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演讲稿

丝绸之路演讲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2:21:30 来源:演讲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丝绸之路经济带演讲稿

To all the honorable leaders, teachers, and my dearest students, Good morning! Today I am very glad to stand here and deliver this speech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grand activity.First of all, I would like to represent all the students in Xi’an by

to give the warmest

welcomes and the most sincere greetings to our dear guests from Samarkand and Mari.Welcome to Xi’an, a beautiful city of rich history and modernity.

Uzbekistan, Turkmenistan and China, it is because all of us share a profound history, thus, leading us to establish the deepest friendships between each other.Early in the second century B.C, our ancestors croed the towering Pamir Plateau, which allowed economic exchanges along the Zeravshan River and the Morghab River and eventually created a great commercial and cultural way---the Silk Road.Moreover, in the magnificent city of Tang Chang an, our friends from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added more gorgeous colors to the splendid Silk Road.And it is Samarkand city, Mari city and Xi’an that have witneed the great friendships among these three countries.

Look how times flies and the Silk Road today.Currently,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initiative conforms to the generation and the desire of countries to speed up advancement by providing a great platform of deep historical origins and cultural foundations.It can unite the countries on route again 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s.

As the countries’ future growth potential force, spiritual mentors, teachers and students we should undertake the glorious miion of link between the past and the future.Here to hoping that we can promote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friendship between the three cities by the following days’ activities so as to promote the boom of the Silk Road once again.Meanwhile, regarding this activity as a turning point, I hope we can establish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students exchange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to provide a more convenient and broad platform for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o communicate.Ultimately, best wishes to all the present leaders, teachers and students May w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so that the spirit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Silk Road can be endlely continued.Thank you!

推荐第2篇:小学生丝绸之路演讲稿

The Silk Road

Good morning, everyone.My name is Hailey.I am very happy to give you this speech.Today my topic is “The silk road’.

The silk road refers to the ancient trade route connecting Asia Continent and European Continent.It can be claified into three parts : Northern Silk Road on the land ,Southern Silk Road on the land , and the Silk Road on the sea .丝绸之路是指古代的贸易路线,它连接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通常可以分为三部分:北方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其中北方丝绸之路在陆地上,南方丝绸之路则是海上之路。

The Northern Silk Road on the land usually refers to the routes which start from Chang ‘an(today Xi’an) ,traveling west to Wei river ,paing through Hexi Corridor to Dunhuang and go west to Europe.It is the most famous,and We know it very well.

北方丝绸之路通常是指路线从长安(今西安),西到武威的旅行,穿越河西走廊到敦煌,西到欧洲。 它最为有名,广为人知。

The Southern Silk Road on the land usually refers to the route which starts from Sichuan Province and goes south to India and Burma.This road has played a great role in the war between China and Japan.南方丝绸之路通常是指路线从四川省开始南去印度和缅甸的路线。这条路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The Silk Road on the sea mainly starts from Guangzhou , Quanzhou, Dengzhou, Mingzhou ports ,it goes east to Korea, Japan ,south to southeast countries ,and west to Europe and Africa.Promoted the exchanges of econ0my ,technology and culture among Asia ,Europe and Africa.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始于广州,泉州,邓州,扬州,明州港,东到韩国,日本,南至东南方国家和西方的欧洲和非洲。

The Silk Road

greatly

promoted

the

exchanges

of economy,technology and culture among the Asian, the European and the African.it made the whole world colorful.丝绸之路,大大推动了亚欧地区经济,技术和文化的交流,使整个世界变得的丰富多彩 。

That’s all,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推荐第3篇:The Silk Road丝绸之路演讲稿

The Silk Road

Ancient trade route that linked China with Europe.

Originally a caravan route and used from с 100 BC, the 4,000-mi (6,400-km) road started in Xi\'an, China, followed the Great Wall to the northwest, climbed the Pamir Mtns., croed Afghanistan, and went on to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Sea, where goods were taken by boat to Rome.Silk was carried westward, while wool, gold, and silver were carried eastward.With the fall of Rome, the route became unsafe; it was revived under the Mongols, and Marco Polo used it in the 13th century.

The Silk Road

Maybe you have heard about the Silk Road or read it yourself long before so that you have already understood the constantly changing and endle barren desert as well as its quietne.Maybe you have met it in the numerous words before.Haven’t you understood its brilliance hidden in the relics on the ancient route left to us by our ancestors that has gone through the test of over 2000 years of trials and hardships? And then do you still want to listen to the bells on the camels that have been pleasant to your ears for years in and out along this historical route that goes through Asia and Europe and maintains the civilization of east and west and appreciate the flourishment and continuous flow on the broad ancient route? Well, let’s read the Silk Road in the virtual world built by the net technology!

A 10,000-li silver ribbon, starting at Chang’an (Xi’an today), the ancient capital of China, and ending at the eastern shore of the Mediterranean Sea, links up fields, deserts, gralands, and mountains.This is the Silk Road famed in world history, the first thoroughfare that links up China with the West.

2000 ago, our ancestors opened up a great road--the Silk Road.

China was the first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breed silkworms and produce silk.The Silk Road was first conceived during the Zhou and Qin dynasties.From 138--139B.C., Zhang Qian, outstanding Western Han diplomat and traveler, first “blazed a trail” in the West, and the Silk Road was formally inaugurated as China’s “national road” linking up the east and west.Holding a taeled staff and “driving enormous herds of sheep and cattle and bringing quantities of golden coins and rolls of silk,” Zhang Qian set out with a retune of 100 and 300 in two trips from Chang’an and reached Loulan (around Roujiang today), Yuli, Quick (Kula today), Shula (Kashi today), Yutan (Hotan today) and Wunsun (the Ill River valley today), as well as Dayuan, Kanju, kand Dayuezhi, now in Xinjiang and the Amu-Darya River valley in Central Asia.His aistant even went as far as Ansi (Iran) and Xindu (India) for friendly visits.In return, envoys from these countries also visited China, and merchants were continually on the way.

In 73 AD, Ban Zhao embarked on a miion to the western region with a 36-man retinue, ensuring the smooth operation of the Silk Road which had once been blocked by war.His deputy Gan Ying reached Daqin (ancient Rome) and toured the Persian Gulf (Arabic Gulf), extending the Silk Road.

The ancient Silk Road linked Chinese culture with that of India, Greece, Rome and Persian from one century to the other, carried the great Chinese inventions of silk, gunpowder, papermaking and printing to the West and brought Buddhism, Nestorianism, and Islam and their related arts and cultures into China.From time immemorial, the Silk Road has been a route of friendly intercourse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people.

Chinese silk, ironware, gold and platinum, bronze mirrors, lacquer and bamboo wares, drugs and

farming and smelting technology paed through the western region to India and Europe.Alfalfa, grapes, sesame, pomegranates, walnuts, cucumbers, carrots, safflowers, as well as lions, peacocks, elephants, camels and horses from the western region also found their way into the Chinese interior.A paage from the West Region: History of the Han Dynasty, documents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The emperor’s household was filled with pearls, rhinoceros horns and peacock feathers.Palace officials’ stables were crowded with thoroughbred horses: elephants, lions, mastiffs and peacocks roam the menagerie.Exotic articles poured in from every quarter.”

Fa Xian and Xuan Zang, eminent monks of the Jin and Tang Dynasties, journeyed to more than 30 countries including Kashmir, Pakistan, India and Sri Lanka along the Silk Road in 366 and 627 (or 629).The Lands of Buddhism by Fa Xian and the West Region by Xuan Zang were important references in research on the histories of the West Region and India, and the Silk Road.

1222-1223, Yelu Chucai, a Yuan dynasty poet, and Qiu Chuji, leader of Taoism, traveled west and made lively notes on the scenes along northern Xinjiang and the central Asian region.

The ancient Silk Road linked Chinese culture with that of India, Greece, Rome and Persian from one century to the other, carried the great Chinese inventions of silk, gunpowder, papermaking and printing to the West and brought Buddhism, Nestorianism, and Islam and their related arts and cultures into China.From time immemorial, the Silk Road has been a route of friendly intercourse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people.

The ancient Silk Road yields a wealth of world famous treasures.A series of paes, castles, grotto temples, courier stations, burial sites and beacon towers shine with brilliance.

The greater part of the Silk Road threads its way through Xinjiang.Ancient travelers left behind many historical records and invaluable relics.

And all this reminds people from time to time that the Chinese nation had spread its splendid but unique ancient civilization to the west and even to the whole world through this main route so that th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could understand its great oriental civilization.

It used to be the main artery of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

Different Routes of the Silk Road

There is more than one route of the Silk Road.The routes vary due to their different destinations in the west in the different dynasties.But there are three main routes.

The route along the north side of Tianshan Mountain is the North

Tianshan Route; that along the south side of Tianshan Mountain, the South Tianshan Route and that along Kunlun Mountain the South Western Region Route.These three routes are called, respectively from north to south, the north route, the middle route, and the south route.

The above three routes are actually one route before they reach Loulan, Xingjiang, that is from Xi’an---Lanzhou---the Hexi

Corridor---Wuwei---Zhangye---Jiuquan---Dunhuang---Yumen Guan (Yang Guan)---Loulan.The north route runs from

Loulan---Turfan---Hami---Urumqi---Yining---Yili--west to coast of the Caspian Sea.

The middle route runs from Loulan---Kuche---Aksu---Kashi---west to Iran and to Rome along the coast of Mediterranean Sea.

The south route runs from Loulan---Qiemo---Yutian---Shache---south to India and Southeast to the direction of Afghan.

敦煌的鸣沙山、月牙泉以其自然地理奇观之美名已享誉海内外,而可与其相媲美的玉门关雅丹魔鬼城却鲜为人知。据“辞海”解释,“雅丹——维吾尔语,原义为具有陡壁的土丘,是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在距玉门关西85公里处,有一处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敦煌人俗称魔鬼城,因此暂且定名为“玉门关雅丹魔鬼城”。这片雅丹地貌群落远远超出了辞书中所定义的规模和形态,其个体和整体规模之大,形态之奇异实属举世罕见。其高度,低的四五米,高的有二十多米,长宽由十几米到几百米不等,其整体,像一座中世纪的古城。这座特殊的“城堡”,有城墙、有街道、有大楼、有广场、有教堂、有雕塑;其形象生动,维妙维肖,令世人瞠目。世界许多著名建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的缩影,北京的天坛、西藏的布达拉宫、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草原的蒙古包、阿拉伯式的清真寺应有尽有,雕塑有大漠雄狮,有丝路驼队,有群龟出海,有中流砥柱„„不可胜述。置身其中,宛苦进入了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让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这些大自然的杰作,堪称鬼斧神工,奇妙无穷,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令游人流连忘返,更引起无限遐思。从钢筋水泥的城市切换到丝路敦煌,面对这瑰丽多彩的名胜古迹、绮丽迷人的塞外风光,阳关及玉门关虽只余下断壁残垣,置身其间,却仍能隐隐感受到边关的铁马金戈之气,使人不得不慨叹历史的沉重和苍凉。

推荐第4篇: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_ 郭 霜作者:郭 霜

【教材简析】

《丝绸之路》是走进西部系列教材中的另一篇文章,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的、沟通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体现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文化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整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容易激起读者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作者首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由点及面由情入理,然后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一是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历史上东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所作的重大贡献;二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三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建议】

1、导入新课时,可以在世界版图上画出丝绸之路所经路线路线,让学生了解当时有一条横贯中亚、联系欧亚两洲的交通大道。他对一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起了重大作用。介绍这些资料的目的是使丝绸之路学生对丝绸之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本文为略读文章,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结合自学提示,了解课文内容,在感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教学时可以从文题入手,也可以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入手,学生可以自行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教师借机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交流中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3、本文语言生动,史实与想象互相印证,叙述与明理相得益彰,要结合课文适时指导朗读。通过感情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特点,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感受场景描写的具体可感,感受文章四字词语的清新自然。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自学文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突出自主学习的独立性,是独立阅读文章所要达到的训练目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收集资料,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查阅课外资料的本领,另一方面,也锻炼学生的动手整理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应该在大量的交流材料中展开,学生可在材料的交流中,初步了解丝绸之路,由抽象变具体,在通过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完成学习内容。

本文语言生动,史实与想象互相印证,叙述与明理相得益彰,要结合课文适时指导朗读。搭建资料平台,创设自主空间,感悟文章所写,激发热爱之情,可以作为本课的教学设计线索。【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⑴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⑵ 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2、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

⑴ 什么是丝绸之路?

⑵ 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⑶ 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自读课文,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

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1、学习第1自然段:

⑴ 学生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

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⑵ 全班交流:

① 丝绸之路的巨型雕像,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门外。

② 由这幅巨雕,联想到当年丝绸之路的商旅不绝的场面。

③ 抓住精神饱满、栩栩如生、满载货物、商旅不绝等词语想象当年丝绸之路的络绎繁华的场面。

④ 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2、学习2~13自然段:

⑴ 默读课文2~13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作者在遐想古丝绸之路上与安息国互赠礼品的那一幕,你感受到了什么?丝绸之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划一划,读一读。

⑵ 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⑶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① 从“不计其数”“浩浩荡荡”“夹道欢迎”“一片欢腾”等词中,体会安息国欢迎场面的隆重。

② 从两国使者的互赠礼品的场面描写,体现了这条路是中西方友好的往来之路。也体现了这是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之路。

③ 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奠定了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使他们能够互通有无,赞扬了丝绸之路,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想象到丝绸之路的热闹与繁华的场面,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⑷ 指导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内容,边读边想象当时那种热闹繁华的场景。体会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

⑸ 同学们在课前收集资料的时候,已经了解到张骞在开发丝绸之路是历尽了千辛万苦,但可以说他创造的是一条伟大的路,那么,此时的你,面对这伟大的创举,最想说些什么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并说出来。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隆重。

①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课文第8~12自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省略的内容会是什么?

这不尽的遐想可能是什么?你也来想象一下,说一说,并写下来。

四、体会写法感读课文

1、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在体会一下文章的首尾与中间一部分的联系。

3、再一次品读全篇,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意义。

五、师生总结,明确文章主旨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

六、置留作业,激起热爱西部之情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七、练习设计

1、请你仿写文中这样的词语:

如栩栩如生、(

)(

)(

)(

)(

)(

)(

)(

)(

)。

2、望着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⑴ 画出句子中的有关联想的内容。用

标出。

⑵ 摹写句子:

望着高高的五星红旗,我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导游,你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吗?现在你就带着小朋友走向世界各地,向它们介绍一下。把你的导游词写下来。

【资料补充】 张骞与丝绸之路

在古城西安玉祥门外的大庆路上,有一座大型雕塑群:西域人与汉人带着满载丝绸的骆驼商队,正缓缓西行。这是对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建立丰功伟绩的纪念和歌颂。

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首脑人物凯撒穿着一件丝绸长袍到剧院看演出。谁料,他比演员更引人注目,满剧场的人都把眼光盯在这件从来未见过的丝袍上。当大家知道这是中国生产的丝织品后,又是高兴,又是羡慕。此后,身着中国丝绸锦绣,成了罗马上层人物高贵和权力的象征。中国的丝织品是怎样到了欧洲的?这要从张骞出使西域说起(汉代西域指今日河西走廊以西的天山南北及巴尔喀什湖地区)。

张骞(公元前?~前114年),陕西汉中成固(今城固)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公元前138年到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两通西域,开辟了我国和西方的国际陆路交通道路,从此,一条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境内,到达中亚、西亚、甚至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正式开通。通过这条横贯亚洲大陆古代东西贸易通道,从公元前2世纪到9世纪以丝绸为主的中外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沿途各地的经济繁荣,特别是对中国蚕桑丝绸技术的西传起了巨大作用。19世纪末,德国地理学家希特霍芬首先使用了“丝绸之路”这一名称。后来在这条通道上陆续出土了中国汉唐各朝的大量丝织品和其它文物。

推荐第5篇:丝绸之路

课程标准】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两汉对内对外关系。对内,出使西域和设置西域都护;对外,打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建立了同欧洲国家──大秦的友好往来。本课体现了两汉灵活多变的内外政策,反映了古老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西域的地理概念。

2.掌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基本情况。3.掌握西域都护的设置及其意义。

4.掌握丝绸之路的概念及在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5.了解班超经营西域的经过及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将中原地区治乱兴衰与开发经营边疆地区的背景结合起来认识,培养学生思考认识历史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通过对于丝绸之路文化内涵和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

1.祖国境内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了中华文明,共同创造了中国的历史。两汉时期,加强对边疆一些地方的管辖,密切和少数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2.张骞、班超等杰出历史人物所具有的坚毅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学重点 1.张骞通西域。 2.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

1.联系法。对于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要涉及到匈奴的势力控制范围。用此法联系前课,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的理解。

2.跨学科综合法。对于西域的地理概念的掌握,需要用到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 3.归纳法。对于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可让学生看书归纳。

4.讲解法。对于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地位等需用此法。 5.列表整理法。对于本课基本的知识点,围绕与西域的关系,可以填表整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古代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他们非常喜爱中国的丝织品。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男女贵族的时尚。许多罗马商人,纷纷贩运中国的丝绸。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市场。当时中国的丝绸,是怎样运往欧洲的?丝绸之路又是怎样形成的?与丝绸之路同样有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又是何时开辟的?这节课将向你介绍这些内容。

二、新授

[板书]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概念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一下西域的地理位置及汉武帝以前的社会状况。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区,在两汉时被称为西域。汉武帝以前,那里小国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受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教师讲解]西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指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今新疆天山南北等地。我们课本上的西域即指此。广义则包括葱岭以西,亚洲西部和欧洲东部一带。

[教师过渡]在今甘肃敦煌一带,原来居住着一个大月氏部落,遭受匈奴的攻击,被迫西迁,对匈奴恨之入骨,时刻想回来报仇雪恨,只因势单力薄,其愿望一直未能实现。汉朝从匈奴降人的口供中获悉这个情况,立即想到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这就有了汉武帝募人出使匈奴,张骞应募出使一事,下面我们看具体内容。 [板书]2.张骞通西域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把课本第

二、三段内容看一下。看书时注意以下几点:(1)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2)张骞一共几次出使西域?(3)在西域和汉朝的交往中,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主要有哪些表现?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教师引导]上一节课我们学过匈奴与汉的和战。刚才我们也讲到了匈奴控制西域诸国。现在再请大家思考:汉朝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为什么到汉武帝时要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学生回答]西汉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是因为西汉国力不强,经济没有得到恢复和发展。到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具备了反击匈奴的条件。所以要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教师补充]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西域在匈奴的西南,如果把西域诸国由匈奴的军事据点和经济后盾变成匈奴的对手,那无疑于截断了匈奴的右臂。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的目的即在于此。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看第二点,张骞一共几次出使西域? [学生回答]两次。

[教师引导]请复述一下主要过程。

[学生复述]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捉住,扣留了十年。他牢记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了大月氏。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教师引导]张骞出使匈奴,曾经被匈奴人扣留了十年,但他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设法逃脱并到达大月氏,其实,他在回来的路上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才返回长安。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张骞身上有一股什么精神?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精神?

