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梅岭三章教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17 18:03:05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梅岭三章教案

梅岭三章[教学目标]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在诵读中体会感情;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3、理解这三首诗的大意。理解诗歌中的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歌中的多种修辞手法。[教学难点]

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题解:

梅岭:即大庾岭,在江西和广东交界处。大庾岭(图片) 投影地图,请你找到“大庾岭”

章:乐曲或诗文的段落。陈毅元帅照片(1901-1972)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郭沫若

陈毅简介:1901年生于四川省乐至县。曾留学法国。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红军长征时,留在江西担负军、政工作。“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解放后,第一任上海市长,后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1972年1月6日因病逝世。

背景: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红军开始长征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梅岭三章》,准备留做“遗诗”。

二、初读整体感知

(多媒体打出诗歌内容)

1、欣赏诗歌朗读。

2、学生集体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

4、小组合作理解诗歌内容,将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共同解决。小序:

丛莽:树丛草莽。莽,密生的草。 虑:估计,担心。 得:能。 得诗:作诗。 旋:不久。 第一章:

意如何:想什么。 泉台:阴间。

旧部:过去的部下,指牺牲的同志们代部队。 阎罗:借指反动势力 第二章: 南国:南方 烽烟:战争,战火 正:恰好 国门:城门。

诸君:各位同志。君,对人的尊称

“此头须向国门悬”出处:典出《史记·伍子胥列传》。春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后来吴王夫差举兵攻齐,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的人说:“抉吾眼悬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

第三章:

血雨腥风:借喻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 应有涯:应该结束了。

取义成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缩语,表示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典故:取义成仁

1.舍生取义出自《孟子·告子上》:“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杀身成仁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三、细读深入探究

(多媒体打出问题,学生合作探究.)

1、小序在这首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交代了环境、背景。是“绝命诗”

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2、读第一章,探究下面问题.(1)、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2)、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招”“斩”用词好在哪里? (4)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明确:(1)总领全诗 (2)、借代 设问

(3)、“招”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斩”写出了广大士兵作者一样,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用斩更有力量,有气势,更能解心中之恨。

(4)、至死不渝,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精神。

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面对死亡,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历程,表示死后也要招集旧部英魂,与“阎罗”血战到底。

哪是实写,哪是虚写?──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

最能表现作者视死如归气概的是哪一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旗旗十万斩阎罗。 “斩”与“杀”同义,把“斩阎罗” 改为“杀阎罗”是否可以?──不可。“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杀”太一般化了,且褒贬不分。

3、读第二章,探究下面问题。(1)、“烽烟”是什么意思? (2)、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明确:(1)“烽烟”借代战争。

(2)、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盼望祖国解放的精神。

“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在本诗中表现什么?──死不瞑目,要亲眼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表现革命必胜的信心。

“南国烽烟正十年”指哪十年?──1927~1936。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且又有民族特色的诗句是──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4、读第三章,探究下面问题。(1)、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表现了作者什么精神? 明确:(1)、借喻 用典

(2)、坚定的革命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甘愿献身的精神。

“血雨腥风”呼应前文什么内容?──呼应前两章“百战多”和“南国烽烟正十年”。

“人间遍种*”是什么意思?──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表示决心献身革命事业,预言敌人必然失败,人民自由幸福必然实现。

5、让我们把视觉放到整篇文章,然后思考: (1)、本课的体裁是什么? (2)、押的韵脚是什么?

(3)、三首诗抒发感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4)、三首诗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明确:(1) 七言绝句

(2) uo an ua (3)第一章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盼望祖国解放的精神。 第二章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精神。 第三章表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甘愿献身的精神。 (4)面对死亡,回忆过去,展望未来。表现诗人的革命精神和崇理想。 前呼后应 “意如何?”“今日事”。

6、请同学们合作探究本文的写作特点.明确:想象、理想相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如第一首中

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

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以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都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浪漫主义的写法,表达作者的强烈思想感情,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借代和引用第三首多次用了“借代”和“引用”的修辞方法。“阎罗”是旧时所说的地狱之王,作者引用来比人间的反动统治者。又如“旌旗”,原是旗帜的通称,这里借来指代军队或武装力量;“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来指代战争。

四、品读升华

这三首诗表现了诗人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示了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崇高理想。

在写作特色上,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表现了诗人火一般的革命激情与理想,富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语言上,运用借代、借喻,引用典故等手法,使语言形象精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身上吸取他们的浩然正气,用我们的正气压倒邪气,让我们把“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做为我们的座右铭。

五、联想拓展

《梅岭三章》中显示的为民族解放、为理想和自由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在古今许多诗作中都有所体现,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李清照《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一首雄浑宏阔的咏史诗,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言志诗。

此诗另有题作“夏日绝句”,李清照南渡之后,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罢守江宁,李清照与丈夫具舟去芜湖。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处)。该诗可能作于此时。李清照在这首诗中,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楚霸汉之争中最后以失败而结束了自己生涯的楚霸王项羽,表示了钦佩和推崇。这首五绝,通过歌颂一位失败了的英雄——项羽,表现了诗人崇尚气节的精神风貌。对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也是一个有力的讽刺。

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六、布置作业 归纳练习

下边的词语,原来是什么意思?在这首诗中指代什么?属于什么修辞方法? 旌旗:原是古代旗帜的通称,这首诗里指代军队。 阎罗:是传说中阴间的最高统治者,这里代蒋介石。 烽烟: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战争。 这三首诗抒发感情各有侧重,试指出各自的侧重点。

1.面对死亡,回顾创业历程,表示死后也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革命。2.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作为对自己的祭奠。 3.表示甘为正义牺牲,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社会理想必将实现。 指出这三首诗之间的内在联系──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怀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

《梅岭三章》中显示的为民族解放、为理想和自由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在古今许多诗作中都有所体现,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推荐第2篇:梅岭三章教案

梅岭三章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理想和自由献身的革命精神以及乐观豪迈的革命情怀。

2、体会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表现力量。教学重点

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壮志。 教学难点

比较借代与借喻的异同。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很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学习。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大家看大屏幕。(PPT1)名世俊,字仲弘,中国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在敌人围追堵截的危难时刻,深陷困境的陈毅写下了豪气冲天的《梅岭三章》。板题。

这组诗诠释了为理想而牺牲生命的革命精神,请大家齐读课题。 这组诗赞扬了为自由而奉献头颅的豪迈情怀,请大家再读课题。

诗歌学习,朗读为本。要想读懂这组诗,咱必须知人论诗,先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大家先仔细看一遍。(PPT2)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队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请大家齐读屏幕上的一段话。

二、反复朗读,把握情感

过渡:这就是本组诗的写作背景。现在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诗,要求借助注释理解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生通读全诗。检查预习。(见PPT3) 谁能把这些字词读准确?个别读,齐读。

2、谁愿意把全诗读一读?个别读,齐读。

3、师范读。

1 同学们已经达到了我的要求。老师给大家范读全诗,请大家听清楚诗歌的节奏和感情。 在刚才的朗读中,你听出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了吗?(豪迈、大气、乐观„„)

4、结合朗读指导品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一致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的朗读体味是不一样的。下面,老师要求大家结合大屏幕上的朗诵指导再读全诗,把自己对整首词的感悟读出来,读的时候好好揣摩一下。

生自由读。齐读。

5、比赛读。

下面我们来一段朗诵比赛。咱们班朗读最好的女生和男生各出一名。我们女士优先吧! 女生读。男生读。(适时评价)

6、指导读好重点词句。

这位同学读得更大气。不过,有些地方我们还可以再品味一下。比如“断头今日意如何?”这句设问,要统领全诗,奠定了“豪迈”的感情基调,我们要读出那种豪迈的感情来。我们一起试试看。生读。

7、分角色读。

刚才我们把全诗的重点词句又品味了一下,通过大家的读和一些理解,老师也心潮澎湃,想要和大家一块再读一遍。我们简单地分一下角色。老师读一句“断头今日意如何?”大家齐读小序。第一首中首句我来读,后面三句齐读。第二首中,前两句齐读,后两句请那位男生先领读全班再齐读。第三首,前两句齐读,后两句我来领读,全班齐读。都清楚了吗?好,我们开始。

分角色朗读。

同学们读得很好,大家给自己掌声鼓励。

三、了解内容,体会革命精神

通过多遍的朗读,大家一定对诗的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老师有几个问题:

1、这几首诗的前面有一段小序,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前小序交代了写诗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写作缘由,从“旋围解”可以看出小序是陈毅同志后来补记的,这三首诗是在“ 虑不得脱 ”的绝境中作为绝命诗而留下来的,“留衣底”是为了勉励战友,表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学生齐读小序部分。

2、每首诗各写了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

2 同学们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1)解读第一章:

——这首诗着重写陈毅身在必死险境,回忆艰难创业的征战过程,申明此生若不见革命胜利,死后也必定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板书:生死不渝 誓战到底)

这有似李清照《乌江》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意。引入李清照《乌江》诗,学生读。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

——一个“招”字,体现革命领袖的号召力和声势的浩大。一个“斩”字,把百战将军、十万部属的断头之恨、未竟之志,沉着痛快、笔力干钧地流露出来了。 (2)解读第二章:

——这首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

——“头悬国门”,引用春秋吴将伍子胥的头悬东门典故。(春秋时期,吴越争雄。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他先劝吴王夫差乘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国,未被采纳;后又谏阻夫差举兵攻齐,要他警惕越王勾践报仇,夫差听信谗言,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剜出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后吴果被越灭。)这句诗引用典故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表达了死不瞑目、据城门高处以观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飞来”是轻快、欢快、翩然而至的代名词。纸钱祭死者,带有中华民族的民俗特点和时代色彩。捷报当纸钱,活脱突现出将军豪迈爽朗的口吻,妙语天成,壮而不悲。(板书:勉励战友 切盼解放) (3)解读第三章:

——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板书:信念坚定 不怕牺牲)

诗中哪些关键词语体现这种精神?

——“投身”二字,洋溢着一种积极、热情、主动献身、心无二志的高风亮节。“应有涯”,是对反动派挑起事端、引发战争、置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诅咒,同时又是革命的预言家在预言:

3 革命必定成功,人民一定会过上和平、安定、幸福的日子。引用《论语》《孟子》“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的典故,表达了愿为信仰献出生命的豪情壮志。

3、这三首诗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

(——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三章在思想内容上紧密联系,又有所侧重,第一章集中抒发视死如归,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豪情壮志;第二章表达对战友的勉励;第三章主要表现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板书:追忆往昔 面对当日 展望未来)

四、品味语言,感受文采

这三首诗语言准确、凝练,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气势磅礴,壮怀激烈,表现出诗人面对必死险恶处境,视死如归、至死不渝的革命品质和共产主义理想必定能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

1、把“旌旗十万斩阎罗”改为“大军十万打阎罗”好不好?

“旌旗”借代大军,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形象地表现出盛大的气势。 “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 “大军”,只有数量,无形象。

“打”,只是一般的动作,太平谈。

2、陈毅诗句“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与陆游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表达方式和抒情方面有什么异同? 在表达方式上,陈诗重描写,陆诗重叙述。

在抒情方面,陈诗壮而不悲,勉励战友捷报告慰;陆诗壮中有悲,有无能为力的伤感。

3、“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如果把“飞”字改为“飘”字好不好? “飞” 捷报的多且快,有数量,有速度,显得热烈而形象。“飘”,显得缓慢。

4、文中还运用了“借代”和“借喻”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借代:“旌旗”原意是旗帜,诗中指部队。“烽烟”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诗中指战争。 借喻:“*”表现革命理想的实现及幸福美好的生活。“血雨腥风”敌人对革命人民的镇压。

借代与借喻比较异同: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4

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小结:郭沫若评价陈毅的诗:“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元帅以其崇高的思想、炽热的情怀、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过人的文采证明了郭沫若的赞誉并不为过。诗中所体现出的为信仰而献身的从容与豪迈令人望尘莫及。

五、总结全诗,升华感情

陈毅是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得到了这样的评价:博学多才,文武两全; 光明磊落,刚毅如山; 胸襟坦荡,仗义执言;宽厚仁慈,伟人风范。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诗篇,感受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爱国情怀。不同的时期都会涌现出不同的英雄人物,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国,为祖国,为人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让我们以英雄为榜样,从小立下鸿鹄之志并为之去努力拼搏。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新时代的英雄人物。最后,让我们带着满怀敬意,满腔自信,再次朗读英雄诗篇,聆听教诲,激发斗志,锤炼品格!

