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27 08:33:11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

2、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3、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和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二)过程和方法

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鉴赏主要人物的语言。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从而加深学生的社会认识。 教学重点:

1、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2、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心理活动描写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

“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嘿呀依儿呀唉嘿唉嘿依儿呀„„” 听到这首歌,我们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水浒》里那些充满血性的108将。

在我们的印象中,梁山好汉就应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当遇到不平之事时就会挺身而出,手刃仇敌,铲除贪官,替天行道!歌词当中也有这么一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那么是否所有的梁山好汉都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呢?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入《水浒》。

二、作家、作品、解题

1、施耐庵,元末明初时期的小说家,其作品《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章回体体小说。

2、解题

从题目中你能读出那些信息?

故事主人公,故事发生的环境及发生的地点。

1 点拨:一个好的题目应该做到内容准确、简洁、醒目

那么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官在这漫天飞雪的山神庙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关心的小说的情节了。

三、文本感知

1、学生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50字以内)

被发配沧州的林教头开始时随遇而安,后来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得知了奸贼要加害自己,于是在山神庙前手刃奸贼,投奔梁山。

2、曾经是东京80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又因为何事而被发配到偏远的沧州呢。(学生陈述)

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

3、下面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浏览课文,把握故事的情节结构。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谁先来说说这篇小说的情节 梳理课文的主要情节

序幕(1 -) :

沧州遇故人 开端(2--5) :

酒店闻密谋 发展(6--9) :

接管草料场 高潮结局(10-12):杀敌山神庙

四、把握形象

1、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伴随着情节的发展,林冲的性格有没有发生变化呢。下面请同学们细读全文,小组合作探究,找出所有能表现林冲性格特征的句子,并概括其性格特点。

①巧遇李小二时说自己境况不辩白、不痛骂高俅,只说“因恶了高太尉”,自认是“罪囚”。(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忍辱求安

②听闻陆谦到沧州图谋害己,虽有买刀寻仇的一时之举,(怒起,初步反抗) 但“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也自心下慢了”。(放松警惕)

③接管草料场,见草屋破败,寻思“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意欲 2 长住,熬完刑期。

④路过山神庙,求“神明庇佑”,还是想得过且过。

⑤出外买酒前后锁门、关注炭火,庙中见火起,第一反应是拿起花枪去救火,他小心谨慎,害怕出意外,不想改变现状。(安于现状、逆来顺受)

⑥门缝里听到陆虞候等人受高太尉指使密谋杀害自己的消息后,怒起杀敌。(奋起反抗,嫉恶如仇)

总结:为此我们可以总结林冲性格的变化

忍——怒——安——反。

林冲是一个封建王朝中的武术教官,他家道小康,乐于助人,平时安分守法,即使身遭不幸,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但封建统治者的凶残,终于逼他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2、情节发展对展示林冲性格的作用是什么?

情节的变化发展过程就是林冲的性格逐步走向丰满的过程,随着情节的发展,才能表现出林冲性格由委曲求全、随遇而安到彻底丢掉幻想而走向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五、思考讨论:

1、从林冲的遭遇能看到北宋怎样的的社会现实?

官: 高俅 抢老婆 远刺配 谋性命 逼 民: 林冲 忍 忍 复仇 反

林冲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广大的劳动群众更是痛苦不堪,这就说明了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正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残害人民,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进行反抗斗争,这表明了封建社会受压迫者反抗的必然性。

推荐第2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体会小说反映的“官逼民反”的主题。

2、培养学生概括情节的能力以及运用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能力。

3、赏析文中对“风雪”的描写,理解景物描写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以及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

4、分析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2、了解文中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新版电视剧《水浒传》中的插曲《自从你走后》,要求学生认真品歌词。

每当兄弟分开 ,或是落草,或是刺配去了,音乐就会准时响起。这段插曲首先出现在林冲被发配沧州的路上,林冲的扮演者胡东苍凉的歌声似乎在像我们诉说着什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林冲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二、学生复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前因

要了解林冲个性,我们先要对林冲的一生进行一次回顾。关于林冲的故事,主要集中在《水浒》7—12回。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故事简介: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

林冲是80万禁军教头,家有娇妻,生活美满,可是如今却以一个刺配犯的身份发配到沧州,可是沧州是不是林冲停泊的港湾呢?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

三、概括故事情节

1、第一部分( 引子,第1节):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2、第二部分(开端,2-5 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3、第三部分( 发展,6-9 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4、第四部分( 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四、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讨论发言(依据课本,用事实说话)

1 第一段中主要插叙回顾了林冲的哪两件事?分别表现林冲什么性格特点?

(1)资助李小二——正义感,侠义精神。

(2)得罪高太尉,高俅生事陷害,刺配沧州——忍受屈辱、善良安分、不愿反抗、软弱动摇。

注意:一个称呼“高太尉”

对话里,我们看到林冲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性格软弱的一面。

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沧州,远离京城,高俅又指使人密谋陷害。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得知情况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什么性格?

(1)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怒火中烧,性格也有刚烈的一面。

(2)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当迫害在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

(3)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阴谋,欲置林冲于死地,但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

(1)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心有疑虑

(2)他听从了管营的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临头,却想安稳过冬,放松警惕,随遇而安、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

(3)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反拽上锁了……(细节描写)谨小慎微,唯恐出事。 (4)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安稳度过星期,回家团聚,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五、风雪描写

管营给林冲安排了所谓的美差,且说林冲别了李小二,取路奔草料场来,怎料一场大风雪不期而至,高俅能算罢干休吗?林冲能顺利地走过这场风雪吗?这是怎样的一场风雪?请大家从文中找一找直接描写风雪的句子。(合作探究) 直接描写风雪:

共有三处请指出来。(读有关描写)

明确: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时间之长。

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选题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③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三处描写中,有一个最有表现力的词,是哪一个?

明确:“紧”,一个“紧”字,使境界全出,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十分简洁地写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并且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2 什么作用呢? 明确:(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了一个孤独、悲壮、坚定、勇敢的英雄形象。

( 2)、作品对风雪的描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天气寒冷,林冲才要出去买酒;如果林冲不去买酒,草厅倒塌就可能被压伤压死;如果他不出去买酒,就不会看到山神庙,在草屋倒塌后也不会想到去山神庙过夜。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塌,林冲无处存身,只好到山神庙过夜;如果草厅不倒塌,林冲就可能被烧死;如果他不到山神庙过夜,就不会听到陆谦等的谈话,也就不会杀敌报仇,投奔梁山。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才用石头挡住庙门;如果他不挡住庙门,陆谦等人就会直接进入庙中,他也就不会从他们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所以当林冲听到他们的密谋时,终于忍无可忍,复仇的火焰熊熊燃烧,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诞生了。

生分角色朗读第四部分(播放《好汉歌》)

林冲武艺高强,奋起反抗。

六、探究主题

(1) 提问:小结人物性格,引入问题:回看林冲走过的道路,从东岳庙到梁山泊,是什么大原因使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杀人反抗的路?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明确:(1)林冲的性格特点归集起来为:①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②正直善良,有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嫉恶如仇。③细心、谨慎。

(2)“逼”。高俅一步一步逼,①相国寺里辱娇妻②白虎堂上遭陷害③野猪林里谋杀④火烧草料场断后路。林冲忍过了东岳庙,忍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他如梦初醒。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3)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明确: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 “逼上梁山”。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

当堂作业

学校艺术节,咱班准备演一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课本剧,导演要求咱们这些山寨音乐人为林冲写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请大家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写一首《林冲之歌》。 配乐《风中月》

推荐第3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黄平科

A课文鉴赏

于细微处见精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细节描写品赏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十分注意细节的运用,收到了很好的审美效果。

(一)人物情态细节小说开篇写李小二看见两个来店里的人“不尴尬”:一人“闪将进来”,“随后又一人闪入来”;离开时,又“低着头”。两个“闪”字,一个“低”字,把人物鬼鬼祟祟的举动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为情节的发展布下疑阵,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让人为林教头的命运担心。

(二)人物动作细节林冲为御寒卖酒,临走时,他取了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的门反上了锁;带了钥匙,信步投东„„”卖酒回来时,“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草厅被大雪压倒,只好到古庙栖身,进得山神庙,“再把门掩上,”然后将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一系列连贯的动作细节,把林冲办事谨慎、精细的特点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同时让人知道,草料场的起火并非林冲疏忽所致,而是人为放火无疑。“掇石头靠门”,为下文写陆虞侯等人“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为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也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至于复仇时手刃陆虞侯等恶徒的动作细节,更是用墨如泼。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指出:“以一个人杀三个人,凡三四个回身,有节次,有间架,有方法,有波折,不慌不忙,不疏不密,不缺不漏,不一片,不繁琐,真鬼于文,圣于文也。”堪称的论!

(三)景物描写细节值得称道的是关于“风雪”的描写。写风雪,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相结合: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沽酒时,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那雪正下得紧”;沽酒回到草料场时,“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写草屋“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在草屋的林冲“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取毡笠子抖雪、白布衫“早有五分湿了”;坐下吃酒“把被扯来盖了下半身”。作者写草屋、写人物,都是在写风雪。风雪,提供了人物活动的背景,成为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引起了读者对林冲所处凄惨境遇的同情,预示着一场复仇的暴风雪即将到来!

(四)携刀带枪细节林冲的反抗复仇,通过他买刀、随时不忘带上花枪的细节表现得淋漓尽致。文中写花枪处不下七次,真是不厌其烦,不厌其详!这是有深意的。这样写,既符合林冲枪棒教头的身份,又表现了他的谨慎、警惕、细心的性格特点,更使后文写复仇杀死陆虞侯等人使用刀枪的情节不显得突兀,使故事情节肌理缜密,天衣无缝,合情合理。

(五)人物偷听细节第一处是李小二的偷听。由于“不尴尬”的人是密谋害林冲,故听了半天,听不仔细。“阁子背后听四个人说话,听得不仔细,正妙于听得不仔细。”(金圣叹)因为如果听得仔细,后文就缺少悬念,使故事情节索然寡味。如果什么也未听见,又不能引出林冲复仇的情节。第二处是林冲偷听。“山神庙里听三个人说话,听得极仔细,又正妙于听得极仔细。”(金圣叹)妙在侧面表现了陆虞侯等人放火之后,得意忘形,毫无顾忌;妙在使林冲终于了解了全部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两处偷听,一略一详,各具特色,恰到好处。

(六)方位描写细节城东十五里有草料场,其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之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以及到山神庙都是朝东走,而陆虞侯等到草料场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看似不经意的方位交待,却将双方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交待得合情合理,为后文林冲的隔墙“偷听”事实真相,激起他复仇行动,做好了铺垫。其他如写林冲“信步投东”去买酒时,是“迤逦背着北风而行”;买酒返回时,“依旧迎着朔风回来”。这一“背”一“迎”将方位交待得如此真实细致,不得不令人感叹作者用心之良苦,创造态度如此之严谨!这是才真正的现实主义写作态度啊!

B应用拓展

一、基础演练(共19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赍(jī)发仓廒(áo)酒馔(zhuàn)搠(shuò)倒

B.提(tí)防玷(zhān)辱恁(nân)说央浼(miǎn)

C.看(kàn)守亲眷(juàn)彤(tóng)云模(mó)样

D.迤逦(yǐlǐ)髭(cī)须调和(hã)烫(tàng)酒

2.下列词语的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陪话粹琼乱玉彤云密布桨洗缝补

B.时辰交头接耳朔风吹撼神明庇佑

C.女婿躬敬孝顺商议事物服侍不遐

D.搠倒逼上梁山朔风惭起情理难容

[答案]B

3.解释加点的字的含义(分)(4分)

①不合偷了店主人家的钱财() ..

②迤逦来到沧州() ..

③我因恶了高太尉() .

④不见消耗() ..

4.下列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好歹要结果他性命B.又得林冲主张陪话

C.D.“怎地好?”

5.下列各句加点的熟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在我们中间,一个人发生困难,就会有上百、上千、上万个素不相识的人热情地向你....

伸出援助之手。

B.那时有多少善良的人被逼上梁山,举起了反抗的义旗。 ....

C.天理昭然,可见做恶人的到底吃亏,做好人的到底便宜 ....

D.这个人虽然没有人性,背着大家做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但是用法律准绳来衡量,还是罪不容诛的,我们还是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吧。 ....

6.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李小二和小酒店,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情节。这一简短的插叙,既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又使李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合情合理。

B.林冲拿刀怒寻陆谦,矛盾冲突似乎一触即发。也引起了读者“捏着两把汗”,但作者却老练地虚晃一枪,引而不发,写林冲寻了三五日,不见动静,“也自心下慢了”。这样写,使情节形象生动。

C.林冲思想转变的过程,就是统治阶级内部分化瓦解的过程,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民

革命的产生、发展及其壮大的声势。他以自己的生活道路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和逼上梁山的生活真理。

D.小说的自然景物和环境描写极为出色。如林冲到草料场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连点三个“草”字,为后文起火预作布置。

二、精段精练(共20分)

林冲听那三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侯,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陆虞侯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侯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侯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虞侯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一剜,……入庙里来,……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7.“轻轻把石头掇开”一句,“石头”在文中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5分)

8.陆谦自幼与林冲相交,并无什么冤仇,但为何要加害林冲?(4分)

9.林冲杀陆谦时,把尖刀搁在他脸上,对其进行一番训斥质问,然后才下刀。这样做有什么意义?联系林冲的语言动作回答。(4分)

10.‚杀人可恕,情理难容”这八个字,有何表达作用?(4分)

11.写林冲手刃陆谦等三人之后,“入庙里来,„„便出庙门投东去”,这段文字写林冲动作,写得“不慌不忙,不疏不密,不缺不漏”(金圣叹),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回答。(3分)

三、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一段选文,按要求答题: (21分)

(林冲和鲁智深)恰才饮得三杯,只见使女锦儿慌慌急急,红了脸,在墙缺边叫道:‚官人!休要坐地!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林冲连忙问道:‚在那里?‛锦儿道:‚正在五岳楼下来,撞见了诈奸不级的,把娘子拦住了,不肯放!‛林冲慌忙道:‚却再来望师兄,休怪,休怪!‛林冲别了智深,急跳过墙缺,和锦儿径奔岳庙里来。抢到五岳楼看时,见了数个人拿着弹弓、吹筒,粘竿,都立在栏干边,胡梯上一个年少的后生,独自背立着,把林冲的娘子拦着道:‚你且上楼去,和你说话。‛林冲娘子红了脸道:‚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得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先自手软了。 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认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若还认得时,也没这场事。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众多闲汉见闹,一齐拢来劝道:‚教头休怪。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 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林冲将引妻小并使女锦儿,也转出廊下来,只见智深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林冲见了,叫道:‚师兄,那里去?‛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 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智深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节选自《水浒传》第七回)

1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释义(4分)

螟蛉之子( )() ..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6分)

(1)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 () ..

(2)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 () ...

(3)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 () ..

(4)大踏步抢入庙来。 () ..

(5)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

(6)权且让他这一次() ..

14.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6分)

15.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智深是一位怎样的人?他的性格是否与林冲相同?请从文中举例说明。(5分)

C.学习活动

请课外阅读金圣叹《金圣叹评点》全文,了解金圣叹的批评风格,精读《水浒传》数回,尝试评点,以提高鉴赏能力。

参考书目:

《中国小说美学》(叶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年12月版)

D.课文链接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

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节选)

陆谦、富安、管营、差拨四个人坐阁子中议事,不知所议何事,详之则不可得详,置之则不可得置。今但于小二夫妻眼中、耳中写得‚高太尉三字‛句,‚都在我身上‛句,‚一帕子物事,约莫是金银‛句,‚换汤进去,看见管营手里拿着一封书‛句,忽断忽续,忽明忽灭,如古锦之文不甚可指,断碑之字不甚可读,而深心好古之家自能于意外求而得之,真所谓鬼于文、圣于文者也。

杀出庙门时,看他一枪先搠倒差拨,接手便写陆谦一句;写陆谦不曾写完,接手却再搠富安;两个倒矣,方翻身回来,刀剜陆谦,剜陆谦未毕,回头却见差拨爬起,便又且置陆谦,先割差拨头挑在枪上;然后回过身来,作一顿割陆谦富安头,结做一处。以一个人杀三个人,凡三四个回身,有节次,有间架,有方法,有波折,不慌不忙,不疏不密,不缺不漏,不一片,不烦琐,真鬼于文、圣于文也。

参考答案

基础演练

1.A(B.提dī玷,diàn浼,měiC.看,kān模,múD.髭,zī)

2.B.(A.粹→碎桨→浆C.躬→恭物→务D.惭→渐)

3.①不该②缓慢前行的样子③触怒④消息

4.[答案]D.(A.结果,结束;B.主张,主持;C.完备,结束)

5.[答案]D.(“罪不容诛”指的是即使判处死刑也抵偿不了罪恶。不合语境。)

6.[答案]B(应为:这样写,使情节跌宕起伏。

二、精段精练

7.[参考答案] 此石挡林冲不能迅速出来,才使林冲隔门听见三人自泄狠计,省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种种麻烦,使明暗两条线索巧妙交织在一起;此石挡陆谦等人不能迅速进来,避免冲突双方过早接触,把谜团留给我辈读者;三者,石是大石,林冲“掇”是“轻轻”,举重若轻,显示了林冲武艺的高强。

8.[参考答案]陆谦为了巴结高太尉,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不惜出卖灵魂,出卖良心,陷害朋友。

9.[参考答案]表明林冲杀人有理有据,陆谦死得最有应得。(意思对即可)

10.[参考答案]这八个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受尽奸贼迫害的英雄,举刀杀人的理直气壮,正义凛然;充分揭露了高俅、陆谦这些封建统治者及其走狗的卑鄙、狠毒和罪恶。

11.[参考答案]从“白布衫”,到“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写林冲动作,细致而不觉烦琐,简练而不失缺漏。再次刻画了林冲办事精细的特点。

三、拓展阅读

12.míng ling比喻义子女。

13.(1)发生争吵(2)泼皮(3)妻子(4)冲撞而入(5)不该(6)暂且

14.[参考答案]动作、神态细节描写:使女锦儿,“慌慌急急,红了脸”,可见跑得很快,情况紧急,由此引出下文林冲的行动。林冲“急跳过墙缺”,“径奔”岳庙里来,“抢到”五岳楼,足见他十分关心妻子的安危,急着要救妻子于水火。当发现“调戏良人妻子”的高衙内时,“先自手软了”。鲜明的对比,把林冲软弱怕事,委曲求全的性格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15.[参考答案] 鲁智深是位疾恶如仇、好打不平、有义无反顾精神的好汉。有相同一面:都尚武好义,有反抗要求;也有不同一面:鲁智深无拘无束,反抗强烈;林冲软弱怕事,委曲求全。

推荐第4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雨山神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朝阳市第四高级中学 徐小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品《水浒传》 2.了解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历程 3.赏析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4.学以致用,能够分析类似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获取表现人物性格的文本材料

2.赏析: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细节把握人物性格,并能总结概括,深刻体会 3.教法:涵泳 探究 点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林冲性格发展是统治阶级(层)腐朽、没落的结果 2.“和谐社会”“民生社会”的经典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林冲性格的复杂性 2.难点:认识林冲性格质变的社会意义 教学用具 Powerpoint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课时关键词:性格材料

1

林教头风雨山神庙

一、导入

1.《好汉歌》音频、视频(同学跟唱,调动情绪/孕育正直忠诚的人生态度)。 2.引入: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段英雄传奇故事。鲁智 深是因为拳打了镇关西,杨志是因为失了生辰纲!那么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这一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书)。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二、总体介绍:

1作品介绍:《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

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

分表现了人民性: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从最基层的郑屠、西门庆等,到上层的梁中书、高廉之流,以及他们的靠山蔡京、高俅,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 2作者:关于作者说法众多,有的说是罗贯中,有的说是施耐安,有的说是施本罗编,还有的说是施作罗续。其中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持最后那个说法,所以他才腰斩水浒。但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还是施作的。对于施我们现有的资料很少。

施耐庵(1296-1370),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兴化,生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

3前情介绍

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注:以上内容可以体现在学案上,由学生自主了解

2

林教头风雨山神庙

二、感知文本,整体把握 1.自读文章,熟悉情节

三、学生活动:回归课文,分组发现探寻林冲性格特点的语言材料。

(一)探究林冲性格

教师口述: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情节是性格发展的历史。

活动目标 一:学生交流前一节课成果即“表现林冲性格的语言材料”。 课堂激活1 林冲刺配沧州,邂逅李小二,我们从言语中能够看出林冲具备犯上作乱的性格吗?

点拨备用:

(1)东京救小二(看顾 主张陪话 赔 赍发)/(探讨角度:小二身份;人物关系)

人物性格:侠义心肠 扶危济困 同情百姓 (2)人物对话(恶 生事 官司/罪囚 玷辱)

情节拓展:烧香竟招祸 诱入白虎堂 刺配沧州道 遇险野猪林 火烧草料场 人物性格:逆来顺受 委曲求全 软弱天真 体恤别人

课堂激活2 研读文本P.54“林冲听了,大惊道„„„„林冲自心下慢了。”探讨:林冲性格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来的?有何特点?

点拨备用:语言描写——休要撞见我,只叫他骨肉为泥 行动描写——买 寻、寻、寻(寻了三五日) 人物性格:耿直 磊落 血性

课堂激活3 研读文本第8段,品味林冲性格特征。 点拨角度:环境 心理 细节 行为 人物性格:随遇而安 心细如发 麻痹大意 活动目标二:探究林冲性格质变的社会意义。

3

林教头风雨山神庙

课堂激活4 远离东京,刺配沧州,林冲一心想服满刑期与家人团聚,却为何发生了杀人报仇,上梁山的变化?

