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抗日战争教案和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19:03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抗日战争教案

利用歌曲抗战歌曲。《抗敌歌》、《救国军歌》、《救亡进行曲》等生动的形象塑造,《新编“九·一八小调”》、《五月的鲜花》、《松花江上》、《长城谣》等抒发的愤懑之情,《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

当时的抗战歌曲作品中,还有《忘不了》、《北淇村》等控诉了日寇的暴行;有《骂阎锡山》、《反投降小调》等揭露了国民党投降派和敌特汉奸的罪恶。在瓦解敌伪军方面,有《枪口朝天放》、《炮楼谣》等“政治攻势”的成功之作;也有缅怀英雄先烈的《白求恩大夫挽歌》、《歌唱二小放牛郎》、《狼牙山五壮士》、《王禾小唱》、《晋察冀小姑娘》等催人泪下的名篇;也有《罗炳辉射击手》、《李勇变成千百万》等对英模人物的由衷赞叹。还有一部分作品真实反映了根据地的建设和生活,如:作为时代象征的《延安颂》,娓娓动人的《沂蒙小调》,斗志昂扬的《团结就是力量》,充满喜悦的《解放区的天》等;在反映拥军爱民和支援抗战方面,有《八路好》、《黄桥烧饼歌》、《拥军花鼓》等热情洋溢的经典之作;在欢庆胜利之际,则有《打个胜仗哈哈哈》、《胜利鼓舞》等欢欣鼓舞的作品。

侵华日军罪行累累

●中国民众、军人伤亡累计达达3500万

在日本侵华战争中,被日军屠杀和作战牺牲的中国民众、军人2000余万,加上负伤者,伤亡累计达3500万。中国作为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2/3以上。

●日军残杀手段多达250余余种

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采取的残杀手段多达250余种,几乎用尽了能够想象出来的所有残忍手段。1937年到1945年的8年间,日军在中国制造了数万起杀害中国平民的血案,其中较大规模的不下4000起,遇难的中国同胞达数千万人。

●我直接财产损失达1000亿亿美元

从1931年到1945年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中,日本侵略者疯狂地掠夺与破坏中国的物质财富,包括文化遗产。当时的中国,只有西藏、新疆两个省级行政区未直接受到战祸摧残。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整个战争期间,中国遭受的直接财产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达5000亿美元。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31日 第十三版)

梁陈芳 2009-10-4 19:11:27 丽丽。我的抗日战争教案 导入:《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

美国《时代周刊》从1923年创刊开始,每期的封面都会选择一个主题,以人物为主,它反映着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折射出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幻。 1945年8月20日出版的《时代》,居然出现一幅图像:通体白底,中央一个太阳,红得如血,上面画上了一个浓黑的大叉子。

问:请你从时间和图片上能反映出当时世界发生的一件重大事件。(强烈的视觉效果,明确地告诉读者一个不争的事实——以太阳旗为国旗的日本终于战败投降了!)

问:该旗帜其出现在中国驻日大使馆以外的地方可能会是什么时候? 1931年九一八事件 了解结合P36 知识链接。

【侵略原因】过渡:日本在这个时候侵略中国是因为什么?结合资料“明治政府成立时,就以天皇名义发布文书,宣称要“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 这个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考虑。提示中日国情和地理环境。 结合日本地理环境。

地理:日本岛国,资源少,国土面积少

中国地大,资源丰富。 当时两国实际国情

日本:日本处于经济危机,内部矛盾尖锐。为了转嫁危机转移人民的注意力。 中国国内此时国民党正剿共,无暇东顾。 国际:英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过渡【侵华罪行】

在那些出现日本军队的地方,你知道发生了哪些事件?犯下哪些滔天的罪行。结合图片日军罪行

结合40页 39页,结合课文图片小结日军罪行 军事罪行 大屠杀 细菌战

扶植傀儡政权,殖民统治, 经济掠夺 奴化教育

2007年 ,12月1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 。 你看过哪些日本侵华影片吗?看时有怎样的感受? (影片) 过渡:【抗日行为】日本曾扬言三个月内踏遍中国的每一寸土地。是中华儿女抗日,减轻了日本在中国领土上的肆虐.你知道当时有哪些著名的抗日行为?或者哪些抗日的影片?

对学生所讲加以小结。

提及西安事变 及其意义。蒋介石的逃离。 在影片中经常听到新四军,八路军,有人标注是1939年,是否正确?请你判断?这两只队伍的领导者是哪个党派?联合抗日,这种联合是当时局势危机的逼迫下一步步达成的。

(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见课本

形成的两个战场。一个是中国国民党开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将学生刚才所讲的战役等由学生加以归类。 敌后战场的开辟于洛川会议。相关情况。 【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意义原因】正是中华民族的联合抗日,迎来了最终的时刻,这是伟大的时刻,让我们记住它。

为了这个时刻我们抗日的前辈们历经的了磨难,就为了这一天。10.月25日。这天的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抓关键词。

反帝: 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近百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民族自信心: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大大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国际地位: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二战后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世界反法西斯:是亚洲反法西斯的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伟大的胜利至今令专家们在研究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中国取得胜利,通过下面的一个谜语也许我们能更清楚地知道些。

1945年,谜面是日本投降,谜底是打一中国古代名人。答案汇总为:屈原,苏武,共工氏,华佗,蒋干。 你能猜出其中寓义吗?

在我们学习这课不该忘记,在十九世纪日本也曾发起过对中国的侵略,它就是?,但是结果却是失败。 请结合为什么? 战争性质。 政府

结合原因

小结:美国的时代周刊,来关注中国,报到相关的人物,还派遣飞虎队支援中国,这是为什么呢 结合材料。

二战时期,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

中国 太平洋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中国战场 东南亚

战场 战场 印度洋战场 (不含东北) 太平洋战场

35个师团 10 7个 37个 15 111多万人 不到10.9万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迎接着60华诞,也希望那“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魂,把屠刀化铸警钟,吧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

但是日本现在仍出现拜祭靖国神社等事件,你觉得从要采取怎样的举动才可以让

作业:1.日本如果再次发起侵华战争会是出于什么原因?你认为会是一个什么结局。这个学期交。

2.2007年 ,121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 。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魂,把屠刀化铸警钟,吧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

推荐第2篇: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一】掌握抗日战争的重大史实:抗日战争的爆发。日军侵华的罪行。中国人民的抗战。

【目标二】分析抗日战争的重大问题:日本侵华战争的背景和性质。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目标三】

1、通过揭露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歌颂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培养学生爱国和正义的情感。

2、通过学习抗战历史,联系当今日本右翼否认史实的态度,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追求真理的态度。

3、通过把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行联系,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总体分析:

本课内容反映了抗日战争的基本特征:从社会矛盾看,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的民族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从中国抗战看,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从战争态势看,中日双方进行了一场持久战。最终抗日战争获得胜利。

2、教材侧重分析

本课重点: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抗战胜利的原因。

三、教学指导:

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讲述史实发表见解。本课内容与二战有密切关系,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中外历史相联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大刀进行曲》。

【师】大家熟悉这首歌曲吧。它反映的是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生】抗日战争。【师】歌曲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生】坚决抵抗外来侵略的精神。【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

二.战争的起因:

【师】在近代历史上日本不断侵略中国。你们知道的有哪些侵略史实?【生】略。【师】我把日本侵略中国的主要史实进行了归纳。【课件】(近代历史上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

1894-1895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获得《马关条约》,占领了中国台湾。1900年日本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获得《辛丑条约》。1914年日本出兵中国山东。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1932年日本发动了“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1935年日本发动了华北事变,控制了华北。1937年到1945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师】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近代日本不断侵略中国?我提供两段资料帮助大家思考。【课件】(19世纪后期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资料中看,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是它的资本主义发展中存在着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严重不足的限制。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对市场和原料的迫切需求,日本政府打算采取什么办法呢?【课件】(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日本的对外政策)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对外政策看,采取什么方式?【生】侵略扩张的方式。【师】而且日本对外侵略瞄准哪些国家为目标?【生】吞并朝鲜和中国。【师】到此我作个总结:【课件】为什么近代历史上日本不断侵略中国?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市场小资源少等矛盾,日本政府一直奉行“征韩侵华”的侵略政策作为国策,吞并中国是其既定的目标。

【师】我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日本的侵略到20世纪30年代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了呢?

【课件】1930-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席卷日本,导致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矛盾迅速激化。在动荡的局势中,日本军部势力在1936年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法西斯政府极力鼓吹通过对外战争来解决国内矛盾,疯狂地扩军备战。所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既是蓄谋已久的,又是迫不及待的。【师】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从日本方面讲是侵略,从中国方面讲是反侵略,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的神圣战争。

三.战争的过程:

【师】接着我们了解这场战争是怎样进行的。我先作个大致介绍。【课件】战争爆发的标志是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战争进行了三个阶段:从1937年7月7日到1938年10月是战争的前期,交战双方的战略地位是日本进攻中国防御。从1938年10月到1944年底是战争的中期,交战双方进入战略相持,指的是日本的进攻大大减弱,而中国还无法展开反攻,势均力敌。从1944年底到1945年8月是战争的后期,中国转入反攻日本转入防御。这场战争是一场持久战。经过长达八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人民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军,赢得了彻底地胜利。抗战胜利的标志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师】对于这场战争,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两个方面的情况。一个方面是日军侵华期间犯下了哪些罪行?请看【课件】(侵华日军的罪行)。看了这些资料,你们概括说说日军的罪行表现在哪些方面?【生】罪行一,疯狂屠杀中国军民,比如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细菌实验。罪行二,建立汉奸傀儡政权,比如在南京建立汪精卫为首的伪国民政府。罪行三,大肆掠夺中国经济。罪行四,进行奴化教育,企图消磨中华民族的反抗意识。【师】看了这些资料后,你们有什么感受?【生】略。【师】日军侵华,罪行累累,铁证如山,无法否认。

【师】另一方面中国军民怎样进行英勇抗战?请大家阅读教材上对抗日的介绍。【师】看了教材上的介绍,你们说说中国抗日作战有哪几个战场?【生】中国国内,有蒋介石国民政府领导军队作战的正面战场,有中共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作战的敌后战场。中国境外,有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作战。【师】在这三个战场上发生了哪些重要战役?【课件】在正面战场上,战争前期国民政府组织了四次大的会战,凇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这些会战虽然失利,但是打击了日军的侵略势力,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徐州会战的台儿庄一战国民政府军消灭了日军上万人,这个胜利鼓舞人心。在敌后战场上,战争初期八路军打的平型关战斗是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并且与国民政府军的抗战相互配合。进入相持阶段后,八路军的百团大战更是重创日军,中

国共产党还充分发动人民进行抗战,称做人民战争路线。在境外战场上,中国军队成功救出被围英军。

【师】在抗日战场上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课件】大家认识这些抗日英雄吗?这三位是李宗仁在台儿庄战役指挥中国军队痛击日军,谢晋元在凇沪会战中抗击日军,戴安澜指挥远征军最后牺牲在缅甸。这三位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重创日军,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打击日军,左权为掩护部队撤退英勇牺牲。大家知道的抗战英雄人物还有哪些?【生】略。

【师】请大家注意思考:中国抗日的三个战场之间有何联系?先看中国国内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之间的联系?【生】共同抗日互相配合。【师】这说明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怎样的战线?【生】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师】为什么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合作抗日?因为什么矛盾最激烈了?【生】因为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的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而国内的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了。面对侵略,一致对外。【师】再看中国远征军队到境外配合英美军队对日军作战,而中国的抗战受到了英国美国苏联等世界力量的支援,这说明中国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国的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这些统一战线的强大力量,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

【师】请大家讨论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生】略。【课件】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是:从中国看,国共两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调动了全民族的抗战力量,是抗战胜利的关键因素。从世界看,英国美国苏联等支援中国抗战。从日本看,他发动的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都是侵略战争,不得人心,终是失败。

四.抗战胜利的意义:

【师】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无论是中国国内的形势还是中国的国际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件】(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师】你们把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史实进行比较之后得出什么结论?【生】之前多次反侵略斗争都是失败的,但是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胜利。【师】这必然大大增强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鼓舞中国人民继续革命争取解放。【课件】(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表现)【师】你们从第一段资料中得出什么结论?【生】中国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师】你们从第二段资料中中国参加国际会议收回被占领土,又得出什么结论?正是中国抗日的重大作用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所以我们归纳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课件】中国人民一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

五.战争的反思:

【师】关于这场战争,我们了解了不少重要事件,我还想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拍摄的照片《中国将军与日本孤儿》,这位中国将军是聂荣臻,这位日本孤儿叫美穗子。大家知道这个故事吧?请同学讲讲。【生】略。

【资料】1940年,美穗子的父亲加藤清利被侵华日军派任为山西省井陉县东王舍煤矿火车站副站长。美穗子和他的妹妹随父母生活在中国。在 “百团大战”中,日军的炮弹使美穗子的父母身亡。两个日本孤女被聂荣臻率领的晋察冀军区八路军战士抢救出来,聂荣臻司令员指示照顾好她们的生活。在战争时期物资奇缺的情况下,两个孩子享受了奶粉、罐头、白糖和水果。为了消除一些战士和群众的不理解,还专门召开了会议,讲明优待这两个孩子是人道主义,如果遗弃或虐待孩子就和日军一样没有人道。

聂荣臻决定把美穗子姐妹俩送往石家庄的日军兵营,以便回归她们的祖国。

1940年8月22日,在给石家庄日本驻军的亲笔信上,聂荣臻写道:

日本军官长、士兵诸君:

战争延绵于兹四年矣。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此次我军进击正太线,收复东王舍,带来日本弱女二人。其母不幸死于炮火中,其父于矿井着火时受重伤,经我救治无效,不幸殒命。余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一女仅五六龄,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无依,情殊可悯。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请转交其亲属抚养,幸勿使彼辈无辜孤女沦落异域,葬身沟壑而后已。

聂荣臻的信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战争是残酷的,孩子是无辜的。日本军队惨无人道,中国军队充满人道。

后来美穗子妹妹因病死去了,美穗子被送回日本。但是悉心照顾日本孤儿的八路军干部袁心纯竟被日军用马刀砍头牺牲,护送她们回到日本军营的一位民兵的母亲在日军的扫荡中被日军用刺刀活活地捅死。

1980年聂荣臻元帅通过《解放军报》发表了《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报道,和日本《读卖新闻》社的跟踪报道,终于找到了美穗子。美穗子与聂荣臻见面时谈到,当她在日本说到这个中国将军与日本孤儿的故事后,一些日本人非常感动,一些日本老兵非常惭愧,他们更加认识到了侵华战争的罪恶。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是微不足道的故事,强调战争是为了日本的利益,企图否认侵华罪行。聂帅义正词严地说,历史岂容篡改,中日人民的友好无法阻挡。

【师】说了这个故事后你们有何感想?这场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了什么?在战争中中日军队表现了什么?战后这么多年日本国内对待战争的态度反映了什么?我们有这样的共识:人类需要和平和正义,反对侵略和邪恶。人类需要反思战争的历史,被侵略的国家需要牢记历史不忘耻辱,而侵略的国家更需要牢记历史不再犯错。

六.课堂小结:

【师】最后我们通过看一段动画来对本课进行小结。【课件】《万里江山永不倒》。请大家想一想今天学习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课件】展示本课重点。

推荐第3篇: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 抗日战争

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历史原因:日本蓄谋已久。

现实原因:日本法西斯政权(军部)转移国内因经济大萧条引发的社会矛盾。 有利时机:国共十年对峙,日本军国主义有机可乘。

二、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1931.9.18—1937.7.7) 十四年抗战:1931—1945 八年全面抗战:1937—1945 1931.9.18 九·一八事变 东北沦陷; 1932.1.28 一·二八事变 上海; 1932.3 伪满洲国成立;

1935 日军制造华北事变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936.12.12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937.7.7 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1937.9 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促进了全民族抗战新局面的形成,为抗战最后的胜利奠定基础。

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四、日本法西斯的罪恶

五、全面抗战的进程

1.战略防御阶段:1937.7—1838.10 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2.战略相持阶段:1838.10—1944初 1940年下半年 百团大战 意义: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②提高了中共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3.战略反攻阶段:1944年初—1945.8.15 入缅作战,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六、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

1.日本发动的是侵略、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2.主要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民族的抗战。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七、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1.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2.大大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3.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4.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推荐第4篇:抗日战争教案

勿忘国耻 爱我中华

【一】、设计理念:爱祖国是一种深厚的感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对养育了本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祖国,对给了自己特有的历史传统、文化素养的祖国,对自己命运息息相关的祖国。“以史为鉴,勿忘国耻;爱我中华,强我国防”,落后就要挨打,曾经的国耻是每个中华儿女心中永远的痛。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要奋发图强,为建设富强的中国努力奋斗。作为当代小学生就应该了解祖国的兴衰历史,激发热爱祖国的豪情,从小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学好本领,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 【二】、设计目的:

1、回顾历史,牢记中华民族曾经承受过的深重灾难,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2、领会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正视当前现实,反对霸权,牢固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发的坚定信念。

3、展望未来,要高瞻远瞩,以民族发展大计为重,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报效祖国。【三】活动准备:

1、搜集资料,组织素材。

2、制作班会相关课件。

3、场景设计,渲染环境,奠定基调。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不忘国耻 爱我中华”主题班队会现在开始。全体起立,敬队礼,奏《国歌》。

二、活动过程:

(一)视频展示过去的屈辱。

1、课件展示日本在中国土地上烧杀抢掠的图片。播放完之后请同学们说说:刚才在你大脑李留下映像最深的画面是什么?

2、播放视频《南京大屠杀记录片段》,看完之后,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心理感受?

(二)讨论“落后就要挨打”。

1、刚才我们大家目睹了中国同胞被日本军队屠杀的惨绝人寰的画面,凶残的敌人杀我百姓,毁我家园,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清政府腐败无能,经济落后,技术薄弱。一句话——就是,落后就要挨打!)

2、讨论“挨打”。

曾经的中国如何挨打?挨了谁的打?为什么会挨打?

3、讨论中国怎样才能不挨打?

4、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该如何做?

