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师工作总结

教师自主互助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1:45:28 来源:教师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自主互助

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六段式教学模式

近两年来,本人结合课改的新理念,本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生活实践能力为目标,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为最终目的。初步形成了数学新授课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新模式——六段教学模式,自主互助六段式教学模式结构为:基本训练,稳定情绪——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自主互助,解决问题 —— 质疑辩论,理解问题 —— 应用拓展,深化问题——总结反思,全面评价。此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解题策略为重点。低年级主要以培养问题意识为基础,进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中年级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解题策略;高年级重在利用解题策略进行实际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下面具体谈一谈:

一、基本训练,稳定情绪。小学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要靠天天练,每一节课的开始先安排基本训练,包括口算基本训练、应用题基本训练、公式进率基本训练等。这样把基本能力的训练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同时,上课一开始就进行基本训练,使学生一开始就投入紧张的练习中,能稳定学生情绪,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让孩子发现问题,从而自己提出问题。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的获取知识的活跃状态。

创设情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创设情境

2、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创设情境

3、通过游戏比赛创设情境

4、利用故事创设情境。

三、自主互助,解决问题。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学生自己能够思考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先让学生个人独立思考问题,再提出具体、有效的小组评价要求,让学生小组自主探究知识,解决问题,接着把学习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通过这种形式来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胆识、增强学习的信心、发挥互帮互学的作用。此环节是六步教学法的核心,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是充分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有效学习的重要过程。这一环节要注意四个方面:

1、恰当地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或出现思考障碍,或出现答案不一,此时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不可问题一抛出就小组合作。

2、让学生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而不是争吵),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

3、选择合适的学习成果展示方式。不同的探究问题采用不同的汇报方式,否则会降低汇报的质量。常用的有:

小组集体汇报方式:当需要板书、多媒体体时到讲台前展示。每人有不同的观点作发言,发言完毕后可互相补充。学习成果展示完毕后要听取下面同学的质疑或建议、评价。

小组代表汇报方式:由一人代表小组其他成员的发言,发言完毕后小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然后听取同学或老师的质疑等。

4、要给展示学习成果的个人、小组恰当的评价,以表扬和激励为主,既有同学的评价,又有老师的评价。

四、质疑辩论,理解问题。是指学生间在上一个环节中互动,对新知的学习提出自己的疑问和不同的见解,通过生生和师生之间的交流进行知识小结,师生对重点处、难点处做点拨和强调,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形成知识结构。这一环节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该环节是上一个环节的延续,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求得新的发现,得出新结论,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一节课的精彩生成就在这里。具体做法是:

1、生生、师生互动。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开放课堂让学生质疑,激励学生敢疑、善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讲民主,不论学生提出怎样的问题,都要给予肯定。对于疑问不要急着给出答案,留点时间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

2、教师在点拨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点拨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点拨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点拨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质疑点拨的局限不应只在此环节,还应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例如在学生展示、学生练习时给以个别点拨,在练习时进行质疑等。

五、应用拓展,深化问题。这是一个综合练习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练习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和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化问题。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互批、互议、互改。要及时分析统计学生答题情况,有针对性补救矫正。

六、总结反思,全面评价。是指学生在学习之余反思自己、小组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然后作简单的自评、互评甚至是评教师等等,促进生生、师生的情感交流,体现民主,不断优化师生关系,使之和谐,这个评价有时还可以引申到课外。

1、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反思是学生对自身学习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教学中的做法是:

(1)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知识,在反思中升华知识,增强迁移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2)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让学生在反思中提炼方法,学会学习。

(3)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纠正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数学思想理解的偏差,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4)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赞赏,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高学习信心,增添学习动力。

2、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就像放电影一样把各个环节的教学回放一遍,感受课堂教学、学生精彩表现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手段的成败之处等等,写在自己的备课本上。

3、课堂评价的方式

(1)教师评学生。教师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评价学习的过程,评价知识,评价思维、能力、情感和发展。如适当表扬和鼓励表现出色的个人和小组,提出改进建议等,要从以前的裁决模式变为六步教学中的激励模式

(2)学生评学生。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要多发现他人的优点,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使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学生评教师。学生评价教师,这就更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扫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创设出一个更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小学数学“小组自主互助学习”教学模式,其流程是:情境引入、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巩固练习、组内互助—课堂总结、达标测试。

1、情境引入 提出问题 (3分钟以内)

一般课堂教学,前几分钟是学习的低效阶段,若没有相应的情境引入,学生往往很难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设置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研究的问题,以便用问题去推进教学过程。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的 目标,整体把握学习的内容。

随着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不断提高,根据教学实际,也可开门见山,简化情境引入环节。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10分钟左右)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出示自学提纲,学生根据提纲要求进行自学。自学不仅仅是“自读”,它除了阅读教科书,还可以是尝试解决习题,活的自己的体验。刚开始,学生还么有相应的自学能力,教师的提纲就要非常的详细,就像是一个导学案。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参与组内讨论交流,对知识进行第二次咀嚼,形成小课堂。由组长主持,遵循弱者先发言的原则,梳理所学知识,讨论解决发现的疑问等。

3、展示交流 点拨提升 (12分钟左右)

学生在组内交流后,在班内展示学习成果,讲解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提出疑惑。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补充、质疑或解惑,通过生生互动,实现课堂的真正自主和高效。学生在交流展示时,教师要给他们的时间和空间,并积极关注课堂的每个细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介入和点拨,推进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

一开始,教师要首先鼓励学生敢讲。只要学生能走上讲台教师就给予表扬鼓励,树立其自信心。其次,知道学生会讲。通过教师示范,点评,开设专题讲题比赛课 等方式,逐步培养能够在讲解时能抓住要点,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第三,鼓励学生能讲。重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通过质疑,实现互动;通过互动,增强学习实效。第

四、培养学生会听。引导学生倾听、认真倾听,并逐步做到会倾听,会领会,并从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办法。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对于一些重点问题及时进行引导、点拨,适当拓展和变化,通过具体题目推进思维。要创设课堂讨论的氛围,鼓励质疑争论,展现学生的思维。

4、巩固练习组内互助 (10分钟左右) 这个环节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针对内容和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巩固训练;二是对于组内出现的问题,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实现优生对学困生的帮扶;最后又由错题学生展示讲解错例,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讲话机会和锻炼展示的机会。

5、课堂总结 达标测试(5分钟以内) 教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所学知识点、解题方法和所包含的数学思想,点评学生的表现。同时,选择教材中活自己设计的练习题进行达标测试。以巩固只是、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推荐第2篇:自主互助

“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改经验小结

在“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中 通过参加各级各类的学习研讨、直接参与课改实验班教学实践与学校的课改经验小结交流等活动,我们的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教学水平有了提高,现将本人参与课改的经验体会整理如下:

1、为了营造“自由、宽松、快乐”的课堂,

“深刻的教育,来自深刻的体验”学生的体验不可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教师导的重要性,变“一言堂”为“多人谈”现状的需求。这正是课改的目的意义所在。2011版数学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推行的“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正是课程基本理念中 “双主体”教学观的具体体现。

2、强调了课改的基本课堂形式:六人小组,小黑板,导学目标。这一模式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建构起来的。学生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对问题的理解不尽相同,他们在一个学习共同体(学习小组)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对问题易形成更丰富、多角度的理解。“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正是这种学习观的体现。

3、“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发 展学生;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按阶段逐学段培养学生的倾听,阅读,交流,反思的习惯,不能一蹴而就。我相信:过程好了,结果不会差;学生主动了,成绩不会差。适合学生 的,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课堂模式就是应大胆去推行。

二、做法。

(一)育人为先。首先,进行班级建设,为实施课改模式创设良好平台。我在刚接五(2)班时组织学生制定班规,明确组长职责,推选小组长,由小组长自选组员成立六人小组,老师适当微调。小组定组名、组规、口号。以小组为单位建立评比栏,周周评比,适当奖惩;其次,加强纪律教育,为实施课改模式提供有力保障。拟好班级誓词、班训和口号,每天利用早会时间进行训练,由班长领读:“我们的口号是‘今天我为班级而自豪,明天班级为我而骄傲’。我们的班训是‘守纪、守时、守信,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我们的誓词是,我是五(2)班的一员,我们不能忘记父母的辛劳,不能忘记学校的嘱托,不能忘记老师的期望。我们要相信自己,要微笑的面对每一天,每一个人„„”。通过这些方式等,让学生增强集体意识,培养自信心,明确学习的目的。最后,适时开展班队活动,既丰富学习生活,有有利于良好班风、组风的形成。

(二)教学尝试。

1.从备课看。不仅备教案,也备学案,教学设计应导教与导学相结合。我更注重的是“学生导学案的设计:导学目标应具体,可操作;练习设要有层次,能突出重难点,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备课重视预习环节,学生通过预习能自主解决的,或通过互助学习能掌握的,教师不必按程序教学;教师把教给学生质疑方法、鼓励学生质疑放到重要位置,强化指导训练,培养自学能力。日积月累,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提高,课堂学习会觉得越来越轻松,学习的效率越来越高。如我在《倒数》导学案练习设计时,练习设计体现了学习的循序渐进性。 2.从流程看。

课前:出示预习目标或导学案。 课堂:(1)出示导学目标,自主学习;(2)小组学习、老师巡视;(3)展示学习成果,老师点评;(5)当堂检测,小组互评(6)反思总结,巩固深化。当然,这些环节可以调整顺序,必要时也可以增减,主要看课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的需要而定。课堂流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去探索,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生的课型,适合小学生的“小学模式”。如《分饼》教学设计中就把导学目标分三次自学、讨论。再如《正比例、反比例》复习课导学案中。重在对知识结构的系统整理,采用“自主互助,展示反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网络,把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又让学生们能互助互学,达到最优化。教师再以适当的总结和鼓励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了较好的评价,学生从教师赏识的话语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就感。

3.从时间看。应做到:教师讲授时间应限于15分钟左右,学生学习活动时间占50%以上;教师的提问明显减少,学生质疑、探究的自主性增强。课堂上,学生学习活动参与面均达85%以上。避免了教师讲解繁琐、费时多、收效少的缺点,把课堂的主要时间还给了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感受。

1.小组建设应灵活多变,小组管理应奖惩并举,多管齐下。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意义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学习独立思考,专心听讲,积极参与,敢于质疑,独立作业,不耻下问的等习惯

2.“自主互助,展示反馈”模式,优秀学生学习主动性更强,课堂上看着学生自学、讨论的认真劲,感到无比欣慰。在优秀生自信心,表达能力,学习成绩进步较大的同时,我们应防止中差学生边缘化的趋势。

3.把导学案放在课堂上让学生做,让学生分阶段逐步完成导学案,学生做导学案时,边做边学,目标明确。这样,即不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效果也不错。但每节课都如此,不切实际。 4.可以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作业讲评时,班级 “小老师”吴薇同学评讲,同学们容易听懂,老师还可发现不足,适时点评;组内“小老师”杨微等组长充分发挥互助优势,化整为零,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多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风采。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讲给学生听有时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会极力地去找错误,能找出错误,意味着他们必须多掌握知识。上台,让优生更优秀,让后进生更自信。 6.数学中,《整理与复习》内容更适合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高年级比中年级学生自主能力有所增强,但与中学生还有一定的差距,导学不能照搬照抄中学模式,如果组织不好容易流于形式。我的做法是课前让学生整理与复习,课中交流整理,课终汇报总结。

