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21 08:37:23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5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课前准备: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天平、投影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设计意图: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设计意图: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方法渗透指导,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择。)

4、多种方式认读注音生字: 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曹(曹操)(曹营) 称(称重)(称量) 员(人员)(队员) 议(商议)(议论) 论(讨论)(争论) 重(重量)(体重) 杆(一杆秤)(笔杆) 秤(台秤)(一杆秤) 砍(砍刀)(砍断) 倒(倒车)(倒是) 割(切割)(割开) 线(直线)(线条) 止(止血)(停止) 量(数量)(量词)

5、去掉拼音读生字: (1)同桌比赛读(2)男女比赛读(3)全班齐读。

6、开火车认读生字。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读,落实字音教学,又激发了兴趣,防止了重复和枯燥。)

7、指名读文

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一读。(提示读书姿势)读书时身体要站直或坐直,双手捧书,眼睛与书本保持一段距离,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

(设计意图: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符合低年级认知规律。)

三、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四、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设计意图: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五、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再、象、像、做”四个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候”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中高年级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教学中教师应多渠道、多方式地引导学生写字、识字、学词,使识字、写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因此在教学中,把学生牵引到学习状态以后,巧妙地过渡到写字教学中:生字记得那么牢,肯定也能写得工整、端正,请你当当小老师,提醒提醒大家,怎样才能把字写得工整、端正?让孩子们在评价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六、拓展练习

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 板书设计:

官员们

曹冲

造秤

以船代秤

宰象割块

以石代象

赶象(上船),沿水(画线)象下(装石),称出(重量);

先„„然后„„再把„„再„„

推荐第2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6、《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的道理。

2.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3.理解课文,解决不懂的问题。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写一段话用上冒号和引号。 教学重点:了解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的道理。

教学难点: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知道这个方法好在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6课《曹冲称象》,谁来说说通过上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2~4自然段

(一)官员们称象的办法

师:同学们先来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官员们送给曹操一头什么样的大象? (又高又大,身子像者墙,腿像四根柱子。)

师:说的非常好,就是因为这个大象太大了,才引起了官员们的疑问,想知道它到底有多重,于是曹操就向官员们询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呢?”官员们也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好,现在同学们快速地读读第3自然段把官员们说的话画一画 (学生读书画批)

师:谁来说说官员们是怎么说的?(汇报)

生1:有的人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生2:还有的人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师:他们说的办法可行吗?谁来说说。 生:不可行。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3:有的人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师:说的非常好,还有吗?

生:从“曹操直摇头”这儿可以看出不可行。

师:谁能说说“直摇头”是什么意思?或者你用一个别的词说一说。 生:“直摇头”就是一个劲儿地摇,连续不断的摇。

师:你能给我们表演一下曹操听了官员们说的办法后的表现吗? (生表演)

师:曹操听了意见“直摇头”表示什么呀? 生:很不满意。

师:就在这个时候站出了一个才七岁的小男孩,谁呀? 生:曹冲

(二)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

师:大家快来看看这个才七岁的小孩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师:谁来给我们读一读?

生:“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师:假如你在场你对曹冲的办法有什么疑问吗? 生1:把大象赶上船,船会不会下沉呀?

师:提的非常好,咱们同学也来想一想,谁能说说你有什么不同意见? 生2:刚才说找来一艘大船,也就是能够承受住大象。

师:嗯!书看的非常仔细。 我们既然要想用船称象得找一条足够大的船。还有吗?

生3:大象的重量怎么就是石头的重量呢? 师:谁来帮他解答?

生4:大象下沉的深度和石头下沉的深度相同说明他们的重量相同。 师:看来你真的明白了曹冲称象的办法。

师:我们再来读读曹冲称象的方法,看看可以分成几步?

生:四步。一是,象上船,沿水面画线。二是,象上岸,船装石头。三是,船下沉至画线处,称石头。四是,计算石头总重量。

师:按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你们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 生:好

师:好在哪?

生5:不用砍树做大称。 生6:不用宰象。

师:快来看看曹操听了儿子说的方法是什么表情? 生:点头微笑。

师:曹操的微笑表示什么? 生:很满意。

三、激发情感

师:曹冲只是一个才7岁的孩子,一个“才”字说明什么? 生:说明曹冲当时很小

师:如果让你换个词你会用什么? 生:“刚刚”、“只有” 师:就是这么一个只有7岁的孩子却想出了大人们都想不出的好办法。如果你是曹操你会对曹冲说点什么? 生1:儿子你真聪明 ……

师:如果你是在场的官员你又会怎么说? 生2:这个小孩子真聪明,比我们都强。 ……

师:如果曹冲来到这儿,你想对曹冲说点什么? 生3:你真棒,我真佩服你! 生4:你真聪明。 生5:你太聪明了。

生6:你怎么那么聪明呀!

生7: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我应该向你学习。 ……

四、升华

师:你们今年几岁了?

师:和曹冲差不多吗,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 师:〔提示〕石头搬来搬去的多麻烦呀?要是换成什么就好了? 生1:人 生2:士兵 ……

师:说的真好!你比曹冲还聪明,同学们下课还可以再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和同学比一比谁的办法好。

推荐第3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称象》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通过故事要告诉学生,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难点是称出大象重量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理解课文时认识比喻句,会用“一边„„一边„„”造句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练习复述结合提示,用“先”“再”“然后”等关联词语连起来说一说课上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回答问题时间,培养学生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

第一课时

【课堂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再”“象”“像”“做”四个生字

2,会用“一边„„一边„„”造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谜语:耳朵像扇子,鼻子像钩子,双腿像柱子,尾巴像辫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范读后,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师出示生字,抽读,齐读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和巧妙的方法记住生字

3,小组交流,介绍自己记住生字的窍门

师引导:“称”“秤”和“沉”字音的区别;“艘”是平舌音,“柱”“址”是翘舌音

三、检查自读情况,巩固识字

1,小组互读

2,指名朗读,同学互评

3,抽字块认字在卡片上面分别写上本课的13个生字学生自由抽字块认字,全部读对的给予表扬

4,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教师把容易与本课生字混淆的生字块混入13个字块中,再让学生抽读

5,指导写字,“再”“象”“像”“做”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范读,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再请学生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后,请学生根据如下提示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

)用(

)(

)(曹冲用船称出了大象)

师指导学生明确,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将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

1、2自然段,第二部分是

3、4自然段,第三部分是第5自然段教师出示段意,教学生初步认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二课时

【课堂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遇事开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写“照”“点”两个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第四段,理解称出大象重量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简略复习第一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环节,请学生说说课文分成哪三部分,再次明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投影出示段意:

起因——(

1、2)别人送给曹操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

经过——(

3、4)官员们议论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过程

结果——(5]用曹冲的办法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二、深入理解课文

1,大象的样子

师口述第一自然段提问:这是怎样的大象呢?在哪个自然段提到了?(第二自然段)谁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学情预设: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师:听了朗读后,我们知道大象应该是又高又大的,虽然我们的眼前并没有这头大象,但我们依然能想象出来你能再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大象又高又大吗?咱们一起接读吧,看谁与老师接得最好,并能读出大象的样子

(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大象各部分的名称,学生读大象的样子)

大象——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师提问:是说大象的身子是一堵墙吗?那为什么要说成像一堵墙?

学情预设:因为墙又宽又大,大象又很大,所以把大象的身子比喻成一堵墙它们有共同特点,都很高很大

师提问:那是说大象的腿是四根柱子吗?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学情预设:因为柱子很高很结实,大象的腿也很高很结实,所以把大象的腿比喻成四根柱子

师:是呀,你们看作者多会想象呀,用一堵墙比喻大象的身子,用四根柱子比喻大象的腿,使我们眼前—下子就出现了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再读读这句话,读出大象的样子

2,官员的办法

师提问: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我们听一听官员是怎样议论的官员的议论在第几自然段?

