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猜谜谣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27 08:37:14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猜谜谣教学设计

《猜谜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的演唱《猜谜谣》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模仿动作、问答对唱、创编歌词等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猜谜谣》歌曲的学习,拓宽学生认识各种动物的知识面,从而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猜谜谣》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中不同部分的演唱技巧。 教学准备:电子琴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激情导课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喜欢猜谜游戏吗?我们一起来猜几个谜语吧!(课件出示谜语,师生问答)。引出课题:将猜谜语用唱的方式表达出来,就是猜谜语。(板书课题)

(三)歌曲教学

1.任务呈现:让我们一起听一听这首歌曲,在听歌曲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两个小问题!

初步感受歌曲,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听歌曲: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开心、高兴等) (2)这首歌曲里面唱到了几种动物?(牛、羊、猫、猴等) 2.再次聆听

带着刚才回答的几个问题再一次聆听歌曲。

熟悉歌词,再听歌曲。

3.自主学习

通过刚才听歌曲 让学生试着找一找歌曲节奏。 (1)按节奏读歌词

请同学门模仿刚才歌曲中唱到的节奏朗读歌词。 (2)教师示范读歌词

带领同学们一起感受歌曲的节奏。 (3)全班齐读,把握节奏

(4)分问、答两组读歌词

将同学们分成两组,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读歌词。 4.歌曲旋律学习

(1)出示歌谱,听歌曲熟悉歌曲旋律

再次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律动。 (2)识谱,把握唱名,音高

请同学们先自己感受音高,适当给予修正。 5.听唱法学习歌曲

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听唱歌词。

6.处理歌曲。歌曲采用问答式的演唱方式,让学生自己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 (1)问答部分用什么样的语气演唱? (2)教师试唱。学生听辩

(3)男女生分组问答演唱

(四)拓展延伸

1.提出新的难题:创编歌词

2.课件出示图片,启发学生找出两种动物的共同点。3.教师出示课件,以填空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创编。

(五)展示交流

1.学生自己演唱自己创编的歌曲。

2.学生评价,小朋友们觉得自己表现的怎么样?

(六)总结下课。

推荐第2篇:猜谜谣 教学设计

猜谜谣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能用自然、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猜谜谣》。

二、能与同学、老师合作演唱歌曲。2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他们好动、好奇、愿意参加各种活动,模仿能力强,能模仿教师简单节奏及声势动作。歌曲《猜谜谣》是一首山东儿歌。我主要采用有节奏的读歌词,让学生能读准节奏;用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唱准旋律;用律动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用合作演唱的形式来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力量及重要性。让学生在听、唱、动、演的过程中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3重点难点

重点:1.能用自然、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猜谜谣》。 2.能用柯尔文手势唱准旋律。 难点:歌曲中相似乐句的演唱。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猜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游戏吗? 生:喜欢

师:好,那我们现在一起猜两个谜语。第一个: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灭蚊忙。低飞雨,高飞晴,气象预报它在行。 生:蜻蜓! 师:答对了。那我们来猜第二个: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常吐泡泡。 生:螃蟹! 师:太聪明了,答对了,就是螃蟹。那你们发现了吗,这两个谜语都是有关小动物的。今天啊,我们也要学习一首有关猜谜的歌谣,歌中也唱到了一些小动物,现在让我们边听音乐边看书,看看歌里都唱到哪些小动物。 活动2【讲授】歌曲学习

(1)聆听,回答问题:“这首歌里都唱到了哪些小动物?” (2)随老师有节奏的读歌词,老师一句,学生一句。 (3)老师加入声势动作读歌词,老师一句,学生一句。 (4)学生自己加入声势动作,完整的、有节奏的读歌词。

师:相信大家通过这几遍读歌词,对歌词已经有所熟悉了。现在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旋律。 (5)老师范唱唱谱,学生听。

师:旋律好听吗,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旋律,为了能让大家唱准旋律,我们要用柯尔文手势来帮助我们。我们先来一起复习一下 (6)复习柯尔文手势并指导

(7)教师将歌曲中难唱的不同音连在一起,与学生一起练习。 (8)学生随教师用柯尔文手势学习旋律,老师一句,学生一句。 (9)学生随老师用柯尔文手势完整唱出旋律。

师:我们用柯尔文手势已经唱准了旋律,那现在我们不加柯尔文手势,你们能直接唱出谱子来吗?我们一起试一下。 (10)师生一起完整唱谱。

师:太棒啦,那现在旋律唱准了,歌词我们之前也读熟了,你们现在能将歌词带入旋律,我们一起完整的演唱一遍这首歌曲吗? (11)加入歌词演唱。

(12)教师指导不易唱准的部分。 (13)改正后再次演唱。 (14)跟音频演唱。

师:学会了这首歌曲,现在我们来一起学学这首歌的律动吧。 活动3【活动】律动

(1)教师教做律动。 (2)学生自己做律动。

(3)合作表演,教师唱歌,学生做律动。 活动4【练习】合作演唱歌曲

(1)找两名同学领唱。 (2)男生女生对唱。 (3)师生对唱歌曲。

(4)教师弹伴奏,学生演唱。 活动5【作业】小结下课

师:通过这几种合作方法,我们的歌曲唱的更好听了。老师希望你们今后无论做什么都能运用合作的力量。它能让我们做的事情又快又好,你们说对不对呀?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下课。 生:(齐背音乐课课规)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

推荐第3篇:猜谜谣 教学 设计

猜谜谣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导入以及为歌曲加入节奏,增加歌曲的欢快气氛。

2、能用自然、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3、能勇敢的担任领唱,与同学合作演唱歌曲。2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识谱的能力较弱,又活泼好动,在这节课上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将重难点设计的由浅入深,有趣生动,在识谱上教师与学生互动,将简单的旋律学生演唱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 3重点难点

1、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掌握节奏

2、唱准 i 5 ︱ 3 5 ︱i 5 ︱ i 5︱;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师:播放《猜谜谣》的伴奏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生: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入教室。

师:今天老师邀请了可爱的小动物来和大家一起上课,你猜猜是哪些小动物?师:播放《猜谜谣》的伴奏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生: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入教室。 活动2【导入】感受体验

1、猜谜语

1、猜谜语

师:●头上没帽子,说话伸脖子,嘴象小铲子,脚象小扇子, 走路摆架子。(打一动物) 生:鸭子

师:出示节奏,并用鼓敲击节奏。 x x x︱ 嘎 嘎 嘎

生:听辨并用“嘎”的叫声模仿。

师:能用动作表现吗? 生:边说节奏边模仿鸭子的动作 师:播放伴奏 生:随音乐感受。

教师:看看下一位被邀请的是哪个小动物? ●耳朵大,脚儿小, 身体肥胖爱睡觉。(猪) 师:出示节奏,并用鼓敲击节奏.x x x x 呼 噜 噜 噜

生:听辨并用“呼噜噜噜”的叫声模仿 师:能用动作表现吗? 生:边说节奏边模仿小猪的动作;学生也可以模仿老师做一做。 师:播放伴奏学生随音乐做。

教师:看看下最后被邀请的是哪个小动物? ●走起路来落梅花,从早到晚守着家,看见生人就想咬,见了主人摇尾巴。(小狗) 师:出示节奏,并用鼓敲击节奏, x x x x 汪 汪 汪 汪

生:听辨并用“汪汪汪汪”的叫声模仿。 师:能用动作表现吗? 生:边说节奏边模仿小狗的动作也可以模仿老师的动作做一做。 师:播放伴奏学生随音乐做。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增强趣味性,通过不断的聆听音乐为歌曲的学习做了铺垫,也和本课的主题一致,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对音乐的兴趣)。 活动3【导入】学唱歌曲

师:出示课件

生:按动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按节奏模仿叫声。 师:教师播放《猜谜谣》的音乐。 生:边做动作边说节奏。

(设计意图:先易后难,学生有了前面的铺垫,后面做起来得心应手,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师:下面我们给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加上了好听的音符,让我们一起唱一唱吧。

师:分析整首旋律有四个乐句,小朋友看前两个乐句,有黑色的和蓝色的音符,小朋友演唱蓝色的部分,谁能唱唱。

生:随琴唱然蓝色部分的旋律。

师再和学生接龙演唱一二乐句的旋律。 师:观察

三、四乐句找出不同的旋律

师:采用动作辅助的形式让学生唱准音高。

生:模仿教师做双手高举然后双手抱肩、双手展翅位再双手抱肩。 师和生随琴完整演唱曲谱。

(设计意图:降低了演唱的难度,学生容易把握,又不觉得识谱的枯燥,增强趣味性)。 师:播放一首歌曲,请大家仔细聆听歌曲的情绪、速度怎样? 生:聆听并回答。

师:总结中速稍快、欢快活泼。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跟着老师的琴填词演唱。

师:这首歌曲是山东风格的歌曲。多从山东地方方言的音调上把握歌词的演唱。因此重点摹唱带圆滑线的地方例如:抱着头、爬树头、是老牛、是小猴。不是山羊这一句学生唱不准音,教师采用多读词再填词唱。

生:模仿老师的演唱,把握好难点。 师:再弹奏旋律学生从头演唱。

师:这首歌曲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在歌曲里找一找。(问答的对唱形式和齐唱的形式) 活动4【导入】合作表现

1、师问生答

2、男生问女生答

3、老对之间问答

4、老师问女生回答男生唱齐的部分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进一步巩固歌曲,也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师:歌中唱到的几个小动物你能用动作表现吗? 生:用动作表现小动物。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是怎样做的?教师随歌曲表演。 师:你能跟着做一做吗? 生:随音乐模仿老师的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小动物的动作提升学生的创编意识,模仿教师的动作体现了教师的引领作用。

活动5【导入】教学反思

《猜谜谣》是一首问答对唱歌曲,通过一问一答唱出牛、羊、鸭、鹅、猫、猴、猪、狗八种动物。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第

一、第二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每个乐句又有两个乐节构成,音乐形象统一。第四乐句变化重复了第三乐句,最后结束在主音上,在变化中形成统一。

为了跟贴近歌曲,我的第一个环节是猜谜语,教师敲击节奏学生模仿。因为没加入音乐所以感觉比较平淡。在第二课我进行了改动,学生随音乐加入节奏。由于音乐速度快,学生按音乐的节奏说就感到很忙乱。针对这一点我又进行了第三次改动,说一次节奏就加一个律动,通过这次修改,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并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在歌曲的学唱中,教师提问歌中都唱到了哪些小动物?你能用动作模仿吗?学生做的五花八门,教师不好收场。经过思考,进行了第二次改动。请同学们看看老师是怎样做的?我在动作的设计上尽量简单化、还要有趣味性,经过改动之后学生能很好的随老师做出来,接着我又说,小朋友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动作做,这样既有了学生的自主又有了老师的引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歌曲填词演唱时,有的地方学生始终唱不准,我在教学中,从歌曲的山东风格入手,让学生先读词,按照曲调读词的方法学生很快就掌握,并很有兴致的学唱这首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在这次的教学中,通过摸索、反复实践,我有了自己的上课的路子和风格,这是我这次参加评优课最大的收获。

推荐第4篇:音乐课《猜谜谣》教学设计

音乐课《猜谜谣》教学设计

音乐课《猜谜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猜谜谣》歌曲的教学,拓宽学生对各种动物的知识面,从而激发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知识与能力目标:

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模仿动作、问答对唱、创编歌词等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学重点:

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

教学难点:

掌握歌曲中不同部分的演唱技巧。

教学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流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激情导课

1、谈话:小朋友喜欢玩猜谜游戏吗?我们一起来猜几个谜语吧。(课件出示谜语,师生问答)

2、引出课题:将谜语用唱的方式表达出来,就是猜谜谣。(板书课题)

(三)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初步感受歌曲,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听歌曲:

(1)这首歌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2)这首歌里唱到了几种动物?

2、再次聆听

再听歌曲,熟悉歌词

3、自主学习

﹙1﹚按节奏学习歌词

(2)教师示范读歌词

(3)全班齐读,把握节奏

(4)分问、答两组读歌词

4、学习歌曲旋律

(1)出示歌谱,听歌曲,熟悉歌曲旋律

(2)识谱、把握唱名、音高

5、听唱法教学歌曲

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听唱歌词。

6、处理歌曲。

(1)问、答部分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演唱?

(2)教师试唱、学生听辨 (3)男女生分问、答两组合作演唱

(四)拓展延伸

1、提出新的难题:创编歌词

小朋友们真能干,这么快就学会了这首猜谜谣,那么你们能自己创编一段新的猜谜谣吗?

