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计划

六年级国学教学计划(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12 07:41:33 来源:教学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六年级上期国学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度上期六年级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课本第三单元“壹”,具体内容包括:5条经典要义;故事“晏子使楚”;生活实践,经典诵读“论语·颜渊”。

教学目标:

1、能熟记5条经典要义,

2、了解诗词作者,了解诗词的内容及故事内容。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国学思想精髓。

4、熟读经典诵读部分内容,领会意思,提高道德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词及名言大意。背诵“经典要义”。熟“经典诵

读”内容。

教学难点:能正确理解所学内容,受到品德教育。

教学方法:

1、教学形式多样化,课堂上或教师讲解,或学生讲故事,或读书。

同时开展国学背诵比赛。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3、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与尊重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

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

2013-8-29

推荐第2篇: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学计划

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学计划

李守武2010.9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大学》,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

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

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使

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大学》,演译《大学》,领悟《大学》的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措施:

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推荐第3篇:国学教学计划

国学教学计划

新学期、新起点,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开展教学,特制定国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

教材的选择。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学习《弟子规》,该文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及求学应遵循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既有文采,又非常实用,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比较适合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学习他们可以认识一些字以及多音字等一些基础知识,若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将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本学期二年级学生学习《增广贤文》,它是一部极有影响的蒙学读本,这部只有数千字的著作,内容大致讲述的是人和人际关系、命运、处世以及对读书的看法,全书以韵文的形式,将格言排列在一起,句法交错,灵活多变,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是对中国人处世经验、智慧和原则的总结,含有深刻的哲理,读来发人深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年级学生学习《幼学琼林》。《幼学琼林》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事政治、婚姻家庭、草木虫鱼等,既是一部生活小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儿童启蒙教材。全书易读易诵易记,是文学、历史及自然科学的经典蒙学读本。它在清代曾风靡全国,成为当时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知识性启蒙力作。古有“学好《琼林》走天下”之说。

二、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弟子规》、《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

教学措施。

1、

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

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火眼金睛、接龙、藏宝、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

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三、

教学进度。

每周每班一节课,每节课上学习10——12句字句,大部分学生达到初步理解、会背诵的目的;五节课中会有一节复习课。

四、

教学活动。

本学期将举行国学背诵小能手评比活动,将以班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经过多年的国学教学,我探索出了一些经验,但这还远远不够,我认为很多古文经典是永恒的真理,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国学启蒙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国学启蒙》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经典驿站》和《艺术乐园》,共有十八课。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经典驿站”里,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在“艺术乐园”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三、

教学目标

1、

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

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

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四、

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

教学措施

1、

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教学进度

一年级每两周一课

二年级每周一课时

2010年—2011年第一学期五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新学期、新起点,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开展教学,特制定五年级国学教学计划如下: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大概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4、教学形式多样化。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多种形式教学。

5、本学期将举行国学背诵小能手评比活动,将以班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6、每周一节国学课一节课会背所学内容。

7、教学进度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朱家庄联小 20

11、9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特制定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目的与意义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幼学生扩大了识字量,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二、组织机构

成立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领导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

长:马继武

副组长:朱元海

成 员:赵彬

主要实施成员:各班语文教师

三、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

《弟子规》、《三字经》、《千家诗》、《声律启蒙》、《论语》等,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经典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等。

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

1、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时间安排上以校本课程课时为主,每周一课时,与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由语文教师、思品教师具体负责。

2、每天利用早读课进行10分种的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3、语文课前两分钟诵读或背诵古诗词;

4、每月的黑板报和橱窗要有一定的国学教育的内容;

5、每天中午午间时间播放国学经典的CD朗读碟或者是国学经典音乐

6、学校和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国学教育特色。

7、充分发挥语文、音乐、美术、品德、社会课,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

8、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9、创新诵读形式,不断开展诵读比赛。每学期开展“经典诵读会”、“亲子诵读活动”、“诵读擂台赛”、“情景剧表演”等。将经典诵读活动科学的融入广播操、游戏、节目表演、书法、绘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善于发现和总结,把一些好的、快乐的学习方法推广应用。如:表演背诵法、熟读成诵法、吟唱结合法等等。

五、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研究

1、开展听评课活动和专题教研,及时发现、传播好的经验和方法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和指导学生诵读的能力。

六、检查评比

学校将不定期对各校、各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对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形成特色和成效显著的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以此推动整个活动向更高层次迈进。

推荐第4篇:教学计划国学

大班国学教学计划

陈静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幼儿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将学习多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对应,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对,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从中可得语音、修辞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组织幼儿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①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幼儿语言水平,培养幼儿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幼儿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幼儿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四、教学措施

1、以激发幼儿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幼儿愉快地、自主地参与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2、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3、每节课前背诵已学过的诗文两分钟。

4.给家长发掌通家园,介绍诵读活动,请家长协助搞好此项活动。

5、凡通不过组长检查者,由老师特殊处理。让他利用下课时间补念即可。

6、本学期将举行经典诵读比赛,将以小组为单位,给幼儿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国学的兴趣。

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推荐第5篇:国学教学计划

国学教学计划

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

一、学期教学指导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其中不乏优秀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去传承、发扬。本学期国学教学以《弟子规》为主,通过诵读原著经典、感受名人志士故事、评味艺术文化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高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学期主要教学目标

1.能够诵读《弟子规》全部原文内容。

2.了解文章原文的大概意思。3.初步形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4.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初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学科教材分析

本学期采用的教材为江庆柏主编的国学经典特级读本丛书之《弟子规》,该教材分将弟子规分为五个单元,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出外、待人接物及求学应遵循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究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其中两句或四句成一小节,每一小节都包含弟子规原文、特级注释、特级解说、经典故事、特级拓

- 12

2016

推荐第6篇: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经过历史的长河洗涤,越发令人思考,它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习《国学经典》(七年级 卷)、包括修身励志、写景状物、咏史抒怀、传统节日、情思感悟、哲理寓言、亳韵古风几个部分组成。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四、教学措施

1、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与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2、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3、每节课前背诵已学过的诗文两分钟。

4.给家长发校信通,介绍诵读活动,请家长协助搞好此项活动。

5、每星期一早上老师利用早读时间,亲自检查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给他一百分,该生即指定为本周经典诵读班长。让他利用课余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交与老师处理。

6、注意学习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将学习融入自己的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四、达到目标

本学期学生学习国学达到的目标是:

①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和背诵;②能够大体把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

③能够试着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初步理解诗句意思;④在学习中,帮助学生注意积累诗词中优美词语、精彩语句。

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推荐第7篇:国学开展教学计划

崛起第三幼儿园2011—2012学年度 第一学期国学课题教学开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育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越是民族的越是有生命力。”《周易》里也有这样一句话“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这里的蒙是“蒙稚”的意思,指幼童的一种蒙稚的状态,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孩子小的时候就好像高山下有险阻,他遇到险阻后就止步了,这就是一种蒙稚的状态。蒙稚期是很关键的教育时机。因此,对于蒙稚阶段的教育时机是非常关键的,不容错过。

二、情况分析

我园在去年开始开展国学课程,并且在上学期期末,每个年级以主题的形式进行了国学主题环境的创设教学,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其中,小班开展了《十二生肖》的主题,中班开展了《四大发明》的主题,大班开展了《民簇汇聚》的主题,使小朋友们对祖国传统文化有了初步认识。

本学期开学初,我们也以主题故事的形式去开展国学教学,各年级统一以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来进行国学主题教学。例如:小班开展的是《爱妈妈》主题;中班开展了《国学百事通》主题;大班开展了《梅花三弄》主题。这样,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去组织国学课程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三、国学课程目标

1、建设教师队伍,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国学素养。

2、创设体现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帮助幼儿直观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3、通过学习培养幼儿讲故事的能力,小班能复述一个简单的故事,中班能讲述一到二个简单的故事,大班能讲述两个简单的故事,大大班能讲述三个故事。

4、通过学习能让幼儿了解中国文化,并能将中国文明礼仪贯穿于国学课程中。

四、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

根据综上所述,我们制定了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如下:

1、传统文化:以《弟子规》、《三字经》、《古诗》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一部国学经典著作集中体现该领域的基本特征。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2、文明礼仪:礼仪教育不是指单纯技能的培养,而是为各种技能提供依托和基础,又潜藏着发展的动力。即是它不直接培养某种技能,实际上是从更深厚和高远的层面做好幼儿平时生活中的文明礼仪,通过学习国学而运用于日常生活,让幼儿国学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具体措施:

1、申请课题立项。

2、每班每周对国学进行两个课程的学习。

3、定期开展国学教研活动。教研内容以平时教师遇到的难题,及通过观摩课发现的问题进行研讨。

4、采用请进来的方法,充分利用快乐中国娃培训资源,联系快乐中国娃教研组,定期对教师做指导,对家长做宣传。

5、课程的开展主要以文字及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国学,争取期末能有成果展。

崛起第三幼儿园教育教学处

2011 年 9 月 11 日

国学课题开展行事历

九月份:

1、国学课程计划的制定。

2、国学课程开展的商定。十月份

1、《快乐中国娃》专家对全园教师进行第一次培训 十一月份:

1、进行国学课题立项,制定课程计划。

2、创造国学大小环境,营造国学氛围。十二月份:

1、《快乐中国娃》专家对全园教师进行第二次培训。

2、组织一次以年级为单位的国学公开课,并对上课重点难点进行探讨。

一月份:

1、教研成果的展示。

推荐第8篇: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制订人:陈江南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 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各方面的素养。④通过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记忆力的快速发展时期,但他们的记忆仍以机械记忆为主,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模仿能力; 但是他们的识字量比较少,对阅读的规律和方法也知道得很少,因此在阅读方面存在较大难度,不能初步读出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能够逐步提高,但仍有一定难度。

四、诵读内容:《三字经》

五、教学方法

1.加强背诵。背诵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管理方法,背诵可以定心养性,培养学生的专注神情。有时让学生用手指着书上的内容默读、默 背,背不出来再看书,反复默背,培养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集体背、同座位对背、接龙背、拍着手背、比赛抽背、见缝插针地背„„背诵要动嘴,纠正了发音,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背诵要用耳朵听,提高了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开发了左右脑的潜能。教学中可以加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 兴趣、有信心。

2.把经典的诵读与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

六、具体措施:

1.每星期二读40分钟。在学校里由老师利用每周二一节的诵读课进行背诵。并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2.以黑板报、手贴报的形式进行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版块,创设学习环境。3.熟读成诵;讲求鼓励,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诵读的乐趣和成就感。

4.通过开展竞赛,激发学生的热情。利用诵读课的一部分时间,举办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总之,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知识,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国学教学计划

庞 俊 20

14、9

推荐第9篇: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一)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健康成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导,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2、开设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3、开启少年儿童的潜能,特别是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决策、创造、体能、灵感等多方面潜力得到更为科学、更为高效的开发和培育。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活动基本原则:

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

四、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五、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

