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13 08:32:54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祖国颂

学院:音乐学院

姓名:

学号:

科目:音乐

章节: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祖国颂

一、概述

祖国颂是七年级音乐课程第二单元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教唱歌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我们祖国的热烈赞颂和对祖国美好未来的祝福。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第一课时,首先学会歌曲《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提高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第二课时,聆听《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歌》。第三课时,聆听学习国外的歌颂祖国的作品《伏尔塔瓦河》。感受捷克人民对于他们祖国的热爱,以及与中国作品的区别。 2能力目标: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使学生掌握歌曲风格,演唱风格,学会用气息歌唱,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增长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是接受新鲜事物最为敏感的时期,所以,我们要通过歌曲,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努力让学生们感受到我们祖国的强盛伟大。通过歌曲的学习,要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音乐常识、学会用气息去控制感情、力度。

四、教学计划时间

本单元分为三个课时,分三周上完。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室,或自备播音设备,准备本单元所有出现的歌曲的CD。

六、教学思路

根据本单元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 问题导入→交流合作→归纳小结→练习反馈。

在歌曲CD的伴随下,进入课堂,让学生们聆听,感受,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进行歌曲讲解与教授。最后进行总结,让学生练习,熟练掌握本堂课的内容。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在上课以后,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歌唱祖国》,让学生聆听,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回答有没有听过这首歌曲,知不知道这首歌曲,待学生回答完毕,先给学生们讲解音乐常识,带领同学们学习这首歌。包括(1)调式、调性(D大调)和唱名;(2)节拍及其特点(四二拍子、弱起小节、附点音符;(3)典型节奏型;(4)旋律进行特点;(5)音乐结构,越短和乐句;(6)词曲关系。

2、带领同学们练习《歌唱祖国》的简谱旋律。如果有钢琴,可以老师弹奏,带领学生们练习。直至练熟。

3、让同学们感受这首歌曲的旋律有哪些特征,让同学们在歌曲的旋律中,做出自己感觉是正确的动作(旋律有进行曲的特征,看学生是否能够感受的到)。再听一遍录音,在课堂上讨论歌曲的演唱风格,包括力度、速度、节拍、节奏,旋律线等。同时,说出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三段体,以及它们所造成的“陈述——对比——再现”的艺术效果。

4、按照讨论出的音乐演唱风格,以自然、明亮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并背唱。小结:

今天我们再次学唱了《歌唱祖国》这首颂歌,进一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热情带入学习等各方面中。 课后记:

学生对此歌比较熟悉,能主动学唱,并能参与小组的集体齐唱。教师参与指挥,学生的演唱激情高涨,效果好。

第二课时:

1、欣赏《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歌》,体验出每一首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的不同方式;掌握不同的声乐演唱形式和演唱风格;体会不同的节拍、节奏与歌曲音乐的关系;认识旋律线;了解民间曲调和前辈的歌。

2、教师用语言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欣赏4首颂祖国的歌曲,或复习歌曲《歌唱祖国》。“热爱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心声,在这一课,我们能欣赏到不同的歌颂祖国的歌曲,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请听第一首歌《祖国颂》。简单介绍作曲家刘炽、词作曲家乔羽。 提问:(1)在这首歌曲中我们体会什么样的音乐形象?他们是如何表现的?启发学生用恰当的音乐表情术语描绘各段音乐。

(歌颂的、辉煌灿烂的、欢跃的、抒情的、热烈的、流畅的、气势宏伟的等等。感知歌曲割断不同的力度、音色、节奏、旋律线等音乐表现要素,及其音乐表情的关系。)

(2)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听到了什么演唱形式?

(3)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听到了几个段落?个表现什么?启发学生感知音乐结构,说出歌曲的音乐段落;简单表述各不同段落音乐的对比与变化(包括节拍、速度、力度、调式、旋律线、音色等)。

3、请听《祝福祖国》和《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提问:(1)这两首歌曲在音乐形象上与《祖国颂》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用恰当的音乐表情术语描绘各段音乐。(《祝福祖国》抒情的、叙述性的、歌唱性;《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欢快的、热情的、充满想象的。感知并简述每一首歌曲及其各不同段落音乐的对比与变化;不同段落的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线等音乐表现要素,及其与音乐表情的关系。)

(2)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各分为几段?(《祝福祖国》女声独唱,分为两段;《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女声独唱和混声合唱,分为两段。)

(3)这两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祝福祖国》为民族风格或民歌风,bE宫调;四四拍子;《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通俗风格,E宫调;四四拍子。二《祖国颂》为美声风格,以F大调为主,变调拍子,包括四四拍子、四二拍子、八六国颂》为美声风格,以F大调为主,变调拍子,包括四四拍子、四二拍子、八六拍子。) (4)在歌曲中是怎样歌颂祖国的?以歌词为线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为这两首歌曲制作小插图。如《祝福祖国》有民歌风格,可结合我国农村的景色,《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可与“国庆”的主题相结合。 课后记:

通过欣赏,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出每一首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的不同方式;掌握不同的声乐演唱形式和演唱风格;体会不同的节拍、节奏与歌曲音乐的关系;认识旋律线;了解民间曲调和前辈的歌。学生比较喜欢这些歌,有的还跟唱。

第三课时:教师导入,前面两节课学习和欣赏了中国的几首爱国歌曲,今天我们来听一听欧洲国家捷克的一首爱国歌曲,看看捷克人民是怎样通过他们的方式,来表达他们自己热爱祖国的方式。

1、首先介绍捷克和沃尔塔瓦河。

在欧洲有一个过家叫捷克,捷克有一条美丽的河流是“沃尔塔瓦河”。(出示地图)

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是一部著名的赞美祖国的音乐作品。

(出示斯美塔那的画像,简介交响套曲和《我的祖国》)

其中的第二曲《沃尔塔瓦河》是最著名的,他的主题旋律优美、宽广,形象地描绘了沃尔塔瓦河,充满了对她的歌颂和赞美。

2、欣赏主题旋律。(摘录乐曲中的主题旋律)请同学们跟随录音,看着乐谱哼唱。介绍乐曲内容,分段听赏。启发学生感知在这个作品中典型的音乐形象是什么乐器表现的?如沃尔塔瓦河的源头——小溪是以长笛和单簧管等表现的;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是以小提琴为主表现的等等。

介绍每段中的主要乐器,引导学生听辨乐器音色(教材中所例钢琴、手风琴未出现)。

(1)沃尔塔瓦河的源头

1、源头2:长笛、单簧管,后弦乐器加入,大提琴音色明显。

(2)沃尔塔瓦河主题旋律:小提琴为主,还有管乐、三角铁等。 (3)林中狩猎:圆号的狩猎号角节奏型,小号上行分解和弦等。 (4)乡村婚礼——波尔卡舞曲:弦乐为主,乐队全奏(有三角铁)。 (5)月亮、水仙的舞蹈:长笛吹出流水的波纹(水仙主题),弦乐奏出平静的旋律(月亮的主题),竖琴间插琶音如水波。 (6)沃尔塔瓦河主题旋律。

(7)圣-约翰峡谷:木管组和长号奏出和弦长音,大管奏出长音和上行级进旋律,圆号和小号奏出连续一拍的和弦音型,弦乐组奏出各种不同音型,大鼓和定音鼓奏出长音,以较快地速度和很强的力度描绘河水波涛汹涌。

(8)沃尔塔瓦河的滔滔流水和“谢维格拉德”动机;乐队全奏。

5、听赏全曲。随音乐画出想象的图画。在听赏音乐时,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将听音乐时在头脑中产生的画面用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课后记:

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感受到捷克人民对于自己的祖国的热爱,通过歌曲中的音响,结合图片,向学生介绍歌曲中出现的所有乐器,向学生普及乐器常识,提高学生们的音乐修养。

矿物绝缘电缆,柔性矿物绝缘电缆

http://www.daodoc.comASNkULqVfpz7

推荐第2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马说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请学生说出有关马的成语或俗语: 马不停蹄、马到成功、马首是瞻 马前泼水、一马平川、驷马难追 走马观花、快马加鞭、马革裹尸 指鹿为马、千军万马、万马奔腾 老马识途、天马行空„„

二、学习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寓意 3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三、介绍文体常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托物寓意的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谈马”或“论马”。

四、作者介绍

1 韩愈(768——824)字 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 ,与 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 ”之首。 2 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 ,谥号“ ”,又称 ,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五、背景介绍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重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六、听读赏析 1)听准字音,

注意节奏,把握语速(在文中做出标注) 2)读通文意

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每段文意,并找出每段重点,难点字词 3)读出语气

韩愈不仅将自己对于千里马的同情挥洒在字里行间,他那复杂的情感也寄托在文中每段末的那三个“也”字上。

七、深入思考(用文中原句回答)

1.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是怎样的?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会有怎样的遭遇?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3.食马者的愚妄无知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八、品悟主旨

1.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在文中各比喻什么样的人?这是什么样的写法?

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九、拓展延伸

选择选感兴趣的话谈谈:

话题1:如果你是“千里马”,但没有伯乐赏识你,

你会怎么做? 话题2:如果你是“伯乐”,你会怎样发现“千里

马”?

话题3:当今社会,“千里马”一定要遇上“伯乐”吗?(中学生应该怎样做让自己成为人才?)

十、布置作业 课时练《马说》

推荐第3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能从网上搜索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2.熟练掌握PPT的动画效果

3.了解常见的图片、视音频及动画等素材的插入方式

二.教学任务

1.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选择一堂课,为该堂课设计PPT.

2 具体标准请参照

三.教学步骤

1.PPT的动画效果

动画效果通常有两种实现办法:

(1) 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显示对象或者使用运动画面。

从菜单中选择“幻灯片放映” -- “动画方案”

(2) 只想对某个幻灯片对象(包括文本框、图表、艺术字和图画等)应用动画效果 选定该对象 -- “幻灯片放映 -- “自定义动画”-- “添加效果”.注意:动画效果最好不要用得太多,好的动画效果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太多的闪烁和运动画面会让学生注意力分散甚至感到烦躁。

2.特殊动画效果--绘制路径

“幻灯片放映” --- “自定义动画” --- “添加效果”

还可以在动画列表中选择该对象,然后对“开始”、“路径”和“速度”子菜单中的选项进行调整(在“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

3.插入文本、图片、视音频及动画等素材

(1)移形变影

如果要在一张图片中加入文字说明,可以将图片先放到PowerPoint中,加入文字后再将幻灯片保存为图片格式,这样不会像Windows自带的画图板,把整个文本框覆盖在图片上。当然我们也可将文字保存为图片,方便浏览。其具体操作如下: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 在“保存类型”框中选择一种图片格式,如GIF、BMP、JPG、PNG等等,然后单击[确定],这时你可以选择是将所有幻灯片保存为图片,还是将当前幻灯片保存为图片。

(2)直击要害

要对重点内容做标记,只要在放映时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指针选项”中的“绘画笔”,就可以用它作标记了。

(3)如出一辙

为了形式美观一致,我们要求每一页的按钮通常放在同一位置。在一个页面做好按钮以后,选定所有按钮,按[Ctrl+C]复制一下,然后换一页,按[Ctrl+V]粘贴一下就行了,并且以前设置好的动作在其他页面同样有效,这是不是简单多了。利用这种方法,我们还可以将其他对象也放在不同页面的同一位置。

(4)你中有我

如果要在PowerPoint中加入Excel图表,先显示出要添加 Excel 图表的幻灯片,然后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对象”。 如果我们要创建新的图表,就单击“创建新对象”,再选择“Microsoft Excel 图表”。 如果要插入您已创建好的图表,就单击“从文件创建”,然后再输入文件名称。使用 Microsoft Excel 的工具和菜单来更改此图表。在此图表外单击,返回 PowerPoint。如果我们要对此图表进行修改,可以双击图表。

(5)刷出色彩

如果要将一张幻灯的配色方案传给另一张或者多张,重新去进行配色比较麻烦。其实有很简单的方法: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中,选择一张具有所需配色方案的幻灯片。然后单击“格式刷”,可以重新着色一张幻灯片;如果要同时重新着色多张幻灯片,请双击。依次单击要应用配色方案的一张或者多张幻灯片。注意,如果重新着色多张幻灯片,请在完成之后,按[Esc] 键中止“格式刷”。如果重新着色一张幻灯片,“格式刷”也会自动中止。利用这种方法,我们也可以将一份演示文稿的配色方案应用于另一份。方法是:同时打开两份演示文稿,单击“窗口”菜单上的“全部重排”,然后按前述步骤操作即可。

在PowerPoint中,每一次输入文本都要插入一个文本框,操作起来很不方便,其实我们可以先在Word中将所有内容按一定样式打好,再将它发送给PowerPoint。其具体方法是:在 Word 中打开文档,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发送”,再单击“Microsoft PowerPoint”。每个标题 1 样式的段落都会成为新幻灯片的标题;每个标题 2 样式的段落都会成为第一级文本,依此类推

在PowerPoint中,“自选图形”或“文本框”等对象和文字经常出现大小不符合的情况,我们可以在“格式”菜单中单击选定的对象类型,例如:“自选图形”或“文本框”,再单击“文本框”选项卡,选中“调整自选图形尺寸以适应文字”复选框。要注意的是,如果选中“调整自选图形尺寸以适应文字”复选框,则缩小该形状时,不能小于容纳的文本。 风格独具

做了一个自己满意的幻灯片之后,为了方便以后的使用,不妨把它变成模板,其具体方法是打开现有的演示文稿,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在“文件名”框中为设计模板键入名字,在“保存类型”框中,单击“设计模板”。以后要使用就可以直接通过“文件”菜单上的“新建”来使用这一个模板了。

四.教学评价

能准确完成实验任务。

推荐第4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方案一:《赤壁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在教学中探索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最大成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讨论、答疑、实践等手段,始终贯穿探究性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与知识、技能。

理论依据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教师启发式学习和探究性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教师作为主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有所启迪,并协助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性协作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体现探究性协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情感体验的优势。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语文课程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体验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鼓励学生探究性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收获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自学与合作学习并重,根据教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征分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依据新课标以及培养信息化新型人才的要求,我们将根据以下四个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带着现代思辨的观念审读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增加学生的文言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和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1、熟悉掌握字词句,归纳>总结。 (1)通假字\"属\"、\"凭\";

(2)一词多义:固、适、逝、苛、虽; (3)词类适用:东、西、侣、友、舞、泣;

(4)特殊句式: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2、学会理清文章的思路,扣住每段的写景主体或叙事、议论内容来归纳整合,写出每 一段段落大意。 过程与方法

1、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小组团队合作探究,培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过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体验,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体验作者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课堂协作、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处世观。

信息素养

通过利用互联网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识别和运用的能力。

三、利用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四、设计师生活动,确定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

五、教学设计过程

方案二:《雪地里的小画家》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点:识字及朗读

教学难点: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具:小鸡图、小鸭图、小狗图、小马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上课教室里有什么不一样啊?这么多老师想知道哪位小朋友今天表现最棒呢!想不想好好表现啊?(想)真好。那老师们要先看哪位小朋友坐得最端正,坐姿最美!我们把自己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后面的老师好不好? 生:展示自己的画画作品。老师边收集,边肯定。并建议自主送给后面的老师。

师:大家画得真棒!你们真是小画家。(边说边板书课题:小画家) 请大家读出来:并自豪的说:\"我是小画家!\" 老师也想做个画家,想练习画画,可是没有颜料也没有笔。怎么办呢?嗯,办法有了。(老师手蘸白粉在黑板上作画)你们看老师画的是什么?挺神奇吧?像不像魔术师啊?