四、困惑。

有收获,也有困惑。

(1)小学生自觉性较差,六人小组便于讨论交流,也使部分学生滋生了讲话,抄袭,传纸条等不良习惯。我们该如何更好的把握新课堂模式下的纪律问题?(2)导学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本课的重难点,?导学目标是一起出现好,还是逐次出现好?(3)如何处理教学进度与课改实验的矛盾?毕竟课改是费时费力的,且数学老师跨班教学。(4)小组怎样组建更合适,是不是都由老师定呢?是否固定不变呢? 总之,“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改的大形势下,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引导,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进行的课题研究。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智力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差异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满足;学生的有效思维和合作探究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展现。同时,我们也应清楚的认识到课堂教与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和学科规律的基础上,应面向全体学生,应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不能冒进,应深入开展案例研究,面对现实、脚踏实地的做好课改工作

推荐第3篇:自主互助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阶段性总结

我校近两个月来,积极参加全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连片教研活动,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1、开展的活动

我们引导教师认真学习领会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改要求,在学习先学后教、探究性学习、参与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成功教育等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引导教师对现行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初步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发展、发挥学生主动、互助的教学模式,对于初步构建的模式,要求老师实践并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并组织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论坛”、“课堂教学大家谈”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一是对在课堂上存在的“假互动”现象、如何把握“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对学生“质疑“的处理、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时候合作,什么问题需要合作,怎样合作?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明确对老师提出教学应注意的”八点“即:作业少一点,轻松多一点;同学交流点,课后活动点;学得深一点,扩得广一点;纪律好一点,学得多一点。二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人本主义开放教育”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坚持以“爱”统领教育教学改革。要热爱每一个学生,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健康成长;要求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创造性,积极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取得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每一学生都得到成功发展,让学生在自主、互助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2、实行捆绑评价,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

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班教学组、教研组绑评价制度,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并将教师的达标情况作为评价教研组、备课组的依据,作为考核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依据,这样有效地提高了班主任、教研组长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教案的优化、学习小组的管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并制订了相应的要求和关于学习小组的暂行规定。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起到了很好的促进。

3、发挥“课堂论坛”的作用,引导教师积极进行反思

我们要求教师积极进行反思,一是进行节后反思:一节课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体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功之处,得到什么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并分析在合作互动中存在哪些“假互动”、“假问题”,什么地方遏止了学生的思维?什么地方出现“低效现象”; 二是对某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反思。对于从作业、辅导、讲评中反馈回来的信息,都要进行全面的分析,认真思考自学的实际效果,积累成功经验,找出有待改进的地方。

二、获得的成果

从教学效果上,据师生反映,自学校开展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教师的压力大了,干劲足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能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通过开家长会,开学生座谈会,家长和学生一致认为,学校开展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活动以来,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变得爱学习了,爱质疑了,思维变得宽阔了。

三、今后的打算

开展好校本教研,抓好课题实验的管理工作,搞好语文主题实验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完善,进一步实施“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达到“自主、互助、快乐高效”。

总之,我校将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上立足抓特色,最终形成一定模式。

2008年4月30日

推荐第4篇:自主互助

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进行转变,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今年以来,我校大力推行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自身教学与教研的实践,谈谈对”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体现过程性,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与方法;突出创新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为出发点;凸显探究性,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

1、基本结构

2、操作程序

(1)前提准备。准备的目的在于稳定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的原有认知,为探究作好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的铺垫。这一环节既可以在课前准备,也可以在课中进行,可以用谈话、讲故事等多种形式进行。

(2)探究新知。这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关键环节。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围绕学习内容设计纲要性思考题,创设知识迁移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新知.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畅所欲言,大胆质疑,促进同化,发展思维的流畅性,让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3)拓展运用。这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获得能力.教师的练习设计要紧扣教材,有适当的坡度与密度,要让全体学生都练有所得。要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开放性习题训练,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4)总结评价。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回顾问题探索过程,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得失,并联系实际将知识点向课外延伸,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激发再认识、再发现、再创新。

二、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

1、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和谐的课堂环境能唤醒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要,使之产生强烈的欲望,并积极进入状态,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

(1)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要保持宽容与理解,给予鼓励与引导,少一些批评与指责,多一些赞扬与鼓励,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消除师生间的无形的心灵鸿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问题的环境与机会,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与意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质疑,倡导多样化的解题策略。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刻性,同时又能满足学生的求胜心理,形成热烈的课堂氛围。

2、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

(1)情境创设要基于现实生活。创设情境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去选择教学资源,把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有价值的数学题材呈现给学生。数学素材要紧密地联系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亲切,由此产生好学、乐学的动力。

(2)情境创设要引发认知冲突。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用的过程。教师要能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上, 以旧引新,适时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展示的问题要把握学生的逻辑起点,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一定的探究性,有利于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又要是学生经过努力能解决的。

(3)情境创设要利于目标达成。数学素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它起到衬托教学内容的作用.教师在选用数学素材创设情境时,不仅要看它是否是现实的、有趣的,更要看它与教学内容的联系,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素材选用的目的性,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与作用。

3、适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结论,也不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新的发展,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1)评价时间要及时。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是为了进一步指导与改进教学。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要把评价经常性的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学生多次自我反馈的机会,使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检查、自我评价成为一种习惯。

(2)评价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学生的视角来认识,要以学生个体纵向比较为主,要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享受成功的体验,在同学之间的互评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欣赏他人、建立自信,从而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

(3)评价方式要多样灵活。评价可以是集体评价,也可以是个体评价;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评与自评; 可以是书面形式的评价,也可以是口头形式的反馈。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更要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三、对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中几种关系的处理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要给学生自主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主动在观察、操作、猜想、推理、讨论、自学、交流等活动中获取知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的机会,营造一个激励探索与理解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变化与发展,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获取的全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新的体验与感悟,丰富自己的经历与经验,从而形成“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当然,我们在注重过程性目标的同时,也要重视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用获得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与技能”是基础目标,也不能弱化。

3、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不是一个机械的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展开要重视预设。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及心理状态,要能根据学生的现实状态预设教学过程。只有充分预设,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更重视生成。教学过程不能一味的按照教师预设的过程展开。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处理课堂新信息,根据学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维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给学生表达与表现的机会,保护学生创新的火花。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必然,两者是辨证统一的。有了高质量的预设,才能有精彩的生成;只有重视生成,预设才有新的活力。

4、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讨论合作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学习不能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合作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大多数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就要给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荐第5篇:自主互助学习型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小组建设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的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基于小组的合作是合作学习最基本的方式,也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小组建设并对小组建设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我校计划通过构建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以讲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根本性改革,以促进学生高效参与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以上认识,我觉得现阶段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小组建设、合作学习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课题的提出,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小组建设”“合作学习”的方法与过程的探索,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获得感知,增长技能,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选择有效途径,运用科学恰当的方法,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如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等,使我们对小组建设、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同时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具体表现在:

1、通过研究,确立高效的小组建设模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技能。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能否由形式走向实质的基础。学生合作的技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

(1)倾听的技能。明确不是只有自己说才是参与,听别人发言同样也是参与学习;养成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并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边想边分析别人发言中的对与错,并积极吸取精华,补充自己。

(2)表达的技能。首先要让学生敢说,特别要敢于质疑问难;其次就是表达清楚;最后是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

(3)交往的技能。让学生明白,与人合作时,要尊重别人,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1)倾听的能力。要希望学生学会倾听,必须从教师的耐心倾听开始。教师要把握每一个教学良机,把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对倾听获取的情况及时做出教学决策,巧妙地利用学生的信息进行教学。

(2)反思的能力。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直接经验,而且对经验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在“为了教学实践的反思”、“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教学实践后的反思”中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

(二)研究内容:

1、确定自主互助课堂小组建设和互助学习基本模式的操作流程。

2、开展各学科学习策略和各学时学习方法的研究,设计用于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导学条”(导学指南)。

3、研究课堂学习小组建立的科学性,探究自主互助学习的适用条件和教与学的质量评估。

4、探索一课时教与学时间分配的合理性。

3、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其基本要素。合作学习的内涵(1)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2)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4)合作学习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5)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对此,我们试将合作学习表述为:它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目前,实践中所运用的合作学习方法或策略种类繁多。约翰逊兄弟认为,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方法,有5个要素是不可缺少的。它们是:(1)积极互赖。要求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小组成员之间是沉浮与共、休戚相关的关系。(2)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要求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组内学生相互促进被此学习,以达成功。(3)个人责任。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4)社交技能。要求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些社会交往技能,以进行高质量的合作。(5)小组自评。要求小组定期地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检讨小组活动情况和功能发挥程度,以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二、课题的假说和理论依据

1、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学习动机的产生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源头活水,本课题研究试图通过对小组建设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研究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开发学习潜能。本课题设置的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彻底改变长站讲台我讲你听的给予式教法,以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开拓者身份出现在课堂,在指导学生自主互助学习全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在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致力于为学生的发现、创造、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条件,为充分发挥学生间、师生间教学相长效应搭建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平台,不仅能激活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出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而且能开发出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因此,本课题对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更新,对发展学生的学习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都将有不容忽视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2、实验假说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互相配合的过程。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一个班级按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为依据平均分成若干个的小组,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由于改变了传统班组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各小组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有效”,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所谓“有效性”,就是指通过小组在一段时间的讨论或动手实践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它是对教学活动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具体行为的结果的一种整体性设想与运筹。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教学活动中,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精心开发、设计互助性学习教学模块的基础上,排除一切不利因素,创设积极的氛围,提高合作技能,最终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主体构建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外界的信息发生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必然要进行信息的传播。所以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相互合作,并注意信息的多向交流。

(2)、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促使每个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尽力作出自己最大努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探讨知识。

(3)、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各种方式和策略,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维果斯基派,操作主义现象派,社会认知学派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作过一系列探讨。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对自主学习问题的研究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在自主学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等基本问题上都取得重大进展。与国外研究相比,我国对“自主学习”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如何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途径方面却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探索出了许多值得借鉴和可供推广的方法和经验。

“互助学习”源于合作学习中同伴互助的原理。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80年代后,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合作学习于80年代被介绍到了我国,从90年代初期杭州大学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到90年代中期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以及近年来主体性教育实验对小组合作的探讨,这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从合作学习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目标意义、基本要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合作学习建构起完整的理论框架,推动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发展。当前,国内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关注并研究合作学习,课堂中越来越多的师生从合作学习中受益。

总之,国内外自主互助学习的研究已趋于成熟,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对于提高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以及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重复研究的现象还比较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有待拓展;自主互助学习的适用条件如何界定,评价体系如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师教学能力和技巧如何提高等都有较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有厚实的研究基础:

近年来,我市教育界教师围绕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2、有翔实的参考文献:

3、有务实的研究人员:

课题研究核心小组成员中,都是市区级教学能手、中学高级教师等教学骨干。

4、有坚实的研究后盾:

为保证本课题研究质量,我们拟邀请一批包括名校名师、教研机构主要领导等对我们进行指导。

5、有充实的保障条件:

(1)、目前课题组已收集大量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这将有利于本课题研究中吸取教训,借鉴经验。

(2)、我校是区教育局重点改造学校,硬件设备和经费投入都远远优于同类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实验仪器在全市处于一流地位。此外,本课题研究校领导高度重视,是全校性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配套经费和研究时间有可靠保障。

六、课题试验预期成果

(一)研究假设:

如果我们在相关理论的支撑和引领下,坚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服务,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的办学理念,真正形成并有效实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变有效为高效”的新构想,紧扣研究内容实事求是地科学规范地开展研究工作并及时总结、反思、调整、改进、提升,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研究目标迈进,那么,我们的课题研究就可能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获得突破。