2、课件出示图片,教师启发学生找出两种动物的共同特点。

3、教师出示课件,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创编。

(五)展示交流

1、学生演唱自己创编的歌曲。

2、评价 小朋友们觉得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总结、下课。

推荐第5篇:《猜谜谣》

《猜谜谣》教案

刘晓嫚

教学内容:

1、唱

《猜谜谣》

2、听

《蝈蝈和蛐蛐》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并拓宽学生对各种动物的知识面,从而激发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2、通过听赏和表演《蝈蝈和蛐蛐》,了解这两种昆虫。教学重点: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 教学难点:歌曲《猜谜谣》中衬词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猜谜谣》的伴奏音乐进教室入座

2、安定情绪,师生问好。

二、学习乐曲《猜谜谣》

(一)导入

师: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 两个角,抱着头。 上树顶,爬村头。 扁扁嘴,细长的脖。 坐着高,站着低。

在这个谜面中,每一句都可以猜一种动物。

生根据谜面猜谜底,对说出不常见的动物答案的人给予肯定与表扬。 师:同学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听听人家是怎样回答的。

(二)听录音范唱,整体感受歌曲。哦,原来每句谜面都有几种答案呢。

(三)把歌词以儿歌的形式来朗读

1、按歌曲的节奏齐读歌词

2、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朗读歌词

(四)学唱歌曲

1、跟着范唱反复学唱乐曲,并用动作模仿该种动物。

2、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问一组答,后两句齐唱,并交换演唱内容。

3、给予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请两人一组进行对唱,并让学生评价,如认为有不足的地方,就用自己的表演来纠正。

三、听一听,演一演《蝈蝈和蛐蛐》(男声独唱)

1、导入:在夏天的夜晚,当人们都进入梦乡的时候,田野却热闹了起来,同学们说说看都有些什么?(生回答,师出示一蝈蝈和蛐蛐的图片)

师:这两只昆虫长得多像呀,同学们再仔细看看,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学生说出不同点后,教师可再介绍一下这两种昆虫。

2、欣赏

①初听乐曲,熟悉乐曲。

师:听,现在蝈蝈和蛐蛐它们唱起了歌,听听看,它们唱得到底是什么? ②复听乐曲,巩固拓展。

学生根据乐曲描绘的音乐形象来表演和想象。

推荐第6篇:猜谜谣

课题:歌曲《猜谜谣》 学习目标:

1、学生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关注生活中“有美感的声音”,从而增强孩子对自然界多种音响的好奇和兴趣。

2、学生通过听赏和表演《蝈蝈和蛐蛐》,明白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道理。

3、通过欣赏歌曲《唱大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创造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重难点:

歌曲《猜谜谣》中衬词的演唱。 导学过程:(先学后教)

一、情境导入

1、图片展示:蝈蝈和蛐蛐

师:在夏天的夜晚,当人们都进入梦乡的时候,田野却热闹了起来,小朋友们说说看都有些什么?(生回答,师出示蝈蝈和蛐蛐的图片) 师:这两只昆虫长得多像呀,同学们再仔细看看,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学生说出不同点后,教师可再介绍一下这两种昆虫) 初听乐曲,熟悉乐曲。

2、欣赏歌曲

师:听,现在蝈蝈和蛐蛐它们唱起了歌,听听看,它们唱得到底是什么? (蝈蝈和蛐蛐这首歌曲和我们以前学的儿歌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3、复听乐曲,巩固拓展。

请学生根据乐曲描绘的音乐形象来发挥想象并演一演。说一说讲述了什么道理?

(《蝈蝈和蛐蛐》这首歌曲讽刺了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它俩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二、歌曲教学

1、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想给大家来猜一个谜语:

两个角,抱着头。 上树顶,爬村头。 扁扁嘴,细长的脖。 坐着高,站着低。

在这个谜面中,每一句都可以猜一种动物。

(生根据谜面猜谜底,对说出不常见的动物答案的人给予肯定与表扬。)

师:同学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听听人家是怎样回答的。(出示图片,听录音范唱、揭示谜底)

师:哦,原来每句谜面都有几种答案呢。

2、把歌词以儿歌的形式来朗读 (1)、按歌曲的节奏齐读歌词(请学生根据小动物的习性特征来做一做动作)

(2)、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朗读歌词(师问生答)

3、教唱歌曲 (1) 分句跟唱 (2) 完整演唱

(3) 解决难点(手势衬词的音高的把握) (4) 完整演唱

(5) 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问一组答,后两句齐唱,并交换演唱内容。 (6) 给予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请两人一组进行对唱,并让学生评价,如认为有不足的地方,就用自己的表演来纠正。

4、歌词创编

请小朋友分组讨论,给歌曲创编第

三、四段歌词 (1)细尾巴,滑溜溜,不是泥鳅是小蛇 (2)尖尖嘴,长尾巴,不是母鸡是狐狸

三、综合拓展

1、音乐欣赏

师:刚才在聆听有京韵的儿歌《蝈蝈和蛐蛐》的时候,有很多小朋友唱的字正腔圆,真是有模有样!接下来小朋友听到的这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在干什么?(聆听《唱大戏》,说说歌曲风格特点)

2、小朋友的嘴真是太巧了,请你跟着音乐来唱一唱

3、跟着音乐来跳一跳 (师教授一些简单的豫剧动作,学生随音乐模仿)

当堂达标检测(每节课不少于10分钟):

本课达标率95%,、不达标的原因:乐理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唱的音不准。本节课呈现的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活动、游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中。在进行教学中,我抓住孩子喜欢小动物的特点将音乐中出现的小动物都用乐器分别表现出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敢表现,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反思:今天我们学习了《猜谜谣》这首歌曲,小朋友的表现也真是活灵活现,让老师不禁要赞美你们真是一个个巧嘴巴!下次有机会,老师带你们去农庄乐园一起去感受一下美丽的自然风光。

推荐第7篇:《猜谜谣》教案

《猜谜谣》教案

教学内容

1、听音乐猜谜语。

2、欣赏山东谜语歌曲《猜谜谣》、云南歌曲《猜调》、以及安徽的黄梅戏《对花》,了解各地的民族风情,及音乐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聆听世界名曲,开拓学生音乐视野。

2、通过唱一唱,跳一跳的形式欣赏多首民族歌曲,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加对各地民歌的了解。

教学工具

钢琴、音响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导言: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说谜面,生猜测。

二、听音乐看表演,猜动物。

师:狮子王今天要在森林里开一个party,小动物们都陆陆续续地赶来了,听!谁来了?让事先安排好的几位学生听音乐来表演,其余的学生猜测。

三、谜语歌曲导入。

师:其实,谜语也是可以唱出来的,在许多地方都有唱猜歌谜的习惯。你知道吗?

四、欣赏新歌曲。

1、师:下面进入咱们的第二个环节,欣赏一首谜语歌曲。在学习之前,老师先来说一说谜面,请小朋友们猜一猜。

两只角,抱着头,既会跑来也会走; 上树顶,爬树头,不是鸟来不是虫; 扁扁嘴,细长的脖,会游泳来爱唱歌;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坐着高,站着低,你说稀奇不稀奇? 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么接下来咱们就欣赏这首山东的谜语歌曲,好,咱们一起把歌词来读一读。听录音,生学着哼唱,并辅助动作。

2、师:其实不只山东有谜语歌曲,各地都有不同风格的猜谜歌谣,介绍不同风格的民歌民谣。

3、谜语不但涉及到字谜,歌谜,就连戏曲也不甘落后。同学们知道哪些戏曲? 师介绍。

五、总结。

欢乐的音乐课很快就结束了,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唱了山东的《猜谜谣》了解了各民族的歌曲特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都有不同风格的猜谜调,如,浙江民歌《对鸟》、广西民歌《刘三姐》,东北民歌《正对花》等等。希望大家都能热爱民歌,并能继承发展,也愿中国的民歌艺术常青。

推荐第8篇:《猜谜谣》说课稿

《猜谜谣》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小学三年级音乐第一课演唱歌曲《猜谜谣》,我准备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好动,愿意参加各种活动;模仿力强,能模仿教师的简单节奏;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的认知还很少,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辅助学生对音乐进行认知是很好的手段。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在评价方面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简单的评价。

三、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容是歌曲《猜谜谣》。《猜谜谣》是一首问答式对唱歌曲,歌曲节奏比较密集,音的变化比较明显,但学生学习起来却有一定难度,音准不容易掌握。

四、根据本课的教材和学情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的演唱《猜谜谣》;

2、通过对《猜谜谣》歌曲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3、通过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模仿动作、问答对唱等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五、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重难点应是: 重点是:

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

2、激发学生编词创作的灵感。

3、激发少年儿童对动物的热爱之情。难点是:

1、歌曲《猜谜谣》中相似乐句的演唱以及节奏的把握。

2、教唱“哟一,哟二,哟三,哟四”音准。

六、为克服重难点我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有:

创设情境法、模仿教学法、听唱法,分组演唱法等。根据学生在儿童阶段自然嗓音很纯、很亮、体形灵巧这一特点。我还采取用了律动、游戏互动法等教学手段。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八、说教学过程:

1、猜谜语激趣导入

2、感受、学唱《猜谜谣》

3、分组合作演唱歌曲

4、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造 共四个环节完成本课的教学。 第一环节:猜谜语激趣导入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猜谜语来创设情境导入了新课。这首歌曲跟谜语有关,孩子都非常的喜欢猜谜语的游戏,这个方式又比较活泼、有趣,很容易就让我们的孩子愉快轻松的进入活动环节,并能充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感受、学唱《猜谜谣》

1、初听歌曲,初识歌曲

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老师要给大家一个小小的奖励,请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的听听,山东的小朋友在猜谜语的时候是用什么方式表达的?对,他们是用唱的形式表达的,这个谜语呀,用唱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变成了谜谣,这首有趣的歌曲呢叫做《猜谜谣》。你们喜欢这首歌吗?那我们就再来聆听一遍,我们可以随着音乐自己来动一动。

在教学前播放两遍歌曲,不仅加深孩子们对谜谣认识,同时在随音乐律动的同时也引出下一个环节,突破歌曲节奏。

2、节奏小游戏

我发现啊,我们有的小朋友一听这首歌就忍不住手舞足蹈了,我从你们的表现中感受到了你们的喜爱,在学习这首歌之前,我带领大家先去节奏世界看一看,做一个快乐的节奏游戏。

这首歌曲中出现了三种节奏类型:二拍、二八拍、八十六拍,我分别采用“咚咚”“咚哒”“咚哒哒”拍手拍肩来引导孩子们将节奏引入到歌词当中。比一比谁做的既认真又准确就奖励小红花。通过节奏游戏这一环节,进一步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解决了歌曲的第一个教学难点。

3、随琴教学

大家合作的这么棒,连老师都想唱歌了,你们呢?先听老师唱一遍。嘿,我发现我刚才在唱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小朋友情不自禁的张开了自己的小嘴。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跟着琴好好学一学。注意要把腰板挺直了,驼着背趴着桌子可不是一个唱歌的好习惯。现在老师唱一句你们跟着学一句。这样随琴跟唱两遍第一段。然后再放音乐小声跟唱,并让他们用耳朵仔细听听自己唱的准不准,对不对。(通过反复聆听,跟唱,让学生感受和学唱音乐)。孩子们,你们是不是觉得这首歌非常有趣啊?!这是一首山东儿歌,那你们仔细观察观察,看看这首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位同学好眼力,哟一哟二哟三哟四呢,其实没有特别的意思,就是表达孩子们在猜出谜语后喜悦的心情。同学们,你们平时答对问题或比赛胜利的时候是用什么动作表达的?哦,有些同学说用胜利的手势。(通过我的提问,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歌曲中特别的地方,也就是本课的第二个难点,对哟一哟二哟三哟四音准的把握,同时在演唱的时候加入了手势动作,让孩子们感受在胜利后或获得表扬后喜悦的心情,然后与歌曲融合,从而突破了第二个难点)

第三环节:分组合作演唱歌曲 真不错,看见大家的表现啊,老师也开心极了,同学们唱的真动听。现在,我们再仔细观察观察,看看这首歌曲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谁把它找出来?哦,对了,这首歌它不仅有问,还有答,还有齐唱的部分。像这种一问一答的歌曲,我们就把它称作为问答式对唱歌曲。我采用分组法,男女同学对唱法,以及上台比赛法,由大家评价对问的神秘,唱的自信,动作表情丰富的孩子奖励小红花。同时在唱会第一段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试着把第二段合作唱两遍。这样在合作游戏的不仅加深了对歌曲的印象,也大大提高了学生了表现能力。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造

课件出示青蛙,蛤蟆;蜗牛,田螺的图片,让孩子们寻找小动物的外形的共同点,进而创编出歌词“四只脚,鼓眼睛?不是蛤蟆是青蛙。背着壳,走着慢?不是蜗牛是田螺。哟一,哟二,也是蛤蟆也是青蛙。哟三,哟四,也是蜗牛也是螺。”

新课标中鼓励音乐创造,注重个性发展。本节课安排了创编歌曲表演,启发学生展开音乐想象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多留心观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同时也加深对本课的认识,并能够声情并茂完整的演唱《猜谜谣》。

小结:以上是本课的总阐述,不到之处请评委指正。

推荐第9篇:唱歌《猜谜谣》

第三课时 唱歌《猜谜谣》

教学内容 唱歌《猜谜谣》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猜谜谣》。2.能勇敢地担任领唱,与同学合作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可用猜谜导入新课 2.初听歌曲

(1)教师范唱或播放录音,请学生聆听歌曲唱到了哪些动物? (2)复听歌曲,熟悉歌词。 3.学唱歌谱

(1)模唱歌曲的第

一、第二乐句曲谱。两个乐句曲谱基本相同,但是又有个别音不同,学生容易混淆。可以两个小节为单位,引导学生发现旋律的不同然后模唱。其中“2—5”四度音程不容易唱准。可通过模唱“5 — 2 — 5”四度连接演唱的方法解决。 (2)视唱歌曲第

三、第四乐句。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曲谱,找出相同的旋律。第

9、第10小节和第

13、第14小节只有一个音不同,先听教师的弹奏,再观察曲谱,找出是哪个音不同,然后模唱。其中还要注意“i — 3”六度音程的音准。

(3)第四乐句的第2小节第一拍,学生易将“i”唱成“3”,教师可用柯尔文手势提示学生。

(4)完整演唱曲谱。 4.填词学唱

(1)这首歌曲的歌词比较密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声音的位置要高,不要喊。

(2)分句填词学唱,最后完整演唱歌曲。 (3)演唱时可加入声势伴奏。 5.表现歌曲

(1)请两位同学领唱, 一问一答,其他同学演唱齐唱部分。

(2)在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唱完后加上声势或锣鼓伴奏,增加歌曲的欢快气氛。

推荐第10篇:唱歌《猜谜谣》

唱歌《猜谜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聆听世界名曲,开拓学生音乐视野。

2、通过唱一唱,跳一跳的形式欣赏多首民族歌曲,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加对各地民歌的了解。

教学工具

钢琴、音响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导言: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说谜面,生猜测。

二、听音乐看表演,猜动物

师:狮子王今天要在森林里开一个party,小动物们都陆陆续续地赶来了,听!谁来了?