师:(过渡句)孩子们,又一个魔术师来啦!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冬天雪景,

一、

二、三张。(贴四张动物图片)他们说他们也是小画家,他们在雪地里作画,他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板书:雪地里的)齐读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配乐范读课文

雪地里的小画家们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礼物———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听。

(课件出示)

这首儿歌好听吗?它就藏在我们的课本里的p123页里呢。大家赶紧去找找看!(生找老师出示课题)请齐读课题

2、我们也想读读它是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吧。注意要读准字音哦。

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a小鸡给我们送来了一些字词卡呢。我们一起试着认认它们好吗? 课件出示:字词卡

b小狗说:这样还不算识字大王呢,要把生字娃娃单独认清就送给你神秘的礼物呢。想不想试试?好!

课件:带拼音的生字苹果树(读拼音,想记法。) 小鸭说:要把生字宝宝送回去,苹果就给你吃啦!

课件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苹果树(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小马说:大家读得多认真啊,这样吧,我就请你们这些小画家们一起去欣赏欣赏我们小动物们雪地作画吧!愿意去吗?那好。咱们出发吧!

三、学习课文

1、过渡句:这天我们在动物们的家推开窗户一看:呀----下雪啦!下雪啦!

课件出示:\"下雪啦!下雪啦!\"这句话(抓住朗读指导、感叹号的认识来教学)

学习第二句(出示课件)抓住一群来讲。引出成语\"三五成群\" 口头练习:老师一()人站在讲台上。 后面有一()听课的老师。

3、学习第

三、四句他们都是谁呀?画了什么画呢?课件出示四种动物在雪地走过的图

4、学习第五句这些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

出示第五句这些小画家真了不起啊!在雪地里能画出这么漂亮的画来,它们可开心了。都在互相欣赏着这一幅幅美丽神奇的画呢

5、学习第

六、七句

师:呀!突然小狗想起来了:咦!好朋友青蛙去哪了?

课件出示

六、七句大屏幕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 我们去叫醒它,让它和小画家们一起画画好吗?生:(不好) 师:为什么呢?(了解冬眠)课件出示冬眠的两幅图

四、小结全文

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了动物们雪地作画,可漂亮了!小画家们不但能画画,还能写诗呢!我们再去读读它,好吗?

课件出示全文的内容。要求齐读,小组读。男女生读。

五、复习巩固:帮小画家找作品

1、小画家们回家了。它们的作品还在呢。可老师忘了谁画什么了。谁愿意上台来帮帮老师啊?(生上台贴画)

2、大屏幕检查是否正确

3、为什么它们能画那些画呢?谁最聪明来告诉大家? 方案三: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一、概述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第二节,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国际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和我国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迫切需要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每个人从小开始直到离开人世以前一直要接受环境教育。本节内容包括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涉及范围广,知识跨度大,生物圈中种群的数量非常之多,形态各异、结构复杂,生命现象表现丰富多彩,其使用价值也就更加多样化了,学习这节课学生不仅需要扩散思维、概括、综合能力,而且更需要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能力。以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课堂上无法呈现丰富资料、无法创设交互情境、更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利用计算机信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提供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等优点,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发展水平,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实现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案,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口头表达、与人合作能力和民主思想;

(2)理解和学会处理在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及各种关系,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的活动,使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付诸于行动上。

(2)健全法制观念,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全球合作,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

(3)形成保护环境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人是生物圈的一员等知识,分析过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在本模块中也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也接触了生物多样性在减少,需要树立可持续性观点等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注生态伦理的道德问题,形成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与设计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本节教学应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和结构化,强调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使其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达到同化和顺应,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CAI更注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学习策略的掌握和提供更多的个别化教学选择,强调教学的主体性,强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本课可采用的最好>学习方法便是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建立在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创造教育基础之上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与目的。与传统教学相比,师生关系发生了互位变化,同时教材变成了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多媒体则成了学生认知的工具。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多元化的软、硬件学习环境,使学生方便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过人机交互作用去主动地发现、探索、思考,从而使学生高质高效地获取知识,培养创造能力。

五、教具准备

1、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

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网页式课件。

六、教学及课件设计思路 依据本节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问题导入→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归纳小结→练习反馈。通过讲授和学生操作计算机,以讨论、谈话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让学生自己通过网页浏览,自主、主动地参与探究,可以懂得知识是怎样从对资料的解释中产生的,可以把学生引向一个涉及到方法论且充满了探究精神的研究过程,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七、教学过程

推荐第5篇:信息化教学的设计方案

模块二信息化教学的设计方法 模块学习目标

本模块的学习目标是学习者掌握教学内容分析概述与学习资源设计,运用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分析如何用信息化教学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目标,从而更好的运用信息化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模块说明

本模块的活动包括学习材料阅读、小组合作学习和互动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学习者能整体感知有效的课堂教学,为后面模式的内容学习打下基础。完成本模块需12个学时。

主题及活动列表

主题一教学内容分析概述与学习资源设计 活动1.1 初识教学内容分析概述 活动1.2 了解学习资源设计 主题二用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 活动2.1 学习情境的特征是什么

活动2.2 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的几种常用方法 主题三如何用信息化教学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目标 活动3.1 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是什么 活动3.2 信息化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活动3.3 信息化教学案例 用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 目标

说出为什么要运用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的特征是什么?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的几种方法是什么?并能把这几种方法运用在实践学习中。 说明

本主题的活动学习,通过案例观摩,学习者应了解信息化教学的特征和几种创设学习情境的方法,从而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应用中。 活动列表

活动2.1 学习情境的特征是什么

活动2.2 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的几种常用方法 活动2.1 学习情境是什么 【活动目标】

能说出学习情境的主要特征 【活动提示】

本活动通过阅读资料和小组讨论,学习者能说出学习情境的主要特征。 【活动步骤】

学习者先阅读与学习情境有关的资料

学习者对所了解的知识进行提出学习情境的特征

学习小组对学习者所提出的见解进行归总,达到知识的统一 培训者进行总结

活动2.2 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的几种常用方法 【活动目标】 能说出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的几种常用方法,并能运用到教学活动中。 【活动提示】

本活动通过阅读资料和小组讨论,学习者能说出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的几种常用方法。 【活动步骤】

学习者先阅读与学习情境有关的资料

学习者对所了解的知识进行提出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的几种常用方法。 学习小组对学习者所提出的见解进行归总,达到知识的统一 学习者对几种常用方法进行举例。 培训者进行总结。 学习材料

一、信息化教学的概念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的特征

关键要素传统教学信息化教学

教学策略教师导向学生探索

讲授方式说教性的讲授交互性指导

学习内容单学科的独立模块带逼真任务的多学科延伸模块

作业方式个体作业协同作业

教师角色教师作为知识施与者教师作为帮促者

分组方式同质分组(按能力)异质分组

评估方式针对事实性知识和离散技能的评估基于绩效的评估

三、信息化教学的开发模式 1.教学目标分析

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对教学活动展开后需要达到的目标作出一个整体描述,可以包括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学会什么知识和能力、会完成哪些创造性产品以及潜在的学习结果。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2.学习问题与学习情景设计

学习问题(包括疑问、项目、分歧等),这是整个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键,学习者的目标是要阐明和解决问题(或是回答提问、完成项目、解决分歧),信息化学习就是要通过解决具体情景中的真实问题来达到学习的目标。 3.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的设计

从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组合,这种组合实际上是旨在实现某种目标的有机整合。在学习活动发生时,学习环境又被称为学习情境(learning context),其中必然包含人际关系要素。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表现为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整合活动。在设计时也应考虑人际支持的实施方案,但人际支持通常表现为一种观念而不是具有严格操作步骤的实施法则。由于学习环境对学习活动是一种支撑作用,学习环境的设计必须在学习活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可能需要不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所设计的学习环境能支持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支持的程度如何。 4.教学活动/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

按照建构主义思想,学习者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者认知机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都应归因于这种相互作用。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看,这种相互作用便是学习活动。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设计内容来看待。学习活动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协作的。群体协作的学习活动表现为协作个体之间的学习活动的相互作用。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表现为学习任务的设计,通过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来引发学习者内部的认知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 5.信息化教学设计成果的形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具体成果形式不仅仅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教案,而是包括多项内容的教学设计单元包(Instructional unit design package),主要由教学情景问题定义、教学活动设计规划、教学课件以及可以链接与嵌入的多媒体网络资源组成。

四、学习情境的概念

学习情境主要指在学习获知过程中通过想象,手工,口述,图形等手段使获知达到高效,通常这种情景伴随时代的发展会有不同程度的创新。

五、学习情境的特征

1、悬疑性或活动性

学习情境要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展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关键是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悬疑性是有效学习情境的根本特征。有些教师在讲授了知识内容之后,再呈现与之相关的情境以印证所传授的知识。严格说来,这不是学习情境,只是一个无须质疑的证据,很难激发学生的思考。另外,一些教师平铺直叙地把情境呈现给学生,不加分析和提示,对情境中是否包含问题不予关注,这违背了设置学习情境的初衷与主旨。也有些教师把学习情境中的问题与传统的提问教学法等同起来,往往用习惯的提问方式代替学习情境,这也是误解。在传统的提问法中,问题针对于知识,是孤立的、简单的;而学习情境中的问题依存于具体的和整体的情境,是有条件的。它指向知识的掌握,更指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对于传统的提问法中的问题,学生常常能够在课本上直接找到答案;而有一定难度、不能找到直接答案的问题,很多学生都会困惑不解,难以回答,往往由教师替代他们作答。学习情境中的问题与知识本身相异,学生不可能在课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教师更不应当替他们作答。只有经过艰苦的、同时又趣味盎然的探索过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深刻意义,并获得情感体验。在这个意义上,问题也是一项任务,设疑就是要求学生身体力行地去追问和求解。因此,悬疑性内在地蕴含着活动性的要求。

2、生活性

学习情境从哪里来?普遍的看法是把知识进行适当的变化,使之具体化为某种场景。但笔者认为,学习情境的撷取、设置不能拘束于知识内容,主要应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当然,学习情境应该与知识内容相联系,但它不能是知识的另一种面目。它应该是能够体现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知识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一个事件或场景。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阐明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精确理解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并促使他们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换言之,学习情境应来自学生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提出的概念,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指我们各人或各个社会团体生活于其中的现实而具体的环境。生活世界是一个主观、相对的世界,是一个日常的、非抽象的世界。我们生活、学习于生活世界之中,知识也来源于生活世界。这是优先于知识世界的一个先在世界。要克服教学活动去情境化的缺陷,面向生活世界是必由之路。

3、真实性

根据知识教学的需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学习情境,也意味着学习情境具有真实性,其中所包含的问题是真实的问题。只有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如果仅仅对知识进行转化,或者仅仅对真实的生活场景给予简单虚拟,就很有可能设置一些虚假的问题,从而消解学习情境应有的功能。

六、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的几种常用方法 1.创设故事情境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故事情境,就是将教学内容,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创设故事情境就是要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调动学生视听觉等尽可能多的感官理解和建构知识。实验心理学告诉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来自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并且多感官的刺激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教师创设故事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的心理特征,采用适当媒体创设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情绪反应的形象整体。 如在学习“我国的行政区”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制作动画片:“机器猫假期旅游”的故事情境。即机器猫利用假期到祖国各地旅游,每到一处,它都会被当地代表性的美景陶醉,每当欣赏完了美景,它总会在地图上高兴得跳起来并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我现在在哪个省区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又进一步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通过讨论、合作学习,相互解答,使整堂课处于层层推进,学生情趣交融,由“被动型”学习变为“主动型”学习。一般情况下,创设故事情境比较适合语文、英语、历史、政治等文科性质的课程。《走遍美国》的英语教学软件就是创设故事情境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