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的小学阶段必须诵读的诗词外,还有部分经典诗词《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老子》《论语》《孟子》等。

六、课程开设时间:

单周每周三上午

七、课程开设的原则:

1、不求甚解,只要熟读会背。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励。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只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能正确流利的诵读就可以进行下一篇。

3、不要一暴十寒,要持之以恒。

4、不要死板,要注重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保障措施:

1、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与热情。

2、定期开展诵读大赛活动,并予以奖励,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快乐。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形成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5、定期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 “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诵读之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6、“弹性评价”方式。

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二)

一、制定计划的目的

新的学期又来临了,全校迎来了更多的学生,国学教学也面临着挑战,为了使学生喜欢上国学,也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开展教学,特制定国学教学计划如下:

二、教材的选择。

《三字经》涵盖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及伦理道德,言简意赅,非常方便学生学习,具有传授知识和传播伦理道德观念的双重功能,三字经在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中,是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也因此被称作“蒙学之冠”,全文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字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比较适合一年级的新学生,通过学习他们可以认识一些字以及多音字等一些基础知识,若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将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本学期二年级学习《千字文》。《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北宋千字文被视为狮子教育的重要一环。它不是简单的担子堆积,而是咏物咏事、条理分明、通顺可诵的韵文,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所选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因而便于识读。《千字文》短短千字,字不重复而能做到包罗万象又颇具纹理,难能可贵。

三年级学习《笠翁对韵》。《笠翁对韵》分为上下卷,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对应,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队,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从中可得语音、修辞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

二、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千字文和笠翁对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四、教学活动。

本学期将举行国学朗诵比赛,将以班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经过两年的国学教学,我探索出了一些经验,但这还远远不够,我认为很多古文经典是永恒的真理,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五、教学进度。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三)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幼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学生从中感受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④通过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四、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

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的小学阶段必须诵读的诗词外,还有部分经典儿歌和诗词等。

五、课程开设的原则:

1、不求甚解,只要熟读会背。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励。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只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能正确流利的诵读就可以进行下一篇。

3、不要一暴十寒,要持之以恒。

4、不要死板,要注重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推荐第10篇:五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制定人:黄琴

一.基本情况

本班有学生39人,大多数学生对国学经典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国学经典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国学经典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朗读”、“尝试”、“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

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中庸》,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 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 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 审美情趣。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教材分析

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诵读中华经典《中庸》,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措施

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第二周 P1-10页

第四周 P11-17页

第六周

P18-25页

第八周 P26-32页

第十周 P33-36页

第十二周 P37-42页

第十四周 P43-47页

第十六周

P48-51页

第十八周 P52-55页

第二十周 P56-59页

第二十二周

期末迎考

2014.09

第11篇:中学国学教学计划

国学教学计划

新学期、新起点,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开展教学,特制定国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的选择。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学习《弟子规》,该文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及求学应遵循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既有文采,又非常实用,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比较适合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学习他们可以认识一些字以及多音字等一些基础知识,若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将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本学期二年级学生学习《增广贤文》,它是一部极有影响的蒙学读本,这部只有数千字的著作,内容大致讲述的是人和人际关系、命运、处世以及对读书的看法,全书以韵文的形式,将格言排列在一起,句法交错,灵活多变,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是对中国人处世经验、智慧和原则的总结,含有深刻的哲理,读来发人深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年级学生学习《幼学琼林》。《幼学琼林》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事政治、婚姻家庭、草木虫鱼等,既是一部生活小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儿童启蒙教材。全书易读易诵易记,是文学、历史及自然科学的经典蒙学读本。它在清代曾风靡全国,成为当时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知识性启蒙力作。古有“学好《琼林》走天下”之说。

二、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弟子规》、《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火眼金睛、接龙、藏宝、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三、教学进度。

每周每班一节课,每节课上学习10——12句字句,大部分学生达到初步理解、会背诵的目的;五节课中会有一节复习课。

四、教学活动。

本学期将举行国学背诵小能手评比活动,将以班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经过多年的国学教学,我探索出了一些经验,但这还远远不够,我认为很多古文经典是永恒的真理,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国学启蒙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国学启蒙》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经典驿站》和《艺术乐园》,共有十八课。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经典驿站”里,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在“艺术乐园”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四、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教学进度

一年级每两周一课 二年级每周一课时 2010年—2011年第一学期五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新学期、新起点,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开展教学,特制定五年级国学教学计划如下: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大概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4、教学形式多样化。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多种形式教学。

5、本学期将举行国学背诵小能手评比活动,将以班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6、每周一节国学课一节课会背所学内容。

7、教学进度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朱家庄联小

20

11、9

一、目的与意义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二、组织机构

成立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领导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 组 长:马继武

副组长:朱元海

成 员:赵彬

主要实施成员:各班语文教师

三、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

《弟子规》、《三字经》、《千家诗》、《声律启蒙》、《论语》等,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经典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等。

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

1、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时间安排上以校本课程课时为主,每周一课时,与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由语文教师、思品教师具体负责。

2、每天利用早读课进行10分种的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3、语文课前两分钟诵读或背诵古诗词;

4、每月的黑板报和橱窗要有一定的国学教育的内容;

5、每天中午午间时间播放国学经典的cd朗读碟或者是国学经典音乐

6、学校和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国学教育特色。

7、充分发挥语文、音乐、美术、品德、社会课,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

8、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9、创新诵读形式,不断开展诵读比赛。每学期开展“经典诵读会”、“亲子诵读活动”、“诵读擂台赛”、“情景剧表演”等。将经典诵读活动科学的融入广播操、游戏、节目表演、书法、绘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善于发现和总结,把一些好的、快乐的学习方法推广应用。如:表演背诵法、熟读成诵法、吟唱结合法等等。篇二:2014学年洪畴中学开展国学教育活动计划

2014学年洪畴中学开展国学教育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的与意义

1、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活动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5、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领导小组

组 长:王春燕

副组长:庞卫明 王 坚 褚天龙 成 员:李坚慧 戴以富 徐世阳 王月芬 杨礼华 戴琼雅 及各班主任、语文教师

三、活动主题

诵经典 懂礼仪 启智慧

四、活动方式

为确保国学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效果,学校特邀请台州 学院人文学院徐凯教授及其团队作专家指导,届时将定时定点邀请专家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后在学校开展各类活动。

五、活动内容

(一)、教师层面

1、每月定点邀请专家团队来校对教师进行国学知识及国学教育方面培训

2、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以“诵国学经典 扬民族之魂”为主题的朗诵、演讲等比赛活动。

(二)、学生层面

1、学校订购《国学初级教材》作为校本教材

2、学校每周开设一节国学课,对学生进行授课

3、每天早上安排时间要求学生朗诵国学经典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深化国学教育,如:

①开展《论语》、《孟子》、《唐诗宋词》等诵读活动

②我最喜欢的国学经典名句征文活动

③经典国学文本朗诵比赛

④“读国学经典给我的启示”征文比赛

⑤“孝心与我行”主题班会的感恩教育

⑥国学经典知识竞赛

⑦我与“诚信” 演讲比赛诚信教育

⑧开展现场书法、绘画创作大赛。

⑨收看百家讲坛等。

六 活动的时间保障:

(1)将现有的每周两节语文早读中拿出一节专门诵读古诗文;

(2)利用每节课预备铃响后两分钟,大家一边念,一边等其他同学进教室,帮助营造教室气氛,从而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3)利用午休时间由带班老师引导学生静心读书;

(4)还可以在间操回到教室等待上课的时间、排路队出操场——“走读”等零碎时间;

(六)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9月开学初期):宣传启动、确定篇目阶段。

利用国旗下讲话时间启动此次活动,由语文教师向学生推荐部分经典中华古诗文,作为诵读重点篇目。

第二阶段(10—4月):诵读经典、训练强化阶段。

以班级为单位,广泛开展诵读活动,开展竞赛活动,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学习更多的经典古诗文。

1.每天利用语文课、预备铃后2分钟、课间、午间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回家后,鼓励学生和家长诵读5分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优秀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优秀诗文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2.开展竞赛,激发热情。抽十来分钟时间举办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擂台赛的内容 十分丰富,可以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可以是诗句接龙,可以是你问我答,可以是对歌竞赛,也可以是各种游戏。 3.学生建立一本经典诵读集锦的小册子,抄写自己喜欢的古诗文;或建立扑克牌式的古诗诵读卡,随时进行诵读,便于记忆。 4.形式可以多样,抽背、师生背、接龙、诗配画、画配诗、诗文串联、古诗新唱等等。 第三阶段(4—7月):活动展示、检验成效阶段。

组织举办校内“古诗文诵读”竞赛活动,来检测诵读效果,激发诵诗热情。

七、实施步骤

国学教育活动将被定为学校发展性评估的自主发展项目,活动周期为一学年,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启动立项。2014年10月,学校召开国学经典教育工作动员大会,部署特色项目创建具体工作,并向教育局申报。

2、全力创建。2014年10月—2015年7月,结合本校实际,加强宣传,全面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重点开展学生活动。

3、铸造品牌。2015年8月,对国学经典教育活动进行全面总结,为下一学年开展活动制定计划,汇总资料,迎接教育局验收。

七、经费预算

为确保国学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学校将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氛围,订购读本,并邀请专家全程指导,因此,需一定的活动经费作为保障,经费预算如下:

1、专家培训费:16000元(每月一次,每次费用2000元)。

2、环境营造、阵地建设,布置校园、教室关于国学内容的横幅、kt板、开展活动等费用预计:8000元。

3、预计总费用:25000元。

天台县洪畴中学 2014年10月8篇三:国学教学计划

国学教学计划

新学期、新起点,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开展教学,特制定国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 教材的选择。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学习《弟子规》,该文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及求学应遵循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既有文采,又非常实用,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比较适合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学习他们可以认识一些字以及多音字等一些基础知识,若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将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本学期二年级学生学习《增广贤文》,它是一部极有影响的蒙学读本,这部只有数千字的著作,内容大致讲述的是人和人际关系、命运、处世以及对读书的看法,全书以韵文的形式,将格言排列在一起,句法交错,灵活多变,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是对中国人处世经验、智慧和原则的总结,含有深刻的哲理,读来发人深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年级学生学习《幼学琼林》。《幼学琼林》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事政治、婚姻家庭、草木虫鱼等,既是一部生活小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儿童启蒙教材。全书易读易诵易记,是文学、历史及自然科学的经典蒙学读本。它在清代曾风靡全国,成为当时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知识性启蒙力作。古有“学好《琼林》走天下”之说。

二、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弟子规》、《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火眼金睛、接龙、藏宝、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三、教学进度。

每周每班一节课,每节课上学习10——12句字句,大部分学生达到初步理解、会背诵的目的;五节课中会有一节复习课。

四、教学活动。

本学期将举行国学背诵小能手评比活动,将以班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经过多年的国学教学,我探索出了一些经验,但这还远远不够,我认为很多古文经典是永恒的真理,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国学启蒙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国学启蒙》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经典驿站》和《艺术乐园》,共有十八课。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经典驿站”里,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在“艺术乐园”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三 、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四、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教学进度

