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21 21:03:37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女娲补天_人教新课标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学习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的勇敢精神和高贵品质。

3、通过读文,让学生对阅读神话故事产生兴趣,并从中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高贵品德,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谈神话传说,激阅读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些英雄人物,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点击出现(神话故事的题目)。学生交流、齐读神话故事题目。

2、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它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感情丰富,寄托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美动人的《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板书课题:22 女娲补天

3、读了这个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那赶快打开书22课读课文吧!请大家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教师巡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待学生读完之后及时地提出表扬。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出示词语)顺势正音。指名读-齐读强调:“轰隆

第 1 页 隆、挣扎”的读音、区分冶与治的字形。

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师:是啊,女娲为了拯救处于危险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炼石补天。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把长文读短,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二、学习第一部分,感受危险。

1、师:同学们,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播放巨大声响),天啊,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句子画下来。

2、学生读文找句子。

3、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4、(出示句子)发挥想象,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人们遭受什么苦难? (概括板书:天塌地裂)借助图片与上下文理解“围困”“挣扎”。 想象说话:这时候,你听到了( ),看到孩子在熊熊大火中哭喊着( )。 面对这样的场面,你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谈感受)谁能用朗读再现这可怕的一幕?

先自己练习--指名展示-----配乐朗读。

5、面对如此悲惨的场面,(出示)女娲难过极了,她做了什么?(学生借助文中的句子回答),从这一举动,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女娲?

学生回答:善良的女娲,勇敢的女娲……

三、学习找石、炼石补天部分

师: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善良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第 2 页

1、为了补天,女娲做了什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

3、4自然段,说一说女娲补天的过程,把你感受最什么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体会到什么?把感受写在句子旁边。

2、学生读文,找句子,写感受。

3、全班交流。

根据提示,理清故事脉络:女娲为了补天,她先 ,接着 ,最后 。

板书 找石-炼石-补天 预设句子:

(1)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零零星星”一词体会到五彩石难找)

(2)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了一种纯情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体会:①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个词语看出找石的艰苦? ②通过“找啊找啊”一词,想象女娲会到什么地方找五彩石,会遇到什么危险?

③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想象说话。

④寻找五彩石如此困难,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读句子。

⑤师:女娲为了找齐五彩石,翻山越岭,踏遍悬崖峭壁,此时,女娲的全身(伤痕累累),双手(满是伤痕),可她没有放弃。她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此时,你什么感受?( 替女娲高兴 )

⑥此时,女娲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师:同学们读得如此动情,看来都被女娲战胜困难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要把

第 3 页 五彩石炼成液体,难度就更大了。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指名读句子。

出示句子: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① 女娲炼石真不容易啊,看看这个“端”字,体会到什么? ② 女娲不畏艰险,对准大窟窿一泼,天就补好了。“泼”又体会到什么?

③(动词变红),这些词语把女娲炼石补天的部分写得生动极了,带着体会再读着段话。

四、感悟女娲精神,升华情感。

师:天那么高,地那么远,女娲找石忙了几天几夜,又炼了五天五夜,她对准大黑窟窿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补好了。你体会到的是什么?(神奇)

你还想怎样夸夸女娲? 学生回答。

师:怀着对女娲的赞美、感激之情,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师:女娲的精神就像这天边的云霞,把爱的阳光洒满人间,让我们记住这个勇敢、善良的女神(女娲),记住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推荐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古代神话故事》《希腊神话故事》…… 板书设计:

第 4 页 31 女娲补天

天塌地裂

找石 善良 勇敢

炼石补天 无私奉献

第 5 页

推荐第2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检阅

检阅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商定、鸦雀无声、截肢、队伍、沉默、局面、方便、羡慕、情不自禁、盛大、隆重、街道、人山人海、主席台、观众、纠正、淹没、议论”等词语。

2、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能够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内心斗争。领悟体验部分词句。

4、感受博莱克坚强神气,儿童团员的宽容友爱、真诚善良,以及观众博爱的胸怀。

教学准备:课件,通过查资料了解检阅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板书检阅,并请学生说说什么是检阅。

2、播放国庆60周年阅兵实况录像片段,感受阅兵式的庄严、隆重的场面。

3、说说观看阅兵式后的感受。

4、教师出示课文挂图,检阅是一件多么隆重的仪式啊!街道上人山人海,楼房上彩旗飘扬,主席台上站满了国家领导人和外国贵宾。同学们,今天你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的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一个队员住着拐杖走在队伍的的第一排,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A这些男孩走得十分整齐,昂首挺胸。

B第一排的一个男孩虽然拄着拐杖,但仍然与全队保持一致。

5、一个残疾人怎么会参加这么隆重的检阅?一个残疾人,怎么能和其他队员的动作保持一致?这队儿童队员的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把握生字新词。

1、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阅读课文,标记段落。

2、熟悉课文中的生字词。辨析组词练习,加强巩固。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席:笔顺是“广席”。截:笔顺是“截”。

4.抄写词语。俱乐部 博士 鸦雀无声 截肢 队伍 沉默 局面 真棒 羡慕 主席台 观众 纠正

5、分男女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内容,全班交流汇报。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

2、小组交流怎么分部分,然后总结每部分的大意。

3、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检阅前的情景(第2-9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描写检阅时的情景(10-16自然段)

4、观众们是怎么夸队员们的呢?请你回家思考这两句话的深层含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我国建国六十周年或是国庆节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贵宾检阅群众或军队游行队伍的场面吗?是什么样子呢?播放录相。出示课文教学挂图。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目光移到这一队正经过主席台前的少年儿童。

2.请你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朋友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是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指名说。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检阅》

二、围绕重点,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读第2—6自然段。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讨论:“这件事”指什么事,为什么说是一件很重要、很棘手、谁都不愿第一个开口说的事?这么为难,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着重引导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理)

小结: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那么怎么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孩子们棒在哪儿,好吗?

2.投影出示两句话:“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说。指名读这两句话。

3.讨论: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1)自读课文找找理由后,参与小组的讨论。

(2)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的讨论。

说博莱克棒,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他并不因为自已是个拄拐的少年而自卑,他是一个自信的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的孩子,他的神情是那么专注,完完全全地融入了儿童队员的游行队伍,他的自尊、自强,使人们不由得发出了这个小伙子真棒的感受慨。指导读出博莱克的“棒”,体会博莱克当时的心情。(课文第12自然段)。

说这些小伙子棒,可能有以下理由: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他们是那么地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敢于充破世俗的偏见,大胆地让拄拐的儿童队员站在第一排,虽然他们曾犹豫,怕拄拐的博莱克影响儿童队员游行队伍的整体形象,但是最终他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不歧视任何人,让每个人都拥有应得的权利。因此孩子们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赞扬了自信的博莱克,也赞扬了儿童队员美好善良的心灵。指导读课文第

7、

8、9自然段,读出孩子们真心地为他人着想的做法,体会他们美好的心灵。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

三、激情总结,引导写话。

1.总结。

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1)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2)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3.交流小练笔,评价修改。

推荐第3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荷花

最新版

荷 花

教材分析:

《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写景记叙文,写“我”去公园赏荷,陶醉于白荷花的丰姿神韵,与荷融为一体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12个生字。 情感升华: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理解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像出“一大幅活的画”的景象;体会作者“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赏荷——设境激趣,触发情感。1.猜谜游戏。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打出课件)“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衬衫,坐在绿船上。” (荷花)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看荷花,好吗?(板书课题)

2.观看《荷花》录像片段。

看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时,不要拘束,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喊出来、说出来!(课件播放荷花的精美图片)

师:从同学们看荷花的那种惊喜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很多的发现和感受,来——勇敢的站起来说出你的发现和感受!

学生自由畅谈发现与感受,教师相机点评引出下文。

二、品荷——潜心品读,领悟情感。1.进入情境,初品课文。

师:同学们,我觉得你们就是最伟大的诗人,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那叶圣陶爷爷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还是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

下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师:刚才同学们学的很认真,我为你们认真的态度而鼓掌!大家一定都想告诉老师荷花的美吧,不急,我觉得好的东西应该在第一时间让好朋友一2017.3.1 最新版

起分享,赶快找到你的朋友,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他听,告诉他你的感受,在他分享你的快乐的同时你也可以分享他的快乐,这样你就收获了双份的快乐!(学生下位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读课文,互说感受)

2.精读细研,品味荷花。

师:和朋友在一起总是很快乐的,能把你的快乐让大家一同分享吗?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读给我们听一听,把你的感受告诉我们!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相机课件演示学生品读的优美句子)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表现了荷叶很多,“碧绿”不是一般的绿,是比绿色还要绿,说明荷叶颜色很美,“大圆盘”是写荷叶形状象个圆盘,而且很大,也很美。

师:你真会读书,体会得很好,也很会说话!还有哪位同学也喜欢这一句的,也来读一读!

生:我也觉得这一句写得最美!(生读)

生:老师,我觉得这一句最美“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我很喜欢小莲蓬,所以我觉得很美!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读)我喜欢吃莲蓬,所以我喜欢!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似乎马上要破裂似的。”我很喜欢那种饱胀得要破裂的感觉!

师:你的感觉就是最美的!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读)这一句是写荷花含苞欲放,所以我喜欢!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谈到的其实是荷花的不同姿态,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生自由读书)

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句子。

师:除了课文中写到的这几种荷花的姿态,你还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态吗?