(三)讲述抗战故事,以此来缅怀那些牺牲的勇者,也使我们铭记那段用鲜血刻下的历史。 (四)当日军在我们的土地上作威作福之时,我们的人民在哭泣、在呐喊,请听张涛同学的《淞花江上》。

(五)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听中华儿女在呼喊,中华儿女在战斗,全班齐唱《黄河大合唱》

(六)历史走到了今天,当德国人为自己在二战中所犯罪行真诚地道歉时,日本人却在修改教科书企图掩盖那段罪恶的历史,大大地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老师诵读水均益的文章《日本,请听我对你说》,让学生了解现在日本人对中国的态度以及中国民众的反映。

(七)升华主题,

是啊,同学们道出了每一个中华少年的心声,那就让我们一起把我们最近学过的课文《王二小》朗诵出来,让那些日本人听听,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少年。

(八)全班齐唱《义勇军进行曲》,在雄壮有力的国歌声中结束班会。

(九)主持人致结束语:通过这次活动,更激发了我们的爱国情怀,历史已经过去,明天是属于我们的,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的爱国心。我想无论以后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会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推荐第5篇: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 抗日战争

【导入】 【讲授】

(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军局部侵华

·1931年,九一八事变,攻占沈阳,侵占东北

★日本侵华(30年代前) ·1894-1895 甲午战争 ·1897 瓜分福建 ·1900

八国联军 ·1904-1905 日俄,东北 ·一战期间

日德,山东 ·1915 《二十一条》 ·1932年,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

·1932年3月,建立伪满洲国,溥(pu)仪 ·1935年,华北事变,日军入关,威逼平津

(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日军全面侵华和中国全面抗战的标志 ·1937.7.7 卢沟桥事变

3.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目的:抗日 方式:党外合作 4.抗战的防御阶段(1937.7--1938.10) 共产党: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

全面抗战路线(1937.8 洛川会议) VS 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游击战(八路军和新四军) 国民党:正面战场(主要力量,四大战役)

片面抗战路线

依靠政府和军队

阵地战

★正面战场四大战役:淞沪,太原,徐州,武汉·淞沪会战(八一三事变)

①时间:1937.8.13—1937.11 ②过程:宝山县城 — 姚子青

四行仓库 — 谢晋元

③结果:11月,上海失守

④影响: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平型关大捷:太原会战 ·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

★1938.10,广州,武汉失守,进入相持阶段

(二)日军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12 超过30万 2.潘家峪惨案:1941 3.细菌实验:东北 “七三一部队”

★中日战争爆发原因 ·(日本)根本:经济危机

现实:日法西斯专政建立

历史:《大陆政策》 ·(中国)近/弱/肥

国共十年对峙,国民党不

抵抗政策 ·(国际)英法美绥靖之风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935 八一宣言 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1935.12 瓦窑堡 确立方针 1936.12 西安事变 揭开合

作序幕,初步形成 1937 八一三事变 自卫抗

战声明书(淞沪) 1937.8.22 工农红军改为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和新四军

1937.9.22 正式形成

★抗日战争胜利原因

·日:侵略,非正义,法斯 ·中:全民族,统一战线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配合 各国人民支援

(三)抗战胜利

1.百团大战

·时间:1940年下半年

·领导者:彭德怀

·战线:华北战线

·结果:主动出击,拔掉据点近三千个,抗击半数日军

·意义: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远征军入缅作战(国外战场)

·时间:1942初—1945初

·目的: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结果:救出英军;击败侵缅日军

(体现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合作)

3.抗日胜利:1945年8月15日 日军无条件投降 4.抗日胜利意义

·国内: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首次胜利—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国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背诵要点

1.局部侵华:九一八,一二八事变,伪满洲国,华

北事变的地点,时间

2.全面侵华和全国抗战的开始标志:时间,地点 3.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时间,内容 4.国共第二次合作:目的,方式

5.国民党正面四次会战:淞沪会战(八一三)时间,

地点,意义 6.相持阶段开始时间

7.日本滔天罪行: 时间,地点 8.百团大战:时间,领导,战线,意义

9.远征军入缅作战:时间,目的,结果,特点 10.抗战胜利:标志,意义

★抗日精神 民族自尊,自强,团结,奉献,创造

★比较两次中日战争 ·领导:清政府/国共 ·民众:镇压/全民族 ·战略:消极自保/积极·国际:绥靖/反法西斯 联盟支持

★如何处理中日关系 ·尊重历史,崇尚和平,面向未来

·发展是硬道理

·牢记历史,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死灰复燃

推荐第6篇: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

伟大的抗日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回忆初中所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抗日战争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并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其危害:再次严重践踏了中国的主权,中华民族又一次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认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包括抗日救亡和全民抗战两个阶段,理解抗日范围变化的原因以及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总结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在抗日战争中,包括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的抗日这两方面。学习这段历史,学生要将自己置身于抗日战争这一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日这两方面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国军民团结抗日史实的学习,深刻理解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原因、表现及其结果;阐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教学难点】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直观教学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日本,不知道同学们有什么看法?

(生:略)

日本是我们一衣带水的国家,却是我们中国最凶恶的敌人,它曾三次侵略中国,其中前两次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都有提到,那就是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

1

侵华战争,它们都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损失,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历时最久,损失最惨重,伤痛最大的侵华战争,也就是日本对中国的第三次侵华战争。

展示本课学习目标,略

(二)教学内容 1.侵华日军的罪行

(1)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为什么日本能以它一个弹丸小国对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发动侵略战争,并进行殖民统治长达八年之久?同学们从书本上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待会派一位代表来回答这个问题。(生答:略)

教师总结:

日本方面:日本为了转移经济危机,就发动对华的侵略战争。

国内方面:国共合作破裂(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叛变,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国民政府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剿杀红军,为日本入侵中国提供了一个契机。)

如此一个难得的机会放在面前,原本就对中国有着觊觎之心的日本会白白浪费吗?不会。它正是趁着这个机会发动了第三次侵华战争。

2.日军侵华的进程。(配合历史地图册)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日本入侵中国的进程。根据课本上的描述,配合着历史图册中的1937--1940年中国抗日战争形势图,了解当时日军进攻的方向及所侵占的地区。首先,日军是在何时,从哪里开始发动战争的?

(生:1931年,中国华北。)

2

对,就是”九一八事变”,不过图上没标出来,但是同学们可以自己在大概位置标上去,就在沈阳附近标一下,“1931年九一八事变”,这次战争揭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件”后,因国民政府的不抵抗,致使东北三省在很短时间内就完全沦陷。

接下来,日军又在哪里发动进攻呢?这次进攻的时间是?

(生:1937年7月7日,宛平县和卢沟桥。)

图上有标“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这次战役揭开了全面侵华的序幕。同学们可以把这次战役的时间标在“卢沟桥事变”旁边。在卢沟桥事变后,日军继续向华东、华北方向发动进攻,在华东方向,日军从上海金山登陆,8月13日,八一三事变爆发。不久,上海沦陷,随后,日军进攻南京。

接着,同学们要注意记住南京沦陷的时间,1937年12月,在日军攻下南京后长达六周的时间里,因为日军的暴行,南京简直成为了人间地狱,这些待会讲到侵华日军的罪行时再细讲。之后,日军先后占领徐州、广州和武汉,同学们在在图册上找出武汉(武昌、汉口、汉阳三镇总称武汉)、广州的地理位置。看图上显示的日军占领区的范围,当时日军对中国的占领情况是怎么样的?

(生:中国失去了的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

问题:在日军已经占领的中国大片土地后,那么,在这些地区,日军又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呢?(生答:略)

总结:

(1)军事方面

①军事侵略

②制造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1941年,河北)

3

③细菌战和毒气战: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做试验,并在20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让学生看书本上的《侵华日军细菌与毒气部队分布图》并强调,自联合国《禁化武公约》生效13年来,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无一枚被销毁,至今,还有很多中国同胞正遭受着各种遗留下来的化学武器的伤害。

(2) 殖民统治方面(占领区)

政治上:“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让学生看书本《日军侵华期间扶植的主要傀儡政权简表》了解当时主要的傀儡政权。)

经济上:经济掠夺(以战养战)

文化上:奴化教育(消磨中国人的反抗意志):举例说明,如日本统治者推行奴化教育强迫学生每顿饭前祈祷,感谢日本皇军的恩赐。 3.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以上列举的日军在中国的种种罪行无不显示着: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在这个倍受压迫的紧急时刻,唯有起来反抗才能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实质上是中国军民面对日军的侵略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自发的抵抗日本侵略的爱国行为,即使说,它具有自发性、广泛性、分散性及抗日和反蒋相结合等特点。而且,大家要明白,这时的抗日斗争是局部抗战。下面就请一位同学对当时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进行概括、总结,那位同学愿意站起来说一下你导学稿上的答案?(生答略)

强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在1935年,当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而使得这个改变发生的 4

事件是:华北事变。华北事变是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把华北从中国分离出去而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事件,因这些事件基本上都发生在华北地区,故称华北事变。1935年华北事变使得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就是说,抗日已不再只是军队或某一政党的任务,已成为全民族必须参与战争。

4.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那么,同学们一起讨论以下问题:抗日救亡运动为什么会发展到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到全民族抗战的经过如何?(生讨论并回答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到全民族抗战的原因:略)

总结: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日军侵略加剧,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中国共产党及全国人民的努力。

接下来,大家一起来说一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生答:略) 总结:①1935年,中共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②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③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这也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历史上的第二次合作。而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完成则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而全民族抗战则主要体现在国共合作抗日上。而导学稿已经把国共合作抗日从两个方面进行描述,即政治上和军事上,而在军事上,也分国内、国外两方面,国内主要是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其中同学们需要知道两个战场上的一些重要战役及 5

其意义。

(1)防御阶段(1937---1938.10) 正面战场方面:

淞沪会战,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叫学生在书本上划出来) 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是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国共两党合作) 徐州会战——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台儿庄大捷) 敌后战场方面:

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开展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 武汉失守:则标志着抗战由防御阶段进入相持阶段 (2)1938.10---1944.1:相持阶段

抗战相持阶段的主要战场由正面战场为主转为以敌后战场为主,这一阶段,同学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期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向日伪军发动的大规模破袭战役。其中有一百多个团投入战斗中。战争历时三个半月,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增强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没有任何的抗争活动,如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这张自忠将军是身为仅次于蒋介石的军衔的集团军总司令,这样一位军长的阵亡很可能意味着全军的覆没。但在抗战期间牺牲的军长不只张自忠一人,还有很多抗战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没有列出来,所以说,国民党也为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总的来说,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在当时的局势下都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两者的联系:互相依存,互相配合。这一阶段的抗战,除了中共和国民党领导指挥的战役外,还有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抗日武装队伍也对抗战做出了 6

贡献

5.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3)反攻阶段:1944.春---1945.8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得全民族抗战成为现实同时,战争的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时候,海外的局势: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这也意味着胜利女神开始向抗日阵营倾斜,即是说抗日战争开始落下帷幕。对此,同学们要知道,两个比较重要的转折点,其中一个是1944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开始发动局部反攻。

随后中共七大召开,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抗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而另外的一个是1945.8.9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揭开了全面反攻的序幕。

不久,欧洲战争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就只剩下中国战区的战争。为了加快战争的结束,美国向日本投了两颗原子弹。

最后,在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日本终于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经历了八年之久的抗战,中国各方面都遭受着巨大的损失和伤害,为什么最后却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而这次抗战胜利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呢?下面小组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待会派代表讲述自己小组的答案。

(生答:略) 总结:

(1)抗战胜利的原因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两大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7

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2)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抗战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了一个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侵略的经验和范例,也促进了民族觉醒和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采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同时,使党和人民得到巨大发展。这一切都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大部分军队,使其不能北攻苏联,又大大减轻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对美英的压力,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板书设计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二、日军侵华的罪行

三、国民抗战

1.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2.全民族抗战

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8

1.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2.抗战胜利的原因 讲解习题 教学反思

首先,由于是第一次正式上课,而且对于这里实行的教学模式还不是很熟悉,尤其是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因为对学生的情况不是很熟悉,再加上班上学生人数较多,组织起来也不容易,所以导致讨论和展示回答情况用时过长,后面的教学的教学任务无法如期完成。其次,由于教材跨度大,容量大,在细节处理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一些师生“问答”还需要转化成平等的“对话”;对小组合作结果的点评不够全面。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应该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存在的问题。我期望通过我深入的思考和实践,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观念上的更新,理论上的提高,使之成为推动教学工作的有力保证。

推荐第7篇: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案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检索课标基础知识

三十年代初日本的侵华:

1、九一八事变:(1)爆发:1931年9月18日 (2)国民政府的政策:不抵抗政策 (3)结果: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一。二八事变:(1)经过1932年1月28日,日军突袭上海,第十九军奋起抵抗

(2)国民政策的政策:蒋介石谋求对日妥协。 (3)结果: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义勇军开展抗日斗争。

2、日本扩大侵华:华北事变(1)日本入关迫近华北-<何梅协定> (2)策动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3、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陕北瓦窑堡会议

4、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一二。九运动

5、西安事变:(1)背景:①日本扩大侵华,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②中共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中共对张、杨的争取③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④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引起不满(蒋介石亲赴西安督战-直接原因)

(2)爆发: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3)解决:和平解决。(4)意义:西安事变的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全民族的抗战:

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

1、日本全面侵华:(1)方针:“国策基准”,三月亡华 (2)标志:七七事变

2、中国人民全面抗战:(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①中共七八通电②八一三事变的第二天,国民政府表示要“实行自卫,抵抗暴力③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④改编军队(八路军、新四军) (2)国民党正面战场:1)指导思想:片面抗战路线

2)四大会战①淞沪会战②太原会战(平型关战役)③徐州会战④南京会战(南京大屠杀)

(3)共产党敌后战场:①指导思想: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秋,洛川会议) ②根据地:第一个: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指挥中枢:陕甘宁 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5.8)

1、日本改变侵华方针:(1)原因:①战线太长,兵力不足;②抗日根据地的威胁

(2)内容:对国民党: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对共产党:集中兵力打击。 (3)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经济上野蛮掠夺,“以战养战”;教育上推行奴化教育;政治上“以华制华”;731部队的罪行

2、中国的抗日形势:(1)国民党:①亲日派:1940年汪精卫建立南京伪国民政府;②亲英美派:1)消极抗日:1940年枣宜会战,长沙会战,派远征军入缅作战,1944年豫湘桂战役 2)积极反共:皖南事变(1941年)

(2)共产党为克服1941-1942年的困难采取的措施:①军事上:发动百团大战(1940);开展反扫荡 ②政治上:三三制原则;精兵简政 ③经济上: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④思想上开展整风运动 战略反攻阶段(1945.8)

1、背景:(1)国际: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转折 (2)国内:正面战场大溃败;敌后战场转入局部反攻(1944年);中共七大召开

2、全面反攻:(1)国际:①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②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各投一颗原子弹。 (2)国内:中国抗日军队发起全面反攻。

3、日本投降:(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2)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检索课标重点、难点

西安事变发生后,国际、国内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

(1)日本侵略者:希望中国打内战 (2)美、英两国:主张和平解决,南京政府向张、杨妥协 (3)苏联:主张和平解决,不希望中国打内战 (4)国民党:内分两派:讨伐派和和和平解决派 (5)中国共产党:主张在团结抗日基础上和平解决。 南京大屠杀

日军占领上海后,分南北两路进攻南京。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谷寿夫的指挥下,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在占领南京后的6个星期内,日军灭绝人性地任意枪杀、抢劫、奸淫,无恶不作。被日军屠杀的南京和平居民、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等30多万人,全市三分之一的房屋被焚毁。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暴行,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性。 1941-1942年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困难的原因

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客观上,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场都出现严重困难,苏、美、英都

面临严重困难。主观上,抗日根据地的成长壮大,严重威胁着日军的后方,也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惊恐。于是,日、伪军和国民党军队便加紧对根据地进行“扫荡”和“封锁”,使抗日根据地在1941-1942年进入了极其困难时期。 1942年的整风运动

(1)目的:为了实现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一致,提高广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普遍的整风运动。(2)方式:批评与自我批评。(3)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4)意义: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共七大

1945年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121万党员。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朱德作了<论解放区战场>的报告、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大会通过了新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还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中共七大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形成了全党高度的政治团结和思想的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百余年间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反对帝国主义斗争造成的民族觉醒和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倡导、促成、建立、坚持和发展以国共合作以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保证) (3)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的方针是大而弱的中国打败小而强的日本成功的军事战略。 (4)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持,尤其苏联的支持和英美等盟国的支援。(外部条件)(5)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民心的向背得道多助。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向国民政府递交了投降书,至此,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

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探究实践案例

案例1 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1)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计前嫌,愿意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在复杂的形势面前,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作出符合人民利益的决策,表明了中共进一步成熟起来了。(2)以张学良、杨虎城为代表的国民党大多数人面对日本的侵略,是赞同抗日的并在大敌当前时,能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本题属开放性题,重在开放学生的思维。)

案例2想一想,红军为什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提示:(1)因为要一致抗日,当时是国民政府。(2)国为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共产党员曾参加过国民革命军

案例3 你了解南京大屠杀后,有什么感想?日本某些人说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你认为其用意是什么?

提示:南京大屠杀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性,中国人民应当永远记住这一血债。其用意是否认他们所犯的罪行,并为他们的军国主义右翼势力上台造舆论。

案例4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中日战争中,中日双方存在着四对互相矛盾着的基本特点:第一,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第二,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第三,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是小国,人力、军力、财力、物力不足,经不起长期的战争;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战争。第四,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 助,中国的正义战争是得道多助的。

1.文中第一个特点说明了什么?

提示: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中国不可能很快取胜。 2.后三个特点说明了什么?

提示:后三个特点决定了中国不会亡国,经过长期战争,最后胜利属于中国。日本的侵略战争是反动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日本虽强,它是小国,人力、财力、物力、兵力都缺少,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在国际上是失道寡助,中国的正义战争却是得道多助。 案例5 “新四军为抗日部队,北移乃遵令行动,乃竟遭围击聚歼之惨变,军纪何在?国法

何在?盖违令者即下令者,毁法者即造法者„„”

――― 中共中央发言人对皖南事变发表的谈话

1、上述“惨变”发生在何时何地? 提示:1941年初,茂林地区。

2、针对这一“惨变”,中共中央是怎样进行回击的?

提示:重建新四军军部,新四军在大江南北继续坚持抗日战争。同时,公布大量的事实,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

案例6你怎样理解周恩来在皖南事变后的题词“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含义?

提示:同室,强调统一战线;相煎:斥责国民党坚持政权之争,是不顾及民族大义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案例7 想一想,为什么抗日民主政权在规定“地主减租减息”的同时,还要农民“交租交息”?

提示: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相对下降为次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实行新土地政策的目的就是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抗日。因此,既要减轻农民所受的经济剥削,保证农民的权益,又要兼顾地主的利益。这个政策是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体现了中共制定政策的科学性。

案例8 请仔细看一看地图<百团大战形势图>,思考:根据这一形势图来看,八路军作战的目标是什么?有何意义?

