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09 18:02:41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语文六年级《自选商场》教案

自选商场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我们在设计《自选商场》一课的教学时,着重体现了以下指导思想。

(一)紧紧把握住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走向

我们在纷繁复杂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浪潮中,感觉到语文课程发展最基本的走向是“整合、自主、开放”。整合包括目标的整合、内容的整合、方法的整合;自主是改变学习方式的关键;开放是新的语文课程与教学体系的重要特征。

(二)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关于识字教学的要求

第一学段识字目标中的“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建议中的“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评价建议中的“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将我市正在开展的“小学开放性语文教育实验研究”中成功的做法运用到本课的教学中。一是在识字的途径上,增加生活识字;二是在识字的方式上,强调自主识字。

二、学习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我们确定《自选商场》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为:

(1)喜欢识字,增强自主识字的愿望。

(2)会读会认“商、场”等14个生字。

(3)大致了解在自选商场购物方便的特点。

三、教学基本思路

(一)抓住三条线索

1.生活识字,展示交流。将识字与生活结合起来,拓展识字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体验识字的意义和乐趣。

2.自主识字,探究发现。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主动识字,发现识字的奥秘,形成自主识字的习惯。

3.创设情境、巩固识字。根据一年级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巩固识字成果。

(二)理顺三个关系

1.课内外的关系。打破传统课堂从课内到课外的模式,根据课内外沟通的思想,从生活识字出发,从学生的生活识字中提取课内识字的重点,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再回到生活识字中巩固扩大识字成果,给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舞台。

2.自主和示范的关系。识字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基础,但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性指导时,教师应适时示范。比如一些容易读错的字音,最好在学生初步探索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即予以示范甚至教读。

3.自主和合作的关系。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而合作学习实际也是另一个层面上的自主学习。因此,要在自主基础上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发展自主意识。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分工、配合和协调,是学会自主和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

(三)突出四个环节

1.生字的呈现。本课生字采用分散呈现的方式,“商、场”在出示课题时呈现,“东、西”在出示句子时呈现,其余在出示词语时呈现。呈现步骤为:词句字词句。

2.识记的方法。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为主。如“本、牙”两字可结合已学过“木、体、穿”,采用加一加、减一减的办法识记;“笔”字可通过直观教具毛笔进行形象识记。

3.识字的巩固。采用变换词序,变换字序,换个环境,游戏活动(组字、走迷宫)等方式巩固识字。

4.识字的检测。采用自测、互测、抽测结合的方式,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分步聚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落实。

(四)讲究三个策略

1.激励的策略。摒弃常见的实物、小红花、掌声等外在激励的方式,而采用师生情感共鸣、配合默契、体验成功等内激励的方式。外在激励大多是浅层的、短暂的,而且往往是不公平的,在鼓励少数的同时打击大多数。而内激励是深层的、长久的、公平的,也是令人难忘的。

2.提问的策略。对一年级上学期的小孩来说,提问一定要明确,避免走冤枉路。如果提问目的不明,学生就会答非所问,浪费时间。例如教师想引导学生说出“在自选商场购物真方便”的意思,假如问“图上的小孩可能说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可能就和教师希望得到的答案相距甚远。

3.环节转换的策略。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学环节一定要适时转换。同一种形式的活动,时间不宜太长。只有在井然有序而又不断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们才能在较长的时间里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推荐第2篇:小学六年级语文

本套丛书是根据国家教育部中小学生最新课程标准,配合“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而编写的。

为帮助学生们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方便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辅导,同时帮助教师们按照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进行教学,我们特别邀请了参加北京市富有多年教学教研经验、对小学教材教法有深入研究、掌握当前教改精神的优秀教师悉心编写本套练习册。本练习册尤其适合北京市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学生使用。

本套练习册共24册,每个学年分上、下册。丛书具有以下特点:

1.本练习册与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家长辅导丛书”的《帮你学语文》、《帮你学数学》配套使用,学生从中可以获得多角度、全方位、省时高效的强化训练。

2.依据“温故知新、循序渐进”这一古老而又常青的教学原则,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紧紧围绕重点、难点,并注重对重点、难点的提示与指导,在参考答案中就典型习题进行了解释和解析。

3.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力求做到一题多用,开拓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4.练习方式灵活、多样,每册书中每课均有练习,练习分基本题、中等题、稍有难度题,由浅入深,每个单元后面都有单元自测题,还有期末综合自测题,并附有部分练习的参考答案。

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复习、巩固并综合运用所学过的语文知识和数学知识,初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数学的一般规律,打下坚实的读写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的基础,使他们的学习成绩大幅度地提高。

推荐第3篇:小学六年级语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请认真地读拼音,端正地写词语。(6分)

fěi cuì bó bó

生机

duàn liàn suàn bàn róu zhòu bō xuē

二、请按时间的顺序从前到后把下面的词语重新排列。(2分)

端午节 春节 重阳节 清明节 除夕 中秋节

三、词语填空。(5分)

零七八 _____万_____更新_____然不同张灯_____彩不知所____惊心动_____千___ _一发_____想不到_____无虚席莫__ 其妙

四。根据句意写词语 (3分)

1、做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2、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3.一下子都拥了进去。

五、填空。(10分)

1、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人,如: _________的李大钊,________的周恩来,__________的居里夫人,__________的鲁滨孙„„

2.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______,从我脚边_______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_______了一日。我淹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_____了。

3、人非生而知之者,

一鼓作气,

4、----------------- 立根原在破岩中。

5、月出惊山鸟 ------------------。

6、千门万户曈曈日,

7、谁道人生无再少,-----------------。

六、句子训练在(2分)

1、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了。(变把字句)

2、联欢会上我表演了独唱和文娱节目。(修改病句)

七、名著我知道(2分)《西游记》中最具反叛精神的人物是————-再写出两个他的故事--------、-------------。

第二部分:阅读与积累

(一)(11分)

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 , 我是最大的 。” 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 , 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1、(1 分)请给这个文段加上一个小标题:

2、(2分)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2分)“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是指:

4、(2分)这段话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通过这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2分)读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然后自己提问自己回答,体会句子的内涵。问题:

回答:

6、(2分)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这时,他心里也许在想:

(二)(10分)感

一直以来,“感恩”在我心中是感谢恩人的概念,“恩人”就是对自己大恩大德的人。而在美国的一次偶遇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思。

那是在洛杉矶的一家旅馆。早晨,我在餐厅就餐时,发现有三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写着什么。在就餐时间、就餐的地方,这三个孩子却没做与吃饭有关的事。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试探着走了过去。得到这些孩子的应允,我坐在了他们旁边。

我是个外国人,可他们跟我落落大方地攀谈起来。三个孩子中那个戴眼镜的男孩是哥哥,十二三岁。他的妹妹八九岁,而小弟弟才五六岁。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们正在搬家,新房还未安顿好,因此他们和母亲暂时住在这家旅馆里。

当我问到他们在做什么时,哥哥回答说正在写感谢信。他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让我疑惑不解:三个小孩一大早起来写感谢信,这是为什么?我愣了一阵后追问道: “写给谁的?”“给妈妈。”我心中的疑团一个未解一个又生。“为什么?”我又问道。“我们每天都写,这是我们每日必做的功课。”孩子们回答道。哪有每天都写感谢信的?真是不可思议!我凑过去看了一眼他们每人手下的那沓纸,哥哥在纸上写了八九行字,妹妹写了五六行,小弟弟只写了两三行。再仔细看其中的内容,上面写着“草丛里的野花开得好漂亮呀”,“昨天吃的比萨饼真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老师夸我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之类的简单语句。我心头一震,原来这就是他们写的感谢信呀!它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了他们什么好吃的,帮了什么忙,而是把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啊,我终于明白了:感恩不只是感谢父母的关爱,不只是感谢大恩大德,还应该对天天享受到的一点一滴美好事物心存感激,并体现在行动中啊!

