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设计案例(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27 08:34:51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体育教学设计案例

体育教学设计案例

——立定跳远与石头、剪刀、布

案例教学背景:

长期以来,学生爱好体育活动,但不爱体育课的现象很多,这与沉闷、单调的体育课教学有关。教师面对一个个活泼可爱的个体,面对一个个不同条件又有明显差异的学生,该如何应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人人享受体育与健康的乐趣。课程标准给了我新的启迪: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让初中学生在体育课上能痛快地玩,而且玩中有学,“乐学”这将是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案例情景描述:

我在上立定跳远的新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我采用了多种练习方法;分解练习、分组对比练习等。可在练习中,始终有些学生不感兴趣,心不在焉,有的居然玩起了自己感兴趣的“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看到他们满不在乎的样子,我又气又急,可看到他们玩游戏时那欢乐专注的神情,我不由自主地想,怎样才能把他们玩游戏的这股劲头用到练习当中去呢?

想到这儿,我灵机一动,立即整队,不但没有批评那些学生,还号召学生像他们那样,两人一组玩“石头、剪刀、布”,但不是简单地玩,而是加了一个条件,即赢了的学生,用立定跳远动作向前跳一步,如此反复,谁先跳到终点为胜。这一下,学生的练习兴趣倍增。两个人一组自由组合,练习时争先恐后,没有丝毫松懈,并且为了取胜,在往前跳时,基本做到用力蹬地向远处跳出,这比我一味口头强调,效果强出百倍。

后来在练习中,我又发现,有的学生经常取胜或失败,积极性有所下降,我就规定,每做完一组练习,可以交换同伴,重新比赛,这样学生就能一直保持一种较高的练习兴趣,并坚持到底。

练习几次后,我问学生:“你们玩得高兴吗?”大部分学生都说高兴,满头大汗也不觉得累,其中一些学生就问我输多赢少的原因。我便趁此机会问他们:“你们说呢?”学生都踊跃发言,有的说是“猜”的结果导致的,有的说是每一次跳得不够远造成的,我对他们的发言做了小结,“猜”的结果是导致输多赢少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有的同学动作不到位,每次跳得不够远。接着他们就迫不及待地问我怎样才能动作做到位跳得远呢?我顺势引导他们:老师做示范,你们看怎样做是对的。于是,我做了几次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看完后, 我让学生回答怎样做动作才是对的?学生有的说要蹬地有力,有的说要跳起来,有的说打开身体收腿,等等。我高兴极了,表扬了他们,希望在练习时要用力蹬地、收腹向远处跳出,。 案例反思与讨论: 本堂体育教学课中的突发事件,违背了我的教学设计本意,但我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平心静气地面对,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了师生间的冲突,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观念上的自觉应用,将学生的兴趣、需要放在了首位。同时我能够巧妙地利用该事件,因势利导及时转变被动局面,很好地运用了教学的艺术,把握了教学的主动权。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灵活、巧妙地处理“剪刀、石头、布事件”,并使其较好地为实现教师本课目标服务,变被动为主动。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每个教师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如果教师不能灵活巧妙地处理这些问题,就会造成僵局,伤害学生的情感,有损教育威信,妨碍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为了提高教育效益,避免教育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挫折和失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教育机智。

众所周知,体育的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受教师、学生、环境诸因素的影响,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体育课教学充满着各种变化和突发事件。传统的体育教学关注的是课堂教学流程,强调顺着教案走。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学生思维变化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学生对课程的多元化反应和个别差异等价值取向,使体育的课堂教学中不可控因素增多。现代的体育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强调顺着学生的思维走。体育教师不但要有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而且要灵活果断的采用恰当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推进教学发展的进程。教学机智在当今课改新课堂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体育教师要自如的驾驭课堂这个复杂多变的动态系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掌握和运用教学机智。 运用教学机智驾驭体育课堂突发事件:

一、消除外界干扰

体育教师凭借教学机智,通过借题发挥,因势利导,就能化不利为有利,化消极为积极,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化解课堂问题

教师运用教学机智,通过目光暗示、言语点化,既可以及时把各类课堂违纪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不良行为在学生中进一步蔓延;又确保教师始终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从而使课堂问题圆满解决,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三、驱散学生疑云

具备机智的教师能迅速作出反应,信手拈来,巧妙解答,及时驱散学生心头的疑云,使学生亲身感受教师的魅力,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补救教师失误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有时难免会出现失误。最常见的是示范动作不能一次成功。面对已经产生的失误,教师既不能掩盖,更不能强词夺理,耍诡辩术,而是应该充分运用教学机智,通过坦率纠错、自我解嘲等多种方式巧妙加以补救,从而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五、弥合双边关系

体育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往往机智灵活,能以宽厚的态度对待学生,努力消除紧张的双边关系,使师生沉浸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

六、激活教学气氛

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脑子灵活,使出浑身解数,努力营造健康活泼的教学气氛。只有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接受教学,获得知识;才能使教师思维敏捷,讲课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使教师主导作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教学机智体现着教师的风格与教学水平的成熟程度。这种成熟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磨练出来的,课堂教学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在教学中摸索,具备自己独特的教学机智,让我们的教学水平凭借着教育机智这个阶梯不断提升。巧用教学机智,妙语育人生花。

推荐第2篇:高一体育教学案例设计

高一体育教学案例设计

发布者:王晓峰 发布时间: 2012-8-17 15:30:26

教学班级:高一(14)

课题名称:接力跑交接棒教学(身体素质)

授课时间: 45 分钟

一.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高一学生身心发展日趋成熟,兴趣广泛,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接力跑为田径运动中不可缺少的项目但是具备了学习起来枯燥可变化性较少的特点,所以在课上不定时的通过小型比赛竞争的的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

二.教材分析

田径运动中的接力跑是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中重点学习部分。接力跑是田径单纯跑步的一个升级,是唯一一个多人配合的径赛项目,本课教学内容是接力跑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的是接力跑的交接棒。交接棒在接力跑运动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好的交接棒配合能够决定接力跑的最终结果。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都能了解接力棒的知识。

2、85%的学生能正确掌握交接棒的手型及交接棒的动作的要领。

3、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教学策略

通过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让学生在零压力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交接棒的动作要领。

本节课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有:

1、由于是初次接触接力跑项目,先给学生讲述某届奥运会中的接力跑的历史故事,采用引导法让学生较快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2、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重复练习方法让学生牢记技术动作,同时结合示范讲解及纠错让学生把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3、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了游戏和比赛的方法,让学生学的开心的同时让学生在游

戏比赛中掌握技动作要领。

五.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

体育委员整队,清点人数,老师安排见习学生,通知本节课教学内容。

(二)准备部分

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围绕操场慢跑一圈,结束后由体育委员带领做热身运动,老师一旁监督让学生知道热身运动的目的和好处。

(三)基本部分

首先教师与一学生配合讲解示范了下压式传接棒的动作方法,重点演示了交接棒的手型,并指导学生集体模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学生错误动作及时纠正。接着通过抱团小游戏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四人一小组,组织学生分组尝试原地传接棒练习,并提醒学生在练习中要学会相互纠错,以提高练习质量。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邀请一组练习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演示,演示要求以第一棒右手持棒为例,通过下压式传棒给第二棒学生,并且给予声音提示(例:“给”,“接棒”等),在听到提示后接棒学生左手向后伸直,掌心向上虎口朝外准备接棒,再通过该方法由第二棒学生用左手传给第三棒学生,第三棒学生右手接棒以此类推,演示完一次后学生交换位置再演示一次,教师鼓励其他学生针对演示的情况发表自己的意见。演示完后再次组织学生分组练习跑动中传接棒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练习,提示交接棒的正确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在练习结束后安排了十字接力的小型比赛,通过学生与学生的竞争,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交接棒技术,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运动的快乐。

结合教材内容,在游戏结束后安排学生做身体素质练习俯卧撑,10个一组,练习两组。

六.结束部分

教师播放舒缓的音乐指导学生进行放松活动,让学生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放松肢体,调节心情,然后组织进行课堂的回顾与总结,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整堂课的结构清晰,重点明确,通过一些小的比赛贯穿整堂课,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基本实现了现如今已学生为课堂主体的理念。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把一个专业的技巧动作,只花一节课来学习,学生的掌握程度肯定不够,交接棒技术的要求不够细致,练习的密度不够,缺少实战来让学生提高团队的配合。

推荐第3篇:体育教学案例

体育教学案例分析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我承担了初一新生的体育教学任务。因此,广播***的教学就成了这学期的首要教学内容,广播***无论从教来讲还是从学来说都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所以,圆满完成广播***教学的前提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仅以我的一节体育课的教学过程来说明我是如何进行广播***教学的。

1、准备部分

在这部分里我主要采用激发兴趣导入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我的课堂升温,具体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分级进行趣味游戏,并以此达到热身的目的。因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是比较 “稚嫩”、孩子气还很重,适当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基本部分

因为广播***有硬性的教学要求,注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书面要求进行教学,所以除了尽量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外,我依然采用了传统的完整示范—分解示范、讲解教学—完整教学的模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分的强调“教”,而是“教”与“学”并重。在动作传授完以后,我让同学之间分组练习、讨论,互相纠错,以此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能力,并让动作完成好的学生进行示范领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能力。因为我们的学生在上课之前都已经分组,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学生相互攀比的心理,让他们分组比赛,看哪组同学做的规范,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我全程指导及时发现错误动作,在错误动作未成型之前就把它纠正过来。

3、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比较简单,只是一些课堂的常规,让学生总结点评一下这节课的收获,表扬做得好的学生,鼓励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学生,让其在课后加强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不仅教学经验比较欠缺,在管理学生方面也不能达到完美的要求。广播***的教学内容基本完成,教学效果比较理想,但是在难度较大的教学教程中,总是有个别的学生调皮捣蛋,在处理问题学生的时候,我基本都采用了微笑处理,效果不是理想。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应该在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用区别对待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初中体育教学案例分析

默认分类 2010-01-14 20:28:06 阅读897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初中体育教学案例分析

任务: 设计勇敢者之路

目标: 通过这个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增进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通过比赛,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

场地器材: 一个篮球场、体操垫四块、跨栏架四只、长板凳四张、跳箱四付、体操凳四张( 2米)、标志物四个。

活动形式: 全班分四组讨论、设计、比赛

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将所需的障碍器材放置到位,分别是钻过跨栏架、走过体操凳、跨过体操垫、跳过长板凳、越过跳箱,并检查各器材的牢固性和安全性。如下图:

教学过程:

1、任务活动前教学。

①、在准备活动或一个内容之后,将学生组织到障碍跑场地上。

②、教师讲解、示范过障碍方法,学生分组依次做尝试性练习。

③、分四组进行过障碍比赛,教师评价、引导比赛情况。学生讨论小结,并改进方法。

2、教师下达设计“勇敢者之路”任务(在规定的范围内,自行设计障碍物的放置顺序和距离);学生分四组进行讨论、设计后,对障碍物按设计的方案进行放置。

3、在新设置“勇敢者之路”上进行接力比赛。

4、讨论:“怎样摆放障碍物最合理,通过速度最快”?

5、各组进行调整方案,再比赛,最后评价。

教学反思:

1、通过教与学,学生基本上溶入到课堂氛围中去,大多数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与兴奋度。特别是在各组自行设计的障碍跑中,使课堂推向了高潮。

2、本教学,改变了以往一贯由教师做主的传统做法,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让学生自己来设计,让学生自由地发挥,让他们体验自己是课堂的真正主人。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下达任务后,各组学生能发挥聪明才智,集思广益、畅所欲言,直至协调统一,所设计的方案各不相同,但都有自己的创意说明。

4、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和挑战自我的意志品质。学生在讨论、设计方案过程中,就要考虑服从整体的利益;通过反复的比赛中,在大家的助威声里,战胜了困难,战胜了自己,战胜了胆怯,增强了自信。

5、应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体质的差异性,而给出相同的障碍标准,个别困难学生(特别是小个子女生)在过跳箱时,在爬不过去后,采用绕箱方法取之。教师对此应利用体育比赛公平、公正的精神和做人的品质来教育,或者每次一人跑改为两人合作跑(以最后达到的人作为交接棒)等。这可以避免类似现象的出现,同时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推荐第4篇:体育教学案例

体育教学案例

一、背景落实《体育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他们的认知规律,创设春天郊游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场地器材的设置,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与氛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让学生在积极的练习过程中展示学习的运动技能,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创新中体味快乐。本节课选用教材为“单脚起跳、双脚落地”和游戏。在教学中进行大胆尝试,情景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手法贯穿课堂。教学中注意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马上解决问题,活动中体验成功,评价中找到差距,确实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参与的乐趣。为达到这个目标,将其归纳为:“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这里的“练”是发展能力的手段,而“乐、动、玩”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生动体验。

二、案例介绍:

小学二年级

(一) 学习内容:

(1)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

(2)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二)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歌舞中做出基本跳跃的动作。

2、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活动。

(三)教学设计:

让每个学生通过唱中游、游中练感受到愉悦,在愉悦中初步掌握"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简单的动作方法,同时在激活思维、拓展能力过程中体验合作

创新、成功时的心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四) 片段介绍:

1、调动情绪,激发兴趣。

⑴ 课堂常规,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

⑵ 小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随音乐跟教师一起跳舞。

2、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⑴ 跳跃: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⑵ 唱儿歌→进入情景→探究学习→自主学练→知识技能评价。⑶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技能。

3、激活思维,拓展能力。

⑴ 小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创编各种跳的方法。

⑵ 唱儿歌→分组游戏→能力拓展→创新能力评价

⑶ 学生展示创编内容。

4、稳定情绪,恢复身心。

⑴ 放松:听音乐、师生共同舞蹈。

⑵ 小结:师生共同讲评。

三、案例分析

1、这节课教案编写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1) 本课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利用各种游戏创设情景,用音乐贯穿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思、思中创,即玩中有所得,从而充分感受到自主与合作的乐趣。

开始上课时,就用小游戏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的快乐。游戏开始了,教师亲切自然的描述:“秋天是蓝色的,晴朗的天空碧蓝碧蓝,一群小鸟飞过来,让我们和小鸟一起飞吧”。孩子们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着欢乐的小鸟自由的飞翔,有独自飞的,有成群飞的„..仿佛进了鸟的天堂。“嘟”一声哨响,教师迅速做出了集合的手势,孩子们快速跑向教师,学生们在慌乱中总算把队伍站好了,但有两个小朋友却找不到自己的位子。教师故作急切的样子说:“这两只小鸟迷路了,谁能帮他们找到家?”大家很快帮助两个迷路的小鸟找到了自己的家。

(2)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和创新意识。在学习方法上,运用了自主学习方式,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能和拓展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把教材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3)在跳跃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目标分层化、组织游戏化、学生个性化,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尽情玩耍,享受其中的乐趣,通过想象进行

各种创编练习。随着音乐发出不同动物声音节拍,小朋友们一会儿是踏着沉重缓慢的脚步模仿搬运木头的大象,一会儿又成了蹦蹦跳跳活泼可爱的小白兔,一会儿又变成了活跃的青蛙,一会儿又变成了一群顽皮的小猴,有学生喝道“老师!我是孙悟空!”紧接着两手撑地翻起“小筋斗”,引得小猴们哈哈大笑„„通过这一小游戏,把游戏和体育教材有机结合,构成了新的教学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中去体验的积极性,体现了“快乐体育”的思想。因为成功与失败都是收获,酸甜苦辣都有营养,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亲自体验各种活动的感受。教师尽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让学生有选择的练习,自我展示风采,学生的自主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有了求知、求学的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2、玩中乐,中乐学,学中思,思中创,创佳绩。