分析切入:

(1)酒店密谋陷害(间接描写) (2)山神庙听自供(直接描写)

此处可以欣赏小说的伏笔艺术,紧张的情节设置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林冲醒悟了,高俅给他的“家破”还不够,必须“人亡”。他只有唯一的一条路:死路。至此他的幻想彻底破灭了。

认清楚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林冲这种有一定地位、家庭美满、性格软弱之人都被逼上梁山,可见封建统治队阶级残害人民的残酷狠毒。我们认清楚了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的必然性。

性格意义揭示:(1)林冲性格质变是“逼”出来的。说透了就是官逼民反。 得到小说主旨。

(二)感受景物描写作用 重点是烘托人物

课堂激活5 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点拨:主要是从两方面描写—— (1)直接描写风雪。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a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4

林教头风雨山神庙

b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例如: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课堂激活6 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陆虞侯踌躇满志,林冲怒火中烧。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

二是推动情节发展。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生总结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初步完成教学目标 四 拓展练习

明确高考考纲要求,强调小说阅读的重要性

补充高考题《林冲见差拔》,巩固学习成果,丰富拓展人物形象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那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 ”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林冲与众人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 ”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5

林教头风雨山神庙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

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yA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谢。”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听得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告道:“小人於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教看天王堂时,这是营中第一样省气力的勺当,早晚只烧香扫地便了。你看别的囚徒,从早直做到晚,尚不饶他;还有一等无人情的,拨他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林冲道:“谢得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1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①对比法。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与评价能力。应该综合差拨对待林冲前倨后恭的态度加以鉴赏评价

五、提升拓展

组织学生观看北京大学周先慎教授的《从林冲看的人物描写》视频。

6

林教头风雨山神庙

六、相关资料链接

不同人物评林冲,主题阅读

1.林冲与高俅(石昌渝)

研究《水浒传》成书,就不能不讨论林冲和高俅。从题材累积和演进的方面看,林冲和高俅是宋江三十六人故事流传史上的终端产生,如果说因为《宣和遗事》提到了劫取生辰纲、杨志卖刀杀人、宋江杀阎婆惜等事,《水浒传》的晁盖、杨志、宋江〢等形象还有发展之迹可求的话,那么林冲和高俅就是《水浒传》作者的前无古人的个人独创,其中无疑熔铸着作家个人意识和作家生活的时代精神,透过林冲、高俅形象,也就可以探索到作家创作的背景和动机。总之,林冲和高俅应是《水浒传》成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林冲和高俅在《水浒传》全书中所占的篇幅并不多,第七回至第十回,“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风雪山神庙”,主要的故事都在这里了。尽管篇幅不大,可它在全书中却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可以这样说:没有林冲、高俅,《水浒传》官逼民反的主题(《水浒传》主题具有多元性和多重性,官逼民反仅其一)就难以凸显和成立。金圣叹曾说:“开书未写一百八人,而先写高俅者: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生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高俅以一市井无赖,假蹴踘之伎博得皇帝青睐而官至极品。得势之后,便急不可耐地公报私仇,先是加害王进,继而是林冲。洞悉高俅心术的王进以走为上计,避开了一场杀身之祸,也不至于落草为“寇”。比较书生气的林冲却躲之不及。高俅要为自己的干儿子夺占林冲之妻,设下天罗地网,一定要将林冲置于死地;逆来顺受的林冲一忍再忍、一让再让,终于忍无可忍、让无可让,于是拔刀而起,杀了官府之人,流亡江湖,走上了梁山。林冲之反,乃高俅所逼,此所谓“乱自上作”也。

官逼民反的故事在《水浒传》全书中当然不止林冲一个,但比较起来,其他的人物都不及林冲典型。梁山一百八人,从上山的原因分析,可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本是普通的百姓,因种种原因与官府矛盾,终至揭竿举义,如林冲、晁盖、鲁智深、武松、宋江等。第二类本是鸡鸣狗盗之徒,如占据少华山的打家劫舍的朱武、陈达、杨春,菜园子出身、把僧行杀了在孟州十字坡开黑店的张青,放赌为生、赌博时打死人而流落江湖的石勇,在浔阳江边专贩私盐的童威、童猛,牢城管营之子、开酒店、在妓女身上生利息的土霸施恩,打死人逃亡江湖在戴宗身边做小牢子的李逵,等等,他们都百川归海似的最后聚集在宋江的“替天行道”的杏黄旗下。第三类本是朝廷官吏和地方富豪,他们反倒是被宋江等人设计“赚”上梁山的,如呼延灼、徐宁、卢俊义等。这三种人,第二类和第三类很难归在官逼民反的范畴内。

就第一类人物而言,有谁比林冲更典型呢?不错,晁盖劫取生辰纲之小结义是梁山聚义的源头,劫取当朝太师的财宝具有某种对抗官府的性质,由此而发展到占据水泊梁山,则是为梁山事业奠定了基础。不过,要说晁盖是为官府所逼,似乎有点牵强。晁盖是济州郓城县东溪村富户,是地方的“保正”,并没有任何受官府压迫的记录,他与吴用等七人谋画劫取生辰纲,理论上是“不义之财,取之何碍”,而实际上是要取得这十万贯金珠宝贝给自己享用,

7

林教头风雨山神庙

“图个一世快活”。所以他们把劫来的金珠宝贝尽悉瓜分,各自藏匿。后来因为案情暴露,地方藏身不得,才逃上了梁山。鲁智深的精神境界要高出晁盖们许多,他是一个嫉恶如仇、抱打不平而不计个人利害得失的英雄,先是因拯救金翠莲父女,失手打死土霸镇关西,不得不削发为僧,藏匿山林,既而又为解救冤屈的林冲,大闹野猪林,走上与官府对抗的道路。他拳打镇关西,是扶弱济困、除奸锄霸,与官逼民反的主题不在一个层面上。武松杀潘金莲、西门庆是一种极端的报仇行为,其中固然有官府受贿包庇凶犯、逼得武松不得不动用私刑的因素在内,但这因素比起林冲之所受的“逼”,相差甚远。宋江和林冲一样,做梦也没有想到会上山为“寇”,他生性孝义,精通刀笔和吏道,胸有凌云壮志,却沉郁下寮,也许他的潜意识中埋藏着反叛的因子,但他的理性却相当传统,只想在封建正途上博个功名富贵。只因晁盖是他的“心腹兄弟”,生辰纲一案事发,为帮助晁盖逃脱,他冒险泄露官府机密,一步跨出,便不能回头,从此身不由己的走上江湖,终于坐上了他极不愿坐的梁山第一把交椅。他因仗义而触犯刑律,与林冲平白无故地遭受陷害,其性质有明显的差异。如果宏观来看,晁盖、鲁智深、武松、宋江等人的遭遇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腐朽和黑暗的封建官僚政治对民众生存的威胁和压迫,以及在这种威胁和压迫下民众情绪的躁动、愤激和反抗。即如上述第二类、第三类人物的遭遇,也反映了封建时代政治腐败、奸宄放纵、百姓走投无路而“铤而走险”的现实。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所有这些人物的故事都是对林冲故事的补充和照应,都归向于《水浒传》的主题。

官逼民反,用金圣叹的话来说叫“乱自上作”。尽管金圣叹不可能超越封建意识形态,他和所有士人一样都将民众造反看成是“犯上作乱”,但他认为林冲之反乃是高俅所逼,却不能不说是封建时代中的清醒之论。在《水浒传》中最有资格代表“上”的是高俅,大名府的梁中书,江州的蔡九知府,孟州的张都监、张团练,等等,都只是些地方官吏,他们虽然是整个封建官僚机器的一部分,但还不足以代表朝廷。蔡京是朝廷重臣,可是他在小说中只是一个抽象的存在。唯高俅官居太尉之职,总揽国家军务,又深得皇帝宠信,他的一举一动可以说都是朝廷意志的体现。我们要特别注意高俅加害王进、林冲的方式,他采用“公事公办”,有意要把自己隐藏在国家意志的背后,待林冲在开封府幸免死罪后才使用暗杀伎俩。也就是说,高俅乃是调动国家机器来迫害林冲。说高俅是“上”的代表,毋庸置疑。另一方面,高俅既是朝廷的代表,则林冲的造反,以及后来梁山武装与高俅的战争,也就具有了不容置辩的反朝廷的政治性质。由此可见,林冲和高俅的冲突虽然是全书情节的一部分,但他们矛盾的性质却带有全局性,是全书主题的基石。

高俅和林冲的故事,简单概括起来,也可以说是“夺妻杀夫”。夺妻杀夫,本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小说史上这类作品屡见不鲜。最著名的当数宋初乐史(930-1007)的《绿珠传》。此事见于《晋书·石崇传》,不纯粹是小说家言。乐史敷衍成篇,如他在篇末所说:“今为此传,非徒述美丽,窒祸源,且欲惩戒辜恩背义之类也。”小说所强调的是绿珠作为一个侍姬,竟能不惜一死以酬主人,那些享厚禄、盗高位的衣冠须眉又如何:亡仁义之行,怀反覆之情,暮四朝三,唯利是务,岂不悲哉!小说寓言如此。循此思路,詹詹外史《情史》把它编入“情贞类”。《情史》“情贞类”所收同类故事还有多篇。其中《申屠氏》叙靖康二年董昌之妻申屠氏美艳有才,当地富豪方六一设计诬陷董昌,将其杀害以夺其妻,申屠氏伪装顺从,伺机将

8

林教头风雨山神庙

方六一刺死,然后自缢。《歌者妇》叙南中大帅害死歌者以强占其妻,其妻藏利刃欲刺大帅未果,遂自断其颈而亡。这类话题的主旨都是赞赏女主人公的节操。

《水浒传》的林冲娘子也是一位烈性女子,第二十回补叙她见难逃高俅魔掌遂悬梁自尽,然而《水浒传》作者之意并不在褒奖节烈,而在揭示一个重大社会历史主题:官逼民反。“杀夫夺妻”是强者对弱者实施的暴行,强者当然是凭藉自己的权势达成其卑鄙的目的。司马伦之流所以能够得逞,客观条件是封建专制的官僚政治体制。这个体制的顶端是皇帝,皇权天授,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对臣民握有不容置疑的生杀予夺大权。皇帝以下由各级官吏叠成一个多层金字塔,上一层对下一层同样具有绝对的权力,塔基下则是广大的平民。这个金字塔结构的固着力是下层对上层的绝对服从,配合意识形态便是“孝”和“忠”的神圣化和绝对化。由秦始皇创立的这个体制延续上千年,在改朝换代和分裂统一的历史过程中不断改进而逐渐完备。人们在这个体制下生活,头脑里难以生长权利的观念,即使发生权利观念的萌芽,也必定会遭到无情的扼杀,像司马伦的行为,人们都只是以伦理的尺度考量其善恶,一般不会从法的角度判别其是非,触及“官”的要害问题。

《水浒传》的创造性和深刻性就在处理“杀夫夺妻”话题的别具机杼,超越情贞模式,作者把高俅、林冲及林娘子的纠葛配置成一个新的格局。林娘子淡出,着意展开高俅和林冲的矛盾。作者固然是把高俅作为坏人来描写,但对他的描写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高俅本来就是一个破落户子弟、游手好闲的无赖棍徒,这样一个社会人渣居然由皇帝的好恶而擢升为朝廷重臣。高俅发迹,昏聩的赵佶自不能辞其咎,但是如果没有金字塔式的封建官僚制度,赵佶纵有其意亦难以达成其事。第二,高俅夺林冲之妻,不似司马伦那样赤裸裸,他使用“合法”手段,设陷阱诱使林冲带刀进入军事机密的白虎堂,名正言顺的加其死罪;死罪未能成立,高俅虽然恼怒,却仍不直接杀掉林冲,而是采取暗杀的方式;在林冲未死之前,高俅一直不肯公开强夺林娘子。高俅调动国家机器来对付林冲,使林冲躲无可躲,藏无可藏。第三,高俅作恶多端,祸国殃民,终其《水浒传》情节,他并没有像一般小说中的坏人那样得到恶报,《水浒传》的结局是宋江等人冤死,他仍然高居庙堂。综合三点,作者没有把高俅写成一个孤立的坏人,作者主观上不可能对封建官僚制度的本质有所认识,但至少认识到高俅的坏不是孤立和偶然的现象,是当时官僚政治腐败和黑暗的集中表现。

林冲这个人物,《水浒传》作者依据“豹子头”绰号给他设计了一个“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的外貌,这个从《三国演义》张飞形象复制出来的外貌与他的儒雅的举止反差太大,并不被读者认可,清代以后的绘画和戏剧舞台脸谱都被修改成清雅的须生,以达到表里如一的美学效果。《水浒传》的林冲有两个特点。一是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安分”是指他安于封建等级制度所规定他的社会角色,他不想投机钻营往上爬,更不想改变现存社会等级秩序,他只求在现存社会等级秩序中维持他的也许是令人羡慕的家庭生活。他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非军中指挥官,品级不高,也没有什么实权。他娶妻尚未得子,岳父也是一个教头,婚姻门当户对,是一个小康家庭。他很满足,为了保住这种平平常常的小家庭生活,决不招惹是非,是非招惹到他,他宁愿躲避退让,即使受欺侮也要逆来顺受,委曲以求小家之全。他武艺高强,既没有鲁智深的豪侠之气,更没有李逵的反叛精神,他只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良民。

9

林教头风雨山神庙

假若不是高俅逼他至绝境,他一定会像他岳父一样安安稳稳和默默无闻地过一辈子,决不会落草为寇。其实,千百年来大多数中国人都是这样生活过来的,即使是被压在社会金字塔的最底层,如果不是略无生机,也不会铤而走险,去甘冒“大逆不道”的罪名。正因为如此,林冲的性格很有中国国民的代表性。其二,林冲眼睁睁看着草料场被烧,虽庆幸不曾被烧死,却从此也逃不脱一个死罪的结局,他挺枪冲出山神庙,杀了高俅派来的爪牙。接下去,作者没有循着传统复仇类型作品习惯思路来写林冲如何潜回东京,去取仇人高俅的首级,而是走上梁山,投身到绿林草寇中去与朝廷对抗,换句话说,林冲的“反”,已超越了个人反抗的范畴,他的反抗已与当时社会的颠覆势力融为一体,升华为一个社会阶级的反抗,明显的带有政治性质。

林冲和高俅的矛盾已不是简单的好人和坏人的矛盾,而已提升为民众和官府的矛盾。高俅将林冲逼上梁山,成为了官逼民反的典型案例。《水浒传》通过林冲被逼上梁山极有感染力的故事,充分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能不反的合理性。作者的同情在林冲一边,这种倾向在封建时代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叛逆。

2.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引用《水浒传》中“林冲打洪教头”的故事,形象地刻画了诱敌深入的基本内涵:“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劈头就使出全部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他由此生发开去,从中外战史的验证中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弱军通过诱敌深入可以后发制人、制胜强敌。他说:“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

3.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评价:“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 鲍鹏山:林冲早期的表现,无一不是逆来顺受。但同时,他性格中也有忍辱负重的特质。他对下层百姓具有恻隐之心,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将官,为人光明磊落、仗义疏财。他具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及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 4.如何评价林冲这个人物?——历史上林冲被许多名人所喜,包括鲁迅毛泽东胡适等。林冲这个形象之所以长久地散发着不朽魅力,我想也许主要是林冲身上体现着中国最底层的人民,或者说小知识分子传统的隐忍,忠诚,善良,报国,义气,忠于家庭等精神,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在林冲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可就是这么一个完美的人物,却被官府强X,及信奉时下主流生存哲学的各色人等逼迫得无处立身。毛泽东曾就林冲夜奔这段讲过官X民X的大道理,现在为林冲而感动的人更加不多了,但前年央视CCTV10频道播出了著名红学家周汝昌老先生的《水浒传》讲义,九十岁高龄的老头子已是满头白发,谈到林冲夜奔这段,仍是不禁泪流满面,潸然泪下。

林冲想报国,但他不懂儒家传统或者说中国传统的另一面,即权术斗争和生存哲学。尽管他在为人处世方面处处按着儒家传统的要求来做,但他做得和别人做得完全是两码事。高俅陆

10

林教头风雨山神庙

谦等人走的是儒家厚黑学生存哲学路线,林冲是老老实实地走真君子路线,最后吃亏得全是林冲。他忠心报国,但国家无视他,反而重用jian臣高俅蔡京等,因为他们代表了一个高级团体的利益,皇上认为他们就是民意的集中体现,忠于皇家,还为老百姓做事,即使这些人有触犯法律的地方,但只要有人来说情,便能饶将过去,因为不这样做是没有人情味儿的。林冲惹不起高俅,唯求自保,却不料被官二代高衙内看中了自己妻子,要霸占良女;林冲自保反抗,却被高俅护犊子陷害,发配沧州。沧州一路行,林冲对两个官差待遇极好,却被他们几次险些给害死途中.______如果说收礼、小团体主义、说情风、护犊子等这就是所谓的人性,那么人的侧隐之心,正义之心是不是人性?这时的人性哪里去了?

高俅陷害他倒也罢了,陆谦这么一个和自己私交甚笃的朋友,最后竟然也这样对待自己。即使到了梁山,白衣秀士王伦也按世事那样来排挤对待他,真是让人凄苦到极点。 正如有人讲的那样,翻遍整部水浒,这是个唯一的孤独者,也应该是《水浒传》中唯一的英雄,唯一拥有爱情的人。他宽厚,两个差人要谋害他,被鲁智深打翻后还替他们求情;他仁慈,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像李逵那样滥杀无辜;他正直,不肯向高俅献媚取宠;他处处以大局为重,梁山泊几次重要的正治事件都是由他主持局面;他不乏谨慎精明,懂得在相互倾轧的官场中明哲保身。他也不像其他好汉那样冷血,对自己的妻子他无比深情。但这样的人,按今天的标准来看,是有诸多不足的。如在人性本恶论的人看来,林冲这种愚昧行为,活该被虐。而在另一部分人看来,林冲不谙时务,也不是特别值得同情。著名学者鲍鹏山就对林冲提出了很大的置疑,认为他软弱不敢。——这是时代的必然,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能生存下来、能成功达到目标就行。再华丽的借口也不能掩盖这个人,或这个团体的为已利益本色。

但他们忘了,官逼民返,即使最不济的一人,他也应有属于自己的尊严和自己的利益。即使有条件他日后成为强人立刻转变,但只要他是弱者时,他仍然是值得同情的。人人都希望往顶尖处爬,而金字塔只能有少数人才能爬到顶尖,越是基层则人越多。你要是忽视并BS这最基层的愚者,必然带来严重后果,两个阶层的后代反复地反攻倒算。美国影片《机械公敌》中,就有这么一个情节,大批被淘汰的机器要被扔进垃圾箱进行报废,但是这些被淘汰的机器人最终有了觉醒,进而慢慢开始进行暴力反抗活动。

有人说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代,因为他人性,重视文化,重用知识分子。虽然有道理,但并不足取。两宋时期对厚黑学的促进也是非常大的,可以说厚黑学之所以发扬光大,一是两宋,一是晚清民国,这两个时期的主要促进,有人说还有一个时期更是,为讳者忌,不便明说。而两宋高度的经济和文化繁荣也并未给老百姓带来多少实惠,如出现了大量难民,饥民,因为饥饿贫穷而出现了大量草寇土匪,甚至吃人肉包子.而由于小集团利益,导致宋朝主要经济财富流向了少数达官贵人。而这些人又大多为知识分子,所以就造成了文化的高度繁荣,这些文化人由于自身经济条件较好,所著作品中自然会体现他自己所处环境的华丽生活,从而给人造成两宋经济极度繁荣的表象。但实际上宋朝实际经济总量是一般的,不差,但也不是所吹嘘的那样极强。在金国等少数民族进攻中原时,很多宋人甚至为金朝人卖命,通风报信,反打宋国,因为宋朝压迫他们太厉害了。

往回搂搂。《夜奔》之所以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是因为他能引起人的无限共鸣,无限愤慨,及心底残存的那几抹温情和不死的良知。林冲形象得到了鲁迅毛泽东胡适金圣叹等不同阶级立场的赞扬。这都足以使夜奔成为中国文学史经典中的经典。

11

林教头风雨山神庙

另一方面,林冲这个人很有业务能力,武艺高强,枪棒使得极好,人又英俊,所以很得女性喜欢。施耐庵也进行了文字笔调上的高度艺术描写,风雪山神庙这章写得相当漂亮,充满了自然美感和人物的美感。一句“雪下得正紧”,使几百年来都没有再简洁传神的文字可出其右。

七.读完名人评林冲,让学生结合实际,谈你对林冲这一形象的认识。拓宽思路,对我们的今天有什么启示?

八、设计思路说明:

这节课我的设计思路如下:

因为这篇文章篇幅较长,需要赏析的内容很多,所以每堂课只能选择一个问题来解决,不能贪多,泛泛而谈,流于形式,所以本节课我只选一个重点问题来展开,那就是: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因为通过人物性格的转变主题思想也就显而易见了。

本着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只是负责引领的教改精神,加上这篇小说又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篇目,我不想设计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住学生的思维,所以,我想让学生能自由自在的在思想的天空的遨游,这节课我设计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会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细节等描写把握人物性格,以及侧面描写的作用。如小说中的自然景物“风雪”对烘托人物的作用。学会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并且能够学以致用,在高考的小说阅读中精准全面的把握人物形象题。在欣赏过程中,全部由学生分组讨论,细细体会,并形成书面材料。再加入一些名人评林冲、评《水浒》的文章,让学生从纵深方向加以理解,引导学生自读原著,培养对古典文学名著的热爱。如果能达到这几个基本目标,就是我最大的收获了。

12

推荐第5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安达高级中学语文组:杨建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研读文本,理清小说情节发展和林冲情感变化的线索。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林冲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分几个阶段及变化的关键。

2.教学难点:分析“风雪”等景物描写对情节、人物的作用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教学方法

①学生质疑:让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

②设疑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中讨论、分享展示。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电影《夜奔》导入,选取黄磊观看林冲的昆曲表演时旁白,创设情境。由黄磊读懂了昆曲中的林冲导入你读懂本文的林冲了吗?由疑问入题,让学生拓深思维。 附:黄磊旁白:我不知道他在唱什么?

可是我竟能听到他胸口,

那种抑郁和悲愤,

那是千军万马化作一滴男儿泪,

那是暗夜孤身,被弃置在荒野里的悲凉。

我能懂!

山路、庙门、月冷星稀的寒夜,

他只一心要逃。

电影《夜奔》

二、整体把握:由黄磊读懂了昆曲中的林冲引入你读懂本文的林冲了吗?阅读本文后,你谈谈你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前,我让学生放开手脚 “尽情享受”文本。因为只有当学生与阅读文本产生共鸣后,才会激发起探求的欲望;而只有当学生感受的触角一直深入到与作家的感受触角相交时,才有可能进入认知的阶段。所以学生的自主感受是极其重要的,是深入理解作品及产生顿悟的前提。

三、学生质疑:谈完感受,让学生质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在学生质疑的问题中老师适时地引导学研读课文,引入情节的分析,进而分析林冲的性格发展变化。探讨“官逼民反”的主题。并引导学生体会林冲反抗的典型性。这样,才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分析文章情节合理与否,从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几个角度来分析。 1.情节

(1)林教头沧州遇旧知(1-1) 序幕

(2)林教头买刀寻仇敌(2-5) 开端

(3)林教头接管草料场(6-9) 发展

(4)林教头杀敌山神庙(10-12) 高潮结局

按地点把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酒店(1~6)

草料场(7~10)

山神庙(11~12)

线索:全文以林冲思想变化为线索,通过情节表现了林冲思想性格的变化过程。

2.人物性格:

一、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人物:(李小二)

对话: (林冲)

性格:

扶危济困、不图回报

软弱善良,忍辱苟安,听由天命

二、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李小二报信 )

大怒、买刀、寻、慢 性格: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警惕性差

三、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心理语言、动作)

复仇的念头更淡漠、随遇而安、委曲求全(小心谨慎精细)

四、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尽显英雄气概,义无返顾踏上反抗之路 3.主题:

回首看看林冲走过的路,从东岳庙到梁山泊,是什么原因使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了杀人反抗的路?你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吗? 明确:

“逼”。高俅一步一步逼,逼到野猪林,逼到草料场的火海。林冲则能忍则忍,忍过了东岳庙,忍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他如梦方醒,面对“逼”,“忍”不是办法,唯有“反”才能生存。

林冲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广大的劳动群众更是痛苦不堪,这就说明了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正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残害人民,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进行反抗斗争,这表明了封建社会受压迫者反抗的必然性。

这堂课注重学生的主观感受,认知,老师适时点拨,老师预设少,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问题生成的内容多,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有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才能真正愿意学习,会学习! .

