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小苗与大树对话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08 08:32:11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3、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提问:课文中的小苗、大树分别指的是谁?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为了解课文内容,进入采访角色做准备。

2、如果你要采访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爷爷,你会问他什么问题呢?

3、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爷爷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样采访这位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听听季爷爷对读书的见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准字音。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苗苗给季老提了哪些问题。

三、品读课文,感悟读书之道。

1、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请在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2、学生边读边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悟。

3、根据学生对访谈的再现,因势利导,明晰季老的见解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过渡:季老对于苗苗感兴趣的那些问题,持有什么态度,他是如何解答的?

交流预设:

⑴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①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

③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⑵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①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②小组讨论,交流偏科的危害。

⑶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①“起码”怎么理解?“注”是什么意思?

②交流:“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你听了季老的话有什么感想?

四、品位人物,分角色朗读

1、过渡激趣:此时此刻,进行“现场再现”,你能演好其中的角色吗?看谁把人物的对话内容记得最牢,能够最传神地演绎文中的角色。

2、揣摩人物的特点。

3、说一说季老与苗苗分别有什么特点?

4、自由读课文,对话的内容记清楚,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

5、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6、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全班对他俩的朗读进行评价。

7、从朗读中,你觉得季老和苗苗分别是怎样的人?

五、回顾文题,体会寓意

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六、扩展阅读,鼓励综合性学习

1、小小年纪、刚刚12岁的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她还采访过当今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主席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可真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15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

2、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综合性学习。

⑴调查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

⑵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⑶辩论。

推荐第2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习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1、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 (教师做好记录)

2、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三、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三、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⑴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⑵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⑶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四、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五、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如: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

六、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七、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八、拓展

1、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2、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推荐第3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上海市闸北区洛川东路小学

张陆合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学生交流),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著名作家兼学者给大家认识。 2. 媒体出示:

季羡林,教育家和梵文学者,山东临清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41年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下属的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印度古代语言文学、印度佛教史、中印文化关系史及吐火罗语的研究。著有《印度古代语言论集》、《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还有《大唐西域记》等。 3. 1999年,有一位叫张苗的十二岁女孩来到位于北京大学的季老先生家,采访了这位著名学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苗苗同学当年对季爷爷的访谈录。(媒体出示课文插图) 4. 板书课题。

说明:从介绍季羡林先生入手,明确本文的体裁特点,有助于对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

1.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子。

(2)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 2.检查交流: (1)正确朗读词语:

水浒传

绿林好汉

一百单八将

滚瓜烂熟

彭公案

济公传

施公案

三侠五义

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

闲书

通顺

培养

起码

给多音字注音:水浒传(zhuàn)、绿(lù)林好汉、一百单八将(jiàng) (2)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生交流: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 板书:看闲书、偏科、学习外语、积累古诗文

说明:课文中的多音字比较多,引导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好人物交流的主要话题。

三、研读课文

1.媒体出示:四个问题(超链)

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重点交流(三个): (1)看闲书 点击超链出示: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闲书”指的是哪一类书?季老对于看闲书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

(“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等课外书,季老主张看闲书,因为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多看书。) 板书:多看 (2)偏科 点击超链出示: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贯通”是什么意思?“三贯通”具体指什么?这句话表明了季老的什么观点?

(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他认为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板书:三贯通 (3)古诗文积累 点击超链出示:

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理解“起码”的意思;对照季老的观点,你觉得自己做得怎样?

(“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季老用“起码”“最起码”对古诗文积累提出了量化的要求,这与我们《语文课程标准(试用)》提出的古诗文背诵不谋而合。) 板书:200首古诗、50篇古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不同特点。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十分尊敬、有礼貌。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说明:由于是略读课文,所以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合作学习,在交流中抓住重点适当点拨,避免了琐碎的提问,提高学习效率。 4.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媒体出示:

(1)表面上与二人名字相关:“小苗”——苗苗;“大树”——季羡林。 (2)实际上“苗苗”寓意小女孩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大树”意寓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说明: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挖掘题目含义,培养学生深入思维的能力。

四、小结复习媒体出示:

1.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峡( ) 访( ) 浒( ) 偏( ) 侠( ) 仿( ) 许( ) 编(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是一篇

,主要记录了苗苗和季羡林先生关于、、和 这几个问题的对话。通过学习,我懂得了 。

说明:复习课文体裁和主要内容,最后一空中交流收获的答案不求唯一,只要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身体会言之有理即可。

五、拓展练习媒体出示: 1.阅读推荐:

小小年纪、刚刚12岁的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她还采访了当今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主席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真可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15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

2、课外综合性学习:(友情提示:可任选其一)

(1)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2)找家长或同学辩论:看闲书是否影响学习。

说明: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培养课外阅读习惯,结合课文学习,开展课外的综合性学习,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作铺垫。

【板书设计】

2*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看闲书

多看

偏科

三贯通

学外语

早学好

古诗文积累

200首古诗、50篇古文

推荐第4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教学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3、生字卡片。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介绍大家认识一位老先生,他是(季羡林),有哪位同学能大声的给大家读一读关于老先生的简介?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爷爷家,采访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老爷爷,一起来听听季爷爷对读书的见解。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生词。(抄写生词)

2、多音字。

3、近义词,反义词。

4、重点词语,用滚瓜烂熟和偏科造句。

三、开火车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的题材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准字音。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苗苗给季老提了哪些问题。

四、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生词多音字,近反义词,还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知道了苗苗与季老谈论了四个关于读书的问题?谁能说说都是哪四个问题?