六、布置作业,强化巩固

1、背诵《梅岭三章》

2、比较《别云间》与《梅岭三章》异同

3、完成《我眼中的陈毅元帅》的小作文(选做)

【板书设计】:

《梅岭三章》

回首平生:生死不渝 誓战到底

面对当日:勉励战友 切盼解放

展望未来:信念坚定 不怕牺牲

5

推荐第3篇:《梅岭三章》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1.学习陈毅同志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2.学习本文比喻、引用、借代的修辞方法。3领会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教学重点] 1.学习陈毅同志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2.学习本文比喻、引用、借代的修辞方法。[教学难点] 1.修辞手法中借代与借喻的异同。 [教学安排] 1.安排一课时。

2.利用幻灯片、教学录象等媒体手段。[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由红军1934年10月长征的历史背景导入课文。其中讲清陈毅同志留在老区坚持打游击等事情。

2.解题⑴、三章:三首

⑵、梅岭:梅岭山脉的两座山。 3.读准写准下列字词:

丛莽()旌旗()涯()当纸钱()应有涯() 4.应重点理解的词语

旌旗烽烟血雨腥风取义成仁 5..教师范读课文

⑴、注意体会三首诗有何不同。 ⑵、划出押韵的字。(多、罗,押uo韵;年、悬、钱押an韵;家、涯、花押a韵) ⑶、整体感知诗的内容和结构。 .6.学生齐诵课文梳理结构和内容。 内容: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 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 第三首:展望未来——将来 7.师生共同活动,分析文章。

⑴、开头设问句的作用:总领全诗,三首诗都是对这设问的回答。 ⑵、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及其作用: ①去:表现视死如归的气概。 ②招:有声势,有号召力。

③斩: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力度强,速度快。 ④多:表达了对同志、对战友的无限希望。

⑤飞:轻快、欢欣,想象胜利喜讯来得又多又快。

⑥应、遍:预言,坚信反动派一定失败,共产主义必将在全球实现。 ⑶、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作分析。

第一首:写自己。回首征程,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情满怀;表现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⑷、本首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设问: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②、借代:旌旗十万斩阎罗(代指部队) 南国烽烟正十年(代指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来的国内革命战 争。)

③、借喻:血雨腥风应有涯(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镇压。) 人间遍种*(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 ④、引用:取义成仁今日事(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

⑸、三首诗表现的精神内涵的各自的侧重 第一首: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 第二首: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 第三首: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⑹、现实、想象、理想的完美结合。

1.现实:创业艰难百战多、南国烽烟正十年

2.想象;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捷报飞来当纸钱 3.理想:人间遍种*

8.学生齐读课文,直至背诵课文 9.学生背诵课文,并能默写课文。 10.布置作业:

⑴、完成思考和练习

二、三 ⑵、将小序改写成语体文。 11.板书: 时间内容精神

第一首:过去回首征程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

第二首:现在勉励战友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现实、理想、想象相结合 第三首:将来展望未来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推荐第4篇:梅岭三章教案(两课时)

《梅岭三章》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这三首诗,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学习作者写诗的意境,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3、提高学生的文章构思技巧,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难点:

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比较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旌旗(jing)

悬(xuan)

当纸钱(dang)

应有涯(ying)(ya)

遍种(zhong)

即为家(wei)

2.熟读这三首诗,思考自读提示及课后练习。

二、导入新课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 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 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 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 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

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三、课文分析

1、朗读这三首诗(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 情,直至熟练背诵,

1 亦可模仿课文录音朗读。)

简介: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用倒接法。照理说诗意顺序应是先写革命事业的开创自然是备极艰难,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再谈如今自己面临即将来到的牺牲的心情。但做诗要是顺着这个意思去写,就显得太平实。诗人把“断头今日意如何”一提前,把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情景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给整个组诗造成了一种苍茫悲壮的基调。对读者来说,则能产生一种凝精聚神,急欲一读的强烈效果。而更重要的是,这个开头对整个组诗起到了大气包举,笼照全篇的作用。所以这是一个发端突兀,豪气凌云的极好的起句。后两句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作结,是对前面自问式起句的呼应,也可以说是自答之词。但这里丝毫没有议论式的叙说,而是以一种奇特的悬想,形象地表明了陈毅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至死不渝的心迹,即使化作鬼魂,也要在九泉之下带领雄兵十万,将反动的统治者彻底埋葬!这个结句使人拍案叫绝,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一个视死如归,正气凛然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昂然挺立在读者的面前。

第二首是抒写壮志未酬,死难瞑目的情怀,以及对战友满怀激情的鼓励。“此头须向国门悬”句,化用春秋时期吴越争霸中伍子胥的故事,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悲壮之感。接下来两句文气渐缓。结句“捷报飞来当纸钱”尤为精绝,不仅与上首诗紧密呼应,而且从这一出人意表的想象中,透露着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在临危之际,对革命事业仍然充满乐观主义的坚定信念。宋人陆游的绝笔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如以此与陈毅的这首诗相比,则陆游虽对国家的统一表示坚信不移,但细味诗意却悲而不壮。陈诗则于抑扬跌宕中尤显其悲壮,感人至深。

第三首表达了诗人面对死亡的坦荡胸怀和共产主义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陈毅早年投身革命,从此就成了共产主义事业的马前卒,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英勇奋进,义无反顾。艰苦的斗争生活锤炼出坚定的革命意志,从战友们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中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血雨腥风应有涯”,反动派对人民的血腥屠杀总有一天要结束,人民终究会得到解放,光明的社会总归会到来,共产主义的理想必定会实现!为了革命的胜利,个人的生命又算得了什么!“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就是对第一首自问式起句的最后回答。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何等壮烈的气概!

2、请一个学生读小序,谈谈小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小序告诉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写 作背景。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诗以明志的行为, 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

2

3、这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 革命精神?

内容概括

表现的革命精神

第一章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

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 难创业的征战途程

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此生不见革命胜利,

死后必要招集旧部英 魂,继续战斗。

第二章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

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切盼人民 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

解放的革命精神。 作战,以胜利报告慰死者。

第三章 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

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 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

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 失败,自由之花必将 盛开。

精神。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诗词中的生字词

(二)继续讲新课: 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提问:第一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回首平生,豪情无限。身经百战,部下多有牺牲。后两句生发奇特的想象,如果我今日牺牲必去阴间召集旧部,率十万精兵新杀阎王。这里的阎罗,影射反动的首颌。一个 “斩”字,沉着痛快,笔力千钧。

2、提问:第二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回首南国革命战争已进行了十个年头,仍未成功我死 不瞑目,面对断头的今日,叮咛后死者,奋勇杀敌,频传捷报。“烽烟”是 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狼烟作报警用,这里借代战争。 “此头须向国门悬”是汪精卫《狱中杂感》的原句。

煤山云树总凄凉,荆棘铜驼几变迁。

行去已无干净土,化来徒唤奈何天。

瞻鸟不尽林宗很,赋鹏知伤贾傅年。”

一死心期殊未了,此头须向国门悬。

头是国门,用春秋吴将伍子前服悬东门典故,意为死不瞑目,据城门高处以观天下大势。

3 “捷报飞来当纸钱”令人想起南宋陆游的《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飞来”轻快,欢欣,联翩而至。纸钱祭死者,带有民族特色,时代色 彩。捷报当纸钱,活脱出将军之口,妙语天成,壮而不悲。

3、提问:第三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投身革命,革命就是我的家。“血雨腥风”借喻反动当 局对革命人民的屠杀和镇压。“应有涯”是作者的诅咒,也是预言。“取 义成仁”是引用典故《论语》杀身以成仁”,《孟子》“舍生而取义”。“*”借喻革命成功,大众解放的美好前景。

4、提问:这三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

(1)用词准确、形象。

如:此去泉台招旧部。用“招”,旗帜鲜明,有声势,有感召力。用 “收”,有动作无声势,比较平淡;用“率”,不包括招集过程,显得突然;用“集”,意与招略同,但旧属厌声,不含七律格律,续作平声也不如“招”字 响亮。

如:旌族十万斩阎罗。用“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蒿临 下的气势,声调也猛烈高亢。用“杀”褒贬不分;用“伐”,用力太过;用 打”,与诗意不合。 如:捷报飞当纸钱。用“飞”,轻快,欢欣,联翩而至,富于生命力和感情色彩。用“飘”,太缓慢,令人不耐烦;用“传”,无形象感;用“交”,破坏诗的意境。

(2)借助想象和幻想

如: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轨阎罗。借助迷信说法,抒写情怀、反映生活、表达理想,可不排斥天国地获等虚幻境地和牛鬼蛇神之类的怪异现象。下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比直接说一定要革命到底的好处在于:(一) 直观性。它将抽象的观念化作具体形象,使人感到鲜明生动,印 象深刻。

(二)含蓄性。阎罗是人人知晓、人人憎恶的阴间暴君,拿来影射世上反动势力的首领,耐人寻味。

(三)深刻性。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鞠躬尽瘁,死而不已——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诗意,这是直说其事和空讲道理所达不到的境界。

全文小结

这三首诗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示了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崇高理想。在写作

4 特色上,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表现了诗人火一般的革命激情与理想,富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语言上运用借代、借喻,引用典故等手法,使语言形象精练。

板书设计

《梅岭三章》

陈毅

第一章 生死不渝、誓战到底 第二章 关心国运、切盼解放 第三章 乐观坚定、不怕牺牲

课后作业

1、课后练习一和二。

2、默写这三首诗。

3、完成本节的基础训练相关内容。

5

推荐第5篇:梅岭三章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2.比喻、借代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二)能力目标

在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朗读诗歌,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

(三)情感目标

1、学习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2、坚定的节操表示出的情操美和远大的理想表示出的思想美。

二、学法引导

查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及诗中所用典故的出处帮助理解文章内容,通过反复诵读加强感悟,佐以相关诗句评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总领全篇的一句话:“断头今日意如何”是怎样把全诗组织起来的? 2.诗中修辞手法的运用,重点讲解借代。 让学生了解“旌旗”、“烽烟”、“*”、“取义成仁”等词在诗中特殊的含义。 3.朗读诗歌时的节奏。

以第一首诗为例,找出韵脚和朗读节奏。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韵脚用“△”符号,节奏用“︱”间隔)

学生参照第一首诗的节奏,找出第

二、第三首诗的朗读节奏。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①诗歌朗读节奏的划分;②伍子胥头悬城门的典故;③《示儿》《乌江》《自由》(裴多菲);④随堂练习。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在掌握朗读节奏后于课内分小组朗读比赛。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初步了解这组诗及其创作背景。 l.诗歌要表现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我们在今天来学习这三首诗,就是要学习这种为理想、为信念而献身的精神。

2.这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组诗。

3.要注意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尤其是借代、借喻、引用典故。

(二)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口译小序并分析它的作用。 (l)指定学生朗读小序后,引导学生口译。 1936年冬天,梅山被敌人包围。(伏,潜伏、藏匿)我身负重伤,又患疾病,在树丛密草当中藏匿了二十多天。(得,能够;脱,脱险)考虑到不能够脱险,作成三首诗保留在衣服最里面。(旋,不久)不久敌人的包围解除了。 (2)小序对这组诗起什么作用?

小序表明这组诗是在“虑不得脱”的必死险恶处境中写出的绝命诗,写出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作一些关于创作背景的补充。)

2.播放教学磁带,让学生听两遍,先对组诗有一个整体的初步认识,并正音正字。旌:jīng 悬:xuán 当(纸钱):dàng 应(有)涯:yá 莽:mǎng 遍种:zhòng

(三)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首诗 (1)“断头今日意如何”这句诗在第一首诗歌中起什么作用?倒装句式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前置强调“断头”,表现出诗人感觉到了必死的险恶处境,并且能够英勇地面对。

整句诗用了一个设问句,问自己在必死的险恶处境中“意如何”即“想什么”,而下面三句都是诗人的回答,所以这句诗统领整首诗。 (2)分析下面三句诗:

三、四句用了“阎罗”、“泉台”等迷信传说,起一个什么作用? “创业艰难百战多”追忆自己的战斗生涯,内含着对自己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垮敌人的憾恨。所以诗人说即使自己牺牲了,到了阴间,也要招集旧部下的英魂,和阎罗战斗到底。 (3)“旌旗”原意是旗帜,诗中指部队,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4)总结第一首诗英勇面对险境——继续战斗,虽死不渝。 2.分析第二首诗 (l)“南国烽烟正十年”表述出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其中所含的感情和第一首中的“创业艰难百战多”大致相同,即虽然经历了十年的激烈战斗仍未打败敌人的憾恨。 (2)“国门是”的典故运用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第二句用了春秋时的典故,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他先劝吴王乘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未被采纳;后又劝吴王攻越,要他警惕越王勾践复仇,吴王听信谗言,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把我的眼珠挖出来挂在吴国的东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灭吴。”后来吴国果真被越灭了。

陈毅用这个典故,表现的是自己关心革命、死不瞑目,要亲眼看着同志们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失败。

(3)

三、四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这两句诗激励同志们英勇战斗,奋勇杀敌,诗人热切地盼望胜利,盼望战友们频传捷报。 (4)“烽烟”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它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诗中指战争。 (5)小结第二首诗。

回首革命战争——死不瞑目,激励后死者奋勇杀敌,频传捷报。 3.分析第三首诗

(l)

一、二两句诗的含义。

“血雨腥风”指反动派对革命的镇压,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诗人预言反动派的统治应该有个尽头。 (2)“取义成仁”表现出诗人在险恶的处境下决心为真理为革命而英勇牺牲。“人间遍种*”。诗人预言革命理想终将实现,表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 (3)第三首诗中用到的修辞方法。 “取义成仁”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缩语,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4)小给第三首诗。

思绪驰向未来——理想终将实现,坚定乐观。

4.理解“断头今日意如何?”不仅领起第一首诗,而且统领全篇。 5.三首诗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三首诗的小给来讲解三首诗之间的关系是:回环递进,酣畅淋漓。

(四)总结、扩展

1.我们从诗中看到了诗人为理想献身、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同学们要学习这种精神。 2.古往今来,许多前人都有这样的品质,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如《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如《乌江》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3.示范朗读节奏,分小组朗读比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一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

推荐第6篇:梅岭三章的阅读答案

《梅岭三章》诗碑现建于大余县梅关乡梅山村黄坑北侧山坡上。广东省南雄梅关古驿道的中段旁也立有一块《梅岭三章》手迹诗碑。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内容,欢迎查看!

