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师生关系教案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04 12:07:43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师生关系教案

讲述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的课题教案

㈠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结合当代大学生师生关系的现状,通过回顾大学生以往学习生活中师生关系的特点,思考良好师生关系应具有的特点,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带来的种种促进作用,进而思考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㈡教学内容分析

⒈主题:通过什么是什么关系、师生关系的类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点、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四个方面来讲述师生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让学生联系实际通过身边的例子来分析、思考。

⒉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是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关系;难点是通过分析,通过思考,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⒊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

㈢学情分析

⒈以学生现如今对师生关系的看法为基准拓展开来讲;

⒉教学过程中,引用下面两个问题来调动学生对师生关系的全面思考。

①就你的实际情况谈谈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②你认为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侧重点是在学生还是在老师。

㈣教学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了解当今社会师生关系的特点,以及对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情感目标】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如今的大学师生关系;作为即将踏入教师行业的大学生,应如何在自己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㈤教学方法设计

⒈以幽默而富有意境的教育漫画展开对师生关系模型的探讨。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来达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3.在讲述过程中,通过设计教学,将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接受心理转变为主动学习型。

4.通过对比,加强学生对这个问题更深入的思考。

㈥教学过程设计

1.讲述什么是师生关系。

a.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则“钥匙与锁”的漫画揭示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b.展示两则名言分别是(俄)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和苏霍姆林斯基(苏)《教育的艺术》,进而推出师生关系的定义;

c.通过一则事例分析来讲述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2.陈述师生关系的类型。

a.通过三则漫画分别讲述放任型、专制型、民主性三种师生关系模型的特点。

b.通过莱温等人对三种不同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研究结果,来探讨怎么样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来说是最有促进意义的。

3.引用影视剧中几位经典的教师形象,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a.土得掉渣的西部乡村教师张美丽,用浓厚的地方话教孩子们识字、造句——用高尚的教师品德赢得了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

b.《一个都不能少》中的临时教师魏敏芝——没有一般教师所拥有的才学,但用爱心与坚持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c.《十八岁的天空》中个性张扬、童心四溢、酷爱做秀的中学老师古越涛——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的教学态度,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4.总结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具有的特点。

a.总结前面讲述的一些事例,由影视剧到生活,对学生提问——你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来引出接下来对问题的探讨。

b.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具有的特点:

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5.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引领学生再次回顾师生关系的三种模式,并联系实际谈谈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侧重点是在学生还是在老师。

(2)总结老师在师生关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提出作为老师应从哪些方面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a.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理解、尊重、热爱学生;

b.努力为学生服务,全面关心学生,教好功课;

c.严于律己,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㈦布置学生任务

【讨论与思考】根据现如今网上流传的一则有关大学师生关系的言论:

1、情谊关系型:师生之间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上关系学生,帮助学习成才和成人。有的老师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学生经济上的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学生尊敬老师,也为老师做一些应该做的一些小事情,师生和谐,情谊浓浓。这种类型是今天大学校园里师生之间关系的主流。

2、交易关系型:由于市场经济元素的影响,金钱进入大学师生的交往领域不可避免,老师做课题需要人手,自己的学生自然成为首选群体,学生需要进行专业的实践活动,跟着自己的老师做事自然是最佳的选择。师生之间有了一定的利益交往。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时代的产物。在未来的比例会逐渐增大。

3、工作关系型:老师上完课走人,跟学生根本不认识。学生下课以后迅速离开教室,跟老师连个“再见”也不说。课堂上是师生,课下是路人。即使是偶然见面,也是对面相见不相识。这种师生关系是近些年出现的。因为大家都很忙,老师上完这节课要忙着去赶下一节课,学生下课以后还有没完没了的实验。大众化教育时代的大学,人人都很忙,交流思想,交流感情已经成为一种奢侈了。

以此为契机,思考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学生自己,如何看待大学里的师生关系。

参考书目:

程敬宝韩冰清《教育学教程》吉林人民出版社 懂一英童三红《心理学教程》吉林人民出版社

推荐第2篇:新型师生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师生关系的概念;

2.了解应试教育下师生关系的缺陷; 3.理解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 4.把握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策略。 教学重点:

1.了解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理解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 3.掌握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策略。 教学难点:

1.应试教育下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必要性; 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策略。 内容提要:

主要探讨师生关系的定义、类型,应试教育下师生关系的特点与不足,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与建立策略等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身边的事例,积极参与到讨论、问答等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问答。 教学用具:

教材、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关系

(一)定义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通俗的理解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

它在本质上反映着师生间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其变化与发展取决于师生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二)类型

1.放任型:特征是无序、随意和放纵; 2.专制型:待征是命令、权威和疏远; 3.民主型:特征是开放、平等和互助。

二、应试教育下师生关系的不足

(一)特点

1.强调“师道尊严”——学生的主体性严重缺失; 2.强调“绝对服从”——师生间的教学相长严重缺失; 3.强调“社会本位”——学生的生命价值严重缺失。

(二)存在的问题

讨论:应试教育下的师生关系的缺陷和不足是什么?同时引导学生探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在教学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应试教育下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教师则是绝对的主宰。

描述一:某语文课堂里,讲台上教师讲文言文课文《赤壁赋》,课文内容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教师范读、正音、串讲、归纳字词、用法,下面学生用笔在书上认真地写着划着,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一多半趴在桌上昏昏欲睡。

描述二: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回答中有错误,教师说:“错。”再看学生,颓然坐下,目光呆滞。

描述三:一节课下来,教师口干舌燥、身心疲惫,在学生那里却收效甚微。课后的学习局限于做各类练习题,考试中发现学生的各种能力依然停步不前。

(1)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际上只是被灌输、被传授的客体,是被驯化的对象。学生对知识是机械的接受,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给予、被移值、被粘贴的。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也就不能发挥他们的所有潜能。在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下,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活力,反而会压制学生的创新意识、窒息其创造才能。

(2)教师是课堂上的绝对权威

教师高高在上,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展开教学活动,教师的话常常是绝对真理,不容质疑,学生不能有和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更不能和教师讨论和争

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些教学活动常成为教师的个人表演,而学生的主体活动空间差不多被剥夺殆尽了。这和《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中倡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背道而驰的。

2.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1)“教师永远是正确的”

面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教师不管学生怎么样据理力争,即使是自己错了,也不能放下师者尊严,以“大”欺“小”,甚至面对学生的据理力争,个别教师不给学生解释的机会,这必然会导致师生关系的不和谐。

(2)方法简单粗暴

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一旦学生行为出现过错,很多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地区教师常以原始的方式“镇压”学生,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显示自己的威严,进而使学生的逆反心理加重,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3)期望值过高

教育学生一切向“分”看,高分遮百丑。教师一味强调学生的成绩要稳步提高,如果成绩出现下滑教师不是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或是只简单地分析,更有甚者一批到底,全盘否定。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导因素,常会导致学生过大的心理负担。

基于以上原因便造成了学生学习时的吃力厌学,教师教学时的费力低效。 3.在生活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1)代沟

古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主要是告诫人们要“尊师”,师生间应有父子般的情感,但这种观念也把教师与学生置于截然不平等的地位,这种过强的教师角色意识常使师生间在心理上存在一条“代沟”。时代在前进,学生的自我意识也会发生变化,一些教师以成年人的标准来审视成长中的学生,用自己的“老眼光”看待正在接受“新事物”的学生,用“曾经”的心理来猜测和度量新一代,如此师与生之间自然会产生很多的不相容。

(2)相互间的不信任

这里既有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也有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教师认为学生迟到、早退等情况下提供的理由纯属编造,而学生也不相信教师,认为教师只会向家长告状。一有风吹草动便马上相互怀疑,时间长了甚至会产生对立抵触。

而原有应试教育制度下的师生关系过于强调“师道尊严”,教师对学生完全包办或一味以成绩来评价学生,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紧张,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所以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这种关系弊端甚多,使教育教学深受其害。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新奇感过后便形成了逆反心理,不自觉地产生了师生间的隔阂。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大都不敢质疑,“乐”于接受。教师应该走下讲台,创设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质难、积极探究、大胆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从而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不断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建设新型师生关系,不仅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在学校的具体体现和要求。新型师生关系可以让教育教学活动在融洽的氛围中进行,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有利于学生身心成长。

三、新型师生关系

(一)特征

问答:大家认为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在教育教学中是主导主体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道德和心理层面是相互影响关系。

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3.合作共创,教学相长。

(二)建立策略

讨论: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应努力做到哪些?

案例1:《美丽的大脚》中“土”得不能再“土”的西部乡村教师张美丽,用浓厚的地方话教孩子们识字、造句——用高尚的教师品德赢得了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

案例2:《一个都不能少》中的临时教师魏敏芝——没有一般教师所拥有的才学,但用爱心与坚持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案例3:《十八岁的天空》中个性张扬、童心四溢、酷爱做秀的中学老师古越涛——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的教学态度,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发挥作用”。新一轮课程改革尽管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观念和新方法,但结合师生关系实际来看,最根本、最核心、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通过教师和学生双边共同努力,找准学习进步的结合点,实现师生双方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1.教师应努力做到:

(1)了解、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3)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和学生交往;

(4)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发挥示范作用。 2.学生应努力做到:

(1)尊重教师人格与劳动,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2)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3)主动与教师交流沟通,努力与教师保持良好关系。

课后思考题:

请结合身边的实例说说如何看待当前大学校园里的师生关系。 以下是来自网络的一些探讨:

1.情谊关系型:师生之间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成才和成人。有的老师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学生经济上的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学生尊敬老师,也为老师做一些应该做的事情,师生和谐,情谊浓浓。这种类型是今天大学校园里师生之间关系的主流。

2.交易关系型:由于市场经济元素的影响,金钱进入大学师生的交往领域不可避免,老师做课题需要人手,自己的学生自然成为首选群体,学生需要进行专业的实践活动,跟着自己的老师做事自然是最佳的选择。师生之间有了一定的利益交往。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时代的产物,在未来的比例会逐渐增大。

3.工作关系型:老师上完课走人,跟学生根本不认识。学生下课以后迅速离开教室,跟老师连个“再见”也不说。课堂上是师生,课下是路人。即使是偶然见面,也是对面相见不相识。这种师生关系是近些年出现的,因为大家都很忙,老师上完这节课要忙着去赶下一节课,学生下课后则有没完没了的实验。大众化教育时代的大学,人人都很忙,交流思想,交流感情已经成为一种奢侈了。

推荐第3篇:师生关系

怎样建立有效的互动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理念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师高高在上的旧教学体制。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的沟通,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对话环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新教学体制已逐步取代了旧教学体制。

古人说“师者,传导、授业、解惑也”。这是传统的师生之间的授受关系、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教师是权威,是中心,是表演者,学生是观众,听众。因此,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当成教育教学的中心,更多地定位为治理者和控制者,以教师讲授为主。同时为了维持正常的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必须服从教师的管理,同意做什么,不同意做什么。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求自己的行为及其要求被学生接受和执行,一旦遭到拒绝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包括消极的方式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没有得到保证,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单方面的,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而高效的教学的本质是良好师生交往互动。怎样建立有效的互动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呢?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的沟通

“教学相长”“教然后知不足”,就是师生民主的体现。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教师也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师生之间互相理解、支持,人际关系平等、和谐。这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旧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平等、宽容的态度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性,学习的积极性。要进行有效的互动师生关系,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这样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有利于师生互动,而学生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因此师生师生交往互动要求教师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实现在课程生态环境下与学生的“对话”,从而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传话”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让课堂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在创生出新的智慧来。

二、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为中心,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不利于师生互动,要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其角色。传统教师是权威,是中心,是表演者,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自主的学习。同时发挥教师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要认识到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我们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把角色定位为学习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反思性实践者和课程开发者。

三、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对话环境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对话的绿色通道,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和谐、民主的氛围,才能为师生对话与互动创造条件。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首先要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自身知识要不断地更新,教师应当努力学习,不仅要钻研本专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涉及相关学科,上课前认真备课,要吃透大纲、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教学效果较差,所以要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 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见,对与不对不要全部由教师一个人说了算,有些问题要通过在师生互动中讨论确定,引导学生探索正确答案,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要学会欣赏、赞美每一位学生,要以鼓励学生为主。此外课堂互动形式要多样,在课堂上互动的形式除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应有学生之间的交往。当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但并不排斥其它活动形式。

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应该是主动的,而不应该是“被给予的权力”。但是,在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下,即使老师启发学生思考、质疑,学生仍然要“看老师怎么说”,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学习、被动学习”转变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上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不在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就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学生就能主动参与互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十分有效了。

