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神奇克隆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1:05:39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李莺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文本了解克隆的奇妙、自然界的植物、单细胞微生物和高等动物的克隆现象及克隆的、发展、成就、意义及前景。 2.掌握说明文的一般特点和常用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收集与克隆技术相关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说过《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常常在危急时刻拔下自己的一把毫毛,然后吹一口气,就难变出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悟空。悟空的这个本领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就是他能快速地克隆自己。(由上节课内容引入,学生能很快进入角色。) 2.什么是克隆,谁能用书中的话来回答。 3.这节我们继续来感受这“神奇的克隆”。

二、研读事例。1.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克隆,课文特别举了几个例子,分别是植物、单细胞生物、高等动物。

2.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阅读第3-5自然段,待会请几位同学来为我们介绍。

3.首先,来看植物。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哪些植物有先天克隆的本领?

4.除了文中介绍的这些植物外,你还知道其他先天会克隆的植物吗?交流。

5.学着第三小节,仿写一段介绍一些植物的先天克隆本领。交流,注意说明方法的运用。(架设文本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对植物克隆有更深的了解。仿写,不仅能学习说明方法的运用对植物克隆介绍的益处,更是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过渡:那单细胞生物又是如何克隆的呢?课文举了什么实例? 1.学生朗读第四小节。

2.多媒体图片展示,感受微生物界的克隆本领及其世界的神奇。过渡:一些植物和单细胞微生物具备先天的克隆本领,但高等动物却不一样,他们的克隆相对更难,科学家们几经研究才有所成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1.指名朗读第5小节。

2.学生补充介绍克隆羊的资料信息。

3.多媒体展示近年来在高等动物上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比较朗读,体会克隆的神奇,明确说明方法。多媒体适时的展示拓展了学生对克隆知识的了解。学生自主收集资料,课上适时展示,不仅同学们的知识面,更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三、感受神奇。

1.既然科学家们花费了这么多心血研究克隆,那么克隆到底能为我们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呢?(巧设疑问,能够很好地引入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探索很重要。交流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引导积极正面的价值观。)

2.自由阅读课文第6-8自然段。

想想你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或你有哪些自己的看法,边读边在书上做笔记。 3.交流、探讨。

4.多媒体展示克隆技术在医学、农业等方面的卓有成效的例子。

四、展望前景 过渡:文中只列举了现在已知的一些克隆技术,但是关于克隆,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着我们去探索,它的魅力是诱人的,它的前景是无限广阔的。

1.写话:假如我能克隆,我想克隆。(注意我们克隆的对象是生命体。) 2.交流。(利用语言的空白处,促进学生思维发散,走出文本。此环节设计有助于理解“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鼓励学生天马行空,但要注重学生思想正能量的传递。)

五、借鉴写法

1.总结课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再读课文,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如何把克隆的神奇介绍给读者的。

4.课后作业: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事物。(点出说明方法,让学生不仅明白文章好在哪里,而且懂得写好文章的方法,从而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读写结合。)

推荐第2篇: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课 题】神奇的克隆(五年级语文下册)

【教材解读】《奇的克隆》 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克隆的意义及其神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这篇文章中心突出,条理清楚。按照什么是克隆?分类举例说明克隆的情形,克隆造福人类,前景诱人的顺序铺排展开。克隆是全文的中心,神奇是全文的关键。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的条例,理解课文电脑内容不,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叙述的条例,知道克隆的意思,大致了解当前世界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设计理念】让学生理解内容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课前让学生自己利用图书馆、网络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让每个学生学会分工与协作,充分地调动积极性,能愉快地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并且能够共同分享合作地喜悦。

【设计思路】通过自读了解克隆的定义,了解自然界的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的克隆现象及克隆的前景——师生互动,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和常用的说明方法——阅读文本,搜集相关信息,进一步扩大知识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板书“克隆”――读!

质疑讨论:你知道克隆吗?(生交流)

师:克隆是英语单词clone的译音,源于希腊文klone。原来指的是用植物的幼苗或嫩枝进行的一种繁殖方式。现在我们说的克隆就不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了。

而今天意义上的克隆,我们的祖先早就想到了。你信不信?为什么指名说呢?究竟什么是克隆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阅读第

一、二自然段,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2、交流:你知道什么叫克隆了吗?

(“克隆”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新鲜的词,课前引导学生多渠道收集有关资料,不仅能拓展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课前交流,一是展示学生课前所获,相互补充,增大信息量,更是增强自主探究的自信与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过渡导读:

我们已经有点知道什么是克隆了。那么自然界的生物又是怎样进行克隆的呢?科学家又是怎样应用克隆技术为人类服务的呢?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从课文中让我们去寻找答案。

2、学生初读课文,明确初读要求:

(1)默读课文,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生字的音读准,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2)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所讲的内容,用自己的话练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3、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1)读生字词语,进行词义质疑。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

(2)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我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条例。

1、交流概括课文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1)孙悟空快速克隆自己。(2)克隆就是无性繁殖。(3)植物的克隆。(4)低等生物的克隆。(5)高等生物的克隆。(6)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7)克隆技术可以用以培育优质产品。(8)克隆技术的其他广泛应用。(9)克隆技术正在展示诱人前景。】

2、练习根据自然段意义之间的关联给课文分段

根据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将相关的或者关系比较密切的合为一段,这样,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三大部分(三段),你能做到吗?

(学生思考分段,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第一段:什么叫克隆;第二段: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第三段: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前景诱人。)

3、教师小结。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段――什么是克隆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孙悟空真的能够用自己的毛变出许多个自己吗?

“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自己科隆自己。”这是作者说的,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就懂得克隆这种技术了,对吧?

(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克隆?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读了课文第二段,你知道什么是克隆了吗?能举个例子吗?

(生交流。)

质疑:我们知道,孙悟空的变化其实根本就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克隆,与克隆也没有任何关系,所以老师觉得,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完全可以删去,你认为呢?有什么理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紧扣说明方法,通过自读了解克隆的定义,理解“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五、课堂小结,完成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从课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迅速( ) 复制( ) 繁殖( ) 临近( )

噩运( ) 协调( ) 奇特( ) 成效显著( )

六、板书设计。

神 奇 的 克 隆 克隆就是无性繁殖 说明方法:下定义

植 物 → 低等生物 → 高等动物

推荐第3篇: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8、神奇的克隆》

新平县水塘镇波村小学 杨云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难点: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趣导入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想到了什么问题呢?(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二、整体感知、指导朗读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2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一)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不懂的请做上记号。通过课前的预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还有哪些疑问?

