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肌肉 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08 08:34:46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肌肉教学设计

《肌肉》教学设计

山东省肥城市师范附小 乔新民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知道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2、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带动骨、关节实现的。

3、了解手臂是如何运动的,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4、了解肌肉的卫生保健知识。

(二)探究能力目标

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人体肌肉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

2、能够小组合作并借助手臂活动模型了解肌肉的工作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积极参与探究肌肉的工作方式,愿意与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探究。

2、乐于用所获得的肌肉知识进行自我保健。

教学重难点

了解肌肉的工作方式。

教学准备

即时贴、人体肌肉模型、课件

课前活动:争夺科学的桂冠.老师说前进、退步的规则。激发学生争夺科学桂冠的信心.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

生:喜欢

老师也很喜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健美运动员的比赛时的风采?(出示健美运动员图片)。

你觉得他身上的什么最引人注目? (设计意图:课开始,老师出示了一组图片(健美运动员),问学生,通过欣赏、观察这组图片,你觉得他身上的什么最引人注目?生答:运动员健美、强壮的肌肉。自然而然的引出今天的课题“肌肉”。) 师板书(肌肉)

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和类型

1、师:你们知道肌肉长在哪里吗?让我们找一名同学作模特,大家凭你的生活经验来找一找他的身上哪个地方有肌肉.谁愿意做模特? (设计意图: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验找身体上的肌肉,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 生上台

师:为了科学探究你先暂时受冻一会,让我们奖励他进步一格。你像大力士一样给大家做几个动作如伸臂、曲臂、踢腿、弯腰、嘴巴张合、眼睛睁闭,让大家摸到你的肌肉。同学们认为他哪里有肌肉,你上来在有肌肉的部位给他贴上标签。

生贴

师:让我们看看标签贴在哪里?这么多,看来我们全身都有肌肉。 这里有标签,这块肌肉叫什么呢?你知道吗?来,请大家看这里。 师: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块肌肉的名称(出示课件),让生读出肌肉

的名称。

老师随机介绍7大肌肉的名称。 (设计意图: 全面认识肌肉并有侧重点的认识7大肌肉的名称。虽然上的是科学课,但对“肱”和“腓”字的读音对三年级的孩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不轻易放过,加上拼音帮助孩子学习。)

请你(指着模特),马上把标签摘下来穿上衣服吧。孩子们,现在天冷不容易看到肌肉那你们想看看我们全身的肌肉吗?看老师会变魔术,拿出模型。

师:你看到模型想说什么? 生:红色的是全身的肌肉。

上面一丝一缕的表示肌肉的肌纤维。

师:你知道的真多,都是我的老师了。

师:你们记住这些肌肉的名称了吗?我们来做个小测试看看,老师说名称你们做动作快速找到相应的肌肉。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通过游戏的方式说肌肉名称,找肌肉位置,巩固新知。) 师:这些肌肉都附着在我们的骨头上我们能看到的。那身体其他部位还有肌肉吗?

生:脸、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做动作让相应的部位动起来。

师:看来能运动的地方就有肌肉。

师:我们在睡觉时我们身体还有那些部位在动呢?

生:心脏,肠、胃、心、肺、血管

师:这些器官的部位有肌肉吗?

师:我们来看这段资料相信你会有答案。(出示课件)

生交流

师:附着在骨头上的是骨骼肌,今天我们重点研究肱二头肌。请你再摸一摸它长什么样?来摸一摸自己的肱二头肌,画出肌肉的样子 生:画 师:让我们来看一下你是怎么画的?

生展示

师:你为什么这样画?

生说形状表示什么

师: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来看老师也画了你们欣赏一下.(出示课件)肌肉大体呈梭形,中间部分柔软而富有弹性叫肌腹,它有收缩性。肌腹的两端是肌腱,肌腱是白色,很强韧,但没有收缩性。 师:你再摸一摸它怎样附着在骨头上呢?是在一块骨头上吗? 生:不是,它附着在两块骨面上。

师:孩子们学的真快,我们再来看一下人体肌肉的有关肌肉之最的知识放松一下。

师: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把探究到的肌肉的形状表达出

来,能加深对肌肉的深度了解。)

三、探究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师:刚才我们通过摸了解了肌肉的很多知识,知道我们身上有600多块的肌肉,那它们对我们人体有什么作用呢?

生:脸上的肌肉使人看上去更漂亮

师:还有其他作用吗?你大胆猜测一下。

(设计意图:能针对人体肌肉提出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生:能运动 师:让我们通过活动来探究一下你的猜测正确吗?为了让我们的活动更好的开展,看友情提示。(出示课件)指名读。

1、模特做屈臂和伸臂的动作。

2、模特反复做同一个动作,直到让别人感知到肌肉变化为止。

3、最后借助手臂活动模型来观察肌肉变化。

好,大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活动吧!

生活动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科学的主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重点以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为例讲解肌肉的运动形式,体会肌肉的作用。让学生亲身做一下屈臂的动作,体会到:屈臂时肱二头肌收缩变短,,肱三头肌放松变长。在做伸臂的动作,体会到:肱三头肌收篇2:肌肉 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肌肉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和方法:

1.能通过触摸体验肌肉的存在与质地; 2.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手臂活动模型和膝关节活动模型; 3.能够按要求操作,感觉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4.能够通过观察图文理解肌肉影响骨运动的方法。

(二)科学知识:

1.知道提供骨骼运动的力量来自于肌肉的收缩; 2.知道骨骼肌是成对存在一起工作的; 3.理解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的一些肌肉运动; 4.知道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重量占人体的40%; 5.初步懂得人体运动的机体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获取认识需要进行时间的体会; 2.体会到模型在科学研究重的重要作用; 3.认识到外表静止的物体其内部也在运动。

二、教学重难点:

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手臂活动模型和膝关节活动模型;能够通过观察图文理解肌肉影响骨运动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木棍、木片、软管、气球皮

四、教学过程: --1-- --2-- 篇3:四年级科学肌肉教案 篇4: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

骨骼、关节和肌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解释肌肉变化引起的运动,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修正自己的想法。2.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难点:对肌肉变化引起运动的解释。

教学准备:

1、2号纸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师:上课!

师:同学们好!

师:好,大家先不急着坐下来。我们先做一些灵活的放松运动。跟着老师一起来,我们先来扭动一下脖子,好,活动一下我们的肩膀。再来做一下扩胸运动,再扭动一下腰。再做一下,体育课前常做的热身运动,扭动手腕和脚踝。非常好,立正,请坐!

师:好的,在我们刚才做的运动中,我们身体的哪一个部位动起来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骨骼、关节和肌肉》

一、骨骼

师:在课前,老师用橡皮泥捏了两根同样的橡皮泥,现在呢,我要把他们立起来,请你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一根立起来,一根没有立起来。

师:为什么两根同样的橡皮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生:

师:你是怀疑老师里面放了东西,支持它,下面你来打开它,看一下是不是像你所说的那样? 师:同学们请看,原来老师在这根橡皮泥中放了一根吸管。 师:这根吸管有什么作用?

师:支撑(板书)

师:那么在我们人体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结构呢?

生:骨骼

师:今天老师就带了一个人体骨骼模型。

师:其实啊,人体骨骼就在我们身体里面,它能够支撑我们的身体。现在,你们能不能摸一摸自己的骨骼,摸一摸,捏一捏,感受一下骨骼,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生:硬的。

师:我们知道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

师:那么我们的骨骼也可以分为:头骨、躯干骨、四肢骨。你们知道,人体的骨骼由多少块骨头组成呢?

生:206块

(师:刚才我们说了,人体骨骼有支撑的作用,那人体骨骼除了支撑作用,还有什么作用呢?) 师:这是我们人体的头骨,你知道头骨里有什么? 生:大脑

师:假如我们人类没有这个头骨,我们的大脑就会受到损害。

师:大家请拍一拍你的头骨,看一看,感觉有问题吗?这能说明你的头骨有什么作用呢? 生:保护脑子的作用。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的胸腔,胸腔里面有什么呢?

生:肺

生:心脏

师:那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的心和肺在这里面怎么样?拍一拍。

生:很安全

师:这说明,胸腔起到说明作用?

生:保护

师:同样,看这,这是我们人体的盆腔,在这里面也有我们人体重要的生理器官。那么在这里面,他们也很安全。那你们说盆腔起到说明作用?

生:保护(板书:保护)

二、关节

师:在我们刚才的运动中,我们的骨骼也参与了运动,那么大家思考一下,只有骨骼能运动起来吗?

生:不能

师:还需要什么东西的参与?

生:肌肉

生:关节(板书:关节)

师:伸出手臂,我们来看一下,我们这手臂上有哪些关节?

生:肘关节

师:那么我们找一找,我们人体还有很多关节,那么我们人体还有哪些关节呢?谁能找到? 生:膝关节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些关节都长在了什么地方?

生:关节长在骨头和骨头连接的地方。

师:其实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很多骨头和骨头是链接在一起的。比如:胸骨和肋骨,但是他们是不能动的,我们把它称之为骨连接。我们把能活动的骨连接,才能称之为关节。下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做一个体验活动。

生上台表演

师:请你摸摸头,请你摸摸脸,两只手一起来摸一摸你的耳朵。孩子,你能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吗?

生:就是把肘关节固定住了,就什么都摸不到了,做这些事情就会很难。 师:来,孩子们为他勇敢地走到台前来,给点掌声好不好?

