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计划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08 07:33:01 来源:教学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他们但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

2、引导儿童进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国公民教育的范式。

3、呈现历史的“人化”,引导儿童走进历史。

4、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

5、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

6、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工作计划《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四、教材重点难点重点:

“我们的民主生活”和“我爱祖国山和水”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对祖国山河了解,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五、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5、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推荐第2篇: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以邓小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积极投身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不断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问题,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 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50人,其中女生25人,男生25人。经过四年的小学生活,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同时,五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学生的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迫切需要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因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这一门课程,能积极投入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方便面的来历、天涯若比邻、科技改变生活等三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节次主题,每个节次主题都产生一个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话题,节次主题又生成多个小话题,也就是课时活动主题。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是在前几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了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品德与社会课程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农民、勤俭节约的情感态度,认识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向学生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信息传媒,让他们从这种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理解体验,引导学生逐步建构起健康开放的人格;通过科学技术的启蒙,对学生进行认识世界的价值观教育,引发学生对世界大家庭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二单元《多彩的现代传媒》,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三)课程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3、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主要农作物,知道它们是怎样种出来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付出了怎样的劳动,了解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

2、知道农业是衣食之源,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

3、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应该爱惜粮食。

4、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通过多种方式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尊重农民,体验他们付出的辛苦劳动与智慧,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6、了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初步懂得通信礼仪和法规。

7、懂得利用现代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知识。

8、了解世界科技的发展。

9、了解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10、知道科学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四、教学策略

现在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已不是显性的道德说教,而是采用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我在教学中将会积极采用对话性、活动化、体验性、开放性和价值渗透性的教学策略。

1、对话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因此,我会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我要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对话的质量。

2、活动化教学策略。

教学时,我不会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学生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引导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学生对外部世界的多种感受。

3、体验性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都进行了预设。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开放性,我在教学中将主要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精彩。

4、开放性教学策略。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教师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我将会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10——12课时 第二单元

11——13课时 第三单元

10——12课时

推荐第3篇: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本班学生17人,全班学生团结上进、活泼诚实,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个3单元、9个板块主题、19个活动主题,主要综合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我是中国人”和“走近世界”中的相关内容。

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方式来组织学习内容,充分考虑到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点面结合、由近及远的编写原则,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三方面内容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材料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单元为主题来构建学习内容。教科书贯彻儿童的学习“源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生活、引导儿童生活”的理念,力求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取他们熟悉、感兴趣的、有研究价值的社会问题作为教科书的素材,来构建开放的学习主题。“方便面的来历”、“天涯若比邻”、“科技改变生活”是本册教材的三个学习主题,都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指导学生展开开放的学习活动。教材设置的情境贴近生活,能够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教科书从单元学习主题的构建到板块主题的选择再到活动主题的设计,都遵循了课程标准所强调的“点面结合”的设计思路,从最熟悉的内容导入,然后一步步加深,最后扩展到最前沿最复杂的内容。这样安排,使得整个教学内容层次清楚,又具有深度。

教科书在围绕单元主题选择教学内容时,努力体现出课程的综合性。教科书将天文、地理、历史、伦理、生物科技、通信科技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科学的教育融入其中,通过学生的探究、合作,实现学习内容的自主构建,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的有机统一与整合。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农业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关系。2.帮助儿童初步了解生活、了解社会。

3.了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初步懂得通信礼仪和法规。

(二)能力目标

1.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2.重视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3.初步学会围绕某一问题做分析、辨别的方法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2.帮助儿童认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共生共存的关系,促进儿童合作意识的形成。

3.通过典型故事让学生受到启迪和感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是高年级的起始册,主要安排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我是中国人”和“走近世界”中的有关内容标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与前几册内容的区别,从不同的角度选取学习内容,体现“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注意实地调查、思辩活动等适合高年级开展的活动。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独立的见解,喜欢质疑,教材就多采用一些说服力强的科学材料,避免说教式的教育。材料的选择不仅仅限于我国,而是引导学生放眼世界,这就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五、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4.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重视学生实践性学习的指导。在教学中设计调查、访问、参观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学会以不同的学习方式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初步掌握一定的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从而能自主有效地进行探究学习。 2.重视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教学中要设置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求学生的良好品德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得以实现。

