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13夜莺歌声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21 08:35:47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课文首尾呼应应写法。

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宛转、兴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二教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文。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的每个段落概括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要求:

1.在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

2.怎样理解课文中的几句话:

(1)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让他带路。)

3.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勇敢机智聪明活泼能干自信)

4.小结。

五、作业。

推荐第2篇: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情分析】

四年级共23人,通过上年段的学习,学生生字、词语认识得到进一步的累积,阅读能力也有进一步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较高。但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阅读理解还需加强,语言表达欠佳,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参与度不高。

【教学重点分析】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教学难点分析】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2、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3、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4、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

二、学情调查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4、交流读后印象。 过渡: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争取讲得和故事一样精彩。

四、把握故事的基本内容

1、再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空行。想一想:“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送情报的?

2、重点读课文的

一、二部分,看看“夜莺”是怎样迷惑敌人,为敌人带路和怎样与游击队联络的。3、试着把这篇故事的基本内容讲一讲。可在准备的基础上分小组讲,讲后评价,主要看是否把握了故事的基本内容。

设计意图:抓住主线,理清脉络。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初读全文,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默读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试着把这篇故事的基本内容讲一讲,从而理清课文脉络。

【板书设计】

吸引敌人 14夜莺的歌声 麻痹敌人

传递情报 ︱

小男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推荐第3篇: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贾晓峰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2.巩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训练要点。

3.了解课题与中心、内容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简介时代背景,导入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述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二、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通过预习,请问:课文中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

“夜莺”指的是谁?(小男孩)

“夜莺的歌声”什么意思?(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送情报。)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

2、出示句子。读句子,思考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四、理解课文

(一)

1、读“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歌声有什么作用?

2、从哪儿可看出小男孩是有意让敌人发现的呢?读第

2、3自然段。

3、指名分角色读军官和孩子的对话,思考: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儿体会到的?

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野兽”实际指什么?

4、再分角色齐读对话。

(二)过渡:由于孩子巧妙的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路上,小男孩又唱起了夜莺的歌。

1、指名读句子“他有时候学„„”,此时,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

(为了麻痹敌人,以便他后来用鸟叫向游击队传送情报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小组读第二部分。

(一甩一甩„„答非所问„„故意装做不懂事、天真贪玩,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取得敌人的信任。)

3、齐读第二部分。

(三)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

1、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三部分,边读边思考,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2、读“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歌声的作用是什么?(传递情报)

3、从“如果我们„„不要忘了„„”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说明小夜莺的重要作用,他不止一次用这种方式同游击队联系,还说明游击队对他安全的关心。)

4、分角色齐读课文,体会歌声的作用。(适时加入口技鸟叫)

5、孩子的举动,以及巧妙地对付德国军官的问话,都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害怕吗?

出示题目:

为什么小男孩能如此沉着、机智、勇敢呢?用上以下词语,说一段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憎恨临危不惧热爱应变自如祖国敌人毫无惧色坦然自若

(四)

1、指名读最后两部分。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执行新的任务)

3、齐读“从孩子的嘴里„„”,这歌声有什么作用?与哪里相照应?读。

五、巩固,总结

1、找出文中其他相照应的地方。

2、文章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

师总结: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歌声”,它是文章的线索。机智勇敢的小男孩用歌声把敌人吸引到河边,用歌声麻痹敌人,把敌人带进树林,用歌声把情报传递给游击队。协助游击队歼灭敌人后,歌声又在河岸边响起。这歌声,歌唱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也歌唱了小男孩的爱国主义精神。

板书设计:

吸引敌人

14 夜莺的歌声

麻痹敌人

传递情报

小男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蜀相教学设计

王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个一类字,3个二类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3、体会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对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赞扬。

教学重点:

结合历史背景,体会“老臣心”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对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赞扬。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解题

1、同学们,请看课题,谁能说一说“蜀相”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

2、指名朗读这首诗。指导朗读,注意把调值读够,把音读饱满。

3、齐读古诗,注意要读标准。

二、解大意

1、指名说这首诗的大意。

2、解释“长”、“频烦”诗中的与我们现在所写的“频繁”意思相同。“自”、“空”。

3、谁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介绍写作背景。

4、遥隔526年,作者来到武侯祠又轻轻地呼唤了一声“丞相”,从这一声丞相当中,你体听到了什么?(思念、崇敬、仰慕)

三、理解诗文前四句,感受武侯祠的景象。

5、看武侯祠的图片,当年诗人来到武侯祠,这里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读诗的前四句,边读边想象,当年的武侯祠是什么样的。伺机指导学生朗读。

6、作者也许在问丞相“丞相啊,这凄凄的碧草你还看得见吗,这婉转的声音你还听得见吗?”我们带着作者的这种思念再来读读前四句。

四、理解诗文后四句,感受丞相的“老臣心”

7、武侯祠的冷寂,肃穆该勾起作者多少的哀思啊。你看看后四句你读懂了什么,哪些没读懂,哪些地方似懂非懂,一会儿可以把问题提出来。(学生默读)

解读“老臣”,字典中并没有这个词,书下注释也没有,能不能通过读,感受到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老臣。再前面我们听到了作者轻轻地呼唤了一句“丞相”,在这里他又深情地赞叹了一句“老臣”。借助“开济”了解“老臣”,请了解蜀汉知识的同学说说丞相是如何辅助先帝开创基业,又是如何辅佐幼主继承大业。

出示《三国志》里的文字,看你能不能理解“老臣心”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丞相的心里,放不下的是什么?

看画面,虽然丞相已经离开我们1700多年了,但是人们还是要到他的祠堂前表达自己对他的崇敬。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心里默读“老臣心”直到你脑海里不只是这三个字。谁来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形。

8、英雄为什么会“泪满襟”?

齐读诗的后四句。英雄都指哪些人?老师为大家讲一位这样的英雄。岳飞到武侯祠看到《出师表》,抄录下了这篇表文。

听到这个古诗你是否又生出很多疑问,追念丞相,履行忠诚,那是我们一生都要做的事。齐读《蜀相》

板书:

蜀相

老臣心

泪满襟

燕子教学设计 段玉辉

教学目标:

1.读文,理解词语“赶集”的含义。

2.知道描写春天的不同作家不同的写作角度。

3.有感情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借助小燕子赞颂美好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有关春天的古诗、名句。

1.出示春天美景的图片。

师:在这万物复苏,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赞颂春天的诗句。

2.配乐读诗句和朱自清《春》节选。

这种写法是多么奇特啊!

二.朗读、记诵描写春天的语段。

1.出示语段,学生自由读。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段文字,也是描写春天的,自己轻声读一读。

出示:阳春三月,下了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2.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长句。

师范读:“阳春三月,下了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这句话是长句,读的时候要注意有换气的地方。

学生个别读,交流读。

3.借助图片,记诵语段。

男女生分别读这段话。

师:文章要多读,多读就能把美好的语言印在脑海里。来,让我们试着背一背。

出示春天的图画,师借助图画上的景物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话。

4.通过理解词语“赶集”,再次记诵。

师:作者说红的花,绿的草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引读时凸显“赶集”一词)集就是集会,包括庙会、灯会、集市等。(随机出示相关的图片)

看看图片,联系文章内容,想到了什么,同桌交流。

师再次引读描写春天热闹场景的这段文字。

三.梳理作家不同的写作角度,引出作者和课题。

1.出示诗句,引出课题。

师:春天是具有生命力的,古往今来,有很多作家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春天,有的作者抓住了春天的风来描写,贺知章的《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的抓住了春天的花朵来描写,朱熹的《春日》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还有的抓住春天的江水来描写,像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而我国现代散文家郑振铎(出示相片)却抓住了——燕子(板书:燕子)来描写春天。他觉得(出示文字:“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学生读。)

板书:添趣。

2.引背描写春天的语段。

师:这是怎样的百花争艳的盛会呢?引背“阳春三月~春天。”

四.学习作者对燕子的描写。

1.朗读

1、

3、4小节,理清脉络。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燕子》一文中的第二小节,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其余三小节,品味一下燕子是怎样为春天增添生趣的?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这3节,请你边听边想,作者郑振铎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分别请三名学生读一读。

师归纳:从外形、飞行时和飞倦了三个方面来描写。

板书:外形飞行飞倦

2.学习描写外形的小节。

(1)学生自读投影上的第一小节,说说燕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书:活泼可爱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朗读时要有轻快的感觉。

生边读师边在黑板上画燕子

指板画引背描写外形的句子。

3.学习描写燕子飞行的小节。

师:如此活泼可爱的小燕子飞入了春天这美丽的画卷中,自然令春天变得更加生机勃勃、趣味盎然。那么,小燕子究竟是怎样为春天增添生趣的呢?

出示两幅图

(1)请学生找到相对应的句子(图片下出示句子)

(2)读读句子,结合有关的词句来说说燕子是如何为春天添趣的,说说自己的感受。小组合作。

(教师随机点评:飞得快,为春天增添生机;像个小画家,灵活而调皮。)

(3)体会到了之后,读好这些有趣的情景。多种形式读。

燕子在飞行时,也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4.学习描写燕子飞倦了的小节。

师:燕子在飞行时添趣,在他不动的时候,飞倦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1)添画、想象。

随学生的回答,师在燕子之间画上细线。

你看,这像什么?学生展开想象。

读句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2)师引读这一小节。

师:电线像曲谱,小燕子像跳跃的音符。为我们带来了乐趣。也为春天增添了生趣——

(3)谈感受,展开想象。

谈谈你的感受,请你联想一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一段有关春天的音乐,我仿佛听到了——

师:飞倦的燕子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在作者的眼中,燕子真是——伶俐可爱。

板书:伶俐可爱

难怪作者如此喜爱燕子,在他眼中,燕子像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板书:春天的使者

三.总结:

1.全文朗读。

读好文章,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2.迁移写作。

师:在作者的眼中,燕子是最可爱的,所以他通过外形、飞行时、飞倦了三方面来描写燕子,赞颂春天。你对什么最感兴趣?也可以仔细观察,学着这篇文章的样子来写一写春天。

板书设计:

白鹅教学设计

温淑月

一、谈话导入。

(提前板书:白鹅)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读过课文,一提到丰老先生的鹅,你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只怎样的白鹅?

1、口头填空:(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高傲的白鹅。

非让人侍候不可的白鹅。厉害的白鹅。需要人侍侯„„)

2、(板书:高傲的),刚才好多的同学都提到高傲的白鹅,这不仅是我们的感受,也是丰老先生的感受。课件:“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请同学们多读几遍。

3、解释:“好“字。

刚才你读的时候,特别强调了这个“好”字,那你能换一个词来说说它的意思吗?(特别、非常、很,的的确确、十分„„) 师:对呀,这真是一个特别、非常、十分高傲的动物,那么在以后的相处中,丰子恺先生发现,它的高傲还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引读、板书)[叫声、步态、吃相]

4、你是从哪知道的呢?你真会学习,那么第二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总起句”。

二、品读赏析。

同学们都认为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细细地品味: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拿着铅笔,一边读一边体现鹅高傲的句子画出来。

围绕着鹅的“高傲”,丰老先生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叫声、步态、吃相)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总分。那么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一)叫声:(第3自然段)

1、师:首先,请你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表现白鹅高傲的词。从这个词你仿佛可以看见白鹅当时在干什么?它好像在说什么?把你的想象就写在这个词的旁边。 (读完了的同学,可以把你的想象写在旁边 。) 生:围绕一个词语,展开想像,理解鹅叫声的高傲。 师:你认为这一段中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鹅的高傲?

