影响。旅游景区将凸现换代升级。五是旅游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政府将从政策指导、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综合协调等方面推进杭州市旅游全域化发展。

㈢找出差距,明确当前旅游业努力方向。旅游业是杭州的优势产业、龙头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近十年来,杭州旅游业立足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旅游发展在许多方面成为全国标杆型城市,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一定要正视自身的差距和面临的挑战。一是发展理念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往存在重游客人数轻人均花费、重项目投入轻产品升级、重营销投入轻绩效评估、重GDP增幅轻游客体验感受。二是产业融合的差距。体现在旅游与商贸、旅游与文化、旅游与会展的融合度还不高,产品融合的叠加效应不明显。三是项目投入的差距。随着政府旅游项目投入的减少,民营企业后续投资的乏力,我市在如何吸引企业家来杭旅游投资方面还缺乏紧迫感。四是产品结构的差距。来杭游客基本消费(交通、食宿)仍占据总花费的66%,拉动社零增长的非基本消费(购物、娱乐)比重处于旅游消费结构的国际最低警戒线,休闲度假产品的开发速度远远滞后于观光产品。五是环境容量的差距。杭州近郊、远郊的游客分担率严重不足,旅游旺季严重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美誉度,而周边素有江南文化底蕴的旅游吸引物没有很好的开发利用。

- 910体验、商务会展“四位一体”旅游产业发展体系。在行业管理层面,认真贯彻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和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将旅游部门原有的行政管理职能逐步放权于市场、放权于基层、放权于协会(中介组织),同时不断提高行业协会自身建设。在机关层面,优化机关内部机构设臵,改变行业指导方式,改进营销推广方式、改进旅游统计方式、改进调查研究方式、改进专项资金使用方式、改进办展办节方式等,建设服务型机关。在企业层面,推动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兼并重组、上市融资,支持市商旅集团建立混合型旅游产业集团。扶持民营旅游企业发展,组织旅游行业民营企业参加各类经贸交流活动,为民营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服务。

㈡突出重点,突出旅游与休闲、文化、会展的融合。这既是杭州旅游产业融合的重点,也是杭州产业融合的特色与优势。从今年起到2017年,通过部门携手、市县联合,推出一批示范性强、附加值高、辐射力强的旅游产业融合扶持项目。一是推出7条休闲特色街区。重点打造建国南路中医街(上城)、新安江“双江”特色休闲街、临安锦北美食休闲特色街、中国御茶街(江干)、皋亭山休闲旅游特色街区、孩儿巷婴童特色街和运河塘栖特色街区群。二是大力培育会奖旅游市场。力争聘请杭州市会奖旅游大使50名,容纳1000人以上的会议场所10个;召开国际会议20个以上(ICCA组织统计标准)。三是做强旅游演艺市场。重点提升“宋城千古情”、“吴越千古情”、“印象西湖”、“西湖之夜”旅游演艺品牌,新创“良渚印象”、“径山禅茶”、“新安江之夜”大型旅游文艺节目;重点开发“杭州丝绸文化之旅”特色旅游产品,推动龙头文化休闲旅游企业上市,培育4-6个品牌市场演出团体。四是建设旅游产业融合基地。重点推进千岛湖啤酒休闲园、建德汽车越野运动基地、余杭运动休闲集聚区、萧山达利丝绸产业园、千岛湖游艇帆船俱乐部、富阳龙门山休闲综合体、浙江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富阳)、临安珠宝玉石特色产业基地。五是提升杭州特色节庆品牌。重点举办西湖龙井开茶节、咖啡西餐节、足浴文化节、天目源茶文化节、西子美丽节、亲子杭州休闲文化节、杭州骑游大会、西湖登山节、横渡钱塘江、开步节等十大特色节庆品牌。希望各相关区、县(市)和有关部门根据市里确定的重点项目,进一步提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行动计划。

㈢拉高标杆,推进“国际游客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就杭州而言,没有旅游国际化就没有城市国际化。今年将围绕国际散客旅游无障碍建设标准,不断提升杭州旅游城市品质。一是开辟更多的国际航线。年内力争开通直达美国航线,争取杭州对持有第三国签证的外籍人士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二是扩大杭州旅游消费卡的使用覆盖面。为方便散客自由出行和小额支付,深度体验杭州,杭州旅游消费卡要扩大使用商家,包括更多的社会餐馆、民宿、超市、娱乐场所,同时向五县(市)延伸。三是优化旅游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和完善五县(市)旅游集散中心,实现杭州旅游集散中心与五县(市)旅游集散中心线路互通、客源互送、业务互联;完善火车东站城市旅游综合服务配套设施,提供游客汽车租赁、咨询等多功能服务;完善星级饭店汽车租赁服务体系。加快区域内公共交通设施建设,

- 1314立重要会议来源渠道的营销机制。四是放大国内投入。重点做大做强高铁旅游市场;积极启动2014“美丽中国游”和“中国旅游日”活动;继续打造推广“三江两岸”黄金旅游线;加强国内专题市场营销;实施好“中国智慧旅游年”相关主题活动。今年要充分借助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契机,主动牵头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建立旅游营销联盟,推出中国大运河旅游线路并争取纳入国家重点推广旅游线路。

全年市场营销将更加强化“一盘棋”理念。一是抓资源整合。近年来市县携手在央视投放大杭州广告取得不错的效果。今年要加强市本级与区、县(市)及旅游企业的三方合作,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合力促销的良好局面,发挥资金的最佳效应。二是抓活动的整合。旅游节庆在旅游市场宣传推广中一直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以往每年举办的旅游节庆活动达100多个,但也存在着内容同质、时间重叠、特色不明显、市场效果欠佳的问题。我们要借助规范和清理各类庆典活动的大好契机,保留并提升主题明确、特色明显、成效共享的旅游节庆项目,努力打响杭州旅游节庆品牌。三是抓平台的整合。要善于“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利用好文化、新闻、商务、外事、农业、体育等部门平台,强化旅游与历史、商品、工艺美术、新闻、体育、商务等元素的融合,放大旅游市场营销的综合效应。

