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10 07:59:29 来源:教学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了初步的认知生活,感知生活的能力,能对劳动行为有所了解,能比较有兴趣地参与到老师预设好的一些实践活动中来,但个别学生需要加强锻炼与培养。

二、教材分析

(一)全期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

4、培养自己愉快开朗的胸襟和有应付挑战的勇气。

5、培养孩子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诚实友爱,遵守社会规范,爱护环境,爱家乡,爱祖国。

(二)教材重难点: 第一单元:开开心心每一天 重难点:

1、鼓励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2、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3、让学生懂得把快乐带给别人的人,自己更快乐的道理。

第二单元:让我的身体更棒 重难点:

1、教育学生注意坐、立、走姿势正确。

2、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生活习惯。

3、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教会学生自觉的进行锻炼、

坚持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把身体练得棒棒的。

第三单元:我会照顾自己 重难点:

1、教育学生懂得天气变化的时候,要注意照顾自己。

2、明确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树立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的意识

3、知道最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学会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第四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在什么地方,能简单地向他人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

2、了解周围的环境和设施为自己的生活提供的方便,体验它们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进而喜欢自己生活的地方。

3、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及各种土特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4、鼓励学生为家乡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第五单元:我爱绿树,我爱蓝天。 重难点:

1、认识到人们破坏大自然,给人类造成危害。

2、懂得资源的宝贵

3、让学生初步学会处理垃圾的方法,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励他们做一些及所能及的事。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及教材重难点。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讨论、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等。

四、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

第一周《有勇气,不怕难》

第二周《我真棒—我能行,我快乐》《我真棒——我喜欢自己》

第三周《爱越多,快乐越多》 第四周《坐立走,有精神》 第五周《爱清洁,讲卫生》 第六周国庆长假

第七周《伸伸腿,弯弯腰》 第八周《出门看天气》 第九周《红绿灯,在站岗》 第十周《遇到危险怎么办》 第十一周《我的家,在这里》 第十二周《童年的乐园》 第十三周《请到我的家乡来》 第十四周《明天更美好》 第十五周《我身边的环境》 第十六周《爱惜资源》 第十七周《美就这么简单》 第十八周复习迎考 第十九周复习迎考 第二十周复习迎考 第二十一周复习迎考

推荐第2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学习从分享开始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二年级儿童已经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知识,培养了能力,并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掌握了儿童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的基础知识和某些技能。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的整理反思提高。潜能生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充分体验生活,领悟生活。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本册教学内容分5个单元主题:自己拿主意、献出我们的爱、我们去发现、你好,祖国妈妈、愉快的收获。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活动主题,有的二级主题下又分设了三级活动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

各个单元的目标主要体现如下:

能初步分辩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选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体验帮助他人、给他人提供方便的快乐,有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人。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乐于帮助他人。

3、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4、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格: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微果网 人人都是好老师

学习从分享开始

2、自信、诚实、求上进。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实质。

2、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

3、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4、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服务于学习方式。

5、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

6、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开拓性地寻找和使用教学资源。

四、教学进度安排 每周一部分内容,均为2课时

微果网 人人都是好老师

推荐第3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习。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及其活动的过程,儿童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异,本地儿童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个别儿童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身体——通过引导儿童认识自己身体的整体结构及其各个组成部分,了解身体各个部分的特征和基本功能,用各种方式表现字的身体特征,不仅能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还能让他们在已经知道了要怎么做的基础上,进一步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帮助儿童更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收获中的学习与发现——通过让儿童直接参与校园、果园、农田、蔬菜大棚等的收获,使他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收获的喜悦,增强热爱劳动的情感,有意识地学习一些劳动技能。

3、诚实的好孩子——随着儿童社会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需要让他们懂得诚实守信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规则,是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因此,本单元着力引导儿童说实话,做诚实的孩子。

4、我爱我生活的地方——培养儿童对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庄、城镇等的情感,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让儿童学习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发现家乡的美,实际地感受社区、村庄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感受生活的温暖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从而能够在爱自己家的基础上,进一步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爱自己的家乡。

5、水和我们的生活——引导儿童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认识水的基本特征和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遇热蒸发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雨水或雪,再遇热又变成水蒸气这一循环规律,激发儿童对水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认识水,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感受我国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进而自觉地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和爱护水资源的初步意识。

6、怎样做好事——引导儿童学习去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懂得好事应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不好高骛远,宾端正做好事的态度,从小主动地向那些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习。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四、具体内容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第一周 了解我的身体

1.感受自己身体的基本特征,关心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的情况,发展自我意识。 2.关爱自己的身体,能主动帮助他人。

3.了解自己身体的各部分器官,测量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的情况。 第二周 保护我的身体

1.树立健康的生活意识对自己身体主要部位的功能有观察、探究兴趣。

2.懂得爱护自己的身体,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与卫生习惯,主动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与姿势。

3.知道身体部位的特点、功能,获得保护身体健康的知识。第三周 收获的感觉真好

1、感受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能积极参加收获劳动,体验收获的喜悦。

2、了解秋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人们进行各种收获的劳动。

3、认识和了解春种秋收农作物的特征及生长规律。第四周 粮食来得容易

1、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了解,让学习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通过了解水稻、小麦等粮食的生长过程,知道庄稼需要许多人的辛勤劳动。

