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主持词

修家谱主持词(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2:33:53 来源:主持词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宗族家谱修

宗族家谱与巴南精神解析

林永蔚10635

全文提纲:

一、巴地宗族家谱中蕴含的精神要素

(一)、“百善孝为先” 的拳拳感恩之心。

(二)、“立身勤为本” 的勉勉耕读之道。

(三)、“善者仁为高” 的慭慭亲和之力。

(四)、“智者学为先” 的孜孜进取之志。

(五)、“强者谋为上” 的铮铮贲勇之行。

二、宗族家谱的追踪溯源及其文化价值

(一)、宗族家谱产生的文化基础。

(二)、宗族家谱的形式及其内涵

(三)、家谱及家族文化的历史价值

(四)、家谱及家族文化的道德教化功能。

三、传承和发展家族文化的现实意义

(一)由孝而忠,宏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家族文化是道德伦理建设的重要载体

千百年来,在巴县民风民俗的各个载体中,犹以宗族家谱中所表现的宗族文化颇具文化思想特色。我们所有的人都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会天然依附于一个以生物血缘关系为表征的族群之中。此时,人们的个性在一定的社会范畴中集合后,必然会客观地表现出群体特有的熠熠共性。然而,这个共性又绝非仅仅是遗传基因的传衍,而大多是后天家族氛围的陶冶和培育。通过研究,我们在宗族文化中,就领悟见证了这种具有明显巴地特色的,以“忠勇守德,尚文崇新” 为表征的人文精神的尊崇性、大众性和普实性。

“人文”是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精神”则首先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然后是能够坚持某种观念形态的一种勇气。人类的一切活动的主体是人,人是处理人和物之间一切关系的主体,因此,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切现象都与人息息相关。

“人文精神”的体现在于人们能否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人文精神”是人类能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从“自在”状态过渡到“自为”状态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条件。

社会的主体是人,人们依椐特定的关系而组成家庭,家庭繁衍扩展后而形成宗族。如果说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分子,那宗族就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只有千百万个生机勃勃的“宗族”细胞的存在,才能组成起一个春风杨柳,欣欣向荣的和谐社会。事实上,在我国的历史长河里,有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都认识到了家庭以及宗族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进而千方百计地维系和促进宗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为了更加明晰以宗族家谱为载体的宗族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文将从巴南区现有族谱乡约的核心理念中,更全面地析理出以“忠勇守德,尚文崇新” 为表征的精神实质。

一、巴地宗族家谱中蕴含的精神要素

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再三强调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为了进一步发掘优良传统文化,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地宏扬各姓氏门第的良好家风,从而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地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13年9月,巴南区委宣传部组织召开了“巴南家族文化硏讨会” 。会后,通过认真的收集整理后,我们从现存的家谱乡约中,诠释传递出了“百善孝为先” 的拳拳感恩之心,“立身勤为本” 的勉勉进取之道, “善者

仁为高”的慭慭亲和之力,“智者学为先”的孜孜进取之志以及“强者谋为上”的铮铮贲勇之行。

(一)“百善孝为先” 的拳拳感恩之心。

巴人世代遵循“敬祖法天,敬慎终远” 的古训 ,祖宗崇拜是“忠勇守德”的基点。

众所周知,“以孝治天下” 是我国历代从帝王到平民的“德”中首义。“仁”是“德”的最高境界,孔子说“亲亲为仁”,由此将以儒学为核心的民族传统道德观从理论上定了位。

“推干就湿多劳顿,三年乳哺慈母恩;晨昏辛碌伴更漏,只缘舐犊情深深”。《诗经·小雅·蓼莪》中写道:“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这些古代诗歌深刻地表达了儿女对父母极端敬重、永远思念的亲情之心。

在我们的族规家法中也秉承和强调了“亲亲”这一传统道德观念,那就是以孝敬父母为起点的浓浓的祖宗崇拜。

巴南各族谱中均首先阐明了自已族姓先祖的来龙去脉。例如,麻柳嘴镇田姓尊奉春秋时代的田襄子,麻柳嘴镇王姓溯源是东周周灵王之太子王侨的后裔,丰盛镇蔡氏家族论证早在商代就已经有了蔡国的存在,其它二圣镇黄氏崇黄帝始祖,林氏孝商末“比干”„„在神圣的祖宗崇拜中,彰显出了家族的自信,由尊崇性进而形成了大众性,家族凝聚力由此而生。

传统文化忠孝一体,这个概念的内涵有很大部分的重合,虽有“忠孝不能两全”之说,但“不孝于亲而忠于国者,未之有也!” 家是组成国的细胞 ,所以国家对“孝”特别看重,凡有不孝之行的人,科举入仕皆是“一票否决”,情节恶劣者,还要受到严刑峻法的处治。行“孝”是“忠”的初级形式,行“孝”才能勇于承担,行“孝”“亲亲为仁”,

“仁”是“守德”的核心。从祖宗崇拜衍生出的“百善孝为先” 的拳拳感恩之心就是践行“忠勇守德”人文精神的基本点。

(二) “立身勤为本” 的勉勉耕读之道。

翻开巴南各姓各氏的厚厚的族谱乡约典籍,其中无不强调了崇尚耕读,“立身勤为本”的道德基准。

“国有法,家有规” ,“勤学行,守基业,修闺庭,尚闲素” 是巴南丁氏祖训的箴言。

“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是巴南李家传世的训教。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列祖列宗的高风亮节,也从中吸取了催人奋进的巨大力量。

“君子岂不为子孙计?然其子孙计,则有道矣。种德一也;家传清白,二也;使之从学而知义,三也;受以资身之术,如才高者,命之习举业,取科第,才卑者,命之以经营生理,四也;家法整齐,上下和睦,五也;为择良师友,六也;为娶淑妇,七也;常存俭风,八也。”这是巴南林氏祖宗兴家立业的严敕。

“凡家不可太贫,太贫则难立;亦不可太富,太富则易淫;人家不论贫富,只内外勤谨,守礼畏法,尚谦和,重廉耻,便是好人家” 是巴南张姓人家世代的尊崇。

(三)、“善者仁为高”的慭慭亲和之力。

田氏是巴南麻柳嘴镇的旺族。在国家法律许可的范畴里,他们不仅制定了内容全面具体的 “族规家训”,而且强调族人在遵党纪国法的同时,也要严格执行族规家训,力求为本族人的团结和睦和本地区的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田氏不仅倡行了包括了爱国守法、廉洁奉公、勤俭立身、必守一业、子女必读、团结和睦、慎重嫁娶、互相庆吊、维护祖莹等九项宗规,而且提出以“孝德为本” 为中心的家风。他们要求族人必须做到:

“教子始于童、投智不遗财、治家起于妇、重亲爱礼仪、立身先求学、持家习勤俭、戒奢侈恶习、谨祭祀祖先、择嗣要慎重”。 巴南麻柳嘴镇的王氏族人在家训中也提出了要:“爱国爱家,尊长爱幼,孝敬父母, 家庭和睦,遵纪守法, 勤劳节俭,重德讲礼, 崇尚科学,团结奋进 立业建功” 的十条训语。这里面 “爱国爱家”就是强调“忠”,“立业建功”就是强调“勇”;“重德讲礼”的核心是“守德”,“崇尚科学,团结奋进” 就是“尚文崇新” 之义,这些都与我们所发掘的巴南人文精神“不谋而合”。

(四)、“智者学为先”的孜孜进取之志。

我们的先人深知“智从学中来,智者学为先”,这个观念在各姓氏族谱中的“字辈”表述中可见端倪。

“家族字辈”即平常说的“字辈”,也称行辈、班辈、字派等。 “字辈”是族谱中必不可少的要件,多以成句成篇诗文为序,同辈同字,以便在名字中区分族人的辈分排行。由此,家族中同辈人为了体现宗族关系,通常在起名时需找一个共同用字,不同辈分的共同用字排列起来就形成了这个家族用以标明世系次第的字辈。字辈的形成是为了分尊卑,别长幼,明确族人辈分的高下。

族人在编排“字辈” 时,多以成句成篇诗文为序。在许多家族的这种诗文中,非常明显地表现出了列祖列宗“智者学为先”的孜孜不倦 “尚文崇新” 的,合乎传统道德观念的人生价值观。“家族字辈诗文” 中所蕴含的教化作用,使“字辈”这种文字形态在原有仅为家族血缘排序的功能外,增添了更深邃的思想內涵。

为了明晰“家族字辈诗文” 中蕴含的以“守德尚文崇新”为核心的倡学思想,仅举以下例子试作佐证。

巴南二圣镇黄氏字辈诗文:“„„德大福寿长。诗书开学士,万代永光昌。仁义振家声,千秋贵弘扬。笃行江夏训,孝感恒流芳。”

巴南二圣镇林氏字辈诗文:“受金文天凤,朝学正大光,民主德远应,依后属隆昌,泰元臻福禄,治国永祯祥,荣华守仁义,忠孝承仲康。”

巴南丰盛镇蔡氏字辈诗文:“启应国民正、洪子月长清、庆云开孔运„„学普锡家声。”

巴南麻柳嘴镇田氏字辈诗文:“仁宏太宗庆,兴应景维茂,忠厚承世泽,正大学文明,伦常尊孝友,德业贵修齐。”

巴南麻柳嘴镇王氏字辈诗文:“守正学文瑞, 朝廷庆景春,天心纯泽启, 懋德绍经纶。(续派)仁义忠孝有,荣华富贵长,宏恩思存大,永远万世传。”

巴南石龙镇覃氏字辈诗文:“天时开世泰,富贵显名扬,万代登科甲,百年福寿长。”(旧)“传字多永茂,金玉应奇祥,祖德宗功盛,人兴大发昌,朝廷为学仕,时现有文光,国正天心顺,民安万世良。”(新)

巴南花溪街道侯氏字辈诗文:“民家仲昌永,泰国正朝纲,天庭开文字,万世受荣光。”

巴南李家沱街道赵氏字辈诗文:“垂理谱明清,为祖宗献春,积德前程广,唯有建功勋。”

在上述字辈诗中“德大福寿长”、“诗书开学士”、“朝学正大光”、“民主德远应”、“荣华守仁义”、“积德前程广”等文句昭示了家族“守德、尚文、崇新” 的发展要求;“泰国正朝纲”、“为祖宗献春”、“仁义忠孝有”、“唯有建功勋”等文句则表现出了族人孝宗祖,忠国家,勇进取,建功业的宏大理想。

姓氏字辈诗文由于其主要功能和编撰者文化水平的客观条件所限,文字表述常有艰涩难解,牵强附会的文词和语句。但是,瑕不掩瑜,就是在这样的字里行间中,仍然鲜明地透出了祈求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兴旺发达,吉祥安康等积极向上的主观诉求。

(五)、“强者谋为上” 的铮铮贲勇之行。

《族谱》中的“艺文”部分,不仅表现了各姓氏家族“忠勇守徳” 的崇高操守,而且也表达了对“强者谋为上”的忠勇生存智慧的明显追求。

早在魏晋时代,典籍中就有人将族中翘楚,门弟显达的业绩和著作录入家谱的事例。尤其是到了明朝仁帝宣帝之后,族人为了炫显本族杰出的“尚文”风气,大凡名门旺族在修谱时都要将“艺文”列为专章,从而光宗耀祖,启迪后生。这部分的内容更加丰富了家谱的思想文化内涵,它涉及到了史学、文化、经济、宗教等许多领域,成为“经典史料”的重要补充和佐证。

巴南二圣黄氏在家谱中明确提出:“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在创造物质文明同时也创造着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对政治和经济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个人成功,生产发展是修谱的基本点,文化溯源则是家谱的灵魂。”

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丰富,从中折射出了先人们尽忠践勇,“强者谋为上”的生存智慧。

巴南二圣人黄长著,从事当代语言学理论研究多年,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副主任、主任,两届联合国社科文组织国际哲学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主席,亚太地区社科情报网络地区顾问小组副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评估专家、中国社科院翻译系列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理事长,全国社科规划办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规划评审组组长。黄长著撰写、主编各类著作10多种,论文近200篇(其中20 余篇用英、法文在国外发表)。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黄长著丰硕的学术成果为

地方和家族带来了无上荣誉。为了启迪族人后生,黄长著的著作名录在二圣黄氏家谱中占有显著的地位,使他成为了全体族人的骄傲和“尚文崇新” 的典范。

巴南二圣黄氏《家谱》的主撰者黄诗群先生,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多年,退休前是巴南区党校的副校长,一生“競競业业育桃李,忠诚事业献赤心” 。他本身就是族中巨擘,为了引领后生,他还在《家谱》中编撰了《黄氏嘉言懿行集》。

在《嘉言懿行集》分报国、修身、持家、兴业等四个方面。其中记述了积极参军保家卫国,不幸在剿匪战斗中“以身殉国”而名显《巴县志》的寿禄烈士;以智取胜的强者,第一个改变就业结构的工商业者、清朝宣统二年,民国十一年两届县参议黄襄国老先生(见向楚·巴县志);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几十年如一日,在成都、重庆、巴县、涪陵等地为国家和人民培养人才的黄季珖教授(见向楚·巴县志),以及长荫、长著、长江兄弟等杰出族人的言行业绩。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巴南各地各姓各族和二圣黄氏一样,族谱中都记载着前辈贤能的嘉言懿行。例如古代的蹇义、李文进、江朝宗、龚晴皋以及现代的杨沧白、邹容、丁雪松、李华飞,乃至健在的张文彬等人的功绩,在他们各自的家谱中都不吝篇章,浓墨重彩地赫然昭示。正是这些出类拔萃的家族翘楚,年复一年地激励着晚生后辈们恪守着“忠勇守德,尚文崇新” 的传统圭臬,勇往直前。

梳理“族规家训” 中所反映出的一系列道德行为规范,不仅符合中央“八荣八耻” 的要求,表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而且在家族血缘的固有凝聚作用的强力推动下,使这样的行为规范更具尊崇性、大众性和普实性。

二、宗族家谱的追踪溯源及其文化价值

家谱又称族谱、谱牒、宗谱、家乘、世谱、世牒、支谱、房谱等,是家族里记载本族世系和相关重要事迹的书。在家谱上所登记的姓名谓之谱名。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宗族家谱产生的文化基础。

重视血缘亲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治国方略经世之后,二千余年来 “一部论语治天下”的思想道统贯穿于各个朝代的不同历史时期。“仁”是儒学的核心理念,什么是“仁”呢?《论语》中一语以蔽之,作了很好的回答,那就是“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孔、孟认为人所具有的各种美德均属于“仁”的范畴,其中以亲善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为第一要素,“亲亲为仁”的说法即出于此,从而加大了我们民族对血缘亲情的倚重。

家族就是源自同一血脉的人类群体。许多年来,巴山渝水各门族的人们和整个华夏民族一样,引领着自己的姓氏符号,交汇流淌着割舍不断的血缘亲情,伴随着自然和社会演进的历史长河,从而形成了本家族的宗亲氏系,并逐步出现了记载宗亲祖先的文存。家族是血缘的延续,是根脉的连接,不管你迁徙到何方,不管你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家谱”都将关注着你,血缘和亲情都将跟随着你。“家谱”中凝聚着家族的血脉,展现着祖先的图腾,洋溢着族人的心香。

(二)、宗族家谱的形式及其内涵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也是巴渝社会发展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其中展示了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中,历代世系人物相关方面情况的历史,也记载着各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的来龙去脉,从中可看到家族的发展轨迹和亲疏远近的血缘关系。

家谱,承载着义无反顾的民族凝聚力。相同的姓氏构成了家族,百家姓氏和千千万万个家族的汇聚,组成了巴县先民的大家庭。家谱体现了宗法与人伦这一维系家庭、家族关系的本质功能,同时它也具有维系社会、法律、道德、传统的深厚内涵。这也是血缘的延续,是根脉的连接。不管你是何氏何姓,不管你的家族大小,都要以炎黄传承为依归,以巴国是我们的共同家园而荣耀。历历族谱,记载着巴人子孙的春秋,体现着最基本的道德传统,凝聚着厚重的民族向心力。

众多家族供奉列祖列宗的虔诚心灵,催生了祖厝、宗祠、家庙、神龛等辉煌建筑中所凸现的地域特色。随着祭祖礼俗与儒、佛、道教的影响融合,集巴县民俗文化之大成,形成了独特的祭祖规制、原则和程式。历代林林总总的家谱,包含着峡江山水的人杰地灵,渗透着巴渝子孙的聪明才智,展现着巍巍巴地的文明成果。家谱,积淀着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族谱的编拟和研究,将提炼出巴南民俗文化更深层次的丰富内涵。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本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罗列了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基础、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家谱与国史、方志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

巴文化拥有年存久远的璀灿历史,“文化遗产”需要继承和发扬光大,弄清楚“家谱” 的概念及其内涵,对我们弘扬巴南人文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央至地方正本清源,力荐民族自信,倡导了旨在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许多举措。巴南区自“拾巴文化碎片” 活动开展以来,对区内的丰盛、二圣、花溪、石龙、李家沱、麻柳嘴等地,具有典型意义的“李、杨、张、蔡、黄、林、侯、覃、赵、田、王” 等姓氏的 10

家谱进行了普查研究,从中我们看到了列祖列宗秉承“忠勇守德,尚文崇新” 的人文精神,生生不息,慰勉后辈的许多感人事例。

(三)、家谱及家族文化的历史价值

数千年来,在古老巴人的民族凝聚力中,家谱这一载体,充分表现了巴人乐此不疲的始祖崇拜和浓厚深邃的血统意识。当今,社会处于划时代的转轨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让传统和时尚都面临严峻的挑战。有鉴于此,我们在研究巴县家谱及家族文化的时侯,也应该看到它重要的历史价值。

传承下来的巴县部分家族的《家谱》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它具有不可忽视的文物保护价值。家谱中记载着大量的人文、经济、法律、族规等文献资料,还有图、文、表以及部分实物,其中值得挖掘和提炼的东西可谓车载斗量。经过整理,我们从中将得到许多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

巴县部分家族的《家谱》具有宝贵的学术资料价值。数量可观的家谱,对家族制度、婚姻制度、人口姓氏乃至历史学、人口学、民族学、经济学、教育学的研究,都能提供重要的资料。

巴县部分家族的《家谱》具有寻根问祖,彰显血缘凝聚力的作用。“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家谱作为一个家族血缘关系的总记录,将海外华人与祖国亲人紧紧连在一起。

家谱里面最重要的是世系脉络,要查自己的老祖宗、始祖、世祖、上几辈的生命传承基本情况,只有家谱资料里面有。要认祖归宗,清理自已血缘关系的脉络,从家谱中搜寻是一条便捷而又准确的门路。上世纪80年代以后,海内外炎黄子孙形成了一股寻根热潮。其间,能得到本姓本支的一本《家谱》,犹为珍贵,许多问题一查即知,阅“谱”自明。

研究家谱的历史意义,还在于通过对巴县地区传统家谱进行内

容、体例、结构等的分析,来构建一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的新型家谱。一部新型家谱或家族档案,其编制原则应既要符合现代家庭的需要,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也要具备传统家谱的“敦宗睦族”、“凝聚血亲”的功能作用。例如1996年,二圣镇黄氏经过精心研究,广征族众意见后,就制订通过了新的《二圣黄氏家训》。这些民间自发的活动,不仅有利族人自律、自治,而且也在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彰显出了家族文化的历史价值。

(四)、家谱及家族文化的道德教化功能。

《家谱》具有广泛的道德教化功能。家谱里面的家规、族法中有很多积极的东西可以借鉴,比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崇尚俭朴、戒止奢侈、禁止赌博等等,这些都是做人的道德规范。家谱里面往往会推崇人伦孝义、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兴利除弊、竭诚奉献等等今天仍可吸收,并须加以发扬的健康向上的精神意识,由此来规范族人的道德操守。比如现在一些地方的五好家庭手册、乡规民约等条文,其中不少内容就是在传统的家谱训词中,通过去粗取精,去旧添新,反复扬弃而来的。

《家谱》中体现的家族文化精义,有利于良好家风的形成。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

巴县许多家族的《家谱》中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治家格言等,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来促进家庭环境和发展氛围的建设。

在家规、家训中,伦理纲常礼教是其理论基础,家规、家训占有统率全族的核心位置。许多《家谱》中“三纲五常、孝悌忠信”的训教占有相当份量的篇幅。

例如:“惟德惟贤,能服于人”(刘氏族训),“以孝悌为本,以忠信为主,以廉洁为先,以诚实为要,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善须是积,今日积,明日积,积小便大。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事之差,有因而丧身亡家者,岂不可畏也!”(高氏家训)

以上这些对家族成员的行为、举止作出的几近强制性的规范,就是足资我们今天借鉴的有益成分。

又如:新《二圣黄氏家训》有32个字,8句话,即:“忠于祖国,遵纪守法,孝老育小,勤劳兴家,仁义待人,崇尚文化,团结创新,光耀江夏” 。它规定了个人对待国家、对待家庭、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及其事业的正确行为准则。简述起来就是,对国要忠,对法要守,对老要孝,对小要育,对人要仁要义要诚,对文要崇,对业要勤,力求具备善团结、有文化、力创新等品德和修养,让自己成为光耀门楣的优秀子孙。这个家训与2001年国家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纲要》规定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完全吻合。这样的《家训》不仅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而且也完全符合国家以德治国、以法治国的大政方针。

新《二圣黄氏家训》是对“忠勇守德,尚文崇新” 的巴南人文精神的进一步诠释。它不仅对族人发挥着长期稳定的日常教育和鞭策监督作用,也是我们家族实行家族教育制度的一个创新。

近年来,在区域内的每一个黄氏家庭堂屋都高挂着家训牌,每逢清明会还要评比出“家训贯彻模范户” 予以表彰,推选其中的典型人物介绍经验,以此推动家训内涵的广泛认知和社会效应。

从兴旺的黄氏门庭可以看到,弘扬巴南人文精神具有的普遍实用的思想能动力。

《家训》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极深厚的内涵,独特的

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风貌。这种优秀的文化因子,怡悦着人们的感官,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世世代代的心理结构、人格理想、风尚习俗和精神素质。

家谱因为产生在宗法社会,发展于封建社会,不可避免地带上时代的烙印,其中也存在诸多不合时宜的糟粕。但是,其中的积极意义也是我们千万不可忽视的。

家谱研究的现实意义的确不容低估,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家谱这个蕴藏丰富的资料宝库,不仅能对巴文化寻根溯源,还会为我们提供许多崭新的资料。我们要从先人留下的这些资料中,穿越时空,去感知列祖列宗创业的辉煌;我们要从先人留下的优良家风里,温故知新,去凝炼开创未来的底蕴和力量。

三、家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现实意义

前面我们介绍了巴南家族家谱的起源及其丰富的内涵,对传统家族文化的全面认知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它在血缘维系的小团体的宗法性之外,还以其传统社会的忠孝文化观念,强调了人生的社会贡献和价值。家族文化倡导忠诚于民族国家,宣讲人生道德操守,褒扬学习进取创新。时至今日,许多家族革故鼎新,适应时代要求的核心理念,不仅成为中华民族和国家的坚实凝聚力的重要引擎之一,而且也成为建设当代社会伦理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群体力量和文化基因。因此,我们应当珍视巴南家族中富有积极意义的文化成分,给予它发挥的空间和条件。

(一)由孝而忠,宏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思想

说到中国的传统家族文化,人们或许会迈入一个误区,认为它就

是“血缘小团体文化”。在上个世纪的一段相当长的时期中,很多人由此阐发,将其定性为封闭性、宗法性、排他性、守旧性、落后性、反动性的文化,对它进行批判清算。在正本清源,社会转型的今天,我们必须看到传统家族文化不仅是小团体文化,而且是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成分,它对当代国家发展及社会伦理建设一如既往地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是许多古人的口头禅。人们做事业,历艰辛,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传递香火,光大门楣;上慰祖灵,下荫子孙。“敦宗睦族”是家族史文献中常见的词语,除了敬重在世的前辈,更重要的是讲究对祖宗的祭祀,在尊祖的旗帜下实现家族的团结。

家族、家庭伦理精神是讲求孝道。孝道关系到家族的发展,它的成功实现,才能造成家族的延续。家族的兴旺,子孙的繁衍,是家族最为重大的事情。所以孝道的最终要求远不仅是对父母的孝养,而是包括事业有成,人丁兴旺,光宗耀祖等等更远大的目标。上述“为家族而活”的观念是从旧《家谱》表象中浮现出的狭獈人生观。竖看历史,各朝各代高屋建瓴的很多先贤先哲,在他们的人生轨迹中,早跳出了“一家之我” 的窠臼巢穴,从“孝顺” 升华到了“忠诚” 的更高境界。

孝与忠虽是两个概念,但是它们又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性、一致性。这种理性的交融,让家族文化突破了家族的范围,使它不仅成为维系家族社会平稳发展的信念,还扩展成为了有利于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长治久安的一种观念形态。