五、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构建有效师生互动的必要条件,在班级教学活动中,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忙于教学,又因为现在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比较注重那些思维活跃、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后进生关注较少,往往遗忘他们,这个情况不利于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分析其原因,是属于怕回答问题错误同学笑话,还是心理问题,教师要了解清楚,同时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在课堂上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增强他们回答问题的信心。教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应充分予以关注,分析和了解他们成绩不好的原因,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自卑,并多鼓励,多表扬,苏霍姆林斯基说:“赞美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高明”, 在课堂教学中要跟其他同学一样关注他们,更要启发他们参与师生互动,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全方位有效的师生互动。

六、将心比心,宽容大度。

宽容是阳光,能使学生得到感情上的温暖;宽容是甘露,能源源不断滋润学生的心田;宽容是钥匙,能开启学生的心灵,消除师生间的误会。没有厉声的呵斥,没有罗嗦的说教,学生的心灵却能受到触动。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更何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换一种方式,用宽容、帮助、关怀、鼓励代替抱怨、训斥、讽刺、惩罚,或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宽容学生的反复,宽容学生的一切。毕竟他们还是孩子,还是一群需要学习的孩子。他们都是涉世未深的孩子,他们举止失措归根到底是由于缺乏教育或教育不当造成的。因此,对这些需要教育的学生,班主任应抑制住内心的反感,将心比心,以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体察学生的思想感情,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宽容大度,不嫌不弃,更不能打击报复,而是严格要求,耐心教育,使其逐步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过失,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七、适时示弱。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不可能在各方面都比学生强。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去弥补,这是一种勇气,一种坦诚,也是教师的一份职责。正如陶行知所言“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班主任在适当时候示弱,不失为一种胸襟、一种智慧和清醒,可以增添一份亲活力与凝聚力。有时班主任的示弱会给学生以信心,给学生锻炼的机会,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创造的激情。此时学生不仅不会小瞧老师,反而会为他的胸襟所折服,此种示弱是一种气度、一种境界,是一种人格的体现。从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真实与坦诚,更能接受教师,从而师生关系更容易和谐。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现代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当学生不再仰着而是平视老师时,当学生与老师有交流的欲望和机会时,当学生与老师有共同语言时,我们的教育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推荐第4篇:师生关系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的诸因素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最基本、最经常、最重要的关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和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1.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

建立和谐师生伦理关系,必须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加强师德修养。

师生之间建立良好道德伦理关系,对协调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尊师爱生是师生之间道德伦理关系最准确最生动的概括。师生之间的交往有着广阔的道德领域,渗透着丰富的道德内容,但最终要集中反映在教室热爱学生,学生尊敬教师这个根本方面来。教师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义务的集中体现就是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学生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义务的集中体现就是尊师,学生只有尊师才能重业,学生尊师可以激起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情感,是衡量师生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和学生的社会经历不同,认识水平和知识经验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师生之间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实属正常。在调节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中,教师的道德观念、情感、意志、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由教师的职业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增强热爱学生的深厚情感。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没有对学生真正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广泛的,要爱一切学生,不能偏爱,不能以一个人的好恶和学生的品德、学习、相貌的优劣分亲疏。教师不仅对学生要有爱的感情,而且还要善于表达对学生的爱,要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把自己的心灵献给学生,使自己和学生的精神生活协调一致,达到理想的境地。教师对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关心学生的成长,鼓励学生的进步,对学生要求严格,公正无私,平等相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在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一个班级相对来说会有少数差生,教师是否爱差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真正热爱学生的重要尺度。做差生的工作需要教师献出更多的爱,需要教师有特别的耐心和不知疲倦的精神。对差生首先要有责任感,由此激发他们上进的信心。要善于发现差生心灵深处的闪光点,调动其内在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对不同类型的差生要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作到有的放矢,效果会更好。

尊重是爱的别称。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他比普通人更懂得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如果教师只要求学生而不尊重学生,那么他的一切要求最终都将落空。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不分年龄大小,都有做人的资格,对自身的权利和义务都有自主的资格。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于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感,要允许和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善于倾听他们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教师对学生的事情不能样样都“越俎代庖”,侵犯学生的自主权。对学生的过失和错误,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说服教育,给以真诚的帮助,不能严酷无情,辱及人格。尊重学生,还要虚心向学生学习,发扬民主作风。总之,在建立向上的师生道德伦理关系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增强热爱学生的深厚情感,同时还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尊师重业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自觉地按照学生守则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2.加强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联系,建立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优化师生情感关系

新型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式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情感关系,教师必须真情关爱学生,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和个人魅力。

在教学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有一种向师性,尊重信任教师,服从教师的指导,希望得到教师的热情关注、鼓励和表扬。根据这种心理特点,教师要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全面了解学生,深入研究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使自己对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从本质方面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并要给学生以积极肯定的评价,以强化学生积极向上的信心。切记根据学生一时一地的表现。主观武断的下结论,更不能对学生持有偏见或成见,这样会阻碍自己全面真实地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还将会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或破裂。为了更好的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教师经常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即来个“心理换位”,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剖析还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教师在认识自己教育对象的同时,学生也在认识自己的老师,并对其做出他们自己的评价。通过认识比较,他们心目中最值得尊重和喜欢的教师是那些热爱、同情、尊重学生,知识渊博,教学方法好,善于启发诱导,对学生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耐心、温和、平易近人的教师。学生不喜欢的是那些责骂学生,讨厌学生,对学生缺乏同情心。上课不认真,教学方法枯燥乏味,下课不理睬学生,主观傲慢,对学生偏爱、不公正的老师。

在师生之间的交往中,双方的情感因素对师生关系的融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积极的情感可以形成教师良好的心境,激起对工作的高度热情,领略到事业的乐趣和幸福,鼓励自己克服困难,使工作具有创造性。教师的积极情感能进一步转化为学生的积极情感,例如教师对学生充满爱的情感,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信赖感,能转化为学生对周围同学的爱,对集体的爱,并深化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感。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对协调师生教与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教学活动在师生积极情感的调节下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决不意味着对学生无原则迁就,甚至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低俗迎合。只有教师的努力也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如尊重老师,克服逆反心理的不良影响等。

总之,新时代呼唤新型和谐师生关系,面对新时代的中学生,教师要有极大的爱心,极大的耐心,觉察学生心理与行为变化的高度敏感性,方能胜任此项艰巨的育人工程。如果教师们都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坚持“用爱心去塑造,用真心去感召,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原则,就一定会建立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出一批有一批高素质人才。

推荐第5篇:师生关系

假如你应邀参加校报组织的“师生座谈会”,请你根据下表所提示的信息,用英语写一篇发言稿,介绍一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益处,并对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出建议。

建立良好的师生1.使学生信任老师,向老师吐露心关系的益处 声;

2.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

专心听讲;

3.使老师的课受学生欢迎。

对建立良好师生(请考生根据自己的经历与感想,关系的建议 提出两至三点建议。)

注意:

1.对所给要点逐一陈述,适当发挥,不要简单翻译。

2.词数150左右。开头已经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Dear teachers and schoolmates, it’s a great pleasure for me to be here today and share with you my opinions of setting up a goo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第6篇:师生关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师生关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

黄杏梅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师生关系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比较常见的师生关系问题如师生间的冲突与对立、师生间感情疏远。这些问题的产生与教师的素养以及师德不是没有关系,要解决这些问题,老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数学教师是数学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全部数学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取决于教师的文化知识、思想品德和教育技巧等的职业水平。师生关系是学校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影响着学生对教育的接受程度,也制约着教育过程,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1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关系现状分析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实际上就是用一种交往关系。而传统的师生之间缺少交流、沟通,关系疏远,甚至紧张和对立。教师对学生不够热爱和尊重,教师经常采用权威和强制手段管理学生,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感情,关系冷淡。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传统教育的影响使学生的主动性、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充分发挥,师生关系很紧张。在现实教学中,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定理公式繁多,需要记忆背诵的内容很多,这些使得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了信心。与此同时,考试的的压力促使教师不断逼迫学生学习数学,从而引发了师生之间的一系列矛盾。 1.1 师生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冲突与对立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课题。正处于青少年的初中生,好动的特性很难在瞬间改变的。在数学课堂上,有很多学生包括男生、女生,喜欢打架,无拘无束。例如,初一年级某个普通班的数学课上,数学老师正在板书,坐在后排的A同学和B同学由于开玩笑发生口角

1 而打架。老师当场拿了讲台上的三角板冲着A、B同学砸,导致A同学的左眼角严重受伤。由于A同学的自尊心很强,不服气,于是冲向讲台就打数学老师,还说要告他侵犯人身安全权。学生的好动,教师的不恰当行为导致了师生之间产生冲突、对立。除此之外,很多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怕自己,凡是上课吵闹的学生,一律叫到办公室罚站、蹲着或者以俯卧撑的姿势撑在地上,让其他同学围观。教师的这种不尊重学生的行为,学生会怀恨在心,恨而远之。 1.2 师生之间的感情疏远

老师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给学生面子,当着全班同学批评某个学生,让学生丢脸。这是令学生最讨厌的做法。数学课刚开始时,数学老师想检查同学们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理解,于是抽出一位成绩中等的同学进行提问。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了有理数的加法,C同学请你说一说有理数加法法则。”C同学紧张地站起来:“同号两数相加......”过了一分钟,C同学还是没背出来。教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C同学道:“上一节课老师讲的时候你在做什么?这一点都背不出来,笨死了。”结果数学老师让C同学整整站了一节课。这件事给C同学留下了阴影,从此以后,C同学再也不喜欢上数学课,更不喜欢数学老师了。上数学课他就睡觉或者做其他科的作业。因为老师在为人师表方面表现不足,不会体谅学生,不会帮助学生,不会引导学生,看不到学生闪光之处,对学生的缺点加以批评,导致影响学生的情绪,甚至人格。 1.3 教师对待学生不平等现象

现在的大部分教师不能平等对待班上的每个学生,教师喜欢把目光投向学习好、听话的学生身上,而很少关注后进生,甚至不理差等生,导致班级学生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这样师生关系就更加紧张。 [案例]1 教师对甲同学:“-10+9得多少?”

甲同学:“(思考一会,声音颤抖)得1。”

教师对甲同学:“(表情严肃,语气很重)得1?这么简单的计算题都不会,上课干什么去了?这么笨还不认真听课,坐下!”

教师对已同学:“(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先坐下吧。谁来帮他算算?”

2 教师对丙同学:“(和爱微笑)别着急,先回忆一下有理数加法法则,上新课的时候你很认真听你。”

通过这位教师对三位同学的对话,可以看出教师言语的不同对待很明显。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偏向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比较严重,很器重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很少过问数学成绩中等或偏差的学生。数学教师不平等对待学生,就导致很多数学成绩不太优秀学生对数学老师有偏见,不喜欢学习数学,班上的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直线下降。造成班上差生心里不平衡,慢慢地对数学老师产生抵触心理,数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产生不和谐的现象。

2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2.1客观原因

2.1.1 传统观念的影响

众所周知,“师道尊严”的教育观念仍然存在。受传统教学中的观念因素,有些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定理、法则等,例如某数学教师说:“有理数加减法法则、有理数乘除法法则,背出来了才能放学,一个一个来背,背出来一个走一个。”本来就很不喜欢数学的同学,还得硬着头皮去背诵,即使被出来了他们也不会算。逼着学生去做无用功,学生会感觉到这老师真是不可理解。老师不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唯乖乖生是好学生,而调皮的学生是坏学生、差生。 2.1.2 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的影响

评价不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发展,重视甄别与选拔,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和偏向绝对化,缺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分数至上已成为很多老师评价优秀学生的标志。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理,都把分数作为评价的标准,及格比例、上线比例、优秀比例等,如坐坐大山压老师喘不过气来,老师之间多的只是攀比、竞争,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不面向全体学生,不尊重学生个性心理和特殊才能的评价。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的影响,导致很多教师更侧重于中上层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不把时间浪费在差等生身上,不鼓励差等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这样就会导致师生关系疏远。 2.2主观原因

3

[1]2.2.1 初中生自身对数学认识程度的影响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活跃,接受新鲜事物速度比较快,探索世界的欲望强。有时候很正经德提出一些问题时,他们会肆无忌惮地提出奇怪的问题。下面举《根与系数的关系》课堂教学的例子。

[案例]2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A学生:“老师,什么叫做方程的根呢?” 教师:“根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值。” B同学:“为什么根与系数会有关系呢?”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不了解,他们觉得生活又不用到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学了也没有什么用。特别是擅长文科或艺术类科目的同学,他们对数学不感兴趣,从不曾想生活中也有数学的应用,数学的空间想象能力很弱,因此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数学课从来不听,慢慢的数学成绩一落千丈。如果数学教师不能形象、直观地将数学问题表征出来,那么他们就无法真正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虽然学生知道自己不懂,但他们却不知道要问老师什么。所以学生就很少问老师数学问题,教师没有机会跟学生沟通,不了解学生。这样加快师生之间感情上的疏远。 2.2.2 教师工作压力的影响