㈥转变职能,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旅游部门要弱化“管理”职能,强化“服务”意识,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旅游新业态引导和服务标准的制定与规范。这几年,杭州住宿业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旅游部门要不断创新理念与手段,关注连锁经济酒店、主题酒店、民宿、青年旅舍等社会酒店的成长,建立社会酒店联系制度,出台社会酒店服务规范。标准化建设是转变政府工作方式、竭诚服务企业的有效手段。市委《关于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探索现代旅游业发展标准化新机制,创新全要素旅游目的地标准化建设和管理模式”。全市将逐步成立政府层面的旅游标准化推进领导小组、专家层面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民间标准化培训辅导推进机构,指导和支撑杭州旅游标准化建设、机制及其管理模式的创新。今年将突出“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主题,以智慧旅游为载体,标准化建设为内涵,打造杭州旅游标准化建设网页,宣传智慧旅游与标准化工作。同时推广国家级千岛湖景区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省级西溪湿地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的成果;启动深澳古村落景区旅游服务业、旅行社服务网点标准化等试点工作,年内至少各培育一个国家级、省级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㈦主客共享,启动2014年杭州旅游进社区活动。以“乐游杭州〃和谐社区”为主题,以便民、惠民为目标,针对杭州、上海、南京市场,全面构建规模化、信息化,操作性和延展性强的社区旅游服务网络,全面提升旅游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旅游信息、产品、服务机构进社区。鼓励支持品牌旅行社走进社区服务市民,号召社区居民走出家门,参与到更多的文化旅游活动。主要包括政府支持引导,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旅游活动;组织县市旅游进社区;引导旅行社与社区进行对接,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旅游服务;整合旅游、民政系统公共服务资源;派发各类旅游宣传手册;联手华数在条件成熟社区服务中心增设

- 1718 -

第12篇:关于转型发展心得体会

关于省联社转型发展会议精神

学习心得

2014年8月1日,根据**市城郊联社关于学习讨论省联社转型发展会议精神的通知要求,我社在王忠良主任的带领下,第一时间组织全体职工召开学习大会。响**郊联社的号召,对本次省联社转型发展的学习高度重视。就我个人而言,谈谈通过学习省联社转型发展会议精神的心得体会。

此次省联社的转型发展是从根本到质的彻底颠覆,打破以往的传统模式,在现有的制度及业务上更加拓宽了发展道路。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我们在保留传统优势业务的基础上,全力向现代国有商业银行的标准创新发展。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全面扩大优质客户群体及市场覆盖面。按照改制、改造、改进三步并走思路,为2015年组建**农商银行做准备,全新打造农信社优质服务品牌。

作为基层信用社副主任,在此次省联社转型发展方案中承担的是执行上级领导下派事物的责任和引导员工转变思想的责任,尽管员工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也必须尽快转变观念。以明确责任、优化选拔、强化培训和深化考核为重点,全面推广客户经理制,与绩效考核紧密衔接,从而对员工施以压力、赋以动力。

中间业务是金融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业务,在未来的科技时代所有与金钱有关的事物都将与银行有着密切联系,我们可以大胆的试想一下,在未来几十年里,水、电、网、通信业等单位不再开设缴费窗口,而全部交由银行代收付,人们只需要带着一卡通就能快速便捷的解决一切缴费业务。虽然这只是试想,但也是未来不能预知的事,我们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争取与其更多的合作发展,共谋福利。

什么是优质的服务?答案很简单,就是让被服务的人满意。怎样才能让客户满意呢?答案也很简单,就是满足客户所需。现在简单的微笑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那么我们就需要与客户建立一种良好的感情关系,从而让客户真正感受到我们的优越性。这就更加突出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构建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我们面对省联社的转变发展时刻准备,这也是当下最为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改革发展的过程是艰难的,我们基层信用社将面临着从人员配备到业务曾项、从规范制度到公开承诺、从客户营销到市场营销、从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一次大规模转型,这预示着改革发展后的前景是无限光明。我们基层信用社会紧随城郊联社的步伐,团结一心,开拓工作思路,向当代社会金融企业发展趋势出发,为成立农商银行奋力向前。

第13篇:探路继续教育转型发展

探路继续教育转型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年)》明确提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也提出要求:“建立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建立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制度。”在我国高校继续教育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这些纲领性文件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升学校继续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三校以自愿、平等、合作、发展为原则积极地探索高等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新思路,研究各类继续教育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探索实现学历继续教育不同形式之间、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之间、不同高校之间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学习成果互认和立交桥建设的有效途径。

1.继续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

2012 年,以哈佛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的项目edX、斯坦福大学教授创办的Udacity 和Coursera 等为典型代表的一批开放课程网站快速崛起,集聚了大量世界顶尖大学优秀课程,学生注册数量快速增长,这种现象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并引领了新一代大规模、高水平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共享。

相比之下,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存在总量少、各自管理、重复建设、建设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而且未形成有效的共建共享机制。2012 年10月10日,教育部发布了“ 关于2012 年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和申报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了网络优质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初步规划,将在5 年之内建设完成100 门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并在“爱课程”网站上共享。然而,资源共享只是比较浅层的共享,诸如教师辅导、作业批改、答疑等学习支持服务如何共享,或者共享学习后如何得到学分互认、学分银行建设等一系列问题,“通知”中未提出具体的方案。

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一直很重视继续教育优质教学资源的培育、建设和共享。2011 年6 月,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联合申报的江苏省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重点课题——《高校继续教育立交桥及其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研究与实践》获得批准立项,2011 年9 月三校已开始教育教学管理与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管理等工作。依托三校各自学科与教学资源优势,所有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按国内统一教学资源格式标准进行建设,以高等继续教育公共基础课为基础,优先建设,以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为重点,次之建设,以公开课、优秀文化素质课、特色专业课程、公共选修课等为辅助,最后完成所有专业的课程建设,实现校际继续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与服务。在建设任务分配上,三校依据各自优势侧重建设各自的特色专业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南京大学主要负责公共思想政治类和计算机类课程建设、东南大学主要负责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南京师范大学负责学位英语课程建设。目前为止,已完成8 门公共基础课的网络课程建设。与此同时,三校积极地探索各类形式继续教育的统一管理模式,构建高校继续教育立交桥,为促进学历继续教育不同形式之间、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之间、不同高校之间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平台共用,有效促成各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深度共享。

2.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与学分银行建设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三校各自搭建继续教育教学管理与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见图1),三个平台分别异地存放、实时同步更新,此平台以优质课程资源为核心,建设具有支持跨校选课、网络教学、师生互动、考核评价、教务管理、资源管理等功能。三所学校教师、学生和管理员通过统一的“三校继续教育立交桥及其优质资源共享”页面登录,进入各自的继续教育教学管理与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继续教育优质教学资源三校共享,根据三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计划,明确学生可以互选的课程和要求。一门共享课程被三所学校学生选修后,为方便任课教师、学生只进入一个教学平台和降低经费成本,教务教师手动将学生信息导入到任课教师所在学校的课程平台中,学生通过共享服务平台修读优质教学资源获得学分,记录到个人学分银行中,三校间学生转学、升学互相认可。