2.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让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将其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教师创设情境的重要原则是激情引趣,即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对知识、对科学、对人生的兴趣。而问题情境是最常见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境,是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欲望。教师则要抓住时机,依据问题情境所提供的各种线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学生不断地完成“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用信息化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为进一步的讨论和协作学习提供依据,让学生创作实践,培养创新能力。教学中应注意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它可以在其它创设情境的途径中交叉使用。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模拟实验,图象,音像,活动等多种途径设置问题。 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利用多媒体设计制作动画片,创设问题情境:炎热的夏季,唐僧师徒四人正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叫猪八戒找西瓜来解渴。不久,猪八戒大汗淋漓的抱回了一个大西瓜。悟空说:“为了公平一些,每人吃1/4吧。”八戒一听瞪大了眼睛,满脸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回来的,无论如何,1份太少了,我要吃2/8。”悟空听了直点头,马上切了2/8给八戒。猪八戒高高兴兴地吃起西瓜„„。“不对!”,“有问题!猪八戒上当了!”,“1/4和2/8哪个大?”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一段生动形象的小故事,设计了最佳的问题情境,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了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能力。在《机械运动》引入新课时利用CAI再现飞行员在空中抓子弹的动画,并闪现“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的问题,和上述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只要教师多动脑,可以发现问题情境无处不在。 3.创设模拟实验情境

实验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之一。恰当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以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从而建构起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但实验的条件在课堂上并不能都得到满足,创设模拟实验情境可代其功能。学生一方面按照教师的要求及学习目标模仿练习,以巩固新知识,另一方面凭借想象,再现表象,展开联想,亲身体会实验的乐趣,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强化对问题的求解能力。创设模拟实验情境首先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然后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实现,教师指导评价。

典型案例如小学数学《可能性的大小》一课的设计。该课所涉及到的概率知识极为抽象,为了让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并真正提高应用能力,首先改变学生的角色,以商场“老总”的身份来选择促销方案。然后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大量重复的模拟试验,快速、准确地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体验“概率”的含义,帮助做出正确的决策。在这节课中,巧妙地创设了模拟实验的情境,不仅使学生免去了大量的重复实验和烦琐的计算,提高了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一种新体验:由于计算机模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的结果是一致的,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保证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重复实验,由此对概率知识的学习更真实。 4.创设协作情境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协作情境,就是利用网上多种交流工具如BBS、可视化语音聊天室、电子邮件、Net meeting、OICQ以及Internet Phone等工具,通过竞争、协作、伙伴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学习,针对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一般情况下,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协作学习情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对学习任务和目标的确定;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教师总结与评价。如在学习《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一课时可以采取如下的设计。 学生先观看录像片《蔬菜市场》,教师提出问题:①列出一年中每月份的蔬菜价格走向图。②蔬菜价格与蔬菜量的关系。③帮助菜农设计出大棚蔬菜的种植计划。学生分组上网查询蔬菜价格,并通过Excel列出每月份的价格示意图及每月份的蔬菜供求数量,根据教师提供的蔬菜种植期限,设计出一年中大棚蔬菜种植的最佳方案。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同样的菜在一天内的价格会有差别,这是不是与等价交换的原则相违背?最后教师总结学生小组讨论结果,演示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示意图,得出结论。 协作情境与外部世界具有很高类似性,容易实现知识想现实世界的迁移,有利于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信息化环境中创设协作学习情境,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同时,交互变得更加容易控制,学习者的角色也可以进行隐藏,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转变,他们要掌握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逻辑序列和目标的合理安排,更多的是学生的协作情况、学习过程的规划设计。

推荐第6篇:《四年级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四年级信息技术 课题:《认识Word》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Word是一种文字处理软件,学会启动和退出Word。

2、知道Word窗口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与作用。

3、会对Word窗口作一些简单的调整。

教学重点:知道Word窗口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与作用。 教学难点:知道Word窗口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与作用。

教学关键:学会启动和退出Word,知道Word窗口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与作用。 教学准备:硬件:多媒体电脑室 软件:Word 2010 广播教学系统

教学思路、教路、学路(含教学分析、教学方法)

本节是让学生在会用记事本进行简单的文字输入的基础上,进行Word 2010的教学,着重介绍Word 010各个组成部分和作用。让学生知道Word 2010是一种功能强大,更适合我们日常工作需要的文字处理软件,

根据教材的特点与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本课采用“设疑—尝试—探索—讲解—归纳—构建知识”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让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量启发学生“自己想”、“自己试”、“自己做”、“自己说”。培养学生的主体品质,发展学生分析、比较、迁移类推的独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文档1(只含有文字的)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要你在电脑上输入这篇文档,你会调出什么软件进行输入呢?”学生:“记事本”师:“没错,这篇只有文字的文档,我们可以用上学期学过的一个文字处理软件来输入。”

2、出示文档2(含有文字、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表格)

师:“这篇文档,我们又可以用什么来输入呢?还可以用记事本输入吗?”学生:“不行” 师:“对了,对于纯文字的文档,我们可以用记事本输入,但像这样含有文字、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表格的文档用记事本就输入了。那么 到底什么软件才能让我们输入这样的文档呢?这个学期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功能更强大,更适合我们日常需要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这节课我们就先认识一下Word 2010是长得怎么样的。

二、新授

1、启动Word 2010 学生自学:看书1-2页

让学生示范:(广播教学)(1)直接启动 (2)从菜单启动

2、认识Word 2010窗口 (1) 学生自学:看书2-3页 (2) 认识各部分名称:教师用教鞭标出窗口各部分位置,学生说出其名称。(广播教学) (3)学生练习:用以上两种方法启动Word 2010 (4)认识各部分作用:教师对各部分作用做简单示范及说明 标题栏:改变文件名,让学生体会到它是用来显示出当前的文名

菜单栏:点击各菜单,让学生看看各下拉菜单内有什么内容,并示范其中一两项。 工具栏:点击各工具栏,注意与菜单栏作比较。 标尺:调出标记,并用其对页面作一些简单调整。 纺织文章的页面:在页面上示范输入几个汉字。

滚动条:拖动滚动条,并提示学生与上学期学的画图软件中的滚动条作比较。

状态栏:改变当前光标位置,让状态栏上的数值发生变化,以说明其是用来显示当前状态的各种信息的。

(6)小技巧:学生看书尝试,叫个别学生示范

3、调整Word 2010窗口

将页面改变,让学生思考如何将窗口设回原来的样子。 (1)学生看书本调整窗口部分,并自己作一下尝试。

(2)教师引导,学生作示范。(重点讲解工具栏中的常用、格式工具的摆放) (3)小技巧:学生看书尝试,叫个别学生示范

4、一试身手:

让学生在已调整好的窗口中输入自己的姓名、学校和班别。

5、退出Word 2010 师:“大家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在学„画图‟时,是怎样退出„画图‟窗口的吗?现在你们有以前学过的方法,退出 Word窗口,比较一下它与画图窗口的退出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己尝试练习

个别学生示范操作(注意文章的保存)

巩固与练习

让学生在电脑上自由操作,进一步熟悉Word窗口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基本作用。(教师巡视并指导) 总结

以后,我们进行文字处理时,都要用到这些菜单或工具。所以我们必须熟悉它们的位置和作用。以后才能更熟练地用Word来进行文字处理。 课后练习与知识扩展

1、在家试用Word 2010输入一篇简单文档,并对其进行一些简单设置。

2、试调出Word 2010中的各种工具和菜单,记下它们的位置和名称。 教学体会:

通过本节的学习,同学们初步认识了Word 2010,并知道它的功能比以前学的记事本强得多,认识到学会Word 2010才可以进行较复杂的文字处理工作,才能满足我们日常工作需要。对Word 2010的学习有很大的兴趣。

推荐第7篇: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分析

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矗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1—6的乘法口诀”以后,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7的连加过程,得出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计算7的乘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归纳、推理,编制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 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新课标》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操作、交流、欣赏”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在课堂上,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在推导7的乘法口诀和讨论怎样记忆时分别运用直观演示

[学法] 实践探索、观察比较、演绎概括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规划方案

四、教学过程

基本教学模式可以下图来表现: 教学流程图:

环节一:复习回顾,创设情境

1、复习1-6的乘法口诀:

(电脑展示三个六边形),你会看图列算式吗?并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电脑画面依次显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及乘法口诀)

2、情境引入:

今天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游乐场参观有趣的摆帆船比赛,比赛就要开始了,大家请看(出示课件) 摆1只小船用了7个△,摆2只这样的小船要用几个△?那摆3个呢?„„摆7个呢?让学生将个数填在表格里。

师: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 学生读

7、

14、

21、

28、

35、

42、49。师: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 (板书:7)师: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1个7是多少?2个7呢?“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

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 师:看着上面的这个表,你猜猜咱们今天要编写几的乘法口诀,你会编吗? 环节二:动手操作,启发思考

1、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展开自主学习: (1)觉得自己能够推导口诀的学生,开始独立探究。

(2)如果有困难,可以主动寻求他人帮助,可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3)觉得无从下手的学生,和老师一起推导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拿出学具,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含义,分别想1个

7、2个7各是多少?依次写出乘法算式和得数,推导出第

一、二句口诀。

2、合作交流

(1)学生小组活动。 (2)学生小组汇报:

① 说说你编的7的乘法口诀?(课件出示) ② 说说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③ 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哪几句最难记?你怎样记的? 视频展示其中小组所编的口诀。其余学生辨析:所编的口诀是否正确?并检查本小组编写的口诀是否正确。

3、寻找规律,理解记忆口诀

(1)大家自豪地读一读七的乘法口诀,寻找其中的规律。 (2)对口令

形式:师生对口令,生生互动。

推荐第8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历史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历史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课程作业模板

说明:信息技术支持导入、讲授、评价等环节优化的三项作业,可以是同一节课中不同环节的技术应用,也可以是不同课中相应环节的技术应用。 作者信息

信息技术支持的导入环节优化

(一)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导入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导入环节上要说的话,预估的时间,所采用的信息技术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导入效果,并截取重要画面,链接相应的文档)呈现在下表中。

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优化

(二)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讲授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你在下表左栏简述讲授环节的主要教学活动(一至二个),并在下表

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优化

(三)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注:两个评价设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该环节的教学、评价目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呈现在下表中。在“评价工具”一栏中,除量规外,其他均需信息技术的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

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集 荐中

荐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川教版 (500字) 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3000字)

推荐第9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初中生物

篇1: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一、概述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第二节,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国际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和我国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迫切需要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每个人从小开始直到离开人世以前一直要接受环境教育。本节内容包括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涉及范围广,知识跨度大,生物圈中种群的数量非常之多,形态各异、结构复杂,生命现象表现丰富多彩,其使用价值也就更加多样化了,学习这节课学生不仅需要扩散思维、概括、综合能力,而且更需要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能力。以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课堂上无法呈现丰富资料、无法创设交互情境、更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利用计算机信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提供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等优点,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发展水平,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实现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案,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口头表达、与人合作能力和民主思想;

(2)理解和学会处理在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及各种关系,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的活动,使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付诸于行动上。

(2)健全法制观念,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全球合作,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 (3)形成保护环境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人是生物圈的一员等知识,分析过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在本模块中也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也接触了生物多样性在减少,需要树立可持续性观点等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注生态伦理的道德问题,形成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与设计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本节教学应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和结构化,强调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使其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达到同化和顺应,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cai更注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学习策略的掌握和提供更多的个别化教学选择,强调教学的主体性,强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本课可采用的最好学习方法便是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建立在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创造教育基础之上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与目的。与传统教学相比,师生关系发生了互位变化,同时教材变成了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多媒体则成了学生认知的工具。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多元化的软、硬件学习环境,使学生方便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过人机交互作用去主动地发现、探索、思考,从而使学生高质高效地获取知识,培养创造能力。

五、教具准备

1、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

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网页式课件。

六、教学及课件设计思路

依据本节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问题导入→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归纳小结→练习反馈。通过讲授和学生操作计算机,以讨论、谈话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让学生自己通过网页浏览,自主、主动地参与探究,可以懂得知识是怎样从对资料的解释中产生的,可以把学生引向一个涉及到方法论且充满了探究精神的研究过程,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七、教学过程

篇2: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

教案模板

篇3: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1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一、教材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初中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中学生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学习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许多濒危动植物的生存现状,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并且知道如何采取措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为此,上课前一天我首先布置各小组学习任务:收集珍稀动植物的照片及相关网络资料、收集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文字图片资料、收集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法规、调查当地重要的生物资源并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等等。本节课涉及范围广,知识跨度大,学习这节课学生不仅需要对知识的分析综合能力,而且更需要学生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以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课堂上无法呈现丰富资料、无法创设交互情境、更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利用计算机信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提供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等优点,学生很容易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途径获得资料,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发展水平,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实现因材施教,通过学生取得的这些资料去实现本节教学目标。

二、学生分析

每一位中学生都是生物圈的一员,在本节课中,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也接触了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威胁,需要树立可持续性观点等知识。关注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案,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口头表达、与人合作能力和民主思想;

(2)理解和学会处理在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及各种关系,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网络知识情景导入

1、利用网络,引导学生访问“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站点。

2、提出问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的生存与地球休戚相关,保护地球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但是在自然面前人类该保护什么?怎样保护呢?

1、浏览“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站点。

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进入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来引入新课,设下诱发学生,以便充分调动学生进行思维,然后在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兴奋时,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

1、加强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充分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网络引导自主探究

1、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①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包括了哪些内容?②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的具体表现。③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④我国生物多样性存在哪些特点?⑤哪些事实可以说明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⑥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哪些?