一年级每两周一课 二年级每周一课时篇四:何庄中学国学教育计划

何庄中学国学教育计划

一、开展以《弟子规》为主线的国学教育活动的意义

国学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学校里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国学教育,能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提高文化品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也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建立道德行为规范,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指引学生健康成才,并让他们受益终生。同时也是贯彻和落实贵州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在全省职业院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方案的通知》精神。

二、工作目标和原则

工作目标:通过长期、系统化地开展国学教育,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学生的人格修养;形成人人爱国学,人人学国学的良好氛围,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敦厚善良的心性;通过全面开展国学教育,普及国学知识,建立教育模式,探索育人新径,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工作原则:由浅入深,不断的推进、完善国学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高度重视国学教育活动的意义,从上向下推行,教职工带头学习和践行;抓好国学教育活动的实效性,保证国学教育活动落实。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推进 1.学校领导、德育辅导员、班主任、基础组教师要带头学习《弟子规》,领会开展国学教育活动的重要性,起好示范性作用,同时全面在教职工、学生中推行开展国学教育活动。 2.开展国学教育活动、学习和践行《弟子规》从2015年3月开始,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到2015年末形成完善的教育活动体系。

(二)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氛围国学教育活动。学生工作部要在活动开展同时精心布置《弟子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广播室播放“德音雅乐”和举办歌咏比赛,让师生在校园时时刻刻感受《弟子规》等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氛围。

(三)德育课程融入《弟子规》,让《弟子规》学习走进课堂,走进学生。教学管理部组织基础组教师认真研究《弟子规》等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走进学生。 1.教学目标

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从日常生活中的礼仪系统教起,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他人做起。让学生从内心真正认识到礼仪的好处,利人利己。养成五心: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伙伴,上进心留给自己。通过《弟子规》特色德育教育,学生更富有爱心,懂得孝亲尊师、善良诚实、明理正直、忠贞爱国。师生关系和谐,同学关系友善,建设和谐校园。 2.教学重点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绎《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3.教学内容

(1)、结合每个学期的德育课程分学期进行《弟子规》学习。 第一学期学习《德育一道德法律与人生》时学习《弟子规》的“总叙”、“入则孝”“出则悌”,学会感恩,孝顺父母,兄弟和睦。

第二学期学习《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时学习《弟子规》的 “谨”、“信”,学会在外礼仪,诚实守信。

第三学期学习《哲学与人生》时学习《弟子规》的 “泛爱众”、“亲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学习《就业与创业指导》时学习《弟子规》的 “余力学文”,学会规划人生,知行合一。 (2)、每次德育课堂教学时先用15--20分钟学习《弟子规》,然后再学习相关德育课程。 4.教学方式

读一读,想一想。理解《弟子规》;背一背,唱一唱。诵读默写《弟子规》;演一演,做一做。使《弟子规》教育日常化。 5.考核评价方式

每生每学期的德育成绩由德育课程学习和《弟子规》学习合成,其中德育课程占60%(平时占30%,期末开卷考试占30%);《弟子规》考核占40%(如一体化课程考核一样,学、读、背、写、讨论、做相结合)、6.学校相关将通过组织师生参加贵阳市孔学堂学习、安排专门人员参加《弟子规》等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校外培训和教师通过“弟子规公益网”、“弟子规”自学等方式提高师资水平。

(四)开展行之有效活动,认真践行中华传统文化 2.学生工作部将《弟子规》安排进入每学期假期孝心作业以及新生入学教育、老生返校教育之中,通过具体的形式进行教育和践行。

布置假期“孝心作业”。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通过观察父母的一天的活动,试着当一回家,亲自体验一下父母操持家务、当家过日子的辛苦。将所做、所想、所感记入“孝心作业本”。总结检查学生的“孝心作业”(每个学生设立一本“孝心作业本”,学生每完成一次“孝行”以表格形式记录下来,包括时间、对象、地点、内容、“长辈的话”、“我的感受”)。将成绩计入学生德育积分成绩中。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班主任对活动情况及时督促、总结。 3.学生工作部把《弟子规》教育内容细化为每学期每月的主题班会教育主题。各班级通过诵读《弟子规》有关章节、观看资料片、讨论、安排相关书面作业、开展活动等方式丰富主题班会的开展。 4.学生工作部把《弟子规》教育内容逐步落实到劳动周、两标建设、学生就餐、文明礼仪教育之中,提出具体要求。分层次提出提倡什么,要求做到什么,使教育活动具体化、可实行。提倡和要求学生做到:

在家庭尽孝心:尊敬父母长辈,对父母长辈说话要懂礼貌,听父母的话,不

惹父母生气,不顶撞父母,接人待物讲文明礼貌;在生活上关心父母长辈,学会谦让,学会关心照顾父母长辈;为父母长辈做事,学会分担家务,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能帮父母长辈做的要主动做;为父母长辈分忧解难,体谅父母的难处,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不给父母增加经济或精神方面的负担,当父母有难处时,要学会安慰父母,为父母排忧解难。

在学校献关心:尊敬老师,对老师有礼貌,听老师的话,不惹老师生气。热爱学习,讲文明、守纪律,体谅老师工作辛苦,学会关心、问候老师、安慰老师,主动帮助老师做事,帮老师分担忧愁;同学之间讲友爱,互相关心、和睦相处,不打架,不讲脏话。在学习生活方面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主动伸出温暖的手。讲团结,讲合作,共同进步;礼待来宾,对来学校的客人要懂礼貌,主动问候,主动让路,主动服务。积极、认真参加劳动周的实践活动。

在社会献爱心:遵守公德,讲文明礼貌,自觉维护公共秩序,不做违法乱纪的行为,自觉保护环境,讲究卫生,力所能及地支援灾区和希望工程建设。尊重顶岗实习单位领导、师父,认真参加顶岗实习的实习和实训,关爱生命,注意安全。 5.校团委通过举办“感动校园十佳学子”评比和表彰晚会、举办 “十佳节目主持人”比赛、“十佳歌手”比赛、“传出传统文化 弘扬五四精神”朗诵比赛、国学社开展国学教育表演等形式促进和推广《弟子规》教育。

(五)适时评价,科学指导,不断的推进国学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校德育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总结和评价国学教育活动开展情况,指导国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设立教职工和学生专项评价、激励方案。 何庄中学篇五:7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2 七年级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一、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组织班级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促进中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2、具体目标 (1)培养中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书达礼,心地向善,修养提高,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二、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 《诗经 国风 关雎》、《诗经 国风 蒹葭》、《大学》选读

三、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

2、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兴趣。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自己。

4、每天利用早读课进行10分钟的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

5、每天利用语文课预备铃后2分钟、午间活动时间以及每周一节校本课程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四、教学进度。

每周一节课,每节课上学习5——10句字句,大部分学生达到初步理解、会背诵的目的;五节课中会有一节复习课。

五、教学活动。

本学期将举行国学朗诵比赛,将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第12篇:二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三字经》涵盖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及伦理道德,言简意赅,非常方便学生学习,具有传授知识和传播伦理道德观念的双重功能,三字经在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中,是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也因此被称作“蒙学之冠”,全文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字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比较适合一年级的新学生,通过学习他们可以认识一些字以及多音字等一些基础知识,若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将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本学期二年级学习《三字经》。《三字经》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北宋被视为狮子教育的重要一环。它不是简单的担子堆积,而是咏物咏事、条理分明、通顺可诵的韵文,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所选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因而便于识读。《三字经》虽短,字不重复而能做到包罗万象又颇具纹理,难能可贵。

三年级学习《山海经》,《孔子》,《孟子》等。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从中可得语音、修辞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山海经》,《孔子》,《孟子》,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每周每班一节课,每节课上学习10——12句字句,大部分学生达到初步理解、会背诵的目的;五节课中会有一节复习课。

本学期将举行国学朗诵比赛,将以班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新的学期又来临了,全校迎来了更多的学生,国学教学也面临着挑战,为了使学生喜欢上国学,也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开展教学,特制定国学教学计划如下:

《三字经》涵盖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及伦理道德,言简意赅,非常方便学生学习,具有传授知识和传播伦理道德观念的双重功能,三字经在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中,是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也因此被称作“蒙学之冠”,全文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字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比较适合一年级的新学生,通过学习他们可以认识一些字以及多音字等一些基础知识,若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将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本学期二年级学习《三字经》。《三字经》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北宋被视为狮子教育的重要一环。它不是简单的担子堆积,而是咏物咏事、条理分明、通顺可诵的韵文,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所选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因而便于识读。《三字经》虽短,字不重复而能做到包罗万象又颇具纹理,难能可贵。

三年级学习《山海经》,《孔子》,《孟子》等。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从中可得语音、修辞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山海经》,《孔子》,《孟子》,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每周每班一节课,每节课上学习10——12句字句,大部分学生达到初步理解、会背诵的目的;五节课中会有一节复习课。

本学期将举行国学朗诵比赛,将以班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第13篇: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习《笠翁对韵》、《菜根谭》。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对应,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对,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从中可得语音、修辞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四、教学措施

1、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与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2、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3、每节课前背诵已学过的诗文两分钟。 4.给家长发校信通,介绍诵读活动,请家长协助搞好此项活动。

5、每星期一早上老师利用早读时间,亲自检查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给他一百分,该生即指定为本周经典诵读班长。让他利用课余时间去检测组长,

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交与老师处理。

6、凡通不过组长检查者,由老师特殊处理。让他利用下课时间补念即可。

7、本学期将举行经典诵读比赛,将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四、达到目标

本学期四年级学生学习国学达到的目标是:①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和背诵;②能够大体把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③能够试着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初步理解诗句意思;④在学习中,帮助学生注意积累诗词中优美词语、精彩语句。

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篇二:国学经典计划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一、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

二、经典诵读内容

小学

一、二年级:诵读《三字经》,古诗20首(以前没背的)。小学三年级:诵读《千字文》,《古诗20首(以前没背的)。 小学四年级:诵读,《弟子规》,古诗30首(以前没背的)。 小学五年级:诵读《 》,古诗30首(以前没背的)。 小学六年级:诵读《 》,古诗40首(以前没背的)。 附:以上各级内容,按排的先后顺序背诵。

三、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

(一)保证诵读时间。每周

一、

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阅读课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各班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二)各班指导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在每个班级的黑板报上由学生专人负责每周刊登一首诗,一句经典文句。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记忆。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三)一——六年级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安排经典诵读的指导和检查。

(四)布置家庭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五)学校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三至六年级各班要每一阶段办一期墙报,装饰各班的展示台。可以是古诗配画、诵读内容抄写小报、改写经典、自写古诗等。

(六)指导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七)各科教师都要自觉地在班主任教师的统一协调下,在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要充分利用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功能,让孩子在唱游活动中诵读。