为了突破学生被动接受较具常规传统的教学模式,,用音乐贯穿全课,让学生更早地进入角色,然后,教师再根据教学效果进行适当的点缀(提示),使动与静、张与驰、快与慢有机的结合,控制好整个教学节奏。学生们既有原地又有行进间和转方向的动作,既有站着又有坐着,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进行队形变化。小游戏的设计更是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始终处在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分享快乐。

推荐第5篇:体育教学案例

体育教学案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评论:0

 浏览:279

 RSS:0

文章类型:原创 发表于:2009-5-14 11:00:32

一、案例背景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观念影响下,教师填鸭式地教 ,学生被动地学,再加上体育达标考试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出现了随着年龄增长,喜欢上体育课的人数呈下降趋势的现象。特别是初中三年级女生上体育课时出现无精打采,畏难情绪较大,借故请假较多等等。我认为体育课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很有兴趣的一门课,但是由于体育课的教学理念过于陈旧,内容单调重复,方法简单缺乏新意,学生渐渐对体育课的兴趣降低,最后还可能对体育课产生一种厌恶心理,尤其是初中三年级女生。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在教学中尝试对于不同的身体条件用不同的体育游戏来促进体育教学,以此来提高女同学的体育课学习兴趣。

这是开学初的一个单元一节体育课 ,教学内容是身体素质恢复性练习,重点是提高学生灵敏素质。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男女生都安排了体育游戏内容。

二、教学过程

教学背景:初三( 2)班,女生26人普遍身体素质较好,活泼好动,有几个还是体育特长生和班级的体育骨干。

课堂上: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 ……

学生:不是 “贴膏药”吧(小声地说)。

教师:不是,是个新游戏,方法是:所有人围成一个圈并且编号;老师喊一个号后将一个篮球高抛;其他同学跑开;被喊中号的同学上来拿球喊停;然后用球滚过击打其他同学;打中后交换角色,不中继续。

同学们高兴地去玩去了。五分钟后 ……

学生:(大声地)老师换一个吧,这个不好玩。

教师在想:这帮女生还挺挑剔!再一想,也难怪,这些女同学中有三个是体育特长生,还有好几个身体素质也不错,这个游戏对于她们是有点简单了。索性给她们换一个男生的项目 ----“打猎”。不过这个游戏要求比较高,不知道她们行不行。

教师:好吧,我们换项目。大家听好:前排同学围成一个大圈,用排球击打圈内的同学,圈内的同学自由奔跑躲避,击中者退出,如果接住可以重新进来一个;直到全部击中后交换。

场面一下子热闹起来,同学们奔跑、跳跃、躲闪,欢声笑语不断。被打中者也兴奋的大叫。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行!没想到这个游戏你们做得还真不错。

学生甲:老师,我觉得还是简单了,还有没有更难的。

教师:可以。只要将排球换成两个或者三个;记住:必须注意力集中,视野开阔、反应要快;当然也要注意安全。

学生乙:不行,别换了,受不了了 ……

游戏还是增加难度了,而且效果很好。学生们哄堂大笑,被打的同学也是乐不可支。哈哈的笑声弥漫在空气中。只看见学生满场飞,夹着尖叫声和笑声。

教师用一种满脸喜悦的神情看着学生,在想:看起来温文尔雅的女生,想不到她们是那样的活跃,真有种自叹不如的感觉。

教师反思:游戏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在这节课同学们真正体会玩在其中,乐在其中。有时候女生表现出来的懒散畏难,是对你讲授的东西不感兴趣,而并不是对体育活动没兴趣,那欢笑就是最好的证明。实际上体育课的标准就是两个字: “笑”和“汗”。

三、课后评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有兴趣,否则活动的效率就难以提高。忽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锻炼身体的习惯就不会养成,更不会奠定终生锻炼的习惯。实践说明:一成不变的东西会令人生厌,只有在实践和创新中、才能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要改变传统单

一、枯燥的体育教学方法,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做到因人而异。作为教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积极、主动地得到锻炼,从而提高上体育课的兴趣呢?通过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这么几点:

1、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创新意识。要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超越常规,更大胆地、独特地运用有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2、加强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以自由发挥、大胆创造的广阔的空间。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去真正实践,去参与,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少批评多表扬、多鼓励、多肯定,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3、教师要多提供给学生展现机会,表达自己的独立个性。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让每一位学生在点滴中取得进步,享受到参与运动和自我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一点的成功和喜悦,在成功和喜悦中不断提高对体育的兴趣。

推荐第6篇:体育教学案例

团结自主 快乐合作

背 景:

合作学习是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期以来,农村学校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研究较少,运用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能给学生自学、自练、自调、自控等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我们必须寻找和探索新的体育学习方式,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进行尝试。为此,我结合我校初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尝试,主要是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进行探索,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合作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更具有多层性和主动性的特点,学生能接受多个层面的信息,大大地加强了学生对知识、信息、情感、技能的充分交流。学生在合作小组中相互倾听、观看和帮助,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起到教师讲解、示范所达不到的效果。教师借以充分优化教学组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案例过程

(一):

本节课中重点内容是立定跳远。刚开始时我采用了传统的集体练习模式,可还练不到3组,就有学生反映:“ 李老师,太累了„„,很没劲的„„!”。还有的说:“„„太单调了„„!”听到这些话我立刻想到:对呀!这又不是运动队训练,应该改变一下方法。随即

我就对学生说:“那么,我们改变一下方法好吗?”听到我的话,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示赞成。之后,我就把学生分成了八组(不分水平高低),每组安排水平较高的学生任组长,而且要求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尝试性练习——讨论——练习,一定要发挥小组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练习,效果确实不同,气氛很热烈,有许多原来成绩较差的学生最后都能有8—15cm不同层次的提高。而且,技术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课后,还有学生问我:“李老师,下次课我们还可以这样上吗?„„!”

案例过程

(二):

在技巧——远撑前滚翻(5—3)一课中,我采用了分组形式:A(a

1、a2)组为水平较差组,B(b

1、b2)为水平较高组。在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时,我要求B组同学先观看A组同学演示。在随后的练习中要求A组同学通过观看B组同学的演示,由各小组长带领,进行讨论、分析A组同学的技术,然后对照自己的技术,寻找自己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最后进行改进练习并做好保护与帮助。再次,要求B组同学在进一步完善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想练习,先由小组长组织结合本组技术特点进行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创意,并进行尝试性练习(做好保护与帮助)。通过练习,学生积极性很高,各小组都表现得很团结。特别可喜的是,A组的同学技术提高很快,有好几个被提升到了B组,而且,B组的同学也有较好的创想„„!

教学反思:

1.合作学习模式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展现了教师能围绕学生的“学”而教,并较好地发挥、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比教师单纯讲解、示范、反复练习的教学效果有了明显地提高。

2.合作学习改进了以往传统教学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形式,给学生创造协作学习提供切实可行的条件。

3.采用“思考—尝试—结论—练习”的教学模式,注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想一想”“练一练”“问一问”“试一试”,寻求自己解决问题方法。

4.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人所追求的结果不仅有益于他自己,而且也有益于小组的其他成员。合作的努力,使得学生们都投入了一种追求互利的活动过程中,大家拥有一个共同的命运。在合作学习情境中,通过共同制订学习计划,协作互补,共同努力,共同提高,从而达到整体优势,况且在体育运动中,很多项目必须通过合作配合,才能够完成。因此,学生为了完成某个任务或达成某个目标,就必须具有协作意识。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自控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5.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为了共同争取小组的胜利或荣誉,就需小组每个成员都要进步,而这就是在小组成员中建立了良好的人

际关系。小组成员相互帮助并肯定在进步中小组每个成员的价值,致使差生受到了其他组员的尊重,提高了差生的自尊心,有助于学生,特别是差生尊重需要的满足。

6.合作学习注重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在充满温情和友爱的宽松学习环境中互相交流,协作学习。通过学习活动满足学生的“乐趣”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这样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易改善学生间关系,养成与他人平等相处的良好习惯。

初中体育课篮球教学案例

八年级 佟海峰

教材分析: 《篮球》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体前换手变向运球是篮球中应用最广泛的运球变向技术。它简单实用,经常练习可以提高运球突破能力,提高手控球能力和手脚协调配合程度。在本节教学中、手脚协调配合与保护球动作. 教学背景: 篮球运动很普及,有着广泛综合性很强的健身娱乐游戏。它能有效培养参与者的高度协作精神和默契配合意识,它是在规则约束下进行的,有利于养成遵规守纪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因此,篮球运动是体育与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我校经济欠发达,校园场地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实施新课程和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典型素材。 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可塑性大、好奇心强。本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篮球基础。但水平参差不齐,身体素质发展还不平衡。

他们对篮球较感兴趣,但自制力较差,注意力容易转移,体育锻炼习惯尚未形成小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有待培养。 设计理念:

新课程中的体育教学应“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设计思路:

1、情景导入。用CUBA主题音乐《相信自己》烘托气氛,使学生一到球场就精神振奋,跃跃欲试。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合理的布局,结学生尽可能大的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

2、身心准备。通过游戏“抓尾巴”体会身边的变向,通过“跟我学”感悟运球的变向,使学生身心得到充分的准备,为下一阶段学生打下基础。

3、技能学练。从原地的体前换手变向运球,到行进间的体前换手变向运球;从无人防守下的体前换手变向运球,到消极防守下的体前换手变向运球,再到一对一体前变向运球突破上篮,逐步巩固技术,最后安排小组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循循善诱,环环相扣。

4、整理放松。听音乐放松练习,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结束新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篮球运动的锻炼价值,培养参加篮球运动的兴趣与爱好。

2、初步掌握体前变向运球技术并能运用这一技术摆脱防守。

3、有创新、敢于表现自我,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场地器材: 篮球场两块、篮球40只、小垫子(障碍)20张、录音机台、小黑板1块、挂图。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调动情绪。

师播放CUBA主题音乐《相信自己》。

师:同学们知道课前音乐是什么比赛的主题曲?

生:(大多数)CUBA。

师:同学们能列举几个你喜欢的篮球明星吗?

生:(七嘴八舌)姚明、巴特尔、刘玉栋„„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本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项新的篮球技术——体前换手变向运球,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科学训练,将来一定能为班队、校队的篮球队员。[有的学生还在为自己所喜欢的明星而争论,有的学生若有所思憧憬着美好的蓝图,有的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达到了调动情绪的目的。]

二、身心准备,诱发兴趣。

1、“抓尾巴”游戏。

师:在上篮球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下“抓尾巴”游戏,好不好?

生:好!

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规则、要求及注意事项,特别强调安全。

学生分四大组一对一分别在四个半场区域进行游戏。

[学生区域散点尽情游戏,一个个反应快速、灵活机敏、既激发了兴趣,又为有球变向做好了身心准备。]

2、“跟我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随着《灌篮高手》的音乐、节奏来做“跟我学”。学生很急切地拿起球跟着教师做动作。

[这一活动指在让学生熟悉球性,发展左手运球技巧,增强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进一步为变向运动做好准备,教师可以先做几种主要的球性练习后,启发学生自创球性练习,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三、循循善诱,掌握技能。

师:同学们能不能在原地左手运3次后换到右手3次。(师生示范原地体前换手变向运球。)

生:简单了。(绝大部分学生能完成。)

师:很好,接下来,请同学试一试在行进中完成换手运球。(师先示范行进间体前换手变向运球。)

学生分成四个区域,由运球走逐渐过渡到运球跑来完成体前换手变向运球。

(学生刚开始练习很认真,但练习一段时间后热情逐渐下降,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改变练习方法。)

师:好!刚才同学们都练习得很好,但是哪位同学能回答我体前换手变向运球在什么时候采用?

生A:在突破时。

生B:在上篮时。

生C:在运球时。

生D:在遇到防守摆脱时。

(学生思维很活泼,众说有理。)

师: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尝试一下在消极防守时运球体前变向突破。

学生两人一组,分别在四个半场区域进行练习。

[学生练习很认真,一部分同学能完成老师的意图,但大部分同学体前换手变向运球遇到防守后不能完成或出现背向、侧向运球等不正确的动作。]

师: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挂图。

师讲解答疑,出示图解并进行示范,指出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改进技术动作,学生认真听讲、观察、相互讨论,指出相互间存在的不足,小组练习。(变向运球时动作要快,运球高度要降低,蹬跨、转体探肩要迅速,注意保护球。运球队员欲从左侧突破时,先用右手运球,吸引对手向右移动,这时运球队员突然用右手按拍球的右侧上方,向左侧变向运球,同时右脚向左前方跨出,用肩、腿护球,接着迅速换左手按拍球的后上方,运球超越对手。)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体前换手变向运球的技术,有些小组体前换手变向运球成功突破后上篮,而有些小组练习一定次数后兴趣有下降趋势。

四、巩固技术,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想一想,除体前换手变向运球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变向运球方式?看谁用变向运球成功突破上篮次数多。

学生开始练习,有些小组自动地相互挑战和比赛。

[这一环节指在巩固技术,拓展能力,展现自我。]

师:同学们,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我们将面临交通,通讯、环保、体育场馆建设等许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们相信,中国一定能出色的办好2008奥运会,请各小组利用球作道具,设计出我国各行各业“同心协力,举办奥运”的忙碌场面。

队伍散开,学生分组讨论,自行设计,友伴组合,积极参与,共同创造。他们设计出各种体育游戏和造型,如太极、八卦、五环等。 游戏方案——“同心协力举办奥运”。

全场设置交通、通讯、环保、安全、体育场馆建设等五人障碍,四组学生分别用体前变向运球穿过或绕过一个个障碍,到达对面,把球放成“2008”字样(第

一、

二、

三、四组分别搭成“2”、“0”、“0”、“8”的字样),然后 快速返回与第二个人击掌接力,先完成的小组为胜。

[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体前变向运球技术,磨炼了顽强拼搏意志品质,接受了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培养了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弘扬了优良的体育道德风尚。]

五、整理放松,恢复身心。

师:同学们,让我们随着“拍手歌”的音乐节奏一起唱、一起跳吧!学生们围成一圈唱歌和跳舞,身心愉悦,模仿动作,完全放松。

教师小结,点评。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布置课后内容,安排器材回收。学生有序归还器材。

[引导学生课后自觉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注意科学锻炼的方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有助于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课后反思:

本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技术动作,时间安排较合理,教学方法与手段比较科学,师生互动频繁,示范讲解的时机较适宜,学生人人参与,个个都动了起来。但在教学中也存在几点不足,对新的体育教育教学理念的认识不深,还没有完全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框架;语言讲解不够精炼,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不够;学生的思维还需进一步激活,学生之间与小组之间的自评和互评还需加强。

推荐第7篇:体育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新课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选择耐久跑为教材内容。通过耐久跑,发展学生有氧耐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坚持到底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但在以往的耐久跑教学中,由于教法手段单