一、自主实践

1.写出下列加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和运用的修辞方法。

(1)南国烽烟正十年 意思:_____修辞:_____

(2)血雨腥风应有涯 意思:_____修辞:_____

(3)取义成仁今日事 意思:_____修辞:_____

(4)人间遍种* 意思:_____修辞:_____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血雨腥( )风应有涯( )

(2)解释加粗的词语:

①即( )为家 ②应有涯( ) ③取( )义成( )仁

(3)这首诗从体裁来看,属__________;从内容来看,是__________。诗中押韵的字是__________。

(4)下边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

3.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哪一句诗的意境相同?(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4.写出与“风吹苦草绿”构成对偶的一句。

二、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馀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__旧部,

旌旗十万__阎罗。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余( )伤病 二十馀( )日

②虑不得( )脱 得( )诗三首留衣底

③旋( )围解 ④旧部( )

2.诗前小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说明小序是补写的。

3.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了,耐人寻味。

B.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人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更容易地让读者理解。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4.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动词,并揣摩所填词语的表达作用。

三、写作攻略

题目:责任

提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时代的需要。有人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为“天下兴亡,我有责”。意思是说,“我”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都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国家遇到了困难、学校出现了问题、家庭发生了矛盾、同学违反了纪律、自己成绩不理想……都应当问一问:“我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写别人的事;可以从正面写,也可以从反面写;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自主实践

1.(1)这里指1927年以来的国内革命战争 借代

(2)指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 借喻

(3)这里指为了真理,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引用

(4)虚构的化名,指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 借喻

2.(1)xīng yá

(2)就,便 边际、止境 选取、成全、实现

(3)绝句 抒情诗 家、涯、花

(4)D

3.A

4.雨打芭蕉碧等

二、能力提高

1.我 天数或度量单位等后面的零头

能够 写成

不久、随即

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2.小序的作用是交待写作背景及缘由“旋围解”

3.C

4.招:旗帜鲜明,有声势,有感召力;斩: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声调也猛烈高亢

推荐第7篇:《满江红》〈梅岭三章〉朗诵稿

七年级精典诵读

男: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女: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男:它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女:它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清香!

男:悠悠岁月,舞不尽人间悲与欢。

女:铮铮铁骨,尽显我中华男儿本色!

男:请欣赏岳飞的《满江红》。

全体: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男:是谁为国为民,忧思难忘?

女:是你,革命先辈

男:你有齐天壮志

女:你有不屈的精神 男:你有舍身成仁的气魄

女:你有誓死如归的胆略

(合):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男:请欣赏陈毅的《梅岭三章》

全体: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

男: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女: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合)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

(合)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

男:七年级诵读到此结束。

推荐第8篇:七年级上册《梅岭三章》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体会这组诗篇回环递进、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的表现力量。

2、学习陈毅同志面临险境、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教学设想

本课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面对当时的必死险恶环境,虽死不渝;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斗争;追溯参加革命的理想,坚信革命理想必将实现;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诗中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气势磅礴,壮怀激烈,表现出诗人自身——陈毅同志英勇面对必死险恶处境,视死如归、生死不渝的革命品质,和共产主义理想必能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乐观革命精神。引导学生体会这组诗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

本课安排一个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1、由开始教学诗歌单元,引出《梅岭三章》(板书课题)。指出这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

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揭示,初步了解这组诗及其创作背景。

3、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小序和诗篇,理解词义、句意、小序和诗篇的大意。

4、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旌(旗):jīng悬:xuán当(纸钱):dàng应(有)涯:yīngyá(遍)种:zhòng

5、指定学生朗读小序后,引导学生口译、分析它的作用。

(1)引导学生口译小序,教师明确:

1936年冬天,梅山被敌人包围了。“伏丛莽间”的“伏”,潜伏,藏匿;我身负重伤,又患疾病,藏匿在树丛密草当中20多天。“得脱”的“得”,能够;考虑到不能脱险,作成三首诗保留在衣服最里面。不久敌人的包围解除了。

(2)小序对这组诗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小序写出诗人自身——陈毅同志当时重伤患病被围,表明这组诗是在“虑不得脱”的必死险恶处境中写出的绝命诗,写出了诗篇的创作背景(板书:创作背景必死险恶处境)。

6、指定学生朗读第一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这首诗第一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运用的句式在诗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断头今日意如何”,“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前置强调“断头”,表现出诗人觉察到必死的险恶处境,英勇地面对必死的险恶处境(板书:英勇面对险境)。这个设问句式的开头句,振起这一首诗乃至这一组诗的抒写情怀,慷慨壮烈。

(2)第二句表述出了什么意思?具有什么样的含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创业艰难百战多”,表述出艰难创业中经历过了很多的战斗,内含着对自己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感情。

(3)

三、四句运用旧时“泉台”、“阎罗”等迷信传说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产生着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现出即使自己牺牲了,死后还要招集旧部的英魂,和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这两句运用了“泉台”、“阎罗”这样旧时传说的诗句,把一定要革命到底的思想形象化了,表现出了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革命精神(板书:继续战斗虽死不渝)。“阎罗”这个阴间暴君又有影射世上反动头子的作用,能够唤起人们对反动统治者的仇恨。

(4)诗句中的“招”、“斩”两个动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旌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招”这个动词,表现出把在不同战场、不同时间牺牲的部下的英魂招集起来,空间广阔、声势浩大。“集”,空间较小;“收”,缺少声势;“率”,不含招集之意。“斩”这个动词,表现出巨大威力,毙敌干脆利落,褒意鲜明。“打”,没有毙敌之意;“杀”,褒贬不明;“伐”,也无毙敌之意。“旌旗”,原指旗帜,这里运用借代修辞方法,借代部队,表现出部队的昂扬士气、浩大声势。

7、指定学生朗读第二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这首诗第一句写出了什么?内含着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南国烽烟正十年”,表述出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内含着虽经十年激烈战斗尚末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板书:回首革命战争)。

(2)第二句用了一个典故。《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他先劝吴王夫差乘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国,未被采纳;后又谏阻夫差举兵攻齐,要他警惕越王勾践报仇,夫差听信谗言,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抉(剜出)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后吴果被越灭。这句诗引用典故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此头须向国门悬”,表现出即使死后仍然一心关注革命,死不暝目,要眼看同志们怎样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遭到失败(板书:死不暝目)。

(3)

三、四两句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表达出激励同志们英勇战斗取得胜利和切盼得到胜利消息的强烈感情(板书:激励战斗)。“捷报”当“纸钱”,把民族特点和时代色彩统一起来了。

(4)诗句中的“飞”这个动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烽烟”,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飞”这个动词,形象地表现出捷报轻快地传来,接连地传来,富有感情色彩。“烽烟”,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这里运用借代修辞方法,借代战争,表现出革命战争的如火如荼。

8、指定学生朗读第三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这首诗前两句表现出了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投身革命即为家”,追溯参加革命之时即以革命为家,“投身”,表现出全部身心都献给了革命(板书:追溯参加革命)。“血雨腥风应有涯”,坚信反动派的血腥统治应该有个尽头,表现出为推翻反动统治而斗争。

(2)

三、四两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取义成仁今日事”,表现出在今天面对必死险恶处境之时,决心为真理,为人民解放而牺牲。“人间遍种*”,预言革命理想必将实现,表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乐观的革命精神(板书:实现理想坚定乐观)。

(3)诗句中的“应”这个副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血雨腥风”、“取义成仁”、“*”,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应”这个副词,表现出反动统治应该有个尽头,信念坚定,感情充沛。“该”虽与“应”的表现作用相似,但念起来不如“应”顺口;“当”、“须”,则都力量较弱。“血雨腥风”,原指血色的雨、腥味的风,这里运用借喻修辞方法,借喻反动统治,表现出反动统治的无比残酷。“取义成仁”,是“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的缩语,原为孔孟提出的道德标准,这里运用引用修辞方法,表现为真理而牺牲。“*”,虚构的花名,这里运用借喻修辞方法,借喻革命理想,表现革命理想实现。

9、引导学生体会三首诗之间的关系及其表现力量。

这三首诗之间怎样构成了什么样的关系?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这三首诗:第一首起于现在时间,面对当时必死险境,抒发死后还要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强烈感情;第二首起于回首十年革命战争,再面对当时必死险境,抒发死不暝目,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战斗的强烈感情;第三首,追溯参加革命之时即为推翻反动统治而战斗,再面对当时必死险境,表达革命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和乐观革命精神。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气势酣畅、淋漓尽致地抒写出了壮烈情怀(板书:回环递进酣畅淋漓)。

10、要求学生默诵这组诗,进一步体会艺术特点和表现力量。

11、指定学生朗读这组诗。

要求读出节奏韵律,读出壮烈感情。

布置作业

背诵这组诗,进一步体会艺术特点和表现力量。

板书设计

梅岭三章

创作背景必死险恶处境

英勇面对险境继续战斗虽死不渝

回首革命战争死不暝目激励战斗

追溯参加革命实现理想坚定乐观

回环递进酣畅淋漓

推荐第9篇:《梅岭三章.》《示儿》导学案

比较·探究

梅岭三章、

示儿

执笔:冯玉华

编订:陈耀书

大屯中学 【温故互查】2人小组对讲,互查。

1.背诵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重温诗人的爱国情怀。2.试读《梅岭三章》和《示儿》。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诗的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品味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4、背诵并默写两首诗。

5、体味诗人在诗中所展现来的革命及爱国主义情怀。【导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

阅读这两首诗,整体感知,完成下列问题(不理解的在书上做标记)。 1.单独和分组朗读,先品味诗的情味。 2.填空题:

(1)《梅岭三章》的作者是 ,字 ,四川乐山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素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的美誉。

(2)《示儿》的作者是: 代的 ,字 ,号 ,你还知道他哪些作品 如:、等。.(3).给黑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国门xuán ( ) 当纸钱( ) 即为家( ) 遍种( ) 家jī( )

应( )有yá( ) jīng( )旗 yán( )罗 fēng( )烟 (4)、解释黑体字

余伤病

伏丛莽间 意如何

正十年

取义成仁 烽烟

血雨腥风

*

原知

但悲

九州同 乃翁 (

5、)《梅岭三章》的“章”意思是 。诗前小序是全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段文字运用 表达方式,交代了写诗的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结局 。

这三首诗是在“ ”的绝境中作为绝命诗而留下来的,“留衣底”表明了作者 的决心和 的英雄气概。 3.思考题:

(一).《示儿》

(1)诗人陆游去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

(2)找诗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其作用。

(3)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4) 体会陆游这一声声的嘱咐中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二)《.梅岭三章》

1.小序对这组诗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2体会三首诗之间的关系及其表现力量。

3.分别指出两首诗中押韵的字,并说出押何韵。

4、品读这四首诗并分别概括其内容,分析每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我的困惑:

二.合作交流(由前后4人组成的大组内合作:把你的答案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不同意见进行讨论,小组内达成共识,并将你的困惑提出来让同学帮助解决或求助老师)。

三.成果展示(教师组织提问,4人小组派代表发言,向全班展示交流学习成果,小组间进行互评、纠错、补充,回答问题时要求尽量合上课本)。(给你一个机会,亮出你的风采!)

1、有感情的朗读这四首诗,再次品味是人的爱国情怀吧。

四.互讲巩固(2人小组分别将上述问题答案叙述一遍,同位之间进行互讲)

《梅岭三章》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面对当时的必死险恶环境,虽死不渝;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斗争;追溯参加革命的理想,坚信革命理想必将实现;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诗中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气势磅礴,壮怀激烈,表现出诗人自身——陈毅同志英勇面对必死险恶处境,视死如归、生死不渝的革命品质,和共产主义理想必能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乐观革命精神。 【精讲点拨】

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如“红领巾参加植树劳动”中的“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

借喻: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如“惊涛拍岸,举起

一、初读全诗 感受诗意。

【归纳提升】总结本节所学的重点知识,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师生共同完成。

这三首诗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示了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崇高理想。在写作特色上,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表现了诗人火一般的革命激情与理想,富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语言上运用借代、借喻,引用典故等手法,使语言形象精练。 【中考链接】 。

1、根据诗的内容把课文改成一段病床前的对话。(要有行动,语言,神态等描写) 【达标测评】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1、《梅岭三章》中 “ ” 是统领三章的句子。

2、《梅岭三章》中表现共产主义一定到来的远大理想的诗句是“ , ”。

3、《示儿》中抒写诗人光复河山的热切期待和对祖国大业终将取得胜利的不可动摇的信念的诗句是 , 。

4、《示儿》中 , 两句点明了作者生前的遗憾,从侧面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5、《梅岭三章》中的“ , ”和《示儿》中“ , ”有异曲同工之妙。

6.《示儿》中最能表达诗人渴盼祖国统一的愿望,体现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 。

7.日积月累: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写出课外积累的爱国诗句:

① , 。

【拓展延伸】

欣赏陆游的诗,并回答问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比较陆游的这两首异同。

教师寄语:拥有爱国的情怀是我们永远的情怀。

推荐第10篇: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读《梅岭三章》有感

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读《梅岭三章》有感

夏贵良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红色经典书籍源于红色的历史的折射和汇聚,红色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开拓者自强不息的奋斗史。我喜欢读红色经典书籍,喜欢英雄,喜欢英雄为民族大义而展现出来的英雄气概。从红色小人书,老课本,黑白电影,到现代的多媒体,红色的经典书籍及故事广为流传。特别是《梅岭三章》的诗句,每次诵读,总能给人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与感动!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头须向国门悬。血雨腥风应有涯。此去泉台招旧部后死诸君多努力,取义成仁今日事,旌旗十万斩阎罗。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

重读《梅岭三章》这部红色经典诗句,使我仿佛在诗人英雄的引领下又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与诗词背景:1934年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斗争的红24师和地方武装共1.6万人,遭到敌人残酷围剿,大部损失。何叔衡、毛泽覃等党和红军的高级干部在突围中牺牲,瞿秋白和刘伯坚被俘后遇害。敌人占领中央苏区后,残酷杀戮革命干部和群众。面对高压的白色恐怖, 突围出来的少数部队会同地方武装和敌人打起了游击,项英、陈毅经过转战,于1935年2月来到了位于赣南的油山地区和梅岭,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梅岭三章》是1936年冬天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写下的三首诗。当时,陈毅潜伏莽丛间20多天。敌人因搜捕不到,恼羞成怒放火烧山,在身陷重围,在几乎葬身火海之时因担心不能脱险,陈毅同志视死如归、危机时刻写下豪气冲天、千古传颂的《梅岭三章》藏于棉衣内层。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气概令人钦佩!