提示:目的是破坏或截断敌人的交通线,并重点消灭交通线两侧及深入我根据地的日军据点。其意义是抗战时期华北军民对敌人发动的最大规模的进攻,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案例9 历史上台湾先后遭受过哪些国家的侵略?中国人民为抗击侵略、维护祖国对台湾的主权,进行了哪些斗争?

提示:遭受过荷兰、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的侵略。维护台湾主权的斗争:明末清初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9世纪70年代,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和美国对台湾的侵略。中法战争中,台湾军民在刘铭传的领导下,抗击法国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后,刘永福、徐骧等领导台湾军民展开了反对日本割占台湾的斗争。在日本割占台湾的50年中,台湾人民一直同日本殖民者进行斗争,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回归祖国。 案例10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进行过哪几次较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

提示:主要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抗击八国联军侵华、

抗日战争

推荐第8篇:抗日战争的爆发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南京大屠杀、洛川会议等重要史实,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正式建立的、《论持久战》发表的背景及意义。

2.指导学生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培养学生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学习历史的能力。 3.指导学生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战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发展的观点学习历史的能力。 4.分析两条抗战路线的不同的本质和后果,培养学生用阶级的观点和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学生查阅与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参与,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要求学生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及其与革命统一战线的比较”和“对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自己找到结论,体验探索的成功。

3.通过背景音乐和动态图片的使用,以增强渲染力和真实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抗战初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国共合作抗日,使学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的学习,坚定学生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联合抗日。

难点:如何评价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的功过;国共两党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原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方面:制作多媒体课件,其间包括 1.影像资料:电影《南京大屠杀》、《血战台儿庄》片断。 2.音乐资料:歌曲《到敌人后方去》、《歌唱祖国》。 3.图片资料:《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形势图》、《平型关战役形势示意图》、《台儿庄战役示意图》、《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4.资料幻灯片:国共合作实现过程、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战斗序列与主要领导人员的名字、一名目击日军在南京暴行日本记者的话、南京大屠杀数据、对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评价、中日双方情况对比表。

学生方面:课前预习课文,并要求查阅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从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西方列强一次又一次地发动了对中国的战争,中国人民虽为之开展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抗日战争则是中华民族经历了八年英勇斗争,历史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难忘的历史的开端──七七事变。 【新课教学】

一、七七事变

(说明:作者认为,“七七事变”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分开来阐释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故将课本中的内容做了一下划分)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借口发动了对宛平城和卢沟桥的进攻,中国军民奋起抵抗。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全国性抗战开始的标志。日本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呢?

给学生一些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1936年,日本制定所谓“国策基准”的侵略方案,已经确定了对外侵略的基本战略是保住在东亚大陆地位的基础上再向南方海洋发展。

(2)1937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旧病未愈,新患迭起。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将国内人民的视线引向国外。

(3)德、意、日法西斯为摆脱困境,决意扩大侵略战争,同英法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 教师在此要特别强调七七事变的两大意义: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和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面对日本的侵略,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迅速建立。那么,经历了十年对峙的国共双方又是怎样走到一起的呢?(由此导入下一个问题)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历史背景

关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分析,可以从敌我双方两方面分析: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强占中国东北后,继续向南进逼,由东北到华北,然后南下华中,企图一举打垮中国军队的主力,达到侵占中国的目的。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

(2)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促成了中国政治形势的重大转变,国共两党开始走上团结抗战的道路。

让学生自己在经过短时间自由阅读第2至第4自然段后,自己归纳出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2.实现过程(用电子屏幕展示)

(1)1937年7月8日,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

(2)几天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3)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

(4)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后来,又把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电子屏幕打出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战斗序列与主要领导人员的名字。 (5)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实现意义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这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心所向;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采取正确政策的结果,也是与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分不开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性作用”。 请学生思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及其与革命统一战线的比较。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为: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它不仅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而革命统一战线是前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一个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统一政治纲领;而革命统一战线有统一的政府机构,有统一的政治纲领──新三民主义。 (3)合作方式不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两党是党外合作;革命统一战线中是党内合作方式。

(4)政权和军队的掌握不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双方各自拥有军队和政权;革命统一战线的军队和政权则是由国民党掌握。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国民党右派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6)结果不同:革命统一战线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而中途破裂,导致大革命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尽管存在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共的努力维护下,坚持到抗战的全面胜利。

(7)任务不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败日本法西斯,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革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家的统一。

国共第二次合作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实现了,但是国民政府会不会“人在曹营心在汉”?其抗战的态度究竟如何?(由此导入下一个问题)

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电子屏幕打出《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形势图》,围绕着这一形势图,下面的战役都是以此图为主要线索分别展开。

日本侵华的战略方针是“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在战略布置上,日本军部决定向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发动进攻。在华北战场,日军以平津为据点,向平绥路、平汉路、平浦路三个方向出击;又从长城线向西,切断同蒲路北段,然后南下,与沿平汉路、正太路之敌配合,对山西形成会攻之势,以夺取山西为在华北作战的主要目标。在华东战场,日军打算先攻下上海,随即兵分三路进攻。在攻取南京后,南北合击,进行徐州会战,以打通津浦线,将华北和华东两个战场连接起来,然后西进夺取武汉,同时,为了策应武汉的攻势,切断中国海上对外联系,以一部分兵力在华南登陆,占领广州。日本企图以军事进攻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针对日军的军事进攻,国民政府也制订了相应的作战方针,并且先后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与日军的会战。(由此导入下面的问题) 1.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日本企图在10天之内“为置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最重要”的目标。在上海发动了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为打退日军对上海的进攻,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激战3个月。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以中国军队的失败而告结束。但是,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日军动用了海陆空军共计20余万人,以伤亡6万多人的代价才占领上海,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迷梦。

教师边对照《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形势图》边讲解,可以适当介绍上海对于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在战略上的重要性,这也是加速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因素之一;还可以根据课本小字部分适当介绍上海守军英勇抗战的事迹,以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意欲夺取太原。为此,国民政府组织了太原会战。 2.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历时近两个月,由平型关战斗和忻口会战组成,是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教师做简要介绍: (1)平型关大捷:八路军115师伏击日军,歼灭日军1000多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物资,取得了中国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2)忻口保卫战:忻口是晋西北的门户,是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国民党军队在忻口正面阻击日军,战斗十分艰苦;八路军在敌人的后方进行有力的配合。

教师仍然是边对照《平型关战役形势示意图》边讲解,讲解时注意突出体现在战斗中国共双方军队合作抗日的部分内容。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沉渣泛起,挑起了参拜靖国神社和教科书等事件,严重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同时,部分右翼又在极力否认南京大屠杀这一日本侵华期间制造的兽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幕悲剧的真正面纱。(由此导入下一个问题)

播放电影《南京大屠杀》片断,让学生在动态的音像资料中感受那段血腥的暴行。 3.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被迫把都城迁往重庆,重庆就成了战时的陪都。在南京这座古城,日军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之久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总计屠杀无辜居民和已经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达30万人以上。 电子屏幕打出一段文字资料:

一名目击日军在南京暴行的日本记者的话:“码头上到处是焦黑的死尸,一个摞着一个,堆成了尸山,在尸山间50到100个左右的人影在缓慢地移动,把那些尸体拖到江边,投入江中。呻吟声、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还有哑剧般的寂静,给我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电子屏幕再打出一组数据,将数字放大成血红的大字,并设置动态的出现效果: 被日军集体枪杀:19万多人+被日军零散枪杀:15万多人=30万人以上

使用静态的文字色彩和动态的效果,以形成视觉上的冲击力,产生心灵的震撼。突出南京大屠杀的血腥与残酷的一面。

教师提醒学生回忆:在日本侵华史上,不只是南京大屠杀不能忘记,在此之前,日本侵略者在中国还制造过哪些惨案?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有甲午战争中的旅顺惨案和南京国民政府北伐时的济南惨案。 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进犯徐州,国民政府组织了抗战以来历时最长(5个月)的会战──徐州会战。(由此导入下一个问题) 4.徐州会战

当时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分别阻止在山东的临沂和台儿庄。

对照《台儿庄战役示意图》,对战斗经过做简要描述,重点强调该战役的胜利,是抗战以来中国方面取得的最大胜利,它使日军无法打通津浦线路,极大地激励了全国人民的持久抗战。李宗仁将军为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电子屏幕展示李宗仁的照片,播放《血战台儿庄》电影片断,增强教学效果。

请学生总结以上三次会战的结果,教师说明都以国民政府的失败而告终,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局呢?(由此导入下一个环节) 5.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

教师解释何谓片面抗战路线:不发动群众,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进行抗战路线。这样做的恶果必然是: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四大会战相继失利,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刚才学习了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组织的四大会战,对于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表现,我们应该给予怎样的评价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出要点,并逐条在电子屏幕上展示:第一,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第二,除个别战役外,总体上中国打的是败仗;第三,失败的客观原因是敌强我弱,敌我力量的悬殊;第四,失败的主观原因是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我们了解了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抗战表现,也分析了导致其失败的原因。然而,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又是怎样实施抗战的呢?(由此导入下一个问题)

四、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1.洛川会议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的洛川召开会议,制订了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抗战路线,即全面的抗战路线。

教师在此要强调在抗战中,中国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和两条路线,即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全面抗战路线,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全面抗战路线。但两个战场互相配合、互相支援,在不同时期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

洛川会议以后,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抗日根据地。 2.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电子屏幕展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在讲解时以歌曲《到敌人后方去》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其间,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对照地图讲解清楚: (1)主要的抗日根据地(华北):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

(2)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请思考“比较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所执行的两条抗战路线有什么不同”,教师归纳后说明: (1)依靠的力量不同。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政府和军队包办抗战,依靠英美等国的“外援”,不给人民以抗日所必须的民主自由权利。全面抗战路线依靠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并争取和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为此,共产党提出废除国民党***,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民众抗战,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洛川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就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总之,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

(2)抗战的结果不同。片面抗战路线挫伤和打击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影响到国民党前线官兵的士气和战斗力,导致了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丧失了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士。八路军、新四军执行全面抗战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壮大和发展,严重威胁日军后方,成为抗战后期对敌作战的主要力量。

(3)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政府的阶级本质决定的,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与广大工农群众处于阶级对立状态,因此不愿意让人民的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壮大,以防威胁其日后的统治。全面抗战路线是由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的,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使抗日战争变成了真正的民族解放战争。

五、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

教师注意讲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以歌曲《歌唱祖国》为背景音乐,电子屏幕展示中日双方情况对比表: 国家领土战争性质国际援助基本特点 中国大正义、反侵略多助弱国 日本小非正义、侵略性寡助强国

分析结果认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兵民是胜利之本,最后胜利属于中国人民。 【本课小结】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以后,在这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中华民族各阶级和阶层抛弃前嫌,最终走到了一起,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的指引下,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和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互相配合、互相支援。由于国民政府执行片面的抗战路线,正面战场节节失败;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的抗战路线,开辟了大片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及最终的胜利准备了条件。在国民党“亡国论”和“速胜论”的迷雾中,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课堂练习】

电子屏幕展示下面两段课本中的材料,请学生分析并回答: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材料二:“国军一部集中华北持久抵抗,特别注意确保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 ──国民政府的作战方针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声明是针对哪一事件而发表的?

(2)材料二中国民政府的作战方针有没有彻底贯彻?为什么? 参考答案:(1)“八一三事变”。(2)没有。国民政府执行片面抗战路线,无法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国民政府组织的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均以失利告终,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教学过程说明】

1.本课讲述的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内容富有感染力和震撼力,教学中适当加人背景音乐和影像资料,将会使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而又难以磨灭的印象。

2.本课所涉及到的战役比较多,学生很难有深刻的认识,用多媒体制作动态的地图将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当然这对教师电脑技术要求比较高。 3.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教学中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学设计中始终注意到了这一重要的方面。

4.通过要求学生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及其与革命统一战线的比较”和“对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

全国抗战开始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制造“卢沟桥事件”,即“七七事变”,全国的抗日战争开始。

国共合作实现①中共抗日通电,号召国共合作抗日;蒋介石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②八一三事件,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宣言。

③中共改西北红军为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改编南方红军游击队为新四军,叶挺、项英为正副军长。

④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国共两党抗日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会 战①淞沪会战:上海失守。

②太原会战:忻口战役阻击日军。

③南京失守: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④徐州会战: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共产党敌后战场全面抗

战路线1937年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开辟敌

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平型关

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发 表《论持

久战》时间1938年 内容①分析了中日战争双方的基本特点,指出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战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②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是胜利的保证。 意义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为人民指出抗战的正确道路。

推荐第9篇:抗日战争的爆发教案

抗日战争的爆发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南京大屠杀、洛川会议等重要史实,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正式建立的、《论持久战》发表的背景及意义。

2.指导学生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培养学生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学习历史的能力。

3.指导学生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战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发展的观点学习历史的能力。

4.分析两条抗战路线的不同的本质和后果,培养学生用阶级的观点和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学生查阅与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参与,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要求学生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及其与革命统一战线的比较”和“对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自己找到结论,体验探索的成功。

3.通过背景音乐和动态图片的使用,以增强渲染力和真实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抗战初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国共合作抗日,使学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的学习,坚定学生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联合抗日。

难点:如何评价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的功过;国共两党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原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方面:制作多媒体,其间包括

.影像资料:电影《南京大屠杀》、《血战台儿庄》片断。

2.音乐资料:歌曲《到敌人后方去》、《歌唱祖国》。

3.图片资料:《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形势图》、《平型关战役形势示意图》、《台儿庄战役示意图》、《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4.资料幻灯片:国共合作实现过程、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战斗序列与主要领导人员的名字、一名目击日军在南京暴行日本记者的话、南京大屠杀数据、对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评价、中日双方情况对比表。

学生方面:课前预习课文,并要求查阅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从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西方列强一次又一次地发动了对中国的战争,中国人民虽为之开展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抗日战争则是中华民族经历了八年英勇斗争,历史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难忘的历史的开端──七七事变。

【新课教学】

一、七七事变

(说明:作者认为,“七七事变”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分开来阐释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故将课本中的内容做了一下划分)

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借口发动了对宛平城和卢沟桥的进攻,中国军民奋起抵抗。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全国性抗战开始的标志。日本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呢?

给学生一些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1936年,日本制定所谓“国策基准”的侵略方案,已经确定了对外侵略的基本战略是保住在东亚大陆地位的基础上再向南方海洋发展。

(2)1937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旧病未愈,新患迭起。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将国内人民的视线引向国外。

(3)德、意、日法西斯为摆脱困境,决意扩大侵略战争,同英法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

教师在此要特别强调七七事变的两大意义: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和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面对日本的侵略,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迅速建立。那么,经历了十年对峙的国共双方又是怎样走到一起的呢?(由此导入下一个问题)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历史背景

关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分析,可以从敌我双方两方面分析: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强占中国东北后,继续向南进逼,由东北到华北,然后南下华中,企图一举打垮中国军队的主力,达到侵占中国的目的。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

(2)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促成了中国政治形势的重大转变,国共两党开始走上团结抗战的道路。

让学生自己在经过短时间自由阅读第2至第4自然段后,自己归纳出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2.实现过程(用电子屏幕展示)

(1)1937年7月8日,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

(2)几天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3)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

(4)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后来,又把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电子屏幕打出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战斗序列与主要领导人员的名字。

(5)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实现意义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这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心所向;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采取正确政策的结果,也是与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分不开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性作用”。

请学生思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及其与革命统一战线的比较。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为: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它不仅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而革命统一战线是前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一个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统一政治纲领;而革命统一战线有统一的政府机构,有统一的政治纲领──新三民主义。

(3)合作方式不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两党是党外合作;革命统一战线中是党内合作方式。

(4)政权和军队的掌握不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双方各自拥有军队和政权;革命统一战线的军队和政权则是由国民党掌握。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国民党右派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6)结果不同:革命统一战线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而中途破裂,导致大革命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尽管存在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共的努力维护下,坚持到抗战的全面胜利。

(7)任务不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败日本法西斯,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革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家的统一。

国共第二次合作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实现了,但是国民政府会不会“人在曹营心在汉”?其抗战的态度究竟如何?(由此导入下一个问题)

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电子屏幕打出《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形势图》,围绕着这一形势图,下面的战役都是以此图为主要线索分别展开。

日本侵华的战略方针是“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在战略布置上,日本军部决定向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发动进攻。在华北战场,日军以平津为据点,向平绥路、平汉路、平浦路三个方向出击;又从长城线向西,切断同蒲路北段,然后南下,与沿平汉路、正太路之敌配合,对山西形成会攻之势,以夺取山西为在华北作战的主要目标。在华东战场,日军打算先攻下上海,随即兵分三路进攻。在攻取南京后,南北合击,进行徐州会战,以打通津浦线,将华北和华东两个战场连接起来,然后西进夺取武汉,同时,为了策应武汉的攻势,切断中国海上对外联系,以一部分兵力在华南登陆,占领广州。日本企图以军事进攻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针对日军的军事进攻,国民政府也制订了相应的作战方针,并且先后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与日军的会战。(由此导入下面的问题)

.淞沪会战

937年8月13日,日本企图在10天之内“为置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最重要”的目标。在上海发动了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为打退日军对上海的进攻,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激战3个月。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以中国军队的失败而告结束。但是,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日军动用了海陆空军共计20余万人,以伤亡6万多人的代价才占领上海,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迷梦。

教师边对照《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形势图》边讲解,可以适当介绍上海对于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在战略上的重要性,这也是加速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因素之一;还可以根据课本小字部分适当介绍上海守军英勇抗战的事迹,以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意欲夺取太原。为此,国民政府组织了太原会战。

2.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历时近两个月,由平型关战斗和忻口会战组成,是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教师做简要介绍:

(1)平型关大捷:八路军115师伏击日军,歼灭日军1000多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物资,取得了中国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2)忻口保卫战:忻口是晋西北的门户,是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国民党军队在忻口正面阻击日军,战斗十分艰苦;八路军在敌人的后方进行有力的配合。

教师仍然是边对照《平型关战役形势示意图》边讲解,讲解时注意突出体现在战斗中国共双方军队合作抗日的部分内容。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沉渣泛起,挑起了参拜靖国神社和教科书等事件,严重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同时,部分右翼又在极力否认南京大屠杀这一日本侵华期间制造的兽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幕悲剧的真正面纱。(由此导入下一个问题)

播放电影《南京大屠杀》片断,让学生在动态的音像资料中感受那段血腥的暴行。

3.南京大屠杀

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被迫把都城迁往重庆,重庆就成了战时的陪都。在南京这座古城,日军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之久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总计屠杀无辜居民和已经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达30万人以上。