一、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本案例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将定向运动引入课堂,进行耐久跑教学。采用比赛手段、游戏形式和自主、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在一节耐久跑的课中,我将定向运动引入到教学中,将学生男、女混合编为人数相等、男女生比例相同的四组(10人一组),然后选出组长。我给每组组长分发五张任务卡,布置好各组的任务后,组长根据任务再将队员分为5人一小组,组长安排好队员的任务后,学生们正在组长的带领下斗志昂扬地准备比赛。比赛开始了,在一个40米×30米的场地的四周分布了10个标志点,听到信号后,各组第一小组先出发,按照各自任务卡上的任务依次跑向5个标志点,到达各个点后并打卡(用彩色笔在任务卡上相应的标志点上画一斜杆)。“加油、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学生们个个争先,我也加入到学生的呐喊声中,为各组队员加油助威,还不断地提醒学生:“注意看清标志点在哪个位置,别跑错了”。各组未跑的五人也开始讨论等一下应该怎样跑才好。有几个组已经有两、三位同学完成任务回到起终点了,并把任务卡交给第二小组的同学,他们在边上还介绍经验和技

巧。各组第一小组全部回来后,各组第二小组立即出发,“加油、加油”,刚完成任务的第一小组的同学好像忘记疲劳了,也加入到这呐喊声中。

第一轮比赛结束,有的为取得胜利手舞足蹈,有的为失败而沮丧不已,学生个个都满头大汗。我抓住这一时机,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跑得快并花的时间又最少,完成任务的效率又最高。学生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讨论。有的认为没先找好标志点,而多跑距离了;有的认为前面速度太快,后程就没力气跑了;有的认为„„。学生讨论的气氛很热烈,教学效果非常好。讨论完后,学生们都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我对学生们提了几个建议,让学生再去思考一下准备第二轮比赛。

第二轮比赛开始了,比赛气氛比第一轮更加激烈,各组也重新布置了同学们跑的顺序,学生们都有自己跑的方法和技巧,各组的实力相当,不像第一轮实力相差那么大,学生们个个都在体验跑的乐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第二轮比赛结束,“同学们,老师最后还想让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到底要怎样跑好耐久跑?如果在现实中遇到相似的任务如何去完成?”比赛结束后,我又给学生出了两个问题。这时候,学生开始讨论起来。最后,我微笑着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耐久跑,运用新兴的运动项目----定向运动形式进行练习,通过练习,同学们也掌握了耐久跑的方法和技巧,同学们的热情也非常高,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提出好的意见的同学,让我们掌握了耐久跑的方法和技巧。所

以,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学习上敢于创新、敢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此时,同学们都露出了洋洋自得的神情,最后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本次课。

反思与分析:

新课标强调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将定向运动引入到课堂,进行耐久跑的教学,改变跑的形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体育课程资源,将枯燥、无趣的耐久跑教材变得主题鲜明、形式新颖。

通过这个小小的案例,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我们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思想。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愉快、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究与分析,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的主人。

教学案例

为落实《体育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他们的认知规律,创设春天郊游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场地器材的设置,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与氛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本节课选用教材为“单脚起跳、双脚落地”和游戏。在教学中进行大胆尝试,情景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手法贯穿课堂。教学中注意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马上解决问题,活动中体验成功,评价中找到差距,确实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参与的乐趣。为达到这个目标,将其归纳为:“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这里的“练”是发展能力的手段,而“乐、动、玩”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生动体验。 ㈠ 学习内容:

(1)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 (2)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㈡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歌舞中做出基本跳跃的动作。

2、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活动。㈢教学设计:

让每个学生通过唱中游、游中练感受到愉悦,在愉悦中初步掌握"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简单的动作方法,同时在激活思维、拓展能力

过程中体验合作、创新、成功时的心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这节课教案编写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开始上课时,就用小游戏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的快乐。游戏开始了,教师亲切自然的描述:“秋天是蓝色的,晴朗的天空碧蓝碧蓝,一群小鸟飞过来,让我们和小鸟一起飞吧”。孩子们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着欢乐的小鸟自由的飞翔,有独自飞的,有成群飞的„..仿佛进了鸟的天堂。“嘟”一声哨响,教师迅速做出了集合的手势,孩子们快速跑向教师,学生们在慌乱中总算把队伍站好了,但有两个小朋友却找不到自己的位子。教师故作急切的样子说:“这两只小鸟迷路了,谁能帮他们找到家?”大家很快帮助两个迷路的小鸟找到了自己的家。

玩中乐,中乐学,学中思,思中创,创佳绩。

为了突破学生被动接受较具常规传统的教学模式,,用音乐贯穿全课,让学生更早地进入角色,然后,教师再根据教学效果进行适当的点缀(提示),使动与静、张与驰、快与慢有机的结合,控制好整个教学节奏。学生们既有原地又有行进间和转方向的动作,既有站着又有坐着,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进行队形变化。小游戏的设计更是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始终处在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分享快乐。

教学案例

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为宗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自主创新学习;关注差异,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弹跳能力及掷远能力;增强上、下肢力量,提高学生的奔跑、反应能力。

教学内容:打兔子——垒球投掷------欢庆宴——愉悦身心

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过程顺利实现

本案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打兔子”“欢庆宴”等创新体验,来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本案例主要让四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验设计投掷方式,并以“打兔子”“欢庆宴”等集体竞赛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享受投掷乐趣之余,体验集体合作获取成功的喜悦心情,从而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二)淡化投掷教学的竞技性色彩,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的形式得以实现的。本案例淡化投掷技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进行“打兔子”的投掷动作创新体验与练习,既提高了投掷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引出了垒

球投掷的主要内容,实现了运动技能的教学。 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

本案例中,我始终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课堂,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整堂课的各项投掷、各项单脚跳的体验活动中。师生间没有隔阂,平等的对话呈现了一种民主氛围,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这样快乐的气氛中,我上了一节有趣的体育课,这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教学案例

一、教学理念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通过各种游戏最终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投掷方法,让其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创,给学生提供充分地自我展示空间。让学生和自己最好的伙伴一起来创编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增强其自信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材选择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目标

(一)激发学生兴趣,发展上肢力量、协调性及灵敏性,选择《原地投掷轻物》作为主教材。投掷是锻炼身体的主要手段,也是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保卫祖国所需要的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之一。因此,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也是本年级的重点教材,同时也是十分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

针对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利用旧报纸自制小纸球来作为本课活动的器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

运动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掌握正向投掷的动作方法,发展上肢力量和投掷能力。

身体健康目标:发展学生柔韧和反应、灵敏、协调能力。 心理健康目标:让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控自己的情绪,能与同伴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和游戏。

社会适应目标:在游戏活动中懂得尊重和关心别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肩上屈肘、协调用力、动作连贯。 难点:学生投掷远、准。 本课的特点与创新

1、变传统授课制为师生共同学习。

传统授课制只重传授,以模仿和身体练习为主,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体验,长时间引起学生厌烦情绪。本节课创设师生共同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培养自主精神。

2、变革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学生乐学。

课堂上改变原有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一种思想上放松、情感上愉悦的状态下主动练习。

场地器材:

纸球(每人自制一个);录音机一台;教师自制奖章(五角星、大拇指)数枚。

教学案例

一节体育课上,老师讲解、示范立定跳远的要领后,便让同学们自己进行尝试练习。有一半同学还掌握不好,老师便鸣哨集合准备给同学们再示范、强化。谁知道这时一声尖叫———“青蛙’ ”整齐的队伍顿时乱了起来。有的女生吓得躲在一边,更多的同学拥上前去围观。老师见势箭步上去,只见一个男孩子趴在地上用手戳一只绿绿的青蛙。青蛙一蹦一跳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这不是班上最调皮捣蛋的顾欣吗(体育课上他就从来没有老实过,立定跳远自己一点没学会又来搞这名堂’ ”老师正要发作,却又忽然发现了什么,便顺势引导学生———“同学们,谁能说说青蛙是怎样起跳的(”同学们睁大眼睛,都在认真观察。“青蛙起跳前双腿是弯曲的。”小顾欣第一个兴奋地喊道。“很好,观察得真仔细’ ”老师及时加以鼓励。“它起跳时后腿非常用力。”另一个同学答道。“非常好’ 再仔细观察一下青蛙起跳时是哪部分用力的(”李老师又问。“以前脚掌用力,而且它身体全部展开了。”小顾欣跳起来答道。“太好了’ 立定跳远的起跳和青蛙跳跃是一个道理。同学们,立定跳远起跳时的动作是两脚喜欢的绘画组或是手工组。) 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组。*要求:自由畅想,大胆表现,分工合作,创作出你心中最美丽最喜庆的作品。) 课件出示绘画、手工作品图片,并播放《春节序曲》的背景音乐。* 学生迅速进入构思创作之中,情绪饱满地制作、绘画,表现出自己的情感。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制作、绘画。在《春节序曲》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学生们沉醉在创作的乐趣中,很快便有几件作品呈

现在大家面前。*) 六* 评价交流,共同提高。师:同学们的绘画和手工作品很漂亮,每个小组都表现得很积极。我们把作品展示在前面,大家一起来欣赏、讲评。请说出你最喜欢的作品,并给作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生:我喜欢《拜年》’ 我喜欢《舞龙》,这幅画的颜色很漂亮’ 我喜欢那个形状奇特的春节的彩灯’ 我喜欢⋯⋯师:同学们的作品真是太美了,就连我也被这么美的作品陶醉了。大家的想象真丰富,你们都是美术的天才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这么漂亮的作品你想送给谁呀( 能把你的作品介绍给你要送的人吗( 生:我想送给那些远离家乡春节不能回家的人’ 我想把我的彩灯送给那些生活困难的老年人’ 我想把我的画送给春节还上班的叔叔阿姨们’ 我想把我画的《包饺子》送给春节不回家的解放军叔叔’ 我想⋯⋯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好’ 你们的美好祝愿一定会使他们度过一个快乐的春节。) 七* 拓展欣赏,课后延伸。师:让我们一块来欣赏过春节时民间的其他艺术。) 课件出示:民间艺术图片———民间剪纸、玩具、花馍等。* 最后让我们互相拜个年来结束这节课,好吗?在喜庆的音乐和学生互相拜年的祝福声中,结束这节课。

案例评析:

课堂教学中的许多突发事件,加以合理引导和利用,是很好的课程资源。李老师就拾起了这份资源,实现了这种转变。这一案例自然、生动地反映了老师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的成功处理,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机智。面对课堂上突如其来的事件,老师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平心静气地面对,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了师生间的冲突,表现

出师良好的修养。同时教师能够因势利导及时扭转被动局面,运用了权变性教学艺术,把握了教学的主动权,并运用迁移规律,灵活、巧妙地处理了“青蛙事件”,使其较好地为教学服务,变被动为主动,体现了李老师的聪慧和较好的应变能力。

教学案例

本课选自六年级体育教材《原地投掷和障碍跑》。课的开始) 开始部分* :在一曲激情豪迈、节奏感强的军歌《当兵的人》伴奏声中,进行队列、游戏、徒手操三项内容的准备活动。学生在乐曲声中感受着军人的豪情和朝气逢勃的精神风貌,从而以斗志昂扬的情绪状态进入军训操练———投掷“手雷”练习和障碍跑教学中。基本部分:分成人数相等的男、女生各两个“班”进行攻城) 原地投掷手雷和送“弹药”上前线) 障碍跑两个内容的操练。要求学生在操练过程中发挥军人特有的勇敢、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果断、严肃认真的作风,同时在操练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最佳的角度把手雷攻入对方城区,以最快的速度送“弹药”上前线。课的尾声) 结束部分在欢快、喜悦的《打靶归来》歌声中圆满结束军训任务) 教学内容。

案例评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较为枯燥的田径投掷项目。教者在教学设计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把它创设成一个以军营军训为线索的教学情境,围绕“激趣—展趣—持趣”组织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配以适宜的军歌渲染气氛,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这种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尽快地进入“角色”,在尽情的“玩”中入趣、入情、入境,逐渐从“玩”的心态向有意主动的学习过渡,使这堂课达到“课开始,情趣生;课进行,情趣浓;课结束,情趣存”的

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中乐学、会学,融“快乐体育”于教学中。同时在创设军营情境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渗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

义教育和国防教育,体现了“育体就是育人”的教育思想。通过此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体育课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技术、技能,更要让学生身心愉悦,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去获得知识、增进健康。情境教学法便是这一主旨的体现之一。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适当采用情景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在情境中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多种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教 学 案 例

宋健民

推荐第8篇:小学二年级体育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二年级体育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自己控制能力较差,但是

低年级小朋友具有好动、好玩、等特点。所以,抓住这点在学习的

形式下,为学生提供练习、观摩、通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

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使教、学、练有机的结合起来。充

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教案

教学进程

三、反思及点评

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

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

推荐第9篇:小学四年级体育教学案例设计

小学四年级体育单脚起跳、双脚落地教学案例设计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单调、枯燥的学习氛围,而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展示、体现自我。充分体现一个中心、四个特点。以让学生自动学习,积极实践,努力创新为中心,结合体育学科突出四个特点。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通过唱游形式进行体育教学,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习成绩,激发学习兴趣,已逐步成为体育教师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案例介绍:小学四年级班

㈠ 学习内容:

(1)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

(2)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㈡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歌舞中做出基本跳跃的动作。

2、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活动。

㈢教学设计:

让每个学生通过唱中游、游中练感受到愉悦,在愉悦中初步掌握"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简单的动作方法,同时在激活思维、拓展能力过程中体验合作、创新、成功时的心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㈣ 片段介绍:

1、调动情绪,激发兴趣。

⑴ 课堂常规(略),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

⑵ 小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随音乐跟教师一起跳舞。

2、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⑴ 跳跃: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⑵ 唱儿歌→进入情景→探究学习→自主学练→知识技能评价。

⑶ 学生唱一编一跳一练一评,在活动过程中掌握技能。

3、激活思维,拓展能力。

⑴ 小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创编各种跳的方法。

⑵ 唱儿歌→分组游戏→能力拓展→创新能力评价

⑶ 学生唱、唱→创、创→评、评,展示创编内容。

4、稳定情绪,恢复身心。

⑴ 放松:听音乐、师生共同舞蹈。

⑵ 小结:师生共同讲评。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学反思

1、这节课教案编写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⑴ 本课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利用各种游戏创设情景,用音乐贯穿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思、思中创,即玩中有所得,从而充分感受到自主与合作的乐趣。

⑵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课堂上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我表现,努力创新,从而在课堂上教学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教师的补救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都有所得,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和创新意识。在学习方法上,运用了自主学习方式,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能和拓展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把教材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⑶在跳跃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目标分层化、组织游戏化、学生个性化,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尽情玩耍,享受其中的乐趣,通过想象进行各种创编练习。通过小游戏,把游戏和体育教材有机结合,构成了新的教学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中去体验的积极性,体现了“快乐体育”的思想。因为成功与失败都是收获,酸甜苦辣都有营养,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亲自体验各种活动的感受。教师尽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让学生有选择的练习,自我展示风采,学生的自主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有了求知、求学的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2、玩中乐,中乐学,学中思,思中创,创佳绩。

为了突破学生被动接受较具常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巧妙地采用各种小游戏的形式,用音乐贯穿全课,让学生更早地进入角色,然后,教师再根据教学效果进行适当的点缀(提示),使动与静、张与驰、快与慢有机的结合,控制好整个教学节奏。学生们既有原地又有行进间和转方向的动作,既有站着又有坐着,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进行队形变化。小游戏的设计更是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始终处在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分享快乐。

推荐第10篇:体育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

一、基本概念题

1、体育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体育教学的问题,确定体育教学目标,建立解决体育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法,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体育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体育教育学为理论基础。同时,它也是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体育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如体育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目标、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之间的本质联系,并通过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来协调、配置,使各要素有机结合以完成体育教学系统的功能。

2、体育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构成: 体育教学主体对象、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策略、体育教学评价构成现代体育教学设计的五大要素,也是新课程教学设计过程的共同特征要素。

3、设置教学目标的要求:深刻理解课程性质,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五个目标并重,充分体现身体练习为主的三维健康观;目标制订要具体、明确、有层次和可操作性;学校设置教学目标时,应考虑主体发展目标。

4、初中体育教学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方法: 表格式、文字式。

5、水平(学段)计划制订的基本要求: 考虑各领域目标实现的整体性、考虑内容标准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性、熟悉内容标准目标之间的关系、遵循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按“实践性、灵活性、综合性”原则安排教学内容的时数、对内容标准进行统筹安排。

6、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的要求: 预先确定各项教材的排列方法、每次课教材的安排要考虑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一学期教材的安排要处理好纵横关系、各项教材的安排应考虑季节性。

7、教案:它是根据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安排和要求,参照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并结合学生、场地、器材、组织教法、学法等实际情况制订的一节课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反映出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思想、业务水平、教学技巧和工作态度。课时计划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师备课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最终形式。

8、案例: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

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一般是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角度来描述,涉及学生是如何按照学校管理者或教师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步一步向前运行的。

9、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从广义上来说,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简答题

1、现代体育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由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受到了挑战,新的教育教学思想逐渐成为主流,从而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法等发生了新变化。这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调促进学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过程。

2、教学设计的一般特性指的是什么?