[学生回答]在张骞身上有一股不怕困难,百折不挠,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

[教师引导]同学们再考虑一个问题: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没有完成汉武帝交给他的任务,其主要原因是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那么,请同学考虑: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不是没有一点意义?可以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答案一:是,因为他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大月氏不愿意夹击匈奴,张骞无功而返,所以说没有意义。

答案二:不是,张骞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的目的,但他对西域情况的了解为第二次出使西域打下了基础,而且也了解到西域各国愿意同汉朝交往。

[教师讲解]张骞的任务虽然没有完成,可是他沿途了解到西域各国地形、物产和风俗,为第二次出使西域打下了基础。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意义还是非常明显的。而且,张骞是西汉开辟西域交通的第一个使者,他的勇敢、坚韧优秀品质为后人所传诵。 [教师引导]我们来学习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情况,先看课本上的描述: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用,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同学们看过这段描述后,请和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作一下比较,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可以讨论。 [学生看书、讨论]……

[教师提问]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情况和第一次比较起来,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回答]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而且在路上被匈奴扣留了两次。但第二次出使似乎比第一次顺利,而且课本上也没提联络西域夹击匈奴的目的。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继续考虑: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为什么比第一次顺利,再没有出现过像第一次那样被匈奴人扣留的事情?请同学们联系前节课所讲内容回答。

[学生回答]因为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时,通往西域道路上的匈奴已经被汉朝打败。因此,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要比第一次顺利得多。当然,也就不会有联络西域夹击匈奴的事。 [教师讲解]确实如此。在公元前121年西汉王朝与匈奴的战争中,双方争夺的焦点就是河西地区,汉武帝派霍去病打败河西的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并接受他们投降。然后在河西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历史上叫做“河西四郡”。这就意味着西汉王朝打开了通往西域地区的通道。为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准备了条件。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一下,在西汉与西域的交往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一是双方派使互访;二是经济文化交流。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张骞访问了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天马、汗血宝马等良种马,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包括乐器和歌舞,开始传入中原。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也传到了西域。

[教师过渡]上面我们提到的是双方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往。而西域地区作为一个行政区域归中央政府管辖,则在西域都护设置之后,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板书]3.西域都护的设置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第一个子目下最后一段文字描写,了解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职权范围、意义。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请从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职权范围和意义来复述一下这一段的基本内容。 [学生复述]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师过渡]张骞通西域以后,汉族与西域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条“丝绸之路”成了沟通中西之间经济、文化的主要桥梁。那么,这条“丝绸之路”是怎样形成的?它沿途都经过哪些地方?它的形成对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什么作用?这都是我们在下面将要讲到的。 [板书]

二、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一下“丝绸之路”子目下的内容。结合课本上的地图,把它的形成过程表述出来。 [学生看书]……

[学生表述]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线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路上因有大量的中国丝绸运往西方,受到了西方的欢迎,所以把这条路叫做丝绸之路。它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教师讲解]我们现在看的是陆上“丝绸之路”,它是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的。它从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西行,经武威至张掖至酒泉,然后到达敦煌。从敦煌西去,经玉门关、阳关往西的商路有两条,一条走昆仑山北麓,越过葱岭到大月氏,再西行大秦,称为南道;另一条沿今天的天山南麓,越葱岭的北部,向西到达大宛、康居等国,称为北道,再往西可抵大秦。西域都护的设置,就是要有效管理西域地区和保护商旅往来,这是丝绸之路开通后的一大变化。

[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看“动脑筋”下的问题: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在新疆发现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那说明新疆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当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经相当发达了。

[教师过渡]新疆发现了汉代的丝织品说明了汉朝时丝绸之路的存在。而且刚才我讲的时候也提了一句。刚才讲的是陆上丝绸之路。那么,在马来西亚出土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又说明了什么?难道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存在?我们说,确实是这样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条海上的丝绸之路。 [板书]2.海上丝绸之路

[教师讲述]对于海上丝绸之路,我们要注意两点:一是路线,二是海上丝绸之路出现的原因和条件。关于路线,我们看课本上的描述:从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沿着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教师讲述时,要结合地图、地理挂图亦可),这就是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和在印度尼西亚出土汉代钱币和陶器的原因。现在我想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因和条件。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答案一:需要较高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答案二:需要有在海上指方向的设备。 答案三:有向海外国家通商的要求。 答案四:有不畏艰险的精神和决心。

[教师总结]发展海上丝绸之路首先是由有向海外国家通商的要求。光有要求还不行,还得条件具备。汉朝时造船技术提高,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准备了交通工具。航海技术的提高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关于海上指向的设备,在战国时期已有关于“司南”的记载,一般说,指南针用于海上航行是在宋代。但我们刚才看到了当时海上航行有一个特点就是沿着海岸线,那就是说只要沿着海岸线走,方向是不会迷失的。至于不畏艰险的精神和决心,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下面就请同学们看丝绸之路地貌:

([投影显示]或电脑演示:荒无人烟的戈壁和沙漠地带;茫茫无际的大海和滚滚波涛……) 同学们请想一下,在科技不发达的汉朝,在这两条道上经商,没有不畏艰险的精神和决心能行吗?其实,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一下西北和东南的气候特征,也会明白这一点的。

[教师讲解]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了丝绸之路特别是陆上丝绸之路的情况。现在,我所要讲的是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丝绸之路的得名,是因为中国的丝绸最初由陆路运往地中海东部的西亚和欧洲,成为中国输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但它的更大贡献却是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最显著的例子是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后来都是由这条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至欧洲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也是由此路首先向东传入中国的。因此可以说,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这就是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丝绸之路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师过渡]东汉初年,匈奴分裂成南北两部,北匈奴重新控制西域。为了恢复对西域的管辖,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不负众望,在西域经营了30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下面我们看具体内容。 [板书]

三、班超经营西域

[教师引导]同学们,有一个叫“投笔从戎”的成语,谁能知道它和谁有关? [学生回答]班超

[教师引导]能讲明这个成语的来历吗?

[学生讲述]班超是班固的弟弟,年轻时同母亲来到洛阳,靠抄写文书维持生活。当时西域一些国家经常帮助匈奴侵扰边界,掠夺居民和牲畜,班超听了这些消息,激昂地扔下笔杆说:“大丈夫应立大志,效命疆场,怎么能和笔墨打一辈子交道呢?”后来随窦固出征过几次,又奉命出使西域。恢复了汉朝对西域的控制。

[教师引导]除了“投笔从戎”外,与班超有关的成语还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请同学们把“班超经营西域”一目看一下,对班超经营西域大致有一个了解。 [学生看书]……

[教师讲解]公元73年,班超奉命出使西域,他带领三十六个人,先治服了鄯善王,窦固向明帝奏明了他的功劳,又派他去于寘。班超在西域三十多年,联络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同汉朝和好,汉和帝即位后封他为定远侯。班超在西域时曾派甘英出使大秦,但没有成功,166年,大秦派使臣访问洛阳,送给东汉皇帝象牙、犀角等礼物。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三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感受到他俩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精神。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畅通,一方面加强了新疆同内地的联系;另一方面使中国丝织品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大大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我国和朝鲜、日本的友好交往,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对东方各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布置作业]

1.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2.下面由西域传入中原的是

①天马 ②汗血马 ③石榴 ④核桃 ⑤葡萄 ⑥丝绸 ⑦铸铁技术 ⑧漆器 A.①②③⑥⑦ B.②③⑤⑦⑧ C.①②③④⑤ D.③⑤⑥⑦⑧ 3.在西域经营30年的汉朝人物是

A.张骞 B.甘英 C.班超 D.窦宪 答案:C

板书设计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概念 2.张骞通西域 3.西域都护的设置

二、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

三、班超经营西域

2、《丝绸之路》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通过动手绘制丝绸之路的示意图,了解丝绸之路的概貌。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难点: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教学方法

学生展示法、分析讨论法、图表讲解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

二、教学实施

(一)情景激发,定向引导

1.激情导入

以多媒体显示一组丝路风光并配上《西游记》的主题歌曲,在学生的兴奋与好奇中,提问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中的“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从而导出主题-—丝绸之路。

2.揭示目标

我们刚才领略到的是今天的丝路风光,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设计意图:《西游记》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部影片,尤其是其豪迈动听的主题歌曲,能够迅速地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同时,在欣赏今天的丝路风光时,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与联想,古代的丝绸之路又是怎样的呢?从而引入主题。)

(二)任务驱动,协作探索。

1、自学教材、探究新知:

让学生阅读P97的内容与图,活动:

1) 绸之路是谁开辟的?什么叫丝绸之路?

2) 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区?同时,还经过哪些地形区?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作好记录。

3) 作丝绸之路的路线简图。

2、交流反馈,体验成功:

反馈学生探索收获,让小组选出代表上台讲解,老师和同学们给出评价与激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与喜悦。并对学生探索过程中的有代有性的问题集中讲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感受到新课程中历史与地理知识的渗透。)

3、循序渐进,突出重点:

1)提问:观察线路图,你认为在当时我国境内的丝路上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区呢?

2)活动: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

提示: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

2.选择好你的货物。

3.准备和对方商人交换什么货物?

学生表演(繁荣背景,如何交易,筹备干粮,水等)

3)丝绸之路的开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义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并找出史实来印证这句话。

(设计意图:在熟悉路线的基础上,让同学通过表演感受丝绸之路当时的盛况,再步步突出重点:当时交流的物品及丝绸之路的桥梁作用。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而且得出的结论也是水到渠成。)

4.深入学习,突破难点:

1)楼兰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城市,并且曾经很辉煌,为何后来消失了呢?请根据查找的资料解释这一现象。

2)事实上,“丝绸之路”并不是只有这一条,广义上的丝绸之路是指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除了张骞开通的官方通道“西北绿洲丝绸之路”外,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丝绸之路吗?

3)曾经繁荣的“丝绸之路”为何会衰落下去呢?

学生演示所查资料并讨论,老师点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展示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组内的互助、协调能力以及小组间的竞争精神,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而且通过拓展,可以锻炼学生查询资料和探究归纳的能力,同时通过查询资料来解释历史现象,使学生感受到因历史的、地理的因素,使丝绸之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辨证、客观地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古今对比,感悟新知

1.过渡:千余年过去了,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喜欢上了更为方便的海上运输,于是曾经辉煌的丝绸之路渐渐被人们放弃,敦煌也同样衰弱了,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一条新兴的丝绸之路重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那就是亚欧大陆桥。

2.展示:亚欧大陆桥资料片。

亚欧大陆桥的简介: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山东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是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陆──海统一运输的洲际铁路,经过了三十多个国家。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3.提问:那么,亚欧大陆桥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较有什么优势呢?在今天有着什么重要作用呢?(小组活动)

1).经过的国家更多,到的地方更远;

2).交通工具:骆驼,马──洲际铁路,火车;

3).节省时间,节省运费。

4).东西方沟通:间接──直接。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使学生感受到,亚欧大陆桥虽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桥,但却是起着桥梁的沟通作用。新亚欧大陆桥的诞生,预示着世界经济在江河经济、海岸经济的基础上,将逐步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陆桥经济时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也锻练了分析对比能力。)

(四)课后延伸,拓展思维

讨论: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今天的价值。

学生从发展旅游业角度讨论──丝路旅游方兴未艾。

(设计意图:将知识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可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回顾总结,概括要点(约2分钟)

推荐第6篇: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汉武帝时期,由于匈奴常常侵犯汉朝边境,对边境人民进行烧杀抢掠,致使民族矛盾越来越尖锐,双方常常发生战争。偶然的一次,汉武帝听到一个消息,说西域有一个大月氏国。由于大月氏国的国王被单于杀死,还用其头颅制成了酒器,所以月氏人和匈奴一向有不共戴天之仇。于是,汉武帝想,如果和大月氏国联合起来一起夹击匈奴,匈奴就会很被动。为了和大月氏国交好,汉武帝下了一道诏书,征募文武双全的才干之士为使者,去往西域。当时,皇家卫队中有个年轻人叫张骞。他首先报名应征,有张骞带头后,别的人胆子也大起来,前后共有100多人应征。后来,住在长安的匈奴人神箭手堂邑父得知后,也参加到了其中。

公元前138年,张骞让堂邑父做向导,率领100余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大月氏。张骞一行走进匈奴地界没多远,便被匈奴兵发现并俘获。匈奴单于为了让张骞打消回中原的念头,便让他娶妻生子。但张骞始终是身在曹营心在汉,11年后,他还是找机会逃离了匈奴,继续前往大月氏国。最终,张骞越过葱岭经过大宛国、康居国终于到达大月氏国。但这时的月氏人在新迁居的地方安居乐业,发展生产,早已忘却了报仇一事。一年后,张骞看联合大月氏国灭匈奴的计划无望,只好返回长安。在回长安的途中,张骞再一次被匈奴人俘获。虽然侥幸逃脱,但也只剩下他和神箭手堂邑父两人。

虽然张骞未能完成联合大月氏国的使命,但汉武帝还是很高兴。毕竟张骞带回了大量有关西域风土人情和地理的知识。为了进一步和西域各国联合,以对付西迁匈奴,汉武帝于公元前119年,再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这一次,张骞率领300多人,携带大量的金币、丝帛和牛羊等物品,从四川出发,顺利到达了乌孙(今新疆伊犁河流域)。但乌孙国不愿结盟,希望再一次落空。

后来,张骞在协助大将军霍去病攻打匈奴时延误了时间,被贬成庶民。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重新启用张骞,命其再次西行。这次西行,张骞说服了乌孙国王。并带着乌孙国王派遣的使者、翻译和乌孙国献上的几十匹好马回到了长安。至此,汉朝和西域各国终于建立起了友好往来的关系。

为奖励张骞的功劳,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候。可因张骞长期操劳,再加上年纪大了,从乌孙回来后一年就病死了。

张骞出使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细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从此畅通无阻。这条通道,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彼此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推荐第7篇:丝绸之路

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

——陕西省学习贯彻“一带一路”战略的思考与实践 赵正永

去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得到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响应。一年来,陕西省自觉主动实践这一战略构想,不仅使经济转型发展明显提升,而且对这一顺应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对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更加充满信心。

立足大布局

拓展新视野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连接在一起,为我国加快形成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全面发展新格局指明了方向,为促进区域共同繁荣和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顺应国际格局“亚洲崛起”的深刻变化。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力量对比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亚非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影响力逐步上升、地位不断提高。在这种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习近平同志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拓展了我国和平发展的道路,加强了我们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全方位、多层次互促互惠合作,有利于我国战略机遇期的保持与维护,保障我们和平发展的基础条件,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及亚太地区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彰显“命运共同体”的和平发展理念。习近平同志指出,世界繁荣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一枝独秀,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扩大欧亚地区市场规模和激活发展潜力,推动区域的大合作、大交流、大发展,造福各国人民。

体现“包容性发展”的大国思维。习近平同志指出,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同发展,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消除疑虑和隔阂,把世界多样性和各国差异性转化为发展活力和动力。建设“一带一路”,体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展示了我国积极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共建“一带一路”,搭建起一个让人们更多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新平台,向世界展示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发展范式,使中国的治国理念和发展经验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分享,为推动世界繁荣发展增添中国力量。

打造区域发展战略的“升级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新中 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重视解决的重大课题。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正确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重要论断,推动内地走上了工业化之路。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大局”战略思想,以东部沿海率先发展开启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江泽民同志不失时机地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胡锦涛同志提出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的统筹区域发展战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丰富和拓展了我国发展必须兼顾地区平衡的战略思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将区域发展与对外开放紧密结合起来,使国内外联动、区域间协同,东西并举、海陆兼顾,推动从线到片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发展空间,使我们有了更宽的发展视野。

开辟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是由一个个区域梦想汇集而成的国家梦想。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破除开放不足的瓶颈制约,增强经济发展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维护民族团结、巩固边疆安全;有利于强化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发展优势,做强海洋经济,更好地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有利于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宽领域、更广范围推进区域合作,开辟了实现中国梦的新途径。

践行大战略

迈出新步伐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按照习近平同志“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要求,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抓紧编制“一带一路”总体规划,研究推出具体措施,努力拓展国际合作的新空间。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枢纽,与中亚各国的交往交流源远流长,有条件有基础成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有责任有信心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一年来,我们主动把陕西发展融入建设“一带一路”大格局中,抢抓机遇、向西开放,顺势而为、先行先试,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上迈出了新步伐。

搭建政策互信平台。抓住国家批准建立西咸新区、赋予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的使命,以深化与中亚地区交流合作为重点大力推动全省向西开放。在第五届欧亚经济论坛上,我们积极倡导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个国家共同发布《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宣言》,形成了沿线国家共同推进的共识。组织召开丝绸之路沿线20个城市市长圆桌会议,省会城市西安与土库曼斯坦的马雷、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等城市建立友好关系并开展交流与合作。同时,加快建设西安浐灞领事馆区,推进中亚各国在西安设立领事馆,积极在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设立商务机构。

构建立体化交通体系。坚持以交通促交流,着力构建联通中亚的铁路、公路、航空交通网络。全省高速公路已超过4300公里,形成东西南北的重要枢纽。西安至哈萨克斯坦热姆的货运班列“长安号”列入国家“中欧快线”,实现常态化运行,亚欧大陆桥陕西段的通行和辐射能力全面提升。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新增国际(地区)航线4条,国内外总航线达到243条,今年上半年旅客吞吐量1365.4万人次,国家首个航空城实验区落户西咸新区,丝绸之路航空枢纽加快建设。西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开通运行,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进展顺利。

深化贸易投资合作。以大通关为抓手推进贸易便利化,优化通关作业流程,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口岸实现“72小时过境免签”,西安被列为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加快推进新能源、节水农业等9个陕哈合作项目。推动一批陕西优势企业积极开展经济技术合作。2013年底,陕西企业累计在中亚设立境外企业6家,中方实际投资总额4.4亿美元,陕西对中亚五国进出口额达到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27%。

积极打造区域金融中心。以促进货币流通为目标,举办欧亚经济论坛金融合作会议和西安(浐灞)金融高峰论坛,加强与国家金融管理机构和国家开发银行的沟通联系。启动西咸新区能源金融中心建设,构建离岸人民币回流机制,打造中国向西开放的能源交易中心和结算中心。西安(浐灞)金融商务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中国银行全球客服中心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证监会、保监会等分支机构已签约入区。

加强教育文化交流。充分利用陕西文化、文物、教育等资源优势,广泛开展教育合作。在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丝绸之路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所的基础上,又相继成立西北大学中亚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中亚学院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研究院,现有中亚国家1200多名学生在西安各大学就读和培训。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成功,陕西7处遗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建设以“汉风古韵”为主题的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旅游区,编排大型歌剧《张骞》。目前,正在与文化部共同打造首届(西安)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