3、了解本地区主要生产的粮食品种。第五周 植物生长的秘密

1、通过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了解,让学生知道植物的根、茎、叶有各自的作用。

2、了解本地区有关农作物的知识。

3、了解水稻、花生等植物生长的过程。第六周 我们这里的农品

1、对本地区生产的农作物进行调查,培养儿童的探究能力。

2、与同学相互合作,进行农产品有什么作用的社会调查。

3、知道本地的粮食作物达的作用和用途。

第七周 诚实故事会

1、积极参加故事会的交流、表演、能感受诚实带来的美好体验。知道说谎害处大,能初步分辨是非。

2、介绍和交流自己了解的诚实故事。

3、学会收集、表演故事,发展学生的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能力。第八周 诚实的孩子人人夸

1、体验坦诚沟通带来的快乐几对诚实行为的积极认同感。

2、能够较全面、客观的2看待自己和别人说谎的现象几原因,并领悟一些诚实做人的道理。

3、增强说实话、不说谎的诚实意识。第九周 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

1、能感受自己生活环境的整洁与美丽,萌发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情感。

2、了解内、关心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发展变化。

3、能从多角度发现、感受社区的美丽。

4、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第十周 我们生活的饿地方真方便

1、了解、体验社区环境、公共场所、公用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熟悉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服务设施和功用设施机构。

3、学会利用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公共设施、场所等。第十一周 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温暖

1、体验在小区(乡村)里生活的温暖,对为社区服务的劳动者的感激。

2、学会关心和帮助社区里有困难的人,用实际行动向为我们服务的人表示感谢和尊敬。

3、了解社区里叔叔阿姨们的工作,懂得有许多人在为自己的生活服务。第十二周 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1、热爱自己生活的环境,养成关心、爱护自己生活环境的习惯。

2、能用实际行动关心、爱护自己生活的环境。了解社区的环境状况。

3、知道如何保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能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十三周 我们的生活里不开水

1、感受水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激发爱水的情感。

2、了解水的重要作用,知道生活中 哪些地方要用到水。 第十四周 变来变去的水

1、喜欢做水的实验,有探究水的浓厚兴趣和欲望。

2、在探究水的过程中注意安全、卫生、合作。

3、了解水的物理特性,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知识。

第十五周 保护水,节约水

1、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养成节约用水的行为个习惯。

2、增长如何保护水资源的社会知识。

3、掌握节约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第十六周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愿意并积极参与做好事活动,初步知道做好事是有爱心的表现。

2、知道乐于助人是一种高尚品德,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养成做好事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简单的劳动技能,具有初步的做好事的基本能力。第十七周 做好事不是为表扬

1、培养愿意为别人、为集体服务的情感,在做好事后能获得给别人带来快乐时,自己也快乐的体验。

2、懂得做好事不是为了表扬的道理,做到校内外表现一个样,培养诚实的好品德。

3、知道在生活 中有一些人会有不同的困难或难处,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应该尽力帮助他们。

4、要学会友善的帮助别人。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风气。

三年级安全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54名,班级纪律良好,课堂思维不够活跃,加上知识基础不够牢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领学习积极的同学,由他们带动并帮助学困生,调动全班“比学赶帮”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应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精讲多练。

因小学生年龄偏小,自我保护的意识也就稍弱,因而会受到一些安全方面的威胁。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灌输安全的意识。 安全工作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它的责任重于泰山,必须长抓不懈,时时警钟长鸣。本学期的安全教育,仍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为主旨,以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为目标。

二、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课程安全教育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的指导思想为依据,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安全工作的法令法规以及会议精神,起到提高三年级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具体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校外游戏中安全隐患,培养学生时刻的安全意识。

2、引导学生了解、掌握在校外游戏活动中,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避免一些危险的举动。

3、遇到危险或急事时会打急用电话,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4、记住火警、匪警、急救中心的电话号码。

5、知道对火用之不当的话容易发生火灾,掌握发生火灾后自救的方法。

6、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危险和危害,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7、初步学会在事故灾害事件中紧急求助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

110、1

19、120、122 等电话。

8、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初步具备使用电梯、索道、游乐设施

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意识。

9、了解学校所在地区和生活环境中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险性,逐步提高在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10、学习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的简单技能。

11、与同学友好相处,不打架;初步形成避免在活动、游戏中造成误伤的意识。

12、学会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听从成人安排或者利用现有条件有效地保护自己的 方法。

四、实施措施

1、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安全发展。引导 学生树立“真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 行为习惯。

2、深入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积极从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 寻找相关的教学素材。 注重选取学生普遍关注和乐于交流的安全问题作为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方法技能,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3、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展安全。

推荐第4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一

生长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快乐。在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的现今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各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由上所述,根据课程特点,我制定了本学期个人的工作计划:

一、工作理念:

工作着是快乐的、幸福的。工作中,一切从同学角度动身,以人为本,尊重差别,使不同的同学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生命化教学。教学中,以儿童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出现学习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同学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出现形式,力争使同学的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二、教育教学方面: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发挥同学的主体地位,调动同学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把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和内容规范四个方面的要求相互联系、互相贯通、整体出现在主题单元中,体现综合性,注重生活性。教学活动内容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和其儿童生活的其他空间。让同学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示,实现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 (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老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方面的培养: (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2)维护环境,顾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

(1)、掌握一些自身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使同学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动身,在实际生活中捕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规范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协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同学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同学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同学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协助儿童获得相互联系的、不时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空虚,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和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效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时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四)、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观赏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五)、课时布置:

本学期以20周计算,每周2课时,合计40课时。 具体布置如下:

第一单元“愉快的校外生活”4课时 第二单元“我会这样做”9课时 第三单元“我爱我的家乡”9课时 第四单元“我也会很棒”9课时 第五单元“大自然探秘”7课时 复习2课时 总计:40课时