请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这一(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找投影出示提示语,

(1)官员们想出了几个办法?请你用①②„„标出来

(2)请你用“——”画出官员们的办法

(3)试着把官员的办法连起来,说一说

学情预设:有两种,请学生分别说一说

第一个办法是得造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第二个办法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3,曹冲的办法

师:曹冲的办法在第几自然段?(第四自然段)请你们自己读一读(指名读,并予以指导)

师请同学们根据提示,标一标曹冲称象的过程

投影出示:(1)称象的过程分几步?请你用①②„„标出来(2)说一说每一步主要做什么?

生边回答,师边小结,并板书如下:

赶象上船

沿水画线

赶象上岸

装石到线

秤石头

知重量

师称象过程是这样的,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师配画外音)

出示图片,再次让学生感知称象过程

请学生根据图片,自己先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师引导:书中是用“先„„再„然后„„”把每一步连接起来的,你能用这样的词连接吗?

师先示范复述,再指名复述

4,最后一段

师结果怎么样呀?(指名读第五段)

师:曹冲做了一件连官员们都没有做到的事,而那一年曹冲才——7岁,就跟你们现在的年龄差不多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难题,你能开动脑筋想办法吗?

三、指导写字:“照”“点”

1,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2,四点底的四个点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师示范写一遍

4,学生练写各一遍

5,展示评议修改

【设计说明】

《曹冲称象》讲的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想出办法称象的故事,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特点,也说明了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难题曹冲的年纪与学生相仿,且这个故事趣味性强,学生必将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内容曹冲利用水的浮力,用将大象和石头等量代换的方法来称象,令人惊叹

【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课题,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看看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2,围绕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中想用什么方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提醒学生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

课文讲了——的故事

(学生填“曹>中称象”正确,填“曹>中想出好办法称象”更好,应给予充分肯定)

三、自主识字,有针对性地指导

1,给课文中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画上圆圈,自己读读字音,想办法记忆字形

2,学生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在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教师作有针对性的指导

4,教师出示生字组成词语的卡片,让学生认读词语,巩固识字

5,学生再次自读课文,强化识字效果

第二课时

一、分步细读,读懂各段意思,重点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1)指名朗读

(2)学生画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再出示“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

(3)激发想象,发展思维和语言:

大象的身子像(—堵墙)

大象的身子还像( )

腿像(四根柱子)

腿还像( )

(4)指导朗读,提示学生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官员们的称象办法

(1)四个同学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再互换角色朗读

(2)思考、讨论:官员们提出了什么称象办法?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板书:官员们

造大秤

宰大象

4,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曹>中称象办法的巧妙

(1)自由朗读,要求读熟

(2)教师出示“先„„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再指名学生说,师生共同评价,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清楚了

(3)实验演示指名学生上讲台,一边说一边通过道具实验演示曹冲的称象办法教师提醒全班学生认真观察

板书:曹冲赶象上船画一条线

赶象上岸装上石头

称石头

(4)思考、讨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解决不能把大象宰割成一块一块称的问题,从而认识到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5,指导朗读最后一段,注意“微笑着”“果然”这两仑词的语气

二、升华认识,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一头大象,官员们想不出好办法称它的重量,小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呢?

(绝大多数学生会说曹冲善于观察、肯动脑筋,这也正确深层次探究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则缘于他善于联想秤提不动大象,曹冲想到船载得起;宰大象秤重量肯定是不行的,那么,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大象呢?曹冲又联想到石头,石头可以代替大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曹冲善于联想的特点)

2,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故事,今天又学了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的故事,有的同学还知道比利时的小英雄撒尿浇灭导火索的故事那么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想了什么办法解决呢?还有什么难题,现在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说出来吧,大家帮你想办法,好吗?

三、完成课后第3题

1,自由朗读句子,再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正确的语气

2,说说每组的后一个句子好在哪里

四、指导书写8个字

1,仔细观察要求会写的8个字看看左右结构的5个字、上下结构的2个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想想“造”字怎样写才美观

2,学生在课本上描描写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课外作业

1,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二年级下册)中的《找骆驼》和《蜜蜂引路》

推荐第4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一)出谜语:耳朵像扇子,鼻子像钩子,身子像堵墙,腿像大柱子。(学生猜出大象)

(二)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个和大象有关的故事。(出示可见首页)

(三)板书课题,读课题。

跟学生解释“称”的含义,即量轻重。根据提示让学生说出课题的意思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是啊,曹冲为什么称象?我们都知道大象非常大,他是怎么称象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把!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请同学们借助书后生字表,大声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圈画出生字新词。

2、找一找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体重的? 师生共同解决学习提示中的问题。(借助课件中的动画让学生熟练说出曹冲称象的方法。)

(二)指名读课文,随文识字,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1、称象真是难道了好多人,这头麻烦的大象是哪来的呢,我们来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指明读第一自然段,会写“官”字,并用“操”组词。

2、那些官员们都没见过大象,看到大象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找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柱子时出示大象图片,展示四条大粗腿,体会柱子的含义。又延伸学习又()又(),积累学生词汇。

议论即对人事发表言论看法。学习“议论”二字,让大家共同议论,加深体会,写字时提示言字旁。

3、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面对这个问题,大家都是怎么说的呢?指明读第三自然段。

学习“杆”出示古代的一杆秤,让学生明白用一杆秤无法称大象的事实。学习“宰”“割”二字,说出这个方法很残忍。

学习“造”字,不仅注意笔顺,还要注意走之的写法。 学生明白曹操“摇头”说明他很不满意大臣们的方法。

三、总结全文,练习生字

曹操摇头,说明大家的方法曹操并不满意,接下来就该曹冲出场了,后面的字词我们下节课再来共同学习,

指导书写

(一)出示“我会写”中的“冲、官、柱、议、论、造、杆、”七个字,组织学生书写。

(二)再次记忆这些汉字,并组词。

推荐第5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这篇文章出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这是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儿童生活”专题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目标为借助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阅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本课围绕“称象”的问题展开,在教学时,

学情分析:

《曹冲称象》的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早已耳熟能详。本课围绕“称象”的问题展开,课文配有1幅插图,是曹冲在岸上指,人们接照他的方法,把大象赶上船,在船上画线的场景。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最后请学生完成课后第二题,给内容排序,借助关键词句说说称象的过程。在学习了曹冲称象的办法之后,可以请学生把官员想出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作比较,讨论为什么曹冲的办法更好。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呢?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曹冲把“大船”当作大秤,用来称象,解决了没有大秤的问题;二是曹冲想到用石块和大象进行等量代换,让大象丝毫无损。这足以说明曹冲才智过人。如此一来,对接单元目标: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低年级的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通过什么样的策略达到什么目标) 通过课前预习的方法学习认读“曹”、“称”等15个生字,通过对每组“四号”同学的认读生字检查检测本课生字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对比学习“称、秤”2个生字的写法。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果然”等几个词语的意思。

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

借助课后题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到底好在哪里。

教学难点: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通过读文本、作比较、实验演示法、看插图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准备:PPT “曹冲称象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预习字词;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单元主体梳理导入课文

1.出示单元目录,梳理单元主题——“儿童生活” (1)回顾这个主题我们曾经接触过的类似的文章(预设:《司马光砸缸》,一个古代少年用自己的机智勇敢使得伙伴得救的故事,遇事不要惊慌,要积极想办法解决。)

今天,我们再次开学这个主题,又将带来怎样的精彩呢?