1、(1分)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

宁可„„也„„ 不论„„总„„

与其„„不如„„ 即使„„也„„

2、(1 分)从文章中找出两个成语写下来:

3、(3分)写出第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2分)“在美国的一次偶遇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思”,这另一层意思是什么?在文中找出答案,写在下面。

5、(3分)文中“我”的心理变化是:→→。

(三)(14分)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2分)

⑴、使弈秋诲(huì huǐ )二人弈。

⑵、为(wèi wéi )是其智弗(fó fú )若与(yú yǔ )?

2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字义,将序号填入括号里。(3分)

(1)通国A、连接。B、没有堵塞,可以通过。C、全。

(2)使弈秋诲二人弈A、派遣;B、使用;C、让,叫;

(3)非然也A、对,不错;B、那样,这样;C、然而。

3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之,思援弓缴而射之。

4.翻译句子。(4分)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5.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2分)

课文记述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一个,告诉我们 的道理。

推荐第4篇:小学六年级语文

一打伞的女孩

南天门是花果山上的一个景点。我们快到这个景点的时候,雨下大了,只好在大树下躲雨,躲了好一会儿,有三个伙伴见到一位打伞的女孩,就钻进她的雨伞里去,变成了四个人共用一把伞。他们佝偻着身子像四个蒜瓣围着蒜头的茎,煞是好笑。我这时打量起这个打伞的女孩。先前还当她是迷路的小游客呢,但看她不惊不慌的样子,穿着家常衣服,又不像。问她是做啥的。她的声音很低,断断续续地说是带路的,带到山顶两块钱。说着,扭头看背后的林间小路。我望过去,路边有民居。是她的家?到底是孩子,不会招揽生意,要不是躲雨,要不是问她,都不知道她在等什么。这也是生活呀。因地制宜,山里的孩子就靠带路来赚一点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雨,下小了,我们继续前行。百步之外,又碰上一个打雨伞的孩子,好比菜场上的又一个“摊位”。能肯定她是带路的了,所以直接问她今天带过几个人了。她说,带过一个,得了两块钱。看样子,花果山上有一个“带路族”。但这“带路族”的两位孩子都很木讷。为什么不会拿几把伞来卖卖呢?卖给躲雨的人,价格可以上浮呢。

我忽然想起她们应该唱着带路歌去带路。我来给她两写个带路歌吧。

“啦啦啦,啦啦啦,花果山中有我的家,走小道,抄近路,上山的小道在我脚下。只要花上两块钱,水帘瀑布可以直达。”

希望以后她们能唱着这首《带路歌》给游客们带路,这样她们可能生意兴旺起来呢!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1、给下面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画上“√”号。(3分) 打量(liáng lìang) 上浮(fú fóu ) 兴(xīng xìng)旺

2、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写下来: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从第3自然段中找出一个错别字,改正过来。___改___。(2分)

4、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上“~~”线。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______________比成______________。(4分)

(二)理解与感悟。(17分)

5、联系上下文理解“因地制宜”的意思。“因地”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制宜”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6、文中说两位女孩很“木讷”,理由是______________。联系上下文来看,“木讷”这个词可以理解为_________ 。

7、从文中的叙述和描写中,你体会到小女孩是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三)表达。(9分)

8、请你为打伞的女孩另写一首新的《带路歌》。

当万紫千红的春天来到的时候,桃红柳绿,春光明媚,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每当这时,却很少有人想到那山坡上、大路旁的小草。

小草虽然微小,但是有着坚强的性格和蓬勃向上的精神!寒冬刚过,小草便发出了嫩芽。无论是在高山,还是平原,到处都可以看到小草翠绿的身影。她不怕狂风暴雨,不怕电闪雷击,不怕野火烧身。 , 哪里有春风,哪里就有小草。我爱那漫山遍野绿茵茵的小草!

小草一生绿化大地,默默无闻装点着大地,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好处,她将一生献给了大地。但是她从来没有什么要求,怎能不叫人产生敬意呢?我要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我要歌颂小草无私奉献的品德。

我爱小草,更爱千千万万具有小草精神的人!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写几个描写春的词语。例如:春光明媚(写三个)。

3.小草具有( )的性格和( )的精神。 4.如果要给短文分为三段,应怎样分?请用“II”给短文分段。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用诗句“、”来概括。6.在文中找一个拟人句和一个排比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 三时光

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同光亮的花苞,安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漂亮;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画出周边的事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思考。

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做“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原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耗费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

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不管这些事情如何复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小院到冬日小雨中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荒芜的墓到津南那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含混甚至早被时光干清洁净一抹而去?

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目光冷峻锋利,逼视而来。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他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工传神的本事、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的精神注入其中。

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留下来。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么?

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

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进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不就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惟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

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浮现。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号召出来的。

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成的浅坑。我的时光只有被安置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生命计量的。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废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

迎面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

忽然,电来了,灯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调换天地。刚才那片幽阔深远的思想世界顿时不在,惟有烛火空自燃烧,显得过剩,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灯光里仿佛换了一个神气,不再那样咄咄逼人了。

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

1.加点字注音 衣袂( ) 咄咄逼人( ) ..2.第6段用“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写出了生命的延续,请你试着仿写表达这一主题的一组句子。

3.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感情?

4.第9段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废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请你谈谈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

5.写出2句关于古人对“时光”有感的句子

四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2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流浪汉说:“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纸牌,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懊悔呀!”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了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变成了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他想起自己刚才的话,便向自己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他看到几个孩子在玩玻璃球,不觉手痒了,也挤进去玩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到了老年,他又后悔地痛苦起来,正巧,他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哀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我做了件蠢事!”时光老人冷笑着说:“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少年( )年 麻将( ) ..2.“熟悉”的反义词是( ) “后悔”的近义词是( ) 3.回答

【1】流浪汉哀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 个青春,是怎么说的?用“____\"画出有关句子。

【2】流浪汉第一次见到时光老人时呜呜地哭着,他说:“我真懊悔啊!”你知道 他为什么懊悔吗?后来他是怎么做的?

【3】流浪汉第二次见到时光老人时,时光老人说自己做了件蠢事,你知道这件蠢事是什么吗?为什么说这件事是蠢事?

4.读完,你有何想法?

深山含笑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含笑不(以、已)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沁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花(佩、折)服!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

多么突兀的秀色啊!她简直像一个绝世独立的北方佳人,(竟、竞)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向)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目睹孩子们围着老师的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起来„„

我惊叹俊美挺拔的深山含笑,我更敬佩在边远山村默默无声播(撤、撒)知识的年轻人!

1.把文中括号里有不合适的字划掉。(5分)

2.庭院中的含笑与野生的含笑有什么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曲线画出两个比喻句。(2分)

4.用‖把全文分为3段,并写出第二段的段落大意。(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注意带点词语,结合题目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五《牵手》

①女儿很小的时候,带她出门,总是伸一根食指让她紧紧牵住。那时的女儿多小啊,脑袋刚刚齐到我的大腿,走路深一脚浅一脚趔趔趄趄,小小的胖手攥住我的食指,不要命地抓着,那真是甩也甩不脱,割也割不掉。不知道那只小手哪来那么大的劲道,我的一根食指对她来说还是庞然大物呢。

②稍大的时候领她上街,牵手已经不够了,牵手之后还要用她的胳膊勾住我的小臂,结结实实的,一步不落,仿佛生怕稍不留意我就会从她的身旁逃之天天。我感到小臂被她勾拉得像要脱臼,甩动不灵也妨害走路。我会冷不防地用劲,从她胳膊里怀抱里抽出自己的手。她“嗷”地一声扑上来,仍然是不屈不挠地抓住,而且比刚才更加用劲。后来我就怕带她上街,或者喝令她去牵爸爸的手。她牵爸爸的手也是一样全心全意,她爸爸让她牵着也会一脸陶醉和幸福。