家族文化反映了家族与国家的基本关系,古代如此,今天仍然是建设国家、增强爱国主义思想的一种重要因素。

(二)家族文化是道德伦理建设的重要载体

在过去的“*”中,大肆宣讲“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

中”,传统观念不论优劣,一概予以了否定,传统社会道德伦理由此遭到了强烈批判。在今天的社会转轨时期,商品经济大潮又肆无忌惮地撞击着人们软弱的道德底线。面对光怪陆离,灯红酒绿的物质世界,我们感受到的是金钱功利的炫目诱惑,看到的是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的淡漠,人际关系因而时时有可能坠入某种失常状态的旋涡。如果新的社会人伦规范没有很快地建立和完善,这就会成为阻碍社会持续发展的暴雨狂风。

有位当代学者明确提出:“在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思想宝库中,在发挥精神文明作用上,最注重的就是要讲伦理道德,处理好人际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稳定、健康有序发展的支柱。”家族文化历来精于人伦建设,善于抑恶扬善。今日的家族活动组织者们充分认识到了传统伦理建设的尊崇性、大众性和普实价值,他们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家族文化的丰富內涵,再现其令人神清气爽的耀眼光华。

许多家族一贯重视后代的道德教育,注重人伦建设,反对子弟沾染吸毒、赌博、嫖娼等恶劣习气。今天,我们着眼于新的情况,继承先人的传统美德,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对净化社会风气,为建设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有着明显的实际效用。

传统家族文化并没有随着传统社会的转型而消失,却有许多内涵为当代文化所传承,这中间有一根链条将两者衔接起来,其衔接点就是:由孝到忠的国家认同观念,发展到今日就是社会奉献与忠诚于中华民族的国家。

传统家族文化经过调整、改造,能够为现时代所吸收的,使得家族成为伦理建设的不可或缺的一种社会力量,家族伦理的规范成为建设新伦理的一种文化因素。

为了“和谐”社会宏大目标的实现,依据当前的社会状况,拟订

一些家庭、家族、社会伦理规范,尤其是老人赡养、家庭文明及社会公德的公约,为处理社会人际关系提供样范,成为了我们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硏究和提炼巴南传统家族文化的精华,就是使它能够在新时期中,发挥建设社会伦理和凝聚民族国家的积极作用;使它能够凝聚人心,提振精神,增强地方文化软实力。

推荐第2篇:续修家谱记

续 修 家 谱 记

家之有谱,如国之有史也。缅怀先贤,敬崇祖先,昭穆有序,不忘所自,乃我辈当然之义。我王氏世居义(宜)兴,其谱曰环庆王氏。有明之后,元嘉公之子仪、礼、智三公自宜兴永定迁居武邑,分居王家(公)岸、下岩两村,子孙瓜瓞繁衍,人才辈出,清朝时分出小桥头世系、壇(谈)沟等派系。关于王家祠堂渊源以前茫然无知,仅从伯父以前话语中得知一二信息。今年春节回家省亲,我与本家兄长健竹及本家侄伟玉提议修谱一事,竟无从着手,不想几月后,下岩王家塘族人春良等寻亲而来,所为正是修谱之事,甚感欣然。有幸一阅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修之天美堂王氏族谱,如沐春风,久旱甘霖。人之有祖,犹水之有源,木之有本,根据族谱所载线索,我与拙内雪梅多方考证家族渊源,忍着饥渴走访了王公岸(旧谱记为王家岸),村落有部分拆迁,村民谱牒尽失,仅有长者知道下岩王家塘一二,余概不知,村中姓氏混杂。又走访了谈沟村(旧谱记为壇沟,元嘉公三子--东分祖智之次子高迁壇沟),老村已拆迁,附近新址家家楼宇崭新,整齐划一,一村同姓,为一祖所衍,族人仅祥记五世矣,也曾寻亲访宗,但一无所获,只听说旧时祠堂在王公岸村。

嗟呼!此次修谱,诚必要也,一因八十四年谱牒不整,再不齐心整修恐愧对先祖,贻误后辈;二因新时期人们不再聚族而居,老村旧居又恐遭拆迁之累,时不可失也!

旧谱载我王氏祖先,北宋之大族也,初仕后周,以军功起家,一世祖审琦公为宋太祖赵匡胤布衣之交,有“翊戴之勋”,虽杯酒释兵权,但恩宠有加,太祖赠金书铁卷。去世后停朝一日,赠中书令,封琅琊郡王,后追封秦王。其九子均入仕为官,人称“九院王氏”,为北宋京师甲族,与后来的“三槐王氏”、“青州王氏”、“太子巷王氏”同为宋代最负盛名的王姓望族。审琦公长子承衍娶宋太祖赵匡胤长女昭庆公主,四世孙克臣是家族由武功转文韬的第一个进士,五世孙师约尚徐国公主,其子六世孙殖尚潭国公主,一门三驸马,传为佳话。五世孙绹(字唐公)也为北宋贤良名臣。查阅资料宋徽宗显恭皇后(宋欽宗生母)也为审琦公后裔,永嘉郡主为师约与宋英宗四女德宁公主之女。

宋枢密使王渊,字几道,旧谱载审琦公七世孙(谱载:殖之子)。宋史载熙河人,后迁环州(今在甘肃省),盖宜兴环庆堂王氏堂号渊源。经我和拙内多方考证,渊与父祖籍贯似乎不符,宋朝相关记载年龄也有存疑;有无锡熙河王氏、武进南宅夹山“恩荣堂”、浙江嘉善秀溪王氏也尊王渊为祖,但查阅之史料不足释疑。

南宋政权南渡之机,我祖襄愍公渊居功最多,定策都临安,授同签枢密院事,后不幸殉于“苗刘之乱”,其子錡(八世孙)紹兴年进士,仕至湖南行省观察使(椿龄公),宋乾道五年,迁居义(宜)兴王衙村,为宜兴始迁祖,錡有七子(注:南塘里王氏家谱记为八子,散居宜兴,长子迁润州),均仕临安,第六子明之次子昂,昂公次子应时(号督机),宋理宗进士,咸涓四年

迁吴渎,为吴渎始迁祖。元朝吴渎环庆堂王氏天觉公、仲德公、令显公祖孙均为宜兴名士,博古嗜学,与“元四家”之倪瓒、王蒙等多有交往,字画珍玩收藏巨丰,但俱毁于元末战乱。子孙离散,十六世孙旭(耕隐公)明洪武三十年迁永定,为永定始迁祖。他支系(十六世孙筠)有迁分水里,其他不一一祥述。耕隐公玄孙仪、礼、智明朝迁武进,仪为王家岸始祖,礼为下岩西分世系祖,智为下岩东分世系祖,智十世孙玉喜清朝时迁小桥头,为小桥头分世系祖。原合构家祠于王家岸,民国二十二年整修家谱,为便于祭祀,在下岩兴建祠堂,堂号曰“天美堂”。

创业难,守业更难!我王氏子孙当承继祖先荣光,发奋自强,和衷共济,此续修家谱之要义也,是为记。

裔孙王晓东

拜撰

2016年8月2日

推荐第3篇:为什么要修家谱

为什么要修家谱?

俗话说:“乱世藏黄金,盛世修家谱。”中国人百善孝当先,寻根是人的天性,通过修家谱,有助于提升家族的凝聚力,维护团结,增进各个家庭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加强沟通,促进家庭间的互帮互助;了解家族的历史和迁徙情况。

一部完整的家谱具有哪些体例要素?

谱名、祖先像赞、目录、修谱名目、谱序、凡例、恩荣录、谱论、姓氏源流、字辈排行、家法、世系、传记、风俗礼仪、祠堂、坟茔、族产、契约、艺文、领谱字号等。

修家谱的准备条件有哪些?

修谱组织及经费、相关家族资料书籍及文稿、入谱人员登记表。

如何成立修谱委员会?

1.家族内部召开筹备会议,统一思想,选举负责人;

2.由家族成员中有影响力,威望,各支联络人及热心宗族事业的人员组成修谱委员会班底。

修谱委员会负责的工作有哪些? 1.确定以主编为首的编辑班子;

2.筹措经费,并确定开支范围和标准; 3.组织协调普查工作; 4.确定家谱格式;

5.汇总文字、图片资料; 6.组织审查族谱草稿; 7.联系修谱—制谱服务商; 8.圆满庆祝发谱活动。

如何收集资料?

1.发布族人修谱倡议书; 2.填写家族成员信息登记表; 3.利用旧谱资料;

4.从正史、方志、文集及其他书籍、文献中抄录资料; 5.利用诗文及各种契约文书等文献资料; 6.通过互联网络收集、补充资料; 7.辑录族族人所撰诗文及其他文稿; 8.辑录与族人有关的其他材料;

9.辑录族人墓表、墓志、墓铭等材料。 10.参阅户口登记及普查旧档案。

如何筹集修谱经费?

修谱的经费一般是来自入谱的男丁,都必须交纳一定数额的款项,其中还有一些族内有钱的成员的捐助。

如何选择修谱公司?

在家谱资料收集完毕后,如有必要,可决定是否与修谱专业者合作。家谱资料交给修谱公司后,会与修谱公司经常沟通联络,校对稿件,当排版完成后,修谱公司可以代为用户寻找印刷厂或与合作印刷厂来制作家谱,包括出片,校对、印刷、装订、运输。这期间修谱公司会与印刷厂沟通、校对和跟进印刷制作的过程,而节省了用户的时间。

修谱公司具有该领域的权威性;丰富的修谱、制谱经验;优秀的印刷合作伙伴,这样在查询资料、校对资料、制作排版、印刷装订过程中避免出现问题。

所以用户在选择修谱公司最好能够一条龙服务下来,这样省去了双方不少精力和时间。 修谱的意义?

修谱可以弥补历史文化、社会制度所涉及不到的内容,通过家族、家规、凝聚力来解决很多问题,可以发扬传统尊宗敬族的传统伦理美德,给后代子孙提供血缘寻根的线索。

数字化家谱有哪些优势?

参考与利用相关族谱的编修体例及资料内容,对寻根和修谱带来很大的益处,但是传统的中国族谱文献,使用上存在诸多不便,如数量庞大,卷帙浩繁,繁体中文、典籍分散、标点断句等等,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最新的网络科技传输资料,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寻根与修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寻根是为了修谱,而修谱是为了流传,因此除了印刷的传统纸本族谱外,家谱数字化,建立电子家谱可以节约纸本印刷成本,方便资料传输与分享,资料内容增修易行,复制备份增加资料保存安全性。

论家谱的质量与作用和意义 中华吕氏文化中心

吕有凯

一、以质量标准论家谱的作用和意义

家谱的作用和意义,取决于家谱的质量。我门现代新编的家谱质量应在借鉴古谱优点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时俱进,体现进步。一是内容要丰富,收集资料尽量完善,减少缺漏事项,使之成为家族百科全书;二是文稿质量要精,图文并茂,结构科学,使其成为家族文化教科书;三是排印方案要科学,有利于普及;四是功能完善,使之成为家族文化工具书;我认为,真正达到上述质量要求的家谱,具有八个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一)编好家谱,教导族人,讲习仁义礼智信,都做文明礼貌人,明知事理,德法并举,好学上进,和睦相处,由家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家和村宁社会安,国强族旺家业兴。

(二)家谱是后人运用的历史文献,提高现代新编家谱的质量,有利于学习和了解家族历史,研究家族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国家的贡献和家族发展状况。

(三)有助于查阅祖籍历史,寻根问祖,缅怀先人,培养亲情。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前人的优良传统。

(四)通过学习家谱、运用家谱,有助于规范家族事务管理,总结、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制定和运用家族特色的教育方案,搞好家庭早期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五)新编家谱应详细记载族中男女成员的姓名、生殁时间、生前住地、墓葬地名、文化程度、生平简介等,后人为前辈竖碑立传时有据可依,了解历代族人受教育的程度。

(六)家谱配编的辈份传承字派的运用和普及,对于弘扬家族文化、德礼教育、各地宗亲往来和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七)现代家谱应为后人预留补记空位,每户拥有一本家谱,代代依次延续补记在同一本(套)家谱內,就可实现伦理根系不乱。

(八)考古界常用家谱资料对考古发掘、人文探索等历史疑点作定论。家谱具有考证功能。

二、以作用的要求论家谱的质量问题

要使新编家谱达到既定的作用和意义,就要使新编家谱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满足作用对质量的要求。为此,我们在全国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收集,发现历代老谱和现代新编家谱,或多或少都存在质量问题,达不到我们和后人所要求的作用,其共性的质量问题有三 一是记录不详,缺漏太多;不求普及,懂者甚少,查阅家谱,尤如考古 二是逻辑紊乱,选稿不精,生搬硬套,厚古薄今,新编家谱,还是仿古。 三是版式陈旧,缺乏创新,结构缺陷,功能不全,成书即谱,不求实用。

纵观吕氏家谱的古今状况,如何提升家谱质量,使其具有充分的作用和意义,是我们这一代编谱人的历史责任。只有改进,才能发展。不能再让后人费时费力地考古。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很多姓氏分支编了新家谱,人口多的大支系编了,顾不上小支系,造成很多支系族人至今未能入谱;有的虽然编了家谱,但很简单,如文稿质量粗糙、收集资料太简略、缺漏事项太多、重男轻女、编排方案因循守旧、结构设计无创新、功能不完善,不易读、不易懂、不具备多功能使用价值。我认为:家谱质量差的原因有下列四种情况和一个误区:

一是:能力强,文化高的人忙于事业、工作或生意丢不开,没有时间参与,编辑人员不具备专业专职条件,为了早给族人交待,急于成书,草率了事。

二是:操办、编辑家谱的多为老年人,精力有限,热情可佳,但无意创新,因循守旧,不敢向前,找古人拉后腿。

三是:国家和有关部门无指导性规范,无权威机构认定的范本、模式,便各自为是。绝大多数还是传统模式、老方法。只有少数人能看懂,难以普及。

四是:各支系不愿交流,持小区域狭隘观念,自以为是,其实不然。误区是:很多分支,由于查不清祖源,先祖连不上,就迟迟不能编谱,有的三五代前都不知其名,大支系编谱,小支系无靠,你不认我,我也不跟,都是无根不编谱的误区。

家谱是前人编给后人用。所以,越是先祖连不上和无挂靠的支系,更要尽快编家谱,子孙后代才有根,各支系一定要走出误区,因为我们每个姓氏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吕尚这条主根传宗的血缘亲人。我们不编出高质量的家谱,子孙后代就没有好家谱可用。

三、建议和希望

综上所述,提高现代新编家谱的质量,是十分必要、十分迫切的。希望各分支统一认识,重视质量,不要再随意编“简谱”给后人“考古”,浪费后人的宝贵时间。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请各地宗亲思考并与我们共同讨论:

(一)各分支已完成的家谱,进行一次自检、自查、自审,并与总会要求的质量标准对比,找出差距,确定舍取。

(二)各分支正在进行的编谱工作,资料收集、登记整理照常进行,但请考虑以下四个因素,暂缓定稿印刷。

1、请各地等《中华吕氏通谱》定稿后,对应《中华吕氏通谱》明确的世次连接历代先祖。

2、各地新编家谱最好普及到一户一本(套),《中华吕氏通谱》出版后,一套几十大本,达不到一户一套,而通谱中一些内容是你们需要转印在分支家

俗话说:“乱世藏黄金,盛世修家谱。”中国人百善孝当先,寻根是人的天性,通过修家谱,有助于提升家族的凝聚力,维护团结,增进各个家庭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加强沟通,促进家庭间的互帮互助;了解家族的历史和迁徙情况。 一部完整的家谱具有哪些体例要素? 谱名、祖先像赞、目录、修谱名目、谱序、凡例、恩荣录、谱论、姓氏源流、字辈排行、家法、世系、传记、风俗礼仪、祠堂、坟茔、族产、契约、艺文、领谱字号等。 修家谱的准备条件有哪些? 修谱组织及经费、相关家族资料书籍及文稿、入谱人员登记表。 如何成立修谱委员会? 1.家族内部召开筹备会议,统一思想,选举负责人; 2.由家族成员中有影响力,威望,各支联络人及热心宗族事业的人员组成修谱委员会班底。 修谱委员会负责的工作有哪些? 1.确定以主编为首的编辑班子; 2.筹措经费,并确定开支范围和标准; 3.组织协调普查工作; 4.确定家谱格式; 5.汇总文字、图片资料; 6.组织审查族谱草稿; 7.联系修谱-制谱服务商; 8.圆满庆祝发谱活动。 如何收集资料? 1.发布族人修谱倡议书; 2.填写家族成员信息登记表; 3.利用旧谱资料; 4.从正史、方志、文集及其他书籍、文献中抄录资料; 5.利用诗文及各种契约文书等文献资料; 6.通过互联网络收集、补充资料; 7.辑录族族人所撰诗文及其他文稿; 8.辑录与族人有关的其他材料; 9.辑录族人墓表、墓志、墓铭等材料。 10.参阅户口登记及普查旧档案。 如何筹集修谱经费? 修谱的经费一般是来自入谱的男丁,都必须交纳一定数额的款项,其中还有一些族内有钱的成员的捐助。 如何选择修谱公司? 在家谱资料收集完毕后,如有必要,可决定是否与修谱专业者合作。家谱资料交给修谱公司后,会与修谱公司经常沟通联络,校对稿件,当排版完成后,修谱公司可以代为用户寻找印刷厂或与合作印刷厂来制作家谱,包括出片,校对、印刷、装订、运输。这期间修谱公司会与印刷厂沟通、校对和跟进印刷制作的过程,而节省了用户的时间。 修谱公司具有该领域的权威性;丰富的修谱、制谱经验;优秀的印刷合作伙伴,这样在查询资料、校对资料、制作排版、印刷装订过程中避免出现问题。 所以用户在选择修谱公司最好能够一条龙服务下来,这样省去了双方不少精力和时间。 修谱的意义? 修谱可以弥补历史文化、社会制度所涉及不到的内容,通过家族、家规、凝聚力来解决很多问题,可以发扬传统尊宗敬族的传统伦理美德,给后代子孙提供血缘寻根的线索。 数字化家谱有哪些优势? 参考与利用相关族谱的编修体例及资料内容,对寻根和修谱带来很大的益处,但是传统的中国族谱文献,使用上存在诸多不便,如数量庞大,卷帙浩繁,繁体中文、典籍分散、标点断句等等,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最新的网络科技传输资料,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寻根与修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寻根是为了修谱,而修谱是为了流传,因此除了印刷的传统纸本族谱外,家谱数字化,建立电子家谱可以节约纸本印刷成本,方便资料传输与分享,资料内容增修易行,复制备份增加资料保存安全性。

“家谱”的功能及作用

一、“家谱”的功能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作为家族记载的家谱,曾在宗法制度、官僚铨选、婚姻制度等方面起过重要作用,这使家谱脱离了其原始意义,而成为一种影响甚广、意义甚大的身份证明。了解更多:家谱-百姓通谱网

一册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总记录,就是该家族的发展史,家族人物的风云变幻、宦海沉浮,家族的兴盛衰落、流转迁徙,通过一册家族尽收其中。一个家族可能发展到枝繁叶茂、树大根深,也可能散处四方、星罗棋布,但是有了家谱详细完备的记录,纵然天涯海角,纵然代远宗长,同宗同族的血亲是隔不断的,是一脉相承的。这就是家谱最基本的功能即追根溯源,凝聚血亲的功能。“信仰是人生的根基;思想是人类的光明;道德是人心的圣火”。

中国家谱就其发展时间而言,从周代开始,中经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历经三千多年;就其性质而言,有唐以前的官修家谱,有宋以后的私修家谱,各个朝代、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各具特色的性质不同的家谱,有其不同的功能,有其鲜明的时代印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家谱的功能尽管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尽相同,但其追根溯源、凝聚血亲的基本意义是一贯的。

2.家谱具有极强的教化功能,家规、家训、家风一脉相传,幸福和谐家庭油然而生。

二、研究家谱的现实意义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

家谱中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格言等,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态度来讨论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建设。在家规、家训中,五常八德、孝悌忠信的内容占全部内容的大半。家谱中的家规、家训除上述内容外,还有“睦族人”、“和亲友”、“恤孤贫”以及“戒赌博”、“戒奢侈”、“戒懒惰”、“戒淫逸”等等,对家族成员的行为、举止、规范提出一定的要求,这也是我们今天借鉴的有益的成分。

家谱研究的另一现实意义是通过家谱研究,为今后满足海内外子孙“寻根谒祖”的需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海外华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纷纷回国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慷慨解囊,投资家乡的经济建设。家谱作为一个家族血缘关系的总记录,将海外华人与祖国亲人紧紧连在一起。

研究家谱的意义还在于通过对我国传统家谱进行内容、体例、结构等的分析,来构建一种能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的新型家谱。一部新型家谱或家族档案,其编制原则应既要符合现代家庭的需要,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也要具备传统家谱的“寻宗睦族”“凝聚血亲”的功能作用,编制方法既要继承传统家谱中的一些优秀成分,也要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内容。

家谱研究的现实意义当然不止于此,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家谱这个蕴藏丰富的资料宝库还会为我们提供许多新的其它资料,家谱这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也会不断发展,百姓通谱网家谱e时代,日益走向成熟。

三、“家谱”的作用

(一)寻根、留本

古人云:“谱为身之本也。”意思是家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了你的先辈从哪里来。

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上几十年,但总要静静地离开人世,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在世上,若干年之后自己的子孙连祖先是谁都不知道,那不是枉活一生,白活一世,换而言之,你的孩子也就是失去了根本。

过去和现在,有很多人为自己的父母、祖父母立碑,一者表示后人的孝心,二者是不忘先人,但它又能保藏多久?世代变迁,人为的损坏,年代长久日月的风化,也就失去了树碑的作用。而几千年谱书之风,代代相传,从远古至历朝历代,乃至今天,先祖的名字流传至今,这不是家谱的作用吗?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底在哪里?万里长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先人养你?有多少个家族,多年没有修谱了,现在想修谱时连自己祖父母的名字都不知道了,更谈不到自己是哪支哪房,所以说修谱的意义重大,一是可以帮你查清你的祖先是谁,让你的名字与先祖一起流芳千古。二是你如果真的与先辈断线,把你的祖辈、父辈和你的子孙后代记载下来,让你的后人代代相传,永远知道你是他们的先祖,将来和他们一起流芳千古。

(二)清缘、备查

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何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是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庭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人不管漂泊多远,总是忘不了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埋葬着他们的祖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们有着他自己祖宗的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人的习惯,这就是谱,只要有了谱书,凡与族人有关的人和事,谱上都有所记载。

(三)增知、育人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几十年来由于对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观念的教育,导致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没有家庭观念和人伦的教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上下不分,孝义全无,有老不养,有子不教,嫖娼有余,赌不竭力,吃喝玩乐无度,为官不体恤黎民,为民不尊师长,横蛮逆行,用什么教育他们,谱书中有很好的教材,家训族规中规范了后人的言行。谱书中收录了如何立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等,有很多东西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她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鼓舞我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为族人争光。

(四)血肉联情

俗话说:“亲不亲,故乡情。”“多个朋友多条路。”在信息社会中,在国际一体化时代,人们不可能禁锢封闭。走出家门、国门,这是后人子孙必行之路,通过联宗族谱,本族同一血脉的同胞更进一步加深了解。一个人走在外,路人(路上随意向隅的人)不如乡人(自己家乡的人),乡人怎与血肉之情相比。在社会交往,生死祸福的降临,人与人之间自然也非常必要相互提携、帮助,有了谱书,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哪怕相见恨晚,血肉亲情一定更好、更深厚。

(五)承前启后

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上对先人,二是下对后辈,先人;千辛万苦创业、育人,为社会创下了功绩,但不能从我们这一代丢掉,必须通过修谱,为他们立传,把他们的精神,一代接一代的传下去,作为永久的纪念,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对后人来说,我们应该给他们留点什么?是金钱?物质?财富?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先人只能留给后人知识,精神财富,思想财富,留给他们祖宗的品德,只有让儿孙们树立艰苦奋斗,建功立业的精神,才有生财之道,才能发迹万贯,才能辉煌腾达,光辉祖宗,只有把这些留给后辈,才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

综上所述,修谱何用?回答是:寻根留本,清源备查,增知育人,血肉联情,承前启后。

推荐第4篇:修家谱传承家训家风

修家谱传承家训家风

修家谱传承家训家风 ——访江川前卫邓氏后人

现在,江川前卫上街村的邓氏算得上是当地的一个大姓。由于种种原因,旧时的邓氏家谱已部分失传。但出于发扬和传承家风、家训的考虑,邓氏族人邓树东等,于2007年开始修家谱,历时3年完成。说起这件事,当地人邓鹄章对于修家谱总是津津乐道:“我虽没有参与修家谱,但对此事也知道一些。在修家谱时,江川只要有邓家坟地的地方都被他们跑遍了,足迹遍及路居等地。同时,他们还向族人寻找‘祖公单’,经汇总整理和考证后编入家谱。2011年,我们拿到了修好后的家谱。”

