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火山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21 08:32:54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火山》教学设计

《火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2.懂得交流和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3.继续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产生探究地球内部奥秘的欲望。 科学知识

1. 了解火山喷发现象。 2. 知道火山的种类等常识。

3. 认识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灾难,但也可以被人类所利用。

教学准备

火山喷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土豆泥,番茄酱,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等。 一.教学导入

1.播放:火山喷发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看到火山喷发时的情形,感受到喷发的力量,看到喷发物。

2.提出问题:当这座火山停止喷发,冷却后的山体会是什么样的? 二.活动 画火山图

1.学生独立思考:你认为火山山体外形是什么样子?为什么是这种模样? 2.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出草图。 3.组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

4.综合整理:由教师将交流中不同的火山山体外形画在黑板上。并提出:到底火山喷发后形成什么样的地貌?

三.活动 “火山”喷发了 1.阅读教材,了解模拟实验的过程。

明白:实验与火山喷发的共同之处。 2.教师演示实验。 3.观察喷发后的“火山”山体外形,验证各自的关于火山山体外形的推想,明了火山锥的形成过程。

4.比较分析模拟实验和火山喷发的异同,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 自然界的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的强烈运动而在地壳中某些部位发生断裂破碎、压力减低,岩浆就会向那里聚集,并有气体、水蒸气从中分离,致使体积膨胀,推动岩浆沿地壳中的断裂向地面运移,岩浆在地表较薄弱的地方攻破,从而形成火山喷发的现象。本实验根据自然界火山的喷发原理设计,用煮熟的土豆泥堆出小山,从山顶往下挖出深坑,填入番茄酱,再用一点土豆泥封住洞口,然后用加热的方法致使番茄酱体积膨胀,直到番茄酱冲破山顶形成“火山”喷发。

5.提供资料再次验证,加深学生对火山喷发的认识。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的指南车信箱资料,借助火山的图片和音像资料呈现喷发后的火山,锥形的火山地貌,碗口或漏斗状的火山口等等。

6. 了解火山喷发的利弊:学生就此主题讨论;阅读资料和听教师讲述;建立对火山喷发的利弊辨证的认识。

四.拓展

搜集更多与火山有关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推荐第2篇:火山教学设计

《火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火山》一课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的第2课,是在学习了《地球内部有什么》一课后,了解地壳运动所引起的自然界变化的系列知识之一。在课本中,教材的思路是:先为学生提供有关火山喷发的资料,启发学生在事实的基础上思考火山喷发是怎么回事;再由学生操作火山喷发模拟实验,然后讲解火山喷发的原因以及火山喷发与人、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情分析:

由于火山是生活中不常见的自然现象,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真实的火山喷发,关于火山方面的知识也了解较少。有的学生可能通过电视或网络对火山喷发的成因、危害等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他们来说,只有靠设计模拟实验和自己的想象才能更进一步理解火山的成因,这在教学中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火山形成的原因

2、认识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灾难,但也可以造福人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意识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这些变化对人有利也有弊。

2、体会到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能产生探究地球内部秘密的欲望。过程与方法:

1、会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帮助自己获取信息,并整理信息。

2、能够与同伴进行交流,资源共享。教学重点:

模拟火山喷发。 教学难点:

根据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三角架、酒精灯、火柴、易拉罐制成的小盒子(剪下部三分之一即可)、土豆泥(将土豆煮熟后捣烂,不加水,做成土豆泥)、番茄酱、水、小勺、烧杯;小玻璃瓶、红墨水、热水、冷水

2、学生阅读材料:关于火山喷发的相关材料

3、教师演示材料:火山喷发的视频。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发问题 【教师活动】

1、谈话后播放视频: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智利柴腾火山喷发和美国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喷发),注意观察并思考,视频中发生的是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相关的问题要研究?

2、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想要研究的问题,这说明大家的研究兴趣非常浓厚。要解决大家所提出的问题,同学们认为应该先解决哪些最基本的问题呢? 【学生活动】

1、观看视频。

2、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3、确定本节课集中解决的问题。【教学预设】

学生观看完视频后,可能会提出,研究火山喷发要先解决解决火山喷发的成因、火山喷发的预报、火山喷发的利、害等问题。 【设计意图】

视频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必定会十分集中,这样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学生会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聚焦,确定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二、模拟实验,展开探究 【教师活动】

1、谈话:课前我们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火山的资料,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们准备的资料,从而猜想火山的成因

2、谈话:谁亲身经历过火山喷发?大家想不想设计一个实验模拟火山喷发?老师帮大家准备了实验材料,请同学们先讨论实验方案,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模拟火山,怎样才能看到类似火山喷发的情景。

3、谈话: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

4、巡视:对确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

5、组织交流:哪组的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学生活动】

1、学生交流资料,把搜集的有关火山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总,然后猜测火山的成因。

2、讨论实验方案,并汇报实验方案。

3、根据实验方案,交流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学生分组实验。

5、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教学预设】

学生能够自主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记录现象、主动通过画图或者口头汇报的方式交流本组观察到的现象。 【设计意图】

学生最喜欢动手操作,通过亲自体验学生更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为下一步推测火山的成因奠定基础。

通过实验使学生更能清楚地观察到火山喷发的成因是因为地球内部温度高、压力大。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开展探究,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这些做法都加大了学生的自主性。

三、展开想象,大胆推测 【教师活动】

1、谈话:同学们,现在可以大胆想象一下,地球内部的温度怎样?压力又怎么样?岩浆为什么会从地球深处喷发出来呢?小组讨论一下吧!

2、教师巡视: 【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

2、交流。【教学预设】

学生根据所获得的信息(火山喷发物温度高、喷出的高度高等)推测出地球内部温度高、压力大,地壳由于运动可能会出现裂缝,岩浆可能会从裂缝中喷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设计意图】

对小学生来说,进行信息和数据处理正是“动脑”的时候,应该引导他们运用推理的思维来进行分析。本部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推测能力的重要载体。

四、表达交流,形成结论 【教师活动】

1、谈话:现在同学们知道火山是怎样喷发的了吗?

2、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形成结论。【学生活动】

1、用归纳性的语言进行交流,总结火山喷发的成因。【教学预设】

学生能够比较规范的描述火山喷发的成因。 【设计意图】

形成结论是对所收集整理的事实证据进行分析、综合、推理的过程,引导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形成结论,对在其头脑中形成科学概念是有帮助的。

五、科学在线,开阔视野 【教师活动】

1、谈话:关于火山喷发谁知道的知识更多呢?请同学们阅读科学在线和自己在课下搜集到的相关材料,5分钟后进行交流

2、组织交流:哪组的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3、提问:火山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如果能够提前预报的话,便可以降低损失。根据你掌握的信息,火山喷发有什么前兆吗? 【学生活动】

1、阅读关于火山喷发的资料。

2、与同伴交流所得的知识。

3、重点交流关于火山喷发预报的知识。【教学预设】

学生能够说出火山的种类、火山喷发的预报、火山喷发的害处、火山喷发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各国有哪些知名的火山等等。 【设计意图】

实验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科学阅读同样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一种探究。特别是对于学生很少亲身经历的火山、地震等,这种学习方式是必要的。火山喷发的前兆是科学家正在攻关的难题,学生可能知道的并不多,提出这个问题,重在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六、板书设计:

火山

教学评价:

一、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同时,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工具材料,用大量的时间进行火山模拟实验,在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二、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交流讨论时,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评价,完善了对火山成因的认识。学生通过实验,不仅理解了火山的成因,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这种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火山》教学设计

韩冬梅

平原县王杲铺镇中心小学

推荐第3篇:自制火山教学设计

自制“火山”教学案例

张学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火山喷发的原因。

2 会利用实验材料自制“火山”。

3 明白自制“火山”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体会火山喷发的场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验“火山“喷发的乐趣。

2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3 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用实验器具自制“火山”。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托盘、烧杯 、药勺、

药物盘、红墨水、

小水瓶、泥土 、洗涤剂、小苏打、

白醋等。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

三、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图片导入: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幅风

1 光图片,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课件,教师讲解) 问:同学们,刚才看到的美景,你们觉得怎么样啊?(很美)同学们也许不知道,这些都是自然的造化,是自然造就了这些美景,你们猜猜是什么造就了这些美景呢?生答(火山)。 师:你们知道火山的哪些知识,谁来说一说?(找同学自由发言)师:大部分同学都是通过电视看到的火山喷发,今天啊,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火山喷发时的壮观景象,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播放视频)

播放完毕,师提问;火山喷发如此壮观、美丽,今天,在教室,我们来做一个与火山喷发有关的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吹气球。(出示游戏规则)谁最先吹破气球的两组获胜。 师:老师布置这个游戏是有目的的,老师采访一下获胜的同学,气球是怎样破掉的?什么地方先破掉?(最薄的地方)有什么从里面冲出来?(空气)其实空气从气球里面出来,就像岩浆从地球内部冲出来一样。(播放幻灯:在岩层下,由于特殊的作用,如地壳的运动,导致岩层断裂,岩浆由于高压的作用向外冲,由于岩浆的温度高达几千摄氏度,会把周围的岩层融化,岩层变薄了,岩浆就冲出来,形成火山。) 师:以上就是火山喷发的原因,我们今天能不能在教室也来一次火山喷发呢?生肯定回答(不能),师:同学们,我们虽然不能在教室真正的火山喷发,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模拟火山,来自制“火山”。(板书课题)

2 小结:教师通过播放图片、视频、游戏的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对火山的探究和对实验《自制“火山”》的热情.