推荐第6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2、在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上,应当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路风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二、新课:

(一)文学知识:

1.作者: 施耐庵(1296-1370),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兴化,生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

2.关于《水浒》:《水浒》又名《水浒传》《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它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的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庸无道,加之连年自然灾害,外族入侵,结果弄得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许》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水浒》中英雄人物斗争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有的至今还展现在舞台上,如“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李逵下山”、“林冲发配”等等。这部书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传》最早为一百回体,后来出现一百二十回本,增加了征田虎、征王庆的故事。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七十一回以后的内容,添上了“惊噩梦”的结局,成为七十回本。七十回本《水浒》结构安排紧凑,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了其艺术价值。明代高儒的《百川书志》记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所以,一般认为《水浒》为施耐庵与他的学生罗贯中合著。

3.有关情节: 禁军教头━━起义英雄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三)情节结构:

1.课文的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请将此标题加以扩展,写成一句话,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被发配沧州的林教头开始时随遇而安,后来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得知了奸贼要加害自己,于是在山神庙前手刃奸贼,投奔梁山。

2、本文的情节由四部分组成,文后的“课文简析”中有具体分析,请大家根据这些分析,分别用七个字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1)林教头沧州遇旧知(1-1)

序幕

(2)陆虞侯密谋害林冲(2-5)

开端

(3)林教头接管草料场(6-9)

发展

(4)林教头杀敌山神庙(10-12)

高潮结局

3.线索:全文以林冲思想变化为线索,通过四部分情节表现了林冲思想性格的变化过程。

4.情节特点:小说情节曲折巧妙,张弛相间,故事性很强。

(四)人物性格:

人物的性格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的促成因素。其中后天因素和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作为一个例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所在的《水浒传》更是充分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林冲是《水浒》里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被逼上梁山的典型。

林冲出身于枪棒教师家庭,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生活比较安定。正是这种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养成他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性格。当然,他的思想性格里也存在着善良正直刚强的一面,这两方面是矛盾的,反抗思想与委屈求全思想一直处于矛盾斗争之中。本课正是这种斗争最激烈并发生转化的关键阶段。 从课文情节可以看出,林冲的性格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谁能用比较简练的句子,概括一下林冲的思想性格的变化? ——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大怒杀敌,逼上梁山。 让我们来根据有关情节看看林冲思想性格的变化情况。

1、提问:林冲刺配沧州,邂逅李小二,从言谈中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在情节安排上这部分起什么作用? 他虽然感到前途渺茫,但仍存有幻想,违心地说自己是由于冒犯了“高太才落得如此。他安于刑徒生活,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并无反抗复仇之意。课文开头一段,为以后情节发展作了交代。

2、

提问:陆谦、富安来到沧州表明了什么?林冲的反应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从故事情节上看处于哪个部分?

提示:陆谦、富安来到沧州表明: (1)当迫害到眼前时,林冲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 (2)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矛盾冲突起而又伏,情节由张而弛。

林冲的性格就是在这种情节的变化中,随着矛盾冲突的不断加剧面发展变化的。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是《水浒》的突出特点,作品对人物思想性格不加任何评点,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自己随着情节的发展在矛盾冲突中展现出来,对林冲的描写是如此,对其他人的描写也是如此。

杀敌复仇

┏━━━━━━━━逼上梁山

(奋起反抗)

┃亲

┃闻

买刀寻敌

┃阴

┏━━━━┓自心下慢

┃谋

沧洲遇旧

管草料场

┃ ━━━━━┛

┗━━━ ━━ ━━━┛ (善良安分)

(随遇而安)

三、小结: 复习这篇作品要注意把握: 1.情节结构。 2.人物性格随情节发展而出现的变化。 3.精彩的人物描写。

第二课时

一、新课:

(五)景物描写: 我国古典小说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善于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而较少使用其它手法,特别是单纯的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如果有的作品使用了景物描写,也是运用白描手法,以极为简洁的笔墨来达到特定的目的。《西游记》是如此,《水浒》也是如此。在这篇作品中,景物描写虽然不多,但却写得恰到好处,并且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描写。(读有关描写) 板书设计

正面描写 渲染浓重气氛 风

雪推动情节发展 侧面衬托 烘托人物形象

1.找出所有景物描写。 2.多角度的景物描写:

(1)直接描写风雪: 1共有三处请指出来。 2这三处描写中,有一个最有表现力的词,是哪一个? ——“紧”,一个“紧”字,使境界全出,十分简洁地写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并且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什么作用呢?我们一会儿再说。

(2)侧面衬托风雪: 1指出哪些语句是侧面描写风雪。 2在这些语句中能够表现风大雪猛的词语有哪些? ——“摇振”“压倒”“向火”“踏着碎琼乱玉”“背着北风而行”“迎风”。3.这里的景物描写,虽然都非常简洁,但其作用却非常丰富,请大家归纳一下,这些景物描写有哪些具体作用?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 (2)暗示情节,推动发展:

1、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再如,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2、作品对风雪的描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天气寒冷,林冲才要出去买酒;如果林冲不去买酒,草厅倒塌就可能被压伤压死;如果他不出去买酒,就不会看到山神庙,在草屋倒塌后也不会想到去山神庙过夜。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塌,林冲无处存身,只好到山神庙过夜;如果草厅不倒塌,林冲就可能被烧死;如果他不到山神庙过夜,就不会听到陆谦等的谈话,也就不会杀敌报仇,投奔梁山。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才用石头挡住庙门;如果他不挡住庙门,陆谦等人就会直接进入庙中,他也就不会从他们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也许陆谦的花言巧语会使林冲相信这是一次巧遇呢,说不定林冲还会请他们喝两杯呢。由此可见,作品的景物描写确实是非常精彩而传神的。

(六)细节描写: 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水浒》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篇作品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大致有三种情况: (1)有的细节描写生动具体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请大家找一找这方面的例子。 ——比如第八段中对林冲出门买酒时的描写,就通过一系列的动作细节,表现出他谨慎小心的性格,同时也说明他是准备安心地在草料场度过他的流放生活的,这就表现了他的随遇而安的一面。

(2)有的细节描写则使故事情节前呼后应,使作品布局更加严谨。请大家找一找这方面的例子。 ——这样的细节描写也很多,比如第七段开头对林冲离开天王堂时的描写,看起来好像是不经意的描写,但这里所写到的事物,在后文都有着落:包裹——放在床上(第八段);尖刀——剜了陆谦的心(第十二段),同时也照应了第五段的“买把解腕尖刀”;花枪——挑了酒葫芦(第八段,第十段),挑了差拨和富安(第十二段)。

再如第十段对林冲来到山神庙后的描写,通过他掇石头靠住庙门为下文写陆谦等三人进不了庙埋下伏笔。 有道是名家笔下无闲文,从本文来看,确实如此。 (3)有的细节描写同时兼有以上两方面作用。请大家找一找这方面的例子。

——这种细节描写也不少,如第五段写林冲听到店小二报告的消息后,立刻大怒,去街上买了把解腕尖刀。这一细节既表现了林冲刚烈的性格,也为下文写刀剜陆谦心做好了铺垫。再如第十段,写林冲见草厅被雪压塌后,怕火盆内有火引起火灾,就探半身进去摸。这一细节既表现了林冲的小心谨慎的性格,也为下文写陆谦放火做了铺垫。

(七)语段阅读: 1.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本文是长篇小说节选,好像应该从第二段开始选起,因为第一段与本文的主要故事看起来好像没有直接的关系,那么为什么不从第二段开始,而非要选上第一段呢?第一段有什么重要作用吗?这一段实际与课文部分的故事有着直接的联系,无论对人物还是对情节都有着重要作用:

①这段描写表明了林冲是个乐于助人,济危救贫之善良之人。 ②这段描写详细交代了林冲与李小二过去的关系,为下文写李小二帮助林冲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如果没有这段描写,下文写李小二向林冲报告消息就会显得突兀。这段描写也表现了林冲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性格。他被发配到沧州,并没有向陷害他的仇人报仇的想法,反而与李小二你来我往地过上了平静的日子,表现了典型的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

2.阅读第二部分(2-5段),讨论:

(1)这一部分,情节发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陆谦来到沧州,密谋杀害林冲,使情节陡起波澜。

(2)作品为什么不直接描写管营、差拨等四人的谈话?作者通过李小二夫妻的所见所闻所疑所思来交代情节,这种手法有什么效果?

——在这一部分中,作品不是直接写出四人的谈话,而是通过小二夫妻所见所闻来写他们的怀疑与推测,这就使情节若隐若现,扑朔迷离,造成了强烈的悬念,使作品情节更加曲折生动,更加引人入胜。

3.阅读第八段,讨论: 这一段中除了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之外,还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 ——这一段中除了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外,还用了独白式的心理描写,这里的心理描写通过写林冲想等雪晴之后修理草屋,说明他是准备在这里安心长住的,这就反映了人物随遇而安的性格。

4.阅读第十一段,讨论: 在这一段中,作品详细描写了庙外三人的对话,为什么要详细描写这些对话?

━━这是促使林冲思想性格发生剧变的关键,因此要详加描写。通过这个描写,对以前的情节进行了巧妙的补充,并交代了整个阴谋的策划过程,并由陆谦等人亲口说出,这就比别人介绍更易于使林冲认识到敌人的凶狠残忍,更易于激起他满腔怒火,从而促使他毅然做出了手刃仇敌的壮举。

(八)再读全文,理清线索 本文情节发展属双线并进型,清理线索可采取“由显及隐法”,先理出正面详写的一条线索,再探讨侧面略写的另一条线索。

1、课文正面描写的内容是什么,其中贯穿了一条怎样的线索?(内容是林冲刺配沧州后的遭遇和反抗,线索是主人公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过程。这是主线。

2、林冲性格转变是怎样完成的?侧面略写的内容是由什么线索贯穿起来的?(林冲的性格转变是在反动统治者的逼迫下发生、完成的;侧面略写的内容是由反动统治者陷害林冲的诡计为线索贯穿起来的。这是副线。)

3、主、副线关系怎样?列出两条线索示意图。(双线是矛盾斗争关系,副线推动主线发展,鲜明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官逼民反。两条线索通过茶酒店、点视厅、草料场、山神庙等几个场景,由连接到交织,最后汇合到一起。图示略。)

推荐第7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梳理情节,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2.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学会通过找出文章伏笔来感受情节的严密性。

3.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性。

二、教学课时

三课时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对比阅读法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介绍作者、本书的基本情况、林冲的生平事迹、梳理课文的情节

1、导入:《好汉歌》激情演唱,路见不平一声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呀,这不正是大丈夫所为,而偏生有一个人,心里有不平,有委屈,不但不出手,连吼都不吼,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林冲。

2、先来了解一些文学常识

1)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作者之谜)

2)四大名者:三国——战争;西游记——妖魔鬼怪;红楼梦——儿女情长;水浒传——土匪强盗(土匪不是真正意义的土匪,他们劫富济贫,他们忠肝义胆,他们替天行道,他们才是正义的化身,水浒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侠客传》)“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 3)明末清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评出的“天下六才子书”:

4)金圣叹: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读书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传》

3、连线题 《水浒传》中共有_108__将,天罡星_36_人,地煞星_72_人。

4、作者介绍

5、作品介绍

6、《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回。本文是清初金圣叹的删节本。(金圣叹腰斩70回的事)

7、林冲人物简介(学生回忆:高衙内强占林妻——设计陷害林冲——发配沧州——鲁智深救于野猪林——管理草料场——陆谦故意纵火——林冲血溅山神庙——奔上梁山)

8、阅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段落,拟出小标题。

第一部分(1节)林教头沧州遇旧知(开端)

第二部分(2-5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发展)

第三部分(6-9节)林教头接管料场(发展)

第四部分(10-12节)风雪夜山神庙复仇(高潮和结局)

9、完成字音题

10、布置作业:(1)阅读相关章节(提供电子书) (2)找出哪些地方可以展示林冲的性格特点?

(3)“伏于千里”找文中有哪些伏笔,对情节的展开有何作用。

推荐第8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目的]

1、形象地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是一场不可调和的生死斗争。

2、学习鉴赏古典文学名著,诱发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

1、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抗争的思想性格转变过程。

2、鉴赏“风雪”、“山神庙”的景物描写,以及关键的人物、细节安排,领会其对推动情节、渲染气氛、刻思形象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从情节线索走向看人物性格发展。[教学设想]

1、本文选自文学名著《水浒》,教学本文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和进行文学鉴赏。课时为一节,意欲抓出几个点,突出一个中心,领会全篇主旨。

2、我们提倡多读名著,既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又可适应语文高考中文学作品鉴赏的要求。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赏读名著的兴趣,从而找到某些读书方法,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结合预习提示,熟悉课文故事情节,初步了解人物性格特点,运用学过的知识,体会景物及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结合读书活动指导阅读《水浒》(最好为金圣叹评本),或组织学生课前观看中央电视台摄制的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第四回至第六回,了解与本文有关的故事内容。

3、有条件可准备在课前播放《好汉歌》,课常上放映电视剧第十八回“风雪山神庙”中精彩片断,课后播放《天时·地利·人和》。

4、准备能活动粘贴在黑板上的卡片12张,分别写上:东岳庙 白虎堂 野猪林 沧州遇旧 暗晓杀机 买刀寻敌 自心下慢 接管草料场 夜宿山神庙 火烧草料场 雪地复仇 投东—上梁山[教学过程]中将用东岳庙等表示教师边讲边在黑板上粘贴该卡片[教学思路]课前……………………… 歌曲引入 营造氛围相关情节 初识人物闲话不闲 闲人关键情节生波 性格依然正课…………………古庙大石 风雪英雄 用心领略 动情体会提示主题 深化意义文学影视 两相参照千古名著 会读读好下课……………………… 歌曲收束 余音绕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路风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标题板书:林教头

二、相关情节,初识人物当日在 东岳庙 前,奸臣高俅之子高衙内看上了林冲妻子,父子二人多番设计想霸占,后使林冲误入 白虎堂 ,刺配沧州牢城。并买通董超、薛霸两个差役,在 野猪林 内谋杀林冲,后来得到鲁智深出手相救。但是幸免于难的林冲还反过来求鲁智深放过董薛二人。三张卡片排成一横行,用虚线连接。提问:从林冲一路以来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他性格中的什么特点?明确:逆来顺受在卡片下板书:逆来顺受

三、闲话不闲,闲人关键林冲就是这样委曲求全,苟且偷生来到沧州。到了沧州后怎么样?请打开课文。1.用一个短语概括课文第一段叙述的事情。明确:沧州遇旧 ,这是小说的序幕。2.提问:大家是否留意,小说中称这段“沧州遇旧”为“闲话”,既然是“闲话”,为何还要讲?明确:见课文注释①,《水浒》中保留了宋元说书的痕迹,“闲话”只是说书人的惯用语,其实闲话不闲。3.提问:那么,这段“沧州遇旧”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我们可以从表现人物性格与推动情节发展两方面想。教师引导,学生讨论:①林冲对高俅理应切齿痛恨,但从林冲话语间能听出他的仇恨吗?由此可见林冲怎样的性格?明确:称高俅为“太尉”,说自己“恶”了太尉,自称“罪囚“,这些都看到林冲的安分顺从。点拔:“恶”一词的意义。指出古代白话小说中保留着宋元口语与今天的不同意义。 在 沧州遇旧 下板书:安分顺从②再从推动情节的角度看,这段“遇旧”与后文有何关系?明确:小二听了林冲被高俅所害,所以陆虞候密谋时提到“高太尉”三字才引起了他的警惕,所以才有了小二偷听阴谋,才有了林冲 暗晓杀机 ,才有了林冲顿生仇念 买刀寻敌 。在 买刀寻故 下板书:顿生仇念③小结:“闲话”带出了情节的开端和发展,闲话不闲;李小二是个次要人物,却推动了情节发展,闲人关键。

四、情节生波,性格依然1.提问:情节继续发展,看似风平浪静,林冲对寻敌报仇一事态度有何变化?用课文原话回答。明确:“三五日不见消耗,便 自心下慢 。”点拔:“自心下慢“的意思。2.第六天,杀身之祸未降,美差反而临头,而派林冲 接管草料场 的是受了陆谦贿赂的管营。提问:林冲对此有没有足够的警惕?可见他怎样的为人?教学引导,学生讨论:①提问:他怎样回答?怎样想?明确:他回答管营:“小人便去”。他与李小二道别时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高俅三番四次要杀林冲,林冲仍对高俅心存幻想。②提问:接管草料场后,他怎样做?注意细节描写。明确:看到房子坏了,他决定雪晴后找人修葺;出门买酒御寒,不忘盖火,掩门,上锁;沽酒回来,看到草厅倒塌,第一件事是探身去摸摸火种是否熄灭。点拔:沧州的草料场是北宋存放军用粮草的重地,万一有什么损失,可要犯死罪的。林冲深知这一点,他尽职尽责。但是他却不知,正是这个草料场,正潜伏着一场杀人的阴谋。③在接管草料场这件事中,再次看到林冲的安分顺从,随遇而安。在 接管草料场 下板书:安分顺从3.小结:从“沧州遇旧”到“接管草料场”,我们用线一连,呈现了一个情节波澜,而人物的思想性格也发生了起伏变化,但“安分顺从”仍然是林冲性格中的主要方面。以上卡片及板书应呈现为:买刀寻敌顿生仇念暗晓杀机 自心下慢----------------东岳庙 白虎堂 野猪林 沧州遇旧 接管草料场逆来顺受 安分顺从 安分顺从

五、体会“大石、风雪”的细节及景物描写的作用。1.简要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变化。后面的路,安分的林冲怎样走下去?他的性格发生了什么转变?情节向哪个方向发展?①请一位同学讲黑板前续贴卡片。要求:放在适当的位置,并标示出情节发展的方向。②让学生指出小说的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分别是:夜宿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地复仇、投东—上梁山③提问:林冲在“雪地复仇”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四字短语概括。明确:奋起抗争在 雪地复仇 下板书:奋起抗争以上卡片及板书应呈现为:---------------雪地复仇 投东—上梁山奋起抗争火烧草料场夜宿山神庙接管草料场④小结:从这一幅图,我们看到“夜宿山神庙”是把情节由低谷推向高潮的关键时刻,是使林冲性格由逆来顺受、安分顺从向奋起抗争转变的重要契机。到底“山神庙”里有何机关,使林冲思想突变?我们来探讨一下。标题板书:山神庙2.体会山神庙内外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提问:山神庙里有什么?这样的环境给人什么感觉?明确:有的是面目狰狞的三尊泥塑,却没有邻舍,没有庙主,这样的环境给人阴谋荒凉之感。②庙外又是什么环境?读出写雪的名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点拔:这里写雪只一个字“紧”,这个字历来为人称道,因为它极准确生动地写出了雪势之大。③提问:同学们,此时外面日黑风高,大雪纷飞;庙内阴森荒凉。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处境。④小结:林冲是一身本领的堂堂英雄,只因妻子美貌而落得万里为囚的境地,有国难报,有家难投,陪伴他的只有破庙一间,泥塑三尊,还有外面的漫天风雪。真是山神庙里好汉凄凉啊。另起板书:山神庙,好汉凄凉3.体会“林冲搁大石”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①提问:面对落难的凄凉,林冲随遇而安。然而他可以继续随遇而安下去吗?为什么?明确:因为草料杨起火了。引导:同学们,陆虞候只是为虎作伥,幕后指使是谁?前而说过,草料场乃军事重地,现在竟然有人了为淫欲,为了私心,连草料场也敢轻易烧掉!提问:由高俅的贼胆包天,我们可以透视当时北宋怎样的社会环境?明确:政治腐败,社会极端黑暗。②提问:同学们有否发现:促使林冲识破高俅阴谋的关键竟然是落在一个细节上,这个细节是什么?明确:林冲搁在庙门边上的大石。板书:搁大石,惊闻杀机提问:为什么大石头这么关键?明确:是大石顶住庙门,前来避风雪的陆虞候一伙推不开门,只好站在庙门外边看火烧草料场,边讲起了放火的阴谋,正好让门内的林冲听分明,追问:是什么把林冲从草料场赶到山神庙里?是什么使陆谦等人也赶到山神庙来?明确:风雪。标题板书:风雪③小结:一场风雪,把不共戴天的仇人赶到眼前,妙!一块石头,又把他们隔开,更妙!门外讲真相,门内听分明;门外放火嫁祸,门内忍无可忍。一门之隔,这是何等惊心动魄的高潮?你看,风雪是环境,大石是细节,由此,我们看到了环境及细节描写在推动小说情节发展上起的关键作用。4.体会林冲这个人物的英雄形象的刻画。①一场大雪,救了林冲;一场大火,则改变了林冲。现在我们来看“雪地复仇”一幕,作者怎样刻画这个觉醒的好汉形象?板书:雪中火,英雄再生点拔:鲁迅先生和茅盾都说过:写人,动作、语言不必多,能够写出最紧要的,有个性的便足以表现人物。而《水浒》中正是这样。这里写林冲怒斥陆虞候,才是几句,却极有分量。②分角色朗读最后一段,体会林冲的英雄形象。点拔:林冲从东岳庙受辱以来的种种新仇旧恨,种种酸楚义愤全都落到他的这几句话上来。③现在,草料场烧了,人杀了,被高俅害得家破人亡、一无所有的林冲,现在只有一条路可走——投东而去,最终投奔梁山,成为梁山泊上最勇敢最坚决的一员猛将。

六、提示主题,深化意义1.提问:回首看看林冲走过的路,从东岳庙到梁山泊,是什么原因使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了杀人反抗的路?你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吗?明确:“逼”。高俅一步一步逼,逼到野猪林,逼到草料场的火海。林冲则能忍则忍,忍过了东缸庙,忍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他如梦方醒,面对“逼”,“忍”不是办法,唯有“反”才能生存。2.体会林冲这一文学形象的深刻意义。引导:由林冲的被逼造反,我们不妨想多一点。林冲当时在东京是保卫京城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有身份,有地位,尚且被逼起来反抗自己的阶级。那么在同样黑暗、腐败的封建社会里,那些被压在最底层的百姓是怎么个活法?那么,走投无路,揭竿而起的人又何止林冲一个?所以我们说,林冲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这一文学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七、文学影视,两相参照为了帮助同学们更直观地体会这节课的内容,在此播放电视剧《水浒》里几个有关片断给同学们欣赏。教师从旁点拔。这一教程可视具体情况而删取。只要取能突出“风雪”“山神庙”“大石”的细节,“火烧草料场”的背景,“林冲怒斥并手刃陆虞候”及“雪夜奔梁山”的片断即可。

八、交流读书心得我们提倡多读名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些什么学习心得,大家谈一谈怎样读名著。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归纳:1.读名著,我们不能仅仅追求情节的刺激,应该学着观察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由此来领会名著深远的主题。2.文学名著往往是鸿篇巨著而又细针密线,我们还应注意仔细品味作品中的精彩段落,如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3.我们还可以看一些文学评论家对该书的评析,往往能提高我们阅读的兴趣,帮助我们更深更广更细地理解作品。不求全面、具体,只求结合这节课,能谈一点心得,提高阅读的兴趣。

九、课堂小结,歌曲收束一部真正的名著经得起世人的推敲与时代的考验,都是沉甸甸的文化遗产,我们要是弃而不读,那便是欠了一笔文化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只是《水浒》中一个小小的片断,虽说窥一斑而知全豹,但是气魄恢宏的原著还在等待着我们慢慢领略;108个英雄好汉鲜活的形象还在向我们招手。教师朗诵一段歌词结束全课:英魂聚散转眼是千年,山高水远苍茫有遗篇。可圈可点如今重开卷,可歌可叹公道在人间。有条件可同时报告播放《天时·地利·人和》这首歌,有较强的感染力。 附:板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标题分三段写出)情节、人物----------------雪地复仇 投东—上梁山奋起抗争买刀寻敌 火烧草料场顿生仇念暗晓杀机 自心下慢 夜宿山神庙-----------东岳庙 白虎堂 野猪林 沧州遇旧 接管草料场逆来顺受 安分顺从 安分顺从环境、细节山神庙,好汉凄凉搁大石,惊闻杀机雪中火,英雄再生

推荐第9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杨夏

环节一

解题一

1 林教头何许人也? 林教头,林冲,原是北宋京城的80万禁军(保卫京城的军队)枪棒教头(教官)。 2 看过《水浒》的同学能否说说他的最终归宿? 上梁山,落草为寇。

3 列出身份上的矛盾:官——寇,引发学生思考这个转变的原因。

4 列出《水浒》中关于林冲的情节: 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 教材何以独选这一回?