三、自身素质的提高:

工作的同时,我会不时提高自身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1、加强学习,不时更新知识,追逐教育教学最前沿意识,树立现代化的育人观和人才观,不时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课改需要。

2、多读书、多考虑、多实践。我会抓紧点滴时间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

理论,学习专业的知识,让读书成为自身生活的一局部,不时空虚自身。同时通过网络、媒体,开阔眼界,争取完善自身,创新自身,做到终身学习。

3、多反思、多总结。每节课后进行自我反思,以提高业务素质,从“保守的经验型”教师转向“开拓的创新型”教师,同时总结自身教学工作中的成败,以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4、确立研究课题:如何使同学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并进行研究。

新学期刚刚开始,我将脚踏实地,不时进取创新,争取更大进步,力争一步步走向胜利。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二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二、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课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四、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五、单元各主题重点难点

本册共5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我和大师交朋友》、《可爱的班级》、《家在自然中》、《我们生活的地方》、《长大,真好!》。

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共3课,定位在“与大师交朋友”,试图让大师成为儿童成长历程中亲切的朋友。通过寻访大师的童年,了解大师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师等一系列围绕大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把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师形象,变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可以学习的与儿童零距离的学习目标,引导儿童把好奇、好问、好动脑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标的积极探究、有创意地生活方面发展,并最终将关注点放在儿童现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中来。

第二单元《可爱的班级》是对一年级下学期《我在班级中》教学主题的延伸,通过美化教室,组织参加学校的运动会,评选班级的小明星,制作班级的黑板报等各种日常班级活动,感受班集体的可爱,进一步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让儿童“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教学主题是生命和环境教育,引导儿童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探究、评判、游戏、诵读欣赏、讨论、实践操作等各种学习方式,在与自然的充分互动中感受自然的美好与神奇、生命的美妙与神圣,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生活在自然中的乐趣;从而使“爱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使我们生活的家园更加美好”内化为儿童自我的行为准则。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自己生活的社区、家乡,从社区的设施、社区人,家乡的食物、美景,家乡的变化出发,帮助儿童了解家乡,懂得邻里相处的道理,激发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初步培养和发展儿童热爱生活、参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一课《长大,真好》是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个短单元由2课组成,指导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在行将告别小学低年级生活的时候,觉察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收藏童年的记忆,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体验成长的快乐,从而为步入新的成长和发展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 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

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工作计划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寻访大师的童年——2课时 第2课——大师成才的故事——1课时 第3课——大师在我身边——2课时 第二单元第1课——班级风景线——2课时 第2课——一次运动会——2课时 第3课——班级小明星——2课时 第4课——我们的班级报——2课时 第三单元第1课——美丽的大自然——2课时 第2课——动物、植物和我们——3课时 第3课——美好的家园——2课时 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的社区——2课时 第2课——社区的文明——2课时

第3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课时 第五单元第1课——我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成长档案——2课时

推荐第5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果香峪中心小学 20

17、02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习。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及其活动的过程,儿童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异,本地儿童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个别儿童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身体——通过引导儿童认识自己身体的整体结构及其各个组成部分,了解身体各个部分的特征和基本功能,用各种方式表现字的身体特征,不仅能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还能让他们在已经知道了要怎么做的基础上,进一步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帮助儿童更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收获中的学习与发现——通过让儿童直接参与校园、果园、农田、蔬菜大棚等的收获,使他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收获的喜悦,增强热爱劳动的情感,有意识地学习一些劳动技能。

3、诚实的好孩子——随着儿童社会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需要让他们懂得诚实守信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规则,是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因此,本单元着力引导儿童说实话,做诚实的孩子。

4、我爱我生活的地方——培养儿童对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庄、城镇等的情感,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让儿童学习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发现家乡的美,实际地感受社区、村庄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感受生活的温暖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从而能够在爱自己家的基础上,进一步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爱自己的家乡。

5、水和我们的生活——引导儿童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认识水的基本特征和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遇热蒸发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雨水或雪,再遇热又变成水蒸气这一循环规律,激发儿童对水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认识水,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感受我国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进而自觉地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和爱护水资源的初步意识。

6、怎样做好事——引导儿童学习去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懂得好事应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不好高骛远,宾端正做好事的态度,从小主动地向那些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习。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四、具体内容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第一周 了解我的身体

1.感受自己身体的基本特征,关心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的情况,发展自我意识。

2.关爱自己的身体,能主动帮助他人。

3.了解自己身体的各部分器官,测量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的情况。

第二周 保护我的身体

1.树立健康的生活意识对自己身体主要部位的功能有观察、探究兴趣。

2.懂得爱护自己的身体,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与卫生习惯,主动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与姿势。

3.知道身体部位的特点、功能,获得保护身体健康的知识。

第三周 收获的感觉真好

1、感受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能积极参加收获劳动,体验收获的喜悦。

2、了解秋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人们进行各种收获的劳动。

3、认识和了解春种秋收农作物的特征及生长规律。

第四周 粮食来得容易

1、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了解,让学习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通过了解水稻、小麦等粮食的生长过程,知道庄稼需要许多人的辛勤劳动。