让事先安排好的几位学生听音乐(法国圣桑的《乌龟》《金鱼》《狼》《袋鼠》)表演,其余的学生猜测。

三、谜语歌曲导入

师:其实,谜语也是可以唱出来的,在许多地方都有唱猜歌谜的习惯。有位叫马革顺的音乐家,他作 了一首儿童谜语歌曲,在上学期李老师已经教过我们了,好咱们来复习一下,听一听是哪一首歌曲?

师放录音《夏天的雷雨》,并出示歌词,生分组唱。

四、欣赏新歌曲

1、师:下面进入咱们的第二个环节,欣赏一首谜语歌曲。在学习之前,老师先来说一说谜面,请小朋 友们猜一猜。

两只角,抱着头,既会跑来也会走;

上树顶,爬树头,不是鸟来不是虫;

扁扁嘴,细长的脖,会游泳来爱唱歌;

坐着高,站着低,你说稀奇不稀奇?

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么接下来咱们就欣赏这首山东的谜语歌曲,好,咱们一起把歌词来读一读。

听录音,生学着哼唱,并辅助动作。

2、师:其实不只山东有谜语歌曲,各地都有不同风格的猜谜歌谣,下面跟老师走进云南,欣赏一下彝 族的风土人情。

全体学生搭乘“火车”(多媒体展示火车图片),并在《火车开了》音乐中走进云南。

师播放风景图片(边讲述),并附背景音乐为《彝家娃娃真幸福》。

师:云南彝族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那幽幽的山谷仿如世外桃源,层层的梯田象一首韵味实足的诗歌, 稻子熟了,金黄的颜色代表着丰收的喜悦。那里的姑娘们个个能歌善舞,每逢节日里,她们便身着盛装,翩翩起舞。看她们的姿势多优美呀。同学们,看看她们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戴头帕、衣服包彩边,戴银项链)

师:彝族是一个多节日的民族。一年四季除了影响较大的火把节,彝族年,选美节等,(并附有各种 节日的图片)还有属于儿童自己的节日,儿童节用彝族语言叫“阿依蒙格”。

生跟老师学彝语。

播放彝族经典民歌《猜调》,并对此歌曲简介。

师带领学生在音乐《彝家娃娃真幸福》中跳一跳彝族舞蹈。

3、谜语不但涉及到字谜,歌谜,就连戏曲也不甘落后。同学们知道哪些戏曲?

(1)多媒体展示黄梅戏剧照。

师放黄梅戏《对花》片段,并附歌词,学生猜测。

同学们来总结一下黄梅戏的特点是什么?

师范唱一句,学生评论。

(2)老师带领学生清唱《对花》片段,并附有黄梅戏动作,学生边唱边模仿。

(3)知道黄梅戏起源于什么地方吗?

老师介绍黄梅戏的起源。

(黄梅戏原称黄梅调或采茶调,它起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以演唱“两小戏”,“三小戏”为 主的民间小戏。后传入安徽在以怀宁为中心的安庆地区长期流行,用当地方的言说唱,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

5、欢乐的音乐课很快就结束了,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唱了山东的《猜谜谣》,欣赏了黄梅戏《对花》, 学跳了彝族舞蹈,欣赏几首有趣猜谜调,了解了各民族的歌曲特点。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 都有不同风格的猜谜调,如,浙江民歌《对鸟》、广西民歌《刘三姐》,东北民歌《正对花》等等。希望大家都能热爱民歌,并能继承发展,也愿中国的民歌艺术常青。

第11篇:猜谜谣[推荐]

《猜谜谣》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

2、通过对《猜谜谣》歌曲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3、通过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模仿动作、问答对唱等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学重点: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 教学难点:歌曲《猜谜谣》中相似乐句的演唱。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狮子王今天要在森林里开一个party,小动物们都陆陆续续地赶来了,听!谁来了? (播放录音)

生:略

师:同学们猜得非常的棒!那你们平时喜不喜欢猜谜语呀?生:(喜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几个关于动物的谜语,看谁最先猜出来(师用快板来念)

两只角,抱着头,既会跑来也会走;

上树顶,爬树头,不是鸟来不是虫;

扁扁嘴,细长的脖,会游泳来爱唱歌;

坐着高,站着低,你说稀奇不稀奇? 在这个谜面中,每一句都可以猜一种动物。

生根据谜面猜谜语,对说出不常见的动物答案的人给予肯定与表扬。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的游戏,熟悉歌曲内容,并且不公布谜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听歌曲。

师:大家都猜的非常好。我们来听听书中的小朋友猜出几种动物,又是怎么表达的?你们竖起耳朵认真听。

3、揭示歌曲名。

听出来了吗,小朋友们回答的时候是用什么方式?(生:唱的方式)——原来的谜语,用唱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变成了谜谣,这首有趣的歌曲,名字就叫做“猜谜谣”。 (板书课题) 师:哦,原来每句谜面都有几种答案呢。

3、聆听歌曲,感受歌曲。

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听听看。这样的速度往往要表现 “轻快活泼”的, 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师:跟老师一起随着音乐摇摇头动动手,感受歌曲的轻快活泼。 4.XX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一学就能跟上音乐的节奏,下面我们来玩一个节奏游戏把。

(比赛的形式,分三组奖励小红旗,贴黑板上。) 出示节奏型: X XX XXX X 蹦 蹦达 蹦达达 蹦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歌曲就是由这三种节奏型组成的。下面我们就有节奏的读一读歌词。

1>拍节奏念歌词 (师一句,生一句) 2第二段师生一起拍手念歌词 3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朗读歌词。 4.介绍歌曲,山东歌曲,师用山东方言朗读。

【设计意图】:这本来就是一首儿歌,颇具幽默性,学生在朗读的同时,既熟悉了歌词内容,又熟悉了歌词节奏,诱发了学习兴趣。 三.学唱歌曲: 1.师跟琴范唱。 2.跟师学唱第一段 3.第二段师生一起唱。

4.听第三遍(看自己是否唱得正确)心里面默唱。5.跟琴唱一遍

6.师说明衬词。(表示小朋友猜出谜语时高兴的心情)出示相似的两句歌词、歌谱,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请学生说一说前两小节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弹奏旋律,生唱前两小节歌词。 完整学唱两个乐句,指导学生用轻快的声音唱。(加入动作演唱)

7、学唱问、答部分,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像这种一问一答形式的歌曲,我们称为问答式对唱歌曲)

8.跟着范唱反复学唱乐曲,并用动作模仿该种动物。(师生一起做动作表演唱)

四.熟悉歌曲:(比赛游戏的形式) 记背歌词环节(填充歌词) 1.师生合作(师生问答合作完成) 2.生生合作(分两大组对唱,后面齐唱) 3.完整的演唱(师生一起表演) 4.完整的演唱(加入动作,学生表演) 5.生上台表演(台下问,台上答)

【设计意图】:以不同的演唱方式巩固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 五.创编歌词:

猜出动物,遍歌词。新歌词唱出来。

(填歌词,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动作)

第12篇:《猜谜谣》[材料]

《猜谜谣》教案

教学内容:

1、唱《猜谜谣》

2、听《山里来了售货员》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并拓宽学生对各种动物的知识面,从而激发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2、通过听赏和表演《山里来了售货员》,了解民族乐器唢呐。教学重点: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 教学难点:歌曲《猜谜谣》中衬词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猜谜谣》的伴奏音乐进教室入座

2、安定情绪,师生问好。

二、学习乐曲《猜谜谣》

(一)导入

师: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 两个角,抱着头。 上树顶,爬村头。 扁扁嘴,细长的脖。 坐着高,站着低。

在这个谜面中,每一句都可以猜一种动物。

1

生根据谜面猜谜底,对说出不常见的动物答案的人给予肯定与表扬。 师:同学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听听人家是怎样回答的。

(二)听录音范唱,整体感受歌曲。哦,原来每句谜面都有几种答案呢。

(三)把歌词以儿歌的形式来朗读

1、按歌曲的节奏齐读歌词

2、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朗读歌词

(四)学唱歌曲

1、跟着范唱反复学唱乐曲,并用动作模仿该种动物。

2、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问一组答,后两句齐唱,并交换演唱内容。

3、给予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请两人一组进行对唱,并让学生评价,如认为有不足的地方,就用自己的表演来纠正。

三、听赏《山里来了售货员》(唢呐与乐队)

1、初听乐曲,熟悉乐曲。

2、复听乐曲,巩固拓展。

学生根据乐曲描绘的音乐形象来表演和想象。

四、课堂小结。

第13篇:猜谜谣教学反思2

《猜谜谣》教学反思

刘丽娜

2014.10.15

才发现很多问题就像调皮的小孩不打自招了。开始还算好通过猜谜的方式引入让学生知道把谜语“巧妙”地唱出来那就是猜“谜谣”——以此引出课题。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解决难点环节我发现各班学生的差异性有的能说出来有的就不懂这就但部分乐句很容易唱不准确。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用动作提示学生正确演唱音程跨度较大的地方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演唱方法以此突破歌曲中相同和相似的旋律的正确演唱这一难点。而后用听唱法教唱歌曲前部分教的过程当中我先通过让孩子们反复的模唱练习然后再小声的跟唱这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需要让孩子们耐下心来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在这我还缺乏好的方法。

生的创造性潜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在歌曲的最后我让孩子们自己学一学各种动物的动作学生到这个环节兴趣高涨由于我临场应变能力薄弱以致有点乱场。后来伴随歌曲来做一做动作孩子们表现还是挺棒的。

第14篇:猜谜谣 湘教版三年级上(新)

第一课

为了进一步突出教材的“母语文化”特色,修订教材在内容上选用了大量的中国童谣与民族民间音乐,使教材在教育和文化传承层面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本课所选的山东民歌《猜谜谣》和唢呐曲《山村来了售货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

第一课时

《猜谜谣》 教学目标:

1、学会唱歌曲《猜谜谣》。

2、能积极参与唱歌的游戏活动,并在游戏中唱准歌曲,熟记歌词。教学重点:

学会唱歌曲《猜谜谣》,并能积极参与唱歌的游戏活动。 教学难点:

能在活动中唱准歌曲,背唱出歌词。 教学过程:

一、拍手游戏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拍手游戏,先看老师玩一遍。 歌曲分为四个乐句,第

一、二乐句的玩法和口诀:

打 |

打 | 拍

拍 | 背

打 |。 第

三、四乐句的玩法及口诀:

打 |

打 | 拍

拍 | 背

打 |。

(拍:自己拍手。打:面对面双手对拍。背:两人面对拍双手手背。)

2、带学生一起边念口诀边拍手。

3、学生默念口诀拍手,听老师按歌曲节奏念《猜谜谣》第一段歌词。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边默念拍手的口诀,一边拍手,同时认真听老师在念什么。

二、新歌教学

1、学习念歌谣。

师:这是一个猜谜语,需要两个人参与,一个问一个答,现在老师来问,你们来答,试一试。

(1)学生学念答句及两句衬词。

(2)学生学念问句,老师念答句。

(3)学生两人一组,一问一答。

2、学唱歌谣。

师:同学们,请你们听老师唱唱这首歌谣。

(1)听老师范唱歌曲。

(2)随琴声跟老师轻唱乐谱歌曲。

(3)随琴声跟老师轻唱歌曲。

(4)老师唱问句,学生唱答句,然后交换角色。

(5)学生随琴声完整唱歌曲第一段。

(6)学生尝试随琴声把第二段歌词唱会。

(7)学生分成两个大组,随着琴声进行一问一答式的演唱。

(8)相邻伙伴尝试边拍手边随琴声背唱歌曲。

3、熟悉歌曲。

(1)师生问答。

学生集中注意力看老师,老师边唱问句边拍手走到学生中间,由老师对面的学生唱答句。衬词部分由学生齐唱。

(2)生生问答

三、小结下课。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山村来了售货员》 教学目标:

1、借助“挑扁担”的音乐形象,采用律动的方式听赏《山村来了售货员》,感受乐曲的基本结构,想象乐曲描绘的场景。

2、认识唢呐这种民族乐器,熟悉它的音色,感受唢呐演奏的风格。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在把握音乐基本形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自主的想象和表达。 教学准备:

PPT、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建立音乐基础形象。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挑扁担吗?挑扁担是怎样的? 生:(略) 师:一根长竹篙,两头拴着麻绳,麻绳上提着重物,为了让走路能轻巧一点,扁担挑起来是一闪一闪的,请你们跟着老师模仿一下。

师:什么人会挑扁担?