答:现代体育教学设计应具有如下的一般特征性:体育教学的设计、开发、传递和评价是建立在系统理论基础之上的。创造性地分析、解决体育教学问题是系统理论的核心内容;体育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对整个教学体系环境的分析上。即从体育需要分析中确定问题,形成体育教学目标。不管选择什么教学

内容、采用何种方法,只要有助于达成学习目标就行;)体育学习目标是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的,这就使师生双方对体育学习产生的结果都很清楚,便于学习者主动参与体育学习过程,并使体育教师对学习是否发生进行准确判断,为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可测定的标准;对体育学习者的了解是教学设计成功的必要因素。对他们进行特征分析是体育教学设计学习者和关注“学”的具体体现,必须强调体育教学设计是以体育学习者的学习为出发点的,关注的是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体育教学设计研究和工作的重点放在教学策略的计划和媒体材料的选择与开发上,即如何实施成功的教学;评价是设计和修改过程的一部分。由于体育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为了达到体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设计策略必须经过多次反复的试行和修改,注重形成性评价,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自身知识、技能、体能、情感、态度、习惯和能力的发展上。

3、体育教学过程的要素以及包含的内容是什么?

答:体育教学主体对象、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策略、体育教学评价构成现代体育教学设计的五大要素,也是新课程教学设计过程的共同特征要素。

4、体育教学设计者的素质能力的内容应包括那些?

答:一般素质的要求:头脑机敏、善于学习、乐于进行细致的脑力劳动;好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能分析复杂问题并能辨别关键因素;热爱体育教育事业,对工作有责任感,敢于做出决策并承担责任,具有排除困难、克服挫折的信心和能力;待人诚恳,关爱学生,并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勇于改革和创新,并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较强的时间观念,能掌握教学设计进程。

专业性的基本素质要求:有较扎实的教育、教学、心理、传播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体育专长;一定的体育教学经验,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有较深的认识;熟练掌握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际操作机能;具有科学管理的知识与技术。

5、试述水平(学段)教学计划制订步骤与方法。

答:1)认真学习和钻研课程标准,特别是水平四各领域水平目标提供内容和学校选教材的教科书(包括教材和教师用书),明确各项内容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分析这些内容与年级设置的关系,确定测定目标、难易等,考核项目和标准。

2)根据年级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提出和确定各学年的教与学要求。

3)计算学段教学总时间,按照教学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和本校的行政力,每周3课时,每学期一般不少于16周的教学时数,则全年为32周,96课时,三年累计288课时。适当留出2—3周作为机动时间(包括考试和学校活动)。

4)选择各学习领域水平目标四内容,预计时数比例。

5)将各学习领域水平四内容及各学校教师自行选择的内容,合理分配到各个学期中去。

6)考虑学校场地器材实际条件,充分挖掘学校课程资源,保证选择内容的落实。

6、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有哪些要求?

答:1)确定学期教学目标,在学段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确定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2)将学段教学工作计划中,某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抄录到进度表的相应栏目内。

3)根据全年教学工作计划中所规定的本学期各项教材的时数,计算出各项教材在本学期出现次数,计算时,以每次课安排两个主要学习内容为例,2课次等于1学时,如某项学习内容,教学时数为6学时,则所出现的课次应为12次。

4)根据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提出的要求,结合预先对单元教学计划的把握,先将本学期的考核项目和主要学习内容,按学习内容出现的课次,系统地安排到每次课中去,然后安排其他教材。因安排时考虑的因素较多,可先用铅笔记录,便于调整、修改。

7、案例的特征?

答:从总体上来说,案例应该具备这样一些特征:(1)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事例;

(2)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的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冲突;(3)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如,反映某一教师与某一学生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教学内容展开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笼统的描述,也不应是对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4)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5)案例对行动等的陈述,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提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6)案例的叙述要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

8、案例教学的主要用途?

答:主要用途有:理解并掌握某一理论的原理或基本概念;了解实践中有关的典型事例;领会某些理论观念及道德两难问题;掌握某些教学及管理策略,达成思维的某些技能和习惯;扩大学生的想象力和视野;

9、案例教学所需要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答:条件设施、熟悉学生、熟悉案例。

10、案例分析大致包括哪几个步骤?

答:确定问题所在、分析案例材料、产生备择方法、确定选择标准、分析和评价备择方法、形成行动和实施计划。

11、案例撰写的一般程序?

答:教师在撰写案例时,可以遵循下列程序:首先选择一个或几个典型性的案例,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对这个或几个案例进行写作上的分析;运用头脑风暴法,要求每位教师说出自己教育教学经历中曾经遭遇到过的疑难或两难问题;把所有问题进行归类,汇总成不同范畴;教师分头撰写案例初稿,篇幅限定在2000字左右;举行案例会议,就所写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讨论。

12、案例写作应注意的哪些问题?

答:第一:在案例写作时,每一位教师要注意正视自己所具有的一些偏见。由于成长经历与生活阅历的不同,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有时难免会形成对一定事物或人的固定认识,这种认识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则是不合理的。在案例写作中,注意到这些态度、价值观的存在,既有助于澄清问题所产生的根源,也有助于读者把握涉及到的多种不同因素。第二:案例虽然要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情感,但不能陷于感情的宣泄。案例围绕一定的事件展开,写作者往往是事情的当事人,这样,一方面选择对自己情感有触动的事件作为素材,另一方面有时也会不由自主地大肆渲染这种感情,使案例的问题重心转移到个人情感的层面上去。第三:在案例的写作中,要理清案例问题的性质。案例问题的性质是什么?是关于教学策略,还是教育政策方面的,如此等等。

三、辨别题

1、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是相同的。

答:传统的课时教学计划频繁到使用“教学目标”这一概念,而《课程标准》中经常出现的则是学习目标。两个概念是否指的同一事件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的期望值,是教师期望通过教学达到的结果,而学习目标则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奋斗目标,是学生个人的期望值。由此看来,教学目标是一种整体性的期望,而学习目标则是每一个学生的期望。学生明确了这个学习目标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篮球基础,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基本技术进行练习。

2、有人认为“中小学的体育课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重要算什么,只要保证了必要的课时,就自然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自然地能够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请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

答案略

3、单元教学和教学单元是相同的。

答:不同的。教学单元,是把一种教学内容的集合,即某种教材按教学顺序的集中排列,强调的是单元的概念,教学时可连续也可分散。单元教学是一种教学时间的集合,强调了教学的概念,即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组织一项或一组内容进行连续的反复学习,以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

4、案例与其他教学材料是一样的。

答:案例同其他教学材料是不一样的:案例的来源、案例搜集的过程、案例的内容、案例的测评、案例必须适时等等。

4、案例在进行教学时,教师的准备工作同日常的教学工作是一样的。

答: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内容的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组织。

5、进行案例课堂教学,其过程同一般的教学模式是相同的。

答:是有区别的,主要有:课前准备、案例讨论前的“热身”、案例的讨论、结论

四、观点论述

1、不管是新旧体育教材其体育教学观念不会改变的。

答:变化很多,主要有:强调促进学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过程。

2、请设计一份课时为8学时的排球项目单元教学计划。

排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参加排球运动的兴趣。

2.学习和掌握排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安全地进行排球运动。

3.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增进学生的心身健康。

4.在排球活动中形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具有进取精神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3、谈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答:传统的体育教学重视知识技能地传授,忽略了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然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参加活动,发展能力的直接动力。因此在教材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都要考虑趣味性因素。例如:在新课标水平四发展体能的目标中指出“通过多种练习(如定时跑、定距离跑或跳绳等)发展有氧耐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为了达成上述的体能目标,我们完全可以改变以往传统模式,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如:让学生进行图形跑,障碍跑、运球跑或玩追逐跑游戏,或登山、放风筝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我发现学生对图形跑挺感兴趣,乐于去尝试,乐于去参与。在参与中鼓励学生积极去开动脑筋,去思考,去体验,去创新。在分组练习时,有的小组对图形跑的图形进行创新,有的对跑的动作进行创新,有螺旋形、8字形、长方形、蛇形,也有高抬腿、后退跑、小步跑、单脚跳等,其形式多样,可谓五花八门。整个课堂有笑声、有掌声、有汗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任务,又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

4、请你设计一个运用新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的教案或教学片断。

耐久跑(水平五)

学习目标:

1.提高心肺功能;2.在提高1 500米跑成绩的基础上体验成功感;3.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学习步骤:

1.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设置本节课1 500米跑要达到的成绩目标。

2.教师按同质分组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并由小组成员推荐一名学生担任组长,集体讨论1 500米跑的策略,如确定领跑者、跑速等。

3.教师将所有小组分两批进行耐久跑练习,每批各小组间隔一定时间出发。

4.第一批学生跑时,第二批学生帮助相应小组报时,为各组鼓劲、“加油”。第一批学生跑完,稍事休息后,帮助第二批跑的相应小组报时,并为各组鼓劲、“加油”。

5.学生要对每一个到达终点的同伴给予热情的掌声鼓励。

6.学生评价自己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7.各小组成员相互进行评价。

本案例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通过自我设置学习目标与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己的1 500米跑成绩,从而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感和愉快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合作的精神。

5、案例同论文一样,主要是对某一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文字方面的论述。

答:是有所区别的无论从写作的一般步骤、规范都是不同的。(步骤、规范省略)。

6、案例其实就是教师的教案。

答:是完全不同的,二者无论是时间、格式、规范、写作的一般步骤、教学内容及重点和难点上等明显有所区别。

五、案例分析

1、小明是某校初二男生,平时很喜欢体育运动,但就是不喜欢上体育课。问题:作为教师(1)针对这一现象,你如何解决?(2)结合体育新课程改革,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根据体育新课程改革,有目的地改变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场地设施等全方位入手,以培养学生学习体育课的兴趣。(略)

主要原因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竞赛体育作为主要内容,教法单一;师生距离很大,常规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手段单一等。(略)

2、小王是一名初一女生,体型肥胖,平时不喜欢运动,对体育课不感兴趣。问题:作为体育教师(1)对该学生你将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教学?(2)结合新课程改革,对这一现象的原因作一分析。

答:针对肥胖学生,应制定科学的合理的饮食习惯,定身制作运动处方。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看到减肥成功后,学生就会逐步对体育课感兴趣。平时在教学中,应以表扬鼓励为主,逐步增强其对体育学习的自信心等(略)。

主要是学生的心理在起作用,新课程改革是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因此,作为体育教师重要的是减除她的心理障碍,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施特别是教学内容上开设一些适合女生喜欢的项目,在课中应多用鼓励表扬的口语给予支持,相信她对体育课是会感兴趣的(略)。

第11篇:体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一.试述体育教学包括哪些基本因素?

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1、学生是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因素,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没有学生就没有必要组织体育教学,没有学生也就不存在体育教学。

2、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设计的参与者、课程的实施者、也是把握教学方向的责任者。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中的主导因素,也是内在的掌控因素。

3、体育教学目标是教师掌控体育教学的依据,没有目标也就没有了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具有超学段、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等多层次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中的定向和评价因素 。

4、体育教学的第四个基本因素是体育教学内容。没有教学内容的体育就不成为教学而只是锻炼,就不是学科而只是活动,没有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就空洞化了。体育教学内容是由内容的实体(课程)和内容的载体(教科书)共同组成的,它们是体育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学科的体系和学生的需要选编出来的。

5、教学过程是体育教学中的时间和流程因素,不同的教学时间主要表现为“单元规模”的问题、不同的流程主要体现为“教学模式”的问题,流程、时间和以及它们与效果的最优化就是“教学设计”的问题,因此,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学的最中心因素

6、没有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就会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有时甚至会严重影响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它是体育教学的第六个基本因素

7、体育教学方法也是体育教学一个重要的基本因素,它是与目标、教师、与学生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所选择的有效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其中包含为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各种信息及其传递方式。

8、体育教学评价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基本因素,它与教学目标、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教师根据目标制定各种评价指标,这些指标有评价教师“教”的方面,也有评价学生“学”的方面。

二.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

1、游戏教学要密切联系所学内容 有些课为做游戏而做游戏,游戏与教学目标没有关系,游戏与主教材没有关系,各游戏之间也没有关系,这明显是无目的的安排。

2、游戏教学不宜过多

有些课安排了3-4个游戏,游戏占用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耽误了主教材的教学,这明显是多用了游戏。

3、游戏教学要有创新,体现出游戏教学的价值

有些课的游戏既没有什么锻炼价值,又没有什么体育价值和教育价值。例如,教师在活动中开个小玩笑,带着学生唱首歌什么的。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4、游戏教学要选对教学对象

有些课的游戏本身挺好,但用错了对象,同样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把低年级的充满稚气的游戏,用于高年级的学生,不仅使高年级的学生做起来感到尴尬,让看课的人也感到滑稽。

5、游戏教学要用对时机

有些课的游戏是因为用错了时机,导致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学生在专心致志地进行体育学习之时,突然中途插进来一个游戏,打断了教学。自然这个游戏的教学效果也不会好。

三、试述队列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1.团队精神的培养。队列练习可以在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中,特别是在隆重庄严的集会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行为,促进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

2.优美体态的养成。由于队列练习都是以规范的身体动作和优美的动作姿态组成的,因此,经常的队列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优美的体态和体形。

3.集体技能的形成。由于许多队列练习都是集体行动的基础和内容,如集合、集体行进等。因此,队列练习可以促进学生集体活动技能的提高。这种技能在应激状态下,具有特殊的价值。

4.教学效率的提高。集合、分散以及集体移动等队列队形,也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组织手段。在有些场合下,运用队列队形来调动队伍,可以节省教学组织的时间。因此,学生在课中快、静、齐的队列能力,有时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5.意志品质的磨练。队列练习是一种重复性的身体操练,与学习体育运动项目相比,比较单调枯燥,而且非正常体位的队列动作也容易引起学生的身心疲惫。

6.通过学习集体的行为规范和集体行动的技能;让学生在自由被限制的条件下,学会忍耐,提高自律能力;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体验整齐划一集体行为的美感。

四、如何对待体育教学中的表扬和批评?