③女儿现在已经十三四岁了。十三四岁的女儿人高马大,我们俩并排走路,我不穿高跟鞋比她矮一个头尖。人高马大的女儿出门依旧牵着我的手,但不是攥住我一根食指了,是把我的食指中指无名小指捏成一排,而后囊括进她的掌心。我说不行,你太大了,你看街上有没有这么大的女孩子还牵妈妈手的?她“嗯”一声说,我想牵。我试图甩脱她,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但她执拗地不让我的手滑开。她的手劲多大啊!我的指骨在她掌心里酥麻酥麻,只要她再加一把劲我就会叫唤出声。可我内心也爱好这种指骨酥麻的感到。

④我真不知道女儿牵我的手要牵到什么时候,今生今世我们的手还会不会分开。我嘴里说着:不要,不要。我心里默念着:牵吧,牵吧。我的孩子!妈妈牵女儿的手天经地义;女儿牵妈妈的手地久天长。女儿把她的手交到我手里,她就把她的一切都交给我了:在她满十八岁之前,她无忧无虑,因为忧虑有妈妈担着,荆棘由妈妈去砍,给她一把毒药她会不眨眼地当糖吞下,领她走上悬崖她会一步不落紧紧跟着。谁让我是妈妈呀?她的手不交给妈妈还能够交给谁呀?妈妈生来就是要牵着孩子走路的。

⑤可是妈妈老了之后,你还能这样紧紧牵住妈妈的手吗,我的孩子?跟现在你把一切交给妈妈一样,那时候妈妈也该把一切都交给你了。从前你交给妈妈的是花朵儿一样的身体,诗一般梦一样的年华;以后妈妈却要回赠你一段枯萎皱缩的躯干,一个琐碎不堪的灵魂。到那时候,你会牵我的这只手吗,我的孩子,我的女儿? 1.本文题目“牵手”有哪些方面的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你的懂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三次女儿牵着妈妈手的细节描写,请简要概括写出来并说说这几处细节描写突 出了什么(或“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结合高低文,简要说说你对下面两个句子的懂得。(4分) (1)妈妈牵女儿的手天经地义,女儿牵妈妈的手地久天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她一把毒药她会不眨眼地当糖吞下,领她走上悬崖她会一步不落紧紧跟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概括说说文章最后两段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读拼音,写汉字。(4分)

一最佳答案

(一)

1、打量( lìang) 上浮(fú ) 兴(xīng )旺

2、:因地制宜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3、两改俩。

4、他们佝偻着身子像四个蒜瓣围着蒜头的茎,煞是好笑。作者把围在小女孩伞下的伙伴们比作四个蒜瓣围着蒜头的茎.(二)

5、“因地”在文中指走上花果山上景点的路,“制宜”在文中指山里的孩子用带路来赚钱。

6、理由是在下雨天,她们不懂得边带路边卖雨伞来赚钱。不懂得在下雨时卖伞赚钱。

7、老实、懂事、腼腆。

(三)表达。

8、我是花果山的小主人,花果山的路,只有我最清楚!我在前面带路,鸟儿在我的顶上飞舞,歌唱,带到水帘瀑布后,问路人夸我,我也把歌儿唱! 二最佳答案

1.、赞美小草,我爱小草,2.、桃红柳绿,芳草如茵,莺歌燕舞,万紫千红, 3.(坚强)的性格和(蓬勃向上)的精神。

4.一(1)二(2-3)三(4)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拟人句:小草虽然微小,但是有着坚强的性格和蓬勃向上的精神! 排比句:她不怕狂风暴雨,不怕电闪雷击,不怕野火烧身。

三、参考答案:1.mâi(四声)duó(一声)2.歌手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歌曲里.3.表达了作者要专心进行文学创作而不为尘俗和虚荣所累的心志,继而实现一个文学家再造生命奇迹的宏愿。4. 艺术家只有抛弃世俗和虚荣,才能专心致志的进行艺术创作,才有可能创造出不朽的典范,他的艺术生命才有可能达到永恒。

四、答案:1.略 2.陌生 懊悔3.【1】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2】因为流浪汉少年时代没有好好学习。后来还是像以前一样。【3】这件蠢事是时光老人给流浪汉了一次机遇。因为流浪汉辜负了时光老人的用意。4.人生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好好爱护!(答案不固定)

五、答案:1.意味着父母对子女在人生道路上的辅助和依托,可以引导她成长,辅助她客服生活中面对的各种困难,是子女最大的依靠。

2.小时候,对未知世界的新鲜,妈妈的手可以带领她慢慢走向这个世界。

长大后表示的是对父母的依赖。 3.父母对子女的付出永远是最伟大最博爱,不求任何回报无私的,所以是天经地义的。 而女儿牵妈妈的手表示子女对父母伟大的爱的回报4.母亲希望女人能独立面对世界,但是心里却渴望她还是能像小时候一样依偎在自己身旁,希望她能长大,但是心里有舍不得的一种庞杂的情感。 5.表达了作者无奈的感情。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3分)

成绩:

勉强(qiánɡ

qiǎnɡ)

魁梧(wú

wǔ)

着迷(zháo zhāo) 瘦削(xuē

xiāo)

荒唐(tánɡ

tānɡ)

劝阻(zǔ

zhǔ)

二、读拼音,写词语。(8分)

shū shì

ɡē bǎn

bào yuàn

dǎo mãi

shãn shânɡ

xīn jīnɡ ròu tiào

zì yán zì yǔ

dà chī yì jīnɡ (

) (

) (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7分)

)惊(

)跳

怒(

)圆 ( ) 忧(

)忡忡

十指连(

废(

)忘食张( )结(

一如( )( )

)(

)忘返

身无( )(

) ( )( )大吉

片甲(

)( 留 ) ( )武扬威

调兵( )将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抱怨 ( )

在意 (

庄重 (

)沮丧(

) 羞愧 (

和谐 (

五、选词填空(7分) 抱怨

埋怨

①一到星期天,妈妈总是向爸爸(

)儿子的不听话,淘气。 ②我(

)小明睡过了头,没能搭上第一班车。 继而

继续 ①他先是一愣,(

)眼睛一亮„„

②“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没事的,你(

)看书吧。” 宁可„„也„„

与其„„不如„„

尽管„„还是„„ ①桑娜一家(

)生活十分艰难,(

)决定收养西蒙的孩子。 ②渔夫和妻子(

)自己多受些苦,(

)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中抚养。 ③桑娜觉得(

)看着西蒙的孩子活活饿死,(

)自己多受些苦,把他们抱回来。

六、判断下列省略号的作用,把序号填入(

)里。(4分)

省略号的主要作用有:① 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② 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③ 表示语音的跳跃。

④ 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1、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

3、“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

4、“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

七、判断句子的对错,对的在括号里打“√”。(5分) 1、那>中的老教授就是个聋哑人。(

2、>中的残疾人家中根本没有马.(

)

3、>的作者是德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

4、“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买给他的所有马草!”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转折作用。(

)

5、“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的睡着。”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

八、下面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将序号填入括号内。(5分) A .环境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E.动作描写 ①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 ②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

) ③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

④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⑤“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

九、把下列名言警句补充完整。(5分)

1、轻诺必寡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无不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不能动人。

4、,天之道也;

,人之道也。

5、有所,纤毫必;有所,时刻不易。

十、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守书摊的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残疾青年。缩句:

2、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正像海边的浪花吗? 改为陈述句:

3、一个妇女搬了把椅子放在我面前说: “这是我们专门准备的残疾人座椅,你快坐吧!” 改为间接转述句:

4、用心灵去倾听。(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换成直接引语)

6、那时侯,清政府腐败无能,刚一提出“京张”铁路的修筑计划,帝国主义就出来阻挠,要挟。(换成“因果关系”的说法)

(一)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用“_____”画出描写渔夫神情的语句.(1分)

2、用“~~”画出描写渔夫动作的语句.(1分)

