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中学数学课程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54:42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中学数学课程解读

《中学数学课程解读》课程期末考核第二部分教学设计稿要求

1、教学设计稿分为说课稿和教案两个部分,说课的要求15分钟,教案的要求20分钟。

2、每个小组的组员自己找时间找教室完成上课并要求拍下视频。

3、每个小组让两个人上去讲课,剩下的人员按照课程十大标准来进行点评,并且要打分,100分为满分,到时候把视频、说课稿、教案和打分交给学委。

4、每组人员选出1到2个优秀的人进行答辩。

5、群共享上面有教学设计稿选题,每本书有两个选题,其中第一个选题是一班同学做的,第二个选题是二班做的,选到选修1--2的组就写必修一的选题。

以上有不明白的请咨询学委。

推荐第2篇: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 ,比一比 ,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物体和图形 ,分类 ,11—20的认识 ,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 ,我们的校园 ,总复习。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 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 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 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第一单元

数一数

第一课时

准备工作:

1、作业的收交及封皮的书写。

2、通过数数了解学生人数。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谈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二课时

数一数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

2、3页 学习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帮 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点及难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 学习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1、

2、

3、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0分钟)

讲述 :

1、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威戎小学的校园转一转,高兴吗? 身临其境,不过老师要求同学们要仔细观察我们的校园,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 (回到教室汇报结果)

2、出示书中2----3页的画面。(5分钟) 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吗?

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

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三、实物操作。(8分钟)

(1)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2)数教室里的实物。 (3)数字卡片。

四、拓展运用。(5分钟)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巩固深化(5分钟)

1、游戏:火车钻山洞

2、数水果,摘水果

六、全课小结。(2分钟)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练习课

一、学习目标(1分钟)

1、通过练习,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学会数数的方法。

2、通过练习,掌握数数方法。

二、课堂练习(35分钟)

1、数一数,每一种物品有几个?

2、看图圈数。

3、看图连数

第四课时

综合能力测试

出示鼎尖教案的单元测评卷。(6----7页)

第二单元

比一比

单元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比多少、比长短和比高矮,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知道多少,长短和高矮是比出来的。

2、通过学生操作、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与他人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曰常生活的联系。

单元重、难点:|

1、学会运用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1、比多少………………………………2课时

2、比长短、比高矮………………………………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比多少(第6―――8页)及练习一第

1、

2、

3、4题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学习重、难点: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学习准备:师: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免卡片各一张。

生: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

学习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1、

2、

二、回顾旧知,活动引入(4分钟)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

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三、主动探讨,获得新知(15分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

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怎么说?(放录音:小朋友,我和小免正准备去参加义务劳动呢!)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

(学生数一数)

B: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 4=

4学生书写并齐读,

老师介绍等号

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A:问: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B: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C: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

师:小免比小猪多。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

3 老师介绍大于号,学生书写。

问:你能读这个算式吗?

师:小免比小猪多还可以怎么说?

板书:3<

5 介绍小于号

学生书写,再齐读,

4、小于号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5、现在,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

三、课堂练习(10分钟)

1、说一说

问: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可

以不举手,谁先站起来谁就先说)

2、猜一猜

A:老师从1―――10的卡片中任选一张,请学生猜卡片上的数是几,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对为止。

B:指名一学生拿卡片,老师猜,方法同上

C:同桌互猜,看谁猜得对

3、填一填:

A:7○

3 4○9

3○3

5○8

10O1 B:

4、试一试

模拟活动:把4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4杯水中,让糖溶化。请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

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5、学生完成第11页的1――――4题。

四、全课小结(2分钟)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练习课

学习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会比较“多少”的方法。

二、学习内容(20分钟)

1、看图比一比。

(1)3只蝴蝶与2朵花比。

(2)2只乌龟与4只刺猬比。

(3)4个苹果与3个梨比。

(4)2个桃子与5个梨比。

2、多的画对号,少的画圈。

(1)6只兔子与4个萝卜。

(2)7只猴子与5个桃子

(3)3个壶盖与4个茶壶

(4)2个乒乓球与4个球杯

3、画一画

(1)画三角形与正方形同样多。

(2)画三角形比圆多3个。

(3)画小旗比五角星少2个。

(4)画正方形比圆多2个。

4、综合测评。(教案第14页)(15分钟)

第三课时

比长短

学习内容

教材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

5、6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 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具任务: 1.12袋不同的物品

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学习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

2、

3、4.(1分钟)

二、感知物体有长、有短(10分钟) 1.引导观察

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cháng duǎn 板书:长、短

[ 设计说明: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 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10分钟)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 的形成过程。]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 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 表达能力。]

三、课堂练习(10分钟)

1.教师谈话:现在, 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 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 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 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

四、课堂作业

1、必做题: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

5、6题

2、选做题:找出自己周围可以比长短的物体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全课小结。(2分钟)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比高矮

学习内容:

教材第10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第

7、

8、9题。学习目标:

1.通过比较高矮、长短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 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学习难点: 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学习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

2、

3、(1分钟)

二、感知高矮的关系(10分钟)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黑板一棵大树,树上挂满苹果,有高有矮。) 秋天来啦,苹果都熟了,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把苹果摘下来放到篮子里,谁愿意来?(学生摘到下方的苹果,怎么都拿不到黑板上方的苹果。这时,老师轻松地将苹果拿下来。)小红为什么没能摘到苹果,而老师为什么能摘到呢?

因为老师和小红比,老师比小红高,小红比老师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高矮。(板书:比高矮)请跟老师读。

2、例举生活中的高矮。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想到哪些物体能比高矮吗?

二、体验比较的方法。(10分钟)

刚才小朋友们一眼就看出来老师比小红高,现在,你们想跟小伙伴们比比高矮吗?好,请听清楚要求:想想你要和小组内哪个同学比?你想跟他怎么比?比好之后,快速回位坐好!开始!

1、学生活动,探讨比较方法。

2、学生汇报,展示不同方法。

谁来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和身边的小朋友比高矮的?请你和你的小伙伴出来演 示给大家看好吗?

学生每汇报一种,教师及时加以正确指导。

3、游戏。(教材第13页)

下面,咱们来做个小游戏,请小朋友们猜一猜,谁长得高些?

看看,到底谁长得高些?

请你再看看是谁高?

他们比身高的方法对吗?那你们说正确的应该怎么比?

4、小结。

看来比身高的方法有很多,但比较时必须要注意:一是两个人的脚要放在同一个平面上;二是人要立正站直,可以用背靠背的办法比,也可以用面对面的办法比;三是用做记号的办法时,人还要贴着墙壁。现在你们会比身高了吗?

三、活动巩固。

我请坐得最好的小朋友到前面来排排队。谁愿意来给他们排队?

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谁最高?谁最矮?谁第二高?(老师加入)现在他还是最高的吗?你能找出三个比你高的小朋友吗?

小结: 小朋友们合作得很好,队伍排得很整齐,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排队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四、课堂练习.

1、小动物们看见小朋友这么热闹,它们也想来比高矮,看!这是?

(大象和犀牛)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说一句话吗?

这是(长颈鹿)?现在你想让谁和谁比?这时大象还是最高的吗?三只动物比,谁最高?谁最矮?

2、(出示三只兔子图片)3只兔子都站在了领奖台上,怎样才能比出他们谁长得高?谁长得矮呢?用我们刚才所说的比较方法行不行?为什么?怎么比呢?