课件投影:(郑重严肃、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厉声呵斥”:是啊!平时都是人去呵斥别人、或者小动物,可这是白鹅呵斥“人”,都倒过来了,多高傲啊!你愿意带着你的体会来读一读这句话吗?指导“厉声叫嚣”:这次要发脾气了,咆哮了,怎么读?

“引吭大叫”该怎么读?吭是“喉咙”的意思,也就是放开喉咙大叫。谁来试试?

通过你的声音、你的表情来证明你确实读懂了。(及时评价:这是一只温顺的白鹅;够高傲的;有点高傲的味道了;表情很傲慢„„)

本文写鹅的叫声,和谁相比较 ?(狗) 这种写法叫对比 。

让我们来听一听,播放鹅的叫声。

高傲的鹅们,放开你的喉咙,想象一下,那凶巴巴的样子,咱们一块来。(齐读)

老师听出来了,白鹅们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家里的一员了,除了主人,谁也不能进来。多么的勇敢、尽职呀!

师:你们看,光叫声,丰老先生就用了4个词语来形容,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感受一下白鹅叫声的高傲。

[课件]严肃郑重

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师总结:真是“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二)步态:(第4自然段)

师:鹅不仅叫声高傲,它的步态也是那么与众不同。

小声读读第四自然段,你能想像出鹅的步态是什么样的吗?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什么是净角?(学生自由交流)“净角”是京剧中的一种角色,也叫“大花脸”,你们见过净角出场吗?看净角出场了!(出示净角的录像) 这就是踏着方步,这就是步态从容、大模大样。 谁来读读鹅走路的样子?(一生读)

如果要你在“踏着方步”前面加上一个词,你认为白鹅是怎样地“踏着方步”?

引导学生连起来读,读出感情来:大模大样地踏着方步;不紧不慢地踏着方步;从容不迫地踏着方步;高傲地踏着方步;昂首挺胸地踏着方步„„

想象着鹅就在你的眼前踏着方步,大模大样的,咱们一块来读。 播放课件:指名读: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师: 丰老先生为了突出鹅的步态,还把鹅和谁做了一个比较呀?

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步态有什么不一样? 谁能联系描写鸭子和鹅走路样子的词语,试着来演一演。

师:丰老先生真不愧是大作家,仅仅用了2个4字词语,就把鸭子和鹅步态各自不同的特点描写的这么准确、形象!

[课件]局促不安

大模大样 男女生对读。

师:你们看,这鹅连走路的样子都那么的高傲,难怪丰老先生要感慨它是“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了。”

(三)吃相:(5-7自然段)

1、师:鹅的步态和叫声够高傲的了,但和它的吃相相比不算什么。

默读第5-7自然段,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使你感受到了它的高傲呢?可以动笔画一画。

2、师:如果让你用一个4个字的词语来形容鹅吃饭的特点,你想用哪个词?

生:三眼一板、一日三餐、一丝不苟„„

师:“三眼一板”在词典中是什么意思?(比喻言行有分寸、有条理。这里指 鹅的吃法刻板,从不改变。)

那你能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从哪儿最能表现鹅吃法的“三眼一板”。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默读第5自然段。

[课件] 鹅的吃法,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生:从“一日三餐”(吃饭的时间固定) 从“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吃的东西是不变的。)

从“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 (吃饭的顺序是不变的) (评)是啊!你们看,它吃东西必须是这个顺序,先„再„然后„,错一点都不行,多有趣呀!你能再把它吃饭的顺序清楚的给大家读一读吗?

看他读得多好呀,还有谁愿意按顺序给大家读一读呀!

(评)你看,他特别的聪明,抓住了表示时间的词语。就能读清楚,还有谁想试一试。 师:你们瞧,鹅吃饭的时间不变,吃的东西不变,就连顺序也一点都不能变,多有趣呀!谁能读读这一段,把它吃饭时三眼一板的样子读出来。

3、

这位鹅老爷的脾气被周围的邻居知道了,于是,就上演了一场有趣的剧目。请同学看课文59页,听好老师的要求:在读的过程中,用曲线画出写鹅的句子,用直线画出写狗的句子,听明白了吗?开始!

(学生在读、画的过程中,教师指导:有的句子不是直接写鹅的,而是从狗的眼中看到的,要注意区分,不要多画,也不要丢掉。)学生读和画,教师在黑板上画鹅、狗、盆、篱笆。

1、首先我们请出两位演员登场。它们在干什么?“鹅要吃饭了,狗躲在旁边看”。怎么看?它想干什么?(暗中观察,等待时机)书上用了个什么词?(窥伺)

师:我刚才听好多同学读得都特别的好,你们能想办法,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把鹅吃饭有意思的样子再现出来吗?播放课件( 图 )

你们可以同桌想象它当时的样子,说一说;也可以分角色读一读,也可以自己读读„„我们看哪组同学表现得最精彩。

生准备、汇报

A第一种情境:(一组汇报——师评——1人读)

师:(评)唉,听出来了吗?连附近的狗都发现鹅老爷吃饭的规律了,看来鹅吃饭三眼一板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一直三眼一板,谁能再把这部分读一读。

B:第二种情境:(一组汇报——师评——2、3人读) 师:(评)想想,这鹅就连见了路过的生人都要厉声叫嚣,那它的饭被狗吃了,他得气成什么样呀? 每个人都读读。

现在,那只捣蛋狗已经扬长而去,舞台上就剩下谁了?(鹅老爷)怎样的鹅老爷?(高傲的)谁能读出它的高傲?

在读的过程中,找出写鹅老爷叫声、步态和吃相的词语。

有狗来偷吃、捣乱的时候,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昂首大叫、踏着方步、责备不周)

讨论叫声该写哪个词:厉声叫骂是鹅老爷对谁的?(对狗)昂首大叫呢?(对人)那你觉得哪个词更能体现鹅的高傲?昂首大叫,冲着人发脾气,连人都敢责备。 丰老先生对这只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真是架子十足!”“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留给你的感叹是什么?

4、那为了让我们的鹅老爷能吃好饭,我们把它的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不就行了吗? 生:不行,说理由。

[课件]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师:真是太高傲了,谁能把它的高傲读出来。(3人)

就是这样一只高傲的鹅,主人却不胜其烦,给这位鹅老爷当起了堂倌——服务员,天天去侍候它吃饭。你觉得作者喜欢这只鹅吗?(喜欢) 喜欢它,为什么还说它高傲,昂首大叫、厉声叫骂、三眼一板„„(学生自由交流)(对照板书)平时,你的爸爸妈妈有没有特别喜欢你,却用一些反话来说,比如说:你特别调皮,爸爸说你是个“小调皮蛋”、你早晨起床不爱叠被子,妈妈说你真是个“懒家伙”

你一定也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它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有没有对它说过这样的话?以后有机会,你也可以学习丰老先生的这种语言和写作方法,写一写你观察的小动物。

俗话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老师相信,只要你用心,你的文章一定也会和丰老先生的一样精彩!

板书设计:

13 白 鹅

叫声

高傲 步态 喜爱

吃相

推荐第4篇:《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生字。

2、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学习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引导学生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通过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内心的活动,挖掘人物潜在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简介时代背景,导入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记述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二、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通过预习,请问:课文中夜莺的歌声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 “夜莺”指的是谁?(小男孩) “夜莺的歌声”是什么意思?(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送情报。)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 2出示句子。读句子,思考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四、理解课文

(一)

1、读“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歌声有什么作用?

2、德国鬼子是怎样发现小男孩的?从哪儿可看出小男孩是有意让敌人发现的呢?读第

2、3自然段。

思考:“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停了一会儿”说明“小夜莺”发觉了敌人,“新的劲头唱起来”说明“小夜莺”经过思考决定去吸引敌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消灭敌人。

教师:在那惊心动魄的卫国战争年代,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却如此沉着,引诱敌人,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机智勇敢、机智地与敌人斗智斗勇。 3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教师: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你能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吗?找一找、画一画相关的语句,想象当时是怎样一番情境呢?找到后与你的小伙伴们交流一下吧!谁愿意来汇报一下。

学生:…… 课件出示:对话

4还有那些句子体现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小夜莺”很自然地告诉敌人自己会学杜鹃叫,这样是给游击队报信做准备,为下文消除敌人的疑虑作铺垫。) “人呢?战争一开始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课件出示:对话

5分角色齐读对话,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野兽”实际指什么? “小夜莺”利用大家的话又一次骂了敌人,并把敌人比喻成“野兽”。从中可以看出“小夜莺”在面对所痛恨的敌人时表现出的冷静、机智和勇敢的性格特点。

(二)过渡:由于孩子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路上,小男孩又唱起了夜莺的歌。

1指名读句子“小孩有时候学……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 (为了麻痹敌人,以便他后来用鸟叫向游击队传送情报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 (1)体会“小夜莺”当时的动作、神情。

(一甩一甩……答非所问……故意装作不懂事、天真贪玩,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取得敌人的信任。) (2)体会“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中的“好像”一词。

(“小夜莺”并不是真的把德国鬼子忘了,而是在暗地里数敌人的人数和武器。) (3)体会“军官突然问”中的“突然”一词。

(德国鬼子也不是好对付的,他们不是弱智,很狡猾,“小夜莺”时刻有着生命危险。而“小夜莺”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回答得又是多么的巧妙和机智!) 3齐读第二部分。

(三)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 1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三部分,边读边思考,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2读“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歌声的作用是什么?(传递情报) “越来越响”说明“小夜莺”离游击队员越来越近,一场战斗即将打响。 3从“如果我们……不要忘了……”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说明小夜莺的重要作用,他不止一次用这种方式同游击队联系,还说明游击队对他安全的关心。) 4孩子的举动,以及巧妙地对付德国军官的问话,都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害怕吗? 出示题目:为什么小男孩能如此沉着、机智、勇敢呢?用以下词语,用一段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

憎恨 临危不惧 热爱 应变自如 祖国 毫无惧色 敌人

(四)小夜莺是第一次执行这样的任务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指名读最后两部分。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3这歌声有什么作用?与哪里相照应?