3、用“===”画出描写渔夫语言的语句.(1分)

4、从文中可以看出渔夫是个怎样的人? (2分) 答:

(二) 有一次,我背着马草四处寻找马车夫时,经过了书摊。轮椅上的摊主叫住了我:“怎么不来看书了?”我抖抖手中提的一捆马草,无奈地摇摇头。

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闻声走出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可能是他的妹妹吧。

1、从“四处寻找”中你体会到什么? (1分) 从“四处寻找”中我体会到:马草不好卖,“我”很焦急。希望快快卖出马草,好换钱看书。

2、“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轮椅上的青年为什么“一楞”,又为什么“眼睛一亮”? (2分)

3、文中守书摊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1分)

4、补写内容。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心想:

5、

(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第二天,我们背着书包在东河边聚齐了,除了我和二牛,还有二兰和石花。我们沿着曲曲折折的小路往山里走。在山阴处溪边一块潮湿的地上,我们挖到了好几棵烟袋锅花;眼尖的二兰忽然发现溪里有小鱼,她说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让我们抓。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

1、在文中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2分)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文字所写的主要内容。(1分) 答:

3、这段文字中、、、

、等动作词语具体写出了我抓鱼和穿鱼的动作,这些描写,充分表达了这群孩子对老师的

之情。(3分)

4、我们抓鱼是

(用原文句子回答) (1分)

5、文段中省略号表示(

)。(1分)

7 A、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B、重复词语的省略

C、说话断断续续

D、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十

二、习作小能手.(30分)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帮助.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习作要求:写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要表达真情实感;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 附加题:(5分)

1、“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2、九寨沟在我国的那一个省(

A、浙江

B、广西

C、四川

D、河北

3、把下面的成语跟相关的历史人物连起来。

卧薪尝胆

负荆请罪

程门立雪 完璧归赵

闻鸡起舞

画龙点睛

张僧繇

祖逖

勾践

廉颇

杨时

蔺相如

他要感谢那只手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

一个皮肤棕黑色

又瘦又小

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

弯腰 低头问他

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你的手

老师

孩子小声答道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 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还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给短文分段,用“//”在原文中标出,并写出第二段段意。

4.为什么“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

5、这篇充满人情味的散文表达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观点,这就是

6、假如给你一个同样的主题——我想感谢的东西,请你画一画,你会画什么? 为什么?

xiá

jiâ

tuǒ

kān

无 (

慰 (

)贴

不(

lán zhuǎng

kuò

shēng

tài

huán

jìng

(

)

(

)

2、组词。(7分)

(1)、比一比,组词语。

埃(

媒(

崖(

偿(

挨(

谋(

涯(

尝(

(2)、多音字组词。

bō (

zhǎng(

biǎn(

bāo(

)涨

zhàng(

piān(

3、给加点的字、词选择一个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写有括号里(1分)

(1)绝妙(

① 断

② 完了

③ 极、最

④ 走不通

(2)天有点要下雨的意思。(

语言文字的含义;思想内容

意见;愿望

指表示一下的意思

某种趋势或苗头

情趣;趣味

4、按规定的意思写词。(2分)

举:①提出(

②推选(

③全(

④上托(

疾:①疾病(

②痛苦(

③痛恨(

④速度快(

5、查字典,填空。(2分)

“曼”字如果我们只知道其读音,应用­_________查字法,如果不知道应用_______查字法,我们还学过一种查字法是__________。“曼”字在字典中解释有(1)柔和(2)长,“高歌曼舞”中的“曼”解释________。

6、按要求填成语。(6分)

(1)请写出带“山”字的成语六个: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2)写出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六个: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3)最大的嘴(

最贵的稿费(

最短的季节(

最长的日子(

7、按要求写句子。(12分)

(1)大厅里安静极了。(改写成夸张句)

(2)看到美国轰炸我驻南大使馆的暴行,我不能无动于衷。(改成反问句)

(3)王新在大队会上说,他负责帮助小玲,让她把学习赶上去。

(请你以王新的身份告诉小玲)

(4)他不但改正了错误,而且还接受了批评。(修改病句 )

(5)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缩句)

(6)用“身临其境”和“隔岸观火”这两个词写一个生动具体的句子。

推荐第5篇: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要求:

A、你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是什么?

B、为什么喜欢?

C、这个栏目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指导

(1)学生思考问题,准备说话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选定 的栏目做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3)分组练习各自的话题。(学生互相评议)

(4)小组推荐代表上台演讲,师生评议。

2、反馈

(1)指名上台进行口语交际

(2)评议小结。

板书设计:

练习5

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原因

印象深刻的内容

推荐第6篇: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

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设计:

23 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好问养成习惯

推荐第7篇:六年级语文教案

练习七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指导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读书。

2、诵读与积累,提高阅读量,激发学生多渠道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阅读经验,陶冶学生的情操。

3、写好钢笔字。

4、口语交际:推荐一本书。

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

1、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阅读经验,陶冶学生的情操。

2、口语交际:推荐一本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题。

2、你能体会出老师这么讲的意思吗?

读书贵疑,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出疑问,并努力解决疑问,就能够获得真知。

3、齐读老师的话,深入理解老师话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题

2、书怎么可以煮呢?你对煮书是怎么理解的?

3、是不是所有的书都要煮?你觉得哪些书要煮?哪些书不要煮呢

4、你觉得该怎么煮书呢?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他针对读书中可能存在的误区,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读一读,看看从中你有什么收获?

2、自由读读四则名言,交流从中得到的收获。

3、齐读四由名言。

4、抄写四则名言。

四、诵读与积累

1、审题。

2、自读《今古贤文》,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3、交流对《今古贤文》的理解。

4、练习诵读,准备表演。

5、配乐表演。

五、作业

课外记熟这四则名言,找来鲁迅的名著读读。

推荐第8篇:六年级语文教案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懂得读报的好处,学会读报的方法,养成每天读报,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自读课文,了解部分词语

2、指名逐段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的意思,讨论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指读,思考写了什么?

(2)出示: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了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理解“九霄云外”,从这个词体会到什么?

像这样的人和事,你们身边有吗?

(3)引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看报看到上瘾的程度”

(4)学习第三自然段,思考:报纸上有什么东西令人着迷呢?

2、学习第二段

画出写读报方法的句子。

找出读报纸要注意的事情。

3、学习第三段

讨论:经常读报有哪些好处?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实践活动

开展“报纸剪贴”读报评报活动。

推荐第9篇:六年级语文教案

12、姥姥的剪纸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以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的含义;

2、能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验“熟能生巧”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进入课文

1、同学们,你见过剪纸吗?你会剪纸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2课

板书:

12、姥姥的剪纸

齐读课题:大家看了课题有什么想法?请说一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化出文中生字词语,在不懂的地方作记号;

2、小组交流学习;

3、课文哪几节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呢?

4、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5、指名说说,教师进行适当的板书:

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我“故意刁难尽展技艺

剪纸——表达了“我”的浓浓深情

剪纸——牵挂——回忆

6、根据板书,轻声读读课文,看看各是课文的哪几节;

三、指导写字

1、教师重点指导:

屯刁爽

2、学生描红,临写;

3、评议,表扬,指出应该注意的地方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画出描写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句子;

推荐第10篇:六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相机理解第一自然段) (3)结合课件学习课后生字,比较形近字。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3)交流感受。

谁知道“德高望重” 的意思?你们是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德高望重” ?

师: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生齐读)

师: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五、作业:抄写生字,并读熟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并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山中访友》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师: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这也就是作者要以“山中访友”为题目的原因了。

这种类似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板书设计: 1 山中访友

古桥 物 老朋友

树林 我 知己

…… 相 朋友 融(情)

《山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画面)师:我们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变幻莫测,多彩多姿,有时,让我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有时也让我们欣赏皑皑的白雪,当然,有时也让我们享受着蒙蒙的细雨…… 作家朱自清就曾经这样描写雨,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语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2、师:这个地方的雨,是祥和安宁的雨。而有一个地方的雨却是优美动听的,孩子们,想亲自去感受感受吗?