五、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语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苗苗和季羡林老先生交流了四个问题?谁能给大家说一说是哪四个问题?

二、品读课文,感悟读书之道

1、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请在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2、学生边读边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悟。

3、根据学生对访谈的再现,因势利导,明晰季老的见解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过渡:季老对于苗苗感兴趣的那些问题,持有什么态度,他是如何解答的?

交流预设: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① 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 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

③ 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2、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① 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② 小组讨论,交流偏科的危害。

3、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① “起码”怎么理解?“注”是什么意思?

② 交流:“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你听了季老的话有什么感想?

三、品位人物,分角色朗读

1、过渡激趣:此时此刻,进行“现场再现”,你能演好其中的角色吗?看谁把人物的对话内容记得最牢,能够最传神地演绎文中的角色。

2、揣摩人物的特点。

3、说一说季老与苗苗分别有什么特点?

4、自由读课文,对话的内容记清楚,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

5、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6、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全班对他俩的朗读进行评价。

7、从朗读中,你觉得季老和苗苗分别是怎样的人?

四、回顾文题,体会寓意

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五、扩展阅读,鼓励综合性学习

1、小小年纪、刚刚12岁的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她还采访过当今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主席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可真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15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

2、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综合性学习。

① 调查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

②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

偏科 三贯通 学外语 与母语有关

古诗文积累 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推荐第5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自读课文,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难点:

学习访谈中如何倾听对方的表述,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于自身的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① 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② 阅读《我的童年》节选。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激发学生对访谈的兴趣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的作家吗?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看看他们谈了些什么?

二、默读课文。想小苗、大树分别指谁?他们交流了哪些问题?板书:(闲书、偏科、学习外语)

三、在苗对季羡林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的时间在讨论看闲书。课文里的闲书指的是什么书?(课外书)

四、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语言。

(一)1.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的态度怎样?从哪看出来?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

(1)主张看闲书,而且看很多的闲书。

(2)季老主张看闲书是因为它有助于写好作文。

2、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㈡ 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1) 关于偏科的问题呢?季老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板书:三贯通

(2)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3) 在你们认为:偏科有什么危害?

㈢ 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1. 对于早学外语和积累古诗文季老的态度呢?板书:早学英语、多背古诗文

2. “起码”怎么理解?“注”是什么意思?

(“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注:用文字解释字句。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

2.交流:“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你听了季老的话有什么感想?

五、品味人物,分角色朗读

1.学完课文,你觉得苗苗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季老呢?

(谦虚好问,率直而有礼貌,对季老充满了爱戴崇敬。平易近人、关心下一代。)

五、回顾文题,体会寓意

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寓意: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苗苗;“大树”--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的内容。)

六、扩展阅读,鼓励综合性学习活动

1.小小年纪、刚刚12岁的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她还采写当今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主席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真可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15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多看

偏科三贯通

学习外语两百首诗 五十篇古文

推荐第6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本文作为阅读课文,又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语句,完全口语化,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需起到激趣、点拨、引领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时,先激发学生对访谈的兴趣,使之饶有兴趣地了解课文内容;再梳理苗苗的问题,明晰季老对读书、学习的见解;然后扩展阅读,鼓励学生读整本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鼓励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重点】

自读课文,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难点】

学习访谈中如何倾听对方的表述,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于自身的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阅读《我的童年》节选。

3、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苗苗给季老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板书:闲书、偏科、学习外语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语言。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提示:边读边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写出自己的感悟。)

3、根据学生对访谈的再现,因势利导,明晰季老的见解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过渡:季老对于苗苗感兴趣的那些问题,持有什么态度,他是如何解答的呢?

交流预设: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①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季老以自己小时候的趣事以及询问苗苗如何写好文章来阐明自己主张读闲书。)

②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

(均为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

③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2)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①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

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②小组讨论,交流偏科的危害。

(3)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①“起码”怎么理解?“注”是什么意思?

(“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注:用文字解释字句。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

②交流:“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你听了季老的话有什么感想?

四、品味人物,分角色朗读。

1、过渡语:“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同学们的对季老的话感想不一,苗苗有什么反应呢?请同学读一读。

(指名读,读出苗苗的惊诧、童真)

2、苗苗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谦虚好问,率直而有礼貌,对季老充满了爱戴崇敬。)

3、引读:季老也从苗苗的语气中听出了苗苗的惊讶,季老说:(生读)

4、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于季羡林教授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季羡林先生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他翻译和创作过许多作品,涉及到语言学、翻译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季老在《我的童年》一书中记录了他小时侯偷偷看闲书的有趣经历。)

5、分角色朗读:从一老一小谈笑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苗苗的率真、可爱,季老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诱。请同学分角色读一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

(提示:在朗读中要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苗苗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而季老幽默、随和,他们的对话极富口语化。)

