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班主任工作总结

关注学生差异班主任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4 23:01:19 来源:班主任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研究报告)

《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提高科学实验效率的研究》

(子课题:关注学生学习习惯,提高科学实验效率)研究报告

武平县实验小学课题组:聂有礼执笔

一、课题的提出: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也在不断转变。差异教学体现了当前教育的追求和人文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方向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在班集体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共性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在教学中将共性和个性辩证地统一起来。在当今倡导教育和谐发展的背景下,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尤显必要。

《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提高科学实验效率的研究》,目前未发现有人进行同课题的研究。有人只进行过《提高小学生科学实验效率的研究》、《提高农村小学的科学实验效率》等的研究。

二、研究对象及内容:

研究对象:三——五年级学生

研究内容: 1.小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类别的研究。

2.实验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 3.小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和差异教学策略的对应研究。

三、研究目标:

1.实施差异教学,使教学与每一个学生学习需要最大限度匹配,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更好发展。

2.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将个性与共性辨证地统一起来,能够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3.理清小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的类别,形成和完善有针对性的差异教学的策略体系,并总结出适合小学阶段具体可操作的差异教学的方法。

4.努力适应课标的精神和内容要求,使不同学习需要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和提高。

四、研究方法: 1.对比实验研究法:实验过程中,确定应用个性化学习的平台的实验班与对比班,将实验班的教学效果与对比班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

2.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教师的实践经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3.观察法: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及情感倾向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变化情况。

4.座谈法:与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关注个性差异对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个性发展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影响。

五、研究过程和步骤: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3年8月—2013年9月准备阶段; 1.学习相关理论,确立课题和研究团队。 2.问卷调查分析,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等。

第二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3月实施阶段; 研究实施方案,并具体实施。在实验中认真做好记录,并及时地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寻找研究中的问题和缺失,积累典型案例,进一步将课题研究向更深处展开。

第三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验收总结阶段; 1.撰写结题报告、论文,展示实验成果。

2.对研究所获得的材料、经验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推广。

六、研究措施:

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背景、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智力基础等存在差异。教师的教学内容多,为赶进度,教师顾不上关照全体学生。在备课时忽略学情差异及各班级、个体的差异。通过和同年级、同班级的其他科老师的探讨交流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归纳出如下等情况:

1.学生对学习科学兴趣浓厚,但只是因为科学课有玩。上课前每次都有预习的同学只占23%,对科学课感兴趣的占27%的,上课能专心听老师讲课的占30%,每次有举手发言的占16%,而能把老师讲的内容记在本子上的只占15%。

2.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只停留在儿童嬉戏的层面,缺乏思维、缺乏合作精神,能做到及时填记录表的只占22%。学生的动手能力差等等。

根据学生的各种现象,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培养学生上科学课的兴趣。我们注意科学课堂的引入,如通过一些谜语、游戏、情境等进行课堂导入。例如《寻访小动物》一课,用猜一小动物的谜语导入;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用找空气的游戏导入等等。激发学生对上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喜欢上科学课。 2.培养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整理实验桌的习惯。针对学生课前准备、课后整理用品的等习惯的养成,我们采取每周主攻一个习惯,如这个星期,我们主要抓学生上课前学习用品的准备,这个习惯养成较好了,下周我们主要强调学生实验完后实验用品的整理,针对学生特点,让学生比一比,哪组同学的桌面收拾得又干净又整齐;在养成后一个习惯的同时对前面养成的习惯照样常抓不懈。让学生个个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利用目标激励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由认同目标,自主选择目标过渡到自我设计学习目标,变“要我学”到“我要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如在教学《不同用途的纸》中,教师先和学生制定好研究目标,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和选择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有的选择“比较纸的吸水性”、有的选择“比较纸的承受拉力程度”、有的选择“比较纸的承受弯曲能力”等等,由于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也特别认真,好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在进行研究。

4.针对第二实小五年级的学生有80%没有预习的习惯,采取了在全班上课时,讲解课前预习的习惯有什么好处,对我们有什么帮助等的学习习惯教育,在下节上课时,检查全班同学多少人已经进行了预习,对有预习的人进行登记、表扬。针对有70%学生在上科学课时不认真听讲、不记录的情况,采取了在4人活动小组里看看谁的课堂记录记得全面、认真的比赛,每月一检查,到期末时进行统计评比等。

5.在教学设计时要想到学生的差异思维,提高科学课堂效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秩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因此,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必须着力做好教学设计。使教学设计,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想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6.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差异,提高科学课堂效率。在学习方式方法上要尊重学生差异,让学生独立思考,允许不同的学习方法的出现。给予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同时认同各种不同的想法,这样不同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发展。

7.在实验过程中利用学生动手能力的差异,提高科学课堂效率。由于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同、生活条件和生活经验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的不同。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验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实验要求。充分发挥实验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的作用,根据各人的能力,合作做好课堂实验的各项工作。

8.根据学生差异进行评价,提高科学课堂效率。评价学生不能单纯的以某唯一条件为标准,要多方面考查学生。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等。比如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评价学生的作业,更好地推动优秀生精益求精,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民主氛围。

七、实验成果:

1.评优、公开课:钟庆珍老师上了《我们周围的材料》《茎越长越高》《相貌各异的我们》(获县评优三等奖2014.4)《绿茶的泡法》、徐世荣老师上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聂有礼老师上了《测量力的大小》《摆的研究》等公开研讨课。受到全校老师的好评。

2.论文发表:聂有礼老师的论文《浅谈小学科学实验课堂学生探究方法》发表在CN13-1399/G4《教育教学论坛》2014.1杂志上;《关注学生差异,促进学生发展》发表在CN11-1281/G4《教育研究》2014.5杂志上。 徐世荣老师的论文《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探》被评为2013年度县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论文(2013.11),入编福建省中小学实验教学2013论文集。钟庆珍老师的论文《让学生在“玩”中学科学》获县优秀论文一等奖并汇编(2013.11)。

钟庆珍老师撰写的《关注课堂中的个体差异》论文在11月发表在学校刊物《陶子心语》上。

3.指导老师:聂有礼老师指导的评优课《身体的结构》获县二等奖;徐世荣老师指导的评优课《相貌各异的我们》获县三等奖(2014.4)。

4.指导学生:2013.11指导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钟庆珍、聂有礼、徐世荣老师指导的学校科技兴趣小组的同学“节约粮食、从我做起”获龙岩市三等奖、县二等奖;钟庆珍、徐世荣、林荣兰老师指导的王冰璇同学“多功能便利折叠凳”获县三等奖。

八、反思:

经过一年来的研究,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因为班级人数多,课堂纪律很难调控,在实验时,收放把握难,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小组合作效率低;有些实验器材等硬件设施还跟不上,导致有些实验无法进行等。今后,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多自制一些教具并且可用其他物品代替的尽量使用代替品。努力优化科学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提高科学实验效率。

推荐第2篇:关注学生差异 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差异

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无论是优秀的,还是一般的班级,班级中总会有若干个突出的、落后的学生。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发展水平,使每一位学生得以在原有基础上有进一步提升,让教育的效果达到最大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深入把握新课程教学理念,把学生的差异存在当作教学的起点。只有承认了学生的差异,教师才会想方设法地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让教学策略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快乐地学习、积极地学习、主动地学习,授之以渔,教为不教,才是我们要达到的教学境界。

(二)进行弹性的课堂设计,为学生的差异留下发挥各自特长的空间: 1.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是实现差异性教学的先决条件;教师首先要足够地了解学生,客观地评价学生,学生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判断自己。当学生能客观看待自己在班级中的水平和能力时,学生能会有积极向上的欲望,同时才能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学。

2.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计,教学目标不仅要根据课标教材,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来确定;对于不同的学生,分层设计时的难度和坡度也不尽相同的。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多发挥他们的优势,让他们多充当教师引导的角色,一方面减轻教师的关注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优秀生的互助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3.训练分层,教师有意识地按不同层次来训练学生,使学生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巩固、进步。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对于一般的、基础的题型设计时题量可以适当增加,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型适当减少。让题目的设计量与难度成反比,以适应大部分学生的需要,同时也能兼顾优等生的发展需要。

(三)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发展性评估,创设适合个体的独特的学习模式。发展性评价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试图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发展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用统一的一根尺去衡量所有学生,不能以一个完整无缺的解答作为评价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这样的教学评价,忽视了学生个别差异性,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在衡量学生学习水平同时,挫伤了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这些学生的学习挫折感。这种消极情感阻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谈不上主动学习了。

因此,学生主动学习,不仅需要外在的动,还需要内在的动。教学中有时很需要“静思”。教师要尽量创设情境,使学生外在的动与内在的动高度融洽,让学生在心理上都感到有充足的思维,达到有目的性的实质“动”,取得学习成功。

张 洁 2009-4-20

推荐第3篇:关注差异,分层教学

关注差异,分层教学

——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凤台一中 苏 旭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属于基础知识。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教育模式,改革教育方法。中学教育承上启下,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中学阶段的内容显得极为重要。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又不能回避学生的升学问题,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尖锐的矛盾。在高中物理学习中,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然而,因材施教一直是一个喊得很响的口号,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对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创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协调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置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使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的教学策略。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的智能差异明显,根据学生物理学习的智能差异进行高中物理分层教学实验将给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创造各不相同的物理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物理成绩都能得到提高和进步,从而达到全面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水平和质量的目的。

一、分层教学的实施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我近年来在教学中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对学生进行分组。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我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便

1 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各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我在分组时便是这样对学生讲的,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同时我还用了另一种说法,就是A组为铜牌组,B组为银牌组,C组为金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A组也不会有什么自卑感。同时我对学生说,我们的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

2、分层备课。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3、分层授课。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点象复式教学。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室上课,因此,课堂教学时如何进行便是一个问题。以高二物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为例,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在给全班学生复习了高一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与平抛运动概念及解题规律之后,我便给学生讲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解题策略,然后用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这时,我对不同小组的同学提出了如下不同的要求。我对全班同学说,在今天的例子中,例1和例2是教材中的例题,对A组的同学必须作出要求,用另外的话说,也就是A组的同学对例1和例2必须切实掌握。对于B组的同学,我除要求它们掌握A组的例题外,还要求他们能用能量的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对C组的同学我除了

2 要求他们掌握B组的问题外,对C组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由于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对各组同学的具体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根据自己的基础掌握不同的内容,学生便不会出现因听不懂例题的内容而在课上睡觉现象。

4、分层辅导。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在课外的辅导方面我采用了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学习辅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分层教学中的体会:

1、因为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真正使因材实教落到了实处。

2、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兼顾了后进生,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懂,听得明,作业做得会,这便是学习上的一种良性循环。

3、在分组的过程中以A、B、C组出现,而不出现差生等词语,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此外,在课堂上,某些A组的同学能听懂一些B组的内容,B组的一些同学能听懂一些C组的内容,这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4、在辅导的过程中,让C组的同学辅导B组同学,B组同学辅导A组同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减轻了教师的负责,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其它教学方面的工作。

5、使用分层教学,在测验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试卷,学生不会因为自己的测验成绩过低而抬不起头,不少同学都愿意选择上一个小组的试题以显示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这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要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然,我对分层教学的有关理论及实践仍在探索之中,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能加入到分层教学的实验中来。

推荐第4篇: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用同一个标准要求全班的每一个学生,只注重学生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可量化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仅是看学习成绩,来观察学生的进步,教师要从不同角度挖掘出学生身上独特的优点。事实上,学生的进步不一定是立竿见影的。很多时候是逐步显示出来的。比如说,这个孩子能够在没人督促的情况下完成作业了,对家人能够交换意见了,说出自己的认识。对不赞同自己作法的同学也不敌视,而且主动地交换意见,达到团结。渐渐地有了自律意识,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虚心求教的学习品质正在一步步形成。对学生的点点滴滴的进步,都需要缌的观察的记录下来。

不同的学生要设定不同的起点,“适当的起点”非常重要,起点低了,学生感到自己已经做的很好了,没什么需要努力的了;起点高了,学生或者感到教师夸大其辞,或者感到要求太高做不到。

总之,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评价中,不但表现出对学生品德修养和文化课学习上取得进步的肯定,而且还能够紧紧抓住学生身上独特的优点,采取让同学们向他学习班等方法,激励和鼓舞学生不断进步,和谐发展。

教师的评价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要求所有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身上独有的特点,发扬长处,弥补不足。要充分关注学

生的个性差异。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上课积极发言的习惯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地对话和交流。课堂上积极发言对孩子的学习是大有帮助的。它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提高,加深内容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堂发言表面是一个说,实际上是听、思维、表达等方面的反映。但是,在教学中,我感到学生在发言时害羞、胆怯,课下却唧唧喳喳。课堂上却闭口不言。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更是不敢发言,这是为什么呢?我和同事们探讨,他们也深有同感。我上网查资料、看书籍,去找适合学生的方法,通过自己的实践,多多少少有一定的体会,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让学生在课堂上消除害怕感 \"因害怕出错”不敢发言的学生大有人在,特别对后进生来说,更是愿意做一个听众,他们把老师的提问当作“伤心事”;也有一些学生想说但又怕别人取笑自己,从而害怕发言。对此,影响发言能力。这样如此循环,学生的发言水平得不到发展。课堂上让学生回答出错是正常现象,老师不应粗暴的对待,而是应该采取恰当的评价。我的具体做法是:

1、创设和谐的氛围

2、关注学生内心情感.