3、(出示图片)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要想使汽车顺利通过大桥下,可以怎样做呢?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比高矮)

请你在班级中找出三个比你高的同学。

教学反思:

1

推荐第3篇:昭阳区田坝中学数学课程实施方案

昭阳区田坝中学2016年秋季学期

数学课程实施方案

1、结合初中数学大纲和田坝中学的实际情况,就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要通过对教材完整的分析和研究,理清和把握教材的体系和脉络,统揽教材全局,高屋建瓴。然后,建立各类概念、知识点或知识单元之间的界面关系,归纳和揭示其特殊性质和内在的一般规律。例如,在“因式分解”这一章中,我们接触到许多数学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这是学习这一章知识的重点,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些方法,按知识──方法──思想的顺序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就能运用它们去解决成千上万分解多项式因式的问题。又如:结合初中代数的消元、降次、配方、换元方法,以及分类、变换、归纳、抽象和数形结合等方法性思想,进一步确定数学知识与其思想方法之间的结合点,建立一整套丰富的教学范例或模型,最终形成一个活动的知识与思想互联网络。

2、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将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渗透入教学计划和教案内容之中

教学计划的制订应体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综合考虑,要明确每一阶段的载体内容、教学目标、展开步骤、教学程序和操作要点。数学教案则要就每一节课的概念、命题、公式、法则以至单元结构等教学过程进行渗透思想方法的具体设计。要求通过目标设计、创设情境、程序演化、归纳总结等关键环节,在知识的发生和运用过程中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一体化。

应充分利用数学的现实原型作为反映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问题解决或构建所做的整体性考虑,它来源于现实原型又高于现实原型,往往借助现实原型使数学思想方法得以生动地表现,有利于对其深人理解和把握。例如: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始终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所讨论的对象进行合理分类(分类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标准统

一、分层不越级),然后逐类讨论(即对各类问题详细讨论、逐步解决),最后归纳总结。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好分类的方法原则,形成分类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应根据教学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一般在知识的概念形成阶段导入概念型数学思想,如方程思想、相似思想、已知与未知互相转化的思想、特殊与一般互相转化的思想等等。在知识的结论、公式、法则等规律的推导阶段,要强调和灌输思维方法,如解方程的如何消元降次、函数的数与形的转化、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有哪些常用思路等。在知识的总结阶段或新旧知识结合部分,要选配结构型的数学思想,如函数与方程思想体现了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相互转化,分数讨论思想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的相互转化。在所有数学建构及问题的处理方面,注意体现其根本思想,如运用同解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应注意为简便而采取的移项法则。

3、重视课堂教学实践,在知识的引进、消化和应用过程中促使学生领悟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也是其思想方法产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典型的以及正确的直观背景材料,创设使认知主体与客体之间激发作用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对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示,使学生的思维和经验全部投人到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感悟思想方法的挑战之中,从而主动构建科学的认知结构,将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融汇成一体,最终形成独立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念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结果。恰当地展示其形成的过程,拉长被压缩了的“知识链”,是对数学抽象与数学模型方法进行点悟的极好素材和契机。在概念的引进过程中,应注意:①解释概念产生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定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②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综合概念定义的本质属性;③巩固和加深概念理解,让学生在变式和比较中活化思维。在规律(定理、公式、法则等)的揭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灌输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的直观背景材料或已有的知识发现规律,不过早地给结论,讲清抽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充分地向学生展现自己是如何思考的,使学生领悟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

4、通过范例和解题教学,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一方面要通过解题和反思活动,从具体数学问题和范例中总结归纳解题方法,并提炼和抽象成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在解题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学思想方法对发现解题途径的定向、联想和转化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数学思想观点为指导,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范例教学通过选择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的例题和练习进行。要注意设计具有探索性的范例和能从中抽象一般和特殊规律的范例,在对其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展示数学思想和具有代表性的数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对某些问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运用多种方法,从各条途径寻求答案,找出最优方法,培养学生的变通性;对某些问题可以进行由简到繁、由特殊到一般的推论,让学生大胆联系和猜想,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对某些问题可以分析其特殊性,克服惯性思维束缚,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一些条件、因素较多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全面分析、系统综合各个条件,得出正确结论,培养其横向思维等等。此外,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解题以后的反思,优化解题过程,总结解题经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从这学期开始,我校所有班级安装了多媒体授课系统,借此机会,谈谈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备课过程改变,由繁向简转变

在以外的备课过程中,总是通过查阅图书参考资料和教材内容,将教学内容大篇幅抄在教案本上,而通过电子备课,除了得到课本知识和参考资料外,还有很多的课外知识补充给学生,备课内容也直接通过打印机打印,在电脑上增删内容简单,节约了备课时间,使备课过程由繁向简转变。

二、学生学习方法上的转变

传统教学过程总是将教学内容,以半数形势写在黑板上,学生学习以记为主,方法上缺少突破,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注意力从黑板转向电视屏幕,学习内容从枯燥的文字转为优美的图象、图片、声音、动画,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乏味转向兴趣,学习方法转变带来了学习效果的改变。

三、教师教学方式发生转变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粉笔充斥整个课堂,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鼠标代替了粉笔,屏幕取代了黑板,节省了课堂板书时间,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一些抽象内容通过影响变得直观,教学方式的转变带来环境的改变和教学效果的改变。 总的来说,利用多媒体教学节约了备课时间,增加了课程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教学视野,收获菲浅。

把课堂还给学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教师的驾驭能力可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尽管是由很多变量制约的,但是每次课的教学,教师在备课前都已完成“二透”、“三有”、“四明白”。“二透”即大纲透,教材透;“三有”即有精选的例题和习题,有整体的教学规划(使之有序),有学情分析(可以出现的结论预测)“四明白”即明白知识点,明白重难点,明白思维切入点,明白板书设计(便于小结)。在实际教学时,只要不照本宣科,那么,还课堂给学生就会物化为累累硕果!

一、明确教学目标, 优化教学方法

目前, 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不再是简单地完成教学任务, 而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以及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完成教学任务的, 更要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任务.特别是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 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 “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数学教师, 必须对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认识, 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标, 并在教学过程中, 不断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 优化教学环境, 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 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 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 同样更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主渠道.1.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 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 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曰: “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 以“情”导航.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情色彩, 即教育情感性.任何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产生期待心情, 这种期待主要表现为: 对教师外表形象的期待; 对教师言谈举止的期待; 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期待.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 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 其学习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着和谐、完美的统一.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 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 要充分相信每一名学生的潜能, 鼓励每一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2.改革教学方式,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 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都存在一个严重问题, 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 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 教师权威高于一切, 对学生要求太严; 课堂气氛紧张、沉闷, 缺乏应有的活力; 形成了教师教多少, 学生学多少, 教师“主讲”, 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 违背了“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的原则.因此,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就必须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 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 并发表各自的意见,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学中, 在教师的主导下, 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 引导学生对知识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真正实现主动参与.3.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想等方面的能力, 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 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 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 同时, 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例如: 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 思路与教师同步; 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 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 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 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 也要注意听, 并积极参与讨论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 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 向老师提出问题, 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 我们在讲完“圆的有关性质”后, 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 在想象中去感受, 体验,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想能力的条件, 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初中数学教师应紧跟时代的步伐, 大力推进中学数学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 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改变教学方法, 掌握新的教学基本功, 为最终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而努力.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为此,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锻炼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第五,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第六,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

(1)创设情境, 活跃思维

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因此,创设一个学生学习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好奇的心理,促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尽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 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