由于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很多执教多年的教师身心疲劳过度,对学生的观察、教育能力降低,对学生的关心越来越少。他们有时候不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情绪烦躁,不能冷静的分析问题 ,容易把情绪带到工作中,一旦学生犯错误,很难耐心的辅导教育学生。在与学生的关系上变疏离、退缩。

3 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处理策略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所以老师要做到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并且不断汲取新知识,不断创新,只有做到这些才保持师生关系的和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教育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愉快的气氛,使师生间的关系亲密无间,成为调动双方积极性的内驱力;也是

4 师生互相尊重,促进教学相长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是和谐的关系。所以,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改善师生关系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初中数学教师要朝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目标迈进[3]。下面从五个方面提出如何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的策略。 3.1 初中数学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文化素养

首先,数学教师多学习理论知识。例如在数学课上,数学老师不会解一道数学应用题,一位学生说:“老师,你都解不出来,你怎么教我们啊?”所以,数学教师要精通数学知识,有较强的数学能力,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数学是一门比较乏味又复杂的科目,数学题目千变万化,解题方法多种多样,这就要求数学老师运用广博的知识教出数学味道、数学境界来。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高尚的思想品德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和学生平等互助的沟通交流,才能赢得学生的真正尊敬,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4]。只有数学老师的知识渊博,才会受到学生的青睐。

其次,提高教学水平,发挥个人魅力。教师要了解学生喜好,初中生比较喜欢学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将数学问题转化为他们身边熟悉的事例,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如将要学习圆的定义之前,教师首先让学生到操场先后围成长方形、正方形布阵,在长方形、正方形正中央都放着空篮子,每个学生分别向这个空篮子投掷小石头。再让他们围成圆形,同样把这个空篮子放在正中央,向这个空篮子投掷小石头。结果学生发现只有围成圆形的情况下,投掷小石头的长度才一样。又如学习了“丰富的图形世界”之后,可以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各种事物有多少种不同的几何图形?它们的形状各有什么特点?再如通过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引出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等等。把数学融于生活,把生活融于数学,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通过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会感到数学很有趣。这样的数学教师何尝不值得学生喜欢?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只有提高自己教学水平,才能体现你的修养和教学风格,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你。

5

[2] 3.2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拥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

老师视学生如己出,给学生充分的爱。在数学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们的感受和需求,摆脱传统的滔滔不绝式讲述的模式,采取全新的师生互动的授课方法[5].下面是一个七年级下册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教学例子。 [案例]3 题目:某个星期天 ,某中学九年级48名师生到附近的水上公园坐船游园,一名教师去了解船只的租金情况,这名教师看到的租金价格如下表所示:大船可坐5人,每人3元,小船可坐3人,每人2元。怎 样 的 租 船 才 能 使 所 付 租 金 最 少又不 超 载?

老师:谁能公布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学生都进入紧张的思考中)(突然间,一名平时学习较困难的学生第一个举起了手,教师微笑地面对这位学生,让他站起来回答。)

学生:我觉得可以租大船,可以租小船,也可以大船和小船合租(这时,教室里哄堂大笑,这位学生顿时有些难堪,想坐下去,教师马上制止。)

老师:这想法好!你设计了三种好方案。那你能不能再具体为他们计算出租金呢? 学生(鼓起勇气):如果租小船,就 需 要 船 只 数 为

16只

,要

32元。如果租大船,就需要船只数为9.6只,因为不能超载,因此租大船需要10只,那么所付租金就是30元。如果又租大船又租小船„(说到这里,这位学生停下了)(教师边认真听,边将他的方案结论写在黑板上,看见他不会了,便赶紧答上话) 老师:刚才这位同学很不错,他设计了三种方案,还差不多完成了全部租金的计算,老师和全班同学都为你

今 天 的 表 现 感 到 非 常 高 兴(教 室 里 响 起 一 片 掌 声)。有 勇 气 展 示 自 己 ,你 今 天的表现就非常非常地出色,你今后的表现一定会更出色的。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把剩下的一种方案的租金来完成吧。(经过师生的共同 研 讨后得出):设租用a只大船,b只小船,所付租金为Z元。 则:5a + 3b = 48,Z = 3a + 2b 得到:

Z = -1/3a + 32 因为:0<5a<48 且a为正整数所以:

Z=9时,Z最小值为29,则租用9只大船和1只 小 船 时,所 付 租 金 最少,最 少 租 金 为

29元。

6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赞赏学生。首先, 在不管学生回答问题完整与否,教师也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上例中的教师就很好地体现出了这一点。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在课堂中应没有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应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

同时,学生也很需要被赞赏的。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教师的每一次赞赏,学生都会觉得被关注、被爱和被期待,在数学学习上更加努力。

3.3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作为初中生,他们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我们教师没办法预测他们的未来,有的学生可能经常会犯错误,而且学习也不好。每个学生受到不同的遗传因素,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个人因素以及受到社会的不同影响,所以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是有差异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缩小差异。孔子教学,“有教无类”,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焉。”[6]教师不要总是偏爱数学成绩好的乖乖学生,冷落后进生,数学教师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要总是高看优生,低看差生,给后进生留下心理阴影。数学教师要会分层递进,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有成功的地方,将教学要求置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使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

[案例]3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A同学还在抚台,迷迷糊糊的)下面请A同学回答一下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些”。A同学站起来后支支吾吾的,回答不上来。数学老师和蔼微笑地说:“你可以找其他同学帮忙”。A同学请班上数学最好的同学帮忙回答。他流利地回答道:“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7 有相离、相交、相切。”老师满意的让他坐下了,并让全班同学掌声表示鼓励,最后让A同学重复一遍答案。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方式不是严厉批评,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也要给学生留足面子。在上述例子中,如果教师一棍打死,我想A同学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而且也从此受到打击,不再想学数学了。教师要知道学生的天性就是爱玩,所以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与学生平等相处。

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促进学生的思考,使每一个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核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4]。重视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的指导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4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引导学生

教师备课的要素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拟定教学计划。其中,备学生就是要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更多地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觉得数学其实就在自己身边,同时,教师要学会把贴近学生的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彰显数学的魅力。这样学生才会热爱数学,对数学感兴趣。下面是一个《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教学例子。

[案例]4 老师:大家看过《幸运52》吗? 学生:(齐声)看过。

老师:那下面我们先一起来做一个《幸运52》里出现的问题吧!(PPT显示问题)猜一猜,她是谁?(1)她原籍波兰,后移居法国;(2)她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3)她和她的丈夫一起发现了一种放射性元素;(4)她是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学生:居里夫人。

老师:他发现的放射性元素是什么? 学生:镭。

老师:很好!你知道居里夫人的这一发现对人类的意义吗?(停顿一会,学

8 生急于想知道)看下面的问题(PPT显示): 1千克镭完全衰变后,放出的热553.7510110量相当于 千克煤燃烧放出的热量。估计地壳里含有千克镭,试问这些镭完全衰变后放出的热量相当于多少千克煤燃烧放出的热量?

55103.7510103.7510学生 1:千克。(有学生小声说:“”,引起老师注意)

老师:很好!有些同学还说意义?

学生 2:10中的10为底数,5为指数,10称为幂。10中的底数为10,指数也为10。

老师:象10、10 这样底数相同的幂叫同底数幂。10与10这两个同底数的幂相乘后积为多少呢?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同底数幂的乘法)。

老师:请大家看屏幕上问题:你会算吗?(1)10(2)22(3)

23aa(4)aa先完成①②,要将过程表达出来。(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mn23.751010。这里的

10、10 分别有什么

510510551051010337演,板演后由学生纠错,老师适时进行表扬与鼓励。再口答③④,教师在学生口答时板书。

老师:amaanmn 如何证明?

学生:(疑惑,思考片刻后恍然大悟)上面的计算过程就是证明过程。 老师:下面我们先运用这个公式来处理一些简单的计算。

同底数幂的乘法本来也是一个比较复杂,学生比较难懂的内容。在这里,教师做了很好的处理,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把枯燥乏味的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样学生把数学学习与自己的亲身体验结合起来,他们才会觉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数学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为生活服务。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才能营造又轻松又生动的数学课堂,这样学生才会体验到数学的有趣性和实用性,才能喜欢上数学。很多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有趣,才会喜欢学习数学。因此,要减少数学课堂中学生目中无师的状况,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数学。 3.5 初中数学老师要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9 学生基本上都喜欢活跃的课堂,如果课堂很活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数学教学课堂也不例外,教师要学会建立活泼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比如:实验、游戏、小组讨论等。在初一年级“视图”的教学中,数学老师从不同的角度拍下教学楼的图片,课上运用PPT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实实在在地看到自己身边的实物,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数学老师布置学生回家后对自己的房子进行观察,画出三视图。整个过程中老师只要在课室内有意识地去引导,一些学生的实验有困难时,就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引导,那么许多问题都可以让学生亲自完成。虽然这种数学课堂看似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玩”了一节课,但是他们却能非常透彻地掌握这个知识点,他们运用起来也很灵活,我觉得这应该就是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一种良好的数学教学环境。只有营造和谐融洽的沟通氛围,才能实现无阻碍沟通,学生才会更尊重、信任数学老师,并在他们的指导下实现更大进步[7]。这种坚持以数学教学为主导,以教学活动作为依托,让学生们在愉快、充满激情的氛围里进行师生交流,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与益处,这样能够激发学生们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互动的欲望。

结束语

总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要不断深入学习,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中学教育中一个处于核心地位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教育效果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8]。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全面实施之际,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改变必须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手段、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不断深入了解学生,清楚学生的需要,将有效的方法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课堂师生关系处理中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关键是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爱好、才能、个性特点和精神世界,让学生在感受师爱的温暖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10 参考文献

[1]李学源.现代课堂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4,S2:214.[2]申茂银,简正仙.当前中学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科技资讯,2014,10:185-186.[3]汤捃.探析初中数学课堂上师生关系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4,85:53.[4]吕玉莲,孙智芹,赵兴华.初中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J].神州,2013,28:100.

[5]龚建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塑造与维护[J].学园,2014,05:127-128.[6]李战华,王淑新.论孔子处理师生关系的艺术方法及现代价值[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04:77-81.[7]薛移山.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9:255-256.

[8]吕游.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做好当代中学教育的基石[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6,03:71-72.

11

推荐第7篇:教育学第四章第三节师生关系 教案

教育学第四章第三节师生关系 教案

主讲人: 教育学课程班级第六组 教案设计:王灵敏 组员:

教学对象:全班学生

教学时间:2014年6月10日

教学地点:云南师范大学汇学4号楼403教室 教学课题:师生关系

教学课型:大学师范生教育学公共必修课

教学形式:讲授(辅助工具:教案,PPT)+ 师生互动...参考资料:教材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让同学们了解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2.让同学们分别站在学生的角度,老师的角度去理解学生与老师间的相互关系.用心去体会本节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来分析理解师生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手段

PPT:展示教学内容

板书:记录教学重点以及学生观点 根据时间把握还可展开小讨论

四、课程设计:A B C A.课堂导入: (约1min)

1.亲身经历:这些年来,你最喜欢的你的老师是谁?为什么?你觉得他(她)给你的感觉你们之间是怎样的一种相处关系?

2.假想【a如果你是老师,学生上课吵闹、不服从你,你怎么办?

b如果你是学生,老师对你的态度随意、放纵或者过于控制你会怎 么办?】(也可用于后面教学内容的导出)

B.教学内容:

(总约8min)

一、师生关系基本含义: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交往和互相影响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二、对师生关系的认识

(社会关系、心理关系、工作关系)

(典型模式: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

三、良好师生关系:

特点:民主平等、对话合作、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意义:是调动师生关系双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前提

在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

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教育实践表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里主要从教师的角度进行介绍:

1、更新教师角色观念、确立生命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了解和研究学生

教师要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存在于教师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

3、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

关心、爱护、信任学生,不忘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

4、民主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益

5、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

用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思想,开阔的视野,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谦逊宽容的品质,给予学生持久的影响,促进师生双方积极的认知和行为。

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别版教材更完整的* C.总结:

(约45s)

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起于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作用。有效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特质而进行的因材施教;学生学习的进度,则受教师教学的影响,如情境的安排,引导的方式等;对学生的态度则与教师自身的特点,如教师的能力、教学的热忱、学术修养,以及对学生是否关怀有关。师生之间如能民主平等地进行交往,则对于学生的学习及个性品质的形成大有助益,因此,我们应力求使师生关系达到民主、平等、互助的目的,同时也要自觉地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使他们在学习、能力、品德及个性修养等方面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和提高。

推荐第8篇:师生关系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优秀)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一、课程分析

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的构成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而到了高中,随着学生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高涨,师生关系也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开始下降,学生开始反抗和疏远老师,师生关系变得不稳定。而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是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很有必要。

二、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师生关系的重要性,理解老师,包容老师,做自己能做的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理解老师 难点:学生自己肯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努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时间5分钟)

(ppt先展示今天课的主题,师生关系) 教师:在开始今天的课之前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关于今天主题的视频,大家保持安静。 (播放视频)

教师: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有些触动。那么接下来,就开始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师生关系。

(二)案例分析

1、案例(5分钟)

老师:首先,我们来看几个案例,看看案例中他们的苦恼是什么。现在我想请几位同学来扮演他们,替他们诉说出这段苦恼。有没有自愿的同学呢?(老师也可以直接找班里某个对老师有意见的同学起来)

案例一

小鑫:我真没有想到,老师会那么针对我!上周末老师让交的作业,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写完,结果作业发下来的时候,我发现周围同学的作业老师都改了,而我的作业,老师好像看都没看。还有一次,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我第一个举手,可是老师就是当没看见我,然后叫其他的同学回答问题。你说,老师是不是看不上我呀?