师:那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做这样的体验活动?

生:想

师:尹老师为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个材料袋,请你们打开学具袋,把1号卷纸套在大拇指上,2号卷纸套在食指上。完成写一行字或者系扣子、系红领巾等日常活动。打开就可以开始了,同学们。

师:好了,同学们,把我们的实验材料收集整理到材料袋中,老师要看一看谁是第一个收集整理好的。然后以你正确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已经收拾好了。

师:好,下面开始汇报,在汇报的时候,老师有一个要求:请你说出你完成的是哪项动作,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我是写字,我感觉写起来很难

生:我是系红领巾,把这个寄在收上,手不能弯曲了。

师:孩子们,通过刚才的体验活动中,我们知道关节是可以活动的。在我们刚才的体验活动中,我们发现了,当我们没有关节时,它还能这么灵活吗?也就是说,当我们没有关节,我们做各种动作就会非常困难,有了关节,我们就可以灵活的做各种动作。

三、肌肉

师:那孩子们,请你们仔细思考,我们人类有了骨骼,有了关节,我们就能动起来了吗? 生:不能

师:还要有什么?

生:肌肉

师:肌肉是如何来帮助骨骼进行运动的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手握拳头,另一只手按住上臂,拳头握紧,完成弯曲手臂的动作。摸一摸,上臂肌肉的有没有什么变化?长度有没有什么变化?

师: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在活动中的感受。

生:我感觉胳膊向上屈肘时,胳膊上面的肌肉鼓起来。伸开胳膊这块又平了。”

上面的肌肉还很硬,下面的肌肉也跟着动。”

师:当同学们摸到胳膊上面肌肉变大了,变硬了,鼓起来了,猜想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呢? 师:ppt展示手臂运动。

师:究竟肌肉是如何收缩的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出示海绵),海绵变短了相当于肌肉之间的距离变短了,所以会鼓起来,这就是收缩。(板书 收缩)。当他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时就是舒张。(板书 舒张)明确肌肉的名称。

师:看ppt:你能说说肌肉肌肉在运动中起到什么作用吗?

骨骼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骼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骼的运动要靠肌肉的牵引,关节的转动。(板书 牵引骨头运动)

四,体验“三者”的协调作用

师:假如骨骼、关节和肌肉中有一个受到损伤,请问运动会怎样?

师:看来这三者真的是缺一不可,而且他们也会在我们身体中每一个活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三者是相互协调配合完成的。

师:由此可见,在平时校园里要注意什么呢?(在体育课或课间活动时一定要注 意自己和同学的安全。不要拉伤了肌肉,不要撞伤了关节!) (板书 “三者”协调运动完成各种运动)篇5: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案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

里泽小学 蔡沈娟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身体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记录表、哑铃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刚才同学们这么轻松地站起来又做下去,你知道是由身体的哪些组织来完成的吗?(大腿、骨骼、肌肉„„)

2、其实这是由人体的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的,揭示课题。

二、初步认识骨骼、关节和肌肉及其作用

(一)认识骨骼。

1、师::刚才我们说到了骨骼,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比比谁摸出的多。

2、学生摸骨数骨(学生在摸骨的过程中感受骨头在身体的分布及特点)

3、小结:(出示人体骨骼图片)其实我们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有大有小,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4、师:那你觉得骨骼对于我们身体可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运动)

(二)认识关节。

1、师:是什么将一块块骨头连结在一起的?(关节)

2、师:大家找一找我们人体哪有自由活动的关节?

3、如果我们人体没有关节会怎样?(通过绑住肘关节写字的活动来感受关节使骨骼能够灵活运动,有了关节骨骼才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

(三)认识肌肉。

1、师:有了骨骼和关节,人体就能运动了吗?(还需要一个动力源——肌肉)

2、找找看,身上哪里有肌肉?动手捏捏,它是怎样的?

3、(带领做曲臂运动)提问:你观察到是哪里的肌肉在起作用吗?这个过程中还有那些部位的组织也参与了?

三、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作用

1、师:那这些部位的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让前臂一伸一屈运动起来的呢,下面我们借助哑铃来研究。我们就以(教师示范)举起哑铃,放下哑铃时上肢的运动来进行观察。课件出示:

(1)小组内轮流做,反复做几次。 (2)分别观察和用手摸摸举起哑铃,放下哑铃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变化。 (3活动后请将观察到的和亲身感受到的事实在小组内交流。 (4按记录表要求记录。

2、学生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交流观察结果,适时补充:在举起哑铃时,我们发现肌肉变硬鼓起(也就是肌肉收缩)牵引着附在它上面的骨骼绕着关节运动。

4、出示屈肘伸肘动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5、先前我们观察记录的结果描述的准确吗?可以怎样完善?

6、延伸:(起立,弯腰,直立,又弯腰):解释一下自己的动作是如何产生的?

四、知识迁移

1、人们利用人体骨骼、关节和肌肉的作用,模仿制作了一些工具,他们和人体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的那些作用相似?(出示图片:吊车、挖掘机、高塔„„)

2、小组讨论汇报,想说哪种就先说哪种。

推荐第2篇:《肌肉》教学设计

《肌肉》教学设计 羊市塔希望小学 刘继祥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知道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2、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带动骨、关节实现的。

3、了解手臂是如何运动的,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4、了解肌肉的卫生保健知识。

(二)探究能力目标

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人体肌肉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

2、能够小组合作并借助手臂活动模型了解肌肉的工作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积极参与探究肌肉的工作方式,愿意与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探究。

2、乐于用所获得的肌肉知识进行自我保健。教学重难点

了解肌肉的工作方式。 教学准备

即时贴、人体肌肉模型、课件

课前活动:争夺科学的桂冠.老师说前进、退步的规则。激发学生争夺科学桂冠的信心.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 生:喜欢

老师也很喜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健美运动员的比赛时的风采?(出示健美运动员图片)。

你觉得他身上的什么最引人注目?

(设计意图:课开始,老师出示了一组图片(健美运动员),问学生,通过欣赏、观察这组图片,你觉得他身上的什么最引人注目?生答:运动员健美、强壮的肌肉。自然而然的引出今天的课题“肌肉”。) 师板书(肌肉)

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和类型

1、师:你们知道肌肉长在哪里吗?让我们找一名同学作模特,大家凭你的生活经验来找一找他的身上哪个地方有肌肉.谁愿意做模特? (设计意图: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验找身体上的肌肉,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 生上台

师:为了科学探究你先暂时受冻一会,让我们奖励他进步一格。你像大力士一样给大家做几个动作如伸臂、曲臂、踢腿、弯腰、嘴巴张合、眼睛睁闭,让大家摸到你的肌肉。同学们认为他哪里有肌肉,你上来在有肌肉的部位给他贴上标签。 生贴

师:让我们看看标签贴在哪里?这么多,看来我们全身都有肌肉。 这里有标签,这块肌肉叫什么呢?你知道吗?来,请大家看这里。 师: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块肌肉的名称(出示课件),让生读出肌肉的名称。

老师随机介绍7大肌肉的名称。

(设计意图: 全面认识肌肉并有侧重点的认识7大肌肉的名称。虽然上的是科学课,但对“肱”和“腓”字的读音对三年级的孩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不轻易放过,加上拼音帮助孩子学习。) 请你(指着模特),马上把标签摘下来穿上衣服吧。孩子们,现在天冷不容易看到肌肉那你们想看看我们全身的肌肉吗?看老师会变魔术,拿出模型。

师:你看到模型想说什么? 生:红色的是全身的肌肉。

上面一丝一缕的表示肌肉的肌纤维。 师:你知道的真多,都是我的老师了。

师:你们记住这些肌肉的名称了吗?我们来做个小测试看看,老师说名称你们做动作快速找到相应的肌肉。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通过游戏的方式说肌肉名称,找肌肉位置,巩固新知。)

师:这些肌肉都附着在我们的骨头上我们能看到的。那身体其他部位还有肌肉吗? 生:脸、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做动作让相应的部位动起来。 师:看来能运动的地方就有肌肉。 师:我们在睡觉时我们身体还有那些部位在动呢? 生:心脏,肠、胃、心、肺、血管 师:这些器官的部位有肌肉吗?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真是班级小博士.师:我们来看这段资料相信你会有答案。(出示课件) 生交流

师:附着在骨头上的是骨骼肌,今天我们重点研究肱二头肌。请你再摸一摸它长什么样?来摸一摸自己的肱二头肌,画出肌肉的样子 生:画

师:让我们来看一下你是怎么画的? 生展示

师:你为什么这样画? 生说形状表示什么

师: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来看老师也画了你们欣赏一下.(出示课件)肌肉大体呈梭形,中间部分柔软而富有弹性叫肌腹,它有收缩性。肌腹的两端是肌腱,肌腱是白色,很强韧,但没有收缩性。 师:你再摸一摸它怎样附着在骨头上呢?是在一块骨头上吗? 生:不是,它附着在两块骨面上。

师:孩子们学的真快,我们再来看一下人体肌肉的有关肌肉之最的知识放松一下。 师: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把探究到的肌肉的形状表达出来,能加深对肌肉的深度了解。)

三、探究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师:刚才我们通过摸了解了肌肉的很多知识,知道我们身上有600多块的肌肉,那它们对我们人体有什么作用呢? 生:脸上的肌肉使人看上去更漂亮 师:还有其他作用吗?你大胆猜测一下。