1、首先明确应表扬和批评都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的运用表扬和批评。

2、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教育机制处理很多突发事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学生各方面教育好。批评和表扬是历来最受欢迎的两种教学手段。表扬和批评这两种教学手段,看似对立,实则相辅相成。成功教育的原则是不抹杀学生的闪光点,不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但它并不排斥批评惩罚。赏罚分明才能让学生明辨是非,形成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如果学生明明做得不够好,老师还要大加赞赏,这会让他们觉得成功来得很容易,从而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也会让表扬贬值。久而久之,你那赞扬在学眼里无非就是一句口头禅罢了,激励作用从何谈起。而且一个学生如果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将来走上社会,又怎么面对挫折和失败?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当然,批评和惩罚也要注意时机,因人而异,把握有度,否则会产生副作用,事与愿违。

3、在教学工作中,批评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使学生更明智、更理性地进行学习。其实对于批评学生这其中包含很多学问,批评的方法掌握如何直接影响批评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掌握批评的技巧。教师批评学生应该注意:“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批评; 注意批评的场合;讲究批评的度;批评时不能抬高自己,盛气凌人;批评时要注意创造一种良好的沟通气氛,注意自己的姿态、表情和语气,批评的艺术就在于能机智灵活地创造出良好的沟通气氛,使沟通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4、在体育教学中应该贯彻以表扬为主的原则。但以表扬为主决不是不要批评。没有表扬的体育教学不是教育,没有批评的体育教学也不是教育。在当前的体育教学改中,只许表扬不能批评的做法是片面的。我们要正确解读和正确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平等地对待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服务者”、“新的对话方式要多用表扬”、“要形成亲切的语言风格”等等说法的正确含义。不能把学生当成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十全十美的天使,体育教学不是只有正确没有错误的“真空地带”。所以,体育教学不能只要表扬不要批评,只能亲切不能严肃,只有服务没有教育。种好、好、好,一切都好;优、优、优,全部都优的“无劣评价”,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

五、如何保证体育教学中的安全? 1.安全来自于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 2.安全来自于教师高超的保护技能 这种技能包括:

(1)对场地器材进行安全布置的技能; (2)对运动器材进行检查和保养的技能;

(3)对学生的身体和技能状况进行准确判断的技能; (4)把握教材难易度与进行教材安全化处理的技能; (5)对各种危险进行准确预测的技能; (6)对各种动作进行安全保护的技能;

(7)利用学生群体进行相互安全保护的技能;

(8)对紧急伤害事故进行正确的初步处置的技能等。 3.安全来自于教师规范的工作程序

学校和教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还要制订各种规章制度,如《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体育场地器材安全制度》、《体育场馆使用制度》、《游泳池使用制度》、《学生体检制度》、《紧急情况处理制度》等等。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掌握安全要领

总之,安全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前提,但安全不是靠不活动、害怕和躲避得来的,安全是靠爱心、责任心和缜密的安全工作得来的。现在的消极安全,孕育着未来的巨大危险;现在敢于面对危险,克服它,战胜它,就能为未来的长久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体育教师规避伤害事故责任的最好办法,就是细心地把安全工作做好,而做好安全工作就要靠制度的建立和程序化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思考安全问题背后的东西,正确对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和安全教育,在搞好体育教学的安全工作的基础上,上好体育课,这是关系到我们体育学科生死存亡的大事。

六、如何理解与运用合作学习?

一、为什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主动性教学)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步骤,以完成学习目标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自主学习的意义主要是: 1.有利于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3.有利于加强学生学习的合作性 4.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自主学习的构成要素 1.自主学习的课题与任务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按照教师的教学意图事先周密安排的。“教学目的及教师意图”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之间的纽带,就是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开始之前交给学生的课题与任务。 2.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自主学习是在相对自由的空间和时间里进行的学习。学生根据课题与任务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一般不进行干与,在练习内容、练习方法、练习形式、练习难度、练习进度等方面,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 3.教师指导的形式与方法

既然是自主学习,就不是教师的直接传授,更不能是手把手的教学,而是一种“若即若离”的指导。所谓“若即”,是指教师应给予学生教学安全、信息与秩序的保证与维护等;所谓“若离”,是指教师在确保安全、目标正确和秩序良好的前提下,不干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特别不要干与那些“独出心裁”富有创意的想法和行为,要给予学生自我认识、自我领悟和自我纠正的时间。

4.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的学习,因此就必须有相应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些学习方式,按学生的学习组合方式可分为,班级的、分组的、配对的和个人的;按学生的学习行为又可分为,学习、创作、讨论、练习、比赛和总结等方式。 5.自主学习的总结与评价

应该是“有始有终”的。“有始”,就是教师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和提出学习课题;“有终”,就是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要进行总结与评价。总结和评价都包括“教育”和“认知”两个方面。“教育”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秩序、纪律、行为及合作表现等进行总结与评价;“认知”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结果等进行总结和评价。

三、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

1.自主学习的课题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应

自主学习课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相适应。如果教师布置的课题过深过难,超越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就无法进行,学生就茫然不知所措;如果课题过于简单容易,则会导致自主学习的幼稚化和流于形式。 2.为学生自主学习准备好信息支持

自主学习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教师必须为学生做好相关信息与信息媒介的准备。当学生在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时,就可依靠这些信息来解决学习问题。信息媒介主要有学习卡片、挂图、录像带、多媒体课件等等。

3.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安全

教师必须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安全。为此:(1)要对运动器材进行认真检查;(2)安置好保护器材;(3)向学生传授自我保护与相互保护的方法;(4)维护好教学秩序;(5)加强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教育学生要互相关心、互相鼓励、互相帮助,营造一个安全、宽松的学习心理环境,以免学生特别是体育差生,在心理上受到伤害。 4.保证学生自主学习不偏离目标

教师要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偏离既定的学习目标,不能使学习变成简单的活动,失去“学习”的本质,更不能成为一种“放羊”,让学生毫无目的地满场溜达。 5.避免自主学习中发生严重的道德问题

在自主学习中,由于学生处于一种相对自由的状态,因此,一些道德问题与行为问题比较容易发生,如打架斗殴、损坏公物、污言秽语等等,这些不仅会严重影响自主学习的效果,更是背离体育教学“育人”的根本方向。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也要做好处理突发事件的准备。

总之,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它绝不是自由活动,更不是“放羊”。自主学习有其自身的构成要素和条件,几不具备这些要素和条件的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当前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形式主义做法与“放羊”现象,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需要我们去加以克服的。所谓“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也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理解自主学习的意义,没有正确运用自主学习所造成的。

七、体育教师如何科学安排运动负荷?

1、要把握全体学生的身体情况

2、要仔细钻研教材

3、要了解不同的情况下的运动负荷的变化

负荷除了与教材和学生的身体有关以外,与许多环境因素变化因素有关,有客观的气温、风力、场地的变化,还有主观的情绪、态度的变化,也有集体合作氛围和比赛竞争气氛的变化等,体育教师也要对这些变量心中有估量,并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和处理。

4、要掌握更直接的负荷判断的方法

从影响运动负荷的众多因素来看,对运动负荷的把握的确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在动态的体育课之中,面对几十名学生去靠不时地测心率来把握运动负荷更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更要依靠一些更为直接的负荷判断的方法,现在常用的有询问法和观察法体育教师在设计体育课负荷时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确保学生活动安全的原则

体育课中既要让学生学好运动技术和不断地锻炼身体,又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运动负荷要以不伤害学生的身体为第一原则。设计运动负荷时要考虑学生身体内在安全和外在安全两个方面。

2、有利于运动技术学习的原则

由于体育课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学习运动技术,因此在设计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时,一定要注意使运动负荷要能符合运动技术学习的需要,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有不同的负荷,比如在初学运动技术时就不能安排很大的运动负荷、相反在熟练运动技术时就需要有较大的运动负荷;在战术学习时就不能安排很大的运动负荷、相反在比赛和应用战术时就需要有较大的运动负荷。

3、有利于不断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原则

无论是为了学好运动技术,还是为了在体育课中不断地锻炼学生身体,都应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为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要有相应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而且运动负荷还要符合发展各种身体素质的不同需要。

4、有利于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原则

学生能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没有一定的运动量也是不可能的课,运动中的激情焕发都需要运动的负荷来诱发。运动量过小体育运动的特点无法发挥,体育课上得消沉和平淡;运动量过大也会因过大的运动量使学生疲惫不堪,体育课上得过于劳累和辛苦,学生也难以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5、不至过于影响下节课教学的原则

由于体育课是在身体活动中进行的,会对下一节课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体育课不能过于影响学生下一节的学习,要通过对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以及在体育课后半段的调整,使学生可以顺利地进入下面的文化课学习。

总之,体育课中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因素,是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和锻炼身体所不可缺少的变量,也是体育学科教学的本质性因素和体育课的特点所在,因此,体育教学必须要有一定量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而每一个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都必须把运动符合和练习密度放在心中,要重视对体育课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的设计,并根据体育课的实际情况对运动负荷进行把握和调整,以保证体育课的顺畅进行和学生的身体安全。但是也不能把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的设计机械化,更不能把体育课的负荷的描绘和计算变成“假科学”和“伪科学”或粉饰体育课的虚假之物。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要为学生切实掌握运动技术和锻炼身体服务。

第12篇:高中武术课体育教学案例设计

高中武术课体育教学案例设计

作者: 苏凤玲 (高中体育

赤峰体育二班 )

评论数/浏览数: 0 / 117

发表日期: 2011-08-01

23:36:01

一、案例背景:

目前多数学校的体育课往往就是教师按照教材安排教学内容,学习新内容时每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虽然最后给自由活动时间,但是只有一部分同学去主动活动,而很多同学坐地聊天或离开活动场所到处乱跑。这样不爱活动的同学,特别是一部分女生上体育课时出现无聊不喜欢不感兴趣的状态,而且把上体育课看作是一种负担,请假人数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喜欢上体育课的人逐渐下降,体育课就失去了意义,多数人也就失去了信心。

为了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改变这种现状。我在体育教学中尝试用新式导入方法,明确目标,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竞赛方式来激发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真正成为体育课的主人,以此来提高同学们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找回自信。武术基本功组合拳共4个课次,这是高一上学期新学教材内容。

本课设计的是:(五步拳)为第一课次

二、教学内容:五步拳

三、教学目标: (1)参与目标:通过本课学练、编的过程,激发每位学生积极参与本课教学内容,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2)运动技能目标:指导学生练习武术的基本动作——五步拳,帮助学生

掌握找准问题的方法,提高创编能力,使全体同学掌握五步拳的动作技术和

练习方法,90﹪以上的学生掌握创编方法,并能2—3人就可以创编新套路。

(3)心理健康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课堂体验来调节自我情绪,增强

自信。

四、教学重点:五种步型和三种手型规范动作的串联。

五、教学难点:创编新套路,以及套路中手眼身法的协调配合。

六、体育器械:标准篮球场地一个,小黑板四块、凳子四个、图片四张、

音响一套、沙包四个。

七、教学实施过程:

(一)调动情绪

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

教师:认真做好准备活动(以防拉伤)。

学生:上课铃响前2分钟把队伍站好,等待老师来上课。 教师:对同学们互致问候,激发兴趣。

教师:激发兴趣,示范表演 精彩的的表演了一套拳术。(学生看后瞠目结舌)

学生:鼓舞学生学习的动机(让学生热烈的掌声后说:“表演的太精彩了,我们都看呆了)“你们知道老师刚才表演的什么吗?”

学生:“武术!”

教师:“对了!是武术!你们想学吗?”

教师:“学武术必须从基本功开始,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五种步型和三种手型的组合—五步拳。”

设想目标:通过老师高质量的表演,把每位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并让学生自己说出本节内容(武术),从而激发起每位学生急切学习武术的兴趣。

2、热身活动 教师:听音乐领做一套节奏欢快地韵律操。

学生:跟随老师做韵律操,做到充分活动身体各部分。 教师:示范讲解三种手型和五种步型。 学生:认真听讲并模仿练习。 教师:领做手型操。

学生:听节奏,跟做手型操。

设想目标:身体各关节、肌肉粘稠度较低,每位同学就可以全身心地学习,

不用担心受伤。

(二)学习掌握,自如运用

1、师生互动,学习教材内容。

教师:示范演示五步拳全套技术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重点 易出错处。

弓步冲拳:左手没有搂手,弓步后脚没有蹬直。 弹踢冲拳:弹踢没有收大腿弹小腿。 马步架打:架臂没有高过头。

插步盖掌:左脚没有后插一步,右掌只盖到头顶。

歇步冲拳:歇步时臀部没有坐到后腿脚跟上,左拳成下冲拳。 提膝穿掌:左腿没有充分提膝,右掌没有从左手背上穿出。 仆步穿掌:左脚没有伸直,脚底容易翻起,臀部没有坐在右腿脚跟上。

虚步挑掌:体容易前倾,重心易落在前腿上,挑掌不明显。 学生:认真听看并模仿。

教师:领做2—3次,提示动作要领,讲解攻防含义。 学生:跟老师做,注意动作的规范性。

设想目标:每位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映像,为以后学习、创编动作创造条件。

2、分组巩固学习

教师:现在同学们进行分组练习(四个小组),8分钟后我们组与组进行比赛。 学生:各小组长(老师利用双休日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带领各组进行有序(看图解、组长领做、互相指导等)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多表扬和鼓励,利用激励话语调动每位同学练习的积极性。

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练习5—8遍,并结合图解、小组长示范进行自评和互评。

教师:每组随机抽出一个同学代表本组进行比赛(每小组排头拿一个沙包,

本组内开始传沙包,鸣哨时沙包在谁手里谁就代表本组)。 学生:各组(四人代表)进行表演赛。

教师:鼓动学生鼓掌加油,并进行点评(表扬为主,差得多鼓励)。

3、创新自编

体验成功

教师:各组带着问题继续练习两遍,然后每组创编一套新五步拳,看哪一组

创编积极主动,然后我们分组比赛,看哪一组编的新颖?看哪一组做的最标准?