3.教学时间和空间具有开放性。教学内容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中的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教科书还注意本课程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使教学时间得以拓展延伸。

七、课时分配

第一单元 方便面的来历

1 粒粒皆辛苦

第一课时 小麦的来历 第二课时 身边的农业

2 走进食品加工厂

第一课时 参观食品加工厂 1-2第二课时 生活离不开工业 13 珍惜劳动成果

第一课时 浪费现象调查

第二课时

节约从我做起

第二单元 天涯若比邻

1 便捷的通信

第一课时 电话连着你我他

第二课时 信件传真情 2 多彩的现代传媒

第一课时 电视里看世界

1-2课时

1-2课时 课时 课时 1-2课时 1课时 2-3课时

2课时

2课时 第二课时 读报纸 看杂志 1-2课时 3 走进网络时代

第一课时

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2课时 第二课时 警惕网络陷阱 1-2课时 第三单元 科技改变生活

1-2课时 1 身边的科技

第一课时 我家买了洗衣机

第二课时 寻找身边的科技

2 科技推动社会发展

第一课时 古代的四大发明

第二课时 三次技术革命

第三课时 科技的今天、明天 1-23 锋利的双刃剑

第一课时 科技的双刃

第二课时 趋利避害 附:教学进度

周次

页数 1

1----6 2 7----10 3 11----14 4 15----16 5 17----20 6 实践活动1-2课时 1-2课时 1-2课时

2-3课时 课时 2-3课时 1-2课时

7 21----27 8 28----31 9 32----35 10

36----37 11

38----42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实践活动 43----46 47----50 51----55 56----58 59----65 实践活动 期末复习期末复习期末质量检测

推荐第4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一、本班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生学习兴趣不很高,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对品德的知识知道了解得比较少。因此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虽说已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但毕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阅历浅,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切忌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所以我尝试以动情的话语,开启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

二、教学方法: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情、明理、导行”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故《品德与社会》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1)以趣激情,导入新课。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善于发现和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以趣激情的导课方法多种多样、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2)知中生情,学文明理。学文明理是《品德与社会》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认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爱之切”,因而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在学生形成道德认知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3)情理交融,辨析导行。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知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辨析导行”十分重要。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辨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品德与社会》课还必须安排一定时间供学生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认知,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要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三、具体措施

1、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讨论、体验,进行学习。

2、以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活动来感知合作的意义。

3、教学中注意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4、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与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切身事例,分析对错与否并明白理由来体验课本中的话题,加深印象。

5、教学时注意课堂向课外的延伸。引导学生开展调查活动,让学生学会理论应用于实践,进而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6、教学中要联系生活,让教学更贴近学会的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会性。

四、课时安排:

单元 内容

我们共同的祖先

课时安排

1、文明的曙光

一、寻根问祖

坚忍不拔的炎黄后代

与历史为伴 传递文明的纸

2、伟大的发明

“文明之母”—印刷术

1 1

沟通全世界的指南针

火药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步

思想家孔子

3、杰出的智者

伟大的军事家孙武 1 1

二、可爱的祖国

三、我们同有一个家

活动

1、我们生息的

国土

2、沿着江河走

下来

1、走进民族大

家庭

炎黄子孙的心

探寻古代科学家的足迹

学习写家史 俯瞰祖国大地

绕着边境走一圈 认一认祖国政区 活动:拼祖国政区图

首都北京

三级阶梯上的国土

“多”与“少”的思考

黄河东流水 长江的诉说 一起采集民族之花

民族一家亲 打开天山脚下的民族之窗

游子回家 宝岛孩子的心愿 我的中国心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总结

走进学习广场 1

推荐第5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本班学生共69人,这是个团结上进、活泼诚实的班集体,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三、教学目标