(3)再次带着同学们获得的信息自读课文。 (4)边读边思考课前提出的问题。 3.概括内容,交流反馈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

第二自然段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

第三自然段以植物的压条、嫁接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

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回忆旧知,续学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设么内容

二、精读课文,品析感悟:

(一)、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

3、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4、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5、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6、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齐读第五自然段,你们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呢?“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三)、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师引读。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怎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课外作业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完成课后练习。

3、课外多查阅有关“克隆”的资料,更进一步了解克隆技术。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板书设计:

8、神奇的克隆

克隆是什么

神话 动物

植物

低等生物

“多利”

诞生 ____ 爱科学

造福人类

食物 畜牧 生态 医学 学科学

诱人前景

推荐第4篇: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例、薯、嫁等7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薯、率两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克隆的,并能依次给课文分段。

4、学习查阅资料,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例、薯、嫁等7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薯、率两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

3、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克隆的,并能依次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一个绝招令人拍案叫绝,他与妖魔作战一旦吃紧,便从身上拔一撮毫毛,吹出一大群小猴来参加战斗。这当然是神话,但是今天的科学却能实现类似的神话,用咱们今天的一个名词说就是克隆。(板书课题)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

2、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什么是克隆?神奇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文,要求:(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2)、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课件出示字词) 一模一样 克隆 例如 马铃薯 嫁接 细菌 卓有成效

饲养 效率 濒临 诱人

音: 例;效率的率读lǜ,写拼音的时候注意上的两点不能少掉,另一读音是shui,率领的shui;一模一样的模

形:薯字的下半部分, 菌字的中间是个禾字;诱字应先写横折折折钩,最后写撇。

三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指名分段读文,达到读通读顺;。

2、交流:(1)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2) 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顺序是本文首先介绍了克隆的含义,然后介绍了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接着介绍了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最后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3 分段方法指导:

①节意归并法:想想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意思相近的小节就是一部分;

②找关键句法:抓住课文中的总起句、过渡句或总结句,也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理清文章的思路。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 学习第一部分:

1、刚才我们理清了课文的思路,那么,什么是克隆呢?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

一、二小节,读的时候可以用笔圈圈画画。

2、谁能用课文中的话来介绍什么是克隆?-----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这就是克隆。(课件出示句子)在这里,作者用简练、明确的语言给克隆技术下了定义,这种方法,就叫下定义,这是说明性的文章经常使用的说明方法之一。

引读:如果不经过------就叫---也叫---

3、作者除了下定义之外,还用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克隆技术?谁再来说说?

4、是啊,作者还通过孙悟空的故事,让我们很直观、形象地知道了什么是克隆。

5、在这两小节中,作者通过一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故事,一个科学规范的定义,让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克隆技术,也同时让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克隆技术的奇妙之所在。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小节。

五、作业

1、《习》,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课外查找有关克隆的资料,试着完成课外第3题;

3、任何一项科技发明都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能人类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查找有关资料,思考克隆会对人类造成哪些不利影响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并读懂省略号的作用。

3、学习查阅资料,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 理解感悟第二段(3-5自然段)

1、哪些生物具有克隆的本领呢?请同学们默读

三、

四、五小节,边读边把提示性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并且说给大家听听。(课件:读读找找说说)

2、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都有克隆的本领。我们先来看植物的克隆。哪些植物具有克隆的本领呢?(课件出示课文)

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可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种进地里,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把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长成新的仙人掌此外,一些植物还可以通过压条、嫁接培育后代。

有什么感受?(就就就)(注意分号)

师小结:同学们看,通过插条的方法,一株株小柳树就成活了;通过切块的方法,马铃薯、仙人掌就能诞生许多小宝宝;通过压条、嫁接等其他的方法,更多的植物能繁衍、培育后代,这是多么奇妙的现象啊!作者以柳树、马铃薯、仙人掌为例,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告诉我们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举例子)

3、比起植物的克隆本领,单细胞生物,也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本领更是强大。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第四小节。

4、(课件出示课文)20分钟是多么短的时间,可这个省略号却告诉我们,细菌正在无数倍地克隆自己,速度之快,数量之多,实在让人惊讶!

5、植物、低等生物都可以克隆,那么,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大家读读第五小节结合自己所了解得知识,向大家介绍。

6、同学们,植物、低等生物可以克隆自己,高等生物也可以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克隆自己,看来,克隆技术已经将孙悟空的本领变成了现实,真是太奇妙了!

三 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师引读

四 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五、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按克隆技术的定义范围作用展望的顺序,通过下定义、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六 作业:以《克隆的自述》为题,用第一人称,有条理、具体生动地向大家介绍克隆技术。

推荐第5篇:苏教版《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教学思考:

1.教学第一环节激趣。目的三个。一唤醒旧知,新旧建立联系;二创设陌生感,激发探究欲望;三为精读教学做好铺垫。

2.扫除障碍,整体感知。重实践(学生自主学习);重生成(教师相机检查和纠偏提升)

3.精读感知。重理趣。说明文特色何在?要点和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方法使用适合才是最好,不同阅读对象,采用不同说明方法。

4.识字写字。重规律,教师点拨,学生实践。

教学内容:

1.读准7个三类和3个二类生字词的读音,理解克隆、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压条、嫁接、濒危、濒临等词语的意思,以及制造、配件、装配在语境中意思。

2.课文内容的概括与划分。

3.体会克隆的奇妙。

4.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5.课文的说明顺序。

6.课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仿写。

教学目标:

1.读准7个三类和3个二类生字词的读音,理解克隆、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压条、嫁接、濒危、濒临等词语的意思,以及制造、配件、装配在语境中意思。

2.通过自读文本了解克隆的奇妙、自然界的植物、单细胞微生物和高等动物的克隆现象及克隆的、发展、成就、意义及前景。

3.掌握说明文的一般特点和常用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收集与克隆技术相关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克隆,教学生字隆,提醒注意生上的有一小短横。

提问:通过预习你了解了有关课文的哪些知识?

(克隆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新鲜的词,课前引导学生多渠道收集有关资料,不仅能拓展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课前交流,一是展示学生课前所获,相互补充,增大信息量,更是增强自主探究的自信与兴趣。)

2.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克隆有何神奇之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字音。

2.讨论课文内容及条理。

3.交流。

(1)指名读课文,随文正音和理解词语意思,说一说每一小节的大致内容。

(2)指名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

(3)归纳小结: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三、进入文本,归纳方法。

1.默读

1、2两小节,思考:什么叫克隆?

2.交流。

3.整理说明方法:这两小节运用怎样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克隆的相关知识的?