环节二

阅读课文第一节(1)

1 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第一自然段。

2 拟一个八字小标题: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3 第二段开头说“且把闲话休提,只说正话”,那第一段是闲话吗?闲话为何还要说呢?

①交代前因: 逼 高官——小官 A设计陷害b刺配充军c途中暗杀

②突显人物性格:a侠肝义胆、济危扶困 b委曲求全、逆来顺受 c身处危难、心系他人 (为人出手,为己忍耐)

③铺垫后文:李小二知恩图报,告知陆谦密谈。

环节三

阅读课文第二节(2-6)

1 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阅读本节课文。

2 拟一个对联式的小标题:陆谦设计害人,林冲买刀寻敌

3 在李小二眼中,林冲是个什么样个性的人? “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 4 课文这一节中哪一个情节可以印证这一点? 林冲买刀寻敌,可见林冲也是个血气方刚的人。

5 列出性格上的矛盾:软弱——刚强,引发学生思考这个矛盾的原因。

补充林冲在面对妻子被调戏时的选择:a第一次戏妻:“举得高高的拳头又轻轻放了下来”“不怕官,就怕管” b第二次戏妻:“拿起一把牛角尖刀”“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 那林冲的软弱是他本身的性格弱点还是带有一定的社会性? 林冲身为朝廷命官,其生存环境决定了他对于官场有较强的依附性,因而他的软弱是带有很强的社会性。 逼 高官——小官 a设计陷害b刺配充军c途中暗杀d跟踪密谋

环节四 阅读课文第三节(7-9)

1 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阅读本节课文。

2 拟一个八字小标题:林教头安守草料场

3 “这屋如何过一个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反映出他什么性格? 安分守己、随遇而安 4 “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这段文字是对人物的细节描写,请问在文中起了些什么作用? ①交代人物性格:细心缜密,事事留心,处处小心,不敢造次,生怕惹祸。 ②为后文作铺垫:草料场起火并非是林冲疏忽。

环节五 阅读课文第四节(10-12)

1 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阅读本节课文。

2 拟一个对联式的小标题:陆谦火烧草料场,林冲血染山神庙

3 林冲入庙的一系列的动作在文中起何作用? ①交代人物性格:小心谨慎 ②推动情节发展:便于听到三人交谈纵火内幕。

4 请根据上下文写出第11段中说话的几个人依次是哪一个。 ①⑤⑦差拨 ②④⑨陆谦 ③⑥⑧富安 根据主要是三个人的身份。

5 有学生说文章最后一段可以说是“酣畅淋漓,大快人心”,请同学们朗读第12自然段,欣赏林冲雪夜复仇篇。 逼 高官——小官 a设计陷害b刺配充军c途中暗杀d跟踪密谋e赶尽杀绝 一直隐忍的林冲在这里终于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挣脱了他一直依附的,心存幻想的官场,手起刀落,干净利落,撒手上梁山,落草为寇,站在了官场的对立面,完成了他的新生。这就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逼 高官——小官 反抗 林冲人生选择上的变化:忍耐——反抗

环节六 讲授《水浒》的现实性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自古以来,但凡发生农民起义都因当朝昏庸无能,生灵涂炭。因为中国的老百姓实在都是那么安分守己之人,他们易于满足,只要能让他们安稳地过上奴隶生活即可,不到连奴隶都做不了,百姓是不会反抗的。

环节七 解题二 同学们给课文重新拟一个标题, 比较新标题和原标题,找不同。

环节八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2 找出所有写风雪的句子,并判断是正面写、侧面写还是暗写,请同学们集体朗读。 3 如此这般朔风大雪,作者用了不少笔墨,在文中有何作用? ①渲染气氛 ②烘托人物形象 ③推动情节发展 ④暗示社会环境 4 任选一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①渲染气氛(紧张、悲壮) ②烘托人物形象(随遇而安——奋起反抗) ③推动情节发展(买酒—压倒草厅—入宿山神庙—推石头靠门—偷听—杀人反抗—上梁山 风雪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条件) ④暗示社会环境 5 拓展介绍鲁迅的评价:“《水浒》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都好得远了。” 6 知识训练 到现在为止,我们对这篇文章的自然环境的描写已经掌握的很好了,到底有多好,我们马上就会见分晓,这里有一份关于环境描写的专题训练,也稍微涉及了一点社会环境的复习,里面选取的文段都是以前学过的文章,大家把它完成好。 (1)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着青白的光。(鲁迅《药》) 问: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渲染一种阴暗、凄清的气氛。同时通过环境描写反映时代的沉寂、肃杀。 (2)微风早已停息;枯草支文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有如铜丝。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中,仰面看那乌鸦;也似的飞去了。(鲁迅(药)) 问: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烘托了环境的荒凉与阴冷,反衬人物的失望与茫然。 (3)日历的年底毕竞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声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祝福》) 问: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祥林嫂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封建习俗根深蒂固的环境。整个的环境非常沉闷,令人窒息。 (4)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又隐约地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瞒珊,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祝福。(鲁迅《祝福》) 问: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呼应开头,用沉闷的祝福环境来反衬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同时烘托作者愤激、沉痛的心理。 出色的景物描写,能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心理,推动文章情节的发展,真实的反映社会背景。

推荐第10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小说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所选的小说,题材内容各异,主题思想丰富多样,风格特点也不尽相同。本单元力求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并力图与高考接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到高峰时产生的优秀作品。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注意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而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直接揭示主题,情节的发展、矛盾的解决常常表现主题,环境描写对主题一般起烘托强化的作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刻画林冲的性格,极力写他从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发展历程,令人信服,而最终被“逼上梁山”,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生活真理。人物性格刻画真实自然,语言凝练传神,其中“风雪”等自然环境的描写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深化主题的技巧是历来被人们所称道的。 学情分析

水浒英雄的故事妇孺皆知,《水浒传》也已经拍成了电视剧,许多学生都看过。对其中的许多故事情节如“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李逵下山”、“林冲发配”等故事耳熟能详。这是上好这篇文章的有利因素。但据我在班里做的统计,真正读过《水浒传》原著的学生寥寥无几。因此,虽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情节曲折,张弛有致,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多数学生读完文章后能够把握林冲的基本性格特点,但是还有三点在具体教学中要落实到位,一是做好学生语言的疏通,文章中有些学生不甚了解其意的文言实词,甚至有些古代的口语方言,要提醒学生学习积累,同时文中还有许多地方文字简练传神极富表现力,要引导学生体会。二是要引导学生挖掘出林冲性格中与一般草莽英雄的不同点,他的性格中更多的是善良和隐忍,随遇而安的成分很重,被逼上梁山实属无奈。三是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笔力精深,达到了和社会环境的描写浑然一体的境界,二者结合天然无痕。教学中要强调在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等方面环境描写所起到的作用。 设计思路

全程贯穿探究性学习方式,分为“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分析鉴赏”、“ 迁移运用,提高能力”三个层次。激情导趣,创设问题点,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探索,形成探究的习惯。在分享成果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形成能力。 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我不甚赞成教学上作琐碎的分析”。“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啰里啰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林冲的故事家喻户晓,所以故事情节的梳理,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本课以自主探究为主,在经典文本的学习过程中,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在发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同时,相机诱导,积极贯彻“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的诱思教学思想。教师挖掘文本中的“探究点”,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关乎文章精要之点的问题推动学生阅读、思考、合作与探究。以情激情,以诱达思,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给学生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写作,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课时安排

本课拟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完成情节梳理和人物性格把握,第二课时主要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 学习目标

1、了解故事大意,梳理主要故事情节。

2、分析主人公林冲的性格特点。

3、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意:

【课件投影】播放电视剧《水浒传》片尾曲《好汉歌》:

【设计意图】《好汉歌》雄壮激昂的旋律可以快速带动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主动探究的热情,从而为“自主、合作、探究”做铺垫。 【简要实录】罗杰斯诺说:“音乐能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当熟悉的旋律伴随着电影视频冲击着同学们的视听时,同学们的热情瞬间被点燃,好多同学甚至跟着唱了起来。

(二)讲述故事,激发共鸣

【课件投影】根据你从小说或媒体了解的信息,讲一个关于林冲的故事,并概括故事中林冲的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以往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回忆、讲述,是深入理解作品及产生顿悟的前提,同时同学们的讲述也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求知欲,为下面的合作探究营造氛围。

【简要实录】赵宇豪:林冲误入白虎堂——轻信的性格;罗东辉:鲁智深野猪林义救林冲——林冲软弱妥协。学生们对《水浒》故事很熟悉,尽管读过原著的人并不多,但对于其中的故事情节却如数家珍,而且讲得生动有趣。

【教师激情诱导】“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能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从刚才同学们讲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林冲并不是一开始就具备梁山好汉的共性。那么,林冲怎样变成一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三)整体把握,理清情节

【课件投影】要求: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五个部分,本文可以分为四部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故事大意。用小标题或者小说回目的方式概括故事情节,然后同桌讨论,形成共识之后写在纸上。提示:可以按人物活动分,也可以按故事发生地点分。

【设计意图】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完成对故事情节的梳理,旨在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提炼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也为下文分析人物形象作准备。 【简要实录】同学们踊跃发言,答案不一,教师选出三组特别简洁明快的答案投影: (其一) 序幕(1—1):林教头沧州遇故交 开端(2—15):陆虞侯密谋害林冲 发展 (6—19):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高潮和结局(10—12):林教头杀敌山神庙 (其二) 序幕(1—1):沧州遇故交 开端(2—15):酒店定奸计 发展 (6—19):草料场落新户 高潮和结局(10—12):山神庙杀仇敌 (其三)

序幕(1—1):街头遇旧 开端(2—15):密谋加害 发展 (6—19):看守草场 高潮和结局(10—12):风雪复仇

二、【合作探究,分析鉴赏】

(一)分析形象,把握主旨

【教师诱导】教师诱导: 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个个侠肝义胆,快意恩仇,性格光彩照人。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段英雄传奇故事:宋江怒杀阎婆惜,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杨志误失生辰纲„„ 在这些人物中林冲这个形象最为特殊,有人说他相貌如张飞,身手如赵云,性格象刘备。有人说他善,有人说他狠,清代学者金圣叹说他“毒”。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眼中的林冲是个怎样的人呢?

【课件投影】小组讨论,回答下面问题:

1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人们都称他林教头,你知道林冲在上了梁山之后的绰号是什么吗?这个绰号展示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2、课文选段中林冲的性格与其绰号名副其实吗?

3、你认为选段中林冲的性格可以用哪个字来概括,并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出对人物性格的感性认识,体现了诱思探究的原则。追问,其实就是启发,就是引诱学生探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在解决中发现新问题。这样可以使课堂环节严密紧凑,张弛有度,逻辑性强。

【简要实录】

1、刘璐:《水浒》中的英雄好汉,个个都有绰号,像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林冲的绰号叫“豹子头”,是说他像猎豹一般的迅猛、凶狠。

2、杜欢:选段中高潮部分有点“豹子头”的狠劲,前面看不出来林冲是个猎豹样的英雄,甚至感觉他比较窝囊,不如文中鲁智深表现得有血性。

3、① 贾冬慧:从语言上可以看出他的“忍”——“我因恶了高太尉„„”这句话里,可以看出林冲的逆来顺受、委曲求全,面对陷害自己的仇人不敢表现出怨恨,也有善良的一面,可能他认为是高衙内干的,所以没有迁怒自己的上司。 ② 赵思佳:林冲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买尖刀寻敌踪,说明档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时日不过三五日,他刚刚燃起的复仇怒火就慢慢熄灭了,说明他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矛盾冲突也暂趋平静。

③ 郝永东:心有疑虑,还是听从安排,做了长远打算:一个酒葫芦成为林冲准备打发无聊而艰苦生活的代言人,而待雪晴修理草屋的打算更让我们看到林冲并未识破阴谋,表现了他的随遇而安、忍辱偷生,对仇人认识不清,复仇心理并不强烈。

【教师诱导】当年金圣叹评论林冲,说道:“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如此能“忍”能“熬”的林教头,怎么也终于“忍”不住了呢?

【课件投影】请同学们再次回到文本,小组讨论:

林冲从逆来顺受的林教头到奋起反抗的“豹子头”,性格从“忍”到“狠”, 触发点是什么?“狠”表现在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旨在诱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为下个问题的解决铺平道路。

【简要实录】学生讨论得很热烈,教师巡视,不时参与其中适度点拨。 杨博文:陆谦等人的对话对林冲从逆来顺受到被迫杀人的反抗性格的转变,起最后触发的“催化剂”作用。

安子超:从语言上可以看出怒到极处的林冲的“狠”——“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从行动上也可以也看出林冲的“狠”—— “林冲大怒”“先去街上买了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

罗思维:“山神庙手刃仇人”,从 林冲杀人的动作 “搠,提,踏,搁,剜”上,我们可以看出林冲的“狠”。

教师小结:就是在那“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时候,就是在那手刃敌人快意恩仇的时候,林冲杀死了仇人,也杀死了往日那个忍气吞声随遇而安的林教头,雪地里血光中中站起了一个顶天立地充满血性的豹子头。 【课件投影】请同学们再次回到文本,小组讨论:

2、林冲由幻想安心服刑到奋起反抗,性格蜕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吗?

3、作者塑造林冲这个典型形象,对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设计意图】这是文本的难点,突破难点,才能把握人物性格的转变,才能凸显作品主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老师要正确诱导,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简要实录】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可以说是当时黑暗的社会、腐败的官场逼迫林冲落草为寇,走上反抗道路的。关键在一个“逼”字,我们从整个《水浒传》中关于林冲的描写可以看出,在相国寺里侮辱妻子,白虎堂上设奸计陷害自己,野猪林中谋害性命,草料场里放火切断后路。这一切促使林冲性格发生根本转变,他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敌人要赶尽杀绝,没有给他留下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而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依然杀死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社会意义: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也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

第二课时

(二)精读体味,重点赏析

教师诱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文章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英雄形象,有人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中写得最好的一回。写得好得益于人物的塑造,人物塑造得好得益于细节描写。

【课件投影】

1、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请在文本中划出相关段落,独立完成之后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水浒》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篇作品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我国古典小说还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善于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而较少使用其它手法,特别是单纯的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如果有的作品使用了景物描写,也是运用白描手法,以极为简洁的笔墨来达到特定的目的。《西游记》是如此,《水浒》也是如此。在这篇作品中,景物描写虽然不多,但却写得恰到好处,并且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我们指导学生进行艺术鉴赏,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古典小说中人物塑造的方法,并且向让学生在交流成果的过程中,认识规律,总结经验,形成能力。

【简要实录】讨论归纳:①开头细致地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②林冲要去沽酒出门的一系列动作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③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④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⑤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 15 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细节描写的作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清洁发展。

【课件投影】

2、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请同学们赏析金圣叹关于本文风雪描写的评点,并分组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一路写雪,妙绝。)

②那雪正下得紧。(写雪妙绝。)

③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写雪妙绝。)

④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花枪葫芦,写得好;又带写雪,妙。) 【设计意图】中国古代小说极少孤立、静止地描写环境,结合人物动作描写环境是中国古代小说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一般学生能够注意到文章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很少有学生会注意到结合人物动作写风雪,而金圣叹的评点可谓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可引导学生结合本课的事例认识古代小说这一特点。 【简要实录】讨论明确: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了一个孤独、悲壮、坚定、勇敢的英雄形象。 (2)暗示情节,推动发展:

①、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

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再如,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作者笔下的风雪似乎一直伴随着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质的变化,而我们也好像和林冲一块儿置身于风狂雪紧冰冷的天地之中,为他着急,为他担忧,为他庆贺。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 ②、作品对风雪的描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天气寒冷,林冲才要出去买酒;如果林冲不去买酒,草厅倒塌就可能被压伤压死;如果他不出去买酒,就不会看到山神庙,在草屋倒塌后也不会想到去山神庙过夜。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塌,林冲无处存身,只好到山神庙过夜;如果草厅不倒塌,林冲就可能被烧死;如果他不到山神庙过夜,就不会听到陆谦等的谈话,也就不会杀敌报仇,投奔梁山。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才用石头挡住庙门;如果他不挡住庙门,陆谦等人就会直接进入庙中,他也就不会从他们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

由此可见,作品的景物描写确实是非常精彩而传神的。

三、迁移运用,提高能力

【课件投影】写一个你熟悉的人,要运用细节描写或环境烘托的手法。 【设计意图】本题旨在让学生在探究文本的写作技巧之后学会写作,,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来塑造人物,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读写结合。

【简要实录】学生写作速度较快,而且人物个性也比较鲜明,因时间关系,只投影了一个学生的作品。

【课件投影】郭嘉:宿舍门突然被撞开了,有“书虫”美誉的李新冲了进来,只见他全身衣服湿透了,浑身沾满了泥点子,好像刚从泥地里爬起来似的。他呼呼喘着粗气,顾不上抹顺着头发“滴滴答答”往下落的雨水,举起胸前抱着的用衣服包着的一个小包,对我喊道:“《静静的顿河》买来啦!” 我无语,这个书呆子,为了保护一本书竟然把自己淋成了落汤鸡,真不愧是“书虫”啊!

课后反思

多年来各种教学模式你方唱罢我登台,一线教师亦步亦趋、苦不堪言,甚至一听教学改革,尤其是语文教学改革,条件反射一样地排斥。当诱思探究来到我校,走进课堂时,我感觉这可能又是一次的门面工程、过场作秀。偶然听了同事们关于张教授如何对他们多次指导,如何要求他们反复推敲的话之后,我忽然心动了。年迈的老人如此执着如此严谨的工作绝不像一场作秀。于是我打开了电脑,从网上了解诱思探究。学校也正好发下了关于诱思探究的优秀论文和典型教学设计案例。这时我才真正走近了这个其实很陌生的天地。有人称诱思探究是一场革命,此言不虚。醍醐灌顶,我开始认真地准备典型教学设计,并在两个班里进行实验,效果真的不错。

这篇大家都非常熟习的古典小说,我讲了很多年,讲了很多遍,在诱思探究的课堂上,我才发现,学生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要有思想。“情境导入、激发情意”这个环节,我设计成用电影片段配《好汉歌》的音乐,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平时很拘谨的学生竟然也跟着音乐哼唱。这让我想起了于漪老师的一句话,“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也许正因为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缘故,虽然是首次真正采用典型教学设计,但学生的课堂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打破了以往同学们不爱发言的僵局。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所以在接下来的课文分析之前,教师激情诱导的情绪感染了学生,也让学生对文本的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正所谓教者,诱也!

应试教育让我们产生了一个误区,以为放开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谈论,成了无序课堂,太浪费时间,而且对考试也没有什么用。但在诱思探究的课堂上,我才发现,原来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来的规律才能形成真正能力。灌输的被动远不如探究的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这次的实践,让我有了一点体会,就是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改变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教师敢于放手,要相信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认为学生的自主感受是极其重要的,是深入理解作品及产生顿悟的前提。鉴于大部分学生没有阅读过《水浒传》原文,课前我布置了这样一道预习题:阅读《水浒传》中与林冲有关的情节,提前我给学生出示了相关的幻灯片,有利于节省学生的时间,有针对性地阅读。只有当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产生共鸣后,才会激发起探求的欲望;而只有当学生感受的触角一直深入到与作家的感受触角相交时,才有可能进入认知的阶段。在进行到“讲述故事,激发共鸣”这个环节时,我要求学生讲述原著中和林冲有观的情节,(要了解林冲是否是一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人,我们先要对林冲的一生进行一次回顾。关于林冲的故事,主要集中在《水浒》7—12回。这些故事即使学生没有读过原著,从媒体上也多有了解。即便如此,学生说书人般的风采还是让我很惊喜,也让那两位同学很有成功感,更让其他同学感受到了原来名著并不神秘并不威严。而且好多同学都说得好好读读《水浒》,这是我平时苦口婆心的教育所没有的意外收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诱思探究“理论可以说就是有源头的活水,让我们在教学中找到了不僵化不凝滞的法宝,也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活力。“诱思探究教学”可以说从根本放开了学生的手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思考中去探究,在迁移中学会运用。不是死记硬背的教给学生些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过程。这点我在教学中也有所感悟。 “教贵善诱,学贵善思,以诱达思,启智悟道, 这就是启发教学的精髓。”在“合作探究,分析鉴赏”和“精读体味,重点赏析”这两个环节,我采取问题环环相扣,连续追问的形式,体现了诱思探究的原则。追问,其实就是启发,就是引诱学生探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在解决中发现新问题。这样可以使课堂环节严密紧凑,张弛有度,逻辑性强。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的发言非常踊跃,而且谈到了许多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问题,思维之活跃前所未有。问题的答案不再是教师的灌输,而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课堂也从以往教师展示风采的“满堂灌”变为学生为主体的“满堂学”,学生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从而实现了让学生了解古典小说中人物塑造的方法,在交流成果的过程中认识规律、总结经验、形成能力这一设计意图。这大概就是张教授所说的,“善诱则通,善思则得,诱思交融,众志成城。”吧。在 “迁移运用,提高能力”环节中。学生的小片段训练生动形象,全不似以往的平铺直叙、千人一面,而是有了变化、有了个性、有了色彩,“食贵自化,学贵自得”,此言不虚啊。

作为一个诱思探究的初学者,我的认识还很肤浅,前面的路还很长。但为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能有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吾愿乘诱思探究之东风而上下求索。

第11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把握情节和获取表现人物性格及风雪描写细节的文本材料;合作讨论把握人物性格发展过程,赏析环境描写及细节描写艺术;深入探究林冲性格变化对认识当时社会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方法】

1.预习法,课前阅读思考:通过自己阅读你对林冲的印象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到草料场?影响林冲命运改变的有几个重要人物?都是谁?

