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演讲稿

国学经典演讲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16 08:34:49 来源:演讲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国学演讲稿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

五(1)班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国学经典伴我成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听到同学们的朗读声,我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敦厚之风。

孔子的很多言行都被弟子记录在《论语》里,得以流传千古。《论语》它是一部闪烁着理性光芒、包蕴着朴素道理的文化经典。它阐述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的仁义道德,这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儒家学派的主导思想。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论语》提醒现代人要重德。重德即是顺应天道,顺乎宇宙的规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的这种态度同时也影响着他的学生,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那份恬静和安宁的心境。

孔子关于学习的态度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重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很多的人,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 《论语》里有太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庆幸是瓦市小学书香浸润我。让我深深感到来到瓦市小学读书是幸运的,因为这里有国学经典的熏陶。我来到瓦市小学是幸福的,因为瓦市小学充满了浓浓的书香味,能够感受到国学经典的无穷魅力。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推荐第2篇:国学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七年级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诵读国学经典,浅悟教育心得》。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琴棋书画到礼乐射御,从孝悌忠信到精忠报国,我们无不感受到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基因,在我们的血液里留下了中华民族的烙印。

先人圣贤推崇说 “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再次诵读论语后,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孔夫子的伟大,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循循善诱思想的老师,是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一面镜子,让我们在现代生活匆匆的路途上,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凉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尤其是我们八零九零的这一代,更要常读论语,以理论指导自身的行动。

首先,做事要先会做人,心中充满仁爱、充满智慧。在生活中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脚踏实地做好身边的每件事情,以积极地态度去拓展世界,从内心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做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样对待学生的时候才能向孔子一样循循善诱,让学生倍感亲和。

其次,在学习中成长,边学边用、学为己用、学以致用。作为一名学习型教师,更要不断完善自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口中又让我一次次获益。 “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在我们学校这个大集体里,就有许多我的良师益友: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就可以在这万顷绿田中给自己增添更多知识的养分,这正是《论语》传与我的做人学问的道理呀!

最后,教学有法学无定法,孔子深信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教学手法单一化,就无法适应个性迥异的学生。在教学中去了解学生个性,又通过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反作用于教学,如此,教学工作必将在良性循环下处于“彬彬然”。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诵读千古美文是树人之根本。书声琅琅,开卷有益。一代新人的成长,将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胸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准则;“见利思义,见危授命”的精神;“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的高洁„„这一切,都将成为我们尤其孩子们道德的根基。

《论语》在今天最重要的的是给了我们现代人一双眼睛,一双看心灵的眼睛,让我们在这个物化的时代,了解到在我们的内心其实还有一片广阔的天空。我们的快乐其实来自于这片还未开垦的土地。作为一名现代化的人民教师,我们更要走在教育的前面,爱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做一个满腹诗书的人,做一个报效祖国的人。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让我们把目光由只向外看转为向内看,完满自己的内心,做一个心胸开阔,心境敞亮,心态坦然的人。

推荐第3篇:国学演讲稿

传统文化的轼

大家好,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传统文化的轼》,我先来解释一下题目中的这个“轼”字。这个字的灵感来自我们都熟悉不过的东坡先生——苏轼。苏轼字子瞻,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是我们大家在探索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不能避而不谈的人物。

他的名字是由他的父亲苏洵起的,所谓“轼”就是古代马车前的横木,保证乘客的安全不至跌落。知子莫若父,苏洵的本意是让苏轼收起锋芒,谨慎做人,而这个轼字用在传统文化之上,它所象征的就是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与标尺。

言及传统文化与商业的关系,不由得让我想起孔子的弟子子贡,也叫做端木赐。子贡本身就是一位聪明秀出之人,在经商理财方面很有才华,孔子在世之时,子贡就为老师做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的卓越政绩,而在孔子离世之后,为老师守墓六年的子贡又凭借自己孔门首富的财力为儒学的发扬光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司马迁才会有“夫使孔子名布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的说法。

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国学,就像是当初的儒学一样,要做到“显血于天下”,必须要有子贡们的出现来为我们解决问题。有了财力,我们的腰板直一点,底气足一点。而我们的轼又在哪里呢?就是我们的国学不要太多的铜臭味,要保持我们做国学的那种兴趣与快乐。

接下来就是传统文化与政治的关系了,我个人以为在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拥有着知识分子与政治权柄分庭抗礼的能力与胆识,而自从荀子之时,就有了一丝变化,用鲍鹏山先生书中直言“养在闺中人未识”的荀老夫子,已经带了那一丝丝奴气,从此就真的到了“学而优则仕”的文化沦为政治权柄工具的时代。我想要说的是比起商业,恐怕在传统文化的内部政治才更容易使我们迷失方向。而面对时下对于的国学热的种种争论,我们的“轼”,我们要做的只是对得起我们自己的良知,不要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再一次缠绕起奴才气。

综上,我认为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国学应该是大众的,应该成为“庶民的文化”,而非“精英的文化”,所以我们应该利用商业与政治的途径去弘扬我们的国学。当然,在国学发展之时,商业与政治也要从传统文化之中得到一些无形的财富作为回报。而我们的态度就是不要在各种商业利益与政策形势之中迷失我们的方向,忘记我们的目的,更不要忘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古朴意境啊。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推荐第4篇:国学演讲稿

时光如流,一转眼,我从事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已经十多年了。在幼儿园这片沃土中,,我和孩子们朝夕相处,共同成长。我用汗水和爱心浇灌着孩子们稚嫩的心田,同样孩子们也用他们天真,坦率,真诚的爱感染着我,促使我一直奋斗在幼教的行业中。在充满童趣的世界里描绘自己五彩的人生。

回想当初,只是因为喜欢小孩,我毫不犹豫的走上了幼儿教师这个岗位。开始,我是带着无限的遐想和憧憬来到孩子们中间的,可很快这些遐想和憧憬变为了泡沫。孩子们的吵闹声和没完没了的告状,判不清的案情,小孩子们的吃喝拉撒。特别是我带小班时,我从家长手中接过哭闹的孩子,哄呀,逗呀,可他们依旧哭闹。乱舞乱蹬的手脚落在我的脸上,划破了我的袜子。突然,“哗”的一声,一个孩子吐了,正巧,吐在我的新衣服上,一股酸臭味扑鼻而来。一种迷茫和退缩感涌了上来。我觉得我的选择错了,我动摇了。

可慢慢的,慢慢的,我发现我与孩子门在这吵闹声中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当我沉默时,孩子们会摇我的手,两眼望这我说;“蒋老师,是我们惹你生气了吗?我们是好孩子,不惹你生气。