(2)直接出示单元目标:

借助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阅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导入新课《曹冲称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质疑 课题

师:通过读课题,你有什么要问的?

教师梳理学生问题,总结为: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师:对接单元目标我们本课的目标为:

(1)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为什么?)

二、检查预习

(一)字词检查过关

出示字词(借助拼音回顾)

同桌互查后小组交流障碍字识字方法

个别问题交流:重点指导同音字/形近字和预设易错字的读音。(重点指导易错字“称、秤”的写法)

4号排火车读;踏浪读。

(二)检查标段

(三)教师范读课文

问题预设:谁得到了一头大象?(曹操)

他带谁一同去看?(他的儿子和官员们)

这头大象长什么样子?(又高又大)

如果你是在场的官员,你一边看着又高又大的象,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指名重复读/一个“到底”体现出官员们都想知道大象究竟有多重)

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的办法?(有的说……有的说……)

曹操的态度怎么样?(直摇头:说明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办法不满意,并且坚决反对)

三、小组合作,齐读第四自然段,借助文中插图,小组内交流:

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称象?

要求1.组长带领下,人人参与,推选代表展示。 2.认真倾听,互帮互助,学会整合补充。

四、集体分享

演示分享曹冲称象的办法。(准备道具)

引导口头复述称象过程/镂空填空/借助关键词句排序;

“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曹冲真是一个_________的孩子。

(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问题的人。)

交流“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说出自己的感受)

五、回顾目标

1.对照板书,借助关键语句排序,能够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2.对照板书,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六、拓展延伸

你还有哪些办法能够称出大象的重量。

七、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又高又大)

曹操

儿子

官员们

造大称 赶象上船 在船舷上做记号

赶象上岸,往船里装石头 称石头的重量

推荐第6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

教学要求: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的道理。

2.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3.理解课文,解决不懂的问题。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写一段话用上冒号和引号。教学重点:了解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的道理。

教学难点: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知道这个方法好在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5课《曹冲称象》,谁来说说通过上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2~4自然段

(一)官员们称象的办法

师:同学们先来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官员们送给曹操一头什么样的大象?(课件出示大象图) (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大象其他部位像什么?

师:说的非常好,就是因为这个大象太大了,才引起了官员们的疑问,想知道它到底有多重,于是曹操就向官员们询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呢?”官员们也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好,现在同学们快速地读读第3自然段,把官员们说的话画一画 (学生读书画批)

师:谁来说说官员们是怎么说的?(汇报) 生1:有的人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生2:还有的人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儿一块儿的再称。”

师:他们说的办法可行吗?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3:有的人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师:说的非常好,还有吗?

生:从“曹操直摇头”这儿可以看出不可行。

师:谁能说说“直摇头”是什么意思?或者你用一个别的词说一说。 生:“直摇头”就是一个劲儿地摇,连续不断的摇。

师:你能给我们表演一下曹操听了官员们说的办法后的表现吗? (生表演)

师:曹操听了意见“直摇头”表示什么呀? 生:很不满意。

师:对于称象这件事,用一个词概括大臣此时的表现? 师:就在这个时候站出了一个才七岁的小男孩,谁呀? 生:曹冲

(二)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

师:大家快来看看这个才七岁的小孩想出了什么好办法?把曹冲的办法画在书上。

(生读书画批)

师:谁来给我们读一读? 生:“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师:假如你在场你对曹冲的办法有什么疑问吗? 生1:把大象赶上船,船会不会下沉呀?

师:提的非常好,咱们同学也来想一想,谁能说说你有什么不同意见? 生2:刚才说找来一艘大船,也就是能够承受住大象。

师:嗯!书看的非常仔细。 我们既然要想用船称象得找一条足够大的船。还有吗?

生3:大象的重量怎么就是石头的重量呢? 师:谁来帮他解答?

生4:大象下沉的深度和石头下沉的深度相同说明他们的重量相同。 师:看来你真的明白了曹冲称象的办法。

师:我们再来读读曹冲称象的方法,看看可以分成几步?

生:四步。一是,象上船,沿水面画线。二是,象上岸,船装石头。三是,船下沉至画线处,称石头。四是,计算石头总重量。

师:按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你们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 生:好

师:好在哪?

生5:不用砍树做大称。 生6:不用宰象。

师:快来看看曹操听了儿子说的方法是什么表情? 生:点头微笑。

师:曹操的微笑表示什么? 生:很满意。 师: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工具(量杯、大象模型等)按照曹冲的办法称一称,请一生上台演示。

三、激发情感

师:曹冲只是一个才7岁的孩子,一个“才”字说明什么? 生:说明曹冲当时很小

师:如果让你换个词你会用什么? 生:“刚刚”、“只有” 师:就是这么一个只有7岁的孩子却想出了大人们都想不出的好办法。如果你是曹操你会对曹冲说点什么? 生1:儿子你真聪明 „„

师:如果你是在场的官员你又会怎么说? 生2:这个小孩子真聪明,比我们都强。

师:如果曹冲来到这儿,你想对曹冲说点什么? 生3:你真棒,我真佩服你! 生4:你真聪明。 生5:你太聪明了。

生6:你怎么那么聪明呀!

生7: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我应该向你学习。 师:看《曹冲称象》录像,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四、升华

师:你们今年几岁了?

师:和曹冲差不多吗,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 师:〔提示〕石头搬来搬去的多麻烦呀?要是换成什么就好了? 生1:人 生2:士兵 „„

师:说的真好!你比曹冲还聪明,同学们下课还可以再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和同学比一比谁的办法好。

五、板书

曹冲称象

1、赶象上船,沿水面画线。

2、赶象上岸,船装石头。

3、船下沉至画线处,称石头。

4、计算石头总重量。

推荐第7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曹冲称象》这一课,认识了很多新的生字,现在生字宝宝想要考考我们,你们有信心顺利过关吗?(有)------出示生字卡片

1.开火车;2。摘果子;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同学们真聪明,认识了这些生字。曹冲也是个聪明的孩子,为什么说他聪明呢?(因为他巧妙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对,这节课就继续学习《曹冲称象》这个故事。-------板书课题(竖版)

2、自学、汇报

师:上节课我们认真阅读了《曹冲称象》这篇课文,知道了这篇课文一共有6(生齐答)个自然段。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给大家讲这个故事的呢?谁记得?

生:先写大家不知道大象有多重,接下写大家一起想办法,最后写曹冲用巧妙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生:先是遇到了难题,然后想办法,最后解决了难题。

3、学习第

1、2自然段

师:真棒。好,下面我们看看大家遇到了什么难题?请大家自由读

1、2自然段,然后同桌内交流讨论,准备汇报。[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刚才老师巡视的时候,发现同学们讨论得都很认真,组长能够各尽其职,现在我们就来展示一下各小组的学习成果。哪个小组能汇报?