2、准备实验:师:首先老师告诉大家实验所需的材料,(幻灯播放)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一份材料,下面大家取回材料,用你们智慧的大脑想一想怎样自制“火山”? 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幻灯指出正确的实验步骤。

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 师出示温馨提示。

3、实验开始:师指导学生实验,并填好实验报告单。(播放背景音乐)

4、学生汇报

师:请各组派两名代表到讲台前,并分别介绍本组实验的白醋、小苏打、红墨水、洗涤剂的用量,以及“火山”喷发的持续时间。

小组代表介绍作品。

师指导学生说出本组作品与其他组作品的不同,有什么缺点? 生汇报。

师;你认为哪组的作品最成功?并说出理由。 生汇报。

3 师:下面,老师有个想法,我们能不能在本节课让所有的“火山”一起喷发、一起展示呢?

生:能,并展示六组同时喷发的场景。

师:同学们,我们的实验都很成功,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原理使火山喷发了呢?大家讨论一下。 小组内讨论,汇报。

小结:师幻灯揭示原理(醋和小苏打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它是“火山”喷发产生的主要气体。它所产生的气泡在瓶底聚集,最终使瓶内的液体涌出“火山口”,沿“山体”向下流。而洗涤剂是加快了醋和小苏打之间的反应。)

5、谈收获。

6、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收获很多,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很开心,老师很欣慰,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够注意观察生活,利用生活中的物品,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并且老师希望同学们将来能够有机会去探索真正的火山,成为一名探险家、发明家。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醋和小苏打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现象,体会火山喷发时的壮观景象。达到学有所得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

推荐第4篇:五年级科学火山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火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能够收集有关火山的资料;能够模拟火山的形成。

2、知道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难点:知道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三、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火山的有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提问:地球的构造分为哪几部分?地球内部有哪些特点?

2、谈话:地球内部的温度很高、压力很大,地壳在不断的运动,会发生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呢?

3、观看“火山”的现场图片。

4、提问:刚才你看到的是什么自然现象?

、谈话:关于火山,你想知道哪些问题?请各组讨论后,提出你们组最感兴趣的问题。

6、全班交流:你们组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7、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多,不可能都研究,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几个问题来研究好吗?

(二)探究新知

、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1)谈话:我们先来研究火山是怎样形成的。你认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说说你的想法(学生试答)。

(2)谈话:下面请同学们看图片,看完后,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3)播放

(4)小组讨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全班交流、小结

(6)谈话: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类似火山喷发的现象呢?

(7)谈话:你见过打开啤酒瓶子时的情景吗?啤酒里的泡沫是用一定的压力压到瓶子里去的。我现在就来打开一瓶啤酒,请你们注意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8)演示模拟实验:老师打开一瓶啤酒,学生观察。

(9)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10)讨论:联想火山喷发,说说模拟实验分别代表什么?想一想泡沫喷出的原因是什么?(啤酒瓶子代表地壳,啤酒里的泡沫代表岩浆,打开瓶盖就象地壳里有了裂缝,泡沫喷出就象火山喷发,原因是啤酒内部有压力。)

(11)讲解:地球内部温度很高,有些地方的岩石变成了粥状的岩浆。灼热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裂缝或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从火山口喷出的物质堆积而成的高地,叫做火山。

2、火山发生时的现象是什么?

火山爆发时现象:

响声(很大)大地(剧烈震动)

浓烟(冲向高空)

灰、石块(落下来)

岩浆(火红)

3、火山与人类的关系是什么?

全班交流(然后出示)

五、拓展活动

了解世界著名的火山

六、

布置作业

制作一期关于火山的《火山旅游》

五年级下册《火山》

教学流程

素材说明

一、

导入新

欣赏图片

2、

浅谈对火山的了解

出示火山爆发的图片

二、

探究新知

交流搜集到的火山的资料

2、

设计实验,探究火山的成因

3、

小组实验,合作完成

4、

归纳总结火山的成因

出示实验方法

出示火山的成因

三、

科学与生活

火山与人类的关系

2、

火山发生时的现象

出示火山人类的关系

出示火山发生时的现象

四、

拓展活动

了解世界著名的火山

出示世界著名的火山

五、

布置作业

制作一期关于火山的《火山旅游》

《火山》教学反思

高庄中心小学

杨丰敏

火山一,由于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因此火山的形成过程上学生看不到的,学生也不容易理解,为此我在教学之前制作了生动、形象的,又找到了火山喷发的图片,又让学生回家搜集了有关火山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时,首先通过图片让学生看到真实的火山喷发的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再用演示实验加以的演示进行讲解说明,使学生很容易的了解了火山的形成过程。然后让学生全班交流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和资料。使学生多方面的了解到更多有关火山的知识以及地球内部的构造。使堂教学进行的顺利,学生兴趣更浓。

因此,我觉得在科学中图画的运用、教师的演示实验、图片、文字的多方面结合,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很有帮助,将堂变成学生展示、交流的舞台,使学生能学到内学不到的知识内容,把外搜集的资料拿到堂来交流,使更多的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但也需要教师在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才能真正的保证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本节的教学效果

6、《火山》教学设计

一、前准备:

、饮料瓶、透明胶布、气球、针,水、红墨水、水槽等每组一套。

2、教师(学生)准备关于火山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

二、教与学的目标:

、学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流意见。

2、能用简单器材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3、了解火山喷发现象;认识火山形成的原因;认识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包括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好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同学们知道火山爆发吗?请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信息。

①播放火山爆发时的视频,认识火山喷发时的现象。

提问:看了这些视频资料,你有什么问题?

②学生发言

(从学生的讲述中选取“火山是怎么回事?”、“它是怎么形成的?”、“火山对人类有什么危害?”等几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2、分析有关现象,做出假设。

①提问:从这些现象中你对地球内部有哪些认识?(地层的构造)

学生讨论。

(地球表层有一层层的岩石,内部温度非常高,呈熔岩状态,压力非常大等。)

②提问:你认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做出假设,并对别人的看法发表意见。老师按学生的假设整理出几条意见。(地球内部的熔岩温度非常高,压力非常大,从地表板块裂缝处或薄弱处喷发出来,就形成了火山。)

3、设计实验。

各小组自行讨论:怎样利用桌上的材料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实验并汇报。

4、学生按自己的设计方法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汇报、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学生可能作出的实验:①先用气球装上水,再用针扎上小孔后的喷水现象模拟火山喷发,②在饮料瓶一侧扎上一个小孔,用透明胶布粘住,瓶内灌上水,加入红墨水染红,拧紧盖子,用力挤压瓶身,水将透明胶布冲开,形成“火山喷发”。)

6、讨论:通过实验,现在你们认为火山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7、出示地壳变动,火山发生的,总结火山的成因。

(三)、科学与生活

8、讨论: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播放视频(影片《烈火熔城》片断。)

学生讲述搜集的有关火山带给人们的灾难的资料。

问:火山带给人类哪些益处呢?

学生讨论:

(形成地热资源,形成矿产,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等)

(四)拓展活动

9、布置后活动。

收集有关资料,办一份火山风景区旅游手抄报。

推荐第5篇:《火山》教学反思

《火山》教学反思

火山一课,由于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因此火山的形成过程上学生看不到的,学生也不容易理解,为此我在教学之前制作了生动、形象的课件,又找到了火山喷发的图片,又让学生回家搜集了有关火山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时,首先通过图片让学生看到真实的火山喷发的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再用演示实验加以课件的演示进行讲解说明,使学生很容易的了解了火山的形成过程。然后让学生全班交流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和资料。使学生多方面的了解到更多有关火山的知识以及地球内部的构造。使课堂教学进行的顺利,学生兴趣更浓。

因此,我觉得在科学课中图画的运用、教师的演示实验、图片、文字的多方面结合,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很有帮助,将课堂变成学生展示、交流的舞台,使学生能学到课内学不到的知识内容,把课外搜集的资料拿到课堂来交流,使更多的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但也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才能真正的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推荐第6篇:小学科学《火山》教学设计1

《火山》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1、饮料瓶、透明胶布、气球、针,水、红墨水、水槽等每组一套。

2、教师(学生)准备关于火山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

二、教与学的目标:

1、学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流意见。

2、能用简单器材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3、了解火山喷发现象;认识火山形成的原因;认识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包括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好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火山爆发吗?请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信息。①播放火山爆发时的视频,认识火山喷发时的现象。 提问:看了这些视频资料,你有什么问题? ②学生发言

(从学生的讲述中选取“火山是怎么回事?”、“它是怎么形成的?”、“火山对人类有什么危害?”等几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2、分析有关现象,做出假设。