(设计意图:能针对人体肌肉提出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生:能运动

师:让我们通过活动来探究一下你的猜测正确吗?为了让我们的活动更好的开展,看友情提示。(出示课件)指名读。

1、模特做屈臂和伸臂的动作。

2、模特反复做同一个动作,直到让别人感知到肌肉变化为止。

3、最后借助手臂活动模型来观察肌肉变化。好,大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活动吧! 生活动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科学的主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重点以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为例讲解肌肉的运动形式,体会肌肉的作用。让学生亲身做一下屈臂的动作,体会到:屈臂时肱二头肌收缩变短,,肱三头肌放松变长。在做伸臂的动作,体会到:肱三头肌收缩变短,肱二头肌放松变长了。)

师:这个小组以他们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他们的活动已经完成了,让他们向科学的高峰前进一步。

其他小组也应像他们一样。谁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活动结果 生:展示表格。记录员看表格边介绍,模特边做动作。 师:这个小组的探究很深入,让他们向科学的高峰前进一格。 师:出示手臂模型,讲解这个硬纸板代表骨骼,塑料绳代表骨骼上的肌肉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它们的两端分别长在不同的骨头上。 (设计意图:教师精心制作了手臂活动模型,手臂模型的出现进一步使学生明白了手臂弯曲运动不仅依靠肱二头肌的收缩,还要依靠肱三头肌的舒张互相协作完成动作。)

先做曲臂活动,上面的塑料绳鼓起来了表示肱二头肌鼓起,肌肉收缩变短了。同时下面的肱三头肌放松变长了。

在做伸臂运动,上面的塑料绳肱二头肌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表示上面的肌肉又放松了。同时下面的塑料绳鼓起来了表示肱三头肌鼓起,它收缩变短了。(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活动学生只能感受到肌肉的变化,但看不到,怎么办?教师适时的出示手臂活动的课件,让学生亲眼看到屈臂和伸臂时,肌肉的变化,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你们看我们在做伸臂和曲臂的动作时,我们的肌肉参与活动了吗?

生:参与了。 师:不仅是手臂的运动,人体的各种动作离不开肌肉的运动。并且不是有一块肌肉来完成的,而是有几块肌肉共同完成的。这些肌肉在收缩、舒张时是相互配合的,有些肌肉收缩,有些肌肉舒张。

师:我们来看资料,相信你会了解地更透彻。(出示课件) 师:你知道了什么?

师:肌肉怎么参与人体的运动呢?出示课件。你知道了什么? 生交流。

四、肌肉保健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我们有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和以前不一样的新的知识。让我们做游戏放松一下。像老师这样一只手的大拇指和和食指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以尽可能快地速度来回捏,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像医生摸脉搏一样放在上面。好活动开始。 生活动

师:你活动的手上的现在肌肉有什么感觉? 生:酸麻,疲劳

师:肌肉会疲劳,我们应该怎样做让肌肉更好的为我们服务呢? 生交流

师:我们看这个资料袋,你会有更多的保健知识。(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巩固部分,融合了体育锻炼的常识,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科学是无处不在的。) 生看

师;你们作为小学生如何使肌肉更强壮呢? 生交流

师:现在你们长身体的阶段,在运动的同时也多吃些有营养的食物。希望大家多参加体育活动,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去锻炼肌肉,争取每个人都有一个健康结实的身体。

师:来看我们的夺冠之路,

最好,把掌声送给他们小组表示祝贺。其他小组成绩也不错。把掌声送给自己来结束我们今天的科学探究之旅吧。

推荐第3篇:肌肉教学反思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反思 执教:范杰英 在本课教学中力求体现课标中提出的理念要求“教师是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的亲密伙伴”,引领学生亲历探究骨骼、关节和肌肉作用的活动。

本节课对有关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知识探究采取了比较灵活的处理方法。在引导学生认识骨骼作用时,直接呈现了“骨架模型”,帮助学生了解骨骼的支撑保护作用,这一做法虽然直白,但能帮助学生降低对抽象事物的理解难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要有启发性,注重把握预设目标如期得到生成,使学生真正地学到科学知识、学会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知识。篇2:《骨骼、肌肉的保健》教学反思) 《骨骼、肌肉的保健》教学反思

这一课中涉及的“概念”非常多。如果我们要把这些概念用很科学很专业的术语一一地解释清楚,那不仅会浪费宝贵的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学生也会觉得越听越糊涂,最后不耐烦了。针对这一情况,我采取了模糊一点的教学方法。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让学生充分参与体验活动,在经历亲身体验活动之后,理解概念。 学生在亲身经历整个观察活动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自我体验实事求是的描述给同学听,在交流的过程中能不断完善认识,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修改和补充,得出一个相对完整和科学的结论。学生在描述时老师一定要强调“内容的真实”,也就是必须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想当然的。但在语言的描述方面可以是个性的。如学生在观察上肢运动后对肌肉的变化是这样描述的:肌肉变粗了;肌肉变胖了;肌肉鼓起来了;肌肉凸出来了;肌肉变短了;肌肉变紧了;肌肉鼓起来了;手心热起来了等。这些语言虽然不是专业术语,更谈不上科学性,但确实是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到和体验到的,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临结束前,我让学生仔细阅读作业本上的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知识,并体验与人分享研究结果的快乐。

课后,我也布置学生去自己阅读书本上的单元资料库,进一步了解身体上有关骨骼、关节、肌肉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篇3:四年级科学下册 肌肉 1教学反思 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骨骼和肌肉

3.肌 肉 1.有效的科学教学取决于学习材料、科学设备、视听媒体以及教学技术的可以获得与组织安排。有效的学习环境不仅要求有特定的探究题目和学习活动所需的专用设备,而且要求有范围广泛的基础科学材料。所以在教学中运用教具能调动学生的手、眼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获得直接的感性知识,建立鲜明的表象,然后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讨论,师生的总结,学生的科学知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在课堂上运用了书中的彩图;人体骨骼模型;人体肌肉的教学挂图;人体肌肉的相关电教资料片;手臂活动模型等教学手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同时使学生明确骨骼、肌肉和运动的关系,重点放在摸一摸和活动体验上,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体常运动部位的肌肉。在课堂上让学生做一些广播体操的动作,也可以使用一些其它的动作,如,弯曲手臂、提起脚跟、握紧拳头,让学生认识到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了人体的各种运动。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腰腹、臂膀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然后指引学生制作纸板、橡皮筋做的手臂活动模型,使学生认识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显得更直观、更生动。从而使学生形成一个肌肉和骨骼运动关系的整体认识, 1篇4: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骨骼、关节和肌肉》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骨骼、关节和肌肉》公开课教案与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教科版四年科学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课内容。在本课的前面是《身体结构》,学生已经会用系统的眼光看待人体结构组成,认识到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不同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完成的结果。在本课探究中,学生不但会知道骨骼对身体的支撑与保护功能、肌肉的运动功能以及关节的连接功能;还会在不同运动的过程中,体验骨骼、关节和肌肉是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动作的。既对上节课的科学概念进行深化研究,又对后面的有关运动、呼吸、消化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知识铺垫。

本课使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努力使探究教学发挥其独到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

学情分析

本课采取学生熟悉的“起立、坐下”等生活动作引出探究问题,整个探究过程由浅入深,遵循以人为本的探究教学理念,以发现探究为手段,通过观察、体验使学生在探究骨骼、关节、肌肉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大胆的、合理的作出推理与猜想,反复验证形成正确的科学结论。

在本课探究中,学生不但会知道骨骼对身体的支撑与保护功能、肌肉的运动功能以及关节的连接功能;还会在不同运动的过程中,体验骨骼、关节和肌肉是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动作的有关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自己感觉发现肌肉在运动中的不同变化,来理解肌肉的作用是学生的障碍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上肢结构的知识,能够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3、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

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段学习中对研究议题的想法与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上课。

1、“起立,老师好!”

2、“同学们好,请坐。“刚才大家完 成了“起和坐”的动作,作在这个动

2、生1:大腿。作中,你们知道是由身体的哪些部 生2:肌肉和骨头。 位来完成的吗?”

(一)现实活动生3:还有关节。引入

3、生:“我认为这个活

3、“同学们说出这么多名称,接下动是由大腿的 骨骼,肌来请大家在来做一次这个动作。主肉和关节共同来完成要体会有哪些部位来完成这一活的。” 动。王子宁你来说。”

4、“子宁同学说的非常好。

通过现实活动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1、“刚才大家提到了骨骼,那你能

1、生1:“肋骨”

根据经验试着说一说:身体中其他生2:“脚趾骨” 部位的骨骼名称吗?” 生3:“头骨、胸骨。”

生4:“还有胳膊骨”

(二) 提出问

2、“胳膊骨常常叫做手臂骨。同学

2、生:小组讨论。题 们知道这么多骨骼名称,你们真了

不起!骨骼、关节和肌肉在我们每

个人的身体中都有,那它们有什么

作用呢?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

部好好的讨论一下,然后说给大家

听。 通过提出问题来训练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能力。

1、“刚才同学们进行认真的讨论,

1、生1:“我猜骨骼有大胆的、合理

谁来说说骨骼有什么作用? 支撑身体作用。” 的作出推理

生2:“我认为骨骼有保与猜想 护内脏的作用。”

(三)猜想 生3:“我想骨骼有起到

力量的作用。”

2、“骨骼的作用可真不少。我们再

2、生1:“关节有光滑

猜一猜关节有什么作用?” 作用。”

生2:“有连接作用。

3、咦,关节有这些作用? “那肌

3、生:“我认为肌肉是

肉呢? 保护骨骼的。”

4、“大家对骨骼、肌肉、关节的作

用作出了合理猜想,那我们的猜想

是否正确呢。我们还需要用实验来

验证。”

1、师:(出示)“在验

1、学生小组观察,并

证之前,我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人实验。

体骨骼模型。用手摸摸骨骼模型,

然后再敲一敲或捏一捏自己的骨

骼,体会骨骼的作用。”

2、师:“谁来说一说骨骼的作用?”