案例二

小明:我近来很郁闷,因为老师又批评我了。我感觉老师总是防着我,就看我不顺眼,就拿昨天的事说吧,上自习课的时候,我跟同桌刚一说话,就被老师抓住了,仿佛他总是在看着我似的。虽然我知道我成绩不好,但是老师也应该一视同仁啊。我觉得全班有好几个同学都在说,为什么偏偏就只让我站出来,让我难堪。

老师:听完他们的烦恼,同学们都有什么想法呢?接下来咱们可以互相交流讨论一下。

同学们主要思考以下问题:

(1)如果你是老师 ,你会针对某个学生吗?为什么?

(2)你觉得他们和老师之间,可能存在什么样的误会,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向他们说明这些问题?

案例三 小聪:我以前学习还算不错,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老师就爱一直管着我,上课、上自习、就连回宿舍,我稍微有一点不好的举动,都被他看着。我本来就不喜欢被管,他越是这样,我就越不听他的话。后来我实在是受不了他,经过爸妈的周转,我终于离开了原来的学校,离开了那个烦人班主任。到了新学校,心想终于可以开始新生活了,可是我发现,现在这个班主任还是什么事情都管着我,到这里还是事事都不如意,现在我又想转学了,可是因为上次转学就已经耽误半年了,又得麻烦家里,好纠结啊。

老师:同学们想想,小聪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到底原因在老师还是在于小聪呢? 同学们讨论 老师:之所以小聪转学了但是仍然出现这样的问题,这就要思考一下小聪自身的问题了。其实一开始的问题就不是转学能解决的,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关键还是小聪对老师的做法存在着一些误解和偏见,只有和老师进行充分沟通,消除了这些误解和偏见,小聪才能真正地接纳老师,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要是早早地知道该这样做,也不至于耽误半年的时间,由此也可见保持良好师生关系有多么重要。

2、总结(5分钟)

教师:刚才很多同学也说到了,老师这样做是为了他们好。是啊,所有的老师又何尝不都是为了同学们好呢?但是各个老师的方式方法不同。有些老师对学生要求不是很严格;而有些老师又总归是雷厉风行,对自己的学生期望也很高。那么问题来了,你们喜欢哪一种老师呢,是高标准要求的,还是低标准要求的?

同学们讨论:

老师:想必大家对于这个高标准还是低标准都有了统一的认识,如果想学习成绩好,那首先就需要行为规范,如果要行为规范,所以老师会严格你们。同样也回到刚才那个话题,这事为了大家好。大家以后产生这样那样负面情绪的时候,不妨也站在老师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也就发现了老师们的良苦用心。

(三)你说我画(8分钟)

老师:接下来这个环节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步骤如下:

1、首先,老师这里有一张纸,上面画着一个不规则的图形。

2、请一名同学上台担任“传达者”,其余参与游戏的学生都作为“倾听者”。

3、“传达者”看事先准备好的样图一两分钟,之后背对全体“倾听者”,下达画图指令。

4、“倾听者”根据“传达者”的指令画出样图上的图形,“倾听者”不许提问,直到传达者说完。

咱们一共进行三次,老师也会参与到其中来,第三次老师来当传达者。 (游戏结束后)

老师:好了,现在画完了,都互相看看各自手里的画,可以对比一下。顺便交流一下。(5分钟)

1、“倾听者”展示自己所画的图,“传达者”和“倾听者”谈自己的感受。

2、这个游戏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老师:虽然细节上有所不同,但大体上是一样的。在作画的时候,虽然同学们或多或少会有疑惑,但是大家在游戏中,只需要坚定不移地相信同学和老师的话,最后都能画出正确的图形来。在学校的生活中也是这样的,虽然老师对同学们都是一视同仁,但同学们的理解

却不一定完全一样。但只要同学们相信老师的教导,那最后肯定是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四)说一说(7分钟)

老师:那么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来分享,对你印象最深刻的老师 同学发言:

推荐第9篇:论师生关系

论师生关系

----------教育学有感

不同职业的性质,使不同职业所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职责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师职业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教师这一职业具有多种角色的特点。一般来说,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

1.传道者角色。除了社会一般的道德观、价值观外,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 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角色。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 3.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管理者角色。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

5.父母与朋友角色。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指导。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6.研究者角色。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21世纪教师的角色特征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是课程改革努力的方向之一。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再也不能固守原有的“教师中新”的做法,必须站在学生中间,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组织学生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教师作为学生的促进者,要面向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进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转变自身学习方式。改变学生过于注重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2.由课程的接受者转化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意味着要为课程的开发和改进贡献力量,要参与课程决策的过程,在课程开发中有自己的声音。

3.由教学的实践者转化为课程的研究者。教师只有把自己定位在研究者上,才能成为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适应着。

4.由单一的管理者转化为课程的研究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第一,教师要牢记自己的职责,即自己的任务是要教育所有的学生,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第二,对学生不能抱有陷入为主的成见;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的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的机会;第四,教师要经常仔细的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尽量公开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实施奖励时,是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的对待;第五,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是否感受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可审,随时改正。 我国中学教学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包括实物直观(食物、标本)、模像直观(图片、录像)、语言直观。

二.启发性原则。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四.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五.巩固性原则。 六.循序渐进原则。 七.因材施教原则。

1.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问题,根据不同年龄 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2.教学中,教师还应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3.正确对待“先进生”和“后进生”。对于先进生和后进生,教师应当平等、公平的对待,一视同仁。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于先进生,可以适当增加学习内容,适当加快速度,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但却不能抢进度、不适当的增加内容,使学生负担过重,影响健康;对于后进生,要引导他们树立理想,学先进,争上游;对于后进生,要热情接近,关怀信任,发现闪光点,并耐心讲解,适当补课,绝不能掉以轻心,甚至作为班级的包袱。

教师如何建立自己的威信

1.首先要有童心,即在教师心灵中保有儿童心灵和生活世界。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从生活到思想和学生打成一片,从而获得教育学生的条件。

2.教师要建立自己的威信,特别要坚持公正。教师公正就是要求教师对于不同相貌、性格、智力、个性,对于不同家庭社会背景的学生,要一视同仁。公正是学生信赖教师的基础。

3.教师要建立自己的威信,还要具有自制力。自制就是要求教师懂得,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无论学生犯多么明显的错误,有多么无理,也无论学生如何“顶撞”或“冒犯”,作为一名教师,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不能也没有权利对学生发脾气,以致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情。

推荐第10篇:师生关系交流

师生关系交流会发言稿

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

他上课时纪律很好:不跟同学说闲话,也不东张西望。总之他拿着书像模像样的上课。可是当我让他站起来独自演唱时,他一个字也不会唱。

他还很会掩饰,手里的书拿的高高的,遮住脸,用小的你听不到的声音演唱。我重复几遍让他大点声,可他还是老样子。

这时我就明白了,这个学生根本就不会演唱课上刚刚学过的歌曲。

当我了解了这个学生当前学习的状况后,我就开始重点关注他了。

下课了学生都从音乐教师走出去的时候,我叫住他,跟他说:“把今天学习的曲子平时多唱一唱,下节课我提问你单独演唱好吗?”他跟我说:“我唱不好。”我说:“唱不好没关系,只要你能开口唱就行。”

到了下节课,我第一个就叫他演唱,他简单的唱了几句就唱不下去了,这时我说:“***同学有进步。他刚才唱出来的几句,节奏都是对的。非常好!希望这名同学继续努力。如果下次课他能够把今天新学的歌曲全部唱下来,你们说我们是不是该鼓励他一下啊?”全班同学都很高兴的说:“好!”“可是奖励什么呢?”学生们开始七嘴八舌的出起了主意。

当时学校刚刚开始实行奖励“分”的制度。于是我说:“程老师奖励他一分好吗?”同学们都说:“好!我唱得好了是不是也有一分?”于是我说:“只要唱得准确,表达的到位,我们就奖励一分!”这节课,所有的学生都兴趣高涨。

果然,下节课这名男生把歌曲从头到尾全部唱了下来,节奏还很准确。我当场就大大地表扬了他,还奖励了他一分。从此,这名同学在课上的表现就有了自信,学唱时也总是很带劲。

第11篇:论师生关系

论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所以,搞好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通过调研,我认为,师生关系分为三种。教育关系、心理关系、伦理关系。教育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师生关系的核心。一般来说,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促进者、组织者和研究者,而学生一般是参与者、学习者、倾听者,同时又是学习的主人和自我教育的主体。这种关系形式,并不随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态度而转移,而是由客观条件所决定,并且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活动中得以表现。教育关系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直接受制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技能和人格力量。在教育关系中,教师与学生的活动中心都与教育目标有关,并体现着学校教育工作的任务与特点。这种关系既应符合教育科学规律,又应体现教育艺术,既能为师生双方提供最大的发挥主体力量的空间,又能使双方的力量形成有效合力,从而使学生获得和谐发展和锻炼。 师生之间不仅有正式的教育关系,还有因情感的交往和交流而形成的心理关系。心理关系是师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而产生的心理交往和情感之间的深入交流,这种关系能把师生双方联结在一定的情感氛围和体验中,实现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师生心理关系是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自然形成的,是教学活动中一种客观而基本的师生关系,

它受到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影响。由于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所以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并贯穿于师生关系的全过程。师生心理关系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是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心理背景,并制约着教学的最终结果。同时,良好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会促进师生情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所以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授课情况,甚至会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优化师生心理关系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折射着社会的一般伦理规范,同时又反映着教育活动独特的伦理矛盾,因此师生关系也表现为一种伦理关系。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一个特殊的道德共同体,各自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履行一定的义务。这种关系处于师生关系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对其他关系形式具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学生的道德观念有很大部分是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得的,教师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以道德方面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应该有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道德思想,而这正是建立良好的师生伦理关系的关键所在。

同时,我认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很重要。其中,应该遵循以下两点原则。 1.遵循理解原则。2。坚持尊重原则。理解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是积极行动的先导。无论什么事情,学生不理解,你硬要他去做,总不会产生好的效果。举一个例子:一位教师发现一个学生故意让旁边的一个同学抄作业,便在全班同学面前严厉地

批评了他,说他这样做是害了那个同学。挨批评的学生很不服气,下课后,主动找到老师进行谈话:“我知道让他抄作业不好,可是他说看看我怎么做的。我想让他看看也没什么不对。”听学生一说,老师意识到自己调查了解不够,没完全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就批评他是不对的。便诚恳地做了自我批评,及时解决了矛盾。学生认为让同学“参考”一下自己的作业“没什么”,教师却把这类事看得很严重,这就是成人与孩子间认识上的差异。其实,学生实在不会做作业,看看别人怎样做的,再动脑思考不是坏事,学生的学习愿望还是值得肯定的。不过对于一点不动脑筋、完全照抄别人作业的学生还是要适当批评,绝不能听之任之。

我觉得,如果在未来,我能够有幸成为一名教师,我一定会提高师德修养,塑造高尚的师德形象。争取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论文:

论师生关系

第12篇:浅析师生关系

浅析师生关系

文章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如何更好的进行创造教育;对我们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在工作中深有体会,与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相当重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就为什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怎样建立良好的

师生关系,谈谈自己的几点经验。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展开都有重大影响。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的构成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

一、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约弗夫(S.L.YOVEFF,1972)对28所学校中的1672名地球学专业的学生和43名教师做了调查。他发现,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的关系。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热情关怀,会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学生坚持学习、热爱学习所必须的。正如一些学生所说的,\"是因为这显示了教师对你的真正关心,只要感受到这一点,就能使你自己想学习\"。

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的另一个作用方面是,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本身是影响学习的。师生关系不良,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使得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或默然。而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快乐的情境是学生喜欢的、趋向的,而在不好的课堂气氛下,学生会不自觉的想要逃避。经过一段时间,这种情感也会泛化到学业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对学生性格发展的影响。