1、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诚实守信,才能取信于人。

2、了解学校、班级民主生活区的表现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明白民主生活区的意义,树立现代民主意识。

3、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风景名胜的国家,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

4、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四、教学策略

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3、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五、教学进度

时间

工作内容

备注

第一周

机动

新学期常规教育

第二周

第一单元:让诚信伴随着我。1 请你相信我

第三周

2 诚信是金

第四周

3 社会呼唤诚信

第五周

第二单元 我们的民主生活。1 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

第六周

机动

国庆放假

第七周

2 集体的事谁说了算

第八周

3 我是参与者

第九周

4 社会生活中的民主

第十周

半期复习

第十一周

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1 我的祖国多辽阔

第十二周

2 江山多娇

第十三周

3 祖国的宝岛台湾

第十四周

4 祖国江山的保卫者

第十五周

第四单元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1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第十六周

2 各族儿女手拉手

第十七周

3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

第十八周

机动

第十九周

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

考查

推荐第6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他们但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

2、引导儿童进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国公民教育的范式。

3、呈现历史的“人化”,引导儿童走进历史。

4、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

5、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

6、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工作计划《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四、教材重点难点重点:

“我们的民主生活”和“我爱祖国山和水”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对祖国山河了解,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五、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5、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六、课时安排

一周一课,其间也可安排一些劳动、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

教学进度:

第一周:机动、新学期常规教育

第二周:第一单元:让诚信伴随着我。1 请你相信我

第三周:2 诚信是金

第四周:3 社会呼唤诚信

第五周:第二单元 我们的民主生活。1 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

第六周:机动、国庆放假

第七周:2 集体的事谁说了算

第八周:3 我是参与者

第九周:4 社会生活中的民主

第十周:半期复习

第十一周: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1 我的祖国多辽阔

第十二周:2 江山多娇

第十三周:3 祖国的宝岛台湾

第十四周:4 祖国江山的保卫者

第十五周:第四单元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1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第十六周:2 各族儿女手拉手

第十七周:3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

第十八周:机动

第十九周: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考查

推荐第7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他们但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

2、引导儿童进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国公民教育的范式。

3、呈现历史的“人化”,引导儿童走进历史。

4、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

5、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

6、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

四、教材重点难点重点:

“我们的民主生活”和“我爱祖国山和水”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对祖国山河了解,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五、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5、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六、课时安排

一周一课,其间也可安排一些劳动、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

教学进度:

第一周:机动、新学期常规教育

第二周:第一单元:让诚信伴随着我。1 请你相信我

第三周:2 诚信是金

第四周:3 社会呼唤诚信

第五周:第二单元 我们的民主生活。1 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

第六周:机动、国庆放假

第七周:2 集体的事谁说了算

第八周:3 我是参与者

第九周:4 社会生活中的民主

第十周:半期复习

第十一周: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1 我的祖国多辽阔

第十二周:2 江山多娇

第十三周:3 祖国的宝岛台湾

第十四周:4 祖国江山的保卫者

第十五周:第四单元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1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第十六周:2 各族儿女手拉手

第十七周:3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

第十八周:机动

第十九周: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考查

推荐第8篇: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诚信的内涵,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诚实守信,才能取信于人。

2、从正反体验中,感受诚信与否给人们生活和心理带来的不同影响。对不诚不信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和愤怒;对自己的失信行为感到内疚和自责。

3、能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不讲诚信的行为进行辨别和道德评判,能根据不同的情景。在现实利益与道德冲突间选择正确的行为。

4、知道社会生活中处处需要诚信,当今社会倡导诚信的意义,愿意为建造诚信社会尽力。

5、了解学校、班级民主生活的表现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明白民主生活的意义,树立现代民主意识。