3、了解本地区主要生产的粮食品种。

第五周 植物生长的秘密

1、通过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了解,让学生知道植物的根、茎、叶有各自的作用。

2、了解本地区有关农作物的知识。

3、了解水稻、花生等植物生长的过程。

第六周 我们这里的农品

1、对本地区生产的农作物进行调查,培养儿童的探究能力。

2、与同学相互合作,进行农产品有什么作用的社会调查。

3、知道本地的粮食作物达的作用和用途。

第七周 诚实故事会

1、积极参加故事会的交流、表演、能感受诚实带来的美好体验。知道说谎害处大,能初步分辨是非。

2、介绍和交流自己了解的诚实故事。

3、学会收集、表演故事,发展学生的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能力。

第八周 诚实的孩子人人夸

1、体验坦诚沟通带来的快乐几对诚实行为的积极认同感。

2、能够较全面、客观的2看待自己和别人说谎的现象几原因,并领悟一些诚实做人的道理。

3、增强说实话、不说谎的诚实意识。

第九周 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

1、能感受自己生活环境的整洁与美丽,萌发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情感。

2、了解内、关心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发展变化。

3、能从多角度发现、感受社区的美丽。

4、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第十周 我们生活的饿地方真方便

1、了解、体验社区环境、公共场所、公用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熟悉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服务设施和功用设施机构。

3、学会利用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公共设施、场所等。

第十一周 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温暖

1、体验在小区(乡村)里生活的温暖,对为社区服务的劳动者的感激。

2、学会关心和帮助社区里有困难的人,用实际行动向为我们服务的人表示感谢和尊敬。

3、了解社区里叔叔阿姨们的工作,懂得有许多人在为自己的生活服务。

第十二周 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1、热爱自己生活的环境,养成关心、爱护自己生活环境的习惯。

2、能用实际行动关心、爱护自己生活的环境。了解社区的环境状况。

3、知道如何保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能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十三周 我们的生活里不开水

1、感受水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激发爱水的情感。

2、了解水的重要作用,知道生活中 哪些地方要用到水。

第十四周 变来变去的水

1、喜欢做水的实验,有探究水的浓厚兴趣和欲望。

2、在探究水的过程中注意安全、卫生、合作。

3、了解水的物理特性,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知识。

第十五周 保护水,节约水

1、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养成节约用水的行为个习惯。

2、增长如何保护水资源的社会知识。

3、掌握节约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第十六周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愿意并积极参与做好事活动,初步知道做好事是有爱心的表现。

2、知道乐于助人是一种高尚品德,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养成做好事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简单的劳动技能,具有初步的做好事的基本能力。

第十七周 做好事不是为表扬

1、培养愿意为别人、为集体服务的情感,在做好事后能获得给别人带来快乐时,自己也快乐的体验。

2、懂得做好事不是为了表扬的道理,做到校内外表现一个样,培养诚实的好品德。

3、知道在生活 中有一些人会有不同的困难或难处,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应该尽力帮助他们。

4、要学会友善的帮助别人。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风气。

推荐第6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2014-2015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计划

执教教师:田婷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二年级儿童已经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知识,培养了能力,并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掌握了儿童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的基础知识和某些技能。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的整理反思 。潜能生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充分体验生活,领悟生活。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本册教学内容分5个单元主题:自己拿主意、献出我们的爱、我们去发现、你好,祖国妈妈、愉快的收获。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活动主题,有的二级主题下又分设了三级活动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

各个单元的目标主要体现如下:

能初步分辩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选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体验帮助他人、给他人提供方便的快乐,有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人。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乐于帮助他人。

3、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4、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 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格: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自信、诚实、求上进。

四、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实质。

2、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

3、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4、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服务于学习方式。

5、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

6、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开拓性地寻找和使用教学资源。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内容

周次

内容

让我想想

我们的科学小组

相信自己

可爱的祖国

学习、生活有计划

国旗国旗真美丽

我们手拉手

敬礼、人民英雄

爷爷奶奶,你们好

我在长大

帮帮残疾人

努力才会有收获

我发现

丰收会

我也做研究

期末复习

17 期末测评

推荐第7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平林镇小学(大校区)

新集小学

孙庆涛

一、教材分析:

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教材编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德育,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深入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学习探讨的渴望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让孩子终生受益。教材就是根据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在生活事件的选取上

(1)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兼顾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习惯等都是基于儿童日常声的普通事件加工编排的。而课文我的生日、共和国的生日、少先队的生日等则是根据非日常生活事件编排的,然而这些节日在时间上和生活中的纪念日接近,意在将这些非日常生活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注意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展。在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排上由一年级的儿童与自我、儿童与家庭扩展到二年级的儿童与集体、儿童与国家(共和国的生日)另外在教材中儿童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的生活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综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强。

(3)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动手动脑更聪明”、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习惯就是为了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为培养儿童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会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础。

(4)教材营造的文化是儿童文化,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二、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生日的祝福”,4个主题活动以“生日”为线索,引导儿童通过分享我们班级的生日、我的生日、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的喜悦、回忆新中国诞生的艰辛、庆祝少先队的诞生日,激发儿童珍爱生命、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增强做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第二单元“美丽的秋天”,4个主题活动带着儿童一起走进金秋,去感受景色之美,分享收获之乐。孩子们在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尝一尝中,与秋天“零距离”地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和科学的奥秘,让儿童在活动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之情,是美丽的秋天留在儿童的手指间和心窝里。

第三单元“动手动脑更聪明”,3个主题活动带着学生走进聪明屋,打开思维的天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指导学生亲历一些初步的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去尝试创造、美化生活。本单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帮助儿童享受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带来的欢乐。

第四单元“你好,人类的朋友”,4个主题活动带头学生走进动、植物王国中,使学生知道所有的动物、植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这些可爱的动物、美丽的植物与人类生活在一起,是人类亲密的朋友。