建设新起点

开创新局面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陕西在国家发展布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我们要立足自身、做好本职,紧紧围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谱写实现中国梦的陕西华章。

发挥区位优势,建设交通物流新起点。道路联通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前提。我们将充分利用陕西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优先领域,建设通江达海、陆空联运、无缝衔接的对外开放大通道,加快形成便捷高效的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西安国际航空港,开通更多西安到中亚、西亚、欧洲旅游航线及货运班机,打造丝绸之路空中走廊;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网络体系,推动中国西部—中亚国家高速公路对接;尽快建立新欧亚大陆桥快速交通干道,开通西安至中亚旅游列车,加快推进西安至兰州、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建设。整合提升综合保税区功能,打造国际商品物流集散中心。

释放科教潜能,建设科技创新新起点。陕西拥有80所普通高校、102万在校大学生、1000余所科研院所、22万科技人员,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点和密集区。依托各类科技园区和产业示范基地,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纺织、装备制造和能源化工等领域的合作。加快杨凌旱作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建设,加强旱地作业与设施农业、环境调控与节水灌溉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撑,在中亚国家建设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国外的科技资源和人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

强化互补联动,建设产业合作新起点。我们将从沿线国家的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发展趋势出发,寻找产业发展的契合点和共振点。加强与中亚、西亚、俄罗斯等能源资源合作,加大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太阳能、风能等能源领域的合作开发力度。结合产业结构调整,鼓励电子信息、通信等高技术企业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投资兴业,支持工程机械、汽车制造以及轻工纺织、食品加工等企业到劳动力富集、靠近目标市场的国家扩大生产经营,引导钢铁、水泥等企业到资源富集、市场需求大的国家建设生产基地,释放富余产能。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建设“中国—中亚经济合作园区”、特色出口商品基地和中亚5国能源交易平台,吸引沿线国家各类企业在陕设立分支机构和生产基地,加速高端要素聚集。

传承历史文化,建设文化旅游新起点。我们将以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成功为契机,与沿线国家共同开展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合作举办艺术节、电影节等活动,引导和动员民间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扶持创作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文化艺术精品,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利用西安现有中亚人才培训教育基地的条件,积极拓展与中亚各国大学的合作。加强旅游合作,建设以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风情体验旅游走廊,联手打造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着眼货币流通,建设金融合作新起点。我们将着力构建西安与欧亚各国之间的货币流通平台,加快建设西安金融商务区、西安高新科技金融服务示范园区和西安曲江文化金融示范园区,吸引欧亚国家各类金融机构在西安建设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争取国家外汇管理改革试点,配合韩国三星电子等重大项目,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商务领域合作,加强银行间的网上支付、电子结算能力以及银行监管领域合作。同时,推动陕西保险、信托、租赁等金融服务机构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共融发展。

“一带一路”始启一年,凝聚起沿线各国和地区的合作共识,显现出互利共赢的发展前景,促进了我们的思维更新、思路创新。我们坚信,随着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一定能够释放出更多改革发展红利,一定能够激发出实现“中国梦”的新活力。

(作者为中共陕西省委书记)

推荐第8篇: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这条路上主要贩运的是中国的丝绸,故得此名。[1-3]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4]

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首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达西域,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

推荐第9篇:丝绸之路

庆阳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黄河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周祖农耕文化之源。庆阳作为我国东南部通向西北的交通要道、汉唐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散布着多处丝绸之路人文景观,其中有甘肃石窟艺术宝库的北石窟寺、镇原县石空寺石窟、合水县莲花寺石窟、保全寺石窟和张家沟门石窟等。庆阳也是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境内除有众多古丝绸之路遗迹和革命遗迹外,还有唢呐、香包、剪纸、社火、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丝绸之路文化的传播阵地,这些地方的历史文化遗存,既是陇东地区宗教、文化、艺术的结晶,也是丝绸之路历史的见证。庆阳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节点和丝绸之路遗存比较丰富的路段,成为整个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庆阳本土文化,但又具有明显的地方文化色彩。以丝绸之路文化为纽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庆阳远古文明、岐黄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商贸文化、游牧文化、石窟文化、黄土塬文化、战国秦长城文化以及多民族外来文化等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明特征。因此,深入挖掘这一区段丝绸之路地域文化资源,抢抓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成功的历史机遇,使庆阳在整个经济带建设中争取主动。我们要站在世界高度,通过丝绸之路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西部文化亮点和文化新高地,实现庆阳文化产业升级,提高庆阳地域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1 2

图为意大利友人在庆阳北石窟寺参观后留影。

记者孙玉珍

陇东在古代丝绸之路中的地位

丝绸之路最初是指以两汉时期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逐步形成了东段、中段、西段三条线路等不同路线的说法。在时代断限上也有了往前的推展和往后的延伸,视角转向历朝历代。覆盖陇东地区的丝绸之路具体走向为:由长安出发,经今咸阳、礼泉、乾县、扶风、岐山、凤翔、千阳、陇县,之后入甘肃境。该陆路道路在西周时称西方干道、西方大道,西汉称长安高平道。从周秦至明清,长安——陇州道是历朝京都沿陇东通往陇西、西域的主干道之一,在历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久负盛名的丝绸之路的通道。秦穆公伐戎、秦始皇加冕和秦汉多位帝王至雍祭畤、唐代高僧玄藏西天取经和文成公主入藏联姻就行经此道。这条道路成为沟通世界东西方两大文明的重要路段和加强西北边防的重要战略通道,关系到当时社会的安定,是推动世界文明进程的重要通道。因此,其历史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

首先,丝绸之路庆阳段处于农业文化和牧业文化交汇的前沿地带。丝绸之路甘肃段东起甘肃平凉、天水市,与陕西相接,西部从敦煌嘉峪关、阳关出境后,进入新疆。中部某些时期的线路或支线经过今青海、宁夏两省区,这些地区历史上属于甘肃陇东的影响范围。沿途处于青藏 3 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处,地貌有黄土丘陵、黄河上游和各支流的河谷地带。庆阳境内保存的秦直道遗址,也大致勾勒了丝绸之路的主干道,自西向东主要经过庆阳、平凉、天水、临夏、兰州、武威、张掖、酒泉等市、州。庆阳一带是丝绸之路自长安出发,北往陇东高原,越过陇山,经宁夏固原、海原等地,到达甘肃靖远、景泰,渡过黄河,抵达武威而进入河西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过渡地带也使陇东地区成为古代佛教文化的繁盛之地,分布有大量古遗址、古墓葬、古城址和石窟、宗教寺院等。据不完全统计,庆阳大、小佛教石窟有20余处,规模较大的著名石窟寺有庆阳北石窟寺、镇原县石空寺石窟、合水县保全寺石窟、张家沟门石窟和莲花寺石窟等,大多创建于北魏到唐代,主要分布在泾河两岸及陇山和子午岭一带。总之,丝绸之路甘肃东段的陇东地区是黄土高原地貌集中分布区,从丝绸之路形成、演变与具体走向可以看出,丝绸之路庆阳段处于农牧文化交汇的前沿地带,自古就是东西与南北交往的咽喉要径。

其次,陇东是古代丝绸之路由中原通向西域的第一道天然屏障。陇山以东的庆阳和平凉两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宁夏、内蒙以及河西的关隘。陇山又称陇坂、陇坻,南北走向,在古代也曾是中原地区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分界线。《通典·天水郡》载:“郡有大坂,名曰陇坂,亦曰陇山。”《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二载,陇坂“山高而长,北连沙漠,南带千渭,关中四塞,此为西面之险”。陇山为六盘山南延之余脉,海拔高度2000米左右,自宁夏南部向南延伸经甘肃平凉、庆阳地区,直至陕西宝鸡以西的渭河北岸,与秦岭西段群峰夹渭对峙,闭合

4 了八百里秦川董志塬的旷野,成为中原通向西域的第一道天然屏障。1980年秋,陕西扶风西周宫殿遗址中发掘出两件西周蚌雕人头像,高鼻深目,头戴坚硬高帽,与居住在中亚地区“塞种”人像完全一致。不管这种蚌雕头像是周人制作,还是中亚游牧部落献给周王朝的贡品,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早在张骞开通丝绸之路之前,在周王朝所管辖的陇东地区,中西文化的交流就已经开始了。东汉初此段道路已明确称陇道,《后汉书·光武帝纪》载:六年夏四月,“遣虎牙大将军盖延等七将军从陇道伐公孙述。”汉唐时置有关隘,驻兵把守。后在该镇置大寨巡检司、关山营,设游击都司、把总驻守。唐大历年间(766年—779年),为防御吐蕃东进,朝廷令马燧在陇州西部的通道上立石植树,陇关道一度阻塞。元和二年(807年),局势缓和,疏于防御,林木被伐,陇关道又开通。宋元时期,陇关道仍为驿路,明代时因驿路改在萧关道上,陇关道通行渐少。因此,这条道路在历朝历代的地位和作用都不容忽视。

由此可见,陇东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和黄金通道。

陇东石窟艺术与丝绸之路

地处丝绸之路东段要道上的庆阳北石窟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陇东地区石窟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艺术宝库。作为甘肃四大石窟之一的北石窟寺保留了大量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碑刻题记,这些碑刻题记对于我们研究丝绸之路与北石窟寺的发展、兴衰、及历史沿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关北石窟寺的创建背景,《北石窟寺的创建》指出:“北石窟寺创建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是

5 不会有多大疑问的。”文中对北石窟寺的创建时代肯定后,又对主持创建人作了推断,“南北两石窟寺同为奚康生建造,也是有可能的。”由此可知,北石窟寺是北魏时期创建的一座石窟寺。那么,它与古代丝绸之路又有什么关系呢?北石窟寺初建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由泾州刺史奚康生倡造,同时开凿的还有泾川县城东的南石窟寺,两寺一南一北,遥遥相对。北石窟寺经过历代相继增修扩建,窟龛密集,内容丰富,颇具规模,形成了造像数量丰富、艺术技巧精妙的高超杰作。在高20米、长120米的红砂岩崖上,上、中、下三层蜂房般布设窟龛295处,造像2125尊;峭壁之间,还有复道回廊,它是甘肃省石雕艺术最为集中的一处窟群遗存。石窟寺建筑,是佛教寺庙建筑的一种形式,起源于印度。佛教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乔答摩·悉达多创建。他后来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之隐修者。佛教是汉代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石窟寺这种建筑形式也随之而来。北魏虽未见有关记载,如此大量的佛教文化遗存,显然可以证明,当时这里是大量僧侣的集中地。大量石窟佛寺的营建,都是沿丝绸之路东来,一路多是边荒之地,翻越陇山,到达关中,才进入中国内地,陇东地区正好是进入关中的一个必经通道。陇东北石窟寺就是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传播的最好见证。

除此之外,南北朝时期是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北文化交流最好时期,中原式和西域式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通过丝绸之路的传播,开始从并存到融合,北石窟寺内的240窟和60窟就是北周时期开凿的具有代表性的洞窟,其三佛造像和菩萨的风姿,既继承了北魏秀骨清像的余韵,

6 又是隋唐丰满富丽的先声。240窟位于窟群北段,平面长方形,覆斗式顶,窟内东、南、北三壁凿坛基。顶部为举架仿木结构式造型,窟内以三佛及胁侍菩萨为题材,即中方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和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由此可以看出,这是当时通过丝绸之路陇东地区沿途,中西双方文化交往最好表现。另外,北石窟寺北朝造像,在开窟规模上,有由大渐小的趋向;造像风格由秀骨清像向丰满圆润转变,有世俗化倾向;服饰由繁到简,色调明朗化,雕刻圆润自由,刀法娴熟,造象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这是陇东早期造像的代表作。其石雕艺术代表了陇东地区古代丝绸之路文化的精华,也是古代中西通过丝绸之路实现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晶,对研究北石窟寺周边石雕造像和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庆阳地域文化与丝绸之路文化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古代的一条交通路线,它其实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面旗帜,是中国之道的传播方式。丝绸之路有着独特的分布结构,形成了大量不仅是中国独有,而且是世界独有的文化景观。丝绸之路的文化景观,不是由一系列点、一条两条甚至很多条线组成的,它完全是一条“景观带”。陇东地区的庆阳地域文化正好处在这条丝绸之路“景观带”上。

陇东地区与陇西、关中地区关系尤其密切,故常以关陇连称。历代中央政权都十分重视对它的经营,驻兵屯戍,保障治安,保持陇东的稳定以及丝路的畅通,移民实边,开荒屯田,兴修水利,发展农牧业生产,

7 改善当地军民生活,减轻内地传输之劳,发展丝绸之路对外贸易以及对周边民族的丝绸贸易,密切中外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保持安定局面。正由于此,陇东地区的先进农耕技术、岐黄医药技术以及民间民俗文化也随着古丝绸之路不断向外传播。这也为整个丝绸之路的持续开通,提供了可靠的物质条件。

丝绸之路自咸阳北上,进入华北黄土高原的西端———陇东黄土高原,这里以平凉、庆阳为中心节点,形成了陇东著名的农耕文化带。有秦直道、万里长城和悠久的窑洞民居;有以南北石窟寺、莲花寺摩崖石刻为代表的佛教石窟艺术;有以道情皮影、庆阳唢呐、香包、剪纸、徒手秧歌和陇东道情为代表的民俗民间艺术,有“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边”的陇东黄土高原。因此,这一段丝绸之路地域文化底蕴深厚。

第一,丝绸之路文化已经融入到庆阳地域文化当中,找到了共同的文化元素。鉴于经济、文化的差异和地域毗连,使得陇东地区以丝绸之路文化为纽带,地域特色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成为了一种可能和需要。正是丝绸之路甘肃庆阳沿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性和厚重性,使得这一段成为整个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超越了地域文化,但又具有明显的地方色彩。我们看到,以丝绸之路文化为纽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岐黄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古道文化、商贸文化、游牧文化、石窟文化、北地文化、黄土塬文化、古建筑文化、古城遗址文化、战国秦长城文化等等。我们也能够通过丝绸之路文化找到与庆阳地域文化之间的相互文化记忆以及文化符号。

第二,丝绸之路文化不会替代庆阳地域文化,但却通过庆阳本土文化的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虽然丝绸之路文化已经吸收了庆阳本土文化当中的某些元素,庆阳本土文化也可整合为丝绸之路文化的另一种形式。但是,丝绸之路文化不能代替庆阳地域文化,却可以用丝绸之路文化整合、提炼、重建庆阳本土文化。比如,环县皮影可以通过丝绸之路文化表现出来,从而丰富皮影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渗透皮影艺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桥梁作用。因为,丝绸之路文化也是庆阳地域文化最具活力的一部分。它是印度文化、欧洲文化、伊斯兰文化大交汇的基点,这在中国是很少有的。虽然不能用丝路文化代替庆阳文化,但可以用丝路文化的开放精神和丝路文化的视角来打造和丰富庆阳地域文化的内涵,将庆阳地域文化打造成西部的文化亮点和文化新高地,对这些整合了的文化价值进行开发,再进行文化产业升级,形成文化产业链。

第三,庆阳地域文化完全能够借助丝绸之路文化的开放度和影响力大胆走出去。“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遗,无疑使这一文化资源的公共性和普遍性价值获得了极大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丝绸之路已经不单单属于中国以及中西亚国家,它已经嫁接到了世界文化交流和文化互鉴的新隧道中,庆阳地域文化也应该积极大胆地走出去,融入到丝绸之路文化大背景下,在交流交往交融中实现文化对话。因此,庆阳地域文化最大的核心和亮点就是开放性、包容性,我们要放眼世界,整合两种文化,提高庆阳地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传播力和知名度。

(作者为陇东学院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推荐第10篇: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古代连接中西方的商道)

锁定

同义词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一般指丝绸之路(古代连接中西方的商道)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1-4]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5]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6-7]

 TA说

丝绸之路停摆真的灭亡了帕提亚帝国? 2017-09-25 19:09 众所周知,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东西方的著名贸易要道。它将亚欧大陆天各一方的诸多政权全部连接起来。但俗话说过犹不及,目前甚嚣尘上的所谓“汉末丝绸之路停摆导致帕提亚经济崩溃”论即为其中的典型。但只要我们花一点点的时间,便可知道这种自大结论的愚不可及。 ...详情 中文名

丝绸之路 外文名 The Silk Road 世遗名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开创期

西汉 高峰时期

汉、唐、宋、元、明 起

长安 终

罗马 文保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价

世界文化遗产 意

最早最重要的东西方文明交流通道

目录

1.1 丝路历史 2.▪ 西汉 3.▪ 东汉

4.▪ 魏晋时期 5.▪ 隋代 6.▪ 唐代

7.▪ 宋元时期 1.▪ 明清时期 2.▪ 丝路重生 3.2 海上丝路 4.3 南方丝路 5.4 草原丝路 6.5 路线图 1.6 丝路申遗 2.▪ 成功申遗 3.▪ 预备名单 4.7 起点争议

丝路历史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要道,但为何在河西走廊上没有“丝门”而有“玉门”?早在文献记述丝绸之路之前2000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线路已经开通,但它不是为出口丝绸,而是为进口和田玉[8]

。“丝绸之路”名称是德国学者的“发明”。[9]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其后,德国历史学家郝尔曼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

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数千年来,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学术考察者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

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有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有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还有从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等。[9-11]

西汉

先秦时期,连接中国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已经存在,丝绸正式西传始于西汉通西域,丝绸之路真正形成始于西汉张骞凿空。这个时期,丝绸的传播源、传播的目的地、传播的路线都非常清楚,有史可依,有据可查,传播的数量也非常大,东西方是有计划、甚至是有组织的进行丝绸贸易,所以丝绸之路真正开辟于西汉武帝时期。[12]

西汉时,阳关和玉门关以西即今新疆乃至更远的地方,称作西域。西汉初期,联络东西方的通道被匈奴所阻。汉武帝时,中原始与西域相通,开始加强对西域的经略。西域本三十六个国,后来分裂至五十多个,都位于匈奴之西,乌孙之南。[13]

丝绸之路

汉武帝听说被匈奴侵犯西迁的大月氏有报复匈奴之意,就派人出使大月氏,联络他们东西夹攻匈奴。陕西汉中人张骞以郎应募。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率领100余人向西域进发,途中被匈奴俘获,滞留了10年,终于寻机逃脱,西行数十日到达大宛[14]

。这时大月氏已不想攻打匈奴而继续西迁,张骞没有达到目的,在西域待了一年多东返,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后适逢匈奴单于死,国内大乱,元朔三年(前126年),张骞趁机回到大汉,受到汉武帝的热情接待,被封为太中大夫[15]

。此次西行前后达10余年,虽未达到目的,但获得了大量西域的资料,史学家司马迁称张骞此行为“凿空”。[16]