(学生自由畅谈荷花的姿态,沉浸在一片欢乐中,课堂气氛活跃。) 师:你们的想象真是太丰富了!真佩服!荷花的姿态这么多,真美呀!你们还能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荷花的美?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冒”字用得特别好,它把白荷花写活了。

师:我也觉得这个冒字用得特别美,同学们想想,怎样的长才能叫“冒”呢?

生:使劲地长!

师:那你能读出使劲的感觉吗? 生:能!(读)

师:你还觉得怎样的长叫“冒”? 生:快速地长!

师:那你能读出快速的感觉吗?(生读)

师:好样的,谁还能来读读,让我们感受一下快速是怎样的感觉!(生读) 师:果然快!同学们,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你准备在这里用什么字呢?

生:我可以用“探”! 师:带到句子中读一读!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探出来!

2017.3.1 最新版

生:我用“伸”!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伸出来! 生:老师,我用的是“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钻出来! 师:好一个 “探出来”、“伸出来”、“钻出来”!同学们,我要为你们喝彩,我想如果今天叶圣陶爷爷也在现场的话,他也一定会你们而骄傲的!

师:(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同学们,这就是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

生:荷花想到外面来透透气! 生:她想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 生:她想让人们都来观赏她!

师: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面对这满池的荷花,作者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生:叶圣陶! 师:再想想? 生:(恍然大悟)大自然!

师:真聪明!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师生跟随课件有感情朗读第

二、三段)

三、醉荷——转换角色,个性体悟。

师:同学们,这么美丽的荷花,真令人陶醉啊。现在,你们就是这满池荷花中的一朵了,哪一朵最美你就是哪一朵。你们穿着雪白的衣裳,在微风中摇摆。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听老师范读课文。(播放背景音乐,学生用心倾听)

师: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 你们看到了吗?听到了吗? 生:(齐答)看到了,听到了! 师: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我!

生:我看到了我们就是荷花,在荷花池里跳舞! 生:我看到了荷花在阳光下翩翩起舞,非常好看! 生:我看到蜻蜓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 生:我看到小鱼从我的脚下游过! 师:你们真会想!听到什么呢?

生:我听到有人在荷花池边弹古筝!

生:我听到蜻蜓在对我说,早上空气真好,飞来飞去真快乐!

生:我听到小鱼在对我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美梦,你想知道我做的什么梦吗?

生:我好象还听到青蛙在叫!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叫我佩服!这么美的画卷,这么美的文字我们真应该把它记下来!你们觉得呢?

(生练习背诵)

师:谁先背?(生争着都站起来)

师:你们都想背呀?那就满足你们,一起背吧! 生一起背诵第四自然段!

2017.3.1 最新版

师: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你们就背得这么好!表扬表扬自己!

四、赞荷——积累延伸,美感再造。

师: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吧!边看边想,大自然不用笔、不用纸,就给我们描绘出这么美丽的画卷,你打算用怎样的语句来赞美荷花或歌颂大自然!

(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尽情的赞美荷花。) 师: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人类!也让我们热爱生活吧,热爱生活的人,她的人生将是美丽而精彩的!

同学们,课后请你们: 1.画一幅荷花图。

2.写一首赞美荷花的小诗。3.办一期有关荷花的手抄报。 4.深情地颂读课文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新理念为指导,设计教学时我以“情”为导线,直奔重点,通过赏荷—品荷—醉荷—赞荷,一步步点燃、传递、深化,让学生的情感随文波动起伏,与文共鸣,与景相融,物我两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效果。

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并充分利用教材留有余地的空白处,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展开想象,欣赏荷花的美丽,让他们自主学习,大胆质疑,并将课文充分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欣赏荷花的课件,使学生入情入境,培养审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通过学生的自主读书,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017.3.1

推荐第4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2.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5.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总结出有类似规律的词语。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

三、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推荐第5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_人教新课标

语文园地三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听听他们眼中的你是什么样的。 5课时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了解你自己吗?你愿意让更多的人了解你吗?这节课我们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自己,好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并且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的特点?

第 1 页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学生评议。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4教师小结:在进行自我介绍时,一定要抓住自己的特点,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性格、爱好、优点、缺点,展示一个真实的你。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明确目标

要求:结合口语交际的内容,根据自己的介绍和同学的评价,写一写自己,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

三、写作方法

1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2选取合适的角度来表现自己,可以是突出自己的某一方面的特点。

3抓住人物的外貌、穿着、性格、爱好、优缺点。

四、范文借鉴,拓宽思路

范文一:

第 2 页

贪吃的我

我叫刘娅淑,今年九岁,就读于实验小学三年级七班。别看我年纪小,可是个名副其实的“精灵鬼”,小姨常夸我“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呢!

我这张小嘴巴只要看见香喷喷的饭菜就想立马尝一尝,好像嘴巴里长了很多馋虫一样。我吃小馒头小包子都是一口一个的,才懒得慢嚼慢咽。吃完饭我转悠两圈后还能吃很多零食,妙脆角、薯片、辣皮等等都是我的最爱,有时候妈妈担心我吃多了消化不好,影响健康,就禁止我吃零食。可是我就会转转小脑袋,咕嘟着小嘴巴,挺着个小肚子,撒娇地说:“妈妈,你看我胖乎乎的样子是不是很可爱啊,你就让我再吃点吧!”妈妈招架不住我这又可恨又可气的样子,狠狠地说:“吃成个小胖子就不美了,看你怎么办?”我只管享受美食,认为把自己吃得胖胖的才有力气,男生也不敢欺负我。

我性格比较活泼,每次跟爸爸妈妈出去玩,看见我喜欢的熟人我就会大方地打招呼,因此大家常夸我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不过我也是有个性的,看见我不喜欢的人我是懒得搭理的,因此也常听人说:“这个小孩子脾气还不小啊!”

我的兴趣爱好很多,也喜欢交朋友。你们愿意做我的朋友,和我一起分享美食,共同成长吗?

【总评】本文小作者抓住了自己的主要特点———贪吃,向我们介绍了最可爱的自己,而且紧紧围绕中心选材,语言生动,内容有趣,确实让大家了解了自己。

第 3 页 范文二:

调皮鬼

在我们班上,有这么一个人,尽管其貌不扬,却非常引人注目。你从同学们送给她的“蓝精灵”的绰中,就能猜着她身上准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你看,她那一排齐齐的刘海儿像一幅门帘从额头上垂下来,把眉毛都盖住了。眉毛下那双眼睛虽然不大,却显得很生气。美中不足的是鼻子上面长了好些小雀斑,不过,她压根儿没想过要为这些小玩意儿而烦恼,她整天快活得像个小神仙!

一有空闲,她便拿出铅笔在随身携带的素描本上画画,有时,三笔两笔就能画出一只哈巴狗或一只胖鹅。有时,画厌了,她又不知从哪里摸出一团五颜六色的橡皮泥捏起来,要么捏个猪八戒,要么捏个大肚子七品芝麻官。无论是画画还是捏橡皮泥,她都喜欢开点“玩笑”,不是把七品芝麻官的乌纱帽给捏丢了,便是将小狗的尾巴画成了马尾巴,叫人看了真要笑破肚皮。就在别人大笑不止的时候,她却一本正经地说:“笑什么,再过几百年,这可都是价值连城的文物哩!”

你们猜,这个调皮鬼是谁?如果你愿意为我保密的话,我就告诉你:这个人就是我!

【总评】作文中列举的几件事都生动地表现了“她”既调皮又可爱的特点,这种分寸小作者抓得很准,语言也生动、幽默。

习作

一、明确目标

第 4 页 学生完成初稿并修改。

二、学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三、把写好的习作加个题目

习作

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评议标准: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

4交换修改。

二、教师小结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一、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1)教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

(2)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教师:(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反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第 5 页 4游戏: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二、日积月累

(一)读读记记。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五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与此类似的句子。

(二)读读背背。1自由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开火车背诵。 4齐背。

三、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 (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 (3)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 (1)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 (2)“珠”指什么?还给谁了?

3全班默读故事,讨论、交流:商人错在哪儿? (只注重外表,取舍不当,舍本逐末。)

第 6 页 4把这个故事讲给爸妈听。

《语文园地·三》的学习以介绍自己入手,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特点,把真实的自己展示出来。并且选取合适自己的角度描写自己,突出自己的优缺点,从外貌、性格、爱好入手。学生对自己都很了解,都能很好地叙述描写出来。

出示两篇范文,从精彩的句子、片段入手,从范文的构思、立意来说,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习作指导中提出合理化建议,指导学生修改。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自改和互改,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习作水平。

但在习作指导中也存在着不足,学生描写自己太过详细,没有抓住重点。这也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 7 页

推荐第6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夸父追日 2

32.夸父追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故事。

2.在品读语言文字中感受故事的神奇,体会夸父追求光明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精彩的图片,大家想看吗?边看边猜猜每张图片讲了哪个故事?

2.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这一个个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这节课,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话故事。

板书课题:夸父追日。

(指名读,齐读)

3.释题:追日(追赶太阳)让生质疑:为什么追?怎么追?追到了没有?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读文章。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波浪线把能解答三个问题的有关语句画下来。

2.交流画好的句子。(顺便检查画的是否准确,读得是否准确、通顺。随即指导读词“虞渊”“瀚海”“渭河”“颓然”)

为什么追?——每天夜里,„„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为什么?)