五、总结全文

1是什么使小男孩要这样不顾个人安危地与敌人斗争呢?你想对“小夜莺”说什么? 2苏联卫国战争在无数“小夜莺”的帮助下,终于在1945年取得了最终胜利,我们来看一看。出示课件: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影片。

推荐第5篇: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一、导入

教师播放夜莺的叫声,问同学们,这种鸟的叫声好听吗?你知道这种鸟的名字吗?老师告诉你它的名字叫夜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叫《夜莺的歌声》请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教师板书,生书空)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生提问)

二、学生自主读文

师: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有的问题是不是自己能解决。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检查自学、了解大意,理清脉络。

1师:课文里有些词语比较有难度,谁愿意来读第一行出示词语:削口哨 木屑

蘑菇

拧下来

(找生读,教师) 师:善于观察的孩子一定发现了这组词语里面还藏着两个多音字呢,谁来说说?你能用它再组个词吗?(对削、拧组词)

师:谁愿意来读第二行?(课件出示 挺巧 不慌不忙 塞到

甩胳膊 兴致勃勃

宛转)找生读

师:细心的孩子一定又发现了这组词语的奥妙,谁来说说?(指生说)课文中还有哪些动词是也是写小夜莺的?(找生说)这些动词的应用让我们的眼前就有了一个活生生的小夜莺的形象,对于刻画人物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写作文时可要好好借鉴呀。

师:谁愿意读读最后一行?出示词语:阴沉

盘问

轻蔑

呻吟

滚到

断断续续

这些词语又是写谁的呢?从中能体会到什么?(指生说)师评语:体会的挺好,领着大家读一遍吧。

2词语会读了,我们看看本课难写的字吧,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来写吧,教师板书“滚”、“毁”、“惯”学生说注意事项,“”

师:滚字很不好记,老师在小时经常写错,后来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个字,终于发现了记住它的独门秘籍,观察左边,有一辆车飞驰而过,溅起了很高的水墙,观察右边,有个老公公非常害怕凉水使自己感冒,就把自己严严实实地裹在衣服里面。现在,你也记住了吧?

3师:看来大家对 生字新词都掌握了,老师想问问,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指生答),地点是哪里?生答,主要人物都有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找生答。(战争刚刚结束,村庄外灌木丛旁的河岸边,小夜莺,德国兵,游击队)。课件出示。 师:谁能根据这些关键词语,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指生说。 师小结:同学们看到了,归纳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知道故事发生的-----指生说。课件出示时间、地点、人物、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

四、熟读课文,概括内容。师:

推荐第6篇:《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滨城区北城受田小学

张爱美

【教材简析】

《夜莺的歌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形近字作比较并组词的方法,认识“屑、挺、拧、磨、鬼、呻、吟、宛”8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看图片等方法理解“沉寂、烧毁、空旷”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通过看图画、文字资料、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热爱家乡的精神。

3、通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夜莺与敌人的对话,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4、通过观察比较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相同之处,了解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感受人物的内心的活动,挖掘人物潜在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师生共话小英雄

1、同学们,战斗中的小英雄,你都知道谁?简要说说他们的事迹吧。

2、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再去认识一位小英雄,他的名字叫“夜莺”(板书课题) 活动二:课前预习我最棒 (出示课件)

1.比一比,再组词。

肖—削-屑

磨—蘑

龟—鬼

廷—挺

宁-拧

申—呻

今—吟

宛-蜿 (出示课件) 2.读词语。(沉寂、盘问、凝神、以防万

一、断断续续、杂草丛生等)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篇幅很长,越长的文章,学生越容易读不好,读不顺,字词基础一定要打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活动三:抓重点、悟品质

1、孩子们,课文中的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板书:机智、勇敢、顽皮)

2、你又是从哪看出夜莺的机智、勇敢和顽皮的呢?快速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句子。

3、交流反馈: (课件出示)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1)当敌人听到前半句时,心里怎么样? (2)当敌人暗喜时,小夜莺却把话锋一转,说————那他这是在干什么?

(3)小夜莺为什么要戏弄敌人?小夜莺嘴里说的麻雀、乌鸦、猫头鹰其实指的是? (4)请你也来学学小夜莺戏弄一下敌人好吗?

师:课文里像这种一语双关的话还有好几句呢?能找出来读读吗?

“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1)这里有野兽指的是谁?小夜莺为什么要把敌人当成野兽? (2)课件出示:走进沉寂的小村庄,透过弥漫的硝烟,我们看到: 原本热闹美丽的花园,此时(

);(理解:空旷) 原本苍翠的树木,此时(

);(理解:烧毁) 原本安居乐业的人们,此时(

)。

(3)是啊,战争太可怕了,敌人太可恶了。可是小夜莺在说这话时能不能把心底的那份憎恨表露出来呢?

(4)所以面对敌人的追问,小夜莺是不慌不忙地回答。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不慌不忙地来读一读吧。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孩子回答。(敌人听到这话时,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当敌人问话时,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还在人不易察觉的时候戏弄敌人。敌人问树林里有没有游击队,孩子用话岔开,用蘑菇来回答,答非所问,装作什么也不知道。)

4、分角色朗读

这小夜莺的话可真有意思,下面请和你的同桌一个当军官一个当夜莺好好地读一读他们之间的对话。注意他们的语气和神态哦。

师:看着你们读得津津有味的,我也好想读了,那我来当军官你们来当小夜莺好吗?

【设计意图:学到这,学生心中已经充满了对敌人的痛恨,在分角色朗读中得以发泄,他们十分乐意,也十分投入。】

小结:我们回顾了小夜莺与德国军官的对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语言)在他们的周旋中,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小夜莺的表现吗?板书(机智 勇敢

) 【过渡:从人物语言可以看出人物的品质,我们还可以通过神态、动作、甚至外貌的描写 去体会,来继续汇报。】(板书:神态、动作、外貌)

5、动作描写

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1)这段话是对小夜莺的(

)描写

(2)圈出表示动作的词:唱、叫、一甩一甩、打、弯、拾、踢。(指名上台画)

(3)小孩子为什么学夜莺唱,又学杜鹃叫?(他学夜莺和杜鹃叫,是在麻痹敌人,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 (4)“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这句话是不是比喻句?用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全忘了”小夜莺不是把德国鬼子忘了,他装着把德国鬼子忘了,实际上是在麻痹敌人,暗地里却在数敌人的人数和武器。)

(5)这段话表面上写了小孩怎么样?而实际上是为了说明什么?(这句话讲他好像沉浸在大自然当中,天真自然,这样做实际是在迷惑敌人,使他们觉得他只不过是个顽皮、贪玩的孩子,以取得敌人的信任。)

(6)小男孩的镇定从容又不失顽皮,你能用朗读体现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这些动作是小夜莺故意表现出来的,这正是他糊弄敌人的巧妙之处,应引导学生抓住这一重点进行研读。】

6、神态描写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他真的很快活吗?)小夜莺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他的神情很自然,可见小孩的 胆量非常大。 过渡:机智、勇敢的小夜莺用歌声把敌人引进了埋伏圈,敌人伤亡惨重,这次战斗大获全胜。 活动四:作比较,明写法

1、课文题目是“夜莺的歌声”,文中几次写到夜莺的歌声?请划出来。仔细读读,作者 写夜莺的歌声的目的是什么?

2.指名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三个自然段。想一想,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 三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三个自然段是互相照应的的关系,即首尾呼应。) 3.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都是说小孩在发出夜莺的歌声,以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这样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使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十分完整,同时也强调了夜莺又在执行新的任务。我们今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认真运用这种首尾连贯、前后照应的写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活动五:总结全文,升华思想

1、总结:孩子们,尽管我们离战争比较遥远,炮火纷飞的镜头只是在电视或电影中见 过,但是我们要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呼吁和平,反对战 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其实,这也是我们大家本单元学习的主旨。

2、同学们,课外继续了解战争中的小英雄的故事?下节课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语言

夜莺

动作

机智

勇敢

神态 资料链接

苏联卫国战争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纠集其附庸国芬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分三路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使苏联国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欧洲主战场,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二次大战进入了新阶段。

卫国战争初期,德军迅速占领立陶宛全部,拉脱维亚大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一部分。1941年10月,德军大举进犯莫斯科,苏军展开积极防御,消灭德军大批有生力量,1942年1月取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1942年11月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反攻,1943年2月2日全歼德军主力,德军损失惨重,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苏军基本上扭转了卫国战争和二次大战的全局。不久苏军又取得了库尔斯克战向的胜利,收复大片失地。1944年苏军发起战略性总反攻,通过对德军10次打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并把军事行动转为在德国及其附庸国的领土上进行,迫使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先后退出战争,转而反对德国。

1945年初,苏军展开强大攻势,攻入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进占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并于5月8日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

推荐第7篇:《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不慌不忙、杂草丛生、聚精会神、模模糊糊、以防万

一、断断续续”等词语。

2、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的精神。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引导学生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通过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内心的活动,挖掘人物潜在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3、理解本文中首尾照应的写作手法。板书设计:

吸引敌人

14、夜莺的歌声 麻痹敌人

传递情报

小男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教学策略:

1、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2、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3、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4、本文的故事情节较强,教学中让学生抓住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来理解课文,尤其是故事发展这部分,重点让学生找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人物的言行,想象人物内心活动,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小夜莺的精神品质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同时从故事中受到爱祖国、爱和平的教育。

教与学过程设计:

一、简介时代背景,导入新课

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教师进行补充。

二、自主学习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在那惊心动魄的卫国战争时代,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却如此沉着、机智地与敌人斗智斗勇,在课文字里行间中,你能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吗?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探究

1、读“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歌声有什么作用?

2、德国鬼子是怎样发现小男孩的。从哪儿可看出小男孩是故意让敌人发现的呢?让学生自己读书,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读一读。

思考: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机智勇敢、机智地与敌人斗智斗勇)

3、文中那些句子体现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二)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你能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吗?找一找、画一画相关的语句,想象当时是怎样一番情境呢?找到后与你的小伙伴们交流一下吧!谁愿意来汇报一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进行理解。

4、还有哪那些句子体现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让学生读句子:“人哪?战争一开始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5、分角色齐读对话,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野兽”实际指什么?由于孩子巧妙的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路上,小男孩又唱起了夜莺的歌。

指名读句子“他有时候学„„好像把身边的军官会忘了。”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

(1)体会小夜莺当时的动作、神情。

(一甩一甩„„答非所问„„故意装做不懂事、天真贪玩,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取得敌人的信任。)

(2)体会“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全忘了”中的“好像”一词

(小夜莺不是把德国鬼子忘了,他装着把德国鬼子忘了,实际上是在麻痹敌人,暗地里却在数敌人的人数和武器。)

(3)体会“军官突然问答”中的“突然”一词。

(德国鬼子也不是好对付的,他们不是弱智,很狡猾,小夜莺时刻有着生命危险。而小夜莺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回答得又是多么巧妙和机智!)

3、齐读第二部分。

(三)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

1、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三部分,边读边思考,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2、读“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歌声的作用是什么?(传递情报)

3、从“如果我们„„不要忘了„„”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4、孩子的举动,以及巧妙地对付德国军官的问话,都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害怕吗?