张骞归国后,汉武帝曾遣使探求通过罗马开辟一条不经匈奴而到大夏的交通线,但是没有成功。后来汉军击败匈奴,取得了河西走廊地区,打通了西汉与西域之间的通道。霍去病在祁连山大破匈奴后,张骞建议联络西域强国乌孙,以断匈奴右臂。元狩四年(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目的是招引乌孙回河西故地,并与西域各国联系。张骞到乌孙,未达目的,于元鼎二年(前115年)偕同乌孙使者返抵长安,被张骞派往西域其他国家的副使也陆续回国。乌孙使者见大汉人众富厚,回国归报后乌孙渐渐与大汉交往密切,其后数年,张骞通使大夏,从此,西汉与西北诸国开始联系频繁起来,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正式开通,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17]

张骞凿空西域图

但是,西域诸国仍未完全摆脱匈奴的控制,楼兰、车师等国在匈奴的策动下,经常劫掠西汉派往西域的使臣和商队。为了确保西域通道,元封三年(前108年),汉将王恢率骑兵击破楼兰,赵破奴率军击破车师。元封六年(前105年),西汉又与乌孙王和亲,联合挟制匈奴。同时为了打破匈奴对大宛的控制并取得大宛的优秀马种汗血马,汉武帝派李广利领兵数次进攻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攻破大宛都城,使西汉在西域的声威大振,确保了西域通道的安全。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至此畅通。[14]

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汉武帝在轮台(今轮台县东南)和渠犁(今库尔勒县西南)设立了使者校尉,管理西域的屯田事务。这是西汉政府在西域第一次设置的官吏。此后,西汉政府就在西域建立了根据地。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贤掸率众投降,西汉政府取得了对匈奴战争的最终胜利,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这是中央王朝在葱岭以东,今巴尔喀什湖以南广大地区正式设置行政机构的开端。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常驻官员,派士卒屯田,设校尉统领保护,使汉族同新疆少数民族交往更加密切。汉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东西从西汉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时代。[19]

佛教第一次传入中国,也始于丝绸之路。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西域大月氏使臣伊存来朝,在帝都长安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20]

。从此佛教正式开始传入中国,史称这一佛教初传历史标志为“伊存授经”[21-23]

。1998年正因为如此,经过中央有关部门的批准,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国宗教学会举行了各种形式的“中国佛教两千年纪念活动”。[24]

天凤三年(16年),西域诸国断绝了与新莽政权的联系,丝绸之路中断。 东汉

永平十六年(73年),班超随从大将军窦固出击北匈奴,并奉命出使西域。他率吏士36人首先到了鄯善,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使鄯善为之震服。之后他又说服于阗,归附中央政府。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丝绸之路,并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汉任命为西域都护,班超在西域经营30年,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25]

永元三年(91年),北道的龟兹、姑墨、温宿皆归附东汉,班超设西域都护府于龟兹它乾城,亲自坐镇北道。又命西域长史徐干屯疏勒,与北道相呼应。 永元六年(94年),班超发龟兹、鄯善等八国兵7万余人,讨伐对抗中央的焉耆等国统治者,西域50余国皆归属中央政府。

永元九年(97年),班超曾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国(罗马帝国),一直到达条支海(今波斯湾),临大海欲渡,由于安息海商的婉言阻拦,虽未能实现,但这是首次突破安息国的阻拦,将丝绸之路从亚洲延伸到了欧洲,再次打通已经衰落的丝绸之路。[26]

大秦属下的蒙奇兜讷(今译为马其顿)地区遣使到东汉首都洛阳,向汉和帝进献礼物。汉和帝厚待两国使者,赐给两国紫绶金印。[27-28]

延熹九年(166年),古罗马大秦王安敦派使者至东汉洛阳,朝见汉桓帝。

魏晋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不断发展,主要有西北丝绸之路(又叫绿洲丝绸之路或沙漠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三条。它具有由两汉到隋唐的过渡性、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发展、南北两政权同时与西域频繁交往三方面的特点[29]

北魏文成帝太安元年(455年),在直接的交往断绝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波斯与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北魏王朝建立了直接的联系。从这时开始,直到正光三年(522年),《魏书》本纪记载了十个波斯使团,前五次应当是到了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为中国带来了玻璃制品工艺,后五次到达的则是493年迁都后的洛阳。[30]

神龟元年(518年),宋云与比丘惠生,由洛阳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出使西域,拜取佛经。正光三年(522年)宋云、惠生等由天竺回到洛阳,取回大乘经典170部,丰富了中国的佛教文化。

波斯的使者也顺着丝绸之路深入到南朝。中大通二年(530年),波斯国遣使献佛牙。五年(533年)八月,遣使献方物。大同元年(535年)四月又献方物。波斯之通使南朝,走的是西域经吐谷浑境而南下益州(四川)再顺长江而下到建康(今南京)的道路。

这一时期,中西之间的交流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这种交流,在政治上,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在经济上,促进了双方之间经济贸易、生产技术的交流;在文化上,促进了中国佛教的兴盛和礼乐文化的发展。[29]

隋代 隋代开皇九年(589年),隋王朝结束南北分裂,新兴突厥族占领了西域至里海间广大地区,今青海境吐谷浑也向河西走廊侵扰,中国和西域,西方的官方、民间交往受到不少阻碍。但隋与丝绸之路各国民族之间关系,仍愈来愈密切,西域商人多至张掖互市,炀帝曾派裴矩专管这方面工作。裴矩用厚礼吸引他们到内地,使其往来相继。《隋书·西域传》序记载: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使于西番诸国,至罽宾(今塔什干附近),得玛瑙杯,印度王含城得佛经,史国得歌舞教练,狮子皮、火鼠毛。官、民的交往又活跃起来。[31]

唐代

丝绸之路交往的繁荣鼎盛时期,是继隋而建立的强大的唐朝。 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击败了东突厥吐谷浑,臣服了漠南北。唐高宗李治又灭西突厥,设安西、北庭两都护府。大唐帝国疆域,东起朝鲜海滨,西至达昌水(阿姆河,一说底格里斯河),是当时世界第一发达强盛国家,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都居世界前列,东西方通过丝绸之路,以大食帝国为桥梁,官方、民间都进行了全面友好的交往。

在丝绸之路东段,大漠南北与西域各国,修了很多支线通丝绸之路,亦称“参天可汗道(天可汗指唐太宗)”。大食、东罗马帝国也不断派使节到长安与中国相通。敦煌、阳关、玉门这些地方,成了当时“陆地上的海市”。在海道上,中国也可以船舶赴林邑(今越南南部),真腊(柬埔寨),河陵(今爪哇岛)、骠国(今缅甸),经天竺(今印度)直至大食,与欧洲各国发生关系。当时广州、泉州、刘家港(今上海吴淞口近处)等地,成了最著名的对外港口。史书记载广州当时便有南海舶、昆仑舶、狮子国舶、婆罗门舶、西域舶、波斯舶等趸船性的船坞。西方各国在陆上取道中亚、西域,沿途驼马商旅不断;海路则多由大食首都巴格达出波斯湾,几乎每日都有船只远涉重洋来到东方。[31]

唐代丝绸之路的畅通繁荣,也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对以后相互的社会和民族意识形态发展,产生了很多积极、深远的影响,这种思想文化的交流,是与宗教密切相关的。

佛教自西汉哀帝时期传入中国后,南北朝开始大行于中国,至隋唐时达到鼎盛。唐太宗时,高僧玄奘由丝绸之路经中亚往印度取经、讲学,历时十六年,所著《大唐西域记》一书,记载了当时印度各国的政治、社会、风土人情,至今仍为印度学者研究印度中世纪历史的头等重要资料。他取回佛教经典657部,唐高宗特在长安建大雁塔使其藏经、译经。稍后,高僧义净又由海道去印度,又历时十六年,取回佛经400部,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向中国介绍了当时南亚各国的文化、生活情况。 景教(东正教)在唐初由东罗马帝国传入了中国。西安碑林保存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这一史实的实物见证。唐中期自波斯传入的摩尼教(亦称袄教、拜火教),中国化后称为“明教”,深为不少劳动人民所信奉。唐宋后多次农民起义的领袖,都利用它的教义来组织贫苦农民与封建统治者战斗。中国的造纸术、盛唐时也传入了大食帝国,不久便经它传入了欧洲各国。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唐代,东西方相互传入和移植的东西很多,医术、舞蹈、武学和一些著名动植物,都使双方增加了不少视野。汉代将西方输入的东西冠以胡字,如胡琴、胡瓜、胡萝卜等;唐代则习将它们名称冠以海字,如海棠、海石榴、海珠(波斯湾珍珠)等。据《唐会典》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相通使交往,每年取道丝绸之路前来长安这个世界最大都市的各国客人,数目皆以万计,定居中国的,单广州便以千计。[32]

唐代丝绸之路的畅通繁荣,也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对以后相互的

[33-34]社会和民族意识形态发展,产生了很多积极、深远的影响。

经过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衰落,西藏吐蕃越过昆仑山北进,侵占了西域的大部;中国北方地区战火连年,丝绸、瓷器的产量不断下降,商人也唯求自保而不愿远行,丝绸之路逐步走向低谷。[35]

宋元时期

北宋实际版图大幅缩减,政府未能控制河西走廊,到了南宋时期,更无法涉足西北地区,丝绸之路衰落日益明显,而海上丝路崛起,逐渐有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迹象。[35]

元代的丝绸之路

蒙元时期,蒙古发动了三次西征及南征,版图大大扩展,加之驿路的设立、欧亚交通网络的恢复,使欧亚广大地域范围内国际商队长途贩运活动再度兴盛起来。 据史料记载,当时在漫长的东西方陆路商道上从事商队贩运贸易的,有欧洲商人、有西亚、中亚地区的商人以及中国色目商人等。欧州和中、西亚商人一般都携带大量金银、珠宝、药物、奇禽异兽、香料、竹布等商品来中国或在沿途出售,他们所购买的主要是中国的缎匹、绣彩、金锦、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等商品。元代来中国的外国商人、商队为数之众,在外国史料中多有印证。《马可·波罗游记》中几处写道:元大都外城常有“无数商人”、“大量商人”来往止息,“建有许多旅馆和招待骆驼商队的大客栈,……旅客按不同的人种,分别下榻在指定的彼此隔离的旅馆”。既为不同人种,无疑为外国客商。《通商指南》也指出,“……汗八里都城商务最盛。各国商贾辐辏于此,百货云集”。

马可波罗

在蒙元时期丝路畅通、欧亚大陆各种层次的经济交流駸駸兴旺之际,作为东西方国际贸易枢纽或与国际贸易有密切关系的地区性,民族性商品市场和物资集散地的一批贸易中心相应形成和发展。元代中外史籍几乎都记述了元大都作为东方国际贸易中心的无可争议的地位。这里“各国商贾辐辏,百货云集”。《马可·波罗游记》曾以一章的篇幅介绍元大都国际贸易的盛况:“凡世界上最为珍奇宝贵的东西,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这里出售的商品数量,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元朝中国境内丝路重要商镇还有可失哈耳(喀什噶尔),这里的纺织品“由国内的商人运销世界各地”。河西走廊的肃州,这里附近“山上出产的一种质量非常好的大黄。别处的商人都来这里采购,然后行销世界各地”。另外还有别失八里、哈喇火州等。[36]

元代丝绸之路的交往目的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多是以宗教、文化交流为使命,而不再是以商人为主导,从侧面反映了丝绸之路的衰落。[19]

明清时期

明代中期以后,政府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与此同时,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不断发展,海上交通代之而起,使丝绸之路贸易全面走向衰落。[19]

丝路重生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盛赞中哈传统友好,全面阐述中国对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政策,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其作为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37]

为配合中国政府的国家战略,2014年国家级媒体共举行了七次大规模的采访报道活动:

2014年05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中国媒体丝路行”采访活动在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启程。[38-39]

人民网“行走新丝路”丝绸之路示意图

2014年06月08日,新华社“新丝路·新梦想”采访车队在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启程。[40-41]

2014年07月1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走丝绸之路”大型采风报道活动在在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启动。[42-43]

2014年07月13日,光明日报、陕西卫视“丝绸之路万里行”采访团在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出发。[44-45]

2014年08月0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外交官重走丝绸之路”活动在丝绸之路起点西安成功举办。[46-47]

2014年08月18日,人民网“行走新丝路”大型跨国全媒体报道在丝绸之路起点西安正式启动。[48-49]

2014年09月1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全国“网络名人丝路行”在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启动。[50-51]

海上丝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武帝之时。从中国出发,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线。与此同时,还有一条由中国向东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它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次要的地位。关于汉代丝绸之路的南海航线,《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派遣的使者和应募的商人出海贸易的航程说:自日南(今越南中部)或徐闻(今属广东)、合浦(今属广西)乘船出海,顺中南半岛东岸南行,经五个月抵达湄公河三角洲的都元(今越南南部的迪石)。复沿中南半岛的西岸北行,经四个月航抵湄南河口的邑卢(今泰国之佛统)。自此南下沿马来半岛东岸,经二十余日驶抵湛离(今泰国之巴蜀),在此弃船登岸,横越地峡,步行十余日,抵达夫首都卢(今缅甸之丹那沙林)。再登船向西航行于印度洋,经两个多月到达黄支国(今印度东南海岸之康契普腊姆)。回国时,由黄支南下至已不程国(今斯里兰卡),然后向东直航,经八个月驶抵马六甲海峡,泊于皮宗(今新加坡西面之皮散岛),最后再航行两个多月,由皮宗驶达日南郡的象林县境(治所在今越南维川县南的茶荞)。[52]

宋代以后, 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

[25]东海岸,人们把这些海上贸易往来的各条航线,通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 西汉时期,南方南粤国与印度半岛之间的海路已经开通。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凭借海路拓宽了海贸规模,这时“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汉末三国处于丝绸之路从陆地转向海洋的承前启后与海上丝绸之路最终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同曹魏、刘蜀在长江上作战与海上交通的需要,孙吴积极发展水军,船舰的设计与制造有了很大进步,技术先进,规模也很大。在三国后面的其他南方政权(东晋、宋、齐、梁、陈)也一直与北方对峙,也推动了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魏晋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以广州为起点,经海南岛东面海域,直穿西沙群岛海面抵达南海诸国,再穿过马六甲海峡,直驶印度洋、红海、波斯湾,对外贸易涉及15个国家和地区,丝绸是主要的输出品。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后,在隋唐以前,即公元6世纪至7世纪,它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但到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阻断,代之而兴的便是海上丝绸之路。

到唐代,伴随着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我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以及非洲大陆的航路纷纷开通并延伸,海上丝绸之路最终替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宋代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明显提高,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中国商船的远航能力大为加强。宋朝与东南沿海国家绝大多数时间保持着友好关系,广州成为海外贸易第一大港。

元朝在经济上采用重商主义政策,鼓励海外贸易,同中国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已扩大到亚、非、欧、美各大洲,并制定了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性较强的外贸管理法则。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也进入鼎盛时期。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已扩展至全球,进入极盛时期。向西航行的郑和七下西洋,是明朝政府组织的大规模航海活动,曾到达亚洲、非洲39个国家和地区,这对后来达·伽马开辟欧洲到印度的地方航线,以及对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都具有先导作用。向东航行的“广州—拉丁美洲航线”(1575年),由广州起航,经澳门出海,至菲律宾马尼拉港,穿过海峡进入太平洋,东行至墨西哥西海岸。

明清两代,由于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广州成为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贸易大港。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比唐、宋两代获得更大的发展,形成了空前的全球性大循环贸易,并一直延续至鸦片战争前夕而不衰。鸦片战争后,中国海权丧失,沿海口岸被迫开放,成为西方倾销商品的市场。从此,海上丝路一蹶不振,进入了衰落期。这种状况贯穿整个民国时期,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52]

南方丝路

南方陆上丝路即“蜀-身毒道”,因穿行于横断山区,又称高山峡谷丝路。大约公元前4世纪,中原群雄割据,蜀地(今川西平原)与身毒间开辟了一条丝路,延续两个多世纪尚未被中原人所知,所以有人称它为秘密丝路。直至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发现蜀布、邛竹杖系由身毒转贩而来,他向汉武帝报告后,元狩元年(公元前122 年)汉武帝派张骞打通“蜀-身毒道”。先后从犍为(今宜宾)派人分5路寻迹。一路出駹(今茂汶),二路出徙(今天全),三路出莋(今汉源),四路出邛(今西昌),五路出僰(今宜宾西南)。使者分别在氏、莋、昆明受阻。汉武帝为征服西南夷,在长安西南凿周长40里昆明池,习水军以征伐,后由郭昌率数万巴蜀兵平定西南夷,并分土置郡县。

南方丝路由3条道组成,即灵关道、五尺道和永昌道。丝路从成都出发分东、西两支,东支沿岷江至僰道(今宜宾),过石门关,经朱提(今昭通)、汉阳(今赫章)、味(今曲靖)、滇(今昆明)至叶榆(今大理),是谓五尺道。西支由成都经临邛(今邛崃)、严关(今雅安)、莋(今汉源)、邛都(今西昌)、盐源、青岭(今大姚)、大勃弄(今祥云)至叶榆,称之灵关道。两线在叶榆会合,西南行过博南(今永平)、巂唐(今保山)、滇越(今腾冲),经掸国(今缅甸)至身毒。在掸国境内,又分陆、海两路至身毒。

南方陆上丝路延续2000多年,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出海通道被切断,沿丝路西南道开辟的滇缅公路、中印公路运输空前繁忙,成为支援后方的生命线。[35]

草原丝路

草原丝绸之路是指蒙古草原地带沟通欧亚大陆的商贸大通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当时游牧文化交流的动脉,其由中原地区向北越过古阴山(今大青山)、燕山一带的长城沿线,西北穿越蒙古高原、南俄草原、中西亚北部,直达地中海北陆的欧洲地区。[53]

草原丝绸之路的形成,与自然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整个欧亚大陆的地理环境中,沟通东西方交往极其困难。环境考古学资料表明,欧亚大陆只有在北纬40度至50度之间的中纬度地区,才有利于人类的东西向交通,而这个地区就是草原丝绸之路的所在地。这里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的核心地区,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链接点。[54]

对于草原丝绸之路来说,大宗商品交换的需求起源于原始社会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中原旱作农业地区以农业为主,盛产粮食、麻、丝及手工制品,而农业的发展则需要大量的畜力(牛、马等);北方草原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盛产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畜产品,而缺少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这种中原地区与草原地区在经济上互有需求、相依相生的关系,是形成草原丝绸之路的基础条件[55]

。因而草原丝绸之路则因其特点还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53]

路线图

沙漠绿洲丝路是北方丝路的主干道,全长7000多公里,分东、中、西3段。东段自长安至敦煌,较之中西段相对稳定,但长安以西又分3线:

①北线由长安,沿渭河至虢县(今宝鸡),过汧县(今陇县),越六盘山固原和海原,沿祖厉河,在靖远渡黄河至姑臧(今武威),路程较短,沿途供给条件差,是早期的路线。

②南线由长安,沿渭河过陇关、上邽(今天水)、狄道(今临洮)、枹罕(今临夏),由永靖渡黄河,穿西宁,越大斗拔谷(今偏都口)至张掖。

③中线与南线在上邽分道,过陇山,至金城郡(今兰州),渡黄河,溯庄浪河,翻乌鞘岭至姑臧。南线补给条件虽好,但绕道较长,因此中线后来成为主要干线。 南北中三线会合后,由张掖经酒泉、瓜州至敦煌。中段。敦煌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或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

丝绸之路(2张) 自玉门关、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庭(今吐鲁番),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今喀什)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黑海、咸海间)。北道上有两条重要岔道:一是由焉耆西南行,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至南道的于 阗;一是从龟兹(今库车)西行过姑墨(阿克苏)、温宿(乌什),翻拔达岭(别垒里山口),经赤谷城(乌孙首府),西行至怛罗斯。 由于南北两道穿行在白龙堆、哈拉顺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条件恶劣,道路艰难。东汉时在北道之北另开一道,隋唐时成为一条重要通道,称新北道。原来的汉北道改称中道。新北道由敦煌西北行,经伊吾(哈密)、蒲类海(今巴里坤湖)、北庭(吉木萨尔)、轮台(半泉)、弓月城(霍城)、砕叶(托克玛克)至怛罗斯。西段。葱岭(或怛罗斯)至罗马。丝路西段涉及范围较广,包括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历史上的国家众多,民族关系复杂,因而路线常有变化,大体可分为南、中、北3道:

①南道由葱岭西行,越兴都库什山至阿富汗喀布尔后分两路,一西行至赫拉特,与经兰氏城而来的中道相会,再西行穿巴格达、大马士革,抵地中海东岸西顿或贝鲁特,由海路转至罗马;另一线从白沙瓦南下抵南亚。

②中道(汉北道)越葱岭至兰氏城西北行,一条与南道会,一条过德黑兰与南道会。

③北新道也分两支,一经钹汗(今费尔干纳)、康(今撒马尔罕)、安(今布哈拉)至木鹿与中道会西行;一经怛罗斯,沿锡尔河西北行,绕过咸海、里海北岸,至亚速海东岸的塔那,由水路转刻赤,抵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 海上丝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达到顶峰,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海上丝路的重要起点有泉州、番禺(今广州)、明州(今宁波)、扬州、登州(今蓬莱)、刘家港等。同一朝代的海上丝路起点可能有两处乃至更多。规模最大的港口是广州和泉州。广州从秦汉直到唐宋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商港。明清实行海禁,广州又成为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泉州发端于唐,宋元时成为东方第1大港。 历代海上丝路,亦可分三大航线:

①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朝鲜、日本。 ②南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东南亚诸国。

③西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56]

丝路申遗

成功申遗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古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57]

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其中“丝绸之路”是中国首次进行跨国联合申遗。[57]

丝绸之路申遗名单(中国境内22处)

省份

申遗点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

大雁塔陕西省

小雁塔张骞墓

兴教寺塔

彬县大佛寺石窟

汉魏洛阳城遗址河南省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

玉门关遗址 悬泉置遗址

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

甘肃省 麦积山石窟

炳灵寺石窟 锁阳城遗址 高昌故城交河故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克孜尔尕哈峰燧 克孜尔石窟 苏巴什佛寺遗址 北庭故城遗址

预备名单

1.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县级市 2.江苏省扬州市 3.江苏省南京市 4.浙江省宁波市 5.福建省福州市 6.福建省泉州市 7.福建省漳州市 8.广东省广州市

9.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

起点争议

2014年8月15日下午,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旃做客金沙讲坛,在金沙遗址博物馆金沙剧场进行《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与思考》讲座。 郭旃在发言中称:丝绸之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对话之路”,而其起点无疑是长安,将中哈吉三国联合申遗名称由丝绸之路“起始段—天山廊道网”改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网”,既强调了中国对丝绸之路的

[58]开创作用,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避免了可能产生的一系列歧义和争论。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从整个历史长河和世界影响看,长安作为汉唐丝绸之路起点的代表比较恰当,洛阳可看作是长安起点的墨迹延伸。[59]

河南日报: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洛阳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60]

第11篇:丝绸之路

六.一 钟赛越

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这是

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

石油使丝绸之路重新成为世界的枢纽地区——丝绸之路变成了石油之路。丝绸之路的一个新时代开始到来.土库曼斯坦总统来华访问,欢迎中国到里海开发石油资源。行前,土库曼斯坦总统还宣布将向中国领导人赠送该国最珍贵的礼物汗血宝马。宝马和石油,一是古代畜力,一是现代能源,它们如此奇特地交织在一起,不由让人回想起遥远的丝绸之路年代.丝绸之路是由中国人主动开拓的,时间为公元前2世纪,以张骞出使西域为标志。史家记载说,当时,匈奴围困中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抗击匈奴的盟友。使团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十三年之后才回到中国,而出发时一百多人,回来时只剩下两个人了。张骞之后,汉朝使节频繁往来于西域与中土之间。

张骞图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它也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表述)

第12篇:丝绸之路

漫长的丝绸之路—跨越中国2600公里之旅

过去,许多人为了寻求中国的丝绸而开始了旅途。这段旅程所经过的路线被后人称之为“丝绸之路”。如今,东起连云港向西至鹿特丹的火车沿着铁路飞驰其上,而今天我走的路线是西安到乌鲁木齐,开始我的横跨中国的漫漫列车之旅。在那里映入旅行者眼帘的是在沙砾中若隐若现的万里长城和它的西部边界。缅怀远去的历史在微微颠簸的车厢中途径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个城市,一路上感受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人。

列车在中国大陆上行驶,风景不停地变换,肥沃关中平原,秦岭山脉,陇西大山,荒漠草原...丝绸之路铁道横架于过去各国商人所开辟的沙漠绿洲之路上。旅途全程达2600公里。重温丝绸之路的起点要从古都西安开始,这座当今中国西北第一大城市曾是汉唐两代的国都长安的所在地。作为丝绸之路东部的起点,全国各地的财富汇聚于此并运往遥远的欧洲。跨越历史的长河,现今的西安城依然被历史余韵所萦绕。许多的建筑都很好的保留了汉唐的神韵,西安车站外便是一道亮丽而古老的明长城。旅行的开始便要从这古色古香的汉唐古都出发前往甘肃省的省会兰州市。

从西安到兰州差不多要8个小时的时间,铁路之旅由此开始。乘坐火车出行最大的好处就是体验列车的微微颠簸并时而下车了解沿途风貌。从西安出发的列车沿着黄河的支流渭河而下,穿过秦岭,进入陇西。接着就到了中国西北的工业重镇—兰州。从西安到兰州,奔驰在丝绸之路上的火车经过了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由杨沙堆积而成的。在哪里是一大片干燥的农村地带。

兰州市被黄河贯穿中心,海拔1600米.现有360万人居住在这里。除汉族外之外还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群众。说到兰州就不得不提起当地的特色美食—兰州牛肉面。兰州牛肉面,面与牛肉汤的相辅相成。加上特有的调料,制成这一富有特色的地方美食。在这一地方你可以感受到特有的黄河羊皮筏以及大河落日的特有风景。经过了兰州下一站就要到明朝时筑成的边关,嘉峪关了。这段丝绸之路旅程也渐渐的向西展开了。

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嘉峪关是万里长城的最西端,这里靠近终年积雪的祁连山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嘉峪是指美丽的山谷,全市人口23万,依靠工业发展至今。市名嘉峪关是由中国古代西边的重关嘉峪关发展而来,万里长城从这里通向北京,东至渤海湾止于山海关。向西到达沙漠绿洲城市敦煌,敦煌的莫高窟是佛教艺术的瑰宝, 也是中国古代艺术最崇高技艺的展示。颠簸的车窗外的风景慢慢的出现了沙漠荒滩。敦煌的车站外形好像市一座宫殿,这里海拔1138米。敦煌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最大的贸易城市得以繁荣。现在敦煌人口18万,这个世界闻名的观光地每年会迎来250万游客是较为富裕的城市。敦煌的名胜之一鸣沙山还有沙漠中涌出的神奇的泉水月牙泉。这是一个在干枯的土地上出现的小绿洲。源于印度的佛教在敦煌生根发芽最终传遍中国。曾经商队们所经过的丝绸之路,如今这条道路并未被人们所遗忘,在沙漠的绿洲上,人们依旧生活着。“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的阳关坐落于敦煌西南的70公里处,公元前2世纪,这里是汉武帝建造的军事基地。古代通往西域的关口所在。现在这里只剩下当年的烽火台,不经让人想到汉匈全面战争的时期。高高的烽火台下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最近在这发现了丝绸之路的古道,我曾想象曾今在这里经过的人们东来西往的艰辛旅程。

沿着丝绸之路的铁道向西,映入车窗的是天山山脉,天山,源自匈奴语,被匈奴尊为圣山。荒漠与冰川构成了天山东段特有的风景。列车渐渐的到丝绸之路的绿洲之城吐鲁番了,坐落于天山脚下的吐鲁番,丝绸之路的南北路从这里分离,向北通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乌鲁木齐市,向南通往南疆第一大城市库尔勒。吐鲁番是负海拔地区温差极大,夏天的温度接近50摄氏度,冬天可以达到零下30度。这里是丝绸之路所经的重镇,是围绕着绿洲建立起的城市。这里居住着维吾尔人,他们是突厥人的后裔且信奉伊斯兰教。附近的高昌的故城见证者丝绸之路曾经的繁荣。奈何沧海桑田,昔日繁华的市井如今只剩残垣。站在这里,远去的丝绸之路仿佛历历在目。

从西安开始的丝绸之路旅行终于要到2600公里以外的乌鲁木齐了,火车奔驰在天山脚下牧民们生活的大草原上。不知不觉这次旅行快要到了终点,颠簸的车厢仿佛诉说着这里发生的一切,西去的使节,亚欧文明的交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乌鲁木齐是个极度包容的城市,无论你来自祖国各地都能在这遇到家乡的人,无论你是哪个民族,在这都能认识新的兄弟。从西安出发,火车走过了2600公里终于抵达了乌鲁木齐。人口超过350万中国西部最大的城市,这里是距离海洋最远的城市是亚洲的地理中心。从天山山脉下来的雪融水,不断滋润丝绸之路沿途的绿洲,或许这生命之水就是丝绸之路得以繁荣的原因吧。

回想起旅途在列车内看到的风景,现在回想别有一番滋味。怀旧这个词比较矛盾,一般带有怀旧的心情都是悲伤与惊喜相互交织的,从西安一路走来,沿途那么多城市,那么多风景是在令人难以忘怀。

乌鲁木齐并不是丝绸之路的终点,路线还在向西延伸。如今从中国发车的国际列车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开往邻国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然后继续向西,从中亚前往欧洲的路线向那里延续,商队曾今走过的丝绸之路即使如今变成了铁道也依旧生生不息...

第13篇:丝绸之路

吐鲁番,丝绸之路的绿洲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西安为起点。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开辟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

吐鲁番盆地一带,史籍记载最早为西汉张骞出使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姑师国。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刘彻的大将赵破奴率军经河西走廊攻破姑师。姑师破败后,分裂为车师前国、车师后国和山北六国。车师前国位于天山山脉博格达山以南,都城在吐鲁番的交河故城,车师后国位于博格达以北,王廷在吉木萨尔县城北部的北庭古城。

位于天山南北的车师前后国,商贸交易、信息传递、消夏越冬,通常越过天山石窑子达坂(琼达坂),这条贯通吐鲁番和吉木萨尔的路,就是有名的\"车师古道\"(又叫金岭道、他地道)。丝绸之路上的商旅、军队,通过东部天山进入南北疆,虽有多条通行山路,但最方便的还是跨越天山的车师古道。这条高山险道,从汉代起因扼车师前国和车师后国之咽喉,即成为兵家争夺的要塞。

中国古代印刷术也是沿著丝路逐渐西传的技术之一。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已经发现了用于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纸制品。其中唐代的《金刚经》雕版残本如今仍保存于英国。这说明印刷术在唐代至少已传播至中亚。13世纪时期,不少欧洲旅行者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将这种技术带回欧洲。15世纪时,欧洲人谷腾堡利用印刷术印出了一部《圣经》。1466年,第一个印刷厂在意大利出现,令这种便于文化传播的技术很快传遍了整个欧洲。中国古代 技术西传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唐代的《金刚经》就发现于敦煌。造纸术曾经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这种技术似乎只有东亚及南亚部分国家才有发达的造纸工业。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纸制品开始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人们已楼兰遗迹的考古发现了2世纪的古纸。而中亚地区虽然也是用纸,但没有发现造纸工业的证据。很多人认为造纸术的西传为欧洲及中亚带来了一次巨大的变革,而最初这场变革却是残酷的:唐朝与新兴的阿巴斯王朝在中亚的势力摩擦不断。在对中亚政治格局具有强大影响力,阿拉伯人将中国战俘沿着丝绸之路带回撒马尔罕,而这些战俘中就有长于造纸术的中国工匠。最终造纸术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丝绸之路地区沙漠密布,各国的繁荣与水往往是脱不开关系的。天山与昆仑山溶化的雪水是西域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然而收集这些雪水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溶化后积聚在山脚的水很短时间就会被蒸发或渗入地下。自汉朝派遣军队囤积在西域发展农业时,流传于山区的坎儿井和井渠技术被同样需要水源的军人使用在西域,并逐步流传至更远的国家。早先西域地区坎儿井技术究竟是由中国还是波斯传入西域一直事件有争议的问题。不过井渠技术和穿井法被证实是用中国传向西方:《史记》中记载,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攻打大宛,利用断绝水源的方式围困城市。然“宛城中新得汉人知穿井”,令大宛人坚持了很长时间。

吐鲁番古称\"火洲\",但它却是亚洲腹地的一片独特绿洲。 德国学者克林凯特在《丝绸古道上的文化》一书中这样描述,\"吐鲁番最初的面貌,可以肯定是中国人塑造的。几乎没有哪一个绿洲,在文化面貌上像吐鲁番这样丰富多彩。它位于一条东西大道和一条南北大道的交汇点上。那条东西路线经由哈密进入蒙古大草原,并且通向敦煌。而南北路线则把楼兰以及塔里木盆地东南部,与天山北侧的丝绸之路连接起来,因此它很特殊地成为东西方许多不同文化的相汇地点。\"正是这瀚海中的奇境,以绿洲的方式留存下来。两千多年前缀珠连壁、光彩斑斓的丝绸之路,无论南道还是北道,在穿越中亚广阔的戈壁荒漠地带时,将吐鲁番作为理想的中间驿站,凭据特殊的地位吐鲁番自然就成为西域门户。透过吐鲁番,可以还原一个浓缩的西域。它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色彩、图案甚至于不可言说的神秘都吸纳了进来,从此各种精美恢宏的建筑耸立在这个低凹之处,繁荣的贸易在带来辉煌的光芒之时也隐喻着陨落的时限。街巷林立中,东西方文化交汇撞击出串串火花,各种声音各种光芒互相交错,在商贸、聚会、劳动和感恩、赞美之中,一切都在如潮水般迅速隐退。从远方轰鸣而来的战火带来的是不可抵御回避的信仰和生活变化,这些虽然是迅疾而过的,但还是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它们和东西方文明迤逦而过的痕迹纠缠交错,使得这片各民族共同营造的绿洲在中亚最眩目的阳光映射下,到今天仍闪烁着非凡的光华。不仅如此,吐鲁番更包含了西域风物的全部经典。广袤寂寞的沙漠与戈壁,戴着纯美的白色雪冠傲岸而立的天山山脉,荒漠之中的草原,戈壁之下的清泉,绿潮涌动的葡萄园„„在这些美丽神奇的姿态后,若隐若现的是远古岩画、神秘墓葬以及星罗棋布的古城、烽燧、石窟寺群,那些似乎被遗忘的古道依然在沉寂中延伸。

今天,人们一提到吐鲁番,那炽热炎炎的火焰山,旷世寂寥的故城,甜蜜的葡萄和甜美的葡萄姑娘,以及葡萄架下欢乐的歌舞和琴声便会带着缤纷的色彩闪现。也许,那是一个自儿时起就由《西游记》中燃烧而起的火焰山和火焰之梦,那首《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更是一个裹挟着甜蜜的绿雾而时常牵系耳畔的声音。当四面八方的人们走过西行之路,也许才能真正领悟到,吐鲁番之旅,不仅是一次色彩之旅,更是一次领略自然、感受历史、体验风情之旅。正如天山将新疆分为两部分,吐鲁番境内的火焰山也将盆地分为南北两段。横卧盆地中央的火焰山,使地下潜水位抬高,在山体的南北缘形成一个个溢出带,造就了南、北两个绿洲。绿洲虽然只占盆地总面积的9%,却成为吐鲁番人世代生息经营的家园。

吐鲁番是天山东部的一个东西横贯的形如葡萄叶的山间盆地,盆地的中心是具生命力的,诱人的绿洲平原带,四周向外延伸处是戈壁砾石。只有穿越戈壁才能见到绿洲。人们常说,新疆的\"疆\"字右边的三横和两个田形象地喻意着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理特征,从北向南依次排列为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系。却很少有人注意,\"疆\"字左边的结构,那公鸡尾部密密交错的锦羽之中,还簇拥着一个与\"土\"有关的特殊小盆地--吐鲁番盆地,正是这个面积仅占了塔里木盆地的十分之一的世界低洼之地,被喻为\"地球的肚脐眼\"。正如环拥着它的公鸡尾翎的不同色彩,吐鲁番盆地也由三个不同色彩的环带组成,以低于海平面155米的艾丁湖为中心,最外围是高山峻岭,中环是戈壁沙砾石,最里面才是\"皆膏腴之地\"的绿洲。无论从哪个方向进入吐鲁番,都必须穿越茫茫戈壁。在戈壁中行走,当你的视线习惯了漫无边际的灰黄色后,便会有一片绿色的潮水悄然涌到你的面前,吐鲁番盆地的绿洲,它是那样安静地漫延着,在广袤的戈壁上无声无息地,却会在你的心里激起巨浪般的轰鸣。

吐鲁番盆地是全国地势最低凹之处,四周高山环绕,使盆地处于封闭的地势之中。盆地上空云量稀薄,辐射强烈,降水极少,低云的晴天每年达300天以上。炽热的阳光照射后产生的地面辐射热量,非常不易散发,所以吐鲁番的气候异常干燥、酷热。再加上绵延100公里的火焰山,山势曲折,褶皱丛生,在夏日阳光的炙烤下,真的给人以炎炎火焰的幻觉。因此,吐鲁番无论是在感觉中,还是在实质上,都是全国最热、最干的地方。也正是在这种始终\"天高云淡\"的气候中,形成了最适宜棉花、瓜果等农作物生长的热量和光能。吐鲁番因此而成为历代王朝开发新疆的重要屯垦基地和棉花、葡萄、哈密瓜种植的乐土,成为西域自然生态环境和绿洲农业文明的代表,也成为无数人远道而来追寻的最甜、最美的乐园。 考古学使丝绸之路的精品彪炳史册,使得这些在今人的眼里大放异彩。从大漠深处的楼兰古城、尼雅遗址到小河墓地,从戈壁滩的盘营到葡萄之乡的阿斯塔那,到处都可以发现地下埋藏着的来自东、西方的青铜器、丝织品、玻璃器、金银器和钱币,充满异域风情的商人俑、伎乐俑与饱含汉韵唐风的各种文物,如同一座浓缩古代世界文明交流历史的地下博物馆。成就了新疆这颗世界历史上的璀璨明珠。

丝路考古

——————————

吐鲁番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第14篇: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我们一直憧憬的梦,特别是游历了中原地区大部分的名胜古迹之后,这个愿望愈发强烈。因为中国的文化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包容,能够包容宗教、建筑、学术等多方面的元素,想要对中国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仅仅将足迹留在中土是不够的。丝绸之路恰是多元素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在这条道路上,既有张骞出生入死、历尽艰辛的不辱使命;也有班超投笔从戎、深入虎穴的英勇气概;也有玄奘执着无悔、求经济世的终成正果;更有诗人春风不度、直斩楼兰的千古篇章„„

我们因为这个共同的梦想而走到一起,用一年的时间筹划了两个月的行程。从繁华千年的古都西安,贴着汉唐底蕴的余温、经渭河古渡的余韵和乾陵沧桑的遗迹,从彬县溯着泾河谷道进入甘肃;甘肃有热闹千年、孤寂如今的河西走廊,平凉、兰州、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串起古今的繁华与落寞,汉明长城、嘉峪关、玉门关、阳关诉说着厚重与沧桑;进入西域,从多彩的哈密到绚烂的吐鲁番,再沿着丝路北线的草原道经历如天使眼泪般的赛里木湖,再从那拉提和巴音布鲁克草原穿越天山达坂切入丝路中线,沿着龟兹、姑墨、疏勒的故道踏上了帕米尔高原,接着从喀什沿昆仑山北麓的丝路南线行走莎车、和田,最后沿着沙漠公路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后返程。

千年沉淀的丝绸之路,不变的面容藏于戈壁、沙漠、草原和雪山之中,沧海桑田的是一个个数易其名的绿洲和古国,她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面容。亲历她,不仅为了游历壮美的风光,更想好好看看她现在的模样,发掘些许过往的痕迹。

在我们旅行之前和旅行途中,都有朋友建议我们将丝路之行写下来。丝绸之路包容万象,很难只用一本书讲清楚她的前世今生;作为两名非专家性质的旅行者和文化爱好者,我们怎样写才能最真实最全面地呈现一条我们看到的丝路,以及我们触摸到的丝路精神呢?