1、形成适合各学科自主互助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一般操作流程——“呈现目标→指导学法→自主研学→同伴互助→反馈矫正→综合提升”,探究出该模式对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优秀的学习品质、发展的学习潜能和终身学习习惯所产生的作用并获得自主互助式教与学既规范化又不失个性化的策略。

2、通过集体备课,研究各学科学习策略,形成学法指导意见,设计出能体现学科特点、能达成学时目标的对自主互助学习具有导向作用的“导学条”。

3、能根据学生学习力现状建立起随机的异质结合的学习小组,探究出以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同伴互助对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形成与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与学质量评价体系,争取就自主互助学习适用条件给出清晰而准确的界定。

4、形成“30+10”的课堂时间分配形式,研究学生自主互助学习时间30分钟和教师讲授时间10分钟的时间分配对保证学生主体地位所发生的作用及其对主体性教育的意义。

(二)拟创新点:

1、形成“三变”、“两让”的新理念。“三变”指“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变有效为高效”; “两让”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服务,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

2、建立课堂教学“三要素”的新关系。传统教学中的“三要素”可概括为“教师→教材→学生”,即:教师以教材为媒介,凭借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我们经过研究要建立的课堂教学“三要素”的新关系是“学生→教师→教材”,即:学生以教师为媒介,凭借教师的引导、帮助,通过自主互助的学习方式研学教材,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3、发挥“导学条”和“小白板”的指导、呈现、启思作用。经集体研究设计的“导学条”有别于教案、学案、练习卷、学习提纲等,其内容由学习目标、学法建议、探究重点、反馈提升四部分构成,其目的旨在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策略、学有度、学有长进。为各组配备的“小白板”用于小组集体研讨的主要成果的汇报和启发全班同学思考的疑难问题的呈现。

七、课题研的方法和步骤 课题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进行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便研究。

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主动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自我实践,总结、逐步完善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3、个案分析法。抓住好、中、差几个学生,跟踪调查,观察、研究与测试。

4、经验总结法。针对实验中成功的体验与失败的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

实施步骤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参加培训,学习相关理论;

2、选题,认真开展课题论证;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开题报告;

4、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每个学期都制定实验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认真做好跟踪记录,并及时地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寻找研究中的问题和缺失处,进一步将课题研究向更深处展开。

第三阶段:验收总结阶段

1、撰写结题报告,编辑、展示实验成果。

2、对研究所获得的材料、经验进行全面分析总结。

八、课题组织与管理

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的组织与实施,撰写课题方案及总结报告等;课题学术顾问,负责课题指导与评估工作。

推荐第6篇:自主互助教学法

“自主互助教学法”的研究

我们课题组从2002年开始进行深入研究,至2006年基本成型,是在借鉴情境教学教学、尝试教学、洋思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努力探索,反复实践最终形成了具有现实推广价值的“自主互助式”教学法。具体步骤是:

1、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2、独立思考,自主尝试;

3、合作探究,互帮互助;

4、汇报交流,点拨归纳;

5、题组训练,巩固提高;

6、课堂小结,拓展延伸。近几年来,我们全体实验教师汲取莱城区教研室主导的“有效课堂”的精华,对这一教学法有系统的进行了改进,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构建“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和探索适合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2、依托数学课授课经验逐步推广到全部学科,使师生分享到“自主互助式”教学法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过程

2002年上学期至2004年下学期 在教办领导的指导下,课题组在数学学科进行实验。申报市、区级研究课题。每一项改革都遇到阻力,这时候我们就坚定不移的全校推行实验,凡是课堂上不应用新模式的教师,考核一律不合格。

2005年上学期至2006年下学期

在区教研室领导的指导下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在全处数学学科推广运用。全区经验交流,市区级课题立项通过审批,申报省级或国家级研究课题。

2007年上学期至2009年下学期 在全处各个学科推广应用,结合区教研室有效课堂达标的具体要求,使本教学法成果得到改进与提升。

2007年获批山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编号为115JG82 2010年上学期至2012年下学期

在各级教研部门领导的精心指导下,深入发展,努力使“自主互助式”教学法在教育界推广,在社会上得到认可并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分析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互助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是一个合作的群体,学生面对的不再只是老师,而大多数时间是同伴,在这个相对平等、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中,进行讨论、探究、互帮、互助,完成教学任务。总起来说,自主互助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进,使课堂形成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体现的是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平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各小组之间的相互竞争。课堂呈现讲民主、快节奏、大密度、高效益四大特点。追求的目标是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世界观的全面提升。

四、“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创设的情境是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或数学材料。创设的情境只有让学生心里产生疑团,内心发生需要时才是成功的。 新课程教材信息窗中的信息太多,不要让学生把所有信息都找出来,再提问题,信息多了,会影响学生提问题的质量。教师可以模仿课本上信息形式,抛开课本,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提供信息,再让学生提问题,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如:能被

2、

3、5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师让学生任意报数,结果教师很快就能说出它能否被

2、

3、5整除,反之,教师考学生,学生却一下子答不上来,根据这种情况,教师让学生提问题。“能被

2、

3、5整除的数有什么规律?”问题自然而然被学生提出。

(二)独立思考,自主尝试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出示自学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主尝试,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必须重视自学指导的设计,用问题的形式,环环相扣,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铺平道路。

如: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呈现的问题:236×18

1、先计算36×18,回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步骤。

2、用上面方法计算236×18,再用计算器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3、自己再举些例子验证一下。

4、总结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以上这些设计,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讨,规律让学生去揭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下一环节的合作探究。

(三)合作探究,互帮互助

合作学习的重要而有效的形式是“学习互助小组”,小组成员的搭配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效果。我们按照“组内异质、组同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

合作探究、互帮互助分两个环节:

1、组长交流,统一结论。学生自主尝试后,小组长要首先及时交流结论,统一自学成果。若班额较大,分组较多,小组长可再分组,3—4个小组长一起交流为宜。因为小组长都是比较出色的学生,他们的结论若一致,就能说明结论是正确的,这个环节教师一定要参与进来,防止出现组长的结论有瑕疵。若不一致,立即讨论,统一标准。这时教师要及时指导,保证小组长带回各组的结论准确无误。这个环节用时不会太多,但却非常关键,它关系着结论的准确性。

2、小组长回到各组后,要立即检查组内成员的自学成果,若知识比较简单,都能理解掌握,检查一下就可以了。若存在问题,小组长和学会的学生就要分工给没学会的学生充当“小老师”,该讲的讲,该说的说,该做的做,直到每一个学生都没有问题为止。有时小组长不一定最先完成,要培养学生自学完成后主动在小组内相互检查、交流,先学会的同学主动帮学不会的同学学习的习惯。

以上两个环节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分析、解决问题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把“我要学习”变成了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让学生负担起自己的学习责任,把学习变成了自主的行为。教师就是学生中的一员,参与到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参与不是去给某个小组讲题,而是去打探学生对问题的看法,观看学生的研究过程,了解各小组的研究结果,有时还需要提醒个别小组,个别学生。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变成学习者,在平等、和谐、友爱的环境中,师生互助,生生互助,这是最理想,最有效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激发每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愉快地学习,使每名学生都得到最好地发挥。

(四)汇报交流,点拨归纳

汇报交流是建立在小组学习基础上进行的。找2至3个小组的学生代表汇报小组学习成果(不要总是安排组长)。教师根据汇报情况,将本节课知识网络,纲要信号性地进行板书,并加以归纳总结,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汇报交流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养成虚心倾听的习惯,要告诉学生“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准讽刺挖苦任何学生,要尊重学生的独创,不管结果对与错,要及时表扬与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题组训练,巩固提高

练习题设计要有层次,第一组练习题以较简单的基础性题目为主,第二组练习题以应用性题材目为主,第三组题以发展实践性题目为主。基本流程是:教师出示练习题组——学生自主尝试解决——组长交流统一答案——组内互助,全部过关。

这个环节中注意的问题是:

1、练习题要以题组形式出现,尽量用小黑板或多媒体出示。每组2——3个小题为宜。目的是给组长留出交流时间,因为组长是相对较好的学生,做题速度要快一些,2——3个小题挤出的时间用来组长交流,组长回小组后,其它同学也基本完成,马上进行小组互助,不耽误时间。当然,时间可能不一定非常合适,但要尽量做到这一点。

2、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小组长完成后,要知道立即与其他小组长交流答案,回小组后要立即检查小组成员完成情况。组员要主动交给组长检查,每名同学都要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作业让同学检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3、教师要及时了解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并提醒点拨个别小组长,只讲解共性问题 ,个别问题在小组内解决。

4、在发展实践训练环节中,要求学生自编的题目,要编一个解决一个,不要只编题不解题,同时要注意自编题目中数据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是帮助学生将本堂课知识点的概括疏理,是画龙点睛之笔。教师总结,学生谈体会等多种形式都行,不要公式化。课堂小结标志着本堂课的结束,但知识是需要实践的,是服务于生活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布臵适当的知识延伸课下作业。让学生懂得通过学习知识是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当然,不是每堂课都有合适的延伸作业。同时要注意,延伸作业教师一定要抽时间检查一部分,检查评阅,表扬激励。

教学要有模式,但不能“死扣”模式,模式是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服务的,必须针对教学实际创造性地灵活运用。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增减环节,但万变不离其宗,“小组学习,自主互助”的基本精神不能变。

五、自主互助的学科发展情况

几年来,我们叫响了“质量在课堂、素质在课堂、特色在课堂、名校在课堂”的口号,紧紧围绕“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深入研究,我们逐渐由数学学科延伸到其他学科,比如语文使用的是“自主主互助阅读教学”基本流程,“一轮初读扫清障碍,二轮熟读整体感知,三轮精读重点体会,四轮诵读感悟展示”。 从09年搬入新校来,我们又针对班额大,学生、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深化自主互助教学法的改革:

1.推行全册备课。全册备课包容了原来的学科教学计划,课题研究计划,教科研计划为一体的一个册子。同时,教师在学期之初就把全册的知识体系汇总到“知识树”上,张贴于教室,让学生预知本册的知识体系,在以后每单元的教学中,也相应的汇总,使学生对每一单元的知识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2.加强单元集体备课。单元集体备课有六部分内容:

(一)单元主题

(二)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三)单元教学目标

(四)单元知识体系

(五)课程资源开发

(六)课时分配。单元集体备课流程为:个人通读教材,确定训练重点---备课组集体研讨,梳理知识点---个性化修改,形成个案。

3.编制自主互助导学案。自主互助导学案分为预习学案和达标学案,编制预习学案目的是让学生在课下学习时有章可循,避免盲目自学;编制达标学案的目的是在课堂上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也是检测教师是否能达到堂堂清。预习学案提前两天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有的放矢的充分自学,然后再和同学们相互交流,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和重点问题,上课前一天教师收回预习学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适当修改备课,教师充分把握住了学情,课末几分钟,再下发达标学案对学生进行本节课的检测,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继续深入自主互助课堂流程的研究,扎实推进,整合推进,让“自住互助”成为师生都受益的教学方法。

老师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自主互助课堂流程”吧,他离我们很近,我们不要走远,铭记: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让我们把自己的方法发扬光大,让“自住互助”全科开花------

推荐第7篇:自主互助学习型

品德与社会学科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究

三 校

品社组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大基本特征。基于此,本学科的课型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有活动型、实践体验型和综合学习型三种基本课堂形式。对于这三种课型,一般可采用 “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即“情景设置、导入新课——自主合作、互助学习——课堂小结、总结升华。”