二、课堂上调动学生发言兴趣.

三、发言权公平,不垄断,以此带动不爱发言的学生..总之,学生课堂发言积极了,那么学习效率和质量也会提高。所以,积极发言使学生上课认真,使学生处于一种活跃的思维状态,并动脑筋。不仅如此,积极发言还可以锻炼口才和胆量。为学生的成长做一个铺垫。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不但是新课程倡导的,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负责。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使用

数学语言是表达、交流数学知识及其应用的工具。对于启发学生想象、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如何使用教学语言谈谈自己的意见

一、语言的规范性

数学教学语言的规范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应使用普通话进行

教学。语言的规范与否,不仅影响教师表情达意的效果,而且影响学生获取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效果。读音要准确,作为教师要坚持并且要用尽可能准确的普通话教学,避免在传递教学信息时因使用方言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发生误解。在教学中多音字也要读准,方言和习惯读音要改用标准音去读。如,长方体、正方体特征之一的“棱”,多数人都习惯把它读成“líng”,标准读音应是“léng”。另一方面就是不能对数学概念、定义、定理随意误读。如:为了突出点到直线距离的含义,把“点到直线的距离”说成“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使部分学生误以为点到直线的距离除了垂直距离,还有非垂直距离。

二、语言要严谨简洁

数学教学语言的简洁性要求是指叙述数学事物时,语言不能罗罗嗦嗦,而应简短有力,一语中的,不说废话,避免无意义的机械重复。数学语言本身是一种非常简洁的语言,如应用广泛的勾股定理用一句话概括了所有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数学语言的简洁还表现在它的符号化、公式化和形式化。比起语言文字叙述,这些符号、公式更简练、更形象、特征更明显。教师必须根据数学语言简练的特点,净化自己的教学语言,充分揭示数学知识的精髓。并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正确理解由语言文字符号、数学符号、术语、公式所代表的数学内容,熟悉二者的互化,注意特点和关键。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归纳为一些图形或图表,使繁杂的内容简单化、形象化、系统化;也可以编成短小精悍的口诀、顺口溜等,便于记忆。

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自己教学语言的严密和准

确,不能任意使用日常生活语言来解释,表达数学知识,更不能出现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甚至于前后自相矛盾和错误的语言。

推荐第5篇:关注单亲家庭子女差异教育

关注单亲家庭子女差异教育

在我的班级里存在着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健康十分令人担忧!他们的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往,特立独行。行为习惯的问题出现,无疑的给他们的生活学习带来诸多的麻烦,这些孩子普遍厌学,由于没有完全的家庭温暖,他们的心理健康成为了一个极大的问题。

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我做了以下工作: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从入学起就开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人头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加记载。即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的关照,行为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单亲家庭学生在家中和学校的情况。

2.用爱心抚慰创伤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带着我们班的同学用自己的热情和同情心,用爱心来感动着我们班的单亲孩子,记得在想、学期中的时候一个单亲孩子中午回家没有人接他吃饭,结果饿着肚子回到教室,同学们知道了,跑过来告诉我。我马上找同学去给他买了面包和香肠。这个小小的举动在学生们中间产生了反响,他们也从中体会到了同学之间的情谊。体会到了我对单亲孩子的爱!

3、用友情弥补亲情

单亲家庭学生所处的环境,特别是他们每日每时所生活的班集体

的班风和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在班风良好的班级中,同学与同学的关系反映在既能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同时也反映在能处理好个体的竞争与合作上。这样,单亲家庭学生就会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他们自然会感到生活充满阳光,感到自己在不幸之中,又特别幸运。为此,我们正努力着,相信我们回共同建筑一个属于我们的优良班风!

4、创造活动环境,用鼓励消除自卑

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负担重,耻于老师知道自己家中的真实情况,更怕同学知道。为此,我帮助他们对这一社会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父母的事由他们自己去处理,孩子无法左右家庭。同时,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也积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慢慢地我发现了他们中有一些有组织能力的学生,于是在活动中我也会把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其他同学的友谊。对能力弱的单亲家庭学生,也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辅以严格要求

对单亲家庭学生,一定要奉献爱心。在做耐心细致工作的同时,也一定要严格地教育和要求,对原则问题不能迁就。

相信他们即使是不丰满的种子,经过我们班集体的共同努力,迟早有一天能够结出丰厚的果实。

推荐第6篇:实施班内差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实施班内差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初中差异教学经验总结

我校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按照区域推进差异教学的部署,经过全体师生的奋斗,逐渐成长为一所全市闻名的乡村一流学校。

回望发展之路,学校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关键在于学校一直将教育科研作为“立校之本、兴校之源”,关键在于学校一直将“班内差异教学”的实践作为教科研的核心。在近几年的探索中,学校从最初差异小组的建立、差异教学实验班的行政推进,到今天差异教学习惯的逐步形成、学科教学策略的百花齐放,可以说,每一步都凝结着学校全体师生拼搏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为了更好的推进我校的差异教学,将我校的差异教学的实施再提高一个层次,现将我校开展的“班内差异教学”的主要做法和体会,做一下总结。

一、学校制度引领------制度保证实验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要想将“班内差异教学”落到实处,必须搞好制度建设。

1、分工负责制度。学校成立 “班内差异教学”实验推进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业务校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各级部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任成员,形成“三级”管理模式。建立并完善了《榆科顶中学班内差异教学实施办法》,同时,学校领导小组定期对各教研组、级部实施“班内差异教学”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2、学习培训制度。学校要求各学科组的教研活动以“班内差异

教学”为主要活动方向,各教师以“班内差异教学”为主要业务学习内容,同时,根据需要,教导处及时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培训,让教师在课题实验中夯实基础。

3、常规管理制度。为了保证“班内差异教学”走向日常化、规范化,学校对班级的差异分组、教师的差异备课、授课和辅导及评价,都做了一系列的指导和规定。

二、课前差异厘清------备课预设分层

备课是教学的初始环节,更是基础环节。学校要求教师根据教情和学情分层次备课,做到注意“四备”:

1、备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差异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如对基础较差的A类学生应“抓住基础”;对经过努力能够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B类应“抓住强化”;对能轻松掌握课程标准规定任务的学生C类学生应“抓住拓展”;

2、备教学重点,就是备课时要有针对性地确定需要掌握的重点和内容,如对A类学生只要求其掌握课程规定的重点内容即可;对B类学生的要求除掌握重点外,还应适当对与重点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延伸;对C类学生要加大宽度和深度,以开拓其视野、丰富其知识底蕴。

3、备教法学法,对 A 类学生我们要求采用“低起点、多练习”的策略,在方法上要“精讲细练、反复循环”;对 B 类学生要采用“慢变化、快反馈”的教学策略,在方法上要“学讲结合、合理兼顾”;对 C 类学生要采用“重创新、求拔尖”的教学策略,在方法上“自学为主、适当讲解” 。

4、备训练和作业,对A类学生布置练习和作业的要求是“夯实基础”,对B类学生的要求是“加强训练”,对 C 类学生的要求是“适当延伸”。

三、课堂差异明晰------授课实施复式

课堂是落实班内差异教学的主战场,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主渠道。在以“班内差异教学”为主题的教改实验中,学校要求各个学科组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形成了具有学科特点的差异教学策略。

1、数学学科在课堂授课中主要实施了以下策略:

一是“情境导入”策略,即在授课之初,面向全体学生提供一个或多个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并在自主探究后获得不同的见解,在此基础上与同组成员进行合作交流、达成共识。

二是“自主选择”策略,这一策略主要针对 B 类学生,即在知识的巩固提高环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力所能及或高于自己的习题进行自主练习,在教师进行讲解指导时,对于特别有难度的习题可以选择不听,将时间和精力放在习题的反思、总结和提高上。

2、语文学科在课堂授课中,重点强化了读写指导。在阅读教学中,针对A类学生实施了“知识积累”策略,即在阅读过程中,对重点字词、语句和段落进行圈点勾画,并建立了“积累本”;对B类学生,实施了“读后反思”策略,即在阅读中要注重体会作者感情、领

悟写作意图,读后写出 100 字左右的读后感;对C类学生实施了“对比阅读”策略,即通过阅读相近题材的不同文章,从多方面进行比较和思考,并写出300 字左右的阅读体会。

3、英语学科在课堂授课中,实施了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核心的系列教学策略,

一是“创设情境”策略,即根据授课内容设置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对话情境,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英语、说英语的内驱力;

二是“异质合作”策略,就是通过小组内的对话,让层级较低的学生从其他同学身上学习到英语表达的规范和准确;

三是“同质对话”策略,在话题交流环节,从不同小组选择同一层次的学生进行对话展示,这样就有效避免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无话可说的问题,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感受到了学英语、说英语的乐趣所在;

四、课后差异完善------辅导补充课中

任何一堂课都不可能以完美收官,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总会发现若干预设与生成的矛盾;在关注全体学生的课堂收获时,总会在教后反思时有那么几点遗憾,这就是课后辅导的时机,这才是真正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要求教师对当堂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必须实施课后辅导加以完善,真真做到“堂堂清”,学校会不定时的在各班级加以抽样调查,以督促教师全面完成教学目标。

实施班内差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照顾差异和照顾个体的策略,遵循“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了不同层

次学生的素质,推动了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在今后的“班内差异教学”实验中,我校将进一步加大研究和探索的力度,让学生在和谐的文化氛围中生活,让学生的个性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推荐第7篇:关注学生心理 做智慧型班主任

关注学生心理 做智慧型班主任

——暑期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张同辉 关注学生心理 做智慧型班主任

——暑期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心理学家卡耐基曾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85%取决于心理素质,15%取决于智力水平。”不管是对残疾人而言,还是对运动员来说,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是他们成功的必须准备。自己平时的班主任工作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前进,这次的班主任培训给了我一个学习与提高的机会。专家翟召博、应力老师高屋建瓴的指导、同事拨云见日的点拨确实给我了很多启发。

一、关爱是班主任工作的根基

在此次的班主任培训中无论专家还是同事都指出:关爱学生是沟通班主任与学生心灵的桥梁。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其他任何角色都无法代替的,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情绪情感、意志品格、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种影响可能是终生的。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拥有博爱思想。孔子说“有教无类”,对学生的关爱更应如此。我们既要关爱品学兼优的优等生,更要关爱中等生与后进生,而不能允许有被师爱遗忘的角落。从某种意义上讲,那些中等生与后进生更加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与赏识,这一点可以从他们平时的言行中观其一斑,甚至在他们的一些非正常言行中都潜藏着这样的动机。