在校际间实现各类继续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课程互选的基础上,通过相关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实现学历继续教育不同形式之间、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之间、不同高校之间的优质教学资源学习成果互认和立交桥建设的有效途径。

3.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要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不仅要强化质量意识,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还必须对学校的质量管理活动进行规范,必须进一步明确有关机构和人员的质量职责,加强质量基础建设,健全质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构筑灵敏通畅的质量信息网络。

要提高高校继续教育立交桥的教学质量,首要前提是制定各类高校继续教育间的教学质量监测机制,成立制定继续教育监测机制委员会,对机制进行定期的跟踪和监测记录。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在实践中能得到体现,必须得建立相应教学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有了机制和制度,还要由人执行才有效果,即明确质量管理活动有关机构和成员的教学质量职责,不断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其次要统一同类型高校的教学质量标准并加强评价体系建设,以提高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完善各级各类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质量标准,促进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协调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面临着如何转型与定位,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论文主要对高校继续教育立交桥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在三校间实现了继续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课程互选和学分互认,希望本研究成果在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趋势研究中有所贡献,在更广范围能有所借鉴,有助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

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对高校继续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学分银行构建模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 职业培训如何进行学分互认、转换,立交桥构建方案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究。高校继续教育立交桥建设是构建终身教育立交桥的一部分,而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经过研究、实验、推广、评价的过程。基于香港的实践,学者提出建立和实施终身学习立交桥具有七大任务,其中第一条:通过立法保证终身教育立交桥的实施,只有在政府统筹和支持下,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机构才能通力合作。笔者认为第一条任务是终身教育立交桥实施的根本保障,在七大任务中处于重中之重。

图1 南京大学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 作者单位为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第14篇:浅谈转型升级发展

浅谈转型升级发展

(六郎镇强湾村 吴勇)

早在2009年底,中央就在经济会议上曾明确的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如今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面临着极为复杂的经济形势,发展方式转变急需提速。作为皖江明珠芜湖县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深入开展了“转型升级、率先发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此次讨论活动的进行,对于我县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说我们的第一次转型是着眼于体制的转轨,我们引入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财富积累,劳动力转移,使经济由弱变强,那么第二次转型的目标就要更高,要使我县成为经济强县,必须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为更长期更可持续的发展创造条件。

转型升级的发展,我想首先我们必须再一次全面深刻的理解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协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发展观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

我们的发展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要想做好我县经济的转型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人才是第一要素,是战略资源,因此我们要把培养、吸引、使用人才作为推进我县加快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要确立科学的人才观,我们党提出了人人都能成才的大人才观。人人立志成才,人人争相成为不同层次人才,则是推进我县加快转型的最强大动力,同时形成多元化人才培养投入机制,吸引尖端人才,培养本土人才,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氛围。

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就是创新发展模式。它不仅包括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消耗的粗放发展方式向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的集约化发展方式转变,也包括由依靠消费、投资协调拉动转变和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目前,这种以增长引擎、产业转型为基础的经济转型,必将引发我县区域经济的整体转型。

作为县域经济的转型发展,第一产业不仅不能松懈,而且还要做优一产的发展。创新是关键,如何创新?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和相关生物产业,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安全,实现农产品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推进农业信息化、数字化、精准化,构建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体系,建成农业高值转化的产业体系,形成生态系统持续良性循环、景观优美、功能多样、城乡一体的新型农业。要发展先进育种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产量和抗逆性,研发推广节约资源、减少面源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坚持“重特色、上规模、强品牌、抓转化”的产业发展思路,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主导产业的改造升级,引导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培育龙头企业。把发展农产品龙头企业作为发展效益农业的重中之重,通过外引内联,扶优扶强等措施,重点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拉动作用的农产品龙头企业,不断提高我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作为县域经济的工业转型发展,我们必须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壮大优势产业。结合我县优势产业,积极对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推进产业集聚,全力打造工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目前,我县在工业上已形成机械制造、建筑建材、木器包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四

大优势产业。安徽省重点开发区——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成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产业集聚区,成为全县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平台。我们要积极引导现有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积极的推进我县工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逐步深入推进,我县的三产发展也将进入黄金时期。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顺应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大力推进第三产业提速升级,尽快形成与经济快速发展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相适应、相促进的服务业体系。

作为县域经济的三产转型发展,我县强化重点突破,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大力引进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知名连锁企业;启动开发建设荆龙步行街;加快推进四星、五星级宾馆和东湖公园、徽商农家福大市场、苏果超市等建设。发展特色旅游业,整合陶辛水韵、和平生态公园、六郎农家乐等旅游资源,做好深度开发文章。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繁荣城乡经济,增加社会就业,提高生活质量。巧妙借力推进三产发展,加大三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第三产业重点项目库,引进一批有特色、适合发展的第三产业项目,切实提高三产发展档次和配套水平。同时,把第三产业作为全民创业的重要领域,充分挖掘民资潜力,引导、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第三产业。可以说,我县做活了三产,极大地推动了产业升级转型发展。

加快发展。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用发展这把“金钥匙”解决发展中的一切问题,激发发展活力,提高发展竞争力。创新发展。营造创新氛围,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大力倡导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勇于竞争、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转型发展。把转型发展理念渗透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不断推进经济转型、政府转型、社会转型等。统筹发展。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形成城乡互补共促、共同发展的格局。和谐发展。突出以人为本,着力构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改进和完善社会管理,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15篇:有感于公司转型发展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沙丁鱼为食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10月11日下午,在古矿文联举办的“扬帆为转型,激情谋跨越”文学作品品鉴会现场,优秀作品代表们对自己写作背景与思路的分析与探讨,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创作课程,相信每位与会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触动和启发。最后党委王书记的讲话,更是使我们受益匪浅。讲话里王书记用几个字为例,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造字的奥妙和来自生活的智慧,令我印象深刻。其中一个字,与上面这个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输赢的“赢”字。 “赢”字的含义,不用我说,大家都容易理解。虽然我们经常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但争输赢的时候却是谁也不会让着谁,输赢场上个个摩拳擦掌、虎视眈眈。“赢”字似乎总是与荣耀、激情、勇往直前联系在一起。而“赢”的获得也常常与时间、实力、正确的心态有着紧密的联系。把这个字拆开,有“亡”“口”“月”“贝”“凡”几个单字组成。“口”字理解为“沟通、交流和辨才”,是一种个体能力的体现;而“月”则代表了“时间”,更深层则可以理解为“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代表了中国人最讲究的“虚心”二字;“贝”在古代是货币的象征,在这里代表的是一种外在实力;“凡”则表示平凡,代表了一颗“平常心”。然而,赢字的那个“亡”字头这时就显得突兀,让人不能够理解。“亡”即死,“赢”与“亡”之间会有着怎样的微妙关系?还是王书记最后揭开了萦绕我心头的疑惑。“亡”在字面上理解为死亡,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危机感,“居安而思危”,活着的时候我们要常怀对死亡的敬畏之心,顺境时要常思逆境之危,这才是赢家的关键。 20xx年,是我矿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外部有国家煤炭产业调整的大环境,内部面临集团公司进军世界500强的高规格,古矿转型跨越的使命任重而道远。王书记讲话中对我矿去年和今年前半年转型发展的成果作了简要介绍,特别讲到国家近期实行产业调整,将一些煤矿资源整合到集团公司,而集团将其中两座煤矿资源分配给了古矿,对于正在艰难中不断行进的矿山人,这无疑是个好消息。这些外在的实力为我们将来胜利转型奠定下坚实的基础。然而,我们要想成为真正的赢家,却还需要作好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件事,那就是常怀危机感,为我们的赢字带好一个“头”。 虽然我矿人员转岗工作正在一步步不断推进中,但在转岗工作出现的一些员工思想波动和员工行为来看,我们的危机意识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集团公司多年的发展为广大员工提供的舒适环境,使部分员工和一些员工子弟对企业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尤其在一些年青员工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不愿吃苦,不能踏实作事的负面表现。许多人因为怕吃苦不愿选择支援新井开发;许多人抱着人有我有的思想,对转岗工作表现出得过且过的消极心态;还有人眼高手低,只争待遇,不思进取,不能与时俱进,不愿投入精力从基层作起。