①提问:从这些现象中你对地球内部有哪些认识?(地层的构造) 学生讨论。

(地球表层有一层层的岩石,内部温度非常高,呈熔岩状态,压力非常大等。) ②提问:你认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做出假设,并对别人的看法发表意见。老师按学生的假设整理出几条意见。(地球内部的熔岩温度非常高,压力非常大,从地表板块裂缝处或薄弱处喷发出来,就形成了火山。)

3、设计实验。

各小组自行讨论:怎样利用桌上的材料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实验并汇报。

4、学生按自己的设计方法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要求: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5、汇报、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学生可能作出的实验:①先用气球装上水,再用针扎上小孔后的喷水现象模拟火山喷发,②在饮料瓶一侧扎上一个小孔,用透明胶布粘住,瓶内灌上水,加入红墨水染红,拧紧盖子,用力挤压瓶身,水将透明胶布冲开,形成“火山喷发”。)

6、讨论:通过实验,现在你们认为火山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7、出示地壳变动,火山发生的课件,总结火山的成因。

(三)、科学与生活

8、讨论: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播放视频(影片《烈火熔城》片断。)

学生讲述搜集的有关火山带给人们的灾难的资料。

问:火山带给人类哪些益处呢? 学生讨论:

(形成地热资源,形成矿产,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等)

(四)拓展活动

9、布置课后活动。

收集有关资料,办一份火山风景区旅游手抄报。

教学反思

推荐第7篇: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推荐)

《火山和地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2、了解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原理。

3、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预防地震的措施。

4、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

5、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和拓展事实。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难点: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模拟实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1、有关火山和地震的教学视频。

2、为每个学生配备一根学生用力能折断的干木棍,一张白纸。

3、三脚架、番茄酱、土豆泥、酒精灯。

4、一些积木、纸盒。

5、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

师: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录像。(教师播放火山和地震视频) 师:这段视频反应的是哪些自然现象? 生:火山和地震。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火山和地震的知识。(板书:火山和地震) 师生互动学新课 一)火山学习师:首先我们来学习火山的知识,先来看一段完整的火山爆发的视频(教师播放多媒体视频) 师:从刚才的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有很多的烟冒出来、还有很多红色的液体喷出来。。。。。。 师:关于火山,你们想研究些什么? 生: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火山喷发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火山喷发前有什么预兆? 。。。。。。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多!但是课上时间有限,老师今天跟大家一起研究火山形成的原因,其他你们感兴趣的话题自己查找资料研究。 师:首先,我们来张火山的结构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你们先猜测下火山喷发的原因是什么?(师:出示火山喷发示意图)

生:看图猜测(师:介绍火山喷发的相关知识点) 师:哪个同学来说说你的猜测?

生:地球内部的压力促使岩浆喷出地表形成了火山喷发的自然现象。 师:同学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来验证? 生:实验。 师:那下面老师来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教师出示实验物品并介绍这些物品分别代表什么物体)

师:教师做模拟实验。(抛出问题:火山喷发模拟实验中,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爆发?火山喷发现象是怎样的?) 生:仔细观察实验

师:哪个同学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模拟实验喷发时先看到冒烟,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然后番茄酱冒出来,往粥的周围一层一层覆盖。 。。。。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其他同学是不是也有一样的发现。 生:是(齐) 师:火山喷发对人类而言是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于是就有很多的科学家积极投身于火山现象的科学探究中,希望能从中找出火山活动的一些规律,让人们在遭受火山喷发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挽救人们的生命财产。法国火山科学家卡蒂娅和摩希斯夫妇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终生致力于火山活动的记录工作,不过在1911年考察日本云仙岳火山爆发时,不幸双双遇难,(出示该夫妇考察火山时的遇难视频)

师:小结,火山喷发是由于地球内部压力的作用使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火山喷发前将会出现一些现象,如水汽等形成的烟雾、一些小动物行为异常等。大家对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有说了解了吗? 生:是(齐) 二)地震学习

师:火山喷发对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从开始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还有另外一种自然灾害——地震,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地震的一些知识。 师:我们先来看段视频。(播放地震视频) 生:认真观看视频。

师:地震视频中,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破坏?

生:房屋倒塌、地面陷落、交通中断、人员伤亡、火灾等。。。。。。

师:地震是自然界中人类面临的最危险、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看来我们有必要对它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那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地震形成的原因”资料,先对它有个初步了解。

生:自学地震形成的原因知识。

师:哪个同学来说说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生:是由于地壳内部的岩石相互挤压从而产生了褶皱,当褶皱突然断裂时释放能量,就形成了地震。 师:那褶皱到底是如何挤压形成的?褶皱断裂时感觉又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地震模拟实验。(交代清楚实验道具以及操作要点:用力扳断木棒、在桌上挤压白纸) 生:师生一起做实验。

师:挤压白纸时你们有什么发现?扳断木棒时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挤压白纸时发现白纸凸起来了。木棒断裂时感觉到了震动。

师:是呀,同学们刚才的模拟实验就是地震产生时的现象模拟。白纸凸起相当于地壳的岩层相互挤压产生的褶皱,木棒断裂时感受到得震动相当于褶皱断裂时的震动。原来地震就是这样产生的呀,同学们对地震的成因了解了吗? 生:了解了。(齐)

师:在自学篇幅中提到了震源、震中等词语,下面老师给大家讲解下它的意思。(出示多媒体图片讲解) 师:地震发生后会造成巨大的破坏,人们是怎样知道地震的中心的呢?下面老师来做个模拟实验,通过实验,希望能帮同学们解决疑惑。(出示实验物品介绍代表物体) 师:做模拟实验

师:刚才的实验中,你们通过物体的倒塌,能判断出地震的中心位置吗? 生:在物体倒塌最多的地方。 师:为什么?

生:因为在地震中心处,地震最强,破坏性最强,建筑物倒塌最严重。 师:同学们真聪明。

师:如果发生地震了,你们该如何处理呢?请同学们继续查看资料。 生:查看地震时的处理方法。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火山和地震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果你们还有感兴趣的话题,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去查找资料寻找答案,好不好? 生:好。(齐)

师:同学们,地震了,你们怎么做?

推荐第8篇:火山

2 火山

【教案设计】黄 飞

【单

位】济宁市枣店阁中心小学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器材设计火山形成的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和网络以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2.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意识到火山既可以给人类带来好处,也会给人来带来负面影响。

3.认识火山的成因;认识地球内部的构造及变化;了解火山的利与弊。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

酒精灯的使用,了解地球内部结构。 教学过程描述:

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请你给大家推荐旅游的地点,并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我们经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也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 【课前谈话内容为导入新课作一些铺垫。又能引导学生在今后的旅游中学习科学知识。】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一个旅游的好去处。这儿不仅风景优美,而且非常具有研究价值。下面让我们跟随镜头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课件:青岛市竹岔岛火山遗址,重点让大家看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石)

从画面中可以看出这儿曾经发生过哪种自然现象?(火山喷发)对,这儿就是青岛市的一处火山遗址,大家看到的这个小池塘就是当时的火山口。那么,火山喷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火山。

(板书课题2.火山) 【充分开发当地课程资源,增加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探究热情投入到后续的探究活动中来。】

二、研究火山形成的原因 1.提出并确定研究问题。

同学们,现在呀,你们肯定有很多关于火山的疑问,谁来说一说你想研究有关火山的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有条件的教师可以用电脑记录,在后面学生交流资料时,教师将每一研究过的问题用字体颜色的变化标出,如将字体变成绿色,表示已解决。)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研究哪个呢? (学生自由发言)

好,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火山形成的原因。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是科学学习的第一步,引导学生选择问题是科学学习的关键。】

2.推测火山成因。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火山喷发时的录像,仔细看火山喷发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播放课件:火山喷发时的情景。课件内容突出火山喷发时岩浆喷出高度、岩浆的温度)

火山喷发是一种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学生发言描述,引导学生说出火山喷发时岩浆很热、喷出的高度很高) 看到这些情景,你能不能推想地球内部的情况呢?