小组:时间古时候,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事件是看象、问象有多重,称象的原因是象又高又大。

- 1

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用铅笔标出这几句话,再请一名同学说一说曹冲的称象办法,分为几步,每一步都要做什么。

(师、、曹冲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是真的吗?我们一起来帮曹冲验证一下,现在老师就跟同学们一起来做这个实验,大家来做解说员(师做生说)为什么这样就会称出大象的重量呢?(石头和大象重量相等,但石头却可以分成小块称,所以很巧妙)通过实践检验,曹冲的办法真的是很棒,这回曹操有没有摇头呢?(没有)而是(高兴地点点头)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这个办法也“果然”(板书)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请将“果然”圈上。“果然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事实与想的一样,不出意料),请用这个词说句话(两名-三名)[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降低课后背书难度。] 曹冲的办法太巧妙了,让我们一起来赞扬一下可爱聪明的小曹冲,齐读第

4、5自然段。[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6、学习第6自然段

曹冲的办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曹冲果然聪明过人,而且“那一年,曹冲七岁”,曹冲想到了这么好的办法来称象。我们向曹冲学习什么?[认真倾听,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和学习,知识丰富(课外阅读)]

7、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 34 -

推荐第8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5.《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官员称象的方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

3、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摘果子;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2.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出示课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试背,指明一生背,会背的背。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

1、从上到下。

2、公正的。

3、不断地。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第二种方法,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结尾。

师:虽然这两种办法不可行,但是曹冲仍认真听了那两人的发言。你们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四、布置作业。

背诵第4段。

推荐第9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么称象的。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或者文中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用自己的话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并明白平时在生活中要多注意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多想想。

教学内容:

课前三分钟:小游戏(指导小秤的使用方法,请生来体验)

一、谈话导入

师:刚刚有同学体验过了小秤的用法了。那今天老师想用这个秤来称一称大家最喜欢的抽奖箱。我想请同学上台来帮老师称一称,谁愿意上来帮助我? (没有人举手上台)

(有人举手称不出来)(问:为什么,答:东西比秤大) 师:看来大家都没有信心用这个秤称出这个东西的重量,因为抽奖箱比这个秤大,在很久很久以前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跟大家遇到了一样的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接着来学习《曹冲称象》。(白板出示课题)

二:复习课文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快速开火车复习)

师: 上节课我们说到,这头象是怎么样的啊?

生:又高又大 师:身子像? 生:一堵墙 师:腿像?

生:一根柱子(白板出示大象和人还有称的对比图片) 师:是啊,这么大的大象,它到底有多重呢?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这些人想出了几种称大象的办法。请大家翻开书本28页(白板出示自读提示,请大家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有称量大象的办法,并用横线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生:第一种: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称杆

第二种: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

(课件出示两句话) 师:你们可真会读书,这么快就找出了这两种办法。

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吧。

我想请小老师来读一读,谁愿意先来读第一种办法?

师:你的声音可真响亮,如果把秤字的后鼻音读得再标准点就更好了。我再请一个同学。

师:你真棒,一下子就读对了。(标红“秤”)请你当当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一读吧。

这一遍读的棒多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字。 (课件出示)

秤的隶书,分开释意:

(禾,代表着稻谷、粮食+平,代表着公平,公正。因此这个字的意思就是要公正、准确的计量粮食。图片放在天平秤上拉伸,所以这个字就是由禾+平组成的左右结构 的合体字)

师:那什么叫秤杆呢?大家看(道具秤的杆)这个地方,当东西放在秤盘上,这个杆就会翘起来,代表着重量不公平不对等。天平秤的这边就是秤杆。而古代的秤杆是用木头做的,因此它是木字旁加一个干字。(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书写顺序吧)

师:聪明的你们一学就会,那现在我想再请两个同学来读读第二种办法。 师:你读的真认真,不过如果你能把X字的X音读准,就更好了。

师:你读的可真通顺。奖励你两个好孩子奖章。接来下难度升级,老师今天请来了我们的这只大象,谁能来一边读一边把大象放在该放的位置上呢?(白板出示图片,可移动)师表扬:你可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读得好,还能一边读一边给同学们演示第二种办法!掌声送给他! 师:不过啊,老师刚刚听了你们读的两种办法,我觉得第二种办法太复杂了,第一种办法步骤比第二种更简单,所以我觉得第一种更好,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我刚刚听到了大部分同学都不同意。

问题一:既然你不同意,告诉我,你觉得哪种办法更好?

问题二:你觉得第一种办法不好在哪? 问题三:你觉得第二种办法好在哪? 生:找不到那么大的树做秤杆。做秤杆很慢。

不用找到那么大的树,不用浪费很多东西,而且能很快的称出大象的重量。

师:原来如此,有一个人啊,他跟你们一样觉得第一种办法不好,第二种办法好。请你们找出文中这个人,并用波浪线画出这个人听完两种办法后的反应。 师: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生:他的父亲,曹操

师:那他听完第一种办法后,曹操怎么样啊?(两种办法的句子课件,引读,下面出示曹操的态度句子,全班齐读)

听完第二种办法又是什么样的呢?(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

哪位同学来扮演一下曹操,看看你听完两种办法后,你会不会做出相应的动作?

师:直摇头,可不是摇一下头就停下了,而是一直不停的,不断的摇头,才能叫做直摇头,同学们记住了吗 师:看来啊,就连曹操都觉得这个办法好。那我们就看看第看看第二种办法是怎么样称象的。

现在老师把这个办法请到我们的课堂里面来了,只不过我可没按课文里的顺序出示,谁愿意来帮帮老师,把正确的顺序排列出来呢?

(出示课后排序题,两生上台排列顺序,师复述一遍,用上第一步,第二步等词,给孩子等下复述埋伏笔)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文,把课后第二题排排序。

刚刚同学们都排列了顺序,现在我想请大家合上书本, 看到黑板上来,老师把文字换成了图片,你们还会排序吗?那我想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二种办法的顺序。 师:刚刚这个小朋友用上了第一步,第二步这样的词,那有没有小朋友可以用上课文送给我们的顺序词来讲一讲呢(出示:再,然后) 生复述

师:看来这个办法确实非常好,可以快速又不用耗费太多物资就能称出这么庞大的大象的重量,那想出这个办法的应该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大人物,肯定是个大官。 生:不是不是,他只是一个小孩。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他是一个小孩子的? 生: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师:哦,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了。老师觉得把这个才字去掉也可以(课件出示对比句),都是在说曹冲七岁,不用多加这个字。可以吗?

生:不行,加上才字,才能说明曹冲非常小。 师:那请你读一读加上才字的这句话。 生读

师:场景一:你读的真棒,把才字重读了,我一下子就听出曹冲原来才七岁,这么小。

场景二:我想如果你能把才字读的重一点,更会嫌得曹冲年纪小。

师:那课文告诉我们曹冲年纪才七岁,就想出了第二种办法。

那第一种办法是谁想的? 生:官员们

师:能当官的人肯定都了不起,学识丰富,可是连他们都没有想出办法来,却被曹冲想出来了。说明了曹冲是一样怎样的孩子?

生:非常聪明,善于观察,热爱思考

师:既然曹冲小小年纪就这么聪明,那我们全部就再一起用夸一夸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吧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师:后来啊,曹操吩咐人用曹冲的办法去做了,最后怎么样? 生: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师:什么叫果然?

生:真的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师:非常正确。果然的意思就是结果跟我们预想的一样。所以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师:今天啊,我们认识了一个小小年纪就聪明绝顶的人,曹冲7岁就能想出这样的一个称象的办法,大家都8岁了,我想我们班的孩子肯定也很聪明,老师呢想让大家回家去想一想还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称出这头大象,你们有信心吗?

那下节课我们就来一场称象比赛,请你上台来讲讲你的好办法。大家回家可以先用笔写下来你称象的步骤。 好了,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了,下节课再见!