因种种原因,记者并没有见到修缮后的邓氏家谱。而关于邓氏的来历和他们的家风家训,邓鹄章这样向记者描述:“我们邓家的老祖是从南京跟随傅友德、沐英等平滇而来。平滇后,族人最先落籍在玉溪北城梅园村,后迁居到江川县李忠村。后来,慢慢地邓氏族群渐渐昌盛起来,便有了很多分支,其足迹遍及江城、前卫等地。而前卫这一支的老祖叫邓效禹,是清朝年间由李忠村迁到前卫的。邓效禹到前卫后与陈氏结婚,育有7子。在他们当中,有的以耕种起家,有的以读书起家。其后,邓效禹便和这7个儿子立了家训,教育后代做有德行和孝顺长辈的人。”

记者翻阅经整理后的邓氏家训发现,邓氏家训中除了有“家训十法”,还有“家训十戒”、“家训十二则”等,涵盖了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于是,记者一个好奇的想法开始浮现,那就是——在众多的家训条例中,哪一条最重要呢?邓鹄章认为,应该是“孝”字当先。而“孝”字在其“家训十二则”中是这样说的:“父母生育,德重恩深;孝思不匮,百行可钦;以孝传家,家道永兴。”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沿着上街村狭长的街道,记者来到了一户人家,女主人付绣兰是邓家的儿媳,其家中挂有邓家家训,在十多年照顾奶奶的经历使她成了老人眼中的孝顺孩子。

付绣兰的奶奶已有89岁高龄,见到记者到来,老人“噌”地从草墩上站起来。在一番嘘寒问暖之后,老人对儿媳的孝顺夸奖尤嘉。付绣兰觉得孝顺老人是晚辈应该做的事情,“做人,有老才有小,大人要给小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我们的传统是以‘孝’为先,尊老爱幼才要得。”在付绣兰照顾奶奶十多年的日子里,不管是奶奶生病就医,还是生活起居,她都尽心照顾。久而久之,在她关心老人的同时,老人也在关心着她。“奶奶有时会自己洗衣服,我知道她是舍不得我,但每次说起来,奶奶总会说‘我是想现在还能洗就洗,等我洗不动了再给你洗’。”付绣兰说道。

虽然记者并未看到邓氏家谱,而邓鹄章也未能提供更多关于家谱的信息,但是,记者从他和付绣兰的言语和行为中明白了“孝”字对于邓氏族人的重要。邓鹄章对记者说:“我们邓氏重修家谱,就是想把邓氏的家风一代代地传承下去。现在,家族中还有一部分孩子不知道我们的家谱、家训,为了能让后代了解自己的祖先,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我们将家训制作成册或挂在家中,让家中的孩子经常看。孩子们虽有些不懂,但大人们会尽力为孩子们解释其中的含义。并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蕴藏在人们心底的道德情感。”(记者

顾世丹

文/图)

推荐第5篇:孙氏家谱续修倡议书

孙氏家谱续修倡议书 各位宗亲:

盖我孙氏家族,自凤阳定远县遇仙公以来,到凉州公定居常州以来,孙氏家族为常州大族,自一九四六年修谱至今约六十八年,因各种原因,未能续修,有违祖训,二十五年须一续,当今太平盛世,孙氏原裔,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我们肩负着因宗统族,续修家谱的使命。

国家建史籍,地区修方志,家族续谱牒。这是繁华盛世意识形态的自然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明支柱,是炎黄子孙最优良的文化传统,家谱即家族档案,是立家之本。它是一户家族发展的文明史,它记录着家族的繁衍脉络和生命血统的延续,它联系着每一户家族成员的根基。从微观上,家谱标志着一户家族发展的文明程度及社会影响,反映其家族综合实力和家族成员的总体素质,从宏观上,家谱可透视出社会变迁的痕迹与历史人文变革等相关信息,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我们续谱一句《孙氏家谱》的条例,结合当今时代的潮流,热情诚邀我孙氏族亲,举族同心,完成修谱任务,面对现实,困难重重。首先族亲对续谱的存在极大差异,其次,没有了祠堂的经济后盾。其

三、由于坂上、灵台、塘洋、居地分散,还有迁徙远走,时间跨度大,还须立传作赞等,事项繁琐,因此续修家谱是一项艰辛,细致浩繁复杂的文字工程。

面对现实,续修家谱就要所有宗亲、统一认识、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慷慨解囊、踊跃参与、热情协助、由衷支持,在全族宗亲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把《孙子家谱》续修起来,修好撰就成册,以慰先祖,告知后裔。

最后,祝一脉宗亲,与世促进,兴旺发达,永世昌盛!

推荐第6篇:续修郭姓家谱 序

2005年续修郭姓家谱 序

据考,郭姓从黄帝(轩辕氏)传至十九世周文王弟虢叔受封于虢,或曰郭公,因以为氏,为郭姓始祖,得姓三千余年。姓氏位列全国第十八位,台湾第十位,而且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也有乔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摘自《平乐郭氏家谱》)

我嵩县大章东湾郭姓始祖郭均节,祖籍山西,郭子仪之后。 明洪武年间,朝廷大迁民时应召南迁,与族人砸锅分别,怀揣锅片由山西洪洞县之大槐树下徙于嵩县大章乡东湾村刘坪自然村,择基定居,并且告诫子孙以“烂郭”与天下郭姓认宗,又订下“均洪子世龙,耀凤永振崇,长殿维国仕,锡鹏克天庭”二十个字号代代相传,立碑修谱,昭示子孙。现已传至十五代,人口众多,支派畅茂。嵩县大章的甲山、下营、后瑶、杨庄、大章街、牛头沟,板桥洼、马石沟崔碾、麦仁场、刀刃沟、旺坪村,大章西洼,旧县乡的西店,马店、寺上的小峡,栾川县的养子沟、合峪、庙湾、小河郭家村,均有郭均节后裔族人定居,另外,还有族胞到三门峡市、海南省海口市居住。郭姓已成为我们这一带,边门多,人稠,辈繁的一大族系。

我们后瑤郭姓支系从第四代世兰爷(约在1746年)定居于杨庄村后瑶自然村由一丁分七门,传至八代。

然而,我郭姓所修的碑铭,谱文,遭遇建国初修建大章人民会堂和文化大革命的两次破坏,几乎遗失殆尽,如东湾的第四代(世字辈)除长门,六门外,二三四五门的后人均部知到哪里去了,而下营支系。旧县支系中间的先人不知道姓名,实乃千古遗憾!

国无史不能昭信纪实,家无谱则不能重本笃(du)亲!像这样族众繁盛,见面不知其家亲,呼唤不知辈分之长免,甚至将祖号起名给子孙而呼唤、谩骂,岂不耻笑于世,怎免后人。

家修谱,人心所向,时不可待!上世纪末几番续写未成,今年春,经族人努力,终于装订成册,分配族众珍藏,从今以后须当记,若给子孙起名时,必细阅家谱,免得犯上;而且,亲友交往,尊卑有所分明,亲疏有所分,不忘本,不乱伦,弘扬精神文明,更期望后人,继此大业,世代相传,使其千秋不泯,光前裕后,永世流芳。请记住: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

祖训家规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祖训昭昭,永远铭记,郭氏子孙,代代相传,一体遵守,不得违犯!

(一)热爱祖国,忠于民族。

(二)读书明理,举止文明。

(三)诚实忠厚,品性端正。

(四)恪守职责,廉洁奉公。

(五)孝顺父母,严教子女。

(六)尊法守纪,禁毒戒烟。

(七)弘扬正气,坚守信誉。

(八)兄弟团结,妯娌和睦。

(九)勤俭持家,艰苦创业。

(十)礼貌待客,乐于助人。原排二十代字号

均洪子世龙,耀凤永振崇,长殿维国仕,锡鹏克天庭。 后续二十代字号

献福东泰升,斌才英杰兴, 禄奉万寿松,乾宝贵忠卿。 后瑤村振辈郭福克敬撰 2005年3月20日夜 2015年4月15日子时网传

推荐第7篇:《孟子世家谱》修谱知识讲座

《孟子世家谱》修谱知识讲座

尝思作为一个家族,就应该有自己的家谱,就好象一个国家应该有自己的史志一样。国不可一日无史,家族岂能一世无谱?为什么,因为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有它的发展史,历史记录下氏族、国家、人类的繁衍生息过程。家庭是家族的细胞,家族是社会的细胞,一个个家族繁衍、迁徙、生息的历史构成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史。纂修家谱就是为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侧面保存佐证资料。从家族来看,家谱可以详世系、厚伦谊、序昭穆、联亲疏、严冒紊、备遗忘。凡尊祖者必敬宗,爱亲者必收族,展卷而兴孝悌之思。又因家谱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况我孟氏家族发祥于轩辕黄帝,迨至战国,孟子将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发扬光大,他的道德思想功业卓著,其人格品质同日月生辉,一直影响到当今社会,影响到海内外,更直接激励我孟氏的子孙后代。

孟子距今已越二千三百七十余年,人口繁衍越来越多。原于漫长的历史演变,朝代更迭,我孟氏后裔相当多的族众前前后后相继离开故里,奔徙他乡而定居。形成了支支派派的流寓户。据故里孟府档案载:同治年间所续修的《孟子世家谱》中仅记有十一派、二十户;而各《孟子世家流寓支谱》中不完全统计也仅有

二、三百支。这绝不是孟氏的全部!事实证明更大量的支派族人在孟府中却找不到传世家谱,甚至一开始迁出就没有谱。分析原因不外乎在历史的长河中或避战乱、或逃灾逃难等因离乡背井,而后又原于生计、交通等诸多不便,与故里失去联系,铸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现实。甚至已有谱的宗亲户,其宝贵的家谱在“*”中被毁之一炬。

无谱以及失谱的广大宗亲离开故里多年,却不忘先祖,追根溯源,靠前辈人的代代记录,制作了各式各样的传世“家谱”,借以表达敦亲睦族的浓厚宗族观念。为了规范孟氏家谱的纂修,在《孟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的计划安排下,编写出了这本小册子,借此,建议广大宗亲尽可能地为完成《孟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准备续修全国一统的《孟子世家谱》提供自己支派的信息资料。

编写之中不免有谬误,宗亲一旦发现,尽快指出斧正。

编者:《孟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

孟令保 2010年5月

家谱在族人心目中的地位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最受国人关注,影响人最多、影响时间最长、影响面最广的书籍大概非家谱莫属了。从遥远的三代到21世纪的今天,无论是帝王诸侯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饱读诗书的文人雅士还是目不识丁的乡野农夫,无论是浪迹天涯的海外游子还是世居乡间连县城都未曾履迹的山民,家谱都是他们心中无法释怀的牵挂。多少次,仓皇辞庙日,背井离乡的人们抛却了万贯家财,却怀揣着家谱不忍舍弃;多少次,肩负着父祖的乡愁夙愿,天涯浪子回到故土,寻寻觅觅,访求自己的根之所载-----家谱。家谱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够让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对其视若珍宝?这是因为,“一个中国人,不管他在什么地方,不管他漂泊多远,编入宗谱,列入门墙,祭先祭祖,托庇于列祖列宗的福荫之下,总是他最大的心愿。这种生生不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同化力以及认同感。”

二、续修家谱的目的

1、寻根、留本。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了你从哪里来。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gu)呱坠地,在世上几十年,但总要静静地离开人世。“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这个“名”就是人之本,若干年之后自己的子孙连祖先是谁都不知道,你的子孙也就是失去了根本。而几千年谱书之风,代代相传”从远古至历朝历代,乃至到今天,先祖的名字流传至今,这不是修谱的作用吗?

2、清源、备查。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是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源意识,使这个大家庭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特别我亚圣孟氏,《孟子世家譜》已有140多年没有续修了,还有好多散宗孟氏,更谈不到自己是哪支哪派,所以这次“合全族之一统,集各支于一本”的家谱续修,意义重大,把你的祖辈、父辈和你一同记载下来,让你的后人代代相传,永远知道你们是他们的先祖,将来和他们一起流芳千古。

3、教化、育人。儒家思想认为:“养不教,父之过。”几十年来由于对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观念的教育,导致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庭观念和人伦的教导,君不行政,臣不司职,父不父,子不子,上下不分,孝义全无,有老不养,有子不教,用什么教育他们?家谱是很好的教材,引导后代族人当如何立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等,有很多东西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家谱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鼓舞我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国贡献,为族争光。

4、承前、启后。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上对先祖,二是下对后人。先祖千辛万苦创业、育人,为社会创下了丰功伟绩,不能从我们这一代丢掉,必须通过修谱,为他们立传,把他们的精神,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作为永久的纪念,

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对后人来说,我们应该给他们留点什么?是金钱? 房屋?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先人只能留给后人文化,精神财富,思想财富,留给他们祖宗的品德,儿孙们才能健康发展。这些都溶聚在我们的谱书之中,只有把这些留给他们,才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人。

综上所述,修谱何用?简单回答就是:寻根留本,清缘备查,教化育人,承前启后。

三、历史上各阶段家谱的功能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家谱是血缘习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家谱就是血脉的谱系。家谱在历史的不同阶段,其功能和作用是不同的,随着历史上的政治、思想观念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家谱的功能和作用大体上可分为五个历史阶段。

1、第一个阶段是从有文字记载的“甲骨铭记、鼎彝铸文”时期。我们称之为先秦以远,主要表现为夏、商、周三代的帝系世本,其功能是“详世系、溯源流”。由于帝王的王位世袭、嫡子继承;宗法制下的诸侯、卿大夫等所遵循的世袭递衍的分封制,谱牒作为以血缘为基础的载录,为传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第二个阶段是“九品门第,谱局籍库”时期。秦汉以来,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氏族的宗法组织被官僚制度所取代,所以,谱牒除了帝系承袭外,遂又成了官僚阶层必备的籍录。尤其是东汉以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时专设史官,是为官修谱。这一阶段,谱牒的功能有:

一、用于遴选士官。“选人咸登资簿,釐其流品”。官员的选举必先稽查谱牒,知其祖况身世。以“别贵贱,分士庶,不可易也,于时有司,选举必稽谱牒,而考其真伪,故官有世胄,谱有世官”。这就意味着,举官必查谱有谱才有可能入选。于是家谱就成了官僚阶层一种特殊的文凭。

二、作为婚嫁时,门第选择的备查资料。凡世族中的新贵旧士,为了门第的光彩荣耀,讲究对等,门第相当。

三、便于人际交往,熟悉彼此身世家史、名讳、职阶,以达到相应的对等交往。综上可以看出,官修谱时期的谱牒,其作用是承传备查,为上层社会服务的。

3、第三个阶段是“追述本系,秉承先哲”时期。降至隋唐,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度,开始以才选人,推行科举新制,在政治上限制了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为庶族地主打开了晋仕之门。旧有的士族大姓,部分地沦为“贫贱”,封建王朝的任官,不以家谱为依据。家谱为门阀居官的作用渐趋下降。但是,旧的“士族门阀观念”积重难返,仍旧“纪其先烈,贻阙后来”,而“荜门寒族,百代无闻,一朝暴贵,无不追述本系,秉承先哲”。从此,私纂家谱逐渐兴盛起来。所以说,唐代是我国谱学史上承先启后的交错转折时期。

4、第四个阶段是“私家修谱,卷帙浩繁”时期。自宋代以来直到清代时期。谱牒的功能缘于时代的政治变革而发生了巨大变化,它失去了原有的大部分功能。“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以至于到了其子不传的地步”。官修谱止,而私修谱兴。以宋代欧阳修、苏洵为代表,这时有再造谱牒盛况之举。谱牒的功能转变为:第

一、“辨昭穆、别亲疏”。把谱牒的意义定为“谱牒之作,以述往事,示将来,俾子孙知祖之所自始,且知一本万殊之义”;第

二、作族谱,以敦祖睦族。“有族者皆睦,则天下孰与不善;不善者不得肆” 。“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由爱族而爱国,由各族团结而全国团结。尊敬先祖是族人的优秀品德,和睦族人是团结安定的社会基础;第

三、“以忠事君,以孝事亲,以廉为吏,以学立身”。借助谱牒这一形式,规范族人的行为准则;第

四、谱牒中的家规、宗戒用于约束族人的不轨行为。

从谱牒纂修的发展过程看,由官修到私修;由上层社会进入到各个阶层社会;由少数人拥有,扩大到民众所有。因此,谱牒就有了服务、规约、表彰和监督全体族人的社会性作用。

5、第五阶段就是当今社会。家谱在发展和延续的过程中,由于时代的变迁,它的功能也有所不同。作为现代社会的家族,尤其是广大农村,由于各个村落仍与姓氏和家族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仍然存在着较强的族群观念。续修家谱仍然是一个不可忘却和忽略的大事。那么,现代修谱还具有那些功能呢?除了详世系、溯源流之外,一般认为至少还有以下几点:第

一、联亲疏。将松散的家族关系,以谱牒的方式,连成一个血缘关系的统一体,明确本族人之间的亲疏辈分关系;第

二、把“永久崇拜共同的先祖”作为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含有尊祖敬宗的伦理意义,并以先祖为本,敦宗亲之谊;第

三、为后嗣续昭穆。及时不断地反映本族人丁的繁衍、生存发展状况;第

四、为迁居移民,有史地为证等一系列的现实作用。

四、现代修谱的价值

一部优秀的家谱,记载着一个家族的发源,生息、繁衍的无止无终的过程(如果这个家族从来没有停止过修谱的话),可以说是一部与时间并存的生命史,活在谱中的一代代子孙,作为一个文化载体,无不反映出他所处的时代种种特征。透过家谱,可以看出它包含有如下几种价值:

1、对宗族史和家庭史方面的价值。“家之谱,尤国之史也”。宗谱最直接的反映是该宗族及其成员的历史。通过对谱牒记载的宗族结构、宗祠组织和祭祀活动、宗族规约和家范、族产和收支用途、宗族的文化教育和训导思想、婚约的习俗和礼仪、宗族与政府的关系等的研究,可以最完整最真实地了解社会基层民众的生活面貌,而所有这些研究的内容,谱牒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2、对人口史的价值。谱牒的记载除了世源、宗族规约、礼仪等之外,其最主要的就是人丁和世系,也是记载非常慎重和详细的部分,从中可以分析研究当时的人口统计、人口增长率、人口寿命、年龄结构、从业状况、文化程度、居住与迁徙等,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了解其生存环境和质量,从而反映人们的生活进程和进步。

3、对历史人物考察的价值。在历史上有过某些重大影响和作用的人物,这些人在正史、地方志和文集里往往不一定有完整的记载,而谱牒的传记、履历、世系,对一些历史人物及其家世常常可以提供更为详实的资料,以起到“补史不足”的作用。关于谱牒的这一作用,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就被古人所用,例如司马迁作《史记》,在自序中言道:“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

4、对基层社会研究的价值。基层社会家业的兴衰,是宗谱传记中常见的内容。广大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他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喜怒哀乐,风俗习惯,是历史研究所不能忽视的对象。特别宋代以后,民间的修纂越来越多,这种性质决定它必然包含大量的广大群众的历史资料。而谱牒的简历是以每一个族内男性成员为主的,这些普通群众的传记素材,向史学家提供了基层社会活动的史料。而这些史料,又是正史以外难以得到的原始资料。

5、对妇女史研究的价值。女子的家庭生活及其在家庭、宗族中的地位,谱牒有一定分量的记载。主要表现在族权、夫权下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在宗谱的世系部分,虽然以男性的记述为主体,但也涉及妇女的诸多问题。全面探索妇女史,向谱牒索讨资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6、对地方史志的帮助。我国宗族史的特点是族望与地望的紧密结合。记载宗族史的谱牒,也必然反映宗族与地域的关系,既然有宗族与地方的记录,则宗族世代的生存活动就是地方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编写地方志,就利用该地方谱牒史料。现在谱牒研究者论述其研究对象的学术价值时,大都指出它可以弥补地方志资料的功用。谱牒对地方史志研究和今日编写地方史志起着提供素材的作用,因此,族谱资料对地方史志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通过以上对谱牒的评价,可以看出:第

一、真实可靠的谱牒,无疑是人类自己发展与繁衍的家族档案,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第

二、记录过去和现在,并以此延续,是人类文明的特征和表现,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延续;第

三、人类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只是在文字发明后的几千年,才有短暂的历史记载,包括谱牒记录。这种记录无论存在什么问题,从人类学这个角度看,它反映的是人类存在的各种社会关系,是人类自身进步的表现。因此,家谱是祖国文化宝库的一部分,它蕴藏着大量有关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家庭制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志的资料,时至今日,它不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存在和延续的现实意义。

五、家谱概念及辈分用字

什么叫“谱牒”? “谱牒”是以专门记载和记述本宗族的发源、人物、生平简历、本族规约,并按一定规则系统地表述递衍世系的书。谱牒是宗谱、族谱、家谱、家传史、家乘的统称。有时也简称为谱。

什么叫“宗谱”? 宗,本义为祖庙。至于宗谱,则应该是同祖之完全谱牒。如缺一支,或只记一支,均不能称为宗谱。

什么叫“族谱” ?古释:“族者,属也。”这个“属”,就是这个宗下特定的族众,宗之下有因分衍或迁徙等形成一个族体,所以冠用“族谱”。族谱不是一个完全的谱系,它只记述了这个宗族部分后裔。

什么叫“支谱”?意属为同祖之下分衍的众多后裔,而后又各有其世系支派。所谓支谱,就非常明确它的谱牒定位,即局限在该祖之下的一个独立分支。我孟氏宗族除了《孟子世家谱》以外,还有各《孟子世家流寓支谱》。

关于《孟子世家谱》谱名概念,孟繁维宗亲那里做专门说明,这里从略了。

目前,有相当多的宗亲将我们亚圣孟氏的五十个辈分用字错认为是孟氏家谱,这是一个概念错误。

什么是辈分用字?辈份用字,是用以记录家族成员代次的排行字语。其方法是用若干个被选定的汉字固定排列,它的作用是为确定本族人的世系代次。制定的原则蕴含着对宗族的希望。顺便指出,辈分产生于宋代。

我们亚圣孟氏的辈分用字是哪五十个字?