(学生自由回答,学生说出地球内部高温、高压后,教师板书:高温

高压)

好,依据以上我们掌握的信息,小组内同学商量商量,推测一下火山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交流)

谁来说一说你们的推测。 (学生自由回答)

小结:地球内部压力非常大、温度非常高,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岩浆会不停运动,从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推测是科学的天梯,依据已有知识和自然现象推测火山的成因使本课教学设计更具思维深度。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在以往的科学学习和其他学习中已经对火山形成的原因有了了解,但是那些了解比较散乱,案例设计着重突出让学生进行有条理的推测。】

3.指导实验探究。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咱们可以利用实验进行验证。为了做好这个实验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番茄酱、泡沫板、打孔器、酒精灯、三脚架。看一下,利用这些材料能不能设计模拟火山形成的实验,这些材料分别代替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学生设计方案,教师巡回倾听学生的思路) 谁来代表你们组说一说你们的实验方案。 (学生汇报实验方案)

对于他们的实验设计,你有哪些补充意见? (学生交流)

哪位同学再来完整的说一说实验的步骤,这些材料分别代替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可以指一位学生向大家作演示)

实验中,你认为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学生交流,需要提醒大家泡沫板上的小孔要穿透,提醒大家注意实验安全,介绍隔热手套和湿抹布的用处。)

请大家开始实验。

(实验时间为8分钟。实验器材每四人一组,每组的实验装置为:三脚架、圆口小铁盒、比小铁盒圆口略大些的泡沫板,加入白醋稀释的番茄酱、内径小于一厘米的打孔器、酒精灯、火柴以及湿抹布、隔热手套等安全保护设备。向铁盒内加入番茄酱后,加热3至5分钟,番茄酱会从泡沫板上的小孔喷出)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巡视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自由回答)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呢? (学生自由回答)

现在,谁能准确地说说火山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自由回答)

小结:地球内部的岩浆在高温高压下的作用下,不断补充,压力也越来越大,岩浆遇到地壳薄弱处就会喷出爆发,形成火山。

【对实验材料的改进可以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经过学生设计、制作的模拟火山可以喷出岩浆,可以增加学生对科学学习的乐趣。相信可以丰富他们的童年经历,甚至会令他们终生难忘。】

三、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火山的资料

研究了火山形成原因,我们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了火山的资料,请大家交流一下,看能解决哪些问题。

(学生交流资料)

(学生交流资料内容应该设计到火山的分布、利弊、种类、火山旅游资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提前制作幻灯片,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来展示自己的资料)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组关于火山形成原因的资料?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交流火山的分布、利弊、种类,并根据学生的交流内容适时播放课件)

【案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交流资料的能力,利用多媒体交流展示对学生来说不一定是多么难的事情,正如科学课程标准所说的那样,“低估儿童比高估更可怕”。】

四、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

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青岛竹岔岛火山风景之外,还有很多著名的火山风景,希望大家继续搜集有关资料,设计一份《火山旅游报》,也可以设计一份“火山分布图”,下节课我们再交流展示。

【恰当引导学生课下进行拓展活动,充分体现科学教学的开放性,增强科学探究的兴趣,又能对科学知识进行梳理。】 体会与反思

本课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尊重,群体性主体参与率高,学生真正体验了探究成功的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探究情感,精心创设探究环节,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推荐第9篇:《火山与地震》创新教学设计(推荐)

《火山与地震》创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第4课《火山与地震》,用1课时完成教学。这一单元共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球的形状、表面、内部构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为后面学习地表的迁移做铺垫的。本课从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建模研究,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研究、推理等活动,让学生知道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火山和地震带给人们的灾难和好处,了解人们对火山和地震的监测,掌握地震来临时正确保护自己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通过三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实验、猜想、讨论、交流、推理的能力。而且小学生对做实验都很感兴趣,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两种自然现象带给人们的灾难。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在分析现象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看问题。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求知欲。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知道火山和地震形

成的原

因,掌握预防地震的措施。

2、通过学习使学生会做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能简单的介绍火山和地震两种自然现象。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

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及预防地震的措施。

2、教学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以及正确运用语言描述两种自然

现象。

五、教学准备:

1、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录像、图片,火山和地震示意图。

2、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器材(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

精灯、火柴等)。

3、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境实验器材(纸箱、木块、记号笔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1、教师引言: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地球是有那几个部分组成的?我国地形特点有哪些?(结合板块构造的道理说明,展示六大板块示意

图)。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的两大自然现象——火山喷发、地震。板书课题:火山与地震。

(二)学习新知:

1、出示图片、播放录像,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

现象。

火山喷发图

地震示意图

首先,出示火山喷发与地震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同桌间可以自由议一议,说一说(火山喷发与地震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其次,播放一小段火山喷发与地震的视频,让学生观看火山和地震的录像片段,让学生用视觉和听觉来认识火山喷发与地震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最后,提问:从刚才的图片展示、观看录像,你认识了这两种自然现象了吗?它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大吗?你们想不想知道火山喷发与地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想知道)

2、提出探究问题:

教师:对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呢?

学生自由说,教师板书: (1)、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2)、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3)、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危害? (4)、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什么异常的现象?

(5)、如果地震发生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6)、世界上什么地方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

(7)、火山喷发和地震会不会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3、解决提出的问题: (1)、探究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 a、让学生重温模拟的火山喷发录像场景,要求学生观察书上插图——火山结构示意图,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书上22页内容。自己说出火

山喷发形成的原因。

b、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首先,分2人一组,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其次,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最后,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c、实验要求学生知道每件物品代表什么?注重提醒学生观察再给土豆泥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现象(让学生重点观察实验过程,解释每一步的实验现象,教师时刻巡视指导)。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讨论

哪些地方容易发生火山爆发。

d、师生共同小结: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2)、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a、让学生重温模拟的地震录像场景,要求学生观察书上插图——地震图片,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书上23页内容。自己说出地震形成的

原因。

b、做地震的模拟实验:首先,分2人一组,在纸箱上面画出街道的图形,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用小木块垒成楼房;其次,请一个学生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最后,根据楼房倒塌的情况,判断地

震的中心和强弱。

c、模拟实验要求学生做两次,注重提醒学生观察楼房倒塌的过程,为什么各组倒塌的程度不一样呢?(让学生重点观察实验过程,解释实验现象,教师时刻巡视指导)。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讨论、判断地

震的中心和强弱并找出震中。

d、师生共同小结:地壳的岩石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地震也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 (3)、通过探究火山喷发及地震形成的原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科学的知识。要求学生自己解决遗留下的问题: a、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危害? b、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什么异常的现象? c、如果地震发生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d、世界上什么地方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 e、火山喷发和地震会不会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特别解释不清的问题可以同桌讨论,集体订正(重点强调避震的方法及地震的前兆)。

谈话:假如现在我们正在上课,如果突然发生地震,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还需要注意什么呢?把你的想法先告诉周围的同学,相

互说说。

小结:如果现在突然发生地震,首先我们要保持冷静,不能慌张。然

后再采取自我保护的方法。

谈话: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4页地震发生时怎么保护自己一段内容。 同时告诉学生,当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人要立即离开房屋,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去,以免被倒塌的房屋砸死、砸伤。如果来得及,最好在离开房屋前,拉断电闸,熄灭炉火,以免造成火灾。 讨论:地震前兆有哪些?你们了解有哪些地震前兆?要求学生自由

说说。

科学结论:泉水或河水突然干涸断流;气候出现冷热骤变;地光与地声等。由于动物感觉器官特别灵敏,被人们称为一部监测地震的“活仪器”。为了便于大家观察动物的地震前兆,编写一首歌谣给大家: 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

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痴呆

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

回巢。

(4) 引导学生了解人们对地震的研究。

a、(出示张衡像及地动仪挂图)张衡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科学家。在1800多年前,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监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这是我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地震了解得越来越多,发明了各种仪器监测

地球内部的变化。

b、要求学生观察书上插图——候风地动仪、机械地震仪,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书上24页内容。了解科学家张衡。

(三)、总结巩固

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们对火山和地震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的自然灾害,你有什么想法呢?还有什么

新的问题?

(四)、课外作业:

1、请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试着解决一下问题:

(1)、地球是运动的吗?

(2)、为什么我国台湾省是地震的频发地区?

(3)、现代还有哪些地震预测仪器?如果没有科学仪器,怎样预测

地震?

2、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课外书籍、上网、实地观察等其它方法进行探究。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交流、生生互动交流的评价方式,使评价伴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形成性评价。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提问、小组互相评价、师生交流评价、实践操作评价等。同时教师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予以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是以写小日记交流评价、口头反馈评价等。

在内容上,学生是否知道火山、地震现象及产生的原因,火山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能否从火山、地震现象中知道,是否知道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是否知道在发生火山喷发、地震时如何逃生自救、

互救的方法等。

八、设计特色简述:

因为本节课是以观察、实验、猜想为主要活动,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虽然较远,但学生感兴趣。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应该是我所利用的很好的教学资源。火山喷发和我们的生活确实离的很远,同时学生通过观察喷发画面就能了解火山的喷发。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要求不能太高。但是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讲,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应该在能力培养上有了系统的训练与提高。学生不仅会观察,实验,还应学会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更有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懂得如何思考,如何表达与交流的初步能力。 本节课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生操作实验上,通过探究来认识火山的成因,通过火山的成因来探究火山的危害,了解火山的奉献。通过学习火山来自主学习地震的成因与危害。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激发与加强。加强学生收集、整理、乃至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通过反复的图片的观察,录像的播放,与学生来探究现象,进行猜想,直至认识本质。但是,教学流程不很流畅,甚至影响了各环节教学时间的安排。这一点,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九、板书设计: (课题)

4、火山与地震

火山

地球内部运动 地形发生变化

(缓慢 剧烈)地震

1、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2、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3、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危害?

4、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什么异常的现象?

5、如果地震发生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6、世界上什么地方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

7、火山喷发和地震会不会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十、学生记录单设计: 记录单1:

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 第(

成员:

小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效果

记录单2:

地震形成的原因 第(

成员:

小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效果

推荐第10篇:4、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 (92)

4、火山和地震

预期教学效果

1、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部内力作用的结果。

2、会做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

3、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预防地震的措施。

4、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地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么?

2、谈话因为地球内部的运动使 得地球表面造成巨大的影响,比如火山爆发和地震,今天我们来研究。

二、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

1、播放录像—火山爆发。

2、组织谈话:看了刚才的录像,你对火山又有了哪些了解?心中还有哪些疑问?