学生:针对刚才老师指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练习2—3次。每位同学们积极参

与,各抒己见,认真创编,一丝不苟的练习自己创编地新五步拳。 教师:介绍比赛方法及规则。

学生:组长抽签决定比赛顺序,并按比赛顺序带领各组进行比赛。 教师:号召同学进行自评和互评,老师肯定每个组编排套路各有特色,水平

太高了。

学生:脸上洋溢着成功带来的喜悦,美滋滋地互相议论着。 教师:总体客观评价每个新编套路,鼓励同学们继续努力! 设想目标:通过分组练习,分组创编,分组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教和练,既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放松调节

恢复身心

教师:听音乐做藏族舞(北京金山上),鼓励同学们听音乐放松跟着老师做。

学生:每位同学都受感染,不约而同地舞了起来,并逐渐向老师靠拢。

(四)总结评价

教师:(设计指导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环节) 学生:每小组推荐2—3名同学进行自评和互评,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评价和小结 (注意肯定这节课每位同学的出人意料的表现!每位同学都很优秀!)“谢谢大家45分钟的精诚合作!同学们再见!”

学生:互相问候道别

同学们和老师再见。收放器械。

小结:在本节课中打破了传统课的常规,通过标准的少年拳来引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充分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比赛等形式,激励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使每位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熟练掌握了所学知识,能够创新拓展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使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力争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第13篇:初中体育教学案例

初中体育教学案例

------------提高篮球运球技术的方法

西烟中学:卢志伟

篮球运动是一项风靡全球的体育项目,深受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根据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运动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收益,强调教学互动,学练结合。并能使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篮球运球技术是篮球运动中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初中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篮球运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一定要做到准确、熟练,为以后的篮球教学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所以我在前一段的篮球教学中总结出一下练习方法:

一、进行原地运球练习

首先,提高学生的球性,练习手指、手腕的灵活性。方法是运起静止不动的球,固定手臂运球,直臂对墙运球。在固定手臂运球较熟练后,可练固定两臂在膝上的换手变向运球。

其次,进行全身协调性的运球练习。通过练习使学生上、下肢配合协调,为合理、熟练运球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时可采用单臂支撑旋转运球,原地高运球踢腿、原地跨下左、右运球,原地跨下前、后运球,原地背后换手变向运球。

最后,复习巩固前面的运球技术,待学生运球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后可加大难度练习。这个阶段我们可让学生练习环绕两腿做8字运球,原地同时运两球。运两球时要经常改变练习的节奏,可做两球同时起落、交替起落的运球。

二、行进中运球

在练习中选定15-20米距离的场地进行比赛或游戏性练习。由易到难逐步练习,先练持单球的高运球、底运球,跨下左、右运球。此时为了加强练习的质量,在对学生的评价时要把技术评定作为重点。在练习时让学生相互观察练习,识别同学的动作优劣,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技术。经过一至二个单元练习后,学生运球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时,可再练双球运球。练习方法同上,用比赛的方式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一定的运球距离。

三、综合性的提高应用练习,采用的方案有:

1.快速高运球(15米)----底运球(5米)----遇障碍做变向突破运球(4次)。变向时先做左、右手体前变向过障碍,再做左、右手背后变向运球。

2.跨下左、右运球(5米)---单手底运球---不换手的变向运球2次(两手交替练习)。

3.快速运球---做体前换手变向与背后换手变向结合的过障碍练习(连续晃动)

四、较高难度的运球,练习的方法有:

1.环绕两腿做8字运球,先练直线行进运球,再做曲线运球。通过练习可使学生在运球时可达到“人球合一”的程度。

2.采用消极防守的形式,让学生做运球过人的练习。运球过人时可用急停急起、变向、转身过人。此时,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个人水平、篮球技术发展的快慢,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过人方式。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在练习中才能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篮球运球技术。

通过以上的练习,学生的运球技术会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这时学生的自信心陡升,对篮球运动产生很高的兴趣,就,就会自觉的投入到篮球运动中来。这是我前一段篮球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从实际效果来看还是比较可行的。

第14篇:初中体育教学案例

初中体育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以“健康第一”为宗旨;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由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转变到“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自主创新学习;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也是当今体育教学改革的主流。

本学期,我承担了初一新生的体育教学任务。因此,广播体操的教学就成了这学期的首要教学内容,广播体操无论从教来讲还是从学来说都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所以,圆满完成广播体操教学的前提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仅以我的一节体育课的教学过程来说明我是如何进行广播体操教学。

1、准备部分

在这部分里我主要采用激发兴趣导入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我的课堂升温,具体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分级进行趣味游戏,并以此达到热身的目的。因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是比较 “稚嫩”、孩子气还很重,适当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基本部分

因为广播体操有硬性的教学要求,注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书面要求进行教学,所以除了尽量使用幽默的语言外,我依然采用了传统的完整示范—分解示范、讲解教学—完整教学的模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分的强调“教”,而是“教”与“学”并重。在动作传授完以后,我让同学之间分组练习、讨论,每组5-6人,学、练、教、互相纠错,以此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能力,并让动作完成好的学生进行示范领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

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能力。因为我们的学生在上课之前都已经分组,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学生相互攀比的心理,让他们分组比赛,看哪组同学做的规范,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我全程指导及时发现错误动作,在错误动作未成型之前就把它纠正过来。

3、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一是课堂的常规,二是让学生总结点评一下本节课的收获,表扬做得好的学生,鼓励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学生,让其在课后加强练习,三是收还器材。

课后反思:

通过课的教学,我发现在管理学生方面不能达到完美的要求。广播体操的教学内容基本完成,教学效果比较理想,但是在难度较大的教学教程中,总是有个别的学生调皮捣蛋,在处理问题学生的时候,我基本都采用了微笑处理,效果不是理想。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应该在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用区别对待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案例反思:

教育教研生活是五彩斑斓、多姿多彩的。新课程强调: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要珍视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与理解。我想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让他们独立思考与感悟,与他们真诚对话,不用预定的 “标准”答案去匡正学生的不同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学习的价值,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张扬学生个性,以激扬学生灵性。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和思考,使学生在与教材与老师的

交流中实现一种视角与观念上的冲突与融合的统一。

目前,让广大少年儿童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潮正在人们心中形成。借此机会,作为教师更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怎样创新思

维的环境和成功的机会。

对学生在课堂上那种出其不意的创新问题,如果老师及时给孩子鼓励与支持,那么就会使孩子信心倍增。这种鼓励与支持能促使孩子自觉地努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相反,如果老师给孩子太多的压束,使学生始 终处于 老师预设的框

框里,那么会使学生变成懒于思考,没有创新能力的接受者。

第15篇:小学体育教学案例

小学体育教学案例

港狮学校

王芳芳

(一)教学内容

1、跳跃:单双脚跳圈

2、综合游戏:小白兔采蘑菇

(二)设计理念:

1、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在体育课中体验运动参与的乐趣,增进健康,并掌握一定的技能是主要任务。所以在上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现状和心理需要,让学生在富有情景的环境中学习体育,参加锻炼。

2、体育与健康课应关注如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和情感的体验,所以我在设计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练习中有自我设计、自我展示、自我体验的机会,以完成动作参与、运动技能、社会适应等各领域的教学目标。

3、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相对开放的环境。适当渗透自我保护的常识,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安全地参加体育活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对跳跃活动感兴趣,积极参加各项练习。

运动技能:知道单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方法。初步掌握单双脚用前脚掌蹬地向前跳及单双脚落地的动作

社会适应:勇于克服困难,与同伴相互合作,克服困难,完成游戏任务。

(四)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水平一跳跃章节的第一部分,模仿动物的跳跃,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技能,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是一项深受低年级小学生喜爱的基本活动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而富有童趣,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增强下肢力量,提高协调、灵敏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不怕挫折、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勇气。

(五)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他们模仿能力和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敢于表现自我。但因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较差,在体育活动中自我意识强,友好合作精神不够。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易长时间集中,所以在本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采用游戏活动为主要教学手段,不断变化游戏方法,用游戏引趣、激趣、促趣,使学生逐步养成锻炼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屈膝前脚掌用力蹬地起跳

教学难点:连贯、协调地连续向前跳

(七)教法学法:

1、教法:讲解示范法、实践法、纠正错误法、评价激励法。

2、学法:通过观察引导----诱导表达----模仿练习----设疑----自练----参与比赛----互相评价、互相激励的整个过程。

(八)教学流程:

1、身心准备(四路横队、用时6~8分钟)

(1)课堂常规:整队、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和目标、队列练习。

(2)快乐体验:师导言:“在这片绿色的大森林里, 住着一群可爱的小白兔,一天到晚蹦蹦跳跳可快乐了。”学生听音乐,跳兔子舞。[设计意图:营造一种“课”的起始气氛,是调动整个课堂气氛的关键,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由于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因此通过欢快活泼的音乐渲染,让学生进行韵律操锻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的内容做好了铺垫。]

2、学习本领(散点队形、用时14~16分钟)

(1) 启发思维, 掌握技能,1)师导言:“今天我们小白兔到蘑菇庄园去采蘑菇,但是,去蘑菇庄园的路可难走了,每只小白兔必须要练好本领才能采到又好又大的蘑菇。”2)将小朋友分组,然后利用呼啦圈跳进、跳出(注意双脚同时落地) 3)师导言:“小白兔只能用双脚前进,而有些小兔子一只脚受伤了,该怎么办呢?”引出单脚跳。4)请个别优秀学生展示引导点拨。5)带领孩子们练习单脚跳。单脚跳呼啦圈。6)最后,老师将单双脚跳圈的方法示范一次,让学生模仿,并提醒练习时注意安全。(重点提出用前脚掌蹬地,屈膝迅速向前连续跳)[设计意图:抓住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向往的心理,由浅入深,先练习双脚跳,再通过小兔受伤,让学生模仿进行单脚跳的练习,适时地点拨、引导让学生融入故事情节进行单双脚连续向前跳。让学生自学、互学、互评,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做,机械地模仿的教学方法。通过故事教师引导点拨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

三、拓展延伸(四路纵队、用时14~16分钟)

综合活动:“小白兔采蘑菇”(将队伍分成四组,利用单脚跳从起点出发,途中遇到呼啦圈时,双脚跳三下,将前方筐子中的“蘑菇”采回到自己的筐中,跑回到起点,第二个小朋友出发,依次到最后一个小朋友,看哪一个队伍采的最快。)

1、师导言:“现在已经冬天了,小兔子们要采些蘑菇过冬了,你们看,前面就是蘑菇大庄园了,你们想不想帮助小白兔一起去采蘑菇,下面我们就来看哪一组的小白兔采的又快又多。

2、老师将接力赛的方法示范一次,并简略讲解规则,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

3、学生游戏,老师统一指挥练习,并随时鼓励孩子们。

4、组织学生小组间比赛,给获胜的小组颁奖。[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进行单双脚连续跳的游戏,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比赛的乐趣,成功的心情及其团队的力量,意识到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四、放松小结(散点队形、用时2~4分钟)

1、放松身心(音伴)

师导言:“小白兔可真能干,收获了那么多的蘑菇,那么你们想邀请其他小动物分享你们的快乐吗?那让我们一起去邀请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吧!(学生自由发挥想象,模仿各种小动物。)

2、共同小结

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需要努力的地方,说说别人的优点。老师归纳总结,学生学会了很多本领,懂得了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并进行爱护动物的思想品德教育。

3、布置作业

把今天学到的本领做给家人看一看,如能和家人比赛就更好了。

4、师生道别

宣布下课,师生道别,回收器材。[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模仿各种小动物。同时做了放松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这节课。]

八、场地器材,练习密度,平均心率

场地器材:录音机一台,磁带一盘,海绵球,小筐,呼啦圈

练习密度:30—35﹪

平均心率:125—130次/分

第16篇:高中体育教学案例

高中体育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师生观、课程观的束缚下,教师在教学中,课的内容和方法往往流于形式,内容单调重复,方法缺乏新意。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令喜欢上体育课的人数呈下降趋势的现象。特别是高中女生上体育课时出现无精打采,畏难情绪较大,请假较多等等。学生渐渐对体育课的兴趣降低,最后还可能对体育课产生一种厌恶心理。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在教学中尝试用不同的练习方法,用体育游戏来结合本课内容促进体育教学,以此来提高同学对体育课学习兴趣。

根据现代教育的根本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营造宽松、和谐的学练氛围,探索一条提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教学模式。

本课,我选择了各种游戏来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引导,打破传统创编,自主学习、游戏等教学方法,旨在不仅达到健身强体的作用,还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解决困难的能力。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发展速度和灵敏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

学习阶段:水平五

学习目标:

1、在途中跑时不低头、不耸肩,眼平视,蹬地有力。

2、发展速度素质,进一步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3、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

学习内容:快速跑

学习重点:不同形式起跑.

学习难点:较强的反应能力与跑的速度.

学习过程:

(一)调动情绪阶段:

1、达成目标:(1)集中学生的注意力。(2)调动学习兴趣。(3)充分活动身体避免运动损伤。

2、学习内容:

(1)课堂常规

(2)徒手操:教师领做一套徒手操。

(3)要求:学生跟随教师做徒手操,做到充分活动开身体各部分,以准备下面的活动。

(二)师生互动阶段:

1、达成目标:(1)提高实践能力,激发兴趣。(2)体验运动的喜悦,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

2、学习内容:跑姿练习

教法:

(1)教师领做原地摆臂练习,培养正确的跑姿练习。

(2)结合摆臂沿直线跑,讲解示范跑的动作要领。

(3)找出个别动作姿势比较标准的同学展现自我。

(4)与学生共同练习并语言引导。

学法:

(1)认真听讲,注意观察跟随教师一起做原地摆臂练习。要求:动作协调、动作舒展、积极参与。

(2)结合摆臂沿直线跑。要求:眼视前方,脚要落在一条直线上。

组织 :

××××××

××××××

××××××

××××××

(三)掌握技能阶段:

1、达成目标:掌握动作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内容:快速起动与加速跑练习。不同姿势听不同信号起跑。

教法:

(1)教师讲解快速起跑与加速跑的动作要领与练习方法。

(2)教师按照男女平均人数分为四组。

(3)分组指导学生练习,点评表扬。

注意:讲解时,位置合理简明易懂,重点突出。

学法:

(1)认真听讲,按照教师的指导练习。

(2)在练习注意跑的速度,看谁先到终点。

(3)要求:积极参与练习,注意成绩。

(四)创新思维,陶冶情操阶段:

1、达成目标:培养协作精神,展示个性,获得运动喜悦。

2、学习内容:

(1)抢绳游戏

(2)快速跑移物换物接力游戏

教法:

讲解游戏方法与规则。

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看谁先拿到绳子。每组第一人起跑至场中,将重物移换至场边中放好后返回;第二人依次进行。

3、学生成人数比例分为同等的四组练习。

学法:

1、学生认真听讲游戏方法与规则。

2、学生要服从安排站好等待游戏开始。

3、要求:学生积极参与

(五)稳定情绪,恢复身心阶段

1、达成目标:放松身心,体现心灵美。

2、学习内容:配乐(小白船)韵律操。

教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调整放松身心。

学法:认真跟随教师做韵律操。

要求:轻松自然。

(六)评价阶段

1、教师指导学生自我评价。

2、教师评价小结,肯定本课学生的表现并给予鼓励。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放松和主动自我评价。

三、案例评析:

在这节《快速跑》的课上,当学生进行了一次练习以后,就有一个学生跑过来告诉我说,有两个学生自己改变起跑的方法。刚开始我很生气,他们也太没组织性、纪律性了,怎么上课可以随便改变教师安排的练习方法,如果其他学生都像他们一样,那课堂纪律可不就乱套了。于是我走向了那两个学生,想批评他们,让他们各归各位按照教师的安排练习。可一想还是调查一下原因吧!当我了解了一下情况后,使我改变了初衷。原来由于他们自己的体能与反应能力差距较大,反应能力好的学生永远跑第一,较差的学生拼了全力也永远是最后的,永远和成功无缘(除非对方“放水”)。大家都觉得没劲,那个跑得快的学生觉得自己并没有完全施展能力,因为他没有这需要(又不是测验),只要稍加努力,便将同伴甩下一大段,而跑得较慢的学生也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超不过同伴,也就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可他们都想换个起跑方式试一下,于是就出现了私下改变起跑方法的现象,他们觉得找到了真正的乐趣,这使我很震动。他们的改变,打破了教师给他们固定的活动框架,满足了他们个人的心理需要,对他们的学习无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什么不可以呢。于是,我便召集了全体学生,让他们自发组合,自己找练习的方法(在相邻近的几个小组内),就这样,在后面的几次练习中,学生练习的兴致始终很高,课堂气氛出奇活跃。

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体育课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确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有兴趣,否则活动的效益就难以得到提高。忽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就不会奠定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经过这一堂课的实践证明:在一堂课中,课的内容和方法如果是流于形式,内容单调重复,方法缺乏新意那就会令学生对本课产生厌恶。要改变传统单

一、枯燥、被动型、重复的体育教学方法,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只有在创新与实践中对学生的适应能力、意识和才能的培养,这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我们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如何去创新,如何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实践中,积极、主动的得到锻炼,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与适应呢?