(3)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变革,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多种教学的自制形式。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合理分组。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同学适当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因素。一般讲,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在相似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其次,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合作学习由教师发起,教师不是合作中的一方。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目标的理解尤其重要。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每次合作学习,教师大致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主探究,敢于挑战教材,挑战教师。如果每一节课学生都能对所学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甚至能对一些概念、定理、公式提出独特的看法,这样才会不断有新思想涌现,久而久之,他们才会逐渐树立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推荐第4篇:中学数学课程中的向量教学研究

中学数学课程中的向量教学研究

刘兆辉

【摘要】: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发展起来的“向量数学”,以其在现代数学、物理学、工程学、空间物质结构中的广泛应用,而备受人们所关注,进而很快形成了一套具有优良运算通法的数学体系,现已被纳入中学数学基础课程中,成为这次数学新教材改革的一大闪光点。 向量知识在许多国家的中学数学教材中,早就成了一个基本的教学内容。但在我国,因为其刚刚进入中学数学教材,各方面的研究都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特别是关于向量的教育价值研究与怎样实施教学方面的研究更是薄弱。向量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是沟通几何、代数、三角等内容的桥梁。它具有丰富的实际背景和广泛的教育价值,包括文化教育价值、智力教育价值及实践应用价值。向量的这种价值取向,决定了向量教学的重要性。 向量引入中学数学教材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是教师如何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开展向量的教学工作,这是笔者在本文中着重探讨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采用文献法,对向量相关文献做出综述,了解了关于向量教学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利用调查法掌握了普通高中的教师和学生对向量教学的认识;用实验法对笔者设置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实验;行动研究使笔者所作实验的实施增加了信度与效度。实验过程中,笔者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实践,仔细研究,认真反思,对如何开展向量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从教学内容上说,向量的概念与运算是教学的关键,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从其产生的实际背景引入,并利用向量的几何作图展开;教学理念上适时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原则;教学方法上,要加强向量与现实的联系,并重视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特别是向量法在向量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核心地位。

【关键词】:向量 教育价值 向量教学 研究

推荐第5篇:高中数学课程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 ◇ ◇ ◇ 1.1 1.1 1.1 1.2 集合 教案 集合 教案2 集合 教案3 子集、全集、补集教案

◇ 1.2 子集、全集、补集教案2 ◇ 1.2 子集、全集、补集教案3 ◇ 1.3 交集、并集 教案 ◇ 1.3 交集、并集 教案2 ◇ 1.3 交集、并集 教案3 ◇ 集合小结 教案

◇ 1.4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解法 ◇ 1.4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解法2 ◇ 1.5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 ◇ 1.5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2 ◇ 1.6 逻辑联结词教案 ◇ 1.6 逻辑联结词教案2 ◇ 1.7 四种命题 教案 ◇ 1.7 四种命题 教案2 ◇ 1.8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 1.8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 第二章 函数

◇ 2.1 函数 教案

◇ 2.1 函数的定义域与区间 ◇ 2.2 函数的表示法教案 ◇ 2.2 函数的表示法教案2 ◇ 2.3 函数的单调性教案 ◇ 2.3 函数的单调性教案2 ◇ 2.4 反函数 教案 ◇ 2.4 反函数 教案2 ◇ 2.4 反函数 教案3 ◇ 2.5 指数 教案 ◇ 2.5 指数 教案2 ◇ 2.5 指数 教案 ◇ 2.6 指数函数 教案 ◇ 2.6 指数函数 教案2 ◇ 2.6 指数函数 教案3 ◇ 2.7 对数 教案1 ◇ 2.7 对数 教案2 ◇ 2.7 对数 教案3 ◇ 2.8 对数函数 教案 ◇ 2.8 对数函数 教案2 ◇ 2.8 对数函数 教案3 ◇ 2.9 函数的应用举例 ◇ 2.9 函数的应用举例2 ◇ 2.9 函数的应用举例3 ◇ 函数小结教案 第三章 数列

◇ 3.1 数列 教案 ◇ 3.1 数列 教案2 ◇ 3.2 等差数列 教案 ◇ 3.2 等差数列 教案2 ◇ 3.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 3.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 ◇ 3.4 等比数列 教案 ◇ 3.4 等比数列 教案2 ◇ 3.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 3.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 ◇ 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 ◇ 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2 ◇ 数列复习小结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第四章 三角函数

◇ 4.1 角的概念的推广 ◇ 4.1 角的概念的推广2 ◇ 4.2 弧度制 教案 ◇ 4.2 弧度制 教案2 ◇ 4.3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 4.3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 ◇ 4.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 4.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 ◇ 4.5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 4.5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2 ◇ 4.5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3 ◇ 4.6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 4.6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2 ◇ 4.6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3 ◇ 4.6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4 ◇ 4.7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 4.7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2 ◇ 4.7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3 ◇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 ◇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 ◇ 4.9 函数的图象 教案 ◇ 4.9 函数的图象 教案2 ◇ ◇ ◇ ◇ 4.9 函数的图象 教案3 4.10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4.10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 4.11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 4.11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2 第五章平面向量

◇ 5.1 向量 教案

◇ 5.2 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 5.2 向量的加法与减法2 ◇ 5.3 实数与向量的积 ◇ 5.3 实数与向量的积2 ◇ 5.4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 5.4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2 ◇ 5.5 线段的定比分点

◇ 5.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 ◇ 5.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2 ◇ 5.7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 5.8平移 教案

◇ 5.9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 5.9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2 ◇ ◇ ◇ ◇

5.9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3 5.10 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 5.10 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推荐第6篇:数学课程总目标

数学课程总目标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 知识技能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考

〃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理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张创新意识。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客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的信息。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推荐第7篇:中学数学课程教研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中学数学课程教研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题目

作者(居中)

(学院 班别 学号(序号))

摘要:

关键词:

(空一行)

正文

参考文献:

(字数不少于3000字,打印版,下星期四(19号)上课时交。)

推荐第8篇:中学数学课程教研论文写作格式(新)

中学数学课程教研论文写作格式(新)

(下面是老师今天用一节课的时间讲的,所以比较复杂繁琐,大家一定要认真看清楚.严格按照这个格式写期末的论文.文章中的句号一般用实心的.)

一、标题(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二、作者(即自己的姓名,居中)

三、作者信息:如下(要有括号)

(湛师10级,数本2班,序号(如:01号),广东 湛江,524048)(居中)

四、摘要(顶格,加粗):

五、关键词(顶格,加粗,每个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六、中图分类号(这个是要去网上搜的,具体操作就问问今天有去上课的同学吧,我在这上面也说不清楚):

(以上从“作者——中图分类号”都是用五号楷体)

(中图分类号下面空一行)

七、引言

(另起一行空两个字开始写引言内容,引言也就是课本上的那些论文的第一段,自己看一下课本的文章吧!)

八、正文(这部分内容格式也比较复杂,去问问今天有上课的同学吧!有公式和字母(如:A、B等)的都要用公式编辑器,公式一般都要居中)

1.第一层小标题(顶格,加粗)

(另起一行空两个字写内容,下面一样)

1.1第二层小标题(顶格,若没有就不用写)

(后面依次类推:若有第三层就顶格写1.1.1,然后写小标题内容)

2.„„

2.1„„

3.„„

3.1„„

(引言和正文全都用五号宋体,正文小标题前面的数字一定要用阿拉伯数字) (上面蓝色的字都是我们在论文中要写出来的字哈!字数3000字以上,打印版,19号上课之前交!)