(四)小夜莺是第一次执行这样的任务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指名读最后两部分。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3、这歌声有什么作用?与哪里相照应?

五、总结全文

写一写,你想对小夜莺说什么?

作者单位:安丘市景芝镇工贸城学校

推荐第8篇:《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热爱家乡的精神。

2、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热爱家乡的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教学重难点:

1、教学第一部分,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热爱家乡的精神。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夜莺用歌声(引诱敌人),给敌人带路,又借歌声(传递情报),最后协助游击队(歼灭了敌人)。

2、对于这样一个孩子,你们最想把哪个词语送给他? (机智

、勇敢等)

二、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人物的句子。

师:课文是通过人物的哪些描写来体现他的机智、勇敢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部分,也就是1-24段,找出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和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在句子下面做上记号。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或感受。开始吧!(5分钟)

三、品读描写人物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1、找出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师:完成了吗?看到每位同学的课本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写了好多感受和理解,这样的读书习惯真好。那么,我们先来看看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好不好?谁找到了?

生: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出示ppt:孩子„„望着他。

A、这里面哪个词描写了孩子的神态?(快活)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他的快活吗? B、指名读。师:读出“快活”了没有?谁再来?点生读。师:“快活”读的特别好。 C、示范读。师: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师: 一个“快活”怎能看出孩子的机智勇敢呢?生谈。

师:在敌人面前不但不害怕,还怎样?——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还有补充的吗?

师:我们常说快活是孩子的天性。在敌人面前他还能保持这样的天性,可见他怎样? 生:非常勇敢。

D、齐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快活和勇敢。 师:读得真好!再来一次好不好?(10)

2、找出描写小孩动作的句子。

师:太好了!接着再看看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谁找到了?

生读——

出示: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A、师:一会儿学鸟叫,一会儿打树枝,一会儿踢球果。在你的眼里,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生:顽皮,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等。

C、你能用声音表达出他的(顽皮,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吗?

D、你们都觉得这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可是,此时此刻,他真的就那么无忧无虑吗? E、为什么?(他此时表现出来的无忧无虑是想让军官对他怎么样?) 或:在你们的眼里,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谁再来说说?

生:是一个勇敢的孩子,在军官面前,他不仅不紧张,他还用手打着树枝,用脚踢着球果,这样的动作是想让军官上钩,是想让军官认为他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F、带着我们自己的感受,齐读这句话。(17)

3、找出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

过渡:通过对小夜莺的神态和动作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活泼天真的孩子,也感受到了他的机智勇敢,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他的语言描写,(出示)这是他和军官的一段对话,你会对他的机智勇敢有更深的体会。 (1)、自由练读。我们先开始练读这段对话,开始吧,放声读! 军官: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

夜莺: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军官:你这个坏家伙!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夜莺: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军官:蠢东西 呶,你认识往苏蒙塔斯村去的路吗?那个村子大概是叫这个名字吧?

夜莺:怎么会不认识!我和叔叔常到磨坊那儿的堤坝上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 呢,能吃小鹅! 军官:好啦,好啦,带我们去吧。要是你带路带得对,我就把这个小东西送给你。要是你把我们带到别处去,我就把你的脑袋拧下来。听懂了吗? 军官: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

夜莺: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师:好。都读完了是吧。通过这番对话,你觉得小夜莺是个怎样的的孩子?你来说。 生:机智。

师:机智的。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生:“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师: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的感受是小夜莺很机智,把军官比作蘑菇。

师:把军官比作蘑菇,这是你的感受。军官问的是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就这一句,你们怎么感受到了他的机智?谁来补充?

生谈。

师:军官问的是有没有游击队,他却回答说蘑菇。这叫——答非所问。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让军官相信他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孩子不想把游击队的秘密说出来„„

师:说得太棒了!两个同学都理解得非常好。你还从哪个句子体会到他的勇敢? 生:“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师: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夜莺还说了许多小动物。

师:还把自己当成了夜莺。怎么看出夜莺的聪明的? 生:答非所问。你说东,他答西。从中看出他的机智。 师:让其他同学说说其他感受。 生:“怎么会不认识!我和叔叔常到磨坊那儿的堤坝上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 呢,能吃小鹅!” 师: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是为了让军官相信他,他会将军官带到哪儿? 生: 游击队。

师:可见他的机智。

生: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师:听听你的意见。

生:他把德国兵比作野兽。 师:他把德国兵比作野兽。这是在骂他呀!为什么会骂他,讽刺他?我们乍一听,似乎这个孩子太天真,什么都不懂。细细一想,真的有野兽吗?其实是暗指敌人。因为敌人来侵略他的家乡。小夜莺在敌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不但欺骗了他,而且还漫骂了他,足见其机智勇敢。 师:有没有人关注军官?军官又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生:坏人。

师: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生:凶恶。

师: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他的凶恶的? 生:“好啦,好啦,带我们去吧。要是你带路带得对,我就把这个小东西送给你。要是你把我们带到别处去,我就把你的脑袋拧下来。听懂了吗?”

师:一个“拧”字读出了军官的凶恶,读的真不错! 师:军官还有哪些性格特点? 生:“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

师:从这句话里又可以看出军官怎样的性格特点? 生:害怕游击队。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军官是怎样的人? 生:军官警惕性很高。

师:说的真好!还有补充的吗? 生:内心怕死。

师:正是因为怕死。他的警惕性很高,你理解得很好。

师:他很想让小夜莺带路,但他又不能完全相信小夜莺。所以在不断地盘问,不断地试探,是不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军官特别地警惕。面对这样警惕的敌人,小夜莺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可是,他害怕了吗?(没有) 这就能看出他很——勇敢。面对这样的敌人,他一次又一次地骗过了敌人,从中可以看出,他很——机智。 (2)、汇报交流。

过渡:通过这番交流,小夜莺和军官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我们一起来说说小夜莺是怎样的孩子?军官是怎样一个人?

板书:小夜莺

机智

勇敢

军官

凶狠

警惕

那么能用你们的声音通过他们的对话来呈现他们的形象吗? (3)、同桌练习对读。

师:读完了?看你们练习得很认真,像模像样的,老师都想来读一读,谁来和我配合着读?

你想读谁的话?(军官)军官既凶恶,警惕性又高,可不好读哟!那么就让我来当活泼可爱的小夜莺吧! (4)、师生合作对读。 师:怎么样?读得好不好?读的特别好。尤其是他的神态、动作。那么我们也来像他一样,加上神态、动作,同桌之间再来练一练,进行对话,好不好? (5)、自由练习对话。(6)、指名展示对话。

师:都读完了?很多同学都读了第二遍了。我们请两位同学来演一演,读一读,演示一下。 师: 怎么样?军官读的很流利,但还缺少点表情。再请一组起来读。

师:加了表情了么?有了表情、语言、动作,就是从中体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结束语:当敌人来侵略我们家乡的时候,就是有无数像小夜莺这样的孩子和大人奋起反抗,他们的机智勇敢来自他们对家乡的热爱。这节课我们知道小夜莺用自己的机智活泼麻痹了敌人。那么,后来他又是怎样帮助游击队队员消灭敌人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推荐第9篇: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车家庄学区

冯博平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课文首尾照应的写法;

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宛如”、“兴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练习用“宛如”“兴致勃勃”造句。【教学重点难点】

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联系实际,练习用“宛如”、“兴致勃勃”造句。【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课文首尾照应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理清思路

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分为五大段。

二、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从哪些地方你读懂了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读文,悟出字里行间的意思,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学生会回答:第1自然段从“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可以看出战斗紧张激烈,刚刚结束。没有人会在这里停留。

从军官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可以看出这么好听的夜莺的叫声,引起敌人的怀疑。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

是只有我一个!”从这个感叹号中看出孩子机智巧妙地戏弄敌人。

这一段讲了德国兵发现了学夜莺叫的孩子,并叫他带路。

2、这一段中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他们研究语言文字的潜力,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有人会问:“为什么这个孩子在离敌人很近很近的地方?他不害怕吗?”有人会问:“德国人是侵略者,小男孩干吗还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呢?”有人会问:“„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句话什么意思?

3、大家讨论这些问题。

发散大家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小结:孩子是主动和敌人接近的,此时已做好诱敌入埋伏圈的准备啦!孩子在敌人面前装着什么都不懂也不怕的样子,来掩护自己,麻痹敌人。孩子对敌人的憎恨,把德国鬼子称之为野兽。

4、默读这一段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机智、勇敢、沉着、自然。

5、他凭着机智勇敢,引着德国鬼子一步步地朝伏击圈走去,敌人还认为他是“蠢东西”呢?其实呢?

三、学习第二段

1、第二段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呢?

孩子故意麻痹敌人,使他们觉得这只不过是个顽皮的小孩。什么也不放在心上,挺听话的一副没什么心眼无忧无虑的样子。要读出轻松、幽默的语气。

2、指名读第二段,大家评议,老师指导。

3、其中“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要读得轻松,语调上扬些,显得欢快。

“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是敌人故意问的,说明敌人心存戒心,语气要低沉一些。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孩子不正面回答,用话岔开,说明他机智,语气应似疑惑不解的。

四、学习第三大段

1、让学生小声自读第三大段。找出小男孩是如何配合游击队员歼灭敌人的句子来。然后指名回答。

2、抓重点语句、深入理解。

投影出示重点句,指名朗读后,大家分成四人学习小组讨论。

⑴ “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这句话中的“夜莺的歌声”指什么?这时教师可以出示两种解释,让学生判断。

① “真的夜莺鸟的叫声”。

② 小男孩的口哨声。

让学生在选择答案后,说明理由。使学生从中体会出游击队员埋伏在树林深处。他们是通过小男孩学夜莺的口哨得知情报的。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语句中蕴含着人物间的活动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换词。把“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换成:“夜莺的歌声由远及近了。”行不行?为什么?讨论,认识到换成“由远及近”不行。因为“越

来越响”有提醒和暗示的作用,让游击队员快点准备好。这说明孩子和游击队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第二步在这一段中去掉这句话行不行,为什么呢?不行。因为这句话说明小男孩发送情报十分及时,镇静、自然,能麻痹敌人。同时体现出配合十分默契。游击队员同小男孩之间巧妙地织成天罗地网,只等德国鬼子来钻啦!而此时德国鬼子还全然不知是怎么回事呢?

⑵ 体会下一个重点句,投影打出:“32个鬼子……”那个人说。“两挺机关枪。”

体会出原来夜莺和杜鹃已不是鸟叫声了,而是暗号。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枪。可以想到,孩子同游击队用这种方式联系已经不止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五、学习第五段

读读倒数第1、2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知道了什么?

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关系,是首尾照应。这样的写法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从而更有力地表达了小男孩发出夜莺的叫声,是为了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的主题。

六、小结

小男孩用夜莺的歌声在村口引诱来德国鬼子;又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传递情报。他巧妙地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让我们永远记住他这位小夜莺,永远记住他的歌声吧!