(1)举例子: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出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紧扣说明方法,通过自读了解克隆的定义,理解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四、写字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说过《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常常在危急时刻拔下自己的一把毫毛,然后吹一口气,就难变出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悟空。悟空的这个本领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就是他能快速地克隆自己。(由上节课内容引入,学生能很快进入角色。)

2.什么是克隆,谁能用书中的话来回答。

3.这节我们继续来感受这神奇的克隆。

二、研读事例。

1.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克隆,课文特别举了几个例子,分别是植物、单细胞生物、高等动物。

2.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阅读第3-5自然段,待会请几位同学来为我们介绍。

3.首先,来看植物。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哪些植物有先天克隆的本领?

4.除了文中介绍的这些植物外,你还知道其他先天会克隆的植物吗?交流。

5.学着第三小节,仿写一段介绍一些植物的先天克隆本领。交流,注意说明方法的运用。(架设文本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对植物克隆有更深的了解。仿写,不仅能学习说明方法的运用对植物克隆介绍的益处,更是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过渡:那单细胞生物又是如何克隆的呢?课文举了什么实例?

1.学生朗读第四小节。

2.多媒体图片展示,感受微生物界的克隆本领及其世界的神奇。

过渡:一些植物和单细胞微生物具备先天的克隆本领,但高等动物却不一样,他们的克隆相对更难,科学家们几经研究才有所成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1.指名朗读第5小节。

2.学生补充介绍克隆羊的资料信息。

3.多媒体展示近年来在高等动物上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比较朗读,体会克隆的神奇,明确说明方法。多媒体适时的展示拓展了学生对克隆知识的了解。学生自主收集资料,课上适时展示,不仅同学们的知识面,更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三、感受神奇。 1.既然科学家们花费了这么多心血研究克隆,那么克隆到底能为我们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呢?(巧设疑问,能够很好地引入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探索很重要。交流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引导积极正面的价值观。)

2.自由阅读课文第6-8自然段。

想想你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或你有哪些自己的看法,边读边在书上做笔记。

3.交流、探讨。

4.多媒体展示克隆技术在医学、农业等方面的卓有成效的例子。

四、展望前景

过渡:文中只列举了现在已知的一些克隆技术,但是关于克隆,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着我们去探索,它的魅力是诱人的,它的前景是无限广阔的。

1.写话:假如我能克隆,我想克隆 。(注意我们克隆的对象是生命体。)

2.交流。(利用语言的空白处,促进学生思维发散,走出文本。此环节设计有助于理解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鼓励学生天马行空,但要注重学生思想正能量的传递。)

五、借鉴写法

1.总结课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再读课文,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如何把克隆的神奇介绍给读者的。

4.课后作业: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事物。

(点出说明方法,让学生不仅明白文章好在哪里,而且懂得写好文章的方法,从而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读写结合。)

教学思考:为了帮助我们弄清克隆是怎么回事,作者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说明方法。一种较为形象,一读就明白,也容易记住。一种是科学定义,更为准确。两种说明方法各有所长,可以根据写作目的和读者灵活使用。我认为这类课文,说明方法的渗透与知识传输变重,而不能把把它当做一般的科学作品解读。

本文重点在于体会克隆的含义及神奇。课前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以拓宽学生知识面从而便于理解课文。通过自读、多媒体展示了解克隆的定义,自然界的植物、单细胞微生物和高等动物的克隆现象及克隆的、发展、成就、意义及前景。师生互动,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和常用方法。仿写,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推荐第6篇:神奇的克隆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8.神奇的克隆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小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时:1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四、教具准备:图片、视频、生字卡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cl=2&cm=1&sc=0&lm=-1&fr=ala2&pn=5&rn=1&di=37240526370&ln=1806&word=%BF%CB%C2%A1%D1%F2%B6%E0%C0%F2#pn5&-1&di37240526370&objURLhttp%3A%2F%2Fwww.daodoc.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1%B9%CC%F5&in=31360&cl=2&lm=-1&st=-1&pn=10&rn=1&di=72432311835&ln=1941&fr=&fm=ala2&fmq=1330603402484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

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师引读

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六)、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七)、作业: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板书:

8神奇的克隆

克隆是什么 神话 动物 植物 低等生物

“多利”

诞生 了不起

爱科学

造福人类

食物 畜牧 生态 医学

学科学 诱人前景

七、教学反思:

学生读到像《神奇的克隆》这样的说明文,科学知识匮乏的学生会有很多问题。如果教师再错误地说明文的目的是就是给学生以知识,那在教学中就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传达的主要内容时,千方百计地拓展关于该领域的知识,然而这样做,亦背离了语文教学的轨迹。

说明性文章一旦进入语文教学中,它就应由“科”改姓“语”。既然是语文课自然有别于自然、科学等学科。教学说明性文章,除了达成知识目标之外,应该还有着更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激发科学的精神,发展学生的语言,学习说明的方法,追寻课堂的情趣……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作者思考问题、关注生活、细心观察的科学态度以及知识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情怀与科学光辉,都应成为说明性文章的教学目标。 个人信息: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城关街道朱堡小学 姓名: 邓海燕

通讯地址: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城关街道朱堡小学 邮编: 262600 联系电话: 13505363495

推荐第7篇:神奇的克隆

《神奇的克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一、复习引入,板书题目

同学们,《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神通广大,变化多端。每当在力战群魔无法分身的紧急关头,常常会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会变成了一群和他一模一样的孙悟空。当你第一次看到那样的情景,你是什么感受呢?

板书:神奇。

当然这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那就是孙悟空能快速克隆自己(由学生回答)。板书克隆。

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克隆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就是用这个神话故事开头的作用,既引出克隆,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神奇,还引起我们阅读下文的兴趣。那么我们现在就先来弄明白什么是克隆吧!

二、初读感知。

1、请大家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2、交流。

3、现在我们理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手指板书)同学们,你们看,作者的思路非常清晰!从介绍什么是克隆,讲到克隆的实验,再讲克隆造福人类,让我们一步一步地深入了解克隆。

三、新授。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能回答什么是克隆的句子来。

2、交流。指名读,齐读。就一句话,简洁,准确,科学的给出了克隆的概念,这种说明方法叫(下定义)。

3、在这段中,为了便于识记,还提出了与无性繁殖相对立的另一个概念——有性繁殖。男女生分读,男生读有性繁殖,女生读无性繁殖,比较思考:二者有什么不同?这种说明方法叫(作比较)

(二)学习第

3、4自然段。

同学们知道克隆是这样科学地定义,但可能还不知道它是用什么方式完成的。没关系,我们先到植物园找找克隆现象吧!