在2010年9月我做了九年级七班的班主任,学生们是可爱的,学习优异而活泼的学生更得到了我的喜爱,平时我很少关注到安静的后进生。在一次上公开课的时候,一名后进生坐在靠外的位置上,我由于上课的需要就俯下身询问了她几个简单的问题。就是我这个无心的举动,却博得了此学生对我的喜欢。她在元旦送了我一个小礼物并夹着一张纸条:老师,我虽然以前学习不好,但我一定会努力的!从此这个沉默的如空气的学生渐渐的变得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育人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艰苦的系统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不可急躁,否则,极易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或者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同时,师爱一定要真诚,与学生沟通要推心置腹,将心比心,努力达到共鸣的理想教育效果。

二、手段是班主任工作的保障

翟召博老师强调指出:爱孩子是连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仅仅给予学生关爱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适当的运用一定的手段,使学生向我们期望的好的方向发展。班主任工作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奖惩手段、创新手段、激励手段、暗示手段等等。当然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就要适当的把多种手段为我所用,做一个亦师亦友的“多面”班主任。

在我担任班主任的这一年中,班级中有五十名学生,可以说每一名学生都是特殊的一个。甚至有几个学生都是存在问题的学生。其中一名张姓学生学习不太好特别爱惹事,我在他的身上几乎用上了我的所有“手段”。有一次是在晚上,我正在洗漱准备睡觉,突然接到了一个学生家长的电话,在电话中她用非常沉重的口气告诉我,张姓学生恐吓她的女儿,而且是不止一次。当天下午放学她的女儿做值日离校稍微晚了会,自行车的气被撒了,凭一个成年人得直觉,她觉得还是那个张姓学生做的。最后她说,张姓学生已经给她和她的女儿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我先选择了几个学生做了外围调查,查看了学校的监控记录,掌握了一定的依据,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并在班内进行了通报。由于此学生虽然调皮但在老师面前想表现好这一特点,表达出了我对他极度的失望。此学生认错态度较好,并无类似问题再犯。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班主任只有以爱心为前提,以责任为动力,以机智为手段才能有效地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一名“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人民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继续努力。

推荐第8篇: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你的教育工作中,如果在你的心里只有成绩好的学生,那你永远成为不了一个合格的教师。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我们:“在你的冷眼里有瓦特,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在班级中有这一类的学生,对班级活动与工作热情很高,但他们的成绩差。我们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激励学生成才。比如利用运动会、文艺汇演、公益劳动等为他们提供成才的机会。我们要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

推荐第9篇:班主任如何关注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

班主任如何关注学生

关注,指关心重视;用眼睛去看某人某事;用实际行动去或者用心去对待某人某事。

根据这个意思,关注应该是没有功利性的,应该是全方位的。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关注,我觉得就应该这样,然后敏锐的发现问题,冷静的寻找解决的问题,尽量的将可能发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但是在大多数班主任对学生的关注中,好像过多关注的是成绩、品行等,而且还在无限制放大,班主任以自己的标准来框定,觉得不好就不行,有些责任心强的班主任还吃不好睡不好。

陈老师的关注其实就跟大多数班主任一样,盯着孩子的问题在看,在放大,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在看孩子的问题,而孩子自然就感受到了不公与伤害。但陈老师刚开始的表现很显然是有些过分的,还在用孩子的错误证明自己的错误,好在后来他通过反思,明白了对孩子的过分关注也是一种忽略——忽略了孩子那容易受伤的小心脏。其实,我认为忽略的是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午后的自习课上,我呆呆的看着小喻。情不自禁地傻笑,我真的想去摸摸他的头——他刚刚剪得头,剪得很短。想想那一幕,真的不应该把事情弄得那么难堪,不知道小B能否理解老师对他的这份关注。”陈老师此时的心境以及语态,让我感受到了轻松与俏皮。我愉悦地感受到了他对学生发自肺腑的喜爱,同时也感受到了这个班主任一贯以来人性的做派。我多么希望他能将这份心境与这份对孩子的喜爱表达出来。如果是我,我会情不自禁地走到孩子面前,摸摸他的头,甚至抱抱他,当孩子莫名其妙的时候,我会笑眯眯地告诉他,老师真的好喜欢你。什么都不用说,一切尽在不言中。没有谁会怀疑这看似肉麻的话,而有的只是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真实。这才是真正的对孩子的关注,毫无功利的,没有好坏评价的,仅仅发自内心的喜欢而已。

关注还要继续,但更多的要盯住优点,放大闪光点,这样让孩子在享受爱的尊严的情况下健康的成长。这是陈老师最后的期待,其实,我想说,虽然看起来好像他在转变,开始学会关注了。但是我依然觉得这不是我倡导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关注。无论关注孩子的问题,还有优点,我觉得都是功利的,而且都给关注贴上了一种评价的标签。关注,就关心重视,就用眼睛去看某人某事,就用实际行动去或者用心去对待某人某事,无论他做的好不好。我们只是真正看着孩子成长,陪伴他前行,给他们适时的建议与指导,而真正的路还要他们自己去走。

推荐第10篇:尊重差异关注发展凸显个性

尊重差异关注发展凸显个性(二)

——扬长教育理念下的“生本”评价

动态性评价——关注发展

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新理论,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潜在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叫“最近发展区”。它是教学的最佳期,在最佳期内进行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最佳教学。因此,当我们把评价的触角伸进最佳期内,我们的评价也就会成为最佳的评价,就会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过去的“成绩通知单”只反映学生期末文化考试的成绩,即反映学生现有的成绩和现有的水平,忽视未来的发展,忽视现有的成绩与过去成绩的比较、变化和发展,忽视了学生这一评价方体的发展,它是一种静态性评价。动态性评价则是与静态性评价相对的一种评价模式,其主要特征如下:

1、评价过程,从终结走向全程。

传统的评价模式最大的缺陷就是“马后炮”,评价时只看结果,不问过程。而全程评价不仅注重评价的结果,更关注评价的过程,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①将评价内容渗透到教学中。例如,对语文学科中写字姿势、日记、阅读习惯的评价,有的教师就吸取了巴班斯基“最优化”三个字的涵义,在课堂上实行即时评价:坐得最端正的,读得最认真的,写得最棒的„„。有的教师实行了“班级档案管理”,聘请本班同学做管理员,收集班级里的各类资料——优秀作文、日记、考试满分卷、字迹工整的作业本等等。

②将评价时间分散到平日里。我们的分项检测把集中考试的时间分散成若干次。例如,语文检测中的古诗背诵,学期初我们就将各年级应背的古诗篇目印发给了学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让老师或学生干部检测,不合格的还可以重新再考,直到合格为止。这样将检测的时间化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从而大大减轻了师生考试时的压力。

2、评价方法,从定量走向量性结合。

传统的“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是受桑代克的“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测量”的思想的消极影响,只注重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动态评价则要求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在评价方法上,我们采用了“分数+等级+评语”的模式,对需要精确量化的学科成绩采用了分数评价;对如思想品德、情感、性格、社会态度等复杂的现象,则采用等级评定。另外,评语评价则要求“老师的话”能全面、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并能指向学生未来的发展。

激励性评价——凸显个性

“道人之长,愈道愈长;指人之短,愈指愈短”我校的扬长教育理论正是从这一原理出发构想的。通过挖掘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进行激励、训练、迁移,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自信心,经过长期的良性积累,形成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学家曾说:“人与人之间原本只有微小的差别,但这种微小的差别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正是一个人的心态”。对学生评价的好坏,

是导致学生差异的开始。因此,扬长教育理念下的“生本”评价又是一种激励评价。

1、评价的基本点就是找学生的优点。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相当一部分‘差生’是教育造成的。”要改变这些学生,教育本身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扬长教育理念下的评价的基本点就是拿“放大镜”的学生的优点。

例如,四(1)班班上有一位头脑特别灵活,但学习总是马马虎虎的孩子,老师给了他这样一段评语:你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个机灵的孩子,并且有较高的天赋,最忘不了课堂上你独具一格的见解。今后你如果能用认真代替粗心,把字写得工整些、漂亮些,那该多好啊!老师期待着……。像这样一段发自内心的,寓批评于激励中的,饱含期待的评语带给孩子将是一股持久的学习动力。

当然,拿“放大镜”找学生优点,不仅可以是老师为学生找,也可是学生之间互相找优点,还可以是学生自己给自己找优点。例如,我校文化长廊里每学期一次的学生“自我介绍”展示栏,就是学生自己寻找自己的优点、自然评价、自我完善的过程。

2、扩大激励性评价的外延。

说到“激励”最容易让人想起的就是表扬和赞美。但是人们忘记了,在这之外还有一种更为重要的,更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就是给学生创造激励的环境。如果说无休无止的表扬与批语会使学生麻木,那么创造的氛围和环境会使人永远向上。

例如:每周升旗仪式上,让旗手走上旗台作自我介绍,说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在班级组织“我说我”班队会;每周星期二“自我管理日”让学生自己管好自己;还有班级里的“每日一星”的评选,有勤学之星、守纪之星、文明之星、环保之星、文艺之星、体育之星、书法之星„„几乎每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座”;还有学校组织的“人人上三台”活动,即课堂上讲台、比赛上擂台、表演上舞台等等。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随风春雨,润物无声,学生在这样浓郁的激励性评价氛围中,个性飞扬,活力迸发,他们感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

如今“主体教育”、“个性教育”成了教育界时髦的术语。一个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的时代真实地向我们走来了。我们将会看到一种真正的人的教育,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套用这句名言,来阐述“生本”评价的涵义,评价的艺术不在于甄别和选拔,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11篇: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不同学习需要和差异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不同学习需要和差异教学策略研究》

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不同学习需要和差异教学策略研究的

问题和对策

雷爱民

影响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因素诸多,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学校以及个人成长的经历,都会造成学生在学习和个性上的差异,使他们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以及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学习兴趣,形成语言意识和语言发展方面的差异以及学习动机与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

一、语言意识和语言发展方面的差异,是能否促进学生语言意识的发展,积极思维的重要因素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种交际工具,学生要用它去表达某种思想和认识,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就表现出了明显差异。因此说,从语言意识和语言发展水平来看,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学生初学英语,他们除了认识上有差异以外,在语言接受能力上也有很大的差异。语言的学习和交流是一种在一定的文化知识层面上的复杂的交流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到语言知识而且涉及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差异,学生由于个性不同,接受能力和表达的方式也就不同。笔者所教的学生中,同是一班学生,对同一句子的意思就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她很漂亮”,学生甲:“She is very beautiful.”学生乙:“She very beautiful.”学生乙表达的句子从语言知识上说是个错句,但不能说明他就没有语言意识,教师要了解并发现每一位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已经达到的语言发展阶段和语言意识发展程度,克服不利因素,帮助学生消除学习障碍,还可利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帮助学生进入和通过语言的“最近发展区”,以达到更高层次的水平。思维发展与语言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而且会阻碍学生的语言意识发展。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常常感觉到压抑和负担,不能体现自己的个性,不能以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从而导致在接受知识过程中的依赖性,被动性。教师应通过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维、求异思维,促进学生语言意识的发展,使学生在积极思维活动中习得语言。

二、学习动机与兴趣方面的差异,是影响语言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与意愿程度是不同的,动机来源于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也是影响语言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动机有外在和内在两种,外在动机使学生在学习外语中呈现被动态,即为了应付考试和谋取职业,主要来源于外部的压力。内在动机是学生对外语及其文化的浓厚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外在动机起次要作用,内在动机是成功学习的主要条件。