三、教学重点 第一单元:生日的祝福

1、能看到自己在集体中的进步变化,愿意朝着新的目标不断进步。

2、喜欢集体生活,能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感谢家人、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帮助。

3、知道国庆节的意义,为自己是共和国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和光荣。4、了解红领巾的意义,敬佩革命英雄和少年英雄。并能用红领巾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第二单元:美丽的秋天

1、感受大自然的美,初步了解季节变化的特点,人和自然的关系,知道爱惜劳动成果。

2、了解一些中秋节的习俗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知道,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3、了解秋季运动会的常识,培养基本的班级荣誉感和文明行为。4、知道秋天的一些保健常识。

第三单元:动手动脑更聪明

1、掌握一些游戏玩法的小窍门。

2、会发现生活中的小问题,并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3、有应付挑战的勇气,能浓度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4、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愿意想办法解决,不气馁。

第四单元:你好,人类的朋友

1、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培养与动植物和谐共处的环境意识。2、对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有探究的兴趣。 3、

4、关心周围的环境,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四、教学难点

第一单元:生日的祝福

1、集体生活中,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2、能体会到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家人和老师等都给予了关爱,初步学会感恩。

3、热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4、增强做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愿意在红领巾的激励下不断进步。

第二单元:美丽的秋天

1、观察秋天的季节特征,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2、了解一些秋天的节日习俗,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3、体验运动会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4、掌握一些基本的秋天保健常识。 第三单元:动手动脑更聪明

1、动脑筋、有创意地掌握玩中的小窍门,学习探究的方法。

2、能够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应用多种办法收集问题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解析。

4、有应付挑战的勇气,能浓度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第四单元:你好,人类的朋友

1、培养学生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2、从爱护动物出发,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3、懂得关心动植物是关心人类自己。

五、学情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他具有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开放性(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活动性、(课程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等基本特性。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二年级的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还非常肤浅,要求教师利用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

六、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学过程中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

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

教科书是一种“活性因子”,它应激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品德课进行改革其初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进和加强品德教育,要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标也以“培养品德良好的儿童”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的品德教育不是有关道德的知识或道德方面的观念,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加强情感教学,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复,使学生在不断深化、重复的教学过程中认知得到强化,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养成。

7、提倡生活化的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标明确提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评价”。评价应是人与人互动交流的过程,可以成为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本身也应具有教育意义,发挥教育功能,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评价的一部分,利用评价对学生的成就进行鼓励,对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七、教学进度表

一、生日的祝福(6~7课时)

1.我们班一岁了(1) 1 2.我的生日(2) 生日那天1

我要感谢的人

今年生日我还想

我们一起过生日1 3.共和国的生日(2~3)开国大典1

为祖国妈妈自豪

欢度国庆

1 4.少先队的生日(1)

1

二、美丽的秋天(9课时) 5. 秋天到了(2))收获的季节

我们一起来品尝

1 6. 秋天里的传统节日(2)

月儿圆,人团圆

重阳节,敬老人

1 7. 秋季运动会(2)

开运动会啦1

大红花奖给谁

8. 健健康康过秋天

我们一起来锻炼

坚持锻炼身体好

做个小沙包1

秋天的保健1

三、动手动脑更聪明(8~10课时) 9.玩中有窍门(1~2) 1 10. 做有心人(4~5)

发现小问号 2~3

小问号挺直了腰 2~3 11.做中学,我快乐(2)

勇敢试一试 1

失败了没关系1

四、你好人类的朋友(6~8课时)

12.亲密的朋友(1)

13. 我喜爱的动植物 (1)

14. 可爱的生命(3)

它们在生长2 (植物、动物各1课时)

生命的力量

15. 爱护我们的朋友(2) 当我们伤害了朋友

让我们永远做朋友

推荐第8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2013年9月3日星期二王玉华

生长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快乐。在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的现今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各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由上所述,根据课程特点,我制定了本学期个人的工作计划:

一、工作理念:

工作着是快乐的、幸福的。工作中,一切从同学角度动身,以人为本,尊重差别,使不同的同学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生命化教学。教学中,以儿童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出现学习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同学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出现形式,力争使同学的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二、教育教学方面: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发挥同学的主体地位,调动同学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课烫氐悖?BR>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把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和内容规范四个方面的要求相互联系、互相贯通、整体出现在主题单元中,体现综合性,注重生活性。教学活动内容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和其儿童生活的其他空间。让同学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示,实现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

(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老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方面的培养: (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2)维护环境,顾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 (1)、掌握一些自身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使同学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教学措施:

1、注意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规范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协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同学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同学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同学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协助儿童获得相互联系的、不时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空虚,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和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效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时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观赏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五)、课时布置:

本学期以18周计算,每周1课时,合计18课时。 具体布置如下: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 8课时 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 8课时 第三单元“我们真棒” 2课时 总计: 18课时

三、自身素质的提高:

工作的同时,我会不时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1、加强学习,不时更新知识,追逐教育教学最前沿意识,树立现代化的育人观和人才观,不时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课改需要。

2、多读书、多考虑、多实践。我会抓紧点滴时间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专业的知识,让读书成为自身生活的一部分,不空虚自身。同时通过网络、媒体,开阔眼界,争取完善自身,创新自我,做到终身学习。

3、多反思、多总结。每节课后进行自我反思,以提高业务素质,从“保守的经验型”教师转向“开拓的创新型”教师,同时总结自身教学工作中的成败,以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推荐第9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生长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快乐。在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的现今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各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由上所述,根据课程特点,制定了本学的工作计划:

一、工作理念:

工作着是快乐的、幸福的。工作中,一切从同学角度动身,以人为本,尊重差别,使不同的同学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生命化教学。教学中,以儿童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出现学习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同学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出现形式,力争使同学的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二、教育教学方面: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发挥同学的主体地位,调动同学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让同学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示,实现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

(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老实、求上进。

2、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

(1)、掌握一些自身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使同学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3、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动身,在实际生活中捕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规范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协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同学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同学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同学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协助儿童获得相互联系的、不时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空虚,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和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效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时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观赏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推荐第10篇: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二、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1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课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四、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 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

2 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第11篇:小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对于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体验生活,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收获,能乐纳自己并能真诚地对待别人,是这一学期品德与生活课内的要求,也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必须形成的态度。在过去的一年里,学生们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来自不同省市、不同家庭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面对的孩子在不久的将来,必须自己面对周边人,适应生活,融入社会。而人与人相处之道在于真诚,人在社会生存之道在于诚信,所以我们教师有责任培养一群真实的社会人。课堂上,教师的态度要真诚,语言该真实。让学生在学校里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教材编排特点: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分四个主题单元,共计11 课,分别是《 我爱我班》、、《金色的秋天》 《 我的 家乡》《困难面前我不怕》。

第一单元《我爱我班》

共4课,以学生假期生活的回顾为线索组织主题,一方面从假期生活中归纳总结,让学生认识每一天的意义,体悟“快乐的每一天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有效地稳定学生开学初的情绪;另一方面从经验教训中归纳总结,为新学期的学习生活提供丰富的引导与借鉴。。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反映季节变化的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欣赏秋天的独特魅力。体现个体与社会的整合,重在引导儿童有自然人成为社会人。本单元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把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有机整合,使学生在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交互作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逐步加深对自己的,对他人的认识,形成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四册最后一个单元《困难面前我不怕》则侧重对儿童提出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的要求,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充分展示并提升自己的指挥,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三、教法设想与措施

按照新课标所编写的教科书,实现教科书功能上的转变。以往的教科书只被当作单向传输信息的载体和工具。教科书载负着某些知识、信息,学生学习教科书就是被动地接纳这些知识、信息,有时为了应付考试还要死记硬背地将它们纳入自己的记忆中。

新课标要求教科书实现的功能是“激活”,是要成为一种“活性因子”,它的主要功能是要能提高、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建构的机能——“造血机能”。斯普朗格说:“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感唤醒”。

1、直接学习为主,并逐渐向间接学习过渡的多种学习方式结合。

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支持随机进入教学,充分 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 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

3、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教材设计的活动框架指导下所展开的教学活动具有生成性的特点,要求教师随时根据学生活动演进和学习需要的情况,调整教学指导。

4、在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支撑下渗透规范教育,并结合学校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学资源的开发

本册教材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如交流各自的假期生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欢度国庆节和中秋节,结合自己的生活,设计秋天的保健和创意活动等等,课本中选择设计了基础的活动程序框架,具有开放的特点,从而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将实施中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纳入课程资源体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活动体悟学习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教学中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育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将从生活中分离出的,分散在小学各学科中零碎而离散的知识、规范、技能“还原”,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因此教学过程中,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直接讲授和知识学习,而是以儿童为中心的自主活动和体悟学习,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组织者和启发者。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2 我佩服的同学

3 找长处

4 和同学相处

5 夸夸我的班集体

(国庆放假)

秋天的消息

我们去收获

美丽的家乡

家乡面貌新

我为家乡做点事

遇到困难的时候

为我喝彩

期末复习

第12篇:小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txt39人生旅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逆境 失意会经常伴随着我们,但人性的光辉往往在不如意中才显示出来,希望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巨大的无形的动力。40奉献是爱心,勇于付出,你一定会收到意外之外的馈赠。 本文由杨紫涵tt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小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指 导 思 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人教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 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范 例、话题, 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 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 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拐棍。 我们在教学中, 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 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 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 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 并对二 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本年级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平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 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 法制观念不强。 另外, 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 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二年级的小 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 利用思想品德课, 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 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 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 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 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 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四、教学措施: 教学措施: 1.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结合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教学中,充分利用参考资料和书上的习题开拓创新。 3.充分利用电视教学手段达到最佳效果。 4.结合生活实际, 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 在实践中学会为集体服务, 以树立集体荣誉感。

5、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6、充实教学内容,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 发展有意义的题材, 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 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 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2009——2010 学年度上期) 2009——2010 学年度上期) ——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孩子们有很大的进步和变化, 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孩子们有很大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 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了解和加深,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 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了解和加深,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 他们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并且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他们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并且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 方式去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方式去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二、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知识,并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自己的家乡与校园,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知识,并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自己的家乡与校园,了解家乡与校 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意识 用模范的行动指导自己的言行。 热爱祖国的意识。 园,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意识。用模范的行动指导自己的言行。 教育学生了解自己的组织,少先队。培养学生的荣誉心。

2、教育学生了解自己的组织,少先队。培养学生的荣誉心。 培养学生看着课文说出内容,联系实际能说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生活实际。

3、培养学生看着课文说出内容,联系实际能说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生活实际。通过教学即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4、通过教学即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改进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改进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充分利用电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充分利用电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方法多样化,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教育方法多样化,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多看,多说。培养学生动脑去想。课外多搜集有关爱祖国,国庆、