1、指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2、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3、植物克隆还有什么方式?谈谈“压条”和“嫁接”。

4、这段采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5、简介低等生物的克隆。

(三)学习5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仔细阅读第5段,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结合上下文理解 卓有成效

以前克隆仅仅停留于植物和低等生物,而高等动物的克隆却是史无前例,简直就是天方夜潭。

从20世纪初到1996年,在近100年的漫长时间中,科学家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再失败,终于成功克隆出第一只克隆,这是克隆技术一次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借用一个乡村歌手名字取名多利,我想有“吉祥”意味,祝愿小多利能健健康康成长。

小结:现在大家看看,作者为了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克隆,从四个不同的角度作了解释。我想,现在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克隆了吧?那课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同学们很会揣摩作者的心思,讲得不错。老师也有一点想法:作者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来写什么是克隆,能让我们在头脑中对克隆建立起立体印象。了解得更加清楚。今天,我们又学了一招:为了讲清别人比较陌生的事物,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介绍,这样别人的印象才会深刻。

(四)、学习第6-8段

1、克隆羊“多利”的成功问世,为动物克隆开辟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科技的进步,克隆技术已是一项可以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了。请大家默读6—8自然段,便读边划:它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2、交流。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3、教师引读。

克隆技术是一项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它可以 可以 可以

可以 可以 。

4、小结:是啊,随着克隆技术的不断成熟,利用克隆技术可以或将能培养出优良品种,克隆珍稀动物,制造人体需要的各种“配件”,甚至更多的造福人类的东西。总而言之,神奇的克隆正向人类展示无比诱人的情景。

板书设计:

8、神奇的克隆

克隆是什么 神话 动物 植物 低等生物

“多利”

诞生 了不起

爱科学

造福人类

食物 畜牧 生态 医学

学科学

诱人前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体会克隆的神奇。 课时目标: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2、教师引读

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布置作业: 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推荐第8篇:神奇的克隆

神奇的克隆

无锡新区实验小学

何丽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克隆资料。 教学实践: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体会克隆的含义,体会植物和低等生物的克隆本领,体会其神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画片吗?听听这首歌是哪部动画片的插曲? (课件播放《猴哥》,同时出示歌词)

2、你从歌词中,发现孙悟空有什么绝活?

(拔一根毫毛,吹出猴万个)而且这千万个猴都是一模一样的。 (出示“一模一样”)

是啊,孙悟空的这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只是一个神话。但这一想象在今天却成了可能,孙大圣的这个本领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就是他快速的克隆了自己。

3、板书;克隆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时“生”上的“一”)

4、你觉得孙悟空的这一本事怎么样?(神奇)板书:神奇的 过渡:克隆技术到底是怎样的技术?真的像神话中描绘的那么神奇吗?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阅读课文后,就一定能找到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认识克隆。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领读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及时正音。“卓”“薯”都是翘舌音。“例”“率”声母都是l,“率”是多音字。“濒”是前鼻音。 (2)指名读最感兴趣的段落。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克隆,克隆的发展,以及克隆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过渡:那么什么是克隆呢?

3、课文第一自然段从同学们熟悉的孙悟空引出了克隆的概念,一下子引起了我们的阅读兴趣。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克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吧。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继续认识克隆。

1、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用波浪线画出。

2、交流;

(1)(课件出示):如果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

师:课文用这样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什么是克隆,这是一种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叫作:(板书:下定义)

(2)与无性繁殖相对的应该叫作什么?(有性繁殖)

(课件出示):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雄性和雌性细胞的结合,才能繁殖后代,人们把这种繁殖叫作有性繁殖。 师引读:换句话说,每只动物都有自己的爸爸和妈妈。

(3)是不是所有的情况都这样呢?(不是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般”是通常情况而言,也许会有特殊情况。)

师:你看,作者下定义的时候用词多么准确啊,这是我们需要好好学习的。

(4)比较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5)通过比较你觉得克隆有什么特点?(神奇)

师:是啊,真神奇啊,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克隆的神奇。

过渡:为了向我们更具体的解释克隆的含义,课文又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写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3-4自然段

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进一步了解克隆的含义。

1、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交流是从哪几方面写的。

2、交流:

板书:

植物

低等生物

3、思考: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课件出示)

4、交流:(课件出示填空),谁来完成填空(只填前三个空格)。

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例如:____,____,___ „„此外,一些植物还可以通过___或___培育后代。

5、植物的克隆神奇在哪里呢?找出文中的句子来回答。(课件出示有关句子)

几个“就”字你读懂了什么?(实物演示柳枝扦插)(神奇 )

6、你们还从哪里感受到植物克隆的神奇?(先天)

是啊,植物不仅能克隆而且这种本事是与生具有的,可真神奇啊。

7、你读懂这里的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板书:举例子)

8、植物的克隆除了这以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完成? (根据收集的资料介绍压条和嫁接)(课件)

9、植物克隆真神奇啊,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再读最后一句:“凡此种种,都是植物的克隆。”

“凡此种种”是指哪些?(像柳枝一样扦插,压条,嫁接等)

10、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真神奇啊!那么低等生物的克隆又神奇在什么地方呢?(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

指名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神奇 : 时间短,速度快)

11、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植物,所有的低等生物都有这种克隆的本领呢?(不是)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补充板书:“许多”“一些”)

(课件出示句子),比较异同。

(1)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绝对化了)

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表示相当多的植物,但不是全部,吧概念表达的更准确了。)

(2)单细胞微生物„„

一些单细胞微生物„„

(“一些”则与许多有别,“一些”表示一部分,许多则是不少,很多,一些低等的生物有自行克隆的本领,另一些则未必有。)

师:这里再一次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用词是多么准确啊,值得学习。

12、齐读第三四自然段,感受克隆的神奇。

13、小结:既然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一些低等生物也能自行克隆,那么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探究。

四、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2、学生用钢笔完成习字册,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五、作业。

1、继续完成习字册。

2、朗读课文。

3、继续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

板书:

许多 植物

说明方法

神奇的克隆

一些 低等生物

举例子

高等动物

下定义

推荐第9篇:《神奇的克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丹阳市折柳中心小学郑夕清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板书题目

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克隆”板书克隆。 二.授新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能回答什么是克隆的 句子来。(克隆底下板书:无性繁殖 2.交流,指导理解说明方法

指名读,齐读。就一句话,简洁,准确,科学的给出了克隆的概念,这种说明方法叫(下定义)。在这段中,为了便于识记,还提出了 与无性繁殖相对立的另一个概念——有性繁殖。男生读有性繁殖,女生读无性繁殖,比较思考:二者有什么不同?这种说明方法叫(作比较)(无性繁殖右边板书:下定义 作比较

3、教师捣乱语序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你们知道克隆是这样科学定义,但理解它的含义吗?知道它是用什么方式完成的吗?没关系,我们先到植物园找找克隆现象吧

1.指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引导找出重点(柳树 枝条 插进),(马铃薯。仙人掌 切块)

2、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3、植物克隆还有什么方式?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4.这段采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5.许多植物繁殖本领很强,会用很多方式。出示课件资料 6.出示练习要求:仿话练习三)学习

4、5自然段 .1.请大家自由读着两自然段,说说你 读懂了什么?感受怎样?