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紧密联系的。学习动机的高低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与个体差异也有关系。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方式,不同的认知方式在不同的语言学习环境、不同的学习任务上有不同的优势。教师应了解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并引导他们采取与自己的方式相适应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像一个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在球场上应该集中精力打球,而不是只看比赛分数,只有充分发挥自己和集体的技能,才会取得比赛胜利。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自觉地去学习、去发现。笔者教初中二年级Unit9时,学生学完了“How to make shake”,“How to make puffedrice”后,要求他们写一篇“How to make noodles”,学生表现很兴奋,可以看出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果很多学生写得非常好,写作过程中所用到的词汇,如flour(面粉)、pot(锅),课本里都没有,可是学生就能够正确地写出来,并且记忆非常深刻。这就是兴趣的动力,排除了外在动机的压力,表现出了对事物的观察、感知、分析和发现的能力。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层教育,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语言的习得。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动机也有密切联系。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采用奖励、表扬等正面评价比惩罚、责备等负面手段更能促进学习动机,教师、家长以及同学们的关心、爱护更能激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能使学习较差的学生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动机。笔者在课堂上让学生表述一件事,“我们明天去参观博物馆”,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说出了“We will tomorrow go visit the museum..”虽然句子的结构上出现了错误,但我还是给予了肯定,因为学生都听懂了这句话说的要去做什么事。然后,我针对语法错误给予讲解,学习上有障碍的学生也理解了并有了信心,同时也激发了在课堂上一般不敢说话的学生的自信心。一个学习很差的学生每次测试成绩总是最低,他慢慢地失去了信心,在有一次测试题发下去后,我告诉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做,可以参考课本,结果这个学生的成绩很好,看到成绩后特别高兴,从这以后他产生了学习兴趣,学习逐渐有了提高。采取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他们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便可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三、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上的差异会影响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程度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获取和掌握知识所采取的计划、步骤及习惯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所采取的策略和学习方法实际上是其个性的一种体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策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具有独立的确定自己学习目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方法并能确定自己的一套评估体系的能力。学生在语言学习方法上存在着一些有意义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因材施教。有的学生喜欢通过听来获取语言知识,有的喜欢阅读,通过看来获取语言知识,而依赖性强的学生则喜欢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完成作业获取语言知识。因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各自不同的爱好方法、兴趣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获取知识。个性上的差异,不仅会影响学习方法,而且也会影响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程度。一种模式的教学方法,会使有着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以致失去信心。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水平的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活动,采取不同的方法。关注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差异,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法,自己构建知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和策略,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会应用多种学习方法,实现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之间的互补。

四、社会和情感方面的差异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在成功的语言学习中,社会和情感方面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对待学生认识方面的差异同样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教师既要重视学生认识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发展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教育是绝对不可忽视和回避的问题,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意识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能使他们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动机,要让学生认识到英语是一门交际工具,学习英语是获取更多知识和进行广泛交流的手段。初中学生在这一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认识方面也是很肤浅的,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情感,观察他们认识的程度。对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要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学生的认识不同,了解他们在认识上的差异。学生在认识上的不同不能说明他们就没有发展潜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分为差生和优生,应该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在情感方面理应一视同仁,学习相对滞后、有困难的学生,更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他们的观点和想法要给予正面的评价。在社会活动中,这些学生往往有着很广阔的发展前景,比如,他们的交际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英语学科与社会活动,社会交往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谈到理想时:对“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这一问题,学生踊跃表达:“I'm going to be a doctor/ teacher/ driver/ policeman.”你会发现一些所谓的“差生”,他们的想法并不比别人差。因此,教师要分析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激励他们学好基础知识,为今后富有个性化的成长创造无限的空间,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方面,都可能是第一,都可能是最优秀的。

教师要有一种资源意识,教材是一种课程资源,学生的个体差异

也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在学生个体差异后面,有不同的可供开发利用的发展潜能。一旦被挖掘出来,必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能使我们教师走进一个全新的、广阔的教育境界。

英语学习中“弱势群体”主体性参与的策略

胡国锦

“英语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指既包括接受能力差、基础知识薄弱的学习困难学生,也包括由非智力因素所造成学习态度差,学习毅力和学习意志弱的学习困难学生。“主体性参与”指“弱势群体”在英语学习中的主动性以及发挥主体意识参与教学的一切活动。重视农村英语学习中的“弱势群体”主体性参与具有一定的意义,其策略主要是:

一、观念到位策略

教师在调动“弱势群体”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中须“观念到位”,做到“两关注”。

一是关注使他们享有同等主体性参与的机会。“弱势群体”和班里的其他同学一样,具有同等享有教育的权利。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其闪光点,如利用校园艺术节展示其才华。如一位同学的英文歌曲唱得很好,但英文功底却是较差。通过不断督促,他克服了课堂上精力分散的缺点,成绩也很快得到提高。

二是关注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如我班有一位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英语学习丧失了信心,为此,我充分认识到他的闪光点,经常有意识地表扬他。其余的同学也因此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投来了赞许的目光。有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欣赏,这位同学的学习主动性大有改观。

二、情感增补策略

情感因素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心理对峙。实践中我注意了在交谈中了解,在对话中沟通,在赏识中激励,在机智中呵护。

(一)交流中了解,摸清“底细”

“弱势群体”中的每个学生情况各不相同,有些是由于智力因素原因造成的,也有非智力因素所造成的。我通过个别谈话、问卷调查、家访等方式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及成因。为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策略奠定基础。

(二)对话中沟通,促进心灵的碰撞

教学中我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个别交谈,了解学习中的困难和成因。课堂教学活动时有意识地与他们共同参与、共同完成任务,使他们消除孤立无援的闭锁心态。我通过共同参与来促进了心灵的碰撞。忌迁怒、急噪;忌训斥;忌苛求。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让他们也能享受一下成功的快乐。

(三)赏识中激励,培养自信心

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学习状况,分别给予不同形式的鼓励和表扬,并提出希望和要求,从不使用伤害其情感的话语。我常用英文激励语言。老师赏识的话语及富有希望的语气,使他们逐渐有了自信,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说出自己的见解。

(四)机智中“呵护”,保护参与意识

英语学习中的“弱势群体”也有求知欲望,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呵护”。在 Great Scientists 一课小组讨论时,第八小组的五位同学有三位同学基础都比较差,竟然把图片上的人物搞错,引得教师里笑声一片。我适时用幽默的解释帮他解围,事后,这位同学很感动。可见,英语教学活动中对“弱势群体”的适当呵护能保护他们刚刚萌发的一点参与意识和自信心。

三、“兴趣触动”策略

首先是“抓热点”,因势利导。当代高中生对品牌、影视及体育明星、流行歌曲及歌手、网络游戏等特别关注,并成为“热点”。这些也成为“弱势群体” 的热点话题,我因势利导,主动向他们了解“超女”作品,同他们谈论其钟爱的流行歌手及歌曲。对于喜欢唱歌的同学,鼓励他们在学唱英文歌曲中体味歌词的魅力,这种做法激发了“弱势群体”学习英语的兴趣。

其次是谈时事,激发热情。我经常利用课前的5—8分钟,由这些同学用简单的英语谈谈时事,说说热点话题,对于难以用英语表达的可同意他们夹杂些汉语。他们经常谈到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准备工作,崇明生态岛建设,还有其它的社会新闻,校园趣事等。

四、“教学差异”策略

“教学差异”策略是指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弱势群体”不同的特征分别采取有针对性地教学方法,在授课及课下辅导时因人而异。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针对农村中学英语学习中的“弱势群体”的自身特点,我教学目标的指导思想是:起点底,坡度小;多铺路,起步早;勤练习,讲评好;常激励,步步高;挖潜力,树信心,制定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

近期目标即第一阶段:注重培养习惯,激发兴趣,改变观念。注重教会他们如何充分利用词典来促进学习,如何借助音标来记忆单词及该词的活用能力。帮助他们解决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单词关”,随后进入句子结构训练阶段。长远规划即第二阶段:重视积累,讲求合作,乐于探索。从掌握单词的词性和句子结构逐步到简单的会话、写作,将所学词汇有机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激励“弱势群体”勇于探索。近期目标能让这些“弱势群体”感受成功快乐,长远规划能确定他们

奋斗的目标,大大地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欲望。

(二)分层作业的实施

分层作业的实施即分层作业的布臵。为调动积极性,及时有效地实施教学内容,我采取“分层作业”法布臵作业。即整体中的“自由选择”。如学习定语从句后我设计了易、中、难、偏难四类梯度不同的练习。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我经常用一些富有激励性和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其积极思考。使他们在学习与思考中不断提高英语学习的能力。教师不能硬性规定这些学生一定做哪一类题目。因为硬性的规定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让他们选做会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实际上学生的好、中、差并无绝对的界限,练习时应因时、因人而变,难易适度,让他们感到“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产生思考的欲望,体验成功的愉悦,积极地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来。

(三)成绩鉴定的原则

A、激励性原则:从听、说、读、写和译五方面寻找他们的“闪光点”。挖掘语言能力和学习潜力,倡导学生间激励性评论,抛弃羞涩和怯弱的心理,在轻松愉快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参与学习。

B、情感性原则:目的在于“以情动人”,理解、尊重、宽容、善待英语学习中的“弱势群体”,使学生在情感上接受教师的批评和建议,形成情感上的共鸣。

C、追踪性原则:即对他们的课堂表现 ,作业纪录,月考成绩及期中、期末成绩及反思进行记录反馈,便于制定新的奋斗目标。

D、趣味性原则:从形式到内容,以至于方法都要选用贴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让他们从中获得悦感。

通过实践研究,达到既定目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培养了“弱势群体”的主动性和主人翁意识,促进了“弱势群体”学习英语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习成绩,同时提升了教者的业务水平,转变了观念,实践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浅谈中学英语作业设计与评价

蒋丽霞

学英语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涌现。相应的,开发利用课外的有效时间与空间,探究不同的途径,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语言实践机会,从而获得语言实践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而其中,作业布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英语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

英语学习的巩固、发展、深化,是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具有诊断补救的功能。对学生来说,通过作业,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在作业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及时请教老师,从而纠正错误,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争取更好的成绩。 对于教师来说,布臵课堂与家庭作业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批改作业,教师可以及时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弱点,同时,教师又可以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领悟到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弱点或遗漏,以便采取措施加以弥补。如果能按照新课程理念,创新地进行英语作业的设计和评价,就能让学生在课外同样可以有效地英语学习,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最近,我们对全校八年级学生完成英语作业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乐于完成作业的学生占41%。视作业为沉重负担的学生占49%;另有10%的学生不能完成作业,双休日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比例更高,为什么会这样?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交谈后发现,问题的症结是在作业的布臵存在许多问题:

1、单调,枯燥。不是机械抄写词句,就是死记硬背课本。

2、空洞乏味。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形式的多变性、训练的趣味性。

3、量多质滥。布臵作业没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没有针对性,搞疲劳战,劳而无功。面对这样的作业,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难被开发。

然而,产生这样现象的原因何在?在农村中学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条件十分有限。平时生活当中接触到的英语知识较少,身边懂英语的人群也不多,英语资源十分匮乏。各方面因素,包括学生家长、学生自己对于中学英语这一门学科的重视程度也远远比不上城市学校。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作业无人监督无人帮助。加上其他的客观因素。英语作业自是达不到其效果了。

如何能保持作业的有效性呢?我觉得,农村中学英语作业中,布臵创意的英语作业和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是两个有效的教学手段。针对农村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兴趣、特长等特点,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目标,由浅入深,设计开放性作业,把学生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融入学校、家庭、社会广阔的田地中去锻炼、去实践,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目的。

作业的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进行设臵:

1.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臵个性化作业

传统的作业大多围饶教学大纲设计,很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或兴趣特长的差异。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比如:让爱好表演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英语短剧,在练习英语口语的同时发挥其表演能力;让有美术特长的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英语单词卡片的制作,

或根据英文意思展开想象进行思考创作;让喜欢音乐的学生对所学的英文歌曲进行简单的创作和套用,利用音乐的特质和自己的音乐特长巩固和促进英语的学习。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设计各异的作业,能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就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再学习。