3、让学生多看,多说。培养学生动脑去想。课外多搜集有关爱祖国,国庆、中秋节的 有关的事例,用事实来教育学生。 有关的事例,用事实来教育学生。 经常向其他老师学习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向其他老师学习,

4、经常向其他老师学习,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采用学为主体的方法,课堂上让学生多讲多讨论,

5、采用学为主体的方法,课堂上让学生多讲多讨论,从而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辨别能 力。 教学进度安排:

四、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备注 1 假期小结提出希望 2 我升入了二年级 我们班里故事。

3、4 我们班里故事。

5、6 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 第 5 周国庆节放假

7、好书大家看

8、秋天在哪里

9、10 秋天的收获

11、

11、秋游去

12、

12、13 中秋与重阳

14、

14、15 我棒你也棒

16、学做“小雄鹰”

16、学做“小雄鹰”

17、做个“快乐鸟”

17、做个“快乐鸟”

18、

19、

18、

19、20 周复习迎接考试

第13篇: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二年级儿童已经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知识,培养了能力,并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掌握了儿童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的基础知识和某些技能。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的整理反思提高。潜能生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充分体验生活,领悟生活。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本册教学内容分4个单元主题:自己拿主意、献出我们的爱、我们去发现、你好,祖国妈妈、愉快的收获。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活动主题,有的二级主题下又分设了三级活动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 各个单元的目标主要体现如下:

能初步分辩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选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体验帮助他人、给他人提供方便的快乐,有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人。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乐于帮助他人。

3、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4、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格: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自信、诚实、求上进。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实质。

2、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

3、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4、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服务于学习方式。

5、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

6、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开拓性地寻找和使用教学资源。

四、教学进度安排

每周一部分内容,均为2课时

第14篇: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项建兰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91个学生,其中男生57人,女生34人。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不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

(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方面的培养: (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2)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乐于帮助他人。

3、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教学难点: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自信、诚实、求上进。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

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第1课——寻访大师的童年——2课时 第2课——大师成才的故事——1课时 第3课——大师在我身边——2课时 第二单元

第1课——班级风景线——2课时 第2课——一次运动会——2课时 第3课——班级小明星——2课时 第4课——我们的班级报——2课时 第三单元

第1课——美丽的大自然——2课时 第2课——动物、植物和我们——3课时 第3课——美好的家园——2课时 第四单元

第1课——我们的社区——2课时 第2课——社区的文明——2课时

第3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课时 第五单元

第1课——我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成长档案——2课时

第15篇:小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授课人:刘欣荣

一、学情分析:

对于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体验生活,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收获,能乐纳自己并能真诚地对待别人,是这一学期品德与生活课内的要求,也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必须形成的态度。课堂上,教师的态度要真诚,语言该真实。让学生在学校里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教法设想与措施

按照新课标所编写的教科书,实现教科书功能上的转变。以往的教科书只被当作单向传输信息的载体和工具。教科书载负着某些知识、信息,学生学习教科书就是被动地接纳这些知识、信息,有时为了应付考试还要死记硬背地将它们纳入自己的记忆中。

1、直接学习为主,并逐渐向间接学习过渡的多种学习方式结合。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支持随机进入教学,充分 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 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

3、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教材设计的活动框架指导下所展开的教学活动具有生成性的特点,要求教师随时根据学生活动演进和学习需要的情况,调整教学指导。

4、在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支撑下渗透规范教育,结合学校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学资源的开发

本册教材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将实施中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等等纳入课程资源体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活动体悟学习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教学中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育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将从生活中分离出的,分散在小学各学科中零碎而离散的知识、规范、技能“还原”,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第16篇: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人教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教材分析

(一) 全期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

4、培养自己愉快开朗的胸襟和有应付挑战的勇气。

5、培养孩子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诚实友爱,遵守社会规范,爱护环境,爱家乡,爱祖国。

(二)教材重难点:

第一单元:开开心心每一天

重难点:

1、鼓励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2、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3、让学生懂得把快乐带给别人的人,自己更快乐的道理。

第二单元:让我的身体更棒

重难点:

1、教育学生注意坐、立、走姿势正确。

2、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生活习惯。

3、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教会学生自觉的进行锻炼、坚持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把身体练得棒棒的。

第三单元:我会照顾自己

重难点:

1、教育学生懂得天气变化的时候,要注意照顾自己。

2、明确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树立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的意识

3、知道最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学会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第四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在什么地方,能简单地向他人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

2、了解周围的环境和设施为自己的生活提供的方便,体验它们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进而喜欢自己生活的地方。

3、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及各种土特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4、鼓励学生为家乡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第五单元:我爱绿树,我爱蓝天。

重难点:

1、认识到人们破坏大自然,给人类造成危害。

2、懂得资源的宝贵

3、让学生初步学会处理垃圾的方法,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励他们做一些及所能及的事。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了初步的认知生活,感知生活的能力,能对劳动行为有所了解,能比较有兴趣地参与到老师预设好的一些实践活动中来,但个别学生需要加强锻炼与培养。

四、教学目标

1、态度与情感

体会快乐可以由自己创造,并愿意创造快乐。学会从不同的事件中认识每一天、每一件事的意义。能积极地预防、应对外出时可能出现的麻烦。珍爱生命,名队灾害胆大心细。能从成果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收获。能够感受到过节的快乐和激动,增进亲人间的感情。能积极加入到节日的活动中去,体会节日的色彩与乐趣。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自己的祖国,增进爱祖国的情感。感受并喜爱秋天的独特魅力,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悦纳自己,乐意向别人展现自我。能真诚地与人相处,尊重他人的独特价值。