2.探究法,通过课堂交流探讨把握人物性格发展过程,认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是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二、理解环境描写的对刻画人物性格与表现主题的作用;学习小说应用伏笔与照应推动情节的方法是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品背景与基本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赤日炎炎似火烧,野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于王孙把扇摇!”。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乃禁军教头,他的上司(太尉)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他们设计使林冲买了—把宝刀,又传高俅的命令,说高大尉要看那宝刀。于是林冲奉命带着宝刀去见高俅,没想到竞被他们诬陷为“行刺”,无辜被刺配沧州,路上,陆虞侯买通押送公人董超、薛霸,多次要杀害林冲,被鲁智深在野猪林解 救。林冲一刺配沧州后被派去管理天王堂。不久陆虞侯又贿买沦州管营、差拨。调林冲去草料场,想借机烧死林冲。林冲被逼无路可走,终于走上了杀人报仇的道路。 后来林冲辗转到柴进家,躲避官府追捕。由于官兵追杀很紧,柴进就把他介绍到粱山泊白衣秀士王伦那里。此后林冲加入到农民起义的队伍中。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二、初步交流,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

㈠小说欣赏要素知识指导

小说是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和社会主题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环境是塑造人物性格与展开故事情节的关键。环境主要是自然和社会环境 ,小说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风貌、揭示社会本质、暗示主题、渲染特定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情节一般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展开。

㈡通过课前阅读思考谈谈自己欣赏的收获

1.情节脉络:赴任遇风雪——沽酒御雪寒——大雪压草屋——夜宿山神庙——火烧草料场——意外得真相——义愤杀仇敌——走上梁山道

2.鉴赏林冲的形象与性格

林冲的才能和社会地位,使他养成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思想性格。他面对社会现实的黑暗,明知自己受了天大的冤屈,也自认是“罪囚”;尽管对李小二有恩,还“恐怕玷辱”,自惭形秽。 他去草料场,认为是“好差使”,想修理草屋、求神明庇佑等(这表现出他心地善良、安分守己和随遇而安,有服完刑后与家人一团一聚的幻想)。当他得知陆虞侯前来追杀时,愤怒寻找,要报仇,找不到人,就“心慢了”。得知火烧草料场真相后,终于醒悟,拼死抗争(这时的他思想性格飞跃,彻底摆脱温良恭让的君子之风,走上反抗的道路)。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深刻地揭示“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真理。

第二课时

一、品读欣赏,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1.三处对风雪的直接描写:①初到草料场时写风起雪下。彤云密布,朔风渐起,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纷纷扬扬表明雪之大;“卷”彰显风之烈;—天说明时之长。②林冲出门沽酒时,写雪势。“那雪正下得紧。”③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紧”字,突出雪越下越大,渲染紧张的气氛,为下文情节做了有力的铺垫。

2.侧面描写衬托风雪:①林冲看住牡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此为后文伏笔铺垫。②林冲回草料场:“那两问草厅已被雪压倒了”,“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摇振”,“被压倒”也都突出狂风之烈,雪势之大,也暗示下文情节的发生。

小结:描写风雪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林冲忍无可忍杀小人报仇,被逼无奈下毅然投东而去,这情景有怎样的悲壮与凄凉!)二是推动情节发展。(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才能听到敌人的-阴-谋。为了避风雪,陆虞侯—伙才直奔庙里来。)

二、探究思考

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反映当时的社会的什么本质?

1.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林冲本是北宋京城禁军的教头,有社会地位,生活较富裕安定,他妥协软弱,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广大底层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可想而知。

2.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3.《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三、实践与联系

课外阅读《水浒》原著。写一段文字,简介你最欣赏的《水浒》的一个情节或一个人物。

第12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定安中学 语文组 叶兴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知识

2、理解文本中的一些词语的古今异义 (2)能力目标:

1、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脉络

2、掌握本文通过语言、行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理解小说中“风雪”环境描写的作用

(3)情感目标:

1、了解林冲性格的前后变化,认识其反抗的迫不得已

2、理解作品中蕴含的“官逼民反”的主题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从情节的脉络把握作品主题

2、提醒学生从细节的描写概括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及《水浒》

1、施耐庵

施耐庵,名子安,字耐庵,元末明初人。(补充:文学史上对施耐庵的生平存在争议)

2、《水浒》

《水浒传》也称《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 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以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 共71回,课文选自第十回。(补充:存在不同版本,有的版本80回或100回或120回);

全书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写“逼上梁山”;后部分写“宋江招安”,采

用“竹节蛇式”连环结构书写。(补充:竹节蛇式)

二、林冲故事

文中身份:天王堂看管

原始身份: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刺配缘由:高俅陷害(学生补充:林冲在东京被陷害的经过)

三、检查预习

1、重点读音 赍发、迤逦、酒馔、髭须、朔风、......沽酒、掇、央浼、搠倒、剜 .....

2、古今异义 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 ...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 .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 ...果品酒馔只顾将来; .有书在此,少刻便知; ...你不省得; .好歹要结果他性命; ..小二换了汤,添些下饭; ..休恁地说 ..

四、梳理情节

沧州遇旧→得知密谋→买刀寻仇→调任草场→夜宿古庙→巧闻真相→雪夜报仇

第二课时

一、沧州遇旧

问题

1、第一段中林冲与李小二的谈话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从这一段中我们可得知林冲怎样的性格?

沧州遇旧:过去林冲对小二的恩情、现在林冲的处境。→善良、仗义、安分

问题

2、第二段中作者用“闲话”一词来概括第一段内容,请问,这一段对全文来说是不是闲话?如果不是,作者安排这个情节有什么作用?

从内容上来看,“沧州遇旧”这一情节交代了林冲与高俅的矛盾,交代了林冲与李小二的亲密关系;从结构上看,它为后文李小二窃密并告知林冲等情节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得知密谋

问题

1、李小二为何偷听陆虞候等人谈话?

陆虞候等人在酒店的一系列鬼鬼祟祟行为引起了小二的疑心。

→属于细节描写 (补充:细节描写的定义:细节描写简称细节,是对一些看似平淡无奇、细小无意的地方作较为细致的描写。)

问题

2、对陆虞候等人的一系列鬼祟行为做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暗示其乃密谋、引出窃听情节。

问题

2、林冲听到密谋后,有哪些反应?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第13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水浒》和本单元的《红楼梦》《三国演义》《警世通言》一样,作为处于鼎盛时期的古代长篇章回小说,在创作上呈现出如下特点: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情节曲折,故事完整;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而节选自《水浒》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自然也不例外。

而且,林冲是被逼上梁山的第一位英雄好汉,也是所有梁山英雄中被逼得最痛苦的一位。解读他被逼上梁山的经历,有助于理解《水浒》这一皇皇巨作的主题。

【学生分析】

学生读《水浒》,更多的是关注情节,而很少会关注到情节背后的东西,即使想关注,也不知如何关注。因此,要引导学生愿意关注和如何关注。

【任务分析】

这是一堂纵向结构的课型。以林冲遭遇为线索,以时间为序,截取四个片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解读。四个片段都指向同一目标——分析人物性格,凸现小说主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认真感悟在矛盾中刻画人物,深刻体会小说主题。 过程与方法:

诵读、感悟、比较、讨论、描述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重点难点】

小说是如何凸现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 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品味细节。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设计理念】

生本对话是阅读的起点,师生对话是阅读的激励,生生对话是阅读的碰撞,自我对话是阅读的提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听好汉歌,胸中会涌起一股冲天的豪气,甚至让我们这些文弱书生也恨不能捋起衣袖、拔拳惩恶。但是,《水浒》中却有这样一位英雄,该出手时出不了手,举起了拳头又放手。他,就是80万禁军教头林冲。

1 ppt1: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像“浮梗”一样悲凉的身世,像“转蓬”一样难求的功名。春风得意的林教头为何会生出这等感叹呢?

ppt2:林冲初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地位显赫,家室美满。然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因美眷贾祸,「脊杖二十,刺配沧州」。 前往沧州途中,堂堂禁军教头,被两个鬼魅似的小人整治得苦不堪言,可林冲一路咬牙隐忍,历经艰辛,到达沧州。

(设计意图:“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是林冲在梁山好汉朱贵酒店的墙壁上题写的诗句。以此为关节,关联起林冲的昨天和今天,为文本解读作铺垫。)

二、解读 (一)、沧州遇故旧

到了沧州,见到了故人李小二,自然提起了往事。这时怨气冲天的林冲,又是如何叙述自己的遭遇的呢?

ppt3:

“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

1、他自认“罪囚”,他真的认为自己有罪吗?无罪何以认罪?(怕给自己、给别人招惹是非,足见他的厚道、克己。

2、设身处地想想,如果你是林冲,会怎么称呼高俅?如果换作李逵又会怎样称呼?林冲却称“高太尉”,为什么?(常人称作“高俅那厮”、“高俅老贼”,林冲却称高俅为太尉。这种彬彬有礼的背后是一种油煎般的苦痛,然而他也认了,因为他要苟延残喘,要挣扎地活下去。)

3、“未知久后如何”,他想说“久后”是未卜的,是吗?他会有“久后”吗? (由教头变为罪犯,他以为这是高俅对自己陷害的极限,因而他认为眼前是平稳的,认为自己熬过刑期,回到东京,家人团聚,也许能重振家业。他真的没有去想、也不愿去想高俅的赶尽杀绝!)

(设计意图:林冲是个精细之人,然而他在言语之中不经意地流露了他的世界图景。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这些只言片语,一方面认识林冲,一方面养成品读小说的方法。)

(二)、酒店密谋害林冲

不管林冲用怎样平静的口气叙述此事,不管林冲用怎样平和的心态对待此事,他都告诉了李小二一个事实:他与高俅有仇。于是小二才会关注到远道而来的陆谦一伙,于是才会有李小二隔墙偷听的精彩片断。

2 播放电视剧“酒店密谋害林冲”片段

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对于这一情节,电视剧和小说的叙述上有什么差异?

(电视剧中李小二偷听被发现,受到恐吓后,不敢对林冲直言,而只是婉言暗示,但林冲似乎未明白,心安理得地去接管了草料场。小说中,林冲明知管营等有阴谋,但还是带着疑惑,心存侥幸去了。)

2、你觉得哪种叙述能更好地凸现人物性格、凸现小说主题?

(电视剧设置悬念,使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显然意在情节;小说中林冲道:“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事,正不知何意?”又一次提到不知何意。小二已经告诉他有阴谋,他还幻想得过且过,这样的叙述意在人物与主题。)

(设计意图:有效地利用影视资源,辅助文本解读。让学生在比较中激发兴趣,从而更好地领悟小说的匠心。)

(三)、林冲接管草料场

风雪之中,林冲以一种怎样的心态来到草料场? 8-10小节中有一些关于林冲的耐人寻味的语言和动作,你能找到吗?

ppt4:语言

“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山神庇佑,改日来烧些纸钱。”

在这样的话语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大难临头,林冲却想安稳过冬,却想山神庇佑自己可以在此安稳度日。)

ppt5:动作

“将火炭盖了,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倒大门首,把两扇草场子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从这样一些细微的动作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盖”,怕着火;在旷无人烟的地方,“拽上”门,这还不够,又上锁;先前已盖了的火炭,因草屋塌了,还要用手去“摸”,探探有没有火星;一间崩塌的草屋,离开时,还要“拽上”、“锁了”。林冲真是太谨慎、太尽职。)

小说为何刻意表现林冲的谨慎、尽职?

(小说想告诉我们,林冲是多么忍辱负重、克制内敛。他只想安心做一位囚徒,做一位模范的囚徒。如此,便与下文的血刃仇敌形成强烈的反差,以渲染主题。)

(设计意图:所谓“细微处见精神”。通过发现、探究,既认识到精彩的细节描写是明清

3 小说走向鼎盛的一个重要元素,又感受到无论是小说的创作还是小说的解读,都要在细微处下功夫。)

(四)、一腔怒火刃仇敌

就是这样一位苟且容忍,心存幻想,牙断往肚吞、血流往嘴咽的林冲,却为朗朗乾坤所不容。高太尉逼他,高衙内逼他,好友陆谦逼他,管营、差拨也逼他。逼,犹如一张巨大的网,使林冲无处藏身。于是他大吼一声“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在火光白雪的映照下开始了他的复仇。

这是最惊心动魄、最淋漓尽致的一个片段。请一位特别“林冲”的同学,用他的声音演绎这一段落。(也可以让学生听听田连元的评书) 用心体察,可以发现,林冲不愧为林冲,杀人也有讲究。林冲先杀谁,后杀谁?先后顺序是精心设置还是漫不经心的?

(先搠倒差拨和富安,再杀陆谦。先收拾次要角色,再对付主要敌人。差拨是杀害林冲的阴谋的直接献计与执行者,富安是陆谦的伴当,是个走卒,他们都听命于陆谦。陆谦不仅是主谋,还是背叛朋友的无耻之徒。)

杀人的武器有讲究吗?

(前二人用花枪利索地结果了,而杀陆谦则用那口解剜尖刀。为什么?用尖刀,距离短,更“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解恨,痛快。尖刀本为复仇准备,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杀陆谦前为何还要宣言“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杀人本不可恕,但你陆谦“情理难容”,所以“杀人可恕”。论情,你我自幼相交,情同手足,自不当背弃我;论理,我遵纪守法,规矩做人,你也不当助纣为虐。这句话,不但是说给陆谦听的,也是说给全社会听的。从东岳庙受辱以来的种种新仇旧恨、种种酸楚义愤,全都落到这句话。先前林冲的委曲求全、忍辱偷生,现在终于求无得求、忍无所忍。)

(设计意图:“手刃”的顺序与武器,本似无趣,细加品析,也另有滋味;“手刃”的宣言,很耐人寻味,自当认真品读。)

三、描述

林冲一路向我们走来,我们见证了他的辛酸苦楚,我们也见证了他的淋漓酣畅。面对这样的林冲,我们不想说点什么?不想写点什么?

附:学生作品一 直到那一夜风雪, 多少年来一直对着长风飞舞的红缨,

终于得饮人的鲜血;

多少年来胸中的那一股隐忍的不平之气,

全被葫芦里的烈酒烧成仇恨。

痛快!

痛快!!

4 学生作品二 毕竟天生是男人!

锦衣玉食,不曾销得胸中那些豪情。

忍气吞声,也不曾走了那一腔铁血。 痛快!

学生作品三 林冲不是莽夫。

熟读兵书战阵,当然懂得为将的理智和谨慎。

一个“忍”字更是用到极致。

忍,林冲会忍,

狠,林冲够狠!

学生作品四

一忍再忍忍难忍,恨将花枪舞! 三思再思思难归,愁把水酒醉。

(设计意图:写,不仅是学生的自我对话,也是其思想的修正和升华。)

四、结束

ppt6:“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金圣叹”

“奇”在何处?奇就奇在一个“逼”字,逼良为娼,逼民为盗。官逼民反,民不能不反,这是《水浒》的主题,也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主题。

(设计意图:用金圣叹的这句警语,给课堂作结,给文本作结。)

【教学后记】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构思极为巧妙,可谓巧中有巧,环环相扣,文中的伏笔和照应,使文章如风行水上。然而这种技巧,无需对话,学生就能领会。那么这堂课到底应当上什么?在和学生的交谈中发现,“官逼民反”,学生耳熟能详,但体悟浮浅而不得法。于是我就选取几个关键片段,用一定的言辞加以串连,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自我对话,来完成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如复仇那个片段的三个问题,学生自己看书时极少会作这样的思考,经过师生对话,实现了深入探究。由于不是被动地接受某种现成的结论,因而学生不断地为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而欣喜,学习兴趣大增。一堂课后,学生感悟到的不仅是《水浒》的主题,而且是解读小说的方法。

第14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案

教学目标: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3.体会小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林冲性格的转变。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体会小说环境、细节描写的作用。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

在我们的印象中,梁山好汉就应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当遇到不平之事时就会挺身而出,手刃仇敌,铲除贪官,替天行道!歌词当中也有这么一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那么是否所有的梁山好汉都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呢?

二、作家作品

1、作者: 施耐庵(1296-1370),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兴化,生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据说即为他的门生。2.关于《水浒》:

《水浒》又名《水浒传》《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它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的长篇古典小说。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三、关于林冲的故事

林冲是《水浒》里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被逼上梁山的典型。林冲出身于枪棒教师家庭,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生活比较安定。正是这种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养成他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性格。当然,他的思想性格里也存在着善良正直刚强的一面,这两方面是矛盾的,反抗思想与委屈求全思想一直处于矛盾斗争之中。本课正是这种斗争最激烈并发生转化的关键阶段。

四、学生读课文,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 引子,第1节):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第二部分( 开端,2-5 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第三部分( 发展,6-9 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第四部分( 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五、作业《成才之路》随堂练习P5----

1、

2、

5、

6、

7、

8、9

1

第二课时

目标:分析林冲的性格 练习设计

一 林冲是《水浒》里一个有代表的人物,是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最后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他的思想性格有哪些特点:

明确:1.安于现状,逆来顺受。 2.心地善良,侠义济困。 3.刚强、正直,性急。 4.做事细心。

二 作者塑造林冲这一人物形象是一成不变的吗?如果不是,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展开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

1、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2、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3、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委曲求全的思想,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4、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林冲的性格就是在这种情节的变化中,随着矛盾冲突的不断加剧面发展变化的。

三、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明确: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

四、作业《成才之路》P8----1-6

2

第三课时

目标:塑造人物的手法

一、小说中常见的表现人物的手法:

明确: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烘托,景物描写

二、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师介绍关于细节描写的知识: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1、举例说明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归纳总结:

可以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揭示人物瞬间心理复杂微妙细节。

三、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1、提问: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3

(1)直接描写风雪。直接描写风雪共有三处请指出来。

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

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选题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③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两处的两个“紧”字,就把一场越下越大的雪,描写得非常清楚。

2、这三处描写中,有一个最有表现力的词,是哪一个?——“紧”,一个“紧”字,使境界全出,十分简洁地写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并且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什么作用呢?

3、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2)侧面衬托风雪:①指出哪些语句是侧面描写风雪。②在这些语句中能够表现风大雪猛的词语有哪些?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问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写林冲则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3、提问: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大家归纳一下,这些景物描写有哪些具体作用?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

(2)暗示情节,为下文做铺垫

①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

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再如,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②作品对风雪的描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正是因为风大雪紧,天气寒冷,林冲才要出去买酒;如果林冲不去买酒,草厅倒塌就可能被压伤压死;如果他不出去买酒,就不会看到山神庙,在草屋倒塌后也不会想到去山神庙过夜。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塌,林冲无处存身,只好到山神庙过夜;如果草厅

4

不倒塌,林冲就可能被烧死;如果他不到山神庙过夜,就不会听到陆谦等的谈话,也就不会杀敌报仇,投奔梁山。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才用石头挡住庙门;如果他不挡住庙门,陆谦等人就会直接进入庙中,他也就不会从他们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也许陆谦的花言巧语会使林冲相信这是一次巧遇呢,说不定林冲还会请他们喝两杯呢。

由此可见,作品的景物描写确实是非常精彩而传神的。

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雪”的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渲染了浓重气氛,烘托了人物形象。 归纳总结: 环境分类及作用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四、作业写一段400字左右的文字评价林冲的性格

第15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田浩

一、教材内容

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二年级《语文》必修5。

设计内容《中国古代官匪流变的典型案例—:

二、学习目标与任务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把握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2、体会运用环境、细节描写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具体写法。过程与方法:

1、细读文本,找出体现小说叙事技巧的文字,说出文中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事物。

2、能对体现叙事技巧处进行精要评点,感受古典小说的无穷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由林教头被步步紧逼,被迫“放弃”忍辱偷生的囚徒生活,走上反抗道路的心路历程。

2、通过对情节的梳理,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黑暗现实。

(二)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本次学习旨在通过学生阅读,自主梳理小说情节,引导其学会思考和探究,掌握小说中关于“风雪”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动作、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最终归纳林冲的人物形象和被逼上梁山的悲壮经历。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学生难以想象的故事片断,提供一种间接的、再现的生活场景,使之通过图片、视频和相关文字资料去感受、体验、理解自己阅读的小说,形成对小说情节、人物、环境的认识和体会。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原认知能力、学习氛围、认知的临近区) 通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和阅读,高二年级的学生对中国古典小说不再陌生,加之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形成了喜欢阅读小说,善于欣赏、归纳的特点。但其认识普遍不深入,容易流于形式、浮于表面,造成了阅读鉴赏中常常陷入“套版反应”,千人一面,评价浅显。

四、教学内容与学习水平的分析与确定

(一)知识点的划分与要求达到的学习水平的确定;小说故事情节发展和线索脉络归纳(掌握);

2,“沧州遇旧”在小说情节发展中的作用(理解);

3、通过阅读课文细节描写探究林冲的心理性格特征(掌握);

4、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的环境描写及作用(掌握);

5、林冲由“忍”到“反”的性格发展变化及社会原因(理解);

6、林冲复仇杀敌一连串动作描写的作用(掌握);

7、小说人物形象探究(应用);

(二)分析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分析故事情节,把握林教头性格变化过程和人物形象。 ②深刻认识中国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

2、教学难点: ①体会小说环境描写对气氛渲染、人物形象刻画方面的作用和写法。 ②关于小说线索的理解。

五、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多媒体教室

2、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选择自制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由一组历史图片构成,配以相应的文字、背景音乐和电视电影视频,再现《中国古代官匪流变的典型案例—

六、学习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类型:问题性情境、虚拟情境

2、学习情境设计: 情境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再现宋末农民起义的虚拟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对于课文、人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情境2:通过复习回忆初中学过的《水浒传》《三拳打死镇关西》中的相关内容,重拾英雄侠义精神,帮助理解林教头被逼造反的故事。

七、学习活动组织

八、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1 ,FrontPage课件展示,引入主题;

2、激发兴趣,明确任务;

3、学生利用课件,观看、感知;

4、学生汇报、交流;

5、制作相关电子作品;

6、小组交流,互相点评;

7、教师点评。

九、教学评价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采用课堂上提问、书面练习的形式。

2.测试内容: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本文中“风雪”环境描写作用的见解。(时间:5分钟) 当堂完成作文小片段,对林教头由“忍”到“反”的性格发展变化、社会原因及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时间:10分钟;字数:300字左右)

十、教学反思

在本次新课程小说阅读探究课后,心中有不少的感受,现在谈谈自己的教学反思。

首先,教学设计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课堂的教与学,紧紧围绕林冲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抓住这个关键问题展开研讨,使学生认识了文本的思想意义,了解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提高了欣赏古典小说的能力,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经过这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长文短教的关键在于选好突破口,选好关键问题,不要面面俱到,只求突破一点,再由表及里,再由点到面,实现目标。这一点尤其适合我校基础较为薄弱的高中生的学习情况。 其次,道德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也在过程中得以渗透。在理解“风雪”在文中主要作用过程中,结合人物及其在情节发展中的发展变化,让学生感受到了林冲这个人物在妥协中挣扎,在挣扎中最终走向反抗的飞跃,学生明白了了封建社会黑暗现实,及人要在逆境中抗争才能有出路的道德情感方面的教育,真正让学生受到了“真、善、美”的熏陶。

再次,在这一堂课的教法上,我追求实效——一定设法让学生有所得,或在知识方面,或在能力方面,或在思想认识、道德情操等方面,总要有所收获。课堂上做到了学生动手、思考,举手回答,体现出较高的积极性。有几个同学还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教无定法,各有所长,关键在于恰当、有效。课上没有过分追求形式的新颖,力求小说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读懂课本、理解课文,落实阅读教学中首要的一环。课上只是设计了一些理解合理、逻辑性强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把一个较难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探究解决。当然要做好这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在教学中坚持不懈地进行,一定会提高自己扎实的教学功底。

语文海纳百川、包罗万象,常有人感慨语文难教。上完这堂新课程小说阅读教学课后,更加深了我要从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储备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的决心。

在这堂新课程小说阅读教学课实践中,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1、执教过程中教学节奏的控制稍欠火候。表现在“让学生讨论探究风雪在文中的主要作用”这一活动成果不太显著,学生的理解较为浅显,小说的环境描写掌握得还不够。

2、由于课文本身难度较大,教师在要求学生通过当堂作文的方式,归纳“林冲性格变化过程与个人形象”问题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上有一定难度,使少数学生提笔忘字,难以下手,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一环节中,探究发现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也是难点所在,原先采用学生讨论、生生交流,然后师生对话的方法,但是在实际进行时,有个别同学写出的作文流于形式,缺乏创意。这一问题将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解决。

第16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四川省广汉中学

陈小燕

【教学目标】

1.2.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能深刻认识环境描写对塑造小说人物形象和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回溯历史,了解作品(简)

1、古代小说之最: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最智

施耐庵的《水浒》——最义

吴承恩的《西游记》——最奇

曹雪芹的《红楼梦》——最情

2、关于施耐庵和《水浒》

施耐庵,元末明初钱塘 人。其曾在钱塘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弃官回乡。张士诚起义抗元时,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耐庵等大为失望,相继离去。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施耐庵浪迹天涯,后隐居不出,感时政衰败,作《水浒传》寄托心意。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了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二、走近林冲,体味主题(详)

引题: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各有各的传奇,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绰号。

《水浒》绰号知多少?(请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好汉的绰号。) 问:林冲绰号是什么?——豹子头

(一) 话题一:题目是否可改为《豹子头风雪山神庙》?