3、咱们今天就跟着作者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去感受山雨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

3、课件出示,全班读。

湿润的山风 轻盈的云雾 无字的歌谣 飘飘洒洒的雨丝 轻捷柔软的手指 优雅的小曲 水淋淋的嫩绿 清新的绿色

4、刚才你们透过文字和作者一起初次游览了雨中的山林。你愿意用读的方式带着老师到山林中走一走吗?(指名读课文)

5、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教师板书:雨起、雨中、雨后)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1)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观察山雨的?(2)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观察山雨的?

3、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1)指名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

(2)你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3)学生汇报,老师给予指导。 ①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a、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b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 ②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 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 绿草,都变成了 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 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a、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_____________;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比作_____________,把雨声比作_____________。 b、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什么?

4、感悟山雨的色彩美。_____________ (1)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

(2)你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3)带着遐想朗读。

(四)、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1、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

2、拓展阅读。《雨》(冯剑华)

3、作业:(任选一项)

(1)选择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写一小段话; (2)自己试着写一写我们生活中看到的雨景。

雨(冯剑华)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思考:你从文章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

3、草虫的村落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那一片爱恋之情。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并结合课件学习生字词。 (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快速默读: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你会怎样分?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2、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①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a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②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①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①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在我们看来,这声音似乎还不至于超过“人间的一切音乐”。但作者却这么认为,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③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 (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5)第9自然段,“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思考:“我”还会看见些什么?(市场里,甲虫们做买卖;公园里,大甲虫在教小甲虫寻找食物……)

三、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 (4)交流反馈。

四、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第4课。板书设计: 3 草虫的村落 黑甲虫——游侠 小圆虫——少女 灵泉般的音乐 勤勉地劳作

(想象丰富,感受独特)

第11篇: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可以分几段,各写什么?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观察第二幅插图,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段课文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2)理解第一层内容。

①指名读。

②为什么说麋鹿的外形很奇特?

(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③“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④齐读。注意重读“更”。

(3)理解第二层内容.

过渡思考:第一层已经为我们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点,为什么作者还要接下去写第二层呢?

①指名读。

②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读读、想想、画画。

(角型、尾巴、蹄子、毛色)

③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角——站着的时侯,个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④除了介绍麋鹿的外形,还介绍了什么?

(生活习性)

⑤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关系吗?为什么?

⑥讨论:有了第一层的介绍,我们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第二层写实不是有点多余,为什么?

⑦引读练习

(4)理解第三层内容

课文是从那几点来说明“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的?

②交流。

2、学习第三段

过渡: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传奇”,齐读。

说说“传奇”的意思。

(3)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再读课文。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麋鹿在我国出现最早,但后来竟销声匿迹了。

第二,1865年后。特别是1900年,麋鹿惨遭侵略者的偷盗、杀戮。

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乡,并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5)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

(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

要建设祖国,是祖国更加强大、繁荣。)

三、配乐朗读第

二、三段

四、精读训练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

2.画出描写麋鹿在黄河滩涂自由活动的句子,结合第一幅插图说说对在晨雾中活动的麋鹿有什么印象。

3.为什么说大风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土地广阔、气候温暖、林茂草丰)

4.通过课文的第

二、三两段的描写,我们对麋鹿已经有了比较全面充分的了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段,可以去掉吗?

5.有感情的朗读的一段。

五、拓展。

1.出示课文后第5题:默读课文要点,再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2.交流复述方法。

(1)结合插图,抓住麋鹿的角、蹄、尾、毛色等几个部分的特点,介绍它的体型及生活习性。

(2)参照“麋鹿的传奇经历”表介绍它的经历。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经历。

板书设计:

11.麋鹿

鹿科动物

繁殖能力低

外形奇特 (“四不象”)

传奇经历

回归故土

第12篇:六年级语文教案

养花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2.给课文编写提纲。 3.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4.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作者的养花实践中,感受到养花的乐趣,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读讲结合法、小组议论法、自学辅导法。 教学媒体: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工夫、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自生自灭、一来二去、门道、昙花、秉烛夜游、见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3.能从课文中找出点明中心的句子,并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中心的。 教学重点:

知道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及养花带来的乐趣,以及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中心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本课

你喜欢养花吗?谁说说养花有什么好处?那么我们看文中老舍先生是怎么看待养花的?

板书:养花。

二、介绍老舍、老舍养花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 12日发2 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文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还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关于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事。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通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3.朗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拼读,读生字,注意纠正错误。

记清字形,理解词义:有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时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

秉烛夜游:部首:禾或丿。笔顺:秉,与“乘”区别。词义:秉,拿。举着灯烛在夜间游赏。

3 纠正字音:乐趣、计较、虽然、适当、尽管、倾盆 2.多音字:

3.读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如有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如:置之不理,置,放。把它放在一边不去理睬。 4.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整体感知)(养花给“我”带来乐趣。)

5.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质疑。(写养花的乐趣为什么还写忧?)

五、练习朗读课文,读熟课文

六、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说出段意,理清线索。

板书设计

1.为什么养花;

2.养什么花;

3.养花要摸门道; 4.养花有益身心;

5.养花使人喜悦; 6.养花使人伤心;

7.养花的乐趣。

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3.想想自己喜什么花草,它有什么特点和为什么喜欢,以及在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4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2.给课文编写提纲。 3.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4.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2.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引入本课 谁养过花?请举手,说说你的感受。

老舍先生养花有什么感受呢?(乐趣)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讲课文

1.请你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养花的乐趣的?(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随机解决。)请同学按提纲上的内容读一读相关的段落。

5 2.请你再默读课文,举例说一说,课文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自读——批注——讨论——交流)

点拨:

(1)为什么只养好种易活,自己能奋斗的花?什么叫“奇花异草”?

教师:这与老舍的性格有关,对花草提出了一个内在的标准,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要自己奋斗。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奋斗的一生。

有感情地朗读。养花的乐趣是什么?(人生启迪:勤勉奋斗。) (2)“多么有意思”指什么?(在养花实践中摸到门道,花养得很好。)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用一句话归纳作者在养花中得到了什么?为什么养花能得到知识?

(花种类不同,习性不同,对自然环境与管理要求不同)养花的乐趣在哪里?(增长知识)

(3)作者的收获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只有按规律办事,花才能养活,只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摸到门道,增长知识。)

(4)“这多么有意思呀!”指什么?养花的乐趣在哪里? (养花须付出劳动,但有益身心,有所收获。)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板书: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6 (5)那么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板书:有喜有忧) “喜悦”是乐趣,那么“忧”也算乐趣吗?

(养花有喜有忧,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才是有趣的人生,无忧只有喜,生活平淡无味。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6)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与前面几段有什么关系?(分、总),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照应)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3.自己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养花的乐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中心句。(第7自然段)

2.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3.投影出示本课的提纲:

文章中心: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材料安排:

1.把养花当作乐趣。 2.分述养花的乐趣:

①养自己能奋斗的花——人生启迪 ②养花要摸门道——增长知识 ③养花要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7 ④养花使人喜悦——有喜 ⑤养花使人忧伤——有忧 3.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

1.说说你喜欢的花草有哪些。 2.说说这些花草的特点。

3.比较一下哪种花草最有特点,然后说说你为什么喜爱它。 4.构思。 5.写出来。

板书设计:

为什么养花

爱花

(总)

养什么花

好种易活的

养花

怎样养花

照管花草

热爱劳动 (乐趣) 需要劳动

管花救花

(分) 热爱生活

享受成果

赏花赠花 也有忧愁

菊死人忧

(总)

8

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言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 材料交流

1.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 9 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

4.诗歌体裁: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 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 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

(四) 交流探究

10 1.诗歌

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

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3.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练习:

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四、小结: 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 交流材料

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比较。

(二) 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三) 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首诗歌表现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 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12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

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1.点面结合 2.动静结合

三、练习: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四、小结 : 1.诗歌的朗读 2.诗歌内容的理解 3.诗歌的写法 五作业:

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山中杂记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平等、关爱、尊重和欣赏的情感态度。

3.学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用平淡、自然、流畅、亲切的语言叙事,了解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的特点。

4.联系自己观察小动物、养小动物的经历,体会作者与动物在一起的乐趣,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重点:

品味作者描写动物的句子,感受作者的博爱和从动物身上寻找到的乐趣。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在病中仍然能积极的发现周围事物的乐趣的乐观心态,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平等、关爱、尊重和欣赏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那么,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它给你怎样的感受?给你带来了那些乐趣?