6、初步懂得权利与义务要相统一,能够按照公开、公平、民主、平等的原则,行使自己的权利。主动参与学校的民主生活。

7、初步了解有关社会民主生活得常识,增强社会民主意识。

8、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9、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10、知道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热爱解放军。

11、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12、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13、知道生活在海外的中华儿女也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了解他们情系中华、报效祖国的情结。

14、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材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每个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主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

2、内容体系

第一单元让诚信伴随着我。本单元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让学生从小懂得要做一个讲诚信、讲道理的人。提高道德荣辱观,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唤起儿童对诚信的需求和愿望。

第二单元我们的民主生活。本单元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民主意识培养。同时还要提

高学生参加各种民主生活的能力。让学生从小感受到民主生活的基本特征,学会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

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本单元以祖国的山和水为主线,将我国的疆域、领土面积、行政区划、有代表性的名山大川、台湾以及热爱放军等方面的内容整合为一个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社会生活现象,来认识和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并进一步认识祖国山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第四单元我们都是中华儿女。本单元旨在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在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方面存在的差异,认识到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历史传统、文化信仰和地理环境的不同。

3、重点和难点

(1)、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知道言而无信的人会给对方带来不悦,失去别人的信任;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2)、感受诚实是立身之本,理解“人无信不立”,理解诚实在待人处事中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3)、学会管理自己,形成主动管理自己和参与校内各项工作的意识。

(4)、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知道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知道我国的主要地形、地貌、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他们的位置。

4、教学资源

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表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他们但缺少社会经历。

四、教学方法设计

1、加强对教材的钻研,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问、多说、多疑来发现生活的美,感受现代生活。

3、通过体验、观看、交流、查询、了解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网上查询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可贵、法律的重要、科学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生活。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详情见附表:

六、教学评价方案

1、评价标准:

学习态度。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

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

学习结果。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

2、评价方式和方法:

评价方式:

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

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作品评价、个案分析等等。

保安希望小学 闫永利

2012年8月28日

推荐第9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本班学生共69人,这是个团结上进、活泼诚实的班集体,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三、教学目标

1、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诚实守信,才能取信于人。

2、了解学校、班级民主生活区的表现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明白民主生活区的意义,树立现代民主意识。

3、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风景名胜的国家,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

4、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四、教学策略

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3、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温求文2013.9

推荐第10篇: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5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潜能生辅导计划

1、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习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2、根据学生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双方一起努力,提高学生品德意识。

四、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 (8课时)

第二单元: 我们都有发言权 (8课时)

第三单元: 乡村新发现 (6课时)

第四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6课时)

第五单元: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8课时)

第11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本班学生共69人,这是个团结上进、活泼诚实的班集体,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1、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诚实守信,才能取信于人。

2、了解学校、班级民主生活区的表现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明白民主生活区的意义,树立现代民主意识。

3、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风景名胜的国家,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

4、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3、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时间

工作内容

备注

第一周

机动

新学期常规教育

第二周

第一单元:让诚信伴随着我。1 请你相信我

第三周

2 诚信是金

第四周

3 社会呼唤诚信

第五周

第二单元 我们的民主生活。

第六周

机动

国庆放假

第七周

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1 2 集体的事谁说了算

第12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五(1)班《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梅营小学 普素珍

一、班级学生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1)班有学生24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16人。优生优6人,中等生有17人,特别差的学生有1人。这个班是团结上进、活泼诚实的班集体,绝大部分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二、全册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有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三、全册教学目标

1、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诚实守信,才能取信于人。培养宽广的心胸,学会和朋友们和平共处。

2、了解学校、班级民主生活区的表现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明白民主生活区的意义,树立现代民主意识。

3、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风景名胜的国家,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

4、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5引导学生体会生命中的“爱”——家人的爱、社会的爱,认识人类社会对生命的尊重,体会自己生命的可贵,学会积极的心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6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一些安全知识,并使自己的自救、自护能力得到提高。