2、生1:“我发现骨骼

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转载于:肌肉教学反思) 生2:“骨骼有支撑人体

的作用,如果没有骨骼

人体就是一堆肉” 生:(全体学生)哈哈

3、“说的真好,大家都为你这么出哈„„

色想象而感到高兴。谁还说?”

3、生:“我还是认为骨

(四)探究 体骼有起到力量的作用, 验 你看我们每次干活都是

骨头在用力。”(挥舞着

4、“好,不要着急,下面我们用活拳头)

动来验证你的想法,好吗?大家在

小组内部先挽起衣袖,尽量的露出

4、学生:小组实践。

胳膊的上臂肌肉,然后用力抓举哑

铃,看一看我们胳膊的肌肉怎样?

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摸摸胳膊,攥

拳屈肘,感觉肌肉是否发生变化?

5、“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在活动

中的感受。”

5、生1:“我感觉胳膊

向上屈肘时,胳膊上面

的肌肉鼓起来。伸开胳 以发现探究为手段,通过观察、体验使学生在探究骨骼、关节、肌肉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膊这块又平了。”

生2:“上面的肌肉还很

6、“那你们能说一说肌肉的作用硬,下面的肌肉也跟着 么?”(观看课件): 动。

6、生:肌肉和活动有

关。

1、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谈一谈

你在活动中的发现。” 师:“你说的

非常对,肌肉发达的人是非常有力

量的,你们看这些人看上去就很有

力量。”

生1:“这次我知道了肌反复验证形肉与运动有关。” 成正确的科生2:“老师,刚才我的学结论 猜想应该是肌肉起到力 量的作用。”

2、师(展示课件:举重、健美图

片):“我们要想拥有强健有力的

肌肉,就必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只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肌肉更发

(五)搜集信息 达、骨骼更粗壮、关节更灵活。”

关节有连接骨骼的作

3、我们做了这么多活动,知道了用。看人体骨架,关节

骨骼和肌肉的作用,那关节在人体的头卧进另一块骨的凹

中起什么作用呢? 槽里。

你是怎么知道的?

4、观察的非常细致,说的也正确,关节有链接骨骼的作用。

(六)拓展

1、“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科学家们根据人体的骨骼、肌肉、关节制作了很多高科技产品,你能根据今天学到的知识,进行解释吗?”(出示仿生制作的物体课件)(出示投影:吊车、挖掘机、高塔„„) 架”

生1:“万节天线像关通过拓展深节。” 化学生的科 生2“:吊车像手臂” 学素养。 生3:“挖掘机像手 掌” 生4:“高塔像人的骨

2、“同学们说的非常正确,在现实

生活中利用我们人体功能制造的

产品还有很多很多,课下请同学们

搜集或查阅资料,看一看还有哪些

产品是根据人体功能制造。在下次

课中把你的收获讲给大家听。” 篇5:四年级科学下册 骨骼、肌肉的保健 1教学反思 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骨骼和肌肉 4.骨骼、肌肉的保健

运动的安全是现代教育中值得重视的一个话题。其实有很多骨骼与肌肉损伤是可以避免的,可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认识与经验并不明白。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帮助他们将点滴的认识综合起来,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加强运动的安全。

保持骨骼与肌肉的健康对儿童的身体至关重要,对于学习任务繁重,很少锻炼的学生们来说,还远远没有认识到骨骼肌肉保健的长远意义。因此,如何使科学内容的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便成了教师设计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正是从小处着眼,从身边科学入手,让学生关注自己,关注健康, 《骨骼、肌肉的保健》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运动锻炼不同部位的肌肉和关节,我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做广播操、集体舞来体验,这样不仅使他们认识到了运动要多样化,而且使他们懂得了广播操是一项很好的运动,为使自己的骨骼、肌肉健康,每天做好课间操很有必要。

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运动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我精心挖掘生活题材,设计了案例,让他们准确地学会了如何在运动中保护自己的安全及如何急救的方法。这样使学生经历了从生活问题到科学问题的过程,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推荐第4篇:《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上肢结构的知识,能够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3.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作用,以及相互间的配合。

教学难点:人体的运动是骨骼、关节和肌肉相互协调配合完成的。

教学准备:幻灯片,人体骨骼模型,哑铃(每人一只),手指纸套(每人2只),橡皮泥2根,小棒一根。

教学过程:

课前4分钟,播放《健康歌》,学生跟着音乐跳舞,活动活动身体。【幻灯片】

一、导入

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参与了活动?(手、腿、颈、腰) 我们来摸一摸大腿和膝盖,摸到了什么?板书:(骨头、肌肉、关节)

【这个环节安排了做前问,在学习本课知识之前,先熟悉一下身体的骨头、肌肉和关节,为下面的学习探究打下一个伏笔,唤起了对这部分知识探究的渴望。】

二、教学骨骼

1.你们知道人体内部的骨骼都有些什么形状?板书课题:骨骼。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人体骨骼模型。【出示人体骨骼模型。】

2.你知道哪些人体骨骼的名称呢?

3.你还想知道人体的哪些骨骼呢?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张人体骨骼图。从图上找出你想认识的骨骼,记一记它的名称。

4.你现在认识了哪些骨骼,上讲台指着人体骨骼模型说给大家听一听。

【人体骨骼模型对孩子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是能够直观的给孩子呈现人体骨骼,给孩子一个视觉冲击。】

5.我们认识了一部分骨骼的名称,那你知道骨骼对我们身体起有什么作用吗? 6.谁来帮老师一个忙,把这块橡皮泥搓成大约10厘米,立起来。老师再提供一根小棒,你能把橡皮泥立起来吗?我们的骨骼就像这根小棒,对身体也起到了什么作用?板书:支撑 【这个环节安排了做中学,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感受骨骼对身体的支撑作用,这个感受比较直观。】

7.分别指着头骨、胸腔问:里面有什么?如果没有这些骨骼,我们的大脑、内脏会怎样(受到损伤),我们来拍一拍我们的头,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我们的头骨保护着大脑。那我们发现骨骼还有什么样的作用?板书:保护。也可以说下盆腔也起到保护作用。

【孩子的自身体验,感受比较直接,印象也比较深,在做中学,在做中感受。】 8.骨骼对我们身体的作用可真大啊,既能支撑我们的身体,还对内脏器官起到了保护作用。那骨与骨之间是靠什么连接起来得呢?

三、教学关节

1.那你知道我们人体有些什么关节吗?板书:关节(课题)上讲台指一指人体骨骼模型上的关节。(连接骨与骨的组织叫做骨连接,可以活动的骨连接叫做关节)板书:连接

2.出示幻灯片,指着自己的身体介绍人体的主要关节,介绍时要活动活动这些关节,让学生看到。

【学生对人体关节不太熟悉,直观的观察图片比老师的口头讲述更有效果,看既是做。】

3.学生体验活动:全体起立,不弯曲手臂摸摸头,指名谈感受。想到摸到头,我们要怎样做?这时肘关节有没有活动?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套上纸套在纸上写自己的名字。

同桌交流写字的感觉怎样?这些活动说明关节能让我们更灵活。

【做中学,学生通过不戴手指套写字和戴上手指套写字的前后对比,深刻感受关节的灵活运动。】

4.人体的关节活动方式都一样吗?活动活动自己身体上的一些关节。(比如肘关节、腕关节、肩关节、颈椎关节)发现它们的活动方式不一样。

四、教学肌肉

1.指着人体骨骼模型,我们有了骨骼、关节人体就可以活动了吗?板书:肌肉 【学生学习了骨骼和关节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把骨骼、关节的作用联系起来,并思考它们的运动还需要什么参与。这个环节既有做后思,还有下个教学环节的做前问。】

2.出示人体肌肉图,人体一共大约有600多块肌肉,比如我们上臂上有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

【这个设计和上面观察关节图的设计意图一样,让孩子直观感受,记忆更深刻些。】 3.下面我们做一个体验活动,感受一下肌肉的变化:一只手手抓起一只小哑铃,完成曲臂、伸臂运动,另一只手摸一摸上臂的肌肉。(同桌交流。)【幻灯片】指名读活动要求,在学生明确要求后,完成体验活动。

【做中学,边体验边观察边思考,做与学合一。】 4.汇报体会。主要是发现肌肉的变化。

5.【幻灯片】出示手臂运动示意图,再放慢一点看一看,知道肌肉的运动变化。再动一动,摸一摸。

6.当我们手臂在运动时,就肌肉在运动吗?在曲臂和伸臂活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三者是怎么配合的呢?边做边和同桌讨论。板书:牵动。教师总结:肌肉牵动骨,使关节活动起来。【幻灯片:小结】板书:协调 7.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骨骼、关节和肌肉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这个环节还会引出新的问题,正好可以成为下堂课的做前问。】