七、作业

1、搜集有关卫国战争的故事。

2、看小说《卓娅与舒拉的故事》一书。【板书设计】

推荐第10篇: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13、夜莺的歌声

教学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默、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等问题;会用“宛如、兴致勃勃”造句。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勇敢、机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4、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难点:从“小夜莺”言行中体会其机智勇敢。 教法:讲授法、引导法。 学法:质疑探究法。 教学准备:

1、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2、没见过“杜鹃、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这两种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会用“宛如、兴致勃勃”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教学重点: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会用“宛如、兴致勃勃”造句。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讲述 引发兴趣

战争是无情的,是残酷的,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其惨重的损失。在古今中外的战争中,侵略者总是没有好下场的。保家卫国的勇士们,上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下有七八岁的孩童,他们不怕牺牲,不怕流血,千方百计地打击敌人,有些侵略者直到全部被消灭了,还不知道是怎么落入了抵抗组织巧妙地设下的陷阱中的。不信,我们一起学习《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

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听范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简介情景,加深印象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苏联红军作战,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四、再读课文,落实字词

课文是如何将这一生动事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再读课文,读时注意本课的生字词。

1、你要提醒同学要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2、你们还有不理解的词吗?

空旷:地方开阔,没有树木,建筑物等。这里是指树林建筑物等被破坏后的景象。

沉寂:非常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

轻蔑:看不起,不放在眼里。

凝神:精神高度集中。

宛转:声音抑扬动听 。

兴致勃勃:兴致、兴趣,这里指兴趣非常浓厚的样子。

宛如:好像、仿佛。

(1)“宛如”说一个比喻词,可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2)读文中有“兴致勃勃”的句子。“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学生仿照文中句式练习造句。(谁,什么时间)兴致勃勃(做什么)

五、了解课文结构

1、全文以空行为标志,分为四部分,下面请同学们找出各部分的起止,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2、根据你的理解,试着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六、留下悬念,布置作业

孩子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夜莺”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我们下节课再仔细读课文,通过讨论得到答案。现在请孩子们完成以下作业:

1、抄写课后要求写的生字,注意以下字的写法。(老师在黑板上范写)

喂 挺 甩 滚 毁 惯

板书设计:

12、夜 莺 的 歌 声

第一部分: 诱敌入林 第二部分: 林中传信

第三部分: 歼灭敌人 第四部分: 再次执行任务 课后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勇敢、机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勇敢、机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引入新课

孩子们,上节课,老师同大家一道初步阅读了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但还不够,要想把这个故事讲得精彩些,我们这节课还得进一步地理解课文,通过讨论,看“夜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孩子,特别是要把课文中没有明明白白写出来的内容想象出来。如“夜莺”这样做、这样说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德国兵又会怎么想。

二、粗读课文,理清脉络

1、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们首先弄清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上节课我们已经分好了段,现在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默读课文。

3、讨论后板书:(诱敌入林,林中传信,歼灭敌人,再行任务)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了课文,文中的“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机智、勇敢)

2、孩子们认真读课文,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可体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用 “──”画出来。可以边读边画,也可读完后再画,还可以批注自己的理解。

3、小组交流自己画的内容,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4、全班交流,孩子们无论谈到哪里,老师都要引导孩子们理解,并指导朗读。

5、下列句子应组织全班孩子讨论:(学生说到哪句,就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2)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3)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下?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⑷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脯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⑸你说的是一种磨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磨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⑹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四、感情升华,角色朗读

1、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几个句子,通过讨论,你有什么新的感受?(板书:爱国)

2、是呀,我们越读越感到小夜莺真是机智、勇敢、爱国,请孩子们带着这份感受分成小组,分角色读读全文。

3、组织全班性的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对话片断。

4、前后联系,体会写法

孩子们读得很好,一个机智、勇敢、爱国的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为什么呢?请孩子们把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与结尾的两个自然段联系起来读读,再讨论它们有什么联系。这就叫首尾照应。这样写,往往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在习作时,也可以学习运用这样的写法。

六、课后延伸,布置作业

1、在苏联的伟大的反法西斯的战争中,所留下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不仅仅是小“夜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卫国英雄,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有一位就是她,他的名字叫卓妞。孩子们可以上网查阅或查阅有关书籍,读读她的故事。

2、作业:

⑴ 照样子,写词语: 例:越来越密、弯弯曲曲

⑵ 填空:文中的“夜莺”指(),“歌声”指(),用这种“歌声”是为了告诉游击队(),表现小“夜莺”()。

板书设计:

12、夜莺的歌声 机智、勇敢、爱国 课后反思:

第11篇: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课文首尾呼应应写法。

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宛转”、“兴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二教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文。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的每个段落概括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要求:

1.在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

2.怎样理解课文中的几句话:

(1)“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让他带路。)

3.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勇敢机智聪明活泼能干自信)

4.小结。

五、作业。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课文,学习小夜莺的品质及爱国的精神

2.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学课文,思考:

(1)一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了麻痹德国兵,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是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为什么夜莺“有时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为了麻痹德国兵,让他们觉得夜莺还是个孩子,顽皮又贪玩)

(3)夜莺回答德国军官的突然问话,表现了他的什么?(机智,灵活)

2.交流,朗读。

3.小结。

二、学习第三段。

1.学习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中能了解到夜莺的什么?(主要讲了游击队是怎样从夜莺那里了解到德国军情况的。从中了解到夜莺与游击队配合的默契,游击队与夜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

2.读一读表现夜莺机智的句子和游击队的对话,加深理解。

3.小结。

三、习第四段

1.“从松树林里发出一声口哨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游击队发给夜莺的暗号,让他迅速隐蔽)

2.游击队是怎样消灭德国兵的?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游击队为什么会全歼敌人。

3.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夜莺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河岸边?他在望什么?

4.课文为什么写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树叶差不多的绿颜色呢?(当孩子把敌人带进伏击圈,接到游击队发出的暗号时便于迅速隐蔽。)

5.小结。

四、总结全文。

1.课文紧扣题目,请把出现“夜莺”的地方划出来。

2.“夜莺的歌声”的含义:

一是小孩叫夜莺,他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让游击队消灭敌人,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

二是小孩用夜莺的叫声报告敌人的情况,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的声音;

三是小孩是个爱祖国、恨敌人,机智勇敢的小孩,夜莺的歌声是热爱祖国,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颂歌。

3.通过一件什么事反映什么?(通过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侵略者经过的记叙,反映了苏联少年的机智勇敢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4.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互相呼应)

五、作业。

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起因:引敌发现

主动接近

巧答盘问

取得信任

经过:诱敌进伏击圈 机智勇敢的

巧妙报告敌情 爱国主义精神

结果:全歼敌人

夜莺又叫

教后记:学习、体会课文首尾呼应应写法。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进入高年级,语文课堂提倡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也就是根据课文的中心找专题做小课题研读,指导学生用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课文,从而获取和运用知识。这篇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三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钩,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在教学时,适宜以“夜莺的歌声”作切入点,引导学生作自主性研究阅读,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屑、挺、拧、蘑、鬼、呻、吟、宛”8个生字,会写“削、喂、哨、挺、斯”等14个生字,懂得“呻吟、宛转、耷拉、轻蔑、以防万一”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体会文章所表现的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3、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2、难点:

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收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故事背景。

2、教师抄出课文生词及重点句(或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录音,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鸟儿的叫声好听么?(学生自由发言)

放夜莺歌声的录音,师:听听,这是什么鸟儿的声音?(板书:夜莺)

2、师小结导入:

夜莺的歌声多美啊!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夜莺的歌声。(师板书补充课题)

3、质疑过渡:

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写的内容不是介绍夜莺这种鸟儿,究竟是什么呢?请大家自己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事一堂课成功的开始。语文课上听鸟声,既是调动气氛,又切合文章主题,而内容与题目的“不挂钩”则是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自主阅读的“诱因”,使研究性阅读的开端。

二、学生自主读文

要求:读准确、流畅,标出自然段,想想故事主要写什么。

三、检查自学,了解大意,理清脉络

1、出示本课生词,学生认读,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2、小组内轮流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正音,并交流共同讨论课文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

课文围绕“夜莺的歌声”,主要写了什么事?

(战争期间,小“夜莺”巧妙地和敌人周旋,利用夜莺的歌声传送情报,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4、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与以往课文不同的地方吗?(每个部分以空行隔开。)

5、默读课文,看看四个部分分别讲什么?能不能分别用个词概括下作为小标题?

6、交流归纳:

第一部分──唱歌巧周旋。

第二部分──歌声传情报。

第三部分──森林灭敌人。

第四部分──唱歌站岗哨。

设计意图:本课篇幅较长,适宜学生分组交流,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快地抓住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四、合作读文,交流感悟

1、师:这个故事很精彩,请大家和同桌一起合作分角色读课文,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划下来。

2、学生分角色读文,划精彩句子。

3、课堂交流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简单说说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主体行为,教师无法替代。此处设计在于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文章语言,对句子的体会、理解是浅表的。教师应随机予以点拨指导,重在保护阅读积极性,为下节课的深入交流作铺垫。

五、作业

1、抄写本课词语。

2、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原文链接:http://www.daodoc.com/fanwen/jiaoan/jiaoxuesheji/1294259.shtml

第12篇:《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理解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文首尾呼应应写法。

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宛转”、“兴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文。

二、教学重点

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三、前准备:。

四、教学时间:二教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文第一部分。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

二、初读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文。

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文,说说文的主要内容,给文的每个段落概括大意。

四、学习文第一段。要求:

在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

2怎样理解文中的几句话:

(1)“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让他带路。)

3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勇敢机智聪明活泼能干自信)

4小结。

五、作业。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继续学习文,学习小夜莺的品质及爱国的精神

2学习文的写作特点。

一、学习文第二段

自学文,思考:

(1)一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了麻痹德国兵,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是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为什么夜莺“有时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为了麻痹德国兵,让他们觉得夜莺还是个孩子,顽皮又贪玩)

(3)夜莺回答德国军官的突然问话,表现了他的什么?(机智,灵活)

2交流,朗读。

3小结。

二、学习第三段。

学习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中能了解到夜莺的什么?(主要讲了游击队是怎样从夜莺那里了解到德国军情况的。从中了解到夜莺与游击队配合的默契,游击队与夜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

2读一读表现夜莺机智的句子和游击队的对话,加深理解。

3小结。

三、习第四段

“从松树林里发出一声口哨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游击队发给夜莺的暗号,让他迅速隐蔽)

2游击队是怎样消灭德国兵的?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游击队为什么会全歼敌人。

3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夜莺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河岸边?他在望什么?