记得上一次语言课,故事讲了一半,我就再也说不出话好了,我不停的咳嗽,这时班上最调皮的一个小男孩走了过来说;“蒋老师你坐,休息一会儿。”其他的小朋友也围了过来问;“蒋老师你怎么了?蒋老师你怎么了?第二天早晨,我刚走进教师,班里的孩子纷纷从怀里掏出胖大海,西瓜霜,金嗓子,稚声稚气地叫个不停;“老师,快吃我的胖大海”老师试试甜的西瓜霜,老师,还有我的金嗓子。望这眼前的情景,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真的被孩子们的天真童心所感化了,这时我忽然发现我的选择是对的。这是一个普通而光荣的职业。也就在这时,我才真正理解到这一行中的内涵,我庆幸我坚定了我的选择。

十年过去了,我在摔摔打打中成熟了,我懂得了一名幼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应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为教师必须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照这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感到温暖。老师在孩子们的心中是神圣的,伟大的,每当和孩子们做游戏时,他们会争先恐后的拉着我的手,为能够被老师拉着而感到高兴,还要把这高兴的事在晚上和妈妈说;“今天老师拉我的手了,老师喜欢我!”孩子纯真的童心是多么宝贵。在孩子中间,那种放松,无拘无束,融洽的气氛是多么吸引我,那些共同玩耍是赖皮,有趣的游戏,时而天真,时而深沉的交谈,有常令我以无穷的回味。而当孩子们有进步时所体验的那种成功感,是其他任何工作都无法比拟的。于是,我便渐渐爱上这分职业而不能自拔。这种爱是我最好的老师,这种爱,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是的,是这爱,使我对这种工作更加成熟,更加能心应手,孩子们也在爱中融化了,久而久子,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段音符,孩子们都和我有了默契,能心饮神会。当我幸勤的汗水浇灌在孩子身上时,当我口干舌燥时,我发现孩子们忽然长大了,懂事了。猛然间,我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幼儿教师的工作是塑造人的工作,它神圣,伟大。我每天和孩子们同手,同玩,同欢笑,被童趣所感染着,我的心也在净化着,我更加不后悔我的选择。

每一天,我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孩子,然而每个孩子就像是一本书,要想读懂他们就要细细品位,耐心的翻看,我将为读懂这本书而无怨无悔。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稼轩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几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尽管此时他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机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如果在孩子在记忆、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概述简介,以精练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还记得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诵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气概!

还记得一代枭雄曹操,东临碣石,酾酒临江,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仍旧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怀好歌!

还记得乱世漂泊的李清照,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哀愁,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推荐第5篇:国学演讲稿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稼轩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几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尽管此时他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机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如果在孩子在记忆、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还记得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诵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气概! 还记得乱世漂泊的李清照,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哀愁,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

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推荐第6篇:国学演讲稿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词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稼轩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还记得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诵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气概! 还记得一代枭雄曹操,东临碣石,酾酒临江,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仍旧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怀好歌! 还记得乱世漂泊的李清照,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哀愁,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推荐第7篇:国学经典演讲稿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听,这是我们杜桥小学的学生在诵读。这稚嫩的童音,让我的思绪飞扬。不知不觉中,我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敦厚之风。

孔子关于学习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很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里有太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庆幸是杜桥的浓浓书香浸润了我。让我深深感到来到杜桥是幸运的,因为有国学经典的熏陶;来到杜桥是幸福的,因为杜桥校园充满了浓浓的书香。

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推荐第8篇:国学经典 演讲稿

学国学,快乐生活

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脊梁,是一个民族坚不可摧的强大凝聚力,是一个民族生长在血脉中的道德规范。而我认为国学经典,更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他时时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告诉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应该做何选择。

《弟子规》告诉我们在儿时我们应该养成的道德规范。《千字文》,更是为我们揭开了自然界神秘的面纱。《笠翁对韵》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中国汉字的音韵之美。《论语》的“仁者爱人”更是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作为教师的我们,每日会在三尺讲台上向孩子们教授知识,告诉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可是又有哪位同仁可以俯下身子从孩子们的身上去学习,我们所丢失的快乐。

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叫武祥在开学第一天第一节课的时候,爸爸妈妈刚走十分钟,他就哭着喊着要回家。在我的第一印象是这个孩子就应当回幼儿园回炉再造。即使我家三岁的小侄女幼儿园,也知道只有在放学的时候,爸爸妈妈来接才能回家。可是当我俯下身子,从他的视线里,我发现这是一个陌生的学校,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周围没有一个人是他所熟悉的。作为孩子的本能,他第一反应当然是去找自己至亲至爱的母亲。随着深入的了解,我发现他是一个特别容易满足的孩子。只要我在课上让他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那他放学在放学的路上一定会邀请我去他家做客,或者跟妈妈嚷着要请程老师吃饭。从这个孩子身上,我知道了快乐应当如此的简单。

孔子曾这样赞美过颜回,子曰:贤哉回也!一单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在如今这个物质丰盈的时代,可是我们的精神却经常有着无法满足的欲望。

掀开国学神秘的面纱,细细品味老祖宗留下的字字真言,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在我们的灵魂之中,铸就我们永垂不朽的民族精神。