古之能读书者未必能游,今之能游者未必能读书,而古今之能读书且能游者又未必能为记。我们受徐霞客的影响,多年来保持着每天写笔记的习惯。我们想以旅行途中每天的笔记为线索,结合照片整理出一本书。这本书不是一本单纯的旅行攻略,她包含我们对丝路文化的探寻;这本书也不是一本单纯的旅行日记,她应该能够唤起更多的人对丝路的向往。同时这本书一定要便于查阅;我们将实际的行程编成目录,读者可以随意挑出感兴趣的章节,自由组合旅行计划。还有那些小贴士,除了提供交通食宿等信息之外,更包含一些经验和教训,是希望读者们不要再遇到和我们一样的麻烦。

两千年的丝路两个月追溯,两万里的行程两个人行走。希望这本书能让更多的人关注丝路、走向丝路、走的更久、走的更远。

古代丝绸之路

我们的行程

从陕西西安到咸阳、至甘肃平凉、兰州、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计28日。

从哈密到吐鲁番、乌鲁木齐、伊犁、库车、阿克苏、喀什、和田、库尔勒、乌鲁木齐,计32日。

引子:掀开丝路的面纱

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大陆的古老桥梁。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民族交融与文化交流的出现。何以楼兰、小河、阿斯塔纳等处墓地出土的干尸都具有高加索人的特征?何以中原的墓葬出土了昆仑山的美玉? 丝绸之路是横跨亚欧大陆的交流大动脉。在有文字记载之后,西汉的张骞凿空西域,中国的丝绸和茶叶、陶瓷器、劳动生产工具与西方的农作物、毛织品、奇珍异兽等便循环往复的交换。

丝绸之路是贯通亚欧大陆的文明枢纽,西汉开始中原的农耕文化就传到了这里,东汉印度佛教从这里传入中国,接着法显、鸠摩罗什、玄奘等高僧从这里往来,贵霜王朝希腊化佛教和萨珊王朝波斯风格的器物、各种文字的文书频频在楼兰、米兰、尼雅、约特干等处的遗址中被发现,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的文明在这里交汇。

丝绸之路是远征亚欧大陆的战略要道,班超从这里深入虎穴控扼西域;亚历山大的远征军从阿姆河流域深入到了帕米尔;唐代的高仙芝远征军越过了帕米尔降服了小勃律(今克什米尔);成吉思汗从这里开始征伐西亚和东欧;乾隆二十四年清军战大小和卓立碑于帕米尔高原之上;1877年左宗棠从这里向西,“急进缓攻、先北后南”收复新疆。

而今,除了这些历史和故事,丝绸之路还有什么让我们探索寻觅呢?

这里有无限的大地风光,从悠悠的黄河风情、险峻的乌鞘横岭、绵延的祁连雪山、起伏的山丹草甸、七彩的张掖丹霞、苍凉的荒漠戈壁组成的河西走廊,再到丰饶的哈密绿洲、牛羊成群的巴里坤草原、绚烂的吐鲁番盆地、天使眼泪般的赛里木湖、空中草甸的那拉提草原、九曲蜿蜒的巴音布鲁克、神秘莫测的天山峡谷、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死亡沙漠的塔克拉玛干……每一处都让人魂牵梦绕。

古国王朝

Ancient Kingdoms & Dynasties

这里有悠久的古国王朝,从汉唐的帝国首都西安,到西汉西域三十六国中的楼兰、车师、疏勒、精绝、扜弥的遗迹,再到五胡十六国时期河西的凉州五国,再到大唐西域记中描述的高昌、焉耆、龟兹、姑墨、于阗、渴盘陀诸国,甚至是汉代玉门关及断续的汉长城、唐代瓜州戈壁与天山南北的城池、明代河西走廊的雄关与长城。一路既有断壁残垣的城墙、也有雄奇险要的关隘、也有沧海桑田的沟渠、更有屹立不倒的烽燧……每一处都让人感慨万千。

佛国秘境

这里有庄严的佛国秘境,从大雁塔下尘封至今的地宫猜测,到彬县大佛寺的大佛与婀娜多姿的菩萨,再到甘肃泾川的南石窟寺的站姿大佛,以及永靖炳灵寺的法显遗迹,张掖马蹄寺的天马留踪,以及敦煌莫高窟、榆林窟、东西千佛洞的精美壁画与雕塑,再到柏孜克里克、克孜尔的千佛洞、苏巴什的大寺遗址,一路向着佛教传入中原的轨迹漫溯,一路沿着法显玄奘取经求法的脚印追随……每一处都让人肃然起敬。

之民族脸谱

National Faces

这里有鲜明的民族脸谱,从西安回民街男孩羞涩的脸庞开始,到天祝藏乡锅庄人群幸福的脸庞,马蹄寺裕固族帐篷中歌舞演员陶醉的脸庞,再到哈密木卡姆表演的维族老人欢快的脸庞,巴里坤草原上骑马赶羊的哈萨克牧民怡然的脸庞,伊犁河畔举行婚礼的哈萨克新人甜蜜的脸庞,再到喀什老街叫卖西瓜的维族大叔悠哉的脸庞,帕米尔高原上柯尔克孜小屋与塔吉克毡房的主人热情的脸庞,莎车木卡姆传人演奏时忘情的脸庞,以及莎车老城围着我们要拍照的维族孩童们纯真无邪的脸庞……每一张都让人印象深刻。

之美食芳踪

Local Cuisines

这里有垂涎的美食芳踪,从西安回民街上的牛羊肉泡馍,到咸阳弹爽嚼劲的面皮,长武鲜香酥脆的酥肉,平凉香辣可口的烧烤,静宁鸡肋入味的张宽家烧鸡,兰州排成长龙的马子禄牛肉拉面,张掖香味垂涎的卤肉搓鱼,酒泉的皮精馅美的水饺,还有进入新疆后到处可吃到的烤肉串、抓饭、拌面、烤馕、大盘羊、大盘鸡、酸奶、奶茶,再加上哈密的蜜瓜、吐鲁番的葡萄、阿克苏的糖心苹果,伽师的蜜瓜,阿图什的无花果,喀什的大西瓜,和田的大石榴,库尔勒的香梨……每一处都让人牵肠挂肚。

之生灵万物

Cute Creatures

这里有缤纷的生灵万物,从天祝石门沟的白牦牛,到山丹高体型完美的高头大马,再到巴里坤矮小敦实的千里良驹,以及伊犁四肢强健、眼大眸明的骏马,再到天山之上久久盘旋的鹰隼、秃鹫,再到喀什的帕米尔高原上盘角羊,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与风沙干旱对抗的野骆驼,甚至是最普通的随处可见的牛儿与羊儿那汪汪的眼中传递的微妙眼神……每一种都让人物我两忘。

第一篇 汉唐古都的千年余韵

西安是丝路的起点不是偶然。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两个王朝建都于此。只有强盛才有包举宇内的胸襟,才能有日新月异的交流与繁盛。

我们将大雁塔作为丝路的第一站,除了她是西安的象征之外,也是因为她因玄奘而建。玄奘在西行求法时于丝路上留下了大量的足迹、故事与著述,是我们今天行走丝路的第一位导师。 去小雁塔是为了纪念另外一位唐代远赴西域的求法高僧义净。他虽然是乘船海上往返,但是他留下了《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系统整理了唐代中原与西域的宗教交流,对于丝路也是一件不朽的贡献。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不能不去,因为馆中的通史陈列既是陕西地区的文明索引,也是丝路的文明索引。从昆仑的玉器到匈奴等草原游牧民族的金银饰物,再到唐代的胡人俑、波斯的钱币、玻璃的器皿,以及昭武九姓胡在中原的墓葬与墓志铭,这些都折射出丝路文明的璀璨。 博物馆中看文物,回民街上睹风情。如果说博物馆中看到的只是尘封千年的历史文物,那么在回民街、大清真寺看到的,则是活生生的民族交融与文化交流。大量伊斯兰的遗民在这里定居生活,保留着他们的信仰、服饰与饮食。

告别西安、行走丝路,一定要在丝路起点群雕出发,那是丝路上的第一块里程碑。

当我们到了渭河之滨,有一座咸阳古渡,过河便是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在那里演绎了多少“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故事,而饮酒的故人一宿之后便要独自踏上丝路的征程。 乾县的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埋着两位皇帝的陵墓,其实这也并不奇怪,中国历史上也只有一对夫妻皇帝。在巍巍的乾陵,可以看到盛唐的宽广胸襟,而六十一宾王的大半便是沿着丝路从西域而来。乾陵边上的永泰公主墓中有精美的盛唐壁画,虽然只是临摹的复制品,但是也值得观赏。

再沿着丝路经过永寿、彬县。彬县的大佛寺是唐代丝路上的重要寺院。大佛展现着唐代饱满圆润的雕塑特点,“贞观二年”的题刻清晰可见。而体态婀娜柔美的菩萨则是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代表。 长武昭仁寺中还留有唐碑与古老的大殿遗构,唐碑中记录了李世民与薛举争雄的故事。寺中陈列的“双环髻舞女俑”将唐代的翩翩舞姿凝固在了千年之后的一瞬间。

陕西的丝路其实不止这些。丝路的遗迹也更不止这些。从西安到咸阳之后,沿着宝鸡、天水也能到达兰州,但是我们行走的这条路是丝路的主线。从咸阳到长武看似平淡,但也有渐入佳境的精彩。

雁塔题名,千古流芳

整个西安市以钟楼为中心,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向四方伸展开去,该格局沿用着唐时的规制。西安城无论是市中心还是郊区,从绿化到建设都没有太大差距,整个城市都绿意盎然,热闹中不失井井有条,比很多中部大城市都繁荣漂亮。

我们在钟楼附近安顿下来便直奔大雁塔。选择大雁塔和大慈恩寺作为丝路之行的第一站,只因为丝绸之路上一个伟大的先行者——玄奘。

大慈恩寺,这里是玄奘西天取经归来翻译经文的地方,寺门南面立着年轻时玄奘的塑像。很难想象大慈恩寺在公元7世纪的辉煌与华美,倒是大雁塔前玄奘塑像让我们仿佛在一瞬间亲历了那个辉煌的时期。玄奘目光炯炯、举止坚毅,1400多年之前想必他也是如此大步迈出长安,只是那时他并没有获得出使西域的通行证,也找不到一同西去的同伴;出发之日,远不像《西游记》里描述的那样风光地由唐太宗把酒话别,仪仗送出,更没有之后的徒儿三人一路保护,反而在将出玉门关前险些被“悟空”暗杀。仰望着眼前的玄奘,衣衫飘动风尘仆仆,遥想着他一路的艰辛,一生的传奇,而接下来的两个月,我们将沿着他曾经走过的路,踏上我们的旅途,不禁心生向往。

我们径直走到塔林,大雁塔下的这块清净地儿,因为我们知道这里有一座特殊的塔。在大雁塔历代主持和高僧的舍利塔之间,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普慈和尚的舍利塔。普慈的舍利塔虽然建造精美,但显得低矮、没有层次,和周围的塔都不一样。据说塔顶层次越多,说明这座塔的主人生前修为越深地位越高;普慈的舍利塔没有层次,说明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僧人。一个普通的僧人何以在身后和众多高僧并立于大雁塔之下呢?话就不得不说回几十年前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普慈是大雁塔唯一一个没有还俗的僧人;政府在1982年颁布了法令,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没有僧人的寺庙一律改作它用,因为大慈恩寺里只有普慈没有还俗,所以这里至今还是一所寺庙。正是因为普慈,大慈恩寺的香火得以延续至今。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普慈旁边的一座塔,那是朗照方丈的舍利塔,方丈在*时不堪迫害自焚而死。对于佛教徒来说,自杀是绝对不被允许的行为,而修行多年的高僧朗照,却最终选择了自杀,从佛教徒的角度来说,他反而不如一个普通的僧人普慈来得虔敬坚忍。倘若他知道他的一位普通佛门弟子能让折磨他致死的红小将们用尽各种办法而无可奈何,不知在九泉之下是如何的百感交集!

感慨了好一会儿才步入大雁塔。大雁塔的门楣是历代文人的题刻,两侧立着褚遂良书写的雁塔圣教序。大雁塔门楣上的题刻之下可见浅雕刻画的佛像和菩萨,流畅的线条勾勒出飘逸的衣衫,佛和众菩萨仿佛立刻便能临风而举,即便是门楣上面的文人题刻也没能遮住这些线条的灵动。绕塔一周之后我们进入塔中,看到了玄奘负笈像与玄奘译经图。登塔四望,玄奘组织译经的场景在前,唐宋文人登塔题刻的风韵随后,远看大唐芙蓉园的亭台楼阁,近处的音乐喷泉有节奏的欢快跳跃起伏„„望着古都西安的千年变化感慨万千。

大雁塔不仅是一处标志、一处纪念,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

小贴士:

【看点】大雁塔门楣的题刻及内外的碑刻值得细细观看,据说古时候新科进士把雁塔题名视为莫大的荣耀。他们在曲江宴饮后,集体来到大雁塔下,推举善书者将他们的姓名、籍贯和及第的时间用墨笔题在墙壁上。这些人中若有人日后做到了卿相,还要将姓名改为朱笔书写。在雁塔题名的人当中,最出名的要算是白居易了。他27岁一举中第,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现在这些墙上的墨迹都已湮灭,但是石质的门楣、门框上还有不少文人的题刻,看笔迹和年代多是宋、明的题刻,例如正门右侧门框上留有宋代王晋卿的题刻。

回民街上,美食飘香

。。。。。。(略)

正文太长,目前有十余万字,只能分段连载。 链接《丝路手记》游记+贴士版样稿:

《丝路手记》张掖到嘉峪关(2011年8月21日~8月25日)