1、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超级链接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学习。

2、积极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3、浏览教师所提供的网站内容,并进一步深入思考问题。网络交流合作探究

1、谈谈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继续浏览教施及必要性 师所提供的网

2、在你居住的地方哪些方面站内容,小组合的问题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作探究。胁?谈谈你的保护或预防措施。

3、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对学生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

3、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努力营造一个充满自由、活泼、兴奋、关怀和支持的课堂情境,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是完全独立的,是学习活动的发起者和行动者。教师帮助学生明白自己想要学的东西,帮助学生安排合适的学习活动与材料。

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尽可能地产生问题,学会思考,并能主动成为问题的解决者。同时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协作。

网络协作归纳总结

1、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导拨,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将有代表性的学生学习结果转换到大屏幕上供全体学生交流。

将各自学习的结果,进入网络进行交流。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对不同问题展开讨论。并采用语音等形式辅助网上交流。

网络习题练习反馈

根据计算机反馈的在线练习完完成在线练习,对课堂教学进行成情况,对其中有共性的问题,巩固所学的知评价 作适当的评讲。 识。 要求学生应用这节课的知识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如何保护大熊猫的保护方案。

课下设计方案,小组成员及小组间进一步交流,将知识运用于实践。

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网络质疑拓展延伸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节内容与社会实践联系很多,要想上好这一节课首先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细心准备,认真选择教学模式,准备好所需要的图片、资料和多媒体课件等。其次,要上好这一节课还要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起来,使之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他们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产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使命感。其实学生本来很有热情,关键是怎样去调动。在课的开始,我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对比让他们了解美丽的自然界以及被破坏的美丽,再通过小组展示让他们认识到濒危动物的现状,激发学生从内心产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使命感,再进一步知道如何采取保护措施,则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尽管学生目前并不能完全付诸行动,但需要从现在开始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当他们走向社会后,就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贡献。最后,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提前布置学生分组收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资料,布置有关角色扮演的活动。

推荐第10篇: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 高中数学 信息化 教学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信息化教学大赛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什么 篇1:浅析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龙源期刊网 .浅析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作者:马安山 来源:《中小学电教》2014年第01期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化教学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产生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发展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地被引入到教育领域中,现代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本文基于信息时代发展背景,在分析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要素的同时,研究和探讨了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旨在探究出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和评价依据,为新课改大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关键词: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03(2014)01/03-0040-04

一、前言 教学,是一种传知的高级心智活动,这种活动有着自己的规律性,所以,为了做好教学工作,我们需要去体验、研究这种规律性,对于数学教学尤其是这样。信息化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和学习过程,并且基于丰富教学资源的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是指教师在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而且熟悉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习者的特征,把信息技术、学习资源和所授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学和学习过程的最优化。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依据学习目标,运用系统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学学习资源,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评价等学习环节进行科学设计,创设学习程序的过程。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观点可概括为: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锻炼数学逻辑思维并(转 载于:HaIDA.cOM 范文 网: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且学会自主学习。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励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和体会所学的内容。 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应包含如下要素。 (1)设计核心是教学过程设计,重视数学学习环境创设和学习资源的利用。数学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和开发教学信息资源,使得学生可以基于一定的教学情境,借助于丰富的信息资源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数学教师要熟练掌握几何画板,利用其制作教学辅助课件。篇2:新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新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姓名: XXX 单位:陕师大附中 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学科:数学 年级:高中 章节:高中数学必修5 3.1“等比数列”(P21-23)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教材内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 教材难点:灵活应用等比数列及通项公式解决一般问题 教材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 2) 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 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 2.能力目标 1)学会通过实例归纳概念 2)通过学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学会归纳假设 3)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充分感受数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模型 2)体会数学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 3)数学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

三、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 1)高中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对各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理解能力较强。并掌握了函数及个别特殊函数的性质及图像,如指数函数。之前也刚学习了等差数列,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可联系以前所学的进行引导教学。 2)对归纳假设较弱,应加强这方面教学

2、学习需要分析: 1)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课前复习1)复习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向公式2)复习指数函数及其图像和性质 2.情景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篇3: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第11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美术

题:《手形的联想》

案例背景

信息化小学美术教学是时代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知识经济的来临,呼唤着教育必须创新和深刻的变革。现在教学是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在美术教学应用中,将信息化应用到美术教学中去。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去学,在实践中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 在上《手形的联想》一课中,我在处理教材时运用信息化教育理念,利用学生的视觉冲击和故事的情感熏陶和审美情趣有机统一。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升华,并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在这节课上尝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有兴趣的自主性学习,改变过去美术教学中注重技能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自主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 课前准备 为了能上好《手形的联想》一课,我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关于手影游戏的视频,准备了几张自己画的范画和课件,让同学们准备了油画棒,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导入 通过手影,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手影游戏(这一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一个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尝试与交流

1、组织学生体验,展开联想: 一起动动手指,看看你的手形像什么?鼓励学业生相互启发,找出手形中的有趣形象。 播放一段手形游戏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手形可以创造很多形象。

2、请学生上台做手形。(在展示台上学生进行描绘手形,让台下的同学直观的看他进行的每一步。)

3、老师示范描画手形。(教师进行示范时,一步一步的讲清每一个动作要点。) 提示:线条要流畅,运笔不要过快,尽量不要把记号笔描画到自己的手上。

4、学生练习描画手形,交流感受。

三、联想与创作

1、分析、讨论手形的组合。小结:手形的变化和组合都能创造出很美的画面。

2、课件展示一些手形和其他画面组合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画面,自己创意新的东西到自己的绘画中去。)

3.色彩的表现:运用接色法产生渐变,形成丰富的效果。

4、讨论作画步骤,相互启发完成画面。

四、展示与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并进行交流评价(展示台上进行) 自评:说说自己的作品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互评:找找同学作品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评价内容:、手形的联想独特,添加有创意 画面饱满,有变化 色彩鲜艳

3、教师小结:肯定学生作业的创意性思维,和独特的表现力。

课后反思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一切直观的东西,都会让学生更加了解其中美的奥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以启发学生创造。使美术课与其他学科得以交融,延伸。素材选择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让学生轻松参与。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表现自我的机会。

通过玩手、画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天地中翱翔。在绘画与创作中,享受造型的乐趣,在表现中学习最基本的美术技巧,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第12篇:小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五彩池》教学设计方案

一、学科领域

本教学设计方案所适用的学科领域是:语文、自然、地理、思想品德、美术、音乐,突出主要学科语文。

二、学习目标任务

1、情感目标

(1)、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认知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了解五彩池神奇、美丽的特点。

(3) 了解五彩池神奇的原因,培养唯物主义精神。

2、技能目标

(1) 培养学生分析、感悟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2) 熟悉电脑网络操作,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团结协作、自我表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 (4)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三、教学难点分析

1、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理解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设计思想: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个别化教学,让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兴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

五、设计思路:

1. 情景揭题,资料收集。(激发学习兴趣)

2、讨论交流,质疑问难.(培养质疑能力)

3、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培养阅读分析、语言积累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流评价,获得真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5、拓展学习,升华感情。(培养高级思维能力、知识积累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6、练习巩固,大胆创新。(培养自我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7、作品展示,体会成功。(培养赏析、评价能力)

8、总结评价,谈谈感受。(培养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能力)

六、课件设计思路

1、学习区

(1)、知识窗(有丰富的图片、文字、视频、动画、录音等与课文相吻合的静动态资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A、:五彩池的音像画面。B、媒体显示:大大小小的水池及文字C、。媒体显示视频“宝石般的水池”及文字 :五彩池的各种形状,近景、远景、全景、特写。D、媒体显示:各种形状的水池。E、媒体显示:视频“五彩池”,徜徉在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听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课文,再来一起欣赏美丽的画卷。F、媒体显示:“流动的水池”: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G、媒体显示:高低不平的石笋、细腻透明的石粉再加上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的景象。H、视频“三棱镜演示光的色散”及文字讲述光的折射原理。I、中国地图,九寨黄龙的地理、环境背景材料、在世界上的历史地位和景区介绍以及

风土人情、民间传说;五彩池的景区介绍以及在旅游方面的地位。J、(2)、小字典(有生字的读音、书写笔顺、部首、近反义词、同音词、组词,以及相关成语等资料。学生在自学生字时,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信息,进行自学。)资料来源于第七册教参书及《字词句段篇》

(3)、小导师(对课文的重点段句进行导学。,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3、展示区(网上学生作品)

4、赏析区A、写景美文集锦B、有关九寨黄龙的美术、摄影、音乐作品。C、九寨、黄龙、五彩池的图文介绍。D、九寨、黄龙的导游图。

5、网上探索区(给学生提供相关网站)

七、学习过程

(一)、情景揭题,资料收集

1、在悠扬的乐曲声中,课件播放五彩池 风光,师指引学生细看池水的斑斓色彩和水池奇特的形状,揭示课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地方?它为什么这样美丽,这样神奇? (课件:五彩池的音像画面。)

2、那就让我们通过生活,通过网络走进五彩池,去收集有关五彩池的资料吧。分析:自学能力是独立学习的能力,是观察、理解、综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统一表现。学生在预习、自学中确定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养成良好自学习惯,而学校开发的网络平台为他们进行课前预习质疑提供了极大方便。预习的目的是了解学习内容。但切实达到“先学再教”则应首先解决学生预习中的困难和盲目性。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学。这样为理解领悟课文较深刻的内容奠定了基础。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先学后教的模式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得到体现。网络平台已成为课上、课下学生学习的伙伴。

(二)、讨论交流,质疑问难

分析:在学生收集到充分的资料以后,我们看到了他们内心的激动与自信,于是我们组织他们进行交流讨论。只见他们就像一个个小专家,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提出自己的疑惑。他们或侃侃而谈,或争得面红耳赤,或洗耳恭听,或静静欣赏。我们惊叹于他们的博学,同时也惊叹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功能。

(三)、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集体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可网上交流、小组协作等方式。)

1、课文围绕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板书:数量、形状、颜色、成因)

2、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找出容易出错的字,查阅小字典,帮助记忆。 (2)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并说说自己了解到了些什

分析:自学能力是独立学习的能力,是观察、理解、综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统一表现。学生在预习、自学中确定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养成良好自学习惯,而学校开发的网络平台为他们进行课前预习质疑提供了极大方便。预习的目的是了解学习内容。但切实达到“先学再教”则应首先解决学生预习中的困难和盲目性。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学。这样为理解领悟课文较深刻的内容奠定了基础。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先学后教的模式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得到体现。网络平台已成为课上、课下学生学习的伙伴。

(四)、交流评价,获得真知 交流第

二、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并用朗读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2、学生交流

(1)理解句子A:“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体会到:水池很多。从哪里体会到的?(漫山遍野、大大小小)媒体显示:大大小小的水池:是呀,据资料统计藏龙山上的水池有400多个。把水池多的意思读出来。齐读句子。水池真多,还有谁来交流?

(2)理解句子B:“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象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体会到:水池很美。请学生听师范,读边听边想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生:看到了宝石。媒体显示视频“宝石般的水池” :五彩池的各种形状,近景、远景、全景、特写。

师:宝石很美,晶莹剔透。藏龙山上的水池就像宝石一样,铺展在绿地毯上,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把水池的美读出来。女同学齐读句子。水池除了美,还怎么样?

(3)理解句子C:“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

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体会到:水池很好玩。媒体显示:大小深浅不同的水池打比方理解,读出好玩的意思。男同学齐读。

(4)理解句子D“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体会到:水池的形状很多,各种各样。师:那省略号说明什么?

生:还有很多形状,作者没有都写出来。媒体显示:各种形状的水池。请同学发挥想象力,想想还有哪些形状的?学生交流。 师: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把五彩池的多姿多彩展现给了我们,我们能通过朗读把它表达出来吗?齐读句子。

3、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通过数量、形状写出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媒体显示:视频“五彩池”徜徉在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听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课文,再来一下欣赏美丽的画卷。五彩池真美啊!美得让我惊奇。

4、默读课文第三段,找找课文中用了几个“却”字,去掉这些“却”字再读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媒体显示:有着各种颜色的水池师生对读,再次感悟。(颜色的神奇)小组赛读。指导朗读。师:五彩池仅仅是五种颜色吗?请同学换个词语说说。换词练习。

分析:重点深究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过程。教学中,我们充分网络的优势,利用创设的情境,扶放并行,引导学习探究,给他们“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的机会,精心设计,突破重点难点。儿童学习的过程是认识能力日益提高的过程。遵循儿童的学习思路来组织教材,突破重点,应选择好适当的方式,组织新的结构类型。如学生自读二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进行朗读体会,通过读书、探讨、查资料,领悟到五彩池大小不

一、深浅不同,像宝石一样美。当教师显示五彩池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时,学生的发表欲特强,他们说,有的像弯弯的月亮,有的像燃烧的枫叶,有的像五角的星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说话能力。

交流第四自然段。媒体显示:“流动的水池”: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请同学读读课文,打开知识库找找有关的资料,同桌的同学共同探讨其中的奥秘。小组交流。

小结成因:(1)池底长着许多石笋,高低不平。媒体显示:高低不平的石笋。

(2)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透明的石粉,阳光透过池水,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媒体显示:视频“三棱镜演示光的色散”讲述:作者是在夏天去五彩池,阳光特别强烈,被石笋折射成各种色彩。

第13篇:生物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篇1: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一、概述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第二节,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国际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和我国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迫切需要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每个人从小开始直到离开人世以前一直要接受环境教育。本节内容包括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涉及范围广,知识跨度大,生物圈中种群的数量非常之多,形态各异、结构复杂,生命现象表现丰富多彩,其使用价值也就更加多样化了,学习这节课学生不仅需要扩散思维、概括、综合能力,而且更需要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能力。以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课堂上无法呈现丰富资料、无法创设交互情境、更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 2.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案,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口头表达、与人合作能力和民主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人是生物圈的一员等知识,分析过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在本模块中也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也接触了生物多样性在减少,需要树立可持续性观点等知识。

四、教学策略与设计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本节教学应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和结构化,强调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使其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达到同化和顺应,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本课可采用的最好学习方法便是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建立在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创造教育基础之上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与目的。与传统教学相比,师生关系发生了互位变化,同时教材变成了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多媒体则成了学生认知的工具。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及课件设计思路

依据本节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问题导入→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归纳小结→练习反馈。

七、教学过程

篇2: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一、概述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第二节,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国际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和我国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迫切需要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每个人从小开始直到离开人世以前一直要接受环境教育。本节内容包括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涉及范围广,知识跨度大,生物圈中种群的数量非常之多,形态各异、结构复杂,生命现象表现丰富多彩,其使用价值也就更加多样化了,学习这节课学生不仅需要扩散思维、概括、综合能力,而且更需要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能力。以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课堂上无法呈现丰富资料、无法创设交互情境、更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 2.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案,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口头表达、与人合作能力和民主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的活动,使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保护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人是生物圈的一员等知识,分析过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在本模块中也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也接触了生物多样性在减少,需要树立可持续性观点等知识。

四、教学策略与设计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本节教学应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和结构化,强调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使其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达到同化和顺应,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本课可采用的最好学习方法便是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建立在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创造教育基础之上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与目的。与传统教学相比,师生关系发生了互位变化,同时教材变成了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多媒体则成了学生认知的工具。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及课件设计思路 依据本节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问题导入→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归纳小结→练习反馈。

七、教学过程

八、教学流程图

篇3: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方案一:《赤壁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在教学中探索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最大成效。

理论依据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教师启发式学习和探究性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教师作为主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有所启迪,并协助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性协作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体现探究性协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情感体验的优势。

语文课程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体验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鼓励学生探究性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收获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二、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依据新课标以及培养信息化新型人才的要求,我们将根据以下四个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3、增加学生的文言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和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1)通假字属、凭;

(2)一词多义:固、适、逝、苛、虽; (3)词类适用:东、西、侣、友、舞、泣;

2、学会理清文章的思路,扣住每段的写景主体或叙事、议论内容来归纳整合,写出每

过程与方法

1、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小组团队合作探究,培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体验作者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 信息素养

三、利用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四、设计师生活动,确定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

五、教学设计过程

方案二:《雪地里的小画家》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及朗读

教学难点: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具:小鸡图、小鸭图、小狗图、小马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生:展示自己的画画作品。老师边收集,边肯定。

请大家读出来:并自豪的说:我是小画家!