推荐第9篇: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教案

学习内 容 王 集 中 学 课 堂 教 学 导 学 设 计 共 几 课 2 课时 新圆周角

(一) 授 第 几 课 1 型 时 1.经历探索圆周角的有关性质的过程 2.知道圆周角定义,掌握圆周角定理,会用定理进行学习目 标 推证和计算。 3.体会分类、转化等数学思想. 学习重点:圆周角的性质及应用. 重 点 难 点 教 学 资 源 预习设 计 学习难点:利用圆周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 师 导 学 设 计 调 正 反 思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推荐第10篇:高等数学课程总结

姓名:学号:

高 等 数 学

课 程 总 结

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老师: 2015年9月我步入合肥学院,并在这里开始了我新的学习生涯。在这里一切都和高中有所不同,一切都变得陌生,新奇而又迷茫。10月份我第一次接触高数,并在之后几月的学习中对高数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于许多文科学生来说,数学也许是一个令人有些畏惧的名词,有些同学也许就是因为数学学不好或者不太喜欢数学,而选择了学文科的,但是,对于任何一个文科生来说,数学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人把数学比做是文科生的生命线,有人说数学和英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名文科生的层次,这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学好数学.

在我看来,数学其实是一门非常奇妙而有趣的学问。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敢于发现的眼睛,你就能够找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就会对它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既对数学感兴趣,又下定决心努力学好数学,那又怎么会学不好呢?

课本对于数学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做的试题,有很多都是课本例题或其“变种”只要花上一点点时间把课本好好看看,要拿下这些题便易如反掌;反之,要是对一些基本的概念、定理都含混不清,不但基础题会失分,难题更不可能做得好。数学的逻辑性、分析性极强,可以说是一种纯理性的科学,要求思维清晰明了,因而基础知识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数学不是特别好的同学来说。 合院版《高等数学上册》共分四个大章节,分别为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第二章 一元函数微分学; 第三章 一元函数积分学; 第四章 常微分方程。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函数与极限为基础学习模块是之后微积分学习的工具,主要要求掌握函数的定义域和两个重要的函数。

第二章 一元函数微分学:

该章节为本书重点章节,要求掌握导数的意义,隐函数的导数,导数的定义,洛必达法则,曲线的切线方程,单调性凹凸性,微分近似计算,中值定理,麦克劳林公式等。

第三章 一元函数积分学

该章节重点要求掌握定积分的计算,不定积分的第

一、第二换元法,定积分的定义,反常积分的计算,变上限积分的计算,曲线弧长面积,旋转体体积的解法等

第四章 常微分方程

要求掌握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的解法,和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以下是我个人觉得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必要的几点:

1、按部就班。数学是环环相扣的一门学科,哪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整个学习的进程。所以,平时学习不应贪快,要一章一章过关,不要轻易留下自己不明白或者理解不深刻的问题。

2、强调理解。概念、定理、公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我的经验是,每新学一个定理,便尝试先不看答案,做一次例题,看是否能正确运用新定理;若不行,则对照答案,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3、基本训练。学习数学是不能缺少训练的,平时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当然莫要陷入死钻难题的误区,要熟悉常考的题型,训练要做到有的放矢。

4、标出重点。平常看题看课本的时候,碰到有好的解题方法或重点内容,可以用鲜艳的彩笔划出来,以便以后复习时能一目了然.

第11篇:经济数学课程描述

经济数学课程描述

“经济数学基础”是职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科(专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是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大专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逐步使学生学会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生活中或工作中所遇到的简单经济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为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和今后工作需要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极限的思想和方法,初步了解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等辨证关系,初步掌握微积分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建立变量的思想,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受到运用变量数学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初步训练。

使学生初步熟悉运用线性代数于实际的方法,提高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以及运算能力。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数量规律性的学科,初步掌握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方法。

一、课程内容及要求

课程内容的选取以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依据,注意与中学数学课程的衔接,按照“考虑学生基础,注重实际运用,强化能力培养”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按模块式设置。第一模块:微分学;第二模块:积分学;第三模块:线性代数;第四模块:概率与数理统计。总学时为136学时。 1.基础知识 (1) 预备知识

数系、绝对值、一次方程、二次方程、数轴与直角坐标系、直线方程、一次、二次不式及图示法

集合与区间、排列与组合

函数,常量与变量、函数概念、复合函数、初等函数、分段函数

幂函数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自然对数函数

三角函数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

经济函数举例

需求函数、供给函数、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收入函数、利润函数等

重点:函数的概念

难点:分段函数,复合函数,反三角函数 (2)教学要求

理解常量、变量以及函数的概念,了解初等函数和分段函数的概念。熟练掌握 求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的方法,掌握将复合函数分解成较简单的函数方法。

知道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的基本特征和简单性质。 (3)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的数学知识多为中学学习过的知识,教学时应以复习为主,特别是指数

函数和对数函数,但对中学未学过的幂函数,反三角函数要仔细分析。

变量与函数关系应重点讲授。通过几何图形讲解函数的性质。

通过讲解经济实例,认识经济分析如何应用函数关系。 2.微分学 (1) 教学内容

极限

极限定义、极限的四则运算、两个重要极限连续函数 连续函数的定义与四则运算,间断点

导数

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

切线、导数的定义、微分的定义,导数公式,微分公式

求导法则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则、隐函数求导法则举例高阶导数 二阶导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导数应用

函数单调性的判别,函数极值 导数在几何上的应用

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边际分析,需求弹性、平均成本最小,收入、利润最大)

二元函数偏导

二元函数概念、一阶偏导、偏导在经济中的应用(边际成本、边际需求、边际生产率) 重点:导数的概念和导数的计算 难点:导数的应用 (2)、教学要求

知道极限的概念,会求简单的极限

理解导数的概念,会求曲线的切线、熟掌握求导的方法(导数基本公式、导数 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简单的隐函数的导数。

了解微分的概念,掌握求微分的方法

会求二阶导数

掌握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别方法

了解极值概念和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掌握用一阶导数判别极值的方法。

掌握求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方法

了解边际及弹性概念,掌握求经济函数边际和边际值的方法,掌握求需求弹性的方法 。

会求一阶偏导数 (3) 教学建议

描述的方法给出极限的定义,直接给出两个重要极限的结论

给出导数的确切的定义,用定义计算导数可以只给幂函数,多项式函数的例子,其他直 接给出。通过练习掌握公式。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可以不证明。

微分的定义,可不必给几何解释

函数单调性判别与极值存在充要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有关定理以应用为主。 3.积分学 (1).教学内容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原函数、不定积分的定义、性质、简单不定积分、积分基本公式、直接积分法

定积分

定义、性质、曲线下的面积、无穷积分

积分方法 第一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

定积分的几何应用

求平面曲线围成的图形面积

积分在经济中的应用

不定积分定积分的应用:成本、收入、利润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微分方程及其解、阶以及分类

一阶微分方程

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与一阶线性微分方程求解举例

重点;积分的概念与计算

难点;积分的计算与应用

(2).教学要求

理解原函数、不定积分概念,了解 定积分概念。

熟练掌握积分基本公式和直接积分法,掌握第一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掌握用不定积分与定积分求总成本、总收入、总利润及其增量的方法。

了解微分方程的几个概念,掌握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与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3) 教学建议