推荐第10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 称象这件事的时间: 古时候。 B: 大象的来历: 人家送给曹操的。 C: 人物: 曹操,曹冲,官员们。

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 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 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 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 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 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 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 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 2 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3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 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七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2 做实验突破难点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 然后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 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 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 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 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3 指名朗读课文,其他民学看插图。 过渡:曹冲这样做对吗?他到底称出大象的重量没有? 八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 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 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九 总结全文

1 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2 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称

象 ↙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象上船, 画线,

象上岸 宰大象

装石头。 齐线,

称石头 ↓

↓ 直摇头 ← 曹操

→点头微笑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an

yuan

yi

lun

chuan

xian (

)

(

)

(

) cheng

gan

zai

ge

yi du qiang (

)

(

) (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1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 (1) de (

)

(2)

de (

) (3) dei (

) 2 曹操听了直摇头。

(1) 不弯由(

)

(2) 把弯由的伸开(

) (3) 爽快(

)

(4) 一个劲儿地(

) 3 曹操听了儿子曹冲才七岁。

(1) 能力。(

)

(2) 一个劲儿地。(

)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

一(

)秤

一(

四(

)柱子

两(

)树

一(

四、组词语

官(

)

沿(

)

柱(

宫(

)

船(

)

住(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S版二年级下册)

船 )线

) )

第11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遇事开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写“照”“点”两个字

【重难点】

理解课文第四段,理解称出大象重量的过程

一、导入

猜谜语: “耳朵像扇子,鼻子像钩子,双腿像柱子,尾巴像辫子,作为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它是什么?”“既然它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你知道他到底多重吗?”古时候有个叫曹冲的人就想了一个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那时他才七岁,想知道他用什么办法吗?”他们大声说:“想。”那这节课我们来接着学习《曹冲称象》(板书课题)

二、教学过程

1、整体感知

简略复习第一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环节,请学生说说课文分成哪三部分,再次明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投影出示段意:

起因——(

1、2)别人送给曹操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

经过——(

3、4)官员们议论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过程

结果——(5]用曹冲的办法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2、深入理解课文

①、大象的样子

师:口述第一自然段提问--这是怎样的大象呢?在哪个自然段提到了?(第二自然段)谁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学情预设: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请学生朗读)

师:听了朗读后,我们知道大象应该是又高又大的,虽然我们的眼前并没有这头大象,但我们依然能想象出来你能再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大象又高又大吗?咱们一起接读吧,看谁与老师接得最好,并能读出大象的样子。

(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大象各部分的名称,学生读大象的样子)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师提问:是说大象的身子是一堵墙吗?那为什么要说成像一堵墙?

学情预设:因为墙又宽又大,大象又很大,所以把大象的身子比喻成一堵墙它们有共同特点,都很高很大

师提问:那是说大象的腿是四根柱子吗?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学情预设:因为柱子很高很结实,大象的腿也很高很结实,所以把大象的腿比喻成四根柱子

师:是呀,你们看作者多会想象呀,用一堵墙比喻大象的身子,用四根柱子比喻大象的腿,使我们眼前—下子就出现了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再读读这句话,读出大象的样子。

②、官员的办法:

师提问: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我们听一听官员是怎样议论的官员的议论在第几自然段?

请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这一(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找投影出示提示语,

(1)官员们想出了几个办法?请你用①②„„标出来 (2)请你用“——”画出官员们的办法

(3)试着把官员的办法连起来,说一说

学情预设:有两种,请学生分别说一说

明确: 第一个办法是得造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第二个办法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师:曹操对这两种办法什么态度?

生:曹操听了直摇头。

师:“直摇头”是什么意思?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

生:“直摇头”表示不同意。(做一下摇头动作)

师:(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

生:不住地摇头才是“直摇头”。

师:对,“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宰象呢? 生:把大象宰了,曹操舍不得,这也不是好办法,所以曹操不同意。 ③、曹冲的办法:

师:对,官员们提的两个办法都不好,曹操不同意。 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呢?

生:(读第四自然段、画序号、重点讨论曹冲说的办法。)

师:曹冲想的办法共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读文说一说。

生:曹冲想的办法共四句话,第一句话的意思把大象赶上船,然后画线。

师:在哪画线。(用多媒体投影演示)

生:在船舷上画线。(让一个学生指投影片上的船舷)

师: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画线?再仔细读这一句。

生:(轻声读第一句后)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老师让这个学生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投影片的船舷上画线)

师:在这儿。(指画线的地方)画线就是沿着(说重音)水面画线。

[“沿着”的意思比较抽象,老师却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接着,老师用“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后接着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装石头”“最后怎么知道大象有多重呢”等问题,诱导学生读懂曹冲说的四句话中的

二、

三、四句,并分别板书“上岸”“装石头”“沉到线”“称石头”“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师生分别做实验演示称象过程。

(象上船――船下沉――画线;象下船――船浮起――装石子――船沉到画线处――称石子) 生边回答,师边小结,并板书。

师称象过程是这样的,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自己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引导:书中是用“先„„再„然后„„”把每一步连接起来的,你能用这样的词连接吗?

(师先示范复述,再指名复述 )

师:曹冲为什么这么小的年纪就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生:曹冲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受到启发。

生:他用船代替秤,用石头代替大象。

生:最主要的是他平时就注意观察事物,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所以曹冲这么小年纪就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生: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习近平时多观察,遇事开动脑筋想办法的精神,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曹冲的办法在第几自然段?(第四自然段)请你们自己读一读(指名读,并予以指导)

师:请同学们根据提示,标一标曹冲称象的过程

④、最后一段:

师:结果怎么样呀?(指名读第五段)

师:曹冲做了一件连官员们都没有做到的事,而那一年曹冲才——7岁,就跟你们现在的年龄差不多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难题,你能开动脑筋想办法吗?

三、练习活动。

1.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记忆生字。(可生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师:侧重分析几个字:

(1)比较“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

(2)“曹”和“线”的笔画笔顺。 2.请同学们做一下练习:

(1)用下面的字组词:称、议论、秤、砍、块、沉

(2)用下面的偏旁和独体字组成4个新的字,写下来。

禾 讠 石 旦

尔 义 欠 里

(称)(议)(砍)(量)

四、拓展活动。

1.师:同学们,古代的曹冲才七岁,年纪比我们小得多,但是他遇事动脑筋,结果没有使大象受到丝毫损伤,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你们能想出更好的称象办法吗?

生:(1)人搬石头太重,可用大吊车。(2)搬石头费力,不如改成装猪、羊等动物。(3)让人上船,比赶动物上船方便。

2.师:我们知道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现在我们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说话,请你们用几句话连起来说一件事。

生:(略)。

五、课堂小结。

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它启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习近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的精神,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2查找有关历史人物曹操的资料。

第12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桂花办事处毛庄小学 白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角色演绎,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2.能在故事情境中进一步内化文本语言,活化文本语言,感受曹冲称象方法的巧妙。

3.懂得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要乐于动脑筋,当问题从习惯的角度无法解决时,应换一个角度寻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2.懂得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要乐于动脑,善于动脑。【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跟家人逛市场的时候见过别人称东西吗?称东西是为了什么?今天我们也要来称东西,不过它可不是一般的东西,看,它来了(出示大象及与人类的对比图,并介绍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我们现在就坐时光机回到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是怎样称象的,板书课题,读题。

二、质疑课题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问题预设:1曹冲是谁?

2怎么称?

3称出来了吗?

你们都是善于提问的孩子,你们想知道的答案都藏在课文里呢,让我们自由读文,自学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出示自学提示: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怎样的大象? 3.官员们议论着一个什么问题?

课文写了什么?在曹操过生日的时候,有人送给他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大象,这是一头什么样的大象?(解决问题2)出示句段: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比喻句练习:耳朵像(

),鼻子像(

)。这头大象是很珍贵的,古时候没有动物园,曹操生活的地方又很难见到大象,曹操和官员们都是第一次看到大象,看着这个庞然大物,官员们议论着,出示句子: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指导朗读)

过渡:读的真不错,现在老师也很好奇了,这象到底有多重,怎么才能称出来呢?在场的文武百官个个都是足智多谋,官员们都想到了什么办法称象?下面请师友小组合作解决下面的问题。

四、小组合探问题

1.官员们想出了什么方法称象?