师生关系是学生生活环境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提供满足。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学生会形成一些好的性格品质,如信任、宽容、善良、同情、友爱、尊重他人、自尊、自信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的性格会升化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如助人为乐、追求成就、贡献社会、有远大理想等等。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仅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同时也是向学生提供了一种人际关系的榜样。在充满爱的师生关系影响下,学生会把这种爱在自己身上扩展出来,形成爱他人、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等等好的心理品质。可见师生关系对学生性格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奥马特拉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性格进行比较研究,他列出22项性格特征,对100名教师和他们所教的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教师和学生的性格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有一些特征还很相近:(表一)

三、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我国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特别重视与教师的关系,甚至超过父母的关系,因此,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被教师接纳和信任,他们享受到师爱的温暖,感到自己的价值;学生得到教师的支持、体谅和鼓励,他们体会友谊,充满力量,感到自信;学生与教师的真诚相处和进行智慧和感情的交流,他们就会相信人世间的真诚和美好。从而喜欢集体生活,喜欢社会生活,从而对人生充满希望。

这种愉快、安定、轻松的环境会培养出学生的各种优良品质,如善良、乐观、积极、进取、自尊、自信、合作、耐挫折等等,随之使学生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中逐渐发展起健康的个性。

由此可见,师生关系对教育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运用这种人类社会特有的人际关系做好教与学的工作。怎样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求教师把自己无私的爱融入到工作中,融入到师生关系中。

当前的教育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创造教育上,而创造教育的重点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能够发挥他们积极主动性的环境和氛围,使他们对学习过程、学习目的感兴趣。当教师把自己的爱融入到和学生的关系中,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时,教师就会发现自己找到了一条进行创造教育的捷径。

但是有一个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在当前的学校教育活动中,不少学生对自己的老师持不满意的态度。例如《中国教育报》在1999年9月连续3版刊登了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二)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师生关系不好的成分还占很大的比重,这就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形成一种正确、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工作中发挥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作

用?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在观念上有所转变。

从我国的蒙学教育开始,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关系就是不平等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种观念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播,无形中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不敢和教师进行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同时我们教师也很难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样导致

了在师生关系中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墙。

由于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要首先改变这种观念,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去接近学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当前的学生知识面广,心理成熟早,教师还靠以前那种特有的权威是不可能与学生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关系的,所以教师要首先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他们面前。教师可以试着走进学生的学习中,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先做他们的忠实听众,再慢慢的对他们加以辅导和指引,使学生对你不再感到陌生,从而开始接近你、信任你,与你建立起一种友谊。之后再对学生进行教育,使这种友谊转变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明确自己的任务。做一个好教师。

陶行之1931年4月在《师范生》创刊号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名字叫\"新唐僧\"\"老孙,老孙,校长召你来,当个师范生。西天保谁去取经?小朋友是你的唐僧!\"教师的职业就是带领学生取到\"真经\",那么,就应该有不怕困难,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的精神。在教学活动中,最令教师头疼的是落后生,怎么样帮助落后生,使之学业有成,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首先,要一视同仁,不能有任何感情色彩。主动接近落后生,帮助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找出结果。多给他们一些爱心,多帮助他们,和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要运用得当的方法来进行教育。可以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他们就会很高兴,自然会萌发向上之心。这不但是一种教学经验,而且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应当更多的关心学生,而不是如何的惩罚学生,\"严师\"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训斥。再次,要注意抓反复,反复抓。当然这要求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劳动,但是,通过这些劳动,你会得到落后生的认可,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带着他们取到自己的\"真经\"。

三、要具有服务精神。

\"风来了,雨来了,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了!\"要想成为学生的朋友,与之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应该具有服务精神。这并不是要把学生当成\"上帝\",而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多方面的服务。当代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是广泛的,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所以教师自己不仅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自己汲取正确的知识,给学生全方位的服务。

学生需要答案的时候,教师总应该在第一时间交给他;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学生遇到危机的时候,教师总在第一时间帮他一把,这样,你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英雄\"。顺其自然,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形成一种良好默契的师生关系。

只要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的去接近学生,把自己无私的爱全部奉献给学生,那么与学生之间就一定会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的要求和难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先进行教育改革,积极提高思想素质;提高个人能力;改进教学方法;不走形式主义,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象一个契机、一个纽带,把教师和学生紧紧的联在了一起,而这个纽带正是用伟大的师爱来建造的,来吧,让我们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正象夏沔尊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教师实用心理学》开明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2、浦卫忠《中国古代蒙学教育》中国城市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

3、卢元锴等《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4、刘林平《爱的误区》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

5、田玉荣《孤独忧虑烦恼》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8月第一版

6、《中国教育报》1999年9月版(好范文整理)

第13篇:论师生关系

论师生关系

李小凡

师生关系是学生时代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学生时代,一天与老师接触的时间甚至是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的两倍,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对于学习有好的帮助,对于人际交往,为人处世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和老师相处好就可以在课余时间更好地处理关于上课的疑问,顺便在遇到自己有心事的时候,也可以向老师倾诉,老师会尽他的可能帮助你解决。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创造民主、生动的课堂,让学生感到轻松、心情舒畅,在这种良好的气氛下,学生反应能力就会更加迅速,思维就更加活跃,对知识的理解也快,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的效果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来说,能较顺利地把教师提出的某些要求变为一种朋友之间的日常行为,使学生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大大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以及成功率,在不增加任务量的情况下,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相反,师生关系不好,学生得不到老师以及同学的关爱,在学校中感到的都是冷漠、自私、歧视,逐渐自身就会养成乖戾的态度,从而把这种态度带到其他的人际关系之中,从而学生会认为社会同学校、教师一样冷漠暗淡,因而对社会缺乏信任,对未来缺乏信心,并可能发展成为对社会的不满和反感。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师生之间的相处也无非就是两种不同的个性之间的相遇。但是师生关系不能过于亲密,过于亲密,学生就完全不分上课下课,下课时怎么闹得,上课依旧我行我素,不听老师的管束,这样不仅会影响课堂记录,还会导致无法静心学习,最终不仅害了自己,还会害了老师,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要的,但是绝对不能过于亲密,事事都是物极必反!

第14篇: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最主要、最生动的角色,也构设成了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两者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效率和教师教学成效的高低。

在中国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强调的是一种“师徒如父子”的从属关系,戒尺或教棍成为执行这种教学理念最常见的管理工具;在填鸭式教育模式下,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考试机器,考分的高低成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在素质教育的模式下,则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众所周知,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更具有学习的安全感、积极性和参与性,去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价值,有利于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与才能,实现自主创新性的学习。同时也更有利于教师的再学习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虽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但现实却给这一理念的实施设置了很多难题。当前,复杂而深刻变化着的社会情况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严重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再加上目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也存在很多与时代发展不适应的方面,比如: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倾向„„中学德育工作的滞后及与现实的脱节;教师素质和思想觉悟的欠提高使得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困难重重。但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因此,这种矛盾能否化解还得从教师和学生等几方面着手。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在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要完成这一工作轻而易举的事,这就要求我们用“心”去教育、指导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所谓用“心”,一是指在情感上对学生的满腔爱心,二是指在教学中要用“心”钻研。

第一:作为一名教师,对工作的爱首先体现为对学生的爱,这正是教育学生的前提。跨时代的学生,注重感觉和情感,渴求得到理解,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一架“天平”,权衡着老师爱心的走向和多少,这是一种细致但却很重要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感受到了这种情感,才会向老师打开闭锁的心扉,犹如朋友、家人般倾诉自己内心真实的所思所想,从而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同时也有助于将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自觉的行动。

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严格的培养,又需要恰当方法指点。一个整天懒懒散散的学生,是不可能安心来学习的,即使他们有远大的理想,也难以实现。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严也是爱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这样严与爱的师生关系才可能和谐。教师的严格管理,既要严而合理,严而适度,又要寓爱于严之中,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因此,学生有什么困惑、烦恼,都会乐意向你倾吐。

学生健康的心理也是和谐师生关系一个重要的条件和体现。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因此,老师要以真诚之心、朋友之意,引发学生情感;用师爱搭起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课堂上严肃,课下则要多找学生聊天、谈话,师生同坐而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以合适的方式开导他们,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办法,增强学生应对困难的信心和能力,以及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的摩擦和矛盾。每次谈话后,都力求让学生觉得自己有希望,对自己有信心,增加一分对老师的了解与信任。

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也有利于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与和谐。教师要教书,但更要育人。培养人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十几岁的学生思想不成熟也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不良风气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加以帮助、指导。学生渴望得到理解与帮助,而教师是他们的主要依赖者,教师一个微笑,几句安慰的话,有时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生活,以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走向新的人生。

第二:教师只有具备了过硬的专业知识才可能真正让学生信服。因此,认真用“心“钻研教学工作十分必要。具体到我自己来说,首先:作为青年教师的我积极工作,爱岗敬业,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教材,虚心求教,苦练基本功,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其次: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学习,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让别的同学参考讨论,最后为他们总结,肯定其正确的,纠正其不足。在课堂上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的机会。同时又做到严格管理,狠抓规范,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虚心地向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求教,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使我少走弯路,迅速成长;同时抓住机会,认真授课,把每一次授课都当成锻炼提高的过程,通过每一次的授课、评课不断提高我的教学水平。只有在学生中真正树立起威信、营造出亲和力,才能使师生关系朝健康且积极的方向发展。

总之,“爱”这种情感,不单是一个偶然幸运的体验、陶醉的快感,更是一门艺术,它的基础是给予、关心、责任感和尊重。心是道德的基点。做一名有见识的教师应具备责任心、宽容心、公平心、爱心和细心。用“心”去敞开学生的心扉,用“心”去做好每件事情。有人说:“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拥有太阳。”只要教师心中拥有太阳,用“心”教育,对学生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并持之以恒,才有可能确保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讲。已有的事实表明,对学生了如指掌,是教师施教成功、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之一。学生对教师的认知和了解,则是学生对教师施教信任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时此地就必须清晰的体现出来,且方法也应是多样化的。比如:让学生参与教研活动,让学生把各自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写下,并及时与老师交流,教师则在教研会议上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请提出意见或建议的学生共同参加会议,与他们一起商议解决办法„„

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处理好坏与否,也会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发展。一方面会通过教师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之中,另一方面会通过家庭教育这一渠道影响到学生,进而对师生关系产生影响。因此,教师是否能积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尊重和理解家长,与家长充分合作;是否能与家长建立起和谐、健康的“合作式”关系,势必会影响到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教师可采取多种方式与家长交流沟通。比如:以家长会为突破口,融洽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学生、家长、教师“三结合”家长会的方式。通过家长会,教师们认识到不仅要“读懂学生这本书”,还要“读懂家长这本书”。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主导面在教师。我们必须要提高教育思想、教育能力、教育态度,并探索相关的规律、途径和方法,用“心”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使教育工作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

第15篇:论师生关系

论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定义

人是一种情感性的动物,情绪会影响到人的社会活动,而这种情感来源于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关系。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决定着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态度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的教育关系、心理关系等。

教育关系是指师生在教育活动中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自主发展而结成的教育与被教育、组织与被组织、引导与被引导等主体间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的主体。教育关系建立的好坏一方面受教师的专业能力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师生间的心理关系的影响。师生间的心理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为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而构成的内在联系,包括人际关系、感情关系、个性关系等。师生间良好的心理关系,能促进双方缩短心理距离,获得安全感、自由感,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师生关系的意义、

1、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教育目标可分为认知、技能、情感三个领域,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完成对学生在这三个领域教育目

标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关系之上完成的,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相互不信任、彼此戒备防范,处于敌对状态,势必降低学生兴趣,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应也是消极的,甚至有抵制情绪。在教学方面,由于紧张的关系很难开展互动教学,调动教师的工作激情,往往使教师处于“唱独角戏”,还缺乏真实的听众的状态;反之,教师与学生群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密切,融入学生中,这有利于教师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热情地工作,学生也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表现出学习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产生一些顿悟或感情,使师生享受教学过程。

高质量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认知、技能领域教育目标的完成,对我们一般比较忽略的情感领域教育目标的达到也有很大的作用。 高质量的师生关系,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开展学生情感领域的教育和培养时,能够以一种平等的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开展,而不是简单的说教方式进行,这一点在对追求个性的中学生的情感道德教育显得更为有效。同时高质量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充分地信任教师,教师能够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并以此为基础去解决学生之间、班级内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相互建立深厚的友情,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为学生情感领域的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班级环境,进而促进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的完成,达到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2、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爱波斯坦与麦克兰德提出的学校生活质量概念中,学生对学校生活质量包含三个维度,其中一个维度就是师生关系的融洽度,可见师生关系是衡量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理想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既是相互独立而完整的个体,又以合作者、共享共创者并存,彼此间相互理解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人际关系亲密和谐、学生在这样一种人际氛围中感受到人格尊严,体会着自主、张扬个性的乐趣,体验着人生的价值和人生幸福,进而言之发展自由的个性,形成健康的价格。教师在与丰富多彩的年轻生命的交往中,感受着生命的可敬与社会的进步,体验到将自己的生命融入人类历史长河中的荣誉和教师工作的价值。