3、教师对于学生的叙述适时给予补充介绍。

4、火山爆发时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指导学生做火山爆发模拟实验。

5、组织汇报交流:火山在即将爆发的时候有些什么征兆?

师进行巡视指导。 小组交流观察的收获。

三、探究地震 形成的原因。

1、火山很可怕,地震也很可怕,而且我国是一个地震很多的国家。引导观看录像。

2、师介绍我国1976.7.28发生的唐山大地震。

3、地震是如何产生的呢?

4、师做演示实验。

5、我们国家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对于地震的研究也很早。师介绍张衡和地动仪。

四、谈谈安全教育。

1、地震来临我们该怎么做呢?

组织全班交流。师做小结:在室内应该躲在空间狭小的地方,在室外应该跑到空旷的地带,远离高大的建筑物。

第11篇:火山科学教案

一、学情分析:

由于火山是生活中不常见的自然现象,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真实的火山喷发,关于火山方面的知识也了解较少。有的学生可能通过电视或网络对火山喷发成因、危害等有一定的了解。

二、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设计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以主体性和启发性的原则为指导,主要采用实验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手段来突破重点和难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对材料分析概括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提出想要了解火山的哪方面的知识,并加入火山的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使他们对火山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火山喷发现象;能初步根据模拟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

(2)认识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辨证的说明火山喷发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好处。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流意见。

(2)能用简单器材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火山的知识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内部秘密的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难点:知道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五、教学准备:

1、课件、图片

2、实验材料:

报纸、盘子、带窄颈的干净瓶、药匙、纸漏斗、干苏打、洗涤灵、醋、红墨水、杯子、铝箔

三角架、酒精灯、火柴、易拉罐制成的小盒子(剪下部三分之一即可)、土豆泥(将土豆煮熟后捣烂,不加水,做成土豆泥)、番茄酱、水、小勺、烧杯;

3、布置学生收集火山的有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美丽的图片:长白山——天池、日本富士山和夏威夷群岛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这么美丽的自然风光是怎样形成的?

生:火山喷发形成的。

2、观看视频,提出问题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火山》一课,学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火山喷发的视频资料。看的时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看一看火山喷发时的场景是什么样的? 你有什么相关的问题要研究?

学生回答看到的情景。

师:同学们通过以上对火山的了解,这节课你想学习火山哪方面的知识?

学生发言。

师:归纳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大致可总结出4个方面:

1、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2、火山喷发的利弊

3、火山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4、火山的种类

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想要研究的问题,这说明大家的研究兴趣非常浓厚。要解决大家所提出的问题,同学们认为应该先解决哪些最基本的问题呢?(确定本节课集中解决的问题。)

二、模拟实验,探究新知

1、谈话:谁亲身经历过火山喷发?大家想不想设计一个实验模拟火山喷发?老师帮你准备了两组实验材料,大家可以任选一组进行实验,请同学们讨论后制定一个实验计划,然后开始实验吧!

2、巡视:对确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请同学按照课本6页或大屏幕上提示的步骤进行实验,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用你们组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大屏幕上同时显示)

3、小组讨论:经过我们的模拟实验,谁来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火山喷发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4、小组代表发言。

5、教师小结:地球内部温度高、压力大,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且岩浆受到来自地球内部的各种挤压力时,岩浆从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也是地球内部剧烈活动的结果。

三、整理资料 学习新知

1、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火山的危害。同学们课前搜集了许多有关火山的资料,哪个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呢?

学生举手回答。

生1:公元79年,古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一夜间,火山脚下繁华的庞贝等古罗马城市就被火山喷发物掩埋了,死亡总数达到1.6万人。

生2:1883年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山体崩塌后坠入海洋,产生高达30米的海浪,巨大的海浪淹没了数百个村庄,致使超过3.6万人丧生。

有提到维苏威火山和喀拉喀托火山的,教师可补充图片资料

师总结:火山的喷发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岩浆可烧毁森林、房屋,途径之处人畜不生;火山灰使气候、水资源污染、干扰航班等。

2、火山是不是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呢?

生:不是。

学生搜集资料回答。

师总结:火山可以为人类带来矿物质、建筑材料、地热资源;形成许多优美的自然景观,如国内的长白山天池、五大莲池,国外的富士山、维苏威火山等。通过学习火山的利弊,我们了解到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

四、课外延伸,拓展应用

1、对于火山的知识你还了解哪些?

生1:我知道火山的种类?火山可以分为三种: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回答,并解释三种火山的定义)

教师附图片补充。

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生2:……

生3:……

2、收集资料,办旅游报

上课时我们欣赏了几幅美丽的图片,它们都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请你收集相关资料,办一份火山风景区旅游手抄报。

五、总结概括,内化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后反思:

火山一课,由于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因此火山的形成过程上学生看不到的,学生也不容易理解,为此我在教学之前制作了生动、形象的课件,又让学生回家搜集了有关火山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时,我结合课件的运用、模拟实验、图片、文字的多方面资料,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很有帮助,将课堂变成学生展示、交流的舞台,使学生能学到课内学不到的知识内容,把课外搜集的资料拿到课堂来交流,使更多的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但也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才能真正的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12篇:火山 地震

火山:

利 有温泉啊,同时土壤比较肥沃

也算一种自然景观吧.火山喷发后会产生很多稀有矿物,如宝石,钻石,金刚石等

弊 喷发起来,那可就夷为平地咯,同时烟尘和热量也让人受不了哦

1、影响全球气候

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昏暗的白昼和狂风暴雨,甚至泥浆雨都会困扰当地居民长达数月之久。火山灰和火山气体被喷到高空中去,它们就会随风散布到很远的地方。这些火山物质会遮住阳光,导致气温下降。此外,它们还会滤掉某些波长的光线,使得太阳和月亮看起来就像蒙上一层光晕,或是泛着奇异的色彩,尤其在日出和日落时能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观。

2、破坏环境

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结合形成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使得无数人无家可归。 泥土、岩石碎屑形成的泥浆可象洪水一般淹没了整座城市。

岩石虽被火山灰云遮住了,但火山刚爆发时仍可看到被喷到半空中的巨大岩石。

3、重现生机

火山爆发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十分深远。土地是世界最宝贵的资源,因为它能孕育出各种植物来供养万物。如果火山爆发能给农田盖上不到20厘米厚的火山灰,对农民来说可真是喜从天降,因为这些火山灰富含养分能使土地更肥沃。

熔岩崩解后,杂草苔类开始冒出来。

绳状熔岩流过的山坡长出蕨类植物。

火山灰让周围的土地肥沃,当地的葡萄年年丰收。

地震:

破坏性地震危害生命财产,对人类社会的现在有害,却能够促进矿藏的形成,为未来社会提供非可再生资源。

回答

举两个例子说明“地震有利于矿藏”吧: 原生矿藏是地质活动的结果,岩石圈的破损导致岩浆入侵,岩浆在入侵的过程中,不同的矿物元素在随温度的变化中结晶凝析,就会形成可以开发利用的不同矿藏。例如黄金就来源于地层深处的岩浆活动。 也为沉积矿藏的富集提供条件,例如今天我们开采的石油就储藏在岩石圈的裂隙和孔洞中。

如何防范地震

(一)预防方法

1.平时预防

A.家中应准备急救箱及灭火器,并告知家人所储放的地方,了解使用方法。

B.知道瓦斯、自来水及电源安全阀如何开关。

C.家中高悬的物品应绑牢,橱柜门闩宜锁紧。

D.重物不要置於高架上,栓牢笨重家俱。

E.事先找好家中安全避难处。

2.地震发生时处理措施

(1)室内

A.保持镇定并迅速关闭电源、瓦斯、自来水开关,如有起火情形,迅速灭火。

B.打开出入的门,随手抓个垫子等保护头部,尽速躲在坚固家俱、桌子下,或靠建

筑物中央的墙站著。

C.注意天花板上的物品(如灯具)掉落下来。

D.切勿靠近窗户,以防玻璃震破。

E.切记!不要慌张的往室外跑。

F.严禁使用电梯。

(2)室外

A.站立於空旷处或骑楼下,不要慌张的往室外冲。

B.注意头顶上方可能之掉落物,如招牌、盆景等。

C.远离兴建中的建筑物、电线杆、围墙、未经固定的贩卖机等。

D.若在陆桥上或地下道,应镇静迅速的离开。

E.行驶中的车辆,勿紧急刹车,应减低车速,靠边停车,人躲进附近骑楼下。

F.若行使於高速公路或高架桥上,应小心迅速驶离。

G.若在郊外,远离崖边、河边、海边,找空旷的地方避难。

(3)学校

A.不要慌张,听从老师的指示,紧急躲在安全的地方。

B.避於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蹲在桌子旁边等地震过去。

C.如果教室是在楼上,切忌慌乱冲出教室,下楼梯时不要争先恐后或推挤,才不会

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下来。

D.如在操场,远离建筑物。

E.如在行驶中之校车,留在座上勿动直至车辆停妥。

(二)预防方法:

1.保持镇静勿慌张 切断电源关瓦斯

2.身在高楼勿近窗 坚固家俱好避处

3.检查住所保性命 危楼勿近先离开

4.公共场所要注意 争先恐后最危险

5.震后电梯勿搭乘 上下楼梯要小心

6.听从老师避桌下 顺序离室到空地

7.室外行走避来车 慎防坠物和电线

8.行车勿慌减车速 注意四方靠边停

9.收听广播防余震 自助救人勿围观

10.防震演习要确实 时时防震最安全

(三)产生现象:

1.房屋建筑物倒塌,尤其公共场所如电影院、学校、医院、市场等人口稠密的地点最易引起

严重的伤亡。

2.水坝崩溃、水库裂开,河堤决口以致洪水氾滥引起水灾。

3.公路坍方、桥梁折断、路面凸起或下陷造成交通中断,以致救援单位及消防车、救护车无

法赶往现场抢救

4.铁轨扭曲、火车出轨。

5.地下电缆、自来水管、瓦斯管、石油管破裂及化工厂易燃物 外泄。

6.电力、电讯中断。

7.引起海啸冲毁海港、码头、船、船舶及沿岸房舍。

8.山崩土崩造成交通中断或压毁 建筑物、人畜。

9.房屋、电线杆倒塌引起电线短路发生火灾。

如何预防火山:

大自然杀手的惟一确定的特性是,它们总会卷土重来一而再,再而三.那是自然现象, 不要破坏生态的话 火山喷发后如何逃生?