2.曹冲用什么办法称象?分几步?他的方法好在哪? 3.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从他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自学完毕后师友小组来反馈自学结果,小老师回答获得一颗星星,学生回答获得两颗星星。 1官员们议论纷纷,都在想办法:有的说···有的说···也有的说···句型练习官员们想出的办法这么多,曹操觉得这些办法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的? 曹操听了直摇头。直是什么意思?做一做曹操这个动作。 听了官员的回答曹操很生气,那到底有没有巧妙的办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呢?这时候,曹操才七岁的儿子曹冲站出来了。

2他到底想了什么办法呢?(1)象上船,画线(2)象上岸,装石头,齐线(3)称石头 【做实验】

用曹冲的方法真的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我们就一起来做个小实验帮曹冲验证一下,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当小科学家,我来当你的助手,你来说我来做。 质疑请学生回答: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边上画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对比曹冲和官员们提出的办法,曹冲的办法好在哪儿?

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解决了要把大象宰成一块一块称的问题,确实很巧妙。

语言运用练习:曹冲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大家纷纷夸赞他,曹操说:(

),大臣们说:(

)。

3曹冲很聪明,遇到问题爱动脑筋,善于动脑筋,当问题从习惯的角度无法解决时,应换一个角度寻找方法。 【课本剧】

谁愿意来演一演这个故事?

五、运用拓展

1..以后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做?

2.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你还能想出什么更巧妙的称象办法?

六、总结

曹冲的智慧是因为他从小就勤奋好学,善于动脑,让我们向曹冲学习,在以后的生活中做一个肯动脑筋,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官员们

造大秤 宰大象

×

曹冲

1象上船,画线

2象上岸,装石头,齐线

3称石头

第13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读课文,教育学生平时多观察,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2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学习复述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3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立刻 称呼 至今 服装 议论 冲动

同桌对照大屏幕互相检查,改正。大家改得很认真,以后我们同学可以互相检查字写对了没有,有错别字就改正。

2.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动脑筋这一单元里《称象》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内容了解多少?谁愿意说一说。

我知道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这头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人们想要称出大象的重量。我知道官员们和曹冲提出了称象方法。教师板书:官员们 曹冲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提问: 官员们和曹冲称象的方法是什么?曹操的反应什么样?曹冲又是怎样想出称象的方法的?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出示课件:

(1).默读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用“~~“画出官员们称象的方法,用“——”画出曹冲称象的方法。

(2).小组内交流,曹冲称象的方法分几步完成的?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学生汇报:(1)官员们的称象方法,教师板书:造大秤 嗯,用秤来称应该可以。可是立刻有人反驳,反驳什么意思?“反对”怎么回事?因为没有人能撑得起这杆大秤。喔,看来用大秤称不能实现。 宰大象 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听了直摇头。直是什么意思?“直”是不停、一个劲儿的意思,表示曹操对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很不满意。

曹操听了直摇头,他会怎么说呢?出示课件:根据课文内容想象,说说后面的部分。看来宰大象这种方法也不可行,大象受到了伤害。曹冲的称象方法呢? 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说说分几步。读出每一步的句子。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从“把……然后……再把……再……“这些词看出来的。

出示课件演示过程,男女生交替读。男生读第一步,女生读第二步。下面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2).这就是我们这一单元要学习的复述课文,到底怎样复述课文呢?我们一起看看这一单元的金钥匙怎样说的。 出示金钥匙

试着用上“首先,然后,再,最后“这几个词复述称象过程。 学生小组内练习复述。 指名复述。

曹冲称象的方法我们弄清了,曹操有什么反应呢?.我们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点头微笑”和“直摇头”对比,说明曹操对曹冲的办法很满意。真的称出大象的重量吗?

能。从哪里看出来的?读句子理解“果然”换个词。“果真”

教师板书:石头重=大象重。真的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曹冲当时才7岁,就想出了称象的方法,真是了不起!

(4).那么,曹冲是怎样想出称象的办法的?引导学生想。

(A)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造大秤的办法,想到了什么?

(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起来,船却能装得很重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做秤。)

(B)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宰象、称象块的办法又想到了什么?(用石头代替象块。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 (5).我们向曹冲学习什么?(启发学生从两方面学习)。

(A)认真听取别人的议论,从中受到启发。

(B)爱动脑筋,能够创新。

出示两个句子: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 “才”是仅仅的意思,说明曹冲这么小就能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突出了他非常聪明、善于观察和动脑筋的特点。 三.扩展

1、出示课后问题:在当时古代量具比较落后,科学不发达情况下,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 (不用搬的牛,羊代替石头。用人代替石头。)

做一个跷跷板两臂等长,一边放大象,一边放石头,当跷跷板水平时,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四、我们再读一篇关于动脑筋的小故事。《王戎的故事》 默读短文,动脑筋补充结尾。 学生读短文。学生汇报

五、小结:希望大家向曹冲和王戎一样,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能够创新。

六、课后作业:

1、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推荐阅读《聪明的徐文长》和《壶盖为什么会动》两个故事。板书;

曹冲称象

官员们:

造大秤

宰大象 多观察

↓ ↓ 勤动脑

曹冲:

石头

(把 然后 再把 再)

石头重=大象重

附课外拓展:

王戎的故事

西晋时期的宰相王戎,小时候就很聪明。

他7岁时,有一次和几个小伙伴一块儿外出游玩,发现路边有棵李树,树上上结满了李子,而且看上去一个个都熟透了。

小伙伴们一见,就情不自禁地流出了口水,高兴地一哄而上,折树枝,摘取李子。只有王戎站在一旁,一动也不动。

有个小伙伴觉得非常奇怪,就叫喊着问王戎:“喂,王戎,你为什么不摘啊?又红又大的李子,多好呀!”

王戎笑着回答:“那树上的李子肯定是苦的,摘下来也不能吃。”这时一个小伙伴已经咬了一口,“啊!啊!真是苦的!苦的!”小伙伴们跑到王戎面前问:“你怎么知道这李子是苦的呢?

王戎认真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4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这11个生字,会写“称、柱、杆、秤、站、船”这6个左右结构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疑问语气和对话。通过对比体会“到底”表达的意思,并会用“到底”说一句话。

3.阅读课文,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说为什么官员们提出的方法不好。

教学难点: 读好疑问语气和对话

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会写6个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认识人物

1.师:今天俞老师请来了一位历史人物,谁来大声叫叫他的名字。(出示曹冲图片,正音)指名读——齐读

2.师:关于曹冲,你知道什么?(指名自由说)

师简单介绍曹操、曹冲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曹冲的故事,出示课题,齐读

4.曹冲做了一件什么事啊?(称象)师:你还见过谁称什么?(称水果、称菜等)师:是的,称一称就知道了重量。(学习“称”字)

二、初读课文,读好问句

1.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回到古时候,去看看称象的热闹场面啊?(想)

师:请大家把语文书翻到28页,自由地读课文2遍,听清要求:

①字音准确②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③读完一遍起立读

第15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3课文 ——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

2、能用“果然”造句

3、体会副词在句子中加强语气、突出重点的重用。

4、思考曹冲称象的思维过程,感受他的创造性思维。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句子比较体会副词的准确性。

2、借助关键语句复述课文内容。

情感价值观

培养勤于思考,见贤思齐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会认“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

2、体会副词在句子中加强语气、突出重点的重用。

3、借助关键语句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见过别人称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曹冲称象) 适时认读生字“曹、称”,指导写“称”

2、介绍人物。曹冲,东汉末年曹操的儿子,从小聪明机智,曹操很喜爱他。

3、师: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曹冲为什么称象?象那么大,他是怎么称的?)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2)指名读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等字的读音。 (3)认读词语“称象,官员、柱子、议论、科杆、砍树、画线、为止、重量”

2、整体感知。

(1)思考问题,师:通过自读课文,你知道为什么要称象吗?结果怎么样?是谁的好办法? (2)概括内容出示填空提示,引导学生借助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古时候,有人送了曹操一头大象,大家想( ) ,官员们说( ),曹操听了直摇头。最后,( )想了个好主意,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三、学习课文

1.引导学生读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官员们称象的方法后为什么“直摇头”。 2.合作讨论。

(1) 研读象大。“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引导学生从比喻句中感受大象的高大,并读好句子。

(2) 理解“议论”,你就是在场的官员,你看到这头大象,你会说什么?