老师也想做个画家,想练习画画,可是没有颜料也没有笔。

第14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共)

篇1: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篇2: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一、概述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第二节,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国际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和我国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迫切需要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每个人从小开始直到离开人世以前一直要接受环境教育。本节内容包括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涉及范围广,知识跨度大,生物圈中种群的数量非常之多,形态各异、结构复杂,生命现象表现丰富多彩,其使用价值也就更加多样化了,学习这节课学生不仅需要扩散思维、概括、综合能力,而且更需要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能力。以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课堂上无法呈现丰富资料、无法创设交互情境、更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利用计算机信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提供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等优点,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发展水平,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实现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案,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口头表达、与人合作能力和民主思想;

(2)理解和学会处理在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及各种关系,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的活动,使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保护生

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付诸于行动上。

(2)健全法制观念,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全球合作,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

(3)形成保护环境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人是生物圈的一员等知识,分析过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在本模块中也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也接触了生物多样性在减少,需要树立可持续性观点等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注生态伦理的道德问题,形成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与设计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本节教学应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和结构化,强调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使其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达到同化和顺应,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cai更注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学习策略的掌握和提供更多的个别化教学选择,强调教学的主体性,强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本课可采用的最好学习方法便是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建立在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创造教育基础之上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与目的。与传统教学相比,师生关系发生了互位变化,同时教材变成了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多媒体则成了学生认知的工具。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多元化的软、硬件学习环境,使学生方便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过人机交互作用去主动地发现、探索、思考,从而使学生高质高效地获取知识,培养创造能力。

五、教具准备

1、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

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网页式课件。

六、教学及课件设计思路

依据本节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问题导入→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归纳小结→练习反馈。通过讲授和学生操作计算机,以讨论、谈话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让学生自己通过网页浏览,自主、主动地参与探究,可以懂得知识是怎样从对资料的解释中产生的,可以把学生引向一个涉及到方法论且充满了探究精神的研究过程,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七、教学过程

八、教学流程图

九、学生学习评价量表

篇3: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历史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课程作业模板

说明:信息技术支持导入、讲授、评价等环节优化的三项作业,可以是同一节课中不同环节的技术应用,也可以是不同课中相应环节的技术应用。 作者信息

信息技术支持的导入环节优化

(一)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导入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导入环节上要说的话,预估的时间,所采用的信息技术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导入效果,并截取重要画面,链接相应的文档)呈现在下表中。

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优化

(二)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讲授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你在下表左栏简述讲授环节的主要教学活动(一至二个),并在下表

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优化

(三)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注:两个评价设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该环节的教学、评价目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呈现在下表中。在“评价工具”一栏中,除量规外,其他均需信息技术的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

篇4: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平阴县实验中学 李茂文

篇5: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姓名 学科 邮件 单位

邢金良

电话 年级

13869716648 九年级

英语

单县张集镇黄堆初级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九年级上第二单元unit2 sectionb the spirit of chrismas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话题围绕学中外节日端午节、万圣节和圣诞节展开,讲述感叹句和宾语从句的用法。对以后正确的口语交际都有莫大的指导作用。 section b 内容上设计中外几个节日,并训练相关语言内容及技能。 2a以对话形式展出了感叹句和宾语从句。

活动2b-2e是本单元的第二个阅读版块。讲述了《圣诞颂歌》中三个圣诞鬼魂的故事。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农村薄弱地区的九年级学生。

1.经过几年的英语学习,学生在词汇积累、语言理解,及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学生阅读技能和能力虽有一定的基础,但还需要不断的提高,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又要为学生设置不同的阅读活动。

3.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农村薄弱地区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英语学习方法单一,而且学生的两极分化严重,所以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学习任务的设置必须台阶低、层次性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掌握重点词汇及短语。掌握if、whether引导的宾语从句 2. 3.情感目标:学会关爱别人,学会分享美好。爱本土传统文化,也关注异域风情。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课前认真研究教材,精心备课,将课堂上要呈现给学生的内容做成ppt,使教学要求更加明确,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更加生动,课堂活动更加清晰,加快了课堂教运用课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爱英语,学英语,用英语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2、利用网络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来展开课堂阅读教学,小组活动和写作练习,谈论各自的能力。其中贯穿语音教学:模仿操练;词汇教学:演示讲解、情景操练、反复使用。 通过一系列的操练,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交际能力,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信息技术支持(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如:导入、讲授、训练、实验、研讨、评价、建构) step1激情导入

播放网络英文圣诞歌

并利用ppt放映有关圣诞节的图片引领学生进入新课学习中。

利用ppt,让学生

播放英文歌词,清晰明了地领会

本节课所学,调

试着跟唱两遍。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ppt让学生观察并猜测本文的相关内容。 step2感知求疑 . 快速阅读课文,

播放有关课文的图片,提

掌握大意,回答

前感知课文内容。 2b的问题

此环节可以训练学极大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网络播放文本,三遍。巡 step3听读课文

回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参与 。

通过ppt中的听

先听再跟读力,视频给学生课文,纠正发音,以听觉、视觉的体会并模仿。语冲击,并能使学音语调。 生注意自己的语

精读课文,抓重

用思维导图展示重点词 step4探究课文

白板展示思维导图,更利于学生

句型,对课文内容的理

求学生找出if、whether 解与掌握。

汇,句型,重点句式。要

完成课本2c、2d的任务。

的宾语从句。

点词汇,短语, 努力记住课文内

ppt、再次展示思维

播放有关图片,板书部分容,试着复述文 step5默读课文

重点短语。

本。并完成2e的任务。

文本。

导图,利于学生复述 观看英文电影片段 step6知识拓展

《perfect christmas》和《home alone》

利用网络资源观赏

不看字幕,听懂

电影片段。提高兴

部分简单的对话趣,练习听力。

按老师要求完成

令生记住重点词汇,短语,用dead,die、step7总结、布置作业

基础作业。知识

迁移,ppt 呈现所学内

容,引领学生再次回 death,punish、warn 顾本课内容。出示作写作训练

业要求,一目了然。

各造三个句子。督促学生

《spring》 认真记下作业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① 课件运用图片、视频、网络等多媒体手段强化感知,变抽象为形象,创设各种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先易后难,由浅入深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合作学习,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② 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听懂阅读材料并学会模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轻松和

谐;学习兴趣浓厚,有主动的学习态度,并能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调整学习策略。

③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也注重了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和培养。着力培养学生进行预测、获取文章大意的能力;通过skimming、scanning等阅读策略的使用,让学生学会捕捉文章的关键信息,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第15篇:信息化设计方案

初中历史课

《昌盛的文化》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东塔初中:刘明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最为典型的文化成就——佛教和道教文化、史学巨著《史记》、秦始皇陵兵马俑。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大一统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除了上一课已经介绍的造纸、医学、数学等方面的内容,还有本课的三个主要内容:一是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以及佛教教义和道教思想的要义;二是中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和他的史学巨著《史记》,以及《史记》的体例;三是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代表的古代辉煌的雕塑艺术。这些重要的文化成就,对以后的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昌盛的秦汉文化是与秦汉时期的大一统、经济繁荣密切相关的。因此本课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秦汉这一段历史的了解与认识。同时,在中国古代史教材中,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在宗教、史学、雕塑等方面的重大成就,必须要先了解本课的内容。可见本课在本单元以及本册书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秦汉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秦汉先人留给我们的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遗产。因此本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最好载体。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也掌握了基本的识图能力、表达能力。

2、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已经对秦汉时期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前一课已经知道了秦汉时期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3、初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有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但仍偏重形象思维,对抽象的佛教、道教认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设计思想

1、树立教学重在过程的观念。在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锻炼能力,培养兴趣,发展个性。

2、重视学习小组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学会交流学习体会,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3、充分利用学校教室多媒体的优势,进行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1、了解佛教传入、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2、说出《史记》的写作体例;

3、了解秦汉时期雕塑方面的主要成就。[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道教产生的时间,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表述佛教传入的路线,培养学生识图及抽象概括能力;

2、能说出司马迁编撰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能说出秦汉时期雕塑文化的杰出代表——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通过展示有关的影像、图片和资料想像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阵势和当初设计的原因,培养对雕塑艺术的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法了解佛教、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2、通过学习并运用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以及通过其它途径了解到的有关司马迁的信息,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并说出从中受到的启示和感想;

3、通过观察教科书以及教师提供的影像、图片和资料,描述和想像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威武雄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道教的兴起,学会运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和看待宗教,认清宗教与邪教的本质区别;

2、通过收集“身边的宗教”资料,了解我市的地方性宗教三一教,培养学生对其的正确认识及激发热爱乡土的观念;

3、通过小组讨论“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使学生养成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交流学习的品质;通过对司马迁写《史记》精神的学习,初步培养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

4、通过学习和想像秦始皇陵地下军阵,感受秦朝的威武,同时认识到这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使学生了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2、通过对司马迁《史记》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

3、使学生感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威武雄壮及所展现的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难点] 使学生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形成认识和对待宗教的科学态度。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大一统的时期,经济的繁荣带来了科学文化的昌盛,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汉时期许多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人民用他们的智慧托起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那么这节课我们学习秦汉时期的文化,让我们继续感知古代文明发展的脉络。 (让学生做情感储备,进入状态迎接新课。)

2、学习新课

【佛教东来和道教兴起】 佛教——西汉末年从印度传入中原 师:请同学们说说我们身边的宗教有哪些? 生: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投影:《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画面

师:唐僧去哪里取经呢?也就是说佛教发源于哪里呢? 生:印度。

师:古代的印度不是国名,而是表示南亚次大陆的一个地理名称。包括当今的印度、臣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在内的一些国家。 投影:《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图》

师:佛教又是什么时候、怎样传入中国的呢?现在请同学们看这幅投影图,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佛教东来的路线。(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图例,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生:通过观察、讨论明确:天竺——西域——(长安——洛阳) 师:谁再来概括一下呢? 生:丝绸之路 投影:弥勒佛等佛像

师:请大家说一说这些佛像的特点?

生:(自由发言):肚子大、他在笑、手拈佛珠、耳大垂肩……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把主要特征都说出来了。

投影: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

师:这副取自于洛阳白马寺的对联恰好概括了佛像的主要特征,你想了解白马寺吗?请看图文。 生:阅读课文,看图了解白马寺,明确——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 师:了解了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之后,请同学们再结合课文,分组讨论一下佛教的教义,并说说看。

生:阅读、分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人生是痛苦的。忍耐修行,期待来世天国……体现了佛教教义逃避今生,重视来生、来世的特点。

师:根据学生回答扼要归纳——现实痛苦,忍耐修行,来世天国。这种教义要求人们放弃对现实美好生活的追求,放弃对现实阶级压迫的斗争,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于是在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下,佛教在中国兴盛起来并流传至今。同学们算一算,西汉至今大约有多少年?(两千多年)因此,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同学们来举些例子加以说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生:(发言略) 师:佛教的寺院、石窟等建筑,如少林寺、龙门石窟、莫高窟等,佛教的词语如无常、刹那、大千世界等;佛教的人物如济公、如来佛、观音菩萨等。另外,佛教对我们今天的文学、音乐、绘画、医学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时期,除了佛教之外,道教也逐渐流行起来。 道教——东汉后期在中国土生土长 投影:青城山、武当山图片

师:青城山、武当山与哪个宗教有关? 生:道教。

师:现在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道教的产生的大致时间。(提示阅读) 生:通过阅读课文,明确道教产生于中国本土,东汉后期。

师:请大家根据课文内容互相交流一下对道教教义的理解,然后说给老师和同学听一听。

生:经过互相交流后选一人,说出道教的基本教义、特点——宣传修身养性、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体现了道教教义关注现实,重视现世的特点。

师:那么,道教为什么会广泛传播呢?道教迎合了统治阶级希望长生不老、尽情享乐的愿望,利用道教来维护他们的统治,一些贫苦百姓也想通过修炼的方式摆脱困境,因此道教得以广泛传播起来。道教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武当山、青城山都是著名的道教圣地;道教人物如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八仙、灶君、土地、城隍等在民间家喻户晓;道教对我们今天的文学、音乐、绘画、医学等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学生对宗教进行比较学习,加深认识。)

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积极评价)同学们对佛教、道教已经有了这么多的了解,现在请大家思考、讨论、交流后发表一下对宗教的见解或看法,教义中哪些地方具有合理性?哪些方面是消极甚至是迷信的?(要求分组交流、探究)。

生:思考、讨论、交流后,陈述对宗教的见解。

(怎样看待宗教,是本课的难点,不强求统一的回答标准,只要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即可予以积极的评价,但必须注意向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向引导)。 投影:《三教共栖图》 师:图中三个人物分别是谁? 生:孔子、老子、释迦牟尼。

师:东汉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简单介绍莆田地方性宗教三一教,培养学生的乡土观念。) 【司马迁与《史记》】

投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师:这是鲁迅先生盛赞司马迁《史记》的句子,那么《史记》又是怎样的一部巨著呢?现在请大家朗读课本93和94页大字部分,然后共同思考回答三个回题:①《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②记述了什么时期的史事?③其特点是什么?