1、应对熔岩危害。在火山的各种危害中,熔岩流可能对生命的威胁最小,因为人们能跑出熔岩流的路线。

2、应对喷射物危害。如果从靠近火山喷发处逃离时,建筑工人使用的那种坚硬的头盔、摩托车手头盔或骑马者头盔将给予你一定的保护。在更广阔的区域,逃离也许没有必要。

3、应对火山灰危害。戴上护目镜、通气管面罩或滑雪镜能保护眼睛--但不是太阳镜。用一块湿布护住嘴和鼻子,或者如果可能,用工业防毒面具。到庇护所后,脱去衣服,彻底洗净暴露在外的皮肤,用干净水冲洗眼睛。

4、应对气体球状物危害。如果附近没有坚实的地下建筑物,惟一的存活机会可能就是跳入水中;屏住呼吸半分钟左右,球状物就会滚过去。

切记:火山在喷发之前常常活动增加,伴有隆隆声和蒸气与气体的溢出,硫磺味从当地河流中就可闻到。刺激性的酸雨、很大的隆隆声或从火山上冒出的缕绿蒸气是警告的信号。驾车逃离时要记住,火山灰可使路面打滑。不要走峡谷路线,它可能会变成火山泥流经过的道路。

第13篇:火山教案

五年级科学火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收集有关火山的资料;能够模拟火山的形成。

2、知道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难点:知道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三、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火山的有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地球的构造分为哪几部分?地球内部有哪些特点?

2、谈话:地球内部的温度很高、压力很大,地壳在不断的运动,会发生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呢?

3、观看“火山”的现场图片。

4、提问:刚才你看到的是什么自然现象?

5、谈话:关于火山,你想知道哪些问题?请各组讨论后,提出你们组最感兴趣的问题。

6、全班交流:你们组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7、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多,不可能都研究,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几个问题来研究好吗?

(二)探究新知

1、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1)谈话:我们先来研究火山是怎样形成的。你认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说说你的想法(学生试答)。

(2)谈话:下面请同学们看图片,看完后,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3)播放课件

(4)小组讨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5)全班交流、小结

(6)谈话: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类似火山喷发的现象呢?

(7)谈话:你见过打开啤酒瓶子时的情景吗?啤酒里的泡沫是用一定的压力压到瓶子里去的。我现在就来打开一瓶啤酒,请你们注意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8)演示模拟实验:老师打开一瓶啤酒,学生观察。 (9)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10)讨论:联想火山喷发,说说模拟实验分别代表什么?想一想泡沫喷出的原因是什么?(啤酒瓶子代表地壳,啤酒里的泡沫代表岩浆,打开瓶盖就象地壳里有了裂缝,泡沫喷出就象火山喷发,原因是啤酒内部有压力。)

(11)讲解:地球内部温度很高,有些地方的岩石变成了粥状的岩浆。灼热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裂缝或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从火山口喷出的物质堆积而成的高地,叫做火山。

2、火山发生时的现象是什么? 火山爆发时现象:

响声(很大)大地(剧烈震动) 浓烟(冲向高空) 灰、石块(落下来) 岩浆(火红)

3、火山与人类的关系是什么? 全班交流(然后出示课件)

五、拓展活动 了解世界著名的火山

六、布置作业

制作一期关于火山的《火山旅游》 五年级下册《火山》 教学流程 素材说明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

2、浅谈对火山的了解 出示火山爆发的图片

二、探究新知

1、交流搜集到的火山的资料

2、设计实验,探究火山的成因

3、小组实验,合作完成

4、归纳总结火山的成因 课件出示实验方法 课件出示火山的成因

三、科学与生活

1、火山与人类的关系

2、火山发生时的现象 课件出示火山人类的关系 课件出示火山发生时的现象

四、拓展活动

了解世界著名的火山 课件出示世界著名的火山

五、布置作业

制作一期关于火山的《火山旅游》

《火山》教学反思 高庄中心小学 杨丰敏

火山一课,由于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因此火山的形成过程上学生看不到的,学生也不容易理解,为此我在教学之前制作了生动、形象的课件,又找到了火山喷发的图片,又让学生回家搜集了有关火山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时,首先通过图片让学生看到真实的火山喷发的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再用演示实验加以课件的演示进行讲解说明,使学生很容易的了解了火山的形成过程。然后让学生全班交流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和资料。使学生多方面的了解到更多有关火山的知识以及地球内部的构造。使课堂教学进行的顺利,学生兴趣更浓。

因此,我觉得在科学课中图画的运用、教师的演示实验、图片、文字的多方面结合,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很有帮助,将课堂变成学生展示、交流的舞台,使学生能学到课内学不到的知识内容,把课外搜集的资料拿到课堂来交流,使更多的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但也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才能真正的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6、《火山》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1、饮料瓶、透明胶布、气球、针,水、红墨水、水槽等每组一套。

2、教师(学生)准备关于火山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

二、教与学的目标:

1、学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流意见。

2、能用简单器材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3、了解火山喷发现象;认识火山形成的原因;认识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包括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好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火山爆发吗?请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信息。①播放火山爆发时的视频,认识火山喷发时的现象。 提问:看了这些视频资料,你有什么问题? ②学生发言

(从学生的讲述中选取“火山是怎么回事?”、“它是怎么形成的?”、“火山对人类有什么危害?”等几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2、分析有关现象,做出假设。

①提问:从这些现象中你对地球内部有哪些认识?(地层的构造) 学生讨论。

(地球表层有一层层的岩石,内部温度非常高,呈熔岩状态,压力非常大等。) ②提问:你认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做出假设,并对别人的看法发表意见。老师按学生的假设整理出几条意见。(地球内部的熔岩温度非常高,压力非常大,从地表板块裂缝处或薄弱处喷发出来,就形成了火山。)

3、设计实验。

各小组自行讨论:怎样利用桌上的材料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实验并汇报。

4、学生按自己的设计方法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要求: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5、汇报、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学生可能作出的实验:①先用气球装上水,再用针扎上小孔后的喷水现象模拟火山喷发,②在饮料瓶一侧扎上一个小孔,用透明胶布粘住,瓶内灌上水,加入红墨水染红,拧紧盖子,用力挤压瓶身,水将透明胶布冲开,形成“火山喷发”。)

6、讨论:通过实验,现在你们认为火山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7、出示地壳变动,火山发生的课件,总结火山的成因。

(三)、科学与生活

8、讨论: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播放视频(影片《烈火熔城》片断。)

学生讲述搜集的有关火山带给人们的灾难的资料。 问:火山带给人类哪些益处呢? 学生讨论:

(形成地热资源,形成矿产,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等)

(四)拓展活动

9、布置课后活动。

收集有关资料,办一份火山风景区旅游手抄报

第14篇:火山教案

火山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推测火山喷发的原理。

2.能在科幻小说《地心之旅》的启发下,写一篇关于地球内部的科幻小短文。

3.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火山喷发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好处。 4.能在写作时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一个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跟地震的严重程度相当的自然灾害——火山。

同学们我已经给大家布置预习任务,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交流一下你们的前置性作业。一会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哪个小组为我们展示一下第一题?(搜集维苏威火山的资料) 很好,大家课下真是用心准备了,也努力的找资料了。下面我们谁来展示一下第二题?(猜想火山如何喷发?火山喷发后的岩浆是如何运动的?)