一、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这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是每种课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学习新知的环境中,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新课导入的方法灵活多样,常用的方式有:谜语、口头表述或出示投影片和播放多媒体课件。一节课采用何种方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我们再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一课《生活中的快乐》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的,选择五副精彩、快乐画面映入学生眼帘,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为学习下文做下良好铺垫。

二、自主合作、互助学习

这个环节是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整体感悟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不同的课型中处理方法也大不一样。

1、活动型教学: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文字与生动的插图,自主理解课文内容。与此同时,使学生头脑中建立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行组织,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设计模拟表演的方案,并在小组内讨论表演的方法与步骤,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2、实践体验型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品德与社会课是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社会即课堂,课堂即社会,树立大课堂观、大社会观。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专门的时间,提供足够的条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社会生活,感受我们生活的区域和环境。也就是说,凡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去实践体验的内容,就要放开手,制定周密计划,让学习亲自时间体验。如亲自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去银行、保险公司,办理一次存款、取款业务,填写一份存款单、保险单,或成立“社会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参与社区服务。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培养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如:我们在学习《我们的地球村》时,在学生了解地球仪和地球村的美丽与神奇时,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自制作地球仪。利用乒乓球等立体球体物品,尝试制作,并画上经线、纬线和赤道。并找到西经20度、东经160度两条经线。确定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学生以此体验成功的快乐。

3、综合学习型教学:高年级教材中涉及到许多有关历史、地理、社会常识和法律常识的内容,对于这类型教学内容,要实现多种学科的整合,组织开展综合性学习。这样,根据课文内容搜集相关的知识信息便成了首要任务。一般的课文内容,放在前一周进行;对于需要长时间搜集、整理的内容,则放在前几周甚至前几个月进行。收集社会信息的途径有多种,阅读报纸、杂志、课文;听广播、讲座;看电视、文艺节目;参观、访问、调查、上网等等。然后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这一阶段分为两个步骤进行,首先是小组内部的资料交流梳理,然后是班级内的也就是小组之间、小组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小组内部讨论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小组内部的资料要研究透彻,以便在接下来的汇报交流中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小组之间进行汇报交流,达到资源共享。总之,合作学习的方法如下:

(1)、交流合作

在学习中获得结果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展示,相互补充,纠正学习结果的调控过程,让学生在交流中明理。交流的内容一般包括小组讨论的成果与疑难和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品德与社会中合作交流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汇报式:可以是小组代表汇报,也可以是各组按序汇报。在写“爱心留言”时,学生将留言条写在纸上,进行适当的装饰。先在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派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展示(实物投影)师生共同评价。

交流式:获取信息后,学生互相交流。参加交流的主要人员:小组讨论时持保留意见者、教师巡视时发现并指定的典型问题的持有者。

辩论式:交流过程中对典型意义的问题,教师可随时引导辩论,在应得出一致意见的地方应得出一致意见,在允许有争论的地方不要强求一致。在第四单元《生活中的你我他》中有一段妈妈对我说的话:你现在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去扫大街。有几个学生在课上窃窃私语,教师了解到大致意思是学习不好照样赚大钱。就此情况就组织了一次小小辩论会。 (2)、模拟合作

为了使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直接体验而有目的创设某种情景,让学生合作演习,亲身经历,关键是在课堂中让学生获得体验。在第二单元《欢迎来我家》中,为了学习家庭待客礼节,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小组表演,促进内化。分小组表演做客的情景,比一比哪组最有礼貌,又会发挥想象。学生自由组合分组讨论,表演。 (3)、探究合作

组织小组合作,让儿童从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用观察、调查、实验、讨论、实践等多种方法去主动感受体验、领悟与表达,从而获得结果,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合作。以“七彩的社会生活”为例,“找出你熟悉的10种职业,了解他们对社会的贡献”、“采访不同职业的人,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调查超市,写下你的新发现”、“举行物品买卖的模拟体验”、“开展黄豆发芽的小实验”、“参观工厂,了解各种工种”、“动手制作一本书”等活动,都需要探究合作。 (4)、咨询合作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就可采用咨询合作。在咨询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获得问题的结果。通过调查,选取典型性的家长,如单位的负责人、有一技之长的人员、特殊行业的家长、社区工作者、校外的辅导员等,向他们咨询,寻求他们的指导和帮助。如向农业局的技术员咨询“绿色产品”,,联系花卉培植基地组织学生参观花卉种植,并咨询花卉栽培等

三、课堂小结、总结升华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是对一堂课学生参与教学情况的评价,也是对本节课知识、能力、方法的总结和概括。一个好的课堂小结,可以起到强化双基、深化升华之效。此环节的操作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自我总结,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感悟或还存在的疑惑。

2、回扣学习目标,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的各项要求。

3、深化问题,设置悬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

4、布置实践性作业,加深对课上所学知识理解的同时,让学生亲近社会,融入社会生活,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品社组:周玉杰、郭威、嵇传英、郑丽荣、李晓艳、陈守新

推荐第8篇:自主互助学习型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及评估标准,我对于这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帮助,从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课堂已经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

回想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课本上的数学公式、法则、性质等都已经叙述的很清楚详细了,可是我们老师就是不放心学生的能力,老是一遍又一遍的讲解,这样我们就在不自觉中剥夺了学生自我学习的权利,而“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在相互合作中通过彼此进行交谈、倾听,在分享想法的过程中,其他的学生往往会产生自主探索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在经历过程中体验到了合作的价值,并发现到了自己的价值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我们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学习小组的建设和互动上需要老师的精心引导,我觉得在我们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有这样几点要我们教师注意:

1、要求学生起立回答时声音清晰洪亮,注意站立姿势和位置,尽量不挡住其他同学们的视线。

2、老师首先要强调使用各种规范的展示语言,学生尽量用简洁、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发言要有时间限制。

3、整个过程老师要致力于学生倾听、补充和质疑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耐心、包容、尊重、礼貌等品格的形成。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会倾听更为重要,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要给予及时制止。

4、学生课堂讨论的问题讲解不透彻时,教师可启发引导分解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把问题讲透。

5、课堂讨论中要适时控制优势学生的发言,以便给其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

所有这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教师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构建,给我们现代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气息,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生气。通过学习这一课堂模式,我对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构建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以上的几点体会,只是我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希望和老师们进行交流,把我们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搞得更好。

我们备课组的老师通过学习“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模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认为自己都有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

1、小组交流的时候,如何组织其他的学生能做到认真倾听,不随便说话。

2、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如何适时引导?怎样寻找引导的切入点。

3、当有学生发言的时候,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4、别人的发言和自己的想法有不同意见的时候,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补充。

5、对于低年级学生小组交流时,教师如何应付乱说乱聊,无重点性。

6、发言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尽量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自主互助教学反思

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在我校全面铺开,在这轰轰烈烈课改大潮中,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投入课改中有收获也有疑问,下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的收获:

一、优生的能力提高了。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组内通过讨论就能解决相当一部分题目,优等生当小先生教会其他几位问题学生,这样锻炼了优生的表达叙述能力。

二、节省时间了。应用此模式过程中,全班不必都听同一道题(以前60%的学生不会的题目需要统一讲),这样那一部分已会的学生在浪费时间。采用此模式后,每个组中会的讲给不会的听,每个组中的疑难问题各有不同,到每节课统一讲解极个别难题时,也就是组内解决不了组际互相交流也没解决的统一讲,这样就节省了时间。

三、有利于问题的暴露。组内讨论过程中,学生能说出自己的疑问,这比以前老师问“有问题吗”,许多学生没有回应要好得多。在组内那些内向的孩子也发表自己的意见,暴露出很多问题,这样有利于老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有它的优点也有不足,在这里谈谈与大家一起来想一下解决办法:

一、分组后总有一些不均衡现象,一个组内优生差生多少不一,这样就在评价环节产生分歧,是可以按组内学生情况来进行评价,可有的学生就会问为什么我们答对了不加分而他们加分,造成表面看是偏向的现象。毕竟学生是有差异的如何才能分组合理?

二、组内互助交流过程中产生疑问的问题,别组已经解决的,可以采取组际交流,这样就有下位的,到其他组去请教,造成纪律乱,不好控制课堂秩序,如何更好的进行组与组织间的交流?

三、通过互助交流之后,大部分学生解决不了的题目作为集体讲解,这时是师讲还是生讲,怎样把握这个尺度?要求老师讲解不超过15倒20分钟,最好是少讲,又有的说不要学生讲代替老师讲,那么究竟该如何掌握何时讲、讲多少?

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有它的有利面也有它的弊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利也有弊的,知道了它的利与弊,就争取合理的应用它的优点,尽力的去克服它的不足之处。说一千道一万还得进行课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

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金点子

教育发展到今天,原有的教师“满堂灌”和“满堂问”,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不仅制约了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且还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与新课改的目的背道而驰。安丘市贾戈中学立足学校实际,在提升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的同时,着力推进以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为内容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主探究,快乐地获取知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一、开展小课题研究,找准制约“课堂高效”的瓶颈及解决的切入点。

为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找到制约“快乐高效民主课堂”实施的瓶颈,学校引导教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行为进行剖析,组织了“快乐高效民主课堂论坛”、“课堂教学大家谈”等活动,并设置“学生建议箱”。在“快乐高效民主课堂论坛”上,教师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初步确定了一些影响课堂“快乐高效”的问题,如:异质学习小组的动态管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小组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调控和互助问题、学生的智力发展与非智力因素的有效评价、课堂知识结构的形成与课外知识的延伸的结合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本着“先分后合、重点突破”的原则,将其分解进行小课题研究,将小课题分配给每个年级组、每个教师,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并力求找到解决的办法,通过阶段总结、交流,达到逐个解决、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在“课堂教学大家谈”活动中,课堂向每一位教师开放,并通过“聚焦课堂”教学研讨会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评头论足”,相互借鉴,对制约“快乐高效课堂“的问题的解决办法达成共识。而学生的想法、看法及建议则通过建议箱及时收集,并引领教师进行分析,收集来自学生方面的信息。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对“我的课堂我主宰”赋予了更深更广的含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生不仅是课堂的主人,是思考的主体,是活动的核心,更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法官”,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设计),对课内、课外学习活动的每一项设计及组织,学生有权利进行审视、质疑和“问难”,乃至“向老师和学校发难”,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通过“我给老师的一封信”、“学生建议箱”、“快乐高效课堂大家谈”等方式反映出来,对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建议,可以直接找到老师反映或将看法和建议写在小纸条上夹在作业本里向老师反映。从实施情况来看,效果非常好,老师关注不到的或者是所忽视的影响课堂效率的问题从学生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补充。从学生的成长和意识看,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我的课堂我主宰”、“学校是我家,我爱我家”落实到实处,同时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开展创模、建模、入模、出模活动,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

一是在小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学校引导教师认真学习领会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改要求,在学习先学后教、探究性学习、参与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成功教育等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引导教师对现行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树立“基于问题研究,精心提炼模式”的意识,对小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在课堂教学中再实践、再探索、再思考,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解决思路,从而使解决的办法和途径日臻成熟。在此基础上,将小课题进行整合,引领教师初步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发展、发挥学生主动、互助的教学模式。对在课堂上存在的“假互动”现象、如何把握“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对学生“质疑“的处理、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时候合作,什么问题需要合作,怎样合作?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明确对老师提出课堂的基本要求: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激发“三兴”----兴奋、兴趣、兴情;实现“三会”----学会、会学、会用;发展“三维”----认知、情感、技能。