五、回顾文题,理解深化。

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寓意: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苗苗;“大树”──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的内容。)

六、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2、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综合性学习,友情提示:(可任选其一)

(1)调查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

(2)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3)辩论《看闲书是否影响学习》。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 偏科

三贯通

学习外语

两百首诗 五十篇古文

【教学反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略读课文,又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要求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只抓重点、难点,方法上让老师放手教学,鼓励学生自己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把课文读懂。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从词到句,由句到段再到文,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如:说说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说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本课作为访谈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文体,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读得自然。

推荐第7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第二课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文作为略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再加上在学习第一课的基础上,应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2.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教学重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难点: 学习访谈中如何倾听对方的表述,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于自身的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三、作业:

1、语文练习册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 偏科 三贯通 学外语 与母语有关

古诗文积累 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推荐第8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三、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四、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六、教师小结: 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七、巩固练习: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八、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 大树

教后反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上较浅显,没有过多深奥的词句,要求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只抓重点、难点,方法上让老师放手教学,鼓励学生自己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把课文读懂。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如“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说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在文中找出你的理由”等等,这些内容简约,重点突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课作为访谈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文体,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两个书虫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要读得自然,不做作才好。

推荐第9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自读课文,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难点:

学习访谈中如何倾听对方的表述,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于自身的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① 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② 阅读《我的童年》节选。。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激发学生对访谈的兴趣

1.不知同学们有没有留意最近电视上《实话实说》、《艺术人生》等谈话型节目十分火热。这些节日以什么吸引观众获得大家的青睐呢?

(学生自由谈这类节目的特点,教师相机引导这些节目的话题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主持人幽默、睿智。)

2.同学们对节目的“了如指掌”足以说明这类访谈节目的成功,一期好的节目不仅需要好题材,更需要对话双方彼此尊重、真诚相对,以及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

你想学习采访吗?让我们一起跟随12岁的女孩张苗来到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的家,欣赏他们的访谈片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谈话的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苗苗给季老提出了哪些问题?(可在书上做上记号)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板书:(闲书、偏科、学习外语)

三、研读课文,明晰季老对读书、学习的见解

1.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语言。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提示:边读边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写出自己的感悟。) 3.根据学生对访谈的再现,因势利导,明晰季老的见解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导语:季老对于苗苗感兴趣的那些问题, 持有什么态度,他是如何解答的呢?

交流预设:

㈠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⑴ 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季老以自己小时候的趣事以及询问苗苗如何写好文章来阐明自己主张读闲书。)

⑵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 (均为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

⑶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㈡ 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⑴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⑵ 小组讨论,交流偏科的危害。

㈢ 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1.“起码”怎么理解?“注”是什么意思?

(“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

注:用文字解释字句。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

2.交流:“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你听了季老的话有什么感想?

四、品味人物,分角色朗读

1.过渡语:“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同学们的对季老的话感想不一,苗苗有什么反应呢?请同学读一读。

(指名读,读出苗苗的惊诧、童真)

2.苗苗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谦虚好问,率直而有礼貌,对季老充满了爱戴崇敬。)

3.引读: 季老也从苗苗的语气中听出了苗苗的惊讶,季老说:(生读) 4.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于季羡林教授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季羡林先生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他翻译和创作过许多作品,涉及到语言学、翻译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季老在《我的童年》一书中记录了他小时侯偷偷看闲书的有趣经历。) 5.分角色朗读

从一老一小谈笑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苗苗的率真、可爱,季老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诱。请同学分角色读一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提示:在朗读中要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苗苗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而季老幽默、随和,他们的对话极富口语化。)

五、回顾文题,体会寓意

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寓意: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苗苗;“大树”--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的内容。)

六、扩展阅读,鼓励综合性学习活动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15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

2、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综合性学习,友情提示:(可任选其一):

①调查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

②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③辩论:《看闲书是否影响学习》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 偏科

三贯通

学习外语

两百首诗 五十篇古文

推荐第10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是小学生苗苗对季羡林先生的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完全口语化,浅显易懂。季老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苗苗是一名谦虚好学的小学生。两者的对话让我们明白: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

一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二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口语交际、习作打好基础,逐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设计理念】

本文作为阅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语句,完全口语化,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教师只需起到激趣、点拨、引领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时,先激发学生对访谈的兴趣,使之饶有兴趣地了解课文内容;再梳理苗苗的问题,明晰季老对读书、学习的见解;然后扩展阅读,鼓励学生读整本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鼓励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重点】

自读课文,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难点】

学习访谈中如何倾听对方的表述,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于自身的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阅读《我的童年》节选。【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激发学生对访谈的兴趣

1、不知同学们有没有留意最近电视上《实话实说》、《艺术人生》等谈话型节目十分火热。这些节日以什么吸引观众获得大家的青睐呢?