童年时背诵过这首红色诗词,少年时代又看到《梅岭星火》电影,青年时代系统地学过中国近代史,让我加深了对革命英雄陈毅的理解。在困难面前,在恐怖面前,在生死面前,革命英雄没有退缩,没有绝望,没有屈服。而是从容总结过去、面对当日、展望未来。陈毅早年投身革命,从此就成了共产主义事业的马前卒,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英勇奋进,义无反顾。十年国内征战,无产阶级大业未成,英雄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面对死亡, 陈毅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至死不渝的心迹,即使化作鬼魂,也要在九泉之下带领雄兵十万,将反动的统治者彻底埋葬!

一个视死如归,正气凛然、追求真理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在红色经典革命书籍中闪耀。

红色经典中英雄气概的英雄陈毅将军从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鲜明特色。一是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投身革命即为家”,陈毅将军从加入红军的第一天起,就把革命当成自己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在敌我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历经“百战”、“血雨腥风”,陈毅将军和无数红军战士深深地体会到了革命道路的曲折,特别是在陈毅将军写此诗时,革命正处于低潮,中央苏区红军被迫转移,留守的红军正遭到国民党军队的疯狂围追堵截,但这种敌众我寡的逆境、艰苦卓绝的战斗、如影随形的死亡威胁并没有改变陈毅将军对革命的忠诚,而是坚信“血雨腥风应有涯”,战斗一定会结束,自由之花一定会遍种人间,在即将牺牲的那一刻(后解围),毅然决然选择了取义成仁。这种对革命的忠诚坚如磐石,不可动摇,红军正是有了陈毅将军这样的政治信仰,才取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二是大气。毋庸置疑,革命的道路是何等曲折,但陈毅将军仅用“创业艰难百战多”七个字轻描淡写,将现实的沉重深埋,呈现给自己的,战友的,传递给老百姓的是一派灿烂春光。“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已抱定必死决心的陈毅将军,表示自己一旦牺牲,就要到黄泉之下去招集先前死难的战友,组织起十万浩浩荡荡的大军,直捣阴间地府,去斩下阎罗的首级。“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也十分具有想象色彩,想象着自己牺牲以后,同仁战斗胜利的捷报像纸钱一般漫天飞舞,这种革命浪漫主义情怀,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视敌人如草芥,视困难如粪土,始终顽强不屈,始终积极向上的高尚情怀,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大气!三是奉献。三首诗都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令人震撼。陈毅将军的一生是为革命奉献的一生,在陈毅将军眼中,生命的终结不等于奉献的终结,自己还可以头颅高悬,注视战友取得胜利,还可以在泉台召集旧部,继续与黑恶势力作斗争。“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英雄陈毅这种为革命流血牺牲而无怨无悔的强烈奉献精神,是革命从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自发地投身建设,赢得祖国自立自强的精神财富。

追求自由、正义,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是中华传统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英雄气概就是为了正义、为了祖国,可以奉献个人的一切、牺牲个人的生命的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是这种崇高精神的集中表现。正是因为讲求 “英雄气概”,有着这样的思想境界,中华民族才饱经沧桑而不亡,历尽磨难而新生,无论面临怎样的艰难险阻,都未曾失去自信,而是愈挫愈奋,愈阻愈坚。也正是因为讲求“英雄气概”,有着这样的思想境界,中华民族才英雄辈出。英雄气概是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民族正气的结晶。保卫祖国,需要英雄气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同样需要英雄气概。

时代的要求在不断的变化,英雄是一个时代的民族价值外在体现的凝聚。英雄气概是一个民族价值内涵的体现,既包含悠久的传统文化特质在内,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坚持民族英雄气概,就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在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向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学习,传承和培育好民族英雄气概至关重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在红色经典书籍的导引下,牢固树立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观, 推崇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更快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在中华民族的时代发展要求下,不断谱写民族英雄气概的新篇章。让红色经典的书籍、故事和英雄在新时代的对我们有着新的理解。

红色经典是一个特定时期文化的精髓浓缩。读红色书籍贵在坚定信仰,让红色经典的精髓砥砺我们的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员的精神动力,是党员的一种理性自觉,也是加强党的先进性的时代要求。自觉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继承和发扬优良革命传统,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党的教育事业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当好一名高校政治辅导员。读红色书籍贵在行,让红色经典的光芒照亮我们的行动。不断传承和发扬红色经典书籍所体现的英雄气概、民族精神,并使之与所担负的实际工作相结合,迎难而上、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坚持“投身革命即为家”的信念,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尽心尽力。读红色经典书籍贵在思,让红色经典的甘露浸润我们的思想。读《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长征》,读《敌后武工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由读到思,由思到悟,由悟到行,不断审视我们的思想与时代精神是否相悖,不断检视我们的理想信念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可曾动摇,不断审察我们做每一件事情是否真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多次拜读《梅岭三章》,我的领悟也是多方面的的,《梅岭三章》是大气磅礴的无产阶级诗作,是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可以说是共产党人革命者的生死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体现。目前我们中华民族在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经济飞速发展举世瞩目,已经屹立于世界之林.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继续学习革命家陈毅将军《梅岭三章》,具有新的历史意义,在我们面对社会多元价值观,树立共产主义信念、面对社会新的挑战的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梅岭三章》中的英雄气概影响了我的性格的塑造,让我不轻易放弃追求,成为一个喜欢读红色经典书籍而又朴实向上的人。

第11篇:大余这五年之梅岭三章纪念馆[材料]

大余这五年之梅岭三章纪念馆

大余近年来一直在打造旅游形象,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更为大余添光添彩,为了更好的宣传大余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和浓郁的红色文化,打造“高品位文化旅游”旅游景区,在2016年9月开工建设,一年时间,2017年9月26日梅岭三章纪念馆正式开馆了。

梅岭三章纪念馆项目位于大余县南安镇建设村,总投资1.3亿元,占地84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项目主要包括梅岭三章纪念馆、梅山精神纪念园、陈毅隐蔽处景点、赣粤边特委纪念馆等景点。

纪念馆精心的设计真实的再现了游击战争的艰苦环境,还有一份份珍贵的历史信件、书籍,馆内运用雕塑、油画、微缩景观、通电玻璃、多媒体视频等多种展示形式,按照“南国烽烟正十”、“创业艰难百战多”、“大庾岭上暮天低”、“弥天烽火举红旗”的顺序,依次展示了革命前辈参与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领导土地革命战争和反“围剿”斗争以及在赣粤边游击区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的史实。

大余一直在挖掘自身的红色资源,加强保护及开发,让红色景点更加的完善,让更多的人能体会到红色精神,在红色旅游中体会红色精神。

第12篇:梅岭

梅岭“团团坐”拓展训练营

戴露涛

记得是8月6号8点多,我们公司80多人到达梅岭,天气炎热,正是训练的好时间。一下车就轮到教练的“表演时间”。首先教官想教教我们怎么是绝对的服从,见面礼很简单,站三分钟的军姿,谁动一下全员多站30秒,叠加而已。交的学费有点多,站了10分钟。随后雪豹教练开始了一天的活动安排和规则。我印象深刻的是三个忘记,忘记身份忘记年龄忘记性别。做到了这三点,展开团队活动时才可以放开,没有顾忌。还记住了一句话,教练说你想抱着什么目的来,就会带着什么目的走(我很容易就被洗脑)。

我们80多号人分为6组,分组之后选出队长,组织队员取个队名、队形、队歌、口号,在队旗上画个队的图腾,有半个小时的讨论时间。之后就各队展示自己的实力。呵呵,这个过程忽略吧,各队表现有好有坏,队长的组织与队员的配合好,活动就有些意思。

第一个项目是 “团团坐”。参加者侧身围成一个圈,尽量靠拢,主持人发命令后大家向下坐(即坐在后面一个人的腿上),如果大家足够信任自己的同伴,放心坐下去,则不会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否则支撑不了多久。我们80人站了4排,规定在5秒的时间围一个圈,随后调整位置,男女交叉围一个圈,按上面的方法站队,坐10秒,走10步。过程有点曲折,不过还好,教练没有奖赏。活动目的是绝对的服从,执行就是一切,不要相互抱怨,一抱怨就会出问题。

第二个项目是“过电网”,一面网格4排,一排5个。网格大小40*50不等,有大有小。游戏规则是学员不能钻同一个网格,游戏开始不能说话,不能触网,否则来一个健康大礼包(俯卧撑10个)。玩这个游戏做了六七十俯卧撑,累的趴下。我触网三次,我没有认真总结,做事太粗心。 活动结束后我总结了一下,电网就如同一个目标,首先我们是要做一个详细的计划,格子就如同资源,怎么合理分配给团队的个人,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大的效益,在执行的过程中,面对挫折总结分析完善计划,重头再来(可以发掘自己的领导才能,毕竟很多人都是搞管理的)。

第三个项目是“高空跨越”,活动是站在10米高,跨越1.2米的空间,然后就下来了。我是第一个上去的,站在高高的地方,脚下的钢板有点抖,看看下面是一群脑袋,异口同声说不要看下面,越看下面越害怕。跳的时候我有点怕,不过我还是勇敢的迈出一步。活动目的是克服心理障碍,挑战自己的极限。高空一小步,人生一大步。希望自己能一直有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的精神,有信心,有信念,没有什么做不到(绝对是被教练忽悠,现实残酷是很多你想象不到的)。

第四个项目是挑战150秒,活动很简单,分为4个, 1是激情传递,2是跳绳,3是不倒森林,4是脚踩数字,5是喊口号,我们是一家人。有30分钟的讨论时间,考验之间的默契度和活动的参与度。1和5是全员参与,跳绳7个人,不倒森林是6个,脚踩数字是8个人(我们一队是13人)。考验团队的分工合作,时间观念,合理利用资源等。

有个小插曲,下午刚下车,大家的精神气不太好,教官来了个战备游戏,教练选出6名来自不同队的队员,站在前面,然后喊口号,比如教练说前方打仗,我们喊后方支援,比如教练说前方吃紧,我们喊后方补给,以此重复,不过教练还会说一些物品,就需要给本队的队员。不过最后的每个“皇帝 ”都挂满了战利品,头戴帽子,眼带两付眼镜,嘴叼三根香烟,脖子上套了两件短袖,同时5米的鞋带也缠绕在脖子上,鞋带的两头都有一只鞋,每个鞋子里放一个手机(基本都是苹果5,有钱人多啊),手拿一张百元大钞,一个打火机,两双现场的学员的袜子,还有五根腿毛。有六个队,结果我队输了,奖赏很简单,跳舞伴奏,一个男生充当钢管,然后一个一个上去表演,首先是站在他旁边侧身昂头和钢管说“嗨”,然后在钢管的4个方向做两个“S”,双手做一个,身体做一个,同时得发出自己觉得最好听的声音。

活动很有意思,值得回味。大家觉得好玩可以去试一下。

第13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12《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冀教版

梅岭三章

第一部分:

1、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⑴意如何:

⑵阎罗: ⑶泉台:

⑷旧部:

2、用“/”划分下列诗句的节奏,用“·”标出重音: 断 头 今 日 意 如 何? 创 业 艰 难 百 战 多。 此 去 泉 台 招 旧 部, 旌 旗 十 万 斩 阎 罗。

3、填空:

《梅岭三章》的作者是

,三章的“章”就是

,从古体诗的角度看,这三首诗可称之为

4、用四字短语概括《梅岭三章》每首诗的内容。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5、诗中运用借喻手法来表现共产主义理想得以实现的诗句是

6、诗中表现诗人至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两句诗是

7、下列诗句中起到统领全篇作用的一项是(

) A、断头今日意如何

B、南国烽烟正十年 C、投身革命即为家

D、创业艰难百战多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三首诗在形式上独立成篇,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

B、这三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引用阎罗的典故和取义成仁的传说。 C、“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典故表明心迹: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 D、这三首诗把现实与想象、理想完美地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

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诗前小序说明作者在身临绝境时用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的遗言。 B、小序和三首诗是作者在“虑不得脱”的艰难环境中一气写成的。 C、三首诗可看成一个整体,又各表达不同的意思。 D、“血雨腥风应有涯”、“人间遍种*”、“取义成仁今日事”这三句分别运用了借喻、借代、引用的修辞手法。

10、请将左右两边意思相同的诗句用线联结起来:

①此去泉台招旧部,

a、王师北定中原日, 旌旗十万斩阎罗。

家祭无忘告乃翁。 ②后死诸君多努力,

b、生当作人杰, 捷报飞来当纸钱。

死亦为鬼雄。

③取义成仁今日事,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人间遍种*。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1 读选文,回答问题: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11、“断头今日意如何?”从全诗看,这句起何作用?

12、“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两句诗紧扣“ ”,申明此生若不见革命胜利,死后一定召集旧部英雄,继续与反动派战斗到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气概?

13、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⑴此去泉台招旧部。 ⑵旌旗十万斩阎罗。 第二部分:

(一)

岳麓山顶眺望(陈毅)

岳麓山头任我行,三湘眼底绝风神。 ,

。 ,

终到山河澄清日,主持华夏是人民。

14、横线处缺四句诗,它们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 A、建设峥嵘定太平

B、西南云气来衡岳 C、日夜江声下洞庭

D、战争破坏归陈迹

15、把《梅岭三章》和本诗作些比较: 体裁: 时代:

16、简要说说该诗

三、四句和

五、六句各写了什么内容。

三、四句:

五、六句:

17、本诗与《梅岭三章》都有一句表达了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分别把它们摘录出来。

(二)无题

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 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

18、“大地红”是什么意思?