2.交流 3.指导感情朗读

4.出示课件资料,了解更多动物克隆情况 四)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羊“多利 ”的成功问世,为动物克隆开辟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科技的进步,克隆技术已是一项可以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了。请大家拿出笔来,便读边划:它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2.交流

3.随机分段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4.、教师引读 5.出示减负练习说话

克隆技术是一项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它可以——可以——可以—— 可以——可以————

五)学习第九自然段:

1.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2.补充克隆新成果资料

3.如果你是克隆专家,你最想克隆什么? 三.提问质疑,讨论解决

四、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五、作业: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推荐第10篇:神奇的克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板书题目

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克隆”板书克隆。 二.授新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能回答什么是克隆的 句子来。(克隆底下板书:无性繁殖 2.交流,指导理解说明方法

指名读,齐读。就一句话,简洁,准确,科学的给出了克隆的概念,这种说明方法叫(下定义)。在这段中,为了便于识记,还提出了 与无性繁殖相对立的另一个概念——有性繁殖。男生读有性繁殖,女生读无性繁殖,比较思考:二者有什么不同?这种说明方法叫(作比较)(无性繁殖右边板书:下定义 作比较

3、教师捣乱语序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你们知道克隆是这样科学定义,但理解它的含义吗?知道它是用什么方式完成的吗?没关系,我们先到植物园找找克隆现象吧 1.指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引导找出重点(柳树 枝条 插进),(马铃薯。仙人掌 切块)

2、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3、植物克隆还有什么方式?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4.这段采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5.许多植物繁殖本领很强,会用很多方式。出示课件资料 6.出示练习要求:仿话练习三)学习

4、5自然段

1.请大家自由读着两自然段,说说你 读懂了什么?感受怎样? 2.交流 3.指导感情朗读

4.出示课件资料,了解更多动物克隆情况 四)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羊“多利 ”的成功问世,为动物克隆开辟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科技的进步,克隆技术已是一项可以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了。请大家拿出笔来,便读边划:它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2.交流

3.随机分段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4.、教师引读 5.出示减负练习说话

克隆技术是一项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它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

五)学习第九自然段:

1.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2.补充克隆新成果资料

3.如果你是克隆专家,你最想克隆什么? 三.提问质疑,讨论解决

四、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五、作业: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六.板书设计

植物 无性繁殖 低等生物

高等动物

神奇的克隆

培育

造福人类 挽救

培植

第11篇:《神奇的克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后回答。

2、不用读全文,你们从课题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板书课题时随文识字,指导学生读懂课题: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并质疑提高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及条理。

3、交流:

(1) 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 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

1、2自然段)。

1、默读第

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 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 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紧扣说明方法,通过自读了解克隆的定义,理解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板书:

7.神奇的克隆

什么是克隆: 无性繁殖

(1-2)

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 神奇

(3-5)

神奇的克隆技术诱人的前景

(6-9)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8课《神奇的克隆》

教材简析: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短文。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全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第12篇:神奇的克隆教学反思

《神奇的克隆》教学反思

李莺

今天的语文课在同学们的配合下顺利完成了,对于《奇妙的克隆》这[篇文章,学生也有了了解。回顾起来,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是内容的连贯性还有些欠缺。这是一篇说明文,所讲的内容学生在生物课上略有所闻,但知道的很少,真正说起来很难。尤其一些关于克隆的知识,本来就很抽象,只是凭借查到的资料,是不能掌握的。因此在分析的时候,学生就显得有些生疏,不能够快速读懂课文,以至造成冷场的局面,我提出的问题,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这样课堂教学就有些不连贯了。如果事先要求学生更多的了解这方面知识,或者多请生物老师来介绍一下,或许效果会好些。学生也会更感兴趣了。由此看来,学生预习准备地方过程还是很关键的。其次,学生评价量规的不全面。对于学生发言的评价,一直是很重要的。但我在确定评价标准的时候,考虑还不够全面,而到问题出现的时候,才有所察觉。也就是说,忽略了学生发言和讨论时的随机性。有的同学见多识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既新颖,又有道理,使得讨论很热烈,而评价标准中对这些却没有考虑,因此做出结论时,就有些偏颇了,而且在评价时,还缺少细则,没有作到全面的考察学生,这也是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当然,在总体上来看,课堂还是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对文章的掌握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第13篇:《神奇的克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神奇的克隆》教学反思

河西中心小学余杨

最近,我教学了《神奇的克隆》一课,我个人认为,这堂阅读课教学设计既实又活,且有很大的新意,实践得也较流畅到位,充分体现了这次课改的核心和精神实质,就是转变教育观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学习方式,把接受式的学习和发现式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开始上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切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花园里百花盛开,引得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它们穿梭于色彩斑斓的花儿之间传播花粉,掀开了大自然中神奇的一页,谁知道花粉的传播是怎样的?然后由植物的有性繁殖简单提到动物的有性繁殖并将话题一转,引导到今天的新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种新的繁殖方式:克隆。

在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后,我开始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问题:克隆是怎么一回事?请大家默读

一、二自然段,画出能解释这个问题的语句。

片刻,有学生开始举手了。几位学生都说到了这样两句话,“孙悟空紧急关头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就是克隆。”“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

这两句话都是在说明什么是克隆。显然,第一句是形象化的描述,而第二句则是科学定语,这是两种不同的说明方法。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说明文,不仅要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更要清楚是怎么写的,也就是说明方法的问题。于是,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这两句话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再辨析。“请大家读一读,比一比,这两句话哪一句话更能说清楚克隆是怎么回事?