(学生自由谈这类节目的特点,教师相机引导这些节目的话题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主持人幽默、睿智。)

联系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激发学生对访谈的兴趣。

2、同学们对节目的“了如指掌”足以说明这类访谈节目的成功,一期好的节目不仅需要好题材,更需要对话双方彼此尊重、真诚相对,以及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

你想学习采访吗?让我们一起跟随12岁的女孩张苗来到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的家,欣赏他们的访谈片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谈话的主要内容

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苗苗给季老提出了哪些问题?(可在书上做上记号)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板书:

闲书、偏科、学习外语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研读课文,明晰季老对读书、学习的见解

1、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语言。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提示:边读边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写出自己的感悟。)

3、根据学生对访谈的再现,因势利导,明晰季老的见解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导语:季老对于苗苗感兴趣的那些问题,持有什么态度,他是如何解答的呢?

交流预设:

⑴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① 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季老以自己小时候的趣事以及询问苗苗如何写好文章来阐明自己主张读闲书。)

② 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

(均为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

③ 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激发学生共鸣,促其酣畅淋漓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⑵ 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① 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② 小组讨论,交流偏科的危害。

小组讨论使更多的学生有阐明观点的机会,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对偏科的危害有更全面的了解。

⑶ 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① “起码”怎么理解?“注”是什么意思?

(“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注:用文字解释字句。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

② 交流:

“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你听了季老的话有什么感想?

在交流和讨论中,培养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四、品味人物,分角色朗读

1、过渡语:

“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同学们的对季老的话感想不一,苗苗有什么反应呢?请同学读一读。

(指名读,读出苗苗的惊诧、童真)

2、苗苗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谦虚好问,率直而有礼貌,对季老充满了爱戴崇敬。)

3、引读:

季老也从苗苗的语气中听出了苗苗的惊讶,季老说:(生读)

4、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于季羡林教授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季羡林先生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他翻译和创作过许多作品,涉及到语言学、翻译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季老在《我的童年》一书中记录了他小时侯偷偷看闲书的有趣经历。)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5、分角色朗读:

从一老一小谈笑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苗苗的率真、可爱,季老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诱。请同学分角色读一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

(提示:在朗读中要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苗苗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而季老幽默、随和,他们的对话极富口语化。)

五、回顾文题,体会寓意

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寓意: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苗苗;“大树”──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的内容。)

六、扩展阅读,鼓励综合性学习活动

1、小小年纪、刚刚12岁的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她还采写当今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主席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真可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 15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

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综合性学习,友情提示:(可任选其一)

⑴ 调查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

⑵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⑶ 辩论《看闲书是否影响学习》。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

偏科

三贯通

学习外语 两百首诗 五十篇古文

第11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广州市天河区员村第五小学

张润柳

整理、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借助字典认识三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习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感受阅读的乐趣,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齐读课题。提问:如果真的让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那么你认为他们会说什么呢?

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地说(不会时,老师加以引导)(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如:大树教育小树苗要学会坚强,学会勇敢地与风霜雨雪作斗争等) (设计图图:培养口头表达力和想象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中的小树苗、大树分别指的是谁呢?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

林的资料。指名回答。学生交流,介绍季羡林

板书:苗苗 季羡林

(设计意图:了解被采访者的主要事迹,为了解课文内容、入采访角色做准备。)

2、设想如果你要采访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爷爷,你会问他什么问题?

小组讨论,小组长做好记录,再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中激发对文本的阅读和学习兴趣,为文本打好基础。)

3、同桌讨论一下,在采访时要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样采访这位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听听季爷爷对读书的见解。

听录音,课文朗诵。学生看书。

(设计意图:养成听读的习惯,边听边思考。)

三、品读课文,感悟读书之道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准字音。

PPT出示:生字词(水浒传、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起码、滚瓜烂熟、能文能理、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古文观止、绿林好汉、一百单八将、闲书)

(设计意图:检查读音)

3、同桌分角色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一老一少都谈论了哪些问题?读完后同桌互相简单的说一说。

(设计意图:角色朗读,初步了解人物的对话。)

4、组织讨论:

A、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板书:多看书

三贯通

学古文

回答问题,并说出对季老提出的要求说出自己的见解。

B、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板书:访谈录

(设计意图:理解什么是访谈录?)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

1、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小苗和大树只是代表苗苗与季羡林吗?你觉得这题目换成是“苗苗与季羡林的对话”哪个更好,为什么?

(与二人名字相关;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题目的精妙。)

2、过渡:此时此刻,进行现场再现,你能演好其中的角色吗?看谁把人物的对话记得最牢,能够最传神地演绎文中的角色。说说季老与苗苗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揣摩人物的特点)

3、自由读课文,把对话的内容记清楚,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设计意图:朗读训练,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4、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5、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全班对其评价。

6、师生表演“现场采访”,再进行评价。全部学生演苗苗。

7、从朗读中,你觉得季老与苗苗分别是怎样的人?请你评价。

五、课文总结,梳理文章脉络

从课文的谈话中,同学都得到了读书和学习的启示了吧。

六、课外拓展:(任选

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如老师、同学、家长或亲友,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第12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小苗与大叔的对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教学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第二课……(板书课题) 师:课文中的小苗、大树分别指的是谁?

师:如果你要采访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爷爷,你会问他什么问题呢? 师:你们知道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吗?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爷爷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样采访这位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听听季爷爷对读书的见解。

二、初读

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谁能来读一读课文中的生字? 师:谁来评价一下?