第16篇:加快转型跨越发展

加快转型 跨越发展 为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 中国杂粮之乡而努力奋斗

——中国杂粮之乡朱碌科镇发展纪实

辽西美丽小镇——朱碌科,素有中国“小杂粮之乡”的美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传统文化绵绵流长,乾隆年间的弥陀寺、青云庵给小镇的佛教文化和旅游带来勃勃生机,辽西朱碌科黄河会和杨杖子辽西撒灯给小镇的传统文化蒙上了神秘色彩。朱碌科镇位于北纬41。39ˊ,东经119。55ˊ,地处建平县东南部,东距朝阳市65公里,西离县城40公里,南到锦州港180公里,“老宽线”、“朱馒线”公路穿镇而过,交通便利。朱碌科镇辖12个行政村,人口2.618万,总面积1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余万亩。有杂粮加工企业280多家,产品远销国内各大中城市及欧盟、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中国杂粮之乡”。该镇先后获得市级“文明单位”、“奋战三年再造朝阳突出贡献奖”、“全国扶贫开发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境内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有:金、银、铜、铁、铅、锌等;非金属矿有: 白云石、白粘土、大理石、硅石粉、石灰石等。

近年来,朱碌科镇党委、政府把坚持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绕“以小杂粮深加工为依托 建设辽西秀美中心小城镇”主题和“文化立镇、工业兴镇、杂粮名镇”发展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朱碌科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使朱碌科镇在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等方面进入了快速、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轨道。2014年,朱碌科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重点工作推动全局发展为主旋律,解放思想,凝聚力量,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使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明显进步。2014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1500 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达到1500万元。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村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一、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各项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1、积极开展各种载体活动。一是深入开展了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先进党组织”和“五个好”村党组织争创活动。我们按照争创先进党组织目标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工作机制,并在工作中狠抓落实。二是组织开展了“双培双带”、“一句话承诺”、“设岗定责”等载体活动。全镇779名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党员申报了岗位并进行了承诺,完成率达100%,体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镇各个党组织按照基层党建的具体要求开展了基层党组织各项活动,特别是实行“三会一课”、“党员学习”、“党支部联系群众”等各项制度。各村党组织全面开展了“一制三化”活动,加强“五个好”村党组织建设,先后有7个村被县委组织部命名为“五个好”村党组织,1名村书记被评为“十佳”农民党员。

2.集中力量对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整治。今年我镇集中力量整顿了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指导软弱涣散村党支部抓好“两委”班子建设、找准软弱涣散的原因、明确发展思路、健全发展机制、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和抓好培训党员干部等工作,联系部分企业为为软弱涣散村购置了图书、桌椅、电脑、打印机等;还为软弱涣散村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清单,明确了整改措施,落实了整改时限。为软弱涣散村经济社会发展输入持久动力,为整改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为民服务代办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全年为民办理事项1200余件,各村组或自然屯都设立了便民服务代办站(点),办理粮食直补、新农合、户口、移动电话等3000余件次,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4.在发展党员方面,我镇大胆创新、严把入口关,将党员发展与做好事、办实事活动结合起来,要求发展对象必须做2件以上好事或实事,鼓励发展对象积极参与到群众路线“联村帮户”活动中来,为帮扶对象解决困难和实际问题,使他们在活动中增强党员意识,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入党、从行动上入党。今年我镇共发展党员12名,预备党员转正16名。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0名,每个村保持了5名入党积极分子常数。我镇还创新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机制,建立了流动党员台账、做到了底数清、流入地清、作用发挥明显。

5.全面加强“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建设。各村工作室牌匾、公开栏、意见薄、资料库、工作制度、工作台帐健全到位,促进了“两代表一委员”共同履职尽责。年初党委对党代表、人大主席团、政协工作进行研究,分别都做出工作计划。召开座谈会3次,检查、视察、调查4次。为党委工作提供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对政府工作实行了有效监督,促进了政府工作和推进了法治镇进程。 6.加强后备干部培养工作。镇党委加强了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见识、积累经验、茁壮成长。今年 我镇选派了12名中层干部任村第一书记,使干部得到了锻炼,为各村增强了战斗力与活力。镇党委还培养了36名村级后备干部,为村党组织后继有人奠定了基础。

7.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和党员标准化活动室建设得到加强,全镇12个村都达到了“六化十有”标准,实现了村干部办公、党员活动、远程教育、为民代办、文体娱乐“五位一体”的功能设置。

8、镇党委认真落实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狠抓党建项目化管理;对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进行高标准谋划和指导。重视非公企党建工作,有条件的,都建立了党组织,逐渐实现非公企党组织全覆盖。