2.增强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设臵实践型作业

英语的口头练习很重要,听说领先。因此口头的操练要有一定的量才能有个升华的。将练习放在一个真实的情景中,对学生的意义理解起了个重要的作用。在条件好的城市,可以尝试让学生和生活中遇到的外国人进行简单的交流,而没有这种机遇的学生,教师可以布臵学生对老师说,对家长说。

3.促进学生多向交流,设臵合作型作业

新课程改革纲要已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已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可以让多个学生共同完成。

4.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设臵探究性作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更为强烈。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发现了什么。例如:给学生一幅迷宫图,让学生从中寻找出救人的最短路线,并写下经过了什么地方。这样学生从中练习到了地名的书写。给学生一组单词,让学生寻找他们的共同点。教完了颜色,可以寻找生活中的颜色等等……

5.创编型作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诠释也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创编型作业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改、说、唱等形式再现、拓展、延伸课文内容,或加工、整理、采集、剪贴、展评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编辑英语手抄报,或根据课的对话、故事理解进行绘画、编曲创作等。

同时,教师要实行合适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在如此新的作业内容、方法下,仍然实行旧的评价方式,给个分数,一两句的简单文字交流,那学生作业的价值和意义就失去了。教师要意识到,作业的评价功能要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作业评价将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是我们对学生评价的指导思想。

1.分层评价,鼓励为主。

对于分层布臵的作业,采用分层评价。只要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例如:全做对的,即可得一面小红旗;书写工整的,在小红旗后面再加一颗五角星;有进步的,再画上一个笑脸娃娃或写一两句评语。这一面面红旗、一颗颗五角星、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富有期待、鼓励的话语,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更加喜欢做作业。

2.亮点评价,激励当先。

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评价时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区分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尽量捕捉学生作业中的亮点。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即可得五角星一颗;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即可得笑脸一个;有的学生作业质量高,令人赏心悦目,即可得大奖一个并获“作业能手”称号。

3.多向评价,共同参与。

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处于“休克”状态,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我们改变过去这种单一的评价形式为多向评价,让学生也参与到作业的评价中去。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多向评价,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把评价权交给学生,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同时,也可让家长也参与到评价系统中,请家长对孩子在家中、社会上的表现做正确客观的评价。

4.多次评价,体验成功。

对多数学生来说,很难一次就将作业做得很满意,而且也不易养成主动改错的习惯。但是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赞扬与鼓励,都希望获得成功,如果学生每次体验到的都是失败,他们就会变的心灰意冷。为此,我们采取一次作业多次评价的方式。即:学生做完作业,自评、互评、师评后再进行修改,教师再次评价,若修改正确,同样可以得到红旗、五角星、笑脸娃娃。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还会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总之,通过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有机结合,实现评价多元化、民主化、多层次化,从而让学生在一个充满自信生长环境中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开放式、个性化、多元化的作业设计与评价,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英语的空间,更好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真正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撑起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学生不同需要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研究

平川中学 徐淑琴

英语课程标准 “实施建议”指出:“英语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英语的学科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英语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英语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英语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英语课程设计必须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即英语课堂设计应当是人的发展的学程设计,而不单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教程的设计。故教师在把握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的同时,必须讲究设计的艺术性。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案例着重探索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问题情景、范例与练习、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设计艺术。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英语教学目标设计是英语设计中一个最基本的要素,英语教学目标是英语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学生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它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成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许多英语教师并为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引起足够重视,认为是务虚的工作,于是平时写教学目标大部分敷衍了事,而对其内涵、实质都缺乏认真的研究。由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流于形式,直接设计教学过程,就导致了教学的无方向性,因而教师不知道该节课结束时应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结果,当然也就更不知道教学结束后学生行为所发生的变化,更不能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而没有针对性,就是太高或太低。有的只有知识与技能目标,没有过程与方法目标,也没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一般认为,设计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步骤:(1)学习《英语课程标准》;(2)明确单元教学目标;(3)明确本课时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要求;(4)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特点;(5)按照内容水平分类确定教学目标并加以陈述。其中英语事实、英语概念、英语原理、英语技能属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目标领域,英语问题解决、英语思想方法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领域,态度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

二、问题情景的设计

在班集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适应各个学生的教育需要。有的教师缺少兼顾不同学生教育需要的意识,只是关注班上的部分学生。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

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的积极性,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因此设计课堂教学情景是十分必要的,设计的关键在于科学、艺术的处理教材内容,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艺术水平高的教师往往不是把感知教材作为出发点而是根据教材特点,选择内容,编成问题,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问题情景应根据需要而创设,可适度的形式化但切忌哗众取宠,要讲究实效,恰到好处,问题可谓创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无疑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样导入新课很自然。

当然除创设问题情景外,教学中还可创设新异、悬念、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景,良好的情景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使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精神的需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正像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可以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三、方法与手段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要兼顾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学方法手段要多样灵活。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作体系,每种教学方法就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辨证的,它们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不同的学生往往对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不一样的,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对于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目标要求应设计不同的方法。

总之。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我们知道科学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创新则是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因此我们应不断的探索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同时要充分发挥它的艺术价值,不断的创新,追求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完美境界。

差异教学法与分层教学关系的研究

倪莉莉

课堂教学的主要缺点是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学的英语课堂教学,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生又缺乏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和氛围,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困难。许多教师尝试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针对性因材施教,以大面积

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许多教育工作者对于客观存在的学生个体差异及自我效能感的问题十分关注。

一、循序渐进及趣味性分层教学。

我国古代的教学就十分重视循序渐进和以趣激学、《学记》中就有:“学而不躐、不陵节而施”的主张。南宋大教育家的朱熹亦指出“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循序渐进和以趣激学的重要。

据此,我们在预先不告诉学生真相的前提下,按对高中学生摸底的英语成绩,将他们分为好、中、差三个档次;同时釆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即统一进度,不同要求:(1)差生,只要求他们在掌握基本词汇,理解教学内容,能应用简单的英语就行。(2)中游生,要求他们在(1)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较难的阅读和写作训练。(3)好生,要求他们在(2)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较难的听说训练,严格训练用英语思维;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巧妙地规定不同难度的任务,设臵不同程度的提问,规定不同程度的作业任务。迅速找出各层学生的优缺点,逐渐熟悉全体学生。利用学校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幻灯机、语音室、闭路电视、音频发射装臵等设施,设计和组织有趣的、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进行课堂英语教学。如:生动的场景动画,戏剧表演,故事讲述,即兴演说、场景对话、生活写真、幽默漫话、提问抢答、英语小竞赛等。每次教学活动尽力做到气氛活跃,以趣激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每周,每半月,每月都举行一次竞赛性听说读写测试,这样既能激起学生们学英语的兴趣,教师又能从中分析评估学生们的进步情况。有利于下一步教学的实施。

二、成就激励法。

学生的成就感又称“成就动机”。是推动学生努力取得成就的原动力,正如苏霍姆斯林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人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要求各位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分层设疑激学,设计教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从而产生动力,推动学习。如:对差生提出:“right or wrong?”、“what ?”、“when?”、“where?”等问题;对中游生提出:“How?”、“why?”等问题;对好生提出“what differences?”、“exatly speaking”、“what different opinions?”等问题。一旦学生回答了,解决成功了就及时表扬,激励;使其产生自信心,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每周一测试,半月一考评,每月一考评(包括听、说、读、写),以得分量化评估。每次测评后,指出学生的弱点,提出解决办法;大力表扬优点,发扬优

点,克服困难,乘胜前进。经这一阶段的教学,学生一定会有一个较快的进步。尤其是后进生,在扎实基础方面,会向前猛跨一大步。

三、适时量质转变进档。

依据循序渐进和整体性原则,我们认识到(1)知识技能本身都 有严密的系统性、层次性;学生的认识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和的不断深化的过程。(2)教学须从整体和全局出发,合理组合和安排各方面、各层次、各环节、各种方法,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所以,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教学和分析总结后,我们进行第三阶段的“适时量质转变进档”教学。做法如下:

1、据学生在前两阶段的各种测试、教师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将原来的“中游生”、“差生”中进步较大的,适当前进一个“档次”(即原来差生中进步快的,选一部分安排到“中游档”,原来中游生中进步较快的,选一部分进“上游档”中。)继续进行梯度教学。在此段教学中,教学要求在重组的上游档和差生档中,适当提高一些要求,练习内容、测试内容的综合性和难度都有所加大。目标是促使全体学生的成绩向中游、上中游层次挨近。

2、在方法上,在各层次的教学中,更加注意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成就激励、谈话、启发等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此阶段是一个较大的转折阶段,在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如:知识的单一性和综合性问题,中、差生的扎实基础与提高问题,好生的提高与磨尖问题,统一进度与层次具体要求相结合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悉心钻研,与同行多多切磋,与学生多多勾通,针对性设计教法不断前进,不断反思。使各层次面的学生英语成绩向“上中游”和“中游”档挨近。以利于下一阶段大面积、整体性提高教学的进行。因为有上两阶段的基础,这“适时量质转变进档”易于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适度融合

在学生成绩层次基本向“中游”、“中上游”挨近的前提下,就较容易发挥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采取“适当溶合法”,这样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达到一个学年教和学的高潮。在此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启发引导、以趣激学,成就激励、实践感悟、情景联想、巩固创新等方法的灵活运用;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着重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领会英语的精神实质。

在整个教育理念和思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的角色已经并正在发生着质的转变,其教学方式也从标准化、单一化的知识灌输向人性化、多元化的引导教学转变。教师在真正了解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后,开展灵活多样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从而实现了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素质教育发展

的要求下,充分合理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在不同层次都得到发展和提高的差异教学法,对于促进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了解学生,洞察学生的心灵与秉赋,从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在性出发,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做到知人善教,进行差异教学。在实施差异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然后将学生分层,通过设立多层次教学目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来满足各类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而发挥各自的优势特长,使每位学生得到个性上的充分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第12篇:浅谈班主任工作之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浅谈班主任工作之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世界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美丽的衣裳,青春与健康是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对于正拥有着这两样宝贵财富的高一学生来说,如何让他们意识到这两样财富的重要性,并让他们在行动中珍惜它们,变得极其重要。著名文人矛盾曾说过:“是中学生,一定得有这个气魄:有一个挨得起饿,受得起冻,经得起跌打的身体,有一个不怕风吹,不会失眠,不知道什么叫做晕眩的脑袋”。健康是我们追求一切梦想的前提条件,没有了它,一切都枉然。作为一名高一年级的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如何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学校德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良好性格的特征、积极生活的态度以及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学生的健康问题又分为身体健康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

一、身体健康方面。

高一年级是整个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时期,特别是高一第一学期,因为高一学生刚由初中过度到高中,身心受到较大的考验,需要一段时间去调整和适应。作为一名高一年级的新的班主任,在开学伊始我已经意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如何加强学生身体健康的活动。

在班级建设上,我们

第13篇:学生班主任工作总结

学生班主任工作总结

我有幸地加入我们院系这支年轻充满活力的学生班主任队伍。在这短短的两三个月的时间里,经过领导和辅导员的指导、同学的帮助,现在对自己的工作的熟练程度虽算不上登堂入室,但也算基本入门、略知一二。现在我对这两三个月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1、明确职责,开始工作。初次当学生班主任,首先应该熟知学生班主任的职能和义务,服务同学、服务领导及老师、管理好班级。作为学生班主任每天我在思考应该去做哪些事情,怎么出色地完成这些事情,自工作起始,带领学生领取军训服,组织同学参与体检,带领学生熟识大学校园及生活,组织学生参与军训,组织学生观看大运会比赛等一系列的工作都能比较圆满的完成任务。作为大一班级的学生班主任,要明确自己服务的对象和管理的职责与范围,作为领导和老师的学生及下属,要知道自己今后接受的考核项目和必须做好学习和工作的结合等等。只有搞清楚这些,才能在相对自由的环境找准自己的位置,看清自己薄弱的地方,加倍努力弥补其不足;给自己准确的定位,才能在其位谋其政,做好自己的职责以及应尽的义务。