亚圣孟氏字辈谱

弘/宏

胤/衍 56

57

58

58

59

61

62

63

64

65

广

祥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扬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常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昌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这五十个辈分用字是怎么来的?可以骄傲地说,是明清两代以及北洋政府等历朝封赐和御批的。具体说,明洪武二年开始封赐58代至65代,加上孔氏先有的“希、訥(言旁)”,共十个辈分用字。我们孟氏正式使用时间是明景泰四年(1451), 56代孟希文被朝廷赐封为世袭翰林院博士开始的。而后,于明崇祯二年,又封赐了66代到75代,十代辈分用字;到了清同治二年,又赐封76至85代,十个辈分用字;到了1919年,北洋政府又御批了86代到105代二十个辈分用字。

六、传统家谱的内容结构

一部完整的谱牒,仅仅表现在家族世系这一个方面内容是不完全的。那么,一部完整的谱牒,除了宗支世系(世系部分在下一节专门介绍)之外,还应具备哪些内容呢?对于传统家谱而言,它大体上说应该至少包含有如下项目:

1、谱名;

2、谱序;

3、修谱名目及职名;

4、领谱字号;

5、修谱凡例;

6、字辈(辈分用字);

7、目次;

8、先祖故里;

9、宗祠祖庙;

10、先祖坟茔;

11、先祖像、赞;

12、恩荣录;

13、姓氏源流;

14、世系录、

15、人物传记;

16、祖训家戒;

17、大事记;18捐赞名目。

下面简单解释这些项目的概念及作用。 谱名

谱名是该谱牒的主题。应有姓氏、地域的准确定位,并且要明确该谱是(宗谱、族谱、支谱)的类别。譬如:《孟子世家流寓奉天府新民厅支谱》,明显看出是孟氏、地域为辽宁新民,而且是支谱类型。

谱序

谱序有时简称“序”。谱序是属于散文范畴的纪实文体。谱序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主要记述修谱的意义,修谱缘起,修谱目的,家族的历史渊源及迁徙经历等内容。并对本族的历史作出评价、考证、定论等。谱序的撰写人,大多为族中名人,赋闲官员、文学名士等。另外,也有他姓之社会名流作赞颂或评价性的赠序的。

修谱名目及修谱职名

名目,按现在的称谓,即为本届的《孟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以及下设的家谱编修委员会各级等名目。职别明确,各司其职。

修谱职名 即为本届各个名目下的具体修谱人的名字。 领谱字号

古代的家谱只允许在家族内部收藏,严谨随便外传。为了确保族人能够悉心收藏,不遗失、不外传,家谱修成后,每部家谱都编定一个特定的号码,各房领谱人按号码领取家谱,称为领谱字号。领谱字号就是家谱的编号,与此相对应,家谱上还记载着印谱总数,分发各房谱数以及领谱人姓名等内容。由于领谱字号具有唯一性,一旦出现外传或损坏,就能清楚地找到责任人;领谱字号也能有效地防止外族的人伪造家谱,冒认宗亲。

修谱凡例

凡例,又称谱例、例言、修谱章程、修谱条约等。主要阐明家谱的体例、修谱原则、记叙方法等(如收录范围、各类可入譜与可不入譜人物的标准,各种著录结构特点,谱中各类目的设立缘由等)。凡例少则数条,多则数十条,是修谱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辈份用字

辈份用字,又称派语、班次、班行等。是用以记录家族成员代次、世次的排行字语。其方法是用若干个被选定的汉字固定排列,它的作用是为确定本族人的世系位次辈分而制定的一种方法和原则。有了字辈,每个人在族中所处的世系位置就确定了。字辈的制定和使用,对族人的辈分定位以及族内人际关系与交往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凡我

孟子后裔所有族人都应遵守孟氏行辈。 目次

顾名思义是指谱书中所载内容的各类、各项题目,依次顺序汇录 于此。提纲挈领地揭示主要内容及顺序,同时也备分类寻检查阅。 始祖故里图

先祖的后裔,特别是迁徙寓居他乡的后裔,均把先祖出生地称之 为故里。在谱牒中绘制祖居地域故里图,相当重要,它给后人留下木 有本、水有源的踏实感,以及无不之所自出归根感。 宗祠祖庙图

宗祠祖庙是朝拜祖先,举行宗族重要仪式之所。宗祠祖庙,是族人们的精神圣地。因此是家谱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家谱中居重要位置。

先祖坟茔图

根据尊祖、敬宗、收族的宗旨需要,先祖坟茔在谱牒中居重要位置。在支谱中除始祖坟茔外,还记载有本支支祖坟茔。坟茔的记载,是永祀“先祖之所栖”、“报本追源”。当然更有始迁考据的作用。

先祖像、赞

家谱中载有家族先祖的画像,并配有押韵的赞词。以此提高族人凝聚力。主要是为了让后世子孙了解先祖的功绩,培养后世子孙对先贤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有光耀家族门望的目的。

恩荣录

恩荣录是指历代朝廷皇帝批准给予的赏赐、赠与、表彰、荣任、加爵等。谱中所载的恩荣录,即是本族的文官武将、贤达处士、烈女节妇等受到过这种恩泽的记录。恩荣录的记载,既能显示本族的荣耀光彩,同时也能激发子孙修身立志、成就事业。

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是指从始至终连贯地表述本族自始祖起依次下衍的人物世系,重点人物的世职业绩;重大事件和迁徙定居、分支的起点人物。因此,世源就是当代族人共同先祖的源流总述。我亚圣孟氏家谱以孟子为始祖,孟子先系称为世源,因它有得姓之源,也叫姓源。

世系录

世系部分是家谱的主体,它所担负的作用:是记载从一世祖开始,直至纂修该谱时,历代家族成员的名字、生卒年月、职官科第、妻室子女、藏地坟茔等诸多内容;是谒祖寻根的主要线索;是区别地方史志的主要依据。

人物传记

与世系录有点相似,不同的是世系录本家族每成员都有,而传记类则是家族中有功名贤能、特殊事迹、丰功伟业,名可行世之人,方可入传。

祖训家戒

祖训家戒是家族制定的约束和教化族人的规章和希望。大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强制性的法规,主要是要告诫族人绝对不可逾越;另一类则是诱导性的说教,其内容大体上立足于忠、孝、仁、义、礼、耕、读等,以此告诫族人达到“祖宗之德传家久,家风之规继世垂”的目的。

始祖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继承发展者,其地位随历史的发展越显重要。千百年来在我族世代繁衍生息的同时,也传承着列祖列宗儒家思想的伦理教化

大事记

宗族的大事记除在谱序中表述之外,有的专编大事记。所涉及和记载的内容主要有:始祖业绩要事;迁徙定居;宗祠营造;德行善事;恩荣诰封;兵荒遭遇;盛衰变故;名人荣枯等等。其中所事应直书事实原委,因大事记是为后人或从事谱牒研究的学者提供鲜为人知的史料,这一部分是极有价值的。

捐输名目

捐输名目是本届修谱时,除规定派收丁名费以外的另一种捐赠集资的人名记录。所谓捐输,即捐献、捐赠的意思。捐输大多出于两种情况:一是本届收入名丁费不足以支付修谱的总费,劝告本族仕官、名人、殷实大户捐资助修;二是有些人是要为本族做贡献,主动赞资。这些捐赞了的人士,刊载在谱,也是一种荣誉,可为后人提供示范鼓舞作用。

除了以上所列的十八条要素外,还有不同情况出现。譬如家谱中还列出诸如:世系图;杂记;后记等等内容,这里不一一介绍了。

七、当今修谱概述

新中国建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生活逐渐稳定富裕起来。续修家谱观念在复苏。寻根问祖、兴修家谱风起云涌的同时,在谱牒内容结构等方面也应更新变化。在传统家谱基础上,去其封建糟粕、取其传统精华,重优秀文化传承,要与时俱进,要突出时代烙印,并且要加大家谱所载信息量。

1、谱牒结构内容上要发生变化。在弘扬孟氏优秀传统文化前提下,要与时俱进,薄古厚今。所修家谱,则更重视历史、传承、迁徙等内容的考订和现状的描述。

2、修谱名目与职名要发生变化。首先是组织架构,家谱纂修要体现新的特征,就是各级宗亲会介入修谱。第二是修谱人,应由知识渊博的人、热心公益事业无私奉献的人、以及有较高威望的人担任。

3、经费来源发生变化。过去修谱,经费来自于祠堂公产、家族公摊、字数或领谱数目分摊、自愿捐献四个方面。如今,祠堂公产基本不存在其经费来源主要是捐资赞助、族人入谱名丁费、企业家投资、贷款等渠道。

4、修谱指导思想发生变化。过去修谱,是以封建宗法观念为指导。现在修谱,一般以平等思想为指导,提倡现代人伦的思想文化取向,发扬先祖优秀传统精神,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其具体体现于:男女入谱权利平等、大宗小宗一律平等。

5、谱书版式和装帧也要发生变化。就纸型载体而言,过去是木板雕刻制版印刷。当今排版技术早已革命为电脑版式。其形式可分为精装、简装;在文字方面,可分为繁体字和简体字,以满足海外于大路不同层面人们的需求。除此之外,还有光盘版、网络版等等。将其家谱信息多元化,以方便族人寻根查阅。

6、谱书的形式也要变化。具体表现在故里的山川地貌等方面,采用航拍技术加以展示。譬如三孟图,以彩色照片替代木刻板模式;亚圣始祖画像,应在我族优秀画家中去征集我族认可的、充分体现出孟子的浩然正气、睿智谦和的、具有现代感的画像。并且将增加亚圣奉祀照片。

7、世系录信息载量也要变化。譬如:除了描述世系外,其族人的生年、卒年;职务职称;出生地及现住址等均要载列其中,为后续子孙续修家谱时提供方便。

八、怎样撰写好世系录

世系部分是家谱的主体,由图表和世系录构成。图表,又称世表、世系表、世系图等,是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家族成员的世系,反应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如下图所示:)

传承

一世

继义

继仁

二世

广信

广智

广礼

三世

︱ 昭启

昭家

昭兴

昭德

昭秀

昭祖

昭先

四世 ︱

︱ ︱

︱ ︱ ︱

︱ ︱

︱ ︱

︱五世 宪宗宪敬宪主宪尊宪嘉宪琦宪绅宪修宪俭宪勤宪尚宪崇宪业宪为宪笃宪庚

世系录,又称世录。包括父名、行次、字号、生卒年月、功名、墓地、妻妾、子女等内容。我孟氏世系录例举如下:

始迁祖

亚圣六十八代:(计一人)

传承(字﹡,号﹡,生、殁、葬,娶﹡氏,)生子二:继仁,继义 亚圣六十九代:(计二人) 继仁(记事例上略)生子一:广礼 继义(记事例上略)生子二:广智、广信 亚圣七十代:(计三人)

广礼(记事例上略)生子三:昭先、昭祖、昭修 广智(记事例上略)生子二:昭德、昭家 广信(记事例上略)生子二:昭兴、昭旺 亚圣七十一代:(计七人)

昭先(记事例上略)生子三:宪庚、宪笃、宪为 昭祖(记事例上略)生子二:宪业、宪崇 昭秀(记事例上略)生子三:宪尚、宪勤、宪俭 昭德(记事例上略)生子二:宪修、宪身 昭兴(记事例上略)生子二:宪齐、宪嘉 昭家(记事例上略)生子二:宪尊、宪主 昭启(记事例上略)生子二:宪敬、宪宗 (以下类同,从略)

一部谱牒是否具有考据价值,取决于纂修谱人是否有求实态度、世系派衍是否分接可稽、族人事迹是否客观属实等因素。就其“世系”来说,它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世系名丁传承表册,还应包含有很多不可缺少的内容。诸如:祖居地及迁徙地;人物事件的记载;出继与承继;世系的上承下接;家族女性的记载;对故丁的称谓;本届修谱的人丁数目载记等等。

通过家谱纂修,让族众及其后人在了解家族系脉的基础上,更多地了解家族每一代的历史、了解列祖列宗的事迹,了解宗范家风、了解一个宗族的优良传统等,将家族世系中的血脉传承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有机结合起来,岂不更有价值?这是由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家庭始终社会的最基层的单元,只有家庭和谐、文明、稳定、兴旺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繁荣才有深厚的基础。在当今社会形势下修谱,不只是能达到弘扬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目的,而且对于参加撰修家谱的成员来说,通过参与编修自己家族历史的活动,也能促进其更加热爱家庭、热爱家乡,从而更加热爱祖国。

1、祖居地、迁徙地

一部宗族谱谍,必有该姓氏的始祖。一般都有 “本谱以※※为始祖” 的约定,譬如《孟子世家谱》以及《孟子世家流寓支谱》中,都是以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孟轲为始祖的。那么,始祖的出生居住之地即为祖居地(故里)。在谱谍的世系录中要明确书写清楚祖居地位于何处。

生息派衍,必有后代由因外迁于某地而定居。称之为迁徙地。在世系录中,都要在外迁先祖的名讳下书写清楚何年、何因、由何地迁徙到何地。

迁徙地具有承上启下衔接作用,是分衍、合族的结点,显得非常关键。例如:

按:奉天府新民厅教化县白银河村支,其始迁祖讳传承,系亚圣孟子六十八代裔孙。先系亚圣五十代得义公,于元初由邹县初迁青州益都县西孟家庄,传至六十七代毓周公,生三子传永、传丞、传承。清雍正年间因灾荒,传承挑担由西孟家庄闯关东至奉天教化白银河村,嗣后子孙繁衍遂家焉。

2、人物事件的载记

若世系表册中,某某族人若有何事件,在其名下都要叙述清楚事件的时间、地点及事件原委、经过和结论。记载事件要求实事求是,好事不虚华,坏事不隐没,追求历史本来面貌,显现其史料价值。记载人物事件不提倡过多的虚华赞颂,洋洋千言而又空洞无物。反对无中生有、移花接木等不良纂修作风。

3、世系的上承与下接

第一,在谱牒内的世系上下衔接,力求书写完整无缺(如:某人有无子嗣。若有子,则书明有几子,其中有无外迁,外迁于何地;若无子,则有无承继嗣子等等)。第二,宗谱与支谱的衔接,其关键是某人何时外迁于何地寓居的事件,应在宗谱与支谱中同时记载,以备寻根查询。第三,支谱与支谱的衔接。表现在某人生有多子,他们又分别、或先后外迁各自寓居地(适而不返),此时应该在各自支谱之中均有记载(当然宗谱更应记载),以便日后互证。

4、怎样记载女性

千百年以来,谱牒都是以父系为主体世代相传的。而宗族的细胞结构是家庭,家庭的形成则是以夫妻为基础的,所以在谱牒之中,无疑有女性的记载,否则,无以形成家庭和家族。女性的记载主要表现在:完成婚姻关系后,其配偶载录娶配某氏(现在可录全名);夫妻若生女,则在父亲名下记载生女名字;女成人若嫁,则书适婿某某。

5、对谱中的故丁怎样称谓

对亡故者按其年龄、身份、业绩等有各自所别的称谓,民间家谱修谱时对故者的界定称谓一般有如下几种:八岁以下称幼。幼死,为夭,或早夭;八至十六岁死,为殇;一般族丁死,称为殁、或称卒。现代修谱,因对国家有贡献者,根据其生平事迹特点,也可用如下称谓:为国家生存和民族危亡献身者,称殉国;为正义而献身者,称就义;为国为民战亡者,称牺牲;对无劣迹之成人亡故者均可称逝世。另外,族丁对享年的称谓,也有规则:六十岁以下成年人亡者,可称享年,不称寿年;自六十岁以上,既可称享年,又可称寿年。

6、人丁数目的记载

每届修谱,均应有本届人丁统计数目。人丁总数统计可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按各门、各房的人丁数目之和;第二种是按每一代的人丁数目之和。第三种是现丁与故丁的数目之和等等。统计人丁数目。不外乎有以下几点作用:第一,掌握每届修谱的宗族各支各代生息繁衍情况;第二,每届修谱力求人丁收全,但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而往往不可能收全,本届为给下届修谱做一交待;第三,为正本清源,人丁数目与世系承接紧密结合,严防紊冒。

此次“集各支于大统,合全族之一本”的《孟子世家谱》续修,范围之广,工作量之大。为了高效率在有限的计划时间内完成续修任务,必须统一思想、统一领导、统一要求、统一步调。关于怎样填写好《入谱登记表》以及续修政策怎样要求和布署,后面继续讲解。

谢谢大家。

推荐第8篇:主持词(修)

主持词

上半场 开场语: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男:我是生态实践组的李珵 女:我是社会实践组的郝敬伊.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会”不同 女: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迎新大会,是为了欢迎新一届的绿行成员的到来,同时让每一个新绿行人都能了解并喜欢绿行。

男:正如一首诗中所说:年轻的我们是金光四射的朝阳。 女:年轻的我们是鲜嫩欲滴的绿叶。 男:年轻的我们是流光溢彩的彩虹。 女:年轻的我们是乘风破浪的小船。 男:放飞绿色的理想,畅想青春的旋律。 女:追逐绿色的喜悦,把握无悔的明天。

男:在这里,让我们激情歌唱,歌唱我们美好的生活。 女:在这里,让我们尽情欢呼,欢呼大学欢乐的生活。 男:在这里,让我们真心祈祷,祈祷绿行的明天会更好!

男女和:我宣布,南开大学绿色行动小组2011年迎新生大会,现在开始!

女:首先,让我们介绍到场的嘉宾有 男:校团委张扬老师 女:经院团委刘振老师

男:社团指导老师刘春光老师 女:社团联主席何伯旸

男:绿色行动小组第七届会长张建\\第十二届会长皮婧婷

女:辩论与口才协会负责人\\三农协会负责人\\爱心俱乐部负责人 男:必胜客经理金睿女士(5分钟)

女:非常感谢各位嘉宾在百忙之中参加绿行的迎新大会,现在先让我们先来看一段介绍绿行的视频(6分钟)

男:接下来有请南开大学绿色行动小组十三届会长杨婧婷同学致开幕词(3分钟) 女:会长的发言很精彩,鼓舞了我们每一个人。下面有请刘春光老师为我们讲话(2分钟)

男:刘春光老师寄予我们深厚的希望,下面让我们听听刘振老师的发言(2分钟) 女:谢谢刘振老师.张洋老师是不是也有几句想和我们说得呢,有请张洋老师(2分钟)

男:谢谢张洋老师.在绿行的发展中必胜客经理金睿女士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请必胜客经理金女士来讲几句(2分钟)

女:听完了金女士的精彩的讲话,让我们请社团联主席何伯旸发言(2分钟) 男:谢谢何伯旸同学,下面有请余晓勇老师讲话(2分钟)

女:听了几位嘉宾的精彩发言,大家是不是对绿行的更感兴趣了?下面请绿行各个项目组和中心进行展示.第一个出场的是 (8分钟)

男:通过各个部门的展示和定位,想必同学们对绿行有了大致的理解.在绿行举办迎新大会的今天,许多兄弟社团也送来了祝福.请看视频

男: 感谢兄弟社团.谢谢嘉宾的到来,为我们的会议增添光彩,让我们用掌声感谢并欢送他们.女:好,现在休息十五分钟,我们一会儿再见! (中场休息)

下半场

女:同学们安静一下,我们下半场的会议马上开始

男:上半场的气氛略为紧张,下面让我们听听新一代小绿人的心声,有请新生代表发言.

女: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绿行的新人们把老人们拍在了沙滩上.但老人们现在又站起来了,他们对我们有什么想说的么?且听XXX讲话„

男:下面进行“绿色心愿”活动。绿色是绿行的代表色,请小绿人们把你此刻脑海中绿色的想法化为文字写在进场时发给大家的心愿便利贴上,也许你的新点子就能为绿行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女:写下你的绿色心愿或者是你对绿行最初的印象,我们会把这些心愿保存起来,或许把你的心愿在将来的某一天做成活动,被广泛推广!

男:大家写得差不多了.敬伊阿,我想问个问题你知道那首一直在放的好听音乐叫什么名字吗? 女:当然知道啊,这是我们小绿人们都会唱的一首歌,叫 男:哦,我说这首歌讲了这么多蓝天白云的故事,那么现在请绿行的老人们带着大家一起学唱这首歌。

女:不会的小绿人们也跟着唱一下

男:这首歌给我们带来了环保的坚定信心。在最后,有请绿行团支书乔伟带领我们进行宣誓

结束语

女:时间过得真快啊

男:是啊,不知不觉迎新大会就要结束了。

女:虽然我们无法阻拦时间的流逝,但是我们可以主宰自己绿色的心情

男:愿大家以微笑迎接青春的岁月和火一般的年华

女:愿梦幻般的鲜花与绿叶永远陪伴你温馨的回忆

男:今天的迎新大会体现出我们是一个充满活力,面向未来的集体

女:在这里,有我们对绿行的激情,更有我们对未来的渴望

男:我们始终相信,绿行的明天会更好

女:今天的迎新大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到场,谢谢!

推荐第9篇:手把手免费教你修同心圆家谱提交中

手把手免费教你修同心圆家谱

市场上纸质家谱那么多,欧式。苏式。宝塔式。牒记式等等。但是修改保存起来比较麻烦。随着网络电子家谱风潮渐热,百姓家谱自己上网修省时省力。

陈希受树木自然年轮的启发,花了6年时间研发了同心圆修谱技术,彻底解决了传统欧苏氏掉线图修谱模式的难度问题,不管有多少代、多少人,都可以在同心圆家谱模式里显现,让人一看就懂、就明白,而且将传统纸质家谱里所有的文字、图片、资料通过不同的模块全部上传进去。更可喜的是,让每个懂电脑的人都有兴趣按照软件提示,参与完善个人的资料,并且还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下面通过几点教你怎么修同心圆家谱:

1、收集要需要的资料。核实好。辑录与族人有关的其他材料;汇总文字、图片资料。

2、打开同心圆并添加成员的资料。如:爸爸,妈妈等亲戚。

3、还可以在同心圆上添加生活中的经历。乐趣分享。

电脑修家谱的好处很多,不受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采取上谱自愿不强求。这次认识了就修上去,不认识的,随时认识随时修,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了,资料都搜集齐了再修。把家谱修到互联网上后,不仅随时随地可以在网上看到家谱。有需要纸质家谱的用户,可以联系百姓通谱 打印成纸质家谱,要哪个支系的谱就可以打印哪个支系的谱,不过要根据数量的多少收取适当的工本费。

比较纸质家谱,网上家谱有哪些优势呢?

一、省时、省力、省钱

众所周知,一部家谱的编辑是一件相当浩大的一件事情。小则30年一修,大则60年一修,不但兴师动众,花费也是相当的大。而网上家谱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些事情,在网上家谱上轻点鼠标,即可完成查谱、修谱、寻亲、沟通等一系列活动。

二、准确、清晰、易查看

新谱资料可实时入谱,保证信息的准确性;随时对错误信息进行更新;还可节省大量旧谱重修与翻录的支出,减少因翻录造成的二次错误,减少对原老谱的编辑、审校过程。

三、安全、私密、易保存

网上家谱相对于传统家谱来说,它具有更安全、更私密、易保存的特点。网上家谱只需注册一次,便可终身享受服务,而且帐号只有一人拥有,只有家族中人才能浏览。电子存储介质保存,不怕潮湿、不怕虫蛀等。光盘、移动设备、网络服务器均可保存,携带也极其方便。

四、便于修改、续谱

结合传统谱的模式与现代人的需求,不受时空限制,让全世界的合作者异地工作,共同管理,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编修工作。

五、实现家族零距离沟通

网上家谱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时上传、随时编辑、随时修改,真正实现零距离沟通。

寻根是为了修谱,而修谱是为了流传,因此除了印刷的传统纸本族谱外,家谱数字化,建立电子家谱可以节约纸本印刷成本,方便资料传输与分享,资料内容增修易行,复制备份增加资料保存安全性。

推荐第10篇:孟氏宗亲团拜会——续修家谱报告

2013孟氏宗亲团拜会——续修家谱报告

各位长辈,各位宗亲大家好:

受修谱办公室的委托,由我在这里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家谱的续修工作。

首先,请大家思考一下:今天我们为什么能够坐到这里欢聚一堂?是什么力量让大家放下繁忙的工作,争先恐后的来到这里?那是因为咱们拥有一个让其他人尊重,羡慕,甚至嫉妒的姓。正是因为咱们都姓孟,咱们同祖同宗大家才有缘坐到一起。为什么咱们孟家就这么团结,这么有凝聚力呢?不单单是因为咱们有一位伟大的始祖孟子,更主要的是咱们孟氏家族在繁衍生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记录家族发展历史的方法,就是——修家谱。并且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使整个家族的发展脉络清晰,有史可查。

家谱的现实意义是通过家谱资料,可以满足各位宗亲“寻根问祖”的需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很多宗亲通过个人的努力,在不同的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后人未必能够想起在座的诸位。可是大家如果入了家谱就完全不一样了,有成就的可以在家谱中做一个200字的个人小传。而且孟子世家谱修缮完成后,是要提供给国家存档收藏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几百年后,后人一起翻阅家谱,大家都在里面找到了自己的支系和祖宗的名讳,可是如果咱们的后人,在里面没有找到咱

们在座的名字,你可以想象一下,他当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他就会被孟氏家族的主流所遗弃。

家谱作为一个家族血缘关系的总记录,会将全球各地的宗亲紧紧连在一起。但是如果今天我们不入孟子世家谱,将来咱们的后人就是孟氏家族的弃婴。

那么阻碍宗亲修谱的几个常见原因都有哪些呢?

1、很多人认为,已经几十年、上百年未续修家谱了,现在开始联系、走访要费多少人力、物力和时间?

2、老谱早已经毁掉了,对祖辈的情况不了解,只知道爷爷,太爷爷,在往上就不知道了,家谱怎么修?

3、好些本支系族人早不在原籍了,住在哪里都不知道,家谱很难修?

4、字辈谱不统一,家谱怎么修?

5、现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而且生的还很多是女孩,家谱没必要修。

由于以上诸多原因,致使大多数宗亲都缺少修谱的积极性。要是今后孟家人都不修家谱,都没有家谱,孟氏家族2千多年悠久的历史还能传承下去吗?同一个祖宗传下来的后代子孙还能相互了解吗?他们之间的血缘亲情还有吗?

家谱是能和正史、方志相提并论的史料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任何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要有光宗耀祖的精神基础,和良好的家风。而

家谱正是这种精神和家风的承载,没有完善的谱系资料,就很难把祖宗的优良传统继承,更难把祖宗的思想精华弘扬。

综上所述,请大家重视修谱并为后人负责。因为时间关系,关于修谱的问题,请大家仔细阅读手里面的资料。并在春节走亲访友中,广为宣传,让更多的孟氏族人收益。让孟氏家族的历史得以传承。

正所谓,元旦后春节前,一声祝福拜俩年。至此新年来临之际,宪宁提前给大家拜年,祝各位宗亲在新的一年,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平平安安,每一个希望都能如愿,每一个梦想都能实现!愿孟氏家族繁荣昌盛,孟子思想万古流传。谢谢大家。

第11篇:宿松余王氏族续修家谱开始

宿松余王氏族续修家谱开始

一、余王氏族的由来:据记载,宿松余王氏系陕西三槐堂王氏 由一世祖王宇真(葬于涧东仙人座 配吴氏)自江西迁移而来。一世祖遇育三子分别为妙宜(葬涧西金线钓葫芦),妙廣(葬中人穴配洪氏),妙庆(葬邱家栾)其中妙宜传铁山,锡山。妙廣传道铉、道铭、道鎧(kai)、道铎、道镇、道珏。妙庆无传。妙廣传后改余姓,从此余王同姓,余王氏开枝散叶。

二、余王氏的派系:分旧派,新派。旧派:金木水火土,一尚士大德。新派:道希萬彦崇,孔应比士大,知世思先泽,兆昌锡景长,咸恒勗(xu)守正,敏学志怀芳,炳質令闻起, 懋猷溥惠良,逢时賡佳际,星岳曜齐光。

三、余王氏族谱续谱记录:第一次续谱时间:1736年 乾隆元年,第二次续谱时间:1783年 乾隆48年,第三次续谱时间1819年 嘉庆24年 第四次续谱时间1854年咸丰四岁 ,第五次续谱时间1886年光绪丙戍长至日, 第六次续谱时间1923年,民国12年 ,第7次续谱时间1991年 第八次...正在进行时!!