生:朗读正文,感受《史记》的宏伟,根据出示的问题进行归纳回答:①《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52万多字。 师:纪传体通史是指体例,其它还有编年体、断代史等体例,它们的区别在哪儿呢?请看投影(出示投影并浅讲区别)。那么还有其它两个问题?

生:②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三千年的主要史实。

③特点是: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

师:同学们归纳得非常准确,现在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司马迁严谨治史、坚韧不拔的风范。 (播放视频《司马迁》,介绍司马迁生平,事实求是的治史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 师:看了以上录象,你有何感受?你从司马迁身上学习到了哪些品质?不妨说说看。

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小组选代表回答。学生回答只要接近下列要点之一即可给予鼓励——司马迁有远大理想;有严谨修史的态度,注重史料真实,不以成败论英雄,注重调查研究和实地考查;有顽强的毅力等。

师:同学们从司马迁身上发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作为中华儿女,我们除了学习司马迁的这些优秀品质之外,也理应为我国古代出现这样伟大的史学家感到自豪,也应该为我国拥有《史记》这样的史学巨著和瑰宝而骄傲。这儿还有一样值得我们自豪的东西,(投影:秦始皇陵兵马俑图片)请看这是什么?

(过渡到下一目——【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 (播放:《秦兵马俑》视频)

师:看完录像,大家能不能说说兵马俑的特点?

生:栩栩如生,形态各异,形象生动逼真,制作技艺高超、细腻……

师:试想,如果将这些兵马俑作成真人大小,数以万计排列成军阵,又是什么情形? 生:充分发挥想象,表述其雄伟壮观。

师:当年的秦始皇,就是将这样的兵马俑,排列成军阵,埋在了他的陵墓附近,想想秦始皇为什么把如此巨大的军阵埋在地下?

生:充分想象,自由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

(对学生发表的看法,教师给予充分肯定,特别鼓励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大胆发表看法,允许一些“异想天开”的思维,不求统一答案。学生有可能说出:为了保卫他的陵墓,为了展现秦朝强盛,为了炫耀武力,为了将这些雕塑珍品带走,为了在阴间仍然东征西战等,都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引导。) 师:秦始皇陵兵马俑,它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3、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秦汉时期的文化,主要介绍了哪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了便于同学们记忆,我们可把今天学习的内容概括如下:(可全班朗读)说秦汉,道秦汉,秦汉文化不简单;西汉佛教传进来,东汉道教兴起来;《史记》首创纪传体,秦兵马俑创造了世界大奇迹。

第16篇: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7的乘法口诀》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方案

——南华罗武庄中心学校 程晓杰

一、教学分析

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1—6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7的连加过程,得出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计算7的乘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归纳、推理,编制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

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新课标》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操作、交流、欣赏”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在课堂上,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在推导7的乘法口诀和讨论怎样记忆时分别运用直观演示

[学法]、实践探索、观察比较、演绎概括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

基本教学模式可以下图来表现:

教学流程图:

环节一:复习回顾,创设情境

1、复习1-6的乘法口诀:

(电脑展示三个六边形),你会看图列算式吗?并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电脑画面依次显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及乘法口诀)

2、情境引入:

今天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游乐场参观有趣的摆帆船比赛,比赛就要开始了,大家请看(出示课件)

摆1只小船用了7个△,摆2只这样的小船要用几个△?那摆3个呢?……摆7个呢?让学生将个数填在表格里。

师: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 学生读

7、

14、

21、

28、

35、

42、49。师: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

(板书:7)师: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1个7是多少?2个7呢?“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

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 师:看着上面的这个表,你猜猜咱们今天要编写几的乘法口诀,你会编吗? 环节二:动手操作,启发思考

1、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展开自主学习: (1)觉得自己能够推导口诀的学生,开始独立探究。

(2)如果有困难,可以主动寻求他人帮助,可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3)觉得无从下手的学生,和老师一起推导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拿出学具,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含义,分别想1个

7、2个7各是多少?依次写出乘法算式和得数,推导出第

一、二句口诀。

2、合作交流

(1)学生小组活动。 (2)学生小组汇报:

① 说说你编的7的乘法口诀?(课件出示) ② 说说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③ 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哪几句最难记?你怎样记的?

视频展示其中小组所编的口诀。其余学生辨析:所编的口诀是否正确?并检查本小组编写的口诀是否正确。

3、寻找规律,理解记忆口诀

(1)大家自豪地读一读七的乘法口诀,寻找其中的规律。 (2)对口令 形式:师生对口令,生生互动,小组之间对口令, 内容:如:二七( ) ( )七三十五

七七( ) ( )七四十二

师:三七二十一 生:3×7=21 7×3=21 (3)寻找口诀与生活的联系。

结合学生交流如何记“三七二十一”时,教师指出:“不管三七二十一”这一句在生活中说得比较多。我们小朋友对《西游记》,一定不陌生。屏幕出示《西游记》图片和文字,请学生寻找这段文字中的乘法口诀。

文字如下:“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晴,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电脑突出显示“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

(4)学生小组合作读、尝试记、背七的乘法口诀。 [课中操]

环节三:反馈练习,巩固记忆

1、巩固记忆 电脑出示一个交互活动转盘,随机产生一个7以内的数与7相乘,由学生自己操作并口算出结果,并说出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这个转盘可转可停,还可通过按钮调节转速。

2、口诀整合练习

显示一个灵活的算式翻板,既可以巩固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并复习前面学过的1-6乘法口诀,将前后口诀联系起来。

3、挑战自我

(两人合作,在计算机上操作)电脑随机出10道题,含有7及1-6表内的乘法,要求学生输入算式正确结果,电脑最终出示练习成绩。对于错题可以选择“错题重练”,也可以选择再挑战一次。 环节四:总结欣赏,交流掌握 (1)欣赏

师:7在古代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数,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配乐朗诵的唐诗《咏柳》,请你算出这首诗共多少字,并说出想的过程,说出相关口诀。 师:像这样每句七个字的诗,又称七言诗。 (2)交流掌握7的乘法口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师:从古至今,人们生活在数的世界中。在实际生活中,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现象与7有关?能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 (3) 总结评价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收获?

附:【板书设计】

【课件结构】

1.画面

三个六边形

2.画面

依次显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及乘法口诀。 3.动画

七个三角形拼成一条帆船的过程 4.画面 7的乘法口诀 5.动画 转盘、可转可停,可调速,与学生自由地进行交互。 6.动画 算式翻板

7.交互 挑战自我反馈练习,共10题,包含1-7的表内乘法 8.动画 《咏柳》动画配乐欣赏

五、整合点诊断

整合点:反馈练习,巩固记忆教学环节

1、整合点的确定

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难点要求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而“7的乘法口诀”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主要取决于重点、难点的解决程度。根据低年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安排反馈练习,巩固记忆教学环节,促使他们在无意识中接受并记忆新知,让纯粹的记忆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主动进行各种数学活动,及时内化对知识的理解。

2、传统的口诀教学方法弊端及优化

传统的口诀教学中,一般以系统思想方法指导,一类一类地教学乘法口诀,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如果一句口诀、一句口诀孤立地讲解与记忆,这样很难记住那么多(45句)口诀,常常发生混淆,易于出错。“更重要的是容易造成儿童机械地、鼓励得看问题的习惯,不利于培养„事物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不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与创造的兴趣。”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在具体教学记忆口诀时,在学生初步记忆的基础上,采取用计算机与学生交互这样的巩固环节,简洁明快,学生思维高度集中,兴致勃勃地主动记忆,内化了7的乘法口诀,融合了前面所有学习的口诀,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节约了大量教学时间。

另外,教师批改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本应有学生的参与,但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有很多教师都是作业放在课后批改,而且是教师自己在办公室批改,这一过程严重地脱离了学生主体,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为克服传统教育留下的这个小弊端,本人尝试用计算机上的实时作业来检查学习的学习效果,既能有效利用时间,又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发现问题,还可以选择错题重练,加深理解。

3、信息技术对整合点的支撑

教师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且保证课堂质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如何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动手动脑的机会与及时反馈,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

在本课整合点中,学生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技术和实时作业反馈技术是整合的亮点,人机交互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生命,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智慧源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更深层次的整合,是表现在学生的“学”上,“实时作业反馈”主要体现了“及时学习”、“即求即应”的互动学习模式,这也是本课对未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的未来信息化学习的一点探索和尝试。

六、整合点解决方法

整合点“反馈练习,巩固记忆”教学环节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巩固熟记本课所学的7的乘法口诀,知道一句口诀对应的两个乘法算式;二是要将本课的口诀与前面所学的1-6的乘法口诀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知识体系;三是检验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为了使教学形式有效实现和并得到有效支撑,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相互评价、合作探究,我在课件中设计了这样三个交互练习:

1、可控圆盘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任务是巩固熟记7的乘法口诀,知道口诀对应的两个算式,会根据算式说口诀或根据口诀写算式。

这个环节设计了一个交互活动转盘,随机产生一个7以内的数与7相乘,由学生口算出结果,并说出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这个转盘可转可停,还可通过按钮调节转速,有激动人心的鼓声,充分体现了计算机的交互性,同时又有很大的随机性,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可使学生对7的每句乘法口诀都牢固掌握。

Authorware程序片段

程序中主要使用了一个7帧flash圆盘动画和一个数组(预先存入7句口诀),利用帧对应的数组找出相应的口诀。

2、算式翻板 这个环节主要完成7的乘法口诀与1-6的乘法口诀融会贯通,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程序中用四个按钮控制两个变量的取值范围(1~7)

3、挑战自我实时作业

这个环节用来检验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已学乘法口诀的理解。本练习可以多次练习,电脑随机出题,对错题可以选择“错题重练”,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程序界面:

程序流程:

本段程序一共出10道随机题(7以内表内乘法),有成绩反馈和错题记录功能。

七、运行环境

计算机教室环境,两人一机,教学软件分课件与学件。其中学件中只包含本整合点的三个模块。

总之,在这节课上,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技术支持与数学学科的整合,通过二人一机的训练,让孩子们象做游戏一般熟悉7的乘法口诀,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张扬了学生个性,发挥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水平。

第17篇:某年大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XX年大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导语:课堂上课在黑板上写烦了,想用多媒体上课,可是不知道如何构造,本文是品才网小编精心编辑的,希望能帮助到你!

XX年大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计划标题:小鸡的孵化过程

设计者:李艳萍

学校:安康学院

学科领域:科学、生物

年级:中学初一初三年级

导言

春天来了,又到了小鸡孵化的季节了,可是我们知道小鸡是怎么样孵化而来的吗?小鸡孵化需要哪些条件?小鸡孵化需要多长时间?人工如何孵化小鸡?我们平时对于动物的孵化不是很注意观察,这次,我们来具体研究和观察小鸡的孵化过程。

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中学生而言,随着生理的急剧变化,也给心里带来较大的变化。中学初期,他们还会表现出幼稚与董事,依赖性和独立性,自觉性与不自觉性相互交织的复杂现象,并且他们的认识水平、能力还不够。中学后期,则是一个趋于成熟的时期,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并且思维快速发展自我教育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这次的课题就是要求他们能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完成这项课题研究。

教学目标分析

在这一课题中,学生将有以下操作:

1、根据他们记录的笔记,大致做一个小鸡孵化的过程表。

2、在小鸡孵化的不同阶段的过程中他们需要拍摄大量图片,并且最后根据这些图片做一个小鸡孵化的图示并演示。

3、通过网络与其他人分享这些图片,并与他们讨论其中的过程。

4、制作一个电子演讲稿并附上图片来交流他们的学习成果。

5、通过共享电子讲稿,将其发布到网上,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所需时间

鸡的孵化期大约是21天,由于学生要观察小鸡孵化的整个过程,这个项目将持续21天左右。 必备技能

学生需要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鼠标,键盘的使用,了解有关胚胎发发育的背景知识。 需要的材料和资源

技术方面:数码相机、Internet连接

印刷材料:用于阅读和学习有关小鸡孵化的各类书籍和参考资料

学习用品:纸、笔、照蛋器或手电筒,用黑纸片留一个小孔贴在上面,让光源成

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实施

从一个鸡蛋变成一只小鸡,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即孵化过程。在观察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必须有耐心,认真观察并且做好记录,这次学习的最终成果是产生一份关于小鸡孵化的合作电子演讲稿。

1) 同学们共同探讨小鸡孵化必备的外界条件,并给与充足的说明。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网上查

询或请教专门的饲养员做笔记。 2) 照蛋。通过照蛋器来观察不同阶段受精鸡蛋的变化或者用手电筒,用黑纸片留一个小面孔

贴在上,让光源成来观察,并认真观察其变化,做好笔记。 3) 在小鸡孵化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拍摄大量的图片以便于研究。 4) 共同探讨人工孵化小鸡的条件和时间,并且绘制一个简单的小鸡孵化过程表。

5) 让每个同学共享他们的发现,并解释他们绘制的过程图。

6) 在研究完成后同学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图片和笔记写电子演讲稿了,对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介

绍,以便读者了解。

7) 进一步修改文稿直到最终完稿,并且确定报告各部分内容撰写者的分工。选定成员对报告进行

汇总。

教学评价

量表评价

XX年大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资源管理器的功能很强大,使用方便,可用于查看系统文件和资源,完成对文件的多种操作。本节是第二章的重点,应要求学生能熟练操作,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如何进行科学地处理: 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帮助学生掌握对资源管理器功能的应用,并在讲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现在大力提倡和进行素质教育,老师仅仅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要培养学生自己学习和大胆思维的能力。学生自己学习并不代表放任学生而老师撒手不管,而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本节课让他们用上一课总结要点的方法自己总结要点,让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老师提出自己的认识和大家探讨。不能仅看到老师是主导的一方面,也要看到学生是主体;也不能仅看到学生是主体,而忽略老师是主导。两方面都重要。