生:挑水的农夫、卖东西的小贩,等等。

二、新授。

1、读课题、仔细听音乐。

2、表达听后的感受。

(1)这是唢呐独奏的乐曲,它的特点是高亢明亮,民间每逢喜庆节日,吹吹打打,大多数都用到它。

(2)音乐好象表现的是售货员到山村去卖东西。 (3)售货员是指卖东西的,现在是营业员。

(4)这个山村是四周都是大山,离城市很远,交通很不发达,山民进城很不容易。

(5)乐曲情绪比较轻快而有点诙谐,给我们的感觉是售货员乐观而又风趣。感受和体验音乐,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探究的主动性。

三、分段聆听。

1、导言。

(1)A段音乐是描写谁的形象?

(2)这个山村小道自行车都没法骑,售货员是用什么方法把货运到山村的? (3)你们学学挑担子的样子。

(老师弹主题音乐,学生有节奏的模仿挑担子动作律动,鼓励不同的动作,请个别学生表演)

2、主题音乐(教师弹琴,学生哼唱)。

3、B段音乐

(1)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你能学学叫卖声吗? (3)山谷还出现了什么声音?

(4)听到了叫卖声音,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 (5)这时会出现一些什么事情呢? 4.第三段音乐是A段的再现。山民们买完东西了,售货员会怎样呢?

(1)这段音乐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乐观而又风趣的售货员。

(2)这个山村的交通很不发达,路肯定是坑坑洼洼的,自行车没法骑,那肯定是用担子挑。

(3)(学生学挑担子动作,相互观摩研究,掌握方法)

四、完整表现

1、哼唱主题音乐。

2、边哼唱边律动。

3、这段音乐我好象听到售货员到了村头,摆下了摊子,开始叫卖了。

4、学生学叫卖声。

5、山谷还有回音呢。

6、山民们听到吆喝声,纷纷涌来买东西。

7、售货员和山民们对话,有问价钱的、有讨价还价的、有买到东西高兴的、也有买不到东西失望的,总之山民们非常欢迎售货员的到来,有谢谢的,有叫他明天再来的等等。

8、山民们买完东西纷纷散去,这时售货员收起摊子一边挑着担子一边又吆喝着走向另一个山村。情绪始终是那么欢快。

完整的听音乐、并能在音乐声中做相应的动作。

五、表演拓展。

1、听完音乐你能叙述这个乐曲的基本情节吗?

2、同学们自己组合编排音乐剧。

3、小组汇报演出,评奖。

六、总结

1、学生在音乐声中做动作。

2、学生叙述音乐情节。

3、学生自己组合,一人扮售货员,数人扮山民编排音乐剧。

4、学生汇报演出。

5、学生评出最佳表演者。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音乐游戏《小乌鸦爱妈妈》

教学目标:

1、通过爱妈妈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爱;

2、通过划拍游戏,学会边划拍边唱乐谱。

3、通过送音符回家活动,让学生们能快速区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及时值。

教学重点:通过划拍游戏,学会边划拍边唱乐谱。

教学难点:通过送音符回家活动,让学生们能快速区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及时值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相互问好!

2、发声练习.二.学习《小乌鸦爱妈妈》。

1、故事导入:小乌鸦和它的妈妈从远方来,.............它们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和礼物,要考考小朋友。思考: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第一关:请你和我这样做2/4 XX XX |X

X |X — |X — ||

要求:(1)学生跟教师模仿节奏5遍。

设问:歌曲中XX XX |X X|X—|X—||的节奏一共出现了几次?(小组讨论、汇报)

(2)分别找同学来依次演唱。

4、课件播放《小乌鸦爱妈妈》FLASH动画,感受歌曲内容。

5、听完,讨论歌曲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

6、师对学生发言小结:这真是一只懂事的乌鸦、孝敬的乌鸦。

7、师:小乌鸦是一只鸟儿,它也懂得孝敬自己的妈妈,多懂事的小乌鸦呀!让我们一起带着好听的节奏来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好么?

8、指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设问:(1)在这个故事里哪几句最打动你?把感动你的句子读一读。

(2)分句体会。师:乌鸦妈妈老了,飞不动了,心情会怎样?启发学生用表情表现乌鸦妈妈的心情。

师:小乌鸦为妈妈捉虫时,心情又会怎样?(着急)

(3) 学生有感情的读歌词。(想象画面)

(4) 学生有感情演唱,看谁唱的最入情。

(5) 学生表演读歌词。

9、再听歌曲。

让我们来听听小朋友是怎样用歌声赞美小乌鸦的。

10、学唱歌曲。

我们也一起用歌声赞美小乌鸦,好吗?

(1)轻声歌唱。

(2)在讲述故事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小组讨论、汇报。

(3)解决学生遇到的难点,采用跟唱法。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讲给大家听听听吧! (5)小乌鸦特别喜欢听别人的赞扬,让我们男同学先来夸夸它吧。(男同学齐唱)

(6)女同学等着急了,那就你们来赞美小乌鸦吧!(女同学齐唱)

三、划拍游戏

四、送音符回家。

1、拍一拍,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及时值。

2、送一送,将房子外面的三个不同时值的音符送回小屋,形成流畅的旋律。

3、随音乐拍一拍,唱一唱。

五、小结下课。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

教学内容说明:本课为秋季开学的第二课,学习本课内容是正值教师节前后,本课围绕“教师”这一主题选材,内容包括演唱歌曲《老师呀请你别生气》,听赏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老师我想你》,听赏与跟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明亮、活泼的声音演唱《老师呀请你别生气》。

2、初步掌握休止符以及附点、切分等节奏型。

3、积极参与音乐表现。教学重点:

学唱《老师呀请你别生气》 教学难点:

1、休止符以及附点、切分等节奏型的准确把握。

2、歌曲后半部分的多声部体验。教学准备:

三种不同颜色的一次性纸杯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节奏游戏

1、游戏提示。

用纸杯代表不同的节奏。绿色纸杯代表四分节奏“×”,黄色纸杯代表八分节奏“×”,红色纸杯代表四分休止符“0”.游戏时,请同学们根据纸杯的摆放顺序读出节奏。如:

“××”用两个黄杯表示,读“ti ti”。 “× ×”用两个绿杯表示,读“da da”。 “0 0”用两个红杯表示

休止两拍。

2、游戏过程。

(1)第一条节奏练习:黄杯黄杯

绿杯

红杯

红杯

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上面的节奏,还可以用手指敲击杯子的动作表示,八分节奏为双手食指轮流敲击,四分节奏为双手食指同时敲击,休止符用双手食指做成“T”的手势表示。

(2)第二条练习:黄杯

绿杯

黄杯

绿杯

绿杯

读节奏和动作表示节奏的要求同上。另外可以加上歌词,要求学生正确读出。如:作业本上开大炮,队列集合站不齐,课外活动铃声响。

(3)第三条练习:黄杯

绿杯

黄杯

绿杯

绿杯

可以先由学生尝试读出节奏,再看老师的手势读出节奏,最后填上歌词“操场上踢球”,学生按节奏正确读出歌词。

4、

第15篇:神州谣教学设计

神州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会写神州、中华、山川、黄河、长江、长城、台湾、海峡、民族、奋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字经的韵律美。

3、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领孩子感悟学习汉字和课文的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他们对祖国方块字的独特情感。重点、难点:

感受汉字的鲜活生命,准确领悟字义,把复杂的字形形象化、简单化的记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会写神州、中华、山川、黄河、长江、长城、台湾、海峡、民族、奋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字经的韵律美。

一、音乐渲染,切入主题

1、课前三分钟的经典诵读《三字经》。

2、孩子们,你们真厉害,能背这么长的三字经了。我们都知道,三字经是古代的一种蒙学读本,语言简练,有韵律感。有个作家也采用三字经的形式,三个字三个字一块儿写成了一篇现代三字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神州谣。齐读课题

3、通过展开的动画方式出示中国地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字,并放音乐《大中国》)

师:瞧,这是什么?

生:(中国地图)

师:它像什么?

生:(一只大公鸡)

师:对,这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就是我们祖国的地图。请你告诉全世界人民,我们的祖国叫做——

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字体生:(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再次热情的和祖国妈妈打招呼——生齐读:(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祖国妈妈还有许多响亮的名字。课件出示:(“神州”“华夏”)

4、师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其他名字:神州、九州、华夏、中华

华夏:早在公元前21世纪时,我国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历经夏、商、周三个王朝,逐渐形成华夏民族。后来,人们就用“华夏”来作为中国的别称。

神州:大禹治水以后,曾把中国划为九州,并指点名山、大川作为各州疆界,所以后世相沿称中国为“九州”,又因为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是个礼仪之邦,所以称为神州。全班再次齐读俩词。

二、识字认字、探究方法

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自已的祖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

1、自由的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读清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生自由读课文

3、老师检查你们昨晚回家预习的情况。这些来自课文的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吗?

4、请小老师带读。齐读。男生、女生读。玩游戏开火车读。

5、加大难度,去掉拼音再读。单个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6、同学们真了不起,每个字都读准确了。对于汉字宝宝,我们不光要读标准,还要记准确。

老师说过,记住生字有四种好方法。第

一、在生活中识字。

二、用换一换的方法,也就是加一加、减一减、熟字换偏旁。

三、编字谜口诀或故事识字。

四、联系具体事物识字。这么多字宝宝,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呢?

7、学生自由认字。老师随机归纳总结。

8、识字游戏,我来说,你来猜。

小小耳朵有力气,两只耳朵头上立。(耸)

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岛)

9、重点引导州、川的字形演变。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生字宝宝里有两兄弟长得很像?对了,它们是“州和川”,老师要变个魔术给大家看,然后请你们来说说它们的意思。

10、生:我猜到了,川原来是河的意思,因为我看见古时候的字就像一条河。师:你真棒!是个善于联想的孩子,说得非常对。那么“州”是什么意思呢?生:„„

师:提示一下大家,三点表示河里有大堆大堆的土。生:我知道了,州就是土地的意思。

师:非常正确。像这样跟他表示的意思在形状上很像的字就是象形字,你还能说出几个来吗?

生:日、月、火等。

11、这两个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生:川的第一笔是竖撇、州的三个点,第一个点是段撇,写的上一点。后面是两点,写在中间位置,头朝一个方向。

12、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发言,我相信大家对这些字记忆更深刻了,现在再让我们读一读吧。再次集体呈现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再齐读。

三、送字入文,再读一读。

1、学生齐读。

2、师生对读。

3、男女生对读。

4、小组内开火车读。

四、指导书写

1、在9个要求写的字里面,有两个字比较难写。“民族“二字。

2、首先看到“民“字,在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第五笔是斜钩。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3、对照田字格,写族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矢字。

4、书写族字

5、生书写,师巡检,展示。

五、再读课文。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把课文读熟悉,尽量背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领孩子感悟学习汉字和课文的方法。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他们对祖国方块字的独特情感。

一、谈话引入

1、师:孩子们去过祖国的哪些地方?你们觉得这些地方美吗?

生:美!

师: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祖国那优美的山川风光。

2、揭示课题:神州谣

二、细读课文,加深理解

1、出示课文第一句“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

(1)自读。

(2)说说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3)引导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读一读。

2、学习第二小节。

(1)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游览一下祖国几处著名的山川。

(2)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图片,看图片,说说分别是哪儿。

(3)引导观察图片,说说每个地方的特点,相机出示第二句:“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练习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并结合图片读懂句意。

(4)结合图片交流识记“奔、涌、长、耸”的特点。“涌”是形声字,字义与水有关,可以与“勇”比较识记;“耸”字可用会意法结合图片联想识记。

(5)结合中国地图,了解“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地理位置,然后边诵读边体会祖国山川的壮美。

3、第三小节。

(1)观察地图,指认台湾岛,引导认识台湾岛与大陆的地理关系,告诉学生台湾虽然与大陆隔着台湾海峡,但自古以来它都是祖国的一部分。

(2)出示第三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地图理解句意,然后识记生字。

(3)指名读句子,再引导交流生字识记情况。可用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鸟──岛、夹──峡、写──与;分类识记:隔、陆。

(4)结合地图,诵读体会。

4、第四小节。

(1)谈话:我们属于哪个民族?你知道祖国大家庭中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你还知道哪些?