师: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苗苗给季老提了哪些问题。

三、再读课文

师: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请在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写上自己的感悟。 师:季老对于苗苗感兴趣的那些问题,持有什么态度,他是如何解答的? 交流预设:

⑴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① 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 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 ③ 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⑵ 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① 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② 小组讨论,交流偏科的危害。 ⑶ 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① “起码”怎么理解?“注”是什么意思? ② 交流:

“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你听了季老的话有什么感想?

四、品位

师:此时此刻,进行“现场再现”,你能演好其中的角色吗?看谁把人物的对话内容记得最牢,能够最传神地演绎文中的角色。 师:你们觉得季老与苗苗分别有什么特点?

师:我们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对话的内容记清楚,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 师:请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师:谁能来为我们表演一下? 师:谁来评价一下?

五、收获

师: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六、扩展

师:同学们,小小年纪的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她还采访过当今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主席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可真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15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

七、作业:

(1)调查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 (2)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3) 辩论:看闲书是否影响学习?

(4)字词学习:本课生词组词 抄五遍 写字练习

(5)预习第三课生词组词 抄三遍 课文读三遍家长签字 填课后第三题。

八、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偏科

学习外语

多看书

三贯通 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第13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时间:1999年8月21 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舞一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冷了。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

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马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

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

桂林山水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第14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一、说教材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爱阅读”专题第二课课文,本课为略读课文,是一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两人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深刻的交流。其编写目的为:

一、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口语交际、习作打下基础,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二、说学情

本课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内容简单易懂。对于高学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把握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抓住主要信息学习的能力,因此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教师引导即可。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本课生字,掌握课文中多音字的字音、字义和组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从对话中获得启发,掌握读书和学习的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交流和讨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阅读和学习的道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本篇课文,激发学生对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访谈的内容,从对话中得到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教学难点:通过讨论和交流,将文中道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交流感受。

五、课时安排:本课为略读课文,我计划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准备:课件。

七、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2、自主探究法

3、讨论法

4、以读促悟法

八、说学法

1、自主探究法

2、合作交流法

3、以读促悟法

4、勾画圈点法

九、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时分为六个环节来讲,分别是情景谈话,走进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物点,模拟采访——深入访谈,发表见解——总结回顾,升华情感——扩展延伸,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景谈话,走进课文 课文开始,随机向学生交流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模拟微访谈,通过简单的交流,引出今天有一位小姑娘和老学者之间的谈话,结合课件,介绍季羡林,让我们一起走进新课,看看他们交谈了些什么吧!(板书课题)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出示自读任务;①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②独立识记本课12个词语,借助字典或同桌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 ③了解文章大意;

2、检查、汇报成果

3、观察文体,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形式有什么不同?介绍课件,并按时间——地点——人物——事概述主要内容。 第三环节:紧抓特点,模拟采访

①抓住人物特点(季老:亲切、幽默、平易近人 苗苗:稚气、礼貌)各小组模拟采访;

②课件出示任务,边读边思考,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几方面的问题?对于读书季老提出了哪些见解?画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

第四环节:深入访谈,发表见解

①小组为单位汇报上一环节访谈内容,汇报季老和苗苗交流的问题并发表见解,(教师根据汇报板书),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②就其中一个问题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

③随文理解文中口语化的词语、即:闲书、贯通、起码。 第五环节:总结回顾,加深理解

①品味、交流题目的寓意。

②回顾文中学习、阅读的方法。

第六环节:扩展延伸,布置作业

①观察,注意文中访谈的形式和需要注意的细节,设计一个生活访谈记录。

如:采访妈妈照顾家庭的心得

向优秀同学采访学习心得

②抄写本课优秀、经典词句,累积下来,培养感情,

十、板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不“闲”

微访谈 不要偏科

学好外语

积累古诗词

第15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案

使用范围: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作 者:毛莲君

单 位:浙江省杭州市胜利小学 撰稿时间:2011年8月

 教学目标:

1.会读“彭、侠、嗯”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读书的乐趣。  教学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一位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板书课题)

2.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课题中的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师:预习时,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我们来互相交流一下。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有选择地补充。

4.师:如果你要采访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爷爷,你会问他什么问题?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5.今天就让我们跟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样采访这位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听听季爷爷对读书的见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彭公案 三侠五义 嗯

绿林好汉 水浒传 济公传 一百单八将(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字) ....2.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想想苗苗同学和季羡林这一老一少交流了哪些问题。

3.读后交流。

预设: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三、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1.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结合实际展开讨论,交流感受。也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闲书”到底指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很多家长认为课外书是没用的、浪费时间的书,把课外书称为“闲书”,所以苗苗和季老都要偷偷地读。那季老为什么还要主张看闲书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到文中去找找答案。

(3)从季老和苗苗的交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阅读带来欢乐,帮助写作。你们也来说说自己阅读的感受吧。

3.小结: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其实,“闲书”不闲。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设计意图】“闲书”问题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是最有话可说的,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来谈谈季老支持读“闲书”的原因。同时也要适时引导学生要学会选择有益的“闲书”。至于后两个话题——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不偏科,要学好外语;进行古诗文积累可略处理,只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即可。