19、“三十六”在文中指

。 2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1、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是一致的?是什么信念? 第三部分:

22、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该入的一项是(

)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歌唱的小鸟, 。

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 B.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 D.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23.下面一段话,只要改动一句就连贯顺畅了,请将这句话改写在下面。

生命要是只有一种经历,就失去了它特有的美。有喜与忧的交织,有泪也有笑,有叹息 2 也有欢歌,这才是生命。

24.选出用词得体的一项(

A、星期天我登门拜访你,请你在家恭候。 B.你们的服务质量不错,下次我一定惠顾。 C.我们一定提供最好的服务,欢迎再次光顾。 D.请你明天在家里等候,我会按时光临的。

25.“为了表彰先进人物,我们调查了 事迹”句中“事迹”前的修饰语是(

) A、许多初三级的王老师的模范 B、初三级的许多王老师的模范 C.初三级的王老师的许多模范 D.初三级的模范王老师的许多

《梅岭三章》答案

1、略

2、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重音:断头、意、百、泉台、招、十万、斩

3、陈毅;首;七绝

4、视死如归;勉励战友;展望未来

5、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6、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7、A

8、B

9、B

10、略

11、起总领全篇的作用。

12、“断头今日意如何?”生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13、⑴旗帜鲜明,有声势,有号召力。⑵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意近即可)

14、BCDA

15、都是现代人写的旧体诗,但《梅岭三章》是七绝,本诗是七律;《梅岭三章》写的是红军时期,本诗写于新中国成立后。

16、三四两句写景,写在山顶所见景象;五六句抒情,抒人民革命胜利,前途一片光明之情。

17、主持华夏是人民;人间遍种*。

18、革命取得胜利。

19、指三十六年,即三十六岁。20、表现出陈毅同志以下天为己任,轻个人生死的伟大精神。

21、与第三首一致,坚信共产主义必胜。22.D 23.将“有喜与忧的交织”改为“有忧也有喜”(不能改为“有喜也有忧”)。 24.C 25.C 3

第14篇:第二十三章 旋转教案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例1.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三角形OAB,它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

(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

解:(1)旋转中心是O,∠AOE、∠BOF等都是旋转角.

(2)经过旋转,点A和点B分别移动到点E和点F的位置.

例2.(学生活动)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H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1)这个图案可以看做是哪个“基本图案”通过旋转得到的?

(2)请画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3)指出,经过旋转,点A、B、C、D分别移到什么位置? (1)可以看做是由正方形ABCD的基本图案通过旋转而得到的.

(2)•画图略.(3)点A、点B、点C、点D移到的位置是点E、点F、点G、点H..

三、巩固练习

教材P65 练习

1、

2、3.

四、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旋转及其旋转中心、旋转角的概念. 2.旋转的对应点及其它们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

教材P66 复习巩固

1、

2、3.

图形的旋转(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理解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理解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掌握以上三个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2.难点与关键:运用操作实验几何得出图形的旋转的三条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老师口问,学生口答.

1.什么叫旋转?什么叫旋转中心?什么叫旋转角? 2.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 3.请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

如图,O是六个正三角形的公共顶点,正六边形ABCDEF能否看做是某条线段绕O点旋转若干次所形成的图形?

二、探索新知

上面的解题过程中,能否得出什么结论,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A、B、C、D、E、F到O点的距离是否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BOC、∠COD、∠DOE、∠EOF、∠FOA是否相等 3.旋转前、后的图形这里指三角形△OAB、△OBC、△OCD、△ODE、△OEF、△OFA全等吗?

实验:请看我手里拿着的硬纸板,我在硬纸板上挖下一个三角形的洞,•再挖一个点O作为旋转中心,把挖好的硬纸板放在黑板上,先在黑板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O转动硬纸板,•在黑板上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移去硬纸板.

(分组讨论)根据图回答下面问题(一组推荐一人上台说明 1.线段OA与OA′,OB与OB′,OC与OC′有什么关系? 2.∠AOA′,∠BOB′,∠COC′有什么关系? 3.△ABC与△A′B′C′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老师点评:1.OA=OA′,OB=OB′,OC=OC′,也就是对应点到旋转等.

中心相 2.∠AOA′=∠BOB′=∠COC′,我们把这三个相等的角,•即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称为旋转角.

3.△ABC和△A′B′C′形状相同和大小相等,即全等.

综合以上的实验操作和刚才作的(3),得出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例1.如图,△ABC绕C点旋转后,顶点A的对应点为点D,试确定顶点B•对应点的位置,以及旋转后的三角形.

解:(1)连结CD (2)以CB为一边作∠BCE,使得∠BCE=∠ACD (3)在射线CE上截取CB′=CB 则B′即为所求的B的对应点. (4)连结DB′

则△DB′C就是△ABC绕C点旋转后的图形.

例2.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DE=的旋转图形.

(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

(2)旋转了多少度?

(3)AF的长度是多少?

(4)如果连结EF,那么△AEF是怎样的三角形?

14,△ABF是△ADE

分析:由△ABF是△ADE的旋转图形,可直接得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要求AF•的长度,根据旋转前后的对应线段相等,只要求AE的长度,由勾股定理很容易得到.•△ABF与△ADE是完全重合的,所以它是直角三角形.

解:(1)旋转中心是A点.

(2)∵△ABF是由△ADE旋转而成的 ∴B是D的对应点∴∠DAB=90°就是旋转角

(3)∵AD=1,DE=1122 ∴AE=1()44174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且F是E的对应点 ∴AF=

174

(4)∵∠EAF=90°(与旋转角相等)且AF=AE ∴△EA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三、巩固练习

教材P64 练习

1、2.

四、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及其它们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

教材P66 复习巩固4 综合运用

5、6.

图形的旋转(3)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度,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掌握根据需要用旋转的知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重难点

1.重点:用旋转的有关知识画图.

2.难点与关键:根据需要设计美丽图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的作图题.

如图,△AOB绕O点旋转后,G点是B点的对应点,作出△AOB旋转后的三角形. 分析:要作出△AOB旋转后的三角形,应找出三方面:第

一,旋转中心:O;第二,旋转角:∠BOG;第三,A点旋转后的对应点:A′.

二、探索新知

从上面的作图题中,我们知道,作图应满足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而旋转中心、旋转角固定下来,对应点就自然而然地固定下来.因此,下面就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来进行研究.

1.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

画出以下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以O点为中心,旋转角分别为30°、60°的旋转图形.

2.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

画出以下图,四边形ABCD分别为O、O为中心,旋转角都为30•°的旋转图形.

因此,从以上的画图中,我们可以得到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与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经过旋转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例1.如下图是菊花一叶和中心与圆圈,现以O•为旋转中心画出分别旋转45°、90°、135°、180°、225°、270°、315°的菊花图案. 解:(1)连结OA (2)以O点为圆心,OA长为半径旋转45°,得A.

(3)依此类推画出旋转角分别为90°、135°、180°、225°、270°、315°的A、A、A、A、A、A.

(4)按菊花一叶图案画出各菊花一叶.

那么所画的图案就是绕O点旋转后的图形.

例2.(学生活动)如图,如果上面的菊花一叶,绕下面 的点O′为旋转中心,•请同学画出图案,它还是原来 的菊花吗

老师点评:显然,画出后的图案不是菊花,而是另外 的一种花了.

三、巩固练习教材P65 练习.

四、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2.作出几个复合图形组成的图案旋转后的图案,•要先求出图中的关键点──线的端点、角的顶点、圆的圆心等.

五、布置作业

教材P67 综合运用

7、

8、9.

中心对称(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等概念及掌握这些概念解决一些问题.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利用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对称点的概念解决一些问题. 2.难点与关键:从一般旋转中导入中心对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题.

如图,△ABC绕点O旋转,使点A旋转到点D处,画出旋 转后的三角形,•并写出简要作法.

作法:(1)连结OA、OB、OC、OD;

(2)分别以OB、OB为边作∠BOM=∠CON=∠AOD;

(3)分别截取OE=OB,OF=OC;

(4)依次连结DE、EF、FD;

即:△DEF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如图所示.

二、探索新知

问题:作出如图的两个图形绕点O旋转180°的 图案,并回答下列的问题:

1.以O为旋转中心,旋转180°后两个图形是否 重合?

2.各对称点绕O旋转180°后,这三点是 否在一条直线上?

老师点评:可以发现,如图所示的两个图案绕O旋转180°都是重合的,即甲图与乙图重合,△OAB与△COD重合.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例1.如图,四边形ABCD绕D点旋转180°,请作出旋转后的图案,写出作法并回答.

(1)这两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对称中心是哪一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2)如果是中心对称,那么A、B、C、D关于中心的对称点是哪些点.

解:作法:(1)延长AD,并且使得DA′=AD (2)同样可得:BD=B′D,CD=C′D (3)连结A′B′、B′C′、C′D,则四边形A′B′C′D为所求的四边形,如图23-44所示.

答:(1)根据中心对称的定义便知这两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D点.

(2)A、B、C、D关于中心D的对称点是A′、B′、C′、D′,这里的D′与D重合.

例2.如图,已知AD是△ABC的中线,画出以点D为对称中心,与△ABD•成中心对称的三角形

分析:因为D是对称中心且AD是△ABC的中线,所以C、B为一对的对应点,因此,只要再画出A关于D的对应点即可.

解:(1)延长AD,且使AD=DA′,因为C点关于D的中心对称点是B(C′),B•点关于中心D的对称点为C(B′)

(2)连结A′B′、A′C′.

则△A′B′C′为所求作的三角形,如图所示.

三、巩固练习

教材P74 练习2.

四、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中心对称及对称中心的概念; 2.关于中心的对称点的概念及其运用.

五、布置作业

教材P73 练习1.

中心对称(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理解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掌握这两个性质的运用.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中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及其运用.

2.难点与关键:让学生合作讨论,得出中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请同学随便画一三角形,以三角形一顶点为对称中心,•画出这个三角形关于这个对称中心的对称图形,并分组讨论能得到什么结论.

(1) (2) 从图1中可以得出△ABC与△A′B′C是全等三角形;

分别连接对称点AA′、BB′、CC′,点O在这些线段上且O平分这些线段.

下面,我们就以图2为例来证明这两个结论.

证明:(1)在△ABC和△A′B′C′中, OA=OA′,OB=OB′,∠AOB=∠A′OB′

∴△AOB≌△A′OB′ ∴AB=A′B′ 同理可证:AC=A′C′,BC=B′C′

∴△ABC≌△A′B′C′

(2)点A′是点A绕点O旋转180°后得到的,即线段OA绕点O•旋转180•°得到线段OA′,所以点O在线段AA′上,且OA=OA′,即点O是线段AA′的中点.

同样地,点O也在线段BB′和CC′上,且OB=OB′,OC=OC′,即点O是BB′和CC′的中点.

因此,我们就得到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例1.如图,已知△ABC和点O,画出△DEF,使△DEF和△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分析:中心对称就是旋转180°,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就是绕O旋转180°,因此,我们连AO、BO、CO并延长,取与它们相等的线段即可得到.

解:(1)连结AO并延长AO到D,使OD=OA,于是得到点A的对称点D,如图所示.

(2)同样画出点B和点C的对称点E和F.

(3)顺次连结DE、EF、FD.

则△DEF即为所求的三角形.

二、巩固练习

教材P70 练习.

三、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中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点所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及其它们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

教材P74 复习巩固1 综合运用

6、7.

中心对称(3)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的概念,掌握这两个概念的应用.

复习两个图形关于中心对称的有关概念,利用这个所学知识探索一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及其它的运用.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及其它们的运用.

2.难点与关键:区别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作图题.

(1)作出线段AO关于O点的对称图形,如图所示.

AOA O

B

(2)作出三角形AOB关于O点的对称图形,如图所示.

(2)1.延长AO使OC=AO, 2.延长

BO

使

OD=BO, 3.连结

CD 则△COD为所求的,如图所示.

二、探索新知

从另一个角度看,上面的(1)题就是将线段AB绕它的中点旋转180°,因为OA=•OB,所以,就是线段AB绕它的中点旋转180°后与它重合.

上面的(2)题,连结AD、BC,则刚才的两个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就成平行四边形,如

AD图所示.

∵AO=OC,BO=OD,∠AOB=∠COD ∴△AOB≌△COD ∴AB=CD

OBC 也就是,ABCD绕它的两条对角线交点O旋转180°后与它本身重合.

因此,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例3.求证:如图任何具有对称中心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AODBC

分析: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是对应点连线的交点,也是对应点间的线段中点,因此,直接可得到对角线互相平分.

证明:如图,O是四边形ABCD的对称中心,根据中心对称性质,线段AC、•BD必过点O,且AO=CO,BO=DO,即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因此,•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三、巩固练习

教材P72 练习.

四、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 2.应用中心对称图形解决有关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74 综合运用5 P75 拓广探索

8、9.

中心对称(4)

第四课

教学目标

理解P与点P′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横纵坐标的关系,掌握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的运用.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x,-y)及其运用.

2.难点与关键:运用中心对称的知识导出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性质及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面三题.

1.已知点A和直线L,如图,请画出点A关于L对称的点A′.

lA 第二题

2.如图,△ABC是正三角形,以点A为中心,把△ADC顺时针旋转6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3.如图△ABO,绕点O旋转18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二、探索新知

如图23-74,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3,1)、B(-4,0)、C(0,3)、•D(2,2)、E(3,-3)、F(-2,-2),作出A、B、C、D、E、F点关于原点O的中心对称点,并写出它们的坐标,并回答:这些坐标与已知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yy443C3AB-4-3-2-121D12321BOA123O-1-3x-4-3-2-1-1x-2-2-3 例1图

老师点评:画法:(1)连结AO并延长AO (2)在射线AO上截取OA′=OA (3)过A作AD′⊥x轴于D′点,过A′作A′D″⊥x轴于点D″.

∵△AD′O与△A′D″O全等∴AD′=A′D″,OA=OA′ ∴A′(3,-1)

同理可得B、C、D、E、F这些点关于原点的中心对称点的坐标.

(1)从上可知,横坐标与横坐标的绝对值相等,纵坐标与纵坐标的绝对值相等.(2)坐标符号相反,即设P(x,y)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P′(-x,-y).