怎么追?——于是夸父拿着手杖„„夸父就追到了

追到了没有?——第三节、第四节有关语句。

3.能不能用自己简单的话来连起来回答这三个问题?(指导概括主要内容)

三、品读第一段,感受夸父追日的强大精神之柱。

1.夸父为什么要去追赶太阳,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段,划出句子。

2.交流:

课件出示:“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⑴ 指名读。

⑵ 引读:

师:是呀,夸父对光明是那么的渴望,当夜幕降临,夸父看到西沉的太阳,他心想──

生: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师: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四周一片漆黑,夸父久久不能入睡,他心想──

生: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⑶ 同学们,来吧!让我们一起读出夸父的心声,呼出他对光明的渴望?

生齐读:“我不喜欢„„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⑷ 读着这样一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

课件出示:我看到了一个(

)的夸父。

(勇敢 向往光明)

四、品读第2~5段。

过渡:是呀,在字里行间,我们不禁被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感动了,更被这些神奇的文字深深地吸引着,让我们再次随着这些神奇的语言文字走进故事2~5节。

1.默读2~5节,边读边思考夸父还神在哪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句子一:

课件出示:“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⑴指名读,夸父“神”在哪里?

(跑步速度快)

⑵抓“一眨眼”“像风似的奔跑”体会夸父速度快:

爸爸的汽车在告诉公路上行驶,如果以每小时100公里来计算,两千公里得开多少小时。(20小时)

整整要开20小时,可是夸父一眨眼就跑完了,真神啊!把这份感受读出来吧。

⑶还有哪里看出夸父跑得快。

(像风似的奔跑)

⑷此时,所有的感受只在一个“读”,来,一起读出夸父跑步的速度。

⑸创设情境:

夸父,你为什么跑得这么快,这么急?

预设:因为太阳就要落山了。

3.是呀,因为夸父心中始终记着这样一个目标:

课件再次出示: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生齐读)

4.不知不觉中,一个“神”已深深印在我们心头,夸父还“神”在哪里?

“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⑴指名读,夸父“神”在哪里?

⑵拓展黄河、渭河资料,抓关键词“霎时间”体会夸父之渴。

⑶指导读。

5.是呀,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他不顾疲惫去追赶太阳,那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目标支撑着他。

读到这里,你又看到了一个(

)的夸父。

6.夸父还“神”哪里:

出示:“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塞在夸父的脸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⑴指名读,夸父遗憾什么?

(没有追到太阳、没有把光明留住)

⑵他心不甘呀,他把自己的遗憾、对光明的渴望都化作这最后的奋力“一抛”上,这一抛,都抛出了什么?

(这一抛,抛出了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这一抛,还抛出了鲜美的桃子。)

⑶引导:孩子们,传说夸父是古代部落的一个首领,这个部落特别奇怪。一年中只有两个月,天上是有太阳,其余的十个月,人们只能生活在黑暗之中。所以夸父是那么想把太阳留住。那么这一抛,夸父还想抛出什么?

(根据生回答板书:希望、光明„„)

⑷指名读。

⑸难怪大地和山河在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连太阳也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送给这位追求光明的勇士。让我们带着满心的敬意读读夸父的最后一瞬间。

(齐读)

⑹读着读着,你觉得这一抛还抛出了什么?

读到这里,你又看到了一个(

)的夸父。

7.练笔升华:夸父,我想对你说„„

写一两句话,佩服夸父的决心及毅力、还有做事不半途而废的精神;永远秉持着有恒心、有毅力,不畏艰难的精神;追求光和热,契而不舍;“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生命不息,追赶不止;学习上也应该有夸父不断追赶的精神,使自己不断进步。

五、拓展延伸。

1.《夸父追日》这则神话故事出自我国的一部古典名著——《海外北经》,想学看看这本书中是如何写这个故事的吗?

出示: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读一读,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说古文的意思。

2.以晋代诗人陶渊明称赞夸父的古诗作结: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竟走。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推荐第7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西门豹4

最新版

西门豹

【教材简析】

文章讲的是两千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尤其是教育群众场面写得特别精彩。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

二、三段,重点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造福百姓的。

2、体会西门豹机智、勇敢并能将计就计、巧妙地惩办巫婆、官绅、破除迷信、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西门豹是怎样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生接答),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昨天我们大伙儿跟着西门豹一起进行了调查研究,知道了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

二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①河伯闹是假,巫婆、官绅闹是真;

②给河伯娶媳妇是假,搜刮民脂民膏是真; ③选新娘是假,拉穷孩子掩饰自己是真; ④发大水是假,闹旱灾是真;

2、如果我们说得更简洁些,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天灾人祸)

二、理解惩恶办法,揣摩巧妙之处:

1、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了吗?(生答:明白了)那么,接下来,西门豹要干什么了?(板书:惩治恶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西门大人是怎么惩治那些恶人的,请大家仔细读读第10—14自然段,找找西门豹惩治了哪些人,把他们圈出来。(生交流)

2、老师发现,我们的小朋友个个都是未来的“包青天”,一下子就把这些恶人给找出来了。现在呢,老师把同学们刚才读的几段话改成了这样一段话:

(出示语段:西门豹先叫卫士把巫婆投进河里;等了一会儿,他又叫卫士把官绅头子投进河里;接着,他面对漳河站了很久,又要叫卫士把官绅们扔进河里;过了一会儿,他才让官绅们回去。)

2017.3.1 最新版

请你读读这段话,再读一读课文,比较一下,哪个更好?好在哪里?

预设1:(若说到了课文中的语言描写)是啊,加入一些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可以使我们的文章写得更生动,使人物更活灵活现。

预设2:(若没有说到语言描写)同学们,这篇课文不但神态、动作描写非常到位,连语言也写得非常精彩呢!

3、现在呢,我们就一起深入地来研究一下课文的语言到底精彩在哪里呢? 先来看看西门豹在惩治巫婆的过程中,他讲了一些什么话,你能找到吗?

① 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② 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里西门豹共说了两句话,到底有几层意思?分别是什么呢?

预设1:(若学生说对了)对了,就是这两层。

预设2:(若学生是说了不止两层)归结起来就是两层,一是说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二是麻烦巫婆去说一声,他要另选个漂亮的。 ③ 我们先来看第一层,谁来读读这句话?

④ (读得好)够坚决,接着读。谁能像他这样来读一读。 (读得不好)当时西门豹已经下定决心要把这个姑娘救下了,容得了你们用这样软绵绵的话说吗?同学们,该怎么读?(坚决)

咱们就读“不行”两个字,看你能不能读得够坚决。(读好后再读)

⑤ 小朋友们,我们再来想一想,这个姑娘是真的不漂亮吗?所以,我们说,事实上,——————是假,————————是真。(出示填空)

师:这就是西门豹用语的巧妙之处啊,小朋友们,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4、①嗯,读得够坚决,很有西门大人的气势。再来看第二层,平时老师要小朋友们帮老师把本子搬到办公室的时候会说:“麻烦你帮我把本子搬到办公室”,你能不能也照这样来说一说?(生说) ②小朋友们发现没有,平时我们用这个词都是客气话,那么这里西门豹是真的客气吗?对了,他是假装客气,你能不能也假装客气地来说一说。(评价语:嗯,说得还挺客气的。不过就是少了些大人的气势。/还挺像西门大人的„„) 同学们再想,河里难道真的有河伯吗?所以,我们说,实际上,——————是假,——————————是真。

③其实这也是西门豹用语的巧妙之处啊。但让老师不明白的是,西门豹为何要这么巧妙地说,他当时是邺地的一个官,要惩治一个巫婆简直是轻而易举,易如反掌,老师觉得他完全可以这样说;“不行,这个姑娘不能去。我知道,给河伯娶媳妇是骗人的,是你这巫婆在捣的鬼。来人,把巫婆扔进漳河去!”你觉得西门豹这样说行不行?(师补充介绍:邺地当时巫风盛行,老百姓们都很迷信,临近邺城,西门豹见百姓纷纷出走,民女陶玉被掳走,于是就颁发律令,禁止巫风。但是巫婆和官绅相互勾结,煽动老百姓跪在衙门前抗议。可见当地的老百姓是多么愚昧迷信!所以,为了让老百姓彻底地醒悟,西门豹必须讲究点方法。)

2017.3.1 最新版

预设:不行!这样一来,会造成混乱局面,官绅们趁机会捣乱! 老百姓长期受巫婆和官绅的蒙骗,万一漳河发大水,老百姓会责怪西门豹得罪河伯的。

这样老百姓只是将信将疑,不利于西门豹彻底破除迷信,也不利于他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师作适当总结)

④ 因为这样,所以西门豹并没有戳穿巫婆的诡计,而是不动声色、假装客气地来惩治巫婆,这正是西门豹惩治人的巧妙之处啊! A、男女生读这句话,体会西门豹用语的巧妙。

B、看来西门豹语言的巧妙同学们是体会到了。小朋友们,当时西门豹就想:先救人要仅,所以他对巫婆严肃地说——

西门豹又想:看我怎么惩治你,所以他不动声色地对巫婆说——

5、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只见那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天就沉下去了。很明显,她已经——淹死了。就这样,西门豹也用了巫婆害人的方法惩治了她自己。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6、小朋友们,学到这里,你们觉得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7、是啊,西门豹的聪明、大智慧不仅体现在这,还体现在惩治官绅上呢?(出示要求)现在请你默读12——14自然段,看看西门豹对官绅头子和其他官绅是怎么说的?然后把它划下来,再读一读。(生交流)

8、①(出示句子)我们先来看这两句话,它们一句是对官绅头子说的,一句却是对其他官绅们说的,但看起来差不多,那么西门豹的用意是否一样呢?有什么不同?