电子屏幕打出一段文字资料:

一名目击日军在南京暴行的日本记者的话:“码头上到处是焦黑的死尸,一个摞着一个,堆成了尸山,在尸山间50到100个左右的人影在缓慢地移动,把那些尸体拖到江边,投入江中。呻吟声、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还有哑剧般的寂静,给我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电子屏幕再打出一组数据,将数字放大成血红的大字,并设置动态的出现效果:

被日军集体枪杀:19万多人+被日军零散枪杀:15万多人=30万人以上

使用静态的文字色彩和动态的效果,以形成视觉上的冲击力,产生心灵的震撼。突出南京大屠杀的血腥与残酷的一面。

教师提醒学生回忆:在日本侵华史上,不只是南京大屠杀不能忘记,在此之前,日本侵略者在中国还制造过哪些惨案?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有甲午战争中的旅顺惨案和南京国民政府北伐时的济南惨案。

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进犯徐州,国民政府组织了抗战以来历时最长(5个月)的会战──徐州会战。(由此导入下一个问题)

4.徐州会战

当时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分别阻止在山东的临沂和台儿庄。

对照《台儿庄战役示意图》,对战斗经过做简要描述,重点强调该战役的胜利,是抗战以来中国方面取得的最大胜利,它使日军无法打通津浦线路,极大地激励了全国人民的持久抗战。李宗仁将军为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电子屏幕展示李宗仁的照片,播放《血战台儿庄》电影片断,增强教学效果。

请学生总结以上三次会战的结果,教师说明都以国民政府的失败而告终,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局呢?(由此导入下一个环节)

5.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

教师解释何谓片面抗战路线:不发动群众,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进行抗战路线。这样做的恶果必然是: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四大会战相继失利,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刚才学习了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组织的四大会战,对于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表现,我们应该给予怎样的评价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出要点,并逐条在电子屏幕上展示:第一,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第二,除个别战役外,总体上中国打的是败仗;第三,失败的客观原因是敌强我弱,敌我力量的悬殊;第四,失败的主观原因是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我们了解了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抗战表现,也分析了导致其失败的原因。然而,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又是怎样实施抗战的呢?(由此导入下一个问题)

四、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洛川会议

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的洛川召开会议,制订了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抗战路线,即全面的抗战路线。

教师在此要强调在抗战中,中国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和两条路线,即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全面抗战路线,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全面抗战路线。但两个战场互相配合、互相支援,在不同时期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

洛川会议以后,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抗日根据地。

2.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电子屏幕展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在讲解时以歌曲《到敌人后方去》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其间,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对照地图讲解清楚:

(1)主要的抗日根据地(华北):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

(2)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请思考“比较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所执行的两条抗战路线有什么不同”,教师归纳后说明:

(1)依靠的力量不同。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政府和军队包办抗战,依靠英美等国的“外援”,不给人民以抗日所必须的民主自由权利。全面抗战路线依靠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并争取和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为此,共产党提出废除国民党***,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民众抗战,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洛川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就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总之,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

(2)抗战的结果不同。片面抗战路线挫伤和打击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影响到国民党前线官兵的士气和战斗力,导致了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丧失了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士。八路军、新四军执行全面抗战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壮大和发展,严重威胁日军后方,成为抗战后期对敌作战的主要力量。

(3)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政府的阶级本质决定的,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与广大工农群众处于阶级对立状态,因此不愿意让人民的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壮大,以防威胁其日后的统治。全面抗战路线是由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的,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使抗日战争变成了真正的民族解放战争。

正当国共两党第二次亲密合作,全国人民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抵抗日本侵略的战斗中时,国民党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而且这声音极有可能会破坏团结和抗战。为此,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这篇。(导入下面内容)

五、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

教师注意讲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到处散布失败主义的“亡国论”,认为由于中国武器不如日本,再战必亡;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则宣传依靠英美帝国主义的力量可以迅速战胜日本,提出“速胜论”。对于战争进程究竟会如何发展,中国怎样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广大人民迫切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分析。于是,毛泽东的这篇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并且作出了科学而又精辟的分析:

以歌曲《歌唱祖国》为背景音乐,电子屏幕展示中日双方情况对比表:

国家

领土

战争性质

国际援助

基本特点

中国

正义、反侵略

多助

弱国

日本

非正义、侵略性

寡助

强国

分析结果认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兵民是胜利之本,最后胜利属于中国人民。

【本课小结】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以后,在这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中华民族各阶级和阶层抛弃前嫌,最终走到了一起,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的指引下,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和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互相配合、互相支援。由于国民政府执行片面的抗战路线,正面战场节节失败;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的抗战路线,开辟了大片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及最终的胜利准备了条件。在国民党“亡国论”和“速胜论”的迷雾中,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课堂练习】

电子屏幕展示下面两段课本中的材料,请学生分析并回答: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材料二:“国军一部集中华北持久抵抗,特别注意确保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

──国民政府的作战方针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声明是针对哪一事件而发表的?

(2)材料二中国民政府的作战方针有没有彻底贯彻?为什么?

参考答案:(1)“八一三事变”。(2)没有。国民政府执行片面抗战路线,无法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国民政府组织的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均以失利告终,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教学过程说明】

.本课讲述的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内容富有感染力和震撼力,教学中适当加人背景音乐和影像资料,将会使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而又难以磨灭的印象。

2.本课所涉及到的战役比较多,学生很难有深刻的认识,用多媒体制作动态的地图将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当然这对教师电脑技术要求比较高。

3.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教学中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学设计中始终注意到了这一重要的方面。

4.通过要求学生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及其与革命统一战线的比较”和“对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

全国抗战开始

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制造“卢沟桥事件”,即“七七事变”,全国的抗日战争开始。

国共合作实现

①中共抗日通电,号召国共合作抗日;蒋介石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②八一三事件,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宣言。

③中共改西北红军为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改编南方红军游击队为新四军,叶挺、项英为正副军长。

④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国共两党抗日

国民党正面战场

组织会

①淞沪会战:上海失守。

②太原会战:忻口战役阻击日军。

③南京失守: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④徐州会战: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共产党敌后战场

全面抗

战路线

937年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开辟敌

后战场

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平型关

大捷

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发表《论持

久战》

时间

938年

内容

①分析了中日战争双方的基本特点,指出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战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②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是胜利的保证。

意义

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为人民指出抗战的正确道路。

推荐第10篇: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新课导入: [展示视频:东京审判] 教师讲述:同学们,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了日本的首要战犯在法庭上都认为自己无罪,就让我们以抗日战争的史实为依据看看他们到底有罪还是无罪! 【第一幕:血雨腥风】

(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ppt展示:罪行一:军事侵略,侵占领土] 问题1:同学们能不能列举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制造的一系列侵华事件? 教师归纳并过渡:1937年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侵华战争,日本通过一系列侵华事件,侵占了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更为可恨的是,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犯下了的第二大罪行。[ppt展示:罪行二: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问题2:教材中哪些史实可以体现这一罪行? [ppt展示部分图片:南京大屠杀、潘家裕惨案、七三一部队] 展示材料一: 当时驻南京的希特勒法西斯德国代表在向其政府的报告中写道:“他们(日军)是兽类的集团。屠杀、劫掠、纵火、奸杀„„甚至以杀人竞赛的方式对南京城血洗。他们是一架正在开动的兽性机器。” 展示材料二: 一位历史学家曾估算,如果让所有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手牵着手,长度可以从南京到达杭州,延展距离约两百英里长。他们身上的血共重达一千两百吨。尸体可装满两千五百节火车车厢。如果把这些人一个个叠起来,将达到七十四层高。 ─张纯如《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 展示材料三

3000人-------731部队用活人做实验人数。

3000公斤-------731部队每年可以生产出3000公斤的纯细菌。 27万-------日军实施细菌战致死中国民众27万多人。

问题3:看完这些图片和材料,同学们能不能用简短的话语来谈谈你们此刻的心情? 教师归纳并过渡:„„我无意用更多血腥的材料刺激你们纯净的眼睛,我只是想让你们体会日本侵略者对待中国人的丧心病狂,但是你们又何曾能够想象他们也有家人,有儿女、妻子,和家人其乐融融的。

问题4:那么到底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为了反人类的兽性? 学生活动1:讨论并回答问题。 展示材料四: 破坏和平罪:就是计划、准备、发动侵略战争或从事违反条约或保证的战争,或参与这些罪行的共同计划或阴谋。

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或惯例。此种违反包括谋杀、为奴役或为其他目的而虐待或放逐占领地平民、谋杀或虐待战俘或海上人员、杀害人质、掠夺公私财产、毁灭城镇或乡村„„ 违反人道罪:又译为“反人类罪”,2002年定名为危害人类罪。就是指那些针对人性尊严及其严重的侵犯与凌辱的众多行为构成的事实„„或是实施了一系列被政府允许的暴行。如针对民众实施的谋杀,种族灭绝,酷刑,强奸,政治性的、种族性的或宗教性的迫害,以及其他非人道的行为”。

教师归纳并过渡:日本所犯的滔天罪行我们还能列举很多很多,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最后宣布他们所犯的是包括破坏和平罪、战争罪、违法人道罪世界三大罪行当中的55条罪状。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正是因为日本侵略者的罪无可恕,罪大恶极,让中国人民忍无可忍,最终选择抗战。中华民族是如何抗战的?针对这个问题,当时出现了三种声音:第一种声音。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第二种声音,共产党“游而不击”,第三种声音,中华民族团结抗战。 问题5:在这三种声音中,哪一种更符合历史事实?

【第二幕:众志成城】

(这是一段不屈民族的抗争„„) 教师讲述:是的,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诉说着一段不屈民族的抗争,首先让我们来听听国共两党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被迫发出的吼声。 学生活动2:分两个大组分别朗读材料

五、六。展示材料五: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

——引自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展示材料六: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以横受日本之侵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

——《申报》发表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1937年8月14日)

教师过渡: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共两党能够冰释前嫌重新合作,那么他们是如何团结抗战的呢? 学生活动3:依据教材内容和查阅资料讲述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国外战场的抗战情况。

问题6: 既然是全民族抗战,那么除了中国军队,还有哪些人在抗日? 展示材料七:

抗战爆发后上海 农民踊跃参军 重庆金融界举行 华侨肃丕居之女结婚, 学生示威游行 抗日游行 将礼金1.8万捐给祖国 少数民族 小孩 妇女 台湾同胞

教师讲述并过渡:国难当头,无论是血气方刚的学生、朴实敦厚的农民、谨小慎微的商人,还是远在国外仍心系祖国的华侨,不管是少数民族、小孩、妇女还是港澳台的同胞们„„各民族、各阶层、各团体凝聚成一股力量,共同抗日,是日本的飞机炸弹让中国所有人的命运联结到了一起,不管他们又多远,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接受民族精神的洗礼。 问题7:在抗日战争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哪些优秀品格和精神? 学生活动4:结合图片和材料,讨论,交流、发表见解。

展示材料八: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表现出许多特点,这就是: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的民族团结意识;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

学生活动5:齐声朗读材料八。

【第三幕:长夜破晓】

(这是一段屈辱历史的终结„„) 教师讲述:正是中国人民在这样的民族精神鼓舞下,结束了这段屈辱的历史。当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候,坚持8年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奔走相告,欢呼雀跃。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讲诉的内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屏幕展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全民族抗战

教师过渡:实行全民族抗战,加上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南京条约》 《辛丑条约》 日本投降仪式 展示材料十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会像摘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 ——罗斯福 展示材料十一

1945年6月26日,旧金山制宪会议圆满结束,《联合国宪章》签署。规定: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为美、苏、中、英、法。

问题8: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学生活动6: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并过渡:抗日战争对中国意味着百年反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可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华民族在历经劫难后浴火重生,也成为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第四幕:以史为鉴】

(这是一段警钟长鸣的开始„„) 教师过渡:随着时间的流逝。抗战的硝烟已过去七十年,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很难再次亲身体会战争的血腥和残忍,但历史仍将继续,我们将也什么样的态度来反思历史,将以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中日关系呢? 展示材料十二: 材料一

材料二:抗战胜利后,香港某酒店曾经在酒店门口竖了一个牌子,上写:日本人与狗不得内进!后来在日本大使馆的强烈抗议下才取下了牌子,但规定入住酒店的日本人最低消费8亿港元 材料三: 在谈到中日合作时,习近平指出,中日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双方可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提高各领域务实合作水平,弘扬民间友好传统,推进地方交流。双方应该按照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共同推进区域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

学生活动:结合图片和材料,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过渡:如何爱国,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如何理性地看待中日关系?我们的历史教育,不是要把你们培养成愤青,培养成激进的民族主义者,这种行为和言论不是爱国,而是害国。试想想:汽车是公民的私有财产,你破坏了别人的私有财产,你违法了;在全球化的今天,拒绝用日本货,能行的通吗?同学们,我们不能打着爱国的旗号去做违法的事情,我们生活在民主、法制、富强的社会,我们的爱国应该是理性地爱国,合法的爱国。用胡锦涛的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展示材料十三: 祈 祷 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多少祈祷在心中, 让大家看不到仇恨,叫宽容永远在。 让地球忘记了转动啊,四季少了夏秋冬, 让大家看不到战争,叫和平永远在。 让欢喜代替了哀愁啊,微笑不会再害羞, 让世界找不到黑暗,幸福像花开放。 让贫穷开始去逃亡啊,快乐和谐留四方, 让大家看不到战争,叫和平永远在。 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多少祈祷在心中, 让大家看不到战争,叫和平永远在, 让大家看不到战争,叫和平永远在。

结束语:同学们,抗战战争虽已经远去了,历史无言,精神不朽,当我们再度回望这段历史是为了记住先烈的热血,更是为了珍惜今天的和平。让我们一起唱响以“祈祷”命名的诗篇,共同期盼各国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景。

第11篇:《抗日战争》

新课标必修1《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关瑞玲 广东省江门市杜阮华侨中学 529075

一、背景分析

(一)课改特点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便于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对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了解,也更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同时,比较注重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

(二)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而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纪念,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在这一背景下开展本课的教学,更有利于营造课堂教学气氛,也能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勿忘国耻,努力振兴中华,自强自立,才不会受人欺负。

(三)教学主题

本节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突出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在教学中,我积极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为教与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教学实例

(一)情景引入

教师:今天是星期一,同学们刚刚参加完升旗仪式回来,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升国旗唱的国歌原名叫什么?

学生:《义勇军进行曲》

教师:我们一起来唱一段国歌吧!(文娱委员领唱,学生齐唱国歌)

教师: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意识的集中反映。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从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看,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学生:华北事变或日本侵华;抗日救国或救亡图存。

教师: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请大家翻开课文第

30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著名战争──抗日战争。

(二)讲授新课

(板书)第2课 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抗战

1、日本加快侵略中国的进程: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

教师: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使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民党和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样的决定?两党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略)

(板书)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教师:外敌当前,国共两党捐弃前嫌,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两个战场。 (板书)

3、中共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4、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组织四次会战

教师:中国广大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日军曾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结果,仅仅一个上海,日军就打了三个多月。日军恼羞成怒,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他们已经不是一支军队,而是一群野兽!

(板书)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2、潘家峪惨案

3、七三一部队

(播放纪录片、幻灯:南京大屠杀片段及照片、影片《屠城血证》片断、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齐齐哈尔市毒气事件)

教师: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铁证如山。直到今天,日军侵华的危害仍遗毒无穷。请同学们举例证明。

学生:(举例证明略)

教师:那么,六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日军侵华这段历史和欠下的累累血债?

学生:议论、回答(略)

教师:对,我们一定要不忘国耻、努力振兴中华和维护和平!日军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无法医治的创伤。抗战胜利后,香港某酒店曾经在酒店门口竖了一个牌子,上写:日本人与狗不得内进!(有学生鼓掌)后来在日本大使馆的强烈抗议下才取下了牌子,但规定入住酒店的日本人最低消费8亿港元。请大家思考,这是不是一种爱国主义?

学生:(议论、回答略)

教师:(引导分析略)

教师: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有所抬头(多媒体展示资料:日本文部省修改历史教科书;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等法案)日本右翼势力甚至极力否认日军在侵华期间蓄意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认为只是在战争期间发生的一般战斗行为。大家怎样看待这些事件和做法?

幻灯显示: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篡改教科书,歪曲历史、美化侵略,并参拜靖国神社,为法西斯招魂,这表明( )

A、日本企图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B、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活动猖獗

C、日本力图重温政治大国美梦 D、日本重视对下一代的历史教育

学生通过对各选项中信息的比较,很快得出答案是B。同时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右翼势力不代表日本全体国民,从而端正学生盲目的民族仇视情结。

(板书)

三、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

教师:抗日战争打得非常艰苦,抗日低潮的时候,有些人甚至动摇了:我们能打赢日军吗?为了振奋人民的抗日精神,争取抗日形势的好转,中共党中央决定在华北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展开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教师:百团大战狠狠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除了境内作战外,中国军队还积极开辟国外战场。

(板书)

2、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教师:在英美军队配合下,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经过八年浴血奋战,我们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9月3日,国民政府决定全国放假一天,庆祝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这一天,全国人民欢天喜地,载歌载舞,各地到处张灯结彩。

(幻灯)猜谜语: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原因。猜三个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的名字。

学生:(议论、回答略)

教师:这三个人分别是屈原(屈服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的原子弹)、苏武(苏联出兵山东,威胁日军)、共工(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民族人民奋力抗战的功劳)

(幻灯)

中国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国际社会的援助

B、敌小我大,我强敌弱

C、国民党正面战场消灭日军的主要兵力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

(答案D)

教师: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中国都失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全民英勇抗战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板书)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教师: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可以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请同学们自己尝试作分析。

学生:(分析、议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略)

(三)布置探究学习内容

查阅有关资料:

1、列举近代以来外国列强历次侵华的时间、规模和结果;

2、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3、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多次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学生唱国歌这一情节,调动起学生的爱国情绪。后来学生们反映,他们已经四年没唱过国歌了。

由于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各种媒体宣传铺天盖地,学生对本课相关内容已有一定的认识。针对目前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哈日”一族现

象,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强调日本侵华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让学生在触目惊心的影片、历史照片中了解历史的真相,教育学生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内容)。同时,利用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猜谜语),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和游戏中学到知识,加强对历史的感悟能力。

教学中我还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避免在学生中出现盲目的民族复仇情绪。

第12篇: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最伟大的事迹之一,它值得我们骄傲,也值得我们自豪,但是还有一点要我们反省:中国这种人口大国为什么会被日本欺负呢?日本的国土,比我们中国要小得多,人口也不过中国的三分之一,他们为什么要瞧不起我们呢?他们凭的是什么?他们凭的是武器装备的优良和国家的强盛与富饶,所以他们瞧不起中国,以至于那么多爱国者付出了生命和鲜血,他们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与和平利益呀!他们是伟大的,是他们的生命换来了祖国美好的未来。我们应该发奋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13篇: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

抄自颜昌海教师的博客:

原文:七七纪念:谁才是抗日英雄?