五、鼓励多做体育锻炼。

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体育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呢? 回答完【幻灯片】(使我们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让学生学以致用,以做促学,以学助做。】

板书设计:

骨骼、关节和肌肉 骨骼 支撑 保护 协调

关节 连接骨骼

肌肉 牵动骨骼

推荐第5篇:《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教科版四年科学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课内容。在本课的前面是《身体结构》,学生已经能够用系统的眼光看待人体结构组成,认识到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不同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协作的结果。在本课探究中,学生不但会知道骨骼对身体的支撑与保护功能、肌肉的运动功能以及关节的连接功能。还会在不同运动的过程中,体验骨骼、关节和肌肉是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动作的。既对上节课的科学概念进行深化研究,又对后面的有关运动、呼吸、消化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知识铺垫。

本课开始,利用学生常做的动作“起立”引出要探究的问题:这一常见活动主要有哪些部位来完成?然后由学生再次实践、感觉,又通过抓举哑铃动作进行观察、体验。学生会体会到人们做的每项活动,都是通过骨骼、肌肉、关节共同协调完成,它们是人们看不到的亲密合作伙伴。在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更会让学生体会到在人体里蕴含着许多深奥的知识,科学家正是利用这些知识——利用仿生学制造出很多高科技的产品,进一步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

二、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采取学生熟悉的“起立、坐下”等生活动作引出探究问题,整个探究过程由浅入深,遵循以人为本的探究教学理念,以发现探究为手段,通过观察、体验使学生在探究骨骼、关节、肌肉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大胆的、合理的作出推理与猜想。在实际活动中自己感觉发现肌肉在运动中的不同变化,来理解肌肉的作用。经过反复验证形成正确的科学结论。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努力使探究教学发挥其独到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1)知道骨骼、关节和肌肉在人体内的作用。(2)知道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2、过程与方法:(1)亲历探究全过程,在观察的基础上,做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上肢结构的知识,能够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研究结果。

2、能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四、教学重点:知道骨骼、关节和肌肉在人体内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知道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六、教学用具:

1、教师用具:人体骨模型 课件

2、学生用具:哑铃或其他重物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流程:

(一)现实活动引入:

1、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2、师:“同学们好,请坐。”刚才大家完成了“起和坐”的动作,在这个动作中,你们知道是由身体的哪些部位来完成的吗?”

生1:大腿。

生2:肌肉和骨头。 生3:还有关节。

3、师:“同学们说出这么多名称,接下来请大家在来做一次这个动作。主要体会有哪些部位来完成这一活动。王亚楠你来说。”

生:“我认为这个活动是由大腿的 骨骼,肌肉和关节共同来完成的。”

4、师:“ 王亚楠同学说的非常好。”

(二) 提出问题

1、师:“刚才大家提到了骨骼,那你能根据经验试着说一说:身体中其他部位的骨骼名称吗?”

生1:“肋骨” 生2:“脚趾骨” 生3:“头骨、胸骨。” 生4:“还有胳膊骨”

2、师:“胳膊骨常常叫做手臂骨。同学们知道这么多骨骼名称,你们真了不起!骨骼、关节和肌肉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中都有,那它们有什么作用呢?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部好好的讨论一下,然后说给大家听。” 生:小组讨论。

(三)猜想

1、师:“刚才同学们进行认真的讨论,谁来说说骨骼有什么作用? 生1:“我猜骨骼有支撑身体作用。”

生2:“我认为骨骼有保护内脏的作用。”

生3:“我想骨骼有起到力量的作用。”

2、师:“骨骼的作用可真不少。我们再猜一猜关节有什么作用?”

生1:“关节有光滑作用。”

生2:“有连接作用。”

3、师:咦,关节有这些作用? “那肌肉呢?” 生:“我认为肌肉是保护骨骼的。”

4、师:“大家对骨骼、肌肉、关节的作用作出了合理猜想,那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还需要用实验来验证。”

(四)探究 体验

1、师:(出示人体骨架模型)“在验证之前,我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人体骨骼模型。用手摸摸骨骼模型,然后再敲一敲或捏一捏自己的骨骼,体会骨骼的作用。”

2、学生小组观察,并实验。

3、师:“谁来说一说骨骼的作用?” 生1:“我发现骨骼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生2:“骨骼有支撑人体的作用,如果没有骨骼人体就是一堆肉” 生:(全体学生)哈哈哈„„

4、师:“说的真好,大家都为你这么出色想象而感到高兴。谁还说?” 生:“我还是认为骨骼有起到力量的作用,你看我们每次干活都是骨头在用力。”(挥舞着拳头)

5、师:“好,不要着急,下面我们用活动来验证你的想法,好吗?大家在小组内部先挽起衣袖,尽量的露出胳膊的上臂肌肉,然后用力抓举哑铃,看一看我们胳膊的肌肉怎样?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摸摸胳膊,攥拳屈肘,感觉肌肉是否发生变化?

6、学生:小组实践。

7、师:“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在活动中的感受。

生1:“我感觉胳膊向上屈肘时,胳膊上面的肌肉鼓起来。伸开胳膊这块又平了。”

生2:“上面的肌肉还很硬,下面的肌肉也跟着动。”

8、师:“那你们能说一说肌肉的作用么?” 生:肌肉和活动有关。

9、师:(观看课件):“肌肉在人体运动中到底是怎样起作用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肌肉、关节、骨骼的剖面图。你们看肌肉有好几根肌腱,它们并不是长在同一块骨头上,有的肌腱是长在相邻的骨上的。人在屈肘时,上臂前面的肌肉腱拉动前臂骨,后面肌肉伸展放松;人在伸臂时,后面的肌肉腱拉动前臂骨,前面的上臂肌肉松开。这样就完成了屈肘和伸臂活动。接下来我们在做一次抓举哑铃动作,细心体会一下肌肉的变化。并将你的观察和体验记录在实验卡上。”

五、搜集信息

1、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在活动中的发现。” 生1:“这次我知道了肌肉与运动有关。”

生2:“老师,刚才我的猜想应该是肌肉起到力量的作用。”

2、师:“你说的非常对,肌肉发达的人是非常有力量的,你们看这些人看上去就很有力量。

3、师(展示课件:举重、健美图片):“我们要想拥有强健有力的肌肉,就必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只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肌肉更发达、骨骼更粗壮、关节更灵活。

4、师:我们做了这么多活动,知道了骨骼和肌肉的作用,那关节在人体中起什么作用呢?

生:关节有连接骨骼的作用。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人体骨架,关节的头卧进另一块骨的凹槽里。

5、师:观察的非常细致,说的也非常正确,关节有链接骨骼的作用。

六、拓展

1、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科学家们根据人体的骨骼、肌肉、关节制作了很多高科技产品,你能根据今天学到的知识,进行解释吗?”(出示仿生制作的物体课件:吊车、挖掘机、高塔„„)

生1:“万节天线像关节。” 生2:“吊车像手臂” 生4:“高塔像人的骨架”

2、师:“同学们说的非常正确,在现实生活中利用我们人体功能制造的产品还有很多很多,课下请同学们搜集或查阅资料,看一看还有哪些产品是根据人体功能制造。在下次课中把你的收获讲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力求体现课标中提出的理念要求“教师是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的亲密伙伴”,注重把握重难点。在对学生进行前测了解学生对骨的认识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亲历探究骨骼、关节和肌肉作用的活动,然后又结合健美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体育运动重要性。把问题从知识的大背景中抽出来,又有机的放回大背景中去,打破以往点对点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对有关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知识探究采取了比较灵活的处理方法。在引导学生认识骨骼作用时,直接呈现了“骨架模型”帮助学生了解骨骼的支撑保护作用,这一做法虽然直白,但能帮助学生降低对抽象事物的理解难度。在研究肌肉作用时则采用——先观察后感觉最后看解剖图的课件,让学生感知到肌肉的作用及运动时发生的变化。将注重引导学生思维、自主展开探究贯穿于全课。

但在整节课中师生对话较多,引导比例过重,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要有启发性,注重把握预设目标如期得到生成,使学生真正地学到科学知识、学会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知识。

推荐第6篇:《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

骨骼、关节和肌肉

一、聚焦问题:

1、这是什么?(哑铃)干什么用?谁来示范一下?

2、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身体的哪一部分在运动?(手臂)

3、手臂里有哪些部位参与了这个运动呢?(骨头、肌肉、关节)

其实在我们人体有运动、呼吸、消化、生殖等等功能,直接参与的部位都是不同的。在运动中直接参与的主要是骨头、肌肉和关节。

二、初步认识骨骼、肌肉、关节(用概念图的形式来板书)

1、关于骨头、关节和肌肉你们都有哪些了解?

(1)骨骼:出示骨骼模型,介绍骨骼说说骨骼的分布,数量,作用等,出示骨骼图片说明其作用。把骨头转换成骨骼

让学生看着模型摸摸身体上的骨骼(肋骨、头骨),想一想骨骼有什么作用? 假如人体没有骨骼支撑会怎样?(模拟:气球、筷子)

(成人一般有206块骨骼,小孩会多几块;骨骼一般是长长的、中间是空心的;骨头中有骨髓;骨骼能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 PPT:骨骼图

(2)关节:骨与骨之间由关节相连,使我们能做出各种动作。 假如没有关节会怎样呢?(指套模拟)

(3)肌肉:肌肉和骨头、关节之间有关系吗?(A出示全身的肌肉图,了解肌肉一般在附在骨骼外面。B出示手臂肌肉图片,问看看肌肉怎么连在骨骼上的。)

三、探究骨骼、关节和肌肉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

1、在一个动作中,这三者又是怎样参与运动的呢?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我们就以抬哑铃为例,小组讨论。

2、下面我们就来做实验看看。要求: (1)每个同学都要进行抬“哑铃”,用左手拿起桌上的哑铃,慢慢地移到胸前,体会在这动作的全过程中,左上肢是怎样运动的?