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又发展于游戏的学科,本应受到学生的喜爱。但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学生在接触了一段体育课后,就发现现实中正规的体育课和他们头脑中欢乐好玩的体育课之间的差距太大了。当然,体育课是教育,应有一些较正规的教学内容,这无可非议,如果此时教师教学方法呆板、生硬就会使这种落差陡增。于是有些学生就会慢慢地疏远体育,上课处于被动状态,越是高年级越明显。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客观存在的“厌学”现象呢?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意识和能力呢?在这节快速跑课上发生的事,给我很大的启发,我觉得给学生创造一个体现自我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对于发挥学生主体性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第17篇:体育教育教学案例

体育教育教学案例

——《让探究性学习进入体育教学课堂》

姓名:廖红梅

一、背景

随着《新课程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实施,它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构建新型的体育教学观和教师角色的转换。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转变学习方式,通过接受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结合,形成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际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本案例,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学练、尝试,创所欲言,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真正做到“善导”,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

二、案例描述

(教学过程)

在高一年级一节弯道跑的教学课上,我改变了过去首先由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再由学生练习并进行纠错,最后再由学生进行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首先学生在弯道上进行中等速度,体会动作,并结合动作总结直道与弯道跑二者在跑的动作上有何区别,并让学生体会归纳总结,通过本课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发言踊跃,通过学习,学生基本能归纳弯道跑的动作要领,并通过教师的指导能与已有其它学科知识和生活实践进行结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片段)

课的进行过程中,先进行直道跑的比赛,后进行弯道跑的比赛,这时一位学生对我说:“老师,我感觉弯道跑要比直道跑快得多”这时很多学生都笑了起来。这时我循声而去看到是我们班一位个子不是很高的学生。“为什么这么认为呢”我问他,他说:“刚才直道跑时我跑了倒数第一,弯道跑我跑了第二”我忽然想起来了,刚才弯道跑的时候这位同学的动作很好跑到很有节奏,弯道跑技术很好,“那请你和同学们在弯道上跑再跑一次100米,老师给你用秒表计时间”这时其他同学响起了加油的声音,这给那位同学很的鼓励,他跑的很卖力,我给他计时间“14秒多”“这么慢啊”这位同学很失望,“我直道跑13秒多呢”。我抓紧时间问学生“为什么他会觉得弯道跑快呢”学生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讨论,片刻后有的学生说“那是因为他在弯道跑的时候跑的比别人快,所以他觉得弯道跑的快。”“因为他身高矮跑弯道合适”。我抓住时机说:“是的这位同学弯道跑的快,但那是相对的快,如果计时间还是直道跑快,那同学们再思考一个问题,他为什么弯道比直道跑的好呢?”请这位学生再做一次弯道跑的示范动作。

生1:他弯道跑时,身体要向内倾斜。

生2:摆臂的方法不同,他外侧臂摆臂幅度要比内侧臂大,脚着地位置与直道跑也有不同。 师:很好,通过同学们认真的练习仔细观察,刚才两位同学已经基本归纳出弯道跑与直道跑动作的区别,下面老师把弯道跑的动作要领详细的讲一遍,在弯道跑时,整个身体应内向倾斜,摆动腿前摆时,左膝稍向外展,右膝稍向内扣,并加大右腿前摆幅度。左脚以前脚掌外侧着地,右脚以前脚掌内侧着地,左臂摆动幅度稍小,靠近体侧摆动,右臂摆动幅度和力量稍大,且前摆时稍向左前方,后摆时肘关节稍向外。下面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讲的动作要领进行练习。练习时注意体会动作,请同学们向这位学生学习。这时这位学生脸上流露出洋洋自得的神情,学生们也投去了羡慕的目光。

学生们按照教师要求进行练习

这时那位同学又举手提问“老师,我跑第一道,和跑第六道感觉不一样,第一道跑着很费劲。” 这时我通过引导同学们回忆物理课上所学知识“关于圆周运动中离心力的问题”,‘物体做圆周运动时所受离心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成正比、与圆周的半径成反比,在进行弯道跑时,我们改变跑的动作就是要克服离心力,离心力越大动作改变越明显。

学生们按照教师的要求积极的进行练习,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三、点评与反思

作为一名专业而称职的体育教师,应善于洞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正确、恰当、及时地处理课堂上一些突发现象,是一种技能,不要轻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应沉着、冷静、灵活、机智的对事件进行调控引导,否则将会影响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从而打击学生这方面的积极性,给以后的教学带来影响 。

探究性学习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结合学生其它学科的知识如:物理基本知识——圆周运动,通过教学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探究性学习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但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来确定,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第18篇:体育教学案例概述

体育教学案例概述

“体育案例”,这个前几年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还不太为人所熟知的词语,最近正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已成为广大的体育教师的“常用字眼”。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成为研究者,要能够把行动和研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显然,体育案例的研究与开发可以说是体育教师进行研究及教学领域的新动向,也是提升体育教师素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然而,从我县中小学体育教师撰写的教学案例实际来看,对体育案例的概念、特征认识还较模糊,对撰写案例的作用与意义认识还不够足深入,加上体育教师动手写的很少,因此,撰写体育案例的积极性不高,质量也不尽如人意。

于是,我收集、整理了一些相关的材料,并结合本人参加高淳县教育系统“人才强教工程”活动,就“体育案例”的写作,谈一点个人的体会,算是摸着石头过河吧。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教学案例”主要有三种概念和论述。

第一种观点:“教学案例”应主题鲜明、突出,一个案例只有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华东师范大学 郑金洲 《案例教学指南》 2000)

第二种观点:“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的具体描述,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一个案例可能涉及到好几种思想或方法。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顾泠沅《教学任务与案例分析》)

第三种观点:“教学案例”是指以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片段为主,从具体的一个教学策略的运用、一个游戏的新编、一种教学方式的尝试、一个教学方法的改变、一个教学机智的故事中渗透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展现教师的智慧和教学行为发生的变化,体现教师的创造力。(董玉泉〈〈体育教学案例〉〉2004)

以上三种观点,虽然对“教学案例”有不同的理解,但都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一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的教学情景的故事。在记叙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

如果用一句最简单话概括什么叫“教学案例”,那就是“教学案例是实际发生的具有真实性的典型事例。”

二、教学案例的特征

案例是一种写作的形式,那么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叙事研究、论文等形式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特点呢?

1、与叙事研究的区别。

“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十分相像,但不等同于“叙事研究”。“叙事研究”是指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学中发生的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都必须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都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叙事研究”的叙事者一般是教师本人而不是“外来者”,教师所叙述的教学事件除了“偶发事件”之外,更多地属于教师本人有意识地“改变”,是对改变之后所发生的事件的叙述。而“教学案例”的叙事者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他人,教学事件可以是教师自己的教学感悟,也可以是对他人事件的见解和感想,同时还必须有教学反思。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叙事是教学案例撰写的基础,为撰写案例提供素材。

2、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等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3、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案例与教学实录相比,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对教学过程的完整描述,而教学案例是对教学情境作有选择的描述、记录和点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三、教学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教学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教学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是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要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教学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或反思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对“体育后进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评析的作用至少可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评析可以为同一论题提供多种不同的视野。同一事件,同一论题,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和经历出发,可能提出不同的认识。新教师与老教师不同、认识深与认识浅老师不同,但每种认识都能促使大家对教学案例有更进一步的思考,获得不同的提高,同时也并不一定要给出“标准”的答案。第二,评析可以把案例与研究连结起来,评论者一般会对事件中的问题情形等作出分析,同时也会进一步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这些问题为日后的研究又提供了一定的方向。第三,评析可为当事者提出可供选择的不同的实施策略。教学案例中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受作者的局限而囿于一定范围,而集思广益的讨论,可以反映出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当事人提供其他可借鉴的方案,能促进体育教师的学习和发展。

四、教学案例撰写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

教学案例撰写的方法

1、选择一个有冲突的教学事件。

一节体育课下来,觉得要写的事件很多,那么哪一个事件才该选择?哪一个对于自我发现更有潜力?案例的性质怎样,是关于教学策略、学生行为还是教学政策方面?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增进理解,还是为了职业发展?尽管没有一个选择是非遵循不可的规则,但下面一些建议对写好一个案例却仍是有益的:事件对你有情感力量吗(心灵是否受到震撼)?事件呈现的是一个你不能确定怎样解决的进退两难的境地,还是你成功地解决了一个他人可能进退两难的问题?事件需要你做出困难的选择吗?事件使得你必须以一种感觉不熟悉的方式亦或是仍在思考的方式回答吗?事件暗示一个与道德或道义上相关的问题吗?如果有冲突的事件满足以上各条,那么你的选择在自我学习、内省和深层次理解方面就可能更加富有成效。

2、对事件背景进行描述。

在描述事件的背景时要考虑:这种情况以前出现过吗?第一次引起你注意是什么时候?这以后发生了什么?接连发生的事件是怎样开始的?事件发生的上下文(即情境)是什么?开始的场景中你的反应是什么?你的反应怎样使事情的发展变得更加顺利或怎样使之恶化?影响那个事件的心理的、社会的因素是什么?物质环境因素是什么?教学因素是什么? 历史因素是什么?在写教学案例时,你要为即将发生的事件设置场景,做好铺垫。要注意把重要事件放在它所发生的上下文中,必须考虑事件是在上下文中才得以理解的。

3、确定事件中的“演员”。

每个故事都是因为有了一群活生生的人物、有贡献的角色才得以充实。在教学案例写作时要考虑:谁是主要演员和次要演员?出场的演员是谁?幕后演员是谁?每个人都扮演了什么角色?相互之间关系怎样?与你的关系呢?坚持考虑每个角色个人的情感、动机、目的、期望,不要忘记把自己放于演员表之中,不要忘记通过情感、动机、目的、个人价值这面多棱镜来审视你的角色,要审视你可能要做的假定:假设源于何处?它怎样影响你的行动?

4、检查你行动的结果。

体育教师所做的每个行动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你的回应引起的一些反应是什么?对学生的影响是什么?对班级气氛的影响是什么?你所采取或未采取的行为对自己的结果是什么?你的行为以何种方式提高或降低你对自己的重视?

5、假设你再次遇到该事件。

你怎样以不同观点看待事件?看待演员?如果再做一次,你的行为不同之处是什么?现在允许你重新考虑,你要选择一个不同的回答吗?

(二)教学案例撰写须注意事项与要求

1、要尊重客观事实,体现真实性。

体育教师在撰写案例时,必然根据自己的认识,渗入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见解,在用词、语气上都体现出来,但是既然撰写的是案例,就不是事例本身,而是经过抽象概括的典型,是一个客观事实,这就要求撰写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客观叙述事件的过程,不溶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以保持事件的客观和真实性。

2、精选、提炼事例,具有典型性。

仅仅使事件具有真实性还不够,“真实性”的重现还不能给人以启迪。需要挖掘精选和提炼。作为案例,除了真实性外,还须具备两个基本特点:一是问题性,即事件必须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典型性,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况,拥有的事例很多,每时每刻都有案例的素材存在,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进行选择。从典型性、代表性的角度,选择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一定的复杂情境,有一定深度的事例作案例,并能从中挖掘出令人深思的内涵,从中探究出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和思考,带来应对复杂问题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3、提高理论认识水平和写作技巧。

我们所撰写的体育案例,都是平常在教育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平淡的事例和现象,如果没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肯定发现不了自己每天经历的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事例,看不出看似平淡的事例中所蕴藏的作为案例的价值。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积极思考,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对教育教学中碰到的看似平淡的事例,作不同角度的思考,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从一定意义上说,案例质量的高低,是由作者的理论认识水平和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

写好教学案例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和写作技巧。选取了有意义、能引发人们思考的案例后,要用流畅的语言和生动的笔触进行描述。在案例的描述中,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冲突性,即事例的描述中要有矛盾和冲突。二是具体性,即事例的描述要具体明确,不应对事例作抽象化、概括化的说明。三是时空性,即描述中要把事例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四是复杂性,即事例的描述能反映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多变,能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由于有的体育老师缺乏一定的文字功底和写作技巧,描述案例时平铺直叙,通篇详略不当,首尾不能呼应,这样的案例是引不起人们兴趣的,也是缺少说服力的。

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复杂情境,揭示人物心理,把握各种结构要素,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认识水平、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认识水平和文字功底,就好比有了“慧眼”和“神笔”,才能从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未知而欲知者和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给人以借鉴和启发。

4、深入挖掘教学案例背后的含义。

撰写教学案例,作为当事人,对自己是一种提高,是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思想、过程、结果以及利弊得失的一个总结反思;作为阅读者,总希望从教学案例中得到一点借鉴、启发和指导。因为撰写者在叙述事例的基础上,要深入探究教学案例中的内涵,运用教育理论特别是要运新课程的理念,对教学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可以对所描述的情景谈一些自己的思考或用理论进行阐释,也可以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五、撰写教学案例的作用和意义

案例教学专家朱迪·舒尔曼认为:“教师所写的、其他教师可能会面临的教学案例是对实践反思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他们有助于教师从他人的教学中学会预测和解决问题。”“实践和研究表明,案例讨论有助于参与者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教师亲身经历的反射中利用具体的术语去阐释抽象的概念,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发现事件、构建问题,从多种角度去解释情境,为行动确定关键的决策和可能性,认识到潜在的风险和内在的效益,检查自己对典型的教学困境的观点、偏见和态度。”因此,开展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解力、判断力和洞察力,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策略,使课堂教学与研究并驾齐驱。

基于以上认识,本人认为体育教师写好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一些作用和意义。 1.促进教师教学反思。

撰写教学案例,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真切的回顾,“照镜子”,“过电影”,把自己的教学一览无余地再现,用新的观点进行严格的审视,客观的评价,反复的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是非曲直、正确错误,都能由模糊变得清晰。能使教师把某些教学问题认识得比较深刻,解决得比较恰当。利于教师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看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教学事实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总结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2.推动教学理论学习。