二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人本主义开放教育”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坚持以“爱”统领教育教学改革。要热爱每一个学生,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健康成长;要求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创造性,积极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取得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每一学生都得到成功发展,让学生在自主、互助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在大量工作的基础上,学校遵循教师“精讲点拨、注重提升规律“、学生“精学多练、以练促学、自主互助”的原则,归纳提炼出“学案导学、互动探究、小组合作”新授课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复习课模式和矫正课模式。不论是新授课模式还是复习课模式,强调和注重的是:学习目标自主确定、问题自主解决、知识自主感悟、方法自主探究;学生互相指导、展开和谐竞争、促进互动合作、师生民主平等;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变个体学习为主为合作学习为主。真正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生教师双主体”的高效高质课堂,使学生通过潜在的积累和体验获取知识的最大化,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三、实行捆绑评价,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

为灵活运用教学模式,构建符合学科特色的教学流程,学校开展了课堂教学达标和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以比促学,以学促教,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为提高班主任、教研组长、靠科校干的工作积极性,学校还制订了班教学组、教研组和年级组捆绑评价制度,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达标情况作为评价教研组、备课组的依据,作为考核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依据,各级部达标的人数作为评价靠科校干的依据。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导学案的优化、学习小组的管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并制订了导学案的要求和关于学习小组的暂行规定,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为引导教师适时反思,不断提升教学经验,学校先后开展了金点子教学案例评选、教学创新评选、优秀导学案评选、教学成果评选、教育教学难题破解等活动,增强了教师自身素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四、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及今后的打算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探讨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的改革成果。学校承担的市级科研课题《初中物理“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现已结题,结题论文《初中物理“互动----探究”式教学改革的探索》被省教科所评为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现在,学校承担潍坊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协同自主化班集体管理研究》,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学校被确定为潍坊市“自主互助学习型”实验点校。从教学成绩上,已初现“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的魅力,从今年的中考成绩来看,我校共有209名学生参加中考,普高统招录取148人,普高统招录取率达70.2%;从各科良好率来看,在全市前60名教学成果奖中,我校有8名老师;各科竞赛在全市名列前茅。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我校要开展好校本教研,抓好课题实验的管理工作,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完善,进一步完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达到“自主、互助、快乐高效”。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心得体会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重视学会学习,终生学习,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乃至学生终生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学的合作性是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教学的合作性主要表现在: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其他语文实践中的合作会更加充分和自由,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个伙伴可以是老师、同学、家长以及其他任何人,合作对象的广泛性,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学会与人相处。

教学的探究性。语文教学的探究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学中探究的领域十分广泛,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方法的过程,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凡是学生产生疑问的,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儿童的思维和认知具有独特的视角,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点的孩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承认差异,不搞统一标准。

教学的过程性。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是对以往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观念的挑战。

推荐第9篇:自主互助流程

自主互助优质高效课堂---语文教学流程设计

永庆中心学校

刘秀新

20

12、

8、12 高年组阅读教学课

一、课前预习,明确学习目标

1、教师提前出示学案,组织学生自主预习。学案重在引导学生正确活动,要明确任务要求以及活动方式。

2、学生课前根据导学提纲中的内容,阅读教材并查阅相关材料,落实学案内容。

3、学生进行主题学习的阅读,搜集与教材相关、相似、相近的文章,并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

二、课内探究

1、自主探索

①学生采用适当的方式自读课文,积累、巩固生字、词、注意读音、字形、含义。 ②感知课文内容,从“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后的感受或收获是什么” 四个大方面初步认识文章,形成自己独到的认识和体验。

③梳理预习中的认识和疑问,将遇到的疑问形成简要的问题。

2、互助学习

①组内同学一对一结队,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包括基础知识和问题疑问。结队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

②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组长组织确定小组问题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留待提交班级进行讨论、探究。

3、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①有层次、有梯度地深入揣摩、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归纳、整理文章写作方法。对于语言的揣摩和品味,可以重点从方法的分析、关键词语的把握、准确的诵读指导、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经历等方面探究语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蕴。

②引导学生将课外材料引入课内,用课外语言材料丰富、补充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情感的体验、对文章语言的感悟。

③在局部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精讲点拨,结合对关键问题或关涉文章重点的问题深入探究,探究文章主题、情感、思想等,感悟文章的深刻主题。

4、把握重点,有效训练

①在梳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在文章主题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及自身感悟解读课文,使语文生活化;

②在写作方法上适当归纳,总结规律,设置适量练习进行有效训练; ③进行课堂教学重点检测,及时反馈检测,查漏补缺。

三、总结汇报 学生总结汇报学习收获或还有什么困惑 课后拓展延伸

1、完成与文章有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2、根据文章主题及重点,阅读主题学习相应的文章。

推荐第10篇:自主互助课堂改革教学体会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改革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实效性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的意识,促进学生共同提高,但合作交流仅仅是小组学习的一个方面,不同的课型、不同的阶段适时、适度的采取合作学习,才能取得更佳的效果。如在练习课中,自主练习在先,合作交流应放在后面,而且应该注意合作的时间和形式;预习课也应该是自主探究在先,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后。也就是说,确实有必要合作的再合作,而且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交流合作,提高合作的实效性,漫无目的的合作交流其实是对课堂的浪费。

二、上好展示课的几个前提条件和注意的问题

展示也就是学生把自己已经预习好的知识展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前提是把好预习关,只有会了才能表达得明白,只有存在不明白问题的同学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去听。不能不承认学生的基础和自身的领悟能力确实是存在差异的,展示也是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的最有效手段。所以,展示后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检查。也就是说预习关是上好展示课的有力保障,反馈课是对展示课的有效评价,二者缺一不可!

展示课中我采取了一定措施,避免小组内的一言堂,让每个同学都敢于表达。因为我个人认为: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和讲解一个题目一样值得表扬。另外,我认为教师指定展示课“小主持人”的办法也不是很可取,一个原因是其他学生的心理能否接受,二是教师的引领作用转嫁给了“小主持人”,三是这名“小主持人”考虑的不再是如何学好知识,而是变成了怎么主持好自己的“节目”! 在学校上学期进行的“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的框架内,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以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性为主要手段,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中心目标,以提高教学效果为核心任务,灵活运用并逐步完善这次课堂改革。

1、自学探究课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是我们一贯遵循的基本原则。无论是新授、练习、复习还是讲评,我们都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新授课前,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新知识的时间,充分相信“中学的课本学生自己是能看懂的”,老师需要做的,仅仅是那些学生把握不准的知识点,或者是帮助那些对知识理解不够准确的学生;练习课中,学生练习前也给予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教师需要解决的是那些大家都不能解决或者是都把握不准的问题,其他的,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去自己解决,或者是小组解决;复习课中,把知识点的复习完全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扫清知识障碍、自己去梳理知识结构,比老师在讲台上一遍遍讲解应该更有实效;讲评课时,在试卷下发后,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去自己寻找问题,自己改正试卷中出现的问题,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老师需要做的仅仅是那些大家都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要比老师从头到尾的讲解效果好的多。自学探究的实质是相信学生能力,相信学生的能力,是对时间的合理高效利用,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尊重和认可,这也是我校一贯坚持的“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样长期的坚持下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更是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

2、合作交流课

前面提到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部分问题学生自己不能解决。设置这类课型的目的是让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的思想进行激烈的碰撞,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合作交流必须有度,必须坚持“自主、互助”课堂教学中的三条最大极限原则,切实考虑到合作的必要性和实效性。合作交流,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表达、交际能力,训练学生积极发言、踊跃解决问题。

3、展示提高课

在充分的自学和合作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以充分战士自我的机会,使他们“从会做,到会讲”,实现了一个对知识驾御能力的质的飞跃,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问题理解的层次,同时鼓励他们大胆积极发言,又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性格,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这里,要紧密联系小组实际,避免每次发言的都是那几个学习好的,或者展示的过程中稍有不当,同学或老师便白眼想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帮助他们寻找学习的方法,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4、巩固总结课

巩固所学知识,总结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总结。总结的过程要适度的对学生和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经常性的进行总结的习惯,有利于他们形成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感悟进行反思,使他们不断的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对今后的学习生活积累丰富的财富。

5、反馈提高课

对所学知识抽取部分重点或典型题目进行反馈,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利手段,敦促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改进教学方法。反馈的题目不宜太多、太杂,一般是学习过程中出现过的原题或类似题目,控制在3分钟之内完成。有效的反馈和评价,能促使学生更加高效合理的利用课堂,更加自觉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以上仅仅是我在实践“自主、互助”教学模式过程中的一点点体会,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第11篇:“自主学习、生生互助”教学漫天

“自主学习、生生互助”教学漫谈

---龙成根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教育,在社会生产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在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教育事业对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能将“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能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本身的认知能力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谨此,笔者初探“自主学习、生生互助”的教学方式。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培养目标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卡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传统的教学方式突出接受与掌握,强调知识与技能,冷落了发现与探究,忽视了情感与体验,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和技能准确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练,考试时用固定的方法把知识表现出来,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的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的被侵蚀。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即自主式学习”,它并不是指学生自学,而是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的活动或过程。

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式的学习呢?

首先,给学生创设自主式学习的环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充当的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学生是既定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学生的任务只是被动地容纳和接受。这样的师生关系相当于“学生是储蓄所,教师是储蓄者”。课程运行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在学生那里储蓄的知识量,而学生则不断接受所谓的“博学者”的知识赠品,其客体地位及依附于权威的心理变得根深蒂固,批判意识及能力也就会随之丧失。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出来的学生只能是按照从老师那里获得的既定的思维模式无分析问题或是对所记忆知识进行重现,缺乏对事物的探究能力和自我分析辨别能力。教师本身也已习惯了按照早已熟悉的教案进行教学而使自身的思维方式程序化。倘若我们忽视了这些就会丧失了教育本身对被教育者其创造了和自我构建知识能力进行培养的最终目标。

在创设学习环境中,首先我加强在课堂教学中的双边关系,重视教,也重视学生的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列如:我在化学演示实验课程中,不仅注重学生的观察现象,还注重学生的实操体念。师生一起进行操作,破除学生“无知者”的主观假设,不再把他们看作是不成熟的,不能承担发现知识和创新知识的重托的个体。我们之间都已平等的朋友的身份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仅仅充当的只是引导者和研究伙伴,尊重他们、鼓励他们的进步,发现他们的成功。在尊重、信任理解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树立他们的自尊、自信、自强。通过创设一个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充满合作的学习环境和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角色,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不断地提高。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做出正确的评价,对自己的学习成败作出正确的归因,引导学生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自我纠正,班上多数学生已走上了自主学习的道路。

在我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虽有自主性学习,但我还是深深的感到当前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仍是师生自身内外部之间,师生之间单向信息传递的活动,从而导致了教学的低效性。我认为加强教学主体互动是解决教学低效性的最佳途径,一是师生互动,二是生生互助,三是师生内外知识之间互动。为此,我试初探“生生互助”

三、“生生互助” 一条崭新的路

“生生互助” 初始阶段,我为之感到痛苦和烦恼,同时更带给我更大快乐和骄傲。痛苦、烦恼的是课堂一但动起来,课堂上就容易产生“一发而不可收”的场面;快乐和骄傲的是学生摆脱了“各自为战”的学习方式,并且我看到了学生在互动中所蕴含的巨大的潜力。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匹千里马,等待着伯乐的出现;每一位同学都蕴着巨大的潜能,犹如一座金矿,等待开采。在烦恼和快乐中摸索,在痛苦和骄傲总结,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我通常采用以下做法:

1、建立学习小组、分配合作性学习任务

在现行大班教学体制下,教师要想以一人之力达到对全班学生关照似乎不大可能,但让学生之间互相关注,互相监督不失为一种优化教学策略。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使后进生得到同学的帮助,同时还可以使优秀生得到极大发展,也使全体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具体做法我把学生从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上平均分为几个小组,每组组长都由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竞争上岗)。组长的任务是:(1)辅助教师检查本组作业完成情况,组长作业提前由教师检查反馈。(2)某一教学目标完成后,组长协调组内学生通过互助尽可能地掌握教学目标并及时检测,将检测结果汇报给教师。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达标的学生则由组内已掌握的学生课上或课下进行辅导。使学生间尽可能多地产生互动与互助。

(2)档案跟踪

为学生建立档案,可使课堂中不彻底的分材教学真正走向彻底。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进步档案,记载是各自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学习,做到因材施教。促使课堂有效性得到提高。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助,是实现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保持师生良好教学心态的一种有效方向。我坚持以人的发展理论为指导,以改革课堂教学为核心,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让学生走自主发展终身学习的道路。

第12篇: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我们提倡构建和实施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目的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内在能动性,创建高效的课堂。高效课堂的创建,涉及到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学案的科学设计、小组的合理建设、评价的激励性等等。今天,我就实施“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中,关于教师的作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或见解。因为现在的课堂不是忽视教师的作用,相反,比起以前的课堂,对教师的作用要求更高。不当之处,望请批评指正。

一、自主学习环节教师的作用

“自主互助”的前提是自主学习,任何知识没有经过学生的深入思考是不会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的。在这一环节,教师应发挥什么作用?