4文为什么写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树叶差不多的绿颜色呢?(当孩子把敌人带进伏击圈,接到游击队发出的暗号时便于迅速隐蔽。)

小结。

四、总结全文。

文紧扣题目,请把出现“夜莺”的地方划出来。

2“夜莺的歌声”的含义:

一是小孩叫夜莺,他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让游击队消灭敌人,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

二是小孩用夜莺的叫声报告敌人的情况,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的声音;

三是小孩是个爱祖国、恨敌人,机智勇敢的小孩,夜莺的歌声是热爱祖国,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颂歌。

3通过一什么事反映什么?(通过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侵略者经过的记叙,反映了苏联少年的机智勇敢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4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互相呼应)

五、作业。

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起因:引敌发现

主动接近

巧答盘问

取得信任

经过:诱敌进伏击圈 机智勇敢的

巧妙报告敌情 爱国主义精神

结果:全歼敌人

夜莺又叫

教后记:学习、体会文首尾呼应应写法。

第13篇:夜莺的歌声 教学设计

13、《夜莺的歌声》第1课时教学设计

武山县咀头乡新泉小学

焦秀

【设计理念】

进入高年级,语文课堂提倡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也就是根据课文的中心找专题做小课题研读,指导学生用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课文,从而获取和运用知识。这篇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三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钩,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在教学时,适宜以“夜莺的歌声”作切入点,引导学生作自主性研究阅读,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屑、挺、拧、蘑、鬼、呻、吟、宛”8个生字,会写“削、喂、哨、挺、斯”等14个生字,懂得“呻吟、宛转、耷拉、轻蔑、以防万一”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体会文章所表现的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3、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2、难点:

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收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故事背景。

2、教师抄出课文生词及重点句(或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录音,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鸟儿的叫声好听么?(学生自由发言)

放夜莺歌声的录音,师:听听,这是什么鸟儿的声音?(板书:夜莺)

2、师小结导入:

夜莺的歌声多美啊!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夜莺的歌声。(师板书补充课题)

3、质疑过渡:

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写的内容不是介绍夜莺这种鸟儿,究竟是什么呢?请大家自己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事一堂课成功的开始。语文课上听鸟声,既是调动气氛,又切合文章主题,而内容与题目的“不挂钩”则是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自主阅读的“诱因”,使研究性阅读的开端。

二、学生自主读文

要求:读准确、流畅,标出自然段,想想故事主要写什么。

三、检查自学,了解大意,理清脉络

1、出示本课生词,学生认读,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2、小组内轮流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正音,并交流共同讨论课文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

课文围绕“夜莺的歌声”,主要写了什么事?

(战争期间,小“夜莺”巧妙地和敌人周旋,利用夜莺的歌声传送情报,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4、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与以往课文不同的地方吗?(每个部分以空行隔开。

5、默读课文,看看四个部分分别讲什么?能不能分别用个词概括下作为小标题?

6、交流归纳:

第一部分──唱歌巧周旋。

第二部分──歌声传情报。

第三部分──森林灭敌人。

第四部分──唱歌站岗哨。

设计意图:本课篇幅较长,适宜学生分组交流,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快地抓住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四、合作读文,交流感悟

1、师:这个故事很精彩,请大家和同桌一起合作分角色读课文,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划下来。

2、学生分角色读文,划精彩句子。

3、课堂交流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简单说说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主体行为,教师无法替代。此处设计在于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文章语言,对句子的体会、理解是浅表的。教师应随机予以点拨指导,重在保护阅读积极性,为下节课的深入交流作铺垫。

五、作业

1、抄写本课词语。

2、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14篇: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小孩的机智勇敢。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析题。

1、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提示重点词)

2、提问夜莺本来指什么?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3、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是什么体裁吗?按什么顺序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4、谁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你觉得文中的小孩是个怎样的孩子?(机智、勇敢、聪明)

(二)、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先自己读生字然后开火车朗读生字。

2、指导学习重难点字。(毁、喂和滚的书写)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浏览课文,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分几部分写?你是怎样知道的?(以空行为标志分为四部分)

2、默读第一部分,从文中找出你认为能表现出小孩机智勇敢的句子?

3、小组交流各自找到的句子。

4、师生交流自学情况。(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并指导朗读)

5、提示学生这些重点句子是抓人物的什么描写?(语言、动作)

6、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

(四)、布置作业: 书写字贴,练习写字。 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小孩子

引诱敌人 机智勇敢 传送情报

消灭敌人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门小学 龚静文

【设计理念】

进入高年级,语文课堂提倡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也就是根据课文的中心找专题做小课题研读,指导学生用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课文,从而获取和运用知识。这篇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三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钩,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在教学时,适宜以“夜莺的歌声”作切入点,引导学生作自主性研究阅读,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屑、挺、拧、蘑、鬼、呻、吟、宛”8个生字,会写“削、喂、哨、挺、斯”等14个生字,懂得“呻吟、宛转、耷拉、轻蔑、以防万一”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体会文章所表现的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3、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2、难点:

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收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故事背景。

2、教师抄出课文生词及重点句(或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录音,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鸟儿的叫声好听么?(学生自由发言)

放夜莺歌声的录音,师:听听,这是什么鸟儿的声音?(板书:夜莺)

2、师小结导入:

夜莺的歌声多美啊!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夜莺的歌声。(师板书补充课题)

3、质疑过渡:

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写的内容不是介绍夜莺这种鸟儿,究竟是什么呢?请大家自己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事一堂课成功的开始。语文课上听鸟声,既是调动气氛,又切合文章主题,而内容与题目的“不挂钩”则是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自主阅读的“诱因”,使研究性阅读的开端。

二、学生自主读文

要求:读准确、流畅,标出自然段,想想故事主要写什么。

三、检查自学,了解大意,理清脉络

1、出示本课生词,学生认读,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2、小组内轮流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正音,并交流共同讨论课文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

课文围绕“夜莺的歌声”,主要写了什么事?

(战争期间,小“夜莺”巧妙地和敌人周旋,利用夜莺的歌声传送情报,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4、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与以往课文不同的地方吗?(每个部分以空行隔开。

5、默读课文,看看四个部分分别讲什么?能不能分别用个词概括下作为小标题?

6、交流归纳:

第一部分──唱歌巧周旋。

第二部分──歌声传情报。

第三部分──森林灭敌人。

第四部分──唱歌站岗哨。

设计意图:本课篇幅较长,适宜学生分组交流,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快地抓住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四、合作读文,交流感悟

1、师:这个故事很精彩,请大家和同桌一起合作分角色读课文,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划下来。

2、学生分角色读文,划精彩句子。

3、课堂交流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简单说说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主体行为,教师无法替代。此处设计在于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文章语言,对句子的体会、理解是浅表的。教师应随机予以点拨指导,重在保护阅读积极性,为下节课的深入交流作铺垫。

五、作业

1、抄写本课词语。

2、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破题提问,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夜莺的歌声

师:“夜莺的歌声”在本课中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小孩利用夜莺的歌声来传递情报。)

2、质疑过渡:

小“夜莺”是怎样与敌人巧妙周旋、为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读读课文。

二、深入读文,感悟体会

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夜莺的歌声?找出文中相关句子,多读几遍,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2、分别出示三处写夜莺歌声的段落,随机指导感悟:

出示:

⑴ 第2自然段:“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① 这段话描述了什么情景?

② 联系第1、3自然段,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士兵们和军官注意听着”、“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等词句,体会小孩唱得起劲是为了引起敌人的注意,才好把敌人带进埋伏圈,表现出勇敢。)

③ 仔细读小孩和军官的对话,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小孩在和敌人巧妙周旋?指名两学生分角色读这段对话,再交流体会。

(抓住“孩子赶紧把小刀放到衣袋里”、“快活的蓝眼睛”、“学杜鹃叫”、“夜莺到是只有我一个”、“不慌不忙地回答”、“野兽来了”、“很有信心地回答”等词句,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体会孩子与敌人巧妙地周旋:表面装傻,实际言语讽刺敌人、迷惑敌人相信他。)

设计意图:研究性阅读提倡抓住课文的主旨,针对教学目标做小课题研读。这里就以课题为切入点,抓住“夜莺的歌声”来帮助学生以简驭繁、高屋建瓯地把握文章主旨。随着阅读过程的动态生成,教师应在把握主线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研读课文,体会词句,从学生的交流中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归纳,从而体会人物品质。

④ 这部分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小孩的机智,在与军官巧妙地周旋?

(同以上方法,引导学生抓住第一部分最后5个自然段品味词句,体会意思。)

⑵ 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一边用手打着拍子。”

① 这里描述的“夜莺的歌声”写的是什么情景?(传递情报)

② 自读这部分课文,具体说说小孩是怎样传递情报的?

③ 同桌一起读第二部分课文。

⑶ 第四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

① 你读懂了什么?从最后一句话你看出了什么?(小孩学夜莺唱歌以假乱真,才能更好地迷惑敌人。)

② 这两段话和前面哪部分课文相似?分男女生对比读前三段和这两段,之间有什么联系?(首尾呼应,小孩唱歌实际是在放哨。)

设计意图:课文重点在于对“夜莺的歌声”的理解,因此教学时不需要逐段分析,抓住三处“夜莺的歌声”作发散点,以点带面,才能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去挖掘文字内在来体会人物品质。

3、从小孩的言行,你能想到什么词来赞扬他吗?(机智、勇敢。

三、总结全文,课外拓展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学到了什么?

2、你想对文中的“小夜莺”说点什么吗?动笔写一写。

四、作业

1、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写体会。

2、课后小练笔。

【板书设计】

巧周旋

机智 传情报

13、夜莺的歌声(宛转)

勇敢 灭敌人

站岗哨

第15篇:夜莺的歌声 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2.巩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训练要点。

3.了解课题与中心、内容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简介时代背景,导入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述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二、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通过预习,请问:课文中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 “夜莺”指的是谁?(小男孩)“夜莺的歌声”什么意思?(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送情报。)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

2、出示句子。读句子,思考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四、理解课文

(一)

1、读“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歌声有什么作用?

2、从哪儿可看出小男孩是有意让敌人发现的呢?读第

2、3自然段。

3、指名分角色读军官和孩子的对话,思考: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儿体会到的?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野兽”实际指什么?

4、再分角色齐读对话。

(二)过渡:由于孩子巧妙的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路上,小男孩又唱起了夜莺的歌。

1、指名读句子“他有时候学„„”,此时,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为了麻痹敌人,以便他后来用鸟叫向游击队传送情报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小组读第二部分。

(一甩一甩„„答非所问„„故意装做不懂事、天真贪玩,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取得敌人的信任。)

3、齐读第二部分。

(三)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

1、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三部分,边读边思考,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2、读“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歌声的作用是什么?(传递情报)

3、从“如果我们„„不要忘了„„”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说明小夜莺的重要作用,他不止一次用这种方式同游击队联系,还说明游击队对他安全的关心。)

4、分角色齐读课文,体会歌声的作用。(适时加入口技鸟叫)

5、孩子的举动,以及巧妙地对付德国军官的问话,都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害怕吗?