1、讨论明确:“林教头”表明的是林冲的身份。而“豹子头”揭示的是林冲的性格,像猎豹一样凶猛、勇敢。

2、林冲还是在乎自己教头的身份,并非一开始就表现出豹子头的一面。他是如何从“林教头”转化成“豹子头”的呢? 请学生回顾林冲发配沧州前的经历。(一忍再忍。) 请学生结合文本,讨论分析林冲到沧州后的心理历程,是如何从“一忍再忍”被逼到“忍无可忍”,最后手刃仇敌,走上了彻底的反叛之路的。委曲求全的林教头死去了,凶猛勇敢的豹子头诞生了。

3、小结: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个个身怀绝技,英勇无比,但他们上梁山基本都是被逼无奈。而这些人中恐怕要数林冲被“逼”的程度最重了。林冲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正如明代戏曲家李开先所写《宝剑记》中“林冲夜奔”的唱词:“实指望封侯也那万里班超,到如今生逼做叛国红巾,做了背主黄巢。”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广大的劳动群众更是痛苦不堪,这就说明了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

明确:所以题目不能改为《豹子头风雪山神庙》。从“林教头”到“豹子头”,更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二) (引题:林冲在山神庙前手刃仇敌,走上了彻底的反叛之路。

话题二:题目是否可改为《林教头山神庙手刃仇敌》?

1、讨论明确:“风雪”在文中非常重要,必不可少。

2、请学生找出文中关于“风雪”的正面、侧面描写并重点讨论分析“风雪”在文中的作用。

作用:渲染气氛——重点分析名句“那雪正下得紧”。(渲染了紧张气氛。) .

烘托人物——对林冲的风雪夜悲壮形象的烘托。

推动情节——请学生结合文本重点分析“风雪”是如何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林冲到草料场时正是风雪交加,想喝酒驱寒才会“投东”而去,到市井沽酒,也因此得遇山神庙。——因为下雪,致使林冲住的草屋塌了,这使林冲想起离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正由于风大雪紧,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头靠住门,致使陆虞候三人没能直闯进山神庙来。——正因为风大雪紧,陆虞候一伙人放完火,就直奔山神庙来避风雪。林冲才会倚门偷听,知道已经被逼到无路可走,才会手刃仇敌,彻底和过去决裂。)

揭示主题——林冲被逼无奈,手刃仇敌。最终揭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3、请学生归纳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3)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

三、延伸拓展

授人以渔

1、请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讨论本单元另外两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和《边城》的标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2、请学生简单归纳可以从哪些角度思考一篇小说标题的优劣。(如新颖,线索,人物形象,情节,主题等。)

四、全文小结

一篇小说的标题好还是不好,可以从多角度分析。但最终都要看是否更好地体现了小说的主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这个彤云密布、朔风怒号的风雪夜,林冲手刃仇敌,他杀死的不仅仅是那个自幼相交却背信弃义的卑鄙小人陆谦,也杀掉了那个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自己。林教头死去了,世间再无林教头,而一个全新的豹子头从血腥和烈火中涅槃重生。

“回首西山月又斜,天涯孤客真难渡。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林冲喝了冷酒,提了花枪,“出庙门奔东去”,从此走上了快意恩仇的好汉之路。

(全班学生合唱《好汉歌》结束全课。)

第17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一、导言:

中国有句俗话“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是因为《三国》讲的是权谋,老人读了心思阴郁,对健康不宜;《水浒》是一部讲强盗的书,少年人看了,学会了“该出手时就出手”,惹出许多是非来。

但是今天我们倒是要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水浒》,无论我们有没有看过原著,但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多多少少知道一些水浒的故事。它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民族文化当中。《水浒》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水浒》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有人概括为四个字“逼上梁山”或“官逼民反”。然而众多人物中真正被逼上梁山的并不多,李逵上山就心情很愉快;王英本来就是强盗,上梁山是人生踏上了新台阶,不仅没有被逼,而且还是靠宋江推荐才从“小公司”进入梁山“大公司”;时迁是一个小毛贼,梁山是不要他的,他是经过个人的努力最后才实现做一个“强盗”的人生梦想;

卢俊义本来是一个大地主,被吴用设计陷害,家破人亡只好到梁山落草,与其说被逼,不如说“被骗”。众多人物中,林冲可以说是最能体现“逼上梁山”这一主旨的。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林冲到底是怎么被“逼”上梁山的。咱们一起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二、介绍施耐庵和《水浒》

施耐庵,生于1296年,卒于1370年,元末明初人。曾考中进士,作过两年官,后来弃官回乡闲居,从事写作。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这部书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水浒》故事性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

三、分析题目,我们从中看出林教头出身中层干部,国家公务员家有娇妻,丰衣足食,生活滋润,要是现在,带着妻子逛逛超市休闲休闲。用时髦的话来说,很有小资情调。这样一个都市白领,怎么最后就成了草寇了呢,到底在林冲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不妨看看第七回至第九回的目录:

第 七 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 八 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 九 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于是虎落平阳被犬欺林冲被陷害以一个刺配犯的身份,类似于现在的文身,但部位是在头部,这是带有耻辱性的标志。流放到哪里——沧州。

沧州,并不是林冲停泊的港湾,那么在沧州又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阅读课文。

四、概括情节:

1、沧州遇旧

谁是故人?李小二,林冲曾经资助过他。 小说中设计了一个人物“李小二”,这个人物既没有什么本事,也和后面的故事中的人物没有关联,为什么在这里设计这么一个人物,他和情节的发展有什么联系?

李小二是一个配角,他在故事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具体展开了什么情节呢?

2、买刀寻仇

谁是仇人? 当然是陆谦。

李小二发觉陆谦等人很可疑,于是就告诉了林冲,林冲猜到了来的人就是陆谦,就买了尖刀去找陆谦报仇。杀了陆谦了吗?没有。

3、接管草场

在草料长发生了大事情。 是——火烧草料场。谁烧的?陆谦。烧草场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要——烧死林冲。林冲得知这一切之后怎么样了?

4、手刃仇人

五、分析人物性格

我们来看看小说的人物主人公林冲。有人说,在众多的水浒英雄中,现代女性最爱的人就是林冲;不会爱李逵,因为太鲁莽;不会爱武松,因为太刚烈;也不会爱宋江,因为他什么武功也不会,保护不了女性。为什么爱林冲呢?我们就要来进行分析。传统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无非是外貌、动作、语言。林冲长什么样呢?

“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林冲的绰号叫做“豹子头”,不仅长得像张飞,所使的兵器也是和张飞一样“丈八蛇矛”。兵器和人物性格是有一定关联的,我们不能想像李逵使用宝剑是什么样。

然而林冲的性格却实在和张飞相去甚远,有人说林冲是貌似张飞,身手似赵云,性格如刘备。文本中作者没有对林冲进行相貌描写,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有没有动作、心理和语言的描写,从这些语句中我们体会到林冲怎样的个性特点?

软弱糊涂,委曲求全

高俅的儿子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林冲举拳要打,可见到那人是高衙内,举起的拳头没有敢落下,这一节上看,满身本事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甚至不如“三寸丁”武大郎。为什么说他糊涂呢?①沧州遇旧后,教头对李小儿的话可看出一些苗头。

林冲指着脸上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

——打住,注意“恶了高太尉”这五个字,对于害他到这步田地的高俅,林冲仍然称其为“高太尉”。前文里面在白虎节堂林冲甚至称高俅为“恩相”,对于是谁害了自己,该恨谁他不知道,他最恨的是陆谦,而陆谦是主谋吗?不是,是高俅。 假如要你回答,你会怎么说?

(天杀的高俅老贼,我把你碎尸万段)

林冲为何称自己为罪囚呢?他到底有罪吗? ——没有

如果有的话,那只能怪妻子太漂亮了。吸引别人的眼球了。这说明林冲对现实还抱有幻想。

②到草料场时,林冲的住房条件特差,属于危房。

——歪房,林冲大小也是个场长啊。同学们读读有关住房的句子,

仰面看那草屋时……

林冲看到这样的房子怎么想的?“天晴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这可以看出林冲是作了要在这里长住的打算的,是说林冲要安心改造,表现优秀,争取提前释放。

教头毕竟有个小康之家,早点回家,与妻子团圆,但试问家在何方?还有吗? ③路过山神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

林冲是好汉中少有的有敬畏心的,他指望神明庇佑什么呢?——能早日回家和妻子团聚。宋时经常有大赦天下,那么逢到大赦,林冲就可以回家了,所以,他安心的在牢城营忍耐着。 菩萨保佑林冲吗?看来好象没保佑吧。草厅被雪压了,假如草厅压倒了,你会怎么办?——逃回家。

林冲没逃,他到半里外的山神庙去寄宿,这儿老师发现了一个疑问。草料场中另外还有房子吗?——“有”

那为什么舍近取远呢?要到半里外呢?——什么是草料场,沧州是边防前线,草料场类似于现在的军需仓库,油库。属于战略物资,没有油,坦克就变成一堆废铁。开不动了。 再说说为什么寄宿半里外的山神庙。

——哦,原来仓库内有官府的封条,贴了封条是碰不的……

不仅是碰不得的事,而且是要杀头的,这也说明林冲的另一个性格特点:小心谨慎,能忍。所以宿在山神庙。

④小心谨慎还体现在哪?

——林冲离开草料场去买酒,这一段描写中有几个动作“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草料场地处偏远,草厅里更没什么值得锁的东西,但林冲依然把它锁上。——见草厅倒了,“恐怕火盆内有炭火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没了。„„依旧把门拽上,锁了„„门旁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些动作细节都体现了林冲小心谨慎的性格。

林冲在山神庙一个人喝闷酒,怪可怜的。

这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把梦烧醒了。林冲怎么办?

——拿了花枪,开门救火。

如果是平常人,会怎么做?

——逃,逃之夭夭。

烧了草料场,可是死罪一条啊,此时不逃—— “更待何时”

这时候了,林冲还能忍,忍到家了。忍到这份上,用幻想来麻痹自己,明知危险,却不敢面对。

● 林冲到底有没有狠的一面呢? ——有

① 听到陆谦来到沧州,林冲买刀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又到城里城外寻。寻了一天。这说 明他狠。

②还有林冲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这也说明狠。

③林冲杀人是够狠。

读一读山神庙复仇的场面

林冲挺着花枪……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

注意其中的典型动作“搁、剜”。假如换作李逵会怎么做?

——很简单,乱砍一气。砍倒一个算一个。

林冲杀人就有档次,先把一把钢刀搁在你的脸上,然后发表杀你的宣言,让你死得明明白白,杀人是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林冲这一段才像个“好汉”,大家看他杀三个人动作是不同的,为什么用刀剜陆谦的心?为什么不用枪,不砍头,要剜心呢?前文里面写林冲听了李小二报告后,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这把刀就是为你陆谦准备的。我林冲对你陆谦有恩,你却恩将仇报,我看看你的心有多么黑!

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是不是省略了一些场面?

——省略了一些暴力血腥的场面。因为前面有个“剜”字,是很血腥的。

原文,这个描写我就不读了,我不想渲染血腥和暴力。不过大家完全可以想象场面,也写出了林冲的——狠。 这也是林冲性格特点中刚强果断的一面。

大家读《水浒》小说或看电视剧,一定知道,林冲杀了三个仇人后,连夜奔去的不是梁山,而是柴进庄上。柴进又修书引荐他去投梁山,来到梁山之后又经历了王伦嫉贤妒能百般刁难,直到晁盖上山,林冲火并王伦,其性格又经历了一次压抑到释放的过程。所以说人物性格是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曲折的,甚至是反复的,这一点在林冲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正因为这样,林冲成为《水浒》中一个非常鲜活的人物形象。

五、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提问: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明确:主要是从两方面描写:

(1)直接描写风雪。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例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提问: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二是推动情节发展。第一点,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这时,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第二点,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六、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提问: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几处主要细节描写找出来,分析它的作用,然后总结归纳。举例: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总之,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第18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转自 何有湖的博客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章,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着力描写了林冲从一个封建统治集团的依附者,被徽宗宠臣高俅陷害得家破人亡,终于投奔梁山,成为农民英雄的转化过程。在人物性格的精细刻画、故事情节的生动描写以及“风雪”环境的描写上,历来为评论家所称道,因而应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讨论、探究,深入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林冲思想性格的把握。 教学课时:一课时(梳理小说情节)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启发交流,激发兴趣 课前播放《好汉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我先要考考大家,对《水浒传》的了解怎么样。《水浒传》中一共写了多少位梁山好汉?他们每人有一个绰号,你知道哪一些?屏幕上显示的人物你能一一说出他们的名字吗?(屏幕显示)宋江、吴用、李逵、武松等的头像和绰号让学生猜他们的名字。最后出现林冲。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二.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群星璀璨,众英雄中单表一个——豹子头林冲。请大家打开课文,一起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高尔基说:“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这正可用于本文。现在谁先来说说这篇小说的情节?

提示:本文的情节:按照出场顺序,以林冲的活动串起这篇文章。文章最先安排林冲出场,巧遇小二夫妇;然后是陆虞侯出场,林冲买刀寻敌;寻敌未果后,林冲被派守草料场;然后是两方面人物登场,矛盾冲突达到高潮。

巧遇小二(沧州遇旧)——买刀寻敌(买刀寻仇)——守草料场(接管草场)——雪地复仇(杀仇上山)(概括故事情节要注意三点:准确、顺畅、简练) 本课情节特点:

1.一波三折。情节要点可概括为:沧州遇旧、酒店密谋、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夜宿山神庙、庙里偷听、雪夜杀敌。沧州遇旧是情节发展的开始,又为后面的故事做好了铺垫。买刀寻敌是情节的发展,愤怒的情绪,使矛盾冲突顿时紧张。但作者故意顿一笔,盘马弯弓,引而不发。陆谦等人在酒店一闪就不见了。矛盾的浪头起而又伏,于暗中蓄积力量。看管草料场,作者更是以细腻的笔触,描写林冲雪夜向火、老军留赠酒葫芦、草料场风吹屋顶、古庙求神等生活细节,琐琐碎碎、平淡轻松。最后,草料场被陆谦等人放火烧着了,此一干人又将陷害林冲的狠毒阴谋在山神庙前和盘托出,林冲心头的一切疑团豁然开朗。“泼贼那里去”,一声怒吼,林冲终于转变了立场,抛弃了幻想,手刃了仇敌。在矛盾冲突的高潮中,林冲英勇的反抗性格,得到充分展现。一系列情节展开充分,使得本文的情节发展跌宕起伏、波澜不断,演绎出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紧张、平缓、再发展、高潮的过程。

2.伏笔照应。指后边出现的人物和事件前边要有伏笔,前边出现的人物和事件后边要有交代,有照应。如,文章开头叙述林冲发配到沧州,遇到开酒店的李小二。作者写到:“(李小二)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不想今日却在这里撞见。”这里写李小二昔日在东京受林冲看顾,今日对林冲以礼相待,是为他们夫妻听到陆谦等人谈话后向林冲通风报信预先埋下伏笔,并不是为了写他们二人的关系有多么亲密。 又如,林冲刚到草料场时,看到崩坏的草屋,于是打算等雪停后,到城中找泥水匠修理。这就为打酒回来大雪压倒草屋预先埋下伏笔。打酒去的路上看见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则为草屋被雪压倒后,林冲到此过夜预先设下伏笔。草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燃烧起来,搬开破被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作者将这个细节写得如此细腻,为后文草料场失火无由,必定有人纵火埋下伏笔。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搬来一块大石头顶住庙门,是为陆谦等人放火后,推不开庙门,在门口谈论陷害林冲的阴谋全被林冲听到埋下伏笔。这一系列重要的细节都是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不但推动情节向前发展,同时还塑造了人物性格(林冲的精细及苟且偷安等),而且使作品的结构针线绵密,无懈可击。

另外:作者是多次细节预先埋下伏笔,等待这一细节出现时,回首看去,会发现一条叙事线索如草丛行蛇,如撒灰做线,若断若续,时隐时现。草蛇灰线法:作者就曾经多次提到了林冲的花枪。当他从天王堂被派到草料场时,林冲没有忘记“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去买酒前,又“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回来后发现大雪把草房压倒,林冲“放下花枪,”去摸火种,之后将被子卷好,拿“花枪挑着酒葫芦”来到山神庙。林冲可以说是枪不离身。作者屡次提到林冲的花枪,表面上看来似乎了毫不经意,粗心的读者甚至会忽视这一细节,实际上却是作者精心设下的埋伏。文章发展到高潮时,我们才会发现其妙处。林冲无意间听到陆谦等人设计陷害自己,欲将自己至于死地时不由得怒发冲冠,面对三个仇人,他“嚓的一枪,先搠倒差拨。”富安想逃,“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之后林冲又用尖刀剜出了陆谦的心肝。这一段描写突出了林冲的神勇。在以一敌三时,林冲先用花枪搠倒差拨与富安,然后再来对付陆谦。在这看似血腥实际上却让人感到痛快淋漓的复仇中,林冲的性格也从委曲求全发展到了手刃仇人,奔上梁山。所以花枪这个细节,在林冲复仇的情节中,十分重要。对于作者在此之前多次设下的伏笔,我们不得不佩服其艺术匠心。

3.明暗双线。明线:林冲的复仇过程。暗线:陆谦谋害林冲的过程。还有一条暗线:风雪的描写。

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探讨一下文中林冲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用最简洁的一两字加以概括。

明确:“沧州遇旧”是“忍”,忍是心上一把刀。“买刀寻仇”是“不忍”,“接管草场”又是“忍”,“杀仇上山”是“忍无可忍”,可见林冲的性格原本是忍辱负重、忍气吞声、委曲求全,然后从懦弱到坚强,从忍受屈辱到坚决反抗。 三.自主探究,研讨总结

(一)分组探究,把握性格。课前我已经布置预习,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男生列举林冲“不忍”的具体表现,女生列举林冲“忍”的具体表现,找到相应的文字根据,交流、探讨一下各自的答案,然后推出代表发言。(可安排学生分情节列举)

1、学生阐述人物性格

引导:课文如何来表现“忍”的?明确:(板书)

请大家结合第一自然段回答:文章开始林冲是以什么身份来到了什么地方?林冲自己说是因为什么原因来的? 提示:以五个W思考。林冲是以罪囚的身份来到了沧州,他自己说是因为恶了高太尉。 (1)沧州遇旧:语言

帮小二,扶危济困,有侠义精神;

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一个“恶”字,一个“高太尉”,内心的软弱、善良安分、严守等级,忍辱负重。

(2)买刀寻敌:动作、心理

不见消耗,也自心下慢了:幻想着得过且过,委曲求全,苟且偷生。

(3)接管草料场:细节

两次具体写林冲防火,特别是两次锁门:谨慎的性格。 在山神庙里顶礼说:“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他把希望寄托在神灵的庇佑上,说明他还是认识到了危险,只是不敢面对。甚至到草料场起火,他都已经是死罪了,还想着去救火。

思考:身为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身怀绝技,想一想林冲为什么要委曲求全呢?如此妥协忍让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围绕“忍”字组织语言。

老师小结并提问:正因为林冲身为枪棒教头,有不错的出身,有完美的家庭,有稳定的工作,还有对自己前途的幻想,所以,他一直想“挣扎得回来”,一直有过好小日子的幻想,过一个普通的平常人生活。更何况,一个正常的社会中,暂时忍让是可以安身立命的。因此,他在街上挥拳砸向高衙内时忍了,在白虎堂遭诬陷时了,在野猪林忍了,在沧州他也忍了,他一忍再忍,从东京到沧州,从教头到罪囚。为的只是回家过自己的小日子,为的只是早日跟妻子团聚。 林冲妥协忍让的性格,是和他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生活状况各个方面联系在一起的。个人的气质因素也不可忽略。(以李逵、杨志、鲁智深作比较)

引导:课文如何表现林冲的“不忍“的?明确:(板书) (1)买刀寻仇——动作、心理 (2)杀仇上山——场面 关于林冲的杀人,明确: (1)林冲其实不是在杀人,而是借杀人来控诉,控诉陆的不义,社会的不公,显示林冲革命造反的正义性,读来痛快淋漓。

(2)既是杀自己的结义兄弟,也是在杀自己,杀那个软弱屈辱的自己,一个新的林冲在血腥和烈火中诞生。 (这一段可以齐读。重点分析。)

思考:到了山神庙一段,他为什么就不能忍了?要奋起反抗呢?林冲反抗的内因的基础是什么?