首先要用明确的语言告诉学生 应该达成的目标和完成的任务。 关注学生是不是都在学习,学习的规范是否落实,进行及时提醒。 观察学生学习时有哪些障碍,为指导交流做准备。

观察学习的进程,把握学习的时间。在80%以上的学生完成自学任务,没完成任务的学生完成80%以上的任务,就可叫停,布置交流任务。自主学习的时间要充分而不浪费。

在“自主互助”课堂构建的初期还有学习方法的及时指导。

二、学生互助讨论环节教师的作用

1.观察、倾听学生的交流,对交流的过程进行指导。对偏离方向的进行提醒,对一些影响交流效率的情况进行指导:不全部参与交流,交流中不注意倾听、只说不做标记等等。

2.收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闪光点和呈现的问题,为展示时的指导点拨作准备。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交流中的个性问题作指导,帮助解决。

对交流中的共性问题、重点问题作引导,鼓励学生在展示时提出来,作为推动学生认识提升的生成资源。 【注意】在交流中不要回答学生提出的一切疑问。要学会让问题之球在学生中传递,争取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目的,让学生之间资源共享。

三、精讲点拨环节中教师的作用

这一环节中,教师牢牢把握两点:——抓住点拨的时机;点拨什么?——提炼点拨的内容(方法、规律、拓展、知识网络建构等)。

1.讲学生解决不了的。当问题之球在学生手中传不动了,教师就要及时点拨。不一定非得把内容直接拿出来,可以设问、引导学生,引起学生的思考、质疑,从而激发智慧的火花,还是依靠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2.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这里的知识有时不仅仅是本节课的内容,可以依据本节知识前挂后连。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图片,就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提前感知了血液组成成分的作用。

3.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易混、易错的知识和难点。比如学习肺内气压问题,展示时思路不清晰,很大一部分学生皱着眉头。我就利用现实生活中“吹气球”的例子讲解,学生豁然开朗,后面的知识解决就容易多了。 这也是我们市里始终贯彻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4.另外,我们还要讲随堂生成的问题。这些问题或许是我们教师没能提前预知的,也或许是本节内容没有体现的,但是学生提出来,我们就要解决。比如在讲“血液循环”时,学生提出了“组织液”,我们的教材和课标都不要求这部分内容了,但是我知道大部分教师都会讲,讲组织液、讲淋巴。讲了这一部分知识,“食物的吸收”中脂肪成分的运输学生也明白了。

总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好开门见山,直击要点,每节课一般不超过15分钟的时间讲解。

四、学生训练环节中教师的作用

为了保证高效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我们生物课没有课后作业,要求训练当堂结束。教师在这一环节的作用:

1、保证训练的时间。

教师巡回观察,确保学生能够把刚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2、精选训练的内容。

题目要灵活,要有层次性,不能纯记忆的,不能重复。

3、严格训练的形式。

像考试那样让学生完全独立地、快节奏的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作业实际上是高强度的训练,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很有作用,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能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进行补缺。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高度紧张地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减轻了课外负担。

4、重视训练的结果。

这样的检测就是学生当堂内容的掌握和拓展情况,教师不能草草结束,一定要关注结果,引导学生自己整理、归纳和提升能力。

当然在自主互助课堂的构建和实施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创建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都有自己的体会和经验,所以今天,我在这里向大家汇报交流,更多的是希望大家能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不断进步。若你们不吝赐教,我将不胜感激!

第13篇:自主互助课堂模式

“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

如东县苴镇德耀小学

金洁

一、模式核心概念解读。

“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引导、教导、诱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合作交流为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发挥各人的长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提升,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队协作精神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

此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是“自主互助”课堂的前提,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存在着差异,通过同伴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帮互学,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获得新的学习体验。

二、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⑴生本教育理论:一切为了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以学定教的方法论。

⑵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教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⑶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⑷教学相长理论

三、模式操作要领。

①导入新课,目标导学:导入新课,出示目标。目标呈现的形式可以是教师直接呈现,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归纳呈现;可以在课前呈现,也可以在课上呈现,目标必须简单明了,操作性强。

②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充分读书,思考,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③ 质疑问难,合作学习:启发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组内由组长负责,集各个组员的智慧,解决自主学习中难以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通力合作精神。

④集体交流,品读感悟:以集体交流的形式,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梳理学生反馈的读书情况,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谈感悟和收获,带着已有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⑤总结升华,拓展延伸: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提升。再由教师或课前做过一番探究的学生,给大家拓展与本课相关的内容,充分发挥集体的合力作用,激起学生继续探究的愿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习惯。

四、模式实践反思。

在镇“互助”教学模式与校“合力”教学模式的引领下,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学情,经过实践研究,反思提炼,初步形成了“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以转变教学方式为突破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伴交流与合作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后在教学中,我将不断实践反思,完善该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第14篇:自主互助学习型学习体会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点滴体会

2018年9月20日在市民族中学学习观摩了三节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以及若干老师的评课、教学感悟,使我逐渐认识到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不仅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从学生自主预习开始,经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馈矫正,逐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1.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体现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以前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安静,学生听讲聚精会神,鸦雀无声是再好不过的课堂效果了,而且每堂课总有着固定的模式: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小结。而现在我们通过学习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真正理解到:以往我们教师“一言堂”,现在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新面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起到组织、示范、引导作用,且上课模式不固定,而是根据每堂课的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正如有的学生所说:“我们自己做主的课堂我们喜欢”。气氛活跃,与以往的“鸦雀无声”形成鲜明的对照,体现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倡导的“乐学”思想,现在回想起来,“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广大教师的借鉴。 以前我们的学生一般没有机会在课堂上发问,即使个别同学提问,也是在教师讲授结束之后的空余时间中。同时,老师对这部分问题的回答,也停留在一对一的一问一答这种层面上。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少,缺少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学生一般处在被动盲从情况下,很少自主学习。教师教课本问题突出,引导学生使用课本学的问题,依然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习惯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针对我们教学当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平日教学中就有要注意自主学习的环节和小组交流的环节。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习惯的引导和培养。结合学校开展的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培养的计划,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探究意识、问题意识、主动表达的意识的进行培养和强化,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创建,打好学生基础。

逐步培养学生互助互动互学,同伴交流,向同伴学习,与同伴合作,与同伴分享,倾听同伴发言及意见,提出问题的意识,发现问题的意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既能学又能问,既问老师又问同学,主动请教,查阅有关工具书,勇于开口,敢于交流的良好习惯。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法指导,切实改变重教法轻学法的思想,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授课时要传授学法,课后练习要指导总结好学法,使学法的研究与指导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让学生“以例悟法,依法自学”。与当前规范办学的要求结合起来,通过减轻学生负担入手,引导教师改变课堂,改变作业布置的形式。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通过自主互助学习使课堂气氛变活,知识难度降低,教学涉猎面拓宽,教师对学生用情,学生学习感到有趣,师生间关系平等,学生越来越自信,学习态度趋于主动,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见解越来越多,共性和个性就会得到协同发展。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感触颇深,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逐步实施总结,提升自我的教学能力。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点滴体会

齐齐哈尔市第四十六中学

第15篇:浅谈“自主互助课堂教学”

浅谈“自主互助、快乐课堂”教学

敦煌市南街小学 刘英琴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

时代的发展已对过去的教、学方式提出新的要求,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并且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正是一种以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目标,以师生互助、生生互助为基础,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方法和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就自主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科学合理分组

科学划分小组对改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良好的认知品质的发展,培养学生合作、交际等各种技能,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教育上有一句话,就是“三年级的学生呈马鞍形”,意思就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各方面都起伏不定,在各方面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他们觉着自己长大了,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三年级的孩子,正处于转型期,这个阶段,也有他们自身的“优势”,比如朋友之间的互相联系,集体主义情感有所发展;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对教学以及道德原则等都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已表现出一定的创造力倾向。三年级正是自主互助学习型模式实践的重要阶段。

根据班额大小、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性别、个性特征以及思想状况等,在班主任的帮助下,我们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一般每组4人。排列方式一般采用两桌排列,合作时,两排可面对面的进行活动。

二、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要实现“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就必须要教会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一)自觉预习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应该逐步培养他们提前预习的好习惯,教师应提前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或个体、或小组,都应该有明确的任务,使小组各成员之间养成“个人探索——小组讨论——集体反馈”的尝试性学习方式,教师可预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二)课堂讨论

小组的划分使得各组成员之间形成相应的对比,学生们之间也会形成竞争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发挥学生的合作及探索意识,把在预习中反馈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内让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密切配合,分析、讨论,进而解决问题。如《天外来客——陨石》一课,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自学了解本文的主题,但对于第四纪冰川、陨石、地质学等专业词语却比较模糊,笔者利用课前学生收集到的图片、视频资料,在小组中和班级整体内形成互相交换、相互讨论、相互讲解的学习方式,解决了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专业术语,同学们通过积极地参与,不仅从趣味中掌握了知识,更感受到小组合作的力量。当然,教师也应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充分提出问题,然后抓住关键性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并及时总结点拨。

(三)课堂及课后评价

在流动的课堂中,教师要凭借敏锐的智慧,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评价,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这种自主、小组合作式的课堂中,教师可以从不同维度,给个人、小组以不同的奖励和“惩罚”,如平时不爱参与课堂的同学主动回答了问题,跟那些平时就很积极的学生相比,他们的奖励就应该大一些、多一些,以激励他们乐于、敢于主动参与。在教师课堂评价的影响下,学生也能学会用正确的语言来评价自己和他人。

课后评价、反思是教师检查、总结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查缺补漏,课上与课下的互补,也能使学生之间形成互相帮助,进而巩固知识的氛围。