(八)学校每个阶段组织一次检测,采取抽测、集体诵读、同伴互测的方法。并开展歌唱经典、演经典、经典诗篇朗诵会、经典诵读展示等活动在规定时间内展示。

四、评比总结

期末进行归纳汇总,把本期会背的内容分类、列一目录,上交教导处。期末评出诵读先进班(平时的检查加上抽测,分段进行。)给予表扬奖励。 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教育工程,贵在天天坚持,持之以恒。

教师课堂常规要求

1、坚持上课铃响前一分钟到达教室门口,面向学生站立,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进行表扬鼓励或批评教育,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严禁坐着讲课。

2、上课铃响起,教师进入课室走上讲台,同时示意学生起立。教师在讲台站定后,检查学生起立致敬的情况,要求学生向教师行注目礼,培养学生良好规范,然后向学生说“同学们好!”,学生齐答“老师好!”之后,教师向学生行鞠躬礼致谢。

3、下课铃响后,教师应结束讲课,示意学生起立,待全体学生起立站好后,教师说“同学们再见”学生齐答“老师再见”

4、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集中精力学习,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努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5、教师必须管教管导,严格管好课堂纪律,对任课内课堂纪律负责。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行为要及时制止,及时教育。情况突出的要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教育处理。

6、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堂内行为规范的养成和训练,培养学生文明行为和礼貌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要注重学生站姿、坐姿和看书写字姿势的纠正,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学生视力。

7、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使用礼貌语言、职业语言,说话注意身份,讲究语言艺术,把握好分寸。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坚持下面教育,以理服人,尊重学生人格,语气可以严厉,但语言不应粗俗,动作不能粗鲁,不能讽刺,挖苦学生,严禁打骂学生,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休罚和变相体罚。

8、不要占用教学时间过久地批评学生。任何情况下教师不得在课堂上发牢骚,发泄个人怨气。 2篇三: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明德小学

姓名:彭喜军 2014年9月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通过背诵经典,让语言文字在儿童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激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经典诵读活动,在实践中增长积累,提高学生文化与道德素质。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3)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5)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6)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

主要诵记国学经典教材中的诗歌。

四、活动形式及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利用早晨预备铃前在校读1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利用语文阅读课、课间背诵。也可以在每节课前由班干部带领读。

(4)每日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5分钟。 诵读措施及形式

五、诵读措施

1、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诗文诵读活动的质量。

学生兴趣是确保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办诗文黑板报、诗文图展、诗文手抄报、诗文朗诵会等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利用早读和中午时间进行古诗文诵读。

3、定期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背诵比赛,情境写诗比赛,诗配画、背诗大王评选等。营造诗文学习的浓厚氛围,使该项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形式多样,既让全体学生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六、教学进度 篇四: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岳 楼 小 学

2014至2015学年第二学期国学经典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通过背诵经典,让语言文字在儿童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激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经典诵读活动,在实践中增长积累,提高学生文化与道德素质。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2、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3)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5)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6)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

主要诵记国学经典教材中的诗歌。

四、活动形式及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利用早晨预备铃前在校读1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利用语文阅读课、课间背诵。也可以在每节课前由班干部带领读。

(4)每日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5分钟。 诵读措施及形式

五、诵读措施

1、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诗文诵读活动的质量。

学生兴趣是确保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办诗文黑板报、诗文图展、诗文手抄报、诗文朗诵会等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利用早读前和课间时间进行古诗文诵读。

3、定期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背诵比赛,情境写诗比赛,诗配画、背诗大王

评选等。营造诗文学习的浓厚氛围,使该项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形式多样,既让全体学生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岳楼小学

2015.2.28篇五:五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经历了几千年历史长河的洗礼、沉淀,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成就了一个伟大民族的血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是华夏子孙安身立命之本。诵读经典,浸润人生,营造快乐和谐的校园书香校园文化,势在必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在师生中形成以先贤为楷模,勤勉学习,奋发有为,立志成才的思想;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主要措施 1.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导学为辅,给学生搭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养成学生 独立学习的习惯。

2.以赏识教育为主,通过适当的奖惩制度,激发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形式多样,借助教学媒体,让学生从视、听、说、演等各个角度感受到文化熏陶。 4.古诗词必背教学过程基本分为五步:

(1)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2)熟读精思,自悟自得;

(3)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4)适度讲解,诵读体会;

(5)展开想象,悟意明理;

(6)适当延伸,拓展诵读。

教学总结阶段:

1、及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

2、有阶段性的成果展示,可以在家长会或学校欢送会上展示。 我们希望经典国学课程的引入——能让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华夏的血脉精髓,在现代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共同的信仰,生生不息,世代相传,培养经世致用的一代新人。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学古知今,古为今用,读中有悟,悟中创新。

第14篇:国学社团教学计划

《国学》社团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习一些经典、诗词美文赏析、古文解析等,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欣赏水平,并背诵一些经典文章。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四、教学措施

1、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与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2、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3、给家长发校信通,介绍诵读活动,请家长协助搞好此项活动。

4、举行经典诵读比赛,将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四、达到目标

本学期国学达到的目标是:①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和背诵;②能够大体把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③能够试着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初步理解诗句意思;④在学习中,帮助学生注意积累诗词中优美词语、精彩语句。

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五、具体安排:

1、声律启蒙

2、诗词欣赏

3、古文解析

4、声律启蒙

5、诗词欣赏

6、古文解析

7、声律启蒙

8、诗词欣赏

9、古文解析

10、声律启蒙

11、诗词欣赏

12、古文解析

第15篇: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国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 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记忆力的快速发展时期,但他们的记忆仍以机械记忆为主,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模仿能力; 但是他们的识字量比较少,对阅读的规律和方法也知道得很少,因此在阅读方面存在较大难度,不能初步读出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能够逐步提高,但仍有一定难度。

四、诵读内容:《三字经》《古诗》

五、教学方法

1.加强背诵。背诵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管理方法,背诵可以定心养性,培养学生的专注神情。有时让学生用手指着书上的内容默读、默 背,背不出来再看书,反复默背,培养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集体背、同座位对背、接龙背、拍着手背、比赛抽背、见缝插针地背„„背诵要动嘴,纠正了发音,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背诵要用耳朵听,提高了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开发了左右脑的潜能。教学中可以加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 兴趣、有信心。

2.把经典的诵读与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

六、具体措施:

1.每日读20分钟。在学校里由老师利用上午、下午各十分钟的预备时间带读经典诗文,再利用每周一节的诵读课时间检查背诵。并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2.以黑板报、手贴报的形式进行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版块,创设学习环境。

3.熟读成诵;讲求鼓励,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诵读的乐趣和成就感。

4.通过开展竞赛,激发学生的热情。利用诵读课的一部分时间,举办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总之,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知识,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国学教学计划

庞 俊 20

14、9

第16篇: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国学教学活动计划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二、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孝敬父母、体谅父母。

2、培养学生的爱心,爱长辈,爱老师,爱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3、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4、教育学生诚实、守信。

5、指导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

三、教学内容:

《弟子规》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流利背诵。

难点:理解含义,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五、学习时间: 每周安排一节诵读时间,每节课学习八句。利用中午课前预备时间复习巩固。

六、方法措施:

1、借用生动的故事来打动学生的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讨论中真正理解含义。

3、举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含义。

4、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七、学习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周:复习

第二周至三周:学习《弟子规》“出则悌” 第四周至八周:学习“谨” 第九周至十二周:学习“信” 第十三至十六周:学习“亲仁” 第十七至十九周:学习“余力学文” 第二十周:复习

第17篇:六年级国学教案国学教案

2016--2017秋季

一年级文体教案

底寨小学 2016.9

六年级国学教案

[活动目标]

1、积累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句子的意思。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三人行,必有我师”丰富多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4、细心品味作者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 [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

2、体会课文“三人行,必有我师”丰富多彩的内蕴 课时:2课时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论语》。(1)指名学生诵读。

(2)全班诵读。

2、谈话导入。人非生而知之者。我们要善于学习,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孔子也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

二、学习《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

1、师范读。

2、生自读,读通、读顺。

3、师讲解大意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4、生再次自读,带着对句子的理解读熟。

5、请学生讲讲对句子的理解。

6、师小结: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或者只看自己的优点。

7、引导悟理。

师:读了这则《论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8、练习诵读。

教学内容:《过华清宫》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过华清宫绝句》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课时:2课时 活动过程:

1、导入

(1)齐诵《泊秦淮》

(2)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3)积累:你还学过哪些杜牧的诗?

2、出示古诗

3、介绍【写作背景】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始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置百

司及十宅”。原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宫,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了三首《过华清宫》七绝,这是其中的一首。 4.小组学习

(1) 读通全诗

(2) 师出示诗意,生对照理解诗意

【注释】①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渡县骊山北麓,唐玄宗造。《长安志》载“骊山上下,益治汤进(即温泉),为池台殿环列山谷,明皇岁幸焉。” ②绣成堆:骊山左右有东西绣岭,因当时林木花卉繁盛类锦绣,故名。 ③千门:汉武帝起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后因称宫殿重门为千门。 ④一骑红尘:《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置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 味未变,已志京师。 5.大组交流 (1)指名朗读 (2)理解诗意:

经过华清宫来到长宫,回首向锦乡堆城般的骊山望去,只见山顶华清宫那紧闭的大门,一扇一扇缓缓地打开;山脚下,风尘仆仆的骑手拼命鞭打着跨下飞驰的骏马,身后扬起了一溜浓密的尘烟;华清宫中的杨贵妃高兴地笑了。唉!没有人知道,这是皇上派人从遥远的南方为她运来了她爱吃的新鲜荔枝。

5、学生自读

6、教师指导诵读。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

(1)首句中说“回望”,那么诗作主人公是在哪里望哪里?看到了什么?(明确:诗作主人公是站在长安回望骊山华清宫,看到骊山花卉树木苍翠,如同一堆堆的锦绣。) (2)第二句说骊山上千重宫门依次一扇接着一扇地打开了,这“次第”暗示了什么信息?明确:“次第”暗示着有重要军政要事要禀报深宫中的皇帝。

(3)、第三句 “笑”的背后有着诗人怎样的情感?其目的是什么? 明确:那个“笑”字背后包含着诗人满腔的悲愤,因为为了这美人的一笑,全国上下有多少人要伤心落泪啊。目的在于讽刺唐明皇荒淫好色,为了一个妃子,不惜牺牲民力物力。

7、小结: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人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一骑红尘”隐含的是无数个驿卒的血汗和无数匹战马的死亡;“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7、诵读诗歌。

(1)自读感悟。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节奏美,音韵美,都能给我们美的熏陶。优美的诗歌,需要优美的朗读,今天,我们就开展一个小小的诗歌朗读竞赛,看谁字音读得准,节奏读得好,感情读得美。

(2)教师巡回指导。注意点: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学生进行个人朗读练习。

四、作业:积累学过的《论语》中有关学习的名句,诵读。

教学内容:

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目标:

1、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2、《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板书课题。