本节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讲解、练习的方法,教学中多举例,对于文件的有关概念不必过多地讲解理论,重在操作。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白资源管理器的重要位置和强大功能。

2、了解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结构。

3、了解磁盘管理的方法(磁盘扫描、磁盘碎片整理)。

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文件的有关操作(创建文件夹,移动和复制文件、文件夹,重命名,删除文件,创建快捷方式)。

2、掌握查找文件的基本方法。

思想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方法,通过总结、归纳、操作,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通过讨论和实践,使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学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运用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运用问题启发、任务驱动、讲练结合、分组合作、精讲演示、学生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达到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使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说学法指导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更新远高于其他课程,如果学生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很难适应这门学科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举一反三,更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四、说媒体的运用

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谁有‘无机教学’法,我就会发现‘无水游泳’法!”,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计算机课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硬件的支撑。计算机的应用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师生的互动更趋于和谐。

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此环节的宗旨是:从复习巩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出发,为自然引入新课作铺垫。

2.引入新课。教师说出在自己提出问题、引出话题之后,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师生间的交流和反馈,从而总结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

3.探索新知识。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动手,给学生时间进行操作尝试,对于学生尝试中遇到的个别问题及共性问题如何给予纠正和反馈,组织学生进行尝试后互相交流,控制好教师补充讲解、演示的度,对于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突破。

4.课堂的巩固练习。课堂的巩固练习往往是一节课知识学生掌握程度的最好反馈。因此教师要设计练习让学生操练。

5.课堂总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说教学时间安排:

一、引入新课:(4分钟)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1、“资源管理器”窗口:

(1)、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的方法

(2)、窗口组成

2、文件和文件夹的选定

3、文件夹的建立

4、文件或文件夹的复制、移动(重点、难点)

5、文件或文件夹的重命名

6、文件或文件夹的查找

7、文件或文件夹的删除、还原、显示

三、巩固练习:(8分钟)

四、小结:(2分钟)

五、布置作业:(1分钟)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XX年大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实验目的

1.能从网上搜索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2.熟练掌握PPT的动画效果

3.了解常见的图片、视音频及动画等素材的插入方式

二.实验任务

1.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选择一堂课,为该堂课设计PPT.

2 具体标准请参照

三.实验步骤

1.PPT的动画效果

动画效果通常有两种实现办法:

(1) 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显示对象或者使用运动画面。

从菜单中选择“幻灯片放映” -- “动画方案”

(2) 只想对某个幻灯片对象(包括文本框、图表、艺术字和图画等)应用动画效果 选定该对象 -- “幻灯片放映 -- “自定义动画”-- “添加效果”.

注意:动画效果最好不要用得太多,好的动画效果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太多的闪烁和运动画面会让学生注意力分散甚至感到烦躁。

2.特殊动画效果--绘制路径

“幻灯片放映” --- “自定义动画” --- “添加效果”

还可以在动画列表中选择该对象,然后对“开始”、“路径”和“速度”子菜单中的选项进行调整(在“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

3.插入文本、图片、视音频及动画等素材

(1)移形变影

如果要在一张图片中加入文字说明,可以将图片先放到PowerPoint中,加入文字后再将幻灯片保存为图片格式,这样不会像Windows自带的画图板,把整个文本框覆盖在图片上。当然我们也可将文字保存为图片,方便浏览。其具体操作如下: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 在“保存类型”框中选择一种图片格式,如GIF、BMP、JPG、PNG等等,然后单击,这时你可以选择是将所有幻灯片保存为图片,还是将当前幻灯片保存为图片。

(2)直击要害

要对重点内容做标记,只要在放映时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指针选项”中的“绘画笔”,就可以用它作标记了。

(3)如出一辙

为了形式美观一致,我们要求每一页的按钮通常放在同一位置。在一个页面做好按钮以后,选定所有按钮,按复制一下,然后换一页,按粘贴一下就行了,并且以前设置好的动作在其他页面同样有效,这是不是简单多了。利用这种方法,我们还可以将其他对象也放在不同页面的同一位置。

(4)你中有我

如果要在PowerPoint中加入Excel图表,先显示出要添加 Excel 图表的幻灯片,然后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对象”。 如果我们要创建新的图表,就单击“创建新对象”,再选择“Microsoft Excel 图表”。 如果要插入您已创建好的图表,就单击“从文件创建”,然后再输入文件名称。使用 Microsoft Excel 的工具和菜单来更改此图表。在此图表外单击,返回 PowerPoint。如果我们要对此图表进行修改,可以双击图表。

(5)刷出色彩

如果要将一张幻灯的配色方案传给另一张或者多张,重新去进行配色比较麻烦。其实有很简单的方法: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中,选择一张具有所需配色方案的幻灯片。然后单击“格式刷”,可以重新着色一张幻灯片;如果要同时重新着色多张幻灯片,请双击。依次单击要应用配色方案的一张或者多张幻灯片。注意,如果重新着色多张幻灯片,请在完成之后,按 键中止“格式刷”。如果重新着色一张幻灯片,“格式刷”也会自动中止。利用这种方法,我们也可以将一份演示文稿的配色方案应用于另一份。方法是:同时打开两份演示文稿,单击“窗口”菜单上的“全部重排”,然后按前述步骤操作即可。

他山之石

在PowerPoint中,每一次输入文本都要插入一个文本框,操作起来很不方便,其实我们可以先在Word中将所有内容按一定样式打好,再将它发送给PowerPoint。其具体方法是:在 Word 中打开文档,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发送”,再单击“Microsoft PowerPoint”。每个标题 1 样式的段落都会成为新幻灯片的标题;每个标题 2 样式的段落都会成为第一级文本,依此类推。

有容乃大

在PowerPoint中,“自选图形”或“文本框”等对象和文字经常出现大小不符合的情况,我们可以在“格式”菜单中单击选定的对象类型,例如:“自选图形”或“文本框”,再单击“文本框”选项卡,选中“调整自选图形尺寸以适应文字”复选框。要注意的是,如果选中“调整自选图形尺寸以适应文字”复选框,则缩小该形状时,不能小于容纳的文本。 风格独具

做了一个自己满意的幻灯片之后,为了方便以后的使用,不妨把它变成模板,其具体方法是打开现有的演示文稿,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在“文件名”框中为设计模板键入名字,在“保存类型”框中,单击“设计模板”。以后要使用就可以直接通过“文件”菜单上的“新建”来使用这一个模板了

五.实验评价

能准确完成实验任务

第18篇:青春舞曲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篇1:青春舞曲 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教学设计

篇2: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青春舞曲

课程章节: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第13册七年级第二单元 课时:第一课时

一、设计理念

新课标中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使学生与音乐生活密切相联系,体验、感受、发现和享受音乐的美”。在整个教学设计环节中,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兴趣为核心,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材的内容来进行情境创设,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引导和诱发学生进行即兴创造。注重个性的发展,加深学生对《青春舞曲》和《新疆之春》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少数民族歌曲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教材分析

《青春舞曲》《新疆之春》是选自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第13册七年级第2单元。这是一节歌唱课。同时有一小部分时间进行欣赏《新疆之春》。

1、歌曲的特点来看:《青》是一首降a大调,4/4拍的曲子,曲子的整体旋律是轻快,活跃的,具有典型的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的旋律特色,同时又有舞曲的感觉,律动性很强。

2、歌曲的内容来看:歌曲的内容主要表达的是青春流逝一去不复返,但是又表现出了维吾尔族人民乐观,积极向上的一种精神面貌,歌词和旋律都是采用了多次的反复以及模进手法来进行的。

三、学情分析

本课所面对的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学生的情况:

1、认知结构: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歌曲的音高掌握比较好,但是他们的音乐基础知识是比较薄弱的,对歌曲的情绪和力度都能把握好,但这一阶段的学生节奏感和对歌曲的演唱技巧掌握的还不是很好。

2、身心特征: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变声期,所以不适合进行强度大的歌唱训练,这一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日趋的成熟。生活和情感世界都十分的丰富。

3、思维特征:他们的生活范围、认知领域、体验感受、创新能力都有了扩展和提高,而且想象力和创作能力都比较好,以形象的逻辑思维为主。表现的欲望比较强,但有时候又比较羞怯,很希望得到尊重。

四、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中提出:“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

生,注重个性发展,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培养民族精神等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教材的内容,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唱歌曲《青》,学生能够自然、流畅并且有表情的演唱

歌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歌曲《新疆之春》、《青春舞曲》。学生能够掌握各

个音阶、音层的关系,以及节奏、旋律和演唱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外的音乐资源,学生能够乐于参加到音

五、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材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歌曲的学唱。 原因:

1、从理论上看:学唱《青春舞曲》,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了解歌曲的力度,情绪以及民族特点。

2、从实践上看:学唱歌曲,提高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认识的了解。聆听乐曲《新疆之春》加深学生对维吾尔族音乐的了解和喜爱。 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节奏训练和演唱的技巧。 原因:

1、学生以前很少接触到此类歌曲的学唱。

2、学生的演唱技巧还比较弱,节奏感和旋律感还不是很好,需要花一定的时间训练。

六、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的教法是:兴趣引入法、欣赏法、演示法、讨论法、谈话法和实践法。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歌曲的教学,同时要指导学生运用有效地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本课的主要学法是: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

七、教具

本课主要采用的教具有:钢琴,手鼓,响铃,音响设备,多媒体ppt课件等设备。

八、教学流程图

九、教学过程

篇3:初中音乐《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在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美、创造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青春舞曲》一课的教学中,主要是感受、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表现歌曲的多形式创作练习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准确掌握维吾尔族民歌的情绪特点,并能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青春舞曲》。

过程与方法:尝试在聆听、模唱、讨论、创新中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验、表现歌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维吾尔族歌曲《青春舞曲》及其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喜欢并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d小调、4/4拍、单乐段的歌曲,短小精练,一气呵成,旋律活泼 流畅,节奏具有鲜明的舞蹈性。感受体验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以舞蹈《掀起您的盖头来》进行导入,通过聆听、模唱、讨论、演唱、舞蹈等活动体验和表现歌曲,加深学生对维吾尔族音乐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听、唱、跳、等音乐活动中体验和表现歌曲的情绪。

难点:掌握维吾尔族民歌特点,能准确掌握歌曲节奏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团结合作意识。

第19篇:小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01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五彩池》教学设计方案

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小学 张钰

一、学科领域

本教学设计方案所适用的学科领域是:语文、自然、地理、思想品德、美术、音乐,突出主要学科语文。

二、学习目标任务

1、情感目标

(1)、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认知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了解五彩池神奇、美丽的特点。

(3) 了解五彩池神奇的原因,培养唯物主义精神。

2、技能目标

(1) 培养学生分析、感悟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2) 熟悉电脑网络操作,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团结协作、自我表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

(4)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三、学习难点分析

1、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理解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设计思想: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个别化教学,让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兴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

五、设计思路:

1. 情景揭题,资料收集。(激发学习兴趣)

2、讨论交流,质疑问难.(培养质疑能力)

3、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培养阅读分析、语言积累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流评价,获得真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5、拓展学习,升华感情。(培养高级思维能力、知识积累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6、练习巩固,大胆创新。(培养自我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7、作品展示,体会成功。(培养赏析、评价能力)

8、总结评价,谈谈感受。(培养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能力)

六、课件设计思路

1、学习区

(1)、知识窗(有丰富的图片、文字、视频、动画、录音等与课文相吻合的静动态资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A、:五彩池的音像画面。B、媒体显示:大大小小的水池及文字C、。媒体显示视频“宝石般的水池”及文字 :五彩池的各种形状,近景、远景、全景、特写。D、媒体显示:各种形状的水池。E、媒体显示:视频“五彩池”,徜徉在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听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课文,再来一起欣赏美丽的画卷。F、媒体显示:“流动的水池”: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G、媒体显示:高低不平的石笋、细腻透明的石粉再加上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的景象。H、视频“三棱镜演示光的色散”及文字讲述光的折射原理。I、中国地图,九寨黄龙的地理、环境背景材料、在世界上的历史地位和景区介绍以及风土人情、民间传说;五彩池的景区介绍以及在旅游方面的地位。J、

(2)、小字典(有生字的读音、书写笔顺、部首、近反义词、同音词、组词,以及相关成语等资料。学生在自学生字时,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信息,进行自学。)资料来源于第七册教参书及《字词句段篇》

(3)、小导师(对课文的重点段句进行导学。,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3、展示区(网上学生作品)

4、赏析区A、写景美文集锦B、有关九寨黄龙的美术、摄影、音乐作品。C、九寨、黄龙、五彩池的图文介绍。D、九寨、黄龙的导游图。

5、网上探索区(给学生提供相关网站)

七、学习过程

(一)、情景揭题,资料收集

1、在悠扬的乐曲声中,课件播放五彩池 风光,师指引学生细看池水的斑斓色彩和水池奇特的形状,揭示课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地方?它为什么这样美丽,这样神奇? (课件:五彩池的音像画面。)

2、那就让我们通过生活,通过网络走进五彩池,去收集有关五彩池的资料吧。

分析:自学能力是独立学习的能力,是观察、理解、综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统一表现。学生在预习、自学中确定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养成良好自学习惯,而学校开发的网络平台为他们进行课前预习质疑提供了极大方便。预习的目的是了解学习内容。但切实达到“先学再教”则应首先解决学生预习中的困难和盲目性。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学。这样为理解领悟课文较深刻的内容奠定了基础。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先学后教的模式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得到体现。网络平台已成为课上、课下学生学习的伙伴。

(二)、讨论交流,质疑问难

分析:在学生收集到充分的资料以后,我们看到了他们内心的激动与自信,于是我们组织他们进行交流讨论。只见他们就像一个个小专家,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提出自己的疑惑。他们或侃侃而谈,或争得面红耳赤,或洗耳恭听,或静静欣赏。我们惊叹于他们的博学,同时也惊叹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功能。

(三)、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集体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可网上交流、小组协作等方式。)

1、课文围绕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板书:数量、形状、颜色、成因)

2、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找出容易出错的字,查阅小字典,帮助记忆。

(2)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并说说自己了解到了些什

分析:自学能力是独立学习的能力,是观察、理解、综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统一表现。学生在预习、自学中确定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养成良好自学习惯,而学校开发的网络平台为他们进行课前预习质疑提供了极大方便。预习的目的是了解学习内容。但切实达到“先学再教”则应首先解决学生预习中的困难和盲目性。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学。这样为理解领悟课文较深刻的内容奠定了基础。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先学后教的模式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得到体现。网络平台已成为课上、课下学生学习的伙伴。

(四)、交流评价,获得真知

交流第

二、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并用朗读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2、学生交流

(1)理解句子A:“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体会到:水池很多。从哪里体会到的?(漫山遍野、大大小小)媒体显示:大大小小的水池:是呀,据资料统计藏龙山上的水池有400多个。把水池多的意思读出来。齐读句子。水池真多,还有谁来交流?