(2)反复做这个动作,用右手触摸手臂的不同位置,感受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运动和变化的。

(3)以手臂伸直为参照,在图上画出手臂弯曲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变化情况。

3、反馈分析:出示图片,说说你们的感受。

(1)当弯曲手臂的时候,里面的肌肉鼓起来了,其实也是缩短了。我们把这种变化叫做肌肉的收缩。(简单的说,弯曲手臂时,上侧的肌肉收缩了) (2)当弯曲手臂的时候,下侧的肌肉伸长了,肌肉舒展开去了,我们把这种变化叫做肌肉的舒张。(简单的说,弯曲手臂时,下侧的肌肉舒张了) (3)当手臂弯曲时,肌肉有什么变化? (4)骨骼和关节的变化呢?(上面的骨头基本不动,下面的骨头绕关节转动。) (5)看PPT:你能说说骨骼、关节和肌肉之间的联系吗?

骨骼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骼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骼的运动要靠肌肉的牵引,关节的转动。

(6)假如骨骼、关节和肌肉中有一个受到损伤,请问运动会怎样?

(7)由此可见,在平时校园里要注意什么呢?(在体育课或课间活动时一定要注意自己和同学的安全。不要拉伤了肌肉,不要撞伤了关节!)

四、巩固应用

1、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们根据人体的骨骼、肌肉、关节制作了很多高科技产品,你能根据今天学到的知识,进行解释吗? 先看这个挖土机,你看红色框里的部分相当于什么?起什么作用?

(挖机的臂像骨骼、圆圈处像关节、椭圆处像肌肉)

(万向节天线像关节、台灯的支杆像骨骼肌肉、合页像关节、铁塔像骨骼)

2、我们人体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肌肉,那你觉得怎么样的骨骼、关节、肌肉能给予我们更好地运动的呢?你现在达到这个要求了吗?那我们该怎么去做?(加强锻炼)

3、总结:你觉得对骨骼、关节、肌肉的认识怎么样?回去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加深认识。

推荐第7篇:《骨骼、肌肉的保健》教学设计

《骨骼、肌肉的保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体育运动和合理膳食对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能够根据教材指导开展合适的运动保持骨骼和肌肉的健康;能够在运动过程中进行积极的预防并在出现意外受伤时进行初步的救护。

2,知识与技能

知道坚持体育锻炼和保持膳食平衡可以增进骨骼与肌肉的健康;知道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一样;知道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运动前做一些准备活动等可以预防骨骼和肌肉在运动中受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训练正确的运动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增进学生自我保健和自我防护的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律动:播放《健康歌》,跟着音乐跳起来。

2.讨论: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主要锻炼了身体的哪些部分?

3.谈话:骨骼和肌肉配合起来能让我们做很多动作,因此保持它们的健康十分重要。(揭示课题:骨骼、肌肉的保健)

4.提问:那么,怎样才能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呢?

二、了解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要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必须合理地参加运动。

2.提问: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有哪些好处?(视频资料:人们参加晨练、同学们在学校参加锻炼的活动镜头)

3.学生交流介绍。

4.小结: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韧性、增强心脏功能和增大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可以使肌肉发达、体力充沛。

5.谈话: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韧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

(自由阅读教材11页资料)

6.思考、比较、讨论:

(1)要想提高自己的耐力,你可以选择哪些运动项目进行训练?

(2)要增强身体的柔软性,可以参加哪些运动?

(3)要提高体力,可以推荐参加哪些运动?

(4)哪一项体育运动对增强身体各方面能力效果最好?

7.交流:平时你最喜欢参加哪些体育运动?你知道这些体育运动对你身体的哪一个方面有好处吗?

8.同桌一起对做一节广播体操,并讨论:这些动作对锻炼身体的哪一部分肌肉、关节特别有用?

9.交流、小结:做广播体操不仅能使全身大肌肉群、大关节、韧带等得到充分的锻炼,还能锻炼人体身体内部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增强全身健康的目的。

10.拓展: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其内容繁多,门派林立,表现形式多样,具有极大的健

身价值。(视频资料:武术的健身价值)

三、了解运动中的安全要求

1.谈话:我们平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发生骨折、扭伤、脱臼、肌肉拉伤等损伤。身边的案例:某位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受了伤。提问:如何在运动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交流运动中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1)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

(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

(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等。

3.活动指导:溜冰时必须穿戴哪些防护性装备?(请一生当模特,出示相关护膝、护腕、手套、头盔等,体会这些装备在活动中的防护作用)

4.总结:赛前做热身运动后,关节就会变得柔软、灵活,这样就可以减少或避免扭伤和脱臼。此外,在活动中穿戴适当的安全装备也是很重要的。头盔、护膝、垫肩、手套、软垫、护腰都可以帮助你避免受伤。同时,你还应该穿适合运动的鞋子。另外,运动前应该留意你周围的环境,如果你在特定的马路或者跑道上滑冰、跑步或者骑自行车时注意安全,你就能避免意外事故。

5.拓展:一旦在运动时受了伤,应该如何处理呢?

(1)骨骼、关节受伤如何处理? (如果你确实受了伤,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将一块冰敷在受伤的部位并高高地抬起,这样能把疼痛和肿胀降低到最低程度。当你受伤后,一定要把受伤情况告诉家长、老师或者其他长辈。如果老师、医生或者护士给你医疗指示,你一定要配合他们,遵照他们所说的去做。若伤口没有痊愈,不要马上就参加运动,给骨头和关节充分愈合的时间,这样你就能够避免旧伤复发。)

(2)如何避免肌肉受伤?

(不要让肌肉过于疲劳,运动量不要突然增大,要循序渐进。)

(3)防护知识介绍。

四、了解营养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另外,食物营养对人体骨骼、肌肉的健康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四大营养素:蛋白质、矿物质(尤其是钙及各种微量元素)、脂肪酸(尤其是必需脂肪酸)以及维生素(如维生素A、D、C)。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时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含量高、含钙量高的食品。

2.讨论、交流: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吗?

3.拓展:营养与健康。

蛋白质是构成及修补人体肌肉、骨骼及各部位组织的基本物质,缺乏蛋白质会导致发育迟缓,骨骼和肌肉也会萎缩。肉类、海鲜和牛奶等动物性食品是完整的蛋白质来源,植物性来源则可以从豆类、谷类及核果类中获得。钙质则是制造骨骼的原料,可以促进生长并增加骨头密度。所以每天喝两杯牛奶,是累积骨本的好方法。维生素D是另一个令骨头强健的营养素,除了可以由牛奶和鱼肝油、动物肝脏等食物中获得外,每天晒10~15分钟太阳,人体便可以自行制造维生素D。

五、拓展延伸

1.总结:如何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

(坚持锻炼、合理营养、注意安全)

2.延伸:身边的科学

说出你和家人锻炼身体的五种方法,然后与家人讨论对每一项活动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把它们都列出来。思考:如何将这些安全措施付诸实践呢?

推荐第8篇: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

引导者:汪倩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骨骼、关节和肌肉在人体内的作用。

2.知道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解释肌肉变化引起的运动,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修正自己的想法。

2.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肌肉变化引起运动的解释。

【教学准备】课件、人体骨骼模型、橡皮泥、塑料瓶(2个)、PVC管(2个) 【教学过程】

一、现实活动引入,提出问题。

1.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刚才大家完成了“起和坐”的动作,在这两个动作中,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动起来了? 生:„„ 2.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人体能够运动的部位。那下面我们就摸摸这些部位,看看你都摸到了什么样的东西?分别有什么特点?(指名说)(骨头硬、关节能活动的、肌肉是软的)

生1:骨头硬,有血管、筋、脉搏。 生2:上面有肌肉,有关节。 3.师:(师板书:骨头、关节、肌肉)在刚才的活动中,这三者都参与了运动。今天这节科学课我们就来探究骨头、关节、肌肉有些什么作用以及这三者在身体肢体活动当中又是怎样相互协调运动的。

二、探究、体验活动

(一)探究、体验骨骼的作用

1.师:刚才大家提到了骨头,谁能根据你的经验说一说关于骨头你都知道些什么?(指名说,了解原有认知)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是呀,在我们人的身体里有206块骨头,(师板书:206块)当这些骨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组成了骨骼。(师修订板书:骨头——骨骼)

2.师:(出示人体骨骼模型)同学们往前看!这就是人体骨骼模型,假如我们身体没有这些骨头,那将会怎么样? 生:„„

3.师:下面我们利用橡皮泥来做一个模拟实验。你们瞧!这是两根同样的橡皮泥(出示两根同样的橡皮泥),我要把这两根橡皮泥立起来,请大家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现象?(一根立起来,一根倒下去)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猜想这根橡皮泥里有什么支撑着。

4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打开它,同学们想一想这根橡皮泥跟我们身体有相似的地方吗?谁能说说吗?