二、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工作梯次推进,稳步提升

2014年,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党代会、人代会及镇人代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在认真研究,狠抓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特色产业和小城镇建设等工作力度,强力推进全镇经济健康稳步发展。截止10月末,民营经济总产值完成27.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亿元,招商引资完成2.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880万元。预计到年末,民营经济总产值实现34 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4%;招商引资实现2.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90%,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8.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50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00元,较好的完成了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一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以加强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围绕杂粮种植、畜牧养殖、经济林栽植等特色产业,调结构、扩规模、促转型。2014年杂粮种植面积发展到4万亩,新增有机认证品种5个,建设国家级杂粮示范基地一处,谷子新品种谷子400亩,推广节水滴灌技术种植新品种谷子300亩,完成玉米螟防治4万亩;栽植经济林3140亩,其中栽植山杏树1740亩,栽植文冠果1300亩,栽植南国梨100亩;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达15处,规模养殖户发展到500户,全镇禽、羊、猪、牛的饲养量分别达到52万只、1.5万只、3.4万头、2700头。

——加强和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镇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积极争取各类项目投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年来,新打农田灌溉井15眼,维修和改造机电井50眼,新增节水滴灌面积10000亩;新打人畜饮水井6眼;完成草原围栏工程18193亩,完成种草面积1840亩;完成春季节水滴灌面积10300亩,挖埋管路6万余延长米;实施了二道河子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投资达1200余万元,治理河流10公里,目前正在施工中,预计年底完工。另外,又分别争取今年秋季和明年春季节水滴灌工程6500亩、5000亩,目前打井配套、管路铺设、安装等工程正在施工。总之,通过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有效提升了我镇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别是节水滴灌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提高了农田抗旱减灾能力,为实现我镇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在今年严重旱灾的情况下,全镇的万亩节水滴灌玉米喜获丰收,让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

(二)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实现新突破,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

年初以来,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铁精粉等产业市场低迷的情况下,镇党委政府在抓铁精粉生产和销售的前提下,围绕项目建设这一工作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工作力度,采取分解任务、责任到人、服务优质、环境优化等措施,有效地推进了项目建设进度,提高了项目建设质量和科技含量。今年全镇共实施新建、改扩建项目5个,计划总投资3.7亿元,其中新建3个,计划投资 3.2 亿元,分别为金利源矿业轻烧白云石项目、建平荣盛石材有限公司理石加工项目和怀志米业的杂粮即食食品加工项目;续建和改扩建项目2个,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分别为华业鑫河铁精粉加工项目和源丰杂粮有限公司项目。产业不断壮大,从不同程度的改变了产业结构,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为朱碌科镇的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今年是全省农村环境整治年,朱碌科镇按照省、市、县的要求,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力度。投资350万元,在西梁村、二道河子村、七台营子村新修水泥路10.3公里;新建垃圾池和垃圾箱45个;新配置垃圾清运车一台,在12个村安装路灯180盏;在主要街路开展环境整治10余次,累计动用购机、铲车、运输车30余台次,清理垃圾近万方,有5个环境整治村通过了验收,有4个村纳入了明年县级环境整治,同时政府所在地的两个村建立了垃圾清运制度,成立了专门组织,基本实现了垃圾日清理,使村镇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近年来,朱碌科镇党委、政府以杂粮产业为依托,着力打造辽西秀美中心小城镇。招商开发建设的中德新村小区现已入住,小区总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 总占地面积9500平方米,可容纳240户居民入住,五栋多层建筑,东一号和西一号楼1-2层为商网,楼体全面采用框架结构,先进的飘窗设计,地热取暖,24小时供水,施工全部使用新型环保建材,设有庭院式独立游园。小区整体协调,布局完善,空间优美,户型合理,安全舒适,绿色环保,邻里和谐,是集餐饮、商贸和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农村建设示范小区。镇党委、镇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进了加工仓储物流园区、杂粮企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成立了专业养殖合作社和杂粮种植合作社,为小区居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

朱碌科镇以中德新村为示范,以点带面,面向周边农村逐步延伸,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建设,使城镇品位进一步提升,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来此居住,打造具有城乡特色的辽西靓丽宜居小城镇。

(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 ——民政和社会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镇党委政府始终以改善低收入贫困人口生活条件为目标,全力做好扶贫解困工作。今年全镇发放各类帮扶款物100万余元,为贫困户、伤残军人和低保户改造危房10户,新建房屋5户,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贫困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今年对全镇低保户进行了全面核查,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低保对象进行了重新认定,农村低保由原来的457户,850口人,调整为目前的188户,270口人;城市低保由原来的22户,45口人,调整为目前的10户,11口人,彻底消除了维稳保、人情保、关系保现象。新农保工作有序推进,今年全镇参加新农保人数达11840人,参保率达98%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95%以上,实名制就业150人,劳务输出3500人,镇内安排就业3000人。

——惠农政策落实到位。镇政府高度重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对粮食直补、公益林补贴、草原沙化治理补贴、扶贫资金等重点惠农项目,成立了由业务部门牵头,纪检、财政部门参与的资金发放组织,制定了具体的发放办法,本着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规范操作,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感到满意。另外,实施玉米保险5.3万亩、大棚保险1.4万延长米,针对节水滴灌新技术的实施,春季印发《致全体村民一封信》2000于份,培训农民500多人次,农机手105人次,提高了农民对新技术、新品种的认知度。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坚持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建立了镇、村、组、户四级信息网络,形成由镇主要领导负总责、相关人员具体负责、村抓好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全年共排查出矛盾纠纷78起,调处75起,排查信访案件38起,办理市民投诉6件,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全面实施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到目前,开展全镇范围的安全检查21次,共发现安全隐患78处,整改了75处,同时对没有整改到位的安全隐患提出了整改意见和整改期限,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保证了今年全镇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教育、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全镇办学条件逐年改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小学毕业率为100%,初中毕业率为99%,全镇初中升入高中、中专的比率均高于往年。电化教育、科技培训已进千家万户,文化、广电事业发展迅速,各种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进入百姓农家,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移动通讯在全镇得以普及,为群众发展经济、改善生活质量提供了方便。

十二五规划和党的十八大的春风使小镇一片生机,思路明晰的朱碌科镇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开拓进取,打造了一支工作扎实、积极肯干的干部队伍。放眼过去,着眼未来,朱碌科镇党委、政府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戮力同心、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地为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中国杂粮之乡而努力奋斗。

第17篇:转型升级,助推发展

转型升级、助推发展活动心得体会

当前,我县“转型升级、助推发展”主体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要动员和组织全县广大干部职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着力解决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工作作风、效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围绕如何使我县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深入思考,结合运管所的工作实际,谈谈个人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运管部门在加强运政管理建设中要“转型升级”

1、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方法的提高

没有正确的工作方法,要完成任务是不可能的。基层运管部门的同志,在艰苦的工作条件下担负着繁重的运政执法工作,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许多方面都成为表率和榜样。但是从“转型升级、助推发展”的要求来看,仍然存在着提高的必要。这主要是工作方法的提高,面对不同的工作实际,需要勇于创新。