(3)比较句子。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师:读一读,说说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读出疑问的语气。

(4)官员办法。讨论:造大秤称象这个办法怎么样? 相机引导区分秤和称

3.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出示“称、柱、底、杆、秤”5个字。分组出示生字

2.认读生字。指名认读生字,用这些生字组词。

3.观察书写。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

4.重点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写“底”字时广字的一撇要写得舒展

5.学生书写。师:每个写三遍,争取一个比一一个好。 6.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词语。2.导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曹操得到一头大象, 想知道大象到底有多重。官员们想出了造大秤称象的方法,曹操不满意。那曹冲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呢?

二、研读课文

1.阅读课文。

引导学生读第

四、五自然段,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1)研读办法。

师:读一读曹冲的话,数数他说了几句话。

(2)指名读句子,说说称象的过程,教师帮助孩子整理并板书。 (3)看图说说过程。

2、探知结果。

师:曹冲的办法成功了吗?谁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理解“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中“果然”的意思,

3、教具演示城乡过程。

这个方法真的可行吗?你猜一猜。我们来做做实验。 果然可行,和你想的一样。 试着用“果然”造句。

4、曹冲用的是几百年后阿基米德发现的科学原理。课时他小的时候就运用了这个科学原理,你想说什么?

比较句子。读,比较“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和“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的不同,体会“才”字的作用。

5.追求原因。师:你觉得曹冲他成功解决问题的秘诀是什么? (会观察,会动脑)你愿意和曹冲做朋友吗?你会向他学习什么?

6、排序练习。师:再来回顾曹冲称象的过程。(见课后题)给下面内容排排序,复述过程 脱离书本用上先....然后..再 最后 说一说

7、曹冲爱观察爱动脑筋,我们要向他学习。你还有什么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吗?

三、学写生字重点指导“然、站、船、”

四、拓展延伸

1.拓展思考。组织学生思考: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称象呢? (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

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讨论。学生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出示“做、岁、站、船、然”5个生字。

2.同桌互读。同桌相互认读这5个字,用这些字组词,然后指名汇报结果。3.引导观察。引导学生观察

这些字在用字格里的位置,说说这些字的结构。强调四点底书写时注意四个点的方向。 4.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船”字的书写。古人称水上交通工具,狭长者为“舟”, 宽大者为“船”。

提醒学生“舟”做偏旁时横要变成提, 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5.自由练写。展示评价。

第16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学校:保安小学 执教者:李芳玲 时间:2018.9.17 【内容简析】

本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的一个故事。有人送了一头大象给曹操,曹操让人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最后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想出了一个妙计,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设计理念】

本文设计意在通过朗读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懂得当一个问题从习惯的角度无法解决时,应换一个角度去寻求办法,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多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品质。【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 课件

白板5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引入新课

1、猜谜,引入故事。

2、看课件。

3、板书课题,读题,学习“称”字,掌握读音,理解意思。

二、学习目标

1、会写10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将课文中的故事用讲故事的方式讲出来。

三、自学提示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同桌互相读生字,纠正读音。

四、当堂练习

1、课文内容练习。

2、生字词练习(学生认读生字词)。

3、多音字练习(游戏插入)。

五、朗读练习情景朗读

六、课堂总结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七、书写指导

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上节课同学们已初读了课文。谁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过渡:人们想出哪些办法来称象?

二、细读,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结合插图,边读边想:官员们提出了什么办法?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找到有关自然段,多读几遍,画出有关句子。

2、同桌交流,互读。

3、学生汇报,读出所画句子。

4、读第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官员们的称象办法,为什么直摇头?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直摇头”。

5、读第4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6、小组讨论:

1)比较官员们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说一说:谁的办法好?好在哪里? 2)曹冲称象的办法分几步?

7、小组汇报,朗读文段,做实验: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

8、指导朗读第

三、四自然段。读第四自然段时,抓住“才”“先、再、然后”等词语理解文段内容,体会曹冲遇事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的好品质。

9、思考: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吗?他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引导学生理解:第一,曹冲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受到启发;第二,最主要的是他平时注意观察、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10、质疑释难。

11、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相机指导理解“果然”以及曹操为什么微笑着点点头。

三、朗读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你喜欢的词语。

3、复习词语。

4、用“先……再……然后”说句子,写句子。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议、论、官”等难写的几个生字。

五、总结全文

你喜欢曹冲吗?用一句话来夸一夸他。

六、拓展延伸

如果让你称象,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

七、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2、查找有关历史人物曹操的资料。

八、课外实践

在生活中你遇到了什么难题?你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

第17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2、“曹”是个姓氏,我们身边有没有姓“曹”的同学或者小伙伴。

3、介绍曹操和曹冲两人物。曹操是魏国的君王,是一个聪明人,他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英雄。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死后被追尊为【武帝】。他的父亲为曹嵩中常侍(西汉时皇帝近臣,给事左右,职掌顾问应对)大长秋(官名,皇后的卿)曹腾的养子。曹操的早年,曹操年少时就机警过人,并通权谋机变,,不规规矩矩地谋生做事。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的意思。不过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二、学习生字

1、范读,同时认准字音。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认读生字。

(1)通过组词区分“称”和“秤”

(2)区分“里”和“量”。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4、指名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

三、初知大意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

四、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词语:木柱 曹冲 官员 几根 议论 重量 一杆秤 砍下 画线 为止

2、想一想,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精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自读,讲了一件什么事?(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第二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2、文是怎样描写这头大象的,用“~~~”画出文中的句子。

3、这大象怎么样?你是从哪些话中看出它又高又大?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4、拓展:

(1)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两把大扇子),鼻子像(一个长长的钩子),尾巴像(一根小小的辫子).(2) 弯弯的月亮像( )。 红红的太阳像( )。 ( )像( )

(3)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 )一边( ),( )一边( )。

5、比一比: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第三自然段

1、官员们想出哪些称象的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回答)

2、曹操听后态度怎么样?为什么直摇头?( “直摇头”说明曹操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的)

3、比较: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听了摇头。 第四自然段

1、想想,这段讲什么?

2、默读自然段,把曹冲说的话画下来,并用“△”画出称像时的动词。

3、交流:4些动词准确,具体写出了称像的步骤和方法。

3、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的过程。为什么往船上装石头时候,为什么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想一想,和官员们的办法比,谁的办法更好?为什么?