例1.如图,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作出与线段AB•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

解: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

因此,线段AB的两个端点A(0,-1),B(3,0)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分别为A′(1,0),B(-3,0).

连结A′B′.

则就可得到与线段AB关于原点对称的线段A′B′.

(学生活动)例2.已知△ABC,A(1,2),B(-1,3),C(-2,4)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作出△ABC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

三、巩固练习

教材P73 练习.

四、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x,y),,-y),及其利用这些特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布置作业

教材P74 复习巩固

3、4.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x•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教学目标

利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的这些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组合进行图案设计,设计出称心如意的图案.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设计图案.

2.难点与关键:如何利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它们的组合得出图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如图,已知线段CD是线段AB平移后的图形,D是B•点的对称点,•作出线段AB,并回答,AB与CD有什么位置关系.

CClCBD

DD

2.如图,已知线段CD,作出线段CD关于对称轴L的对称线段C′D′,•并说明CD与对称线段C′D′之间有什么关系?

3.如图,已知线段CD,作出线段CD关于D点旋转90°的旋转后的图形,•并说明这两条线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探索新知

请用以上所讲的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组合完成下面的图案设计.

例1.(学生活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题.

按下面的步骤,请每一位同学完成一个别致的图案.

(1)准备一张正三角形纸片(课前准备)(如图a)

(2)把纸片任意撕成两部分(如图b,如图c)

(3)将撕好的如图b沿正三角形的一边作轴对称,得到新的图形.

(4)并将(3)得到的图形以正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作为旋转中心旋转,得到如图(d)(如图c)保持不动)

(5)把如图(d)平移到如图(c)的右边,得到如图(e)

(6)对如图(e)进行适当的修饰,使得到一个别致美丽的如图(f)的图案.

老师必要时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

三、巩固练习

教材P78 活动1.

四、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利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的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组合设计图案.

六、布置作业

教材P78 活动2 P80 综合运用

4、

5、

6、7.

第15篇: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训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训练(含答案)

一、基础篇

一)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血雨腥( )风应有涯( ) (2)解释加粗的词语:

①即( )为家 ②应有涯( ) ③取( )义成( )仁

(3)这首诗从体裁来看,属__________;从内容来看,是__________。诗中押韵的字是__________。

(4)下边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

2.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哪一句诗的意境相同?(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写出与“风吹苦草绿”构成对偶的一句。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1、注释: 南国: 烽烟: 正: 国门: 诸君:

2.“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在本诗中表现什么? 3.“南国烽烟正十年”指哪十年?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且又有民族特色的诗句是──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二、能力提高篇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旌旗(

) 阎罗(

) 血雨腥风(

)*:( ) (2)小序中加粗的两个“得”字意思不同:第一个“得”意思是________,第二个“得”的意思是________。 (3)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捷报飞来当纸钱。

②血雨腥风应有涯。

4)情绪激昂地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献身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注释:

意如何:( )泉台:( ) 旧部:( ) 阎罗:( ) (6).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 (7)哪是实写,哪是虚写?

(8)最能表现作者视死如归气概的是哪一句?

(9) “斩”与“杀”同义,把“斩阎罗” 改为“杀阎罗”是否可以?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军 刀 赵 恺

不是军人,我却拥有一把军刀。不是真正的军刀,却是真正的好刀。准确地说是一件金属雕塑作品:它追摹当年喜峰口大刀队的壮举,使金属获得物资之上的品质。

军刀出自一位军旅雕塑家之手,燕赵壮汉,宋哲元将军29军之后裔。雕塑家赠我燕山刀,我赠雕塑家淮河酒,钢刀遇烈酒仿佛骨骼遇血。酒酣耳热,胆气舒张,雕塑家缓缓抽出他的作品,砰一声插在我俩之间的桑木方桌上。军刀闪闪晃动中,热酒在木桌上流成北方的河。遥隔酒河,他给我讲述了一则关于军刀的故事。

1933年3月,日寇占领喜峰口西侧两个阵地,企图对主峰形成迂回包围。宋哲元决心把鬼子赶下山去,筹划出一个出奇制胜、静夜袭营的方案。他秘密约请精良工匠,认真锻打五百把上品军刀,并挑选五百士兵组成大刀队,充分准备,严格训练。临战,宋哲元亲赴阵前送行。巍巍长城脚下,五百男儿巍巍列队,仿佛天地之间矗起一座血肉长城。刀柄在肩,刀背在背,硬瘦西风敲打在金属上,五百钢刀发出磔磔雷韵。一个、一个、一个,宋哲元从五百条汉字面前一一走过。士兵年轻得像是刚刚抽叶的红高粱,抚摸他们的肩膀,仿佛抚摸黑土地。五百双眼睛映出一幅相同的画面:飞雪、长城、一只盘旋在长城上空的鹰。宋哲元想,如果不是日本的侵略,他们当是在垄亩间劳作,还是在学堂里习字呢?如果不是日本侵略,此刻,夕阳西下,暮色将临,五百位母亲不是正依倚在五百扇门边,殷殷瞩盼着五百个孩子回家吃晚饭吗?可是如今……想到这里,宋哲元兀然停下了脚步。为甚么停下脚步,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觉得,面对这个士兵有话要说。

大额头、方嘴唇,一副聪慧与质朴的自然组合——宋哲元心头pēng( )然一动。

他问:“你叫什么名字”回答:“报告军长——1班班长侯万山。” 他问:“你身上背的是什么?”回答:“报告军长——是大刀。”

他问:“背着大刀去干什么?”回答:“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他问:“不简单,还是个诗人,在家读过书?”回答:“报告军长——临上轿扎耳眼:我们队长现教的。”

他问:“队伍明天就要出发,有话要说吗?”

一听这话,侯万山热泪訇然涌出,砰的一声给宋哲元跪下了。

宋哲元冷峻如铁:“你是男子汉吗?”侯万山仰面作答:“报告军长——是男子汉。”

宋哲元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是抗日军人!”

侯万山含泪站起来作答:“我侯万山别无牵挂,只是家有一个临产之妻,如果我壮烈了,孤儿寡母能得军长体恤,我也就死而瞑目了。”

听完,宋哲元认真望着侯万山那双闪烁的大额头和方唇之间的眼睛,之后,蓦然转脸作狮子吼:“军务处!” 军务处高声报告:“在!”

宋哲元说:“把侯万山的话记下来,也把大刀队全体官兵的要求记下来。”说完面对侯万山也面对他的五百壮士,久久,久久,只轻轻讲了一句:“你们放心去吧。”之后,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

喜峰口役,侯万山牺牲在长城脚下的罗文峪中。目击者说,他一人砍死七个鬼子,直到军刀卷刃。

遵照诺言,宋哲元对烈士遗愿一一妥作安排。

他派人到侯万山老家,接来烈士的妻子和一对刚刚出生的双胞胎,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家里,还请来两个奶妈哺育幼婴。他对部下郑重交待:侯万山的孩子就是第29军的孩子,就是我宋哲元的孩子。这两个孩子一个就叫做宋记峰,一个叫做宋记峪。作为对喜峰口和罗文峪的纪念。18岁后,他们还随他们的父亲,改姓为侯。 我问:“从哪里得来这么动人的一个故事?”

他答:“家父所言——他当时是29军军务处的副官,侯万山的遗属就是他去接的。”

说到这里雕塑家连喝三瓯,热泪顺着面颊砰然落下,滴滴溶进桑木桌上那条北方的河。

军刀兀自jié(

)立,磔磔闪动冷峻的光。

1、

据文中的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1)pēng(

)然一动

(2)兀自jié(

)立

2、文中画线的句子都写了什么?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侯万山回答:‘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侯万山话的意思是什么?“宋哲元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是抗日军人!’”,宋哲元话的意思是什么?

4、“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请对这句话作简要赏析。

5、文中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参考答案】

一、基础篇

1.(1)xīng

(2)就,便

边际、止境

选取、成全、实现 (3)绝句

抒情诗

家、涯、花 (4)D2.A3.雨打芭蕉碧等 二)1.南国:南方

烽烟:战争,战火正:恰好 国门:城门。 诸君:各位同志。君,对人的尊称

2.──死不瞑目,要亲眼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表现革命必胜的信心。 3.──1927~1936。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4.注释:

意如何:想什么。 泉台:阴间。

旧部:过去的部下,指牺牲的同志们代部队。 阎罗:借指反动势力

5.──面对死亡,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历程,表示死后也要招集旧部英魂,与“阎罗”血战到底。

6.──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

7.──此去泉台招旧部,旗旗十万斩阎罗。

8.──不可。“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杀”太一般化了,且褒贬不分。

二、能力提高

一)、(1)略(2)能够;作成(3)①借代②比喻③比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使语言更形象、更生动,更富表现力。(4)①诗人借用烧纸钱纪念死者的民间习俗,生动形象地道出了他对于生者、对于战友的最大期望。②表明诗人从“血雨腥风”的茫茫黑夜中已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二).

1、怦

2、长城、壮士、钢刀、西风,景物描写烘托了出征前悲壮的气氛,揭示了五百壮士为保卫长城,保卫家乡血战沙场的意义。

3、侯万山的意思是,作为一个军人,为了抗击日寇侵略,愿意献出身躯;宋哲元的意思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儿有重大的事要去做。

4、先是神态、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他对壮士们的无比崇敬;接着是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特定的背景下,运用拟人手法写他立成一座雪人,把他对壮士的敬重写得生动形象,形象地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

*

5、详写了喜峰口战斗前宋哲元将军为五百壮士阵前送行的场面及与战士侯万山的对话。略写了喜峰口的战斗经过。因为本文的中心不是记叙这场战斗,而是重点歌颂我们中华民族这种团结一致不怕牺牲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第16篇:第十三章轴对称教案(最新)

第十三章轴对称

【学习目标】

1.理解轴对称图形与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并知道它们的区别与练习.2.熟记并灵活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3.会求关于x轴、y轴对称点的坐标.4.会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5.会灵活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课时安排:

共9课时

13.1 轴对称

【学习目标】

1.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意义.2.熟练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解决问题.课时安排:

共3课时

第一课时 13.1 轴对称(1)

【学习目标】

1.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2.理解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指出对称轴.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1轴对称(1).请看学习目标:【 出示目标】

二、学习指导.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立即紧张地自学.自学指导

看课本P57章前图----P60练习上面:

1、根据图13.1-1和13.1-2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2、回答P59注意思考中的问题.思考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注意59页下面思考中的内容及P60中垂直平分线的相关内容.6分钟后,看谁能正确的做出检测题.学生自学.

三、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位学生都能紧张地自学.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

23

四、[检测题]: 课本P60的练习.(请2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做.) 更正、讨论、归纳.评:

一、①练习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教师出示:轴对称图形定义)

.②如何画对称轴?引导学生回答:折痕即是对称轴.追问:第5题的对称轴的条数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有不同的折法,故有不同的对称轴,教师强调,对于有多条对称轴的图形要找全对称轴.

二、练习中哪些是轴对称?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轴对称的定义(教师板书轴对称定义).对称点找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称点.拓展: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关系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他就是轴对称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

五、教师小结:

1.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2.会画它们的对称轴.

六、课堂作业.必做题:P64

2、

3、4

七、教后记:

第二课时 13.1 轴对称(2)

【学习目标】

1.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2.理解什么事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和判定,并能正确运用.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1轴对称(2).请看学习目标:[ 出示目标]

二、学习指导.

24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立即紧张地自学.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31—P33注意:

1、回答P61“探究”中的问题,思考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什么?并会正确用几何语言叙述.

2、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3、注意例1的作图方法

8分钟后,比谁能正确的做出与例题类似的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检测自学效果:

a.出示检测题:P62 练习

1、2

b.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座位上做.

c.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 第1题:看答案对不对?若对,看第1步对不对?若不对,引导学生讨论理由对不对,先看错哪了?引导学生回答: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教师出示).第2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等量代换.第3步对不对?为什么?引答: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第二步对不对?为什么?引答:两点确定一条直线.1分钟识记:

①线段垂直平分线概念.②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

P65

六、教后记:

25

第三课时 13.1轴对称(3)

【学习目标】

探索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1轴对称(3).请看学习目标:[ 出示目标]

二、学习指导.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立即紧张地自学.自学指导: 看课本P62-----P64练习上面内容: ①看时请解答“思考”中的问题; ②看例题是如何画线段垂直平分线的; ③注意黄色书签内容.6分钟后,看谁能正确的做出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位学生都能紧张地自学.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检测题]: 课本P64的练习.(请2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做.)

四、更正、讨论、归纳.师:能发现练习中的错误,并能更正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更正,更正不了的启发其他学生更正.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弄懂为什么?

师:认为练习做对的同学,请举手.为什么?(明确:根据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其对称轴就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因此我们只要找到一对对应点,作出连接它们的线段垂直平分线,就可以得到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

五、教师小结:

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的运用.2.找出一对对应点,连接这一对对应点,作出这一对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就可以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六、课堂作业.必做题: P65

6、8

七、教后记:

26

13.2 画轴对称图形

【学习目标】

1.会做轴对称图形,理解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 2.会用坐标表示轴对称.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第一课时

13.2 画轴对称图形(1)

【学习目标】

1.会正确作出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2.会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2作轴对称图形(1).请看学习目标:[大屏幕]

二、学习指导.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立即紧张地自学.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67—P68练习上面.注意:

1、注意“思考”中的问题.

2、理解P67和P68的归纳.