(2)观看各民族情谊浓浓、奋发图强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4)反复朗读、体会,然后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再大声诵读。

5、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奋发的姿态,反复诵读。

三、拓展延伸。

1、读一读

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神州大地巍巍中华

家庭和睦民族团结

奋发图强只争朝夕

2、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3、再次体会华夏子孙团结向上的精神。

四、师总结。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真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五、作业。

1、再读课文,背诵课文。

2、搜集中华民族团结图强的故事。

神州谣教学设计

李家镇小学 康三凤

第16篇:《长城谣》教学设计

《长城谣》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游子挥之不去的乡思乡愁,并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会欣赏诗歌,更好地品味诗歌。3.学习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

体会情感,把握意象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一种情感,曾经流淌文人骚客的笔端,像涓涓的细流汇成的江河。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杜甫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李白 而现在,

乡愁是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

请同学们看屏幕上这些诗句,告诉我,这是一种什么的情感? 明确:乡愁、乡思。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像华夏民族这样依恋故土,所以,只要有背井离乡,就会有乡愁,乡愁如血液一般,从古至今流淌在华夏儿女体内。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城谣》,倾听台湾诗人席慕蓉对故国的一股深情。

1

二、作者简介

席慕蓉,1943年生。蒙古族女诗人。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慕蓉”是“慕伦”的音译。她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蓉出生于四川。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蓉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也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一棵开花的树》。

三、赏析《长城谣》

1.回顾《乡愁(余光中)》的赏析方法,由此引入学习。2.先学生读,再教师范读,让学生作比较,谁得更好?好在哪里?

⑴正音、释词。 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焚起 敕勒 ......⑵学生讨论划分节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体解决难点。 3.全体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整体感受诗的内容和情感。

4.明确诗的体裁:诗根据内容的侧重和运用表达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类:叙事诗、抒情诗和哲理诗,这首属于抒情诗。

5.老师提问,启发思考:是抒情诗就要用具体的物来寄托和抒发心中的情,这个物就叫意象。

男女生轮读,想象。借助了什么意象?(长城 黄河 敕勒川 阴山下 月色)

6.探究诗的第

一、二节

⑴提问:诗人借长城这个意象,向我们回顾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讨论)

提示:回顾了华夏各族互相征战、杀戮的历史,诉说了诗人对长城难以言表的激情。

⑵提问:长城是无情的,而诗人却对长城怀有一种复杂的激情,请同学们再深一层思考,诗人心中的长城,是一座怎样特殊的建筑

2

呀?然后把你思考的结果,填在横线上(屏幕打出)①第一节:长城是 的见证。

②第二节:长城是 的象征,寄托着诗人的

之情

7.这种爱国之情非常非常的浓烈,你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第二节)这一节,是激情迸发的诗章,大家朗读时,一定要有饱满的感情。

8.自由朗诵第二节诗,朗读提示:可轻读、慢读第

一、二句,读第三句时重读、稍快,形成语气上的强烈对比,突出由抑而扬的情感波动。

9.探究诗的第三节

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情感发展至极点便演化为梦境,于是诗人梦到了记忆与想象中的故乡——“敕勒川 阴山下”,月色如水,乡愁似海。同样象征中华民族的黄河,此时也不知不觉“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⑵齐读,感受作者浓烈的思乡情怀。

11.再读全诗,感悟《长城谣》的思乡情结,力求成诵。

四、小结。

五、作业:

1.收集你所喜爱的席慕蓉诗歌作品。2.按下列要求仿写: ⑴诗句形式:

①尽管……/尽管……/你……

②为什么……/而……/有……/有……/有……

⑵可以将“①②”连起来写,也可以分开来写,也可以写一句二句。

⑶要传达一种感情。 ⑷要有具体可感的事物。

第17篇:小树谣教学设计

这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课文共有三节,第一节写小树在春风里摇绿了嫩芽和树梢;第二节写小树在春风里摇红了花蕊和花苞;第三节写小树对小鸟说的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树在春风里长大,希望自己长成大树后让小鸟在枝叶间筑巢。本课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 【设计理念】

根据儿童诗歌的特点,本教学设计力求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读书,主动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诵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表演、想象、说话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成、对”等6个字。认识“又字旁、绞丝旁、门字框”3个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育学生要爱护小树。【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难点:在读中感悟“小树在春风里摇绿了嫩芽和树梢,摇红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树和小鸟说的话。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理解课题

1.教师导言:春天到了,山青青,水青青,树也青青了。今天,我要带大家走进春天,去认识那一棵棵可爱的小树。 2.板书课题:小树谣(学生齐读课题)

3.认识生字“谣”,并组词。理解题意:小树谣就是小树的歌谣。(过渡)小树会唱什么样的歌谣呢?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为了让识字教学落到实处,在上课伊始,结合课题,认识“谣”字,并通过给“谣”组词的方式,让学生很快理解了课题,从而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试读课文。要求: (1)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

(3)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小节,标上序号。 2.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2)出示文中生字组成的新词。

嫩芽 树梢 花苞 召唤 狂风 吹不倒 温暖

(3)巧巧嘴:谁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3.再读课文。

(1)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学生评议) (2)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力求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做到每一次读书都能有目的地去读;在字词教学上,以“ 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的形式帮助孩子们认识生字,学会运用,积累语言。】

三、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课文有三个小节,谁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一个小节? 2.学生交流。

3.师:现在就请大家好好练读自己喜欢的小节,看看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 4.学生自由读书。

5.汇报读书情况。预设:

(一)学生交流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说说你从这一小节里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理解:“绿了嫩芽,绿了树梢。” 还可以怎么说?——嫩芽绿了,树梢绿了。 3.插图激情,指导朗读。

师:让我们快来看看课文上的插图,小树上长出了好多好多的嫩芽,让树梢都变绿了。看到这刚刚发芽的小树,你有什么想说的?(指名回答)那就让我们读出对小树的喜爱吧!

(二)学生交流第二小节

1.指名读。说说你从这一小节里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理解: “红了花蕊,红了花苞。”——花蕊红了,花苞红了。(老师画简笔画,让学生了解认识:红红的花蕊,红红的花苞) 3.插图激情,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看课文上那满树红红的花蕊,红红的花苞,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指名回答)那就让我们读出自己的感觉吧!

【设计意图: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此环节中,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这一有效资源,通过最直观的视觉感受,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生交流第三小节

1.指名读。说说你从这一小节里读懂了什么? 2.以演促说,想象体验。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一棵棵小树,我来读课文的第一二小节,你们就在我的读书声中慢慢长大,好吗?(老师一边读一边教孩子们做动作)哎呀,看着这一棵棵小树发芽,开花,把我这只小鸟也吸引过来了,有哪棵小树想让我飞到你身边去?(引导学生想象说话,理解“召唤”) 师:多会说话的小树呀,现在我也要做一棵小树,你们就是一只只会唱歌的小鸟,你们听了我的话,会说什么呢?(拓展思维,想象说话) 3.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合作表演的形式,创设情景,营造氛围,学生入情入境,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充分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四、升华情感,背诵课文

1.谈话、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小树吗?为什么?

2.教师总结:多么可爱的小树,它在这美好的春光里,长叶、开花,不断长大。它要让自己长成大树,挡住狂风暴雨,让小鸟们有一个温暖的家。其实,小树不仅关心、保护着小鸟,它还让我们呼吸新鲜空气,我们更应该好好爱护小树。 3.学生有感情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把课堂教学与孩子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同时通过背诵课文再次让学生积累语言。】

第18篇:小树谣教学设计

篇1:小树谣教案

小树谣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 12 个生字:“谣、摇、芽、召、唤、唱、歌、等、狂、倒、温、暖”;会写 6 个生字:“成、对、叶、红、它、间”,学习新部首“绞丝旁”、“又字旁”、“门字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 3.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小树在春天里茁壮成长。

重点、难点分析:

1.图文结合,以读为主,从读中感受小树的成长,体会小树的可爱与坚强。 2.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选择空旷的地方种树,哪位小朋友能说说树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指名回答,总结:??它让我们生活的更好,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一棵棵可爱的小树吧!

(二)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读题。

(三)认识“谣”字,理解题意:“谣”是儿歌、歌谣的意思,“小树谣”就是写小树的歌谣。

二、初读全文

(一)播放全诗录音,学生边听边注意不认识的字如何发音,检查自己的拼读是否准确。

(二)自己读读课文,我们来比比哪位同学认字认的最准。(开火车认读生字)体会“摇”,就是摆动的意思。与“谣”进行辨析:二者读音相同、字形相近,是同音字。

(四)同学们认的真好,不知道这些生字宝宝藏到课文里,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想小树在春风里有什么变化?

三、学习儿歌第一节

(一)看老师把小树带进了教室,春天像慈爱的母亲,用自己温暖的双手拂过大地。在春风的吹拂下,说说小树有什么变化?(用“小树——”说完整的句子)指名反馈。

(二)点击出现文本,看课文第一节也是这个意思,学生自由朗读。

(三)指导朗读:原本光秃秃的小树披上了绿色的新装,显得那么生机。当你玩耍的满头大汗的时候,走在树荫下,突然吹来一阵阵风,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高兴)指名读。读的时候哪个字最能体现你的高兴?(绿)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后齐读。

四、学习儿歌第二节

(一)看,春天又像一个魔术师,小树在春风里又有了什么变化?指名汇报。

(二)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找出相关小节,指名朗读。

(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走在一片桃林,春风呼呼一吹,突然花开了,传来阵阵花香,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指名回答(兴奋,高兴)这种兴奋的心情是通过读体现出来的,指名读,根据第二小节,你觉得这小节哪个字应该重读?“红”。再次齐读课文。

(四)这一小节咱们要学习一个会写的字“红”。它是左右结构“绞丝旁”:这个偏旁的笔顺是“撇折、撇折、提”,书写时要注意写紧凑些,并将它安排在田字格的左半格;观察字的占格和笔顺,书空写。指名给生字组词造句。

五、品读儿歌第三节

小树绿了嫩芽,绿了树梢,红了花蕊,红了花苞,是谁帮助它的?小树也是歌热心肠的孩子,它帮助了谁?你从第几个小节发现的?这个小节有两个它,谁能告诉我“它”分别指的是谁?

小树召唤来了小鸟,谁知道召唤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叫来,找来)

小树找来小鸟对它说了什么呢?轻声读,用横线画出来。指名回答。(男女生赛读) 温暖的同义词?指名回答。

小鸟在温暖的家,它会对小树说什么?小树为什么能给小鸟一个温暖的家,因为小树长得很浓密,能遮风挡雨。如果你是那只会唱歌的小鸟,我是那片浓密的森林,你会对我怎么样?带着这种感情来读出小树对小鸟的话,齐读,逐步高涨学生的情感。

学习会写生字“它”:上下结构,“宝盖头”:点、点、横撇;观察字的占格和笔顺,书空写。指名给生字组词造句。

六、小结作业

小树能够给小鸟一个温暖的家,我们也可以给小树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想一想要怎样保护小树,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课下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它背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小树谣

绿 嫩芽 树梢

红 花蕊 花苞

召唤

筑巢

篇2:小树谣 教学设计

《小 树 谣》——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课文共有三节,第一节讲的是春天小树发芽了,

第二节讲的是小树开花了,第三节讲的是小树对小鸟唱的歌。课文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树在春风里长大,希望自己长成大树后让小鸟在枝叶间筑巢。课文以朴实的语言,简明的节奏向我们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美丽景色,同时,结构的反复,叠词叠句的运用,让孩子们读起来琅琅上口。

设计理念:

以读促悟,重在体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得到了落实。对学生的想象和体会训练扎实。

教学目标:

1、会认“谣、摇、芽、召”等12个生字。会写“成,对”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引导学生爱惜树木、保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

1、识字是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韵味,激发学生对春天和大自然的喜爱、对树木的保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难点。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教学挂图、引导学生收集描写春天的词语、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说起春天,我们就会想起无数优美的词语和诗句去赞美它,你能说说描写春 天的诗句或词语吗?

2、谁来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3、出示挂图:春天来了,沉睡了一冬的小树发芽了,它在高兴地唱着歌呢。小树在唱什么歌呢?这节课就来学习第2课《小树谣》。。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宝宝帮忙,多读几遍读准确。

2、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3、同桌互相认读画出来的字,认真听对方读,互相纠正错音。

字词。齐读,开火车读。出示字词卡片,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词。 5、再读课文,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6、师读每节第一句,同学们接后边的句子。

7、玩点名游戏,点到哪位同学就请他读一小节。

8、男孩读一小节,女孩读二小节,合读三小节。

三、再读感悟

1、理解

一、二小节。春天来了,小树有什么变化?小树心情怎么样?边读课文边看图,找找小树的变化。指导朗读,体会小树的喜悦心情。

2、重点学习第三小节。指名读这一节,思考这小节讲的是什么?