预设1:一个是要他的命,一个只是吓唬他们。(追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2:回答不出。(引导:官绅和官绅头子的下场有什么不同?)

师:所以,我们说西门豹的用意一个是要他的命,一个却只是吓唬,但让老师奇怪的是西门豹为何要杀官绅头子,而却把其他官绅给放了呢?(生说)对了,我们说,擒贼先擒王,王被擒了,其他的虾兵蟹将自然也就不在话下,这就是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之处,他妙就妙在能用不同的方法来惩治不同的人。

②的确,官绅(出示句子: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③小朋友们再来看,这两句话的语气是一句比一句强烈,你看,第一句后面是句号,而第二句后面是感叹号,西门豹似乎也一次比一次要着急,那么,西门豹是真的不知道巫婆和官绅头子已经被淹死了吗?

所以,实际上,他是假装着急,这又是西门豹语言的巧妙之处啊!请我们这边两组同学来读一读第一处,这两组紧接着读第二处,更深一层地来体会一下西门豹语言的巧妙。 ④读得真不错,西门豹语言的巧妙已经完全在你们的朗读中体现出来了。小朋友们,学到这里,我们真是情不自禁地想说:“西门豹的办法真是————。”【出示填空:西门豹的办法真是(

)!他要巫婆和官绅头子下漳河去找河伯2017.3.1 最新版

说事情,如果他们下漳河去,就会被(

),他们如果怕下河而不愿下去,就说明漳河里根本没有(

)。他们进退两难,就证明了给河伯娶媳妇是(

)的。】个别学生说。

9、得真棒,现在我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西门大人的话,另外一位读一读旁白。注意要读出西门大人语言的巧妙,恶人们的害怕。

10、的朗读中,老师听得出来,这一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们都看明白了,你们明白了吗?老百姓明白了吗?明白了什么?如果你是在旁观看的老百姓,你会对西门豹说什么?对巫婆和官绅们说什么?对其他乡亲们说什么?(出示填空)

11、,邺地河伯娶亲的迷信被破除了,骗钱害人的家伙也被惩处了。西门豹后来还做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西门豹管理邺地,破除迷信,兴渠引水、为民造福,最终使原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邺成了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的家园。虽然他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官,历史上却曾有“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的记载。后来,他还成了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呢!有兴趣的话,课后我们可搜集更多的故事来加深对西门豹的了解,也可以和同学一起来演一演这个故事。

2017.3.1

推荐第8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惊弓之鸟 5

最新版

10 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2.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与惊弓之鸟意思相近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板书课题,齐读。 2.理解课题。“惊弓之鸟”什么意思?(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3.质疑: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

4.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标出生字,多读几遍。

二、合作交流

1.同桌合作,互相读读本课生字。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交流识字方法。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5.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体验

1.品读“这是一只受伤的鸟。

(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2.交流:出示句子。

(1)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①指名读句子。 ②你体会到什么?(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

③指导朗读。 (2)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2017.3.1 最新版

①指名读句子,谈谈体会。

②过渡:更羸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3.品读第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

课件出示: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交流。

①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 (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②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板书: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学习生字;愈(古时候愈是有个病字头的,是指病好了。课文中的“愈合”指伤口长好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失群”的意思:这里的“失”可以用上文中的哪一个词来理解?(“离开”)“群”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能说出它的意思?(形声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欢成群地在一起。)

③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鸟。) ④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⑤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板书:不用箭只拉弦)

⑥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 4.过渡:更羸的判断正确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5.品读第五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②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大雁边飞边鸣的情形为“→”“直往上飞”:↗;“直掉下来”:↓。)(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表示:↓

③指导读。语速要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

④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

6.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

2017.3.1 最新版

(2)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

7.过渡: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

8.品读第一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评价。

②理解“能手”( 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称作“能手”。)

③想象一下,更羸的箭法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④齐读第一自然段,夸夸更羸。

四、巩固延伸

1.更羸果然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把这只大雁射了下来。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如果你就是在场的魏王,你对更羸的态度会发生什么变化?你会怎么夸奖?

2.大雁之死,谁是罪魁祸首?(自己的心理素质不好,自己害死了自己;比更羸箭术更高的是他的智慧)

3.理解“惊弓之鸟”。我们把“曾经受过惊吓,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很害怕”的,一般都可以用“惊弓之鸟”。像惊弓之鸟这类好听、有趣的成语故事还有好多,谁能讲这样一个故事?

4.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魏”:一共有17画,第14笔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的一撇,第16笔是“撇折”。

“雁”:“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 “弓”:一共有三笔,注意笔顺。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2017.3.1

推荐第9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珍珠泉2

最新版

珍珠泉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见到过泉水吗?谁能说说泉水有哪些特点?(清澈、水流细、从山上流下),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来领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

二、范读课文。

思考:作者描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

(一)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生找出文中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三、自学课文,理清层次。

(一)自由读,给文章分段。

文章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2-4自然段)。

第三段(第5-6自然段)。

(二)指导学生分段读课文。

2017.3.1 最新版

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一)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二)读第二段。

1.你认为这段中哪句话写得好?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儿?

2.泉水有什么特点?(绿、深、清),从哪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句话是什么句式?(排比)。

3.是泉水是如何往外冒的?“扑哧一笑”这是把泉水当作什么来写的?(人)。

4.讨论:这泉水为什么叫“珍珠泉”?

第4自然段的这句话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总结,概括)。

(三)读第三段

讨论: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句话“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是什么意思?

五、总结、扩展。

这篇文章文笔细腻,语句生动、优美,使美丽的“珍珠泉”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对泉水,对家乡深深的爱。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

六、布置作业。

请你选取你最喜爱的一次景物,按一定顺序把它写下来,一定要把自己的情融于美景之中。

教案点评

《珍珠泉》是一篇内容浅显,语言优美的略读课文,教师的教案能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自学时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初读,启发学生讨论交流,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课文的顺序等。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在熟读之后,教师注意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以便学生积累。

2017.3.1 最新版

2017.3.1

推荐第10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燕子2

最新版

燕子

教学目标

1.欣赏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2.了解春天的特点和燕子的活动情况,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心情和使人感到的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2.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落大意。

3.通过了解作者对燕子和春天的描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初读课文,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2.通过了解作者对燕子和春天的描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2017.3.1 最新版

一、揭示课题。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与春天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总是早早地向人们报告春天的讯息。它的名字是——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燕子。

对。它就是燕子。请同学们看图,(出示燕子投影片或图片)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角。(板书:2.燕子) 教师范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少,但是除了生字之外还有一些字从语音和结构上需要注意。

比如:“晕”是多音字,它有三个意思。(1)在“昏迷”一词中或表达头脑不清的意思时,这个字读“yūn”,如“头晕、晕头转向”等;(2)因为光线的折射而形成的光圈,如“日晕、月晕”等;(3)主要指头昏,如“眩晕、晕车”等。“晕”在后面两种情况中都读做“yùn”。本课中出现的“小晕点”是指燕子的剪尾和翼尖轻点水面后漾起的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圆环,是“晕”字第二种解释的引申,读做“yùn”。

“俊”字读做“jùn”不读“zùn”“拂”读做“fú”不读“fó”。

3.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必须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因为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很难准确地理解字、词、句甚至于段的意思。 俊俏:相貌好看。

蒙蒙:形容雨点很细小。

赶集:原指到集市上买卖货物。这里指春天一到,花草都长了起来。

柔柳:“柔”的字面意思是指柔顺,“柳”的字面意思是指柳树或柳条。课文中“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的“柔柳”是指春天到来后的柔枝嫩叶。

生趣:原义指生活的趣味。课文中“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这里的“生趣”指的是春天到来后生气勃勃的趣味。吹拂:微风轻轻地吹。 曲谱:原指乐曲的谱子,课文中是用五线谱来比喻燕子、电线和电杆组成的画面。舒展:原指不绻缩,不受约束。 光彩夺目:颜色和光泽鲜艳耀眼。

2017.3.1 最新版

百花争艳:各种花草争奇斗艳。 聚拢:聚集在一起。 演奏:用乐器表演。 掠过:轻轻擦过或拂过。 偶尔:有时候。

波纹:小波浪形成的水纹。 生机:生存的机能;生命力。 荡漾:水波微动的样子。

4.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形近字。近义词:

俊俏——(俏丽) 聚拢——(聚集) 生机——(生气) 掠过——(拂过) 反义词:

偶尔——(经常) 增添——(减少) 俊俏——(丑陋) 机灵——(死板) 形近字:

出示投影,请同学们充分讨论形近字之间的区别,再根据字义组词。 谱(谱曲)奏(演奏)俊(俊俏) 普(普遍)凑(凑巧)骏(骏马) 聚(聚拢)符(音符)偶(偶尔) 取(争取)付(付出)遇(遇见)

5.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并行的课文,教学时要把看图作为学文的手段。因此,在分析课文结构时就要结合图来理解课文。但是看图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并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结合课文内容看图,同学们很快就能发现这篇课文是按照不同方面来叙述的,也就是说课文的四个自然段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燕子,它们分别是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从南方飞来、飞行的燕子和停歇时的燕子。因此,这篇课文应该是一个自然段为一段共分为四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图的直观来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这一课时一定要求学生读熟课文,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准备。

三、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结合图画朗读课文,体会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光彩夺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017.3.1 最新版

2.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的方法。3.找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引入新课。

图画是短文的形象表现,短文叙述了图画的内容。在教学中要重点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观察时要抓住特点,并展开想象。具体到《燕子》这一课就要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联系起来观察,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景色的勃勃生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叙述。

1.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2.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说说图上哪些景物突出了春天的特色?