出示题目:

为什么小男孩能如此沉着、机智、勇敢呢?用上以下词语,说一段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憎恨临危不惧热爱应变自如祖国敌人毫无惧色坦然自若

(四

1、指名读最后两部分。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执行新的任务)

3、齐读“从孩子的嘴里„„”,这歌声有什么作用?与哪里相照应?读。

五、巩固,总结

1、找出文中其他相照应的地方。

2、文章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

师总结: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歌声”,它是文章的线索。机智勇敢的小男孩用歌声把敌人吸引到河边,用歌声麻痹敌人,把敌人带进树林,用歌声把情报传递给游击队。协助游击队歼灭敌人后,歌声又在河岸边响起。这歌声,歌唱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也歌唱了小男孩的爱国主义精神。

板书设计:

吸引敌人

14 夜莺的歌声

麻痹敌人

传递情报

小男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夜莺的歌声》课后反思

在品词析句时就好像误入了原始森林,一不小心就找不着了北,这是我极容易犯的毛病。今天我的这一堂课,从检查预习到整体感知应该说都是做得有条不紊的,能激发兴趣亦能以生为本。就是在品味语言时也还算能层层深入,如在品味“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一句话时,我先让学生想象“野兽”来了时的场面,然后读出人们的慌乱;接着问:小夜莺说的野兽指的是谁?他为什么要把敌人当作野兽?感受战争的残酷及夜莺对敌人的仇恨,并读出自己的感受。第三步是问:面对凶狠的敌人,小夜莺能把自己的仇恨表露出来吗?再读出小夜莺的不慌不忙。可是在品味人物的动作“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这个句子时就感觉自己问得太多了。其实我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然后再围绕着: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体会到什么?这一个问题来讨论,或许会有更大的收获。最糟糕的是,学生练笔反馈时我的评价。我要求通过人物的语言等写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文中的小夜莺他的语言上的特点就是一语双关和答非所问。然而,学生写上来虽有完整和故事情节,语言却都只是直白白的对话。对于这一点,我非但没指出来,还说“在我们4、3班里也看到了一群机智的小夜莺。”学生的心里虽乐开了花,可这是航向的错误啊。引以为荐呢!

第16篇: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课标本小语四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从“小夜莺”的精神品质中受到熏陶感染。 3.初步领会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从故事内容中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理解文章首尾照应的写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1.叫学生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2.搜集二战资料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资料。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读、悟结合,进而认识人物,体会情感,留给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

2.引领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抓住重点句段,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读,提高学生认识水平,从而受到文章情感的熏陶,引起学生的共鸣。

3.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充分体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学会在书上勾、圈、点、画。

4.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同学的发言。 5.充分体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机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一)介绍夜莺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夜莺吗?请你简要地说说你所知道的夜莺。 2.老师介绍

①种类90多种,分布甚广,世界各地都有。

②我们从一些文学作品里知道这是一种为了某种希望在黑夜里不停地唱歌,查到喉咙里唱出血丝,鸣到死亡才会停止的鸟儿,它的歌声婉转悠扬。

3.请听夜莺的歌声。(播放夜莺的叫声)

(二)出示课题

声音好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夜莺的歌声》

二、梳理课文

1.课文是说一只真的夜莺在唱歌吗?连读课文,文章到底写的是什么?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子?

3.课题是“夜莺的歌声”,表现的是小男孩子的机智、勇敢。这两者有联系吗?(引出:小男孩子的机智勇敢是通过他学夜莺叫来表现的)

4.那好,文中几次写出小男孩子学夜莺叫?每次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①找、标几次学夜莺叫序号;②读好;③批注

目的;④说一说怎样得出结论的?(待会擦掉) 第一次

引出“引诱敌人”

板书(引诱敌人) 第二次

引出“蒙骗敌人”

板书(蒙骗敌人)

第三次

①引出“传递信息”

②一声夜莺的叫声代表„„?一声杜鹃叫代表„„?

板书(传递信息)

③引出“歼灭敌人”

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各种形式读找出的。板书(歼灭敌人)

5.总结扣题。

三、品读

(一)引出学法

那么,除了学夜莺叫,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小男孩子的机智勇敢? 1.找

找出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

板书

1.找

标序号

2.朗读好

把你找出来的这些语句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好。

板书

2.朗读好

3.批注

把你认为体现小男孩子“机智、勇敢”的理由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最能体现的词打。

板书

3.批注理由

重点词

(二)学生解读文章 1.自学

(老师参与指点)

2.交流

可同桌,也可4人小组,看看找完没有;读得是否好;批注是否正确;把你搞懂了的问题讲给别人听,还没解决的看看能否讨论解决。

3.发言是你自己的,加分也是你自己的,集思广益。

4.如果你的帮辅对象因你的帮助发言精彩而得分,你也有3分。

(三)全班交流

1.请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对同学的发言你可以直接站起来反驳、补充。 2.交流(注意重点词及对话朗读),学生说到哪里就讲到哪里,处处紧扣“机智勇敢”,完成方法中的3点。

(四)小结。指板书,扣“机智、勇敢”。

1.小男孩子用“夜莺的歌声”来引诱敌人,主动为敌人带路,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传递情报。最后,让游击队把这伙强盗一网打尽。

2.从他与敌人的对话以及他的动作、神态中我们感到小男孩确实是机智勇敢。

四、小结、升华主题。

(一)爱国、恨敌。

1.德国兵

①那德国兵又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呢?——凶狠残暴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的?学生打不同的符号标序号(

)方法同前③想想读了刚才找的这些语句,你打算用哪些词来形容这些德国军?

2.小男孩不怕吗?①小男孩多大?和我们仿佛年纪,想想你们半夜三更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怕不怕?有歹徒入室抢劫你怕不怕?一条穷凶极恶的狗红着眼睛向你扑来,怕不怕?②小男孩面对的是杀人不眨眼的法西斯德国军,随时都有可能掉脑袋,他怕不怕?他是怎样沉着冷静,机智勇敢,是什么力量使他如此沉着冷静,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呢?动力是什么?

3.请听一组数据:德国法西斯发动的这次世界性的侵略战争,使6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卷入了血雨腥风之中,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在侵略苏联时,德国法西斯调用了190个师的兵,近5000架飞机和3410辆坦克,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妄想三个月内征服苏联,1941年6月德军兵临城下,开始了长达900天的围困,城内饿死近75万人啊!

4.这么残酷的战争,带给小男孩子的是什么?

①说起这伙强盗小孩是切齿痛恨

(板书:恨敌)恨不得把这德国侵略者碎尸万断。

②德国鬼子扬言三个月消灭苏联,小男孩不想成为一亡国奴啊,他要驱逐这伙强盗尽自己的德薄之力,他爱自己的国家啊。(板书:爱国)

③总结:所以,面对这一伙穷凶极恶的强盗,他会如些„„(机智勇敢)他的“机智勇敢”来自于对敌人的仇恨,对祖国的热爱。

(二)为什么用“夜莺的歌声”作题目。

1.因为,“夜莺的歌声”是小男孩爱国、机智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颂歌。这歌声是黑暗中的呐喊,这歌声是战斗的号角,这歌声是被蹂躏的人民对侵略者愤怒的声讨,何止一只夜莺在歌唱,有千千万万的夜莺在歌唱,在呐喊,在战斗。这是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宣言!1945年5月,苏联红军攻克德军首都柏林,迫使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

2.我们与小男孩一道共享胜利的喜悦,投入新的战斗,让我们齐读最后的段。

3.再读,读出胜利的喜悦,读出投入新的战争的欣喜。

五、结课。

同学们,学了课文,你想说什么?你想对小男孩子说什么?你想对德国兵说什么?

板书设计

25* 夜莺的歌声

引诱敌人

1.找

标序号

恨敌

机智

蒙蔽敌人

2.朗读好

爱国

勇敢

传道消息

3.批注理由

重点词

歼灭敌人

第17篇: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学习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3、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通过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内心的活动,挖掘人物潜在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中首尾照应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简介时代背景,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通过预习,请问:课文中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

‚夜莺‛指的是谁?(小男孩)

‚夜莺的歌声‛什么意思?(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送情报。)

二、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

2、出示句子。读句子,思考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三、理解课文

(一)

1、读‚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歌声有什么作用?

2、德国鬼子是怎样发现小男孩的。从哪儿可看出小男孩是有意让敌人发现的呢?读第

2、3自然段。思考: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交流:在那惊心动魄的卫国战争年代,一个各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却如此沉着,引诱敌人,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3、文中那些句子体现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你能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吗?找一找、画一画相关的语句,想象当时是怎样一番情境呢?找到后与你的小伙伴们交流一下吧!

4、还有那些句子体现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举例:‚人哪?战争一开始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5、分角色齐读对话,理解‚野兽‛实际指什么?

(二)过渡:由于孩子巧妙的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路上,小男孩又唱起了夜莺的歌。

1、指名读句子‚他有时候学……好像把身边的军官会忘了。‛ (1)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为了麻痹敌人,以便他后来用鸟叫向游击队传送情报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

(1)体会小夜莺当时的动作、神情。(一甩一甩……答非所问……故意装做不懂事、天真贪玩,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取得敌人的信任。) (2)体会‚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全忘了‛中的‚好像‛一词

(小夜莺不是把德国鬼子忘了,他装着把德国鬼子忘了,实际上是在麻痹敌人,暗地里却在数敌人的人数和武器。)

(3)体会‚军官突然问答‛中的‚突然‛一词。

(德国鬼子也不是好对付的,他们不是弱智,很狡猾,小夜莺时刻有着生命危险。而小夜莺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回答得又是多么巧妙和机智!)

3、齐读第二部分。

(三)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

1、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后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2、读‚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歌声的作用是什么?

3、从‚如果我们……不要忘了……‛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说明小夜莺的重要作用,他不止一次用这种方式同游击队联系,还说明游击队对他安全的关心。)

(四)小夜莺是第一次执行这样的任务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指名读最后两部分。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3、这歌声有什么作用?与哪里相照应?

五、总结与升华:是什么使小男孩要这样不顾个人安危地与敌人斗争呢?你想对小夜莺说什么?