2012-07-07 11:05:48

2012年7曰7日即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的75周年纪念。七七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此自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9月2日这期间,由中国政府领导的抗日战争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上演着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但随着战后政权的变动,大陆的教科书及影视的宣传下,令许多人搞不清那段历史。

进入六月以来,全国的荧屏沦为红色。打开电视,《地道战》、《永不消失的电波》、《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一枪一个鬼子,一手榴弹一片鬼子,这些姑且算是“经典”影片的经典镜头,勉强当做魔幻或者武侠片看也凑合,毕竟是那个年代,理解。可是五六十年过去,导演编剧想象力越发提高,现代“经典”抗日片《顺溜》中,陈大雷缺一营二营的团级军分区屡屡抗衡日军一个大队甚至一个联队。神!大名鼎鼎的昆仑关战役,国军最精锐的机械化第五军面对的也不过是日军一个联队。照着我们从小时候看小人书开始一路下来的感觉,日军侵华的数以百万记的大军基本上是嘎子哥和顺溜弟赶跑的。

这样的宣传真不知道牺牲在抗战的左权同志何颜面对同样牺牲在抗战的众位黄埔学长学弟。据统计,加上非黄埔系军官,国军在抗战中阵亡旅级以上将领248位。在248这个数字的背后是放大十数倍的团营连排的校尉军官,再之后是放大倍数更多的国军士兵!

这些年来,我们看到过的宣传国军抗战的影片只有一部《血战台儿庄》还有一个票房不好的《喋血孤城》。关于台儿庄的选材,恐怕也考虑了当年的指挥官是被统战了的李宗仁吧。除此之外,荧幕就是嘎子哥们的天下。幸亏历史不只是由统治者们书写,对于抗战,还有数百万国军忠骨作证。说忠骨作证也不大准确,因为忠骨的坟茔早在这一轮房地产热之前就被推倒重建,荡然无存。埋在非黄金地段得忠骨,躲过历次运动,落得个破败已算是幸运。

还好那些忠骨破败之余还有声音流传:湖南湘阴有座白骨塔,塔后义山上埋着民国99军99师295团一营成建制的400余名国军将士遗骸。少校营长曹克人留有这样的声音:“我为军人,怎能临阵退缩?尚望双亲体谅时艰,善自颐养天年!我誓死抗日到底,此此意已决!”二次长沙会战,曹营奉命驻湘阴抗击日寇。自1941年9月28日至10月四日,曹营抗击数千日寇,誓死不退。全营战死,曹被俘,不屈,遭虐杀。

这才是真实的历史,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寇。曹营没有派出嘎子哥用木头枪缴获两把真枪来补充,也没有顺溜弟拿着精准的狙击枪打得日军抬不起头。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曹营长抄起步枪大喊:“上刺刀”,然后是惨烈的白刃战。他们是实实在在的血肉之躯,并非武工队那样的大侠,最后的确寡不敌众,直至殉国。

在此之前的南京保卫战,南京赛虹桥阵地,自营长徐景明以下无一人生还。曹营长和徐营长都没有陈大雷的本事,纵横驰骋把日军的大队联队来回戏弄。面对无路可退的阵地,只能共存亡。

1941年,湖北石牌,日第3,39两师团进犯,国军第十一师奉命阻击。师长胡琏战前留信给父亲:儿今奉令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

功成仁之外,并无他途。营长视死如归,团长视死如归,师长视死如归,这才是真实的抗战,不知多少个整营整团甚至师旅的阵亡才换来个抗战胜利。

如今重庆市最繁华的地段是解放碑。1946年,为纪念抗战胜利,陪都重庆决定兴建一座纪念碑。这座落成于1947年得纪念碑原本是“唯一具有伟大历史纪念性的抗战胜利纪功碑”,原名“抗战胜利记功碑”,用以纪念抗战牺牲的数百万将士和上千万国民,继往并且开来:黾勉同心,勿怠勿荒;以成胜利,以建新邦。谁承想,新邦未成,成了红邦。

那么,倒底谁在抗日,谁才是下山摘桃子呢?!

下面略记抗日战争中的最主要的23次特大型会战,以铁的事实来回答——

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冯玉祥 顾祝同 陈诚 张治中

“八一三” 淞沪会战中日双方投入了将近100万的兵力,这次战役迫使日军三易主帅,战前日本曾嚣张的说,三个月可以灭亡中国,结果光在上海战场就打了三个月,虽然日本取得了胜利,但是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2.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唐生智 孙元良 宋希濂

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国民党首都南京。由于国民党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日军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万余人。

3.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阎锡山 卫立煌 孙连仲 傅作义 郝梦龄 王靖国 1937 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此时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忻口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 (今北京-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著名的忻口战役就是这次会战中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

4.徐州会战:1938年1月4日~5月21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李宗仁 孙连仲 汤恩伯 张自忠 庞炳勋 王铭章 徐州会战包括滕县血战、临沂之战、台儿庄大捷和徐州突围四部分。

川军打的滕县血战,为台儿庄布阵争取了两天时间。张自忠指挥的临沂大战,粉碎了日军两路夹击台儿庄的计划。台儿庄大战重伤了日军的2个王牌军。李宗仁搞的空城计,让日军想在徐州歼灭国民党70万主力的计划落空,日军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

国民党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至5个月的时间。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日军1万余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 民的抗战意志。徐州大突围是我国抗战史上光辉的一笔。它使敌人的战略企图彻底破灭,为我国后来长江方面的抗战保存了精锐力量,对后来长江方面的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取得,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可以说,从台儿庄大捷到徐州的大突围,是蒋介石整饬军纪、扎稳阵脚之后,砍出的漂亮的两板斧。

5.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程潜 薛岳 邱清泉 桂永清 宋希濂 杜聿明 龙慕韩

兰封会战是日军为配合徐州会战,切断徐州中国军队之西面退路和阻止第一战区军队增援徐州,和中国军队发生的一场会战。这会战演发成了武汉会战的序幕。

兰封会战对日军来讲是败仗,如果土肥原在5月18日转向商丘,估计日军能够提前一个星期占领商丘。一个精锐的常设师团加上一个 重炮旅团,将对从徐州战场后撤的中国军队造成很大威胁。而且日军第16师团和第

3、13混成旅团可以全力截击后撤的中国军队,而不是去救援土肥原。

在这次会战中,国民党将领龙慕韩由于作战不力被处决,成为抗战中第一个被处决的蒋介石中央嫡系将领。

6.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陈诚 白崇禧 薛岳 张发奎 孙连仲 王耀武 张灵甫 黄维 商震 池峰城 李延年 杜聿明 关麟征 郑洞国

武汉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其中在万家岭一带,日军四个团被全歼,史称万家岭大捷。中国空军与敌激战,取得重大战果,共击落日机 62架,炸毁日机16架,炸沉日军舰艇23艘,有力支援了地面部队作战。中国海军在长江上也进行了激烈战斗,在沿江要塞布置水雷,设置海岸炮,并击沉日舰多艘,有力迟滞了日舰沿江进攻。

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行动。日军伤亡10万以上,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虽然武汉最终失守,但“武汉会战”却有着重大的意义。会战中,中国军队歼灭日军十多万人,同时大量消耗了日本财力,争取到时间把工业迁入西南和西北地区,为相持阶段作了重要的物资准备。自此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再也没有能力调动40多万大军作战略进攻性的大会战了。从这个角度上看,“武汉会战”取得了战略上的成功。在中国近代史上,这一时期是中国人最团结的时期。全中国同仇敌忾,真正做到了\"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都投入到抗日的伟大洪流中。用郭沫若的话来说,那就是“整个武汉沸腾起来了,也带动全国沸腾起来了!”

7.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李宗仁 汤恩伯 张自忠 李品仙 孙震

武汉会战之后,日军为了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向湖北随枣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国民党军队击毙敌军1.3万 人,第五战区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日军未能达到预定的战略目标。

8.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薛岳 罗卓英 王耀武 关麟征 杨森 张灵甫

此役,日军集中10万兵力,劳师南征,未能达到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作战目的,相反,各路均遭到有力的阻击、侧击,部分日军陷于 包围,损失惨重。日军承认“此次会战与南昌、襄东(即随枣会战)两次会战,颇有决战之势。在部分战场上,部分战况之激烈超过了诺门坎。”日军在会战前期,攻势行动艰苦,在会战后期,于中方反击下匆匆撤退,士气大受影响。此次会战,日军伤亡达2万余人。

9.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白崇禧 杜聿明 邱清泉 廖耀湘 郑洞国 陈明仁 戴安澜

日军侵占南宁和昆仑关之后,国民党从数百公里外急调10个精锐师,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取得昆仑关大捷,迫使日军改变对广东的作战计划,造成日军在战略上的部分被动。

10.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李宗仁 陈诚 张自忠 汤恩伯 黄琪翔 孙连仲 孙震 此次会战,日军虽占领了宜昌,但未能击溃第五战区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创,伤亡1.1万余人。

张自忠上将殉国于南瓜店。

11.豫南会战: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李宗仁 汤恩伯 孙连仲 李品仙

豫南会战是武汉周围地区防御作战中的一次战役。日军一度攻占安徽界首和太和,但在伤亡9000余人后,日军最终撤退。

12.上高会战: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罗卓英 王耀武 张灵甫 韩璇

为保证南昌及其附近占领地的安全,日军发动企图消灭赣北中国军队主力的上高会战。日军在三路进攻其中两路受阻的情况下,形成一路孤军深入,被中国军队包围的日军仓皇撤退,予日军以重创,日军伤亡高达1.5万人。

13.晋南会战:(中条山之战)1941年5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卫立煌 杜聿明 傅作义

此次战役日军的目的是“在华北要歼灭山西南部的中央军”。由于中国军队疏于防守,临战又缺乏物质和精神准备,因此遭到惨败,伤亡惨重,退出中条山。此战日军伤亡9900人。

14.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1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薛岳 杨森 赖传湘 欧震 王耀武 王甲本 刘振三 日军为打击中国第9战区主力,摧毁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第11军在湘北岳阳以南地区集结了第

3、第

4、第

6、第40师团和4个旅团,总兵力达12万余人.此次会战历时月余,中国军队共歼灭日军3万余人,击落飞机6架,击沉汽艇9艘,使其日军妄图一举歼灭第战区主力的计划遭到失败。

15.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薛岳 杨森 李玉堂 方先觉 夏首勋 陈沛 孙明瑾 余程万

这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中国正面战场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作战.薛岳将军负责的第9战区一线兵团依托各阵地逐次抵抗,给日军相当的损耗和迟滞。待敌深入长沙预定决战地区,中国长沙守军顽强坚守核心阵地,连续挫败日军进攻。同时,第二线反击兵团周密协同,对日军进行合围。日军屡攻长沙不下,周围中国军队又不断压缩包围圈。日军弹药将尽而补给线已被切断,只能空投补给。日军见势不妙立即展开退却。我军合围部队立即转为向敌阻击、截击、尾击作战,穷追不舍,在多处予敌重大打击,扩大战果,敌狼狈逃串,至1942年1月15日,日军退过新墙河,恢复战前态势。由于第9战区部署得当、协同密切,作战得力,从而取得了此次会战的胜利。此役共毙伤俘日军 5万余人.成为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

16.浙赣会战1942年4月~7月28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顾祝同 上官云相 刘建绪 黄绍竑 汪之斌

日军大本营决定摧毁浙赣两省中国军队机场,打通浙赣铁路,最后基本实现预定目标,曾经占领衢州机场,但遭到严重损失,第15师团师团长阵亡,日军战史记载伤亡1.7万人。

17.鄂西会战:1943年5月~6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陈诚 胡琏 王瓒绪 王敬久 冯治安 王甲本

鄂西会战历时月余,第六战区以10个军的兵力抗击了日军约5个师团兵力的进攻。日军沿长江向上游进攻,第六战区及友邻部队夹击日军,歼灭敌军4000人。

18.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孙连仲 王耀武 余程万 施中诚 胡琏 池峰城 张灵甫

在此次会战中,中国空军以及美国驻中国基地空军也参战并取得重大战绩。集结轰炸机和驱逐机约200架,对日军飞机、舰船、地面 部队展开作战,有力支援了地面作战。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节节顽强阻击,迟滞日军进攻,给敌重大消耗.击毙日军1万余人。

19.豫中会战:1944年4月~5月25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汤恩伯 蒋鼎文 胡宗南 李家钰 何国柱 吕公良 豫中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一部分,一九四四年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就要看到胜利的曙光,侵略成性的日本军国主义妄图挽救因太平洋战争惨败而导致即将覆灭的命运,根据“一号作战计划”,发动了以打通平汉铁路南段,消灭中国军队汤恩伯部主力为目的的“河南会战 ”,史称“豫中会战”。其中“许昌保卫战”成了当时这场战役最为惨烈的战斗之一。这次会战是侵华日军发动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日军势在必得打通大陆横贯南北的交通线。

20.长衡会战(第四次长沙会战): 1944年5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薛岳 方先觉 周庆祥容有略葛先才

长衡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二部分。

豫中会战的同时,日军开始进攻湖南,打通粤汉铁路。国民党第10军队在衡阳进行了不可思议的长达48天的抵抗,最后因寡不敌众,衡阳失守。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中日双方公布的日军在长衡会战中伤亡人数均是6万人,惊人的一致,这是八年抗战唯一的一次。

21.桂柳会战:1944年8月~12月10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白崇禧 张发奎 韦云淞 阚维雍 孙元良

桂柳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三部分。

日军为摧毁大西南的美军空军基地和打通大陆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交通线,发动桂柳会战。由于蒋和桂系之间的矛盾,这次会战国民党兵力严重不足,导致桂林、柳州相继失守,在整个会战中日军也付出了伤亡3万余的代价。

22.湘西会战:1945年4月~6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王耀武 施中诚 胡琏 李天霞 廖耀湘 韩璇

1945年4月至6月的湘西雪峰会战,是国民党军给日军最严厉的打击之一,也是中日战争的一次摊牌作战。此战役直接给日本政府敲想了丧钟。

23.滇缅会战:1941年12月11日~1942年8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卫立煌 杜聿明 郑洞国 戴安澜 孙立人 廖耀湘 滇缅会战的意义是中国政府为打开中缅边境交通线,让美国大量援华物资进入中国大陆而发动的战役。

上述事实,才是中华民族用鲜血书写的历史! 这是中华民族用生命谱写的壮歌!! 向抗日战争中阵亡将士致敬!!!

第14篇:抗日战争

浅谈抗日战争之感悟

——中国抗日战争简史学习心得体会

申博文 矿加二班 1311310215 那是一段堆满辛酸的历史,那是一段饱含血与泪的历史,那是一段充满革命豪情的历史,那是一段满怀爱国热情的历史。虽然时隔半个多世纪,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应忘记1931年9月18日的那一声枪响,不应该忘记1937年7月7日的那一声炮响,不应该忘记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的一声声惨叫。

抗日战争史,对中国人来说是一段沉痛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大灾难,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使中国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痛的灾难。最后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努力才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但是我们也付出了很沉痛的代价,所以抗日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最近重新学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这段历史,我对抗日战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此,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

一、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地滔天罪行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蛮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小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军,当即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接着,驻扎在南满铁路的沿线的日本军队分别向沈阳城内和长春、四平街、公主岭等地发动进攻。这就是九一八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由此开始。

1932年2月,中国东北全境沦陷。日本侵占了山海关至黑龙江之间相当于日本本土3倍的11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935年日本制造了一系列的事端,发动了华北事变。华北事变以后,日本加紧部署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于1937年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当夜,驻丰台日军的一个中队在卢沟桥以北进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及炮轰宛平城,攻击卢沟桥,从其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动员了全部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发动战略进攻。日本相继占领了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一大批城市。

日本的大举进攻,使中国的大片土地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在这些地方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在中国土地上建立傀儡政权,对中国进行统治。并且在殖民地区犯下了滔天的罪行,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强制推行奴化教育,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痛的灾难。

1937年12月,热军占领中国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后,展开烧、杀、淫、掠大竞赛。中国平民和被俘士兵被集体射杀、火焚、活埋及用其他方法处死者达三十万之多。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日本在其他许多地方制造的屠杀中国人民的惨案不计其数。并且实行三光政策。

而且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肆意掠夺矿产资源,掠夺粮食资源,抢夺中国文物,破坏中国的文化名城,强行推行奴化教育,歪曲事实,为自己的丑恶行为掩饰,企图泯灭中国人得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等等。

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反抗。中国共产党团结工人、农民组成工农红军,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坚力量。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成为凝聚人民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成为领导民族解放和振兴的坚强核心。在八年抗战中,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从党的高级干部、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到普通共产党员,同人民群众和广大战士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同生死共命运,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谱写了一曲曲壮丽凯歌。日军所面对的主要对手,已不是甲午战争时的清政府,也不是签署21条时的袁世凯和“九一八”事变时坐视东三省沦陷的国民党蒋介石政府,而是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以国家和民族解放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是典型的人民战争,也是世界战争史上最艰苦的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坚决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人民战争和实行“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方针,坚持和发展了敌后抗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逐步发展为全国抗战的主要战场,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等人民抗日武装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力军。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意义

首先,抗日战争促使中国人民彻底觉醒。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与重大的牺牲,但同时也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起了极大的召唤、促进作用。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与国民党的软弱,使人民群众认识到,中华民族要复兴,不仅要驱逐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要推翻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在“亡国灭种”的危险处境中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出路,为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此后世界历史的进程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徐蓝说,中国人民以自己的浴血奋战,不仅支持了美英继续贯彻其“先欧后亚”的军事战略,而且是东亚和太平洋战争能够转入战略反攻的重要因素。正是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才使得中国得以废除不平等条约,初步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与主权完整。

同时,中华民族凝聚力日益增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场全民族抗御外来侵略者的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百多年来一盘散沙的中国人开始团结起来,为全民族的利益共同奋斗了。

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冯昭奎说,抗日战争期间,中华儿女,包括处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同胞,万众一心,团结奋战,用血肉筑成了我们新的长城。1000多万海外侨胞慷慨解囊,踊跃捐款,支援祖国抗战,数万侨胞还抛家舍业返回祖国,直接奔赴抗日战场。抗战的胜利,是民族精神的胜利。 此外,抗战让中国人达成了建立现代化国家的基本共识:要把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宪政的现代化强国。