(2)理解句子B:“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象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体会到:水池很美。请学生听师范,读边听边想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生:看到了宝石。媒体显示视频“宝石般的水池” :五彩池的各种形状,近景、远景、全景、特写。

师:宝石很美,晶莹剔透。藏龙山上的水池就像宝石一样,铺展在绿地毯上,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把水池的美读出来。女同学齐读句子。水池除了美,还怎么样?

(3)理解句子C:“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体会到:水池很好玩。媒体显示:大小深浅不同的水池打比方理解,读出好玩的意思。男同学齐读。

(4)理解句子D“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体会到:水池的形状很多,各种各样。师:那省略号说明什么?

生:还有很多形状,作者没有都写出来。媒体显示:各种形状的水池。请同学发挥想象力,想想还有哪些形状的?学生交流。

师: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把五彩池的多姿多彩展现给了我们,我们能通过朗读把它表达出来吗?齐读句子。

3、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通过数量、形状写出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媒体显示:视频“五彩池”徜徉在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听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课文,再来一下欣赏美丽的画卷。五彩池真美啊!美得让我惊奇。

4、默读课文第三段,找找课文中用了几个“却”字,去掉这些“却”字再读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媒体显示:有着各种颜色的水池师生对读,再次感悟。(颜色的神奇)小组赛读。指导朗读。师:五彩池仅仅是五种颜色吗?请同学换个词语说说。换词练习。

分析:重点深究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过程。教学中,我们充分网络的优势,利用创设的情境,扶放并行,引导学习探究,给他们“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的机会,精心设计,突破重点难点。儿童学习的过程是认识能力日益提高的过程。遵循儿童的学习思路来组织教材,突破重点,应选择好适当的方式,组织新的结构类型。如学生自读二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进行朗读体会,通过读书、探讨、查资料,领悟到五彩池大小不

一、深浅不同,像宝石一样美。当教师显示五彩池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时,学生的发表欲特强,他们说,有的像弯弯的月亮,有的像燃烧的枫叶,有的像五角的星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说话能力。

交流第四自然段。媒体显示:“流动的水池”: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请同学读读课文,打开知识库找找有关的资料,同桌的同学共同探讨其中的奥秘。小组交流。

小结成因:(1)池底长着许多石笋,高低不平。媒体显示:高低不平的石笋。

(2)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透明的石粉,阳光透过池水,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媒体显示:视频“三棱镜演示光的色散”讲述:作者是在夏天去五彩池,阳光特别强烈,被石笋折射成各种色彩。

(3)再加上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集体完成口答练习题(五彩池的成因)

假如你就站在这五彩池边,你会说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引导:难怪作者会说:“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齐读第五自然段。小结;课文最后一节和开头呼应,再次突出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

分析:让学生再次感受五彩池那美妙的情景,掀起学生诗意般的情感波涛,振奋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进入情景,体会意境,在美的氛围中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拓展学习,升华感情。

所谓拓展阅读是指: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某一主题,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整理与阅读,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课件

一、写景美文集锦;

二、九寨黄龙的地理、环境背景材料、在世界上的历史地位和景区介绍以及风土人情、民间传说;

三、五彩池的景区介绍以及在旅游方面的地位;

四、有关九寨黄龙的美术、摄影、音乐作品。

分析:Internet环境下的语文拓展学习,计算机像笔、纸、书本一样,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工具。整个学习过程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与短暂的课堂时间局限。学生在网海里尽情遨游,获取了大量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得到升华。

(六)、练习巩固,大胆创新(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完成)

1、测试卷。(见上)

2、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和赏析,我相信五彩池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请你当小导游,给五彩池写一句精彩的广告词,看看谁能吸引更多的游客?现在,请同学打开写一写,点击回复进行发挥。

1、给你喜欢的段落配乐朗读。

2、写一首赞美五彩池(或家乡、或任何一处美景)的小诗或一篇美文。

3、建立网站:

(1)、家乡美景展。

(2)、四川名胜集锦。

(3)、九寨黄龙美景荟萃。

(4)带你神游九州。

5、给你喜欢的九寨黄龙歌曲制作MTV。

分析:教育的本义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以体现“教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看了录像,阅读了大量课外材料后,教师组织学生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七)、作品展示,体会成功。

分析:学习是过程而不是终结,学习是体会快乐而不是寻找难过。学生带着创作的激情、成功的喜悦在作品的展示、交流过程中学会赏析、评价别人的作品,同时也学会评价、总结自己的作品,争取在下一次的学习中超越别人,超越自己。这就是成功教育,也是教与学的终极目的。

(八)、总结反思

第20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7的乘法口诀》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分析;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7的连加过程,得;

2、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认识7的乘法口;[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归纳、推理,编制和掌握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教学重点]:能用7的

小学数学《7的乘法口诀》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分析

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矗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1—6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7的连加过程,得出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计算7的乘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归纳、推理,编制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 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新课标》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操作、交流、欣赏”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在课堂上,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在推导7的乘法口诀和讨论怎样记忆时分别运用直观演示

[学法]、实践探索、观察比较、演绎概括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明白乘法口诀的,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

基本教学模式可以下图来表现:

教学流程图:

环节一:复习回顾,创设情境

1、复习1-6的乘法口诀:

,你会看图列算式吗?并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

2、情境引入:

今天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游乐场参观有趣的摆帆船比赛,比赛就要开始了,大家请看

摆1只小船用了7个△,摆2只这样的小船要用几个△?那摆3个呢?……摆7个呢?让学生将个数填在表格里。

师: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 学生读

7、

14、

21、

28、

35、

42、49。

师: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 师: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1个7是多少?2个7呢?“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

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师:看着上面的这个表,你猜猜咱们今天要编写几的乘法口诀,你会编吗?环节二:动手操作,启发思考

1、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展开自主学习:

觉得自己能够推导口诀的学生,开始独立探究。

如果有困难,可以主动寻求他人帮助,可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觉得无从下手的学生,和老师一起推导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拿出学具,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含义,分别想1个

7、2个7各是多少?依次写出乘法算式和得数,推导出第

一、二句口诀。

2、合作交流

学生小组活动。

学生小组汇报:

①说说你编的7的乘法口诀? ②说说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③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哪几句最难记?你怎样记的? 视频展示其中小组所编的口诀。其余学生辨析:所编的口诀是否正确?并检查本小组编写的口诀是否正确。

3、寻找规律,理解记忆口诀

大家自豪地读一读七的乘法口诀,寻找其中的规律。

对口令

形式:师生对口令,生生互动,小组之间对口令,内容:如:二七七三十五;七七七四十二;师:三七二十一生:3×7=217×3=21;寻找口诀与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交流如何记“三七二十一”时,教师指出:“;文字如下:“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学生小组合作读、尝试记、背七的乘法口诀;[课中操];环节三:反馈练习,巩固记忆;

1、巩固记忆;电脑出示一个交互活动转盘,随机产生 内容:如:二七七三十五

七七七四十二

师:三七二十一生:3×7=217×3=21 寻找口诀与生活的联系。

结合学生交流如何记“三七二十一”时,教师指出:“不管三七二十一”这一句在生活中说得比较多。我们小朋友对《西游记》,一定不陌生。屏幕出示《西游记》图片和文字,请学生寻找这段文字中的乘法口诀。

文字如下:“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晴,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学生小组合作读、尝试记、背七的乘法口诀。 [课中操] 环节三:反馈练习,巩固记忆

1、巩固记忆

电脑出示一个交互活动转盘,随机产生一个7以内的数与7相乘,由学生自己操作并口算出结果,并说出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这个转盘可转可停,还可通过按钮调节转速。

2、口诀整合练习

显示一个灵活的算式翻板,既可以巩固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并复习前面学过的1-6乘法口诀,将前后口诀联系起来。

3、挑战自我

电脑随机出10道题,含有7及1-6表内的乘法,要求学生输入算式正确结果,电脑最终出示练习成绩。对于错题可以选择“错题重练”,也可以选择再挑战一次。 环节四:总结欣赏,交流掌握

欣赏

师:7在古代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数,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配乐朗诵的唐诗《咏柳》,请你算出这首诗共多少字,并说出想的过程,说出相关口诀。师:像这样每句七个字的诗,又称七言诗。 交流掌握7的乘法口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师:从古至今,人们生活在数的世界中。在实际生活中,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现象与7有关?能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 总结评价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收获? 附:【板书设计】

【结构】

1.画面三个六边形

2.画面依次显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及乘法口诀。 3.动画七个三角形拼成一条帆船的过程 4.画面7的乘法口诀

5.动画转盘、可转可停,可调速,与学生自由地进行交互。

6.动画算式翻板

7.交互挑战自我反馈练习,共10题,包含1-7的表内乘法

8.动画《咏柳》动画配乐欣赏

五、整合点诊断

整合点:反馈练习,巩固记忆教学环节

1、整合点的确定

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难点要求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而“7的乘法口诀”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主要取决于重点、难点的解决程度。根据低年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安排反馈练习,巩固记忆教学环节,促使他们在无意识中接受并记忆新知,让纯粹的记忆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主动进行各种数学活动,及时内化对知识的理解。

2、传统的口诀教学方法弊端及优化

传统的口诀教学中,一般以系统思想方法指导,一类一类地教学乘法口诀,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如果一句口诀、一句口诀孤立地讲解与记忆,这样很难记住那么多口诀,常常发生混淆,易于出错。“更重要的是容易造成儿童机械地、鼓励得看问题的习惯,不利于培养?事物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不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与创造的兴趣。”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在具体教学记忆口诀时,在学生初步记忆的基础上,采取用计算机与学生交互这样的巩固环节,简洁明快,学生思维高度集中,兴致勃勃地主动记忆,内化了7的乘法口诀,融合了前面所有学习的口诀,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节约了大量教学时间。

另外,教师批改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本应有学生的参与,但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有很多教师都是作业放在课后批改,而且是教师自己在办公室批改,这一过程严重地脱离了学生主体,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为克服传统教育留下的这个小弊端,本人尝试用计算机上的实时作业来检查学习的学习效果,既能有效利用时间,又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发现问题,还可以选择错题重练,加深理解。

3、信息技术对整合点的支撑

教师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且保证课堂质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如何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动手动脑的机会与及时反馈,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

在本课整合点中,学生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技术和实时作业反馈技术是整合的亮点,人机交互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生命,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智慧源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更深层次的整合,是表现在学生的“学”上,“实时作业反辣主要体现了“及时学习”、“即求即应”的互动学习模式,这也是本课对未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的未来信息化学习的一点探索和尝试。

六、整合点解决方法

整合点“反馈练习,巩固记忆”教学环节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巩固熟记本课所学的7的乘法口诀,知道一句口诀对应的两个乘法算式;二是要将本课的口诀与前面所学的1-6的乘法口诀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知识体系;三是检验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

1、可控圆盘;这一教学环节主要任务是巩固熟记7的乘法口诀,知道;这个环节设计了一个交互活动转盘,随机产生一个7以;Authorware程序片段;程序中主要使用了一个7帧flash圆盘动画和一个;

2、算式翻板;这个环节主要完成7的乘法口诀与1-6的乘法口诀融;程序中用四个按钮控制两个变量的取值范围;

3、挑战自我实时作业;这个环

验学习效果,并及时反溃为了使教学形式有效实现和并得到有效支撑,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相互评价、合作探究,我在中设计了这样三个交互练习:

1、可控圆盘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任务是巩固熟记7的乘法口诀,知道口诀对应的两个算式,会根据算式说口诀或根据口诀写算式。

这个环节设计了一个交互活动转盘,随机产生一个7以内的数与7相乘,由学生口算出结果,并说出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这个转盘可转可停,还可通过按钮调节转速,有激动人心的鼓声,充分体现了计算机的交互性,同时又有很大的随机性,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可使学生对7的每句乘法口诀都牢固掌握。

Authorware程序片段

程序中主要使用了一个7帧flash圆盘动画和一个数组,利用帧对应的数组找出相应的口诀。

2、算式翻板

这个环节主要完成7的乘法口诀与1-6的乘法口诀融会贯通,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程序中用四个按钮控制两个变量的取值范围

3、挑战自我实时作业

这个环节用来检验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已学乘法口诀的理解。本练习可以多次练习,电脑随机出题,对错题可以选择“错题重练”,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程序界面:

程序流程:

本段程序一共出10道随机题,有成绩反馈和错题记录功能。

七、运行环境

计算机教室环境,两人一机,教学软件分与学件。其中学件中只包含本整合点的三个模块。

总之,在这节课上,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技术支持与数学学科的整合,通过二人一机的训练,让孩子们象做游戏一般熟悉7的乘法口

诀,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张扬了学生个性,发挥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水平。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