2、行为和习惯

会初步评价自己的生活。能发现并能自己设想外出活动是的麻烦,能处理常见的困难,并对处理方法进行评价。养成在日常生活中防止灾害的良好习惯。积极参加小组合作活动。养成从各种渠道收集资料的学习习惯,自觉遵守升国旗时的基本礼仪。积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选择生活和学习物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能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虚心向别人学习。

3、过程和方法

在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中,学习自我评点,学习发现生活的意义。在模拟外出、面对灾害的过程中,学会应对麻烦的方法,学会一定的防灾方法。学习小组中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类探究活动中学习提问题、探索问题及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学习表达自我的方法,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学习赞赏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知识与技能

了解外出、面对灾害时可能面对的麻烦。能发现并理解不安全的情景。有一定的日程防灾知识与能力。熟悉校园及居住环境中的消防通道。能以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假期生活。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从不同途径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能描述秋天的特征、了解种子与果实的关系和种子成长的里程。懂得秋季的一些基本保健知识。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知道做人当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初步意识到他人的情感,能设身处地地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知道集体生活的一些基本原怎,学会友好地和他人交往,初步掌握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及教材重难点。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讨论、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等。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

第一周《有勇气,不怕难》

第二周《我真棒—我能行,我快乐》《我真棒——我喜欢自己》 第三周《爱越多,快乐越多》

第四周《坐立走,有精神》《爱清洁,讲卫生》 第五周国庆长假

第六周《伸伸腿,弯弯腰》 第七周《出门看天气》 第八周《红绿灯,在站岗》 第九周《遇到危险怎么办》 第十周《我的家,在这里》 第十一周《童年的乐园》 第十二周《请到我的家乡来》 第十三周《明天更美好》 第十四周《我身边的环境》 第十五周《爱惜资源》 第十六周《美就这么简单》 第十七周复习迎考 第十八周复习迎考 第十九周复习迎考

第17篇: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计划

2017年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计划

一、课程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三课程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五、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六、课时安排

本学期以18周计算,每周2课时,合计36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7课时

第18篇:小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二、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人,男13人,女7人。他们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还有很深的陌生感,具有了初步的学习常规意识,但很不稳定,自控能力还很差,还需要长时间强化养成训练。本班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学校这些陌生的事物对于他们都有一种新鲜感,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欲。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自己是小学生了,喜欢上学;初步熟悉学校的环境,学习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遵守学校生活常规;知道要讲礼貌,守秩序。

2、了解学校的环境、设施及其作用,知道校园环境中一些标志性的建筑,了解学校的美,能够主动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能爱护学校以及城市周围的优美环境。初步培养学生环境素养。

3、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按时上学,不迟到;放学后,不在路上逗留,按时回家;上学和放学途中注意安全;学习自己照顾自己。

4、让学生主动把自己介绍给同学和老师,相互认识好朋友,然后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让学生体验与同学在一起玩耍、学习、活动的快乐以及感受老师的关心和朋友般的情谊,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校生活无处不充满快乐与爱,激发他们喜爱学校生活的情感。

5、使学生学会自己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自理劳动,学着帮助家人做择菜、洗菜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关爱家人,能够以优异成绩、良好表现等形式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爱意,尝试自己制作心意卡向家人表达心意。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和切身体验,引导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促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智力品质的提高。

6、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并初步培养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爱护自然的情感。

四、教法设想:a)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b)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c)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

教学活动。d)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e)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一、本学期具体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习生活后,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和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参与能力。

二、本学期课程内容标准的重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能在生活中运用学到身体保健知识和安全知识;自觉养成护眼、护耳、护牙的习惯,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的姿势。

2、愉快、积极地生活:

在生活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团结合作的喜悦;在生活中体验友爱和温暖,诚实不说谎;在过去的一年中自己和班级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和自豪的同时,对二年级学习和生活有新的打算和期待。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温暖,初步了解与自己生活密切的人们的劳动;并对劳动者充满尊重和感激之情,向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习;愿意为他人,为社区做力所能及的好事,爱护自己生活的地方,初步形成环保意识。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对人体、植物以及身边的各种科学现象有积极地探索兴趣,能用小试验、调查、作比较的方法学习知识;并能与老师、同学一起对探索的结果进行初步的总结。

第19篇: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二年级一班 吴丽红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二、本册教材分析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1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课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四、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

3

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第1课——我爱家乡山和水——2课时

第2课——家乡的物产多又多——1课时

第3课——我家门前心事多——2课时

第二单元 第1课——我们的大地妈妈——2课时

第2课——美化家园——2课时

第3课——花草树木天偷笑——2课时

第4课——我和动物交朋友——2课时

第三单元 第1课——鲜艳的红领巾——2课时

第2课——红领巾胸前飘——3课时

第3课——快乐的“六一”——2课时

4

第四单元 第1课——我们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暑假生活我安排——2课时

云鹰友好小学 2017年2月12日

5

第20篇: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二、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课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四、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 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3) 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

(4) 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第1课——我爱家乡山和水——2课时

第2课——家乡的物产多又多——1课时 第3课——我家门前心事多——2课时

第二单元 第1课——我们的大地妈妈——2课时

第2课——美化家园——2课时 第3课——花草树木天偷笑——2课时 第4课——我和动物交朋友——2课时

第三单元 第1课——鲜艳的红领巾——2课时

第2课——红领巾胸前票——3课时 第3课——快乐的“六一”——2课时

第四单元 第1课——我们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暑假生活我安排——2课时

刘丽丽 2016年3月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