推荐第9篇:中学生国学演讲稿

篇1:中学生学国学演讲稿

中学生学国学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某某班学生某某某,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学生学国学。首先,我们要界定一下国学的定义,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国学含义丰富、博大精深,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学习国学,显然没有能力和精力深度钻研义理、考据辞章,那么我们能学些什么呢?我认为,我们要学习国学经典。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学经典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里,流淌在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经典是连接我们和历史传统之间的一座桥梁,学习国学经典,实质上就是走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感受这个家园的温馨,参与这个家园的建设,形成对它的情感皈依。接受经典教育的过程,也就是把自己生命的根须,扎根于丰厚的传统文化土壤的过程;就是把自己从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变成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的过程。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发展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对真善美的崇敬之心,唤起对伟大、深邃、美丽事物的敏感和惊奇,达到熏陶气质、变化性情、提高涵养、增长知识、生活高雅的目的。怎么学习国学基础呢?我认为首先要有序地学,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应该以经典为本;其次要批判地学,要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第三要不断诵读经典,只有记到脑子里才能慢慢化成自己的,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时间有限,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篇2:中学生《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演讲稿 凝聚向上向善之正能量,做品德高尚的中国人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我们知道,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顺利召开,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实,这就是新时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在我看来,这好似一场“灵魂”的运动正向我们悄然袭来。——这便是要在中华大地上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道德规范、树立崇高道德理想,教育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因此,我演讲的题目是《凝聚向上向善之正能量 做品德高尚的中国人》。 古人云:“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就是说,无论是个人修身立业、百姓生活,还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道德都如土壤和空气一样不可或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广大人民衣食住行已得到了充分改善,但我们的社会也正遭受着快速成长所带来的烦恼——道德建设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我们看到,只愿人人为我,却不舍得我为人人的自私自利人群在增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正日渐滋长;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等现象时有发生;就连公交车上让座,都能成为点燃拳打脚踢暴力事件的导火索;道德缺失的现象不胜枚举!在此我想请大家共同思考下列的问题:如果一个社会不能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情感,不能构建正确的道德标准,不能促使人们肩负起道德责任,何谈社会文明与和谐呢?如果一个民族连道德底线都不能坚守,谈何民族振兴、长久不衰呢?其实,如此“高大上”的社会问题、民族难题,答案并不难寻。我想,只要全社会、全民族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我中华民族之优良传统,尤其是崇德向善的优良品质;并不断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社会风气将日渐好转,国民道德素质将逐步提高,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指日可见。

崇德向善应是一种文化信仰。我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但放眼当下,中华儿女正在丢失这些优良的传统文化,崇洋族、哈韩族正逐渐增多,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礼仪的人并不多。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却将我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传统进行了学习和发扬,比如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端午节。大家千万不要认为,他们只是喜欢热闹、喜欢过节,才和我们一起凑热闹。其实,他们是在利用节日文化宣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意。据媒体报道,我们的这两家邻居,已经向世界教科文组织申请了多项有关汉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部分已经获得了批准,这其中就有我中华传统医术——中医。这难道不能给我们中华儿女带来心头一颤吗?我们不要总是嘴上批评人家剽窃我们的文化成果,而是应该盘点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文化、道德方面丢失了多少,应该警醒反思,应该重新掀起“国学热”、“传统文化热”。崇德向善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敬业成为习惯,奉献成为生活,既平凡却又不简单。道德的力量和榜样是每个人心中的一盏明灯,德行善举是每个人心灵中最朴素的情感,也是一种平常的生活方式。 崇德向善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对个人来说,要始终坚持把修徳律己、修身与修德并重,达到各安其分、各守其位;要把崇德向善、积德行善时刻装在心里、成为行动,能在关键时刻、危难之时豪不犹豫的去给予、毫不吝惜去付出;要把小事做好,把平凡的工作岗位,当作自己不平凡的人生舞台,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中华历史上具有伟大善举、名垂青史的仁者义士不胜枚举,而当代的焦裕禄、雷锋、杨善洲、郭明义这些道德榜样所践行的社会责任、无私奉献精神和坚守品格,恰恰代表了时代的进步和向上向善的道德主流。

凝聚向上向善之力量,就是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华大地,自古崇尚以德化人。古代圣贤倡导“仁、义、礼、智、信”,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追求“忠厚良善、崇礼尚义、正直勇敢、勤劳智慧”,这是代代相传的优良品质,正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坚定基石, 其中所蕴涵的积极向上的道德追求,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价值。 古人云:“上善如水”。在当今物欲横流、心灵浮躁的时代,唯有崇尚优良道德品质、虔诚向善才能根治人性的丑陋与邪恶、洗涤心灵的污垢与黑暗 。只要我们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 , 我们的中华民族就能永远充满希望和活力。篇3:国学经典演讲稿 国学经典演讲稿

让经典的种子开出璀璨之花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弟子规》《三字经》《史记》??犹如一汪清泉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而这其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便是——《论语》。让我们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仁礼之风。 《论语》中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与之类似,《论语》中的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其实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随着自己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当回过头在看到以前的学过的东西的时候,就会有新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孔子的这种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为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中的仅两句话,我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国学经典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如若我们一味读书而不勤于思辨,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学习的过程亦是味同嚼蜡,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张网捕风,一无所得。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论语》不但诠释了学习过程中温习与思考的重要性,还提醒我们要重礼仪。“不学礼,无以立。” 只有简单的六个字, 却含义深刻。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做人没有礼节就不能生活,做事没有礼节就不能成功,治国没有礼节国家就不能安宁。不学礼,不懂义的人;只有言教,没有身教的人,最终也无法以德服人,无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被淘汰的。两千五百年前的夫子就是这样教书育人,而我们,作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小公民,正在接受着知识教育,更应该知书达理、举止文明、谈吐得体,提高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学好知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小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正心修身,格物致知,克己复礼;躬行仁义,九思慧德,智道不失;立心定于道,建中建极。两千五百年的荏苒时光,没有让《论语》湮灭在汩汩的岁月洪荒之中,反而因时间的打磨而显出璀璨之华。 朋友们,用仁爱之心,为自己寻觅一个拥有文明和谐之美的桃花源吧。愿你播下精选的种子,收获精美的花朵,阅读经典之书,享受精致生活。然后躺在清风送爽的绿色大地上,仰望那无边无限的蔚蓝屏障,聆听那动人心弦的国学经典传唱,它会让你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仁爱的和谐社会。

让经典的种子在我们的校园里开出璀璨之花! 谢谢大家!

推荐第10篇:中学生国学演讲稿

中学生学国学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凝聚向上向善之正能量,做品德高尚的中国人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我们知道,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顺利召开,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实,这就是新时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在我看来,这好似一场“灵魂”的运动正向我们悄然袭来。——这便是要在中华大地上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道德规范、树立崇高道德理想,教育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因此,我演讲的题目是《凝聚向上向善之正能量 做品德高尚的中国人》。 古人云:“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就是说,无论是个人修身立业、百姓生活,还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道德都如土壤和空气一样不可或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广大人民衣食住行已得到了充分改善,但我们的社会也正遭受着快速成长所带来的烦恼——道德建设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我们看到,只愿人人为我,却不舍得我为人人的自私自利人群在增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正日渐滋长;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等现象时有发生;就连公交车上让座,都能成为点燃拳打脚踢暴力事

件的导火索;道德缺失的现象不胜枚举!在此我想请大家共同思考下列的问题:如果一个社会不能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情感,不能构建正确的道德标准,不能促使人们肩负起道德责任,何谈社会文明与和谐呢?如果一个民族连道德底线都不能坚守,谈何民族振兴、长久不衰呢?其实,如此“高大上”的社会问题、民族难题,答案并不难寻。我想,只要全社会、全民族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我中华民族之优良传统,尤其是崇德向善的优良品质;并不断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社会风气将日渐好转,国民道德素质将逐步提高,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指日可见。