四、联系方式:余王氏族续修家谱开始,请全国有关家族族亲来信或来电联系。联系人:王昌彦,联系电话:13865131656。望所有余王氏族人相互转告!

2015年4月

第12篇:“六一”主持词(修)

新星幼儿园2017年“六一”主持词

主持人开场: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感谢各位家长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孩子们的庆六一联欢会,六一是孩子们的大节日,我们也希望前来的您能够在今天的活动中回归童心,抛弃烦恼,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美好无忧的一天。好,现在欢迎我们的小主持闪亮登场。

小主持上台:

(1):亲爱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 (2):敬爱的老师,可爱的小朋友们! (合):你们好!

(1):我是来自幼儿园大班的_________ (2):我是来自幼儿园大班的_________ (1):我们的快乐是因为父母的无私付出 (2):我们的成长是因为老师的辛勤培育 (1):感谢父母和老师 (2):感谢每一位爱我们的人

(1):为了欢庆我们的节日,小朋友们精心准备了好多有趣的舞蹈,

(2):我们的舞姿或许不标准,但我们会用真情将最美好、最纯洁的童真来表达。 (1):在这里预祝小朋友们能够在表演中尽情展现自我,度过一个开心快乐的节日。 (2):下面有请我们敬爱的园长妈妈为我们送上她诚挚的祝福! 园长致辞: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非常高兴能够在这个孩子们的大节日里家园欢聚一堂,在过去的日子里,感谢家长们对新星幼儿园的支持和配合,使得我们的各项工作可以顺利开展,也使得我们的孩子可以在幼儿园健康开心的成长。 时光如梭,新星幼儿园也已走过了17个年头,17年来,我园为各小学输入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幼儿,这其中离不开您的支持,更离不开我们默默耕耘在一线的可爱辛苦的老师们,在我的眼里,她们就是我的大孩子,在这里我也要给她们一个大大的祝福!

而亲爱的孩子们,今天将是我们新星幼儿园又一次文艺汇演。每个小朋友都将登台表演,展示你们的丰姿,孩子们,无论你们今天表现的怎样,只要站在这个舞台上,你们都是精彩的,也希望家长不要忘记给孩子们带来掌声,有你们的掌声孩子的表现会更精彩。

最后祝孩子的演出取得成功!再次祝可爱的孩子们节日快乐!祝在座的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

主持人:谢谢王园长的精彩致辞,我宣布,新星幼儿园2017年“六一”文艺汇演现在开始。

首先,请欣赏我们青春活力的老师们带来的开场舞蹈《Timber》[\'tɪmbə](木屋狂欢) 大一大二班:

跳跃的音符,演奏着童年的活力,动感的舞姿,展现着童年的魅力,童年是单纯的年代,是欢乐的年代,犹如夏日的灿烂阳光,绚烂靓丽,高远而明亮,我们是那样的朝气蓬勃,欢乐是今天的主题,让我们踏着童年的韵律,让童心飞扬,让美好在音乐中起飞!下面就有请这群充满活力的大班小朋友带来舞蹈串烧 。 大三班:

我们是出巢的小鹰, 明天将展翅高飞。 我们是含苞的小花, 明天将姹紫嫣红。 我们是祖国的希望, 明天将进入小学。

下面请欣赏大三班给大家带来的舞蹈, 《一年级》 。 中一班:

我爱洗澡,好多泡泡,讲卫生的小朋友是健康的,让我们一起来洗一个香香的澡吧~。下面请看中一班的小男生为我们带来的舞蹈《香香澡》

听,这悠扬迂回的音乐,充满着浓郁的异域风情,谁会在这美好的音乐中翩翩起舞呢,看,她们来了,下面有请我们中一班这群美丽的小公主为我们带来妖娆动人的印度风情舞《didi节奏操》。 中二班:

大脑袋,鼓眼睛,宽嘴巴,四条腿,白肚皮,呱呱呱,你猜猜这是什么? 这还不简单,一定是小跳蛙。

我们幼儿园也有一群小跳蛙,瞧!他们来了。 有请中二班的小朋友为我们带来舞蹈《小跳蛙》。 太阳班:

有那么一群精灵,他们用可爱为我们带来欢乐,有那么一群精灵,有着纯洁无瑕的心灵。看,有一群聪明敏捷的波斯猫,他们正迈着优雅的步子缓缓地向我们走来。下面请欣赏太阳班小朋友带来的舞蹈《波斯猫》。 月亮班:

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的幼儿园,它们想和小朋友们一起过六一呢~ 小动物说: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好玩又有趣的舞蹈叫做《妖怪体操》,下面有请月亮班的小朋友闪亮登场! 星星班:

我们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一杯香甜的牛奶,可以让我们健康的成长,每天一杯香甜的牛奶,可以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今天,你喝牛奶了吗?下面有请星星班宝贝们为我们表演舞蹈《健康牛奶歌》。 舞蹈班大班串词:

六月的风,大方坦荡;六月的雨,淋漓酣畅;六月的太阳,热情豪爽;六月, 是我们大家的节日,我们将为它增添光彩;看,舞蹈班大班的小女生们要爆发她们的小宇宙了,请欣赏舞蹈《小宇宙》。

舞蹈班中班串词:

水果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的,水果的味道酸酸甜甜的,水果的营养是高高的,爱吃水果的娃娃是美美的。 咦,水果的歌是什么样的呢?还真是不知道。 别忙,现在就来听听吧!请欣赏舞蹈班中班的小女生们带来的舞蹈《快乐水果歌》。

结束语:在这可爱整齐的舞蹈中,我们家园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六一”节。今天,我们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了,来自童真世界的快乐,愿我们所有人能够永葆童心,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到这里,新星幼儿园庆“六一”家园联欢会圆满结束!再次感谢大家的到来!

下面请小朋友们回到各自班级,领取自己的六一节礼物,它承载着我们对你们的祝福,希望你们能够度过一个开心快乐的儿童节。

最后请大家有序离开活动场地,不要拥挤,返程时路上注意安全。

第13篇:家谱文化

家谱文化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祭祖的习俗,每逢旧历年节,不仅举家团聚,而且还往往要祭奠先人。“先人”不仅包括我们幼时曾承欢膝下、现已故去的长辈,还会上溯很多代,甚至直到最早冠以家族姓氏的始祖。

祭祖的习俗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感激先人的情怀,然而对于每个家族来说,那么多从未谋面的先人是如何被纳入到祭奠和追怀的对象中的呢?这就要归功于家谱的存在了。我们对家谱并不陌生,可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又经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家谱的来龙去脉不甚了解。更多资料来源:家谱-百姓通谱

那么到底什么是家谱呢?简单说来,家谱是记载一个家族血缘关系发展的过程,并同时也重视记录家族里面重要人物的事迹的家族历史文献,又被称为族谱、宗谱、家乘、谱牒等。

在我国的北方和南方地区,家谱的形式并不相同。北方常见的家谱叫做“谱单”,是以图表的形式简明、清晰地记录家族血缘发展过程,还可供后人悬挂供奉。南方的家谱则要详细得多,除了家族血缘世系发展图外,还有序言、凡例、家训族规、族产、坟茔、契约等与家族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这些内容被装订成册,存放在祠堂里面,因此被称作“谱书”。谱单和谱书就是我们目前可以看到的文字家谱的两个主要种类了。

关于家谱的起源时间目前尚无统一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还曾有口承家谱、结绳家谱等早期形式。到了魏晋时期,中国的家谱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当时,由国家设立谱局、选取谱官统一进行家谱的编纂工作,并与九品中正选官制度相配合,共同维系世家大族的贵族地位。宋明以后,家谱沉降到庶民社会,开始成为庶民家族“尊祖、敬宗、收族”的文献依据。此后,“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家谱的体例也不断得到完善,并形成了连续不断的民间修谱传统。

中国传统家谱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可分为4大主要部分:一是谱序。谱序多由家族名人或族外名人撰写,主要包括此次修谱缘起与目的、修谱经过、家族历史渊源、迁徙经过及谱学理论等,目的是宣扬祖先功德,使子孙敬祖向善。文天祥曾为南靖《赖氏族谱》作序,他说“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以纪事实,谱以序昭穆。昭穆之能明,则家派曷得而蒙哉?今赖氏谱牒历已有数百余年而弗失,开卷一览,上以见先人之勋业,下以见人之嗣绪,非普继善述者能之乎?书此为万世之观”。二是凡例。凡例是家族思想的总括性表述,规定了家谱纂修的基本内容与首要原则,可以说是家谱纂修活动的纲领性文字。清乾隆年间的《汪氏宗谱》凡例对此进行了明确的表述,“谱牒之修者,考其本,稽其源,尊祖、敬宗、收族之所思也,而谱书之所作,使离者合之,远者近之,疎者亲之。谱图于族,岂不重哉”。三是家族世系。世系是家谱的核心部分,也是家谱中分量最重的部分。按照传统的世系记载方法,分为欧式和苏式,即欧阳修和苏洵所分别创立的世系记载方法。这种方法提出家谱要重点记载上至高祖,下至玄孙五服以内族人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是指家族排行、父祖何人、婚姻情况、官爵情况、生卒情况等。在始祖方面,家谱通常会以古代名人或传说人物为始祖,例如姜姓家谱认为炎帝是姜氏的始祖,并会在家谱里面记载炎帝的历史传说。四是重要家族文献。主要包括家训族规、田产契约、祠堂坟茔、诗文传记等。以上便是家谱的主要内容,由于各地风俗不同,各个家族情况不一,家谱的内容方面也可以进行适应性调整。

那么如何才能编修一部内容丰富的家谱呢?从修谱的时间上看,家谱编修频率各地不同,约略按照30年一修的时间进行。30年是一代人的成长时间,因而家谱也基本上按照这样的时间间隔进行编修,以保证在代际间的顺利传承。如果一个家族超过30年还未修谱,那么就会被认为是不孝子孙。

家谱编修活动开展之前首先要成立专门的负责机构,名为“谱局”或“修谱委员会”,由他们负责续接家族世系、组织文字材料、制定凡例、收集经费等具体工作。在清嘉庆十六年(1812)《南屏叶氏族谱·附录修谱事宜》对谱局活动进行了详明的规定“修谱先设公局,分定总修综理,汇世系,缮写、绘图、校对、监刷等项,各欸列名以专责成。”在修谱活动中经费的筹集是一个重要问题。修谱经费的第一个来源是人丁费,即家族男性成员的上谱费。但在当代,女性也可以同男性一样进入家谱,所以也须缴纳人丁费。修谱经费的另外两个主要来源是族产及宗亲赞助。在传统社会,宗族拥有一定的共有族产,可以为家谱编修活动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但随着宗族组织的消失,这一经济基础已经不复存在,宗亲赞助成为当代修谱经费的第二类来源。

2005年湖北汉阳汪氏家族为了表示对修谱活动提供赞助的宗亲的感谢,就在谱后的光荣奉献榜上分别记载了7位族人的名字及捐资数额。最后,当家谱编修完成的时候要举行隆重的散谱仪式。在宗族生活中,散谱仪式是重要的家族盛会。仪式通常由族长主持,在宗族祠堂中进行,要求全体族人到齐,整肃衣冠、态度谨严,然后按照每房一套的规矩由各房房长负责领取家谱。在传统社会中,家谱具有很强的家族秘密的性质,只能在家族内部发行,领谱人要谨慎保管,不能私自将家谱借与外人,更不许私售。当代的散谱仪式形式较为多样。湖北汉阳汪氏家谱的散谱仪式名为“开光仪式”。仪式在村中广场举行,修谱委员会聘请了专门的主持人负责主持,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族人代表纷纷登台发言,畅谈亲人相聚的快乐,之后族人按照定价自愿购买家谱。最后,在一片爆竹声中开始了仪式的最后一个高潮——集体宴饮。值得一提的是在散谱仪式中还有一项重要程序:销毁老谱。按照传统修谱习俗,当新家谱编修完成之后,要将老家谱当众销毁,防止新旧混淆。不过这种对待旧谱的方式在当代已经发生了变化。当代新家谱编修完成后不再销毁老家谱,而是将老家谱作为家族文化遗产给予保护。在安徽金寨汪氏家族的樟木谱箱里至今保存着该家族三修、四修、五修和六修家谱文本4套共计30余本。散谱仪式标志着家谱编修完成,不过这并不表示修谱活动的终结,编修机构还要对家谱日后的保管问题做出相应的规定。在传统社会,修谱机构对家谱保存方式的规定比较严格。在民国十四年(1915)《汪氏家谱·凡例》中对此明文规定“谱牒既修,凡领谱之家,务须谨慎收藏,伏天要晒,切勿令屋漏水湿,以致霉烂虫伤,甚或至为香火烧残,三年验谱之日,有一于此,定然酌量轻重加罚。”如湖北汉阳汪氏的“晒谱会”,即在夏季阳光充足的时候晾晒家谱,并由族长、房长等宗族管理者检查家谱的保存情况。当然,这种严格的定期检查制度在当代已经不复存在了。还需指出的是,新家谱最后往往会留出若干空白页,叫做“余庆录”,主要用于记录两次修谱之间家族成员的变动情况,以备正式修谱时录入新谱,同时也有子孙万代、家族绵延不绝的象征意义。

为什么家谱在传统社会中得到这么大的重视呢?这与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传统习俗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都知道,魏晋以来,国家选官、个人婚姻以至社会交往都要看门第,人们开始重视记载家族郡望、源流及世系,家谱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宋明以后,随着国家选官体制的改变,家谱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渐渐消失,官方修谱的传统禁例也被打破,民间私修家谱的风气开始逐渐盛行,家谱成为传统宗族组织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工具,在宗族民俗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发挥着延传家族历史、服务现实生活的多重功用。

首先家谱有利于人们寻根溯源。家谱的核心部分是世系,记载了家族始祖至今的血缘发展过程,因此家谱的世系内容也成为人们寻根的主要依据。在2005年编修完成的《汉阳汪氏宗谱·续谱序》中作者说“因为汪氏家族自安徽迁居汉阳后,散居各地,没有一个统一的宗谱,以至尊晚不辨,亲疏难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宗视若路人,后裔不知先祖,实为可悲!《汪氏宗谱》的创修,实现了“敬宗收族”的目标,记下了每个族人的生平,分清了每个支派的世系,使木得其本,水知其源了。”

其次家谱利于宗族组织对族人进行管理。作为血缘共同体,宗族成员之间形成了强烈的血缘认同感。而家谱以血源相亲为旗帜,进一步以文字形式强化了这一精神纽带关系,使族人在精神上获得彼此认同,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如果族人违反家训族规,宗族组织有权将其削名出谱,民国二年的《桐城汪氏宗谱·凡例》规定“子孙犯盗败伦、弃卖祖茔,罪恶彰者,或为隶卒、僧道及为人义男,并帏簿不修,有玷风化;嫁女不论良贱、婢妾,贪图财贿,贻羞先人,并削其名。”削名出谱对个人影响很大,失去了族籍身份,同时也就失去了宗族组织的各种帮助和庇护。

最后家谱有利于宗族组织对族人进行思想教育。家谱不仅是宗族历史的客观记录,同时也是具有很强伦理教化功能的文化读本,是宗族组织教育后人,继承弘扬家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家族文本资料。家谱的教化功能主要体现在家训中。家训是明清时期传统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族长、房长等宗族领导人物制定,用以约束和教化家族成员。其内容主要包括忠君、敬祖、睦族、齐家、修身等。有时在春节、清明节的时候,族长会把召集族人到祠堂中,当众大声宣读家训,对族人进行一次集体性的思想教化。

在当代社会,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年轻人远走他乡去寻求自己的梦想,随着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家族意识似乎正在淡出人们的思想,然而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于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追求却更加强烈。对于每一个当代中国人来说,通过家谱重拾来自血缘亲情的共识和认同都将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因此,家谱文化的生命力也必定更加长久。

第14篇:家谱后记

后 记

我族第八次重修家谱历时一年半,在编委会编撰人员的竭诚尽力、不辞劳苦、夜以继日、潜心编修下,于2012年秋出版,与大家见面了。

家谱编撰,看似简单,实很繁杂。从开始的策划,召集大家议商,听取众人意见,排查摸底,补漏差错,重新登记,又根据第七次老谱的相关内容进行考证、整理,即分房族重新造册,最后汇总、校对、打印,才正式定稿。

在第七次修谱和本次修谱时,已故礼贤叔、耀林叔和我父亲孙爱田等前辈是我族提出修谱的先行者,一直很关心修谱之事。现第八次修谱终于完成,实现了他们老人家的遗愿。

本次修谱耀胜叔、佩山哥、传贤叔、步贤叔、景常叔、和贤叔、佩志哥、明法叔等宗亲在本次修谱和编撰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排除一切困难,齐心协力,力求本次修谱尽量完美。以及以孙奋为代表的各位宗族贤达共同资助,为打印族谱提供资金保障(各位资助金额已在前面公示)。同时在长达一年半的修谱过程中,多次聚会,得到了和贤叔、明法叔、似波兄和我本人的多次招待。在第七次、第八次修谱当中参与的协办人员的共同努力,得以把本次修谱完成。在这里我代表编委会谢谢你们,辛苦了。

在第八次修谱当中,由于编委会成员文字功底未达境界,可能在本次编撰过程中有不足之处,特别是在编撰过程中,由于居住分散,

未能统计完整。在房族造册时,出现用字误差等疏漏差错,在所难免,望族人谅解指正,有待本族后来贤能重新编撰。

在本次修谱结束时,我本人希望我孙氏后人,能弘扬前辈的智慧,继承孙氏家族在历史上被给予的高度评价,我孙氏家族成员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无论你身在何方,都应诚实守信,洁身自好,尊章守纪,团结互助,勤劳善良,认真学习,勤奋工作,维护家族整体形象,不断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其次要认真珍藏本族宗谱,以此来教育后代做一个有诚信,有责任的人。本族人员在本次修谱当中不光是修谱,还要明志、扬善、博才、勤能。以时代要求为己任,以国家法律、法规为自律准绳,尊老爱幼、友好相处邻里,与时俱进。我相信孙氏家族一定会人才辈出、共同发展。

谨为记

七十八世孙:佩国 二O一二年秋

第15篇:家谱序言

家谱序言

一、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所以纪一国之事迹,谱所以叙世代之源流。盖祖宗以一人之身,散而传之千百人之身;且四方错落,有见面莫相识,尊卑莫能辨者;虽一本之亲,几何不秦越视之,世序之淆乱散涣极矣。家谱之修,上以敬宗,下以收族。大宗小宗列其序,昭穆世次绘为图。由本支百世,上而溯之,同出一源,此涣而受之以萃之义也。

稽吾族自始祖讳泰公──系出豫章,原籍赣州府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于前明嘉靖年间迁徒北流,侨寓县西门刘家井,继迁六贡桥——燕翼贻谋,创业垂统,是为吾族之一世祖也。

厥後皆耕读为业。五传至高祖象家公,家日益饶,复迁翰堂,遂卜居焉。是时土寇窃发,蹂躏乡里,公设法捍御,赖以保存者甚众。迨伯祖复斋公、叔祖著斋公以晋秩请封。追源溯流,欲创修家谱,志焉未逮。

迄今又数十余年,生齿日繁,支派愈盛。族愈远而支愈分,更再踵而不修,则一脉之贻如同陌路,无以动其水源木本之思,又何以笃其睦族敦伦之谊。爰是悉心采访,详加纂辑,务令昭穆不紊,世次井然。凡祖宗之行述、事迹、名号、爵秩与历代墓所、祭产及生忌年月之可以考查者,悉行纂录,寿诸枣梨,传为家乘。

由今日逆而溯之,原其本出自一人。自始祖顺而推之,溯其流一十三世。所以联属族人,使览斯新谱者,父兄宗族俨在庭帏,长幼尊卑秩然不紊。俾咸之一本之谊,共敦九族之亲,而尊祖敬宗,敦伦收族之心有不感发而兴起者乎。

大清道光七年岁次丁亥仲冬谷旦第九代孙森谨识

电脑整理:十四代孙业挥 1998.7.23武汉

二、

天地生物人为贵。曷贵乎尔?以其具天秩之彝伦,有以笃水源木本之念,凛凛然统族属而不昧厥初也。

夫祖宗往矣,而若子若孙若曾元以下,非一脉之留贻乎?故尊祖者不可不敬宗,敬宗者不可不收族。诚哉老泉之言曰:情见乎亲,亲尽则情尽如途人也。吾所相视如途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分而至于途人者,势也。势无如之何也,幸未至于途人也。使之无至于忽忘焉,可也。噫!人各有心,未有闻老泉之言而孝悌之心不油然以生者,此吾谱之所以不容缓也。

我翰堂刘氏,自始祖讳泰公──原籍江西赣州府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前明嘉靖年间,因故乡兵燹,流离迁徒,遂至于粤,卜筑于北邑之西门内。耕田而食,凿井而饮。今遗井犹存──即邑乘所称刘家井是也。

後迁于二厢之翰堂,又移居六贡屯村。故僻地槎牙,杭苇跋涉者,颇形困顿!

二世祖念庄公,三世祖明善公,乃舍田为路,累石成桥,通往来,济利涉,行人赖焉──即邑乘所载六贡桥是也。

递传而下,俱隐于农。时风气古朴,丧葬过于简略。故历代祖墓俱系土坟无碑。未建宗祠,故亦不立主奉祀,惟春秋祭墓。茔域徒存,其原籍宗派、生殁年月,亦俱无从查考矣!