以我分管的出租车管理工作为例,出租车投诉受理制度、打击非法营运车辆执法流程、处理结果回告制度、处理文书管理制度、运政执法稽查制度,行政审批统一受理、限

时办结工作机制等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工作规范和工作方法,有着其具体和特定的规则和要求,要做好出租车管理工作,不但要有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热情,还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应用正确的工作方法,才能完成工作要求。我们既要做立场坚定、思想觉悟水平高运政执法工作者,还要做运政工作的行家里手。这都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

2、运政执法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运政执法工作的内容是既定的,但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工作,对工作理念进行优化和转型升级,是与加强运政执法能力的目标和要求一致的。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不仅能提高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同时,建设服务型运政部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树立政府的权威。

二、运管部门履行职能要“助推发展”

1、维护运输市场秩序,打击非法营运

以打击各类扰乱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为重点,组织开展“打非治违”专项稽查行动,特别是联合交警部门,组织开展了规模较大的专项打击非法营运活动,共查处“黑出租”xxx辆次,查处“黑客运”xx辆次,查处非法营运货运车辆xxx辆次,纠正违章经营行为xxx起,有力

打击了非法经营者的嚣张气焰,保障了我县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转。全年共受理举报、投诉、咨询共xxx起,处理及回复率达100%,未发生违规执法行为和公路“三乱”问题。我所把运政稽查工作作为促进安全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改善政府形象、检验执法能力的重要切入点,采取坚决措施,组织声势浩大的打击非法营运行动,使我县道路运输市场保持了平稳较快协调发展。因此,维护运输市场秩序,打击非法营运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2、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升运政执法形象

今年,我所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紧紧围绕道路运输管理中心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不断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工作作风,认真解决广大干部职工行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推进依法行政和便民服务工作,制定了我所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与各公交公司签订了内容详实、责任明确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保证我县公共交通事业安全有序的进行。为此我所举办运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学习制度,培训内容有国家法律法规、道路运输管理法规规章、执法文书的使用和填写、执法行为、执法用语、执法着装、职业道德教育、荣辱观教育等,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心理素质和道德涵养等。;同时我所坚持把反腐倡廉工作作为长期工作,加大对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等重点环节的监督力度,继续实行行政

审批统一受理、限时办结的工作机制。

以上就是我在此次实践活动中的心得体会,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18篇:转型发展服务年活动

“转型发展服务年”活动 通 报

企业减负专刊

第四期

嘉兴市“转型发展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7月26日

强化政策落地

创新工作机制

——嘉兴市降成本工作扎实推进

一、全面落实上级有关政策措施

一是认真落实营改增政策。分阶段细化了70项工作任务, 制定时间表和责任清单,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深入开展营改增“政策大辅导”,抓好纳税人培训,各主管税务机关采用内外、分级、分类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按步骤进行。上半年,全市为企业减免增值税20.78亿元。

二是清理规范各类涉企收费。持续开展收费基金专项清理规范工作,目前我市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从2015年的50项减少到15项,政府性基金从14项减少到10项。取消两大政府性基金和41项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预计全年可为我市企业减负2.73亿元。

1

三是推进落实企业所得税优惠和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通过会议、文件等形式,及时落实国家政策;制定嘉兴市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项目鉴定订办法,促进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上半年,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企业23948 户,减免所得税1.83万元。2016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企业1049户,加计扣除额40亿元。

四是有效降低企业用能成本。自2016年4月20日起,下调天然气价格,截止2017年6月底减轻企业负担超6000万元。2016年两次下调电价,累计为企业让利电费3.38亿元。积极推进直接交易试点,截至6月底共有6344家企业参与交易,共减免电费2.24亿元。

五是切实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继续贯彻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节假日免费通行、停征免征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高速公路通行费以及出租车有偿使用清退等政策。上半年三个节假日免费通行车辆549.14万辆次,免费金额18681万元。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目前85%的权力事项已实现“最多跑一次”。

二、积极创新企业减负工作机制

今年,围绕“与企业常态化互动、政府与企业保持同频共振”的目标,我们积极探索,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减负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共性问题合力解决机制。理出企业反映集中的收费项目不清楚、中介市场秩序混乱、土地履约保证金占用企业资金较多且较长等六大共性问题,分别由六家市级单位

2

牵头、若干市级单位配合,合力推进问题的解决。目前,六大共性问题正稳步推进中。部分已经整改到位,如市财政局已经梳理出了最新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并在市财政局门户网站的醒目位置和市减负办的企业减负专栏上予以公布

二是建立问题收集机制。建立企业减负工作沟通联络制度,市减负办定期与市工商联,市总工会、团市委和市妇联等单位开展沟通交流,借助各单位与各类协会、企业工会等的密切联系,及时收集企业负担问题。同时,通过“书记市长与企业面对面”活动和企业减负举报电话等方式,多途径收集企业负担问题,实现与企业的常态化互动。针对企业反映的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大、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进口设备免税需要免税确认、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政策尚未落实等问题,形成专报送市有关领导,并报上级相关部门。

三是建立问题交办机制。市减负办负责每季汇总整理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并予以交办。相关单位在收到问题之日起,7个工作日之内,就具体问题向有关企业进行答复,并将办理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市减负办,市减负办进行企业满意度调查。一季度交办了37个问题,二季度交办了12个问题。目前,所有问题都已经办理完毕,企业也都表示满意。一些部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主动有为,堪为典型。如针对巨石集团提出的“来源于国外的所得不能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问题,市国税局及时研究,并积极主动与省

3

国税局进行汇报沟通,最后明确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发展后,其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四是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借助市督考办的力量,充分发挥财政、税务、审计、物价等部门的专业优势,对各地各单位落实上级政策开展监督检查。目前正在制定督查方案,初定于8月开展实地督查。

五是建立通报宣传机制。建立成员单位信息报送制度,编印企业减负专刊,及时通报各地各单位企业减负工作进展情况,通过互比、互学,促进工作深入推进。借助报纸、电视台、微信等媒体,及时宣传解读《嘉兴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的实施意见》。

(市减负办)

秀洲区有效畅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秀洲区建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与企业家“面对面”联系制度,面对面地倾听企业诉求,认真当好“店小二”,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缓解企业发展困境,全力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已召开5期,解决企业反映的各类问题117个。

一、设立“门诊部”,搭建政企常态化沟通渠道。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常务副区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级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镇、秀洲国家高新区

4

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秀洲区党政主要领导与企业家“面对面”联系工作领导小组。围绕产业发展、项目推进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由区经济信息商务局通过“秀洲微企服”、各主体排摸等形式,搭建预约平台,截至目前已组织42家企业参会。坚持问题导向,根据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分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推动企业上市融资等若干主题召开面对面会议。