崇德向善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敬业成为习惯,奉献成为生活,既平凡却又不简单。道德的力量和榜样是每个人心中的一盏明灯,德行善举是每个人心灵中最朴素的情感,也是一种平常的生活方式。 崇德向善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对个人来说,要始终坚持把修徳律己、修身与修德并重,达到各安其分、各守其位;要把崇德向善、积德行善时刻装在心里、成为行动,能在关键时刻、危难之时豪不犹豫的去给予、毫不吝惜去付出;要把小事做好,把平凡的工作岗位,当作自己不平凡的人生舞台,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中华历史上具有伟大善举、名垂青史的仁者义士不胜枚举,而当代的焦裕禄、雷锋、杨善洲、郭明义这些道德榜样所践行的社会责任、无私奉献精神和坚守品格,恰恰代表了时代的进步和向上向善的道德主流。

凝聚向上向善之力量,就是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华大地,自古崇尚以德化人。古代圣贤倡导“仁、义、礼、智、信”,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追求“忠厚良善、崇礼尚义、正直勇敢、勤劳智慧”,这是代代相传的优良品质,正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坚定基石, 其中所蕴涵的积极向上的道德追求,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价值。 古人云:“上善如水”。在当今物欲横流、心灵浮躁的时代,唯有崇尚优良道德品质、虔诚向善才能根治人性的丑陋与邪恶、洗涤心灵的污垢与黑暗 。只要我们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 , 我们的中华民族就能永远充满希望和活力。篇3:国学经典演讲稿 国学经典演讲稿

让经典的种子开出璀璨之花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弟子规》《三字经》《史记》??犹如一汪清泉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而这其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便是——《论语》。让我们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仁礼之风。 《论语》中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与之类似,《论语》中的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其实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随着自己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当回过头在看到以前的学过的东西的时候,就会有新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孔子的这种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为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中的仅两句话,我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国学经典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

《论语》不但诠释了学习过程中温习与思考的重要性,还提醒我们要重礼仪。“不学礼,无以立。” 只有简单的六个字, 却含义深刻。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做人没有礼节就不能生活,做事没有礼节就不能成功,治国没有礼节国家就不能安宁。不学礼,不懂义的人;只有言教,没有身教的人,最终也无法以德服人,无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被淘汰的。两千五百年前的夫子就是这样教书育人,而我们,作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小公民,正在接受着知识教育,更应该知书达理、举止文明、谈吐得体,提高

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学好知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小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正心修身,格物致知,克己复礼;躬行仁义,九思慧德,智道不失;立心定于道,建中建极。两千五百年的荏苒时光,没有让《论语》湮灭在汩汩的岁月洪荒之中,反而因时间的打磨而显出璀璨之华。

朋友们,用仁爱之心,为自己寻觅一个拥有文明和谐之美的桃花源吧。愿你播下精选的种子,收获精美的花朵,阅读经典之书,享受精致生活。然后躺在清风送爽的绿色大地上,仰望那无边无限的蔚蓝屏障,聆听那动人心弦的国学经典传唱,它会让你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仁爱的和谐社会。 让经典的种子在我们的校园里开出璀璨之花!

谢谢大家!篇4:国学演讲稿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稼轩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还记得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诵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气概! 还记得乱世漂泊的李清照,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哀愁,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

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篇5:国学经典演讲稿youxiu 敬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七年级五班学生谢正茂,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国学,品经典》 李毓秀的《弟子规》,使我们生活的典范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规范,他告诉我们很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规范一言一行,要虚心学习他人的优点,用宽容之心对待他人缺点。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向我们展示了三国鼎立时的战乱纷争,有着呼风唤雨和神机妙算奇异本领的诸葛亮;重情重义的关羽;刚正不阿的张飞;和汉代皇帝的后裔刘备守蜀国;还让我们领略到一代枭雄曹操,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位中国历史有重要贡献的政治家刮目相看,正所谓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矣!

一代伟人毛泽东爷爷一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写出了他所思所想,情感真挚、寓意深远。毛爷爷的思想是当代的国学经典,他的名字和他的光华,影响着我们,他将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第11篇:国学演讲稿小学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听,这是我们杜桥小学的学生在诵读。这稚嫩的童音,让我的思绪飞扬。不知不觉中,我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敦厚之风。

《论语》里有太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庆幸是杜桥的浓浓书香浸润了我。让我深深感到来到杜桥是幸运的,因为有国学经典的熏陶;来到杜桥是幸福的,因为杜桥校园充满了浓浓的书香。

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篇2:国学经典演讲稿 国学经典演讲稿

让经典的种子开出璀璨之花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弟子规》《三字经》《史记》??犹如一汪清泉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而这其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便是——《论语》。让我们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仁礼之风。 《论语》中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与之类似,《论语》中的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其实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随着自己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当回过头在看到以前的学过的东西的时候,就会有新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孔子的这种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为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中的仅两句话,我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国学经典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

《论语》不但诠释了学习过程中温习与思考的重要性,还提醒我们要重礼仪。“不学礼,无以立。” 只有简单的六个字, 却含义深刻。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做人没有礼节就不能生活,做事没有礼节就不能成功,治国没有礼节国家就不能安宁。不学礼,不懂义的人;只有言教,没有身教的人,最终也无法以德服人,无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被淘汰的。两千五百年前的夫子就是这样教书育人,而我们,作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小公民,正在接受着知识教育,更应该知书达理、举止文明、谈吐得体,提高

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学好知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小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正心修身,格物致知,克己复礼;躬行仁义,九思慧德,智道不失;立心定于道,建中建极。两千五百年的荏苒时光,没有让《论语》湮灭在汩汩的岁月洪荒之中,反而因时间的打磨而显出璀璨之华。

朋友们,用仁爱之心,为自己寻觅一个拥有文明和谐之美的桃花源吧。愿你播下精选的种子,收获精美的花朵,阅读经典之书,享受精致生活。然后躺在清风送爽的绿色大地上,仰望那无边无限的蔚蓝屏障,聆听那动人心弦的国学经典传唱,它会让你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仁爱的和谐社会。

让经典的种子在我们的校园里开出璀璨之花!