四、感情朗读,品味题目

1.感情朗读。

师:此时此刻,让我们进行“现场再现”。请同学们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2.品味题目。

再来读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想想这个题目有什么含义呢? 预设:

(1)与二人名字、身份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和大树交流的内容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从小苗长成参天大树。

【设计意图】作者取这样的题目有其深层的寓意,非常有必要引导学生理解。先引导学生联系之前对季老的介绍,想想为什么称季老为“大树”,再引导学生为什么不直接写苗苗同学和季老的名字,从而来理解其中的含义。

五、总结写法,拓展迁移

1.师:这篇课文的写作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预设:这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2.师:综合性学习要完成一篇访谈,访谈该怎么写呢? 讨论、归纳访谈的格式。

(1)访谈录通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访问对象、访谈内容、时间背景等的介绍;第二部分是访者与谈者的对话。前者相当于小序,后者则是全文的主体。最后一次问答可是访谈结束时的礼节性语言。

(2)写好访谈录的关键是什么呢?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成功的访问,首先要有一个中心话题,它是和读者关心的焦点问题、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目的等分不开的。几次问答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这样就抓住了关键,重点突出,访谈不枝不蔓,记录成文自然就紧凑严整。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访谈,综合性学习及单元习作中也有这一要求,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格式和如何提问进行指导。

六、拓展作业 (任选一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推荐阅读季羡林的《我的童年》。

3.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记录。(注意访谈的格式与要求)。 板书设计: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苗苗 季羡林 多看书 三贯通 学古文

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以培养学生默读概括能力为主。对于课文中提到的三个观点,学生比较容易把握。(1)要把文章写好,要多读课外书;(2)21世纪的青年,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3)进行古诗文积累。

值得探讨的是“闲书”的问题。通过讨论,学生明白大量的阅读课外书是很有必要的,能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面对信息爆炸的现代,阅读经典非常必要,要让“闲书”不闲,就要看自己的判断能力,“闲书”的定论要靠我们的行动来改变。

第二个值得探讨的是为什么起码要背诵200首古诗,50篇古文。学生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和前文的“古今贯通”结合起来讲,学生便明白了这是古今贯通要做的第一步。只有积累大量优秀的古诗文,日后才能灵活贯通和运用。  资源引用: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http://www.daodoc.com/ 百度图片:http://image.baidu.com

第16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童年时的窃读让我从书中得到了很大的乐趣,这节课我们要接触一篇访谈录。也就是一个小女孩儿童一位学者的对话。这个小女孩是一个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苗苗。这位学者是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大学者——季羡林先生。季羡林先生的德高望重,精通印度语、梵文等,他是北大的教授,这篇访谈录就是在他北京大学的家里进行的。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着苗苗走进季羡林先生的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好,请大家跟老师一起。齐读课题————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那么,在进入课文之前,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节课出现的生字和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以及一些相关的文献解释。

一、

1、我们看到课后出现了三个生字:彭、侠和嗯,这三个字。那么这三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记住它们的偏旁来记住这样的三个字。

彭字我们知道它的偏旁是三撇儿, 侠的偏旁是单立人儿, 嗯的偏旁是口字旁。

记住了这三个偏旁,我们就很容易把这三个字牢牢的记在自己的脑海里了。

2、再来看一看,这篇访谈录里面出现了很多很多的文学名词,我们来看一下。书中提到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当时他们分别称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他以三国志为基础,结合他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描写的是汉末。三国时期复杂的军事和政治的斗争。

那么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它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塑造了一百零八个农民起义的英雄形象。也就是在文中里所指到的一百单八将。就是指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

还有文中所提到的绿林好汉。你是指水浒里所描写的。请以后具体到梁山上的各位英雄。

除了这两部小说之外,还有彭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这三部都是为清代的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

再来说一说文中提到的古文观止。这一部散文集代表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最高成就。

3、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两个词语,有必要给大家解释一下。滚瓜烂熟——就是形容朗读、背诵的非常的熟练流利。

偏科——这一词就是指单独的注重某一科儿不能全面发展,就称为成为偏科。

二、接下来老师就来把这篇访谈录范读给大家听。看一看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都提出了自己的哪些见解呢?

1、同学们,听了这篇访谈录之后,你知道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都提出了哪些见解吗? 对了,他对我们呀,提出了三点见解。 第一点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第二点 要中心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能偏科)。 第三点 也就是要进行古诗文的积累。

三、这三点就是季羡林爷爷他自己对读书所提出来的见解。那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己来分角色朗读读这篇访谈录。看看从两人的对话中能不能,感受到他们两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呢?

1、我们来看看这样的几个地方。

比如说有这样的一段话,(季羡林爷爷说的):“我小时候就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儿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在大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那么在这里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等课外书。而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课程。闲书与正科的区别源自于教师与家长的界定。

2、那么这句话就是季老先生现身说法,举出的日记童年读书的例子。我们从中就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他说的是形象而生动。让我们听起来如临其境。

3再来看一看:“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儿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那么我们从苗苗这稚嫩的语言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天真与可爱。

四、

1、再来说说季羡林先生所提出来的贯通。他说在三贯通,这才是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我们刚才说了三贯通是指清华大学提出来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样三方面滴贯通。这句话就是季老先生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

2、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那我们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性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3、所以。这一些都是季老先生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的关爱之情。

五、那么了解了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之后。我们再来看一看这篇文章与以往文章有什么不同呢?