结果,学生一致认定第一句形象一些,易于理解。第二句则更为准确一点。通过比较,学生也明白了这是两种不同的说明方法。

原来上课,我总是怕学生听不懂或者不会说,常常事事包办,课堂中以自我为中心,表面看来,我该教给学生的都教给学生了,至于学生学到了多少?学会了什么?并不过分地去关注。本节课,我一改过去的常规教学模式,主要用互动的形式组织了教学活动,效果出奇的好。因此,我觉得,我们要充分相信我们的学生,相信学生就是相信我们自己。

第14篇:神奇的克隆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科学说明文,文章按照逻辑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什么是克隆?克隆的实验(“多利”的诞生),克隆给人类带来的福音以及克隆技术诱人的前景。文章紧紧围绕“神奇”两字,生动、通俗地向学生介绍了“克隆”这一最新的生物科技。作为一篇科普文章,它的内容是浅显易懂的,语言是生动可感的,大多数学生,只要把课文读个

5、6遍,也基本读懂了课文的意思,于是,我想,在读懂文章后,还应向学生传递些什么呢?于是,我又一次细读了课文,我发现了课文还有这样一些特点:

一、条理清楚;

二、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三、语言生动。抓住这些特点,我和学生展开了对文本的研读。原来上课,我总是怕学生听不懂或者不会说,常常事事包办,课堂中以自我为中心,表面看来,我该教给学生的都教给学生了,至于学生学到了多少?学会了什么?并不过多地去关注。本节课,我一改过去的常规教学模式,主要用互动的形式组织了教学活动。在与学生的研讨中,大多数同学觉得: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是克隆、哪些生物可以克隆、克隆的作用这三个方面。尽管与教参上的有所出入,但是学生的见解也有道理,所以,我就顺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把课文分成了三大板块。理清了全篇课文的叙述顺序,我又让他们默读课文,揣摩每一个段落的叙述方式。大家又发现了:第二段是三个并列的段落,分别写了: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的克隆,第三段的结构方式很明显,采用了“总——分——总”的方式,首先让学生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再找出具体描写的几个方面,即“培育优质、高产的农副产品”、“挽救濒危物种”、“培植人体器官”等方面,联系到克隆技术诱人的科学前景。

因此,我觉得,我们要充分相信我们的学生,相信学生就是相信我们自己。

第15篇:《神奇的克隆》导入 微课教学设计

《神奇的克隆》微课设计

钟山县钟山镇中心小学

戚艺

【设计意图】

克隆,并不是生活中常见的科学概念,孩子们对克隆也不理解。虽然课文中也有概念的解释,但是不够形象。我这次制作这一个微课,就是希望孩子们通过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和方式,通过学习引导他们了解克隆的意义及其神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内容】《神奇的克隆》导入 【适用年级】五年级下册 【学 科】语文

【教学目标】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导入新课课题《

8、神奇的克隆》

二、问题导入

你读了课题之后,有怎样的疑问呢?

(一) 克隆是什么?

(二) 克隆神奇在哪里?

(三) 克隆有什么作用?

三、微课播放

播放《西游记》片段,让学生通过视频中孙悟空拔毫毛变分身,对“克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对接下来的课文产生新的疑问。

四、把微课和课文联系起来

孙悟空这种用毫毛分身的方法,跟我们现代科学中的“克隆”比较接近,让学生能把枯燥的概念和视频中的孙悟空分身联系起来,让理解更深刻、清楚。

五、课文新授

第16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人文情感目标:

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语文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4、揣摩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表达方法。

●能力培养目标:

1、查找、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激趣导入

1、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新发明、新发现、新技术不断从科学家的实验室,走入我们平常的生活中。这些发明、发现和技术,充满了神奇与奥妙,大家想了解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奇妙的克隆技术,一起读课题。(课件出示题目)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

1、看了课题,同学们有些什么疑问呢?又想从课文中了解些什么呢?谁来说说?(动画:说一说)

2、看来,大家的问题还真不少,不要着急,打开书本,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3、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这几点要求:(课件出示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到的问题。

③读完后给每一小节标上小节号。(动画:读一读)

4、同学们读完了吗?我们一起来看几个生字词。(课件出示字词) 例 如 效 率 饲 养

马铃薯 细 菌 诱 人

这个字读l,例子的例;这个字是多音字,读lǜ,写拼音的时候注意上的两点不能少掉,它是一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shui,率领的shui;薯字的下半部分是署名的署,不要写成暑假的暑;菌字的中间是个禾字;诱字应先写横折折折钩,最后写撇。同学们,这些生字的读音和写法都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件定格,时间延长)

5、生字词我们会读了,刚才提出来的问题,大家都找到答案了吗?请九位同学分别读课文的九小节,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动画:读读想想)

6、同学们,理清课文思路也有小窍门,今天,老师教大家两个好办法:(课件出示方法)

①节意归并法:想想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意思相近的小节就是一部分;

②找关键句法:抓住课文中的总起句、过渡句或总结句,也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理清文章的思路。

7、有了这两个小窍门的帮助,我们发现,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这些内容:(课件出示段意)

①克隆技术的定义。

②克隆技术的范围。

③克隆技术的作用。

④克隆技术的前景。

第三板块:精读课文

一、定义:

1、刚才我们理清了课文的思路,那么,什么是克隆呢?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

一、二小节,读的时候可以用笔圈圈画画。(动画:读读圈圈)

2、谁能用课文中的话来介绍什么是克隆?(动画:说一说)对,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这就是克隆。(课件出示句子)在这里,作者用简练、明确的语言给克隆技术下了定义,这种方法,就叫下定义,这是说明性的文章经常使用的说明方法之一。

3、作者除了下定义之外,还用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克隆技术?谁再来说说?(动画:说一说)

4、是啊,作者还通过孙悟空的故事,让我们很直观、形象地知道了什么是克隆。

5、在这两小节中,作者通过一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故事,一个科学规范的定义,让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克隆技术,也同时让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克隆技术的奇妙之所在。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小节。(动画:读一读)

二、范围:

1、哪些生物具有克隆的本领呢?(课件出示问题)请同学们默读

三、

四、五小节,边读边把提示性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并且说给大家听听。(动画:读读找找说说)

2、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都有克隆的本领。我们先来看植物的克隆。哪些植物具有克隆的本领呢?(课件出示课文)

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可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种进地里,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把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长成新的仙人掌此外,一些植物还可以通过压条、嫁接培育后代。

同学们看,通过插条的方法,一株株小柳树就成活了;通过切块的方法,马铃薯、仙人掌就能诞生许多小宝宝;通过压条、嫁接等其他的方法,更多的植物能繁衍、培育后代,这是多么奇妙的现象啊!作者以柳树、马铃薯、仙人掌为例,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告诉我们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

3、比起植物的克隆本领,单细胞生物,也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本领更是强大。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第四小节。(动画:读一读)

4、(课件出示课文)20分钟是多么短的时间,可这个省略号却告诉我们,细菌正在无数倍地克隆自己,速度之快,数量之多,实在让人惊讶!

5、植物、低等生物都可以克隆,那么,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大家读读第五小节结合自己所了解得知识,向大家介绍。(动画:向大家介绍)

6、同学们,植物、低等生物可以克隆自己,高等生物也可以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克隆自己,看来,克隆技术已经将孙悟空的本领变成了现实,真是太奇妙了!