三、理想、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民主型师生关系。师生间民主平等, 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即师生之间是一种社会主义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坦诚,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尊敬教师、信赖教师,教师对学生充满发至内心的爱,引导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教师、学生充分了解对方的特点,使教与学的过程相互促进,彼此推动。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教师方面,学生方面,环境方面。教师方面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领导方式、教育智慧和人格物质等;学生方面主要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自身的性格特点,如果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外向且学生欣赏教师的外在言谈举止和内在的气质才情,那么学生与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就会充满互动;此外学校的环境,如人际环境和课堂组织环境也会对师生关系有一定影响。在这些因素中,师生关系的质量更多的取决于教师方面。那么怎样才能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教师应该了解自己的学生,教师要与学生完成心灵的的沟通,使教育延伸到学生的灵魂。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活动、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学习生活中去了解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与方法、个性特征等,读懂学生的心。

其次,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是教师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学生做为一个不成熟但同时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富有创造性、对未来充满渴望的主体,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和人格特质。教师应看到学生的这种发展空间,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促进其发展。

最后教师应注意提高自己的修养,教师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能力、教育艺术、个性心理品质无不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研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完善自身的教学行为;克服个人偏见和定势;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学会用艺术陶冶自己的情操,懂得欣赏生活中的美;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加强自我修养,学会自我情绪控制,养成耐心、豁达、宽容良好的个性品质。

师生关系是开展教育活动的情感基础,影响着教育活动的质量。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达到教育目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16篇: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师生关系

我们对于过去老师对学生的统治深恶痛绝,于是我位置上学生的展在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上,从情感、态度和言行等方面给教师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这种规定被全社会所认同并被不折不扣地执行,以维持师生关系的发展。诚然,老师作为引导者和灵魂工程师,应对和谐的师生关系负责,但我也应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师生关系的构建者之一,学生也应付出努力。正如有学者指出:强调老师在教育中的发燕尾服,与学生一道获得幸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考虑老师的幸福只考虑学生幸福的教育,客观上是要求老师都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这是不现实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学生作为被统治者对老师的绝对服从,也不是老师作为工具任凭学生游戏。只强调单方面的师生关系是不健康、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乃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含义及特点

师生关系,是指老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从师生关系的概念中我们可以认识到:首先,师生关系是通过老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即老师作用于学生,学生也要作用于教师。其次,师生关系中师生通过相互作用产生了相互影响,即在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对老师产生了影响。再次,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但又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是在特殊的环境——学校中,通过专门培养人的老师及其精心组织的教学过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发展的美好阶段,对于老师和学生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那么,什么是和谐呢?一般认为:“和谐”是事物发展的成熟阶段,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原始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三个时期,而和谐只产生于成熟阶段,和谐是人的思想协调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正确作用的结果;和谐是事物内部关系全面协调的统一。由此可知 ,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师生通过相互作用和影响,通过协调内部关系而形成的,是师生关系发展的成熟阶段、完美阶段。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特点:一提到师生关系时人们更多地会想到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对话,强调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和谐的师生关系当然包括这些内容,但这些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区别于一般的师生关系的本质特点。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均衡发展: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但又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间为完成教育任务而发生的工作关系,为满足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以情感、认识等交往为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其中师生的工作关系是最根本的并受教育目的制约,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根本需要,是师生最基本的关系;人际关系是师生社会化和个人满足的需要;心理关系是师生的情感和认识的需要。这三个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相互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这三种关系的均衡发展。忽略了师生之间任何一咱关系的发展都是不和谐的而且是不健康的师生关系。

2、双方付出:从上述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办公室中我们可以发现,和谐师生关系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不是老师或者学生任何一方的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尤其是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人们在重视老师如何处理情况下,学生也应抓住时机,积极配合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因为:学生是学校中任何革新活动的参与者或革新者的主体之一,而不仅仅是获益者。只有师生 的共同作用才能 发生革新。我们要突破以前不良的师生的界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共同付出。

3、双方获益: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双方相互促进、共同获益的结果。一方面,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取得好的效果,还让学生感受到有种安全感、归属感和爱,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同时,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情感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是有重要意义的。另一方面,和谐的师生关系也会满足老师作为人的心理需求。学生的进步也体现了老师之作为老师的价值,体现了他们的能力。曾有人指出,在教学过程中,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这一过程 中,老师获得的发展则是这一目标派生出来的产品。可见促进学生发展这个活动本身的结果也是老师发展、老师获益的一部分。哈格里夫斯曾提到师生关系依据彼此情景定义的一致性与否存在着三咱可能:和谐、不和谐、假和谐。其中和谐就是师生双方均获益,不和谐是师生双方均受害,假和谐是有时获益有时受害。他指出,尽管老师拥有绝对的权利,但事实上很少有老师会不折不扣地使用;尽管学生处于被动、无权的状态,但事实上学生仍可以通过破坏等手段以无形的力量进行对抗。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双方共同促进,彼此获益的结果。

4、双方愉悦: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彼此感到愉悦、满足。首先,这种关系是以一种平等的、信任的、尊重的态度和行为来维系的。这种过程是令人轻松、愉悦。任何一种以牺牲师生任何一方的愉快和满足为代价换来的师生关系的和谐都不是持久的和谐,是一种假和谐或者是不和谐。在师生交往过程中,通过师生双方各自合理发挥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彼此尊重、相互促进,在愉悦的气氛和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师生关系才是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完成的。师生双方应树立正确的观念,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运用各种策略来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

(一)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掼,树立正确的观念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老师应做到: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老师应热爱教育事业,将学生的最大发展看成是自己最大的成就和满足。认识和履行老师的职业道德,认识到职业道德是老师的灵魂,是穿教育的精神支柱。其次,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认识到教学不仅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还要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操,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以成绩的好坏、是否对自己言听计从来评价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能,把学生作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再次,树立正确交往观。老师应正确认识社会中的不良观念给师生关系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自觉抵制不奶思想的侵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名利观,不以学生家庭的财富和免得来确定交往的对象和交往的目的。同时,学生也应做到:第一,树立正确的老师凤。学生应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尊重老师的人格,支持老师的教学工作。学生还应从小学会宽容、学会爱自己和爱别人。学生应知道老师也是人,也需要爱。学生对老师的爱表现在学生对老师的接纳,真诚、热心地对待老师。第二,正确的学习观。学生学习观是指学生个体对知识、经验所持有的直觉认识,也有人把它看成是学生个体对知识和学习的一 认识论信念系统,它涉及对知识性质、学习性质、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等多的直觉认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对于正确指导自己的学习行为、评教和师生关系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第三,正确的自我观。学生应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发挥自己的优势,改变自己的劣势。这就要通过与老师的交往,竞争者监督阅历、经验和见解等作为自己的借鉴。学生应树立自信,克服胆怯心理,认识到老师是一般的、同自己地位平等的人,敢于同老师交往,乐于同老师交往。

(二)提高能力,正确对待

能力素质是师生能否建立起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师生提高彼此的能力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为此,老师应做到:第一,提高自身素质。老师应注意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来提高自身素质。在道德方面,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做到为人师表。在个性方面努力做到开朗大方、积蓄可亲、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等。第二,全面了解学生。老师只有全面地学生才能正确地对待学生。如果老师没有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他就常常对学生抱一种完全不正确的看法。因此老师需要全面地观察、了解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性格特点,考虑学生的举爱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第三,平等对待学生。学生对老师对待自己和同伴的态度是很敏感的。学生会为老师对自己的不公平待遇而对老师产生反感态度,并进而影响师生关系的发展。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曾指出: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自己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因此老师应不因学生的家庭条件、外貌特征、成绩状况、性格特点等而不公平地对待学生。第四,主动关爱学生。爱是一切情感建立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公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良好 心理品质的形成,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爱。只有教师和学生真诚地相互关爱,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发展。教师还要对每一个学生抱有期望。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期待会带来对象的戏剧性变化,即按照期待的结果变化。因此,教师应对每个学生抱有期望,主动与每个学生接触,更多地关注学生,关心滨身体和心理,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同时,学生也应做到:第一,主动提高自己,始终追求进步。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首先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不断努力学习使自己身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学生会赢得教师对他的好感,并激发教师教学以及与学生交往的热情。 这种好感和热情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另外,学生还应注意自己的交往方法,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第二,尊敬教师,善待他人。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叫育人,这种劳动是不能用金钱来徇的,它是倾注了教师大量的心血、精力以及情感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总和。因此,学生应该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爱教师。学生的尊敬和爱慕,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的爱,而学生的对立情绪又往往是许多教师感到对学生爱不起来的原因。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是人格上的尊重,而不是对教师一味地服从,学生还应主动关心和善待身边的其他人通过善待其他人,能更好 地记得他人和教师的好评和喜爱。

(二) 运用策略,深入交往

由于教师经验的丰富性和角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在师生关系的构建中处于主要的地位,因此我们这里主要探讨教师如何运用策略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换位思考。师生应多丫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彼此交往的态度、言行等。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兴趣爱好,理解学生不成熟的态度和言行。教师在要求学生的时候,应考虑是否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且自己应做出表率。

2、兴趣融合。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爱好,形成与学生兴趣的融合点,再逐步扩大对话范围。兴趣融合点就是双方共同感兴趣的事物,它不是强者对弱者兴趣的剥夺,即不是教师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兴趣也不是教师迫于某种压力而向学生的兴趣无原则的让步,而是形成师生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兴趣是师生扩大和深入交往的基础,是师生形成良好的印象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3、批评的艺术。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而是要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批评方式。在批评学生的错误时应视其所犯错误的性质、严重程度、学生的性格和批评的场合,灵活地运用批评。在批评学生后,应适当给予安抚。这种批

评不会伤害学生自尊心,学生易于接受和改正并且不伤害师生关系。

4、恰当赞赏。教师应对学生的进步和优秀表现加以赞赏。老师的赞赏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因素。恰当的赞赏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挑选值得赞赏的地方来以各种方式进行赞赏。这种赞赏包括教师眼神的肯定、语言的赞赏、行为的认可、物质的奖励等。教师在称王称霸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赞赏过度和赞赏不及,避免对不值得赞赏的行为的赞赏。

5、及时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谈话、匿名信等方式保证学生反馈通道的畅通。这种反馈包括学生自己的教学、交往的方式自己做错的要改正,做得不好的要改进,学生误会的地方要想办法澄清。

第17篇:师生关系分析

新课程下师生关系分析

尹松刚 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的极大丰富,学生的心理也不再如从前一般。这样,建立一种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更成了党务之急。1999年2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明确地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有较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学道德,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然而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是什么?新型师生关系的新在哪呢?在新型师生关系大势所趋下,还有那些师生关系的问题呢?师生关系的现状又是什么呢?下面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的陈述和报告,也给出我自己的一些理解。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现在普遍认为,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中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师生交往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新所在

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新型师生关系主要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角色新;

2、教育观念新;

3、师生关系的特征新。

从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可以看出,新型师生关系的根本就是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新,教师和学生都应以新的角色出现在教学活动中。

面对新课程中的体验性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师必须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即教师要实现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以及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的开拓者的角色转变。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最重要一步,最关键一步。

新型师生关系的另一个新颖指出在于其教育观念新。在当前学校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新在教师与学生必须有一系列科学的教育观念。

新的教育观要求:

一、尊重学生的生命尊严。

生命是一个过程,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学校教育过程是其生命历程的重要阶段。尊重学生的生命尊严,使学生倍加珍视学校生活。

二、尊重教育教学规律。

教育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只有不断探索、认识和把握气教育规律,才能有效地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对于教师而言,不断加深对于规律的深刻认识,是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的重大任务。对学生而言,要不断开发自我完善自我,认识到学习的重要以及必要。

三、学生全面发展。

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宗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协调统一和充分自由的发展。其中既有身体的健康发育和成熟,也有知识技能的获得和认知能力的提高,此外,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

新型师生关系的第三个新颖之处在于其特征新。 在西方国家,由于主张个性自由、人人平等,反映在教育教学上表现为:师生平等,在角色上学生便是发现问题、学习知识、求得知识、接受信息的探求者与摸索者;教师年长,经验丰富,是学生的“学长”,是他们真诚的知识兄长。因此,我们耳闻目睹的便是西方国家课堂轻松、活跃、自由的气氛,灵活多变教学形式。课堂上,教师离开讲台,有意与学生闲谈、聊天,有的教师把学生带到野外、图书室、市场去学习。亲切、平和与自由的学习氛围,怎能不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怎能不焕发出童心深处的奇思异想?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开放的新型师生关系”。这也是我们新型师生关系特点。 新课改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出发,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那么与之相适应的师生关系的特征应是:

1.理解、尊重。

相互理解、尊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保证。教师理解、尊重学生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教师只有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尊重学生的权利,让学生在成长中去判断、选择、思考、探索,才能做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平等。

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学生的引路人、朋友、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教师可以批评学生的种种错误,而学生也可以对老师的失误给予指正。民主合作的氛围使学生自主自信、独立思考、健康发展。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使课堂的活力得以恢复,师生之间在没有专制、压力、戒备、怀疑、阻抗的情绪中交往和沟通,可以共同探究、合作讨论、彼此争辩、畅所欲言。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和权利展示自我,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有相对于个体的进步和创新。平等对话使思维的开放、智慧的碰撞成为可能,学生在课堂上不但可以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也有权利参与课堂评价,评价自己也评价别人,评价的效度得以提高。

3.和谐融洽、充满感情色彩。卢梭说的好“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是教育首先应是温暖的、有人性味的,爱心、热心是责任心的源泉,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情感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润滑剂、学生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促进师生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

4.教学相长。“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引导、帮助学生,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朝气影响教师。师生之间互相学习、真诚相待、共同成长。

三、新课改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前的民主平等的关系为建立新的师生关系提供了社会基础。虽然事实上,师生关系在一定的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旧的模式,局面有所改观,但由于封建残余未能彻底肃清,师道尊严的思想仍然存在较大的比重;教师说了算的权威地位依旧难以动摇,新课改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还存在,主要有:

1、学生与老师对立。

教师简单、粗暴;学生畏惧,情绪不愉快,师生关系相互疏远,紧张对立。教师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往往以教师的主张、决定为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压抑,独立思维受阻。它使师生之间教和学所维系的基本关系到受到破坏,易发生冲突,形成对立的双方。

2、学生对老师依赖。

教师习惯以领导者自居,学生习惯采取服从的态度。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稳,无冲突。教师包揽一切活动,学生跟着教师设计的路子走,明显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虽然有一定的教育效果,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3、学生过分“自由”。

教师对学生没有严格要求,放松指导。学生对学习采取自由态度。由于造成师生间的感情交流缺乏,情感淡化。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不能给及时正确的指导,不认真检查教育的效果,造成"你教我学"的简单职业关系。

可以看到,新型师生关系的大浪潮下,还是有许多不良师生关系存在,而我们必须扫除这些旧的,不良的师生关系,真正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建立一个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有赖于教师、学生,以至于学校的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并且,还要依靠家庭和社会方面的有力配合。

虽然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确面临诸多挑战,未来之路任重道远。但一个民主、自由、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必将给教育带来崭新的面目,给社会带来崭新的面目。

要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的师生关系,真的是任重而道远,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师生关系一定会为学生和老师们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第18篇:现代师生关系

第二讲 现代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意义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两方面在理性和情绪上的动态的人际关系过程。教育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由于教师和学生都是能动的主体,因而教育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活动。

在学校环境中,影响学习适应与进步的因素中,恐怕没有比师生关系这一因素更重要的了。学生与教师所建立的关系,是决定学生的学校经验是否有助于他的全面发展,或者会增加他的困难与挫折的关键。教育学家或心理学家都同意,一切有效学习活动的进行,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中。由于师生关系的普通存在性,由于学生认知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过程的社会性,师生关系不仅构成为教育教学的一种背景和环境,而且其本身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要素。教育者必须高度重视师生关系这种教育要素。 1.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

2.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个性心理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3.师生关系不仅对学生产生影响,同样也影响教师。

二、师生关系的行为模式

社会心理学家把人际行为模式划分为八类,这也完全适用于师生关系的人际行为模式。教师的正确行为会引起学生的积极反应;教师的错误行为,会引起学生的消极反应。 1.师生关系中八种人际行为模式是:

(1)由教师的管理、指导、劝告、教育等行为,导致学生尊敬、服从等反应。

(2)由教师热情帮助、支持、同情等行为,导致学生信任、接受教诲等反应。

(3)由教师赞同、合作、温和等行为,导致学生协调、友好等反应。

(4)由教师尊敬、信任、爱护、赞扬等行为,导致学生帮助、信赖、自信、乐观等反应。

(5)由教师工作不大胆、谨小慎微、胆怯等行为,导致学生骄横、控制、蔑视等反应。

(6)由教师的厌倦、怀疑、敏感等行为,导致学生拒绝、不合作等反应。

(7)由教师的压制、挑剔、惩罚、责备等行为,导致学生敌对、反抗等反应。

(8)由教师不公正、夸大、偏向、激烈、炫耀等行为导致学生不信任、怨恨、自卑、自暴自弃等反应。

从上面可以归为两类性质不同的人际行为模式:良好的人际行为模式,如

一、

二、

三、四类即是,不良的人际行为模式,如

五、

六、

七、八类即是。

2.良好师生人际行为模式中其师生人际关系密切程度,还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或四个阶段:

(1)接近水平。

(2)合作水平。

(3)理解水平。

(4)乐生水平。

3.不良的师生人际行为模式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不协调。

(2)紧张。

(3)决裂。

三、师生关系的新认识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的一对基本关系。教师如何认识和处理这对关系,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和教育思想,又制约着教育活动的具体展开。

(一)师生关系和地位问题成为各国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并且着重于研究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发挥。 学生主体性是师生关系地位问题的核心所在,并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历史的反省,人们认识到,以前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片面地强调学生对社会的顺应,而恰恰忘记了教育的最高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改造社会的主体。此外,许多教学改革,将如何改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列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民主、师生心理相容、师生在教学过程的角色互动等问题成为新的研究课题。人们愈益感到:师生关系是影响到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积极性发挥的重要条件。

(二)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教师中心”或“学生中心”,而是从更深入和更全面的角度考察师生关系。

在回顾历史时,完全不顾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的“教师中心”和完全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主轴的“儿童中心”将遭到时代的淘汰。现代教学论对师生关系的考察已经从单一走向复合,从肤浅走向深入,更多地是将教与学作为一种统一的认识活动,而教师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具相对独立性又是密切联系的。

(三)对师生关系问题的深入认识和研究,导致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更。

对师生关系地位问题的不同认识,必然产生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在“教师中心”说占上风的时期,讲授法和班组授课制占绝对统治地位,一旦以“学生中心”取而代之,没有系统和准备的即兴讨论和散乱的小组或个别教学制占了重要地位。而在现代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思想之下,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是与之相吻合的,既采用“教师中心”的方法,也不排斥“学生中心”的方法,更多的则是运用两者的结合,利用师生及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四、师生冲突

(一)师生冲突的实质、影响和原因 1.师生冲突的实质

师生冲突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绪对立或公开的对抗。

世界上没有无原因的结果,也没有无结果的原因,所以,任何冲突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也不会无痕无迹地消失。要弄清造成人际冲突的原因。就必须涉及一个复杂的心理学概念:“需要”。需要也叫欲望。任何行为背后都隐藏着特定的欲望、目的。冲突就意味着交际双方不合的欲望的相互撞击。人们都存在着非常普遍的欲望。那些微不足道,一闪即逝的欲望不知还有多少。这些欲望总是这样或那样地推动着我们的行为。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人际关系的不协调。但不是所有的人际关系不协调都会导致冲突。只有那些重要的、隐秘的欲望和利益的互不相容,才会引起冲突。冲突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消极情感。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前面在谈到学生对好教师评价标准时,我们发现学生对民主、平等、尊重有着强烈的呼唤。学生的呼唤、实际上反映了师生关系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冲突。学生呼唤的东西,正是他们缺少的,学生基本需要的缺乏,必须会导致师生关系发展的失衡,师生关系不协调,就一定要引起冲突。 2.师生冲突的影响

一旦形成师生冲突,对师生都有不利的影响。首先,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冲突直接破坏课堂教学,甚至使课堂教学中断,必定影响教学效果。冲突后有的学生直接接受教师施加的压力,遭受惩罚,严重影响学生的自尊心。有的学生在冲突后,对老师怀有戒心,情绪对立,使学生长期处于消极反应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其次,师生冲突对教师本人也有极为不利的影响。我们知道,促进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工作中积极有效的反馈,而师生冲突会使教师感到失败、痛苦、沮丧,使教师丧失教学工作的热情,因此,师生冲突是形成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由于教学本身就会使教师处于紧张状态,再加师生关系的紧张,很容易形成不良的应激状态,这样就加剧了教师身心反应,从而影响身心健康。

3.师生冲突的原因

首先,大学教育或是师范教育与工作实际有较在差距。有许多年轻教师开始走上工作岗位都是雄心勃勃。 可现实是无情的,一旦他们在工作中遭到许多挫折后,他们觉得在大学期间有点没有让他们知道“那个世界的真相”的感觉。因此,他们情绪开始波动,状态开始动摇。这就为他们以后出现师生冲突创造思想条件。

其次,与期望不一致,也会引起师生冲突。由于教师对学生不合乎期望的行为而导致的不满意,就会对学生进行批评指责,从而引起学生的压抑、不满或怨恨情绪。这种情况下的师生冲突往往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有正确的要求,但帮助的方式不正确。学生对教师不合乎期的行为的不满也是造成师生冲突的原因之一。由于教师的个人特征或行为方式引起学生不满,学生就可能有意无意制造冲突,表示他们的不满情绪。

再次,角色自认的误区。教师要有角色意识,要符合角色要求。但是如果这个角色意识与行为“过分”的话,就可能造成教师的“强权”意识,即所谓的“师道尊严”,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就容易造成冲突。最后,师生的“代沟”问题。师生之间在年龄上存在着差距,这是客观的事实。由于不同时代的人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对同一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一样。有些教师报怨,今天的孩子实在难教,与过去所谓“自己时代”的孩子不一样。教师在观念与行为与学生存在着“沟”,因而造成师生冲突就在所难免了。

某些教育制度或体制的不合理,如班级人较多,升学压力,竞争,考核等。此外,教学条件差,待遇低,重视不够等也是造成师生冲突的外部因素。

(二)师生对抗

师生对抗,实质就是发生在师生双方之间的一种非人道行为。师生对抗,一般说来是由教师对学生的非人道行为引起的。进入对抗状态,学生对教师也可能采取非人道行为。有人把教师的非人道行为分为三类,与此相应,学生对教师非人道行为的反抗也分为三类。具体如下:

1.教师的体罚型----学生的报复型

教师对学生的体罚是一种常见的非人道现象。年纪越小的学生越严重。体罚的形式五花八门。而学生受到教师的体罚,在心理和行为上是一定要作出反应的,这种反应多半以报复性的行为。比如,以恶作剧的形式还击教师,以欺凌小同学渲泄怨气,以反社会的行为作为报复,等等。学生的报复行为与教师的体罚一样,表现得直接而明显。化解这类师生对抗并不困难,关键是教师勇于认错。

2.老师的惩罚型----学生的逃避型

惩罚不同于体罚,它并不对学生诉诸拳脚,伤害学生身体,而是以某种借口并以某种形式间接地对学生进行处罚,如,用作业压迫学生。此外还有变相的惩罚,如,提醒家长,暗示家长,甚至直接要求家长“管教管教”孩子。而学生面对课业惩罚或变相惩罚的结果,多半是学生厌学、逃学、旷课、流失等;他们以此种形式来与教育、教师相对抗。化解这类师生对抗,相对而言要困难得多,它涉及教育领域中多方面内容,而教师所做的就是转变观念,树立民主意识,提高自身修养,人道地处理好师生关系。 3.教师的心罚型--学生的沉沦型

所谓心罚型,就是刺伤学生自尊心,侮辱他们的人格,损伤他们的尊严,破坏他们的情感,歧视他们,轻慢他们。常见的表现有:谩骂、训斥、讥讽、嘲弄、取绰号、排队子、隔离等。教师的各种心罚对学生心理和情感的伤害所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教师对学生心罚的结果,往往是使学生心灰意冷,萎蘼不振,沮丧沉沦,自尊心受到打击,失去自信心。心罚给孩子留下的是一种内在的创伤,是一种由无助感到无望感的转变,由此引起的师生对抗,一般表现为心理和情感及人格的冲突,这种冲突隐秘而不外显,多半是依靠直觉和情感的微妙变化来体察。化解这类对抗更为艰难,最主要的是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确立民主、平等意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学生。

上面三种对抗形式,其程度心罚重于惩罚,惩罚重于体罚。体罚固然不能容忍,但相对来说,心罚对人造成的后果更严重。

(三)师生冲突的解决 师生对抗现象在目前教育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它,要靠各方面努力。但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保证。

师生冲突发生时,如果处理不当或过于草率,是不昨于问题解决的。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常见的不当处理方式有两种。一是高压政策,即教师使用强制手段将矛盾平息下去。二是草草了事,当冲突发生后,教师不愿意正面解决冲突,而是掩盖冲突,就事论事草草处理,只求能将冲突暂平息下来。