我们的同学的猜想很多,下面我们就来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演示实验)

同学们我们通过刚才的演示实验,小组再来讨论下我们的前置性作业,火山是怎么样喷发的?火山喷发后的岩浆是如何运动的? 展示课件,讲解火山是怎么喷发的,又是怎么流动的。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火山如何喷发,喷发后会有什么后果,那么我们的火山能被我们预测吗?(回答前置性作业第三题)

我们现在已经能预测火山了,在火山喷发以前我们能提前撤离,就能为我们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可是火山能为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回答前置性作业第四题,小组汇报)

下面我们来补充一下火山的知识(火山口,火山锥,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19世纪最负盛名的作家儒勒·凡尔纳曾写过一本著名的科幻小说《地心之旅》。从一座死火山口进入地球内部,在地球内部进行的探险之旅的经历。也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你从一座死火山口进入地心,你会发现什么,遭遇什么?(小组汇报科幻短文,多找几个人念)

第15篇:2 火山

2.火山

一、我来填一填: 姓名 等级 1.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 下会沿着裂缝上升。上升的岩浆有的会在上升的过程中冷却下来,形成 ,有的则可能冲出地面形成 。1980年5月18日 受地震影响喷发。 2.火山石由火山喷发时落下的、、和涌出地面的 冷却而成的 堆成的锥形山。 3.有的火山喷发后一直没有再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 ,有的火山喷发后隔一段时间还会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火山叫做 。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 。 4.火山喷发给我们造成灾难,也给我们带来益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等矿藏。火山喷发有的成了著名的景点如、5.地壳越到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那里的物质热得像烧熔了的玻璃一样,叫做 。

二、当好小法官:

1.我国现已发现的600多座火山,全部是死火山。( ) 2.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火山活动的星体。( ) 3.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 ) 4.地壳越到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 )

5.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 )

三、我来选一选:

1.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喷发的火山叫 。A.活火山 B.死火山

2.地壳厚薄不均,高山处地壳较厚,海洋下面地壳较薄,大陆地壳平均厚度有 千米。

A.20 B.30 C.40 3.地球内部的温度 。A.很低 B.与地面一样高 C.很高,能把岩石熔化 4.岩浆冷却后变成的是岩石,说明岩浆的成分 。A.与岩石接近B.与岩石完全一样 5.火山喷发是,岩浆是 而沿着地壳岩层裂缝冲出地面的。

A.靠自己的力量 B.靠地球的引力作用 C.靠地球内部的压力作用

四、简答

1、火山的成因是什么

2、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影响。

2.火山

一、我来填一填: 姓名 等级 1.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 压力 下会沿着裂缝上升。上升的岩浆有的会在上升的过程中冷却下来,形成 岩石,有的则可能冲出地面形成 火山 。1980年5月18日 圣海伦斯火山 受地震影响喷发。 2.火山石由火山喷发时落下的 火山灰、石块 和涌出地面的 岩浆 冷却而成的 岩石堆成的锥形山。 3.有的火山喷发后一直没有再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 死火山 ,有的火山喷发后隔一段时间还会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 活火山 ,还有一种火山叫做 休眠火山 。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 地震 。 4.火山喷发给我们造成灾难,也给我们带来益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 铁、铜 等矿藏。火山喷发有的成了著名的景点如 长白山天池、维苏威火山 等 5.地壳越到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那里的物质热得像烧熔了的玻璃一样,叫做 岩浆 。

二、当好小法官:

1.我国现已发现的600多座火山,全部是死火山。( √ ) 2.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火山活动的星体。( × ) 3.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 √ ) 4.地壳越到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 √)

5.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 × )

三、我来选一选:

1.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喷发的火山叫 A 。A.活火山 B.死火山

2.地壳厚薄不均,高山处地壳较厚,海洋下面地壳较薄,大陆地壳平均厚度有 B 千米。

A.20 B.30 C.40 3.地球内部的温度 C 。A.很低 B.与地面一样高 C.很高,能把岩石熔化 4.岩浆冷却后变成的是岩石,说明岩浆的成分 A 。A.与岩石接近B.与岩石完全一样 5.火山喷发是,岩浆是 C 而沿着地壳岩层裂缝冲出地面的。

A.靠自己的力量 B.靠地球的引力作用 C.靠地球内部的压力作用 四简答

1、火山的成因是什么

答: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向上运动。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2、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影响。

(1)地表形态的变化。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湖、圆锥形火山和火山岛

(2)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灾难——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同时火山喷发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铁、铜、金刚石等多种矿藏,火山灰是农作物的上等肥料。火山喷发使地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日本的富士山、中国长白山天池、五大连池的火山群、火山地热喷泉,景象非常壮观,还有的地区利用火山地热来发电。

参考答案

2.火山

参考答案

一、我来填一填:

1.压力 岩石 火山 圣海伦斯火山 2.火山灰 石块 岩浆 岩石 3.死火山 活火山 休眠火山 地震 4.铁 铜 长白山天池 维苏威火山 5.岩浆

二、当好小法官:

1.√ 2.× 3.√ 4.√ 5.×

三、我来选一选:

1.A 2.B

3.C 4.A

5.C 四简答

1、火山的成因是什么

答: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向上运动。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2、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影响。

(1)地表形态的变化。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湖、圆锥形火山和火山岛

(2)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灾难——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同时火山喷发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铁、铜、金刚石等多种矿藏,火山灰是农作物的上等肥料。火山喷发使地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日本的富士山、中国长白山天池、五大连池的火山群、火山地热喷泉,景象非常壮观,还有的地区利用火山地热来发电。

第16篇:火山现代诗歌

一个深不见底的窟窿,

在漫长的岁月里不知集聚了多少倍的力量,

就在那可怕的平静的下面。

他正在酝酿一场惊天的革命,

他即将对着上苍怒吼,

他要把满腔的怨愤发泄出来,

一次性地以最痛快的方式。

他要改造这个世界,

他要让天父地母看到他坚定的决心。

他不管前方的路有多么凶险,

哪怕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他不顾所有人的反对,

执意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他不断地搅动着暗流,煽动着烈火,

让它们发展壮大,狂躁不安。

他要借助这样的狂躁给世人的脑袋以重重的一击,

让他们知道反省,让他们懂得感恩。

他自信满满地登高远眺,

他似乎已经品尝到了甜蜜而丰硕的革命果实。

时间伴随着他的心意在流淌,

终于开始了——

多么狂暴的世界啊!

天父不敢直视血色的惨烈,

用乌云蒙住了双眼;

地母的身体因恐惧而战栗,

那脆弱的骨骼早已被震得快要散架。

一支怒火冲天的军队从窟窿口奔涌出来,

他们的喊杀声响彻寰宇。

他们要把一切旧的事物毁灭,

他们手中的刀锋利无比,

即便是劈砍坚硬的顽石也不会卷刃。

他们有秩序地推进,

不断扩大战果,

绝不放过一条漏网之鱼。

他们的力量十分强大,

有地面的火力,

也有空中的支援,

所到之处尽皆夷为平地。

他们的速度快如闪电,

不少敌人尚未来得及撤退,

便在明晃晃的大刀下变成一具具死尸。

他们已经杀红了眼,

每一条毛细血管都翻滚着仇恨的血液。

他们根本停不下来,

胜利的渴望早已完全控制住了大脑的中枢神经。

这一路,

敌人的惨叫不绝于耳。

此种声音仿佛从绽放的血肉的最深处发出来,

带着浓浓的令人震撼的黑红。

它连接成了一首死亡的变奏曲,

并像退却的潮水一样极速地向远方传播。

它在哭诉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同时也在宣告着另一个时代的到来。

烟花已谢,人声作古。

当一切都重归平静之时,

踩在脚下的是最新鲜最富营养的土壤。

第17篇:火山与地震教学反思

火山与地震-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采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问题探究方式进行教学。贯穿于问题探究,让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依靠教材,还有多媒体视频,以及日常积累的知识进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

但本人是新老师,在环节的实施方面存在了较大的问题,并且语言没有激情,太死板,这样就达不到意想中的效果。另外,上课时存在“口头禅”的问题,比如“是不是”,“还有呢?”等等。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认为自己要做到一下几点:

首先:要认真备课,花别人几倍的精力去备课。大量阅读优秀老师的教案,以及课件等等,然后备课。再去听别的老师的课,然后修改自己的教案。

其次,在上课过程中尽量避免语言上的错误,避免口头语。 第三,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问问题的时候让学生多讲,尽量把他们知道的知识都讲出来。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我的课堂上,有一个学生经常举手回答问题,抢着回答问题,他的知识面明显比别的学生要广,如果让他回答的话,别的学生根本没有起来回答问题的机会,因此我故意不提问他,孰不知,这样会严重打击他的积极性,以后在提问问题的时候,我会说一句,老师知道你懂,所以我们把这个机会让给别的同学。 最后,上完一节课一定让学生说出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小结。这样可以保证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必须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地寻找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具体分析,综合比较,实践探索,从而形成新思路,找到新方法。在理论指导下大胆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升华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研能力,争取做一名好老师。

袁 鸣

第18篇: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

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

篇1: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

《火山和地震》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没有切身感受。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了解的很少。学生对火山地震的了解仅仅是依靠电视等媒体的传播,对火山地震的形成原因等具体内容的了解不深入。可是学生对此又非常感兴趣。因为一提到火山地震,尤其是2008 年的汶川大地震,学生马上就会想到火山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的危害,就会陷入那种情景中,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只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就能让学生主动去学。

本课的内容较多,我删繁就简,抓住本课的重难点来进行教学。这节课的重点是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我采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问题探究方式进行教学。贯穿于问题探究,让学生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依靠教材,还有多媒体视频,以及三人小组模拟实验进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在教学自救知识时稍显匆忙,应让学生模拟演习参与其中;