附:目录

序 1 古代的丝绸之路 我们的丝绸之路 2 3

引子 掀开丝路的面纱 5 第一篇 汉唐古都的千年余韵

D1 南京到西安:餐车一夜 9

人在江湖,受骗上当 将错就错,花钱买座 D2 西安:拜见玄奘导师

下车伊始,历数遗迹 雁塔题名,千古流芳 回民街上,美食飘香

9 9 10 10 11 12

D3西安到咸阳:从丝路起点出发 12

博物馆前,门庭若市 雁塔晨钟,七夕相会

12 13

从起点群雕到渭水之滨 14 D4 咸阳到永寿:我们要去乾陵 15

悠悠渭河,咸阳古渡 乾陵很大,反客为主 盛唐龙脉,飞龙在天 精美壁画,永泰之墓 神奇永寿,住宿踌躇

15 15 16 17 18

D5 永寿到泾川:奔波的跨省 18

只是为了柳公权碑 18 彬县大佛寺的S菩萨 悠哉游哉,感受长武

第二篇平凉至兰州的黄土风

19 19 21

23 D6 泾川到平凉:惊艳、惊奇、感动

南石窟寺,佛国惊艳 柳湖公园,左公遗迹 崆峒问道,暖暖人间

23 23 24

D7平凉到静宁:翻越六盘山 25

28元的六盘山观光车 25 豪华政府楼与贫瘠县城 25 D8 静宁到兰州:黄土高原黄河风 26

美味的张宽家烧鸡 26 从静宁到兰州的黄土高原 27 黄河岸边,兰州风情

27

D9 兰州:马踏飞雁的千年穿越 28

排成长龙的马子禄牛肉拉面 28 甘肃省博物馆的千年穿越 28 D10 兰州:黄河三峡两岸走

从刘家峡游黄河峡谷

29

29

匆匆游历的炳灵寺石窟 30

第三篇 河西走廊的烽火连天

31

D11 兰州到天祝:美丽的藏乡 33

一路辗转到华藏寺 33 神奇天祝,美丽藏乡

33

34 D12 华藏寺到武威:翻越乌鞘岭

石门沟里寻白牦牛 34 乌鞘岭上寻古长城 34 D13 武威:到达河西走廊 35

今夕一日话凉州 环保达人蒋桂山 35 36

D14 武威:雨中访天梯 37

搞笑的指路牌,泥泞的天梯山 37 天梯山劫余的庄严大佛 38 D15 武威到永昌:困在小县城 39

虹鳟鱼金樽鱼,烤着吃炖汤吃 39 永昌县城“集大成”的园林山水 D16 永昌到山丹军马场:祁连草甸 40

不卖车票,直接包车 终于见到了祁连雪山 烈日当头,徒步硖口 寻找山丹的骏马 42

40 41 42

40

D17 山丹到张掖:国道2642 44

不入马厩、焉得马子

44 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46 山丹走访新河驿 46

47 高速口拦车险遭敲诈

D18 张掖:金张掖金卧佛 47

张掖访古,一日游踪 甘泉公园的三炮台香 D19 张掖:走马马蹄寺 49

马蹄寺的走马游历 49 马蹄寺的魔鬼训练 50 D20 张掖:魔幻丹霞 51

马蹄寺的经幡日出 51 丹霞魔幻,五彩泥岩

52 48 49

D21 张掖到酒泉:甘州到肃州 53

风蚀冰沟,鬼斧神工 从甘州到肃州的戈壁

53 53

无可奈何的酒泉明信片 54 D22 酒泉到嘉峪关:雄哉嘉峪关

古往今来,酒泉胜迹 酒泉的山寨博物馆 55 嘉峪关的长城第一墩 夕照关楼,嘉峪雄哉

56 56 55

54

大唐美食街的自助烤肉 57

第四篇 敦煌石窟的艺术殿堂

58

D23 嘉峪关到瓜州:瓜州随风舞动 60

桥湾古城,疏勒古河

60

从桥湾古城到风都瓜州 60 瓜州市场瓜儿甜 61

61 D24 瓜州:迎着玄奘的足迹

榆林窟的回鹘公主及经变 61 东千佛洞的“特窟” 从塔尔寺到锁阳城 63 路过破城子,残阳如血 64

D25 瓜州到敦煌:从世界的尽头走过 65

62 我们走在世界的尽头 鸣沙山的自助滑沙 65 沙州市场的缤纷之夜

65

66

D26 敦煌:悲欣交集的莫高窟 66

整整一日莫高窟 66

68 72 莫高窟的壁画与雕塑 窟中如梦,梦里飞天 莫高窟的昔日文书 73 D27 敦煌:敦煌西线行 74

先辞故人,再别春风

74

魔鬼城中多魑魅,落日风沙起狼嚎 75 D28 敦煌到哈密:大漠戈壁迎落日 76

柳园的红柳与瓜园 76 难忘戈壁落日圆 77

第五篇 丝路北线的脉脉草原道 79

D29 哈密:踏上西域第一国

踏上新疆,访古哈密 猝不及防邂逅木卡姆

81 81

82

81

甘肃总是吃面,哈密抓饭大进补 大十字的拍照惊魂 82 D30 哈密:雅丹魔鬼城 83

向哈密魔鬼城开去 83 魔鬼城烈日下的魔鬼徒步 84 难忘五堡的大枣和葡萄 84 D31 哈密到巴里坤:翻越天山道

纠结的东天山徒步自助游 85 从白石头到松树塘 86 拦车遇巴里坤的搞笑司机 87 D32 巴里坤:北庭粮仓 87

巴里坤的汉城与满城 草原粮仓,大河唐城

88 88

85

醉人的巴里坤湖与好客的哈萨克人 88 D33 巴里坤到哈密:沐浴在草原日出中 89 温情的草原日出 89

行署对面的一杆旗抓饭 90

D34 哈密到吐鲁番:晚点火车上的采棉大军

晚点的火车和采棉花大军 90 大河沿初识卷毛司机 吐鲁番的一夜闲逛 92 D35 吐鲁番:吐鲁番东线行

92 91

90

两个月以后再来的早餐店 92 一心直奔高昌故城 92 古老神秘的吐峪沟 93 名声在外的阿斯塔纳

94

让人叹息的柏孜克里克 94 酷热的火州火焰山 95 避暑胜地坎儿井 夜市与维族餐厅 95 96

D36 吐鲁番到乌鲁木齐:大地上最完美的废墟 96

博物馆当临时演员 96 交河故城的炎炎烈日 葡萄沟免费游免费吃

97 98

达坂城的风车与天山夜话 99 D37 乌鲁木齐:为了楼兰与尼雅的文物 99

楼兰美女出差了 99

决定了乘大巴去赛里木湖 100 游在新疆,吃在乌市

101

D38 乌鲁木齐到赛里木湖:看到了天使的眼泪 101

一路的棉花与天山雪 爱上赛里木湖的海蓝

101 102

骑马直上高山草甸 102 宁静的夕阳,轻轻的海浪 103

D39 赛里木湖到伊宁:湖畔日出河边日落 103

赛里木湖畔的日出 103 遇到了悲哀的回族司机 104 果子沟的杉林溪流 104 惠远古城与林公树 105 奇妙不已汉人街 绚烂伊犁河落日 105 106

D40 伊宁到那拉提:草原明月几时有 107

帕哈尔丁美食超市 107 伊宁至新源的途中草原 107 那拉提的毡房明月夜

108

D41 那拉提到巴音布鲁克:飞越空中草甸 108

看日出翻越高山草甸

108

那拉提的空中草原 109 等独库公路到天黑 110

D42 巴音布鲁克:漫漫草原,悠悠河畔 111

美妙的巴音烤肉串 111 乘风而醉的天鹅湖 111 落日长河的九曲十八弯 112 夜半旅社的草原道回顾 113

第六篇 丝路中线的风雪沧桑

114

D43 巴音布鲁克到库车:最美的独库公路 116

天边的独库公路 116

穿行壮美的库车大峡谷 117 库车夜市的美味馕坑肉 118

D44 库车到阿克苏:龟兹的沧桑旧迹 118

一块钱一斤的库梨 119 堪比披萨的库车大馕 龟兹老城的走马游历

119 119

苏巴什的沧桑面孔 120 克孜尔尕哈的烽燧凝望 121 克孜尔千佛洞的叹息与眼泪 121 五彩的天山南麓 122

D45 阿克苏到喀什:沿着水果之路到水果之都 123

阿克苏到喀什的水果之路 123 高台民居与蓝公羊烤肉 123 喀什老城的伊斯兰夜曲 124 第七篇 丝路南线的高原情怀与民族风情 D46 喀什:喀什的巴扎 127

喀什周日的牛羊巴扎

127

眼花缭乱的喀什大巴扎 127 穿梭在喀什噶尔老城

128

D47 喀什:定远封侯疏勒归

128

领事馆的探险队情结

128

班超城的千古缅怀 129 香妃墓的维族殿宇 129 老城景区的无声叹息 130 吃瓜录音,丢了手机

130

木卡姆中的欧日大风情 131 D48 喀什:我们等一个晴天

131

办好了有效的通行证 131 大清真寺里不许牵手

131

老城喝茶与大“桃坞子” 132 游在喀什,食在金宫

133

D49 喀什到喀拉库勒湖:父亲,我们到了!

路过喀什噶里麻扎 133 云里雾间的盖孜峡谷

134

白沙湖的迟到叹息 135 父亲,我们到了 135 我们向雪山行走 136

柯尔克孜小屋的喀湖之夜 137 D50 喀拉库勒湖到塔县:风云变幻的帕米尔

满天星空下等待喀湖日出 137 神秘的限速40码 138 塔莎公路想世外桃源 138

凝望瓦罕走廊 139 红其拉甫的风雪 140

塔吉克毡房的风情 140 D51 塔县到喀什:渴盘陀的印记

141

金草滩、石头城 141

125

133

137 再见,冰山父亲 141

见到了盖孜峡谷的真容 142 D52 喀什到莎车:难忘莎车的孩子 142

再行戈壁,邂逅昆仑

142

拜访阿曼尼莎汗陵 143 莎车老城的孩子们 144

D53 莎车到和田:奏起十二木卡姆 144

十二木卡姆演出 145

赶集就到大利巴扎 146 和田班车上的向西礼拜 147 D54 和田:寻找昆仑玉 147

神游和田的丝路遗迹

147

和田的不幸肠胃炎 148 和田的绚烂头巾 148 寻觅疯狂的石头 149

D55 和田到库尔勒:穿越沙漠公路 149

寻访和田的大巴扎 150 塔克拉玛干的生命线 150 经过尼雅河、野驼群 151 夜幕中的沙漠公路行

152

D56 库尔勒:再回丝路中线

152

原来博物馆是只是规划 152 徘徊在老城的加麦清真寺 153 D57 库尔勒到乌鲁木齐:我们又回来了 153

穿沼泽、过戈壁,又见达坂城风车 153

第八篇:丝路返程 155

D58-62 乌鲁木齐:我们终于累了 155

二道桥的大巴扎 155 成了地道的吃货 155

乌市红山的国庆之夜

156

漫步在乌鲁木齐的街市 157

D63 乌鲁木齐的返程火车:美景依然在途中美景依然在途中 157

157 回首丝路的TOP 10 158

后记 161

161 返程回顾感触深

------------------------

链接《丝路手记》游记+贴士版样稿:

《丝路手记》张掖到嘉峪关(2011年8月21日~8月25日)

关于作者:

龙虾:1979年出生于南京,生于南京长于南京,自幼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在古代文学、历史、书法、建筑等方面兴趣浓厚,崇拜苏东坡、徐霞客,嗜好读书、旅行。从2007年开始,先后3次辞职旅行,游历了河南、河北、陕西、山西、湖北、湖南、浙江、福建、甘肃、新疆的大部分名山大川与历史古迹。以笔名“龙紫斋”在《新高考》杂志上发表了《梦在皖南》、《开平游记》等游记和照片。在行走丝路之前,阅读了《二十五史》、《中外交通史籍》、外国旅行家及探险队的游记、考古探险笔记,以及其他背景资料。相关的资料整理成文并制作了详细的旅行计划,可以参见“龙紫斋”的网易博客。 蛐蛐:1984年出生于武汉,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企业管理专业,作为交换硕士生至台湾,毕业后在上海从事战略咨询工作。喜欢跋山涉水、经历风物、感受心灵、享受美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2011年8月辞去工作,开始丝路旅行。

龙虾&蛐蛐:2010年春节,江西武功山,龙虾和蛐蛐相识,对旅行的热爱将两颗心系在了一起。龙虾总是把一次旅行比作一次人生,而蛐蛐喜欢走在路上的感觉;龙虾是个旅行前喜欢读书万卷、按照计划履行自己人生的执着游子;而蛐蛐是个喜欢行路万里、随遇而安的快乐游侠。欢迎 关注丝路旅行的现场新浪微博:龙虾蛐蛐走丝路 龙虾之前的辞职旅行经历:

1、河南、陕西中原游:开封—巩义—嵩山--洛阳—三门峡—潼关--华山—临潼—西安—榆林—佳县—榆林—西安(2007年1月,共计22日)

2、燕云、恒山太行游:北京—紫荆关—涞源—蔚县—飞狐峪—浑源—恒山—大同—云冈(2007年2月,共计20日)

3、湖南、广西南方游:岳阳—长沙—衡山—永州—兴安—桂林—漓江—阳朔—龙胜(2007年3月—4月,共计20日)

4、河北、山西环线游:邯郸—磁县—峰峰--武安—涉县—黎城—潞城—长治—高平—泽州—晋城—沁水—阳城—侯马—运城—芮城—襄汾—临汾—洪洞—霍州—灵石—介休—平遥—祁县—太谷—晋中—太原—代县—五台山—石家庄—正定(2007年4月—2007年6月,共计40日)

5、陕、川、甘三国游:西安--咸阳—兴平—武功—扶风—岐山—五丈原—凤翔—宝鸡—大散关—风险—留坝—汉中—勉县—略阳—广元—阆中—剑阁—绵阳—罗江—德阳—成都—重庆—大足—荣昌—隆昌—富顺—自贡—荣县—乐山--峨眉—眉山—成都—都江堰—青城山—汶川—理县—茂县—北川—平武—青川—阴平古道(摩天岭)--文县—武都—成县—西和县—礼县—天水—麦积山—秦安—庄浪—德隆—平凉—崆峒山--泾川—长武—彬县—乾县—礼泉—咸阳—西安(2007年7月—8月,共计46日)

6、楚、关、河古迹游:武汉—钟祥—荆门—荆州—宜昌—当阳—襄樊—武当山—十堰—郧县—商南—武关—丹凤—商洛—蓝田—长安—户县—西安—礼泉—昭陵—三原—耀州—蒲城—澄城—韩城—龙门--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蒲州(2008年5月—6月,共计27日)

7、浙、闽环线风情游:金华—兰溪—龙游—衢州—江山—廿八都—浦城—武夷山—永安—连城—长汀—龙岩—永定土楼—南靖—漳州—厦门—泉州—惠安—莆田—湄洲岛—福州—宁德—寿宁—泰顺—温州—永嘉楠溪江—雁荡山—乐清--温州(2008年7月—8月,共计35日)

第15篇: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

基础过关

一、辩字组词

矗(矗立) 凹(凹凸) 盾(矛盾) 贺(祝 贺)

淼(浩淼) 凸(凸出) 循(遵循) 贸(贸 易)

二、选词填空

矗立

挺立

伫立

⑴ 一座古朴典雅的展开石雕,(矗立 )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⑵ 爸爸久久地(伫立)在窗前,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⑶ 高高的白杨树(挺立)在公路两旁。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色彩斑斓) 2.高而险峻的山岭。

(崇山峻岭) 3.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汹涌澎湃) 4.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栩栩如生) 探究应用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_陕西_省西安市玉祥门外,这里原是汉代古都_长安,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往西一直到罗马。

2.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商贸往来,中国将丝绸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如养蚕、缫丝、冶 铁、造 纸、凿 井、灌溉等;将西域的食品带到中国,如葡萄、_黄瓜_、胡椒、大蒜_、玻璃、芝麻、无花果等,还将狮子、_犀牛、良马等动物也带回中国;中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五、品味探究。

1、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用“——”画出句子中有关联想的内容。 (2)这句话与课文的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贸易,文化繁荣的遐想。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第16篇:丝绸之路

提醒:本次考试时长为60分钟

一、有关中国海上丝绸之路(30题)

1、郑和奉旨七下西洋,最远抵达___C____

A印度半岛 B阿拉伯半岛 C非洲东海岸 D欧洲

2、1757年,清朝政府在____A___港口实行一口通商。

A广州 B上海 C厦门 D宁波 _________

3、鉴真第______C_ 次东渡日本方获成功。

A 4 B 5 C 6 D 7

4、“南海一号”是___C____时期的沉船。

A 唐代 B 北宋 C 南宋 D 元代

5、1986年开始,考古工作人员对哥德堡号沉船进行了连续十年的水下考古发掘,哥德堡号是____A___ 国家的船只。

A瑞典 B英国 C西班牙 D葡萄牙

6、东晋时期高僧法显是我国有记载的第一个到达今印度河流域的人,他在海外旅行总时长为___D____ 年。

A 3 B 5 C 10 D 15

7、第一位往返均走海路前往印度求法取经的高僧是_____A__。

A义净 B玄奘 C法显 D鉴真

8、从___B____时期开始,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A隋代 B唐早期 C唐中叶 D唐晚期

9、广州、泉州、明州和扬州是唐代后期中国的四大名港,明州港是今天的_____B__。

A福州 B宁波 C杭州 D南京

10、元代人周达观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撰写的《真腊风土记》详细记载了__A_____国家的风土人情。

A柬埔寨 B越南 C菲律宾 D马来西亚

11、元代汪大渊根据自己两次出海见闻所撰写的《岛夷志略》共记载了__B_____个海外国家和地区的名字。

A 120多 B 220多 C 320多 D 420多

12、占城稻在____B___引入我国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13、西汉时期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合浦港位于我国______A_省份。

A广西 B广东

C海南 D福建

14、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的九个城市中,福建有___c____个。

A 1 B 2 C 3 D 4

15、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了我国最早的独木舟,距今约___C____ 年。

A 6000 B 7000 C 8000 D 9000

16、中国与罗马帝国通过海上航路进行直接友好交往的最早记录是____B___。

A西汉 B东汉 C东吴 D西晋

17、唐代地理学家贾耽在《广州通海夷道》中记载,从广州出发到非洲东部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需要___B____天。

A 88 B 138 C 188 D 238

18、以下最适合古代远洋航行的船只是____A___。

A福船 B鸟船 C沙船 D广船

19、高丽青瓷是朝鲜半岛在高丽时期 继承中国____A___的工艺技术创造而成。

A越窑 B龙泉窑 C汝窑 D耀州窑

20、以下记载海外交流贸易的著作中,___D____不是成书于宋元时期。

A《诸蕃志》 B《大德南海志》 C《岭外代答》 D《东西洋考》

21、下面____D___不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别名。

A海上陶瓷之路 B茶马古道 C海上香料之路 D海上茶叶之路

22、从__A_____开始开始,玉米、番薯、花生、马铃薯、辣椒、向日葵、番茄、烟草等众多美洲作物通过海上输入中国。

A 16世纪后期 B 15世纪中期

C 15世纪后期 D 17世纪初期

23、__A_____年在日本志贺岛发现的东汉57年“汉委奴国王”金印,可与文献中册封倭奴国来使的记载相印证。

A 1784 B 1920 C 1750 D 1978

24、宋元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输入中国的主要商品是____D___。

A宝石 B丝绸 C银器 D香料

25、下面__B_____类型的瓷器是吸收外来元素创新而成的新品种。

A葫芦瓶 B天球瓶 C琮式瓶 D将军罐

26、下面_____D__纹饰不是受外来艺术因素影响而产生。

A魔羯纹 B缠枝葡萄纹 C狮子造型 D饕餮纹

27、唐宋时期日本向中国派遣大量遣唐使,推动了日中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担任过遣唐使的是____C___。

A鉴真 B法显 C空海 D隐元

28、下列_____B__机构是为管理海上对外贸易而设立。

A验封司 B市舶司 C江南司 D宝泉局

29、下列航海工具中__C_____ 为中国所发明。

A六分仪 B星盘 C指南针 D十字测天仪

30、日本茶文化深受中国饮茶风俗和方法的影响,被日本尊为“茶祖”的是___A____。

A荣西 B陆羽 C孔明 D吴理真

二、有关福建海上丝绸之路(20题)