2、了解学生,投入工作。在院系里学生班主任作为一个工作团队,学生以及领导和老师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对学生来说,我是他们的学长也是参与学生工作的学生班主任;对我来说,我的学生互相都是陌生的。因此我把了解学生和学生互相了解作为我开展工作的第一步,所以我不仅了解了本班7名班委,还通过三四次的班会、多次深入宿舍、交流互识游戏等途径与学生互相认识、互相了解、消除陌生感而进行交流沟通,经过几次刻意精心的组织安排,我不仅认识并能叫出班级同学的名字,而且同学们也能叫出对方的名字,没了刚来大学时的陌生感,同时我还了解了大家对于大学学习的心态以及对大学生活的迷茫,并给予他们建议与引导使同学们走出了困惑。此外,我还让班长建立了本班的QQ群,通过群聊加强班级同学的交流和认识,加强班级的凝聚力。我也记下了每位同学的联系方式,如果哪个同学出现了问题,我就直接通知到学生本人,并与他谈话,很少让班委转告,这样不仅减轻了班委的负担,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所以在短短的两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以仁爱之心关心大多数学生,尽到了一个学生班主任最基本的职责。

3、以身作则,感染学生。学生班主任自身的素质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真正做到为人学长,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讲礼貌,自己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引导他们热爱班级,搞好团结;在学习上,要求学生刻苦认真勤学好学,并加以督促。我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成为班级学生学习的榜样,成为学生愿和我掏心窝的好朋友。

4、引导学生,深入工作。目前我作为大一的学生班主任,最应该关心的就是学生学习状态以及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及生活。只有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向上的心态才有助于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及发展。因此,我多次找机会与大家交流,了解同学们的生活学习状态,以及进入大学后所遇到的生活、学习、以及心理上的困惑,并给予他们帮助使得他们能够开心的学习,快乐的生活,健康的成长。通过交流活动了解他们的理想,积极引导同学们做好大学的学习规划,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使得同学们能够朝着自己的理想一步步的向前迈进。班会活动课的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生活,又可锻炼学生的能力。建议班干部多组织有益活动,鼓励班级学生积极参与,锻炼自身的能力。

虽然刚担当学生班主任两三个月,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我所收获到的最宝贵的财富,但是工作中还存在缺陷和不足。首先,每当由学生身份转换成班主任角色时,我的身上还存在着学生气和考虑事情不够全面周到;其次,由于缺少理论方面的培训和学习,导致和学生谈话不深刻、引导教育学生说服力不强;因为缺少经历,对某些工作还有些陌生。以上此类的毛病和缺点,都会导致我在工作有着这样或那样错误出现,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要求自己:

1、加强学习。学习是终生的事情,此学习不仅仅只是是接受知识,充实头脑,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提高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是一个永远无法毕业的大学校、我终将会走进这所大学。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将向领导和老师、向同学学习工作的方法、学习为人处事的方式、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的素养,以学而不厌的态度、学无止境的信念,坚持终生学习的思想,只有通过学习,使自己内心强大了,才能抵挡各方面的压力,使自己能力提高了,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而两者兼具,就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工作。

2、明确方向。准确的说这还是一个学习、工作和生活定位的问题。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名学生班主任,我们是21世纪的“四有”新人,我们是政治思想学生班主任,所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先明确自己的方向,找准自己的位置,加强自我学习及教育、引导学生、学会管理学生、做好服务学生、服务领导及老师。通过引导,使学生成为一个有思想,有理想的人;通过管理,使学生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通过服务,使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引导学生有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主流状态,我们的思想政治引导会受到实效,同时也体现了我作为学生班主任的自身价值。

3、做好工作。引导督促学生学习,做好大学学习规划和职业规划,坚持晨读、晨练、晚自习、加强班级学风建设,鼓励同学积极参加院系、团总支、学生会以及班级组织的各活动等工作,采取积极措施,使同学们都能为班级建设献计献策,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团结力。以后我将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继续认真反思、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争取在学习和工作能力上有更大的进步。

以上是我自9月以来,对自己工作的简单总结和深刻反省,由于缺乏阅历等,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目前还不能给出一个完整满意的答复。但是我将在各方面向大家学习,取百家之长为我所用,不断加强自身素养,提高能力,以饱满的热情去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用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去换取自身的成长,用自身的成长去体验学习和工作的快乐!

第14篇:中美学生的差异

我看中美学生的差异

最近看了一些有关中国教改的视频和美国教育的资料,发现由于长期中美教育教学理念的差异,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就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特别是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以后,在美国老师眼中中美学生的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自律,遵守纪律,而美国学生比较自由散漫,不拘一格。中国学生对违反纪律、犯错误大都比较害怕,而美国学生认为犯错误理所当然,他们认为只有不断的“试错”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而美国老师往往也鼓励学生犯错,这样学生就可以大胆地思考、提出不同的意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他们的理念是“试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另外,美国教育还特别重视研究性学习。比如理科学习以项目研究为主,自己选择研究题目,写项目报告,报告不能直接抄录书本或网络上的观点、语言,引用必需注明出处,与我们大学论文基本一致,这是我们中国孩子的软肋。

2、中国学生在课堂上喜欢被动接受知识,很少发言提问,也不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可以说在美国课堂里中国留学生是发言最少的人。而美国课堂里所有老师都喜欢讨论式教学,常常让学生讨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观点,并指出支撑观点的依据。美国老师只在个别时候做一些启发引导或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激起学生进一步讨论。美国老师的教学理念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的结论更重要,他们认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远比收获一两个结论重要得多。尤其是学生毕业以后离开学校这种能力在工作中将终生受益。可以说独立思考、质疑一切、敢于创新是美国教育的灵魂,自由是创造之母,批判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源泉,是美国教育的基石。由于美国学生从小就在这种讨论式的课堂气氛中长大,他们也习惯于这种教学,经常主动问问题,主动参与讨论。有的学生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不惜在课前花大量时间查阅资料。而中国学生初次在这种课堂里会感到无所适从,常常觉得课堂里没学到什么东西而苦恼。中国学生从小在中国课堂里习惯于听讲记笔记,被动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老师很少营造讨论气氛,学生更注重获得知识的结论而不是获得知识的过程。相当一部分中国学生不主动思考遇到的问题,迷信老师和课本提供的标准答案,没有质疑一切的精神,也不主动请教老师,常常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结论。另外美国课堂还特别重视体验和参与。比起我们的课堂教学,美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密度小得多,但是课堂活动往往丰富多彩。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师们更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和内心体验。所有的课堂活动都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其中,动手又动脑,其中不乏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由上述分析可知,美国学生收获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即学习方法,而中国学生收获的是知识本身和知识结论。

3、中国学生为高考而学,而美国学生为兴趣而学。美国学生没有固定的班级概念,大家各自按照自己所选修的课程去上课。课间时,学生们在各个教室之间匆忙奔走,根本没有在教室和楼道里追跑打闹的工夫。美国多元化的教育理念特别重视个性化教育,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学校提供多种课程和课外活动供学生选择。他们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潜在的强项和特长,需要学校帮助他们开发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他们的学生很多都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按照兴趣学习,大多数学生不仅能获得快乐和成就感,而且还能持久专注于某一领域,也容易在这一领域做出贡献,所以为什么他们的诺贝尔奖获得人数那么多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中国学生往往从小就树立要考好大学的理想,考上好大学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这种功利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生。中国的教育可以说是一切为了高考,不管学生是否喜欢,大家都在为过高考这个独木桥而拼搏。由于没有注重个性化教育和学生的兴趣特长,中国的学生就像是大工业化时代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由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事实上,抹杀学生的兴趣特长,不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按照一种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体制只会使极少数学生获得成就感,大多数学生会感到沮丧,压抑,这样也就谈不上具有创新能力了。

4、美国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强于中国学生。这种差异从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就开始出现了分化。中国学生从很小就开始学习数数、识字、背古诗等,中国家长常常以自己的孩子在4—5岁就能识多少字,背多少古诗而自豪。这些急于“拔苗助长”的家长觉得,应该让一个4岁的孩子提前掌握小学的知识内容,因为大家都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这时美国的孩子在堆积木,学会把自己的玩具用完后整齐地放在箱子里,按照家长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家务,如叠被子,将垃圾放到指定地点、洗车等等。任何事美国家长都鼓励孩子们自己去体验, 自己去独立解决。总之,整个少儿时期,中国孩子更多地在各种兴趣班动脑学习,而美国孩子则按照自己的兴趣更多地在动手体验生活。学校里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美国课堂里凡是能通过实验解决的,一定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而中国课堂里的教材必做实验也不一定让学生做,特别是那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校以及那些学生人数较多的大班和超大班,教师常常是在黑板上讲实验。一切为了高考的应试教育深入大多数中国人包括一些政府官员、校长和教育工作者的灵魂。在中国大地由于这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功利化培养,中国学生养成了懒于动手操作的习惯,甚至高中毕业还洗不来自己的衣服,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往往是高分低能者,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科学研究表明,幼儿经常动手活动可以促进大脑发育。调查表明凡是少儿时期喜欢动手的人在成人时期更不容易失业,而不喜欢动手的人在成人时期不仅容易失业还容易罹患心理疾病和精神病。

5、美国学生特别重视体育锻炼。美国的教育理念认为没有强健的身体,其他再好也没有意义。美国的学校里体育课甚至比语文数学重要。体育课也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之一。学校体育设施不仅完备,还根据学生兴趣开设了篮球、排球、橄榄球等等各种兴趣班供学生选择。每天下午3:30后是学生的运动时间,私校为学生提供免费的运动辅导,春季以室外运动为主,冬季以室内运动为主。每个学区都会组织校际间的篮球、足球、曲棍球等运动竞赛,比赛时学生和家长都自愿去助威呐喊。而中国的体育课往往比较单一,有些学生甚至不喜欢上体育课。毕业班的体育课常常被中、高考科目替代。在一些学生家长老师的心目中体育课可有可无,无关紧要。不重视体育锻炼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下降,近年来近视眼和肥胖儿增多就是一个明显实例。

6、没有社区实践活动也是中国学生的一大缺失。虽然中国的新课标教育体系里规定了社区实践活动课,但很多学校都是流于形式,没有多大意义。全社会没有建立起可供学生社会实践的体系,包括认识、实践基地、评价和考核以及登记制度等等。社区实践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认识社会、关爱社会、感恩社会、回馈社会的情感,为将来做一个合格劳动者打好基础。学生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实践,不能不说这是中国教育的一大遗憾。美国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合格的公民。他们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艺术就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其目的就是使人适应这个世界。从整体上讲,学校培养不出天才,而是要培养好的公民,公民培养好了,人才也就有了。因此他们要求每个学生一定要完成规定时间的社区服务。

总之,从智商的角度上,中美学生并没有太大差异。甚至在很多领域,中国学生已经把美国同龄人远远地甩在后面。中美学生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学生喜欢被动接受知识结论,知识总量多,知识应用能力不足,而美国学生喜欢主动思考、喜欢讨论、喜欢质疑并主动探究知识的来源、喜欢动手实践、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来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中国学生的长处正好是美国学生的短处,而中国学生缺乏的恰好是美国学生擅长的。中国学生通常在知识内容上非常渊博,而美国学生则在思维和方法上更占优势。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更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中学生每年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获金牌人数最多而没有几个中国人获得被誉为数学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两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理念的不同。

第15篇:尊重学生差异(优秀)

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差异、共享差异

首先要树立一个好的对差异的看法,要关注差异,尊重差异,共享差异。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因为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倾向,如果他们都变成一个人,这个世界也挺可怕的。所以首先我们要尊重他、信任他、欣赏他。就像我们常说的善待他、等待他、期待他。