迨五世高大父象家公,为故明邑庠生。六世曾大父,为国朝邑增广生,恬淡好学,不求仕进,多积阴功,广行善事:如让产于兄、还质田、存人祀诸善举,都人士艳称之。邑乘所志皆实录也。

七世长伯祖复斋公,以明经授昭平教谕,卓有政声。後沐覃恩,荣膺敕命移赠先人。其生平善迹,县志列传详载之。

而先大父著斋公,亦就职州司马加级,请封秩阶正四品,荣赠两代,行见家声克振,祖泽绵长。

则所以承先启後者,窃幸不至于昧厥初也。顾族属日繁,支分派别,由期而功、而缌麻、而袒免而至于无服,几几乎相视如途人矣!若不亟为纂辑,登诸谱牒,则无以收族者,即无以敬宗,即无以尊祖。忘本之咎,可胜数哉。 爰与族人详为采辑。自一代以至十三代,序世次,辨昭穆,联疏远,别尊卑,无不穷其源而溯其本。其生殁年代从前失于简略者,姑阙其疑;而有徵信者,不安于略。盖数阅月而後成帙,敬寿枣梨以作家乘。颜曰《翰堂刘氏族谱》,原其始也。

後之览是谱者,庶几笃亲亲之谊,怀睦族之思,俾祖宗一脉之贻,不至同于陌路,而孝悌之心,不亦油然以生哉。

谨缀其略于简端。

道光七年岁次丁亥仲冬谷旦

仲支第九代孙敏榘谨识

电脑整理:十四代孙业挥1998.8.21武汉

三、

家乘族谱是构成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透过族谱,可以看到变幻着的历史风云以及跌宕起伏的人世沧桑。家谱文化的丰厚底蕴对研究地方志、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均有重要价值。尊祖敬宗是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寻根溯源是人类的天性。炎黄之陵自不必说,各姓始祖的陵墓,也已成为近年来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的圣地。一些著名陵墓已成为其所在地的重要旅游资源。当前,国内外享有盛名的资料中心、图书馆均以珍藏有我国一些姓氏的族谱为荣。谱牒学,姓氏学已注入了崭新的内容,成为一门跨专业的边缘学科。它不仅列入了高等学校的专业课程,也已成为部分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内容,一些科学研究部门也已把其列为重点研究项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少姓氏已把其家谱在因特网上发布,从而打破空间限制,使族人可在世界各地互相交流。实际上,已有人编制了旨在使全球华人能快速寻根,编制族谱,查找亲人的网站。

《翰堂刘氏族谱》网站于1999年在网上发布,有不少读者访问及留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树有根,水有源。编写族谱首先面临的就是根源问题。

根据1827年版《翰堂劉氏族譜》可知,翰堂刘氏开基始祖讳泰公於明嘉靖年间因故乡兵燹, 由江西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迁徒广西北流二厢之翰堂,最后定居于六贡屯村;又云,明嘉靖年间,有刘法广刘法松二公携祖同来,曾至陆川县南北乡石洞村侨住。但该族谱在序言、凡例、世次及《第一世始祖开籍北流缘始考》等文中一再表明,翰堂刘氏始祖泰公的原籍宗派无可查考。

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如今在那里?始祖泰公的根源应从何处算起?神秘面纱一直未能揭开。

1999年11月族谱编委会组织了“寻根”小组,到江西省安远县访问了始祖泰公的故里,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拍摄了大量照片,作了详细的访谈纪录,昔日江西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就是当今之江西安远县鹤子乡鹤子村。泰公当年之故居就是当前该村的刘屋。

经考证,刘法广乃开七公之孙巨浪公之子,由前文知,翰堂始祖泰公当为巨浪公的子侄辈。 据恒心先生《汉祖流史》[16]等有关资料,于是,翰堂刘氏在全国刘姓大家庭的世系位置乃告排定。翰堂刘氏世系总表详见《翰堂刘氏族谱》网站的“刘姓文化·翰堂刘氏世系表”页面。

始祖泰公自翰堂开基创业至今已400多年。原族谱编印于1827年,至今已有170多年之久。如今翰堂刘氏支派繁茂,人口约1万,重新修谱,势所必然。1996年春节,翰堂刘氏后代在塘肚著斋刘大夫祠祭祖,决定成立《翰堂刘氏族谱编委会》(后文简称编委会),统筹修谱工作。

新族谱包括书籍版族谱及电脑版族谱。

1.书籍版族谱 它的最终成品是出版新版《翰堂劉氏族譜》(后文简称新族谱)书籍。新族谱在体例上做了很大改进,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其内容包括谱名、序言、凡例、概述、族居、世系世次、族规、文物、人物、附录及编后记等部分。其中工作量最大的就是世系世次部分。由于人口激增,居住地又较为分散,两次修谱的时间间隔较长,加上保存着珍贵文字资料的碑刻、神主牌、祭簿等实物多已荡然无存,工作的艰苦性及复杂性就可想而知了。编委会为此做了大量工作。编委会除了组织收集资料及编写族谱外,还负责筹集资金,组建翰堂刘氏外出人员联谊会、编写简报及组织大型扫墓、祭拜始祖泰公等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2.电脑版族谱 它在书籍版族谱的基础上,使用照片、文字、图象、声音、动画、视频剪辑、统计图表及数据库等技术,更形象、更生动地记录宗族成员的基本情况及有关活动的信息。尤其重要的是,这些信息是动态的,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更新,使之更符合实际,万代流传。

电脑版族谱的最终成品是:①在电脑上建立《翰堂劉氏族谱系统》,②制作VCD,③在因特网上发布《翰堂劉氏主页》,④打印资料等。

《翰堂劉氏族谱系统》的主要内容有①前言、序言及系统简介;②1827版原族譜的世系树图,开籍北流,自序一及二,著齋公行略,编谱人员,目录及统计图表;③2001版新族谱的族居篇、世系世次篇、修谱简报;④风光照片、人物照片,文物照片、祖墓及各种历史遗迹照片等;⑤祭祖盛会;⑥统计图表;⑦翰堂劉氏数据库;⑧翰堂刘氏主页;⑨幻灯片;⑩使用说明等。

刘姓是华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刘氏始祖是黄帝后裔帝尧陶唐氏,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据1982年全国人口统计资料,刘姓人口在全国姓氏排名居第四位,总人数超过6000万。刘姓子孙遍布世界各地,人才辈出,正在为全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奉献聪明与才智。为了与海内外谱牒学爱好者以及刘氏后裔进行交流,我们在因特网上发布了《翰堂刘氏族谱》网站,诚恳地希望各界人士光临指导。

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电脑进入家庭,电脑及数字化彩电进入农村。预料族人在二十一世纪中,除了拥有书籍版族谱外,还将会在自己的家里看到丰富多彩的电脑版族谱。

由于时间仓促,理论水平及掌握的资料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学者和读者批评指正。

第16篇:家谱调研

家谱调研

家谱文化是豫西怀川地区的一大特色传统文化,位于太行山麓,济水源头的怀川历史开始的很早。据传,殷人是怀川人的祖先。因此,怀川人有着很强的缅怀祖先,追根溯源的情愫,而家谱正是这一情愫的载体。

家谱,又称族谱、祖谱、家乘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家谱以姓氏分,不同姓氏家谱形式可能有所不同。当然,不同地区的相同姓氏家谱也存在差异。我的家附近的北王村是一个以谢氏为主体生活的村落。因此笔者以谢氏家谱为例展开调研。

谢氏家谱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型的家谱,一般就称作家谱,保存在本村的祠堂——“谢氏老祠”里,(谢氏老祠是我村谢氏家族的祠堂,用于祭祖,里面记录有谢氏的来源及谢氏历史,祠堂事物一般由村里最年长的族长管理,图(1)为祠堂里的石碑,记载了谢氏来历及根源,对于研究家谱很有帮助)

图(1)

还有一种是小型的家谱,也就是村民家户里用的家谱,一般称“老爷老奶轴”。

图(2) 图(3)

如图所示,图(2)为祠堂里的大家谱。大家谱又分为两种:

1、挂谱,顾名思义可以挂在墙上的家谱。一般不挂出来,只有在春节时候(初一到正月十五)才挂出来,挂在祠堂上房的三面墙上。用于全村人到祠堂里祭祀祖先,追根溯源。图(2)就是挂谱。挂谱长2~3米,宽约1米 。图中类似水源,类似树根的即为家族繁衍,世系传承示意。

2、卧谱,与挂谱不同,即使春节也不挂出来的。所以一般很少有人见过卧谱。据说卧谱比较类似于世系表。挂谱和卧谱都由村里最年长的族长保管。图(3)为家户中的“老爷老奶轴”,实际就是每家从祠堂的大家谱上找到自家的那一支或一脉的祖先,写在自家家谱上。它是与大家谱相承接的。“老爷老奶轴”挂布长约1米,宽约0.5米。这种家谱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贴在自家墙上,图中的格子里的内容就是自家的历代祖先的名号。

挂谱与卧谱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第一,挂谱只记载已过世的人,而卧谱则包括在世的人,有几辈人就记几辈人;第二,挂谱只记载过世的男的名号,而关于女的一律不记,卧谱则男女尽量都记。

挂谱以图画形式向人们展示繁 衍生息、传宗接代的过程。从可考 的一辈开始以水流的形式从大到小 按从右自左的方式往下排。当然, 水流也由粗到细,意为辈分由大到 小。如图(4)所示,从可考的第 七代应节开始,下有三子:长子汝 由、次子汝道和三儿子汝嘉。三个 儿子下有分别有子,再依次往下类 推。图(4)中第四代只有来旺下 有延续,其它没有,并非其它兄弟 膝下无子,而是由仁彦延伸下的子 孙较多,所以其它支脉只好另起一

图(4) 张谱布。为区分不同辈分,每一辈字的人都要有一个“官名”,也就是同一辈分的人名字里都有一个相同的字。如第二代名字里都有一个“汝”字,第三代都有一个“金”字等。这个传承,形成了谢氏特有的辈字排序:惟、丕、绩、之、贻、谋、家、开、东、晋、廼、恒、基、以、立、极、绪、衍、南、周。因此,村子里的人严格按照辈字排辈分,而不是按照年龄大小。

图(5) 图(6)

图(5)、图(6)是根据卧谱自家所在支脉编排出来的世系图,也称世系表。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连接,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强调宗法关系。由图(6)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卧谱上出现了柴氏、孙氏,有的还甚至直接写出名字,这反映了挂谱和卧谱的不同以及妇女地位的变化。当然也存在失考没有记上的情况,如图(6)中圈出的地方。卧谱世系表中还常常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图(7)所示情况。 图中所示,黄色的圈是一个辈分 红色的圈是下一个辈分。我们可 以看出:继魁下有二子,贻树和 贻科。但贻树名下有“出嗣”二 字,而继海下有一子,也是贻树 这是因为继海膝下无子,而同为 兄弟的继魁膝下有两个儿子,所 以,长子贻树就过继给了继海。 由于人们受重男轻女的传统封建 思想影响比较大,认为只有有了 儿子才能传宗接代,所以多从关 系较近处过继、领养。还有一个

原因就是,在“人多力量大”的 图(7)

思想影响大多数人的时代下,大部分家庭子女很多,但却有很少家庭能供养得起

所有的孩子,所以,只能选择把部分孩子过继出去以维持生存。因此,在世系表中,图示的这种情况非常非常多。

笔者在调研期间,正好是谢氏家谱续写、完善时候,但由于工程时间较长,现在还处于调查、订正阶段,所以,对于家谱的制作过程只能通过访问村里几个年长的老人得知。生命的传承永不止息,因此原有的家谱也需要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更正。家谱是由专门从事家谱图画的人来完成的,特别是大型家谱,比较复杂,难度较大。据说现在开始动工,到年底才能完成。在画谱之前需要先对各家各户人口及先人情况有个调查了解。然后画挂谱,再是卧谱。据老人们说,这次要出一本类似书本的小型卧谱,每个家户都可有一本,这样,人们认祖归宗便更加清晰明了。家户里的小型家谱也是由专业人士画出来,各家在根据自己的世系关系填在上面。如图(3),大部分小型家谱的横批都是“木本水源”四个字,取“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之意。小型家谱的取名“老爷老奶轴”其中的老爷老奶代指历代祖先,并不是专指老爷和老奶。每年到旧年的最后一天,人们会派各家的男性到自家祖先原来坟头所在的地方去举行一个仪式,叫“请老爷老奶”,意思是要请祖先回家过年,一家人团聚。回到家以后,这个小型家谱“老爷老奶轴”才可挂出来。一直到正月二十晚上,由本村祠堂举行“送老爷老奶”的仪式后,“老爷老奶轴”才收起来。

家谱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见证。在过去它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人伦,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对于当代来说,家谱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展示,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

因此,当许多年轻人对修撰家谱还持一种否定怀疑态度时,我认为,修撰家谱是中国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有修谱传统的地区,随着思想的解禁,曾被视为封建迷信的家谱可以自由流通阅读,自然地引起了人们尤其是老人们的美好回忆。而日益安定、富裕的生活,则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精力。在乡土社会结构日益呈现松散的情况下,修家谱实是一种维持家族凝聚力的途径。

第17篇:家谱学

家谱学.txt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家谱学.txt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放得下的是曾经,放不下的是记忆。无论我在哪里,我离你都只有一转身的距离。家谱学

基本术语

世系表:血缘数据库。用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世系表使全族男子的名讳、字号、生卒年月、葬地、配偶姓氏及生卒年月,以及生几子几女、子何名、女适何地何姓等成线性排列,简单明了。目前较为普遍的形式包括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四种。

谱名:辈份代码。在修订家谱时,谱名和谱名排序就已经确定。谱名有其固定顺序,可以是一首诗,或者是家族老人认为押韵的话语,然后按照辈分,在名字中加入谱名。这个确定姓名的方式除了可以区分辈分外,还要起到消除同名同姓的作用,因此谱名通常是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

家谱:家族史。中国古代社会能维持几千年的稳定,依靠的就是若干个家庭,按血缘关系排列成的超稳定分子结构。这种分子被称作“家族”,《宗族》中曾曰:“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流凑也。”凑、聚在一起的规则,逐渐演变成了说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而分子以及分子的结构最终修炼成了现在看到的一本本的×氏家谱。家谱修订权曾一度为氏家大姓垄断,但明代起有了转变,民间私修家谱蔚然成风,这股台风一直吹到了今天。手握家谱,上溯到的祖先就算是秦桧,也自封为名门之后。

图像:必要装饰品。家谱虽是以文字和图表为主,但图像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谱中的图像包括祖先肖像、风水图、所居村庄图等,到了近代,随着照相机的发明,照片特别是家人合照,也成了家族生存状态的重要佐证,收入到家谱之中。

领谱字号:家谱上的条形码。家谱是仅限于家族内部流通的参考资料,因此在保管和保密上有着严格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家谱一房一部,不得多印,每部要编成号码,颁发本族各房领取,每位领谱人都有唯一的号码,称领谱字号。一旦发生鼠咬虫蛀、遗失散落,或是私自誊录、鬻谱卖宗,就可根据登记材料找到当事人,追究其不孝的罪责,并依照家法从重处罚。

谱序:序言。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写的赠序以及跋语等。序跋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任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该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由于一次次地续修,序跋也不断增多,不仅有新修的序跋,还照录旧序,有些谱的序跋有十几篇甚至几十篇。

余庆录:续后篇。在家谱修完后,修著人会专门留出数页空白纸,使领谱的各家能够将日后遇到的生卒、嫁娶、迁徙、继嗣等家族事宜记录在案,以备续修家谱。这种留待后世子孙续修的方式,也象征了子孙后代的绵延不绝。

家训:思想品德守则。家规高于法规,家训高于家规。家训已由劝诫的法律层次上升至了劝行的道德层次,将修身、齐家的修行融入到家庭的环境中。颜之推、朱熹、陆游推行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在训导中留下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现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

家谱堂号:图腾。明清以来,祠堂成了宗族祭祀先祖、议决大事的重要场所。每个祠堂大凡都有自己的堂号,从某种意义上讲堂号是宗族的标志。堂具有姓氏特征的堂号,其来源大都伴有寓于某些含义的典故,它重复出现于该姓氏的不同支族。没有姓氏特征的堂号,大部分分别为某一支族特有或与其他宗族的堂号甚少重复,其余少量的堂号则在同姓和异姓宗族中间有着较高的重复出现率。而其他的堂号辅以姓氏、地域的限制,也能在判断宗族方面起一定的作用。

房支:家族中的原子。简单地说,您或您的兄弟所成立的家庭便是一个房支。房支是相对于宗族更近更小的圈子,宗族相对房支是公,房支相对宗族是私,后者更具有个人色彩,因此宗族内的利益分歧通常发生在房支之间。但在宗族认同很强的村庄,宗族不会允许房支利益超出宗族利益,抑制了宗族内各种亲疏远近关系的表达,从而使宗族内部有了团体格局的样子。

谱例:凡例。用条文形式主要阐明族谱纂修原则和体例以及类目安排的理由。谱例强调家族血缘的纯洁性,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伦理纲常,表示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谱论一般是摘录前代硕学名人论家谱之重要的语录,也有直接把皇帝的喻民榜、喻民诏刊载在谱前,以告诫族人。

支谱 顾名思义,支是主干之外的分支,意属为同祖之下分衍的众多后裔,而后又各有其世系的支派。所谓支谱,就非常明确了它的谱牒定位,即局限在该祖之下的一个独特分支。形成或成为“支谱”的因素往往也是因分衍、择业、迁徒等原因,游离在原宗地所发展而成的,所以冠以“支谱”,它本身就表明了它属某宗之下的一个分支。支谱仍属于族谱范畴。

家乘 家乘,原意为以记载私家之事的文录。罗大经《鹤林玉露》载:“山谷晚年作日录,题曰家乘。”家乘属于家谱的范畴,因此后有少量的家谱也冠用家乘。家乘是从“史乘”袭用而来。虽然冠用家乘的不太多,但对谱碟的称谓单位则多有使用“乘”,是谱牒定量的又一别称。谱中有如:“以上大乘,每乘拾八本。”这里所谓的大乘非指佛教“大乘”之意。乘,本为春秋时晋国的史籍名,以后引申到载史之类的书,可称“史乘”。因此将谱列入史类称乘,大乘即本族总谱和门谱的合称,如“每乘拾八本”,即这部完整的谱碟共十八本。

义田 又称“义庄”,指宗涝用于赈恤族内贫寒人家和奖励贞节义行的田产,始创于北宋范仲淹。范仲淹创设义庄的初始动机是:‘祖宗积德百余年始发于我,今族众皆祖宗子孙,我岂可独享富贵?”(《宋人小说类编》卷一)义田大多由宗族显贵捐献而产生的,一般设有专人管理,以防族人侵渔,并且不准典卖,地权比较稳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族人的生活困难。故顾炎武说:设立义庄“夫惟收族之法行,而岁时有合食之思,吉凶有通财之义。”如此“不待王政之施,而矜寡孤独疾者皆有所养矣。”(《皇朝经世文编》卷八)清朝政权考虑到义田的巨大作用,严厉惩罚那些盗卖义田的不孝子孙,以保护宗族公产。

家讳 即家族或家庭之内的忌讳,又称“私讳,”与“国讳”相对。古人视直呼尊长姓名为大不敬,故晚辈在日常言谈和使用文字时,要回避祖、父等长辈的名字,做到“臣不言君名,子不言父名。”家讳现象,周代即以出现,汉晋逐渐盛行,至南北朝进入全盛,后世相沿,但明清时稍松。依家讳要求,外出写家信,信封上忌用父亲名字,而要用本人名字写成“某某某平安家信,”对别人说起自已的父母,亦多用“府君”、“萱堂”、“椿庭”、“家父”、“家母”一类的词代称。在行文时,如遇与长辈相同的字,则以改字、缺笔等方法加以回避,以表尊敬。如苏东坡作序,一律以“叙”代替“序”字,以避父讳“序”;司马迁父名“谈”,故他在《史记》中从未用“谈”字,家讳发展到后世已不限于文字和称呼上,如晋代桓玄父名“温”,其家中讳说“温‘,因来宾要求温酒竞至大哭,

排辈 宗族内以宗谱规定辈分用字以公开族人所处的辈分。族人在命名时(尤其是男性),名字中必须含谱定辈分用字,放于名字中间,俗称某字辈,以此作为族人相互关系的标志,防止族内人际关系发生混乱。这种规定自汉代开始,明清时期的大家族颇为盛行.如江西九江吴氏的排辈为:德里伯志盂,时添国道中,之登光宗应,茂学仁宜从。周邦新进化,富寿兆长荣,昭代闻仕启,恒慈建立洪。昌明高尚法,永守善良功,锡庆开先业,修和本大同。江西靖安钟氏的排辈为:子孙永昌,宗先福长,顺龙有庆,发荣万方。可见,排辈用字连接起来反映了强烈的血亲观念、浓厚的尊祖意识以及对于宗族繁荣昌盛的期望。

遵昭穆 是在周代确立嫡长继承制的前提下,为适应宗族组织的存在而出现的一种行辈标志制度,其盛于西周,后世则仅用昭穆表示辈分如父子的关系。其制,在确定宗族庙次和墓次时,始祖居中,父昭子穆,父穆子昭,左昭右穆,依次转换,以使在祭招、丧葬、继承和赐爵等礼仪活动中明确区分行辈,严防宗族内部的辈分发生紊乱。故

九族 是先秦时期概括宗亲关系的一种说法,以西周为最典型,见于《左传”桓公六年》:“亲其九族”。《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即睦,平章百姓。”关于九族所包含的亲属范围,古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其一认为九族全系父系宗亲,即指上至高祖,经曾祖、祖、父、已身、子、孙、曾孙、直至玄孙的九代的合称;其二,认为九族亦包括异姓有服的亲属,指父族

四、母族

三、妻族认为几族亦包括并姓百服的亲属,指父族

四、母族

三、妻族二,具体分布为:父族四指五族之内为一族,父女昆弟适人者与其子为一族,已之女昆弟适人者与其子为一族,已之女子子适人者与其子为一族;母族三,指母之父姓为一族,母之母姓为一族,母之昆弟适人者与其子为一族;妻族二,指妻之父姓为一族,妻之母姓为一族。可见九族是一个较大的亲属团体。后世在概括宗亲关系时基本上不用九族的提法。 六亲 即六代宗亲。古代有宗族亲情到第六代为止的民间成规。

兼容并蓄

回复 引用 顶端

分享此贴只看该作者 | 小 | 中 | 大 想想 [1楼] 发表于:2010-03-20 15:43

人生何时不迷狂,正心诚意修非常,道体玄通无为处,佛心妙谛真如藏。 作者资料发送短消息加为好友级别: 总编 UID: 3 精华: 412 发帖: 10935 威望: 14782 点 金钱: 0 RMB 所在城市:北京

注册时间:2009-04-01 最后登录:2010-08-22

家谱体例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体例的变化与内容丰富是此前谱牒所少有的。正德元年所纂《余氏会通谱》内容包括新旧序、跋、辨、图、外传、外纪图、世系图、茔域图、卷末跋、后序。《休宁文昌金氏世谱》内容已较全面,包括序、凡例、列士、金氏本国、世系、事略、行实、行状、墓志铭、杂著、记、诗、赞、规约。嘉靖十八年许璞、许汉纂《许氏统宗世谱》内容涉及序、名人传记、行状、墓志、世系。嘉靖三十四年朱世恩纂《朱氏统宗世谱》内容涵括历代谱序、敕命、凡例、像讚、祠屋图、墓图、传、世系图。嘉靖三十七年黄侍、黄仁德纂《左田黄氏孟宗谱》内容包括序、图、地理志、姓氏源流、世系、文翰。隆庆六年许可复、许凤翔纂《新安歙北许氏东支世谱》吸收并总结了嘉靖以前家谱的有关内容,且有所扩展。该谱涉及历代谱序、目录、世系图、考、先世文翰、序、说、传、记、寿叙、赋、诗、歌、词、挽诗、行状、赞、祭文、谱说、后骗子、领谱字号等诸项内容。

万历以后,字谱内容较前更为丰富。隆庆、万历年间歙县殷氏宗族“始为谱,其大凡有姓氏、本原、世系三考”,其后内容又扩充了“世德、规范、训典、文献、宅第、丘墓、遗文、遗迹、里社九考。”万历五年吕仕道纂《吕氏续修宗谱》涉及目录、书法、凡例,历代谱序、像讚、迁源源流、祠墓寺图表、里居图、姓氏来源、世系、世德、规范、训典、文献、遗事、丘墓、祭田、家规、修谱衔名、修谱总论、后序、跋等内容,该谱的列诸项涵盖了后世家谱所具备的基本内容。万历十八年程弘宾纂《歙西严镇百忍程氏本宗信谱》分谱序、谱例、纪源、传疑、传信、世系、世传、内传、保莹、遗翰、族约、续后十二篇。万历末年修成的休宁《曹氏统宗世谱》涉及序列、题辞、谱引、谱歌、谱诗、恩荣录、曹氏先达、迁徙源流、坟墓、后序、跋、谱约、支谱图、统宗谱系小叙、系图、事略、重修族谱叙略、家乘序、诗集序、遗嘱、跋等内容,名目纷繁,同万历以前所修宗谱相比,内容得到大规模扩展,几乎囊括了与宗族相关的所有事项。通过对上述明代宗谱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与宋元谱相比较,明谱新增加的内容主要体现为家规家训、祠产族产等宗族制度的相关方面,这也正是明代宗族制度较前有所发展的一个反映。

关于体例方面,明谱在因袭欧苏谱例的同时,增加了“志”“图”“考”“录”等项新内容,这是明修宗谱进一步吸收正史和地方志编纂学上成果的重要体现。据翟屯建先生研究,明代宗谱体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纲目体,以纲统目;二是条目体,一事一目,互助统辖;三是纲目与条目的混合体。且愈往后,这种混合体的方法在宗谱编纂中愈益得到广泛的运用。与明代以后所修宗谱相比较,有明一代所修宗谱的体例已比较完备,且大体上已定型,此后清、民国年间所纂宗谱在体例上基本承袭明谱,变更甚微。

兼容并蓄

回复 引用 顶端

分享此贴只看该作者 | 小 | 中 | 大 想想 [2楼] 发表于:2010-03-20 15:45

人生何时不迷狂,正心诚意修非常,道体玄通无为处,佛心妙谛真如藏。 作者资料发送短消息加为好友级别: 总编 UID: 3 精华: 412 发帖: 10935 威望: 14782 点 金钱: 0 RMB 所在城市:北京

注册时间:2009-04-01 最后登录:2010-08-22

家谱的格式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

1.谱名

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2.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4.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本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赞、遗像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

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

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11.世系

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谱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除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1)宝塔式图谱: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最迟已在南宋时出现了,因此很可能也是北宋人的产品。(2)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12.传记

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13.谱系本记

也称作世序、世系录、先世考等,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即本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寿数等。

14.族产

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学田、义墅、山林、房屋等。

15.契据文约

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16.坟茔

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7.名迹录

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18.任宦记

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19.年谱

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20.艺文

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辈谱

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22.领谱字号

中国古代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中成员前,对每部谱都编以号码。

23.续后篇

或称余庆录。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以示绵延不绝。

24.纂修、捐资人名

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以上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凭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其实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百科全书。通过一部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该家族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该家族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可与正史、方志并列的又一文史宝库。

兼容并蓄

回复 引用 顶端

分享此贴只看该作者 | 小 | 中 | 大 想想 [3楼] 发表于:2010-03-20 15:46

人生何时不迷狂,正心诚意修非常,道体玄通无为处,佛心妙谛真如藏。 作者资料发送短消息加为好友级别: 总编 UID: 3 精华: 412 发帖: 10935 威望: 14782 点 金钱: 0 RMB 所在城市:北京