31、位于福州闽侯县甘蔗镇的昙石山遗址代表的是___B____文化形态。

A青铜文化 B贝丘文化 C山地文化 D草原文化

32、生活于我国东南地区的越人一向以善于用舟而闻名,在史书中被记载为 A的后裔。

A大禹 B蚩尤 C彭祖 D唐尧

33、福建现存的船棺葬俗目前集中出现在____D___地方。

A平潭壳丘头 B华安仙字潭 C三明万寿岩 D武夷山九曲溪

34、秦代率数千童男童女出海,为秦始皇寻找不死仙药的著名齐地方士是______C_。

A李斯 B东方朔 C徐福 D赵佗

35、记载“闽在海中”的是_____C__古籍。

A《史记》 B《竹书纪年》

C《山海经》 D《越绝书》

36、在平定南越和闽越国后,在广西合浦等地派遣使者,开拓海路国际交往的是____C___

A秦始皇赢政 B汉高祖刘邦 C汉武帝刘彻 D汉光武帝刘秀

37、福建“温麻船屯”与浙江横屿、广州番禺并称为当时三大造船基地,“温麻船屯”建于__B_____。

A东汉 B东吴 C东晋 D南朝

38、厦门陈元通夫妇墓出土的唐代银碗上面錾刻的是当时的流行纹饰____D___。

A 海兽葡萄纹 B狮纹 C饕餮纹 D摩羯纹

39、唐代最早在___B____城市设置类似海关管理的市舶使。

A泉州 B广州 C福州 D扬州

40、福建曾在___B____发掘出土过一艘具有典型水密隔舱设计的南宋海船。

A 福州 B泉州 C莆田 D漳州

41、福州地区的___b____ 曾出土大量丝绸制品,被誉为“丝绸宝库”。

A 刘华墓 B黄昇墓 C黄涣墓 D许峻墓

42、军持是古代佛教及伊斯兰教徒礼拜时的重要随身器物,其功能是__c_____。

A 油灯 B武器 C盛水洗手 D酒具

43、在日本被视为国宝级天目碗的黑釉窑变茶盏主要烧造于福建___d____。

A磁灶窑 B洪塘窑 C德化窑 D建窑

44、位于晋江草庵的光佛造像属于海外传来的_____a__。

A摩尼教 B基督教

C佛教 D印度教

45、宋元时期,中国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的港口是__a_____

A泉州 B福州 C广州 D宁波

46、明代在泉州设驿馆 ,负责专门通使的地区是__c_____。

A阿拉伯地区 B欧洲 C琉球 D朝鲜

47、有猪油白、象牙白美誉,在明清时期大量销往欧洲,被视为东方白瓷艺术瑰宝的福建瓷器出自___b____。

A 建窑 B德化窑 C漳州窑 D磁灶窑

48、明代隆庆时期开放海禁,成为当时唯一法定对外口岸、并形成被称为“小苏杭”的繁华港口是____c___。

A泉州后渚港 B福州甘棠港 C漳州月港 D厦门港

49、妈祖是沿海地区普遍信仰的海上和平女神,其信仰起源于___b____。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50、郑和七下西洋期间曾多次以福州长乐为重要基地,其出航船队人数最多时达到约____a___人。

A 28000 B 5000 C 10000 D 10万

三、有关展览和演出(20题)

51、“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特展”是由我国沿海______c_ 省策划筹办的。

A山东 B浙江 C福建 D广东

52、“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特展”的首站展出城市是在__b_____

A宁波 B福州 C济南 D广州

53、“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在首站展出的主题是___a_

A丝路帆远 B直挂云帆济沧海 C利计当计天下 D走向海洋

54、“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在福建展出时,共有____b_ 家博物馆参与展出。

A 40 B 45 C 50 D 51

55、“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在北京展出时,共有___d____ 家博物馆参与展出。

A 40 B 45 C 50 D 51

56、“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特展”筹备时间______c_ 年多。

A 1 B 2 C 3 D 4

57、“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在福建展出时,除特邀单位外共有_____b__个省份的博物馆参与展出。

A 6 B 7

C 8 D 9

58、“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特展”以___a____ 为依托进行策展。

A文物 B文献 C传说 D遗址

59、“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分为____b___ 个部分。

A 3 B 4 C 5 D 6 60、“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在2014年前往____a___和_______展出。

A南美、联合国总部 B南美、欧洲 C非洲、联合国总部 D非洲、欧洲

61、“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特展”从___d____年_______月开始在福建展出。

A 2010 ,10 B 2011 ,10 C 2012 ,10 D 2013 ,10 6

2、“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特展”从2015年开始,将前往___c____ 巡展。

A欧美 B欧盟 C东盟十国 D东非

63、“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特展”获得被誉为“全国博物馆领域最高级别专业奖项”——第十一届 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___a____ 。

A精品奖 B最佳内容奖 C最佳设计奖 D最佳推广奖

64、“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特展”中展出文物数量最多的省份是___b____

A广东 B福建 C山东 D浙江

65、“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在筹备过程中总共召开和套开了___d____ 次会议。

A 3 B 4 C 5 D 6 6

6、主题反映海上丝绸之路的舞蹈《丝路梦寻·海》原名是________b______。

A《丝海情深》 B《丝海箫音》

C《四海箫音》 D《弦歌悠远》

67、《丝路梦寻·海》,与《丝路梦寻·陆》共同组成的史诗般的舞蹈是___a____

A、《丝路梦寻》 B《丝路寻梦》 C《寻梦思路》 D《梦寻丝思路》

68、《丝路梦寻·海》反映的是___c____ 城市的故事。

A、宁波 B扬州 C泉州 D漳州

69、《丝路梦寻·海》反映的是_____d__ 时期的故事。

A汉代 B隋唐 C五代 D宋元

70、上海“亚信峰会”后,《丝路梦寻·海》将赴____c___ 区域演出。

A欧美 B欧盟 C东盟 D东非

第17篇: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教师情景导入。(出示短片)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词组概括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分角色朗读。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四、延伸“丝绸之路”

1.站在丝绸之路浮雕前,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习首尾照应的写法)

2.作为丝绸之路金昌站的小主人,我们能做些什么?(自由练习说话) 板书设计:

2.丝绸之路 这是一条——的路

第18篇: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亦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

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后,在隋唐以前,它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但到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所阻断,代之而兴的便是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

第19篇:丝绸之路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第二课《丝绸之路》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兴平市汤坊镇汤坊小学 赵娟鸽

教学背景:

在当今古城西安玉祥门外的大庆路上有一座大型雕塑群,西域人与汉人带着满载丝绸的骆驼商队,正缓缓西行,这就是西汉杰出的外交家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建立丰功伟绩的纪念和歌颂,从此,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织品,源源不断的输向东亚和欧洲。 教学课题:

丝绸之路

教材分析:

1、本篇课文属阅读课文,全文共有13个自然段,重点指导生字5个。

2、本文语言生动,史实与想象互相印证,叙述与明理相得益彰,使学生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感受场景的描写,感受文章四字词语的清新自然。教学方法:

提问讨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西游记视频展示)。刚才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对,是《西游记》。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丝绸之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丝绸之路,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领略一番丝路的风光。在欣赏的同时,想想丝路风光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荒漠……)

是啊!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

【问题】如此具有西域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呢?(汉,张骞)

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幻灯)。他告别当时的汉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现在就让驼铃声带领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吧!(录像)正是有张骞这样的先行者,才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线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请看地图。

(二)丝绸之路的线路

(幻灯)这是一张丝绸之路的线路图,请找到丝路的起点。

【问题一】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什么地方?(长安)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走的就是南道中的这条道路。

【问题二】设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区?南道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北道又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作好记录。(幻灯片:世界政区图)

南道: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意大利、沙特阿拉伯、印度、孟加拉、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等;

北道: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

可见路途非常的遥远。

【问题三】观察线路图,你认为在当时我国境内的丝路上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区呢?(长安、楼兰、敦煌等)(幻灯)

我们从这张图片中发现现在的敦煌非常的凄凉,而当时的敦煌却是非常的繁华。敦煌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是中原通往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道”,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现在,请同学们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用集体的智慧来再现一下当时的繁荣景象,来当一回小演员。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幻灯)

提示: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

2.选择好你的货物。

3.准备和对方商人交换什么货物?

学生表演(繁荣背景,如何交易,筹备干粮,水等)

从同学们的表演中,我们知道在当时的敦煌存在着物资的交流,而且交流的物资非常得广,有西方的毛皮、珠宝玉石、药材等,还有中原的丝绸、瓷器、陶器、铁器等。事实上,在当时的敦煌,不仅存在着物资上的交流,还存在着文化的交流。现在保留下来的敦煌的艺术宝库莫高窟就可以印证这一点。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个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幻灯:建筑,绘画,雕塑)敦煌莫高窟保存着最完好的佛教艺术,曾经有位著名的敦煌学者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学者的论说充分说明敦煌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而这种重要性则是丝绸之路带给它的。

(三)丝绸之路的交流作用

【问题】敦煌的艺术来自于东西方的交流,来自于东西方的使者们的间接创造。正是由于这些使者们的往来,使得丝绸之路异常的活跃,异常的繁荣。那么,丝绸之路的开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义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并找出史实来印证这句话。

找到了吗?一起大声告诉我,好吗?(丝绸之路沟通了欧亚两块大陆,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学们能不能结合书本和你已有的知识,举出实例来印证这句话呢?(可作适当补充)(幻灯)

总结:丝绸之路的开辟丰富了东西方人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增强了东西方人民的友谊。所以说,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商道,而是一条友谊之道。

(四)丝绸之路的补充

事实上,“丝绸之路”并不是只有这一条,广义上的丝绸之路是指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除了张骞开通的官方通道“西北绿洲丝绸之路”外,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丝绸之路吗?(学生回答)

(幻灯)总结:中国的丝绸之路早在公元前就已经分为海陆两路了,此外,还有长城以北充满血腥和暴力的“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因为这条丝绸之路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各个民族、部落纷纷想争夺控制权,因此充满了血腥和暴力。四川云南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和风平浪静的“海上丝绸之路”由于主要以丝绸和香料贸易为主,又称“海上香丝之路”。

千余年过去了,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喜欢上了更为方便的海上运输,于是曾经辉煌的丝绸之路渐渐被人们放弃,敦煌也同样衰弱了,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一条新兴的丝绸之路重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那就是亚欧大陆桥。(幻灯:亚欧大陆桥的简介,线路图)

亚欧大陆桥的简介: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山东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是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陆──海统一运输的洲际铁路,经过了三十多个国家。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问题】那么,亚欧大陆桥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较有什么优势呢?在今天有着什么重要作用呢?(小组活动)

1.经过的国家更多,到的地方更远;

2.交通工具:骆驼,马──洲际铁路,火车;

3.节省时间,节省运费。(大陆桥横穿大陆,比绕道海路近得多,一般比传统的海运路线缩短一半左右。由于大陆桥运距较近,且能使用铁路集装箱专用直达到车,中间环节少,运行速度快,从而节省了大量的途中运输时间。)

4.东西方沟通:间接──直接。(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一方面,对于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来说,这一区域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巨大市场,是它们输出资金、技术和管理的理想之地;对中国、中亚和东欧国家来说,通过沿桥开放,可以更好地吸收国际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经济振兴。另一方面,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越来越需要开拓欧洲市场,而欧盟为谋求发展也需要到亚太地区寻求贸易伙伴,选择投资对象,亚太与欧洲的双向辐射越来越明显。)

所以,大陆桥运输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广泛重视。

总结:亚欧大陆桥虽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桥,但却是起着桥梁的沟通作用。许多专家学者断言,新亚欧大陆桥的诞生,预示着世界经济在江河经济、海岸经济的基础上,将逐步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陆桥经济时代。

课后探究:谈谈你今天的最大收获?

总结:张骞出使西域后开通的丝绸之路可以讲是古代中西方交流的代名词,促进了东西方各国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相信中国的未来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教学反思

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因此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在丝绸之路的线路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大致的线路,经过哪些区域,而且要求学生通过古今对照,了解经过现在的哪些国家和地区。考虑到这个问题可能有些难度,因此采用了一次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其实离我们很近。另外,在丝路上的交易活动,应该说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表演的形式,对中原和西方之间进行交易的货物作了辨别。这种教学方式比以前单一的记忆要强很多,三位学生的精彩表演博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每一位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时丝绸之路上的繁荣景象。此外,也帮助他们理解丝绸之路在古代中西方交流上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使学习更加贴近历史。贴近历史,感受历史正是我的期望,在这节课上,我和我的学生们都做到了

第20篇: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共同发表《西安宣言》

发布时间: 2013-09-27 16:45:22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郝云菲

新华网西安9月27日电(记者王丽丽 冯国)来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城市代表27日在此间一致同意发表《西安宣言》,就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达成共识,并就城市间的合作与发展达成协议。

作为2013欧亚经济论坛的主要活动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圆桌会”27日上午在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举行,这座建于唐长安西市遗址上的博物馆正是2100多年前丝绸之路的起点。作为本次论坛的东道主,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首先讲话,他说,如果说丝绸之路是一条美丽的丝带,沿线城市就是丝带上一颗颗明珠。沿线城市繁荣才有经济带的繁荣,沿线城市合作才有经济带的未来。

意大利庞贝市、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土库曼斯坦马雷市、亚美尼亚久姆里市、宝鸡市、咸阳市、兰州市、天水市等城市代表先后发言,大家一致表达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

撒马尔罕市副市长乌拉科夫·杰姆谢德表示,撒马尔罕市与中国的关系正越来越紧密,当地有很多产自中国的商品,不少人正在学习中文。马雷市市长则欢迎各方更多地参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天水市副市长郭奇若建议,建立城市市长联席会议,形成共同交流的长效机制;加强交通对接,加强贸易旅游一体化,适时开行城市专列。

与会代表一直同意将本次会议成果作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宣言》发表,与会各方共同倡议:建立面向未来的友好关系;搭建智能便捷的信息平台;创造富有成效的务实合作;保护好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携手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着眼培养世代友好新一代。

西安大唐西市 :“一小时走完丝绸之路”

发布时间: 2013-09-27 17:52:33 来源: 新华社 编辑: 郝云菲

新华社西安9月27日电(记者葛素表、梁娟)来自印度新德里的戴夫27日在西安大唐西市受到“贵宾”待遇。拿着金黄色的“通关文牒”,他高兴地说:“我仿佛回到了1300多年前,我的祖先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做生意也许就是这样。”

和戴夫一样,来自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的客商都领到了金黄色的“通关文牒”,自此开始了他们在西安“大唐西市”经营商贸活动。

2100多年前,汉朝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并开辟了丝绸之路,这条路成为中西交流的主要通道,世界由此知道并了解了中国。1300多年前,唐朝僧人玄奘经丝绸之路到达天竺,将佛法带回中国,丝绸之路又一次为中外文化的交流作出贡献,丝绸之路也在中国与中亚、欧洲之间建起了一座商贸与文化的桥梁。

借助丝绸之路,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无数辉煌的印记,日前我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使这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教授葛承雍介绍说,西安是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盛唐时期的长安城内设有东西两大市场,东市是国内市场,西市是国际市场,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文化交流中心,时尚娱乐中心。

大唐西市是在古长安城西市原址上再建的以盛唐文化、丝路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商旅文化产业项目。为挖掘丝绸之路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集中展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陕西省旅游局把大唐西市作为“世界旅游日”的主办场地,重点推介“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暨大唐西市丝绸之路风情”。重现了丝绸之路的繁华盛景,内容涵盖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特色美食、特色演艺、特色产品。

作为西安市旅游景区的文化亮点,大唐西市丝绸之路风情街以隋唐西市遗址为依托,重点打造丝绸之路文化主题,重现盛唐百业,以仿古建筑为载体,旅客可以体验异国文化。丝绸之路风情街全长近千米,占地106亩,旅客漫步一小时左右,就可以游完这条风情街。

丝绸之路风情街一期的建筑装饰和雕塑艺术景观艺术品目前已完成。这里集聚着中国、印度、泰国、伊朗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特色商品、特色餐饮、特色演艺、特色建筑。隋唐文化广场、“筑造大兴”巨型浮雕、阳关城楼、印度红堡等文化景点相连成景;草原丝路、沙漠丝路、海上丝路上的峥嵘岁月和沧桑巨变生动再现。来到丝绸之路风情街,人们可以品尝到异域的特色美食,观赏到民族的特色演艺,购买到各国的特色商品,感受丝绸之路的别样风情,回味古丝绸之路的“市井”民风。(完)

关于申报陕西省社科基金丝绸之路经济带专题研究项目的通知

甘肃构建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

2013年03月12日 08:01:25 星期二 来源:甘肃日报

【编者按】 按照国家关于甘肃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建设文化大省的总要求,甘肃省确定了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总体布局,即围绕“一带”,建设“三区”,打造“十三板块”,简称“1313工程”。“一带”是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三区”是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和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十三板块”是文物保护、大遗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利用、民族文化传承、古籍整理出版、红色文化弘扬、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节庆赛事会展举办。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1313工程”系列解读,或梳理资源,或展望前景,或探求路径,以期引起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对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进一步思考和关注。

1313工程解读之一 挖掘资源潜力 构建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李满福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在这条神奇古道上,以始祖文化、敦煌文化、黄河文化等为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其上、璀璨夺目。

把甘肃境内的丝绸之路塑造成一条“文化发展带”优势显著,对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意义重大。

人们通常所说的丝绸之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甘肃是这条通道上的重要枢纽,并因此成为黄河文明与印度、欧洲、阿拉伯文明交汇的门户,孕育了丰富厚重、特色浓郁的地域文化。按照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和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甘肃的历史遗产、经典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观光文化等四类资源丰度列全国第五。重要的是,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大多贯穿在丝绸之路这条大通道上,赋予了“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独特的资源禀赋。

从东向西,华夏文明的最初星火,从大地湾的茅草房燃起,伏羲、周祖教民渔猎稼穑的故事,在华夏儿女中代代相传;马家窑彩陶,既是我国史前艺术的巅峰,也代表了世界古代彩陶文化的最高水平;河州古镇上林立的清真寺与小作坊,让人想起丝绸古道上忙碌的穆斯林商人和工匠们的身影。纵贯河西走廊的长城遗迹,让人恍见霍去病往来驰逐的马蹄烟尘;以莫高窟为代表的石窟群落,依稀可见中国石窟寺的发展历程;分布面积达数十平方公里的古墓葬群,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保存之完好,为国内所仅见;从这里出土的61000余枚简牍,数量居全国之首;武威雷台的汉代铜奔马,是四海游客最熟知的中国符号„„

省博物馆馆长俄军说,在甘肃境内,古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资源分布有序。沿线每个市州都能梳理出各自独特的文化“亮点”,这些地区都可以做出不同的文化文章,把一段段小文章串起来,就是一篇大文章。他说:“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可以视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中轴线’。”

在这条轴线上,敦煌、武威、张掖、天水4座城市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美名。令国内外游客神往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全部符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6项标准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公祭伏羲大典、公祭周祖大典、“花儿”大赛、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嘉峪关铁人三项赛等品牌节庆赛事,成为耀眼的文化活动。同时,各地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一系列文化招商引资活动和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次第铺开,主打“文化牌”、“旅游牌”已成为各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庆阳农耕和民俗文化产业园、兰州文化创意园、敦煌文化产业园建设已开始破题;“金张掖”“银武威”借力文化发展带,开启了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新探索。

西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田澍认为,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在地理上贯穿全省,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人文资源,发挥沿线城市群落的辐射带动作用,锁定“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两大目标,建设文化大省的“线索”将变得更加明朗、更加顺畅。

丝绸之路演讲稿
《丝绸之路演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