4、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5、我们应该学习曹冲什么样的品质?(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品质)

6、比一比: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第五自然段

1、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 总结延伸

如果现在让你们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知识链接:

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现存的大象仅两种,非洲象和亚洲象。非洲象体型较大,最大的雄象约7吨重,雌雄象都长有发达的象牙;亚洲象略小,最大的体重越5吨,仅雄象才长有发达的象牙。象的鼻子粗大,但能拾取针等细小物件。象的听力很强,能听出森林中的各种声响。但是它的视力极差,是著名的“近视眼”,对静止不动的东西只能看到10米远,即使活动的东西也只能看到30米远。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的次序不是各姓氏人口实际排列,是因为读来顺口,易学好记。《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读书《百家姓》

2014年6月,中国最新版百家姓排行出炉, “王李张刘”居前。“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马胡朱郭何罗高林”为全国前20大姓氏,其中王姓达到9468万人,占总人口的7.1%。 中国朝代顺序表: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板书设计: 赶象上船 船沉画线 装石画线 称石累加

第18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长春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板块《曹冲称象》第二课时(阅读分析)

2、教学设计依据:这一板块借助四个小故事,贯穿了一个道理——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冷静思考,积极面对就一定会找到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办法。

学习这一板块的课文,要在认识每课要求认的字,会写要求写的字的同时,读懂课文并明白道理。这一板块为学生们准备了四个智慧小故事。故事虽小,但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静中见智,读后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学生有可能对曹冲的办法提出疑义,教师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向学生说明原因。曹冲称象的办法在古代是最好的方法,而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已有更好的称象方法。

本课的生字比较难,学习时,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会讲《曹冲称象》的故事,想一想,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现在你还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的办法?

3、学情分析:《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 1

卡的同学认读);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同学们真聪明,认识了这些生字。曹冲也是个聪明的孩子,为什么说他聪明呢?(因为他巧妙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对,这节课就继续学习《曹冲称象》这个故事。-------板书课题(竖版)

2、自学、汇报 回顾

师:上节课我们认真阅读了《曹冲称象》这篇课文,知道了这篇课文一共有6(生齐答)个自然段。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给大家讲这个故事的呢?谁记得?

生:先写大家不知道大象有多重,接下写大家一起想办法,最后写曹冲用巧妙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生:先是遇到了难题,然后想办法,最后解决了难题。

3、学习第

1、2自然段

师:真棒。好,下面我们看看大家遇到了什么难题?请大家自由读

1、2自然段,完成表格,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组长做好分工,准备汇报。[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刚才老师巡视的时候,发现同学们讨论得都很认真,组长能够各尽其职,现在我们就来展示一下各小组的学习成果。哪个小组能汇报?

小组:时间古时候,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事件是看象、问象有多重,称象的原因是象又高又大。

- 3

谁能读一读这一段?(生读)师范读(小组分角色读)这个小组是不是很棒?夸夸他们。

5、学习第

4、5自然段

曹操很生气,那到底有没有巧妙的办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呢?请看自学指南三,轻声读第

4、5自然段,完成自学指南三,然后小组讨论。(小组汇报)[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用铅笔标出这几句话,再请一名同学说一说曹冲的称象办法,分为几步,每一步都要做什么。

(师板书)曹冲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是真的吗?我们一起来帮曹冲验证一下,现在老师就跟同学们一起来做这个实验,大家来做解说员(师做生说)为什么这样就会称出大象的重量呢?(石头和大象重量相等,大象不能杀了称重,但石头却可以分成小块称,所以很巧妙)通过实践检验,曹冲的办法真的是很棒,这回曹操有没有摇头呢?(没有)而是(高兴地点点头)那此时伟大的曹丞相又会说些什么呢?(生想象回答)[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这个办法也“果然”(板书)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请将“果然”圈上。“果然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事实与想的一样,不出意料),请用这个词说句话(两名-三名)[活跃课堂,巩固

- 5

曹操听了直摇头。

1、从上到下。

2、公正的。

3、不断地。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养正确谴词造句的能力。] 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第二种方法,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结尾。

师:虽然这两种办法不可行,但是曹冲仍认真听了那两人的发言。你们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学生评议方法的可行性。

结语:

曹冲是曹操最喜爱的儿子,曹冲的智慧除了是天资聪颖外,更是因为曹冲自小就勤奋好学,善于倾听,让我们也来像曹冲学习,做一个善于观察学习,遇事肯动脑筋的好孩子!

8、教学评价: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曹冲称象》的故事。

9、作业布置:把这个故事将给家长听。

第19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5个生字,会写候、柱、底等9个字。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课前准备: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天平、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 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设计意图: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设计意图: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曹、称、秤、重”等字的读音。 (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方法渗透指导,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择。)

4、去掉拼音读生字: (1)同桌比赛读(2)男女比赛读(3)全班齐读。

5、开火车认读生字。(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读,落实字音教学,又激发了兴趣,防止了重复和枯燥。)

6、指名读文 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一读。(提示读书姿势)读书时身体要站直或坐直,双手捧书,眼睛与书本保持一段距离,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 (设计意图: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符合低年级认知规律。)

三、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四、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设计意图: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五、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出示“我会写”中的“候、柱、底、杆”等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秤”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设计意图: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中高年级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教学中教师应多渠道、多方式地引导学生写字、识字、学词,使识字、写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因此在教学中,把学生牵引到学习状态以后,巧妙地过渡到写字教学中:生字记得那么牢,肯定也能写得工整、端正,请你当当小老师,提醒提醒大家,怎样才能把字写得工整、端正?让孩子们在评价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郑皋学校刘静

2017年3月

第20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精读课文

4、曹冲称象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

教材简析: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在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5个生字,会写候、柱、底等9个字。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1.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2.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课前准备: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天平、投影片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

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

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二、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曹、称、秤、重”等字的读音。

(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

4、去掉拼音读生字:

(1)同桌比赛读(2)男女比赛读(3)全班齐读。

5、开火车认读生字。

6、指名读文

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一读。(提示读书姿势)读书时身体要站直或坐直,双手捧书,眼睛与书本保持一段距离,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

三、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四、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五、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出示“我会写”中的“候、柱、底、杆”等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秤”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六、拓展练习

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

第二课时

(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感悟、指导背诵、积累词语、学写生字)

一、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二、讨论(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官员们是怎样说的呢? 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官员

造秤

宰象割块

2、师引导:那么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其他人有什么意见呢?曹操呢?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头?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3、现在请大家试着学官员的口气读一读他们的话。

这里面有三个官员说话了,读谁愿意来当官员学着官员的口气读一读。指名3个来读。

师:其他同学想不想也来读一读,那么老师提议

一、

二、三小组分别读三个官员的话,第四小组的同学读旁白,同意吗?(分小组读)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好办法。曹冲又想出什么办法呢?

三、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读

4、5自然段, 请大家用“-------”画出表示曹冲做法的语句。

2、课文用几句话来讲曹冲的办法呢?(四句)也就是四个步骤,现在我们把这四步总结出来:

板演:赶象(上船)沿水(画线)

象下(装石)称出(重量) 师:谁能

解释一下这四步的做法?

3、师:曹冲的办法可真好,想不想当一回小曹冲?老师这儿有一些东西,大家请看(师出示教具)请大家前后桌的同学一起来读他的办法,合作讨论怎样来演示这个办法,等一下派代表来演示。

4、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5、师:现在你们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面一条线.(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们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6、师:我们知道曹冲的办法是按四个步骤来的。那么有谁能用: (师板书:先„„然后„„再把„„再„„)来说一说 师:谁再来用其它的自己喜欢的词语来说一说曹冲的办法?

7、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来的呢?

适时板书:以船代秤

以石代象

8、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四、扩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3、小结:现在看来,依靠科技无穷的力量,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才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就应该像曹冲一样,要多观察,多向别人学习,爱动脑筋,祝你们都成为聪明的孩子。

五、写字(加强写字指导,培养写字习惯。

1、出示“我会写”中的“候、然”,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特点。

2、指导书写,强调“四点底”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自由练写,展示评价。

六、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4.称

官员们

曹冲

造秤

以船代秤

宰象割块

以石代象

赶象(上船),沿水(画线)象下(装石),称出(重量);

先„„然后„„再把„„再„„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