2.在生活中,你又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动物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学习冰心的《山中杂记》,感受作者对动物的情感。

14 3.板书课题:山中杂记

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的资料。) 1.作者简介:除了《小资料》介绍的外,需要补充的是:冰心早年的小说多揭示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代表作有《斯人独憔悴》等。《寄小读者》是她散文最高水平的体现。诗集有《春水》和《繁星》。

2.写作背景:1923年,冰心赴美留学,《山中杂记》这篇文章是她留美期间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养病时写的。原来是一组,共十篇,我们学习的这篇是第十篇。养病期间的冰心,远离了紧张的学习生活,在绿树环绕的青山中放飞自己的童心,仿佛回到了童年,尽情地拥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赐予她的发现和感悟。

3.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 (1)出示词语,检查认读。

温驯 焦躁 蹒跚 妩媚 瞥见 憨涩 幕天席地 倚枕倾听

出其不意 自惊自跳 心魂俱静 庞然大物 玲珑娇小 弱不禁风

(2)重点理解下面词语:

温驯:温和驯服。

瞥见:很快地看一下,大略地看。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本文是形容小鸟。

庞然大物:形容外表上庞大的东西。玲珑娇小:细致,娇嫩小巧。

15 弱不禁风:形容身体虚弱,连风吹都禁不住。

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形容在野外作业的艰苦生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到的许多可爱的动物的生活情景,写出了它们给作者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也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2.快速浏览课文,用笔圈出作者写了哪几种动物?各在课文的哪些段落里?(1—2自然段写马;3-4自然段写狗;5-6自然段写猫;7-11自然段写鸟;第12自然段写虫。)从这些动物身上作者寻找到了那些乐趣?从那些词句能看出作者喜爱它们,用直线画出来。

3.作者虽然写了这么多动物,但各有侧重,详略得当,那作者详细写了哪一种动物呢?(鸟)这节课,就让我们先来细细品读详写小鸟的这一部分。

四、品读重点段落,学习写作方法 1.出示自学要求:

仔细阅读7-11自然段,思考:

(1)按照叙述顺序,作者依次介绍了哪些鸟?

(2) 你喜欢哪一段文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16 2.指名回答第一题:按照叙述顺序,作者依次介绍了青鸟、知更雀、蜂雀、小鸟家庭。

3.学生汇报第二题,教师相机点拨,师生达成共识。 第7自然段:

(1)指名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我喜欢第7自然段,是因为这段文字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山中鸟的美丽和种类的繁多。

(2)点拨:青鸟就是翠鸟(出示翠鸟的画面)它的羽毛十分鲜艳,作者爱青鸟仅仅是因为它美丽吗?(还因为青鸟报春早)从哪看出青鸟报春早?(读有关句子:“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地来了。最先的便是青鸟”“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了,因为青鸟的鸣声中,婉转地报着春的消息。)”从中体会到青鸟带给作者许多欣喜和希望。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 第8自然段:

(1)指名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我喜欢第8自然段,是因为这段文字写出了鸟的玲珑娇小以及作者对小蜂雀的喜爱、怜惜与友好。

(2)点拨:作者对这些早早来报春的小鸟们倾注了更多的关爱,当长着红胸脯的知更雀出现时(出示知更雀的画面)作者会做些什么?(观察它的动作,欣赏它鲜艳的颜色:红——白——绿)

17 写蜂雀(出示蜂雀画面)作者突出了什么?(小)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无可苗条”、“竟要比花还小”)它体长只有5-6厘米,体重只有3克左右,是世界上目前已知最小的鸟。作者对于这么小的鸟又是怎样做的呢?(读有关句子:“我在山亭中有时抬头瞥见,只屏息静立,连眼珠都不敢动。我似乎恐怕将这弱不禁风的小仙子惊走了。)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小蜂雀的怜爱”之情)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连眼珠都不敢动”、“ 弱不禁风”、“小仙子”)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第9自然段:

(1)指名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我喜欢第9自然段,是因为这段文字写了鸟清脆的叫声及鸟与春的关系。

(2)点拨:当许多毛羽艳丽的小鸟唱着轻美的歌飞来的时候,作者在做什么?(“倚枕倾听,使人心魂俱静”领略“以鸟鸣春”的境界。“心魂俱静”生动地突出了鸟儿歌声的轻美,渗透着作者对鸟鸣的情有独钟。)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 第10自然段:

(1)指名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我喜欢第10自然段,是因为这段文字写了鸟温馨的家庭并由此将心比心,联想到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牵挂从而对雏鸟及其父18 母的爱意更浓。

(2)点拨:作者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在幕天席地的生涯中,和小鸟最相亲爱。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小鸟爱的语句。(出示:“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

再找出间接表达作者对小鸟爱的语句。(“我常常去探望小鸟的家庭,而我却从不做偷卵捉雏等等破坏它们家庭幸福的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不仅真心地爱护这些鸟儿,还呼唤别人保护小鸟。)

比较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的特点:直接表达爱鸟,感情比较强烈;通过自己的做法间接表达对小鸟的爱也比较具体。两种表达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可以使表达更充分、更准确、更有感染力。

在这么多的动物中,作者为什么会详细介绍小鸟呢?(“我想到我自己不过是暂时离家,我的父亲和母亲已是这样的牵挂。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作者将心比心,想到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牵挂,从而对雏鸟及其父母的爱意更浓。爱家人,也爱动物,拥有博爱的情怀。)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 第11自然段:

(1)指名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我喜欢第11自然段,是因为这段文字让我知道了小鸟的成长过程和母子的相爱。

19 (2)点拨:(出示第11自然段)作者从哪两方面描写小鸟一家相亲相爱的?(母亲精心哺育儿女;儿女长大后不忘父母。)

作者从中寻找到了哪些乐趣?(小鸟刚出壳时的贪吃、茫然的样子,很傻的学步,憨涩的学唱,生动地再现了雏鸟娇嫩可爱的形象;小鸟们学会了觅食和筑巢后,常常去看望它们的父母,说明小鸟和人一样也有情有爱。)

作者为什么能把小鸟写得栩栩如生、有情有趣呢?(一是善于观察;二是拥有一颗博爱的心——以平等、尊重、关心、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在山中所见到的动物。)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博爱思想是冰心作品中所表现的最高理想和一贯的主题,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出作者的所见所思呢?

(学生采用自读、互读、对读、领读等形式读出对小鸟的喜爱之情。)

五、拓展延伸,小结本课

1.这篇课文语言细腻,深藏着关爱,倾洒着真情,这也是冰心作品的语言特点,爱——对动物的爱,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你学习本文后认为应应怎样对待动物呢?

3.小结:在外求学的冰心思念自己的父母家人,她在呼喊爱雏鸟,爱雏鸟双亲的同时,也在呼喊想父母,爱父母。描写和抒情结合在一起,浑然天成。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作者从小鸟身上寻找到的乐趣,品读了作者对小鸟的20 喜爱、关爱之情,感悟了作者的博爱。如果我们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热爱一切,生活就能给我们带来乐趣,我们也能在愉悦的情感中进入善良博爱的人生境界。

六、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冰心的其他散文,了解写作特点。 21

第13篇: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

二、读文感悟,领会姥姥技艺高超

1、人们对姥姥的剪纸手艺有何评价?她又是怎么样做的呢?