中国共产党对促成这种共识的达成,在抗战期间做出了特别值得称道的贡献。在中国共产党主办的《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机关报上,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不遗余力地宣讲和传播自由民主人权等基本的现代理念。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更首次提出了要在中国建立联合政府共同领导抗战建国的政治主张,指出要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表明,在民主与专制两条道路上,共产党旗帜鲜明地站在了民主的一方。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坐而言更起而行,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里,仍然在其领导的各敌后抗日根据地身体力行地进行着民主政治的实践,不仅普遍建立了“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还创造性地发明了“豆选”等民主选举的形式,让目不识丁的农民也有了行使自身民主权利的途径。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把民主、自由等现代理念带到最偏远落后的传统乡村。让中国人中最大的一个人群--农民,也开始建立起对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本共识。

总而言之,抗日战争的胜利既洗血了国耻又为后来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新时代的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已是2014年,APEC会议召开,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中国近代史的历程让国人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居安思危,我们需要为现代化而拼争。对内,意味着不断深化改革,对外意味着持续扩大开放,真正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价值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第15篇:抗日战争

陈述性内容

1、总述

中国抗日战争(Anti-Japanese War),又称为日本侵华战争。是指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由于日本帝国非法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之前与期间,最终以日本投降而告终。

这场战争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中华民国政府及多数华人称其为八年抗战、中日战争等等,简称抗战,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称其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日语:日中戦争)或支那事变(支那事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

2、战争经过

一、战争背景 (1)矛盾深远

1894年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中国与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日本利用条约中从中国夺得的赔款2.3亿银其中的80%利用来发展军事,从此日本开始加强对中国的侵略。1900年,因为庚子事变问题,日本作为八国联军的主力之一,占领天津、北京,并利用《辛丑条约》在京、津一带驻屯重 兵。1904年到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把俄国建立的旅顺口要塞攻占,并于对马海战中重创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从俄国手中夺取了在中国东北的特权,更加加强了日本的野心。1910年日韩并合,更使日本有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德国宣战,入侵胶州湾的德国势力,进而占据山东。1915年,跟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彻底取代德国在山东的特权。1928年,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名,试图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炮轰南城,与中国北伐军发生交战,造成济南惨案,杀害了中国外交部山东交涉员蔡公时等十六人。最后,在蒋中正表面惩办参战主要军官之后,日军退出济南。

(2)“攘外必先安内”

时隔三年,1931年7月23日、九一八事变前夕,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同胞书》,号召“攘外必先安内”,“故不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粤逆,完成国家之统一,乃不能攘外”。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趁张学良调动东北军主力入关参加中原大战留驻华北之机,由司令本庄繁亲自策划,在沈阳附近的柳条湖破坏了一小段南满铁路,诬蔑此为中国国民革命军所为,当夜向沈阳北大营之国民革命军发动进攻,标志着“柳条湖事变”,又称“九一八事变”的爆发。驻防沈阳的中国东北军参谋长荣臻、张学良声称奉了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严禁部下对日军作战(晚年虽承认是他自己的决定,但究其根本原因,仍是迫于蒋介石及其“中央军”的压力),但团长王铁汉等仍率部进行了抵抗,还有黄显声领导的沈阳警察成为东北为数不多的给予日军打击的武装力量。但他们皆战不胜日军,翌晨全城即告陷落,警察们在缴械之后大多被屠杀。东北主要军事负责人张学良引咎降职,后赴欧洲躲避舆论谴责。而大敌当前,蒋介石思想上犯了重大错误,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处于一定的战略思想“以空间换取时间”,但忽略了国人的抗日热情,推行“不抵抗政策”(此处有争议,一些资料上也说是少帅张学良决定的)。中共趁机加紧发展,在湘赣等地建立起多个“苏区”,并不断扩大.1931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苏联国庆日在中央苏区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设在江西瑞金)。此后,蒋介石不断发动对苏区的“围剿”,想消灭红军,但结果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告终。

(3)危机重重

事变两个月内,日军占领中国东三省诸多主要城市,除在黑龙江遭到马占山部等的强烈抵抗之外,并未遭受重大损失。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民众自发组织了大量东北抗日义勇军抵抗日本军阀侵略,这些抵抗得到了关内民众同情和声援。部分中国学者视九一八事变为抗日战争的开始。1932年3月,日本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其傀儡政府名义上的领导人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这政权其实是关东军拥有,他们以日満亲善大使作占领东北的借口,以继续进行侵略。国民政府面临“北有日军、南有共军,交相呼应,同时进逼”的危局。各地军人亦各自为政,不听中央调遣,山东韩复榘与刘珍年、陕西杨虎城与马青苑、四川刘湘与刘文辉,各起冲突,蒋费尽心机,“居中调停”,实为借机扩大地盘。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进攻上海闸北,一二八事变爆发。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粤军)在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的带领下展开回击,张治中率第五军(中央军)增援上海,双方陷入僵持。2月28日,英国、法国、美国三国公使介入调停。5月5日,中日双方签署《淞沪停战协议》,规定中国国民革命军不得驻扎上海,只能保留保安队,日本取得在上海驻军的权利,参与抗战的主力国军第十九路军不得不离开上海,赴福建剿共,第五军则撤退至苏州、南京一带,日本历来以压迫蒋介石惩办抗日军队的手段来打压中国军民抗日士气。6月,日本军阀全部退回日租界。 日本军阀在中国北方的军事行动并没有停止,并将军队开进长城一线,进犯热河、察哈尔两省,史称“长城事变”。

1933年1月,日军进占山海关,开始向中国关内进攻。热河省会承德遭到袭击,仅10余天即告陷落,驻守热河的国军主要是东北军万福麟等部,抵抗意识极差。驻守平津的西北军第二十九军宋哲元率部抵抗,中央军第十七军军长徐庭瑶率所部3个师北上参战。同年5月,日本军阀向察哈尔进攻,并一度占领察北重镇多伦,然而不久冯玉祥和吉鸿昌发起组织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经过5天的激烈战斗,夺回多伦,并成功将日本军阀驱赶出察哈尔,保证了长城一线战事的基本稳定。二十九军、十七军等部队虽然奋勇抵抗,终不敌装备精良的日军和伪“满洲国”部队,长城抗战失利。5月31日,中日签署《塘沽协定》,国民革命军退出热河和冀东,日本打开了通往华北的大门。

1934年6月9日,南京日本总领事馆书记官因个人原因,出走藏匿,欲自杀。领事馆扬言“应由中国政府负完全责任,如无生还之希望,则日方将撤回侨民发动自卫。”并将上海的日本宪兵派往南京,日舰云集下关江面。由于领事馆的一名从事抗日组织情报收集工作的中国人员詹长麟提供的可靠消息,首都警察厅调查课长赵世瑞于紫金山一山洞中寻获藏本,而平息了事端,史称“藏本事件”。1935年5月,日本中国驻屯军声称天津亲日报刊《满洲晨报》社社长白逾桓、《国权报》社社长胡思溥被杀,是中华民国政府所为,不久又诬指受中国政府援助的东北义勇军进入《塘沽协定》中规定的非武装区(实际上当时的东北义勇军为独立的武装),再次出兵南下。蒋介石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派遣大亲日派何应钦与日方梅津美治郎签订《何梅协定》,在部分满足日本要求的情况下,保证“取缔全国一切反日团体及活动”。同年9月,日本再度制造舆论,要求“华北五省(察哈尔、绥远、河北、山西、山东)自治”。因应这个事态,1935年10月4日,日本冈田启介内阁通过《鼓励华北自主案》,发表《鼓励华北自主案》,扶植当地的汉奸殷汝耕设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防止“赤化”。以上史称“华北事变”,它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标志。

(4)第二次国共合作

1933年12月,福建蔡廷锴、李济深及其十九路军组织“中华共和国临时革命政府”,与红军签署《抗日停战协定》,力图挽救危局,史称“福建事变”。但由于蒋介石勾结日伪军对这支革命武装进行血腥镇压,加之当时中共领导人奉行的“左”倾关门主义政策,福建事变最终失败,蒋介石撤销了十九路军的番号,十九路军这支名扬四海的抗日部队的历史到此结束了。国民政府对日本的态度激起了中国国内许多人士的不满,这给刚刚完成长征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扩大影响力的机会。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决定按照共产国际在西班牙的活动,以建立统一战线为方式抵御法西斯国家的侵袭。该年底,毛泽东发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不仅确定了这条统一战线的确立方式和理论基础,也提出吸取中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训,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中共开始抛弃左倾的关门主义,主动和合围陕北根据地的东北军张学良、西北军杨虎城部磋商结成抗日反蒋的军事同盟。并借助各种渠道与国民党中央试探妥协的可能性。

一二九运动中学生在北平的活动同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在共产党的宣传领导下,针对日本即将设立的非法政府“冀察政务委员会”展开了大游行。上万名学生在北平附近高呼口号,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联合抗日。冀察政务委员会内定的负责人宋哲元镇压了这次学生运动。在这种形势下,冀察政务委员会宣布延期设立,并极大的提高了共产党在中国尤其是华北地区的声望。这次学生运动的大部分骨干后来成为八路军和中共的新生力量,包括黄敬、李昌、谷景生、宋黎等。

但蒋介石依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意图,并调遣撤回关内的东北军和西北军继续围攻共产党的陕北革命根据地——希望非嫡系军队和共产党的争斗两败俱伤。在此情况下,张学良及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决定接受共产党的联合抗日主张。1936年12月,蒋介石亲自来到西安“督战”,12月12日,张、杨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实施“兵谏”。亲日派何应钦认为时机已到,积极鼓吹讨伐张杨,欲置蒋介石于死地,夺取全国最高统治权。一旦如此,全国就将爆发更大规模的内战,这正是日本人希望看到的。这次事变最后在国民党、共产党和其他势力的协商下,得到和平解决,国共两党也达成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协定,成为日后影响抗日战争的关键因素之一。西安事变后,红军、东北军、西北军的三位一体联盟被蒋介石瓦解。张学良被蒋扣押,杨虎城被迫出国,东北军被调往兰州、河南、安徽等处,被完全拆散。红军从陕北南下,占领了西安附近地区。周恩来、叶剑英、博古代表中共中央开始和国民党中央展开关于合作的谈判。大批在十年内战期间被关押的共产党政治犯被释放,其中最著名的是薄一波和陶铸。中共中央派遣刘少奇到天津指导北方局工作,刘少奇很快打开了华北地区的统战局面,号召平津学生支持宋哲元抗日。蒋中正开始全面积极加速进行抗战的政治、军事、经济准备,这包括在上海至南京一带修建了三道国防工事,进口了大量德国装备武装中央军。

二、战争经过

(1)战略防御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1、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

中华民国最高统帅蒋中正在庐山先後发表谈话7月16日、17日,中华民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在庐山先后发表《对于芦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谈话,表示:“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救国家生存。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地无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至此表明了对日本军阀挑衅的退让底线。7月28日、30日,日本军阀相继占领北平、天津,第二十九军退守保定一线。平津一带的大学纷纷迁移。7月31日,蒋介石发表《告全体将士书》:“……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宣告战争已经全面爆发。

2、正面战场的展开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定下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大方针,为了吸引日本把侵略重点放到日军难以施展的山川河流众多的东南,利用山川河流众多的地形抵消日军装备训练优势,尽量消灭日军有生力量,避免在利于日军装备训练优势发挥的地势平坦的华北平原与日军作战,扩大战场,分散敌军兵力,为中国争取部分战争主动权,蒋中正决定在上海发动战争。中国国民革命军扮作保安队进入上海市区。日军则以保卫租界为名,占领租界外的地区。8月13日,冲突爆发。遭日军轰炸的上海南火车站日军在1937年8月派出上海派遣军(三个月后增加到50万人),开始向上海进攻;中华民国则共派出中央军精锐和大批内地省份部队(但由于蒋介石与这些部队的司令关系恶劣,所以装备极差。而参加者包括川军、滇军、桂军、粤军、湘军等)合计70万人,与日军血战三个月之久,粉碎其“三月亡华”之战略,此即为淞沪会战。指挥凇沪会战的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先是冯 玉祥,后蒋中正亲自兼任。11月20日,中国国民革命军在伤亡25万人之后,被迫撤退,上海自此沦陷;由于下达撤退命令过于仓促,后方国防工事交接发生失误,加上中国抗战初期的军队训练素质极低,引致撤退演变为溃败。同一天,中华民国政府立即宣布将首都和所有政府机构由南京迁往陪都重庆,而军事作战中心则是先迁往武汉直到武汉会战后再迁往陪都重庆。虽然第二次淞沪会战中国方面在战术上是失败的,但是在战略上却成功的将日军吸引于中国东南,使日军主力陷入山川河流众多的地形,消耗甚大,导致日军无实力占领全部中国。上海国民革命军的持久抵抗,掩护了党政机关、学校和大批工商企业转移内地,为抗战保留了元气。

南京大屠杀

1937年的南京,日军暴行在上海遭到约4万伤亡的日本军队,在同年12月13日侵占南京,由于守将唐生智不久便弃城逃亡,所以南京城于4天后陷落。日军以持续数月的南京大屠杀作为摧残中国民众士气的手段,由于战争前夕中国国民革命军把所有逃生的方法都堵塞了,结果间接导致约三十万无辜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残暴地杀害(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为26万)。下令进行南京大屠杀的日军上海派遣军(后改称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是松井石根,杀戮最严重的第六师团师团长是谷寿夫。

同年9月,日本为夺取山西丰富的煤炭资源,派出10余万陆军展开进攻。国民政府因应组织展开了太原会战,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总部位于不远的延安。根据9月的国共合作协议,共产党奉命派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林彪115师协助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

1937年底,南京陷落之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节节抵抗。但是因为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临阵脱逃,致使黄河防线失守,山东大部失陷,交通要点仅剩鲁南的滕县、台儿庄。于是,1938年1月14日,蒋介石将其枪毙。

1938年2月,日军华北方面军企图南下和华中派遣军会合。中国国民革命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与日军激战,史称徐州会战。3月,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令川军王铭章所部防守滕县,因无援兵,滕县失守,王铭章师长自杀殉国。李宗仁队以西北军孙连仲第二十六路军在徐州以北的台儿庄与日军反复争夺,以西北军张自忠部五十九军和庞炳勋军团掩护台儿庄的右翼临沂战场,以中央军汤恩伯军团卷击台儿庄日军侧背,最终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以毙伤日军一万多人的战果成为中华民国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日军精锐第10师团遭到毁灭性打击,精锐第5师团遭到重创。但是南北两线日军源源不断增兵,这次胜利没有扭转徐州战场的局势。

黄河花园口决堤5月19日日军占领徐州,6月6日占领河南省会开封。6月9日,蒋中正命令在花园口炸开黄河南岸大坝,史称黄河花园口决堤。此举虽然暂时阻挡了日军南下,但是也造成了黄河下游的大规模水灾,造成上百万民众直接死亡或间接因饥荒而死,造成不知情的当地民众对国民党的不满。战后蒋中正调拨了大量资金修复黄河大堤,史称“黄河归故”,即恢复故道。参与会战的国民革命军分路撤退,粉碎了日军的合围企图,至此,徐州会战结束。会战后,有一部分国军留在鲁南苏北敌后战场,后蒋中正下令组建苏鲁战区,以东北军于学忠为战区司令。这部分国军坚持到1943年,被日伪军压迫,与中共军队摩擦也告失利,被迫退出鲁南苏北。华北日军除以主力进攻山东津浦线方向外,还以一部向河北平汉线追击,宋哲元率部节节抵抗,最后退至黄河以北的豫北地区。

1938年8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是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会战,参战日军达30多万人,中国军队达110万人,战争中日本损失8万人,因病减员8万人,由此丧失了战略进攻的能力。国民革命军大部脱离战场,安全撤退,一部留在大别山区敌后坚持游击,主要是桂系军队。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最大的胜利是兵团司令薛岳指挥的万家岭大捷,日军第106师团遭到毁灭性打击,阵亡4000人。10月21日,在大亚湾登陆的日军占领广州,第七战区司令余汉谋部退至粤北地区。10月25日,湖北重镇武汉三镇相继陷落。中国国民政府的作战中心迁往重庆继续抵抗。

日军在占领武汉和南方的广州后,战线拉长,无力作进一步大规模的战略进攻,转入休整。在会战期间,以卢作孚为首的民族企业家运送了大批军队及作战物资到前线,并将武汉地区的大批工业装备和人员转移到四川,在敌机狂轰滥炸下的川江航线为抗战胜利立下了殊勋。此外,苏联航空志愿队参加了 保卫武汉的空战。武汉会战迫使日军大本营不得不重新调整对华战略,改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战略,以求尽快结束所谓的“中国事变”。政治诱降的主要对手是国民党总裁汪精卫(但到了1940年日本发现汪精卫政府在中国国内影响力甚小,且无法左右抗日力量最强的黄埔系军队,于是将蒋介石选定为诱降对手,但终未成功)。在历时4个多月的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伤亡40万人,中国军民以巨大的牺牲迎来了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

(2)战略相持阶段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

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1938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问题,批判和克服了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在此阶段,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日本侵略军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的斗争,坚决地进行反“扫荡”、反“蚕食”斗争,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降。同时日本的作战方针一改再改,由最早的“三月亡华”,转变为1938年11月第二次近卫声明的“东亚新秩序应由中日共同主导”、“共同防共”、“经济提携”等,并声称只要答应和解,就从华中、华南撤军,华北在名义上属于中国。日本仅用少量的资源即能引诱中国农工阶层加入皇协军的队伍,创造出大量的伪军,在经济上也诱惑资本受损的中国资产阶级,向他们开放日军占领区的实业投资。面对这些因素,中国国民政府中开始不断出现“中日和解”的声音。同年底,第三次近卫声明发表,除了更为温和的语气外,将建立“大东亚新秩序”的部分义务分担给中国,透过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的调停,藉以从侧面诱导国民政府和谈,并承诺和谈成功后废除在华不平等条约,归还租界。日本态度的转变引起了包括欧美国家与中国的注意,其中欧美研判三次近卫声明的目标由中国转向苏联,这样的行动将有助于各国的利益,与慕尼黑协定类似,希望将日本的战火燃烧到苏联的土地上,因而欧美各国开始向国民政府派遣游说团进行劝说,希望蒋介石在各方利益没有太大损失的情况下,与日本达成停战协议。受此影响,主张与日本媾和的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到达越南。他在1938年12月29日发表“艳电”响应近卫声明,提出与日本“恢复和平”。作为当时中国的第二号人物,汪精卫在战争最为紧张之时的这番言论,被视作公开的叛国投降,中国抗战的士气受到巨大打击。1939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召开临时紧急会议,永远开除汪精卫党籍并撤销其一切职务。之后发生“河内刺汪案”,蒋介石派出特务企图暗杀而不果。3月,汪精卫在军统策划的刺杀事件中生还,这使得他彻底投向日本,并于5月在上海与日方开展秘密谈判,年底秘密签订《日华新关系调整要纲》。1940年,汪精卫在日本的保护下来到南京,以“还都”的名义于