定积分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定义,通过对几个典型例子的几何解释,引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问题。 换元积分与分部积分的题目难度要适宜,被积函数中不涉及需要利用三角公式简化计 算的三角函数。

积分的性质可以不证明。 4.概率论 (1).教学内容 基本概念

总体、样本、均值、方差与标准差,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直方图与频率密度曲线、正态曲线

事件与概论

概率的概念与主要性质、随机事件与其简单运算,概率的加法公式与概率的乘法公式,条件 概率,事件概率的独立性。

随机变量与分布

两类随机变量,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均匀分布、正态分布

期望与方差

期望与方差的概念、期望与方差的性质与计算

应用举例

重点:正态分布、期望与方差 难点:分布概念 (2).教学要求

理解总体、样本、均值、方差与标准差,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方差与标准差的概念。

了解作直方图的方法

了解概率及事件独立性的概念,会做事件的简单运算,掌握概率的加法公式与乘法公式。

了解随机事件概念,掌握正态分布及其概率的计算

理解期望与方差的概念,掌握期望与方差的计算方法。 (3).教学建议

概率定义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量标志。

可通过简单事例略加介绍古典概型问题

事件的关系与运算可用文氏图说明 5.矩阵代数 (1) .教学内容

矩阵的概念、阵运算、矩阵的逆、矩阵的秩、线性方程组、矩阵代数应用举例 (2)学要求

理解矩阵、可逆矩阵与矩阵秩的概念

掌握矩阵的加法、数乘矩阵、矩阵乘法及转置等概念 熟练掌握求逆的初等行变换法

知道零矩阵、单位矩阵、对角矩阵、对称矩阵、阶梯形矩阵行简化阶梯形矩阵等。 掌握消元法

理解线性方程组有解判定定理。了解线性方程组的特解、一般解等概念,熟练掌握求线性 方程组一般解的方法,会求线性方组特解。

二、教学方法建议 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授课的主角。

1.本课程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讲授中来,教师针对某一内容和知识点,灵活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以此实现学习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方向转变。

2.实现课堂教学与具体实践的互动。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阶段实践和课程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教师针对讲授内容,除进行必要的课堂实践训练外,还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数学建模,以此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将案例教学贯穿课程始终。本课程在内容设计上要精心挑选大量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由单纯地死记硬背知识转变应用知识增长技能。

4.应用多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本课程宜应用多种互动式教学形式和方法,如头脑风暴法、专题演讲法、课堂讨论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演练法等。这些方法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果,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热情。

5.选择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和要求的教学方式,注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三、考试内容与方法。

《经济数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期中,期末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重点考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平时成绩占20%。

第12篇:高等数学课程简介

高等数学课程简介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高等数学》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能力、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技术的重要基础课程。该课程所论及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论,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和社会科学等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和强劲的活力。

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文理结合的综合性大学,其中理工类专业占绝大多数,本课程是大学理工科各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因此本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开设,是考虑到工科学生必须具备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才能理解掌握用数学语言表述的数学规律,并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经典数学和近代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解题方法,掌握当代数学技术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会建立数学模型,具备用数学学方法解释自然规律探索自然界奥秘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材与参考书

高等数学教研组的几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于97年组织编写了一套《高等数学》教材,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此教材是根据我校工科各专业特点而编写,至2003年末已连续使用5届,学生们及后续专业课教师普遍反映很好,2004年我们采用了面向21世纪国家级重点教材—同济大学主编的《高等数学》(第五版)。此外,我校图书馆及应用数学系资料室又购进大批面向21世纪的国优、省优的相关教学参考书。

(三)师资队伍及学术水平

《高等数学》课程由应用数学系教师担任,师资力量雄厚,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助教4人,年龄均在50岁以下,平均年龄为37岁,职称结构合理,年龄结构优化,充满生机和活力。部分教师已有20多年的教龄,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带动和培养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18人中有4人正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人即将毕业,3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中、青年教师承担了多项科研和教改课题,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开发能力,近4年来,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统编教材4部,完成和正在承担的科研和课程建设项目19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3项,市校级10项,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项(佐证材料参看附表六和附表七)。高职授课率为100%

(四)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

学校近几年陆续建设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室,为一些课程进行现代化教学提供了方便条件,近几年,高等数学课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先后购买引进、联合开发、自主开发了本课程的三套教学课件。近四年里,应用数学系资料室购置国内外数学图书500余册,每年订阅相关杂志30余种。

(五)教学内容、方法与基本要求

理工类《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做统一要求,其中包括:(1)极限与连续;(2)一元函数微分学;(3)一元函数积分学;(4)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基础;(5)多元函数微分学;(6)多元函数积分学;(7)级数;(8)微分方程。(佐证材料参看附表十六到附表二十三)。

课程的基本要求:提炼经典数学内容、加强近代数学知识及前沿的内容。三百多年来,高等数学理论的发展推动和促进了许多工程技术学科的形成,在高等数学有限的学时内为了打开接触现代高科技领域的窗口,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性。

教学方法的改革,本课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如下“三结合”的特色:(1)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将当代最新的科研成果渗透到课堂中,才能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近几年来,我们发表科研及教学法研究论文 篇,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 3 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5 项。(2)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改革相结合。几年来,自主开发、联合开发、购买引进高等数学CAI课件3套,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同时,鼓励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辅助教学,并准备开设网上答疑系统。在教学内容上,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渗透到理论教学中,结合教学进度,将数学软件Maple、Matlab介绍展示给学生,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技能。(3)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与教学改革相结合。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使得广大教师摆脱了传统教学体系的束缚,广泛借鉴了兄弟院校的教学改革经验,将数学建模竞赛中思想、方法渗透到日常的理论教学之中,并通过课件的反复修改提炼,使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六)现代化教学

先后购买引进、联合开发、自主开发了本课程的三套CAI课件,连续四年来(02——06年)广泛开展了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Maple 与Matlab等当代数学软件的基本功能,渗透穿插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突出应用技能的培养。(佐证材料参看附表二十五)。

(七)建立和使用试题库

96年引进西安交通大学的《高等数学》试题库,04年又购买了其升级版,使用近8年,01年引进高教出版社出版的《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近代数学学》试题库,近六年的《高等数学》考试完全由试题库组题。(佐证材料参看附表二十四)

(八)考核方式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经验,制定了严格、细致的命题实施细则和评卷实施细则,在日常教学与考核方式上实行“五统一”,即: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日历、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统一学生评教系统。(佐证材料参看附表十六到附表二十三以及附表三十

二、附表三十三和附表三十四)。

(九)课程建设

近五年来,高等数学课程申报了多项省级及校级课程立项并获得批准,资助金额十余万。提供了参加学术会议、购买图书资料、教材的建设、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等经费。通过近几年的建设,今年准备申报校及省级精品课。(佐证材料参看附表十)。

(十)青年教师培养

近五年来,我们引进中青年教师6人,其中原来是高校教师的1人,科研单位的1人,博士毕业生1人,硕士毕业生3人(现1人已获得博士学位,1人在读博士),本科毕业生2人(1人已获得硕士学位,1人在读硕士)。一直以来,我们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尤为重要,青年教师入校时,校内组织岗前培训,分配到各院系后,院系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有专门的老教师进行指导培养。院里多次组织青年教师的教学比赛,选拔出几名优秀的教师参加校级的教学比赛,其中我系青年教师赵冰、李静、张彦分获得燕山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