四、具体教学措施

(一)注重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1、以所有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就意味着教材的使用必须与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所以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范例”。

2.《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社会性和地域性,要求《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必须开放。开放性的课本内容势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补充,使教学加强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

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人的德行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

(三)注重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导行落到实处。

(四)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教学中可采用对话性、活动化、体验性、开放性和价值渗透性的教学策略。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

1、家庭万花筒 第二周

2、父母——我特殊的朋友 第三周

3、我是文明家庭一分子 第五周

1、难忘的校园生活 第六周

2、园丁赞歌 第七周

3、我为母校添光彩 第八周

1、诚信真可贵 第九周

2、退一步海阔天空 第十一周

3、让我们同行 第十二周

1、我是小小安全员 第十三周

4、遇到危险我不慌 第十四周

3、红绿灯 第十五周

2、小心“电老虎” 第十六至二十周期末复习

第13篇: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文 章来件 www.daodoc.com xiexiebang.com1.课标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规定,本文摘自教“育文摘Www.EDuZhaI.net “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本册教材从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维度,以“寻根问祖”、“可爱的祖国”、“我们同有一个家”三个单元的篇幅达成《课程标准》的上述要求。 (1)教材的呈现方式上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结构创新,主题构建,范例原则。讲究层次,引发问题,信息单元丰富)。 例:以我国远古的农业文明、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古代文化名人三个主题勾勒出我国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传承,凸显出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在第二单元里,教科书从国土教育(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和地形、人口、资源方面)与“沿着江河走下来”(黄河、长江)两个主题的学习,通过对祖国疆域纵向、横向的空间分布形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第三单元里,通过对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展示,通过对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教材内容最显著的变化是点式呈现,课程观念和目标发生了根本变革(强调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 例: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对我国古代文明的感受,萌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所以这个单元就不是单纯的学习历史,不是我国古代史的讲授。但是在各主题中又都设有很简单的年表,用以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历史概念。并且,这个单元的最后展示出一个家庭历史的范例,引导学生学习写家史,教学工作计划《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这样通过具体的感受、初步的熏陶、简单的练习,不仅达成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而且更加开阔了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3)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例:第二单元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不是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不是标语口号式的教学。而是帮助学生具体了解伟大祖国辽阔的国土、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和地形、人口、资源、大江大河,以地图学习作为中介,从祖国的空间分布方面产生比较具体的表象,这样学生们所受到的教育就是实实在在的,而决非空泛的了。 特别提示: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地图学习,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形成。 (4)教材的使用,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给教师留有充分的教学空间) 例:第二单元中对祖国行政区的学习,教科书以《中国政区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又以制作表格、朗读歌谣和开展拼图游戏等活动方式帮助学生学习,不仅使教师的教学空间十分宽阔,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很活泼。 (5)教材引导教师自主引发教学思考(提倡教学反思,提升教师的社会认识水平。)

二、本册教材使用中的问题、困难与解决 1.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都源于生活。有的是学生的直接生活,有的是他们间接可以触摸到的生活。由于间接生活与学生有距离,教学中的困难可以用如下方法解决: (1)帮助学生运用直接生活经验来感悟 (2)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利用故事吸引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2.运用形象思维拉动抽象思维 小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认知有着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特点。 本册教材内容的教学可以利用地图作为形象认知的中介,帮助学生接受抽象认知的内容。例如,《我们生息的国土》主题教学就要尽量利用地图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学习内容,达成教学目标。 1.评价的目的与功能必须明确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促进儿童的发展。而不是对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作出终结性评定,或对儿童进行比较或分等。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重视的是诊断与调节的功能、强化与教育的功能。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内容包括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综合性评价。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除了采取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学生自述、学生互评、作品评价、个案分析等方法,也可以采用测查、检测的方法获取反馈信息。文 章来件 www.daodoc.com xiexiebang.com