3、画出小树对小鸟说的话,反复读一读。

4、小树长成大树,会是什么样子?会有什么用处?抓住“召唤”一词,理解小树愿意为小鸟遮风挡雨的思想。

5、小鸟听了小树的话会说些什么呢?展开想象说一说。

6、小树不仅能为小鸟遮风挡雨,它还有很多用处,谁来告诉大家?(如果有同学表现出对树的厌烦,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切不可盲目批判。

7、树有这么多的用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引导学生爱惜树木,保护环境。

8、多可爱的小树啊!它不仅关心、爱护着小鸟,还让我们呼吸着新鲜空气,我们更要好好地爱护小树

9、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四、回归整体

学了课文,你懂了什么?

板书设计:

2、小树谣

绿 红

嫩芽 树梢 花蕊 花苞

长成大树——小鸟筑巢

4、指名读生 篇3:2_小树谣_教学设计_教案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材: 语文( s)一年级下册

课 文: 2 小树谣

板 块: 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1.基于诗歌前两节结构相同的现状,让学生从学习第一节的方法中总结规律, 从而学会自学,体现出从扶到放的动态学习过程。

2.充分朗读,以读代讲,帮助学生感受小树在春天里茁壮成长。 3.运用换词法让学生感受到小树充满信心,了解小树的蓬勃生长以及对小鸟的 情意,体会小

树的可爱、坚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文中 12 个生字:“谣、摇、芽、召、唤、唱、歌、等、狂、倒、温、暖”;会写 6 个生字:“成、对、叶、红、它、间”,学习新部首“绞丝旁”、“又字旁”、“门字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

(3)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小树在春天里茁壮成长。 2.过程与方法:

(1)图文结合,朗读感悟,培养语感;

(2)参与角色,引导想象,抒发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体会小树的蓬勃生长以及对小鸟的情意; ( 2)教育学生要爱护小树。

重点、难点分析:

1.图文结合,以读为主,从读中感受小树的成长,体会小树的可爱与坚强。 2.识字、写字。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投影仪。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一)( 展示课件第二屏)展示两棵树的图片,教师结合图片旁白导入:春天 到了,山青了、水绿了,小树也抽出了嫩芽,多么让人喜爱呀!今天,就让我们 来认识这样一棵棵可爱的小树吧!

(二)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读题。

(三)认识“谣”字,理解题意:“谣”是儿歌、歌谣的意思,“小树谣”就

是写小树的歌谣。

二、初读全文

(一)学生自由朗读儿歌,给不认识的字做标记,并借助汉语拼音读准这些 字的字音。

(二)( 展示课件第八屏)出示儿歌全文,并同时播放全诗录音,学生边听边 注意不认识的字如何发音,检查自己的拼读是否准确。

(三)教师带读,学生跟读儿歌,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语气和感情,读出欣 喜与热爱的感情。

(四)数一数,这首诗歌一共有几节?(学生回答)

(五)指名分节读诗歌,全班评议朗读情况。教师引导学生主要从正面评价。

三、学习儿歌第一节

(一)( 展示课件第九屏)出示相应界面,学生观察插图,认识“嫩芽”、“树 梢”。

(二)点击出现文本,学生自由朗读。

(三)体会“摇”字,就是摆动的意思。与“谣”字进行辨析:二者读音相

同、字形相近、意思不同。

(四)指导朗读:沉睡了整整一个冬天, 小树终于迎来了充满生机的春天! 在春风里,它抽出了嫩芽,呵,树梢返青了,它的心里多么激动呀!如果我们就 是一株这样的小树,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情?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学生回 答)

(五)指名朗读,教师相机评价(激动、欣喜:语调渐高,语速渐快)。

四、学习儿歌第二节

(一)学生自由朗读,比较第二节与第一节结构上的异同。

(二)指名汇报,全班评价。

(三)刚才学习诗歌的第一节,我们了解到——在春风里,小树有怎样的变

化,心情怎样,接下来,我们用学习第一节的方法学习本节。在春风里,它不仅

长叶了,而且——(学生回答:开花了)它的心情更加——(学生回答:激动、高兴)怎样读?(学生朗读,教师评价)——生机勃勃。

(四)学习生字 “红” : 1.“绞丝旁”:这个偏旁的笔顺是“撇折、撇折、提”,书写时要注意写紧

凑些,并将它安排在田字格的左半格; 2.学生给“红”字组词并选词造句。

五、读、背诗歌的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品读儿歌第三节

(一)( 展示课件第十一屏)出示第三节文本,教师带读,学生跟读。

(二)进入超级链接,学习生字“对”、“成”、“叶”、“间”: 1.“又字旁”:第二笔是点不是捺。 2.“对”:右边是“寸”不是“才”。 3.“成”:这是一个独体字,它的笔顺是“横、撇、横折钩、斜钩、撇、点”, 斜钩要写长一些,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撇,也不要漏写。 4.“叶”:可用拆字法记忆,即“口”+“十”=“叶”。 5.“门字框”:这个偏旁的笔顺是“点、竖、横折钩”,第二笔竖要写直写

长。

6.“间”:也可用拆字法记忆,即“门”+“日”=“间”。

(三)学生自由读文,思考:“召唤”是什么意思? 1.换词读:“引来”可以替换“召唤来”吗?为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评。 3.教师小结:“引来”是小鸟自己飞过来的,而“召唤来”是小树叫小鸟过

来,说明小树充满信心,十分热情。不可以换。

(四)区别儿歌中两个“它”,分别指的是什么? 1.学习生字“它”:这个字在百花园一中刚刚学过用法,在此可以引导学生 复习一下,注意笔顺,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不要错写成捺。 2.学生思考后全班讨论,集体评议。

3.教师小结:前一个“它”指的是小树,后一个“它”指的是小鸟。

(五)思考:儿歌中的“我”、“你”分别指的是谁? 1.学生汇报,并说清楚原因。 2.教师小结:“我”指的是小树自己,因为这是小树说的话;“你”指的是

小鸟,因为这是小树对小鸟说的话。

(六)学生齐读,体会“狂风来了/也吹不倒”表现了小树怎样的特点?(学 生汇报,教师小结:小树蓬勃生长、无比坚强。)

(七)指名读,说一说“你就在/我的枝叶间/筑温暖的巢”表现了小树对小 鸟怎样的情意?(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小树坚信自己将可以蔽护小鸟、造福他 人。)

二、图文结合,拓展练习

(一)( 展示课件第十二屏)出示练习一:“小树对小鸟说了什么?小鸟听了 小树的话,会说什么呢?”四人学习小组交流讨论,选择回答较好的参加全班讨 论,并进行集体评议。

(二)出示词语卡片:“长成”、“红花”、“召唤”、“它们”、“爱护”、“人间”,

学生开火车读。

第19篇:猜谜游戏教学设计(推荐)

口语交际:《猜谜游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猜谜游戏中能主动与别人交谈,会介绍谜面,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2.有表达的自信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判断力、表达能力和识字能力。教学重点

1.善于倾听并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2.与人交谈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教学难点

与人交谈时讷讷感教准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课前准备

1.每位学生搜集几条谜语,制作漂亮的谜语卡片 2.教师搜集谜语做成精美卡片 3.制作ppt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需兴趣入课题

我发现咱们班的同学课间的时候都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对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在课堂上玩一次《猜谜游戏》(粘贴课题道具) 同学们看,这儿有一个宝盒,里面装的都是智慧果,我拿一个看看,噢,原来藏着一则谜语呀!

二、师生互动 典型引路学方法

(一)老师出谜,示范榜样

(出示制作的谜语卡片)老师示范讲:“我的谜语是:有个妈妈真奇怪,肚上有个皮口袋,不放萝卜不放菜,里边放个小乖乖。(猜一种动物)”(生举手答)

教师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我猜的谜底是xx,请三位学生再说一遍,赞扬学生不仅猜对了,而且把话说完整,把谜语卡片送给他。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小结:听一听环节做到了认真听,动脑想(随机粘贴道具)老师在说谜语的时候也做到了大声说,说清楚。所以大家猜得又快又准。(学生齐读一遍)

继续出示谜语:稀奇稀奇真稀奇,鼻子当马骑。(猜一种生活用品)

(二)角色互换,教师猜谜

咱们班的孩子真聪明,智慧果上的谜底都难不倒你们。其实张老师也很聪明,不信的话请你来抽一个智慧果考考我。

(引导上台的学生面向大家,并把话说完整) 生读谜语:一位公公精神好,从小到老不睡觉,身体轻,劲不小,坐推右推推不倒。猜一玩具。

师:我猜的谜底是“不倒翁”对吧?那你想知道我是怎么猜出来的吗?那你问问我吧!(随机点几名学生重复说“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这么多同学想知道,那我来告诉你们吧!教师示范猜谜过程(当听到有一位老公公的时候,我就想起了一位胖胖的老公公。这位老公公很奇怪,他从小到老都不睡觉,可是他精神很好。他身体很轻,可是力量却很大,别人一推他,起来了,再一推他,又起来了。于是我就想到了小时候玩过的一种玩具不倒翁就是这样的。)我说得怎么样?请生评价。

师小结:发现了吗?这一次不但要猜出谜底,而且还要说一说你是怎样猜出来的。要求提高了,有信心做到吗?

(三)学生猜谜,表述条理

出示谜语:屋子方方,有门没窗,屋外炎热,屋里冰霜。(打一家用电器)

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走,别说它的力气小,能够背起屋子走。(打一动物。)

我看同学们都想得到智慧果,那这样吧接下来我给同学们一个谜语(说像糖,它不甜,说像盐,又不咸,冬天有时一片,夏天谁都不见。打一自然现象。)同桌之间一个负责出谜语一个负责猜谜语,两个同学都合作好了,智慧果就会属于他们了。(2)

(四)大胆自信,小组展示

刚才很多同学都得到智慧果了,请得到过的上来表演一下。展示的同学记得要先介绍一下各自的分工。(两组学生展示)

三、生生互动 我说你猜践本领

啊,你们实在太厉害了!我准备的智慧果都不够用了。不过我知道,你们利用课余时间也搜集了很多谜语,并准备了智慧果,现在赶紧拿出来吧。谁来给大家出个谜语?

(请一生上来出迷,其余同学猜谜。引导学生学会评价猜谜的学生,并有礼貌地进行回答。交换猜谜)

刚才这两位同学互相给对方出了一个谜语,并且得到了智慧果。你们也想这样玩吗?接下来的时间请你带上你的智慧果去找你的小伙伴一起猜谜语吧!(7)

刚才呀小朋友们玩猜谜游戏玩得可开心了,那么哪组同学愿意上来展示一下。(3组)

四、创编谜语 课堂拓展得升华

咱们班的同学真是认真,尤其是刚刚坐在位置上的同学,虽然没有上来展示,但是也做到了动脑想,认真听。同学们一个个都这么聪明,猜出了这么多谜语,看来个个都是猜谜高手了,我听说有的同学还会自己编谜语呢!投影出示图片、字等,让学生自由进行选择创编。

同学们的创编真是让老师大开眼界!其实,谜语很早就出现了,我们背诵过的古诗也藏有谜语,一起来看看。

古诗《风》出示,齐读

出示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打一植物)柳树。这是我们背诵过的——《咏柳》,一起背一背

出示诗句: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打一昆虫)(师带读)生猜。(猜对出示蜜蜂图)真是有趣的诗句,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它吧。

五、总结延伸

自由发言说感受

今天我们玩的猜谜游戏好玩吗?那你觉得这节课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没错猜谜游戏还有很多的好处!来请同学们一起拍手读儿歌,让周围的人们也加入到我们的猜谜游戏中来。课下小朋友们也可以继续玩,选出猜谜大王,再请猜谜大王分享一下经验,好吗?

第20篇:三年级上音乐教案猜谜谣湘教版(秋)

猜 谜 谣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

2、通过对《猜谜谣》歌曲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3、通过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模仿动作、问答对唱等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学重点: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 教学难点:歌曲《猜谜谣》中相似乐句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猜谜语吗?学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看谁最先猜出来?