通常情况下,撰写教学案例,需要运用教学理论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要把案例分析透彻,需要有足够的教学理论支撑。体育教师往往感到教学理论修养不够,分析教学案例力不从心。这就促使教师带着教学案例的实际问题,深入地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教师这时的学习,是为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学习,有着明确的目的和强烈的愿望,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百闻不如一见,教师通过撰写活生生的教学案例学到的教学理论。就不再是抽象的、空洞的、干巴巴的教条,而是非常有用的思想和方法,利于体育教师内化教学理论知识,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总结教改经验。

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 4.促进教师交流研讨。

教学案例是教学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十分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的有效载体。教学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5.形成教学研究成果。

撰写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资料,固然是教学研究;撰写教学案例,也是进行教学研究。写成的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资料,都是教学研究成果。相对而言,教学案例是较小的、单一的教学研究成果,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是较大的教学研究成果。关于某个专题研究的教学案例,不仅本身是教学研究成果,而且还是撰写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的很好的素材。这类素材经过加工,具有典型性,采用这样的素材写成的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紧密联系实际,内容丰富,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6.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1)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紧密结合。教师撰写自己的教学案例时,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的描述和分析,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又可以通过教学理论的指导,使教学行为科学合理。要写好教学案例,需要把教学案例涉及的问题披露出来,深入分析研究,取得清晰的认识,较好地解决某个问题。教学案例尽管是个别现象,但具有典型性,代表了某种倾向。经常撰写教学案例,就能够敏锐地发现带倾向性的问题,找出解决同类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学案例还能体现教学规律。典型教学案例深层次的认识积累多了,就能够通过个别看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真切地感悟教学的规律,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思维方式,高效的工作方法,良好的工作习惯,使之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从而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2)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撰写教学案例,撰写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三个方面,密不可分。撰写教学案例是撰写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材料的基础,撰写教学论文是撰写教学案例的提高,撰写课题研究材料则是撰写教学案例的升华。三个方面结合,能够促使教师做到教学行动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教学经验与教学科学紧密结合。这三个方面,撰写教学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基础打得牢,教学研究才有可能达到较高水平,因此,撰写教学案例在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充分重视。有了撰写教学案例的基础,就为撰写教学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就能使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7.提高教师一般能力。 (1)提高观察能力

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就要找出很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教学事例天天都有,层出不穷,但要从日常纷繁的教学事例中发现典型,并不容易,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撰写教学案例,讲述的教学故事要体现典型、具体、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就必须将有关教学事实形成逼真的表象,也需要进行认真的观察。因此,撰写教学案例,能够促使教师注意观察教学现象,发现教学问题,持之以恒,就会养成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的能力。 (2)提高思维能力

运用教学理论的观点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能力。每个案例都有核心部分和枝节部分,教师要排除枝节部分的干扰,重点把握案例的核心部分,找出核心部分与教学理论的密切联系,就需要运用教学理论的观点,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提炼出教学案例的主题,解决好教学案例反映的具体问题,探索出解决一般问题的途径,养成凡事用脑筋好好想一想的良好习惯,掌握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工作的规律,提高教师的思维能力。 (3)提高创新能力

体育教师写出的教学案例,可能是某项教学研究中的细化了的材料。从教学案例的线索引申开去,思考教学案例反映的教学现象,就有可能产生一些深刻的认识,独到的见解,再来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使之带上条理性和科学性,就有可能发现某些教学规律,特别是解决某些教学问题的规律,从而产生某些创新。创新多了,就会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六、好的教学案例的标准

1、一个好的案例必须包含一个典型的问题或问题情境—— 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不能算案例,问题或问题情境缺乏典型性也不能算案例。

2、一个好的案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中心论题上—— 要突出一个主题,如果是多个主题的话, 叙述就会显得杂乱无章,难以把握住事件发生的主线。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过分地渲染自己的个人情绪或情感,以免使案例的重心发生偏移。

3、一个好的案例描述的是现实生活场景——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应该以关注今天所面临的疑难问题为着眼点,至少应该是近5年发生的事情,展示的整个事实材料应该与整个时代及教学背景相照应,这样的案例读者更愿意接触。一个好的案例可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对案例所涉及的人产生移情作用。

4、一个好的案例应该讲述一个故事——

案例必须要有完整而生动的情节。要能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等按照一定的结构展示出来,同时,对事件的叙述和评点也是其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最好包含有一些戏剧性的冲突。对于课堂教学案例来说,应该有学生围绕某一个讨论的中心问题表达他们不同见解的波澜起伏的过程性教学冲突。

5、一个好的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翔实——案例不应该是对事物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该是对事物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案例提供的各种信息应该是准确的、纪实性的,包括与案例相关的背景材料特别是第一手资料,也应作具体的陈述,因为背景材料中往往交待了问题发生的场景,隐含着问题形成的某些重要的原因。但要注意的是,背景材料的叙述不应该影响到对主要问题实质的把握。

6、一个好的案例应该包括从案例所反映的对象那里引述的材料——案例写作必须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因此可引述一些口头的或书面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材料,如对话、笔记、信函等,以增强案例的真实感和可读性。重要的事实性材料应注明资料来源。

7、一个好的案例必须理清问题的性质——案例所说的问题是何种性质?是教学策略问题,还是学生行为问题,或是师生关系问题?如此等等。这是案例分析的关键,不要让纷至沓来的信息干扰了自己对问题性质的基本判断。

8、一个好的案例需要针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案例不能只是提出问题,它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具体措施,并包含着解决问题的详细过程,这应该是案例写作的重点。如果一个问题可以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话,那么最为适宜的方案,就应该是与特定的背景材料相关最密切的那一个。如果有包治百病、普遍适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案例这种形式就不必要存在了。

9、一个好的案例需要有对已经做出的解决问题的决策的评价——评价是为了给新的决策提供参考点。可在案例的开头或结尾写下案例作者对自己解决问题策略的评论,以点明案例的基本论点及其价值。

10、一个好的案例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及其内心世界——案例要揭示出案例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等。换句话说,要围绕一定的问题,展示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自身发展的心路历程。

以上所述基本阐明了教学案例的由来、意义和写作的格式、要求等,但案例的内在价值不仅仅是能看、能写就行了,关键还在于教师能否把案例的精髓移植、借鉴、服务于自己的教学过程。因此,本人以为学习和使用教学案例与掌握案例的写作方法同等重要。那么,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应如何学习和使用教学案例呢?首先,要通过学习优秀案例来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好的案例所反映的教学问题基本上是各位教师曾经或经常出现的、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从某个角度讲,只有当你以一个案例教师的角色去思考案例所反映的问题时,试着去揭示教学案例中隐含的教育原理、解决的技巧策略时,你在课程改革中就有了更大的发言权。其次,要学会有选择的鉴别和借鉴。一个精彩的案例不亚于一项教学理论研究。我们在阅读案例的同时要经常的、自觉的反思自己和分析他人的教学实践,从中学会一种案例分析的方法,一种看待教学活动的视角,一种促进自己不断成长提高教学效果的技能,体育教师要学会尝试、模仿和创新。再次,要学会将各种精彩案例分门别类予以记录、备案,如可将收集到的案例分为理念类、学法类、教法类、评价类、器材类等等,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尝试、创新与思考中建立属于自己的案例库,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执行新课程的能力,才能进一步掌握科学的方法,使课堂教学富有朝气,使理论研究事半功倍。

第19篇:小学体育教学案例

小学体育教学案例

一、前言: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单调、枯燥的学习氛围,而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展示、体现自我。充分体现一个中心、四个特点。以让学生自动学习,积极实践,努力创新为中心,结合体育学科突出四个特点。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通过唱游形式进行体育教学,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习成绩,激发学习兴趣,已逐步成为体育教师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二、案例介绍:小学四年级

1、学习内容:

(1)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 (2)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2、学习目标:

(1)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歌舞中做出基本跳跃的动作。

(2)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活动。

3、教学设计:

让每个学生通过唱中游、游中练感受到愉悦,在愉悦中初步掌握“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简单的动作方法,同时在激活思维、拓展能力过程中体验合作、创新、成功时的心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4、片段介绍:

(1)调动情绪,激发兴趣。 A、课堂常规(略),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

B、小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随音乐跟教师一起跳舞。 (2)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A、跳跃: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B、唱儿歌→进入情景→探究学习→自主学练→知识技能评价。 C、学生唱一编一跳一练一评,在活动过程中掌握技能。

3、激活思维,拓展能力。

A、小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创编各种跳的方法。 B、唱儿歌→分组游戏→能力拓展→创新能力评价 C、学生唱、唱→创、创→评、评, 展示创编内容。

4、稳定情绪,恢复身心。

A、放松:听音乐、师生共同舞蹈。 B、小结:师生共同讲评。

三、案例分析

1、这节课教案编写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1) 本课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利用各种游戏创设情景,用音乐贯穿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思、思中创,即玩中有所得,从而充分感受到自主与合作的乐趣。 遵循学生课堂上的心理活动发展过程,进行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仅起到适时的诱导和点拨;在技能的学习时,不再是以往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分组练习的老方法,而是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觉感受,经过思维在大脑中形成表象,然后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学生实践以后教师在点拨,这种循环反复过程,注意老师的点拨要有层次性。开始上课时,就用小游戏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的快乐。游戏开始了,教师亲切自然的描述:“秋天是蓝色的,晴朗的天空碧蓝碧蓝,一群小鸟飞过来,让我们和小鸟一起飞吧”。孩子们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着欢乐的小鸟自由的飞翔,有独自飞的,有成群飞的„..仿佛进了鸟的天堂。“嘟”一声哨响,教师迅速做出了集合的手势,孩子们快速跑向教师,学生们在慌乱中总算把队伍站好了,但有两个小朋友却找不到自己的位子。教师故作急切的样子说:“这两只小鸟迷路了,谁能帮他们找到家?”大家很快帮助两个迷路的小鸟找到了自己的家。

(2)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课堂上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我表现,努力创新,从而在课堂上教学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教师的补救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都有所得,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和创新意识。在学习方法上,运用了自主学习方式,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能和拓展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把教材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3)在跳跃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目标分层化、组织游戏化、学生个性化,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尽情玩耍,享受其中的乐趣,通过想象进行各种创编练习。随着音乐发出不同动物声音节拍,小朋友们一会儿是踏着沉重缓慢的脚步模仿搬运木头的大象,一会儿又成了蹦蹦跳跳活泼可爱的小白兔,一会儿又变成了活跃的青蛙,一会儿又变成了一群顽皮的小猴,有学生喝道“老师!我是孙悟空!”紧接着两手撑地翻起“小筋斗”,引得小猴们哈哈大笑„„通过这一小游戏,把游戏和体育教材有机结合,构成了新的教学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中去体验的积极性,体现了“快乐体育”的思想。因为成功与失败都是收获,酸甜苦辣都有营养,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亲自体验各种活动的感受。教师尽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让学生有选择的练习,自我展示风采,学生的自主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有了求知、求学的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2、玩中乐,中乐学,学中思,思中创,创佳绩。

为了突破学生被动接受较具常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巧妙地采用各种小游戏的形式,用音乐贯穿全课,让学生更早地进入角色,然后,教师再根据教学效果进行适当的点缀(提示),使动与静、张与驰、快与慢有机的结合,控制好整个教学节奏。学生们既有原地又有行进间和转方向的动作,既有站着又有坐着,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进行队形变化。小游戏的设计更是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始终处在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分享快乐。

育才小学 董雷兵

2009.8

第20篇:体育教学反思案例

体育教学反思案例3篇

篇1:体育教学反思案例(935字)任务:设计勇敢者之路目标:通过这个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增进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通过比赛,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场地器材:一个篮球场、体操垫四块、跨栏架四只、长板凳四张、跳箱四付、体操凳四张(2米)、标志物四个。活动形式:全班分四组讨论、设计、比赛课前准备:课前教师将所需的障碍器材放置到位,分别是钻过跨栏架、走过体操凳、跨过体操垫、跳过长板凳、越过跳箱,并检查各器材的牢固性和安全性。教学过程:

1、任务活动前教学。①、在准备活动或一个内容之后,将学生组织到障碍跑场地上。②、教师讲解、示范过障碍方法,学生分组依次做尝试性练习。③、分四组进行过障碍比赛,教师评价、引导比赛情况。学生讨论小结,并改进方法。

2、教师下达设计\"勇敢者之路\"任务(在规定的范围内,自行设计障碍物的放置顺序和距离);学生分四组进行讨论、设计后,对障碍物按设计的方案进行放置。

3、在新设置\"勇敢者之路\"上进行接力比赛。

4、讨论:\"怎样摆放障碍物最合理,通过速度最快\"?

5、各组进行调整方案,再比赛,最后评价。教学反思:

1、通过教与学,学生基本上溶入到课堂氛围中去,大多数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与兴奋度。特别是在各组自行设计的障碍跑中,使课堂推向了高潮。

2、本教学,改变了以往一贯由教师做主的传统做法,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让学生自己来设计,让学生自由地发挥,让他们体验自己是课堂的真正主人。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体育教学反思案例3篇体育教学反思案例3篇。在下达任务后,各组学生能发挥聪明才智,集思广益、畅所欲言,直至协调统一,所设计的方案各不相同,但都有自己的创意说明。

4、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和挑战自我的意志品质。学生在讨论、设计方案过程中,就要考虑服从整体的利益;通过反复的比赛中,在大家的助威声里,战胜了困难,战胜了自己,战胜了胆怯,增强了自信。

5、应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体质的差异性,而给出相同的障碍标准,个别困难学生(特别是小个子女生)在过跳箱时,在爬不过去后,采用绕箱方法取之。教师对此应利用体育比赛公平、公正的精神和做人的品质来教育,或者每次一人跑改为两人合作跑(以最后达到的人作为交接棒)等。这可以避免类似现象的出现,同时,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篇2:体育教学反思案例(1260字)今年教的是一年级四班的体育,针对这学期的课堂我主要以一年级的一节课来进行分析让我感触很深。这是我上一年级的一节模仿课,课前我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学生:\"喜欢!\"\"很喜欢!\"\"特别喜欢!\"《玩中乐,乐中学》教学案例反思【案例】: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学生:\"喜欢!\"\"很喜欢!\"\"特别喜欢!\"教师:\"你们都知道有哪些动物?\"学生:\"小狗、小猫、公鸡、羊、牛、大象、猴子......\"教师:\"你们知道的真多,谁能来模仿一下小动物的叫声?\"学生模仿。教师:\"你们看看,老师在模仿谁走路?\"(模仿大象——鼻子长长,走路笨重。)学生:\"是大象。\"教师:\"也请同学们来模仿模仿。\"学生练习,教师及时表扬。教师:\"谁还能模仿别的小动物走路?\"学生模仿,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小动物的特点,如:教师把两手举在头的两边,边念儿歌,边并脚跳:\"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教师:\"现在动物园里开大会,请小朋友们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参加模仿比赛,看看谁模仿的最像。\"学生开始从外圈跳到内圈,从内圈跳到外圈,以各种动物的跳法,反复跳教师点评,学生再练。体育教学反思案例3篇

体育教学设计案例
《体育教学设计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