3、例1中作一个图形关于已知直线的对称图形的方法和步骤.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的做出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检测自学效果:

a.出示检测题:P68 练习1 b.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座位上做。 c.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 ①要画对称图形,第一步先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作对称点.各对称点找的对吗?对则结束;若不

27 对,则找错误原因.②顺次连接所作的对称点,所得图形即所求图形.教师小结:

① 注意作图的准确性.② 求作一个几何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可以转化为求作这个图形上的点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对于一些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图形,只要作出图形中的特殊点(如线段的端点)的对称点,连结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 P71 1

六、教后记:

第二课时

13.2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2)

【学习目标】

1.会正确写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2.利用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规律,能正确作出关于x轴、y轴对称的图形.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2用坐标表示轴对称(2).请看学习目标:[ 出示目标] 学习指导.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立即按照自学指导紧张地自学.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68—P70练习上面.注意: ①回答“思考”里的问题.②填写“表格”、“归纳”里的空白.③完成例2的空白,注意“黄色书签”的示,思考如何作已知图形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检测自学效果:

a.出示检测题:P70 练习

1、

2、3.

28 b.学生检测:让三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座位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第1题: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若有错,引导学生更正、讨论.第2题: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因为点A、B关于x轴对称.第3题:第一步描点对不对?引导学生回答:找关于x轴(y轴)的对称点.第二步连线对不对?估计问题不大.

五、教师小结:

1在直角坐标系中,探索了关于x轴,y轴对称的对称点坐标规律.2利用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作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六、课堂作业:

课本: 必做题 P71

2、

3、4

七、教学记:

13.3 等腰三角形

【学习目标】

1.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2.能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进行证明和计算 课时安排:

共4课时.

第一课时

13.3.1 等腰三角形(1)

【学习目标】

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29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3等腰三角形(1).请看学习目标:[出示目标]

二、学习指导.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立即按照自学指导紧张地自学.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75—P77练习上面.注意: (1)“探究”中的问题,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2)“思考”中的问题,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会证明 (3)例1的格式和步骤,思考例题中如何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

三、学生自学.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a.出示检测题:P77 练习

1、

2、3.

b.学生检测:让三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座位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第1题: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教师出示).第2题:①角的度数求得对不对?为什么?方法正确即可.若有错,指出错误原因。教师强调:在等腰三角形中,三线合一的运用.②相等的线段找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关于直线AD对称的线段相等.第3题:第一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等边对等角(教师出示).第二步对不对?若错,更正、讨论。教师强调要设等腰三角形任意一内角为x较简单.

五、教师小结:

会应用“等角对等边”来证明等腰三角形.

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

P81

1、

3、4

七、教学记:

30

第二课时

13.3 等腰三角形(2)

【学习目标】

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会运用.2.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3等腰三角形(2).请看学习目标:[出示目标]

二、学习指导.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立即按照自学指导紧张地自学.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77—P78.注意:

1、解答P77“思考”中的问题.

2、把例2补充完整,思考如何对一个命题进行证明.

3、例3中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的方法.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

三、学生自学.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检测自学效果:

a.出示检测题:P79 练习

1、

2、3.

b.学生检测:让三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座位上做。

c.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第1题:第一问要先求哪个角?引导学生回答:先求∠1.∠1求得对吗?∠2呢?用外角求.引导学生回答: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第二问: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等角对等边.(学生不易找全,要及时提醒)

第2题:根据什么得到重合部分是等腰三角形?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平行线和折叠的性质得到角相等。

第3题:由OA=OB可得什么?引导学生回答:∠A=∠B,追问为什么?等边对等角.由AB∥DC推

31 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第3步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等量代换.第4步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等角对等边.教师小结:

会应用“等角对等边”来证明等腰三角形.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

P82

2、5

六、教后记:

第三课时

13.3 等边三角形(3)

【学习目标】

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并会正确运用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3等边三角形(3).请看学习目标:[ 出示目标]

二、学习指导.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立即紧张地自学.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79—P80练习上面的内容.看时请注意: ①思考、归纳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②看例4的格式和步骤,思考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是如何运用的.6分钟后,要比一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三、学生自学.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位学生都能紧张地自学.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检测题]: 课本P80 练习

1、2 (请2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做.)

四、更正、讨论、归纳.评:第1题:第1问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的等腰三角形.第2问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各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各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第2题:①指着说BE=DB=DE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BED是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同样方法讨论DF=CF=DC ②AE=BD=AF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通过等角对等边等量代换.教师小结:

3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怎么用.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

P82

6、12

六、教后记:

第四课时

13.3 等边三角形(4) 【学习目标】

理解并会运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3等边三角形(4).请看学习目标:[出示目标]

二、学习指导.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立即紧张地自学.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55—P56练习上面注意:

①思考“探究”和“云图”问题,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②例5的格式和步骤,并思考例题是如何运用这个性质的.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三、学生自学.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位学生都能紧张地自学.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检测题]:

P81 练习

(请2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做.)

四、更正、讨论、归纳.师:能发现练习中的错误,并能更正的同学请举手.学生更正,更正不了的启发其他同学更正.评:第1步:角度求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第2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为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五、教师小结:

这个性质只应用在: 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中.强调:“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

P82

7、10

七、教后记:

33

第17篇:中学七年级语文 9《比较探究 过零丁洋、梅岭三章、示儿》教案 北师大版

9《比较探究:过零丁洋、梅岭三章、示儿》教案

课前预习

1、有感情朗读课文,争取能够背诵三首诗。

2、参照助学预习提示,完成对文本的预习。相关课程标准:

以读为主,解决生字词,在背诵的基础上完成对诗歌的解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过零丁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坐起来看这幅图(出示图片)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坐船过河的情景)。几百年前,有一个诗人也从这里经过,并且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篇―――《过零丁洋》。那么他是谁呢?他过的零丁洋在什么地方呢?下面请大家看图片。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及背景简介。文天祥(1236——1282) 字宋瑞,二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宝佑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于家乡起兵抗元。次年,临安被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坚贞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能诗,前期受江湖派影响,诗风平庸,后期多表现爱国精神之作。存词不多,笔触有力,感情强烈,表现了作者威武不屈的英勇气概,震憾人心。有《文山先生全集》。

三、听录音,再朗读:

1、字词读音

2、语速及节奏

3、齐读:解决字的读音,找出押韵及韵脚。

4、分组读:要求

1、2组齐读,

3、

4、

5、6组边听边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每组负责译一联 (强调重点字词) 。

四、理解诗歌:

1、诗意理解: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 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凄凉景象喻国事的衰微, 艰苦卓绝的斗争 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 坎坷不平的一生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皇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悚不安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皇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2、主题理解: 明确:“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后世仁人志士常把它用来激励自己为民族大业慷慨激昂,视死如归。

五、知识拓展: 爱国诗词: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陆游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第二课时

学习《梅岭三章》

二、整体感知

1、欣赏诗歌朗读。

2、学生集体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

4、小组合作理解诗歌内容,将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共同解决。

三、问题探究:

1、小序在这首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环境和背景。是“绝命诗” 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2、读第一章,探究下面问题.(1)、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2)、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招”“斩”用词好在哪里? (4)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明确:(1)总领全诗 (2)借代 设问 (3)“招”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斩”写出了广大士兵作者一样,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用斩更有力量,有气势,更能解心中之恨。 (4)至死不渝,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精神。

3、读第二章,探究下面问题。(1)“烽烟”是什么意思? (2)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明确:(1)“烽烟”借代战争。

(2)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盼望祖国解放的精神。

4、读第三章,探究下面问题。(1)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表现了作者什么精神? 明确:(1)借喻 用典(引用)

(2)坚定的革命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甘愿献身的精神。

5、让我们把视觉放到整篇文章,然后思考: (1)本课的体裁是什么? (2)押的韵脚是什么?

(3)三首诗抒发感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4)三首诗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明确:(1) 七言绝句 (2) uo an ua (3)第一章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盼望祖国解放的精神。 第二章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精神。

第三章表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甘愿献身的精神。

(4)面对死亡,回忆过去,展望未来。表现诗人的革命精神和崇理想。 前呼后应 “意如何?”“今日事”。

6、合作探究本文的写作特点.明确:想象、理想相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如第一首中

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

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以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都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浪漫主义的写法,表达作者的强烈思想感情,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借代和引用第三首多次用了“借代”和“引用”的修辞方法。“阎罗”是旧时所说的地狱之王,作者引用来比人间的反动统治者。又如“旌旗”,原是旗帜的通称,这里借来指代军队或武装力量;“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来指代战争。

四、课堂小结:

这三首诗表现了诗人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示了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崇高理想。

在写作特色上,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表现了诗人火一般的革命激情与理想,富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语言上,运用借代、借喻,引用典故等手法,使语言形象精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身上吸取他们的浩然正气,用我们的正气压倒邪气,让我们把“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做为我们的座右铭。

五、布置作业

1、指出下列诗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 ) B.旌旗十万斩阎罗。( ) C.南国烽烟正十年。( ) D.此头须像国门悬。(

) E.人间遍种*。( )

2、背诵诗歌。第三课时 学习《示儿》

一、温故知新:

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一一《静夜思》

对于陆游,大家并不陌生,他85岁临逝世前夕,作了他一生中最后一首诗 , 也是最感人的诗,这是他名垂千百的遗嘱。

二、接近文本,理解本诗:

1、读题质疑

①说说“示”的意思: 明确:告诉、告知

②谁告诉儿子?告诉什么给儿子?为什么告诉儿子? 明确:陆游,捷报家祭告乃翁;爱国精神体现。

2、了解背景: 南宋,长江以北被金国占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引导自学。

(1) 低声自由吟诵。

(2) 以小组为单位议论诗中不懂之处。 (3) 教师点拨字词解译: 元:通“原”本来, 只:定,平定、收复。 同:统一。

王师:皇上的军队。 九州:全中国。 无:匆,不要。

乃:你的,翁=父亲。

4、学生试解释诗句的意思。(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5、思考:读了这首诗,想想诗人晚年关心的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明确:统一祖国是诗人毕生的心事,直到临终不忘。 由此表现出他的强烈爱国热情。

6、诵读全诗,默写。比较:学生探究讨论: 三位作者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其爱国情感也稍有不同,试析他们的区别在哪里。 明确: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杀害,视死如归。

陈毅,被围困,料不能脱险的大无畏。

陆游,生命尽头的美好愿望。 作业设计:

1、三首诗全部会默写。

2、完成助学相关题目:学习测评。

3、总结积累表现爱国精神的诗句。教学反思:

三首诗都是表现爱国情感,虽然他们的背景、诗意、具体主题不同,但都是为了抒发深挚的爱国精神,正是“谈笑间生死为何物?爱国情终生不稍减。”

本课的教学,我采用了以学生自学为主、合作探究为辅的策略,再冠以老师的引导,用准确的语言描绘出每首诗含义,在相同中寻找不同;在一样的爱国情感中体会不同作者的内心感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美中不足的是问题的设计有的地方过于琐碎,对学生的估计过低了。

第一堂课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掌握本课的生字及重点词语、相关的文学知识。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

过程和方法

分析小说中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品中的悲痛情绪和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各种描写方法的作用。

探讨本课与《最后一课》的异同。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最后一课》中,我们认识了两位普通的小人物——哈墨尔先生和小弗郎茨,他们在沦为亡国奴时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爱国热情,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在我们中国,也曾经有过这样屈辱的历史,今天,我们的目光跟随着老舍先生,看一看我们中国人民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是如何表现的,同样是教师,看看他们的爱国感情是否一样。

二、了解作者。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有《骆驼祥子》等四部长篇小说。抗战爆发后,以主要精力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并坚持创作,写有20多部以抗日为题材的作品。解放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并创作了《龙须沟》、《茶馆》等20多部剧本和几百万字的曲艺、散文、诗歌作品。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开始时因受迫害而死。

三、关于《四世同堂》及时代背景。(幻灯片放映)

四、解读文章内容。

1、文题理解:指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瑞宣老师上的第一堂课。

2、整体感知:本文描写了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某学校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情景,表现了他仇恨敌人,却无法反抗的痛苦。

3、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描写了日军入侵后瑞宣老师上课前的反常表现。 第二部分(2——6):描写了上课时的课堂气氛和人物情绪,表现了人物的痛苦与无奈。

4、学习第一部分。思考:

(1)、平时的瑞宣表现怎样?今天表现如何?作者通过什么手法,想要表现什么?