三、出示谜谣,激发兴趣。

1、出示谜面,师问谜面,生回答。

2、初听歌曲。

师:大家都猜的非常好。我们来听听书中的小朋友猜出几种动物,又是怎么表达的?你们竖起耳朵认真听。

3、揭示歌曲名。

听出来了吗,小朋友们回答的时候是用什么方式?(生:唱的方式)——原来的谜语,用唱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变成了谜谣,这首有趣的歌曲,名字就叫做“猜谜谣”。

4、聆听歌曲,感受歌曲。

速度它的速度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听听看。这样的速度往往是表现 “轻快活泼”的,大家跟我一起说轻快活泼。

再次聆听歌曲。

师:跟老师一起随着音乐摇摇头动动手,感受歌曲的轻快活泼。

过渡:XX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一学就能跟上音乐的节奏,下面我们就有节奏的读一读歌词。 有节奏的读歌词

5、解决难点。

(1)出示相似的两句歌词、歌谱,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请学生说一说前两小节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师弹奏旋律,生唱前两小节歌词。

(4)完整学唱两个乐句,指导学生用轻快的声音唱。 (5)师说明衬词。带着高兴的心情一起再来唱一遍。

6、学唱问、答部分,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

7、齐唱第一段。

8、自主学唱歌曲第二段。

9、随琴的伴奏完整齐唱。

10、歌曲处理

(1)跟音乐范唱齐唱。 (2)生生合作唱。 (3)表演唱。

四、总结。

学了《猜谜谣》这首歌曲,我们知道谜语有用说的,还有用唱的,而且一个谜语还有多种答案,这需要我们仔细观察,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让我们踏着音乐轻快的步伐去观察、探索吧。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老师呀请你别生气》,让学生深切感受在老师精心培育下他们茁壮成长,从而培养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初步掌握休止符以及附点,切分等节奏型。重点、难点:

学唱《老师呀请你别生气》 教学过程:

一、节奏游戏。

1、游戏提示。

用纸杯代表不同的节奏。绿色代表四分音符,黄色代表八分音乐,红色代表四分休止符。游戏时,请同学们根据制备的摆放顺序读出节奏。 X X 用两个黄杯表示读 ti ti X X用两个绿杯表示读 da da 0 0 用两个红杯表示休止两拍

2、游戏过程 (1)第一条节奏:黄杯 黄杯 绿杯 红杯 红杯 (2)第二条节奏:黄杯 黄杯 黄杯 黄杯 黄杯 黄杯 绿杯

(3)第三条节奏:黄杯 绿杯 黄杯 绿杯 绿杯

二、学习歌曲

1、学习歌曲的念白部分

2、学习歌曲第二乐段

(1)创设情境,导入学习这位同学因为这些调皮事可没少让老师生气,为了请求老师的原谅,他用音乐的方式给老师写了一封信,让我们一起听听他是怎么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吧! (2)初听歌曲。问:这位同学是如何表达歉意的? (3)复听歌曲,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为这位同学加油鼓励吧! 4\4 X X X X | X X X X X |

跺 拍 跺 拍 跺 拍 跺 拍拍 脚 手 脚 手 脚 手 脚 手手 (4)随乐边唱边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学会演唱歌曲的第二乐段。 (5)指导学生唱好第二乐段。

3、学唱歌曲第一乐段 (1)采用听唱法学唱歌曲第一乐段。 (2)指导学生唱好歌曲第一乐段。

4、整体变现歌曲。可以集体整体演唱表现歌曲,也可以将全班分为三组,第一组演唱第一乐段,第二组变现念白部分,第三组表现第二乐段。

三、编创表现

1、创设情境。这位同学用他的真诚打动了老师,老师给他回了一封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亲爱的同学: 老师听了你的歌曲非常感动,相信你一定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改掉那些坏习惯,这样我们彼此都会非常高兴。我根据你的歌曲改编了一首新歌《老师呀见你真高兴》。请你想想中间的歌词要怎么填,这首歌曲才完整呢?老师期待你的来信,也期待着你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你的长大。

2、小组合作编创歌词。

3、小组演唱新编歌曲《老师呀见你真高兴》。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教学目标:

1、能用亲切、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用歌声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崇敬、热爱之情。

2、通过口风琴演奏的形式表演歌曲,从而加深老师在孩子心目中光辉而崇高的形象。

重点难点:

能用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口风琴演奏的形式表演歌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生问好。 2、师生合奏复习《我们的歌》。 3、师生复习演奏二声部歌曲《草原上》。 提问:这首歌曲的演奏速度是怎样的?它所表达了怎样的音乐情绪的?(稍慢、深情)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新歌,它的演唱速度和音乐情绪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歌曲。

二、寓教于乐 1、完整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速度及所表达的音乐情绪,边听边随旋律摇动身体。 2、再次仔细聆听歌曲,注意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它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领唱、齐唱) 师:老师对同学们的爱是无微不至的,老师还知道,每位同学也都有着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情来完整地读一遍歌词,把对老师的爱释放出来。

3、配乐读歌词。(领读、齐读)

4、师范唱,生做哼鳴伴唱。师:同学们对老师的爱我能感受到,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能感受到。老师也从学生时代走过,对自己的老师同样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之情,下面我就要用歌声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请同学们为老师做哼鳴伴唱好吗?

5、学生轻声串唱歌词。提示学生正确发音,正确坐姿

6、难点突破。师:别小看这个啊,它饱含着多少深情,再来一遍,口形不变。

7、学生完整演唱歌曲,送给可敬可爱的老师。

三、创造表现

1、学生试唱曲谱练习。

2、曲谱首句与末句、穿指法与跨指法的练习。

3、曲谱中间部分的二声部吹奏练习。

4、师生电子琴与口风琴的合作演奏。

四、完美结课。师:同学们,这节课收获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不仅收获了一首歌,更收获了爱。爱是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让我们拉起手来,牵着手,释放爱,爱老师,爱同学,爱家人,让我们再次演奏这首歌曲,把爱延续下去。

《乃哟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感受、听辨Do、Mi、Sol的音高,能用活泼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乃哟乃》。

技能目标:能和老师合作演唱歌曲《乃哟乃》,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情感目标:了解土家族风土人情,感受土家族音乐特点,并对土家族歌舞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乃哟乃》。

教学难点:感受、听辨Do、Mi、Sol的音高。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介绍土家族的风土人情(播放幻灯片) 师:小朋友们我们中国一共有56个民族,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认识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它主要分布在湖南一带,名字叫土家族。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土家族吧!

2、学跳摆手舞 导语:来到土家族,就得来看看摆手舞,不然可就白来了。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1)多媒体播放摆手舞视频。 (2)学跳摆手舞。

三、认识do、mi、sol 师:今天杨老师把教我跳舞的三位土家族的朋友邀请来到我们教室,让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谁呢。

1、认识do、mi、sol

2、听辨音高do、mi、sol

3、用碗筷敲一敲

1、

3、5

四、新歌教学

1、初听歌曲,感受土家族特有的语言风格。(1)聆听歌曲 (2)师有节奏教读歌词 A、第一遍师读一句生跟读一句 B、第二遍师生分读 C、齐读(好吧!现在同学们完整的来读一遍) D、复听歌曲(轻声哼唱)

2、学唱歌曲 (1)第一遍师唱一乐句生跟唱一乐句 师:土家族的小朋友邀请我们去做客,他们特别的热情,早早地就在山的那头唱起了歌,他们唱:乃哟乃,这时山谷的回音也在唱“乃哟乃”声音怎么样,声音特别的轻。接下来,老师来唱土家族小朋友的歌,你们就来唱山谷的回音。 (2)第二遍师生接龙演唱 (3)第三遍师生互换演唱 (4)解读歌词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乃哟乃是什么意思吗?(快快来的意思) (5)生合伴奏齐唱全曲 现在我们用欢快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

五、表演唱 师:同学们表现好极了,我们这首歌曲是土家族歌曲,那我们当然要跳一跳土家族的舞蹈。

六、总结

七、边唱《乃哟乃》,边跳摆手舞走出教室。

《多年以前》

教学目标:能用优美和谐的歌声演唱二声部歌曲《多年以前》,感受二声部歌曲的和声美,并能随旋律配唱新词。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感受和声美。

教学难点:二声部演唱的和谐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乐器、学生自备道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小的时候,睡觉前最喜欢干什么?请你托起下巴听一首歌曲,看看歌里讲了什么?(播放视频)

二、这首歌给你怎样的感受?它是属于独唱?齐唱?还是合唱?在声音分类中属于哪一类?声音有什么特点?(和声效果)

三、师自弹钢琴范唱,唱完后请学生感受和之前的声音有何区别?各有怎样的特点? 师总结:不管是哪种声音,只要唱得好,都能给人美的享受。

四、学唱歌曲 1. 显示歌曲进行结构划分。 2.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并注意其中的难点节奏。 6. 分声部学唱歌词。 7. 有表情地二声部歌曲合唱。 8. 歌曲处理:四拍子及其强弱规律(加入小乐器或拍手的伴奏)、力度记号、音色美、表情等。

五、从不同的途径感受和声美。1.播放歌曲范唱,听辩演奏的乐器音色,感受两种乐器配合出的和声美。(小 提琴衬托着吉他,就像同学们刚才演唱的低声部衬托着高声部一样)。 2.播放钢琴演奏的乐曲,感受左右手配合的和声美。

六、由声音的和谐引导到自然环境的和谐,进行绿色教育。

七、随旋律配唱新词。1.这首歌曲是一首英国歌曲,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用英文演唱的《多年以前》。 2.人文渗透:不管是中文版还是英文版,这首歌听起来是那样亲切动听,就像从我们心底流淌出来的旋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一首感人的乐曲可以将不同肤色、不同人种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这首歌曲是英国作曲家贝利作曲的,但中文版的歌词是由我国的杨余燕教授填词的,那今天我们也来给这首歌填上新词可以吗?老师记得有一个吴刚嫦娥的神话故事美丽动人,下面请同学们将这个美丽的故事的歌词填进这首歌的旋律中。 3.配唱新词

八、分组讨论用童话故事表现歌曲。(机动)

将学生分成4组,一组表演时其他组做评论员。

九、小结。

《读书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富有童趣地,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读书郎》,表现读书郎活泼天真的形象。

2、培养自身勤奋学习的精神,明确学习目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一 导入。

1、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

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

2、同学们,每天清晨,我们背着书包,迎着朝阳,来到美丽的校园里上学,学知识,同学们,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

3、今天少年儿童幸福地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但是在旧社会,孩子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样了。

4、他们穿的破烂,经常吃不饱,他们用短小的铅笔写字,买不起纸,甚至在地上书写。师:看了旧社会的孩子们的生活,你有什么感想吗?

5、生欣赏《读书郎》。

二、学唱歌曲。

1、师:他们真有志气,今天,我们就来唱唱读书郎。

2、师:你对歌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生:歌谱中有向下的箭头,有小小的音符。

3、出示课件:下滑音和前倚音的知识和示范唱。生学唱“小嘛小儿郎”,“进学堂”。

4、师范唱第一段歌词。

5、学生跟琴唱第二段歌词。歌曲末的朗里格朗里呀朗格里格朗是什么?

这些衬词在歌曲可以让歌曲情绪怎样?

6、师:是的,虽然小儿郎的生活很苦,但是他仍然热爱读书,他仍乐观开朗,仍然对未来,对自己满怀理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绪、什么声音演唱这首歌?

7、师:让我们完整地唱这首歌曲,唱出小儿郎的活泼向上的精神。

三、展示与拓展。

1、

师:我们学了歌曲《读书郎》,下面请大家寻找伙伴结成小组,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练自演自唱《读书郎》。

2、

学生欣赏合唱版的《读书郎》。

五、总结: 让我们为了我们的祖国更强大,为了自己的理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卖报歌》

教学目标:

(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 帮助学生了解解放前报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师指导等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教学。

(三) 知识与技能

1、能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聂耳的简要生平。

2、引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演唱《卖报歌》,积极参与创编表演活动。

二、教学重点: 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卖报歌》,理解音乐形象。

三、教学难点: 学生小组合作自学旋律的演唱,准确掌握后十六分音符节奏型。

四、教材分析: 《卖报歌》为F宫调式,四二拍。歌曲的开始即以跳跃的节奏,简朴活泼的音调模拟报童的叫卖声,生动地勾画出天真可爱、奔跑叫卖的报童形象。歌曲的基调乐观活泼,形象单纯,结构短小,是四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由于采用了五声宫调式,所以色彩明朗又富于民族风格,唱起来朗朗上口,优美流畅。这首三段歌词的分节歌在演唱时可做以下处理:第一段的速度稍快,反映了报童等派报时的焦急心情;第二段最后一句速度稍慢,音量稍弱,表达了报童内心的凄苦;第三段最后一句是全曲的高潮,表现出报童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

五、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非常热爱音乐、喜欢唱歌,并在读谱、唱谱练习方面大部分都有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读谱已经不是问题了,还能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舞蹈,并参与表演。这些对今后学习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必须要抓住这个阶段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教学准备: 打击乐器(沙锤、三角铁)、报纸、背包

七、课

时: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 入 1.

播放《国歌》视频,学生齐唱国歌。 师:每当国旗升起时,我们都要唱响什么歌?(国歌)你们知道这首雄壮、振奋人心的国歌是谁作曲的吗?(聂耳) 2.

认识了解聂耳。 PPT展示聂耳图片,师讲解资料

3、介绍《卖报歌》创作背景: 老师以讲故事形式介绍《卖报歌》的创作背景 师:下面老师来讲一个有关聂耳创作《卖报歌》的故事。

二、学习歌曲 1.