我们还要关注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尊重差异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关注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为学生策略多样化提供一个很好的环境。关注整体课堂学习效率

学生都是有差异的,当学生出现了这样的或者那样的问题、方法,或者策略的时候,老师要有一个考量,首先判断他出现的错误是不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对其他同学有没有什么价值?如果是共性的问题,那肯定要大家一起来进行处理,如果是个别的问题,可能需要 花 老师的时间,课下单独和这个孩子一起来处理这样的问题。另外也能够让全体学生互补,共同面对困难,分享精彩。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推理是数学思维的主要形式,应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推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推理在我们小学也有,但它显得不像中学那么明显,小学合情推理更多一些。

合情推理是什么呢?就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推断出某些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进行合情推理,发现一些规律,猜测某些结论,就能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演绎推理又是什么呢?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实例使学生逐步意识到,结论的正确性需要演绎推理的确认,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演绎推理的方法和要求,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格式,注重思考的有条理地思考问题,逐步养成 “ 言必有据 ” 的良好习惯。

第16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让青春像花儿一样灿烂

下查埠初中 李志虎

同学们: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我们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青春期是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转折,是一生中心理发展最活跃的阶段。由于身体的快速增长、激素分泌的急剧增多以及学习的重重压力,都能导致许多心理问题:

1.抑郁:总觉得苦闷、无精打采、提不起干劲。

2.焦虑:总感到莫名其妙的紧张、坐立不安心情烦躁、不踏实。

3.人际关系敏感:总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好,不理解、不同情自己;与异性在一起时感到不自在。

4.情绪不稳定:心情时好时坏,学习劲头时高时低,对同伴、家长和老师一会儿亲近,一会儿疏远。

5.心理不平衡:如果同学成绩比自己好、比自己有钱或穿得好就不舒服,总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公平。

6.适应不良:对学校的各种科目都不喜欢,对学校生活不适应,学习困难。

7.强迫症状:总在想一些没有必要的事情,如总想考不好该怎么办、说错了话该怎么办;总担心自己服装不整洁爱照镜子等。

8.对抗倾向:常发脾气、摔东西、大喊大叫、爱抬杠、有理不让人,没理搅三分,控制不住自己。

这些都是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和障碍。素质教育、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

基于此,我希望同学们能学会:

用爱装点生命。热爱生活,感恩生活,勇于担当;用沟通温暖心灵。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学会主动与父母、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为个性健康发展注入爱的阳光; 用宽广心胸待人。开诚心,布大度。对周围的老师、家人、朋友、同学,给予更多的谅解、宽容、信任、礼貌与友爱,给心灵多一份关注与呵护,让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用心理健康知识补给营养,充盈心灵,积极维护身心健康。主动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心理健康问题。不歧视、不硬撑、早发现、早调理,时刻留意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让自己内心多些喜悦和快乐, 戒除网瘾,回归社会,用阳光的心态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综合实践活动

同学们:

让我们一起参与多彩的活动,汲取知识的营养,迎接阳光生活每一天

让我们一起承受蜕变的烦恼,分享成长的快乐,让青春像花儿一样灿烂

愿我们每位同学拥有健康的身心、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希望同学们能斗志昂扬地迎接各种挑战,意气风发地去追求更大梦想,祝愿每位同学学业有成,身心健康,梦想成真,终生幸福。

第17篇:爱岗敬业关注学生

爱岗敬业关注学生

张丽霞是黄旗堡安泰小学的一位普普通通通的老师,剩余1973年,本科学历。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她爱岗敬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成绩显著,深受学生爱戴。

第18篇:关注个性差异,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

关注个性差异,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差异教学 个体差异分析 策 略

【摘 要】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其实质就是要实行“差异教学”。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则更加关注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实施“差异教学”,简单的说就是挖掘学生潜力,兼顾各类学生的发展,促进他们早日成才。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更要看到由于主客观条件导致的学生基本素质、技能间的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把握好这些差异,从中找到教学的平衡点,缩短学生间的差距,以促进他们共同发展。

“差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不同的个性,为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而有针对性地采用某些形式或手段进行的教学。其实质是“培优补差”,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对差异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我校的信息技术课是从4年级开设的,第一堂课我总是以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记录大概情况。如哪些同学家有电脑,自己在电脑上做什么?都会些什么操作?希望自己在信息技术课学到哪些知识,等等。作了初步了解后,我会鼓励学生只要认真去学习,就一定会有收获,会学到课本上和自己想学的东西。然后开始逐步讲解上机操作的一些注意事项。接着让学生自由练习,借此进一步观察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我经常发现,老师的讲解一结束,就有一些学生马上打开了电脑,熟练地玩起了纸牌;有的迅速登陆QQ聊天;有的则从网上下载游戏;而一类的学生则有的对着电脑东摸摸,西看看,一脸神秘感;有的面对电脑既不敢碰也不敢问,干脆坐在位子上看着别人„„综合分析,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差异,可以分为以下方面:

1.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A学生比B学生上课时思维要敏捷;C学生长于形象的直观记忆;D学生则长于抽象的语言记忆。由个体的差异产生了一个人素质结构上的差异,如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能力、兴趣等的不平衡。当然,产生个体差异的原因还有客观方面,比如家庭经济条件、生活方式、从事实践的多少以及个人以前的知识储备等。反映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指法进步很快,但学习程序设计时颇感吃力;有的同学兴趣在计算机上玩游戏,但对计算机的应用程序不感兴趣(如 Word、Excel、Powerpoint等) 。

2.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差异。

我校是一所镇中心小学,极个别同学对计算机较熟悉,在某方面是“小能手”、“小专家”;而小部分同学只会用电脑打游戏;还有一小部分同学从未接触过电脑,一切从零开始。这方面的差异不是先天的,是在后天学习过程中种种因素造成的,比如有些学生之所以什么都不会,是因为一直以来就没有条件接触电脑,这是一个完全崭新的领域。这种差异,落后学生可以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慢慢弥补,以赶上先进的学生。

3.态度的差异。

持不同学习态度的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师教导方式的要求,以及完成学习任务情况均有较大差异。如果对如此不同知识水平、情感水平的学生进行相同内容、统一进度、同一方式的教学,势必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或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电子游戏上;基础差的又会“吃不了”、“不会吃”,加剧厌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更加深入地进行个体调查研究,找出根本原因,并针对不同个体给予不同教育,让有错误态度的同学端正态度,或者引导他们向先进看齐。

二、关注差异教学,改变教学观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为适应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应立足于以下两个方面:

1.树立正确的学生发展观。

学生的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如生理方面的差异,心理方面的差异,知识背景差异,生活阅历差异,等等。教学过程中这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不同的学生身上,都有不同的表现和特点。作为教师,我们要认识到学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与此同时,教师也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他们各不相同,是独一无二的,应该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不能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整齐划一,要着力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在学习中扬长避短。

2.正确看待学生的差异。

小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同和所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差异。即使如此,我们也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工具性特别强的学科,学生的性格特点、男女性别等多方面原因均会造成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所以学生差异现象将会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问题,并不可能完全消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如何把学生的差异性转变为学生之间的互补性,以提高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因势利导,变不利为有利。用这种观点看待差异,则学生的差异性问题不仅不值得我们恐惧,更是我们发现、改进教学方法的生长点,是同学们相互之间学习经验、交流知识和情感的纽带。

三、“差异教学”实施策略 学生之间诸多的差异性使信息技术学科采取差异教学手段势在必行。这也是目前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全面提高小学生信息素养的迫切需要。那么如何开展差异性教学,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差异性教学呢?我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对一些家里没有计算机平时没有机会接触电脑的学生,要最大限度地让他们和电脑、网络接触。这一部分学生可能根本听不懂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当然上机操作做练习、作业时也相当吃力,老师讲的口干舌燥,放手后学生还是不会实际操作,这就需要让老师或者“小老师”在课堂上直接对着他们在电脑上边讲边演示,理论和实际同时进行,实时纠正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比如有学生按我的要求在IE地址栏里输人网址,但是却不知道按回车键就可以登录网站,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一般都会采用这样的方法:让他打开课本,教他把课本的步骤用数字标好,若学生马上反应自己是某一步没有做到,并马上补回,我会告诉他以后的操作也要这样一步步来,无形中教育并培养他以后的自主学习能力。若遇到还反应慢的学生,我会表扬他前面的几步都做对了,就是某一步漏了并用红笔在漏的那一步圈起来。成功的体验会引起学生满足愉悦的感受,从而激起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并能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动因。我还坚持每天下午放学后开放机房,让我的学生增加机上操作的时间,如学生可以练习指法,也可以练习现学的知识,还可以做一些作品。

2.关注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的组长由有自学能力,接受能力强还能管好自己并乐于帮助人的同学来来担任,将计算机基础很差的学生安排到各组组长旁边,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风气。组员在做练习时遇到困难可以找组长来帮忙解决,这会让他们原本觉得索然无味的信息技术课变得有成就感;常常我尽量在一堂课里循序渐进地设置多个任务,让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完成自己的任务;或布置选做任务,让能很快完成课堂任务的学生另外加做选做任务,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提高自身知识、技能水平,另一方面避免出现基础好的学生无事可做的情况。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精讲、少讲,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一位信息技术教育专家说:学信息技术应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才感到自由自在,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学生只有经常上机练习,才能够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学生在五年级第一个学期熟悉了Word,在第二个学期学PowerPoint的第二课,我第一步让他们了解这节课要做什么,第二步师生共同分析这张导游图是由什么组成,第三步自学63页到69页,学完的举手,根椐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让举手的学生打开电脑操作或考考他们的掌握情况再让他操作,学生陆续开电脑,大概五六分钟,全班学生都会开电脑,我在巡逻,若发现动手很差的学生,我会让他先观察旁边学生做,若有学生做完了,我会对他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的意见,还没有到下课,小部分学生做得很完美了,我就让这部分学生预习或操作下节课的内容,还没有到下课几乎全班都能做完。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很快乐,老师也不用讲得口干舌燥。而且学生在上下节课时,也会在排队时和进课室后自学翻开课本复习和预习了。

在跟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在前一段时间不显山不露水的学生,在学习Flash的课堂上却能快速制作出动画。问他原因,原来是兴趣的结果。看来兴趣真的能让普通变得不平凡!所以在教学中我更加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如在Word学完后,我让他们设计一份奖状,这份奖状,把这个学期自己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了什么列出来,并把所学的技术都要用上,这样不仅让他们复习,还提高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常常演示一些自制的节日电子贺卡,学生优秀作品和收集自全国获奖了的电脑作品,也让学生精心制作一些电子贺卡发送给我和其他任课老师,发给我的电子贺卡作品,在课堂上都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还给合语文科目让学生收集课文有关资料,让学生把课外收集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发给我,作为他们做作品或电子报的资料。这样激发和带动了更多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只有在学习过程中适时适度地表扬和鼓励,设计任务时尽量用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实例,才能让学生耐心地将不感兴趣的知识学下去,在以后知识的积累中,也才不至于成为盲点和缺憾。

3、对于极少数学生已经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专家”了,采取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措施。如有一个学生对四年级第一册画图内容掌握得很熟悉了,各种工具都运用的得心应手,还有一个同学可以说对于这个学期要学的word方面的大部分知识都已经掌握了且有很强的动手能力,通过半个学期的观察发现这两个“小专家”后,我就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他们有不用听我讲课的权力,但要先让他们把本学期课本的所有练习自己处理完,不懂的随时问,再针对性地布置他们练习,给主题让他们自由创作,最后评价他们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这样不仅为以后的比赛做准备,还让他们带动了班上同学,使整个班的学习氛围大大提高了。如404班钟利莹在东莞市第三届现场制作Win画图获得一等奖,503班曾烨森获二等奖。