三、作用:

9、克隆技术对人类又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读读

7、8两小节,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一番。(动画:读一读,说一说)

10、同学们,运用克隆技术,(课件出示要点)人们可以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可以挽救濒临物种;可以培植人体器官,挽救人的生命。除了书上介绍的这些本领,你还了解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哪些作用呢?(动画:向大家介绍)

11、克隆技术,使许多原本不可能发生的事变成了可能,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我们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第四板块:总结全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克隆之谜》这篇课文,(课件出示提纲)作者按克隆技术的定义范围作用展望的顺序,通过下定义、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了奇妙的克隆技术。

2、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老师给大家留一个课后作业(课件出示作业)

查找资料,学习课文的写法,以《克隆的自述》为题,用第一人称,有条理、具体生动地向大家介绍克隆技术。

第17篇:7神奇的克隆

第十册

7神奇的克隆

【教材分析】《神奇的克隆》一课为了说明“克隆”的奇妙,在语言表述上也很奇妙。一是化深奥为浅显——“《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孙悟空可以快速克隆自己。”二是化抽象为具体——“动物一般要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繁殖后代,人们把这种繁殖叫做有性繁殖。如果不经过两性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把马铃薯„„凡此种种都是植物的克隆。”生物科学的发展,使人类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神奇的克隆》的教学目标就应该为: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神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这篇文章中心突出,条理清楚。按照什么是克隆?分类举例说明克隆的情形,克隆造福人类,前景诱人的顺序铺排展开。克隆是全文的中心,神奇是全文的关键。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tclizhong

第十册

考点:掌握生字词,学习本课举例说明的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神奇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神奇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复制出遗传性状完全相同的生命物质或生命体。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

tclizhong

第十册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课文顺序:克隆的含义、克隆羊的意义、造福人类、克隆技术的前景)

二、品读课文:

(一)自主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二)品读第五自然段:

tclizhong

第十册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三)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师引读

(四)自主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作业: 1.近义词。

繁殖(

) 神奇(

)挽救(

)培植(

) 2.反义词。

tclizhong

第十册

直接(

) 优质(

)成功(

)平衡(

) 3.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板书:

神奇的克隆

克隆是什么 神话 动物 植物 低等生物

“多利”

诞生 了不起

造福人类

食物 畜牧 生态 医学

克隆技术

诱人前景

tclizhong

学科学

爱科学

第18篇:《神奇的克隆》说课稿

《神奇的克隆》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科普文章。文章分四个版块先介绍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的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简介: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

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克隆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能力目标:

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由以上目标我指定本课教学重点如下: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四) 教学难点

1.结构安排巧妙新颖。

2.文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科学道理深入浅出。

二、说学生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介绍克隆知识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克隆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生物常识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三、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设计通过师生交往、平等对话,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领会文本所体现的锲而不舍、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领悟文本内涵,关注人类生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同时,点燃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爱科学的热情,鼓励学生勇攀知识高峰,在未来的科学领域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克隆”

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导入必须马上抓住学生的眼球,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导入对象,如 本文我就以“如果你是一个球迷,你一定希望世界上多一个“罗纳尔多„„”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学生对什么是克隆、它究竟是如何进行运作、为何会有这么神奇的力量等问题产生浓厚的追问兴趣。调起他们的胃口,我再引入概念解说,即使再枯燥学生也会认真听讲。)

第二环节:整体入手,理清顺序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学生自主学习后,讨论交流。

第三环节:精读课文,学习写法

(一)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

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充分利用反思维质疑,激发兴趣。作者在介绍什么是克隆时,本身一

句话就可以说完,居然用了四个自然段。这是不是太啰嗦了?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习本段的写作方法”这个难点也迎刃而解。)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三)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开展辩论赛,让学生在思考中提出观点,活跃思维,在辩论中明确观点。

2、教师引读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起引导作用,但绝不能替代学生的阅读经验。而只有营造出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教师抛出问题,而后作为旁观者,在必要时调动气氛或适时的调整学生的语言表达并进行恰当的鼓励,而学生能根据已学到的关于克隆的知识进行分析辨别,并能提出有说服力的理由,我的目的就已达到。)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第四环节: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第五环节:作业超市

1、练笔:《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2、讨论:克隆人有什么利与弊?你赞同还是反对?

3、学习完课文后,你一定有话要说,不要拘泥于形式,自由写出。

(拓展延伸文本,进一步了解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的作用。 不把语文课上成划句号的课,已成为目前大家的一个共识。对此课而言,这个理念尤显重要,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远远不止课文所提及的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和蔬菜新品种,及优良的家畜,也不仅仅局限于在保护生态、医学上的重要意义,第八节最后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太多的空白,引发读者去想象克隆技术的“诱人的前景”。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克隆技术的奇妙后,我还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书籍进一步了解克隆技术,除此之外,我用作业超市的方式,让学生去想象,去讨论,去总结,这也是诱发学生对未来科学的展望和憧憬。)

第六环节:说板书 神奇的克隆

克隆是什么 神话 动物 植物 低等生物

“多利”

诞生 了不起

爱科学

造福人类

食物 畜牧 生态 医学

学科学 ↓ 诱人前景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科普文章。文章分四个版块先介绍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的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简介: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

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克隆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能力目标:

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由以上目标我指定本课教学重点如下: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四) 教学难点

1.结构安排巧妙新颖。

2.文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科学道理深入浅出。

二、说学生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介绍克隆知识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克隆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生物常识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三、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设计通过师生交往、平等对话,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领会文本所体现的锲而不舍、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领悟文本内涵,关注人类生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同时,点燃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爱科学的热情,鼓励学生勇攀知识高峰,在未来的科学领域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克隆”

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导入必须马上抓住学生的眼球,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导入对象,如 本文我就以“如果你是一个球迷,你一定希望世界上多一个“罗纳尔多„„”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学生对什么是克隆、它究竟是如何进行运作、为何会有这么神奇的力量等问题产生浓厚的追问兴趣。调起他们的胃口,我再引入概念解说,即使再枯燥学生也会认真听讲。)

第二环节:整体入手,理清顺序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学生自主学习后,讨论交流。 第三环节:精读课文,学习写法

(一)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

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充分利用反思维质疑,激发兴趣。作者在介绍什么是克隆时,本身一

句话就可以说完,居然用了四个自然段。这是不是太啰嗦了?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习本段的写作方法”这个难点也迎刃而解。)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三)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开展辩论赛,让学生在思考中提出观点,活跃思维,在辩论中明确观点。

2、教师引读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起引导作用,但绝不能替代学生的阅读经验。而只有营造出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教师抛出问题,而后作为旁观者,在必要时调动气氛或适时的调整学生的语言表达并进行恰当的鼓励,而学生能根据已学到的关于克隆的知识进行分析辨别,并能提出有说服力的理由,我的目的就已达到。)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第四环节: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第五环节:作业超市

1、练笔:《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2、讨论:克隆人有什么利与弊?你赞同还是反对?