第14篇: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17-2018第一学期)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学习做人与做事的基本知识,关注周围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本班学生共36人,多数学生思维活跃,诚实守信,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课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三、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分为可爱的中国、民族团结一家亲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三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包括我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古老的中华文明、我爱你中国和中国之最五个部分;第二单元包括多民族的大家庭、丰盛的民族饮食、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形式多样的住房、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和团结和睦建设家园六个部分;第三单元包括传媒与生活、网络连着我和你、获取有益的信息三个部分。

四、教学目标要求:

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首都、人口、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分割的一部分;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了解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知道黄河、长江是养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作出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宗教、饮食、服饰和节日,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4、了解我国的你民族自治政策,知道各民族与汉族共同创造和发展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5、感受通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体会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消息。

6、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和适应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

五、教学措施

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4、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5、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6、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第15篇: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1.课标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规定,

“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本册教材从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维度,以“寻根问祖”、“可爱的祖国”、“我们同有一个家”三个单元的篇幅达成《课程标准》的上述要求。

2.教材的特点

(1)教材的呈现方式上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结构创新,主题构建,范例原则。讲究层次,引发问题,信息单元丰富)。

例:以我国远古的农业文明、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古代文化名人三个主题勾勒出我国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传承,凸显出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在第二单元里,教科书从国土教育(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和地形、人口、资源方面)与“沿着江河走下来”(黄河、长江)两个主题的学习,通过对祖国疆域纵向、横向的空间分布形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第三单元里,通过对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展示,通过对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材内容最显著的变化是点式呈现,课程观念和目标发生了根本变革(强调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

例: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对我国古代文明的感受,萌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所以这个单元就不是单纯的学习历史,不是我国古代史的讲授。但是在各主题中又都设有很简单的年表,用以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历史概念。并且,这个单元的最后展示出一个家庭历史的范例,引导学生学习写家史。这样通过具体的感受、初步的熏陶、简单的练习,不仅达成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而且更加开阔了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3)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例:第二单元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不是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不是标语口号式的教学。而是帮助学生具体了解伟大祖国辽阔的国土、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和地形、人口、资源、大江大河,以地图学习作为中介,从祖国的空间分布方面产生比较具体的表象,这样学生们所受到的教育就是实实在在的,而决非空泛的了。

特别提示: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地图学习,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形成。

(4)教材的使用,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给教师留有充分的教学空间)

例:第二单元中对祖国行政区的学习,教科书以《中国政区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又以制作表格、朗读歌谣和开展拼图游戏等活动方式帮助学生学习,不仅使教师的教学空间十分宽阔,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很活泼。

(5)教材引导教师自主引发教学思考(提倡教学反思,提升教师的社会认识水平。)

二、本册教材使用中的问题、困难与解决

1.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都源于生活。有的是学生的直接生活,有的是他们间接可以触摸到的生活。由于间接生活与学生有距离,教学中的困难可以用如下方法解决:

(1)帮助学生运用直接生活经验来感悟

(2)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利用故事吸引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2.运用形象思维拉动抽象思维

小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认知有着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特点。

本册教材内容的教学可以利用地图作为形象认知的中介,帮助学生接受抽象认知的内容。例如,《我们生息的国土》主题教学就要尽量利用地图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学习内容,达成教学目标。

三、检测与评价

1.评价的目的与功能必须明确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促进儿童的发展。而不是对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作出终结性评定,或对儿童进行比较或分等。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重视的是诊断与调节的功能、强化与教育的功能。

2.评价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内容包括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综合性评价。

3.评价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除了采取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学生自述、学生互评、作品评价、个案分析等方法,也可以采用测查、检测的方法获取反馈信息。

第16篇: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

西土山小学苗建博

2013年9月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待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做事又有片面性,还需教师指导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段学习的教材,本册教材在体现《品德与社会》中、高年级教材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习内容更加深刻,学习视野更加开阔。