谢谢大家!篇3:国学经典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五年级的郭子文,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国学经典,扬民族文化》。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带着一种神圣的朝拜,我翻开了辽海出版社出版的《国学经典》这本书。正如本书作者说:“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影响较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读了这本书之后,更让我觉得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

李毓秀的《弟子规》,使我们生活的典范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规范,他gap是·告诉我们很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言慎行,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对待,这时儒家的基础,更是我们人行的基础。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向我们展示了三国鼎立时的战乱纷争,有着呼风唤雨和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的诸葛亮;重情重义的关羽;刚正不阿的张飞;和汉代皇帝的后裔刘备守蜀国;还让我们领略到一代枭雄曹操,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位中国历史有重要贡献的政治家刮目相看,正所谓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矣!

一句“江山如此多交,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道出了毛泽东所思所想,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远、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绝,毛泽东思想是当代的国学经典,他的名字和他的光华,将会影响流传几代、几十代以致久远。。。。。。

回想这些,不光是我,我相信还有很多人心里有个大问号,何为国学,何为经典?其实很简单,不就是那经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源远流长,千年沉淀已形成“经史子集”四部,可谓恢弘壮阔,蔚为大观,国学不仅是中华文史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推动者。中华国运日渐昌隆。国学的价值正走向回归!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引以为傲,他是我们中国人的国粹,我们应该一起传承国学经典,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中国这条巨龙,永远腾飞在世界的东方!篇4:国学演讲稿田梓鹏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稼轩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是《弟子规》里面的一段,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段。它告诉我尊重父母的道理。它主要告诉我们在家里,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我们必须马上回应,绝不能不理不睬,或慢慢吞吞;父母有事情吩咐我们时,我们要立刻行动,决不能出现懒散的情况,父母教导我们时,必须洗耳恭听,当我们犯错时, 在父母面前要大胆承认错。

做大事的人都知道,要做大事要先懂得尊重别人,而尊重别人必须要从尊敬父母开始啊!如果连尊敬父母都不会,就会成为一个没有诚信的人,一个失去诚信的人怎么能干成一番大事业呢?所以,我们不应该太小看此事。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还记得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诵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气概!

还记得一代枭雄曹操,东临碣石,酾酒临江,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仍旧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怀高歌!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华这条巨龙腾飞在世界东方!篇5:国学经典演讲稿(3)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敦厚之风。 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

第12篇:演讲稿 国学经典

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 年级 班的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对知识的渴望,对科学的追求,对人类文明不可遏止的向往,是现时代我们成长之路的动力,国学经典和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汲养的源泉。国学,它犹如一阵春风吹进我们的校园,涤荡着我们的心灵,学习并继承国学,提高自身修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美丽情满中华。

神州文明上下五千年,何为国学?那就是孔子的《论语》,是司马迁的《史记》,是屈原的《离骚》,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唐诗宋词和元曲,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历史长河中经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之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从中受益的精神财富,文化深沉。

《弟子规》教导我们为人处世,修养我们的身心。“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句虽短,意深刻。孔子关于学习和交友的态度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三人行,则必我有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一句意为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第二句告诉我们要勤奋努力学习,多向别人虚心请教,第三句告诉我们要真诚对待朋友,句句至理名言,意义深刻。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若想具有高山的雄伟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从每个人的身上汲取精华。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不仅仅是家训,更是我们值得遵循和规范自己的标杆。“爱惜精神,留他日担当宇宙;蹉跎岁月,问何时报答君亲?”这句话告诫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寸光阴努力拼搏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和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学国学经典中,我们不仅能学到孝慈仁爱、谦虚礼让,也让我们懂得很多人生哲理,从而把从国学经典中学习到的传统文化精髓落实到现实生活,自律自我,发扬光大。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正值年少的我们,努力学习国学经典,以史为鉴,以古为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中国梦!

第13篇:国学经典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徐梦佳,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国学经典,扬民族文化》。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带着一种神圣的朝拜,我翻开了《国学经典》。怀着一种虔诚的心境,我品读了《国学经典》。我深深地认识到,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

还记得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诵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气概!

还记得一代枭雄曹操,东临碣石,酾酒临江,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仍旧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怀好歌!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李毓秀的《弟子规》是我们生活、为人处世的典范。它告诉我们很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规范一言一行;要虚心学习他人的优点,用宽容之心对待他人的缺点。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向我们展示了三国鼎立的战乱纷争,那一幅幅鲜活的面容在我们眼前飞扬: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重情重义的关羽,刚正不阿的张飞,还有一代枭雄曹操的雄才伟略,都让我们不由得发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的感概。

一代伟人毛泽东一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情感真挚,寓意深远。可谓当代的国学经典。他的名字和光华,影响着我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一回想这些,不光是我,我相信还有很多人心里有个大问号,何为国学,何为经典?其实很简单,不就是那经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传承国学经典,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我们一起背诵经典诗文,让经典诗文弥漫彭山二校!

第14篇:小学生国学演讲稿

篇1:国学经典演讲稿 国学经典演讲稿

让经典的种子开出璀璨之花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弟子规》《三字经》《史记》??犹如一汪清泉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而这其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便是——《论语》。让我们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仁礼之风。 《论语》中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与之类似,《论语》中的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其实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随着自己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当回过头在看到以前的学过的东西的时候,就会有新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孔子的这种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为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中的仅两句话,我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国学经典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如若我们一味读书而不勤于思辨,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学习的过程亦是味同嚼蜡,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张网捕风,一无所得。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论语》不但诠释了学习过程中温习与思考的重要性,还提醒我们要重礼仪。“不学礼,无以立。” 只有简单的六个字, 却含义深刻。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做人没有礼节就不能生活,做事没有礼节就不能成功,治国没有礼节国家就不能安宁。不学礼,不懂义的人;只有言教,没有身教的人,最终也无法以德服人,无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被淘汰的。两千五百年前的夫子就是这样教书育人,而我们,作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小公民,正在接受着知识教育,更应该知书达理、举止文明、谈吐得体,提高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学好知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小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正心修身,格物致知,克己复礼;躬行仁义,九思慧德,智道不失;立心定于道,建中建极。两千五百年的荏苒时光,没有让《论语》湮灭在汩汩的岁月洪荒之中,反而因时间的打磨而显出璀璨之华。 朋友们,用仁爱之心,为自己寻觅一个拥有文明和谐之美的桃花源吧。愿你播下精选的种子,收获精美的花朵,阅读经典之书,享受精致生活。然后躺在清风送爽的绿色大地上,仰望那无边无限的蔚蓝屏障,聆听那动人心弦的国学经典传唱,它会让你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仁爱的和谐社会。