对了,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采取的是一问一答的形式。那么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就可以用这样的记录方式,那就非常的好。我们同学们呀,可以把我们在第一篇课文里所进行的读书活动继续下去。可以找身边的人也来进行这样的访谈录的学习。这样我们的读书生活就会开展的丰富而多彩。

六、那么现在我们再来回过头,来看一看这篇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小苗是指谁呢?大叔又是指谁呢?

1、对,小苗指的是苗苗。而上述呢就是指的季羡林。

2、当然他们不仅紧就只是代表这这两个人物。其实我们做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就知道你看。

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所以把它命名为小苗。

而我们的季老呢,他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所以我们称它为大树。

小苗与大树交流的内容,就是如何生长如何的汲取精神的营养,小苗只有吸取了精神的营养,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与像大树一样的大学学者季羡林先生,他们这样深层次的交流,我想。这棵小苗一定会茁壮的成长破土。

七、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看,刚才呀,我们对这两个人物结合他们的语言,来对他们的性格特点进行了分析。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苗苗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1、对。苗苗是一个热爱读书。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的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孩儿形象。

2、那我们的记忆老先他毫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在幽默的谈吐中,善于诱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所以我们为这一对。忘年交,他们的讨论而深深的感动,深深的折服着。

八、那么接下来了,老师就想。给大家说一说我们在课后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

1、比如说我们可以开展一系列的辩论活动。针对这老先生提出的这三点来开展辩论语。

A要多看书,我们可以就学习要是否应该多看课外书,这一点来进行辩论.B我们还可以根据三贯通这个内容来进行辩论, C还有我们还可以针对季老先生提出来的古诗文的积累来进行辩论,老先生说。要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那我们可以针对这个数目是否多是否少来进行这样的辩论。

那么如果你想学好语文。我们就要先爱上阅读。并且还要对阅读的文章里面滴提出的一些观点。

九、

1、想学好语文。我们就要先爱上阅读,并且还要对阅读的文章里面提出的一些观点来进行辩论,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我们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增长。

2、这个是第一个内容,我们还可以开展第二项活动。比如说我们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调查我们班每个学生他们所热爱的阅读书目。然后再进行归纳汇总。总结出我们这儿同学,他们的阅读的取向是哪些方面,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三个。课后的学习内容就是我们可以。在我们的身边找一个特别喜爱读书的人。也像这边访谈录一样的来进行采访。

首先列一个采访提纲。然后呢,再采用这样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做一个访谈的记录。这样我想我们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今天的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第17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分角色读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读书和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学习了《窃读记》,我们认识了一位热爱阅读的同龄人,和她一起体会了窃读的滋味--很快乐,也很惧怕!这堂课,我们又将结识一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接下来,请大家随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爷爷的家,静心聆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生齐读课题。

师: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作者的?

生提问:小苗是谁?大树是谁?他们在对话中都谈了些什么等等。

师总结:读书就是要具备这样的素质,边读边疑,最后又在读中解决疑问,那才是真正的读书高手。

二、自学指导

1、认真阅读课文,用--画出生字生词。

2、思考:苗苗与季老先生讨论了哪几方面的问题?

6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测学情

1、指名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出示下列词语:季羡林 水浒传 彭公传 三侠五义 绿林好汉 一百单八将 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 滚瓜烂熟 偏科

指名认读。

3、师:看来读通课文不是难题,谁能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生回答。(师板书:苗苗 季羡林)

师:对于季羡林爷爷,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回家搜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分享搜集的成果。

4、在对话中,苗苗同季爷爷交流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见解?你的感受又怎样?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c.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生小组合作并讨论交流。(师板书:阅读、偏科、外语和古诗文)

5、深入浅出,辩论交流。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做个鉴定(屏幕出示):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应的理由。再比较一下,这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

师总结: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对我们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有人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屏幕出示)

阅阅读读

,,

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为让

我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品味题目寓意。

比较:“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苗苗与季羡林的对话”,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以“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题?

(课题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四、写作结构剖析

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比较,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结合课文,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了解这是一篇访谈录,采用的是一问一答式。一般的访谈录在课文前一般都要标明时间、地点以及采访的对象等等。

五、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诚如《窃读记》中那位老师说的一样:“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六、当堂训练

1、读拼音,写词语。

cǎi fǎng shuǐ hǔ zhuàn piān kē wén lǐ guàn tōng

gǔ lì lü lín hǎo hàn céng jīng

2、我能在带点字正确读音下标上我喜欢的记号。

绿林好汉(lǜ lù) 《水浒传》(chuán zhuàn) 倒下(dǎo dào)

盛白面(chéng shàng) 散文集(sǎn sàn) 宝藏(cáng zàng)

3、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您喜欢看 三国演义 还能将 水浒传 里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2)、这时 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 也是读书长大的

(3)、我边走边想 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 那本书放在哪里 左边第三排 不错

4、阅读冲浪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1).这句话中“闲书”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正课”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季羡林先生认为,课外阅读有什么作用?