(明确:平时的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而今天却相反,他“怕”铃声。作者用对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最后一句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是一个细节描写,做亡国奴的苦痛使他失去了平时的镇静,他痛苦地已经控制不住感情了。)

5、学习第二部分,讨论:

(1)、第2段着重刻画祁瑞宣老师上课前的行动和外貌,作用是什么?(表现异常的气氛和情绪,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

(2)、怎样理解“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表明瑞宣此时的茫然与无奈,头脑一片空白,在这重大的变故面前不知所措。) (3)、

3、

4、5段写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通过心理描写写老师上课时复杂的情绪,学生悲痛的场面。

(4)、怎样理解“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民族的春花”指的是青年学生,“变成了木头”说明他们突遭变故的迷茫、无助。) (5)、如何理解“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

五、写作借鉴。

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来展示人物感情。

2、语言简洁,富于表现力。如文中对课堂气氛的描写只用了短短两句话,写出了肃静、庄严的气氛。

走出课堂:逃离

第18篇:南雄梅岭广导

南雄梅岭

南雄名胜古迹众多。梅关古道的梅关称“岭南第一关”。南雄梅岭位于广东与江西交界处的南雄梅岭镇,自古以来就以梅花出名。梅岭的得名相传是根据南迁越人首领梅绢的姓氏得来的。因为梅绢是首帅队的拓荒者,后来又因破秦有功而受项王封为十万户侯后来人们把这里称之为梅岭。梅岭在岭南经济文化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为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每年一月份,粤北天气多是阳光灿烂,夜间低温霜冻,日夜温差大,适宜梅花生长;同时梅岭南北两坡气候差异明显,出现了南枝先开、北枝后放,界限分明的奇观。因此,梅岭的梅花通常在元旦至春节之间持续开放一个多月,梅关古驿道两旁的白梅竞相绽放,一朵朵含苞欲放的梅花,幽香阵阵,吸引着不少游客纷至沓来。那里的梅花开起来,那是漫山遍野,就像北方的冰雪一样铺天盖地,因此梅岭又有“香雪海”的美誉。梅岭在岭南经济文化发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

梅岭的梅花有两大特点:其一,据《南雄府志》记载:‘庚岭梅花微与江南异,花颇似桃而唇红,亦有纯红者。岭上累经增植,白者居多。’其二,由于岭南岭北气候的明显差异,出现了南枝先开,北枝后放,界限分明的奇观。哪里还设有望梅阁,用于赏梅。

梅岭设关始于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其策略是对北方筑长城以防御匈奴对南方则开关道,积极开发岭南。梅岭历史悠久,自西汉末年始,便有一大批名人学士先后慕名而来,留下了许多佳作和人文古迹。如著名诗人张九龄、文天祥、戚继光等都曾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梅岭有一道很特别的美食,那就是---鹅王。它闻起来香气扑鼻,吃起来特别香辣,他是用当地的一种特产(指天椒)来焖制的。只要能吃辣的,它绝对让你吃了流连忘返。还有当地的板鸭和腊肠、腊肉也是别具风味.梅岭还有许多驿道。梅岭驿道是古代沟通岭南与中原的重要交通线,山势蜿蜒,形为游龙;层峦叠翠,又似花屏,自然风光秀美,人文资源丰富。

第19篇:吴川市梅岭小学[推荐]

5、要仪表端庄,穿戴整洁,举止文雅。不准穿拖鞋、背心、内衣、短裤进入校园,男教师不蓄长发,女教师不浓妆艳抹;不准上课吸烟、

坐讲。

6、要遵规守纪,按时上下班。不准迟到、早退、拖堂、旷课和私自调课;不准在工作时间内打牌、下棋、钩鱼、搓麻将等。

7、要团结协作,爱护学校集体荣誉,维护教师整体形象;与当地干群、学生家长处好关系。不准拉帮结派,搞小团体,说有损教师形象

的话,做有损教师形象的事。

8、要有艰苦奋斗、献身教育事业的优秀品质,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奉献精神。

不准擅离职守,私自外出从事其它职业。

9、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锐意改革,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准贪图享受,不学无术,不思进取,成为懒汉懦夫,成为改革

的“绊脚石”。

10、要认清改革发展形势,树立紧迫感与危机感,增强事业心与责任感,充当改革的开拓者。不准工作马虎,不负责任,庸庸碌碌,无

所作为。

五、完善师德监督机制。学校师德建设领导小组,每期一次检查考评教职工的师德行为;分管领导、行政组长与班主任每月检查一次师德表现情况;行政值周与值周教师要认真检查本周教师职业道德表现情况;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要互相监督师德行为。要坚持师德汇报

制,凡发现师德问题,必须及时汇报师德建设领导小组予以查处,知情不报者,一经查出,必须追究责任。

六、建立师德奖惩制度。凡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教职工,除认识检讨、批评教育外,按情节轻重惩扣学期奖金和保留津贴,评优、评职、

晋级等一票否决,并停职待聘或解聘,或年度职称考核结论定为“不合格”,情节严重,触犯刑律者,报有关部门查办。

第20篇:梅岭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

重规范,重习惯,重特色,大力培养四好少年 强引领,强队伍,强执行,着力打造优质团队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团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全国第六次少代会战略部署,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紧紧围绕新的历史条件下少先队组织的根本任务,把握少先队组织属性,履行少先队组织职能,深化教育引导,强化自身建设,引导全省少年儿童争当“四好少年”,做“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合格预备队,培养高素质的新一代江苏人。

二、基本目标

重规范,树立标杆,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基础建设。 重人本,勤于研究,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德育体系建设。 重需求,理清层次,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专业化建设 重内涵,勇于创新,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品牌建设。

三、具体措施

(一)少先队基础建设规范、精致 1.组织建设

将一年级与高年级结成友谊班级,由高年级队员担任小辅导员,对新生进行队前教育。一年级入队、职能部竞选并进行培训。指导中队辅导员规范少先队中队、小队建设,中队建设做到组织好、活动好、阵地好。

2.礼仪建设

加强少先队礼仪建设,规范使用队旗、红领巾、队歌、队礼、呼号、誓词、队干标志等少先队特有的礼仪标记,按规范举行少先队大队和中队的队会、入队仪式、升旗仪式等。强化辅导员的礼仪意识,要求队活动辅导员必须佩带红领巾。

3.阵地建设

(1)建立并使用好少先队队室。新校区建立队室,保证会议桌、鼓号、资料柜、旗杆、旗架等基本设施,鼓号旗等礼仪用品,队徽、呼号、队歌、作风、誓词、队史挂图等队的标记,四代领导人为少年儿童和少先队的重要题词等。要求一年级入队前参观队室,善于利用队室阵地,向队员进行组织教育。

(2)建立并使用好少先队阵地。指导辅导员订阅和使用好队报,利用晨会时间通过集体阅读队报让队员了解其他地区队活动,实施队教育。改革升旗仪式中国旗下讲话环节,设立队员的“童言谈天地,童眼看世界”和”教师“小故事,大道理”环节,加强教育效果。用好红领巾广播台,使它成为宣传学校、中队和队员的桥梁。用好先进的信息设备,通过网络组织学生统一观看,进行队知识教育,了解少先队动向和全国各地的队活动。指导和督促各中队办好队角,并发挥其育人功能,有效利用班级宣传阵地进行德育教育。用好史可法纪念馆、武警中队、消防大队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配合少年科学院的建设联系科技活动基地。

4.队伍建设

召集中队辅导员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学习交流。开展培训,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记录。召集中队辅导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以课题促成长。做好月末和学期末对中队辅导员的考核评价工作。建立队长学校,对大队委员、中队委员进行队知识、队干部技能和素质培训。增强其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建立一支志愿辅导员队伍,把各界人士请进学校担任少先队志愿辅导员,做好其聘任、表彰工作。

(二)学生德育活动有效、精巧 1.行为养成教育活动

联合教导等其他部门制定梅岭小学学生德育目标体系,重视学生习惯的培养,以区数控模型要求为目标,以“梅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准则”为依托,以常规活动加级部特色活动为手段,以晨会、班会为教育阵地,以红领巾值勤加飞行检查方式为检查方式,以常规管理班班行和班主任绩效考核为考核体现,扎实开展学生的养成教育。定9月为文明规范月,开展T行动系列活动,如:我为美丽献一计,我和美丽有个约定等,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爱班级、爱学校,树立公德意识、责任意识。以后每月定一至两个习惯目标,在校园网上公布,督促教师和家长教育到位。尝试习惯评价有形化,全校制作“做一颗真的种子”成长手册,以盖章肯定的方式鼓励学生人人争进步,个个学优秀。

2.积极实施“两个率先预备队行动计划”

围绕“实施少先队组织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新一代江苏人”的这一中心,积极实施“两个率先预备队行动计划”。

(1)大力实施“童心向党行动计划”, 深化“红领巾心向党”活动。包括开展“红领巾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系列活动,“少先队英雄中队”创建活动,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

(2)大力实施“江苏精神传承计划”, 以“可法”课题为契机,以史可法研究为依托,定班级开展可法研究,编写可法校本课程。(“新——照片中的扬州”摄影活动,“美——画笔下的扬州”绘画活动,“香——舌尖上的扬州”饮食研究,“壮—烽火里的扬州”历史英雄人物-史可法研究,“文化——园林里的扬州”小导游展示活动(瘦西湖和史公祠)探究性活动,“科技——创新中的扬州”参观访问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学习优良传统文化,树立为建设美好家乡做好全面准备的责任感使命感。

(3)大力实施“建设江苏全面准备计划”, 深化“做有道德的人”活动(包括“日行一善”活动),持久开展“手拉手”活动,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做美德少年;继续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开展中秋诗会,鼓励学生通过拜秋月,吟月诗,尝月饼,享团圆等形式感受我国传统节日的魅力;积极投入我校少年科学院建设,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教育引导少年儿童要做创造少年;持续深入地开展“少年儿童平安行动”, 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行动”,在学校设立“悄悄话信箱”,鼓励学生将心里话告诉老师,指导教师及时与其沟通解决,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引导少年儿童要做阳光少年,促进全面发展。

4.“我是男孩,我是女孩”系列活动,通过“我是„„”自我设计绘画活动(附特点)、“魅力男孩(魅力女孩)”演讲比赛、“谁是生活小能手”男生女生PK赛、“我最喜欢的男(女)孩优点”与“我最不喜欢的男(女)孩缺点”征集活动、绅士风度与淑女风范手抄报比赛、关于男女生的辩论赛、六年级”认识自己”生理心理健康教育、评选班级优秀男(女)孩等活动让儿童回归他自己,认识到不同的人在这个世界中不同价值,从最基本的给他人美好的感受做起,强调体验他人的感受,努力做一个真实的、美好的自己。

5.小红花社团活动

深入开展小红花社团活动,打造高品位社团。在学期初,社团进行新一轮的人员招募,选出有专长的队员加入社团。制定社团计划和活动方案,为下半学期的艺术节展示活动做好充足准备。学期中,加强社团开展情况的检查和反馈,督促社团保质保量完成每次培训,做到有一次培训,有一次成效,有一次进步。学期末,开展社团的展示与表彰活动,促进社团向着精品化迈进。

(三)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化研究与实践创新、精准

1.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内容包括通识培训:(1)学习全国和江苏省第六次少代会精神、班主任手册的规范填写;(2)队仪式(电脑播放);(3)《班主任指南》的学习;(4)班主任工作妙招(吴立宏),以开阔眼界,提升班主任理论修养。

2.加强技能技巧训练: 内容包括(1)班级管理技能(征集评选班级管理小妙招);(2)第一届“常春藤”杯班主任(辅导员)技能技巧大赛(分年级);(3)班主任专业能力考核过关。

3.加强班主任手拉手结对工作:(1)结对(2)过程性管理 4.加强优秀班主任的提升工作:(1)课题引领(2)教育日志

8月

1.国旗班训练

2.德育辅导员招聘和开会 3.职能部教师招募

4.开学班级文化布置和检查 5.迎接新生入校 6.培训红领巾监督岗 9月

教育重点 —— 好习惯之行好礼:按时到校,不早到,不迟到;红领巾整洁,佩戴规范;饭前便后洗手,如厕文明;

走好路:楼道间不拥挤,礼让他人,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行;

1.9月3日:开学典礼之文明规范月启动暨“T”行动

2.9月3日——9月9日;暑假作业检查反馈(“网络读书征文”活动) 3.红领巾广播台制定计划,开播 4.9月10日:庆祝教师节(高年级倡议如何过教师节、教师结对(一年级和新老教师)、每班选出志愿辅导员(要求),发放聘书,微文展示活动)

5.9月7日-14日:2-6年级班会竞聘班委,要求所有新任班委为学校(班级)文明美丽做一件事情,参与“我是班级(学校)小主人”征文

6.班主任学院——第一周制定班级计划(班主任手册);学习十六大精神;第一至第二周工作三年内班主任自学《梅岭指南》;9月14日2-6年级队仪式复习;9月17日前选拔学院班主任并召开第一次会议;发放学习卡和感谢卡 7.9月28日中秋诗会(五年级级部特色活动)(1-4年级班会主题活动)

8.第二周完成“做一颗真的种子”评价卡制作,制作习惯章、种子章;最后一周开始第一次评选 9.鼓号队训练启动

10.小红花艺术团制定学年计划(其中有内容能体现“我是男孩,我是女孩”)正常活动 11.队室布置 10月

教育重点 —— 好习惯之行好礼:课间活动不追逐打闹,不喧哗怪叫,开展安全,有益身心的课间活动。

扫好地:爱护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

1.10月12日(周五),新生入队(一年级级部特色活动“做好事”,完成“今天我入队了!”),其他年级班会(队知识重温竞赛) 2.10月26日或19日(一年级竞聘班委)

3.10月19日或26日秋游活动(瘦西湖小导游比赛) 4.10月四年级职能部竞聘 5.10月六年级了解校史活动

6.11月2日“唱响梅岭,唱响未来”歌唱比赛(

二、三年级级部特色活动,其中二年级为国歌、队歌、校歌,三年级自定)

7.周二,班主任学院——吴立宏讲座;10月8日征集班级管理小妙招;队仪式考核并报名

8.小红花艺术团活动 9.鼓号队训练 10.“种子”章 11月

教育重点 —— 好习惯之扫好地:课桌抽屉、书包内物品摆放整齐,无杂物;离开座位,椅子靠拢桌子,摆放到位。

做好操:做广播操或跑步时,按班级集合做到快、静、齐;做操时动作合拍、规范、认真;跑步时精神饱满

1.“我是男孩,我是女孩”系列活动、2.三年级10岁生日会 3.班主任学院——关于技能大赛的讲座,新班主任管理沙龙 4.小红花艺术团 5.鼓号队训练 6.“种子”章

12月

教育重点 —— 好习惯之读好书:早读组织有序,早读目标明确、方式灵活,做到“眼到,心到,口到”„„

1.小红花艺术团活动 2.鼓号队训练 3.“种子”章

4.班主任学院——班主任技能大赛、班主任论文 5.“我是男孩,我是女孩”系列活动 6.筹备元旦活动

1月

教育重点 —— 好习惯之上好课: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回答问题声音清楚,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

„„ 1.评选“八好之星” 2.小红花艺术团活动 3.鼓号队训练 4.“种子”章 5.评审班主任论文 6.整理资料

大事记

全校参与活动: 1.“T”行动

2.“我是男孩,我是女孩” 3.班主任专业化研究

级部特色活动

一年级:入学礼(9.1) 入队(10.13) 二年级:歌唱大赛(11.2) 三年级:十岁生日会(11月) 四年级:职能部竞聘(10月) 五年级:中秋诗会(9月)

六年级:可法。梅岭--校史活动(10月)

梅岭三章教案
《梅岭三章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