3.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画了哪些燕子?小燕子在图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再让学生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鼓励学生把自己从图中感知到的内容和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景色联系起来描述,使学生在脑海中对春天美景和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

同学们观察燕子时,最好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来观察,图上近处的燕子比较大,也比较清楚,这时应该重点观察燕子的外形特点和飞行时偶尔用剪尾或翼尖点一下水面漾起的一圈圈圆晕的情景;中部的燕子则应侧重观察燕子一般情况下飞行的特点;远处的燕子重点观察的就是它们停歇时的特点。 在认真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小声读书,促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是以燕子为线索进行记叙的,具体是按照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特点和燕子停歇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燕子的。

二、学习第一段。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位同学来读一遍第一段。

学生朗读的同时,其他同学思考:课文描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弄清楚了这一部分的叙述顺序。

(这一段抓住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先写了燕子乌黑光亮的羽毛,又写了燕子轻快的翅膀,最后写了燕子剪刀似的分叉的尾巴。这几部分连结到一起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些描写突出了小燕子与众不同的形象。)

学生分析到这里就很不错了,但是教师一定要明确告诉学生这就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顺序。课文先写了整体:一身乌黑的羽毛;再写局部:轻快的2017.3.1 最新版

翅膀和剪刀似的尾巴;最后又回到整体:凑成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你认为这一段中哪些词用得好?

(“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这些词用得好,因为它们写出了燕子外形的美丽。)

(板书: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

这些词语的确很优美,朗读的时候语调要柔和一些,声音要轻一些。但是最后一句话不能这样朗读,应该怎样读呢?请同学们自己体会,同时想一想这句话在全段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小燕子?

回答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这样思考: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也是美的,它们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好形象。学生能够由此发散思维,得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一句话在这一段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凑”是几个方面合在一起的意思,用在这句话中非常形象生动。) (板书:凑成燕子)

到此为止,同学们对小燕子有了一个总的印象。如果用“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与书上的语言相比较,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同学们可以把两个句子比较着读读,哪句好一看就会明白。很明显书上的句子写得好,因为它更形象、生动、具体,给人一种活灵活现的感觉。实际上“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句话既是前面内容的总结又是下面内容的总起,它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我们继续学习第二段。 (板书:活泼机灵)

三、学习第二段。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

教师出示投影,或将书上的插图放大,并提示观察顺序,指导学生按照由近到远或由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图画,再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抓住了哪些最能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

在观察的基础上请一位同学读书,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把主要词语画下来。然后找同学来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雨风柳草叶花)

请同学们齐读第二段,体会春天的景色之美。

出示小黑板或在投影上打出这样一段话:“才下过几阵雨,风吹拂着柳丝,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请同学们将课文上写的和小黑板上的内容相比较,讨论哪句话写得更好。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两句话对比着朗读,促使学生自己分辨。教师也可以通过几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用教鞭指着小黑板上的雨、风、柳丝、草、叶、花等,提问什么样的雨、什么样的风、什么样的柔柳、什么样的花和草等。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课文写出了这些景物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而小黑板上的内容就显得很干巴巴的了。

“雨”前面加上“细”而且是“蒙蒙细雨”,这样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比单纯的“雨”要好得多。其它的景物都可以通过增加附加成分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

2017.3.1 最新版

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丽的花儿,都一起赶到春天里来了。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比喻句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把它们比作像“赶集”一样聚拢来。这样写突出了春天树木茂盛,花草芬芳,充满了生机。) (板书:赶集)

在这百花争艳的季节里,小燕子也赶来了,为什么说“为春天增添了生趣”呢?

指导学生理解“生趣”一词,很有生气,很有情趣。因为春天本身已经很有生趣,很招人喜爱了,现在小燕子又飞来了,使得春天更有生趣,所以说是“增添了生趣”。

(板书:生趣)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学们可以把这段话分成四个层次来背诵:第一句写季节、细雨;第二句写微风吹拂着柔柳;第三句写草、叶、花;第四句写燕子。

教师小结第二段: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小燕子为春天增添了什么样的生趣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段。

四、学习第三段。

指导看图观察燕子的飞行。图上画的燕子有的在高处飞,有的在低处飞。同学们可以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想一想高处的燕子在怎样飞,低处的燕子又是怎样飞的。认真看书上是怎样写的,然后用最少的字概括燕子飞行的特点。 (快、美)

课文中哪些词写出了燕子是怎样飞行的。 找同学回答,教师抓住重点词板书。 (板书:掠、叫、飞、横掠、沾)

根据板书完成课后练习3,同时练习背诵,并用彩笔画出哪些词表现了燕子飞得快、飞得美。体会这些自由飞翔的美丽的小燕子为湖光山色增添的情趣。

五、学习第四段。

上一段描写了燕子飞行的美,实际上燕子停歇时同样很美。请同学们观察停在电线上的燕子,这个情景像什么?

提示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观察,用书上的话来回答问题。

(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为什么说“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这个“落”字用“停”来代替好不好?(不好。因为“落”字把燕子从高处到低处,伶俐轻巧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来了。)(板书:落)

教师指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要把电线描写成“几痕细线”“像五线谱”,把小燕子比作“音符”?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画,然后让学生谈对“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的理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蓝天作衬,电线作谱,小燕子是跳动的音符,从而感受自然之美,春天之美。 (板书:几痕五线谱音符赞歌) 齐读第四段,试着背诵。

六、总结全文,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2017.3.1 最新版

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从燕子飞行的美,动态美;写到燕子停歇的美,静态美。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才更美丽,也更有生趣,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充满活力。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板书:动态美静态美)

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板书背诵课文。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内容生动形象,感情色彩浓厚。教学时要不断地指导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板书设计】

【小资料】

郑振铎

本文作者,现代著名文学家。福建长乐人。他是我国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他主要从事文艺刊物编辑和理论批评工作。同时也写了不少小说、戏剧和散文。本文节选于《海燕》,选入教材时有所改动。

2017.3.1

第11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检阅2

最新版

检阅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俱”、“拄”、“检阅”、“俱乐部”、“挑选”等生字和新词,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能够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内心斗争。领悟体验部分词句。

3.感受博莱克坚强神气,儿童团员的宽容友爱、真诚善良,以及观众博爱的胸怀。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课件,观看或向大人了解国庆阅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查字典初步体会“检阅”一词的意思(板书“检阅”)。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感知内容。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小组交流。

三、全班交流汇报。

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词,生字。再练习读课文。

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课文写了什么事?

4.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四、书写生字。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席:笔顺是“广席”。截:笔顺是“截”。

4.抄写词语。

俱乐部 博士 鸦雀无声 截肢 队伍 沉默 局面 真棒 羡慕 主席台 观众 纠正

第二课时

一、导入。

2017.3.1 最新版

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我国建国六十周年或是国庆节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贵宾检阅群众或军队游行队伍的场面吗?是什么样子呢?播放录相。出示课文教学挂图。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目光移到这一队正经过主席台前的少年儿童。

2.请你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朋友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是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指名说。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检阅》

二、围绕重点,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读第2—6自然段。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讨论:“这件事”指什么事,为什么说是一件很重要、很棘手、谁都不愿第一个开口说的事?这么为难,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着重引导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理)

小结: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那么怎么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孩子们棒在哪儿,好吗?

2.投影出示两句话:“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说。指名读这两句话。

3.讨论: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1)自读课文找找理由后,参与小组的讨论。

(2)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的讨论。

说博莱克棒,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他并不因为自已是个拄拐的少年而自卑,他是一个自信的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的孩子,他的神情是那么专注,完完全全地融入了儿童队员的游行队伍,他的自尊、自强,使人们不由得发出了这个小伙子真棒的感受慨。指导读出博莱克的“棒”,体会博莱克当时的心情。(课文第12自然段)。

说这些小伙子棒,可能有以下理由: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他们是那么地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敢于充破世俗的偏见,大胆地让拄拐的儿童队员站在第一排,虽然他们曾犹豫,怕拄拐的博莱克影响儿童队员游行队伍的整体形象,但是最终他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不歧视任何人,让每个人都拥有应得的权利。因此孩子们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赞扬了自信的博莱克,也赞扬了儿童队员美好善良的心灵。指导读课文第

7、

8、9自然段,读出孩子们真心地为他人着想的做法,体会他们美好的心灵。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激情总结,引导写话。

1.总结。

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1)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2)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3.交流小练笔,评价修改。

2017.3.1 最新版

2017.3.1

第12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绝招 3

最新版

绝招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能力提高:

1.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学习的愿望。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把自己的拿手本领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师: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

喜欢谁啊?他有什么本领呀?

生:我喜欢„„,他有„„

2.师:同学们,这些都是他们的绝招。接下来我们开始上课吧。

3.师板书课题:《绝招》,齐读

4.提问:什么叫绝招?