3月30日成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同时日本发动了扫荡重庆外围的随枣会战和枣宜会战,希望国民政府能尽速投降。在这场危及战时陪都重庆的战役中,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司令张自忠将军殉国。1940年夏,蒙古族展开了自发的抗日斗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日军由于军事进展过于迅速,兵力和后勤补给均不敷使用,只能保证对主要城市和军事据点,以及主要交通线的占领。

1939年9月,纳粹德国军队向波兰不宣而战,引发法国、英国向德国宣战,标志着绥靖政策的破产,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欧美列国放弃了将法西斯国家力量引向苏联的企图,一反早先要求中日和谈的态度,支持中国国民政府进行抗战。但德国军队进展超乎人们预料,连当时的欧洲强国法国在1940年6月22日迅速宣布投降,德国迅速组织力量对英国展开袭击。世界各地的战况均有利于法西斯。这一时期中国也出现了广泛的悲观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国共两党展开了不同形式的宣传,鼓舞抗战士气。其中三次长沙会战对日军造成重大打击;1941年薛岳指挥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歼灭日军5万多人。这一度改变了当时中国国内的抗战士气。一些不受国民政府指挥的民兵组织(如中国共产党、蒙古抗日游击队等)也开始逐步壮大。

敌后战场开始大多为国民党的地方部队所占据。另外还有民间与共产党等抗日团体,而敌后地区也成为各抗日武装的势力范围。随着日本对敌后大规模扫荡以及蒋介石“曲线救国”策略的影响,国民革命军敌后控制区大大减少﹐日军没有足够兵力长期守住这些地区。而八路军、新四军利用其灵活的游击战技巧生存下来,成为插入敌后的一把尖刀,使敌军不得安宁。

随着汪精卫等投日,几十万敌后的地方军阀部队投日,也有一部分不满意国民政府者投向共产党的部队。共产党成为敌后游击战的重要力量。至1940年7月,共产党已发展至近40余万人,并拥有约1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近200万的民兵组织,这些部队除了反对日军之外,也经常出现各种摩擦,但究其原因,仍是蒋介石的地方顽固势力所挑起。百团大战后,日军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华北日军兵力达到47万[来源请求],并集中了傀儡政权中投入战场的全部军队。为应对共产党方面的游击战术,采用了“保甲制”来断绝共产党军队与当地民兵的接触,设立无人区,进行极为野蛮残暴的“三光政策”,甚至使用违反国际法的生化武器来作战。共产党面对日军扫荡的压力下,全军实行战略转移,化整为零保留实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扫荡”斗争,如著名的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等。日军因无法找到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民兵武装,便把参与扫荡任务的日军为基础,发动一号作战,以消灭中国有生力量。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后,日本的战略重心从中国转变为美国。翌日,美国向日本宣战,并呼吁世界各国对日本实施贸易制裁。12月9日,中国正式向日本宣战。不久之后,除了与日本保持中立的苏联以外,英国等同盟国也对日本宣战。从此中国不再独立对日作战,抗日战争正式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美国加入二战后,通过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从缅甸、印度向中国运送了大批作战物资,支持中华民国继续抗战。

世各国的介入对中国而言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这也是因为英美出于本身利益考虑而希望中国拖住日本陆军主力。因此,中国与英国签订了友好同盟条约,并与英、美等国签订协定废除了部分不平等条约,令重庆国民政府的国际地位上升。

香港时间12月8日早上8时,即珍珠港事件后仅数小时,由酒井隆指挥的日本军队从深圳向香港发起进攻,香港保卫战于此开始。12月25日,港督杨慕琦率驻港英军投降,香港沦陷。同时,日本在国内进一步征兵动员,将战场扩大至荷属婆罗门(今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英、荷、美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夺取当地产量丰富的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并派兵向英国远东军进攻,接连攻克英国统治下的殖民地;并在暹罗湾发动主力决战,将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击沉,标志着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已无人能敌。

日本方面不满足于控制东南亚的油气资源,同时注意到滇缅公路对中国战场的意义,转而出兵缅甸,想意图切断滇缅公路,孤立中国。此时英国在远东的军队已无力抵抗日本的进攻,转而向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求援。于是,罗斯福与蒋中正磋商组建了盟军中缅战区,由蒋中正兼任司令,中国派代理司令长官杜聿明率10万名集合中国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主要是第5军和第66军)进入缅甸与日本作战。原本中英两国军队预定在曼德勒筹划与日军会战,但是日军先夺取了英军控制的仁安羌,使得英军开始向印度方向退兵,于是日军迂回至国民革命军背后,令中国远征军右翼暴露,结果联合作战失利,远征军第5军被迫撤退到印度,第66军撤退回国。这次战斗中,黄埔将领戴安澜师长牺牲。最终缅甸被日本占领,滇缅公路中断,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而杜聿明被召回,美军兼任中缅战区参谋长的史迪威将军和第5军的师长孙立人、廖耀湘则留下继续负责在印度编练军队。

1940年3月,他 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组织伪军,协同日本侵略军进攻抗日根据地。同时,国民党的反共倾向也日渐增长,蒋介石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掀起了三次 反共高潮,妄图消灭共产党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领导解放区军民一面抗击日伪军的“大扫荡”,一面打退了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

开罗会议三巨头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在埃及开罗开会,通过《开罗宣言》,要求战后日本归还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至1943年12月,日军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被迫收缩战线,华北方面军停止向抗日根据地的进攻。

(3)战略反攻阶段

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

1944年,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与此同时,国民党正面战场却出现了大溃败的局面,先后丧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

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形势恶化,兵力不足与物资紧缺到惊人的程度:橡胶、钢铁被列为国家资源,禁止向民间出售;华北地区的资源生产遭到当地民兵与八路军连续不断的袭扰,绝大多数地区丧失了生产能力。为了取得东南亚地区的物资,必需打通中国沿岸的航线,于是日本发起了豫湘桂会战。日本华北方面军轻易击溃汤恩伯在河南省的大军,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阵亡,结果日军打通了平汉线之河南至武汉段。之后,华中日军乘胜追击,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击败薛岳,一路追击至湖南南部重镇衡阳。黄埔将领方先觉率部顽强抵抗47天,最终城破,方先觉自杀未遂,后被俘。华中日军与华南日军又联手发起桂柳战役,一路占领广西,打通湘桂铁路,最后打到贵州独山,震动重庆;另一路则从衡阳南下与广州北上的日军打通了粤汉铁路。全国舆论哗然,各界痛斥。此役日军事先精心准备,兵力也经过大大补充;国民革命军一方面因为长期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另一方面精锐部队被史迪威调往西南战场,加之腐败成风、军人素质低下,导致豫湘桂会战的大溃败。日军最终控制了华南交通动脉粤汉铁路,将“大陆交通线”完全打通。

豫湘桂溃败的同时,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发动了滇西缅北大反攻。1944年5月,由卫立煌将军指挥的中华民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发起滇西反攻,先后攻克日军坚固防守的松山、腾冲、龙陵,收复西南失地。

(4)日本战败投降

1945年2月,英、美、苏签订《雅尔塔协定》,规定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苏联应对日宣战。中国没有被邀请参加。由于美英是以牺牲中国的主权(如承认外蒙古独立),来换取苏联对日出兵的条件,也被称为“远东慕尼黑”阴谋。

1945年2月以后,虽然日本军阀在豫湘桂会战后已基本上打通了大陆交通线,但是由于经常受到来自于内地的美国空军的攻击,再加上太平洋战场已日益吃紧,盟军正逐步逼近日本本土,于是为了消灭美军在中国的飞机场以维持大陆交通线的通畅并早日结束中日战争以集中全力于本土防卫,1945年3月起日军先后发动豫西鄂北会战和湘西会战。在河南,日本军阀于3月下旬从豫中会战之后的防线以东向西发动攻击,其前锋一直冲到西峡口。在湖北,3月日本军阀向西北部发动攻击,于4月8日攻陷老河口;不过之后国民革命军随即发动反攻,收复了除老河口之外所有被日军占领的地区。在湖南,日军以空军基地芷江为目标,于4月向湖南西部发动攻击,但是在国民革命军抵抗之下,日军遭受大挫败而退回原阵地。之后国民革命军乘胜追击,向广西地区发动反攻,于5月27日收复南宁,6月29日收复柳州,7月27日收复桂林,8月收复广西全境。此外,国民革命军原本预定于8月收复广州以打通中国对外运输要道,因为日本投降而未实行。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共同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否则将予以日本“最后之打击”。由于此时美国的原子弹已试验成功,美国新总统杜鲁门对于苏联的参战并不抱太大兴趣,所以未邀请苏联协商或署名,造成苏联颇为不满。

1945年8月6日,为了避免采取大量伤亡的登陆战以及在先苏联一步拿下日本本土,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3天后又在长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弹。苏联红军也根据《雅尔达密约》,随即在8月8日对日宣战,发动八月风暴行动,并立刻于于8月9日出兵中国东北。此时的日本关东军兵力仅有70万人部署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苏联红军投入到远东战场则多达150万人,双方的装备也相差悬殊,于是苏联红军在中国东北横扫日本关东军。

同时,由于美国的核武打击与苏联军队的参与,中国内部开始有人感觉到抗日战争终结之日即将到来。毛泽东主席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大反攻阶段。将原本分散的抗日根据地一一连通。国民党方面也在美军空运、海运帮助下,迅速占领各大城市,接受日本投降。共产党军队则接收经营许久的中小城市、乡村地区,但是在苏军协助下也收复了一个省会城市张家口。而且八路军、新四军因为长期敌后抗战的缘故,控制了大量铁路干线,增加了远在西南方面对敌正方的国民革命军接收日占领区的难度,为日后解放战争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6日,苏军总参谋部发表声明指出:“日本天皇8月15日所发表的投降声明,仅仅是无条件投降的一般宣言,并未向武装部队发布停止敌对行动的命令,而且日本军阀仍在继续抵抗,因此,日本尚未实际投降……远东苏军将继续对日攻势作战。”此段时间,由于日军的敢死队出动,导致苏联伤亡颇为惨重。战事直到8月23日苏军占领旅顺港口才真正结束。

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9月9日,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评价性内容

抗战时期中国社会背景:当时国民政府的外交是基本成功的,力促美国修改中立法,限制对日贸易,尽量争取财政援助。国民政府施展了种种手段,力图操纵中美关系的发展方向,使中美关系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就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走上了中国所期望的道路。抗战前期,中国还撇开意识形态的分歧,争取到了苏联的大规模援助,并尽可能地延缓德国与日本的靠拢过程,从德国也获得相当数量的军事物资。这些举措最大限度地孤立敌国、争取友邦的外交方针应该说是明智的,并基本取得成功。

近代历史上,中国由于政治腐朽与经济衰退,无法遏止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在列强一次次进攻面前败下阵来,最后引起列强的瓜分狂潮。在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束缚中,中国一步步沉沦,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到抗日战争开始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无足轻重,在世界事务中无力发挥作用,没有与强国平等对话的资格。虽然中国人口众多,仍被国际社会视为一个弱国。在日本军队大举入侵、中国面临亡国危险的紧急关头,过去曾经是一盘散沙的中国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前线将士,牺牲流血。各党各派,精诚团结。各界人民,协力救亡”,形成了谋求国家独立解放的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到了抗日战争后期,特别是在国际社会规划战后世界格局的时候,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尽管英国与苏联对中国的大国地位尚有怀疑,但美国认为中国已成为同盟国四强之一,力排众议,主张中国在宣言中领衔。而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谈话中表示,中国应作为四大国之一参加此后的国际机构,而中国也确实以大国身份积极参与筹划当时及战后的重大国际事务。特别是在计划、筹备成立联合国的过程中,中国成为主要的发起国和创始国。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宪章》签字后,中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国国际地位的这种变化,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经过长期浴血奋战获得的。正是由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显示出重要的军事价值,由于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才使中国取得了在国际事务中相应的发言权。近年来,对于中国的抗战如何牵制日军主力向东南亚的转移及与德国的配合;中国的持久抗战如何导致日本陆军主力改变实施进攻苏联的战略,使苏联避免两线作战,得以全力对德作战;中国如何在本身承受巨大军事压力的情况下,从反法西斯战争全局考虑,派出中国远征军协助英军在缅甸作战;以中国军队为主体的盟军如何在缅北最早发起反攻;中国战场如何与太平洋战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互相支持,使日本侵略者处于腹背受敌的两线作战,从而加快日本法西斯的失败等问题,越来越成为抗日战争史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这些课题,使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机地融合起来,不仅深化了抗日战争史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从理论上论证了抗日战争是中国从弱到强的转折点,是中国与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

战争胜利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16篇: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下的中国

AP0903226吴玩玲

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自此,日本开始大举进攻,使中国的大片土地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在其占领区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

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和在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犯下了空前严重的罪行,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经济上,抢占耕地,低价掠夺粮食。日本侵略者还大肆掠夺占领区的土地及农产品。他们还推行“粮食出荷”政策,对农产品实行严格的统制和垄断,强迫农民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廉价出卖給伪政府,保证日军的需求外,大部分粮食被运回日本国内;垄断工业,掠夺工矿资源。他们一方面加紧对沦陷区民族工业及资源的掠夺,一方面增加对军事工业及与掠取资源有关的工矿业的直接投资。其基本指导思想是发展东北,开发关内,以最快的速度掠夺中国的经济资源,为其漫长的军事战线提供急需物资;掠夺金银,滥发纸币;在文化上,实行奴化教育,企图以此来达到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在政治上,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华中“清乡运动”。日军还在其占领区掳掠和残害中国劳工,强迫一些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面对日本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中国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后开始的局部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与当时国民党当局采取的不抵抗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统一战线旗帜下,由中国各族人民和海外华侨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由于统一战线的存在,四亿五千万人民都动员起来,投身到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洪流中,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于一个目标——抗日,日本侵略者因此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注定了他它必然失败的命运。早在1936年7月16日,毛泽东在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就曾说过中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实力将主要是依靠中国人民的大联合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治上,由于日本企图独占中国,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亡国灭种的威胁给中国一切政党和一切政治派别都提出了“怎么办”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首先主动摒弃前嫌,呼吁“无论各党各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并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第三党等中间势力认为,“国内任何矛盾,都大不过日本帝国主义者与中国的矛盾;各党派的任何分歧,都不能否认集中力量反日的必要”,并指出“现时中国一切的党派中,没有任何一个党派,具有单独负荷反日使命的力量。因此,‘反日阵线’只能由各党派各社团共同集结而成,决非某一党派所能包办”。在日本的步步进逼下,国民党的政策和态度也发生很大变化,甚至表示“在存亡危急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而当使全国国民彻底更始,力谋团结,以共保国家之生命与生存”,“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政府无不开诚接纳”,从而在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同意两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抗战。可见,是抗日战争促成了国共两党的重新合作,催化了中国合作性政党政治和政党关系的恢复与发展。经济上,抗日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中日经济力量的悬殊,是日本敢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基本条件。日本侵华战争的残酷破坏,野蛮掠夺,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大大地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抗战期间,中国人民开展了对敌经济斗争。国民政府通过建立大后方基地、采取有利农业发展的措施、实行经济统制政策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通过开展对日物资禁运、破坏敌伪掠夺计划、发展生产、货币斗争、贸易斗争等措施,打破了敌人“以战养战”政策,增强了抗战的经济力量,为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在文化上,中国文化虽然在抗日战争时期遭受巨大的战争创伤,但自五四时期开始高涨的新文化运动并没有中断,而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主张的导引下,进入以动员民众抗日救亡为主要任务的抗日文化新阶段。抗战文化的新发展一方面表现为各种抗日文化社团大量涌现,遍及各抗日根据地和后方各地,社团的规模也盛况空前,有力地推进了抗战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在文艺理论上突显时代性和现代性,强调文艺界和文艺要为抗战救亡这一最大的时代主题服务,文艺的战斗性明显增强,民族性也非常突出。文化界在利用戏剧等旧文艺形式进行抗战宣传的同时,也对旧文艺进行了改造,就文艺的大众化和传统文化艺术的现代性转换作了有益的尝试。与此同时,新文艺通过从大都市到小城市、从城市到乡村的转移和“文艺下乡”运动等途径得到大力推广,成为推动抗战的重要力量。抗日救亡不仅成为这一时期新文艺的主要目标和主体内容,而且成为新文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以新文艺运动为主流的抗战文化的发展是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仍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处于军阀混战时期,不过蒋介石的中华民国得到了暂时的象征性的统一,却依然政治腐败,贪官四起。社会上贫富差距十分大,有钱的就越有钱,没钱的就越穷,当时中国的货币财源只掌握在部分人,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害。还有日本军队四处占领城市,给城市经济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使战后的中国工业经济都十分猥琐,十分落后。抗日初期,中国文化中的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广泛传播,共产党依靠马克思主义发动了南昌起义,建立红军,走向辉煌。中国抗日初期还有繁荣的新文化,各地文物都纷纷出土,对部分朝代的考古学也十分兴盛,可惜日本侵略者的打击,中国的文化从那个时候开始衰败下来。

第17篇:抗日战争的胜利公开课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

罗江中学 李明

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掌握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收集、阅读、讲解有关抗战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应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应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析中共“七大”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式:通过阅读资料、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利用歌曲形式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适时地对知识进行讲解分析,对学法给予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设问:这首歌曲创作于什么年代?

这首歌曲诞生于1943年,歌曲气势雄壮,表现出中国人民面对日寇进攻团结战斗的精神。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学习新课

[“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示学生从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几要素去了解中共七大。

2.教师补充介绍七大召开的背景:国际上: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国内:在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企图夺取抗战胜利果实,中国人民面临着黑暗和光明两种前途与命运的形势下召开的。

3.学生总结会议的主要内容

4.结合背景、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理解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5.讨论:那为什么说中共“七大”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团结”是指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形成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胜利”是为中国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道路,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日本无条件投降] 1.了解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经过。

2.学生结合教材说明为加速战争结束,美国、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各采取的行动。

要认识到,美苏对日军事行动,客观上为我国军民举行抗日大反攻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同时中国的抗战也大力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的抗日力量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3.小组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启发学生联系以往所学知识:从1840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过哪些重大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结果如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

4.教师总结 [台湾光复]

学生回忆:近代台湾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它是什么时候被日本占领的,根据哪个条约?