聆听录音范唱。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卖报歌》,先听一听。 师:这是一首小朋友熟悉的歌,今天听起来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音乐情绪如何?……(活泼、欢快、优美、跳跃)。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2.

教师有感情范唱歌曲(学生轻声拍手打节奏心里跟唱) 师生共同讨论歌词内容。 师:小毛头生活是怎样的(苦难)。找一找,哪几句歌词里表现了生活苦难的?过着苦难生活的小毛头渴望着什么?(幸福、光明) 3.

按节奏歌词(响板打节奏) 师:让我们一起来按节奏读一读歌词。 师生齐读歌词。 4.

模唱旋律 师带生分别用La和Li模唱歌曲,熟悉旋律。 5.

分段学习歌曲,分析处理歌曲情绪

1学习第一段

师:从哪一句可以看出小毛头是一个活泼、乐观孩子,他虽然过着苦日子但还是很快乐的?

师:如果你是小毛头,你会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叫卖报纸?(高声的、卖力的)

师:到了晚上小毛头的报纸还没卖完,她的心情是怎样的?(焦急的) 要求学生带着情感,速度稍快的演唱第一段 2学习第二段 师:小毛头卖报时怎么了?她的心情怎么样?(情绪低落,难过)应该有什么样的声音和速度来演唱? 学生演唱第二段,最后一句速度稍慢,音量稍弱,表达报童内心的凄苦形象 3学习第三段 师:面对苦难生活的小毛头渴望着什么?(幸福、光明)她的心情怎样?(激动的、兴奋的)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什么样的速度演唱?(先是慢的、弱的声音,然后是快的、激动的声音) 生有情感的演唱第三段,最后一句是全曲的高潮,要表现出报童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 6. 教师伴奏,生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 7.

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演歌曲 师:为了让小毛头多多卖报纸,让我们一起来帮她唱一唱,比一比谁唱的动听,谁卖的报纸就越多? 分男女组、组与组比赛来演唱歌曲 8.

用自制乐器为歌曲伴奏 师:小毛头是在什么样的天气中卖报纸的?(下雨天) 师:应该用什么乐器伴奏比较合适?(沙锤) 师生讨论用什么样的节奏型伴奏,并用自制的沙锤为乐曲伴奏。 师:每天天不亮小毛头就被钟声敲醒了,钟声用什么乐器伴奏比较合适?(三角铁) 用什么样的节奏型伴奏比较合适? 学生讨论不同段用不同乐器伴奏,学生自己探究,教师小结统一伴奏型 沙锤 X X ︱ X X ︱

三角铁 X-|X-|

三、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师:小毛头是怎样卖报纸的?谁来学学她的样子。她和别的小报童不一样,用什么方式来吸引别人来买她的报纸?(边唱边跳) 生手拿报纸边跳边唱表演歌曲 集体表演 分乐器组、舞蹈组、演唱组集体表演。

四、拓

展 师:你们知道吗?小毛头还活着,

生观看采访杨碧君的视频,听杨奶奶唱《卖报歌》,观看杨奶奶的生活图片。

五、小 结 师: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想对当年小毛头说些什么?你们应该怎么做?(珍惜现在幸福生活,好好学习) 生:带着敬意唱响《卖报歌》,结束教学。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萌发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了解乐曲的三段体结构,并尝试用舞龙和敲锣打鼓等动作表现。

活动准备: 1.观看舞龙和敲锣打鼓的录像,丰富有关经验。 2.录音机、磁带;红绸道具。 3.已学会儿歌。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过新年情景。1.师:小朋友们刚过完新年,你们觉得新年里最热闹的是什么事情? 2.幼儿交流。 3.师:新年里人们还敲起了锣、打起了鼓、舞起了龙灯呢!你知道怎样敲锣打鼓吗?你见过人们是怎样舞龙灯的吗?

二、完整欣赏乐曲,初步了解乐曲内容和三段体结构。1.完整欣赏乐曲:今天我带来了一首新年里的乐曲和你们一起分享。 2.讨论:听了这首曲子感觉是怎么样的? 3.再次完整欣赏:我们再来听一遍,听听这首曲子中好象在讲哪些事情? 4.师:这首欢快热闹的曲子,讲述了人们过年时舞龙舞狮子、敲锣打鼓的欢乐情景。音乐的名称就叫《金蛇狂舞》。 5.第三次完整欣赏:我们再来听一遍曲子,人们什么时候在舞龙灯?什么时候在敲锣打鼓?这首曲子一共有几段?你可以轻轻地用动作表演出来。 6.交流:人们先是在干什么?接着呢?然后呢?曲子一共有几段?哪些是一样的? 7.第四次完整欣赏乐曲,师同时提示三段内容的变化。

三、尝试创编动作表现音乐。1.欣赏、表现第一段乐曲: (1)欣赏第一段:现在我们一起来仔细听听第一段音乐,想象一下人们是怎样舞龙灯的? (2)个别幼儿交流、演示舞龙灯动作和情景,重点学习用手臂表现舞龙灯的姿态。 (3)全体幼儿排成一列共同手举红绸成一条长龙,随音乐扭摆前行表演舞龙,提示幼儿不挤、不断、不随意碰撞。 2.欣赏、表现第二段乐曲: (1)欣赏第二段:我们以前学过一首闹新春的儿歌,你能跟着第二段音乐把儿歌念出来吗? (2)将幼儿分成两组,将每一长句儿歌分成上下两句,随音乐一组念上句、一组对下句,最后的锣鼓节奏一起念。 (3)在音乐中,幼儿一组做敲锣动作、一组做打鼓动作进行对答,注意体态、表情等的应答。 3.完整欣赏、表现乐曲: (1)完整欣赏乐曲,梳理乐曲表现内容:再来完整地听一听,可以轻轻地用动作表演一下。 (2)随音乐完整表演:第一段音乐时舞龙灯行进,第二段音乐时两组幼儿对念儿歌并表演敲锣打鼓,第三段音乐时继续舞龙灯,结束句时师说:“一二三四五六七。”所有幼儿一起站定说:“锵锵锵!”并将双手高举过头顶表示结束。

《在卡吉德洛森林里》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在卡吉德洛森林里》,能用柔和轻快的歌声,叙说一个绿色环保的故事。

2、能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本课歌曲伴奏,能用节奏卡片组合多种不同的节奏短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课前准备:

1、提眉练习:注意眉眼间的神韵及微笑的表情。

2、发声练习: 1=F→D 2/4 5 3 4 2 1 —5 3 4 2 1 — (师)lu ya

(生)lu ya

mi ma

mi ma 要求:气息深入而平稳,声音柔和、圆润。

三、新歌教学。

1、故事导入。在卡吉德洛古老的森林里,有一股清水泉,又清亮,又干净,又凉快,又甜美;每天有无数行人来到这古森林里,不管是步行的、骑马的、乘车的,都要把泉水饮,一天森林里来了一位汲水的小姑娘,打扮得又漂亮、又整齐、又大方,有一副好模样;可她发现自己漂亮皮鞋弄脏了,就放在泉水边去洗,洗干净了自己的鞋子,却弄脏了清水泉,使别人不能饮,这样的孩子就不算好孩子,后来这个故事就改编了歌曲《在卡吉德洛森林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唱。

2、听范唱,找特点,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印象。

3、随琴轻唱歌谱2~3遍,提醒学生注意顿音记号、反复跳越记号等。

4、分组读歌词。

5、带歌词演唱1~2遍。

6、师生讨论分析歌曲的艺术性。

7、根据歌曲的艺术处理,全班学生再有感情地演唱一遍,感受其不同的效果。

四、通过歌曲进行绿色环保教育,明白美好的大自然要靠我们的双手去创造去爱护的道理。

1、让学生讨论在生活中遇到过与歌曲相近的事情。

2、让个别学生讲几个关于绿色环保的小故事。

3、师生点评。

五、歌曲创编。

1、选择一个小故事,根据故事大意进行歌词大改编。

2、师生一起讨论、切磋、确定最佳作品。

3、演唱由全班合作创作的歌曲。

六、老师小结,结束课业

《银色的桦树林》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正确的歌唱姿势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的演唱水平、表演水平、用打击乐器伴奏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型和后十六节奏型,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1、教师播放《银色的桦树林》伴奏音乐,伴着着欢快的音乐迎接学生进入教室。

2、师生拍手随音乐进入指定位置。

3、教师琴声引导相互问好。

二、激趣导入,切入难点,节奏练习。

1、课件中出现的叫卖声“卖汤——圆”、“羊——肉串”谁能模仿一下,这三个字中哪个音又长又重?

2、这种节奏在音乐中叫切分音:x x x

3、引导学生模仿。

4、在生活中也有这种节奏的语言,你来想一想,如果想出来告诉老师。

三、学习歌曲。

1、学生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

2、按节奏读歌词。

难点:最后一句的十六分音符和延音线的三拍节奏要准确。

解决:拍手满练,老师帮着数拍子,并模仿老师的节奏。

3、演唱歌曲旋律。

4、学唱歌词。

5、随琴轻声唱歌词,学生边唱歌词边加入拍手。

6、重点点拨:大家想一想歌曲中的“蓬得得……”模仿的是什么声音?我们应该怎样唱呢?

7、银色的桦树林葱苍茂密,强壮的驯鹿来来往往,清清的湖水中河狸在自由穿梭,如此美丽的一幅画卷,请用你的歌声来表达你的心情,集体唱一遍。

四、表现歌曲。

1、乐器伴奏。

2、师:孩子们,让我们跟着这轻松愉快的音乐跳起来吧!学生跟着老师边继续听音乐边自由地创编动作。

3、师生展示。

四、本课小结,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银色的桦树林是那样美丽,把世界装点得这样多姿多彩,美好的世界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努力,让我们把这世界打扮得更美!

2、唱着歌曲律动伴随《银色的桦树林》音乐走出教室。

《如今家乡山连山》

教学目的:通过歌曲的学习,学会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颂家乡美好的歌曲,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分析:《如今家乡山连山》是一首民族风格的儿童歌曲,有五个大的乐句组成。

电教手段:钢琴、多媒体、口风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新授过程:

1、气息练习:图片上有一座山,山顶上那面小红旗的地方就是今天小火车开往的目的地。口风琴吹奏:1---|1111|2---|2222|……|7777|1----|| 要求:吸气深,均匀吐气,渐强。

2、发声练习: 来到山顶上,放眼望去,有一个村庄,让我们对着村庄唱唱山歌 5 — | 6.5 | 32 3 | 2 1|| 哎

3、从村庄传回了哈哈的笑声 ① 分声部口风琴吹奏 ② 口风琴高低声部合奏 ③ 声部代表吹奏,其余学生分声部演唱 ④ 声部代表吹奏,其余合唱,体会分声部演唱 ⑤ 脱离口风琴,钢琴伴奏下声部合唱

4、歌曲教学

1、这样的笑声是谁发出的呢?初听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回答笑声来自妈妈和她的孩子。

2、歌曲围绕主人公妈妈和孩子的一段对话来写,把歌词读一读

3、歌曲的空拍与间奏处,用口风琴吹奏出以下的音 第一个“0”吹奏 44

第二个“0”吹奏 66

间奏处吹奏 4 55

22

44

4 55 (歌曲为F调,口风琴吹奏为C调)

4、歌曲学唱及处理

① 前四句学唱:把母女俩的对话用歌声来唱一唱 处理:这些对话是由女儿转述出来的,应该用用怎样的语气演唱呢?欢快、跳跃的情绪,声音位置靠前,天真活泼的表情,说话似的演唱。其中第二句“家乡没有山”处理为中弱MP来演唱 ② “哈哈”笑声部分学唱:高声部代表女儿的笑声,低声部代表妈妈的笑声。分声部巩固各自旋律后合唱。 处理:妈妈发自内心的,开怀的笑。女儿活泼天真的笑。 连续17个“哈”唱出了歌曲最愉快的情绪,处理为中强MP的效果,尤其突出前半句的哈,演唱时强调 记号,跳跃地演唱,声音位置靠后。表情洋溢着笑容。 ③ 结束句学唱:孩子天真的回答让妈妈忍不住笑弯了腰。按读最后一句歌词并学唱。 处理:渐弱地演唱最后一句,“腰呀”两个字弱跳音演唱,并换气,“0”是妈妈亲了后小女孩害羞地低了下头,呦喂的前倚音也突出女孩子害羞的、有意思的感觉,并处理为弱P的力度结束全曲。 ④ 连唱全曲,要求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并对歌曲处理在全曲连唱时作出更大的要求。 ⑤ 表演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讲的是妈妈和小女孩之间有意思的对话的情景,请个别扮演妈妈和孩子,把情景再现在我们面前。

三、课题《如今家乡山连山》是不是真的指山呢? 小女孩说的山是指家家户户堆着的稻谷、粮食。歌颂祖国人人丰衣足食的景象,唱出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四、结束课

猜谜谣教学设计
《猜谜谣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