(二)教材内容的综合程度更高,注意引导学生综合学习。

(三)强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来统领相关学科的学习内容。

(四)重视学生生活实践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材选择认识社会的几对基本概念,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选择有关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主题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内容方面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强调从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以及学生的生活疑惑和感受入手拓展学习主题。穿梭出“体验式”“研讨式”“探究式”的学习特点,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强

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运用儿童的语言,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充分发挥图画、照片等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启发性。

三、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农民、勤俭节约的情感态度;认识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的 ;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2、能力: 能够尝试合理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与态度分析复杂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及培养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初步了解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关系;知道科技的发展对工业的重要影响;了解信的种类和方式,初步懂得通信礼仪和法规,懂得利用现代传媒安全、有效获取知识;了解 科技的发展,了解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科学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四、教学策略

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3、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 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和学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第17篇: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双堡小学2012-2013学年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课教师:吴基朋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他们但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

2、引导儿童进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国公民教育的范式。

3、呈现历史的“人化”,引导儿童走进历史。

4、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

5、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

6、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

三、教材重点难点重点:

“走出深重的历史灾难”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在本课程中出现与原有历史教材设计有很大的区别,注重呈现历史细节,让历史人站在儿童面前,与儿童对话,本主题旨在引领儿童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走近历史,在自己生活中找到历史文化的足迹,引起他们与之交往的愿望和冲动,表现出对祖国地理、历史发展状况的尊重、关注,并引以为光荣和骄傲。

四、渗透法制内容:

《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分裂国家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五、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5、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六、课时安排:

一周一课,其间也可安排一些劳动、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

第18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随着时间的的流逝,新的学期又即将开始了。在这个学期里,我担任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任务。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所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诚实守信,才能取信于人。

2、了解学校、班级民主生活区的表现形式和般程序,初步明白民主生活区的意义,树立现代民主意识。

3、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风景名胜的国家,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

4、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待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做事又有片面性,还需教师指导。大部分学生思维敏捷,活泼快乐。上课积极发言,肯动脑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这些条件对完成本册教材的教学都能起到有效的帮助。

三、教学资源分析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段学习的教材,本册教材在体现《品德与社会》中、高年级教材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习内容更加深刻,学习视野更加开阔。

(二)教材内容的综合程度更高,注意引导学生综合学习。

(三)强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来统领历史和地理内容的学习。

(四)重视史地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材选择认识社会的几对基本概念,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选择有关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主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内容方面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强调从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以及学生的生活疑惑和感受入手拓展学习主题。穿梭出“体验式”“研讨式”“探究式”的学习特点,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强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运用儿童的语言,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充分发挥图画、照片等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启发性。

四、教学方法设计:

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3.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 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和学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合具体情境进行环保教育,利用小组合作及交流展示等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五、教学评价方案

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过程中的依据是什么?课程标准。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 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第19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本班学生共22人,这是个团结上进、活泼诚实的班集体,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两个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三、教学目标

1、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诚实守信,才能取信于人。

2、了解学校、班级民主生活区的表现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明白民主生活区的意义,树立现代民主意识。

3、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风景名胜的国家,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

4、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四、教学策略

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3、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第20篇:学年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这是个团结上进、活泼诚实的班集体,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三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三、教学目标

1、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诚实守信,才能取信于人。

2、了解学校、班级民主生活区的表现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明白民主生活区的意义,树立现代民主意识。

3、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风景名胜的国家,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

4、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四、教学策略

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3、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五、教学进度

时间

工作内容

第一周

机动

第二周

第一单元:土地养育着我们 第三周

1 人们在土地上耕耘 第四周

2 在希望的田野上

3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第五周

第二单元 穿越时空的生活

1 通信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第六周

机动

第七周

2 路在脚下延伸 第八周

3 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 第九周

机动 第十周

半期复习

第十一周

第三单元 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 第十二周

1 生活中的交通与安全 第十三周

机动

第十四周

2 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 第十五周

机动

第十六周

3 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 第十七周

4 走进健康文明的生活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机动 期末复习考查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