是一个人怎样的本领呢?能具体说说吗?

(师小结:绝招是一个人很难练成的,了不起的本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过渡语:课文中有一群小孩子也有自己的绝招。想不想去看看?那就赶快打开课文64页,自由读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次。现在开始吧。

1.学生自由读。

2.读准下列字音:

憋气

腮帮子

蔫蔫

铲馅

攥饺子 攥得快

尴尬

撇到

下巴颏 咧开

羡慕

握拳

生自读——指名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这回你可以快速地读了。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胖、二福、小柱子等小伙伴比试绝招的故事。)

2.这些小朋友几次比绝招啊?

3.第一次三个小朋友分别表演了什么绝招啊?第二次呢?

4.用上“尴尬”和“羡慕”这两个词来说一说。

(第一次比绝招,三胖表演憋气,二福表演武术,小柱子没有绝招,很尴尬;第二次,小柱子表演了口算,大家都很羡慕。)

(一)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第一次,小柱子为什么会这么尴尬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1~52017.3.1 最新版

自然段,找一找小柱子表演的绝招。

2.找找三胖、二福的绝招,读一读,理解。

(二)学习6-11自然段。

1.小柱子蔫蔫地回家了,发生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6-11自然段,完成填空:

小柱子刚回到家,看见奶奶正在包饺子,只见奶奶( ),他非常佩服,就问奶奶( ),奶奶告诉他( ),小柱子说起刚才比绝招的事,问奶奶( ),奶奶说( )。

2.听了奶奶的话,小柱子明白了( )。于是,

3.读12自然段。

(三)学习13-17自然段

1.第二次比绝招时,小柱子却得到了小伙伴的羡慕,这是为什么呢?小伙伴们为什么羡慕小柱子呢?找一找写小柱子绝招的句子,指导朗读,读出小柱子的自信。

2.还能从什么地方看出小柱子绝招的“绝”?

(脱口而出、完全正确)

3.不就是口算吗?你们会吗?我来考考大家2乘以3?(等于6)真厉害!难一点的吧。恩,18乘以21?算不出来了吧?99乘以76就更难了,可小柱子却能脱口而出,而且准确无误,这就是小柱子的绝招。

4.小柱子这么难的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

小提示:

清晨,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小柱子(

)。

夜深人静,只有星星在眨着眼睛时,小柱子(

)。

每当别的小朋友在玩耍嬉戏时,小柱子(

)。

小柱子还想起在大树下的尴尬,他告诉自己,只要(

),就(

)。

当他练绝招,遇到困难时,小柱子就(

)。

5.正是这份努力与坚持,小柱子才练成了令人羡慕的绝招,谁来夸夸小柱子。加上动作试一试。

四、小结本课。

同学们,小柱子因为自己的努力,一扫第一次的尴尬,练成了人人羡慕的绝招。虽然绝招有的是先天就有的,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具有的本领。因此要想具有与众不同的绝招就一定要刻苦训练,坚持不懈。只要我们肯努力,肯坚持,相信每个人都能练成自己的绝招。

五、拓展练习。

1.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下次的比赛,会是什么情景呢?展开想象,练习写一段话。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那些本领可以称得上是绝招?

3.你佩服周围谁的本领或技艺,可以问问他是怎么练成的,如果有条件的话,你也可以学一学。

2017.3.1

第13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女娲补天3

最新版

女娲补天

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是“神话、传说故事”。本单元四篇课文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故事,有的包含在古诗中,有的是历史人物传奇,还有的是想象中的神人神力。为了方便课文的学习,在教材导语中指明了学习的途径,在第一篇课文后布置了课外收集的任务。完成了这一任务,也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做了很好的准备。在第四篇课文学完后,要求学生写感受,目的是继续加深学生对专题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各种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落实,单元内各部分内容成为了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全面实现课程目标。而《女娲补天》通过一个优美的神话故事,告诉我们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的故事,学习女娲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女娲的神话故事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勤劳而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补天)

二、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3)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2017.3.1 最新版

点评: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先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的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

(1)读准”窟、隆、冶”的读音。

(2)指导书写生字。

注意以下字形。

娲:右下部是”内”。隆:右边中间的一横别漏写。

窟窿:两个字都是穴宝盖。

冶炼:冶字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

炼:是火字旁,右边不是东。

(3)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点评:这个环节的设置,体现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虽然理解词语并不是本课的重点,但是评价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品词析句的水平,而这种能力非一日之功,正是来自于平时的日积月累,在孩子的学习初期就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力提高不成问题,更会使他们走上一条轻松、愉快的人生道路。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天塌下一块,地被震裂,人们被水火所围困,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3.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学生说)

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4.质疑。(师生评议解决)

提出新的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点评:学生边读课文边想,初步培养学生的良好读书习惯。在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合作交流自主阅读的结果,然后再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整理和有感情蓝读,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017.3.1 最新版

2.学习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3.指导学生从内容想开去: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三、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四、学习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大声自由读文。

2.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1)结合挂图理解补天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天的经过。

3.指导朗读这两段话。

4.齐读第五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危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五、总结全文。

1.联系科学上的补臭氧层漏洞,培养学生对科学、对环保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读课前备好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3.齐读课文,小结。

六、拓展延伸。

1.在女娲的努力下,天被补好了,从此人类头顶的天空象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学们,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

2.女娲如此辛苦的补天,我们现代人应该做些什么?怎样保护者得来不易的美好环境呢?

点评:简单的说话练习,既能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又能训练学生语言表述能力。还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教育。最后,又把学生引向课外,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打下良好基础。

2017.3.1 最新版

3.阅读课外神话故事。

2017.3.1

第14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惊弓之鸟(10)_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

10.《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信不过”“直”“大吃一惊”“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体会重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能根据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成语大世界,学习成语故事可以让我们懂得很多道理,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看一个表演,猜一下这个表演演示的是什么成语? 猜成语。

师:与其猜成语倒不如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10惊弓之鸟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成语故事,自然过渡到学习新的成语。】

二、初读感知:

1.自由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古时候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和魏王一起打猎,结果只拉弓就让大雁掉下来的故事。

2、检查生字词。重点指导认识更羸的羸。指导“魏”“雁”的写法。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观。从整体入手,粗知大意。】

三、精读感悟

1、师:课文中有一句话对更羸作了具体的介绍。生: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能手是什么意思

生: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班级中有写字能手、跑步能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领悟词语的意思,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做到真正的理解。】

2、师:更羸这个有名的射箭能手到底有多厉害呢?读读他跟魏王说的话你就知道了。

生: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生:运用自信的语气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上,注重孩子朗读能力地培养。】 师:天底下果真有这样奇怪的事?

3、理解“信不过”

生体会读:“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

4、师:更羸是如何做得呢?

生: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生理解两个直的意思。“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

师: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

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

师:像这两个直意思不同,就叫一字多义,我们可以把它放到句子或者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意思,这样比较简单。

【设计意图:运用读、说、演等多种形式理解词语的意思,降低难度。】

5、生体会魏王两种语气的变化:“是吗?” “你有这样的本事?” “啊!”“真有这样的本事!”

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怀疑和吃惊的语气。(强调“是吗?”“啊!”等词语。)

6、小组解密:更羸是如何不用箭就能让大雁掉下来的?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1) “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 边鸣。”

(2)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板书:观察、仔细分析、果断判断

7、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原来更羸的本事不在于只拉弓就能让大雁掉下来,而在于他善于观察、仔细分析、果断判断。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慢慢引导孩子梳理本课的重点片段,从而领悟其中的道理。】

四、总结升华

1、讨论:如果你是那只受伤的大雁,当时你会怎么做? 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2、师:究竟是谁害死了那只大雁? 生:大雁自己

3、师:学了这篇课文,现在你知道 “惊弓之鸟”的意思了吗? 生归纳惊弓之鸟的寓意: “惊弓之鸟”用来比喻人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十分害怕。

4、生活中哪些事可以用 “惊弓之鸟”来表示? 被蛇咬过的人,( ),心里很害怕。 被警察抓过的小偷,( ),心里很害怕。

还有哪些事可以用惊弓之鸟来表示?

5、思考“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让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大雁的死”进一步拓展孩子们的思路,让孩子真正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和寓意。】

五、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8、惊弓之鸟

仔细观察

善于分析

果断判断

第15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面五星红旗(4)_人教新课标

《一面五星红旗》教案

学习目标:

1、在朗读中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外在动作中读懂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国旗的尊敬和热爱,感受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感受我的爱国之情。

难点: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写法。 教学流程:

课前:预习课文,让学生阅读“资料袋”里的内容,搜集关于国旗的资料。

一、导入揭题

1、播放毛泽东主席在**广场升旗、运动员手举五星红旗、首登月球时插上国旗等图片,并引入课后资料袋,了解“国旗”,明白国旗代表的是自己的国家。

(设计意图:虽然孩子都知道“五星红旗”,但并不理解“五星红旗”真正意义,就有必要补充相关的语言和背景资料,使孩子们肃然起劲,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字词,指导书写,引出文章主人公(板书:面包店老板、中国留学生)。

2、默读课文,根据提示概括文章大意。(板书:热情帮助)

三、精读感悟

(一)浏览课文,体会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

(二)体会“我”的爱国情。看看文中的留学生有没有说爱国、爱国旗的话?你是怎么知道他爱国、爱国旗的呢?