2、指名读

2、3节

板书:心灵手巧

无所不能

3、“我”是怎样变着花样刁难姥姥的?

板书:喜鹊登枝

4、出示小黑板:

“熟能生巧总剪的手都有准头了”

联系生活中的体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问:“我”为什么服了?

哪写地方说明了姥姥的剪纸技术高超呢?

讨论:从哪里能看到姥姥的技艺高超呢?

从“工夫不大”可以看出,时间之短,技艺之高超;

从“形象生”“无可挑剔”知道了作品的成功之完美; 问:“我”虽然服了,却还要耍赖,这是为什么?

写出了“我”的顽皮,从反面衬托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5、姥姥是如何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的?

通过阅读7—12节,从文中进行体会;

三、阅读课文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姥姥是如何表达对我的深情的呢?

3、我是怎样表达对姥姥的思念之情的?

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向老师或者其他人学习几样剪纸;

板书设计:

姥姥心灵手巧

无所不能回忆思念

的勤劳善良

剪纸栩栩如生熟能生巧

活灵活现

第14篇: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指导。

(1)、指名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姥姥的剪纸》。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与相连的字相差大

(5)、教师重点指导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2)、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习写毛笔字

1、学写毛笔字

2、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

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着两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三、教学学会做解释

1、师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被别人误会。这时你可以适当做解释。解释时要态度诚恳,心平气和,说明原委。碰到下面几种情况,应该怎样做解释呢?

2、每个学生任选一条认真读题,做好演练准备。

3、提示学生想清这样几个问题:

(1)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

(2)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对方的误会,说明原委。

(3)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

(4)解释时还要注意态度,要使对方愿意听你解释,以求得好的效果。

4、想好后先低声练说。

5、同桌互说。

6、当众演练,师生评议。

第15篇:六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1 山中访友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课件。

五、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1、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4、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 吟诵 唱和 陡峭 挺拔 精致 奥秘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

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 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2、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1、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2、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六)、抄写词语,自主背诵

1、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瀑布 陡峭 身躯 津津乐道 蕴含 侠客

2、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第二课时

(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

(二)、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1、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2、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齐读一遍。

(三)、作别朋友,临行寄语

1、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等。)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2﹡山雨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这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3、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感情。

2、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前准备

录有雨声以及轻柔舒缓音乐的磁带或光碟

五、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上一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下面这篇课文,一起去体味那山雨的无穷韵味吧!

2、揭示课题《山雨》,带着各自不同的感受读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

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教师板书:雨起、雨中、雨后)

(三)|学习“雨起”,感知“悄悄”

1、看,山雨来了。请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自然段,山雨初来乍到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练习说话,朗读品评。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1)自由读这句话,感受雨来时带来了怎样的感觉?(悄悄然的、有节奏的„„) (2)就带着这种静悄悄的韵味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雨中”,感悟神奇

1、雨就这样悄悄地起来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播放磁带或光碟),竖耳听,你似乎听到了什么或看见了什么?

2、那课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拿起书,轻声地读,体会山林中飘飘洒洒的山雨带给你的感觉。

3、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韵味?细读课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话语,将它们划下来。

4、有侧重地交流、品析、朗读。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1)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

(2)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读,并点拔,然后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1)读一读这话,感受感受:山雨神奇在什么地方?

(2)雨丝是飘飘洒洒的,还会是怎样的?请换一个叠词来说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用心灵去感受。 教师配乐范读。。 (3)带着遐想朗读。

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新课标第一网

(1)自由读,感受雨中的绿。

(2)讨论:如何理解”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话。

(五)、学习“雨后”,感受韵律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

2、汇报交流,自主朗读。教师适时点拨。

(六)、通读全文,积累背诵

1、分小组轮读整篇课文,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2、自由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3 草虫的村落

一、教材分析:

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4、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夏日里的虫鸣声;大自然的图片;摘抄卡等。

五、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夏日虫鸣的声音。

2、交流:你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大自然的声音和色彩总能让人陶醉,走进去使人流连忘返。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步履慢步走进《草虫的村落》,去享受大自然为我们带来的乐趣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语。(找出来,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 2.寻觅作者的踪迹。

作者的目光分别到了哪里?(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静读课文,感受情趣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

2.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些什么?印象最深的是哪些?

(四)、回归整体,提出疑问(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1.接读课文,简单评价。

2.引导学生就课文各个方面提出问题。(能马上解决的相机解决,与后面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师作好记录,作为调整下堂课教学内容的依据。) [预设]:

“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还看到了什么? 作者怎么知道小虫在做什么,想什么呢? 作者是怎么写得如此生动,有情有意的? „„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疑问。

(二)、品读课文,体会表达

1.边读边画,解决第一课时留下的有关表达上的疑问。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预设内容]:

(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抓住“真想”“可惜”) 把这种心思读出来。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

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 听录音──虫鸣,读句子。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出来。”

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联系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把体会到地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 (4)自由读

三、

四、五自然段。

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小虫驻足痴望、“村民”熙熙攘攘往来、意味深长地对视、像南国的少女、交流、攀谈的投机„„) 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

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 3.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 出示课文开头: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

(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可以小组交流,讨论、总结)

(三)、积累语言 1.把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写在摘抄卡上。 2.交流摘抄卡,读给同学听。 3.背诵摘抄的内容。

4.提倡尽可能地在习作中用一用。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接读),尽情抒发“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来的情趣。

2.课文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3.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随堂落实“小练笔”) 4﹡索溪峪的“野”

一、教材分析

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一个字是——“野”:山野、水野、动物野、友人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大自然时的愉快心情。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的透漏出自己的情感的方法。

3、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三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文章的野性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课前准备:收集张家界、索溪峪等有关的照片和文字资料。做成课件。

五、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展示,揭题导入

1、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

2、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

(二)、简介索溪峪

(三)、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读反馈。

3、抓题眼,引入研读。

(四)、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

2、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3、赏析。(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块进行教学) ①赏析“山是野的。”

a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b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 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d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②赏析“水是野的。”

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b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③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返朴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 (4)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

课文以作者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独特的感受,让我们身临其境。要求读出感受,读出韵味,读中想象。

(1)自己选择一部分练读。 (2)合作读。

(3)齐读与个别读相结合。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

(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朴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作者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在写景中表达了自己畅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

2、课后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细细品读,注意体会:他们对索溪峪的感受是什么?又是怎样表达的?

第16篇:六年级语文教案

19钱学森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体会钱学森放弃优厚待遇,回国为祖国的腾飞发展作贡献。

2、体会钱学森冲破阴碍,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不断努力献身。

教学用具:挂图、录音机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设置悬念

1、揭题谈话,简介人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老师这里有一点资料,请同学们读读。(出示有关资料)

2、设下悬念,为自读作铺垫。

钱学森学什么要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呢?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反馈纠错

1、一读课文。

(1)明确一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检查效果。

分自然段检查,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二读课文。

(1)提出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流利地读课文。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

3、三读课文。

(1)明确要求: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弄清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粗分段落。

(2)检查讨论。指名说说各自然段的意思。

分段,理清课文脉胳。

一(1)二(2)三(3~4)四(5~6)五(7)

三、分段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说说“垠、艘、额、裕”这4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它们左右部分的比例怎样?