5师:在这个模拟实验里,橡皮泥模拟的是肌肉,吸管模拟的是骨骼。直立的橡皮泥与直立的人体是相似的。那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骨骼有支撑的作用。(师完善板书:支撑)

6: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仔细阅读这份材料,你还能发现骨骼有什么作用? 生:骨骼有保护的作用。

7师:像我们的头骨保护大脑不受外界损伤,胸骨保护内脏不收外界损伤等等。 8师:现在我们总结一下,骨骼有什么作用? 生:现在我们知道了骨骼有支撑和保护的作用。(师完善板书:保护)

(二)探究、体验关节的作用 1.师:(手握人体骨骼模型的肘关节)骨骼能独立运动吗?(生:不能)那还需要什么呢? 生:关节

2.师:出示课件(两块骨的中间)我们把骨和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接,在我们身上有很多骨是连接在一起的,但是有的是不能活动,比如胸骨、肋骨,我们把能活动的骨连接叫关节。比如肘关节、腕关节,(师演示肩关节,旋转360度)。 3.师:我们知道关节是可以活动的(师板书:可活动的),如果我们不让关节活动,那将会怎样呢? 生:不能动。 4.师:(师出示教具)谁愿意到板前试一试关节受到限制是什么样的?此时相当于没有什么关节了?(肘关节)(指名板前演示,受限制后的关节运动,请你像我这样做。老师说拍拍头、摸摸脸等)请演示的同学谈一谈感受。 师:下面的同学你愿意试一试吗? 5.学生体验没有肘关节活动。 6.师:从活动中你体验到什么?

生:我们没有了关节后很困难,但有了关节之后就可以很灵活地去做事情。(师板书:灵活)

师生小结:我们知道了关节可以使我们肢体活动灵活。

7师:那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身体有了关节、骨骼就可以运动起来吗? 生:不能,还得有肌肉。

(三)探究、体验肌肉的作用

1.师:我们已经知道人体有206块骨头,与之相连的有600多块肌肉。(师板书:600多块)肌肉会有什么作用?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体验活动(课件出示)。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样一个瓶子,请你完成伸臂、曲臂运动,用手摸一摸并观察上臂骨肌肉的变化(师边说边做)。 学生活动

2.师: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在活动中,你的上臂骨肌肉有什么变化。生:胳膊上面肌肉变大了,变硬了,鼓起来了。 生:胳膊上面肌肉变小了,变软了,不鼓起来了。 3.师:当肌肉鼓起来的时候,就是肌肉的收缩。(师板书:收缩),当它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时就是舒张。(师演示:伸臂、曲臂的动作)

4.师:你在观察的时候发现肌肉收缩和舒张时,我们的手臂做了什么动作? 生1:当肌肉收缩的时候,上臂骨是曲臂的,等舒张的时候,上臂骨是伸臂的。 师:这说明肌肉有什么作用?

生:牵动骨头运动(师板书:牵动骨头运动)

(四)体验“三者”协调运动

1.师:刚才我们研究了骨骼、关节、肌肉的作用,思考一下:在我们刚才进行的这些活动当中这三者都参与了吗? 2.师生再一起做曲臂、伸臂动作。

师:做这个曲臂伸臂动作的时候,是不是只有骨头在运动?(生:不是)是不是只有关节在运动?(生:不是)是不是只有肌肉在运动?(生:不是)那是怎么运动的?

生:它们三者一起运动的。

师补充:是它们三者一起相互协调运动的。(师板书:“三者”一起相互协调运动完成各种活动)

师小结:在曲臂伸臂动作中,是肌肉收缩牵动骨骼带动关节运动的。(生齐读) 3.体验屈腿伸腿活动。 师:(师生起立,做屈腿伸腿动作)用手摸一摸,感受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运动的。

4.师小结:在我们身体每一个活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三者都是相互协调配合完成,并且在运动中各自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这也体现了我们身体精密、和谐之美。 5.健康教育

师:同学们,为了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我们平时要怎么做呢?

生: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运动。 师:真诚希望同学们以后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这样我们的肌肉才会越来越发达!骨骼越来越粗壮!关节越来越灵活!

三、课外拓展

1.师:这是一张挖土机的图片,请仔细看,它是模拟我们人体的哪个部位? 生:手臂。

师:那请你根据今天学到的知识,找一找,在挖土机上,哪些部位模拟了关节?哪些部位模拟了骨骼?哪些部位模拟了肌肉? 生:„„

课件出示收音机,台灯,活页的图片,学生找一找哪些地方模拟骨骼,关节,肌肉。

四、课堂总结,谈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

(生先说,师后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我们这一节课的探究,我们知道了骨骼、关节、肌肉的作用以及这三者在运动中是怎样协调运动的。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们还会继续学习这部分知识。今天这节科学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骨骼、关节和肌肉

骨骼

腔体 (206块)

支撑、保护

关节

能活动

更灵活

肌肉

收缩 (600多块)

牵动骨头运动

舒张

推荐第9篇:《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全文)

骨骼、关节和肌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解释肌肉变化引起的运动,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修正自己的想法。

2.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肌肉变化引起运动的解释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配套实验用具。

【教法】电教多媒体法、讨论法、比较法、运用引导探究法相结合。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骨骼模型、夹板 每组:《实验记录单》、哑铃一个、纸套等。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热身活动。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四楼会议室上一节科学课,你们高兴吗?我相信四年一班的同学是最棒的。好,让我们先来做一个热身运动。(播放《小苹果》)

2、师:跳了一段《小苹果》,我发现大家精神了许多,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好心情步入今天的发现之旅吧!上课!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师:谁能说一说在刚才的这段舞蹈动作中,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参与了活动?

(倾听学生发言,教师进行有效理答。如果学生不能直接说出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师可以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等方法去关注肢体的运动,如:摸一摸手指、手臂、胳膊等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从而引导学生说出骨骼、关节和肌肉。)那么这些参与活动的部位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2、师:是呀,骨骼、关节和肌肉在我们人体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来说,它们可谓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们就长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陌生的是我们肉眼看不到它们的内部构造。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骨骼、关节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骨骼、关节和肌肉)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一)认识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了解它们在人体中的作用。

1、调研学生的前概念。

师:同学们,对于骨骼、关节和肌肉,你们有哪些了解?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有关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知识。【骨骼】

(1)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为了方便研究,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人体骨骼模型)这就是人体骨骼模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骨骼对于人体起到了什么作用?(板书

骨骼:支撑)

(2)师:是的,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个这样像支架一样的结构,我们称之为骨骼。(课件出示)人体的骨骼共由206块骨头组成,它们大小不

一、形态各异。再想一想骨骼还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看:在人体骨骼的这个位置上有我们的心脏和肺,试想如果没有骨骼会怎么样?)(指着人体骨骼模型介绍)

(板书:保护) 【关节】

(1)师:再来看一看,骨头与骨头连接的地方有什么?(教师指着人体骨骼模型说)

(2)师:关节为什么会长在这样的地方?它在人体运动中起着怎样的作用?现在就请同学们对照骨骼模型,再活动活动自己的肢体,跟同桌说一说。(板书:关节)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关节的作用。(板书:连接 活动)

【肌肉】

(1)师:接下来我们再认识肌肉。

(2)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有关肌肉方面的知识。(出示自学提纲)

师:谁来读一读?

① 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读一读等多种方法认识肌肉。 ② 阅读学习资料,将你了解到的知识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向全班汇报。

(时间2分钟)(板书:肌肉)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归纳板书肌肉的作用(板书:伸缩

牵引) (师:肌肉的伸缩牵引着骨骼和关节的运动)

(预测学生:看到我们的全身都有肌肉;摸到肌肉柔软、有弹性;是许多重要器官的组成部分;通过阅读资料知道了:肌肉的作用)

(二)探究骨骼、关节和肌肉之间是如何相互协调,共同运动的。

1、小结过度,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引发思考

(1)师:通过以上的探究活动,我们已经对骨骼、关节和肌肉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请同学们思考:骨骼、关节和肌肉能独立运动吗?它们三者之间在人体运动中有着怎样的关系?大胆地猜测一下。

(2)生表达交流,教师概括(师:同学们的意思是说,骨骼、关节和肌肉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共同作用,协调运动,缺一不可的。对吗?)(板书:共同作用,协调运动)

(3)师:骨骼、关节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是共同作用,协调运动,缺一不可的,这只是我们的猜测?(备注:此处加问号,这只是学生的猜想)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2、观察上肢运动,探究骨骼,关节和肌肉之间是如何协调运动的。(1)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要想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是如何运动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运动着的身体进行观察体验。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举哑铃观察上肢运动“的实验!

(2)(出示哑铃)师:看,这是什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个哑铃。

(3)师: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实验方法:用一只手拿起哑铃,慢慢地举起,再把胳膊舒展开。(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4)出示实验要点 实验要点:

1、反复做上述动作,用另一只手触摸手臂的不同位置,感受骨骼、关节和肌肉运动时的变化。

2、注意:哑铃沉重,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传递哑铃时要轻拿轻放,不要争抢。

3、时间在5分钟。

我们用两种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一种方式是:写一写,以文字的形式将观察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单》1上;

另一种方式是画一画,参照《实验记录单》2左侧伸臂时的轮廓图,画出屈臂时的轮廓图,并标出骨骼、关节和肌肉。

师: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记录方法。看看你们小组愿意用哪种方法?这样吧,前3个小组采用“写一写”的方法,后2个小组采用“画一画”的方法。(边说边发放《实验记录单》)

师:实验要点同学们听清楚了吗?好,开始实验。 (5)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老师看到有的小组已经实验完毕坐好了,没完成的小组请抓紧时间)

(6)交流我们的观察结果: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对骨骼、关节和肌肉运动时的变化,你们有哪些发现?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来汇报?(找2到3个小组来回答,可追问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师:先请“写一写”的小组来汇报!(找两个小组来汇报)这两个小组说的都很好!