一、二等奖。组织青年教师聆听优秀教师讲课,听名师讲座和知识创新讲座。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近四年有4名教师考取博士生和2名教师考取硕士生,其中1名博士和1名硕士已毕业。(佐证材料参看附表十三和附表十四)。

(十一)教学组织管理与教学研究改革

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规章制度,教学日历科学严谨,课前准备充分,有完整的教案及讲义,课堂教学严肃认真,内容传授条理清楚,语言表达准确,课后辅导答疑细致、耐心,学生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坚持听课制度,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交流,实行年轻教师的导师负责制(佐证材料参看附表十一)。

组织全体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中,2005年申报成功校级课程建设项目“工科高等数学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实践环节等各方面对本课程进行全方位改革和建设。(佐证材料参看附

第13篇:高等数学课程简介

数学的学习,本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你去解题或掌握数学知识, 而是让你在脑子里形成一种严谨、动态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 其他科目的学习是极为重要的。 初等数学:几何学:研究空间形式

代数学:研究数量关系

高等数学 解析几何: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其中平面解析几何部分内容已经在中学学过

线性代数:研究如何解线性方程组及有关问题

高等代数:研究方程式的求根问题

微积分:研究变速运动及曲边图形的求面积问题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研究随机现象,依据数据进行推理

所有这些学科构成高等数学的基础部分,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等数学的宏伟大厦。

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最大的区别就是: 高等数学是建立在微积分 之上的,而初等数学不是。微积分是现代数学最基本的一个工具,所 以说没学过微积分就等于没有学过真正的数学。

内容: : 基础——极限

主要——微积分: 一元微分: 导数与微分 导数与微分的应用 多元微分: 多元微分以及应用

一元积分: 定积分,不定积分,广义积分 定积分在几何及物理上的应用。 多元积分: 重积分 曲线积分 曲面积分 三种积分在几何,物理上的应用。

微积分里面最漂亮的定理就是斯托克斯公式,这个公式也是多元微积分的顶峰。单变量微积分中的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就是其表现形式,多元微积分学中的格林公式和高斯公式也是其表现形式。现代数学最基本的两门学科就是微积分和线性代数。正如华罗庚的大弟子龚升教授所说的: “一个学生或者老师说他学了多么多么高深的专业, 但是他连微积分和线 性代数这两门课都弄不清楚的话, 那一切都是空的, 糊弄外行是可以, 但是如果真刀真枪干数学是不行的” 。如何学好高等数学平心而论,高等数学确实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极限的运算、无穷小 量、一元微积分学、多元微积分学、无穷级数等章节都有比较大的难度。 很多学生对“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感到困惑。要想学好高等数 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理解概念。数学中有很多概念。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弄 清楚了它是如何定义的、有什么性质,才能真正地理解一个概念。 其次,掌握定理。定理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分为条件和结论两部分。 对于定理除了要掌握它的条件和结论以外,还要搞清它的适用范围,做到 有的放矢。不是每个定理都是关键的定理,因为有些定理只是关键定理的推广而 已。我们可以用读故事的心态去学数学,每一个定理就像一个故事中 的结局一样,一定有它的前因后果,只有弄清楚了某些定理和定义的 终极目的,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它。如果我们学了一系列的定理或者定 义,却不知道这些定理和命题是为了什么而服务,那么一切都是无用 功。第三,在弄懂例题的基础上作适量的习题。要特别提醒学习者的是, 课本上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有助于理解概念和掌握定理,要注意不同例 题的特点和解法在理解例题的基础上作适量的习题。作题时要善于总结 ---- 不仅总结方法,也要总结错误。这样,作完之后才会有所收获,才能 举一反三。 第四,理清脉络。要对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及时总结知识体 系,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会对进一步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等数学有两个特点:1.等价代换。在极限类的计算里,常等价代换 一些因子(这在量的计算中是不可理解的),但极限是阶的计算。2.如果原函数形式使计算很困难,可使用原函数的积分或微分形式,这是化简计算的思想。这三个函数之间的关系就是微分方程。

现代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本语言,是应用模式探索现实世界物质 运动机理的主要手段,更是现代技术与工程必不可少的工具。历史物理学、天文学、力学的许多重大发现无不与数学的进步息息相关, 如: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电磁波和光的本质的发现、海王 星和冥王星的发现、量子力学的诞生等等。20世纪最伟大的技术成就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都是以数学为基础的。 而现代的许多所谓高 科技更是本质上就是“数学技术” ,如:医学上的 CT 技术、指纹的存储和识别、飞行器的模拟设计、石油地质勘探的数据处理分析、信息 安全技术、保险精算、金融风险分析和预测等等。当今的数学不再只 是通过其他学科间接地应用于各技术领域, 而是广泛地直接地应用于各技术领域中。

第14篇:离散数学课程总结

《离散数学》课程论文

计科系10级 计本

一、对课程的理解

个人认为离散数学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本书分为六个部分。为数理

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组合数学、图论和初等数论。其中由于课时紧凑我们忽略了部分学习内容。感觉它是一门集理论思维与抽象思维于一身的学科。

开始学习大家可能会觉得很简单,学得很轻松,第一部分的数理逻辑在高中时也

有所接触,只是现在在高中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加入一些元素。第二部分集合论

高中也学过一点基本的,多了二元关系之类。据课本介绍,其中的偏序关系广泛

用于实际问题中,调度问题就是典型的实例。第三部分的代数结构是完全新的学习内容,开始带有抽象的色彩。接下来就学习了图论,是个很有意思的部分,不

像之前那么枯燥,可以有图形与关系之间的转换。

搜集有关资料得知《离散数学》的特点是:

1、知识点集中,概念和定理多:《离散数学》是建立在大量概念之上的逻辑

推理学科,概念的理解是我们学习这门学科的核心。不管哪本离散数学教材,都

会在每一章节列出若干定义和定理,接着就是这些定义定理的直接应用。掌握、

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和定理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要特别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

而描述这些联系的则是定理和性质。

2、方法性强:离散数学的特点是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通过对它的学习,能大大提高我们本身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形式化思维能力,从

而今后在学习任何一门计算机科学的专业主干课程时,都不会遇上任何思维理解

上的困难。《离散数学》的证明题多,不同的题型会需要不同的证明方法(如直

接证明法、反证法、归纳法、构造性证明法),同一个题也可能有几种方法。但

是《离散数学》证明 题的方法性是很强的,如果知道一道题用什么方法讲明,

则很容易可以证出来,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勤于思考,

对于同一个问题,尽可能多探讨几种证明方法,从而学会熟练运用这些证明方法。

同时要善于总结。

通过以上特点介绍使我对离散数学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我们是学计算机专

业的学生,离散数学的学习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虽然这门每个部分的联系不是

很紧密。今年我们开设的专业课有《数据库》,其中二元关系这部分与之就有了

很大的联系,听过离散数学后,数据库中这些关系的理解起来就不必那么费事了。

还有专业课《数据结构与算法》,这部分联系的就多了,主要是图论这部分。使

在学习数据结构时节省了不少时间,老师说起来也轻松。

二、对课程的建议

《离散数学》这本书中我们只学了四个部分: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系统、

图论.这四部分内容中每一个部分都可以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它们分别作为《离

散数学》课程的一部分,容易造成教学内容繁多与教学课时数偏少相矛盾,使教

学过程具有很大的难度.这几部分的内容我们只是选择性的部分详细讲解,我觉

得在教学过程中对讲授内容的设置上应当有所侧重,比如学生对集合论基础的很

多内容在中学数学中已经有所了解,所以这部分内容只需要简要介绍一下,重点放在用集合论的方法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上.对于二元关系这部分,侧重点是加强对与二元关系的几个性质相关问题的论证方法的训练.在数理逻辑上通过将一般命题公式和一阶逻辑公式化成范式,达到强化训练学生逻辑演算能力,并通过逻辑推理理论的学习来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图论部分重点放在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实际问题的处理上,通过对相关定理及其证明思路的理解来体会图论的研究方法.代数系统这部分内容重点放在群论上,尤其要在代数系统、群、子群、循环群、变换群、正规子群的概念及相关问题的理解上下功夫,特别要掌握同构和同态的概念及应用,对于其它的代数系统如环、域及布尔代数则可以略讲.另外,现行大多数教材,主要是集中在从纯数学理论角度教授基本内容,这也是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学习的.如果选择了这种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应穿插介绍一些知识点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将之与离散数学理论结合介绍给学生,使学生重视这一课程的学习,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地进行学习.这将有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对老师的建议