4、关注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保护一些很好的想法和有创造性的思维。有一句话说:学生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另一句话说:学生的方法对于他自己来说是最好的方法。这两句话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教师无法代替学生的自己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学生自己想出解答方法,经过了自身的思考,与自己的认知结构完全吻合,用起这种方法来就会得心应手,我们就应给予积极的评价。比如,有些操作步骤有多种方法,我就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一种;又如在Logo语言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画吕字,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从角出发,有学生从边的中心出发,这样画与一般的思维不同,他这样画对他来说就是最优的,我们就要尊重他的想法,我当时就表扬了他,“你的方法很特别!假如你从这里出发又如何呢?”,最后总结这堂题时,我提问学生,你们是如何画的,„„,再总结各种不同方法画吕字的优缺点。当然,对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我也不是一味地放任自流,也不是不讲正确性、科学性,而是注意通过评价来引导、发挥和保护好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如今新课改的良好前提下,我们更有条件去实施差异教学。教材已不再是单一的技术知识传授载体,主体性任务驱动下的素质与技术的共同进步才是根本。设置多级多元的学习目标,通过分组合作,增强优差互补,鼓励尝试性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建立兴趣小组,充分挖掘潜能,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充分的学习并得到充分的发展。差异教学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强调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差异是必然的,差异教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我们毕生的追求和理想。

第19篇:关注幼儿差异,开展分层教学工作方案

关注幼儿差异,开展分层教学工作方案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不可能存在两个能力完全相同的的孩子。”在日常活动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孩子相互间是有一定差异的。所谓幼儿间的差异指的是幼儿由于受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教育影响所反映出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时,应首先在教学设计上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位幼儿都受益。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教法,更重要的是备幼儿。因为一个班的幼儿虽然年龄层次、智力发展水平相当,但除了这些共性之外,我们还必须看到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教师一定要正视幼儿身上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幼儿,使每位幼儿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我担任的语言和艺术活动中,分别存在着一些个体有差异的幼儿,为了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关怀并促进每个孩子身心和谐发展,我制定了如下分层教学的方案。

一、个体差异分析

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成长节律,每一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心理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成人必须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应根据每个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分层次、个别化教学。这就要求成人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活动自由,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蒙台梭利认为,好的教育就是顺应儿童天性的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服务于儿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适宜的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发挥他们的能量,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查找原因,提出改善措施。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在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更应注意根据幼儿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要强求一律。”在我班的语言活动中,在语言能力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很强,事情阐述很清楚,并能积极的和别人交往;有一部分孩子缺乏自信(如晓明、晨晨等),不主动表达,不愿意表达(如文凯、豪杰等),不会说普通话,或说普通话时夹杂着方言(如锦波、经旗等),和别人交往时不是很积极,不注意倾听别人说话,表述时语言有轻度结巴和大舌头的现象(如舒雨、祥云、晓刚),在朗诵儿歌或讲述事情时有一定的困难,不能准确的把老师交代的信息传达给父母(如学智等)。在艺术活动中:音乐方面, 然、正确的声音唱出自己熟悉的歌曲,还能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有一部分孩子不会听前奏、间奏,唱歌没表情,时常跟不上节奏(如婉欣、先浩等),不能随音乐的变化做动作,或不能完整的随音乐的变化做动作(如忠奇等),跳舞时动作存在不协调现象(如晓濛、艺馨等)。美术方面,大部分孩子能认真欣赏哥哥姐姐作品,能在欣赏过程中形成和表达自己的看法,能认识和区分颜色,能画出简单的物体形状,在涂色活动中能掌握正确的涂色方法,均匀的涂色,但有一些孩子在操作过程中,坚持不到最后,表现出耐心不够(如少锋、灏阳等),还有部分年龄偏小的幼儿不能很好的区分颜色,涂色时粗心大意,没有规则,东涂一笔,西画一下,马虎完工,也不能按老师的要求进行简单的绘画(如绍杰、子豪等)。

二、采取措施

针对我班幼儿在语言和艺术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结合幼儿自身的特点,我采取如下措施进行分类教学。

(一)语言方面

1.营造宽松氛围,让幼儿“有话敢说”。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的同伴关系是促进幼儿沟通交流的前提,民主、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是谈话活动有效保证。教师应真诚平等地同孩子交流,耐心倾听有差异幼儿的每一句话,不断鼓励、支持他,对于他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及表扬,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并努力营造宽松氛围。幼儿在民主、友爱的氛围中无压力、无拘束,自然就“有话敢说”。

2.创造练习机会,让幼儿有更多的实践。俗话说“孰能生巧”,对于语言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可通过小组交流、与好朋友交流等形式,为每个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与练习的机会,并且对他们每一次的参与,教师都要及时给予积极的肯定。

3.以好带差,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会说话”。对于学前期的孩子,模仿、效仿能力很强,因此榜样的作用是对他们很重要,教师除了自己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给幼儿做好榜样外,可以采用以好带差的方法,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小朋友和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小朋友在一起活动、学习,用榜样效应去影响他们,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会说话”。

(二)艺术方面

1.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都有表现的舞台,鼓励幼儿“开口”。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内容与文字有

趣,歌词内容能用动作表现,且有重复、发展余地的歌曲;选择一些不同题材、不同性质、适应多种演唱形式的歌曲。 选择一些简单的、易被幼儿模仿的内容,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合拍的做动作;选择一些适合存在个体差异的幼儿的基本动作和舞蹈动作;让幼儿从简单的学起,如拍出唱过的简单歌曲的节奏、拍出语言的节奏感。选择一些幼儿喜欢听的歌曲;多让幼儿欣赏各种具有“音乐性”的自然声音。

3.对幼儿的指导适时恰当,让幼儿大胆表现,让幼儿按照自主愿望加以肯定和分析,并给予创作上的提示和帮助,并及时注意幼儿的兴趣点,让差异幼儿的表现都能如愿以偿。在美术练习的难易程度上,灵活掌握,让幼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对其每次的进步给予鼓励和肯定,不断地培养其信心和耐心。也尽可能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画意愿画,以提高幼儿的观察、想象与创造能力。

先天遗传、家庭环境等各种不同的因素决定了幼儿在性格、智力、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位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最大的进步与成功。

第20篇:关注差异,体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注差异,体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领域的目标,站在这样的角度来反思我们习惯上采取的一些差异教学形式,就会有新的认识.例如分层教学,在小学阶段就把学生分成A、B、C三等,是否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是否会伤害部分学生的感情?是否涉嫌用定性的方式来评价发展中的学生?关注差异教学,体现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全体数学教师来说是较大的挑战.现结合近两年的探索经验,略阐述一些心得体会.

一、关注差异,活用教材

教材是落实新课程标准、实施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教材,让教材充满生命的活力.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课前经常会出现一些带有悬念的题目,如24+38+76,(18+56)+82+44等,一些学生看了题目后,通常向老师提出:“能不能用更好的方法计算?”有些教师为了迎合教材的顺序和需要,要求学生按运算顺序计算.教学中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用一句“按运算顺序计算”将学生打发掉,这说明执教者在教学前没有认真研究学生,在教学中没有关注学生的差异,严重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通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辅助的工具.“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是新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长期以来,不少教师把教材看成教学的唯一依据,过分强调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对教材的运用方式,极大束博了教师的创造性,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材只是一种呈现知识形态的载体,尊重教材并非意味着盲从教材,只要有益于学生的发展,调整教材顺序,增删教材内容,自编教材等都是可以的.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反思,当学生发现有好的方法可以运算,教师不妨顺势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这样做不仅尊重了学生,也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成功,体会到了善于思考的快乐.如果课堂时间不够,教师也可以在肯定学生的想法后,让学生课后去实践、去探究.学生通过课后探究,掌握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会大大提高学习热情,从而更加爱学数学,乐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因课堂变化和学生需要,灵活地运用和调整教材,这样做虽然打破了原来的教学计划,但取得的成效却是喜人的,对学生的影响更是长远的.

二、关注差异,灵活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了关注差异的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那就是合作学习.对于合作学习而言,差异就不再是问题而是资源.合作学习一般而言有两种需要,一种情况是完成一项工作或解决一个问题单单依靠个体的劳动很难完成或需要很长的时间,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其实这种合作学习的性质与工厂里一般工人的流水线工作是类似的.另一情况是个体之间有不同的认识、观点、解法,需要通过合作学习共享这些资源,从而更好或用更多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合作学习的性质与医院里的专家会诊是类似的.而后一种情况之所以有合作学习的必要与可能也正是因为学生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可能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可能是知识拥有量的不同,生活经验的不同.如果学生之间没有这种差异,那么合作学习也就只是重复自己的想法,也就没有了意义.

合作学习是关注差异,体现数学教学有效性较好的途径.这些差异的关注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是在具体的要求上体现关注差异.(1)在对学生发出指令时在数量上有不同的要求.如选择你喜欢的题目做一做;你有时间做几道就做几道;请你用圆规在纸上画两三个圆.(2)在思维难度上给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要求学生完成一个探究活动,有些学生有独立探索的能力,但有些学生茫茫然不知如何入手,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可以是悄悄话,或是书面辅助材料(如果研究有困难,看一看下面的话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或是个别辅导.

二是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上体现关注差异.(1)在解决问题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重视行为操作,多用实物与直观,而对优秀生则要有一定的抽象度.如20以内进位加法,有些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都需要依赖摆小棒.(2)要引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解决某一类数学问题的思考程序,而对于优秀生而言则可以简缩这个过程.例如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如54-8=40+14-8=40+6=46),可以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如下基本程序:一看,看个位的数够不够减;二分,被减数分成几十和十几;三减,十几减几;四加,几十加几;五写,写上答案.(3)对于优秀生来说,要讲求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强调选择最优化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速度与灵活性.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更应该关注掌握一般的方法、普遍适用的方法,可以只掌握一种方法,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对于速度与灵活性方面不做具体的要求.例如计算467-199,对于一般的学生而言掌握把接近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看成整

十、整百、整千,多加了要减,少加了再加,这并没有多大的困难,但对于一些学困生而言,要让他也能无中生有出一个整十整百的数来就很困难甚至于不可能了,所以教学应该允许这些学生用多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来计算就可以了.

三、关注差异,精心设计问题

教学过程中的提问重在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提问要抓住要害,也就是要抓住教材的重难点和关键.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提问的方式有很多,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

(一)层次式提问

教学时,可按照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设计出前后联系、环环相扣的问题系列,引导学生沿着这个思路进行思考,步步深入.

例如:某厂车间要装配690个零件,已经装了10天,每天装配45个,由于技术改进,剩下的任务4天就可以完成,这4天中平均每天装配多少个?

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设计下列提问:

1.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可以知道什么条件?

2.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3.解决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上述提问紧扣教学重点,层层推进,有利于引导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

(二)变换式提问

在进行提问设计时,教师要注意改变提问的角度,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开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因此,教学时要注意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根据知识的因果关系、可逆关系,相近的知识于方法去设计问题.

例如:甲数于乙数的比是4∶1.这是用比的形式表示两数的数量关系,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甲、乙两数的关系还可以怎样理解,怎样表示?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得出:1.甲数是乙数的4倍;2.乙数是甲数的;3.乙数是甲乙两数和的;4.乙数比甲数少;5.甲数是甲乙两数和的……

这样,当学生遇到相应的应用题时,解题思路就相当开阔了.

(三)寻疑式提问

在学习中,学生对有些知识似乎明白,但理解不深刻,往往提不出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无疑处见疑,进行提问.寻疑式提问要少而精,目的是使学生会看书学习.例如教360÷50=7……10时,提问余数为什么是10而不是1呢?因为学生在学习简便计算时,往往忽略余数问题,把余数写成1.所以,教师有必要在此设问,以引起学生注意.如在教学比时可以穿插这样一个提问:运动员在进行小球比赛中经常会出现18 ∶

6、12 ∶ 4的比分,我们能不能说成3 ∶ 1呢?教师的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

责任编辑罗峰

关注学生差异班主任工作总结
《关注学生差异班主任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