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先有抗日战争的胜利,才有台湾的光复,我们不应忘记祖国的统一大业。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巩固练习

五、布置作业

第18篇:黄敏自编抗日战争教案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

师:我们今天要开始上中国历史上历经时间最长,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最多。同时也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争。那提起抗日战争,你们能想到什么? 生:略。

师:好。抗日战争这节课的内容很多。那就先给你们一点时间把书本通读一下。看下大概是讲什么内容。那大家看明白了吗?

师:我们这节课的内容非常多。要慢慢来。好。我们现在开始上伟大的抗日战争这一课。那提起日本,大家对日本有什么看法? 生:略。

师:日本是我们国家一衣带水的国家。却是我们中国最凶恶的敌人。它曾经三次侵略中国。单独两次: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另外还有伙同一次。那就是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在唐朝时期是中国的学生。但是在它强大了之后就开始向中国示威。我们说过,日本是一个很有野心的国家。日本的既定国策: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支那,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日本虽然国土面积狭小。但确是一个很有野心的国家。第一步征服朝鲜,然后是中国东北。然后是整个中国。然后是亚洲。然后是全世界。好了。那日本在这个时候为什么要侵略日本? 师:板书。书本上有。

师: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书本上有。一共有四点。第一点,灭亡中国,征服世界是日本的既定国策。就是我们刚刚说的小日本的大阴谋。

第二点:1929到1933年。在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全世界的经济危机,日本作为资本主义国家也不能幸免,在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大量的工人失业。国内的矛盾很严重。那怎么办。就要用战争来转嫁危机。因为战争需要大量生产军火设备之类的。工人就有班上了。战争也可以把国内的注意力转向国外。

第三点:当时的中国国内国民党和共产党正在内战。给日本以可趁之机。 第四点:1927年的东方会议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

我们说过,每打一场战争,都要找一个借口。1937年,日本找到了一个借口。这个事件就是七七事变。当时日本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去进入宛平城搜查。那好,宛平城在哪里? 生:略

师:宛平城是北平的一个区。离北平很近。当时镇守宛平城的29路军宋哲元拒绝了日本的要求。那日本就趁机发动了七七事变。

师:那在1937年之前,日本有对中国有什么行动?

师:我们知道。在1931到1937年,是局部侵华战争。1937年之后,是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师:日本一直就是一个不安分的国家。对我们中国虎视眈眈。

1931年,日本发动918事变。918事变当时的日本关东军炸毁了柳条湖的一段铁路。污蔑是中国的东北军干的。然后就趁机发动了战争。最后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本仅伤亡24人。而当时的蒋介石政府采取不抵抗的政策。不论日本方面作出什么样的举动中国军队都不遇抵抗,力避冲突。918事变又叫做沈阳事变。918是我们中国的第一个国耻日。

1932年,日本在东北的沈阳建立了伪满洲国。伪满洲国政府叫做新京。傀儡政府的首脑是满清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伪满洲国存在了13年之久。在13年间。日本对东北人民进行残酷的统治。把东北作为战争的后备补给。举个例子,伪满洲国每年要向日本提供100万吨的粮食。而这个粮食在8月份就开始征收。11月底就完成。给农民带来极大的压力。而且东北大量的矿产还有稀有金属等等都被日本开采。

师:1935年,华北事变。日本在华北制造的一系列时间称之为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师:1937年,7月7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

1938年,8月13,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 当时日本的一名军官,驾车强行冲到中国的上海的军用机场。被中国的军人击毙。中国希望用外交的方式解决。日本却无理地对中国进攻。发生813事变。813事变是淞沪会战的开端。拉开了淞沪会战的序幕。淞沪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会战。淞沪会战打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师:1938年12月13日。日本对南京的发动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死亡人数在30万以上。而且南京大屠杀进行了一直持续到1939年的2月。而且当时,在南京大屠杀期间还发生了惨无人道的杀人比赛。当时的日本报纸对这个杀人比赛的报道。有两个日本兵比赛谁先杀到100个人,结果一个杀了105个,一个杀了106个。由于忘记掉是谁先杀到100个的。又重新开始比赛。比赛谁先杀到150个。

1938年,日本打通了津浦路。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土地。

师:日本的侵华罪行。在书本上有。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研制细菌和活人实验。把这段划下来。日本著名的731部队,曾经有10000多名的中国人死在731部队的实验之中。在浙江的衢州。当时的日本在衢州投放了鼠疫。使得鼠疫在当地流行了13年。即使到了现在,在当地仍然有爆发鼠疫的危险。对于殖民区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政治上:扶持汉奸和傀儡政权。 经济上:掠夺中国的经济财富。 文化上:实行奴化教育。

师:那我们来看,日本对中国进行惨无人道的迫害中国人民都作出了哪些反抗:

我们现在来学习关内外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背景:书本上有。①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②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 师:好,那我们来看,中共方面是怎么做的: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号召中国工农红军和人民抗日。1935①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②另外,在陕北的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东北军民:

组成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打击日本的军队。东北军民的抗日义勇军是自发组织的。里面著名人物有马本斋、马占山和杨靖宇。杨靖宇大家知道吧。杨靖宇当时在东北抗击日本军队。最后被日军包围。日本方面有400多名士兵。还有飞机和坦克大炮。而东北军的杨靖宇只生下300名士兵。他们逃到长白山里去。长白山终年都是雪山。而且当年还是冬天。积雪很深。当时零下40多度。非常冷。杨的部下说好冷。地上都是枯树枝。如果能生活那该多好。可是一生火的话就会被日本人发现。日本的飞机和大炮就会像蚂蚁一样涌过来。于是他们只能在雪地里蹦高。然后粮食吃完了只能吃树皮。把老的树皮刮掉吃新鲜的。那个新鲜的树皮也很难吃。吃到胃里也难受。最后杨靖宇被包围了只剩下一个人了。当时的日本兵对杨靖宇喊话。要求杨靖宇投降。但是杨靖宇就是不肯低头。敌人打中了杨靖宇的右手。他就用左手继续射击。敌人最后打中了杨靖宇的胸膛。后来日本人把杨靖宇的胃破开。发现杨的胃都饿变形了。而且里面都是树根、棉花。当时的伪通化的警务局局长日本的对杨靖宇非常敬佩。对杨靖宇组织了慰灵祭。后来,在1945年日本投降的前一天,这个日本的警务局局长也自杀。 师:我们来看,国民的爱国将领: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党的爱国将领蔡廷锴和蒋光鼐带领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1933年,日本进军山海关。但是的二十九路军的将领因为枪支弹药不够就自己省下买枪支的钱给每个士兵配备了一把大刀。还特别邀请人去训练如何使用大刀。结果这些大刀真的派上了用场。当时,长城守卫战的时候。正巧遇到了黑夜。日本兵的飞机大炮都派不上用场。而这个时候,29路军的大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杀敌无数。令日本人胆寒。后来还根据二十九路军的故事编成了电影。还有大刀队歌:大刀向敌人的脖子上砍去~就是二十九路军,收复了察哈尔的多伦。记住,是多伦。不是多伦多啊。

师:爱国的商人和工人罢工,在港口不卸日本人的货,而且不卖给日本人东西。用自己的世实际行动支持抗日。你们当中现在很多人,说对日本的仇恨。但是你们依然看日本的动漫。追日本的明星。买日本的电器。让日本人赚了很多我们的钱。如果是真的爱国。那就支持国家的货。不买东芝,不买日立。不买松下。不买索尼。 师:那我们来看。爱国学生都做了什么。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当时的爱国的学生在12月9号的时候到大街上去宣传。要求蒋介石抗日。大家要知道。12月的北京是非常冷的。结果,当时的蒋介石政府用高压水枪冲击上街游行的学生。而且还逮捕了大量的学生。这就是一二九运动。后来。很多学生发现依靠蒋介石政府是靠不住的。当时的共产党正在逐渐的壮大。后来,很多的爱国学生下乡到农民到工人当中去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师:那我们看看,爱国官兵都干了什么。

当时的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蒋介石到西安去督查剿共的事。西安是谁的地盘。是共产党的老巢。当时在西北的很多将领都没有跟中国共产党真打仗。有的就是喊喊话。当时蒋介石知道了就非常生气。到了西安的时候要去张学良和杨虎城等人去剿共产党。而张学良的很多部下是东北人。当时东北告急。很多的士兵就不想自己人打自己人。他们希望打回东北的老家去。而且当时有点爱国良心的人都知道。日本才是中国的心腹大患。但是当时蒋介石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想法,就是要剿灭共产党。而张学良和杨虎城被逼急了。就对蒋介石发动了兵变。扣压了蒋介石。因为西安可是杨虎城的西北军的地盘。那蒋介石被逼无奈。只能发表声明,统一抗日。

师: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掀起了全面抗战的高潮。八一三事变之后,蒋介石把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也就是你们所熟悉的八路军。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师:从此之后,抗日战争就进入到了全面抗战的阶段。好,那么来看看全面抗战有什么特点:

① 广泛性。全面抗战具有区域和阶层的广泛性。 ② 抗日和反蒋介石联合。 ③ 艰巨性。

师:大家要知道,国民党的军队是国家的正规军队。所以国民党的抗战叫做正面抗战。而中国共产党抗战叫做敌后抗战。明白了吧。要中国共产党的工农红军编入第八路军。成为正式的军队。

师:那我们现在来看看,正面战场有什么大的战役:

①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中国国民党进行了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而当时的上海成为一所孤城。爱国学生杨惠敏冒着敌人的子弹到上海的市政府大楼的顶端挂起了中国国旗。极大的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 ② 在淞沪会战期间,国民党还组织了太原会战。太原会战的平型关大捷歼敌1000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③ 1938年,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

④ 1940年,枣宜会战中牺牲了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是牺牲的官职最高的一个将领。

师:正面战场没有全部歼灭敌人,在1938年10月之后,正面战场的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在这个时候,日本给国民党做了大量是思想工作。使得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动摇。国民的政策逐步地变成了“溶共,限共,防共,反共”而且当时的日本还提出了近卫三原则。为了引诱国民党投降,当时的日本首相近卫提出了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的三原则。那国民党就动摇了。因为在蒋介石的心中,一直把日本认为是皮肤病,把中国共产党认为是心腹大患。

师:那我们来看,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都做了什么。

① 中国成立了陕甘宁边区

②彭德怀组织了百团大战。 ③蒙古抗日游击队等等。

师:抗日战争就要打完了,我们来看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

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1944年,中国七大正式召开。内容书本上有。而且下节课肯定会提问。

1945年,中、美、英发表波兹坦公告,督促日本投降。但是日本置之不理。

1945年,八月。美国向日本投下了2颗原子弹。投放原子弹的士兵自杀。

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书本上有。且罗斯福和丘吉尔的话。

第19篇:抗日战争宣讲教案 四2

抗日战争宣讲教案

四(2)班

活动目的:

1.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表达对英雄人物和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对广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民族使命感。 2.培养学生组织、思维、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合作、竞争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指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历史书籍等途径了解抗日时期重大战役。 2.翻阅小学语文教科书,讲述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3.鼓励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永远的丰碑》,记录、整理抗日英雄谱。 4.学唱革命歌曲。

一、渲染氛围,提示主题 活动过程 :

同学们,你们熟悉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郞》这首歌曲吗?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吗?(抗日战争时期)是啊,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有许许多多像王小这样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同,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今天,我们就一同回顾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让我们在英雄们伟大精神的激励下健康成长。

二、交流整理,设计主题

你们都知道抗日战争的哪些信息?(学生交流时教师随机归纳) 1.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些重大战役。

2.认识一些著名的抗日英雄,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赞美他们的伟大精神。 3.认识一些抗日小英雄,说说“我和小英雄比童年”。 4.与身边的抗日英雄零距离接触。 5.唱一唱抗战时期的歌曲。 „„

可以给自己选择一主题设计一个合适的名称。

三、开展调查,了解主题

1.调查方式:查阅相关历史书籍,翻阅小学语文教科书,观看电视台专题节目,采访身边的抗日英雄等。 2.分组方式:可以一人一组,也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组成小组。要指导学生取于创新,力争每个主题都有个人或者小组参与调查。 3.选择主题:

(1)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能力自由选择主题。

(2)学生根据自己具备的搜集资料的途径选择主题。 (3)学生充分听取小组成员的意见,商量后选择主题。

四、交流展示,诠释主题

同学们,通过调查,你们对自己选择的主题了解多少呢?一定有很多资料要展示,有许多感受要倾诉。请小组派代表交流,组内成员可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获取信息,引发思考,还可以提出质疑。 主题一:惊心动魄大战役 武汉会战平型关战役 忻口战役 百团大战 台儿庄战役 „„

学生可以先列举几个著名战役的名称,再详细讲述一两个精彩片段,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主题二:永远的丰碑――抗日英雄谱 功勋卓著的徐海东 抗日英雄杨靖宇 抗日名将――张自忠

以身殉国 浩气千古――左权将军 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 狼牙山五壮士 „„

学生可以先列举一些抗日英雄的名字,再细讲述一两个精彩片段,也可以有感情地朗读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相关课文。课文展示这些英雄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全体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部分资料快速浏览。

主题三:娃娃英雄志气高,我与他们比童年 王二小 海娃 小兵张嘎 小英雄雨来 „„

学生讲述这些小英雄的精彩故事片段,然后全班同学进行谈感想。 主题四:唱响抗日歌 《黄河大合唱》 《松花江上》 《大刀歌》

《义勇军进行曲》 《游击队歌》 „„

小组成员合唱其中的一首,还可以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歌曲创作的有关故事,鼓励学生哼唱。

五、实践拓展,延伸主题

通过这次调查,同学们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令老师刮目相看。获取了謻关于抗战的信息,你想说点什么呢?

怎样才能让这次活动更有意义?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1.继续关注各大媒体关于纪念抗战的宣传,继续搜集资料。 2. 出一期以纪念抗日战争为主题的手抄小报 3. 开展一次演唱革命歌曲比赛。

4.观看相关的电影或书籍,写一篇观后感

六、活动小结:

同学们重温了我们民族的血泪历史,学习感受了抗日英雄们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相信在你们幼小的心灵中,开始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伟大理想,相信你们一定会更加珍惜今天和平、美好的生活,刻苦学习,磨练意志在全民族抗战精神的影响下健康成长,将来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民族振兴建工立业。

第20篇:3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川教版

作者:admin 资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抗日根据地采取的措施,记住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理解中共七大的最重要的成就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旧课思考、讨论、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当代日本应当如何反省侵华战争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懂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认识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只有相互支援、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共同的敌人,赢得进步。

【重点难点】

一、重点:中共七大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二、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在教材没有介绍抗日战

争局部反攻和国民党六大内容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七大的内容,理解七大的意义是比较困难的。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研读课标与教材,撰写教案,准备相关历史图片或影视资料片,写好阅读提纲的小黑板。

学生准备:学生预习,收集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述、谈话、讨论、读书指导、问题教学等多法结合

【教学用具】

小黑板,影视资料带,电视机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直接讲本课导语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一、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因本目教材为阅读内容,教师不宜过多展开讲解,所以采用问题导读法进行。即用小黑板显示或口头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己解决,对个别地方作适当补充。)

抗日根据地何时出现了怎样的困难?出现困难的原因有哪些?中国共产党为战胜困难、巩固抗日根据地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过渡)抗日根据地军民局部反攻的胜利,就为抗日战争大反攻准备了条件。怎样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召开了七大。(板书标题及本目要点提示)

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背景、目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回答,教师根据答问情况,对部分内容进行补充和重点分析)

会议召开的背景:1945年春,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欧洲战场,攻克柏林的战役已经打响,法西斯德国的灭亡指日可待,在亚太战场,日军节节败退,美军进逼日本本土,中国军民也展开了局部反攻,日本法西斯加速走向灭亡。中共七大就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夕召开的。

关于《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提问学生:抗日战争胜利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两个前途是什么?毛泽东为我们指明了什么方向?必须怎样去实现? (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回答后,教师指出)毛泽东的报告就抓住了抗战胜利后要建立新中国的关键。

关于党的政治路线:突出四个要点“领导”、“依靠”、“任务”、“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出它是我党为争取实现光明前途而制定的行动纲领。

关于新党章规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要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一人的思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广大革命群众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因而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正是七大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关于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从召开的背景和中国革命所处的历史转折关头以及会议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过渡)抗日战争是如何取得最后胜利的?(板书标题)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描写日本无条件投降过程的文字内容和相关插图或播放有关二战胜利阶段的影视教学资料片。让学生了解美国、苏联和中国抗日军民对加速日本法西斯走向灭亡的作用,然后板书知识要点,并强调抗日战争胜利和结束的时间不同。)

㈠胜利的过程

1945,8,15 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战争胜利

1945,9,2 日本签投降书,抗日战争结束

(设问)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引导学生回忆1840年以来外国列强发动的几次大的侵华战争及其结果,结合老师的补充讲解,自己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然后教师予以评价,并板书关键词句。)

㈡胜利的意义

反侵略第一次胜利 洗雪 民族耻辱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贡献 国际地位

(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取得八年抗战的最后胜利?(板书标题,启发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叙述和“学习活动”的提示思考,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主要观点。)

1、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艰苦奋斗;

2、它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民心所向,得道多助;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

4、国共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5、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纲领和指南;

(强调)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力量。

(板书要点如下)

人民团结,众志成城;正义战争,得道多助;

两条战线,一个方针;两个战场,两种作用;

总结新课:

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空前灾难的考验和战火洗礼,浴后重生,实现国家独立与解放,中华民族开始站在伟大复兴的新起点上。

拓展练习(视教学时间处理成课堂讨论或课外思考)

虽然抗日战争中拼死厮杀的战场已经过沧海桑田,苦难的伤口只在阴天隐隐作痛。当我们用一个民族的诚意逐渐为犁,一衣带水的领国却在往伤口上撒盐;谋求成为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呼声甚嚣尘上,企图复合军国主义的势力进一步抬头,公开歪曲、篡改侵华历史的言论不断出现,国家正要参拜靖国神社、为战犯招魂的事情年年发生。对此,你认为日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 (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反省过去,睦邻友好;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通过此题教育、提醒学生勿忘历史,提高警惕,促进统一,振兴中华。

抗日战争教案和模板
《抗日战争教案和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