第 1 页

1、思考: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我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意。

2、交流,让孩子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1)收拾好背包,我把它系在筏子上,手举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便出发了。

(2)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

(3)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国旗。(板书:动作变现内心) ①比较:我愣了一下,然后看着手中的国旗。

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国旗。

②当老板告诉我可以用这面国旗换面包时,我愣了一下,久久凝视着手中的旗帜。当时,我在想些什么呢?

③指导朗读:用你的读让我们感受什么是久久的凝视?

(三)充分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

A、国旗在我心中的地位太重要了,于是我决定……分析第十自然段,透过文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B、在漂流失事后,我的处境是怎样的?——又累又饿、随时会倒下,急需帮助。

“头和身子被撞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了近三天。(读得低沉)。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包对我来说还仅仅是面包吗?你想对他说什么?

C、朗读指导:带着敬佩之情读十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后文,加深体验,在揣摩人物的神情、动作中感受我对国旗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 (四)分享感人小故事,谈感受。

四、练习、拓展

继续想象伤好出院的我,为了答谢老板,又一次站在面包店外,我会怎样做,老板会怎样想。

(设计意图:用动作表现内心,进一步体会浓浓的爱国、爱国旗感情。)

五、板书设计

一面五星红旗

面包店老板: 婉言拒绝 → 热情帮助

第 2 页

中国留学生: 动作表现内心

六、总结:是五星红旗为不同地域、不同肤色的我们架起了一座彩虹桥,是这面五星红旗唤起了我们每个人的爱国情。(配乐孙楠的《红旗飘飘》)

第 3 页

第16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检阅(11)_人教新课标文档

《检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俱、拄”等生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群体的美好心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孩子们,每年的十月一日是我们的国庆节。现在请同学们看图片,图上画的是发生在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场面,一队少先队员正经过主席台前。 请你们观察画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回答

(预设:走的整齐、昂首挺胸、第一排有一个拄拐的少年……)

师:在这一群孩子中发生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一起学习《检阅》。

二、预习检查:

1、幻灯片展示生字词,多种形式朗读。

2、书写指导:

观察“羡慕“两字。生指出结构、书写注意的地方,生观察——师范写、生书空——生练写——同桌点评——修改写。

师:解决了拦路虎,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三、课文学习: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这么快就把生字难关解决了,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课文围绕几件事写的?

(PPT展出,以填空形式概括主要内容) 生回答,师总结并板书:(1)、准备检阅 (2)、检阅中

师:他们是怎么讨论的呢?找出这部分内容并小组内分角色朗读,提示:注意语气、表情、神态。

小组展示——点评——加油

师问:他们有这样大胆的觉得,检阅时他们的表现怎么样呢? 读课文10—16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同学展示读。 评:“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这个小伙子”指的是谁?棒在哪里?“这些小伙子”又指的是谁?棒在哪里?

生交流,师总结:

“这个”指的是博莱克,他自尊自强、身残志坚。

“这些”指的是全体儿童队员,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团结友爱。

四、总结:

师:现在我们回头来再看课题,这里这个“检阅”同学们有没有新的理解?他们检阅了哪些东西?

生谈自己的看法及感受

师:是的,除了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还检阅了孩子们美好的心灵。

五、拓展:

现在如果博莱克就在你面前,你有没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生自由回答

师:是的,队员们的包容和团结值得我们敬佩,博莱克的不服输,身残志坚更值得我们学习,课下请同学们把这一节课的收获写在日记本上,也可以以自己的名义给博莱克写一封信。

第17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园地八 2

最新版

语 文 园 地 八

教学目标:

1.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2.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古诗《乞巧》中的“宵”和“霄”,比较异同。

2.同学们早就发现了,在我们的汉字中,有许多字的字形相似,像一个家族中的兄弟姐妹一样,它们长的很像,你能区分出这些字哪儿长得不一样吗?你能认准它们吗?(出示词语)

二、自主读词,观察发现

1.认真读词语,把词语读准确。

2.仔细观察带点的字,看你能发现什么。

3.交流发现成果。

A、小组内互说,互相启发。

B、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联系字音、字义加以区别。

三、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那些字形相近的字?请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加以区别。

2.课下搜集形近字,装入识字袋中。(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读读记记

1.读词语:自读──轮读──指名读。

2.想一想每一行词语的特点。

A、第一行词语中有数字;

B、第二行词语的结构是ABAC式;

C、第三行词语的结构是AABB式;

D、第四行词语中有两个词意思相反。

3.仿照每组词语的特点,补充一些词语,比一比谁掌握的词语多。

4.请同学们课下收集词语,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自己独创的归类方式建立词语分类夹。

读读背背和成语故事

1.激趣导入。

在我们祖国语言文化宝库中,有两道独特的文化景观,那就是成语和歇后语。2017.3.1 最新版

一个成语意蕴深刻的背后往往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句歇后语幽默隽永,其间又常常暗含着一个有趣的典故。这节课我们就来一个成语、歇后语大放彩。

2.阅读歇后语和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A、自主阅读。

B、小组合作,练习讲故事。□教学设计

3.成语故事、歇后语比赛。

A、宣布比赛规则:每组四人,按顺序排好号,根据下面的内容集体商议解决,发言时不能再“打电话”。

每组接龙说成语。

每组1号同学讲述“画龙点睛”故事。

每组2号同学展示本组摘抄的歇后语,比一比哪组的数量多,并背诵5个歇后语。

每组3号同学讲一个成语故事或歇后语典故。

每组4号同学用积累到的成语和歇后语各说一句话或一段话。

B、组织比赛:每组1号同学先来参加比赛。

C、总结比赛情况及结果。

4.拓展练习。

继续收集成语故事和歇后语典故。

2017.3.1

第18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绝招(5)_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

《绝招》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方案力求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自主朗读,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去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并进一步体会到做任何事都要有恒心,学习亦是如此,勤学刻苦方能成功。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比较两次比绝招前后不同的变化,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以及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激发努力勤奋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教学难点】

激发勤奋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课前准备】

生:把自己的拿手本领和同学交流;

师:布置自主预习;多媒体课件(图片和幻灯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看后你觉得这些人的本领怎么样啊?(学生讨论)

2、我们把这样的本领叫做什么?(生答:绝招)

那什么是绝招呢?

(绝招是自己最拿手的,高于常人的本领和技能,如,弹钢琴、吹笛子、舞蹈、唱歌等等,甚至其他独特的本领。)

3、那这些绝招是怎么来的?(学生自由回答)

(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苦练,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见大家都知道绝招练成着实不易啊)

现在一个小村子里就有几个身怀绝招的小伙伴,他们正在比试呢,咱们去一探究竟吧!

进入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绝招》。(板书课题)

二、检测预习:

(出示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绝招 憋气 撒气 唯独 在理

瞪眼 竖起

拇指 脱口而出

攥饺子 露馅 尴尬 炕头

下巴颏 咧嘴 握拳

蔫蔫地

铲馅

撇嘴

腮帮子 镇住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把词语放入课文中读一读。现在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谁来告诉大家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汇报:

(课文讲了三胖、二福、小柱子等小伙伴比试绝招的故事。)

四、根据阅读提示,细读感悟。

1、他们都比试了哪些绝招,是怎么比试绝招的呢?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几个小伙伴比试了几次?比赛了哪些绝招?(用笔圈一圈,划一划有关的词句。)

(2)你最佩服谁的绝招,说说你的理由?

(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1)我读懂了三胖的绝招是憋气。(板书:憋气)读出句子:

三胖挺着大肚子……让我们一起读读三胖表演的句子,齐读。

他的绝招是怎么来的?

(因为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大,所以他靠的是先天的禀赋,也就是生来就俱备的能力。)(板书:天赋)

他第二次比试展示了什么绝招?

(没有新绝招)

(2)我读懂了二福的绝招是空翻,(板书:空翻)他的绝招是怎么来的?

(人家二福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天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武术。二福是靠自己的刻苦训练,坚持不懈才练成的。)

他第二次比试展示了什么绝招?

(单臂倒立,板书:单臂倒立)

(3)我读懂了小柱子的绝招是做乘法口算,(板书:口算)读出句子:

轮到小柱子了,他蹲在炕上……齐读,你从哪里体会到这个绝招很绝?抽读,读出对小柱子的赞叹。

(4)小柱子开始表演的是什么本领?他为什么还要练乘法口算的绝招?

(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

(5)想象一下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自由回答) 读出句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柱子始终没有忘记大树下的尴尬,暗暗在练自己的绝招。

五、讨论深化。

1、小柱子比试绝招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你有没有想练的绝招,你会怎么做?(学生自由交流作答)

2、小结:

绝招有的是先天的禀赋,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具有的本领。因此要想具有与众不同的绝招就一定要刻苦训练,坚持不懈。(板书:勤学苦练) (就算拥有天赋的人,也要勤学苦练,否则就像三胖,无法取得更大的进步。学习练就技能是这样,学习知识亦是如此。)

六、拓展阅读。

出示:《王羲之练字》和《悬梁刺股》故事。

他们是怎样成功的,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七、拓展延伸练习。

1、比一比:同学们都有哪些绝招?