板书设计:

14夜莺的歌声

吸引敌人 麻痹敌人 传递情报

小男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教学反思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说课稿

说课人 张海瑞

一、课文背景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述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二、过程与方法:

本文的故事情节较强,教学中我让学生抓住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来理解课文,尤其是故事发展这部分,重点让学生找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人物的言行,想象人物内心活动,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小夜莺的精神品质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同时从故事中受到爱祖国、爱和平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学习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3、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德育目标:引导学生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通过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内心的活动,挖掘人物潜在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中首尾照应的写作手法。 2013-4-11

第18篇: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之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旷、蠢、灶、蘑菇、岔。

2.新词:空旷、蠢东西、蘑菇、分岔、垂头丧气、轻蔑。

3.理解重点句:

(1)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2)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二)难点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三)解决办法

采用教学时先以理清故事的内容入手,再了解时代背景,深化的读加以理解。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加强朗读。

(二)整体感知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反映前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各族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着重对小游击队员“夜莺”进行了详细描写。教师要引导出这种精神源于对祖国的热爱。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正音:削xiāo 空kòng 塞sāi

解词:轻蔑:轻视,看不起人。

沉寂: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宛转:形容声音优美、动听。

搭拉:向下垂。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学生自悟。

(2)简介时代背景。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战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按照“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的顺序分段或以歌声为线索也可。

第一段(从开头到“听懂了吗?”)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

第二段(从“队伍出发了”到“就不再问了”)写小孩给敌人带路。

第三段(从“树林深处”到“新鲜的意思了”)写小孩发出情报做好消灭敌人的准备。

第四段(从“德国兵”——全文结束)写小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智摆脱了敌人。

4.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以歌声为线索,掌握这种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学字词。

5.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生词。

第19篇:《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新课标第八册语文教材第四组中选编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

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学生分析

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很陌生,历史地理知识与课文衔接不上。学生虽然具备一些初步的识字能力和阅读水平,但自主感悟的能力较差,体会语言的表达技巧和体会文章意境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在上本课之前应通过视频、文字资料了解一些有关二战的知识,另外,体会文章的语言也是教学本课的关键。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情感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技能目标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结尾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三、教学策略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本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采用默读与朗读结合,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精读感悟、开放讨论中理解体会文章中的语句,鼓励学生在交流中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2、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或上网查阅,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3、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4、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提问:预习时,你们看到题目,首先想到什么?课文中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出示夜莺鸟的图片 “夜莺”指的是谁?(小男孩)

“夜莺的歌声”在本课中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小孩利用夜莺的歌声来传递情报。)

(二)、讲解新课

1、课文题目在文中一般有画龙点睛,或是提纲挈领的作用,思考:

文中出现几次“夜莺的歌声”? 各有什么作用?

2、交流

出示第2自然段:“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1)这段话描述了什么情景?

(2)联系第

1、3自然段,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士兵们和军官注意听着”“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等词句,体会小孩唱得起劲是为了引起敌人的注意,才好把敌人带进埋伏圈,表现出勇敢。 板书:诱敌上钩

第二部分第

5、6自然段:“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一边用手打着拍子。

(1)这里描述的“夜莺的歌声”写的是什么情景?(传递情报。) (2)自读这部分课文,具体说说小孩是怎样传递情报的?

板书:传递情报 第四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

(1)你读懂了什么?从最后一句话你看出了什么?(小孩学夜莺唱歌以假乱真,才能更好地迷惑敌人。)

(2)这两段话和前面哪部分课文相似?分男女生对比读前三段和这两段,之间有什么联系?(首尾呼应,小孩唱歌实际是在放哨。) 板书:再诱新敌

3、提问:孩子面对敌人一诱,再诱,不害怕吗?哪些句子体现敌人的凶恶?

(提示:第一段的环境描写突出表现了德国法西斯的残暴,战争给当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4、多媒体课件,再次简介课文写作背景。体会小孩当时的心境。 (憎恨敌人 有胆量 热爱祖国 应变自如 )

5、重点句段品读 和凶恶的敌人斗争,不能硬对硬,要巧妙的和敌人周旋,一个战争中的小英雄,年龄与我们相仿的小孩子,却如此沉着机智地投入战斗,在课文的字里行间里,你能从哪些地方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呢?

(1)指名分角色读军官和孩子的对话,思考:小夜莺是怎样想的?

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野兽”实际指什么? (2)由于孩子巧妙的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路上,小男孩又唱起了夜莺的歌。

指名读句子“他有时候学„„”,此时,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 (为了麻痹敌人,以便他后来用鸟叫向游击队传送情报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3)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小组齐读

(一甩一甩„„答非所问„„故意装做不懂事、天真贪玩,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取得敌人的信任。)

(三)、总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

1、练写本课的生字,生词。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2、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战争中的小英雄,给大家讲一讲。和同伴中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五)、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婉转)

诱敌上钩

机智

传递情报

勇敢

再诱新敌

热爱祖国

《夜莺的歌声》教学后记

衡水市人民路小学 闫俊青

这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叫,为游击队员传递情报,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这是一篇关于战争话题的课文,内容离学生似乎有些遥远。也的确,身边是下课后一块拍卡片的伙伴,台上是亲切和蔼的老师,窗外是阳春三月的花红柳绿,坐在明媚阳光里的他们,很难去想象小夜莺的村庄刚刚经历了炮火,一片狼藉;更很难体会小夜莺对敌人的愤怒与仇恨。

因此,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这也是他们理解课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积极调动他们已有的认知,引导他们回忆曾看过的战争电视剧,交流自己看到枪林弹雨,敌人疯狂扫荡杀害那些镜头画面时的感受。设置情境,帮助学生离开当下的生活,穿越回战争年代去,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小孩,在与敌人周旋。

课文题目《夜莺的歌声》是本文的文眼,我把它作为我的讲解主线,贯穿整节课堂。我给孩子们出示了一道思考题: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夜莺的歌声”,其出现的作用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小男孩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还可以从哪些句子能体会出来,并将你的体会批注在书上。我让学生找与“夜莺的歌声”相关的句子,其用意是为了帮孩子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了歌声的作用,也就弄明白了小男孩是如何为游击队传递情报的。“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小男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其用意是让孩子们更深入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文章对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这个情节不吝笔墨,写了小夜莺的很多的语言和动作,此时我注意引导孩子们分析小男孩的心理活动,让他们能展开丰富的联想。文中军官与小夜莺的对话非常精彩,我让学生分角色郎读,来体会敌人的凶恶,小夜莺巧妙周旋,聪明机灵。这些重点句段,我也不忘从作文角度再对他们适时点拨。

以上是这堂课自感还可以的地方。

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不足之处。有些孩子预习不到位,对课文内容熟悉不够,交流的时候只有听别人发言,没有自己的看法和发现,参与的程度不深。我应该在预习环节中,提出具体问题,具体要求还好一些。其次,在课堂中,由于课文太长,我担心时间不够,预定任务完不成,因此,教学中给孩子们思考的时间不能足够长,有些理解稍慢的孩子尚未有解,就进行下一环节,存在赶时间之嫌。当然,究其原因,仍旧是自己把握课堂能力还有欠缺,有待提高。

总之,一堂课,精心准备,用心完成,有小小的满意,也有稍稍的遗憾。再努力啊,加油!我对自己说。

第20篇: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宛转”、“兴致勃勃”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课文首尾呼应应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抓住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重点找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人物的言行,想象人物内心活动,理解课文内容,从小夜莺的精神品质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同时从故事中受到爱祖国、爱和平的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缅怀那些为和平而英勇战斗的英雄们,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内心的活动,挖掘人物潜在的精神品质,让学生透过小夜莺来受到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

朗读教学法,合作型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题激趣

1,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鸟儿的叫声好听呢?学生畅所欲言。

2, 播放夜莺歌声的音频,提问:这是什么鸟儿的叫声呢?(板书:夜莺)

3, 夜莺的歌声多动听啊!今天我们来读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也叫夜莺,他也会唱歌,让我一起去聆听一下故事中“夜莺的歌声”吧。(补充课题:夜莺的歌声) 二,初读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标出自然段。

2,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评价。

3, 学生在读课文,画出要学的生字新词,把生字多读几遍,并用自己的方法理解新词

的意思。

4, 同桌互学:

(1),互读生字

(2),互相交流对新词的理解

(3),互读课文

5,检查反馈,汇报自学成果: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正音

(2),学生交流识记的方法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特别是重点字词

(4),交流汇报对新词的理解

6,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度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你读懂了什么?

7,指导朗读。(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真让人佩服,让我们在来读一读课文,读出对他的敬佩之情吧。)

三,、再读课文,感悟体会。

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 分角色朗读课文

3, 思考:课文围绕“夜莺的歌声”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交流汇报:战争期间,小夜莺机智勇敢,巧妙地和敌人周旋,利用夜莺的歌声传递情报,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4, 给课文分段,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一下段落大意。

交流汇报:(1)唱歌巧周旋

(2)歌声传情报

(3)森林灭敌人

(4)唱歌站岗哨

5, 指导朗读(小夜莺真勇敢,让我们再来朗读课文,读出对他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小结

把你在本节课学习的收获总结一下吧。

第二课时

一,

1.

2.

3.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出示课文插图投影,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提问导入,“夜莺的歌声”在本课中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学生举手发言:小孩

利用夜莺的歌声来传递情报)

4.小“夜莺”又是怎样与敌人巧妙周旋,为游击队传递情报的?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

深入地理解课文。(板书:夜莺的歌声)

二,精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 学习课文第1部分:唱歌巧周旋

1.在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

2.思考,理解课文中的几句话:

(1)“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让他带路。)

3一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了麻痹德国兵,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是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4为什么夜莺“有时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为了麻痹德国兵,让他们觉得夜莺还是个孩子,顽皮又贪玩)

5夜莺回答德国军官的突然问话,表现了他的什么?(机智,灵活)

6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勇敢机智聪明活泼能干自信)

7.交流,朗读。

8.小结。

(二)、学习第2部分:歌声传情报

1.学习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中能了解到夜莺的什么?(主要讲了游击队是怎样从夜莺那里了解到德国军情况的。从中了解到夜莺与游击队配合的默契,游击队与夜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

2.读一读表现夜莺机智的句子和游击队的对话,加深理解。

3.小结。

(三)、学习第3部分:森林灭敌人

1.“从松树林里发出一声口哨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游击队发给夜莺的暗号,让他迅速隐蔽)

2.游击队是怎样消灭德国兵的?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游击队为什么会全歼敌人。

(四) 学习最后一部分:唱歌站岗哨

1.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夜莺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河岸边?他在望什么?

2.课文为什么写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树叶差不多的绿颜色呢?(当孩子把敌人带进伏击圈,接到游击队发出的暗号时便于迅速隐蔽。

3.小结。

三,课后总结,回味欣赏

1.课文紧扣题目,请把出现“夜莺”的地方划出来。

2.“夜莺的歌声”的含义:

一是小孩叫夜莺,他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让游击队消灭敌人,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

二是小孩用夜莺的叫声报告敌人的情况,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的声音;三是小孩是个爱祖国、恨敌人,机智勇敢的小孩,夜莺的歌声是热爱祖国,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颂歌。

3.通过一件什么事反映什么?(通过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侵略者经过的记叙,反映了苏联少年的机智勇敢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4.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你发现前后有什么联系?(首尾呼应)

四,拓展延伸

1,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你学到了什么?

2, 你想对文中的“小夜莺”说点什么吗?

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起因:引敌发现主动接近巧答盘问取得信任 经过:诱敌进伏击圈 机智勇敢的巧妙报告敌情 爱国主义精神 结果:全歼敌人夜莺又叫

13夜莺歌声教学设计
《13夜莺歌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