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2、朗读课文 ①范读 ②全班齐读

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 理解课文内容

1、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2、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重点掌握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点词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死而后已。 ◆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理解课文内容

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 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须重点讲解的句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吾日三省吾身c.传不习乎?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巳诲女知之乎! 总结:朗读、背诵;反复朗读,直到成诵。

教学内容

①研读后《论语》内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③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2、《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

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复习导入

①背诵课文。②考查句子的翻译及其重点词语的解释。

二、理解后五段内容

1、按第一课时要求,逐句翻译剩余各段。

教师须重点讲解的:①见贤思齐焉。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③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④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概括思想内容

指导学生将课文有关内容归纳到如下几点: ①习方法②学习态度③思想修养

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学习体验

①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②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③“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④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4、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内容:《大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节奏感,尤其是文中排比句。

2、能够根据注释,对照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内容,知道“三纲”是什么,是用来干什么的。

3.能理解课文所表现的做事要分清本末终始的道理,举出自己生活中与此道理相似或相反的例子。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所表现的做事要分清本末终始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大学》相传是孔子的弟子(学生)曾参所写,告诉人们如何提高自身修养而成就自己的德行功业,被成为“初学者入学之门”.《本末终始》出自《大学》的开篇部分,是最为关键的段落之一。课文第一句说明了大学的目标在于“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就是所谓的“三纲”。 2、理解诗题。

师解释题意:本末:树根和树梢;终始:事情的结局和开头。指事物有本有末,有始有终的发展规律。

3、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诵的节奏。

4、根据课文下方的注释,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5、理解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 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 应为“新”,即革新、弃旧 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 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得:收获。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教学内容:《舍本逐末》

战国时候,有一次 齐王派遣使臣到赵国去拜访赵威后,以示友好。赵威后很热情地接待来访的使臣。使臣在献上齐王准备的礼物后,又呈上一封齐王写的信 赵威后收下了信,并马上拆开来看。她请使臣坐下,亲切地问道:“久未问候,贵国的庄稼长的好吗?”使臣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我是奉了敝国国君之名前来问候您的,可是您不先问候敝国国君,反倒先问起庄稼,这分明是先贱而后贵。难道说,一个治理万民的君王,会比不上庄稼和百姓吗?” 赵威后听了并没有生气,反倒笑着对使臣说:“这你就错了!没有庄稼,如何养活人民?这不是贵贱之分,而是本末之别啊!难道说要先舍根本,去问那些末节吗?” 齐国使臣对赵威后的这一番话非常佩服,并且为自己刚才无礼的态度感到惭愧。现在,人们用“舍本逐末”来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教学目标:

1.理解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所表现修身的重要性。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一个品德修养好的人会很受人欢迎,很更容易成功。古人就很强调个人的修养。今天我们学习《大学》里一篇关于品德修养的文章。

2、理解诗题。

师解释题意:修身是根本。

3、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诵的节奏,初步感知。划出停顿符号。

4、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诵的节奏。

5、根据课文下方的注释,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6、理解第一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1)知:知识、智慧。(2)格物:研究事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 ) [译文] 自古以来 想在天下彰明伟大光明的品德德行的,先治理自己的邦国;想治理自己邦国的,则先治理自己的家族;想要修齐自己家族的 ,则先修养自身;想修养自身的 ,则先匡正自己的心思;想匡正心思的,则先笃诚自己的心意;想笃诚心意的,则先获得知识智慧,获得知识智慧在于研究事物的道理。 [译文]知识的获得在于对事物的探索,得到知识才能正确的树立自己的意图,有了足够的诚意才能端正自己的心态,心态端正了,才能使自身获得美好的品德,有了高尚的品德才能管好一个家,家和才能使得国家长治久安,国家安定平和则天下就太平无事。

教学内容:《牧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教学内容:《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重点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解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 (营造民主课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争议之处,还可以展开讨论)

(四)精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学生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4.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读,成诵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学习课文中的“葵”“羹”“煎”三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大家曾学过不少古诗,那就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背诵下来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诗人

1、三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谁?哪个朝代的?(板书作者和朝代)

2、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你对其中两位诗人的了解。

三、学习《长歌行》。

1、教师导入: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古朗月行》,哪个同学能为我们背一背呢?(指名背)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这种形式的诗——

《长歌行》。

2、(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3、学习向导:(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学习向导”)

(1)读一读《长歌行》,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4、给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5、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多媒体可见——全屏显示动画版的课文插图)出示《长歌行》动画插图,教师配乐朗诵,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园中的葵花绿油油的无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待阳光。温暖的春天雨露滋润阳光照,世上的万物欣欣向荣多辉煌。常常担心寒秋季节将要来到,到那时花卉草木都衰败枯黄。时光流逝像万条江

河流东海,什么时候呀它会在向西流淌?年轻时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伤。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6、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长歌行》劝导人们珍惜青春年华,是一首传诵经久的劝诫诗)

7、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8、教师请一名同学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9、诗中的哪句话,对世人有规劝的含义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教师小结:《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还打比方,说明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

后悔。

11、大家把这首古诗背诵下来,也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搜集有关劝诫后人勤奋好学的诗句。板书设计

长歌行 汉乐府民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十一课时

《七步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导言:同学们从《长歌行》中不仅领略了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比喻,更使我们受到了有益的启发,那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句不时地激励我们珍惜时间,不断努力。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1)曹植(公元192——232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沛国谯县人,有政治雄心。他的哥哥曹丕当皇帝后,他受排挤、迫害,终生遭受软禁。

(2)请学生介绍这首诗创作的经过。

3、(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5、学习向导:(跟随“学习向导”自学本诗。

(1)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6、自学,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三、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动画版的课文插图)出示《七步诗》动画插图,教师配乐朗诵,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拿来豆子煮豆羹,滤掉豆渣成为了豆汁。豆秸锅下燃得旺,豆子锅里哭啼:咱们本来是同一个跟上生,你为什么迫害我这么急!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5、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

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6、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四、拓展创新训练。

1、教师导语;这首诗中蕴含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是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为曹氏兄弟为了争夺王位而不顾及兄弟情谊的做法而惋惜,更使我们深深地同情曹植的不幸处境。今天让我们运用我们的智慧与才能重新演绎这个故事吧!

2、学生分头准备。

3、进行汇报表演,考查学生对这首诗思想内涵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

第十二课时

《出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豪迈奔放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请同学们一起读题目《出塞》。揭题《出塞》。

二、检查预习情况,介绍作者。

1、师生共同介绍作者:王昌龄(698—756),字少伯,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人。)他擅长写边塞诗。选择边塞军旅生活作为写诗的素材。

2、小组讨论预习生字词的情况并汇报。

关——关塞。

但使——只要。

龙城——地名,又称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一带。

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汉武帝时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

不教——不让,不使。

胡马——胡人的兵马。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度阴山——度,指越过。银山,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

三、学习古诗(看视频,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

(1)自由读:结合课后注释,试着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互助学习:在小组里每位同学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

(3)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的意思是:还是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长征不见归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果英雄善战的李将军依然健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兵马度过阴山的。

四、再读古诗,体会意境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同学之间互相读。

2、互相交流,谈谈诗中表达的意境和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首军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他的诗作多以当时的边塞军旅生活为素材。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安危无限关心的爱国激情。

五、指导朗读

六、背诵古诗

1、自己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2、同学之间互相背一背。

七、推荐欣赏:(投影)

教师导入: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现在老师在为同学们推荐一首歌颂李广的诗作,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第十三课时

《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解释诗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教学重难点

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同学们,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

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因此,我们从小一直学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提问: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

教师点拨

初读指导

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

学生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

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诗中哪些词突出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我们朗读时应怎么读?

再读体会,思考: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呢?我该用什么语气读呢?

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应用高昂、坚定的语气读。)

情感朗读,赛读。

齐读。

拓展延伸

总结古诗。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可见,《石灰吟》就是于谦自己一生的写照啊!

于谦为官清廉,为国为民,他的诗歌大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推荐给大家于谦的另一首诗《咏煤炭》,请大家感悟。

总结学法

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石灰吟》的?

老师总结学习方法:

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熟读吟诵,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千锤万击 不怕磨练

石灰吟 烈火焚烧 清白留世 不畏艰险

粉身碎骨 勇于献身

课堂检测

结合古诗,理解词语

若等闲: 清白:

这两诗,默写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默写古诗。

第十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

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教学准备:

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

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

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

五、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

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注:介绍刘禹锡生平和洞庭湖考察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读诗的欲望。正所谓“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熟读古诗,人人过关,是下步教学的良好开端。)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 和:和谐 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远望 )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 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 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注:诗中有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要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如诗如画,品诗赏画,古诗词文字精

简,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填补了诗句的含蓄和跳跃,丰富了诗句的语言和画面。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 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色, 遥望洞庭山水色, 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注:诗可言志,亦可传情。古诗是语言的浓缩,而往往浓缩就是精华。作为中国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让学生意识到古诗语言的精炼与美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引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四)延伸读,升华美。

1、投影映示:

题 君山 题 君 山 雍陶 方干

烟波不动影沉沉, 曾于方外见麻姑, 碧色全无翠色深。 闻说君山自古无。 疑是水仙梳洗处, 元是昆仑山顶石, 一螺青黛镜中心。 海风吹落洞庭湖。

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3、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 说。

4、指名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

4、再读两首《题君山》,洞庭湖与君山的神奇之美在脑中升华。(注:诗中有诗,诗外有诗,以诗带诗,以诗比诗,把相关的诗词优化组合,既加深对原有教材的理解感悟,又丰富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悟出了学习古诗要运用对比的方法。美丽的传说自然勾起学生的幻想,演绎精彩的朗读。这是教学内容的延伸,亦是学生情感升华的阶梯。)

(五)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学生的兴趣是有差异的。传统的单一的作业难以迎合所有学生的口胃,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第十五课时

教材分析:

《题菊花》是小学多元识字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古诗。这首古诗是唐朝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在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在飒飒的西风中,满院的菊花随风摇摆,由于天气寒冷,蝴蝶都不能来了,于是作者想若是有朝一日,我当上了青帝,一定要让菊花和桃花一齐开放。在这里,诗人是借菊花表达自己对当时世界的不满,想改变这个社会,建立自己理想的社会。诗中的寓意是非常深刻的。 学生分析:现如今,经过这一年半来对古诗的学习,学生已很好掌握了预习方法,并能够独立阅读。但由于这篇古诗较难理解,即便学生查找到大量的译文、背景资料,也很难能了解到这首古诗的深意。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引起、维持、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教师建立一个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创设一个声情并茂的课文情境,从而使晦涩难懂的古诗直观化、形象化、明朗化,使学生与当时的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3.在通过外界手段使学生了解古诗的情况下,再以读内化感情、深化了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识记5个生字,会读课后词语。

2.能够根据诗句借助画面想象出“菊花”含义,并初步了解这首诗的意思。

3.培养学生搜集、检索信息的能力,多项探索的能力。 4.感受菊花的美和作者的理想愿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识记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看过封神榜吗,你想当里面的哪个神仙?为什么?