让经典的种子在我们的校园里开出璀璨之花! 谢谢大家!篇2:国学经典演讲稿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听,这是我们杜桥小学的学生在诵读。这稚嫩的童音,让我的思绪飞扬。不知不觉中,我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敦厚之风。 孔子关于学习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很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里有太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庆幸是杜桥的浓浓书香浸润了我。让我深深感到来到杜桥是幸运的,因为有国学经典的熏陶;来到杜桥是幸福的,因为杜桥校园充满了浓浓的书香。

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篇3:传承国学经典 演讲稿 传承国学经典 争当有志青年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争当有志青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悠久的岁月,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漫长的历史,凝成了经久不蓑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用自己的智慧演练了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每当我们徜徉其中,感受国学的博大与精深,品味中华文化的优美时,我们都禁不住深深的陶醉。在传统文化的海洋里,有岳飞的《满江红》,有曹操的《观沧海》,还有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瞧,那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唱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看哪,一代枭雄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仍旧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还有那乱世漂泊的李清照,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了遥远的绝响!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青年教师,我肩负着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启迪祖国未来的重任。工作中,我要把国学经典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每天早晨来到教室,面对天真的孩子们,我带着他们背一段三字经,演一段千字文,或者讲一段历史故事,让自己和孩子们伴随着清新的晨风在古书的海洋里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让国学经典拉近我们与古人的距离,启迪我们的心灵,充实我们的思想。

老师们,让我们从今天做起,拂去历史的尘埃,共同打开一本国学经典,用心去细细品味那古老却不陈旧、遥远却不陌生、高雅却不脱俗的国学经典吧!

第15篇:国学经典演讲稿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传统文化

八二班

田永申

辅导教师

马君艳

有一种教育,在深远的天空下,如江河之水般绵延着,涌动着。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潮起潮落。岁月悠悠,但那种来自历史深处气定凝神、平和缓慢的吟诵声在中华大地上经久不衰„„ 这就是国学,这就是经典,这就是传统文化。

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经历五千年的时光洗礼,先辈们留下来的文化精髓,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出淤泥而不染。

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了我们只有学与思结合起来才能学有所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示我们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提醒我们时不我待,应当抓住青春年华。 庄子的“白马非马”向我们展示了雄辩的力量;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诉我们人应当有博爱的胸怀。

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教给了我们生活中的点滴孝道,并且告诉我们要学会感恩父母,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还能指望他去爱谁呢? 孙子兵法点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制胜韬略。再看李白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万丈豪情;以及杜甫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情怀。就连生活中伴我们一日三餐的筷子也在时刻提醒我们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有所作为。

读懂这些,你还会对父母的耳提面命嗤之以鼻吗?你还会在看到摔倒的老人时在扶与不扶之间犹豫再三吗? 当我们的良知沉睡不醒,当我们的道德底线一降再降时,请回过头去,读一读,听一听先辈们对我们的教诲。

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成就了圣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

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传统文化,遵循古圣先贤的教诲,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一路向前。

第16篇:国学经典演讲稿

国学经典演讲稿

让经典的种子开出璀璨之花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弟子规》《三字经》《史记》„„犹如一汪清泉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而这其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便是——《论语》。让我们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仁礼之风。 《论语》中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与之类似,《论语》中的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其实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随着自己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当回过头在看到以前的学过的东西的时候,就会有新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孔子的这种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为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中的仅两句话,我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国学经典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如若我们一味读书而不勤于思辨,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学习的过程亦是味同嚼蜡,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张网捕风,一无所得。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论语》不但诠释了学习过程中温习与思考的重要性,还提醒我们要重礼仪。“不学礼,无以立。” 只有简单的六个字, 却含义深刻。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做人没有礼节就不能生活,做事没有礼节就不能成功,治国没有礼节国家就不能安宁。不学礼,不懂义的人;只有言教,没有身教的人,最终也无法以德服人,无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被淘汰的。两千五百年前的夫子就是这样教书育人,而我们,作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小公民,正在接受着知识教育,更应该知书达理、举止文明、谈吐得体,提高

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学好知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小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正心修身,格物致知,克己复礼;躬行仁义,九思慧德,智道不失;立心定于道,建中建极。两千五百年的荏苒时光,没有让《论语》湮灭在汩汩的岁月洪荒之中,反而因时间的打磨而显出璀璨之华。

朋友们,用仁爱之心,为自己寻觅一个拥有文明和谐之美的桃花源吧。愿你播下精选的种子,收获精美的花朵,阅读经典之书,享受精致生活。然后躺在清风送爽的绿色大地上,仰望那无边无限的蔚蓝屏障,聆听那动人心弦的国学经典传唱,它会让你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仁爱的和谐社会。

让经典的种子在我们的校园里开出璀璨之花!

谢谢大家!

第17篇:国学经典演讲稿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下面一起去阅读一下国学经典演讲稿吧,希望你喜欢!

国学经典演讲稿

1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照进心灵的一缕阳光》。

走进我们xx小学,你抬头看一看,就会看到十七根柱子上镌刻着鎏金的大字,它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让我们的校园变得熠熠生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这十五个字道出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如一缕缕阳光把我们稚嫩的童心照亮。

侧耳听一听,你会听到每班琅琅的诵读国学经典的声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读《三字经》,让我们学会了用榜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举手投足够;“圣人训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读《弟子规》,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孝”文化对人性深处的撞击与激发;“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读《增广贤文》,让我们学会了取舍得当,人格光亮。正如我们可敬的朱校长在国学经典这套校本课程里所写的那样:“国学经典让我们热爱春花秋月,热爱人间喜悦,能唤醒我们生活中的优美与飞扬,享受人生中的快乐与柔软!”这一席话,如一缕阳光让我们孩童的心变得温暖无比。

踏进五年级后我们每周都要诵读《增广贤文》,它就像我的良师益友,循循善诱;又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沐浴在经典的芬芳中。“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千经万典,孝弟为先”让我牢记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亲。爸爸妈妈对我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为了让我健康幸福地成长,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我也要为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衣、做饭;要懂得感恩,记住他们的生日;要好好学习,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这些不都是《增广贤文》带给我的启示吗?它就像一缕阳光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记得那天是星期一,早上七点半,我们照例举行升旗仪式。我看到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云,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着,我听到了校领导说:“今天我们要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的颁奖仪式,请获奖的同学上来领奖……”“我会获奖吗?那次诵读,我背得应该是100分吧,为了能够诵读好,我一回家就拿出《增广贤文》这本书,开始给妈妈读,给弟弟读。听妈妈说,我晚上睡觉做梦时,还背着”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简直是走火入魔了。我好想听到我的名字,心嘣嘣直跳,忐忑不安,终于念到我们五年级的名单了,当我听到”刘新萌“时,我悬着的心才放下了,我真是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我高兴地跑到升旗台前,从陈丽芳老师的手里接过奖品,此时我的心里像抹了蜜一样甜,脑海里想到了那句”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的名言,读书确实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而读国学经典更是如一缕阳光一样,成为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若云霞,辉耀千秋。愿我们的校园从此书声琅琅,翰墨飘香;愿我们的同学从此文思泉涌,谈吐高雅;愿我们都以经典为伴,将国学精粹继承和发扬光大,让国学这一经典成为照亮我们每个人心灵的一缕阳光!