想起老师嘴角微微的上扬了,觉得老师很亲切。老师每次课后都会布置作批 改作业也很及时,不懂不会的问题也会集中给我们讲解。是位很细心的老师。有时还会和我们讲讲笑话。有时老师不知道我们在下面说什么,那种懵懂的表情很可爱。个人来说还是很满足的,还有知道老师教的科目很多,站在女性的立场很佩服啊,以后得向老师看齐。老师的课还是很有意思的。后期可能是时间的关系和课时的稀少,感觉后面的内容感觉一味概念灌输。总而言之,对老师没什么不满意。真要说什么建议那就严厉一点,吓吓那些不爱学习的。

第15篇:初中数学课程说课稿

要说好课,就必须写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 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中数学课程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初一年级第一章第五节作如下的设计。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有理数的乘方是初一年级上学期第一章第五节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要4个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继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 交流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4、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理解。

二、说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实践探究式。

三、说学法

根据初一学生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课堂上采取由浅入深的启发诱导,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跟着动脑、动手、动口,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方式由“学会”变为“会学”。

四、说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目的之一是使课堂生动、形象又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之二是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

第16篇:数学课程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56人,是一个新组合的班级。学生的层次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让学生适应学习环境的同时,应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板快:

(一)、数与运算。

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三)、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统计”。

(四)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

(五)整理与复习。

三、教学目标(按照单元顺序)

第一单元“圆”: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1.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单元“统计”:

1、学生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1、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4、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综合应用:

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

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四、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教学课时安排(按单元顺序)

第一单元圆:17课时。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16课时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化:5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5课时

数学与体育:3课时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13课时

第五单元统计:6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3课时

生活中的数:2课时

第17篇:离散数学课程总结

离散数学课程总结

姓名:

学号:

班级: 级计科系软件工程( )班

近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了飞速发展,在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离散数学是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学科,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各学科领域,特别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离散数学也是计算机专业的许多专业课程。

一、课程总结

本书的主要内容有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组合数学、图论以及初等数论六部分,而我们主要学习的有第一部分数理逻辑、第二部分集合论以及第五部分图论,第三部分代数结构也学习了一部分。

第一部分:数理逻辑

数理逻辑是研究推理的数学分支,推理有一些列的陈述句组成。在数理逻辑中,主要学习了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命题逻辑的等值演算、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一阶逻辑基本概念、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

1.在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中学习了命题的真值及真值表、命题与联结词、命题及其分类、联结词与复合命题、命题公式及其赋值。2.在命题逻辑的等值演算中主要学习了等值式与基本的等值式模式、等值演算与置换规则、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极大值和极小值,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联结词完备集。

3.在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中主要学习了推理的正确与错误、推理的形式结构、判断推理正确的方法、推理定律;自然推理系统P、形式系统的定义与分类、自然推理系统P,在P中构造证明:直接证明法、附加前提证明法、归谬法。

4.在一阶逻辑基本概念中主要学习了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个体词、谓词、量词、一阶逻辑公式及其解释、一阶语言、合式公式及合式公式的解释、永真式、矛盾式、可满足式。

5.在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中主要学习了一阶逻辑等值式与基本等值式、置换规则、换名规则、代替规则、前束范式、自然推理系统N及其推理规则。

第二部分:集合论

在集合论中,主要学习了集合代数、二元关系和函数。 1.在集合代数中,学习了集合的基本概念:属于、包含、空集、元集、幂集、全集;集合的基本运算:并、交、补相对、对称差等;集合恒等式:集合运算的主要算律、恒等式的证明方法。 2.在二元关系中学习了有序对与笛卡儿积、二元关系的定义与表示法、关系的运算、关系的性质、关系的闭包、等价关系与划分、偏序关系。

第三部分:代数结构

在代数结构中,主要学习了代数系统、群与环。

1、在代数系统中学习了二元运算及其性质:一元和二元运算定义及其实例、二元运算的主要性质、代数系统:代数系统定义及其实例、子代数、积代数。

2、在群与环中学习了群的定义与性质:半群、独异点、群、阶。

第五部分:图论

在图论中主要学习了图的基本概念、欧拉图与哈密顿图、树。 1.在图的基本概念中学习了图、通路与回路、图的连通性,图的矩阵表示、图的运算。

2.在欧拉图与哈密顿图中学习了欧拉图、哈密顿图。3.在树中学习了无向树及其性质、生成树、根数及其应用。

二、对课程的建议

离散数学是建立在大量定义、定理之上的逻辑推理学科,因此对概念的理解是学习这门课程的核心。在学习这些概念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而描述这些联系的实体则是大量的定理和性质。在考试中有一部分内容是考查学生对定义和定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因此要真正理解离散数学中所给出的每个基本概念真正的含义。

另外,离散这门课程我觉得每一个部分之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可以说都是独立的,所以我们可以对内容侧重讲解,虽然说这对以后的数据结构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更应该对一些有用的内容进行选择性的部分详细讲解。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实践,因为本书多是概念,我们不能仅仅只是纸上谈兵,例如在数理逻辑中,我们可能对一些命题逻辑公式熟练于心,但是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有各种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训练,多做一些证明题,这样才能把理念用于实践之中。后面的图论就更不用说了,只有结合实际的题目才能够掌握和理解。

三、对老师的建议

老师讲课很认真,对每一个知识点讲的也很是详细,但是我觉得老师不够严厉。另外,我希望老师可以穿插介绍一些知识点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将之与离散数学理论结合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更重视这一课程的学习。

第18篇:趣味数学课程纲要

趣味数学课程纲要

一、开发原则与开发背景

1、开发原则:《趣味数学》课程就是要把“数学有趣,数学不难”的理念放在第一位,故名“趣味数学”。本课程让学生在趣味化、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自主地建构数学知识,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源于学生的生活,源于学生好奇之事,引导学生积极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根据自己对高中数学基本的了解,设计出有趣的数学课程,对学生进行无痕的引导,降低学生接受的难度。通过学生的探究和发现感受到有趣有用的数学。同时体会我们中国古代光辉的数学成就,有信心学好数学。游戏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和途径,而数学语言却以简练和逻辑为特点。为了把抽象的数学符号变为生动活泼的形象符号,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更容易掌握,《趣味数学》将寓教于乐的传统教学理念移植到单调枯燥的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看图朗诵、动手动脑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操作学习法、阅读学习法、迁移学习法、发现学习法、尝试学习法等众多学习方法,让孩子通过饶有兴趣的认知方式轻松掌握知识。