2、教师示范指导“艘、额”这两个字的书写。

3、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第17篇:六年级语文教案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

4、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

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

(1)贺知章的《咏柳》

(2)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

(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

3、教师示范读

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

三、学习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第18篇:六年级语文教案

20、詹天佑

教学目标:

1、查阅资料,了解詹天佑的生平事迹和修筑京张铁路的历史背景。

2、理清课文的层次,了解詹天佑遇到的困难。

教学重难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字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学习第一段提前五天布置学生自学课文。

教师谈话,简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为国家做出的贡献。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互相讨论。

播放课文录音。

组织学生讨论,然后板书小标题,引导学生理清作者思路

1、指名读第一段。学生课下自学。

观看詹天佑的头像图片,了解京张铁路提前竣工为国家节省了两万两白银。学生可以谈自学收获;也可以提出疑难问题,集体讨论。

思考:课文讲什么事?按什么顺序讲的?可以分作几段理解找出中心句。

五、学习第二段。

六、课堂总结

七、出示重点句第三句。

1、运用“重点词句推敲法”指导学习第二段。

出示思考题:(1)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京张铁路,帝国主义持什么态度?

(2)我国人民有什么反应?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本段。请学生谈谈学了本段有什么感受。

预习课文的

三、四段。

讨论“第一条”和“完全”的含义,体会京张铁路在历史上的地位。

找出重点词语:“阻挠”“要挟”“嘲笑”,领会京张铁路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清政府的无能,以及帝国主义者的野心。

再找出表示我国人民的态度的词语:“轰动”,感受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通过读,表达对帝国主义者侵略本质的愤慨。谈体会(加深理解詹天佑遇到的困难和他的勇气、爱国心)。

第19篇:六年级语文教案

练习三

教学要求:

1.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读草稿来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2.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语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通过口语训练让学生学会申诉。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时间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部分。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景:学生分角色读题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作文草稿的修改方法。 (3)拓展:小结已经学过的作文修改方法。 2.教学第二部分

(1)根据上一部分。

(2)让学生思考“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意思。(强调修改的意义) (3)学生学习、领会作家老舍和叶胜陶修改文稿的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修改稿子不光要看,还要念,要看念的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

(5)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谈话导入。

(由本单元所学课文导入) 2.诵读《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 (1)学生自由读散文。

(2)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学生反复练习诵读 (4)指名读,齐读

3.感悟

(1)指名读问题: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结实? (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读后感想。 (3)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4)师生小结

第20篇: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板书:爱国)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去感受钱学森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83页,快速默读课文,画出钱学森说的话。 我们来交流一下,谁先来说?你是第一个举手的,发言权应该先给你! (出示句子)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从黑暗走向光明

就是因为祖国现在很穷,所以我们要共同去创造,我们应当回去。”

同意的 请举手。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句话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段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段话的?自由读一读这一小节,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身在异国他乡,心系祖国人民。时刻魂牵梦萦着自己的祖国。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首歌《我的中国心》。

《我的中国心》最初是由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在80年代的时候演唱的。这首歌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出了全世界爱国华人的共同心声。来!一起唱!

唱着这首《我的中国心》,你感觉怎样? (激动!自豪!兴奋!) 是的,无数游子哼唱着这首歌,一遍遍深情地呼唤着-----------(中国,我 爱 你。) 多么真挚的情感!多么富有激情的呼唤!同样喊出了身在美国心系中国的钱学森的心声!有把握把钱学森的心声读出来吗?

(齐读) 下面,我们来学习钱学森说的另一段话。 请同学读一读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从黑暗走向光明

就是因为祖国现在很穷,所以我们要共同去创造,我们应当回去。”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当时祖国还很穷,回去搞科研还有困难,可他一定要回去。) 是啊!中国有句俗话,“儿不嫌母丑”。祖国就是自己的母亲! 您还有什么想法。

(钱学森明明知道当时我们国家很穷,就是搞起科学研究来也不方便,但他却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条件。因为他是中国人,他要为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做贡献,他要把汗水和智慧洒在中国的土地上,让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 钱学森的话让我感动万分,因为他在美国帮助美国人做事情,美国给了他很高的待遇,将来可能会更有前途,而他回国,各方面条件都赶不上美国,他很爱国。) 说得多好啊!中国才是他的家!是祖国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他。祖国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坎都令他难忘;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他心中重千斤。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钱学森的肺腑之言,感受他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生齐读钱学森的第二段话。) 同学们,这段话是钱学森对谁说的? 是在什么情况下对留学生说的呢?

想一想,假如你是钱学森,在答复留学生的这番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说? (激动!诚恳!坚决!坚定!果断!) 体会得很好。请你带着你的激动,带着你的诚恳,带着你的坚决和果断再来读一读。 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钱学森总是和留学生们相聚在一起互述思家之情,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比其他留学生更为坚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3-4节。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 请你自己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是说钱学森是个难得的人才,坚决不能让他回到中国,这样美国的损失就大了。

说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说明他是个威力无比的人才。) 一个师有多少人?猜猜看。

当时美国部队的编制分甲、乙两种,乙种师5000人是一个师,甲种师一个师就是10000人,你们说五个师是多少人?

至少25000人啊!钱学森至少赶得上25000人!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力量无比的人!伟大的人!了不起的人!不可多得的人!打着灯笼难找的人!神奇的人!) 怪不得海军的高级将领说―――――――

读了着句话,你还知道了什么?绝”字什么意思? (坚决不允许。没有商量的余地。) 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 此处学生理解不出,教师范读引导。 (是不允许他离开美国,到中国不行!到其他国家也不允许! 就是他们美国一定要想方设法把他留下来,帮助美国做事情。) 他们会怎么留?请你想象一下。

(他们会给他涨工资,给他更好的别墅,更高档的轿车。还会给他升官。

他们如果劝说不行,利诱也不行,可能就要来硬的了。比如抓起来,拷打他。

会派人监视他,把他软禁起来,不允许他外出、打电话、通信等。控制他的自由。 实在不听话,不为美国做事,他们有可能对他下毒手,秘密杀害他。) 是啊!同学们想像的都有可能。他们会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事实上,当时的美国政府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当钱学森提出回国后,他们非常恐慌,后来又非常的恼火,明里暗里对钱学森进行迫害。后来还卑鄙地找了个借口把钱学森抓了起来。将他关押在一个孤岛上,进行惨无人道的折磨和迫害,仅半个月,就使他的体重减轻了30磅(约合27斤)。当时美国当局声称,只要钱学森放弃回国念头,就照常给他提供实验室和仪器设备. 然而,钱学森―――――

虽然留在美国,钱学森可以享受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然而,钱学森―――

尽管,其他的留学生再三劝阻钱学森,叫他不要回到贫穷落后的中国,然而,钱学森―― 尽管,美国政府千方百计阻扰钱学森回国,钱学森在美国受尽折磨,度日如年,然而,钱学森――

经过五年漫长的等待,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周恩来的努力下,钱学森终于从美国的束缚中获得了自由,当他接到可以离开美国的通知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并且高兴地像个孩子似的跳了起来。

终于可以回到自己日思夜想的祖国了,钱学森激动万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迎接他吧。

读一读第一节,仔细观察,你看到的钱学森怎样?

交流!

“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他希望自己坐的是火箭,火箭的速度比轮船快,说明他盼望早一点回来。 有一个成语正好能概括它的意思,又能表达钱学森此时的心情,谁知道?

归心似箭! 对!但作者为什么要用火箭作比,而不是飞机或者快艇呢?

也就说明钱学森盼得不能再盼了,急得不能再急了。谁能把这归心似箭的心情读得让大家都能感受到?

哪个词语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好!一起读! 这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深爱着自己的祖国,深爱着祖国的人民,时刻想着能为祖国人民多做点事。正因为如此,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学完课文,让我们走出文本,说说你的收获。

如今,钱学森老爷爷己

高龄,而他仍在为祖国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看!这是钱学森在询问神六的准备情况。让我们一起忠心的祝愿这位杰出的爱国老人健康长寿!希望同学们也时刻记住――――(以热爱祖国为荣,以服务人民为荣) 同学们像钱学森一样,爱国的中国人还有很多,很多,课外可以去读读<中华名人传记>或上网查找有关资料。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