唐朝有个诗人他想当青帝,也就是管百花的花神?想知道为什么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熟 1.小组交流预习情况。 交流生字读音 读古诗

与这首诗有关的课外资料 2.全班反馈预习情况。

3.齐读古诗,读准字音。

4.男女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准确又熟练。

三、了解诗意,感情朗读

1.读古诗、看画面、想问题:为什么黄巢想当花神呢? 2.指名汇报:为什么(即了解诗的大意) 3.自己练习说一说:为什么?

4.师小结前两句,并引导学生体会感情:可惜、遗憾。 5.指导学生读前两句。

6.体会后两句(作者的愿望),并齐读。 7.整体读诗,指名读 8.师配乐范读。 9.学生练习配乐读 10.指名读、齐读。

11.齐背古诗,分层要求:会背的有感情背,不会背的可以看看书跟着小声背。

四、识记生字,综合练习

1.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词语,并进行指读检测。 2.师检测:

A选择正确字音

B抢读词语

3.读短文,巩固练习生字词。 4.背诵检测。

五、小结

其实黄巢不仅仅是想当一个花神,在这首诗里还有一个作者的理想,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查找相关资料。

第十六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并背诵三首古诗。

2、认识“径”、“斜”、“枫”等10个生字。会写“斜”、“枫”等13个字。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像,引出新课。

1、播放《山行》的画面,让学生自由说说观看后的感受。

2、让学生介绍收集到的有关诗人的资料,教师揭示课题。

二、欣赏诗歌,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配乐朗读诗文)学生一边听,一边浏览全诗,初步感受这着诗的韵律美。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指生朗读古诗,师生评议。

三、学法迁移,自读自悟。

1、指导学生根据文中注释及字典理解词义。

2、用以前学过的“连词解句意”理解诗句,同时把不懂的地方在文中标注出来。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四、师生共议,理解诗意。

1、指名朗读全诗,讨论根据词义给多音字注音。

2、理解诗文

(1)通过注释和工具书,你读懂了哪些诗句?

(2)通过联系上下文你读懂了哪些诗句?

(3)还有哪些诗句不懂?师生、生生互动讨论。

(4)师生归纳整首诗文。

五、图文结合,欣赏意境。

1、引导学生看图(课件出示图片)

思考:(1)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

(2)作者描写它的什么特点。

2、学生自由分组讨论,讨论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3、教师播放配乐朗诵带,让学生想象画面。

4、小组合作,把想象的画面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六、体会感情,指导朗读。

1、启发:诗人对秋天的赞美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指导学生在体会诗人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首诗。

七、落实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认的字,学生认读。

2、课件出示本节课要写的字。

第18篇:六年级国学教案

六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论语》,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演译,领悟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措施:

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六年级第一课

课题:三孔

(一)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府。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孔庆镕诗《五柏抱槐》、李隆基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府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李东阳撰写、的对联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

2、有感情的朗读《秋兴八首》(其一)!

3、了解杜甫草堂。

4、查阅资料,了解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

五年级第二课 课题:三孔

(二)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林。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张说诗《奉和圣制经邹鲁祭孔子应制》。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林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祠堂上诗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2、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孔林的典故。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

五年级第三课 课题:三孔

(三)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庙。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乾隆皇帝及郭沫若诗句。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庙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与同组的同学说说金声玉振坊图和文的关系?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

五年级第四课 课题: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长江有一个整体印象。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杨基诗《长江万里图》、李之仪词《卜算子》。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李之仪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背诵李之仪的《卜算子》?

2、学唱《长江之歌》。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

五年级第五课 课题:

巴山蜀水 授课时间: 5月12日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长江上游诗。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了解长江上游是巴蜀之地。

欣赏赞美三峡的诗《渡荆门望楚》

二、温馨点击。仔细阅读细细品味。 欣赏陈毅诗句。

三、活动广角。

1、对照地图查找三峡景区。

2、了解流来观的图片及对联。

3、整理描写三峡的古诗文。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

陈子昂)、

李白)。(唐《上三峡》(唐 五年级第六课 课题:古楚风光 授课时间: 5月19日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长江中游的名胜。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苏轼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崔颢诗《黄鹤楼》。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两首诗词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背诵苏轼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崔颢诗《黄鹤楼》?

2、写下《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朗读毛泽东《水调歌头

游泳》。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

五年级第七课 课题:吴越音韵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长江下游。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赵维烈《南乡子

登燕子矶》、杨慎《临江仙》。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万里长江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背诵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为诗配画。

2、搜集三首与南京、扬州、镇江这三处地方有关的古诗词并朗诵给同学和老师听。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

五年级第八课 课题:字谜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字谜的特点、组成形式,培养对字谜的兴趣。 搜集部分字谜。 教学过程:

一、艺海拾贝 猜两个谜语

有水有田方有米

添人添口便添丁(潘

何) 兵书三卷桥边授

忍字百篇家内藏(张)

二、温馨点击

阅读品味,了解关于谜语的知识

三、活动广角

1、试猜字谜

三星斜带一钩月(心)

雁阵三行,时斜时横(丛) 点水蜻蜓款款飞(汗)

驴高栏低(骗)

2、搜集字谜,互相考一考

四、总结 我的收获…… 五年级第九课 课题:画谜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画谜的特点、组成形式,培养对画谜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艺海拾贝 猜三个谜语

①春节

②一触即发

③汆

二、温馨点击

阅读品味,了解关于画谜的知识

三、活动广角

1、读故事《秦少游猜谜》,猜谜底

2、读《唐伯虎卖画》,猜字谜

3、学生自己试着出画谜。

四、总结 我的收获……

五年级第十课 课题:农谚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农谚的特点,培养对农谚的兴趣。 搜集、积累部分农谚。 教学过程:

一、艺海拾贝

读原文,了解什么是农业谚语。

二、温馨点击

阅读品味,了解谚语的定义。 知道农业谚语与气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活动广角

1、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2、读读背背几个农业谚语。

3、交流整理搜集到的谚语。

四、总结 我的收获……

五年级第十一课 课题: 学志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关于立志和学习的谚语;制作谚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艺海拾贝

朗读文中关于立志和学习的谚语

二、温馨点击

阅读品味,了解关于谚语的知识

三、活动广角

1、读谚语,谈感想

2、讲故事,背谚语

3、制作谚语卡片

4、填写表格。

四、总结 我的收获……

五年级第十二课 课题:李白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李白诗《上李邕》《春夜宴桃花园序》,体会李白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李白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李白是怎样上当的?

2、有感情的朗读《上李邕》《春夜宴桃花园序》!

3、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五、总结 我的收获……

五年级第十三课 课题:杜甫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杜甫诗《客至》,体会杜甫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杜甫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杜甫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

2、有感情的朗读《秋兴八首》(其一)!

3、了解杜甫草堂。

4、查阅资料,了解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五、总结 我的收获…… 五年级第十四课 课题:南园十三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南园十三首 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三十未有二十馀,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我的收获……

五年级第十五课 课题:生查子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欧阳修及其《生查子》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学生了解欧阳修。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欣赏崔护《题都护南庄》

3、找欧阳修其他的诗来读一读。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我的收获……

五年级第十六课

课题: 寿阳曲·渔村夕照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马致远及其《寿阳曲·渔村夕照》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2、学生了解马致远。

二、出示译文。

夕阳西下,酒家里好像也显得宁静闲适,只有几只船儿还未曾靠岸。空气里弥漫着花香,连水好像也变得香了,茅舍也进入了夜色之中。断桥头上卖鱼的人也散了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曲子。

2、欣赏《天净沙·秋思》。

3、背诵。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我的收获……

第19篇:六年级国学教案

六年级国学备课

第1课时

《春日》

一.教学内容简析。

在本单元中,本次学习的目的是诵读《春日》,分别为北宋词人秦观的《春日》,北宋文学家晁补之的《春日》和南北诗人朱熹的《春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背诵诗歌。

2.感受我国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积淀的精美华章的魅力。

3.培养学生热爱古典和国学的情趣。三.教学过程。

(一)探讨春天引入课文。

同学们,春天在你眼中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谁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一下春天?

春天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喜欢描写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跟随北宋文人的足迹,去欣赏欣赏春日的生机勃勃。

(二)整体感受。

1.学生自由读三首春日,把诗句诗通顺,读流利,并自己通过链接认识诗人。

2.学生齐读三首春日。

3.指名学生读。

(三)诵读第一首《春日》。(出示幻灯片)。

1.读诗句。

(1)全班齐读。 (2)指名读,评读。 (3)跟教师读。

2.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根据注释,译文了解诗句意思,从简析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3.全班齐读译文。

4.学习诗歌的写作方式。

(拟人。原来诗歌也能用拟人的手法来写,今天,我们又长见识了)

5.再把诗句美美地读一读,读出诗人描写的那么美的意境,读出诗句的韵味。(配乐读)

6.各种形式的背诵。

①自由背。

②指名背。

③分小组背。(配乐背)

第2课时

(四)诵读第二首《春日》。(出示幻灯片)

1.读诗句。(1)男女生读。(2)跟读,齐读。(配乐读) (3)比赛读。(配乐读)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比一比谁读得好,奖励“读书小能手”称号,奖品一本记事本)

2.学生自主交流

说说作者这首美丽的春天表达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物抒情)。从这里我们又学到了一种

1 写作方式,快把他收藏起来吧!

3.背诵。

(1)同桌背

(2)指名背

(老师要听听哪个同学背得既流利又好听)

(3)全班评出“背书小能手”,(奖励一本记事本)

第3课时

(五)诵读第三首《春日》,(出示幻灯片)

1.读诗句。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指导读。(配乐读)

(3)学生与教师配合朗读。(配乐读)

2.学生默读注释,译文,简析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3.练习背诵

(老师要看哪位同学能以最快的速度把这首诗背下来,好,开始吧!)

4.检查背诵(奖励“背诵小能手”称号)

5.布置背诵(没有被熟的早读接着背) 6.全班跟着音乐齐读(齐背)三首《春日》。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三首有关《春日》的诗句,并且把诗句背诵下来,你们表现得非常棒,我们一起完成了一次非常棒的合作,老师感谢你们的努力。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4课时

《小儿垂钓》《所见》《村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方式: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 稚嫩 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 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 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5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出示《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游泳;秋日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 板书设计:

第6课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前准备:

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

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次活动课上我们感受了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古代诗文。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二、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诗人在佳节里思念自己的家乡及亲人;诗人在外地;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4、感受诗人的孤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

课后搜集有关思念亲友类的古诗。

第7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谁来背一背?

2、检查课前搜集的资料。(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都是在亲情的呵护中长大的,让我们学会感受亲情,回报亲情。让我们带有感情地诵读这几首诗!