二、形成“压力仓”,倒逼部门精准化服务企业。建立问题清单交办、督办机制,实现“闭环”运行,确保问题落实解决到位。区经济信息商务局负责梳理企业反映的问题,区考督办负责交办、督办问题,成效明显。如恒逸集团通过司法裁定受让原龙腾项目,新设立嘉兴逸鹏化纤有限公司(3月1日刚工商注册),为实现尽早复产,有效盘活资产,在第二期面对面会议上总共提出了17个问题,主要涉及水电、相关行政审批等。3月24日,区级有关部门和秀洲国家高新区已经将相关问题反馈给企业,5月14日企业已经开始试生产。

三、架起“连心桥”,深入企业高效化精准帮扶。通过面对面联系会议制度,部门积极深入企业一线,实现常态化互动。如,区经济信息商务局与区国土分局一同赴嘉兴市万利东风纺织有限公司,调研有关老厂房翻建涉及的土地性质问题;区环保局会同秀洲国家高新区赴嘉兴德欧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及时解决了企业环评手续的补办问题。秀洲区每月8日还开展局长赴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窗口驻点办公活动,倒逼机关部门进一步转变服务方式。经梳理,秀洲区目前已实现“最多跑一次”的事

5

项共985项。全区上下形成了敢于负责、用心服务的鲜明作风导向。上半年,直接或间接减轻企业成本近20亿元。

(秀洲区减负办)

市国税局倾心尽力打造一流税收营商环境

一、放大“减负效应”,打造优商惠商的政策环境。从宣传扩围、培训增效、服务优质、管理问效等环节全方位着力,落实各类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上半年我市各级国税部门落实各类税收减免63.84亿元,受理固定资产申报抵扣23.34亿元,拉动生产性设备投入160.63亿元。联合地税、银监等部门创新“互联网+税务+金融”服务模式,先后与商业银行携手推出“税易贷”“税银贷”“税务通宝”等,向签约银行推送A级纳税人名单开展“以信授贷”,截至6月底,共为289户小微企业提供3.21亿元的贷款。

二、加大“压缩效应”,打造便商利商的服务环境。推行“分区域管理,跨区域服务”的涉税事项“全市通办”,目前全市共有99个办税网点,其中28个办税大厅,12个延伸服务点,12个行政中心窗口,47个乡镇街道普通发票社会化代开点。不断完善网上电子税务局、自助办税终端等系统的开发应用,节省纳税人时间。上半年在业务总量倍增的情况下,窗口业务量比重从10.67%下降至9.67%,纳税人平均等候时间同比减少了4分钟。优化 “统一受理、内部流转、

6

即时办结、窗口出件”的办税流程。拓展发票业务与涉税文书“线上申领-邮寄送达”新途径,目前企业通过邮寄领用发票1900份。

三、扩大“阳光效应”,打造护商安商的执法环境。联合建立国地税税收法治工作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的合作机制。落实《税收法制工作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等8个内部控制专项制度,实现税收流失率和征纳成本“双降低”,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双提升”。率先在全国税务系统试点“三项制度”建设,即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会同地税、公安签署全省首个地市级税警三方执法合作协议。

(市国税局)

海盐县召开企业减负政策征求意见座谈会

根据中央、省、市文件精神,海盐县制定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并于7月6日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会上,各减负成员单位就各自的实际情况展开交流。

2016年海盐县共为企业减负税费26.62亿元。2017年海盐县将进一步从减轻税费负担、降低用工成本、减低财务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继续做好企业降本减负工作,及早出台第二批降成本政策。

(海盐县减负办)

7

市墙办积极落实国家政策

按照《财政部关于取消调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18号)的规定,自2017年4月1日起,全市已停止征收新型墙材专项基金(以下简称专项基金)。近日,为加快已缴未退项目专项基金清退,市墙办召集南湖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部门及所属15个镇(街道)开专项基金清退工作部署会议。会议提出,由各镇(街道)根据市墙办提供的预缴未退项目清单,逐一通知辖区内相关单位,催办基金返退手续;市墙办主动与项目单位对接,做好基金清退事项咨询、工程验收、材料审核等工作,协调解决项目单位在办理返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符合返退条件的项目,加快办理返退结算手续。

今年上半年,市墙办办理专项基金预缴款返退结算金额1144.67万元,其中返退金额1123.36万元,上缴国库21.31万元,返退比例达98%。

(市墙办)

送: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市级机关各部门、市直属各单位,

各县(市、区)“转型发展服务年”活动相应工作机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

共印50份 编辑:韩一飞

屠芸

审核:李飞雄

吕荧萍

签发:卓卫明

8

第19篇:监狱体制转型发展

监狱体制转型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受时代主流的影响,完全背离了教育、改造的宗旨,一唯地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把罪犯当成了廉价创造经济效益的工具,从而造成了监管秩序混乱、改造效率不高,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针对这种情况,党中央、司法部提出并实施了以监企分家为主要手段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为扭转监狱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严重错误倾向,使监狱能够早一步走出生产与改造界限不清的误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2008年6月16日,*同志在中央政法委专题讨论班上明确指出了:“要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为今后监狱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几年来监狱体制的转型与发展状况究竟如何,圈内人士十分清楚:仅仅是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罢了。对此,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深思考:

1、阻碍监企分家的深层次原因究竟是什么

笔者认为,主要是高额利润的经济利益驱动,致使地方厅、局、监狱企业均牢牢抓住监狱企业这棵摇钱树不愿撒手。2003年12月,党中央、司法部充分认识到长期以来监狱劳教系统忽视教育改造,一唯地最求经济效益,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居高不下,社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直接影响到了社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严重后果后,提出了“监企分家”的监狱改革举措。在之后的几年的付诸实施中,阻力不断、困难重重。其主要原因举个例子便一目了然:某省某劳改煤矿年产煤量为150万吨,就目前市场情况而言,吨煤售价700元,除去成本100元,年利润总计为:10.5亿元,上交省局5%为:5250万元,该劳改煤矿净剩利润9.475亿元,职工奖金、福利、年底分红,何乐而不为?省监狱局得此实惠后,也是自得其乐。故就下面领导而言,巴不得监企改革流于形式或中途夭折。于是就摆摆样子,走走过场算了。

2、监企分家不彻底,是监狱改造效率低下、管理结构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03年司法部首先提出“监企分家”后,改革举措对部分试点监狱曾大刀阔斧地推开,而此后的结果却不尽人意,特别是由于在人事处理上考虑问题过于简单化,没有能够处理好原监狱干部留入企业的后续问题,出现了部分留企干部多次上访事件,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随之以后的改革便雷声的、雨点小了。恰恰正是这种现状,造成了相关单位监管安全隐患突出、监狱企业效率低下、民警思想包袱严重、企业职工熬天混日、监狱不像监狱、企业不像企业、干部不像干部、职工不像职工的被动局面。

笔者之所以这样讲,有以下几点考虑:

⑴、作为长期处于监管改造一线的监狱基层民警,在监企改革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与现阶段从事企业工作的民警相比,同样是国家公务员、监狱人民警察,无论是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还是安全责任和思想压力都无法比拟,特别是在监管、生产安全责任方面,简直就是天堂与地狱,作为处于监狱生产、改造一线的监狱基层民警而言,随时会有被检察院审查、起诉、脱掉警服甚至坐牢的危险。而工资待遇却相差无几。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安下心来,认真改造罪犯呢?