学生回答:围绕“忍”字组织语言,明确忍无可忍。

外因:草料场被烧毁,这一阴谋使他无法逃出魔掌。反抗是死罪,不反抗也是死罪。到了这个地步,林冲的一切退路都被彻底堵死,于是,在无情的现实下,英雄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正可谓:是可忍,孰不可忍。

内因:林冲曾经对陆虞侯说:“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这就是说林冲虽然是一个中级官吏,但在受压迫上与下层人民有相通之处。林冲之所以帮李小二和陆虞侯,可能就是看到他们落魄,才挺身而出的。这也可以理解为同病相怜。林冲也是被压迫者,也感到不平,而不平则鸣,这是个火种,虽然沉寂,但始终在顽强地生根发芽。

林冲特别讲究“义”。比如帮助李小二,扶助陆虞侯,都是林冲讲“义”的一面。李小二能够豁出生命帮助林冲,既是报恩,当然也有“义”的因素在支撑。而林冲之所以特别愤慨陆虞侯,也就是因为后者不讲义气,恩将仇报。可见讲义气是林冲性格中最美好最宝贵的东西。这是林冲能够奋起反抗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说,因为林冲讲义气,所以在某些时候他代表的就是正义,而正义与邪恶是势不两立的,这也就是林冲最后“不忍”、奋起反抗的内在原因。

2、性格明确

从同学们归纳的词语上看,林冲的思想性格具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回答后,老师对人物主要思想性格进行疏理,明确其两面性。并将整理结果板书在屏幕上。 (屏幕显示:委曲求全 奋起反抗) 人物性格鉴赏及文章主题

思考:林冲由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忍”是林冲性格中的一个核心。你是怎样评价小说中林冲的“忍让”的呢? 学生分组(与上次一样)讨论,然后举手回答。

老师明确:对于林冲的忍让,我们可以理解他在为了家庭,为了能安稳地活下去而作出的隐忍态度;也可以理解他由一忍再忍向忍无可忍的转变。虽然我们很难下一个定论:这种忍让到底是值得提倡还是反对。让学生知道毫无原则的一味的忍让是不对的,林冲最后的忍无可忍,手刃仇敌的做法是值得赞颂的。像《水浒传》这样的经典作品,我们更需要关注的,应该是虽九死而犹未悔的英雄气概,是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的侠义和神勇,是“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自由精神。正是这些美好的品德,才构建起这些作品的灵魂。通过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走近了林冲,了解了林冲。 小说主题

过去的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最终还是投奔了梁山。这样的变化,我想连林冲自己也未曾料到。作为今天的读者,在文字的背后,我们不禁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的性格发生了转变? (屏幕显示: 委曲求全——奋起反抗) (一忍再忍) (忍无可忍) 学生回答:(老师先不作明确)

到底是不是这个原因呢?我们试着跟主人公来一次对话。 明确主题

陆虞侯本是林冲的朋友,也曾得到林冲的帮助,却一再逼林冲于死地。现在我们设想一个情境——林冲与陆虞侯打斗的最后一幕。面对陆虞侯的求饶,林冲会怎么回答?请大家设计一句林冲的台词。

(屏幕显示)陆虞侯:不关我的事,太尉命令,不敢不来。大哥,不要杀我! 林冲:…… 学生回答。 看一段录像。(录像中林冲道:我从不杀人,我不想杀人,是你们逼我杀的。)

现在你能用一个字概括林冲为什么杀人,性格发生转变的原因吗?

老师明确:面对劫难,林冲是想忍的,他甚至于想一直忍下去,所以才有心下慢了,才有唤个泥水匠的想法。他想,忍受苦难,也许会换来新生,但是他错了,他不知道他面对的势力是多么的强大,他面对的社会是多么的黑暗。他更不知道一味的忍受,只能面对死亡。如果说当街调戏妻子,是初逼林冲;那么白虎堂诬陷就是再逼林冲;而接下来野猪林的以死相逼,陆虞侯的酒店密谋,草料场的阴谋毒害就是一逼再逼。

林冲是被逼上梁山的,他是“官逼民反”的生动写照。他的悲剧不是一个性格悲剧,而是一个社会悲剧。《水浒传》中“逼上梁山”的主题在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就是作者塑造林冲这个典型形象,对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的意义所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赏析

1、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这是作者写风雪的第一处,是直接描写风大雪紧。林冲初到草料场,便风起雪下,“纷纷扬扬”是写雪花之大,一个“卷”字是写朔风之烈,“一天”是写风雪范围之广。

2、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这一段写林冲看住处草屋,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3、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

这是通过林冲的感觉暗写风雪。写人物行动不忘风雪。

4、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又是用林冲的行动衬托风雪。又是写人物行动不忘风雪。

5、那雪正下得紧。

这是直接写林冲出门买酒时的雪势。

6、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写林冲买酒返回时雪势变大“越下得紧了”。

以上两处的两个“紧”字,用的极好,着实把一场越下越大的雪描写清楚了。

7、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得叫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写林冲回到草屋时所见,均突出了狂风之烈,雪势之大。也是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8、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

再次用林冲的行动衬托风雪。

以上八处,

1、

5、6三处是直接写风雪。

2、7两处时通过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3、

4、8三处是写人物行动不忘风雪。如此,通过这种多角度对风雪的描写,把这场越来越紧,越来越大的风雪场景呈现在读者面前,成为小说中人物活动的一个特色鲜明的背景,既烘托了人物感情,又为人物活动渲染了气氛。

另外,由于无处不风雪,越发显得风大雪紧,层层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取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过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振、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避难……头顶三尺有神灵,直到暗中听到陆谦等人的说话,使得林冲为了自保而杀敌。

文中,风之大雪之紧,暗衬林冲逃得小难,又遇大难。写风雪不在于风雪,在于让读者为林冲性命担忧。写风雪难林冲,略写林冲而勤写风雪,写得风雪精神,便显林冲精神。 本来,林冲有较好的社会地位,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又因为“忠孝”思想的束缚,是不肯“犯上作乱”的,更不会铤而走险,他是被统治阶级逼得走投无路,从忍让妥协到忍无可忍,从委曲求全到性命不保,被迫反抗,被动地上了梁山的。 也从此,林冲在性格上出现了一番变化。乱自上作!乱自上作!! 总结作用:

预示情况越来越危急,矛盾冲突越来越尖锐。 林冲孤苦命运的一种象征。

草料场熊熊的烈火,一个孤寂阴冷,一个迸发暴烈,大火最终点燃了林冲复仇的烈焰。

渲染了悲凉的气氛,风雪无情天有情。

推动情节发展。如果不是因为风雪,林冲不会沽酒御寒,不沽酒就看不到山神庙,看不到山神庙后来就不会到那里栖息。而没有风雪,草厅就不会倒塌,林冲也不会逃过一劫。如果不是风大雪紧,林冲可能就不会用大石头抵住庙门,那就听不到仇人的自供,林冲由懦弱到坚强,由屈辱到反抗,也就失去了依据。

烘托人物心理。最后,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了一个孤独、悲壮、坚定、勇敢的英雄形象。 课文小结

《水浒传》写到第十回,委曲求全的林冲不见了,奋起反抗的林冲出现。就在一千多年前的那一个黄昏,就在那白得耀眼的一片雪地上。(屏幕开始播放林冲作别山神庙,悲壮离去的录像)杀人后的林冲,作别阴冷的山神庙,作别恶梦般的昨天,挑着花枪的林冲,曾经风光的禁军教头,在火光冲天的背景下作了一次意味深长的回望,这是一次告别,这是一次与自己的告别,这更是一次决绝的告别。阴晦的背景下,阴冷的整个沧州,却分明让我看到了他帽顶飘飞的红缨,不,那不是红缨,那分明是一团火,一团要烧毁这个世界的火,漫天的飞雪,见证了他的苦痛,自然也会见证他日后的辉煌。英雄自有英雄的去处,英雄自要去赴他英雄的约会……) 四.延伸拓展,个性创作

1、林冲这个“逼上梁山”的英雄在我们的眼里和心里活起来了,假如你是一个编剧,能不能在电视剧中为林冲写一首歌,一首礼赞英雄的歌呢? 教师示例:

示例:东岳妻遭戏,误入白虎堂。刺配于沧州,恨别爹和娘,野猪林中险把命儿丧!天理何在?痛断肝肠!忍,忍,忍!怎奈我家有娇妻上有高堂。天冷,雪紧,风狂,踽踽独行上山岗。庙内闻恶语,火烧草料场,浑身血必必剥剥爆响。挺起花枪,拔出尖刀,手刃了豺狼!罢,罢,罢,英雄无路,我林冲只得把梁山上!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解读与探究

何有湖的博客 预习提示:林冲逼上梁山的故事是《水浒传》著名的段落之一,见于《水浒传》第七至第十一回。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他的妻子在相国寺东岳庙烧香遭到上司高太尉的养子高衙内的调戏,高衙内妄图霸占他的妻子,与帮凶陆谦、富安一起谋划陷害林冲。他们设计了一个骗局,假借高俅要看林冲买来的宝刀,骗林冲误入商议军机大事的白虎堂,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欲杀本官”,被判刺配沧州。发配途中,陆谦买通押送林冲的公差董超、薛霸,企图在野猪林杀害林冲,被鲁智深所救。林冲尽管饱受欺压,但是仍然忍气吞声,幻想刑满获释,再回东京,夫妻团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第十回,从林冲刺配沧州后写起。这回书主要写,高俅对林冲的迫害步步紧逼,派陆谦火烧林冲刚刚接管的草料场,阴谋害死林冲,使得这位八十万禁军教头“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失掉了最后的安身立命之所,终于破灭了所有的幻想,从原来的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变为一个坚决反抗的英雄,在手刃陆谦之后,毅然投奔农民起义队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作者通过林冲这一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现实。

本文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名篇,故事情节摇曳多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学习时要多角度多侧面细细体会:

(1)抓住主要线索。本篇故事情节以林冲同高俅的爪牙陆谦等人的冲突为主要矛盾,以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和转变为主要线索。赏读本文,要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体会林冲是怎样从一个逆来顺受,忍辱负重,苟安求全的封建统治下的顺民而最终被逼迫着走上反抗封建统治的道路,注意其思想性格的变化。

(2)把握结构技巧。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情节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二是故事发展多用巧合之法,即古人所言“无巧不成书”,初看事出意外,细想又在情理之中。三是前呼后应,榫接卯合,使小说细针密线,天衣无缝。赏读时,要紧紧把握上述特点,慢品细尝。

(3)注意语言特征。本文属古代白话文,课文中有一些古代白话词语,是当时特有的汉语词汇。这些词语,既不同于文言词语,也有别于现代汉语词语。要参照上下文,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课文解读 第一段:

1.小说开笔写林冲被诬陷下狱,刺配沧州,在危难中忽然间遇见故人李小二。作者顺笔交待了林冲在东京时曾救助过李小二,使其免遭官司,还为他赔了钱财,又接济他路费。这一简短的插叙,既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侠义心肠的性格特征,又为下文写李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张本。 2.交代了李小二现状,表现小二对林冲非常热情,是一个知恩必报之人;“营前开了个茶酒店”,为下文写林冲与小二亲密来往、陆谦在店里密谋埋下伏笔。

3.林冲对自己遭受统治者陷害的冤情,讲述中虽含有怨意,但更多流露出的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由此可以看出,林冲此时的思想性格,还没有完全摆脱忍辱负重、听天由命的软弱的一面。他心中仍旧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愿望,显示了他淡泊容忍的性格,而“未知久后如何”,流露出他对于当前处境和未来前途的渺茫心情。但这句话也使李小二明白了林冲的仇人是高俅,为后文写小二识破陆谦阴谋埋下伏笔。

4.小二夫妻对林冲非常热情,但林冲却怕连累小二夫妻,表明林冲不仅有扶危济困的美德,而且还有身在危难之中,依然不顾自己苦难,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此时还有些自惭形秽的感受。

叙写林冲和小二夫妻的密切交往,感情得以进一步加深,为下文写小二夫妻对林冲命运的关注继续造势。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与他做本钱”)写林冲在沧州与李小二相遇。

本篇开始以林冲与李小二异地邂逅相逢引出故事,着重写二人的关系。先通过一段补叙,交代了林冲与李小二的老交情。从林冲曾经帮助李小二免受官司又接济他路费的叙述中,一方面说明了作为禁军教头的林冲,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有所同情,显示了林冲救贫助弱的本色;另一方面也留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为后文情节发展作了准备。随后详述林冲与李小二的对话,介绍了林冲当时的处境,点明了林冲与高俅的矛盾以及林冲对流放生活的态度,反映林冲性格中忍辱求全、逆来顺受、缺乏反抗意识的软弱的一面。最后作品交代了林冲从此与李小二的往来,为下文叙写李小二报信准备了条件。

作家在叙述完毕之后说:“且把闲话休题,只说正话”。其实,这里的所谓“闲话”是作家的刻意安排。这一部分是故事的必要交代,李小二是情节发展不可或缺的人物,作品从描写林冲与李小二关系入手,为主要矛盾冲突的展开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倘若没有这一“闲笔”,林冲扶危济困的火热心肠便无法插入;故事情节的发展链条上,小二为报恩而留意来者,陆某等人诡秘言行的亮相,林冲由委曲求全、心存幻想到奋起反抗、弃暗投明的性格裂变等重要情节也就无法自然、巧妙地展现出来。正如金圣叹所说:“酒生儿李小二夫妻,非真谓林冲于牢城营,有此一个相识,与之往来火热也,意自在阁子背后听说话一段绝妙奇文,则不得不先作此一个地步,所谓先事而起波也。”看似不经意的“闲笔”,个中蕴涵着作家胸有经纬、笔笔不闲、丝丝相扣、文先意后的艺术腕力。 第二段:

1.且把闲话休题,只说正话。[前文是故事引子,作者借用说书人的这句惯用语,自然地转入故事主题。]光阴迅速,却早冬来。[简洁地点明了季节,为下文写风雪埋下伏线。这几个句子写法非常高明,首先是动词“闪”用得形象,把搞阴谋诡计的坏人那种鬼鬼祟祟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勾画出来了。其次是不将两个人合在一处写,而用反复的手法写着“一个人”“又一人”次第“闪”入,足见来人行动极欲掩人耳目,秘不可宣,这种诡秘的行动不能不引起旁观之人的注意,使故事在平静中陡然掀起波澜,以挑动读者心弦。

2.来人要请的客人是管营、差拨,“你只说”三字吞吞吐吐,见出暧昧,“专等,专等”反复丁宁,见出急切,种种迹象说明这两位陌生之人的身份非比寻常,所奉使命也非同小可,情节由此进一步布了疑团。

3.来人和管营、差拨喝酒酣畅兴浓,“小二独自一个穿梭也似伏侍不暇”,但偏在最需要人服侍的时候,来人却将李小二支使开,这便不能不进一步激起李小二的怀疑,也进一步勾起读者的悬念。这段文字的高明之处在于,作者全从李小二的眼里写陆谦等人的行动,四个“只见”,一个“看时”,表现了李小二冷眼旁观,暗中揣摩的神态,最后写来人把李小二支开,暗示这“营前酒店”里将酝酿一场不可告人的诡计,写得若隐若现,扑朔迷离。 第三段:

1.这里写李小二的怀疑和推断。来人“语言声音是东京人”,早有伏笔,小二亦是东京人氏,家乡话入耳便知。“高太尉”补前文未写,虽则三字,却很关键,小二忍不住产生联想:这两人从东京远道而来,行动诡密,莫非是奉高太尉之令与林冲的现官现管密议什么?出于对林冲的关注,自然会想方设法进一步窥探。这是写李小二夫妻密谋,表现了他们的机智和对林冲的关心,同时通过李小二之口引出林冲性格的另一方面:“性急”,“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为下文写林冲“大怒”,寻觅陆谦报仇和在山神庙前大开杀戒埋下伏笔。这场隔墙戏写得极为精彩。“交头接耳”,愈见诡密至极;一个时辰尚未定论,可见事情关涉重大。“只见”二字,写出小二妻听不清楚时则紧贴门板,从门缝中细细观察,而且一边观察细看一边分析推断,关心林冲之状由此可见。一个时辰,只听得一句话;而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却巧妙地与文章末尾“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遥相呼应,真是细针密线,神来之笔。

2.开头“闪将进来”,酒后“低着头也去了”,前呼后应,写出来人的闪闪烁烁,鬼鬼崇崇。这段文字写陆谦、管营等策划于密室,小二妻隔墙偷听于幕后的情景,前者贼人心虚,怕人听到,只能暗中窃语;后者隔墙之耳,也怕打草惊蛇,只听得一言半语,整个场景藏头露尾,朴朔迷离,唯其如此,才更见逼真。试想,如果小二妻完全听清了陆谦等人的密谋,那么下面的故事发展就会索然寡味;但要是连半句也听不到,那么情节也就无法曲折起伏地发展下去了。只有听得不清不楚,隐隐约约,似是而非,才能在李小二夫妻、林冲和读者的心中,都产生一个共同的疑团──这些人到底要干什么?林冲有没有生命危险?这样才能造成悬念,扣人心弦。所以金圣叹说:“阁子背后听四个人说话,听得不仔细,正妙于听得不仔细。” 第四段:

1.小二把自己的见闻转告林冲。从话中看出,小二经过了一番梳理,原来不明朗的地方变得明朗起来,因此他断定“只怕在恩人身上有些妨碍”。

2.林冲道:“那人生得甚么模样?”李小二道:“五短身材①,白净面皮,没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那跟的也不长大,紫棠色②面皮。”(①五短身材:矮个子。五短,四肢和躯干都长得短。②紫棠色:黑里带红的颜色。)[小说至此才补写出二人模样。由此可见,哪些材料该写,哪些不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哪些此时写,哪些彼时写,作者极有章法。]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贼①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 [只认出陆谦一个,留下富安一个不猜出,又留给读者一个疑团。金圣叹说:“此书用笔奇谲,每每如此。”]这一段是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林冲走将入店里来”,李小二告知事情原委,二人核对来者相貌,证实确是陆谦。林冲不由“大惊”,情节陡起波澜。 第五段:

1.李小二面告陆谦四人密商之事,犹如鼓风机煽起了林冲内心深处潜在的怒火,反抗的种子猛然萌发出来。买刀、带刀、寻仇,连续的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出林冲恨不得立刻将仇敌碎尸万段的激愤心情,又与前文李小二言“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遥相照应,矛盾冲突的浪头一下子漫涌而起。情节发展至此,必以为下文该有生死搏斗,血肉横飞,“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读者也捏着一把汗。 2.林冲寻了三五日,仍无消息,诡秘之人突然“蒸发”,管营、差拨也不见动静。读者不禁怀疑,是不是小二弄错了?是不是小二多心了?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此虚晃一枪,陡起的波澜又趋平静,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第二部分(从“且把闲话休题”至“也自心下慢了”)写陆谦等人又追来沧州谋害林冲,林冲闻讯,买刀寻仇。

作品先透过李小二夫妇的所见所闻,写陆谦等人的酒店密谋,一方面维妙维肖地描写了封建统治者及其走狗帮凶贿赂公行必欲把林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险恶用心和鬼蜮伎俩,另一方面也生动地表现了李小二夫妇对林冲命运的关切和同情。其次,写李小二向林冲面告危机。最后,写林冲反抗思想的萌芽。林冲从李小二口中得知陆谦等人欲加害他的阴谋后,在大怒之下,买把解腕尖刀,“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四处找寻仇敌,林冲的性格随着矛盾的激化而进一步发展,反抗的情绪逐步高涨起来。可是,过了几天,看看没有动静,便又“心下慢了”,这表明他内心仍存幻想,反抗意志和斗争决心仍不够坚定稳固,思想的发展出现了曲折。

在这一部分里,林冲和陆谦等人尚未发生直接的正面冲突,作品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写新的矛盾冲突的酝酿,故事情节逐渐展开。

第六段:这一段写陆谦、管营开始实施计谋。管营终于露面,说明计谋已然安排妥当,却用柴大官人四字将其险恶用心遮掩得天衣无缝,必欲害之,却先抬举之,关照之,体贴之,不仅林冲不解个中奥妙,连李小二也误以为“没事”,故事就用这种外弛内张的手法慢慢引向高潮。小说借此收束对李小二的叙述。金圣叹说得好:“衬入一句闲话,不知者以为可删,殊不知前文特地插入李小二夫妻,止为阁子背后一段奇文耳。今已交过排场,前去草料场,更用不着小二矣,则不如善刀而藏之,故以此一语为小二作收束。”点出尖刀、花枪,既与林冲武士身份相符,又为山神庙血刃仇人埋下伏笔。 第七段:

1.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课文题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此处开始照应题目写雪起,从此文势也如这雪,满天风雪象征高俅之流构成的社会环境如刀风剑雪,暗示林冲处境极其险恶。同时因为风狂雪大,天气严寒,导致林冲市井沽酒,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又没买酒吃处”并非闲笔,有此句,便使老军投东一语不谬,为后文写林冲沽酒必欲投东埋下伏笔。 2.大葫芦,及投东大路一句,看似信手写来,可有可无,却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因为天冷,林冲自然想到沽酒驱寒,因而路过古庙;因为外出买酒,草厅坍塌才未伤及林冲;因为无处过夜,林冲只得折回古庙;因为寄宿古庙,高俅的诡计才未能得逞,又因为投宿古庙,林冲才能隔墙偷听,洞悉敌方计谋,于是毅然奋起,手刃仇敌。所以此三句乃是故事机关所在。 [这一段写差拨带领林冲来到草料场和老军交差,一切都很平静,不见丝毫杀机,处处显示大战之前的宁静。] 第八段:

1.火字渐写渐大。课文选自《水浒》第七回,回目的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读至老军向火,犹不以为意;及读至此处,未有不动心,这“火”莫非是林冲失火而为?极写屋旧摇摇欲坠,为后文草屋倒塌设下伏笔。 2.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个句子反映了林冲随遇而安、心存侥幸的性格特征。敌人已经磨刀霍霍,刀把子搁到了脖子上,他却还在想着如何冬去春来,长久在此安身立命,可见虽然炉内之火在熊熊燃烧,但他内心刀劈仇人的怒火却已经熄灭了。这个句子看似信笔写来,却是如诗如画的绝妙文字,先写天寒,再写身有寒意,再写心头寻思,方才写到沽酒。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情生文,文生情”。