2、开发背景:“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不仅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数学以高度智力训练价值以及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为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思维训练,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渊博的数学知识,也使那些数学尖子有发挥自己特长的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可以训练他们的思维,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发展,形式健全人格,具有终身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开展教学思维训练活动,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教学才能,提供了最佳的舞台,未来的数学家、科学家、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就在他们当中诞生。

三、课程目标

1、通过学习趣味数学题目,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

3.通过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数学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4、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容于活动中,使学生在好奇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力求体现我们的智慧秘诀:“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

四、课程内容

1、结合教材,精选数学的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力求题材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解题思路方程化,教学活动实践化

2、围绕数学快乐游戏、数学图形剪拼、数学智力竞赛等开展学习。

3、教学内容形式力求生动活泼,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赋予启发性,趣味性和全面性,扩大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五、教学原则与方法

1、实践性、趣味性、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除了严谨性以外,还有很多的趣味性,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2、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教学中,面向学生全体开展各种活动,同时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指导他们选择不同的练习内容。

六、课程安排

1、猜数字魔术

2、神奇的问题

3、骨牌游戏

4、火材棒的奥妙

5、巧寻路线

6、西洋棋的故事

7、想法与算法

8、魔方阵之谜

9、有趣的黑白棋

10、渡河的问题

11、遁形线之谜

12、有趣的问题

七、教学建议

本课程建议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来实施教学活动。考虑学生对趣味数学的话题一些比较感兴趣,比较有热情,建议每一节由老师简单引导,结合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一些有趣的问题、曲折感人的事情、人物背景,与学生一起探讨。采用集体引导。独自练习、分组活动、合作学习、实际操作、生活实践、调查研究等方法对数学中一些有名的问题、定理、悖论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和认识,感受数学的魅力。

八、学习建议

通过活动,学生能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情景化,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将数学思维和数学知识渗透到每一节节程之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认知数学符号,掌握数学概念,形成数学思维,明白数理意义,亲近数学学科。并且通过这些问题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奥秘的机会,学生在参与这些数学游戏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锻炼数学智慧,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些题目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洞察力、分析能力、图形识别能力、想像力、形象思维能力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训练。

九、课程评价,

1、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参与态度、活动表现等情况及时评价,评价采取生生互评、小组点评、教师评价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

2、学习成果展示评价。

3、具体量化评价如下: (1)出勤率10%;(2)学习态度20%;(3)学习成果展示70%。 总分90—100为优;80—90为良;60—80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19篇:趣味数学课程纲要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纲要

一、基本项目

课程名称:《趣味数学》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授课对象:四—六年级

二、课程开发价值与开发前景

1、开发价值: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强烈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日益构成人的素质,形成人的力量的根本要素。在未来社会中,一个完全没有创造力思维能力的人其生存质量是不理想的,教育是否培养出具有严密的思维能力和具有创造精神的新人,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也是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立足点,毋容置疑的是,从小加强以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2、开发前景:“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不仅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数学以高度智力训练价值以及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为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思维训练,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渊博的数学知识,也使那些数学尖子有发挥自己特长的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可以训练他们的思维,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发展,形式健全人格,具有终身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开展教学思维训练活动,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教学才能,提供了最佳的舞台,未来的数学家、科学家、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就在他们当中诞生。

三、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

(1)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弥补以往因时间、应试、包括教师自身因素产生的教材利用不充分情况,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

(2)通过了解更多的数学家的故事、接触更多优秀的数学书籍,使学生逐步了解数学的历史性、人文性,从而得到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的熏陶。

(3)通过组织各种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丰富性、趣味性、实用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动力。

2、课程内容

数学学习不是追求要学会多少知识或是掌握什么方法,而是为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汲取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能力。因此,本课程将从文化渗透、知识延伸、方法提炼三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

(1)数学阅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人文性

现在不少学校和家长都比较重视孩子学科外的知识拓展,但是学生对于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即便看到、听到也兴趣不大。在我们苏教版的教材上每个单元里基本都有这样的数学小故事,但是很多教师忽略了它的存在和价值,很少有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即便有教师注意到了,也只是让学生在课的结尾或早读课中自己读一读,不曾让学生感受故事的背后是怎样的。

另外,历史上许多数学家都曾在青少年时代受到一些优秀数学书籍的重要影响,不仅从中得到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的熏陶,而且在他们的一生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基于以上原因,在适时开展的校本课程中正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之处。教师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鼓励学生读一些数学课本以外的科普读物、浏览一些有趣的数学网站等,以引起思想共鸣和模仿实践,从中提高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2)课堂延伸——让学生感受看得见的数学

做一做:这里是指教材中的实践活动课,尤其是指操作类的,往往很多数学老师都是跳掉不上,因为它既不影响学科考查时的质量,又在操作时带来一定的复杂性、局限性,所以怕烦的老师就自动把这样的课当做可上可不上的“活动课”了。

而新课标单独设置实践活动内容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了书本知识后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校本课程的时间将这样的实践活动课的目的和作用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

想一想: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想自己就是最好的课程资源来源,要具有敏锐的数学眼光,观察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数学现象、数学问题,善于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需要教师经常性地反思课本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经常问个为什么。

例如人民币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几乎每天都要和它打交道,但是对于“人民币为什么只有

1、

2、5这三种数额的票面,而没有其它数额的票面?”,我记得曾经有学生就这样问过。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

写一写:数学的过程也是数学交流的过程,但是学生对于描写学习的心得、感受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校本课程指导学生收集身边的数学问题,或者写下学数学的感受,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形式可以撰写我的感想、数学童话或数学小论文等。

例如上完一节数学名人名段的课、活动课或课堂延伸课等等,让学生在接下来的一周自己搜集感兴趣的相关知识,在第二堂课中就可以让学生完成一篇数学小练笔。因为有了素材、有了及时捕捉的所思所想、又给与了充分的写作时间,学生的数学文笔就能得到相应的锻炼,数学素养也就有了相应的提升。

(3)数学游戏——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学习课本知识,我们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创设一些游戏,但是受到教材、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因此,数学的趣味性也就大打折扣。其实游戏未尝不可以成为课本知识的载体,只要有足够的智慧。我们可以以课本知识点为基础,积极开发与学科内容相关的专题性学习材料,以丰富课程内容。形式以各种数学游戏活动为主,逐步渗透、深化与巩固。

例如一年级在学完20以内数的认识后,教师就可以在校本课程中创设“连连看”的游戏:从0开始依次连线,最后回到0,看看你能连出什么图案,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涂一涂,看看谁的画最漂亮!

例如“扑克牌游戏”,它可以包括20以内的加法(两人各翻一张牌进行加法计算)、巧算24点、有余数的计算(在1~10中取三张牌,最大一张为除数,剩余两张组成被除数)等一系列活动。

3、课程实施建议

“趣味数学”是以拓展课的形式出现,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生活化。按年级划分招收相应学员,我们以一节课为一个主题,有游戏、活动、设问等形式,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学生乐于参与其中。

4、课程评价建议

(1)学习评价指标一: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学期末填写相应评价表格。 (2)学习评价指标二:教师综合评定。

第20篇:数学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3月11-14日,我有幸参加县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评比比赛。在短短4天的时间里,我观摩了17节小学数学优质课。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真实感受到他们的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为我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

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各个老师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这次课堂观摩活动,让我再次开阔了眼界,明白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中学数学课程教案模板
《中学数学课程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