3、学习完课文后,你一定有话要说,不要拘泥于形式,自由写出。

(拓展延伸文本,进一步了解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的作用。 不把语文课上成划句号的课,已成为目前大家的一个共识。对此课而言,这个理念尤显重要,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远远不止课文所提及的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和蔬菜新品种,及优良的家畜,也不仅仅局限于在保护生态、医学上的重要意义,第八节最后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太多的空白,引发读者去想象克隆技术的“诱人的前景”。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克隆技术的奇妙后,我还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书籍进一步了解克隆技术,除此之外,我用作业超市的方式,让学生去想象,去讨论,去总结,这也是诱发学生对未来科学的展望和憧憬。)

第六环节:说板书 神奇的克隆

克隆是什么 神话 动物 植物 低等生物

“多利”

诞生 了不起

爱科学

造福人类

食物 畜牧 生态 医学

学科学 ↓ 诱人前景

第19篇:神奇的克隆说课稿

《神奇的克隆》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谭文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神奇的克隆》(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神奇的克隆》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科普性说明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克隆技术,说明了克隆技术是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指出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文章条理清楚,语言严谨,举例层次清晰。课文以神话举例引入,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说明性文章的要求是:“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这一学段学生已初步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但受年龄和认知水平限制,对本文中的克隆知识以及较深奥的个别专业术语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结合本文特点、学生认知基础、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了解克隆的知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4、感受克隆技术的神奇。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其中教学重点是:体会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感受克隆技术的神奇。 教学难点是: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指导朗读法、启发诱导法、师生互动法、媒体演示法。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和常用的说明方法,然后交流相关信息,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法:自悟自读法、讨论法、圈划法。促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并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对未来科学的展望和憧憬。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大板块展开。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提出导语: 《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共鸣和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的意思。扫清文本阅读障碍。

2、检查识记效果。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了解字词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易读错写错的字和不懂的词进行指导。如薯、饲、率;压条、嫁接。因为……

让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分段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克隆的。克隆神奇在哪里呢?学生交流讨论。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概括能力,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精读探究,合作交流

1、默读一二自然段,教师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什么是克隆?文中是如何来说明的?学生体会语言,小组交流汇报。

(1)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2)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有什么区别?理解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使学生感受到克隆奇妙之一:《西游记》中孙大圣“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

2、默读三四五自然段,教师出示主话题:哪些生物可以克隆?作者举了什么例子来说明?小组交流讨论。

(1)植物是如何克隆的?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

几根→一株株;小块→许多;每块→新的。

(2)只有这几种植物会克隆吗?省略号部分你能加以补充吗?理解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单细胞微生物是如何克隆的呢?理解省略号与上一段省略号的区别。

(4)自读第五自然段,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你读懂了什么?教师给以指导,使学生深入了解克隆知识。

使学生感受到克隆奇妙之二:柳树的“插条”,马铃薯、仙人掌的“切块”便能培育后代。奇妙之三:细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经过二十分钟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

3、默读六七八自然段,教师出示主话题: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1)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2)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3)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4)省略号说明了什么?使学生从克隆技术造福人类方面感受克隆的神奇。

4、自读最后一段。教师出示问题:

(1)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2)发挥想象,试补充省略号部分的内容。

锻炼学生说、写能力。注重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结语:克隆技术具有如此诱人的前景,如此神奇,这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刻苦钻研,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作业:对于克隆,你肯定还有更多想说的话,不要拘泥于形式,自由写出。诱发学生对未来科学的展望和憧憬。

无性繁殖(克隆)

植物

克隆现象

低等生物

高等动物

培育

造福人类

挽救

培植

此板书说明了课文的写作顺序,先介绍克隆的定义,后介绍克隆的现象,最后介绍克隆是如何造福人类的。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第20篇:神奇的克隆说课稿

《神奇的克隆》说课稿

一、说教材

《神奇的克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克隆的一般知识,说明了克隆技术是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指出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简练明白。全文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语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这一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克隆的知识。

二、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和常用的说明方法。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克隆技术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畅想科学、探索科学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克隆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了解本文说明中心突出、科学性强、条理清楚等特点和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二、说教法

文章内容浅显,脉络清楚。学生完全可以学习生字词之后,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和说明方法。因此,在教学时,我通过三读法让学生了解克隆的定义,自然界的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的克隆现象及克隆的前景,接着师生互动,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和常用的说明方法,然后交流相关信息,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最后诱发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说学法

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将指导学生运用“自读自悟法”和“讨论法”进行学习,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并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未来科学的展望和憧憬。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各自放开声音朗读课文,并想一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这一程序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整体感知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再读课文,诱发兴趣

再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诱发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我先“同学们的声音还可以更响亮一些,谁愿意再来读第一自然段?”让举手想读的学生都站起来读。接着激励“还有谁愿意加入这支朗读大军的,就主动站起来,不想再读的就坐下去”以下几个自然段也是这样鼓励学生想读就站起来读,从而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在全班学生都想读时,我不再以集体的形式进行朗读,而是以打擂台的方式“谁读的最好,谁就站在朗读的领奖台上”,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动精神得到充分拓展。整个过程学生显得兴致高涨,读的流畅有情。

(三)、三读课文,品味神奇

1、默读课文,思考:

(1)、什么是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者有什么区别?

(2)、文中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分为几大类?且分别举了哪些例子?

(3)、克隆技术的发展,将会怎样造福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2、同桌交流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在各小组间随机引导。

3、在班内集体交流,教师点拨、激励。落实教学重点。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生活中常见到植物克隆现象。

5、交流收集信息,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除了在农业、生态环境、医学这三个领域外,克隆技术还能在哪些领域得到应用?体会克隆技术的神奇以及其广阔的前景。

(四)、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1、让学生总结以下自己所学到的说明文一般特点及运用到的说明方法,巩固知识。

2、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克隆的神奇之后,我将会以“假如我是克隆专家”为题,让学生去想象,畅所欲言,诱发学生对未来的展望和憧憬,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情感。

(五)、布置课外作业

克隆技术作为一个涉及到人伦关系的生物科技,从它一问世起,就备受关注,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争论的焦点之一便是“人可不可以克隆”这也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表现。由此,我想引导学生跳出文本,以“人可不可以克隆”为题,搜集资料来辩一辩,从而让学生利用网络、书籍更进一步了解克隆技术。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课文的重点内容和中心思想,使人一看就懂。因此,我抓住文章的中心,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无性繁殖(克隆) 植物

克隆现象 低等生物

神 高等动物

克 培育

隆 造福人类 挽救 培植

周 明

神奇克隆教学设计
《神奇克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