三、在质疑中进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题,是“自主互助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发现问题,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学生发现问题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先问自己、再问工具书和课本、其次问同学、最后问老师,通过鼓励学生,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心愿和需求,这样质疑的勇气就会更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训练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学习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产生碰撞,进而提高各方面的素养。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应该让学生走进我们的教学设计,使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越来越成熟,学生也越来越多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第16篇: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基本模式是怎样的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基本模式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是一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它主要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它由自学课、展示讨论课、反馈课、习题课、复习课、讲评课等课型组成,自学课要求教师发放自学提纲,学生在提纲的引领下进行自主学习,自学中可与组内同伴交流,对交流中的重点、难点、疑惑点、方法和规律性问题可进行全班展示与讨论,我们的口号是“自学不充分不交流,交流不充分不展示讨论”。在自学课上,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指导者;在讨论课上,教师是点拨者、激发者、欣赏者、调控者、评价者;在反馈课上教师是总结者、发掘者、提升者、探索者、反思者。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基本摸式 对于相对完整的一个知识模块来说,学习的模式流程如下:

认定目标,独立自学――小组交流,互助落实――课堂讨论,质疑释疑――回扣目标,训练巩固――反馈矫正,反思升华

其中:

学生的独立自学是学生整个学习活动的基础性工程,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强调独立自学。

我们认为:“一对一”互助模式是效率最高的学习方式之一,因此80%以上的问题应该由“一对一”形式解决。

我们强调学生自主互助为主,但从来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在“展示讨论、质疑释疑”环节,教师的点拨提升水平关系着整个学习过程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我们强调教师要“该出手时就出手”。

教师的讲解要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即:讲易混、易错、易漏点;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般来讲,一个完整的知识模块需要自学课、课堂讨论课两节课完成,但并不绝对化,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我们对自学课和课堂讨论课的本质认识是:

自学课:要侧重知识的内化,即基础知识的落实,要通过小组内的结对学习、互助检查、组内交流等形式达成基础目标,不能仅是写在自学提纲上就完事,师生均要有强烈的落实意识。

课堂讨论课(这里指全班课堂讨论,是不同于小组交流的一种讨论方式):要实现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设法激起讨论、质疑的局面,不能出现简单的一人说完另一人接着说的“生灌生”现象;课堂讨论的问题不要贪多,要立足精、透,使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就重点问题抓住新的生长点,进行拓宽、延伸和提高等。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规范

自学课的程序及要求

自学课就是学生在自学提纲的引领下,自主、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自学课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自学、“一对一”互助落实、组内交流等措施落实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知识巩固了,才能进行拓展训练和能力提升。所以,如果自学课落实不到位,学生的学习就成了空中楼阁,既影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影响课堂讨论课的效果。为保证自学课的效果,我们制定了自学课的程序和要求。

1.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无论什么形式的课堂教学都应重视一节课的导人环节:可以“旧”引新,以“奇,,引新,以“惑”引新„„语言要具有生动性、煽动性和激励性。通过这一环节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

2.认定目标

认定目标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由学生齐读,也可由老师结合引人概括说出等,但勿走形式。

3.自主学习

(1)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以课本、学习提纲为蓝本进行自主学习,对自己的疑难和困惑进行标注,作为小组交流的重点内容。

(2)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3)学习环境要安静,强调此过程的独立自学、独立思考。

自学过程中,老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态,对个性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对共性问题给予及时点拨,以确保高质高效进行自学。

4.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是在学生独立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基础知识梳理、基本事实认定和成员间进行互助落实的一个环节,对于确认、升华学生个体的自学成果,落实基础知识,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也要高度重视此环节的组织。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如下习惯:

(1)小组内进行交流学习,妥做到”息回箱甘一即间早!曰咫以川仃米目”刀的胜行,对标注出的疑难问题重点交流。小组交流环节要完成基础目标。

(2)强调小组长的统领作用,调控交流时间、进程、方向和内容,督促组员落实。

(3)“一帮一”在此环节中要得到最大程度的落实—确保基础目标达成。 (4)各小组上报自己组内不能解决和解决不到位的问题,作为下一环节要展示讨论的重点内容之一。

5.小结与检测

作为一个重要环节的结束,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发挥到位。如:

(1)老师对本节课的自学从学习、纪律、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总结、评价,逐渐规芭学习程序。

(2)对一些基础目标(如字词读写、课文、公式、定理等知识点的记忆或背诵等)可在本节课的最后进行检测。

(3)要求学生对完成不充分的内容课后进行补充、完善,布置拓展类作业(如查河资料、课外阅读、探究实验等)或巩固类作业,作为链接课堂内外的过渡。

(4)如下一节有展示讨论任务,要特别跟学生交代明白,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学习从课内走向课外。

6.自学课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要教会学生进行自学(特别是刚开始时,要教给学生一些自学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对自学要求、达到的目标有明确的规定,例如要求学生用多长时间、达到什络程度,要求自学环境要安静、要求对自学中的疑难和困惑进行标注等。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动向,把握学生自学中表现出的重点、难点,帮助组织不够严少的学习小组加强管理,指导督促学习效率不高的学生等,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效益。

课堂讨论课的程序及要求

课堂讨论课是在自学课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拓宽、延伸和提高,可以说课堂讨论课是自学课的升华。它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通过全班展示讨论解决小组内的疑难和困惑;二是通过展示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鼓励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搜集更多的资料走进课内;三是分享全班同学的学习成果。

一、具体程序和要求 1.课堂导入

与自学课相比,课堂导人同样非常重要,方法也同样提倡多元。如可以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做简单回顾,也可以对上节课的基础知识进行2^-3分钟的卷面小测验,还可以小组内互测上节课学的基础知识等,之后要进一步认定学习目标。

2.课堂讨论准备

这一环节做好了,有利于高质高效的课堂讨论,教师要舍得在此花点时间,下点功夫,同时注意以下问题:

(1)课堂讨论的问题应是有一定难度、共性的问题,课堂讨论前要提前3-5分钟分工,让学生充分准备自己要讨论的题目,以保证课堂讨论的充分、高效。

(2)强调讨论不能停留在表面(只对答案),要透过“问题”看“本质”,即要理清题目的解题思路、应注意的问题、解题方法及规律、前后知识联系、收获感悟等。

(3)对重、难点问题要重点展示和讨论,要通过质疑答辩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3.课堂讨论

这是所有学习环节中最容易出彩的环节,是最能激发孩子们创造活力、学习热情因而也是深受学生们喜爱的环节,当然也是对教师挑战最大的一个环节。作为教师要高度重视这一环节的组织,通过这一环节把学生自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困惑消除掉,通过激烈的思维碰撞让学生拓展思维、升华认知、学到方法、提高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

(1)要求学生展示时声音清晰洪亮,粉笔字的大小适宜、笔画清晰,注意站立姿势和方位,不挡同学们的视线。

(2)强调使用各种规范的展示用语,限时展示。

(3)此过程致力于学生倾听、笔记、补充和质疑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耐心、包容、尊重、礼貌等品格的形成。

(4)学生课堂讨论的问题讲解不深不透时,教师可启发引导分解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把问题讲透。

(5)一般情况下,教师要视情况对展示内容进行点拨提升。要“高屋建瓶”地总结所学内容,“深人浅出”地提炼方法规律,以“发展为本”评价合作与纪律,达“画龙点睛”之功效。

4.达标巩固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落实,达标巩固环节是以落实为主要目的的环节,抓实是关键。 (1)给学生留出一定时间对学习提纲进行整理、补充,并由小组长负责检查落实,进行交叉巩固。

(2)回扣目标,回顾小结。

(3)进行达标测试或进行相应练习,进一步落实。

(4)要求学生对学习不到位的内容课后进行及时巩固或布置作业。

二、课堂讨论课需要注意的问题 1.交流时教师要注意调控交流时间、进程及方向。小组长注意把握交流内容,做到点面结合”,做到交流高效有序地进行。

2.学生能通过小组解决的问题不展示讨论,学生展示讨论后也不会的题目不展示讨论。

3.课堂讨论中控制优势学生的发言,以便给其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4.课堂讨论过程中要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倾听、笔记,对游离学生给予及时制止。

5.课堂讨论过程中要注意随时进行变式练习,加强落实。

6.课堂讨论中教师要有目的性地指导学生注意展示题目的方法、思想,而不是读解题过程,不是为做题而做题。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7.课堂讨论过程中要注意留出时间给学生进行整理、小结,整理消化过程中,要充分发”小组长的作用,注意检查落实,进行交叉巩固。同时要将一帮一落到实处。

第17篇:自主互助学习型(推荐)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小组建设

林志坚

刘德奎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也越来越被广大教师认同并采用。但由于对合作学习的认识、组织、操作不当,使得合作学习表面化、形式化,而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且存在着一些低效现象。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传统的分组学习,由于小组划分的随意性,组织的散乱,学生参与的不平衡等,致使合作学习多数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始终是优等生唱“主角”,后进生做“配角”,主角争相发言,风采尽展,配角只能随声附和,有的甚至“搭乘便车”,被动学习,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受“应试”大气候的影响,很多学校衡量好学生的尺度就是分数考得高,优等生永远受到正面激励,而一批学习成绩较后的学生却被早早淘汰出局,饱尝被人冷落的滋味,自尊、自信心严重受挫,个体分数评价对孩子心理的负面影响太大,绝大多数学生从中得到的不是肯定,而是巨大的压力,影响了情感、意志及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再加上家长不能正确看待学生的分数,常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不顾学生实际,过高要求学生。家长期望值过高,造成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产生畏惧感,形成逆反心理和反抗性格,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障碍。

二、现状分析:

如何让学生能够更有效的进行进行学习,一直是教育界所关注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我国基础教育实践领域曾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问题而开展过学法指导的教育实验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大量介绍国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开始重视对合作学习的系统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了不少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各种新的学习方式相继出现。但是,由于考试机制并没有发生变化,多数学校仍然用个体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由于在学生评价方面没有体现合作精神,势必影响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导致合作学生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员发展这一优势上难以得到更好的发挥。

通过观察和教学实践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合而不作” ﹑“合而滥作”的低效现象: 1.课堂出现冷场现象,学生合作不主动

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有时会发现教室里鸦雀无声。小组成员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商量、不讨论。要么自己埋头单干,要么若无其事地做与之无关的事,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合作中来,使合作流于形式。 2.学生层次不同,学习合作参与度不均。

通过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大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并能发挥出更多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优等生参与自由发言和小组汇报的次数明显多于学习困难的学生。

3.分组活动时间有限,学生合作不充分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往往是学生才开始合作的几分钟,刚进入状态,或是个别小组先完成了,教师就急着让各小组汇报成果,然后匆匆结束进入下一环节,把合作学习变成走过场。 4.角色分工不到位,各组成员分工不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经常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很少考虑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性别等个体差异的均衡搭配;而且,成员内分工不到位,各人担当的角色比较固定,往往由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代表发言,而忽视了表达能力较差学生的锻炼机会。合作学习时,不少同学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做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情,学习成绩好的自然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学习困难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只是其陪衬。

因而要重视和加强班级小组建设。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是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基于小组的合作是合作学习最基本的方式,也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每一位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小组建设,要对学校制定的“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小组建设规范条例”认真进行学习和研究,严格按照“规范条例”搞好班级小组建设。

三、理论依据:

1、潜能开发理论:脑科学研究证实。每个人都是富有潜能的创造者,中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智力、开发学生潜能的最佳时期,只要教育恰当,引导得法,完全有可能把青少年头脑中蕴藏的智慧潜能进一步开发出来。

2、主体性学习理论:马克思认为,人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才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事实,并在这一过程中改进发展和完善人本身。

3、合作学习理论: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要使学生小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

三、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一):明确教师的角色和职责

研究性学习有着与学科课程完全不同的特点,教师想要成功地指导研究性学习,就必须首先对自己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和职责定位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对每一位教师来说,他首先是学科教师,必须先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然后才是研究性学习中的课题指导教师。撇开学科教学任务来做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师是不现实的。第二,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研究,所以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要角色应该是一个促进者、一个教练。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维持和促进学生小组研究活动能够持续地进行下去。