2、取经:你的周围有没有身怀绝招的人,他们的绝招是怎么来的? 【板书设计】

16* 绝招

第一次 第二次

三胖 憋气 天赋 无

二福 空翻 勤学 单臂倒立

苦练 小柱子 无 口算

第19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山城的雾

最新版

山城的雾

设计意图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在现代诗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儿童诗歌。然而通过调查,我们却发现孩子们最不喜欢的课外阅读材料就是诗歌。这不能不引起语文教师的反思:这究竟是为什么?现代诗歌(儿童诗歌)语言虽然比较浅显,容易读懂。但它不像童话、小说那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节,也不像历史故事、科普知识那样能让孩子阅读以后有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的成就感。那么,怎样让孩子爱上诗这一语言表现形式,提高孩子学习语言的审美情趣呢?这堂课我就怎样还原诗歌的形象性,让孩子从怎样读出诗的趣味入手,进行教学,使孩子的思想与诗形成共鸣,培养学生喜欢读诗,能试着写诗的兴趣。 教学目的

1、能读准字音,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

2、感受作者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爱读诗、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再现画面,感受山城雾的奇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能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再现画面,感受山城雾的奇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温故知新:

教师谈话:在第一单元的课文里,跟随着课文的作者,我们认识了为春天增添无限生机的小燕子,如碧玉般垂下绿丝绦的柳树,像画一样的荷花和美丽的珍珠泉,学完了这一组课文,让我们觉得大自然多神奇啊,大自然用它的鬼斧神工创造着无穷无尽的美。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山城,去感受山城的美。

2、揭示课题:板书——山城的雾〔指导朗读:知道作者写的是山城的什么吗?请读着告诉我。是哪儿的雾呢?再请读着告诉我。〕

3、释疑:山城是哪儿呢?就像云南昆明因为四季鲜花盛开,被叫作春城一样,重庆因为建在群山之间,房子、公园都建在山上,所以人们又叫它山城。

二、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诗: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读这首诗,把读不来的字圈起来,边读边找,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呢?

2、生自由读诗。

3、检测:诗读完了,共有几个小节?

4、正音:撒〔是多音字,sā放开,张开,比如撒网;sǎ把颗粒状的东西分散着扔出去,如撒种。〕一〔在遇到不同的伙伴时,它会变调,怎么变呢?在第2017.3.1 最新版

四声的字前面,它要读第二声,如:一样。在不是第四声的字前面,它又要读第四声。如:一出山。〕

三、形象再现

1、速读概括:在诗中,作者是围绕哪一个词来写的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诗找出这个词。

(据生答板书:奇幻〕。奇是指难得见到的,不一样的,幻是指虚幻。山城的雾景与我们平时生活中看到的景像有什么不一样,虚幻又是怎样的感觉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一起学诗。

2、默读找景:诗中,作者具体写了雾中的哪些景物?请同学们默读找出来。〔据生答板书:太阳、车、行人、山顶红灯、塔尖„„〕

3、细读解诗,仿诗:再读诗,把你觉得有趣的诗句画一画,不明白的打上问号。

反馈A:你读懂了哪一句?你觉得哪一句写得最有趣?为什么?

〔1〕太阳一出山便被罩住,天空只剩下一个淡淡的圆。

太阳被谁给罩住了?你觉得怎么样才是罩住?(师演示“罩住”与“遮住”的区别)能把太阳给罩住,可见这雾太大,太浓了。〔板书:雾大、雾浓〕雾这么大,这么浓,太阳没有了光芒,天空只剩下一个淡淡的圆。〔板书:淡淡〕这句诗怎么读?

〔2〕大车小车都提着红灯笼,像老爷爷走夜路,缓缓向前。

大车小车像什么?〔一个老爷爷〕老爷爷提着红灯笼,走的还是夜路,走得快不快?为什么不能走快?你从诗中哪个词知道走得不快?〔板书:缓缓〕“缓缓”可以换个什么词?〔慢慢〕慢慢地走。这句诗怎么读呢?

〔3〕只听见雾中哒哒的脚步声,看不清路上行人的脸。看不见枇杷山顶的红灯,看不见电视塔的塔尖„„

听见了什么?看不清什么?〔板书:看不清〕。明明听见了怎么会看不清呢?行人的脸是看不清的,枇杷山顶的灯,电视塔的塔尖就不是看不清,而是看不见啦。〔板书:看不见〕这是为什么呢?枇杷山是重庆市一座公园的名字,叫枇杷山公园,它的海拔是345米高,重庆的长江之珠电视塔高为618米,红灯在山顶,塔尖在电视塔的最顶端,因为离得远,所以看不见。如果我们这儿也下一场这样的雾,同学们,在你的身边,你觉得什么会看不清,什么会看不见呢?〔小黑板出示〕

仿写:只听见雾中_____声,

看不清________,

看不见________,

看不见________„„

2017.3.1 最新版

反馈B:有不明白的吗?

〔4〕像天上的仙女撒下帷幔,山城变成了谜一样的宫殿。〔板书:谜〕。

诗中说什么像帷幔?〔雾〕你觉得这帷幔有多大?在大雾的遮蔽下,山城里的一切景物都怎么样?〔看不清、看不见〕对,有看不见的,有看不清的,一切的建筑物都被蒙上了浓雾,走在山城,就像走进了迷宫,朦朦胧胧的,又像进入了一个仙境,这种朦胧的感觉多有趣啊〔板书:朦胧〕。你能读这句诗吗?师及时评价引导。

〔6〕汹涌的雾在翻卷,就像神话中的“水漫金山”!

听过“水漫金山”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出自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传说金山寺的法海禅师,为拆散许仙与白娘娘的美满姻缘,强留许仙在金山寺出家,白娘娘到寺里要回许仙,遭到法海的拒绝,于是她召集全体水族,施展法术,让大水淹没了金山寺。滚滚的大水不停地翻卷,一会儿分散,一会儿慢慢上升,一会儿又滚滚向前。当雾像洪水一样汹涌翻卷时,这样的景象让人感觉是非常壮观的。这句诗怎么读?

四、感受诗情

1、探究作者,感受诗情:

这首诗学完了,从诗中,你觉得作者喜爱山城的雾景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现年72岁高龄的蒲华清爷爷就是重庆人,重庆是他的家乡,作者写家乡的雾,其实是在表达他对家乡的热爱。重庆是一个历史名城,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有看不够的秀美山川,作者为什么偏要写给人出行带来不便的雾呢?重庆的年平均雾日是104天,也就是说,一年中至少接近104天都是大雾天气,不仅是全国大雾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上大雾最多的城市,所以,人们给它取了另一个名字叫雾都。〔板书:雾都〕

2、课后拓展,激趣读诗:

从蒲华清爷爷的诗中,我们认识了雾都。这节课,同学们觉得读诗有趣吗?怎么读诗才有趣呢?(查找资料,展开想像)。通过查找资料,展开想像可以让我们读懂很多的诗,学到更多的知识。〔板书:读诗:查阅资料、展开想像〕蒲华清爷爷很会写诗,他特别喜欢写儿童诗,他写的诗有儿童诗集《校园朗诵诗》、《注音童诗一百首》,童话诗集《美丽的小仙女》等等,特别有趣,同学们有兴趣,可以在课后去找到这些诗读一读,看看他在那些诗中又告诉了我们一些怎样有趣的事呢?

板书设计:

山城的雾

太阳 淡淡

2017.3.1 最新版

车 缓缓

奇 幻 行人 看不清 雾都

〔大、浓、朦胧、汹涌〕 山顶红灯 看不见

塔尖 看不见

读诗:查阅资料、展开想像

2017.3.1

第20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31 女娲补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轰隆隆”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重点、难点或关键: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我们每天抬头看着蓝蓝的天空,广阔无比,博大的宇宙,深不可测,你们会想些什么呢?

2.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想了解什么?

二、初读感知

1.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理解;

(3)边读边想揭题时提出的问题。

2.检查情况

(1)指名轮读课文,看看是否读通读顺。

(2)理清课文的脉络及课文讲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拼读生字、词语。

(2)把生字词读给同桌听。

2.检查:

(1)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

(2)猜字游戏。

(3)开火车认读生字。去掉拼音读生字。

(4)夺红旗读词语。(小黑板出示)

四、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1.抽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师归纳。

五、作业

1.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可贵精神。重点、难点或关键:

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感受故事神奇。

教学具准备: 教学插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朗读课文,说说故事大意。

二、精读课文,感受神奇

1.精读,感悟故事的神奇:

围绕课文后面的“女娲真了不起!”展开讨论。

天空塌露的悲惨景象;求雨神熄灭天火(勾画、讨论),突出女娲的神力,造船拯救人们,神火冶炼五彩石。

2.找出表现女娲补天艰难的词语、句子。

3.引导汇报。

4.教师点拨。

三、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句子。

1.天塌情景叠词的运用,如:

“轰隆隆、一道道、黑黑的、熊熊大火”等。

2.冶炼五彩云石动词的运用,如:

“找、挖、放、炼、化、装、端、泼”等。

3.结尾段抒情、流畅,余味深长。

四、熟读课文,进行复述。

五、熟读课文,记住故事情节,看板书回忆。

六、教师示范部分或全篇,要用自己的话,不背全文。

七、给同桌讲故事,尽量详细,清楚明白。

(提示:为什么补天——怎样补天——结果怎样) 板书设计:

31女娲补天

找雨神灭火

课后反思:

3 神奇造船救人 炼石补天 不怕危险 了不起!不怕困难 甘于奉献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