⑵、作为现阶段从事企业工作的民警,在监企改革前景不明的情况下,随着监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公务员职务是否能够长期保留,工资待遇是否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始终困扰着他们,如何能够一谋真心为企业谋发展呢?

⑶、作为企业的许多工人,因为监狱企业依附罪犯这种廉价的劳动力,不断创造着最大化的经济效益,长期习惯于不劳而获,在监企改革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扑下身子,踏踏实实为企业创造价值呢?

⑷、作为混入监狱管理阶层的腐败分子,更加滋生了他们贪污腐化的温床。对于监狱企

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利润,除上缴一少部分税收和管理经费外,地方厅局和监狱均有相当大的自主控制权。如此巨大的资金,掌控在权利集中的少数人手中。位高权重的一些腐败分子便会巧立名目,充分利用职权申报各种可干不可干的工程项目、可投不可投的监狱投资等大肆敛财、中饱私囊。

⑸、就管理机制而言,弊端更加明显。具体表现为:①管理意识的模糊化。针对近期国家煤炭安全局要求煤矿企业必须实现矿长跟班制,某监狱煤矿在矿级专业技术领导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标新立异,竟然让纪委书记、财务副矿长等全部跟班。试问纪委书记、财务副矿长能否总揽井下生产全局,长期以往,如何保证监狱长周期安全稳定?②责任推卸严重化。生产主业、监管改造、第三产业、后勤服务等等一系列工作笼统管理,责任不明、界限不清。介于这种情况,相关领导为了开脱自己、逃避责任,便会定出诸多的条条框框,把问题和责任想方设法往下推。某监狱一带班分队在带班期间打了一个盹,被狱政科科长逮个正着,当场宣布罚款1000元,后请示政委却没有通过,嫌罚得太少了。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充分反映了当今监狱系统形而上学的不良工作作风,致使60%以上的警力下沉。作为监狱一线民警,他们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应付于监规考试,日常规范检查。等到真正工作时,已经疲惫不堪,万般无奈下,只能祈祷上苍赐福,千万不要在自己的班上出事。

综上所述,监企改革的彻底进行,监狱机制的彻底改变,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同时,衷心预祝各位同仁好运常伴!

第20篇:地勘事业单位转型发展

一、调研选题背景

当前,传统地勘行业发展面临着矿产勘查市场急剧收缩、地勘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地勘事业单位事企改革混合运营的体制不适应市场需求、地勘单位自身能力建设有待提升、地勘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滞后等重重挑战。无论是基于外部竞争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还是基于内部运营模式和管理体制的现实需求,地勘事业单位转型升级工作势在必行。

近年来,国内宏观经济GDP增长率步入持续性下行通道。受此影响,地勘投资呈现断崖式下滑,市场环境低迷、竞争激烈等不利因素凸显;同时,工程建设领域最近也出现投资紧缩、房地产被动式压缩等现象,对地勘单位地质延伸业同样带来较大压力。

国家对地勘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企业化改革,现有事企混杂体制不利于地勘单位应对市场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地勘单位必须向市场要效益,转型升级成为地勘单位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地勘单位将逐步通过事企分离、深化企业运行,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机制,打造地勘实体经济,实现由生存型事业单位向发展型企业转型。同时地勘单位长期以来受“戴事业单位帽子,走企业管理的路子”管理模式的弊端影响,存在管理精细化程度较低、机构人员沉余等历史遗留问题,也急需通过管理转型得以解决。

二、地勘事业单位面临的主要问题

(1)传统地勘市场急剧萎缩,竞争激烈,加上地方保护政策限制,造成业务承揽困难,特别是利润高的业务。

(2)单位转型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支撑全院可持续发展的主营专业和核心技术,转型所需的资质、人才、技术及资金的欠缺对业务承揽造成影响,业务不足又影响到转型升级工作的有效开展,形成一种非良性循环。

(3)专业队伍结构不合理,由于历史原因,既沉员又缺乏转型发展所需的人才。

三、单位转型发展的举措建议

(1)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单位要建立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略、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营造集聚人才、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聪明智慧得以充分发挥。首先要建立一套发现和使用人才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完善、合理的薪酬体系,为德才兼备的人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坚持用“制度留人、事业留人、文化留人、感情留人、福利留人”,做到让职工人尽其能;要尊重职工的个性,倡导简单而真诚的人际关系,因势利导,知人善用,满足不同类型人才的需要;形成一个团结奋进,具凝聚力和团队精神的工作集体。

(2)树立市场导向理念:要重视对市场动态性和方向性的分析研究,积极寻找竞争不太激烈的领域,寻找某些存在资源配置空白的领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筹备地勘基金勘查项目申报工作的同时,加大对清洁能源、新兴战略性矿产资源、尾矿库砂石料回收利用等急需矿种资源的勘查力度;做宽做深土地和环境业务,加大对土地规划综合利用、绿色矿山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地下水污染治理、污染土治理等领域的技术储备和市场开拓力度;做实做细城市地质工作,加强岩土工程全产业链的资质能力建设和市场开拓力度。

(3)持续提升管理水平:树立全员管理意识,让每一个职工确实体会到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加强全要素投入,降低经营成本,在人才、装备、资质、平台等方面加强投入,在高端人才引进政策上给予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装备的自动化水平,逐步降低人工成本投入;积极探索资质共享、项目共揽、效益分成的内部激励机制;推动精细化管理,加强成本管控,提高盈利能力;完善考核体系,建立健全且行之有效的员工业绩考核、激励和绩效评估体系。

(4)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和源泉,要建立健全的技术创新组织管理体系和激励措施,让每一个职工尤其是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感受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加大互联网+地质技术创新领域的投入,加大智能化装备引进吸收再创新的投入,加大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投入,逐步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引领企业发展。

转型发展讲话稿
《转型发展讲话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