国学经典演讲稿

2尊敬的各位老师:

我很荣幸有机会去县三中观看国学经典诵读大赛,看着孩子们背诵着不同的经典诗文,表演着各种有特色的节目,不知不觉我已陶醉在那琅琅的朗读声中。

对孩子而言,举行这样的诵读大赛是非常有必要的。他们可以通过这些活动,使自己的语文能力增强——背熟《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易经》、《论语》、《孝经》、《文学启蒙》等经典后,孩子的识字量大大增加。此后,孩子作文、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同时学生的记忆力也会大大提升——经常背诵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50%的孩子能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并一生保持这种超越常人的记忆力。更重要的是无形中学生对”文言文“有了天然的亲近感——有的家长认为经典以”文言文“为主,担心孩子不理解,其实,在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关键的关键是把这些经典先背诵下来,并不一定让孩子去理解,以后,经过复习及日常的应用,则”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具有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读懂文言文则会扫除接受圣贤教育的障碍,从而为考大学、做学问、干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今,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济济,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于是自己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是经久不衰的真理。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引起了众多外国学者的关注。她们来中国旅游,来中国留学。我们虽然不能像晚清时期的满洲贵族那样妄自尊大、闭关锁国。但是当京剧、武术、中医等国粹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的经典都拿出来品好了,再去学其他的好东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国人。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很多值得学的东西,个人认为把我们的根本学好了,才不愧为一个中国人。

第18篇:国学 主持人演讲稿

A、B、C、D: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A:金秋十月,凉风送爽,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迎来了开学以来第一次班会。

现在我宣布,高一年级十一班“爱国奉献”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A:B你知道吗?爱国不仅传达着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真情实感,更是我们反映了

我们身上必不可少的一种优秀品质。

B:我当然知道,在刚刚送走的国庆长假中,我们班同学为了向祖国献礼,就特

地编排了一段精彩的舞蹈。

A:哦?同学们,看来我们有眼福了。

B:是的,这段舞蹈也代替我们向祖国妈妈送出了自己的祝福!

A:下面请欣赏由吴子安 陈志鹏 朱锦 张子宵等七位同学带来的扇子舞:“祖国

你好”。

C:刚才的舞蹈太好看了,它把我们每一位同学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全部都淋漓尽

致的表达了出来。

D:是的,你知不知道,后面还有更好的节目。

C:我正在期待着,是什么节目呢?

D:先问你一个问题吧,在我们班谁被誉为“流行歌曲之王”呢?

C:肯定是栾有程了?

D:你答对了。不过这次班会“流行歌曲之王”改路线了。

C:是么,我真拭目以待。

D:下面请欣赏由栾有程为大家带来的《绿叶对根的情意》。

C:一曲终了,仍然觉得这歌曲的旋律余音绕梁。

D:得,你先别绕了,我再问你一个问题吧,古往今来,我国的爱国诗人不胜枚

举,你能说出几个来吗?

C:舒婷、余光中、艾青、戴望舒……

D:你知道的还真多,你知道我最欣赏的是谁吗?

C:一定是舒婷,

D:你答对了,我最喜欢的是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C:读来听听。

D:我读不就喧宾夺主了吗,今天已经有人有备而来了。

下面就请我们大家共同欣赏由杨丰嘉同学带来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A:你知道湖南台的大兵吗?

B:当然了,他和奇志的双簧最好看了

A:我也这么认为,,不过今天可有挑战者要挑战这两人了!

B:谁啊?敢在鲁班门前搬大斧?

A:如果我说是刘雨婷和申祖赫呢?

B:那你当我没说!

A:瞧你那出息,下面请欣赏由刘雨婷和申祖赫两位同学带来的双簧

C:不会忘记朋友带给我们的点滴 那些永远

D:是啊,流年无恙,可我们终须一别!

A:因为明天有新起点,我们必须要和朋友说再见

B:我相信不论未来怎样,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C:请欣赏由栾有程和()同学带来的“老男孩”

第19篇:国学教育演讲稿

《曾国藩家书》中这样写道:“人之气质,由于天成,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那么,书,要读什么,要怎样读?今天,我就和大家说说国学与语文。

所谓“国学”,作为名词自古就有。(《礼记·学记》)中讲到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意思是:古代教学,家里办学有“塾”,党里办学有“庠”,遂里办学有“序”,天子或诸侯的国都办学有“学”。国学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作为近代意义上的概念,盛行于20世纪初年,是指我国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汉民族传统文化及学术体系,相对于现代学术,它指旧学,相对于西学,它指中学。

读国学经典,可以导言行,塑品德,启智慧,健身心。它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它可以优化人的品格,唤醒人的爱心,培养人的意志,树立人的理想,让下一代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成为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有用人才。

语文素养作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近年来,教育界针对语文课程改革展开了大讨论。为了弥补传统文化教育的断层与人文教育的缺失,国人呼出“振兴国学”的呐喊。“国学”走进了校园。祁县第三小学的国学特色教育开展的有声有色,一年级《弟子规》,二年级《三字经》,三年级《千字文》,四年级《笠翁对韵》,五六年级读《论语》。源于这样的际遇,我有幸与国学结缘。俗话说:经师易做,人师难当。在国学这条路上,我与学生一起诵读,感悟,启智,成长。

讲到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时,我与孩子们一起回忆《弟子规》中的“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谈到读书方法时,我和学生一起背诵“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我用《三字经》中的“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知义”来激励学生,更是在勉励自己,;我从“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谈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于是,语文的学习不再那么生涩,思想的启蒙变得如此的浅显而又生动。国学,祖先留个我们的精神财富。

文化没有暴发户。经典学习很难在当时立竿见影,或许在三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后才能体现出它对人生的帮助。

让孩子们学习“国学”应该循序渐进,以激发兴趣为主。比如茶余饭后可以让孩子背背唐诗,掌声鼓励一下,让孩子有成就感;比如老师和家长可以跟孩子一同读经诵典,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比如在班级,在学校,在家庭创设浓郁的国学氛围,让国学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与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形态一样,国学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和时代精神,它有国粹,也有国渣。对待国学,我们既要继承,更要革新。

生活处处皆语文,“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要求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开放式、探究式”的语文教学体系。超越,须得回归,要全球化,首先需要民族化,把国学精华和现代教育理念结合起来,以“文”化人,国学就是走向新时代教育的起点!