(3)、你认为课外阅读还有什么好处?

5、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访谈录)

闲书

多看书

偏科

三贯通

学习外语

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第18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

2、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 一点:激发学生对读书和学习的热爱。

一线:紧扣对话,联系实际。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一、新课导入 童年时的“窃读”,让“我”从书中得到了很大的乐趣。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二、初读课文 思考

1、“小苗”和“大树”分别指谁?(简介季羡林)

2、这篇课文与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都不一样。你发现这篇课文与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访谈录) (“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课文写了小作者张钫与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次采访记录。)

三、模拟采访

结合插图定好人物对话的基调: 苗苗:稚气、礼貌。

季老:亲切幽默、平易近人。

四、按部分朗读课文,逐层学习

1、他们谈了些什么内容?

(具体谈了“阅读、偏科、学习外语、积累古诗文”四个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思考、讨论与交流。

2、在苗苗与季爷爷的交谈的内容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来谈一谈。

(学生自由回答,只要能依据课文内容来修正自己在学习中的态度、方法与习惯即可。) 预设 (1)“闲书”问题:

①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指什么,“正课”呢?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②从他们的谈话中你了解到阅读有哪些好处?(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结合自己的体会,还有什么益处?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③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2)偏科:结合自己的学习。

(3)学好外语:游学、交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4)古诗词积累:语文书上、中文经典。

3、你们现在知道题目的真正的意思了吗? (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都的内容。)

五、拓展延伸

采访一位自己身边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记录。 交流采访要注意什么,怎样写访谈录。 板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访谈录

闲书不“闲”

不要偏科

学好外语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名叫苗苗的小学生与季羡林先生的“访谈录”, 全文运用对话形式,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这两个人虽然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却平等和谐。所以,在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苗苗的天真、可爱和季羡林先生的和蔼、亲切及对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关爱。

“访谈录”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文体,我是这样让学生认识这种新文体的:一开始,我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苗苗和季羡林先生来朗读课文(他们读的时候教师读旁白,学生采用直接对话的形式),其他学生都捧起书认真听对话内容。让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从而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读得自然。

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如:季羡林先生和苗苗算不算书虫?说说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说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等。在议读中,学生不断地进步与升华,总的来说课堂效果还算好。

第19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上较浅显,没有过多的深奥的词句,要求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只抓重点、难点。在备课时,秉承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当点拨的原则,设计了本节课的一个框架,而更多的内容放手让学生去填充,使学生在自学中收获,在合作中共赢。整节课,也如预想的那样,一步一步地完成着,突出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还原真实人物,激发学习兴趣。

开课伊始,我播放了《2006年获奖者——季羡林》的视频,借助央视《感动中国》这一平台让学生真实地走进季羡林,了解季羡林,从而更加地敬佩这位为我国文化传承做出卓越贡献的老人,如此德高望重的泰斗竟然也能接受一名小学生的采访真是让人出乎意料,激起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2、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内容。

本文是以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呈现的,内容上没有太多衔接,学生不易整体感知,在这里我指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绘制脉络图的方式,促进学生将零碎的内容系统化,以图形的形式表达出来,易于学生接受、理解。

3、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融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本节课,我为学生设计了自学提示,让学生主动学习,会学习,并以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分享学习成果,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中展现自己

1 的同时感受合作的重要性,达到智慧的融合,知识的贯通。

4、为综合性学习做铺垫。

学语文的最高境界是用语文。本课是一篇访谈录,学生初次接触到,因此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填补了这一知识空白,学生不但知道了什么是访谈录,还知道怎样做一份访谈录,为其综合性学习指明了前进方向。

第20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导学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481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导学案 - 文章来 源 莲山课件 w w w.5 Y K J.Com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导学案

【学习目标】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的阅读方法。

2、要充分预习,品读重要语句,感悟人物形象并认真做好批注。本文的批注不少于4处,并写出你的理解。反复朗读课文,力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4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季羡林 文学翻译家、学者。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人。著有《印度简史》、《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印度古代语言论集》,译有《沙恭达罗》、《五卷书》、《优哩婆湿》等,还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等报刊上发表多篇散文。 《三国演义》

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水浒传》 创作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描写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小说塑造了108个农民起义英雄形象。 《彭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 均为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 《古文观止》 自清初定稿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甚广。代表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最高成就,是学习文言文散文的入门读物。熟读了其中的文章,就把握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体轮廓。

1.对词语的理解。

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偏科: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

注:用文字解释字句。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 【自学导航】

1.读一读,写一写。(用你智慧的眼光发现课文中重要的字词,积累下来,再通过组内交流补充)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苗苗的见解

我 的 感 受

季先生 的见解

2.结合课文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3..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练练测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是根据意思写汉字

水浒传(

济公传(

绿(

)林好汉三侠(

)五义

古文观(

三国(

)义

2.回答问题。

a.“三贯通”则是指什么?

b.小苗指什么,大树指什么。你如何理解?

【拓展提升】

1.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2.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一百单八将(

小苗与大树对话教学设计
《小苗与大树对话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