板书设计:

第8课时

《夜书所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这首诗《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

第9课时 《亲自然》 教学内容:

复习上学期学习过的第三单元《亲自然》的第一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国学经典》中的第三单元《亲自然》的第一节,今天我们共同来回顾这一节的内容。

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

1、领读“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周易•系辞下》”“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三国•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万物之生意最可观。——《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明道先生语一》”

2、自由读一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分组读。

5、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四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结合这一单元的主题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中的“乐”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2、“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周易•系辞下》”“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三国•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万物之生意最可观。——《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明道先生语一》”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

3、读一读86页杜甫草堂的诗,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结合自己的来谈谈你对这两首诗的理解。

四、读《网开三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读《浦江歌二首》,说一说诗的意思。

六、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是的,大自然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看看90页的生活实践,说以说自己的看法。

2、说一说自己的对爱护花草的看法。

七、教师小结

其实,爱大自然要从身边做起,爱护花草树木。

八、自由背诵经典要义。板书:

第三单元

亲自然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周易•系辞下》 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三国•王弼《老子道德经注》”

万物之生意最可观。——《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明道先生语一》

第10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第三单元《亲自然》的第二节的经典要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单元《亲自然》的第二节的经典要义。

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

1、范读“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庄子•知北游》”“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卸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2、自由读一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分组读。

5、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两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

1、“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这句话中的“乐”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2、“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句话中的“樊笼”、“返”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3、“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卸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你能不能结合自己的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2、让我们牢记这两句吧,下面请大家自由背诵。点人背,分组背,全班背

五、学习《寄蜀中薛涛校书》

1、老师范读,学生把不认识的字写上拼音。

2、学生自由读。

3、说一说诗词的意思。

六、教师小结

经典要义

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庄子•知北游》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

7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卸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宋•郭熙《山水画论》

第11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第三单元《亲自然》的第二节的故事和生活实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

2、理解故事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读上节课学习的经典要义。

二、自学,感悟

1、抽读故事《徽之爱竹》。

2、自由读一读。

3、文章重要讲什么?

4、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5、读一读课后的《十二月采花》。

三、结合生活实践,讨论交流。

1、情景一:走在大街上,你突然发现地上有一个废弃的易拉罐。这时,你会怎么做?自由发言。

2、情景二:家里有很多废旧电池,你打算怎样处理他们?自由发言。

3、情景三:这个星期天,爸爸、妈妈带乐乐去植物园玩。乐乐带了很多零食。吃完之后,他把垃圾装在塑料袋里,准备丢进垃圾箱。可是临走的时候,他发现地上还零零星星地躺着别人随手扔下的塑料袋。乐乐该拾起别人留下的塑料袋吗?学生讨论。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是怎样做的?

五、学习《一剪梅》:读,理解意义。

第12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第三单元《亲自然》的第二节的经典诵读《论语•雍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经典诵读中的《论语•雍也》。

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分组读。

4、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理解,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

1、说一说,你知道哪一句的意思,能为我们讲一讲吗?

学生自由说,教师引导。

2、学习《登锦城散花楼》:读,理解意思。

四、教师小结

第13课时 教学内容:《亲自然》的第三节的经典要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单元《亲自然》的第三节的经典要义。

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

1、范读: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七八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

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木不中伐,不粥于市。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礼记•王制》

2、自由读一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分组读。

5、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几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句话中的“美”、“言”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2、“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七八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句话中的“春服”、“冠者”、“童子”、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3、“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木不中伐,不粥于市。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你能不能结合自己的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2、让我们牢记这两句吧,下面请大家自由背诵。点人背,分组背,全班背

五、教师小结

板书:

经典要义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七八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

9 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木不中伐,不粥于市。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礼记•王制》

第14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第三单元《亲自然》的第三节的故事和生活实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

2、理解故事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理解故事的意思,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课前准备:学生选择一个自然环境较差的地方,进行一次环境小调查,然后填写《环境小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读上节课学习的经典要义。

二、自学,感悟

1、抽读故事《梅妻鹤子》。

2、自由读一读。

3、文章重要讲什么?

4、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三、交流《环境小调查》。

调查小组名称: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以前的环境:

现在的环境:

变化的原因:

调查结论:

改善建议:

四、老师小结:

第15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第三单元《亲自然》的第三节的经典诵读《论语•述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经典诵读中的《论语•述而》。

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分组读。

4、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理解,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

说一说,你知道哪一句的意思,能为我们讲一讲吗?

学生自由说,教师引导。

四、教师小结

第16课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通过诵读,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3、能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文化,更好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教学重点: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体会这首诗明白如画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抒发的爱国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感受经典

1、同学们,最近你在我们学校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表现怎么样?都诵读了哪些内容?请你把最近背诵的内容背给同学们听一听。

2、学生背。(看来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诵读古诗词)

3、一位好的诗人就像一位好朋友,他能告诉你什么是高山流水般的友谊,告诉你无欲则刚、见贤思齐的人生哲理。古诗文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提供一个寄放自己心灵的空间。

二、揭示课题,了解背景

1、(师边激情吟诵边)出示古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这首诗是谁写的呢?(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杜甫)出示图片。你了解杜甫吗?谁能简单的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

3、学生交流

4、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看来,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诗人当时的社会背景。

5、(激情创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晚年的遭遇吧!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乡难归。他亲眼看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这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地流泪。忽然,传来了喜讯,“忽传收蓟北”,如春雷炸响。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人生第一首快诗——

11

三、自读古诗

1、师配乐吟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大家喜欢这首诗吗?你也来吟诵,注意(出示课件)生自由练习

3、谁愿意把这首诗吟诵给大家听?请你来。还有谁想来?

我们一起吟诵可以看课本,也可以看着大屏幕。齐读。

四、了解古诗大意

1、这首诗为什么被称为“快诗”?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请大家结合注释和老师介绍的背景自己来学习学习,有信心学会吗?实在不明白的地方,在旁边画上问号。

2、生自学

3、有不懂的地方吗?(生相互解答,师随机引导)

4、谁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5、这么短的时间就把诗圣杜甫的诗弄懂了,你们真了不起!

6、这首诗为什么被称为“快诗”?你懂了吗?

五、深究古诗

1、文中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

2、什么意思?(欢喜地近乎疯狂)

3、再读这个词。

4、诗中的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呢?

预设: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生:诗人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高兴到流眼泪

师:高兴到流眼泪,这是喜极而泣,乐极——生悲,这是喜悦的泪水、激动的泪水、爱国的泪水。把你的这种理解送到句子中,读。

收蓟北这个消息来的怎样?(快)从那个字可以看出?再读这句话。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生:胡乱地把书一卷就不管了,这不是杜甫这位诗圣的风格,他的风格应该是看完后把书卷好,整齐地放回原处,而他却这样做,那是因为太喜悦了。

是啊,对于杜甫这样爱书如命的伟大诗人来说,胡乱地把书一卷,一放,确实不是他的风格,不是因为它不爱惜书,而是顾不上了,他这真是高兴得忘乎所以,不知——所措,喜若狂

把这种理解再送到文字中,读。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生:唱歌、喝酒,

师:放和纵看出诗人的喜欲狂,诗人这时已是52岁了,这个年龄,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而他却这样做了,这真是得意——忘形!当事人想到能在鸟语花香和妻子、儿女作伴还乡,安享晚年,诗人怎能不欣喜若狂呢?

再读这句话。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险,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到洛阳又是怎样的长途跋涉?在这里,诗人却说“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你怎么理解?

急于想回家,这就是归心——似箭,喜若狂,带着这种理解,再读。

小结:通过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已跃然纸上,怎样把它表达出来呢?

指名读。

六、铺垫、感情诵读

12 到现在为止,可能有的同学还不能体会诗人的惊喜之情,再来看诗人写于安史之乱中的一首大作。

课件出示《春望》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自己读

2、教师简介前四句的意思,问从诗中体会到作者的什么心情?

3、让我们连起来读这两首诗,感受诗人在大喜大悲之间命运的跌宕起伏、大落大起、大悲大喜。

4、生配乐读。

5、诗人“喜”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相机插入相关古诗帮助理解,使教学的内涵得以深化开拓,教学的容量得以合理的扩充,尽展我国古诗文的神奇魅力。

七、背诵古诗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想象诗人间分别时的情景。

2、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回归本体,落实目标。

八、课外阅读,开拓视野懂诗人。

1、推荐出示古诗《示儿》、《离骚》。

2、学生自由诵读。

3、鼓励学生课外开展诵读活动。

【设计意图】拓展诵读,举一反三,促类旁通,由课堂有限的文本资源和时空开拓到课外的无限自由中去,任人翱翔,有效地推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板书设计:

第17课时

《水调歌头》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欣赏咏月诗词。

2.感受诗人的月下情怀。

二、教学重点:

学会欣赏咏月诗词

三、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的月下情怀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到了团团圆圆、甜甜美美的节日,什么节啊?(中秋节)中秋节有怎样的习俗?(吃月饼、赏月)中秋之夜的月亮有什么特点呢?(又圆又亮)我们一般

13 用中秋月亮的大、圆来比喻什么?(团圆)那么,当月圆之时独在他乡的感觉会是怎样的呢?(孤独、寂寞)用曾经学过的诗句概括一下那种心情(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首中秋夜思念亲人的词《水调歌头》。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苏轼,宋代词人,写作时正任密州知州,政治失意,客居他乡,在中秋月圆之夜,思念弟弟,写下了这篇文章。

(三)初读全词,感知内容

1.放录音范读。

2.学生齐声朗读

3.教师评析:刚才大家读得很不错,说明大家已经带着感情、进入角色了。

过渡:这首词不长,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我们对诗词的理解,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想象,通过想象,再现诗词的意境。

(四)发挥想象,再现情境

1. (放背景音乐-古筝:高山流水)通译全文

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诗人的世界,看看诗人对月饮酒的情景,揣摩诗人的内心活动。

2.再次朗读

过渡:从大家的读书来看,我们正在慢慢走进这首词,正在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接下来请大家抓住关键词,理清作者的情感脉搏。

(五)、品位词句,体会诗情,回答问题

上阕:

1.诗人为什么要到天上去?(“问”“欲”,表现他对这现实的不满,想要离开这个现实世界。)

2.诗人真要去天上的时候有什么想法?(“恐”表现诗人对离开现实世界的顾虑,高处寒冷,比不上有歌有舞的人间,又觉得还是有歌有舞的人间好,内心充满了矛盾。)(板书:矛盾)3.诗人后来到底有没去天上?(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下阕:

4.过渡到怀人的句子是哪句?

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句话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口吻?

6.这种怨后来有没有了?

7.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诗人的怨气后来都没了?

小结完成板书:这首词通过作者一系列的感情变化,由矛盾-消极-积极,让我们了解了作者的精神境界的-豁达。

(六)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

由教师单独选人朗诵,并且点评。最后由全体共同朗诵

(七)听歌

1.让我们带着对诗词的理解,跟着歌声再次走进《明月几时有》。播放,学生轻声跟唱。为加强背诵。

(八)积累

古往今来,人们爱月、赏月,有多少情感在诗人的笔下流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对月亮的独特的感情,你能把有关月亮的句子表达出来吗?