国学经典教育,是结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一项特色活动,更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方式。

第20篇:国学家风演讲稿

导语:每个家,都有家风家训,好的家风家训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与鞭策。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家风演讲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篇1:国学家风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每个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规。我们家的家风和家规虽然很简单普通,但是这其中会让我受益匪浅。爸爸妈妈告诉我,从小就要做一个不能浪费的人;做人要善良、诚实;做事不能昧良心、伤天害理。

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讲,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我们不能随便浪费每一粒粮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我一直都默默记在心里,我要做一个不浪费粮食、不浪费物资、不浪费任何一个有用有价值的东西的人。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说的这句名言,是妈妈告诉我的。虽然我小的时候不明白,但是当我慢慢长大后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做人要讲诚信,有诚信即能交到朋友,朋友遍布天下,自己才能做事成功。一个人连诚信都不讲,满嘴是假话怎么能不成任何事情让人信任呢?

我现在是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了,已经懂得了很多道理,我也能辨别出很多事情的好坏和是非了。去年我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是:在四川达州的一个生活区中一位老奶奶自己摔倒骨折,叫喊三个小学生帮助她,把她扶起来,她却诬陷小学生,说是他们把她推倒的,让学生的家长赔钱。学生的家长在得知真实情况后,知道了孩子是被冤枉的事实,他们选择了报案,最后经过公安局的调查和判案后对敲诈的当事人进行了拘留和罚款。看完这则新闻后,我想起来我们家的家风:人不能做昧良心、伤天害理的事。如果一个社会到处都是昧良心伤天害理的事,那我们的国家就要灭亡了。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无私奉献、有爱心的好心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美好更加强大。

我们的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幸福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中的家规家风来管理的。只有我们每个人认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风和家规我们的深灰才能更加稳定、和谐、繁荣、强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篇2:国学家风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家风对每个人都有着潜移默化而重要的影响。它就像春风吹人、下雨淋人一般滋润,影响着人们。

说起家风,我认为是家里人的一种行为,对别人热情爽快,做事遇到困难时有执着性、不食言,这些都能算得上是家风。一个家庭的兴旺发达,不在于一时的富有,也不在于财产的多少,而在于家风的好坏。家风靠的是家教,把良好的家风融化在一家人的心灵和血液之中,才是最重要的。有良好家风的一家人就会懂得勤劳是一生中的第一目标。

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让一个孩子能很好的成长,而我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很好的家风中,在家中父母难免会因为一些小事争吵,但他们从不会互相指责、斥骂,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他们理性的一面。平时在家中妈妈也会常常唠叨:在学校应该怎么尊重老师同学,更会讲一些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时间久了我脑海中也会时不时是出现这几句话,与其说是生我养我的母亲,不如说她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导师。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训是:尊敬老师、长辈、同学和任何有残疾的人;勤劳节俭懂得持家;远亲不如近邻,好好对待邻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家训,是自古以来存在在每个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它们定为家训,是为了让下一代牢记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璀璨,我会努力做到,同时也会影响周围人,让他们也做到。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成功的人必定有好的家风和家训。而良好的家风家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来共筑,只有严格筑好家风家训,我们才能少走弯路。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篇3:国学家风演讲稿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之家,家风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一家的道德标准。我的家风是:见人要讲礼貌,做人要诚实守信,充满孝心。这些话就像海上的灯塔,指引着我前行,伴我成长。

让我先来说说礼仪吧!孔子曾说过:“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我的家庭是个和睦之家,人人都讲礼仪,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我,从小就学会了礼貌待人。在暑假的时候,我和爸爸一同去了北京旅游,因为有一天自由活动的时间,我们想要去博物馆的缘故,就坐上了公交车。刚上车的时候,我们都抢到了自己的座位,到下一站的时候,上来了一位白发苍颜的老奶奶,我爸爸一见立马站了起来,柔和的说道:“您坐我的位置吧。”老奶奶也亲切的说道:“谢谢呀,小伙子!”我看见了,便想到:爸爸真不愧是我的好榜样,我一定要向他学习,下一站如果有老人上车的话,我一定要让座位。下一站到了,我又看见了一位年过花甲的老爷爷,一摇一晃的上了车,我找准机会,迅速的站了起来,面露微笑的说:“爷爷,您做我的位置吧!”那位老爷爷见了慈祥的说:“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爸爸就是我的榜样,我以有这样一位爸爸而骄傲。正是爸爸的言传身教,让礼仪从小就驻扎在我心,也做了不少好人好事。

诚实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一句名言说的好,“人类最不道处,是不诚实与怯懦。”我的妈妈为人真诚,实在。比如他们学校让他们工作总结,一般别人都会在网上一查,然后抄上。可妈妈却不同,她会把教学中的经验、不足、改进措施等一笔一划写出来,写出来的文章符合学生实际,有实用价值,因此,经常受到领导的表扬。她经常告诫我说:“抄袭是可耻的,自己的东西就要自己写,为什么要抄别人的,抄别人的那叫可耻——”有时作文不会写,在我想抄别人的时候,妈妈的这句话就时刻警醒着我,让我不值于犯错误。在我身边有了妈妈这个诚实的人,就会让我变得越来越诚实。

最后要讲的是做人要有孝心。古往今来,我们都说百善孝为先,孝都是我们所有儿女应尽的职责,我的爸妈就非常孝顺。有一次,爷爷感冒有点咳嗽,爸妈得知后,去超市买了上好的梨,拿到了爷爷奶奶家。刚一进门就拆开了箱子,爸爸妈妈一人各拿一个梨,冲进了厨房,拿起了削皮刀,削掉了梨皮,给了爷爷奶奶一人一个,还亲切的说道;“爸妈,天气干燥,吃梨润嗓化痰,对咳嗽有好处。”此情此景,我也拿起了俩梨,冲进了厨房,迅速的把梨的皮削掉,给了爸爸妈妈,并对他们说:“我也会一直孝顺你们的。”这就是爸爸妈妈教给我孝。

家风如毛毛细雨一般滋润着我的成长!

国学经典演讲稿
《国学经典演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