注册时间:2009-04-01 最后登录:2010-08-22

家谱的纂修

家谱是一个家族、宗族全面、详细的记录,堪称家族、宗族史或家族、宗族百科全书,同时家谱又起着敦宗睦族、凝聚血亲的功能和作用,那么纂修家谱可说是中国古代家族生活的一件大事了。古人对纂修家谱可以说是谨慎而又隆重的,将修谱视为宗族中的头等大事。有些家族在纂修家谱时请本族或族外当时有名的文人学士撰写部分内容或题写序言,如欧阳修撰有《欧阳氏谱图》、苏洵撰有《苏氏族谱》、曾肇撰有《曾氏谱图》、王安石撰有《许多世谱序》、文天祥撰有《跋李氏谱》等。其主要目的是借以扬名和炫耀,但从另一侧面也保证了族谱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一部家谱从酝酿重修或续修到新谱修成,中间有许多过程,这里分别叙述如下:

1.家谱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1)平时分项记录族人的情况如家族成员凡生丁口、行冠礼、结婚时均须预先立册一本,以便以后陆续增入新添丁口。每年冬至祭礼祖先前,家族内各房须将男丁情况报至族里,同时将婚、嫁、卒、葬等一并报上,以作为日后修谱续修的依据。

(2)平时由各房单独记录,再按时汇总登录平时家族成员的基本情况就由各房或各支单独记录和掌握,各家族成员也主动将变化情况报告房长,如生丁后须报以下内容:某房、祖某、父某、行某之第几子、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每年冬至,各房长将该年的全年变动情况造表登记后送入族内,再由专人登入总册送至族祠或派专人保存,到修谱续修之年时再拿出来使用。

(3)由各户按时报告变动情况如山东曾参后裔在祠堂内设有《纪年簿》,规定族内成员生子三天命名后即报告族长,登名于簿,记明出生时日;去世者,家属半年内将死者寿数、葬地报告登记;即媳妇,要求把女方生日、娘家情况记录在簿;迁居外地者,要一年汇报一次情况,注明居地等项,以便族长记录。

(4)修谱时普查填表而后汇总纂局格式如下:第几某户、几十几代、名某、年几十几岁、现居某县某村、习何业何职、曾祖名某、号某、何指、在否、父字某、号某、何指、在否、有子几人、名某。

(5)派人外出实地调查这是一般家族修谱、续谱时最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之一。有些家谱在载录修谱人员时称从事这项工作者为“采访”。外出实地调查的主要对象是迁居外地的本族成员的基本情况。

(6)各支族提供有些家族规定:修谱前两年,各支族要将各自的情况先行编好送来汇总,各房“预先编订,早发传启,汇齐修梓”。

(7)利用旧谱资料这也是一般家族修谱、续谱时最重要的资料来源之一,几乎所在的得修谱、续修谱都是在旧谱基础上参核考证,拾遗补缺再填加新材料而修成的。

(8)利用御赐诗文及各种契约文书等文献资料福建莆田《九牧林氏家乘》则载有宋、明两朝五位皇帝赐给族人的八首诗词及唐朝时发给林家的免税役户贴。

(9)从正史、方志、文集及其它书籍、资料中抄录资料一些大家族的家谱收录人物众多,这些人物或在正史中有传,或有文集行世,或在方志有载,另外他们与同时代的族外好友或有彼此酬唱、书函往来。这些酬唱、书函等也许收录于他人的文集之中。以上种种情况都会在修谱、续谱的过程中遇到,因而正史、方志、文集和其它书籍、资料也成为修谱时不可遗房的重要宝库之一。

(10)辑录族人所撰诗文及其它存稿如贵州黄平县新州镇周家山《周氏族谱》除记载周瑛的传记外,还收了他的诗词、散记和其它文字,并对他的著作《草庭类稿》予以介绍。

(11)辑录与族人有关的其它材料

(12)辑录族人墓表、墓志、墓铭等材料

家谱资料的收集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方面是现有家族成员变动情况的积累,另一方面是已故家族成员资料的收集,这两方面的工作艰苦而细致。只有将重修、续修家谱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做好得扎实、有效,才有可能修成一部资料全面、引证广泛的好的家谱。

2.家谱的纂修纂修家谱是家族、宗族的一件大事,根据家谱资料记载,纂修家谱须得家族、宗族大部分成员同意后方可进行。重修、续修家谱的时间古无定制,一般是三十年一修的,也有二十年一修甚至十几年一修的,还有由于兵荒、灾疫、迁徙等原因而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未修的。

纂修家谱前,家族、宗族一般都要成立修谱机构,即所谓的家谱编委会或谱局,由族长担任主修。编委会通常由主修、倡修、编修、监修、协修、校阅等组成。编委会的人数多少主要依据家族、宗族的大小而定,由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较大的编委会如《张氏统宗世谱》编委会人数达二百四十八人。

有些家族则延请谱师或当时有名的文人学士来纂修家谱。延请谱师来纂修家谱,诚然能对家谱的体例、格式、文字等有所保证,但由于谱师出于谋利或其它原因,在纂修家谱时常常“捏造谱牒”,“附之贵显”,“其先莫不由王侯将相而来”,使一些家族的家谱严重失实,形成“赝作”。

家谱编委会即谱局成立之后,即进入纂修族谱的实质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有二:一为收集资料,一为筹集经费。收集资料一如前述,此不赘言。经费来源一般是来自族产收入,如族田、祭田及春它田地的收入,族内公共财产出租给个人的收入等。除此而外,每个如谱的男丁都必须交纳一定数额的谱银(女子因不上谱,故不必交纳)。经费的第三个来源是族中一些有钱成员的捐助。较大的捐助来自族内有较高经济地位的成员,尤其是那些没有官职或没有通过科举考试的富裕商人,他们为了在家谱中多占些篇幅以光宗耀祖和显及后代,常常用较大的经遇资助修谱来达到目的。

一些家族每次续修族谱筹集到的经费往往不够用,只好修完为止,不能刻版印刷。

一俟经费筹集就绪,编委会就进入谱局动手编修,这在谱学中称为“开局”。首先要拟定修谱凡例,一般是依据旧谱凡例根据时代需要而增加删减。凡例定下来后,要张榜通告族内成员,使他们明确此次修谱的编修宗旨及基本体例。书稿编好后,即请人认真刻写和印刷,临修、校阅负责审核和校对。

一部家谱经过这些程序后才算修竣。装订完毕后,谱局再次张榜通知族内成员,然后择定吉日,锣鼓开道,鞭炮齐鸣,以大轿将修好的新谱迎回祠堂,这在谱学上叫做“出谱”。再择定吉日,举族男丁不论老幼,均沐浴更衣,穿着一新,虔诚地对家谱予以礼拜,这在谱学上称为“拜谱”。拜谱完毕后,族长拿出朱笔开始发谱,一般是每房一部,祠堂留一部。谱领完后,经济条件较好的一些家族、宗族,于当晚举行盛大宴会,所有参加礼拜的人,都可按着尊卑长幼的顺序入座就餐。

综上所述,家谱的纂修是一项庄重、严肃、认真、细致的工作,既要求有全而翔实的资料,又要求有充裕足够的经费,这样才能修出一部比较象样的家谱。“盛世修志”,家谱的纂修和地方志一样,必须在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环境中才能进行,兵荒马乱、颠沛流离时奢谈家谱,只能是望梅止渴或水中望月,是极不现实的。

兼容并蓄

回复 引用 顶端

分享此贴只看该作者 | 小 | 中 | 大 十方清静 [4楼] 发表于:2010-03-20 16:31

作者资料发送短消息加为好友级别: 总编 UID: 4 精华: 337 发帖: 23083 威望: 38381 点 金钱: 0 RMB 所在城市:beij 注册时间:2009-04-07 最后登录:2010-08-22

家规高于法规,家训高于家规

第18篇:(4家谱

杨氏族谱 序

苍茫宇宙,浩瀚乾坤,饮水思源,纳荫寻根。

吾杨氏乃山东无棣始迁祖讳子荣之后。据家谱记载,明永乐二年,子荣,子华,子富,子贵诸公,是从江苏淮安府山阳县车子镇,迁居到山东无棣杨三里,车镇温杨村,大杨村和海兴以及河北等地落户建村的。讳子荣生二子:公政,公理也。二世祖讳公政生有九子,其后裔多数为官,其中有几个都做到了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等要职,曾显赫一时,名震四方。到了四世祖讳学,由于其看破宦界之险恶,厌恶政事之繁杂,为了避世离俗,修身养性,享乐田园,以终其身,毅然带着家眷,从无棣来到了退海之地—利津城北洋江庄落户。生息繁衍几百年,可说是:后裔遍天下,子嗣布神州。

民国二十六年正月,祖辈们曾续修过一本家谱。后在*破四旧运动中被付之一炬,只有一本草稿被杨洪森给偷偷地藏了起来。随着经济收入的逐步提高,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人们的宗族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修谱立祠,悄然成风。族人们经过大半载的不懈努力,终于在一九七七年的二月,又一本完整的以《杨氏族谱》草稿为蓝本,以记忆和现实为线索的《杨氏族谱》再一次呈现在杨氏后人的面前。

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质量、人口的生老和病死、子孙的求学和就业、居住的条件和地址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之以前的家谱只是对族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明晰,但每个人的详细资料却并没有注明,根本算不得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家族史记。本着“祥世系,联疏亲,厚伦谊,严冒紊,序照穆,备遗忘”的目的,今年春节期间,经几个族人商议,决定重修家谱,以传后世。

人生征程路弥漫,咫尺天涯各一边。愿吾辈及后人谨遵祖训,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精诚团结,勤劳致富,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美好明天。

由于笔者才疏学浅,此次撰写续修家乘,缺点在所难免,深感愧对祖先子孙,唯有尽心尽力而为。然吾之诚心,上可告祖宗,下可慰族人,天地作证,日月可鉴。是为序。

十九代孙成书谨撰

公元二零一三年二月二十日

吉日立序

鼻始祖:杨子荣(妻张氏):明永乐年间,自江南淮安府车子镇从罗千户迁至武定府海丰县尚义里。江南原籍古名车子镇,今名车家桥。迁于海丰县杨氏始祖子荣在原籍子荣之七世祖官至“吏部天官”。(注:有的资料说:子荣,子华,子富,子贵诸公,系山东无棣始迁祖。于明朝永乐二年,自江苏淮安府山阳县车子镇,迁居山东无棣杨三里、车镇温杨村、大杨村和海兴以及河北等地落户建村)杨子荣生有二子:公政,公理也。

二世祖:公政(妻王氏):子荣之长子,生九子:珍,剑,甫敬,雄,明,辉,炳,进,稽。

公理:子荣之次子,此支自明徒居诸城县未暇考查,以俟异日。 三世祖:珍(妻李氏):公政之长子,生八子:麟,宦,和,松,稳,矩,稠,学。

剑:公政之次子,此支至今可考者十余家,功名十数位,有把总一位,讳瓒。

甫敬:公政之三子,此支至今四五家,有岁贡一位,讳道根候銓训导。功名五六位,其余皆不可考。

雄:公政之四子,此支单传四世而止。

明:公政之五子,此支以前支派不少,但皆未考明,姑阙之。

辉:公政之六子,此支至今百余户,有小官二位。讳春,监场大使;讳自式者任邱县训导,敕授修职佐郎;武举一位,讳印堂,官至都司敕授武信郎。大小功名四十余位。

炳:公政之七子,此支二世而止。

进:公政之八子,此支六子二十六孙。其孙辈传至今者只有四支,其余皆不可考。此四支后代甚盛,有举人二位,讳本恭者益都县教谕;讳麟度者補选知县。有官职者十余位。

稽:公政之九子,有百余位,家产八百顷。 四世祖:麟(妻崔氏):珍之长子,累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配崔氏累赠一品

夫人。

宦:珍之次子,此支以下一子二孙,在明万历年间,由七世杨清率领三个儿子离开无棣杨三里,东迁至沾化县丰民四村落户;在此地,只落下了杨清以及两个儿子三星,三典,而另一子继续东去,究竟落户何地,无从查考。

和:珍之三子,此支以下四子,今只考出一支。

松:珍之四子,此支以下五子,至今皆未考出。

稳:珍之五子,此支以下五子,今只考出三支;今极盛者即稳之第三子之后也。

矩:珍之六子,此支以下七子,皆未考出。

稠:珍之七子,此支以下四子,皆未考出。

学(妻段氏):珍之八子,此支以下一子,生终身无意上进看破宦界厌其繁杂,自海防迁居利津城北洋江庄,避世离俗,乐田园以终其身。 五世祖:昌(妻刘氏):学之子,生有一子:光勋。 六世祖:光勋(妻张氏):昌之子,生有一子:渭。 七世祖:渭(妻韩氏):光勋之子,生有一子:有才。 八世祖:有才(妻姚氏):渭之子,生有三子:槐、秀、龙。 九世祖:槐(妻宋氏):有才之长子,生有二子:元吉、元利。

秀(妻张氏):有才之次子,生有二子:元福、元升。

龙(妻高氏):有才之三子,生有三子:正祥、正吉、正壹。

※自此,东洋江村杨氏家族分为三个支脉。 第一支:

九世祖:槐(妻宋氏):有才之长子,生有二子:元吉、元利。 一十世:元吉(妻王氏):槐之长子,生有二子:忍、惠。

元利(妻罗氏):槐之次子,生有二子:却、臣。 十一世:忍(妻崔氏):元吉之长子,生有一子:希曾。

惠(妻张氏):元吉之次子,生有一子:希圣。

却(妻张氏):元利之长子,生有一子:希贤。

臣(妻张氏):元利之次子,无嗣。 十二世:希曾(妻赵氏):忍之子,生有二子:振宗、明宗。

希圣(妻马氏):惠之子,生有二子:应宗、承宗。

希贤(妻李氏):却之子,生有三子:兴宗、怀宗、可宗。 十三世:振宗(妻王氏):希曾之长子,生有二子:峦、峯。

明宗(妻高氏):希曾之次子,生有一子:海。

应宗(妻孙氏):希圣之长子,生有一子:华。

承宗(妻董氏韩氏):希圣之次子,生有一子:蘭。

兴宗(妻陈氏):希贤之长子,生有二子:芝、荷。

怀宗:希贤之次子,无嗣。

可宗(妻赵氏):希贤之三子,生有二子:东、池。 十四世:峦(妻黄氏):振宗之长子,生有二子:青云、和云。

峯(妻孙氏):振宗之次子,生有一子:瑞云。

海(妻李氏):明宗之子,生有一子:立云。

华(妻刘氏):应宗之子,无嗣。

蘭(妻刘氏):承宗之子,生有一子:凌云。

芝(妻陈氏):兴宗之长子,生有二子:连云、登云。

荷(妻尚氏):兴宗之次子。

东(妻张氏):可宗之长子,生有四子:长云、步云、生云、梯云。 池(妻薄氏):可宗之次子。

十五世:青云(妻王氏):峦之长子,生有一子:守成。

和云(妻李氏):峦之次子,生有二子:守恭、守统。

瑞云(妻马氏尚氏):峯之子,生有一子:守训。

立云(妻张氏):海之子,生有三子:守度、守兴、守庆。

凌云(妻李氏黄氏):蘭之子,生有三子:守俭、守勤、守义。

连云(妻张氏):芝之长子,无嗣。

登云:芝之次子,无嗣。 长云(妻曹氏):东之长子,生有一子:守山。 步云:东之次子。 生云(妻张氏):东之三子。

梯云:东之四子。

十六世:守成(妻李氏):青云之子,生有三子:文堂、文奎、文治。

守恭(妻尚氏):和云之长子,生有二子:文炳、文光。

守统(妻张氏):和云之次子,生有四子:文波、文贤、文选、文平。

守训(妻王氏):瑞云之子,生有二子:文辉、文耀。

守度(妻裴氏):立云之长子,生有一子:文祥。

守兴(妻刘氏):立云之次子,生有四子:文明、文德、文盛、文喜。

守庆(妻高氏):立云之三子,生有二子:文殿、文斗。

守俭(妻石氏):凌云之长子。

守勤(妻刘氏):凌云之次子,生有五子:文海、文福、文湖、文江、文汉。

守义(妻李氏):凌云之三子,生有一子:文怀。

守山(妻赵氏):长云之子,生有一子:文水。 十七世:文堂(妻孙氏):守成之长子,生有二子:洪霖、洪义。

文奎(妻王氏):守成之次子,生有四女。

文治:守成之三子,无嗣。

文炳(妻王氏):守恭之长子,生有一子:洪森。

文光(妻陈氏):守恭之次子。

文波(妻崔氏):守统之长子,生有二子:洪

三、洪恩。

文贤(妻李氏):守统之次子,生有二子:洪彬、洪信。

文选(妻高氏):守统之三子,生有一子:洪杰。

文平(妻刘氏):守统之四子,生有四子:洪智、洪武、洪亮、洪训。

文辉(妻张氏):守训之长子,生有一子:洪喜。

文耀(妻张氏):守训之次子,生有二子:洪忠、洪星。

文祥(妻苟氏):守度之子。

文明(妻赵氏):守兴之长子。 文德(妻王氏):守兴之次子。 文盛(妻李氏赵氏):守兴之三子。 文喜(妻门氏):守兴之四子。

文殿(妻张氏李氏):守庆之长子,生有一子:洪儒。

文斗(妻王氏):守庆之次子。

文海(妻张氏):守勤之长子,生有一子:洪礼。

文福:守勤之次子。

文湖:守勤之三子。

文江:守勤之四子。

文汉(妻张氏):守勤之五子,生有二子:洪春、洪俊。

文怀(妻李氏):守义之子。

文水:守山之子。

十八世:洪霖(妻王氏):文堂之长子,生有一子三女:成业。

洪义(妻孙氏):文堂之次子,生有二子三女:成军、成利。

洪森(妻王氏):文炳之子,生有二子四女:成中、成和。

洪三(妻刘氏):文波之长子,生有一子:成哲。

洪恩(妻孟氏):文波之次子,生有一子:成敏。

洪彬:文贤之长子,生有一子:成泉。

洪信:文贤之次子,生有二子三女:成杰、成辉。

洪杰:文选之子,生有一子:成银。 洪智(妻王氏):文平之长子,生有二子二女:成顺、成强。 洪武(妻张氏):文平之次子,生有三子三女:成停、成收、成伏。 洪亮(妻张氏):文平之三子,生有二子二女:成学、成书。

洪训(妻郭氏):文平之四子,生有二子一女:成龙、立军。

洪喜(妻门氏):文辉之子,生有二子:成虎、成山。

洪忠(妻李氏):文耀之长子,生有二女。

洪星(妻宋氏):文耀之次子,生有一子:成扬。

洪儒(妻赵氏):文殿之子,生有

女:

洪礼(妻张氏):文海之子,生有二子

女:成明、成国。

洪春(妻李氏):文汉之长子,生有二子:成峰、成财。

洪俊(妻杜氏):文汉之次子,生有一子:成文。

十八世:洪霖:生

日,卒

日;

王氏:生

日,卒

日。娘家 十九世:成业:之子,生

日,

:生

日,娘家西洋江村王

之女。

安:长女,生于

日,嫁于

大蜜:次女,生于

日,嫁于

小蜜:三女,生于

日,嫁于

二十世:爱民:成业之子,生于

日,

妻李

:生于

日,娘家小赵村李

之女。 二十一世:连峰:爱民之子,生于

日,

妻某某:生于

日,娘家

娟娟:爱民之女,生于

日,嫁于

十八世:洪义:生于

日,卒于1969年

日;

妻孙

:生于

日,卒于

日,娘家 十九世:大田:长女,生于

日,嫁于

小田:次女,生于

日,嫁于本村

果子:三女,生于

日,嫁于虎滩

成军:长子,生于

日,

妻李

:生于

日,娘家沾化 成利:次子,生于

日,

妻李

:生于

日,娘家本村李代峰之女。

二十世:小玲:成军之长女,生于

日,嫁于

菲菲:成军之次女,生于

日,嫁于

爱涛:成军之子,生于

日,

妻某某:生于

日,娘家

莉莉:成利之女,生于

日,嫁于

爱龙:成利之子,生于

日,

十八世:洪森:生于

日,卒于

日;

妻王

:生于

日,卒于

日,娘家 十九世:成彩:长女,生于

日,嫁于曹家村

小云:次女,生于

日,嫁于大赵村

大花:三女,生于

日,嫁于曹家村

小花:四女,生于

日,嫁于本村

成中:长子,生于

日,

妻田

:生于

日,娘家

成和:次子,生于

日;

:生于

日,娘家 二十世:

十八世:洪三:生于

日,卒于

日;

妻刘氏:生于

日,卒于

日,娘家 十九世:成哲:之子,生于

日,卒于

日;

妻王洪书:生于

日,卒于

日,娘家西洋江村 二十世:爱军:成哲之长子,生于

日,卒于

日。

妻尹

:生于

日,娘家

爱:成哲之长女,生于

日,嫁于大苟村

爱国:成哲之次子,生于

日。

妻裴

:生于

日,娘家

爱长:成哲之次女,生于

日,嫁于门家村 二十一世:连德:爱军之子,生于

日;

:生于

日,娘家

连喜:爱国之子,生于

日;

之女。

:生于

日,娘家 二十二世:

十八世:洪恩:生于

日,卒于1978年腊月二十二日。

妻孟

:生于1903年7月2日,娘家小赵村

之女。 十九世:成敏:之子,生于

日;

妻赵

:生于

日,娘家 二十世:爱华:成敏之女,生于

日,嫁于

爱文:成敏之长子,生于

日;

妻李

:生于

日,娘家本村李胜堂之女。

爱东:成敏之次子,生于

日;

:生于

日,娘家。

二十一世:连伟:爱文之子,生于

日;

十八世:洪彬:生于

日,卒于

日。 十九世:成泉:之子,生于

日;

妻赵

:生于

日,娘家刘官斗村

之女。 二十世:爱学:成泉之子,生于

日;

:生于

日,娘家

翠玲:成泉之女,生于

日,嫁于 二十一世:

十八世:洪信:生于

日,卒于2010年12月11日。

十九世:闺女:长女,嫁于新立村;

成杰:长子,

妻单氏:娘家刘官斗村;

柳:次女,嫁于本村季名扬;

英:三女,嫁于刘官斗村

成辉:次子;

妻某某:娘家

二十世:爱青:成杰之子;

妻某某:娘家

花铃:成杰之女,嫁于 二十一世:

十八世:洪杰: 十九世:成银

十八世:洪智

妻王氏:娘家

十九世:成顺:长子;

妻刘氏:娘家

大英:长女,生于

日,卒于

日,嫁于

小英:次女,嫁于西洋江村

成强:次子;

二十世:莹莹:成顺之长女,嫁于

霞:成顺之次女,嫁于

延民:成强之子。

十八世:洪武:生于

日,卒于

日;

妻张氏:生于

日,卒于

日,娘家南洼村 十九世:成停:长子,生于

日;

妻宋

:生于

日,娘家刘官斗村

之女。

成收:次子,生于

日。

成伏:三子,生于年月日;

妻王

:生于

日,娘家本村王希峰之女。

大娥:长女,生于

日,嫁于

小娥:次女,生于

日,嫁于

跟娥:三女,生于

日,嫁于前邢村赵学农。 二十世:燕燕:成停之女,生于

日,嫁于

延波:成停之子,生于

日;

:生于

日,娘家

延辉:成伏之子,生于

日。

十八世:洪亮:生于

日,卒于

日;

妻张采英:生于

日,娘家本村。 十九世:成学:长子,生于1962年

日;

妻刘珍:生于

日,娘家城关镇张窝村刘子温之女。

成书:次子,生于1966年01月06日;

妻李明田:生于1968年03月08日,娘家陈庄镇辛东村李公民之女。

成巧:长女,生于

日,嫁于门家村门建华。

成花:次女,生于

日,嫁于后邢村高华三。 二十世:柳青:成学之女,生于

日,嫁于

帆:成书之子,生于

日。

十八世:洪训:生于

日,卒于

日,迁居

妻郭

:生于

日,娘家 十九世:成龙:长子,生于

日;

:生于

日,娘家。

立军:次子,生于

日;

妻王辉:生于

日,娘家。

春梅:女儿,生于

日,嫁于 二十世:杰:成龙之子,生于

日。

静如:立军之女,生于

日,嫁于

十八世:洪喜:生于

日;

妻门

:生于

日,娘家门家村

之女。

十九世:成虎:长子,生于

日;

:生于

日,娘家。

成山:次子,生于

日;

:生于

日,娘家。 二十世:

十八世:洪忠:生于

日;

妻李

:生于

日,娘家 十九世:大君:长女,生于

日,嫁于

小君:次女,生于

日,嫁于

十八世:洪星:生于

日,迁居

妻宋

:生于

日,娘家。 十九世:成扬:之子,生于

日;

:生于

日,娘家 二十世:

十八世:洪儒:生于

日;迁居

妻赵

:生于

日,娘家 十九世: 二十世:

十八世:洪礼:生于

日;

妻张

:生于

日,娘家 十九世:成明:长子,生于

日;

妻李

:生于

日,娘家

成国:次子,生于

日;

妻王

:生于

日,娘家 二十世:

十八世:洪春:生于

日。

妻李

:生于

日,娘家 十九世:成峰:长子,生于

日;

妻赵

:生于

日,娘家

成财:次子,生于

日。

妻杨小红:生于

日,娘家本村 二十世:

十八世:洪俊:生于

日,迁居

妻杜

:生于

日,娘家。 十九世:成文:之子,生于

日。

第二支:

九世祖:秀(妻张氏):生有二子:元福、元升。

十世祖:元福(妻张氏):秀之长子,生有二子:山、林。

元升:秀之次子,生有一子:松。 十一世:山(妻许氏):元福之长子,生有二子:希禄、希舜。

林(妻赵氏):元福之次子,生有二子:希鳯、希尧。

松(妻孙氏):元升之子,无嗣。 十二世:希禄(妻陈氏李氏):山之长子,生有二子:逢春、景春。

希舜(妻赵氏):山之次子,生有二子:秀春、同春。

希鳯(妻孙氏):林之长子,生有一子:遇春。

希尧(妻李氏):林之次子,生有一子:得春。

十三世:逢春(妻李氏):希禄之长子,生有三子:贻隆、贻清、贻明。

景春(妻李氏):希禄之次子,生有一子:贻南。

秀春(妻乔氏李氏):希舜之长子,生有一子:峻嶺。

同春(妻薄氏):希舜之次子,生有二子:桂嶺、贻堂。

遇春(妻高氏):希鳯之子,生有一子:贻起。

得春(妻李氏):希尧之子,生有四子:贻祥、贻成、贻元、贻顺。 十四世:贻隆(妻薄氏):逢春之长子,生有三子:克盛、克茂、克忠。

贻清(妻崔氏张氏):逢春之次子,生有一子一女:克让。

贻明(妻张氏):逢春之三子,生有一子:克田。

贻南(妻王氏):景春之子,生有四子一女:克温、克恭、克俭、克勤。

峻嶺(妻赵氏):秀春之子,生有一子二女:克己。

桂嶺(妻李氏):同春之长子,生有二子:克义、克礼。

贻堂(妻李氏):同春之次子,生有一子:克仁。 贻起(妻张氏):遇春之子,生有二子:克裕、克堂。 贻祥:得春之长子,生有一子:克永。 贻成(妻张氏):得春之次子。

贻元:得春之三子。

贻顺(妻张氏):得春之四子,生有一子:克庆。 十五世:克盛(妻崔氏):贻隆之长子。无后。

克茂:贻隆之次子。无后。

克忠(妻王氏):贻隆之三子,生有一子:坡敏。

克让(妻裴氏):贻清之子,生有一子:

铭。

克田(妻薄氏张氏):贻明之子,生有二子:金敏、新敏。

克温(妻高氏):贻南之长子,生有一子二女:锡铭。

克恭(妻张氏):贻南之次子。无后。

克俭(妻董氏):贻南之三子,生有一子:宗敏。

克勤(妻张氏):贻南之四子。无后。

克己(妻张氏):峻嶺之子,生有一子:焕文。

克义(妻张氏):桂嶺之长子,生有一子:敏河。

克礼(妻崔氏):桂嶺之次子,生有一子:敏海。

克仁(妻刘氏):贻堂之子,生有一子:敏华。

克裕(妻王氏):贻起之长子。无后。

克堂(妻张氏):贻起之次子。无后。

克永(妻尹氏):贻祥之子,生有二子:柱敏、志敏。

克庆(妻刘氏):贻顺之子,生有一子:文敏。

十六世:坡敏(妻赵氏):克忠之子,

铭:无嗣。

金敏(妻李氏):克田之长子,生有四子:长江,长春,长利,长停。

新敏(妻王氏):克田之次子,生有三子:长军,长东,长国。

锡铭(妻刘氏):克温之子,生有一子:长奎。

宗敏(妻张氏):克俭之子,生有三子:利,利华,小华。

焕文(妻刘氏):克己之子,生有二子:长彩,长泉。

敏河(妻王氏):克义之子,生有一子:长友。

敏海(妻孙氏):克礼之子,生有二子:长青,长德。

敏华:克仁之子,生有一子:长元。

柱敏(妻伍氏):克永之长子,生有二子:长锋,长辉。

志敏(妻王氏):克永之次子,生有一子:长水。

文敏(妻张氏):克庆之子,生有一子:长城。

四世祖:麟(妻崔氏):累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配崔氏累赠一品夫人,生有二子:斌,恩。

五世祖:斌(妻张氏):累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配张氏累赠一品夫人,谕建节坊。生有二子:光祖,光先。

恩:太学生,婺源县县丞。其长子光表,南宁府经历,诰赠户部郎中,奉政大夫;次子光国,太学生,襄城驰,赠中宪大夫。其长孙岑,举人,思州府知府,诰授中宪大夫;次孙嶷,太学生,考授州〃同;三孙岺,阴阳术官;四孙崶,太学生。其长曾孙爾绳,太学生,鸿胪正卿,

光禄寺正卿,诰授中议大夫,钦赐匾额:“谙练朝仪”,玉佛二尊,今皆存之次孙爾謨鸿胪寺序班,敕授登仕郎,元孙去 府经历,敕授儒林郎。大小官员七位,功名二十位。

六世祖:光祖(妻安氏):字坦 ,太学生,巡检,累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配安氏诰封一品夫人,享寿一百零四岁,谕建“荣寿坊”。 安大夫人像供奉家庙中,上用玉玺,上横四个大字“御称大母”。生有二子:巍,严。

光先(妻高氏):

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配高氏守节,姑妇双贞同被旌表,谕建“双节坊”。 七世祖:巍(1516年—1608年):字伯谦,号二山,又号梦山,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进士;历任官至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加柱国少保,诰授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吏部尚书,享寿九十二岁。原配陈氏继高氏诰封一品夫人,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七十四岁的杨巍多次上疏告老归田,帝准致仕终养,带职带俸各省建坊,钦赐葬祭一猪一样,祭品咨部全供;谕建祠堂,钦赐二八大祭一猪一样,祭品全供,钦赐匾额“天下达尊”;钦赐祠堂联句,云:一代功名垂社稷,千秋典祀重蒸堂;谕建过街坊,宫保坊,崇祀乡贤祠;著有梦山诗稿,名宦祠,忠孝祠续,诗稿桃花岭集,病中谵语,绣岭新词,性命圭旨,三省疏稿,致任乞疏稿,檄余录,四书训,略行于世,未刻者藏于家;谵语中有绝句一首:“三省做巡抚,四部做尚书。七年为冢宰,归来一敝户。”花园联句:“随意而栽花竹,适性而养禽鱼”,有是山林经济品,不雌黄眉头,不可称烟火神仙,直是伊付周召度量。生有三子:爾士,爾稼,爾陶。

严(妻范氏):系巍之胞弟,太学生,頴州直大夫;此支举人二位,例授文林郎,县教谕,兵马司指挥南城,兵马司指挥武举,二位讳榜者一位岁,功名五十来位。

八世祖:爾士(妻杜马氏):字亦山,

生,荫中书官,诰封奉政大夫,云南清吏司员外郎;配杜马氏诰封宜人。

爾稼:有劝其纳票以为仕进阶者,公曰:“吾以尚书子,即布衣终身不犹,愈於纳票乎?”以故,弟於侄贵皆仰承其志而不及封此支。

爾陶:字淑我,举人,任松江府同知,诰授奉政大夫。此支举人二位:讳泰阶者拣选知县,例授文秩郎;讳去骄者有政司理问,敕授儒林郎;讳嘉亮者乡饮大宝,六品顶带。岁贡生六位,大小功名六十来位。

九世祖:去疵:字静所,

生,荫中书官,诰封奉直大夫,云南清吏司员外郎;配杜氏诰封宜人。

去疚:

生,此支无后。

十世祖:錧:官生,荫中书舍人,配马氏。

鋭:此支无后。

镤:庠生,此支功名五位,今绝。

四世祖:宦

五世祖:浩 六世祖:光大

光顕:生有一子:清。

七世祖:清:生有三子:三星,三典,某某。明朝万历年间,杨清同三个儿子离开无棣杨三里,东迁至沾化县丰民四村落户,即八世祖三星,三典,清的另一子继续东去,落户何处无从查考。但其与子嗣多次到丰民上坟扫墓。

八世祖:三星,

三典

某某 九世祖:淇

澄 十世祖:汝杰

汝梅

汝桂 十一世:九程

九皋

九才 十二世:芝进

芝芬

芝蒲

芝荣

芝华

第19篇:家谱序言

序言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万里江河必有其源。普天之下炎黄子孙,一脉相传。说世系、道宗族、辨亲疏,以延宗亲之道。国有史、县有誌、族有谱,同为一理,此为秦氏家族修谱之初衷。

相传先祖秦国蕃为湖北省麻城县人氏。明朝万历末年,移民大搬迁,随携妻小,逆汉水、坝河而行,历经艰难万险,迁入今陕西旬阳靛纸沟定居,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先祖们在社会生产力极度落后,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世代繁衍生息,代代相传至今,可谓历经艰辛。从先祖秦国蕃始,今已传至第十四代人,在世人口多达数千,陕西省各地均有分布,不乏有识之士、栋梁之才。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更不能不知道我们从何而来。思修族谱之大事,上可告慰祖先在天之灵,下可使子孙后代有寻根之本,可谓千秋之功德。因未能到祖籍地湖北考证,又无老家谱考查,致使族谱中秦国蕃以上祖先字辈谱缺失,秦国蕃以下六代人无法考证。实为吾族之遗憾。

同时,让我们欣慰的是,我们祖祖辈辈、代代口传,却能记住三百多年来的家族史及宗亲支系关系,足以说明秦世家族尊长辈,重宗亲之美德。现今可用字辈谱仅剩两辈,再续家谱已迫在眉睫。为使秦国蕃后裔情亲永续,世代相传,2007年秦正兵(现已逝)、秦正彦曾联系西河秦氏族门前往旬阳老家共商续谱事宜。由于续谱困难重重,加之当时交通不便、通讯条件所限,信息交流不畅,修谱意志不坚定,随搁置而不了了之。家谱不修,寝食难安,无家谱可查之遗憾不能再留给后辈,这是秦氏族门要人之共识——重修新谱刻不容缓。2014年正月,旬阳老家秦正伟等人,再一次召集秦氏家门,下定决心,重议修谱大事。由秦正彦、秦正伟、秦正华、秦正柱、秦治海、秦治平、秦治安、秦万波等人组成修编委员会,负责族谱修编事宜。

在无家谱考查的情况下,要收集大量资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已不在人世,资料收集全凭在世亲人回忆记叙,修谱之难可想而知。编委会长辈们,皆年过七旬,为了收集完整资料,他们不畏路途遥远,跋山涉水;不计个人花费,遍访家门。在此我们向他们深表敬意!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人员众多、资料繁杂、整理编撰、电脑排版,工程之繁、任务之重,非参入者难以想象。在此我们对主编秦治安深表谢意!在修谱过程中,秦氏各支族门,大力配合、并积极捐款给予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历尽艰辛,终成此谱,上可告慰祖先在天之灵,下可安秦氏族人之心,实感欣慰。愿先祖神灵庇佑:秦氏家族安居乐业,兴旺发达,人才辈出!此书凝聚秦世家族几辈人之心血,也必将成为后续家谱第一手珍贵资料。一旦丢失,不可复得,悔之晚矣。望持谱之人妥善保管,并郑重嘱托后辈代代相传,使秦氏族门亲情永续。

希望续修家谱能成为一种惯例,宜不超过60年续写一次。时间过长,会使很多信息遗望,造成续谱困难。不明己之祖宗是谁,不知己之何来,不免上愧对列祖列宗,下贻笑于子孙后辈。秦氏有责任心之人士,都要把续写家谱看作己之责任——代代相传,方能使秦氏族门团结一心、情亲永续。

由于历时久远,涉及人员多、分布广,又无资料考证,加之部分人员已多年失去联系,存在纰漏之处恐在所难免。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秦正华 二O一四年三月

第20篇:家谱格式

X

氏家谱目录

第一章 谱序

谱序是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家谱卷首应有数量不等的序文。谱序包括新序、旧序、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族外人写的赠序、客序,以及跋语等。谱序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修谱任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我X氏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主要说明了为什么要进行此次修谱以及如何组织此次修谱等内容。

【续谱时间】2012年。

【地点】XX省XX市XX县XXX镇XX村。

【续谱主持人】族长XXX及各支系长者等族人。

【执笔人】XXX等。

【说明】修谱小组说明:

1.据2012年统计,XX村共有登记在册人口XXXX人,其中X氏总人口XXXX人,占全村人口的XX.X%,其中本支系共有XX户,人口XX人。户口在外地、国外居住工作的人口约XX人,本支系合计有XXX人。(此处以此次修谱具体人口统计数字为准)

自XX二年X氏始祖由XXXX县XX迁徙到XX省XX县XX庄(现XX市XX县XXX镇XX村)XX多年来,世代繁衍,根深叶茂,现已繁衍到了第XX代,现在是X世同堂。各分支系长者均参与了本次修谱事宜。

2.修谱有一个原则,即可以补叙、补遗、补新等,但不能对先人的修谱予以修改或评论,其目的是避免引起其支系后裔的异议,避免产生族群矛盾。

3.本次新修谱包括总目录、正文、后记总共XXXX字(标点符号在内),不包括书封计有XX幅照片、图片。

全谱用16开本印刷,共计XXX页(不包括所附空白页),共一卷。

此说明的目的是,一旦家谱遇到特别原因而破损,后人也能知道到底是部分散失还是大部散失。

【X氏家谱的修谱定义与内容结构】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亦称祖谱、宗谱、族谱、世谱、支谱、系谱、统谱、家乘、私谱、谱传等。

我X氏家族按始祖的习惯统称为家谱。

一部完整的家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的百科全书。通过一部家谱,可以了解到我X氏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我家族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我家族的经济情况和婚配、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史、表、志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宝贵的文史资料。

家谱以文字内容为主,图片资料为副,不局限于文字记录,将好图片、地图、照片、合影、遗像、正面肖像画纳入家谱,更能反应时代风貌和精神气质,并节省许多文字描述,成为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历史图籍。

据现代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家谱保存至今较为完整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尽管家谱有多种形式,其编纂内容有所不同,但其格式和重要内容大致相同,有章可循。

有的用图表裱制垂挂于中堂,也有的装订成册供家人翻阅。历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采用装订成册的家谱。而平民百姓、经商士绅、豪门则多为中堂悬挂供后人供奉的、一目了然的图表式家谱。二者各有所长,我X氏家族采用二者并存用的传统习惯。图册家谱对逝者、健在人均有记载,由各支系长者珍藏,图表家谱只记载乘鹤之人供全族后裔供奉。

中堂又称堂幅,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其画幅既宽又长,主要悬挂在堂屋正中。

条幅与手卷:条幅宽度不及中堂的直幅书画,可卷可挂。手卷是把书画装裱成卷子形式,手卷有大有小,不可悬挂、只可展阅。

第二章 谱例与谱论

谱例和目录是识谱的入门缘径。谱例又称凡例,是用条文形式来阐明族谱纂修原则和体例以及类目安排的理由。

谱例强调家族血缘的纯洁性,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伦理纲常,表示继续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

谱论是先贤名儒阐述修谱方法及重要意义的谱说要点集锦,对修谱有重大指导意义,也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谱乃一家之史。我X氏家谱是系统记述我X氏血缘世系族人及其有关情况的历史图籍。X姓即是我族同宗共祖血缘关系的标识符号。我X氏家谱的基本内容有谱序、姓的起源、氏族世系图表、字辈谱、氏族文化(艺文、宗规、字据、服制、习俗与禁忌)、名人传记图说和后记等部分。

X氏祖训有曰:三世不修谱为不孝,故谱不可不修。望我后裔秉承遗训敬重修谱事宜,以尊祖、敬宗、睦族为宗旨进行自我约束,坚持伦理道德和优良传统,约定每15年周期续谱一次,不得中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我X氏家族的血缘关系和整体状况务求十分清晰地记载到家谱中。记载时须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简明扼要的记载同宗共祖血缘世系人物和事迹等要点,记载各个支系家族子孙的世系传承状况。即使老的家族繁衍成许多新家族后,以及新家族再演变之后,务求各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必须记载清楚。

编写家谱要广泛收集资料,要从历史古书、现代各种媒体查阅本族古今各行各业的名人。这一过程需要大量时间,要翻阅各类史稿,查阅各种人物辞典。这些工作由修谱小组来负责完成。

各支系的族长要将X家修谱这一大事让各个家长知悉,并以户为单位按修谱要求的样表格式统计出来,务求真实,按时上报给修谱带头人,以便及时将原始资料汇总,以利顺利完成此次修谱大事。家谱也正是凭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家谱定稿后,书写或印制应选用质地良好的纸张或布料来制作,开本与图幅大小应适中并符合传统习惯,力求色彩永不掉色,以利珍藏并世代相传。

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人前,应对每部谱加以编号,并签收。为寻根问祖,继往开来,家谱要妥善保管,永不失传,使之成为增强我X氏家族凝聚力的纽带之一。

由于受到*等因素的干扰,修谱事宜拖延,向祖宗致歉。

第三章

X氏的姓氏起源与历史名人

【X姓的起源】

【X姓的历史名人与典故】

【X姓的读音、写法与释义】 【“X”字的读音演变与成因分析】

X姓的姓氏起源与历史名人

第四章

族规与家训

族规与家训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教、家法、家礼、家典、家仪、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矩、规范等。

始祖曰: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定的族规、家法和治家教子良策不行,要用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族人和家人,启迪后人,维护族群、家庭团结和睦,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制秩序。因此,家训、族规是每次修谱的重要内容之一。

1.此次修谱我X氏家族成员仍一致秉承老祖宗的遗训,继续大力提倡:尊祖敬宗,睦族兴旺,诚实自信,与时俱进。

2.此次修谱我X氏家族成员仍一致遵守老祖宗的遗规:为保证我X氏家族健康繁衍,直系亲属五世之内的男女严禁通婚。(有家谱可查,这一严格族规已有XX多年历史且沿袭至今未变。)

3.我X氏家族的成人婚礼应坚持汉族人的婚礼习俗、典制。伴侣若来自少数民族者则不受此限。

4.我X氏家族的父系所生育子女从父姓。若从母姓、随继父姓、自行改姓将不受欢迎,即视为与本族脱离关系,后谱也不再记载

5.坚持勤劳致富、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的光荣传统,一粥一饭,

当思来之不易。

6.以身示范,合乎礼教,忠孝节义,孝敬赡养老人,尊敬长辈,教子成才,勤奋向上,知书达礼,报国尽忠。

7.尊重国法,礼仪廉耻,乐善好施,睦邻友好,家和万事兴。

8.历史在发展,族规也要与时俱进。本次修谱,对原有女儿不能继承、只有儿子继承父母遗产的习惯做法予以修改。现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本着男女平等的原则,只要尽到了赡养义务,子女均有权继承父母的财产,或在逯氏长者等人的调解下,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解决遗产继承问题。

9.出继子女的财产继承:按照继承法,继子女有权继承继父母的遗产,他人不能也无权剥夺或干涉。

10.关于墓地的问题:我X氏家族仍按老祖宗的习惯做法,各支系族人的长者在百年之后可以自由选择风水宝地入土为安,近亲属应参加祭礼。墓碑、墓志由直系子女撰文并自费负责设立,以示明志。墓志是介绍墓主的生平事迹的。逝者墓地所在地一般不在族谱中记载,由祖辈口传或由支系族人自行记载地名、方位、界址、墓

图等。

11.祠堂是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臵,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祠堂属于族产,族人有维护管理之责。

据称X氏祠堂因为历史上的战乱原因毁于一旦,至今未建。供奉始祖之地是在本族长者的厅堂内。

第五章

家族世系图、表

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在所有的中国家谱中都有,也是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

世系图表能反映出一个宗支的迁徙、发展、沿袭、变化的总体情况。对于支系庞杂的大族、姓源不同的氏族,这部分非常重要。无论是采用苏洵、欧阳修式图谱,还是宝塔图、垂丝图、牒记式图谱,简而言之,世系表就是清楚、真实记载祖先后裔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易看易懂的图表,层序分明。即某人的所承世系,属于何代、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

第六章

谱系排行诗(字辈谱)

又称作世序、排行、派行诗、派语、派引、行第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承蒙天地厚泽,我x氏宗族世代旺盛繁衍,心连心,根连根,根深叶茂,人才辈出,衣冠争荣。至今,本族X氏已繁衍到了XX代,排到了第x代是“x”字辈,第x代是“x”字辈,以此类推。望我后裔秉承祖训将下述辈分排字予以传承。

以上辈分排行诗登载了我x氏族人的排行字辈。虽然辈份诗在家谱中所占的篇幅极小,但非常重要,这是我族男性成员取名的依据,能直接反映出家族内部不同辈分成员之间纵向的称呼与前后相继的关系,以及横向的相同辈分成员之间按年龄大小称呼的关系。

我x氏家族排行诗写就是很有讲究的:

1.为方便计算辈分,第一组诗采用的是五句四字诗,共xx个字分别代表xx个辈分。第二组诗采用的是四句五字诗,又是共xx个字分别代表xx个辈分。那么,继往开来的第三组诗则应采用四字五句诗写就,以此类推循环。

2.在写就排行诗时,要选择吉祥文字成诗,字字句句斟酌,力求完美,横看成诗,竖看成句,既上口又便于记忆。

我x氏家族男性成员的取名一般是三个字(乳名除外),即x+名字两个字,名字中其中定有一个字是表明其辈分的排行字,除姓必须放在第一位外,至于辈分排字在名字中的先后次序则由当代的族长与支系代表协商后决定,并周知大家。

第七章

x氏家谱的世系图解

我x氏家谱的世系图解采用的是垂丝图,其寓意为我世系子孙根深叶茂、垂柳丝丝,绵延不绝。

世系图以五世为一图,下五世格尽另起。始祖为第一世或第一派祖,尊占一行,以此序列图解,清晰可考.

以下是我x氏家谱的世系图解:

(此处将新的世系图补上)

(作为家谱中必不可少的世系表,将按家族辈份、长幼序列,各具派名、字号、生卒年、官阶爵次、婚配、子女情况列表)

我x姓后裔人才辈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已先后涌现出x名少将、x名厅级干部、x名县团处级干部,

科级干部若干名......

................(详文在此省略)

第八章

五服图

五服图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第九章 传记

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一般家谱都有先祖像赞、小传,把本族先祖中有显赫身份的人绘成遗像载诸谱端,并附像赞。

撰写家谱要着力写好名人传记以荣耀家族,对本族有名望、有功德人列传志行。对入谱人物,应如实摘用历史定论,但不要妄加评论。传记部分应有恩荣录行述,包括功绩、著述、成果、冠礼、褒奖、诏命、赐谕、告身、祭文等。主要记载县级以上政府及官员对家族成员的封赠、赐字、赐匾、赐诗、赐联、褒奖文字、奖励和表彰、重要荣誉称号与官阶、职称等内容。使后代明了其对国家、民族、社会、地方、家族的贡献,(对家族的贡献包括出资修建词堂、祖墓、修谱、修建马路、桥梁等。)反映本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x氏家族的名人传记应包括女性内传和外传。

传记中可配有相关人物的画像或照片,让后代读来倍感亲切、生动。

其他家族成员则按世系图表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名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要简明扼要,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这一部分所占家谱的篇幅较大。

传记应真实,以直叙为主,用词朴实,溢美之词可摘自权威评价并注明出处或物证。

契据文约是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名迹录是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任宦记是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年谱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艺文是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书、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纂修、捐资人名录: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续后篇或称余庆录。是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写,寓意世系绵延不绝。 ●氏族文化。包括族人的著述和受奖;先祖留下的遗迹;祖先们用的命名序,族规、族训等。并对中华传统美德赋以新的内容。

●领谱、修谱与捐款。修谱是族人共同关心的一件大事,也是积善成德的好事,也是族人对修谱的认同和对后裔应负的责任,一定要敬重,还须族人捐款。修谱要选德高望重之长者作为领谱人,组织各支系长者共同参与,并指定执笔人一至两名,待初稿完成后再一起讨论协商,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最后定稿并付诸印刷或书写,分发给每个支系一本惠存。

●后记。这部分包括成书过程,需要进一步查询的问题,感谢对修谱有贡献的人等内容。

故居、村庄图:除记述居址迁徙,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出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

●风水图(祠堂图、墓图)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筑物版图、描绘实状,有的还附有墓图与地理方位。因祖先相信风水,认为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所居住阳宅、阴宅有很大关系,所以也被称为“风水图”。

修家谱主持词
《修家谱主持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