2、由于公开课自身稍有紧张,课堂语言有几处不够准确、不够精炼。

这就要求我必须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地寻找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具体分析,综合比较,实践探索,从而形成新思路,找到新方法。在理论指导下大胆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升华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研能力,争取做一名合格的科学老师。

篇2: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采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问题探究方式进行教学。用图片导入新课,在讲述火山的成因这一环节,我采用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及语言表达能力。然后就是火山喷发的内因、喷发物、火山的利与弊以及火山的类型。

本节课贯穿于问题探究,让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依靠教材,还有多媒体视频,以及日常积累的知识进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

由于是这学期才从事科学教学,在环节的实施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且语言没有激情,太死板,这样就达不到预计中的效果。

针对这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认真备课,花别人几倍的精力去备课。大量阅读优秀老师的教案,以及课件等等,然后备课。再去听别的老师的课,然后修改自己的教案。

其次,在上课过程中尽量避免语言上的错误,避免口头语。

第三,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问问题的时候让学生多讲,尽量把他们知道的知识都讲出来。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有学生经常举手回答问题,抢着回答问题,他的知识面明显比别的学生要广,如果让他回答的话,别的学生根本没有起来回答问题的机会,因此我故意不提问他,孰不知,这样会严重打击他的积极性,以后在提问问题的时候,我会说一句,老师知道你懂,所以我们把这个机会让给别的同学。

最后,上完一节课一定让学生说出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小结。这样可以保证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必须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地寻找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具体分析,综合比较,实践探索,从而形成新思路,找到新方法。在理论指导下大胆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升华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研能力。

篇3: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

本课为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但我仔细看了教材后,发现本课的课容量比较大,又要研究火山,还要研究地震,火山和地震引起地形的变化。我认为本课安排一课时是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的。所以我对本课资源进行重组,把这课分成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火山和地震》,第二课时教学《地球内部的运动》,我觉得这样安排还是合理的。

因为本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即使有的同学已经通过影片或其它的途径感受了火山和地震,但是我觉得这种感受还是比较感性的,比较肤浅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难像教材中有些课那样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结合起来,并引起学生的认知共鸣。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课内容又是学生们所感兴趣的,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又应该是我们教师所利用的很好的教学资源。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激发重现与加强。不刻意进行知识点的传授与强化,因为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是有悖于新课程理念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加强学生收集、整理、乃至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通过反复的图片的观察,与学生来探究现象,进行猜想,直至认识本质。只是对于学生我高估了,与本地的科学教学有点脱钩。也可以说,新课程的理念在这里还很空白。因此,教学流程不很流畅,甚至影响了各环节教学时间的安排。这一点,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因为合理存在的教学的不确定性,教学经验的不足,处理的不恰当,不及时,调控不自如,让听课老师误解了是重难点把握的不恰当,这很正常。由于时间上的安排考虑,结合学生实际,我删减了部分内容,如没有播放火山喷发的录象,没有加入对地震的预防知识讲解,没有给学生介绍自古以来中国和外国科学家对火山和地震的研究与成果,象火山带的分布、火山的类型、历史上发生的着名事件,真如前面所讲,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不是遗憾,有时间会在第二课时适当渗透,相信这样做也不会导致课堂教学的精彩。关键是通过我的教学,学生各种探究能力提高了,学会了自主探究,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科学知识,只有老师的讲解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会了学习科学的方法,能用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也算是我教学的成功。

第19篇:地震和火山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了解我国主要地震区的分布和原因,并初步了解有关地震监测、预报和抗御地震灾害的常识;了解我国火山的分布。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正确理解和对待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态度和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地震区的分布,并在此基础上能正确对待地震灾害。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教具

投影片(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图)、中国地形挂图。 课时 1课时。 讲授提纲

一、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

1.从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图看 2.从历史上的地震记录看

二、我国主要地震区

三、地震的抗御

1.地震的监测和预测 2.减轻地震灾害的办法

四、火山的分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 我国地形的特点有哪些?你能用板块构造的道理说明这些特点的成因吗?(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

[教师归纳] 正像同学们所说,我国地形的特点与板块之间的运动有密切的关系。我国疆域地处亚欧板块的东南部,其南临印度洋板块,其东有太平洋板块。从东、南两侧受到挤压,因而使我国疆域内的板块断裂破碎,就形成我国地形复杂的特点。特别是印度洋板块对亚欧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了青藏高原。而我国大部分领土正在这高原的东侧,才形成了西高东低阶梯分布的地势。同时,在与东侧太平洋板块的相互作用下,使我国地形更复杂。而且还影响着我国的地震区与火山的分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我国地震和火山的知识。 学习新教材

一、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板书] [提问] 为什么说我国是多震的国家?你能从板块运动和世界地震、火山带的分布图上说明“我国是一个多震的国家”吗?(展示“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地震、火山带分布图”,让学生在明确我国的大致范围后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 正是由于我国处在几大板块相互挤压的集中地区,地壳很不稳定,特别是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阿尔卑斯地震带)都经过我国境内,所以我国是一个多震的国家。那么事实是怎样的呢?

[阅读课文] 指导学生读课本23页“多地震的国家”一节课文。

[过渡] 可见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但是,我国地震常发地区主要在哪里呢?

二、我国主要地震区[板书] [读图] 指导学生识读“我国主要地震区和火山分布图”,并且说出我国主要地震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

[教师归纳] 教师按照课本24页的课文,将学生回答的地区,归纳成为四个主要地区。 [过渡]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4页最后一段课文及25页“读一读”的材料,并且观察“地震后的唐山”、“重建后的唐山”两幅图。使学生认识到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认识它,尽力减轻它带给人们的灾害。

三、地震的抗御[板书] 1.地震的监测和预测[板书] [阅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25页的“选讲课文”及课本26页的“读一读”。 2.减轻地震灾害的办法[板书] [讨论] 当我们了解了有关地震的知识后,为了减轻地震的灾害,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教师小结] 地震虽然至今仍然是我们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但是只要我们按照科学道理去做,还是可以减轻它给人类带来的灾害。例如,在震区加固建筑物,使它能抗拒可能发生的最大的地震;在地震期间,疏散居民到开阔安全的地方;普及地震常识,使人们遇到地震时能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轻伤亡。当然最根本的办法,还是我们人类完全控制它,这又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这就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勇攀科学高峰,彻底控制地震灾害,造福人类。

[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地震的知识,大家知道,地震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那么还有一种地球内部力量使地形突然变化的现象是什么呢?(火山)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火山的分布。

四、火山的分布[板书] [读图] 指导学生识读“我国主要地震区和火山分布图”,找出五大连池、长白山天池、大同、腾冲、新疆南部、台湾、海南岛等地的火山分布地。 [读课文] 指定学生朗读课本26页最后一段课文。

[展示图片] 让学生观察我国著名火山的景观图片(或投影片)。 复习巩固

1.按照课本的“目录”,回忆第二章“中国的地形”的知识内容。 2.使用课文复习未记住的知识内容,准备上好下一节的复习课。

第20篇:四川教师招聘面试备考:高中地理《火山》教学设计

四川中公教育

2015四川教师招聘面试备考:高中地理《火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火山的概念、组成及其形成;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模拟实验,能描述火山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体会自然地理的神奇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火山的组成以及火山的形成。 【教学难点】 火山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法、讲授法、演示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PPT展示一组日本富士山的图片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展示一组图片,大家看看图片上的地方是哪里?我听到很多同学都认出来了,说是日本的富士山,很正确,富士山是日本人的象征和骄傲。那同学们知不知道,富士山是属于我们上节课所学的三种山岳类型中的哪一类?对,属于火山。这节课,我就一起来具体学习一下——火山。(板书课题)

四川中公教育

(二)新课教学

1、教师做演示实验,模拟火山形成过程:

在桌上放一个锥形瓶,瓶中装适量白醋和洗涤剂,用滴管向锥形瓶中滴入小苏打溶液。滴入后,瓶内产生泡沫,随着泡沫的不断增加,溢出瓶外,堆积在锥形瓶周围。2015四川教师招聘考试备考指导

教师做实验时,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观察时注意保持安全距离,解决以下问题:

(1)学生观察后,描述所看到的实验现象。

(2)学生运用初中所学化学知识——酸碱中和反应,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3)学生类比演示实验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推理火山的形成过程。 最后,教师总结归纳火山的形成过程:处于底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处于底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这样形成的山体就是火山。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的是宽广的玄武岩高原。

2、结合课本和实验后的泡沫状态,学生思考并回答: (1)火山由哪几部分组成?

(2)每个部分分别对应泡沫堆的哪个部位?

3、结合课本,学生回答:火山的规模范围有多大? (三)巩固拓展

(1)PPT展示我国长白山天池的视频和图片。 (2)介绍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的相关小知识。

四川中公教育

(四)小结作业

课下搜集其他火山的相关资料,做成PPT或视频,下节课进行汇报和分享。

五、板书设计 火 山

1、火山的形成:

处于底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

六、教学反思

中公资深讲师戴婧解析

火山教学设计
《火山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