3.将火炭盖了,里门拽上,外门锁好,出门时的一连串动作,写出了林冲的精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文章一再交代“投东”这个方向位置,含意颇深: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而林冲在草料场出出进进都是向东,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那雪正下得紧。[再次写雪,一个“紧”字,见雪大,更见雪密雪急,为后文伏笔。] 第九段:

1.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①道:“神明庇祐②!改日来烧纸钱。” [这为下文草厅倒塌后林冲来庙中投宿埋下伏线,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也表现了林冲孤苦无依的心态。武艺超拔的堂堂英雄,被人陷害,万里为囚,挣扎在急风暴雪之中,孤身一人,无依无助,只好在现实世界之外寻求山神的庇护,作者借以揭露人间的不平和丑恶。] 2.细写林冲慢慢喝酒,用以挪延到雪重屋塌。“留下些碎银子”,说明林冲有长久打算,准备他日再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再一次用一个“紧”字写雪,虽属粗画浅描,但却形象地描写出雪愈下愈猛,铺天盖地的气势,烘托出林冲这位落难英雄的困窘,另一方面这个“紧”字最易使人联想到陆谦等人正在紧锣密鼓,暗中策划,形势越来越紧,林冲的命运到了生死紧要关头。所以鲁迅说:这个“紧”字极富“神韵”。] 第三部分(从“到第六日”至“到晚越下得紧了”)写林冲接管草料场。

这一部分,作者以圆熟灵动、细腻入微的笔触,描写了林冲雪夜向火,老军留赠酒葫芦,草料场风吹屋动,林冲市井沽酒等一系列生活细节,写得平淡、轻松、若无其事,表现了高潮到来前夕却越发“密云不雨”般地平静。

林冲在寻不见仇人,思想有所松懈的时候,突然被抬举去管草料场,内心疑惑:“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于是“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去草料场,表明林冲并没有完全放松对仇人的警惕。但是,他心存侥幸,接管草料场后,看到四下崩坏风吹摇动的草屋时,仍然准备雪晴了,去城中唤泥水匠来修理,以便过冬;沽酒途中,路过山神庙,求“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吃完酒后,留些碎银在店中,准备他日再来,这一切都说明林冲在风雪紧逼生命攸关的境遇中,仍旧想安安稳稳的过活,后来走上反叛的道路全是逼迫无奈之举。 第十段:

1.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忽听得林冲叫一声苦,却不知有何灾难临头,让读者大出意外,大为心惊,好比十二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金圣叹赞道:“意外,惊才怪笔!” 2.原来天理昭然①,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此处交代事由。雪大、雪密、屋旧、吃酒时间长,四者相加,压倒草厅。这个偶然的变故,却使林冲意外地绝路逢生、免于死难。所以,作者忍不住兴致大发,感慨系之。

3.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写花枪葫芦,又带写雪,一石三鸟。自林冲来到草料场,文中前前后后写花枪处不下七次,真是人在枪在,枪在人在,但读者不厌其烦,不厌其详!因为这样写,既符合林冲枪棒教头的身份,又表现了他的谨慎、警惕、细心的性格特点,为后文枪挑仇人埋下伏笔,使故事情节肌理缜密,天衣无缝,合情合理。

4.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首先想到的不是行李物品,不是今夜何处投宿,而是担心“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这个细节突出地写出了林冲性格精细的一面。前写林冲离开草场“盖上火盆”,此处写林冲回到草场又探摸火盆,两处提到“火盆”的细节,这不是作者信笔写来,而是独运匠心的安排,知微显著,以小见大。就情节而言,盖上火盆,火种浸灭,说明草场起火,不是因火盆之故致使自行失火。无此交代,读者会生疑问;经此轻轻点笔,就让人不生歧义,明了必是陆谦放火无疑,情节合情合理,严密周到,无懈可击。再就性格而言,林冲一盖火盆,二寻火种,说明他管草场,战战兢兢,不敢造次,事事留意,处处小心,生怕由于自己不慎而酿成大祸,吃罪不小。长期的曲折遭遇,培养了他心细如发的性格特征。这里的两处火盆细节,就是出色的点染。明代评论家袁无涯认为,这样的交代“不独用心细腻,又伏后火种无根”。] 5.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 “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①将过来靠了门。 [掩门、掇石,用以防盗防风雪,既合情理,又为少顷陆谦、差拨推门不开,林冲得以隔墙偷听埋下伏笔。]入得里面看时,殿上朔着一尊金甲山神①,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 [此为下文林冲祭神埋下伏笔。]团团①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 [虽然天黑,但值雪夜,故能看见。前文交代山神庙离草料场仅半里之隔,此处又交代周围没有邻舍,这便说明了林冲为何只能夜宿山神庙,而陆谦等人也为何独来此处观火,为仇人最终相遇于此作了周密交代。]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①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林冲脱衣铺被,放枪取笠,饮酒吃肉,这些细致的动作描写,表现此时悠闲到了极点,根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来应付突发的事变,正所谓与人无患,与物无争,而不知大祸已在数尺之内。如此盘马弯弓,蓄势待发,便于表现下文情势急转,林冲长久压抑在内心深处的仇恨之火猛然爆发。] 第十一段:

1.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跳”的动作,写出武人特有的警觉;“壁缝里看”,表现林冲特有的细心。] 2.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先听说话声,后听脚步响,写林冲细致处。]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与前写林冲掇石照应。因有此石压门,才有下面隔门偷听之戏。]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 [本是走卒向主子表功,但却道出了全部阴谋,原来假惺惺提拔林冲来管草料场就是要用火将其烧死,然后再栽诬是林冲自己不慎失火所致。] 3.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不仅要将林冲害死,而且竟然要拿了他的尸骨去向主子邀功,此语最充分地暴露奸人的残忍狠毒,也最能激发林冲的深仇大恨。请读者在意了,如果没有这句话,读到前面,精细的读者也许会想,林冲不是正可以将计就计,假托被烧死而从此隐姓埋名吗?但现在告诉你,林冲的这条路也被堵死了!所以,这句话最能显示作者文思的周密。这段文字写林冲隔墙听声,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文字,等于是贼人的自我招供,一连九个“一个道”,字字分明,声声不漏,句句入耳,使林冲终于真相大白,猛然觉悟,一下子点燃起胸中的复仇烈火,不顾一切地挺枪杀死仇人,思想性格发生飞跃的突变,故事立即进入高潮。] 第十二段:

1.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①。(①富安:高衙内身边的帮闲,与陆谦一起参与谋害林冲的勾当。)[前文猜出陆谦,此处补出富安,行文前后照应,疏密有法。] 2.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前文反复叙述花枪全是为此一笔。]左手拽开庙门,[胸中有万丈怒火冲天,行动却是轻风掠地,悄无声息,这掇、挺、拽,动作蝉联而下,表现了林冲临阵谨慎心细,如此才可出敌不意,一击而制众敌于死命。]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空旷苍茫的荒野,寂静无声的夜晚,这声张正义的猛然一声“大喝”,如火山爆发,如五雷轰顶,这是林冲造反的宣言,复仇的号角,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些丧尽天良、心虚胆怯的贼人不由不吓得呆若木鸡。] 3.[自李小二店中吃酒买刀,来草料场之日带上刀,此后草料场买酒来往文中,只勤叙花枪葫芦,更不以一字及刀。直至杀陆谦时,忽然掣出刀来。前后遥遥相照,细针密线,天衣无缝。] 4.[林冲杀陆谦,先用脚踏住胸脯,把那口刀搁在他的脸上,来一番义正辞严的训斥质问,这等于是正义的法庭对死有余辜的奸贼所进行的罪行判决和道德审判,“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八个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受尽奸贼迫害的英雄,举刀杀人行动的理直气壮,正义凛然;充分揭露了高俅、陆谦这些封建统治者及其走狗的卑鄙、狠毒和罪恶。接着写林冲不仅将其杀死,而且掏出他的心肝,处之以人世最残酷的极刑,旨在看看他是怎样的一幅狼心狗肺,表明了林冲对这个趋炎附势,攀龙附凤,因而背亲弃友,恩将仇报的奸佞小人的切齿之痛,不如此不足以解心头之恨。] 5.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①,且吃我一刀!”(①恁的歹:这样坏。)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以上写林冲击杀仇人时,动作干练利落,迅雷不及掩耳,几声大喝,威震敌胆,气撼五岳,其英武之态,活现眼前,使林冲的性格在连贯性的动作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写陆谦三人惊呆,连用两次“走不动”,生动地表现了这些惊弓之鸟在气丧胆破之余的痴呆。对于在精神崩溃时的人物,这样刻画,确是于事合理,于情不乖的传神笔致。金圣叹评论这段描写:“以一个人杀三个人,凡三四个回身,有节次,有间架,有方法,有波折,不慌不忙,不疏不密,不缺不漏,不一片,不繁琐,真鬼于文,圣于文也。”] 6.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与前文“神明庇佑!”句照应,在林冲心中,此次逢凶化吉,报得大仇,全是神灵庇佑,因此以仇人头颅祭告神灵,以示虔诚,同时也向世人显示,自己手刃仇敌,是得神灵暗示的神圣之举。金圣叹评点:“三个人头,安放得好,又算示众,又算祭奠,又算结煞。”]

7.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①,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前文写林冲脱衣,逐件叙述一遍,表现他的悠闲,此处叙林冲穿衣,又逐件叙述一遍,显出林冲杀人之后沉静坦然。后来林冲辗转到柴进家,躲避官府的追捕。由于官兵追杀很紧,要挨家搜查,柴进就把他介绍到梁山泊白衣秀士王伦处。从此林冲加入到农民起义的队伍。] 第四部分(从“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至末尾)写林冲杀人报仇。这一部分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作品先写草厅倒塌,林冲借宿山神庙,借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草料场火起,把故事引向高潮。陆谦、富安和差拨三人在庙门外得意忘形地对话,把高俅、陆谦等人的阴谋和盘托出。林冲隔门倾听,血淋淋的事实,打破了林冲的幻想,封建压迫者的步步紧逼,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真面目,思想性格发生了根本转变,由动摇到坚定,由忍让到斗争。面对着残忍狠毒的仇敌,长期积压在胸中的满腔怒火象火山一样迸发,化为反抗的行动,亲手杀死仇人,终于在逼迫之下不得不走上了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道路。 特色鉴赏

(1)情节构思,匠心独运。

本文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上独具匠心。首先是惊险悬疑,引人入胜。作品起初不明写陆谦等人的密谋,只是隐隐约约的透露出一点线索,引起人们的猜想和推测。中间叙述管营对林冲的抬举,进一步引起人们的悬念。最后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语把阴谋全部揭穿。这样布局,波澜起伏,曲折离奇,能吸引读者,增强艺术效果。其次结构谨严,前后照应。例如,关于时间的交代,作者首先点明季节是冬天,然后用“忽一日”、“次日”、“三五日”、“到第六日”以及“当晚”、“天明”、“天色黑了”来标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再如,开头写林冲偶遇李小二,与李小二有旧交,又常去李家走动,后面写陆谦等人在店中密谋被李小二识破并转告林冲,就显得自然。又如,关于火、武器、草屋、吃酒的描写,前面写火盆内火种被雪水浸灭了,后面写草料场起火,才会使人相信是有人故意纵火而不致误解是火盆失火;前面写林冲买了解腕尖刀,去草料场又带了尖刀,拿了花枪,后面写报仇雪恨正是用这两件武器;前面写草屋崩坏摇动,后面写被大雪压倒;前面写老军借给林冲酒葫芦,介绍酒店的所在,后面写林冲去酒店沽酒,就显得自然,合理。

(2)性格刻画,真实可信。作者在本文中用针脚细密的笔墨写出了林冲思想性格演化的历程,步步架设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轨辙,令人置信。路遇李小二,林冲说:“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此时,他唯有安心服刑,别无其他奢望。李小二面告陆谦三人密商之事,点燃了林冲内心深处潜在的怒火,反抗种子萌发出来,立刻找陆谦算账,但因三五日未见消息,怒火暂敛。管理草料场,他还想静待来日;大火熊起,他还想出门相救。直到耳听仇人密言,他才拔刀而起。他的思想经历了忍辱──怒起──平息──反抗的过程,他不是突变,而是渐变;他不是自身含有反抗的要求,而是环境把他逼上梁山。小说作者依据生活的逻辑和性格的逻辑来表现人物的演变,显得自然可信,使人能寻绎出性格的每条纹路和成长的每一步轨迹。正因为如此,林冲的性格是充分个性化的,具有丰满的血肉和独特的风貌。

第19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重点:

1、领会本文“官逼着民反”现实。

2、理解随着情节的展开显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由古典四大名著引出《水浒传》。

二、新课:

(一)文学知识:

1.作者:

施耐庵(1296-1370),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兴化,生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

2.关于《水浒》:

《水浒》又名《水浒传》《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它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的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庸无道,加之连年自然灾害,外族入侵,结果弄得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许》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着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水浒传》最早为一百回体,后来出现一百二十回本,增加了征田虎、征王庆的故事。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七十一回以后的内容,添上了“惊噩梦”的结局,成为七十回本。七十回本《水浒》结构安排紧凑,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了其艺术价值。

明代高儒的《百川书志》记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所以,一般认为《水浒》为施耐庵与他的学生罗贯中合著。

3.有关情节:

禁军教头━━起义英雄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二)词语:

赍发:jī资助

赏赉:lài赏赐

玷辱:diàn rǔ使蒙受耻辱

迤逦:yǐ lǐ曲折连绵

官司:1旧时对官吏和政府的泛称;2指诉讼

恁:nèn这么,这样,那么,那样

浑家:早期白话小说中指妻子

按酒:指下酒的肉菜

理会:1照料,处理;2注意,理睬;3交涉

髭须:髭,嘴上胡须;须,嘴下胡须;髯,两颊上的胡须

絮烦:xù fán因过多或重复而感到厌烦

庇祐:bì yòu保祐

掇:duō搬,挪动

酒馔:jiǔ zhuàn下酒的饭食。

(三)情节结构:

1.课文的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请将此标题加以扩展,写成一句话,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被发配沧州的林教头开始时随遇而安,后来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得知了奸贼要加害自己,于是在山神庙前手刃奸贼,投奔梁山。

2、本文的情节由四部分组成,文后的“课文简析”中有具体分析,请大家根据这些分析,分别用七个字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1)林教头沧州遇旧知(1-1) 序幕

(2)陆虞侯密谋害林冲(2-5) 开端

(3)林教头接管草料场(6-9) 发展

(4)林教头杀敌山神庙(10-12) 高潮结局

3.线索:全文以林冲思想变化为线索,通过四部分情节表现了林冲思想性格的变化过程。

4.情节特点:小说情节曲折巧妙,张弛相间,故事性很强。

(四)人物性格:

林冲是《水浒》里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被逼上梁山的典型。

林冲出身于枪棒教师家庭,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生活比较安定。正是这种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养成他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性格。当然,他的思想性格里也存在着善良正直刚强的一面,这两方面是矛盾的,反抗思想与委屈求全思想一直处于矛盾斗争之中。本课正是这种斗争最激烈并发生转化的关键阶段。

从课文情节可以看出,林冲的性格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谁能用比较简练的句子,概括一下林冲的思想性格的变化?

——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大怒杀敌,逼上梁山。

让我们来根据有关情节看看林冲思想性格的变化情况。

杀敌复仇

┏━━━━━━━━逼上梁山

┃ (奋起反抗)

┃亲

┃闻

买刀寻敌 ┃阴

┏━━━━┓自心下慢 ┃谋

┃ ┃ ┃

沧洲遇旧 ┃ ┃管草料场 ┃

━━━━━┛ ┗━━━━━━━━┛

(善良安分) (随遇而安)

林冲的性格就是在这种情节的变化中,随着矛盾冲突的不断加剧面发展变化的。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是《水浒》的突出特点,作品对人物思想性格不加任何评点,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自己随着情节的发展在矛盾冲突中展现出来,对林冲的描写是如此,对其他人的描写也是如此。

三、小结:

复习这篇作品要注意把握:

1.情节结构。

2.人物性格随情节发展而出现的变化。

3.精彩的人物描写。

四、作业:

抄写第五课到第十四课课文注释中有关常用词语的解释。

第20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封建社会的罪恶本质以及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细节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发展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展开想象、勇于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封建社会的罪恶本质以及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细节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发展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以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主。 教具安排:多媒体 教学时数:两课时

一、导入

说起《水浒》,我想很多同学都读过小说;即使没有读过小说,很多同学也看过电视剧;即使没有看过电视剧,那么我相信大家也听说过其中的好汉故事;应该说算是耳熟能详了。那么《水浒》中一共塑造了多少个好汉形象?(108,其中105个男人、3个女人)那么我想问问大家,你最喜欢这108人当中的哪个人呢?说说原因

(学生答)

108人的故事各有各精彩,108人的性格也各有不同,但是这108人的绝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血性。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歌。(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

“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嘿呀依儿呀唉嘿唉嘿依儿呀„„”

在我们的印象中,梁山好汉就应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当遇到不平之事时就会挺身而出,手刃仇敌,铲除贪官,替天行道!歌词当中也有这么一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那么是否所有的梁山好汉都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呢?

提问:林冲是否是一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人呢?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明确:要了解林冲是否是一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人,我们先要对林冲的一生进行一次回顾。关于林冲的故事,主要集中在《水浒》7—12回。——单线纵向式结构

二、故事简介

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从林冲上梁山的经过来看,林冲一直在遭受逼迫,所以人们说林冲是“逼上梁山”的,这个“逼”字可谓十分的贴切。总结起来,让林冲上梁山的有“四逼”。

一逼——相国寺里辱娇妻

二逼——白虎堂上设奸计

三逼——野猪林中谋性命

四逼——火烧草场断后路

从林冲上梁山的经历可以看出来,林冲的思想、性格有个发展变化过程,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一开始的林冲并不是一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好汉。他的性格中有很软弱的一面。刚才我们是从大的情节上看出了林冲的性格,看出了他的思想发展变化的过程。当然人物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都要和他的思想性格相吻合,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教材所节选的这一部分文字当中林冲的具体的表现。

三、情节分析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文中的情节:

1 我们都知道小说的情节是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组成,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序幕:林教头沧州遇旧知(1)

开端:陆虞候密谋害林冲(2——5) 发展:林教头接管草料场(6——9)

高潮结局:风雪夜山神庙复仇(10——12)

通过分析情节,我们可以看出林冲性格的软弱性应该在文章中的序幕、开端、发展部分。

四、\"忍\"的性格分析

下面我们进行这样一个工作,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些细节可以看出林冲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思想性格。

第一部分:序幕(1)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1、一个称呼

提问:各位同学,当你们面对着自己不共戴天的仇人的时候你会怎么称呼他?就算不是不共戴天的仇人,而是一个你十分厌恶的人,你会怎么叫?

明确: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我们看到林冲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鲁智深骂郑关西——腌泼才、直娘贼、破落户。鲁智深骂高衙内——那撮鸟。想想李逵、鲁智深怎么称呼高太尉?)

第二部分(开端,2-5 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2、一种冲动

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第三部分( 发展,6-9 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3、一个打算、一次祈求

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 举武松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例与林冲对比,同样是受迫害的情况,武松是怎么做的?——先下手为强)

五、其他性格特点

文中,除了性格中的软弱性的特点之外,还有什么性格特点?从哪能体现出来?

1、火:文中几处出现了“火”这一道具的?

两次确认火盆灭了没有,说明了林冲的小心谨慎,忍辱负重,苟且偷安

2、刀:体现了林冲刚烈血性的性格

从林冲买刀到最后杀陆虞候时,猛然拔刀,我们经历了从遗忘到吃惊的过程,但吃惊之余,回头想想,这个刀的猛然出现又合情合理,因为前面已经交代过了,已有了铺垫。这种手法叫做千里伏线的手法,在古典小说中经常出现,本课当中还有一个道具用到了这种手法——酒葫芦。

细心的同学可能会有疑问:林冲杀差拨和富安时,用的可是花枪呀,而杀陆虞候时却用了尖刀,为什么呀? 因为这把尖刀就是为他准备的,林冲杀陆虞候,其实不是在杀人,而是借杀人来控诉,控诉陆虞候的不义,控诉社会的不公。他杀死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结义兄弟,也是在杀死“自己”。并且没有马上杀掉,而是对他进行

2 了一场审判,当道理说清楚了,宣判了他的死刑以后才动手结果了陆虞候的性命,直到这时,一个新的林冲从血腥和烈火中涅槃。

从杀陆虞候这处可以看出林冲真的很斯文,比如武松(却是饶你不得)、李逵(轮着大斧只顾砍人,一路砍将过去)

(课外留个探究题)有人说林冲并非一介武夫,而是一个文人?你怎么看待!

到这为止,我们知道了林冲并不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而是当他意识到高俅留给他的只是死路一条时,他才出手。我们发现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而本课的故事情节是以林冲的主要性格特征为线索,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有力来突出《水浒传》“官逼民反”的这个主题的。

忍(林教头)

狠(豹子头)

(雪夜报仇)

(买刀寻敌)

(沧州遇旧)

(草堂交接)

林冲作为一个八十万的禁军教头都是这样,那普通的老百姓呢?所以这部小说又有着很深刻的社会意义。这也是它能成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一个原因吧。

六、鉴赏形象的方法、步骤

本课我们主要对林冲的形象进行了分析,现在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归纳一下小说中如何分析、鉴赏人物形象?

1、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

2、从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来分析人物;

3、从情节发展来透视人物的思想性格;

4、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

5、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

6、注意从不同角度或者多侧面地把握人物

七、练习

课堂演练:体现了黛玉什么性格特点?

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贾母便说:“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王夫人听了,忙起身,又说了两句闲话,方引凤、李二人去了。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八、小结

《水浒》中有一个常常能让我感动的镜头:大雪纷飞的荒野,林冲望着熊熊燃烧的大火,他知道,他拚命想挣扎到回去和他美丽的妻子团聚的那一天没有了,已经被这把大火吞噬了。林冲扔掉了空空的酒葫芦,眼中含着热泪迎着呼啸的北风一个人孤独的前行,雪地里一串逶迤的脚印渐渐延伸到远方„„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情景不知有多少人感动过,因为不知有多少人同样有风雪山神庙时的沧凉心境。

3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首诗歌吧,也算是对这篇文章,对这个悲剧的英雄人物作一小结:

幻灯八

(一)

漫天风雪,无尽悲伤,

一壶浊酒,十分惆怅。

正义已死,

问苍天,

路在何方?

熊熊烈火,长天茫茫,

壮士心,英雄泪,空飞扬!

一把刀,

一杆枪,

把江湖走尽,

不再彷徨!

(二)

也曾做狗,凄凄惶惶;

壮志雄心都付与校马场。

忍千古奇冤,

只为那名利红颜

怎知我魂断肠?

巾帼聚首,英雄一堂!

从此后,我去也

换一方天地,

轰轰烈烈干一场,

好男儿,

就应该志四方!

九、作业

运用今天所学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2009年海南、宁夏高考题《孕妇和牛》中孕妇的形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