由学生个别回答后,出示例句。

(九)布置作业

熟读《水调歌头》,默写后加以订正

14 板书设计:

第18课时 《陋室铭》

教学目标:

读通古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文。

1.

指名学生读自读要求。

2.

学生自由朗读古文。

3.

指名学生说读后感受。

二、帮助学生学习古文。

1.

要求学生对照古文读读译文。

2.

出示相关字词。

陋室

鸿儒

白丁

丝竹

案牍

乱耳

劳形

3.

帮助学生理解字词的意思。

4.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文的意思。

5.

简介作者。

6.

学生自由朗读古文。

三、再读古文。

1.

学生自由读。

2.

讨论:这篇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交流学生讨论情况。

4.

指名学生说说应该怎样读好。

5.

学生自由练读。

6.

教师范读。

四、三读古文。

1.

教师说说古文的一般读法。

2.

教师再次示范读。

3.

学生练读。

4.

指名学生读。

5.

学生齐读。

五、作业设计。

读懂《中华经典诵读》中的优秀古文。

六、板书设计:

第19课时

国学经典《三字经》 教学目标:

1、诵读《三字经》原文“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一段,理解其义,达到熟读

15 成诵。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

3、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教学重点:实践中达到朗读成诵。

教学难点: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这几天,我们这儿都是阴雨绵绵,给我们上学和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但是在海南省,从上月底开始已经连续下了9天大暴雨,范围波及15个市县,受灾人口达164.8万,海南万宁特大暴雨中心区致经济损失约5亿元,是1951年海南省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大暴雨过程。水灾如此严重,我们不得不说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治水。早在夏朝就有一个君主对治水很有办法,他就是——大禹。你听说过他治水的故事吗?

2、是啊,大禹是一位很好的君主,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得到了百姓的拥戴,孔子《论语•泰伯篇》中说:“禹,吾无闲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闲然矣”!意思是:对于大禹,我没有什么好批评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自己吃的很差,但是把祭祖先祭神的祭品办得非常丰盛;自己穿得很差,但是把祭服,祭祀时穿的衣服做得很华美;他住得也很简陋,不住好房子,但是却把力量完全用在水利建设上。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好批评的。这是孔子的原话。这就足以证明在孔子的心目中大禹的地位是多么崇高。我们的三字经就把大禹这个有名的人物编了进去。你想读一读吗?

二、大声诵读、品读解意

1、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

(1)从这四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夏统治了四百年,商朝统治了六百年,周朝统治了八百年。禹、汤和武王指的是三个君主。

(2)你听说过他们的故事吗?学生分小组说说各自收集的故事。再每组推举一名代表来介绍故事。

(3)小结:从这些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你认为他们为什么能得到世的人尊敬?

(4)是啊,商汤、周武王和大禹一样,也是非常善良、仁爱、开明的国君,所以这段经文的意思是: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5)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次诵读,学生齐读。

3、各种形式朗读 (1)学生练习朗读 (2)男生、女生赛读 (3)小组比赛读

4、背诵比赛

A、重点字空留记忆 夏( ) 商( ) 周( ) 称三王 B、主句缺失记忆 夏有禹 (

) 周武王 (

5、理解“称三王”

(1)这里的“王”字,不是指哪一个具体的帝王,而是特指“王道”。王字是“三画而连其

16 中”,三画表示天地人三才,中间是顶天立地的一竖代表道,即孔子所谓“吾道一以贯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王,天下所归也”。王既然是垂示于天地间的大道,它在人间的首席代表天子人王,也应该顶天立地,成为人群的典范和样板。

王道指的是先王之道,即夏商周三王的统治方法。三王的统治用的是仁义道德,其结果就是无为而治,天下太平,这种政治体制是王道。历史上描绘这个时期,是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万民乐业,天下太平。

三、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如果你长大后,做了市长,甚至是国家主席,你会怎么做呢?

四、课堂小结,提出希望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第20课时 弟子规》 教学目标:

1.熟读《弟子规》入则孝部分。

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孝心。教学重点:

1.熟读成诵,感受孝心的魅力。2.联系实际,抒发孝心。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弟子规》知识抢答赛。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可以背诵弟子规,甚至可以倒背如流。关于《弟子规》的知识,你知道的有多少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知识抢答赛。 1.《弟子规》的作者是谁? 2.《弟子规》分为几个部分? 3.《弟子规》的作者是谁? 4.《弟子规》的意思是什么?

二、热情诵读,齐诵《弟子规》——入则孝。1.读书的要求有那些?你能做到吗?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2.齐诵《入则孝》部分。 3.小组比赛读。

三、进入主题,讲解“亲有疾——不离床”部分。讨论:

1.怎样做才是孝顺的好孩子呢?

2.生病的感觉是怎样的呢?生病的时候你最希望身边的人怎么照顾你? 3.父母生病的时候会怎样想,他们希望我们做子女的怎样做呢?

4.古时候,孝顺的儿女是这样做的(出示PPT: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有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生说,教师补充)

5.感动你的地方是哪里?(药先尝,不离床)父母心中会怎样想呢?

四、情景体验,感悟孝道。

古时候子为父母尝药,是为了为父母试探药的温度。可是现在我们不能为父母尝药,因为乱吃药是危险的。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做呢?小组讨论后请一个小组到讲台上表

17 演。(一个扮演生病的母亲,一个扮演儿子) 请大家给出建议和意见。给予鼓励。 五、积极讨论,解决问题。

1.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很聪明,现在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他解决吗? 2.讲述故事:“小明想跟妈妈学家务,可是妈妈说只要专心学习就好了。小明要怎样做?” 同学发言。

3.你们真是有礼貌的孩子。你们觉得说服妈妈要注意哪几点?(礼貌,有道理,恭敬) 4.如果妈妈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呢?你该怎么办?(找机会再和妈妈讲)

六、情景表演,小组活动。

如果遇到下列问题的时候,你会解决吗?

讲述:小明的爸爸随手把垃圾扔到车窗外,小明该怎么劝说呢?小组活动,然后展示。 七、总结升华,神情寄语。

孝心是最美的品质,孝顺的孩子是最可爱的孩子。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齐诵《入则孝》部分,结束本课。

第20篇:六年级国学教案

六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论语》,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演译,领悟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措施:

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第一课

课题:三孔

(一)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府。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孔庆镕诗《五柏抱槐》、李隆基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府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李东阳撰写、的对联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

2、有感情的朗读《秋兴八首》(其一)!

3、了解杜甫草堂。

4、查阅资料,了解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

第二课

课题:三孔

(二)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林。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张说诗《奉和圣制经邹鲁祭孔子应制》。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林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祠堂上诗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2、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孔林的典故。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

第三课

课题:三孔

(三)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庙。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乾隆皇帝及郭沫若诗句。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庙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与同组的同学说说金声玉振坊图和文的关系?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

第四课

课题: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长江有一个整体印象。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杨基诗《长江万里图》、李之仪词《卜算子》。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李之仪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背诵李之仪的《卜算子》?

2、学唱《长江之歌》。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

第五课

课题:

巴山蜀水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长江上游诗。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了解长江上游是巴蜀之地。

欣赏赞美三峡的诗《渡荆门望楚》

二、温馨点击。仔细阅读细细品味。 欣赏陈毅诗句。

三、活动广角。

1、对照地图查找三峡景区。

2、了解流来观的图片及对联。

3、整理描写三峡的古诗文。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

陈子昂)、

李白)。(唐《上三峡》(唐 第六课 课题:古楚风光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长江中游的名胜。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苏轼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崔颢诗《黄鹤楼》。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两首诗词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背诵苏轼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崔颢诗《黄鹤楼》?

2、写下《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朗读毛泽东《水调歌头

游泳》。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

第七课

课题:吴越音韵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长江下游。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赵维烈《南乡子

登燕子矶》、杨慎《临江仙》。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万里长江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背诵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为诗配画。

2、搜集三首与南京、扬州、镇江这三处地方有关的古诗词并朗诵给同学和老师听。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

第八课 课题:字谜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字谜的特点、组成形式,培养对字谜的兴趣。 搜集部分字谜。 教学过程:

一、艺海拾贝 猜两个谜语

有水有田方有米

添人添口便添丁(潘

何) 兵书三卷桥边授

忍字百篇家内藏(张)

二、温馨点击

阅读品味,了解关于谜语的知识

三、活动广角

1、试猜字谜

三星斜带一钩月(心)

雁阵三行,时斜时横(丛) 点水蜻蜓款款飞(汗)

驴高栏低(骗)

2、搜集字谜,互相考一考

四、总结 我的收获…… 第九课 课题:画谜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画谜的特点、组成形式,培养对画谜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艺海拾贝 猜三个谜语

①春节

②一触即发

③汆

二、温馨点击

阅读品味,了解关于画谜的知识

三、活动广角

1、读故事《秦少游猜谜》,猜谜底

2、读《唐伯虎卖画》,猜字谜

3、学生自己试着出画谜。

四、总结 我的收获……

第十课 课题:农谚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农谚的特点,培养对农谚的兴趣。 搜集、积累部分农谚。 教学过程:

一、艺海拾贝

读原文,了解什么是农业谚语。

二、温馨点击

阅读品味,了解谚语的定义。 知道农业谚语与气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活动广角

1、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2、读读背背几个农业谚语。

3、交流整理搜集到的谚语。

四、总结 我的收获……

第十一课 课题: 学志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关于立志和学习的谚语;制作谚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艺海拾贝

朗读文中关于立志和学习的谚语

二、温馨点击

阅读品味,了解关于谚语的知识

三、活动广角

1、读谚语,谈感想

2、讲故事,背谚语

3、制作谚语卡片

4、填写表格。

四、总结 我的收获……

第十二课 课题:李白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李白诗《上李邕》《春夜宴桃花园序》,体会李白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李白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李白是怎样上当的?

2、有感情的朗读《上李邕》《春夜宴桃花园序》!

3、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五、总结 我的收获……

第十三课 课题:杜甫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杜甫诗《客至》,体会杜甫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杜甫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杜甫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

2、有感情的朗读《秋兴八首》(其一)!

3、了解杜甫草堂。

4、查阅资料,了解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五、总结 我的收获…… 第十四课 课题:南园十三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南园十三首 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三十未有二十馀,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我的收获……

第十五课 课题:生查子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欧阳修及其《生查子》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学生了解欧阳修。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欣赏崔护《题都护南庄》

3、找欧阳修其他的诗来读一读。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我的收获……

第十六课

课题: 寿阳曲·渔村夕照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马致远及其《寿阳曲·渔村夕照》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2、学生了解马致远。

二、出示译文。

夕阳西下,酒家里好像也显得宁静闲适,只有几只船儿还未曾靠岸。空气里弥漫着花香,连水好像也变得香了,茅舍也进入了夜色之中。断桥头上卖鱼的人也散了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曲子。

2、欣赏《天净沙·秋思》。

3、背诵。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我的收获……

六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国学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