(二)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小组划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教学实验的成功与否。一个学习小组就是全班的缩影。班主任在深入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并弄清他们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个性品质的基础上,根据平日观察、考试成绩,以及其他课任教师的意见,将班内学生均分为优、良、中、差四类,从每类中选一个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由“优”生任组长,与“差”生同位;由“良”生任副组长,与“中”生同位。为了让组内的成员合作顺利,教师在分组时不是单凭自己的考虑去指定每个小组内的成员,而是首先让“差”生选择“优”生,征得被选择“优”生同意后,才将他们划分到同一小组内。不仅如此,为了方便进行更大范围的交流与合作,相邻的两个小组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组成一个8人的大组。一学年结束后,教师可根据实际,合理调整学习小组。分组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组内各成员的智力、非智力因素不同,各合作小组在总体水平上又基本一致。“组内异质”为小组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建立好学习小组后,还要对学习小组内的各位成员做出具体的分工,并对小组中的四位成员进行如下冠名:如优秀生是“领头大雁”,担任组长,具体负责组织讨论、收发作业、指导差生;良好生是“后起之秀”。担任副组长,具体负责讨论记录、小组纪律、指导中等生;中等生是“希望之星”,是小组讨论的“第二发言人”;差生是“可畏后生”,是小组讨论的“首席发言人”。每一位成员分担小组不同的责任,使其在学习活动中都能各司共职、各尽所能、共同提高。

(三)小组建设的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是以优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

2、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教师应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为原则,以质疑问难作为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3、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的轻松、愉快、接纳、宽容的课堂气氛。小组间的成员应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团结协作,取长补短,达到预定学习目标。

(四)合作学习的要求

1、每个人都有责任保证自己小组所有成员掌握应掌握的学习内容。

2、在合作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首先向小组成员求助,如果仍然不能解决,再请教老师。

3、合作学习在听取和比较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时,要集思广益,做一个虚心的倾听者和积极的辩论者。

4、只谈关于合作内容的话题。

5、乐于担任的角色。

四、实施过程及预期效果

1、2011年9月为宣传发动阶段。本阶段通过两步来完成,第一步首先是配合学校学案导学模式,实验课题老师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进行理解和讨论;第二步是在讨论的基础上,在实验班级合理安排划分小组,并利用周六或晚上的时间学习有关文件和教育教学理论。

2、2012年3月以后为探索实施阶段。教师在第一阶段讨论、探究的基础上,探索自己自主、高效、优质课堂教学的特点,并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在本阶段中,希望学生减少心理压力,排除厌学情绪,增强合作意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第18篇:自主互助型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从“一元”走向“多元”

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 崔佃金

数学教学从“一元”走向“多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学学科功能由过去的只考虑其“技术功能”到现在“技术功能”与“文化功能”并重;数学的思维方式由过去的以“演绎推理”为主到“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并重;数学学习方式由过去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到“教学、学习、研究同步协调”。这是新教育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对于数学,过去考虑较多的是其知识性和工具性。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学生的发展需要,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充分发挥数学的技术功能和文化功能是数学新课程的基本要求。

闸北八中“勾股定理”一课较好的体现了这方面的变化。首先在课堂引入中用“数学家建议用勾股定理图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引发学生对勾股定理图的兴趣;在“新课探索二”中,用1955年希腊发明了一枚印有勾股定理图的邮票,再次加深学生对勾股定理图的印象,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勾股定理的证明做好了进一步的思想准备;在推导出勾股定理后,老师进一步从公元前2198年大禹治水使用到勾股定理,公元前1120年商高发现勾股定理,公元前600年陈子用勾股定理测日,公元前560年毕达哥拉斯证明勾股定理,公元220年赵爽证明勾股定理,公元250年刘徽证明勾股定理,1860年伽菲尔德总统证明勾股定理,1955年希腊发明勾股定理纪念邮票,2002年“赵爽弦图”作为世界数学家大会会标等一系列事件。展现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从平民到总统,从一般应用到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勾股定理的影响范围之大、之深。说明勾股定理不仅仅是数学问题,不仅仅反映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她已成为人类文明的象征,她已成为人类智慧的标志!

我在平时教学中也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体现数学的文化教育功能。我在执教“球的体积”一课时,首先由引例“梵塔探圣”让学生体会“分割求积、组装求和”的思想。再由有限分割到无限分割探求半球的体积,并介绍刘徽及刘徽极限思想,用极限思想贯穿整节课,整节课的暗线是选取截面把立体问题平面化的思想。特别指出的是对刘徽的介绍,刘徽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宋徽宗时代追封他“淄乡男”的数学爵位,是我们淄博人,淄博的教师在淄博的课堂上给淄博的学生介绍淄博古代的数学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数学既是严谨的演绎科学,又是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猜想等合情推理与判断、证明等演绎推理的交织互动。数学教学必须按“归纳—演绎”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经历可信的、自然的、有一定弯拐歧路的知识生长过程,模拟数学家研究数学的过程。从合情推理发现数学命题,再由演绎推理证明命题的真伪,正是人们发现、发明、创造的一般程序。

我认为,数学探索、研究中艰难坎坷的体验和成功的喜悦,是人生十分珍贵的经历。只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他们在日常的阅读中,在听讲中,在解题中,总会有所思考,有所猜想,有所发现。这日常中的点滴发现,与重大的数学发现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我在进行“数学归纳法”教学时就体现了这个原则。课堂上把不完全归纳法和数学归纳法放在同一节课内学习,引导学生用不完全归纳法先猜想问题的结论,再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教学中还从“3+3=6,3+5=8,5+5=10,3+7=10,5+7=12,3+11=14,…”让学生发现规律:“任意两个奇素数的和都是偶数”,这显然是一个正确的结论。再把这些式子反过来 “6=3+3,8=3+5,10=5+5,10=3+7,12=5+7, 14=3+11,…”猜想出结论:“大于4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这就是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教育学生伟大的猜想和发现就在我们身边。课上还介绍了王元、潘承栋、陈景润在歌德巴赫猜想证明中的巨大成就。

过去人们重视是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现代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学生亲身感受、实践操作,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在自己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通过主动参与式、探究式、活动式、合作式学习,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转化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收集、判断、选择和利用信息的良好素质,形成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这样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两者又统一于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真正做到了教学、学习、研究的同步协调。

立体几何是高中教学的难点,我每次执教立体几何时,都指导学生们人人制作正方体、长方体、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多种学具。通过学具和现实生活中的几何体直观感受点、线、面、体相互关系。认真体会每个概念的产生过程,深刻体味每个定理、命题的生长过程。每次很快攻克了立体几何这个难关。

在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开展课题研究,是实现超越自我的有效途径。我在《规划任务书中》确定的课题是“数学心智教育方式”,课题的初步界定是:在数学教学中贯彻数学方法论、文化论、学习论的基本原则,发展学生的心智,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教育方式。

课题共有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的实验与研究;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教学;一般解题方法的教学;数学文化和审美意识的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高中数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等七个子课题。

为了不断学习的需要,我先后自费购买了千余册教育理论书籍,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同时,课题组还聘请了山东教育学院仝素勤院长、山东师范大学刘继武教授和淄博市教研室朱恒杰老师担任指导教师。

这一课题现已被批准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10月7-9日课题组的两位老师已参加了在济南举行的课题主持人培训会,这给课题的研究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也为我的课题研究增强了信心。我和课题组的老师决心排除一切困难,力争课题实验的成功,重塑课堂教学中崭新的自我。

这次培训,我的最大收获就是找到了自己的成长之路。这就是“走进课堂找问题,从案例研究开始;反思教学行为,寻找发展的突破口;开展课题研究,重塑崭新的自我;总结教育实践,提炼教育思想”

培训中,专家的报告给了我理论支撑,学员们的交流给了我思想的启迪,学校的参观给了我实践的突破。我对自己的未来信心更强,决心更大,干劲更足!专业发展历程是一种内心深层次的幸福感受。只要坚持“从已有教育教学的经验中寻找生长点,从教育教学实践的突出问题中寻找突破点,从教育教学实践发展的趋势中寻找挂钩点,从教育教学的先进理论中寻找支撑点”,我们就会成为“教学有思想,研究能专注,科研见效益,学术有观点”的名师。

第19篇:初探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式教学

初探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式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那么,我们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下面结合实践谈谈我的体会。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育氛围。

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自主学习。要让学生笑着去学,教师决不要板着脸更不能训斥学生,真心尊重每个学生,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一种民主的学习生活,以民主化的教学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

二、多让学生亲手操作,提高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指导学生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原理时,就是要为学生创造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

三、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

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所在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是丰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学习全过程。参与要多样化,如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学生能提出一些问题,有的可能有价值,有的可能很离奇,甚至可笑,但学生敢于提出,说明他们是积极参与思维的。当然,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参与的内容和形式也是不同的。

第20篇:小学高年级语文“自主互助”教学模式

小学高年级语文“自主互助”教学模式

自主预习,初步感知——精讲点拨,互助探究——悟情悟理,学习表达——自主积累,拓展延伸

一、自主预习,初步感知

1.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高年级语文的预习一般放在课前完成。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预习,对课文内容的预习一般包括:

(1)读准生字词,认会生字; (2)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3)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 (4)找出不明白的问题; (5)搜集资料。

2.检查预习情况

采取学生互查和教师督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小组检查或同桌互查预习情况,交流初读所得,质疑并请教同伴。

(2)教师通过学生的汇报情况,摸清情况,及时将自己的预设和学生的质疑有机结合在一起,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达到“以学定教”。

这一环节可在课前几分钟去做,也可在讲课开始时完成。教师根据检查情况进行问题的预设,决定课堂教学策略。

二、精讲点拨,互助探究 这一环节是课堂的主体,可分四步进行: 1.独立感悟。

让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读书,独立思考,自己感悟。

2.小组合作交流。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内围绕重点问题展开交流,充分发表各自的独立见解。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到交流中去。在这一环节中,一定注意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交流进度,千万不要流于形式,走过场。

3.全班汇报。

小组交流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地引导、点拨,解决存留学生心中的疑惑,统一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允许学生生成新的问题和疑惑,并及时引导解决。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对重点问题的解决,完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潜心读书、感悟是基础,组织好学生的充分交流是关键。而教师针对学生的交流适时适度地引导是提高读书感悟、自主探究实效性的重要条件。教学是师生共同创造、共同推进的过程,学生的回答就是丰富的资源。我们注重课前问题的预设,但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新问题的生成。新生成的问题往往很有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动态生成性执教。

三、悟情悟理,学习表达 在完成对课文内容理解、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高年级阅读教学,既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又要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具体操作: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体验文本,领悟感情。进而领会作者的表达特点。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的独特体验。

3.领悟表达方法要有重点,强调一课一得。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每个单元的主题,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领悟到一篇课文在写作上的独到之处,或是学习作者表达的方式,或是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或是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等等。

四、自主积累,拓展延伸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学内容进一步深化、积累、巩固,对所学方法进行梳理,达到系统整合、夯实基础的目的。

1.积累

大家要明确,积累并非单只积累好词佳句,还要积累学习作者好的写作方法、观察方法等。

2.拓展

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或是对课内阅读内容的延伸(拓展阅读),或是对写作方法的运用(练笔),或是对跟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的搜集(综合实践)等。

总之,通过拓展延伸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课内的学习。

教师自主互助教学工作总结
《教师自主互助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