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冲突进行分析并着手解决:第一,冲突解决要抓住主要矛盾。面对冲突,教师要抛开表面现象,切忌就事论事,不要和学生纠缠具体细节的是与非,而要找出冲突发生的根本原因及产生背景。

第二,要加强师生间的思想沟通,增加相互理解。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其思想和行为的真正动机,同时让学生说出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如果教师认为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妥,可以率先检讨,这种真诚往往会感动学生,也会赢得他们的谅解,学生也会反过来检计自己的错误。如果学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教师应在讲明道理作出适当批评的同时,对学生过激的行为表现出宽容大度。第三,师生要共同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教师要全面地、耐心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共同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冲突的一致看法。但是,教师切忌迫于学生的压力而放弃原则,放弃立场,因为解决冲突并不一定要屈从于另一方的意愿。师生双方通过共同讨论,达成共识,才能使冲突顺利解决。

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处理得当。教师要用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热情、耐心地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学生的理解,加强与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沟通,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健康向上的师生关系。

五、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师生关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要素,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师生交往中实现的,从知识教育到品格培育莫不如此。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实施的背景条件,而且其本身就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从这样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师生民主平等意味着教师对学生作为“人”的价值的承认因此,教师承认学生“人”的价值,是平等师生关系建立的理念基础,更是教育的根本精神所在。

其次,师生民主平等意味着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也就是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存在,其核心自然是学生人格的尊重。

再次,师生民主平等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公平对待和一视同仁。教师不可因自己的好恶倾向而有所区别,尤其是对“差生”更应尊重、关怀、鼓励和帮助。

最后,师生平等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教师应当想信学生的作用和力量,更应相信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参与和合作能力。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会呈现为两个人平等的“会晤”与“对话”,也才会产生“面对面”、“心与心”的沟通。

六、教师与学生交往的艺术

1.要知道学生的心里想什么

教师与学生交往,首先应知道学生心里想什么,怎么想。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天真的、单纯的,他们对老师十分尊敬,也有各种各样的要求和期望。

具体方法:让学生一起议论老师,让每个学生说出对老师想要说的心里话。 2.期待

“皮格马利翁效应”证明:只要教师真正“爱”学生,对孩子寄予期望,这些孩子(包括差生)都会取得较大的进步。教师与学生交往,就是要通过自己的特定行为方式,将各种期待有意识地传达给学生。比如将一个任务交给一个能力较弱的学生,相信他能完成这个任务,这实际上就包含了一种期待和信任。又如,教师主动和差生接触,同样蕴含了一种期待,学生便会在这种期待中,努力超越自己,把教师的期待内化,最终达到与教师期待的一致。 3.记忆

希望别人记住自己,是人的尊重需要的表现。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记住学生和与其有关的一切信息,并在交往中表现出来。如学生的名字、年龄、家庭、兴趣、爱好、特长、心理状态、个性特征等,可以使其自尊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对教师产生好感,有利于密切双方的关系。 4.公平

教师与学生交往,尤其要注意公平对待。有的教师对不同学生的相同行为表现,往往不能一视同仁。例如,没有按照教师的思路去解数学题,没有按照书本上的要求去进行实验等,一个“调皮鬼”这样做,教师认为是“故意捣乱”;而一个“好学生”这样做,教师认为是“有创造性”。对前者教师给予批评,对后者教师给予表扬。对于学生行为的反应,是由教师对这一行为的知觉和解释来决定的。由于以往的经验,使教师形成了知觉定势,这种偏见会使学生感到,教师亲的亲,疏的疏,对人不公平。 5.幽默

幽默,是学生对教师普遍要求和赞赏的一种素质,也是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催化剂。 6.暗示

暗示是教师对学生产生心理影响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方式。暗示的过程主要是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

由于学生的年龄、思想、智力、经历等特点,决定了学生受暗示的程度较高。所以,如何对学生暗示以及利用暗示达到良好的人际关系效果,便是教师要济重的问题。 7.谈话

谈话是教师的基本功,是师生沟通的常见方式。

教师与学生的谈话有几种不同的性质。一是接触性谈话,即“随便聊聊”,意在寻求心理接近,这也可说是一种感情投资;二是调整性谈话,针对某人或某事,了解过程,弄清前因后果,以便正确判断;三是教育性谈话,如鼓励、表扬、防范、匡正等。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和目的来设计谈话的方法,尤其要做到以下几点: 8.角色淡化

教师是社会一员,他不仅仅充当“教师”这一社会角色,而且还充当多种角色,如“长辈”、“学者”、“朋友”等等。教师与学生交往,既是角色交往,又是个性交往,是以双重身份出现的。即既是非个性的“社会角色”执行者,又是独特的人的个性;既是群体的一分子,又是独立的个人。

在现代社会中,青年学生交往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于体现非个性的“角色交往”的现状愈来愈感到厌倦,而更多地去寻找既充满友谊,又增加生活情趣的“个性交往”活动,来达到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平衡。因此,“老师也是朋友”便呼之欲出。实际上,就希望老师淡化角色,以“人”的原来面目、以个性特点参与交往。

第19篇:师生关系[优秀]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在教育教

学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所谓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反映了教师与学生双方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美国著名教育家约弗夫对28所学校中的1672名学生和43名教师做了调查。他发现,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的关系。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学生热爱学习、坚持学习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正如一些学生所说的,“是因为这显示了教师对你的真正关心,只要感受到这一点,就能使你自己想学习。”

一、人际交往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也是人们在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教师在社会上向来受人尊重,特别是在学生眼中,形象更是十分高大。作为成年人,教师的知识水平,社会经验,人生阅历等等都要比未成年的学生丰富得多。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包括性格、品行、心理等等)也更加全面深入,因此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承担着对学生的帮助、教育和引导的责任。从心理需求角度来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非常愿意与教师进行亲密接触。因此,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处于更加主动的地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教师的言行举止在师生关系中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在师生关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自身的努力,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教师做好教书育人这项神圣工作的基础和重要前提。

二、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教师既要放下姿态多与学生接触,同时还要适度保持教师的良好形象。只有多与学生接触,师生关系才会越来越密切;只有保持好教师的良好形象,才能够让学生对教师更加尊重与信任。从心理学来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渴望与教师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

的形象在他们(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心目中是高大的、神圣的,是受人尊敬、受人羡慕的,但是由于受年龄、性格、认知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与教师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他们平时总是把与教师交往的愿望埋藏在心里。而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处于主动的地位,所以,教师如果能放下姿态,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就能够很好的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融洽。当然,放下姿态并不是放下教师的尊严,而只是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平等的交往。真诚、平等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教师决不能高高在上,那样就会使学生敬而远之。有些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说话过于随便,不注意自己的形象,这样虽然表面上感觉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但由于模糊了师生之间的界限,有失教师的身份,从对学生的教育角度来看,并不见得是好事。我们说师生之间的交往是平等的,这是从人的层面上来看的,师生之间的人格是平等的,没有高下贵贱之分,相互之间应当彼此尊重。而师生之间的交往其实又是不平等的,这是说师生之间的身份、地位、知识水平、生活阅历方面的不平等。教师毕竟是成年人,他们的知识水平、社会经验、生活阅历要比学生丰富得多,他们处在教育者的位置上,发挥着教育和引导的作用;而学生是未成年人,处在受教育者的位置上,他们的思想还很不成熟,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还不很丰富,需要教师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认识水平,使他们的思想逐渐成熟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师生交往中,教师看问题的角度应该更加全面,处理问题也更加稳重。所以,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应很好的发挥这样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教育和引导,而决不能将自己的认识降低到学生的水平,那样的话,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将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和学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与学生深入交往,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有助于班级的管理,更有助于教师教育思想的贯彻实施。在班级管理中,学生往往最听教师的话,而听话的程度往往与师生关系的密切程度相关。师生关

系十分融洽的班级,教师的要求或安排学生往往言听计从,甚至学生对教师的批评也能愉快地接受;不仅如此,如果教师真能对学生以诚相待,那么学生会把教师当作知己,心里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告诉教师,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其教育效果会事半功倍。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对知识的传授也更为有利。有经验的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就会有利于学生学好其所教的学科。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也能使教师工作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中,有利于减轻对儿童心理压力和疲劳感,并能增强成就感。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说:“教学的成功不决定于教学技巧,不是建立在科学内容、课程规划上的,也不在于视听教具生动的表达或生动有趣的读物。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是建立在正确的人际关系、态度和素养上的。”一般说来,学生能否对一门课发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欢迎任课的教师。学生总是把对教师的情感泛化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去。学生觉得和蔼可亲、人格高尚、学识渊博的教师令人钦佩、容易接近,于是对他有一种积极的期待,随时准备听他的讲解,毫不怀疑地接受来自他的信息。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建学活动,课堂的教学效果议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夏沔尊先生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象一个契机、一个纽带,把教师和学生紧紧的联在了一起,而这个纽带正是用伟大的师爱来建造的。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健全和完善人格,才能用师爱去创造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资料:

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教师实用心理学》开明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第20篇:师生关系反思

师生关系反思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我觉得主要还取决于教师方面。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努力的尝试:

一、在生活细节中关心学生,主动亲近学生。比如,上学路上,碰到学生主动跟他打招呼,尤其是平时不能主动接近老师的孩子,一定要争取更多的交流机会;碰到学生家长,要与他们交朋友,让孩子看到,家长和我们老师是好朋友,孩子自然愿意接近你了。

二、用幽默的性格吸引学生,拉近师生距离。每个学生都喜欢比较幽默的老师,适当的时间、地点,幽默的言谈举止,有时候只需要一次,就会让学生记一辈子,让学生喜欢。

三、公平对待人和事,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班级的制度、纪律绝不能成为空文,一定要严格执行,让每个学生感到,老师处理问题就跟法官执法一样,丝毫没有偏差,学生就不会钻小空子,违反纪律。孩子眼里看待事物往往很绝对,我们即使做不到那么绝对公平,也必须给学生解释清楚,让他心里真正服气,才会树立老师的良好形象,这是取得学生尊重的基础。

四、生动富有活力的课堂,是师生交流碰撞的主场。在课堂上,老师的学识,民主的作风,与学生共学共成长的良好氛围,都酝酿着和谐的师生关系。

做到这几点,亦师亦友的关系形成了,和谐的氛围里,工作学习都是愉快的。

当然也存在问题,有的学生还是很怕老师的。调查原因是,怕老师发脾气,尤其是学生自己犯错误的时候,更是远远躲着老师。甚至有的孩子该跟老师讲的问题,请家长来跟老师说。说明孩子跟老师还是有距离的。关注每一个,有待于进一步努力。

从“打招呼”案例,到自己的亲身感受,我认识到:师生打招呼,不仅仅是礼貌的问题,关系到我们如何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问题。处理好师生关系,主要靠我们老师一方的努力,班主任更是不可推卸。学生渴望着被老师关注,渴望着亲近老师。

一、充分信任并真正尊重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才会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也才可以赢得学生的爱戴。 信任学生,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做教育教学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宽容,“以己之身,及人之身”,从学生所处的情境中设身处地的考虑对方的行为动机或个性需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热情换取信任,以坦诚换取信任,以信任换取信任。在这种状态下,师生情感易于引起共鸣,也就容易实现心理沟通。

要做到真正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并与之平等相处,学生才会有言敢发,有话敢讲。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相济的目的。为此,教师要改善自我,不自高自大,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胸豁达,炽热认真,一视同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同他们交朋友,尊重、理解他们。要提高自我,不要不懂装懂。提高学生,培养学生,教育者首先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原则,加强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结合实际,大胆实践,积极探索。要摆正自我,不单向沟通。沟通应是双向型的,要改变过去的那种“我讲你听”的陈旧的教育方式,在了解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来了解自己,完备教师的人格,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心理上接纳,从心底产生敬佩,师生关系才会和谐融洽。

那么要想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我觉得应该不断改正、完善自己。

1、应该理解学生。允许学生犯一些错误,理解学生犯错误的原因,不要在学生一犯错误时就一味批评、训斥,就让他叫家长。

2、注重批评的技巧,使学生与老师的心贴得更近,连得更紧。

批评之前要注意把握好违纪学生所犯错误的实质;要注意批评的场合;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批评方式;保护好学生的自尊,从而达到批评的目的。

3、学会欣赏学生。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赞美,帮助学生树立起信心,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4、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带着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让师生间的情感在活动中交融,学生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和教育,可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5、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要给予最大的、最多的爱心,不讨厌,不放弃。

6、尊重、平等地对待学生。我们要放下架子,朋友式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打招呼。

说真的,在班级管理中要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除要讲究技巧外,还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但师生间一旦能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班级管理就会变得得心应手。

师生关系教案范文
《师生关系教案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