师:在做屈臂运动时,上臂骨上面的肌肉变硬凸起;在做伸臂运动时这块肌肉又变软放平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就是肌肉伸缩作用的结果!肌肉附着在骨骼上,通过肌肉的伸缩作用,牵引着骨骼,从伸臂时的这个位置移动到了屈臂时的这个位置,骨骼位置发生了改变,是围绕着关节的活动进行的。(放课件)(教师通过自己的身体演示)

② 师:再请“画一画”的小组上前来展示。 师:请给大家说一说你们为什么这么画? 师:这个小组汇报的非常精彩!

(放课件)师介绍:这是正确的伸臂和屈臂图。在我们的上臂上有两块和伸臂、曲臂运动相关的肌肉,它们就是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在做曲臂运动时,肱二头肌收缩,拉动骨骼向上来到这个新的位置;同时肱二头肌呈现隆起的状态,因此我们在画这块肌肉时要画成是这样凸起的形状;此时下面的肱三头肌呈现的是平缓的状态,因此我们在画这块肌肉时要画成是和骨骼平行的形状。(教师指着课件演示)

师:同学们看明白了吗?

师:请画一画的2个小组对照图例,课后修改《实验记录单》。 师:想一想在这个实验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是如何运动变化的? 生:肢体的运动是通过肌肉的伸缩,牵引着骨骼,围绕着关节进行活动。(放课件)

(8)师:这就说明了骨骼、关节和肌肉三者之间的运动关系是(指黑板上的板书说:共同作用,协调运动的。)(加上大括号)

师:(指板书说)骨骼、关节和肌肉是共同作用,协调运动,缺一不可的!这也证明了我们之前的猜测是正确的!(去掉问号)

(三)进一步探究,证实我们的猜测。

接下来我们再做一个体验活动,从反正的角度证实我们的结论,体验如果关节不参与活动会怎样?

活动1: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老师把你的肘关节固定住。 师:请摸摸自己的脸,再摸摸自己的头! 师:你有什么感受?

师:同学们想不想也体验一下?

活动2: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1号纸圈套在大拇指上, 2号纸圈套在食指上,这就固定住了你的指关节,拿出笔来在纸上写几个字。

师:你的感受是什么?

师小结:没有了关节的连接,骨骼不能活动,无法完成任何运动。人体的运动真是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共同作用、协调运动、缺一不可啊!(指板书说)

(四)师进行健康教育

师:要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需要怎么做? 生:多多运动,加强体育锻炼。

(五)观看视频,再次证实我们的结论

师:我们肉眼只能看到人体的外表,如果能透过肌肉看看人体的骨骼、关节是如何运动的,那该有多好啊!老师今天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这样利用高科技手段制作的视频,想不想看看?

教师解说词:同学们看,这个是真实的人物在运动,这个是透过肌肉看到的人体骨骼的同步运动,通过这个视频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骨骼和关节是如何运动的了!

师小结:我们看到了平时看不到的画面。

三、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师:通过今天的探究,我们发现了人体就像一台神秘的机器,有很多值得我们探究的秘密,生活中有许多工具和机械就是根据人体的仿生学原理制成的。

2、你知道有哪些这样的工具和机械? 3、通过实物讲解

师:老师今天就带来了这样2件物品。 (1)师出示合页:看,这是什么? 生:合页

师: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它?它有什么作用?

生:用于橱柜的门、窗、门等。依靠合页可以轻松地连接或转动它们! 师:它相当于人体的什么部位? 生:相当于人体各个部位的关节。

(2)师展示收音机上可以全方位转动的天线:

师:它相当于人体的什么部位?

生:天线的这个部分相当于腕关节的构造。

4、通过看图片讲解

师: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物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学生回答)。

(高塔:能起到类似骨骼的支撑作用;台灯:支架部分类似于人体脊柱的构造;挖掘机:吊臂类似于人体手臂的构造,铲斗这部分相当于人的手,两个吊臂的连接部分相当于人体的关节;挖掘机和吊车的液压动力部分:相当于人体的肌肉,能启到伸缩、牵引的动力作用。)

四、总结延伸

通过本课的探究,我们了解了很多人体运动系统的知识,但这只是人体奥秘中的冰山一角,接下来的课程我们还要进入到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中探究,还会有更多的未知的奥秘等着我们呢!希望同学们都能掌握更多的人体知识,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板书:

骨骼、关节和肌肉 骨骼 支撑 保护 关节 活动 连接 肌肉 伸缩 牵引 共同作用

协调运动

推荐第10篇: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8《肌肉》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8《肌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针对人体肌肉提出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2、想知道,爱提问;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肌肉的作用,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能积极参加煅炼,注重个人保健。

二、教学重点:识记五大肌肉名称;理解肌肉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理解肌肉有影响骨运动的作用。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上臂模型

五、教学过程:

(一)趣味谈话,纠错导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上一星期天就在我们广饶文体中心举行了一场比赛,你知道是什么比赛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篮球运动员的风采?

(出示健美运动员图片)学生议论,纠错。 你觉得他身上哪里最引人注目?

同学们请你摸一摸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看看那里有肌肉。 肌肉很多光长在骨骼上的就有600多块,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几块较大的肌肉。(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首先对照《肌肉图》让学生识记五大肌肉的名称和部位。每块肌肉都有自己的名字,看一看,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肌肉叫什么名字?

(师指,生说,并把“肱”、“腓”等字注音) 讲解五块肌肉的位置特点。

巩固练习,通过游戏的方式说肌肉名称,找肌肉位置,巩固新知。

2、肌肉的作用

(1)参与活动,体验肌肉变化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人体每一个部位都有肌肉,肌肉几乎占去了人体体重的40℅,那么肌肉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来活动活动找一找答案吧。请大家像老师这样,(示范)手心向上,握紧拳头,做屈臂运动,试一试,哪几块肌肉参与了活动,它们有什么变化?反复试一试。

( 重点以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为例讲解肌肉的运动形式,体会肌肉的作用。)

让学生亲身做一下曲臂的动作,体会到:曲臂时肱二头肌,变粗变短,肱三头肌,变细变长。

(2)投影演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体会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板书)粗短

——

收缩

细长

——

舒张 (3)模拟实验体会肌肉的作用。

首先让学生猜想一下伸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如何变化? 讲解试验方法: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还有肌肉在人体活动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就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这是我们的手臂骨骼,上面的皮筋代表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除了验证猜想外还要用心想一想肌肉的作用。 学生动手实验。

小结:通过刚才亲自体验、观察和讨论,我们可以发现:肌肉的两端分别长在不同的骨上。肌肉有弹性,能收缩和舒张,从而牵引所连接的骨运动。也就是说肌肉具有帮助运动的功能.(4)巩固体验,看一看平日做的其他活动项目,那些肌肉参与了活动?

小结:人体的各种动作不是有一块肌肉来完成的,而是有几块肌肉共同完成的。这些肌肉在收缩、舒张时是相互配合的,有些肌肉收缩,有些肌肉舒张。

三、怎样使肌肉更有力

1、游戏:做掰手腕游戏。使学生明确块头大并不代表肌肉多。 (出示图片)看陈一冰、李小龙他俩块头并不大但他们的肌肉却粗壮、有力。

2、提问:想一想,陈一冰、李小龙的肌肉为什么会这样的粗壮、有力呢?

(引导生回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小结过渡:只要你们肯运动也能锻炼出粗壮有力的肌肉。但是,大家在锻炼时可能会用力过猛或剧烈运动,而造成肌肉拉伤。你的肌肉有没有拉伤过?你知道肌肉拉伤怎么办吗? (课件出示拉伤知识)

3、学生交流怎样锻炼才科学?

小结:希望大家多参加体育活动,用合理的方法,去锻炼肌肉,争取每个人都有一个健康结实的身体。

四、拓展活动

1、查阅资料:植物人脸上没有喜怒哀乐,就象木偶一样。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2、在身体上找出与肌肉有关的有趣的现象。如:眼睛为什么会睁会闭?嘴巴为什么能张能合?等等。

点评:广饶街道教研室

韩吉成

一、结合实际,由图入手,导入自然。

课开始,李老师出示了一组图片(健美运动员),问学生,通过欣赏、观察这组图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生答:运动员健美、强壮的肌肉。自然而然的引出今天的课题“肌肉”。这样导课直观、简洁、明了。

二、牢牢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采取多种方式,多途径剖析重点,讲清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运动是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的,教师通过三种方式来讲清这个重点。

1、学生做手臂弯曲动作。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在做这一动作时,手臂肌肉的变化(粗短、细长)----收缩、舒张。

2、上述活动学生只能感受到肌肉的变化,但看不到,怎么办?教师适时的出示手臂弯曲的课件,让学生亲眼看到弯曲手臂时,肌肉的变化,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3、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精心制作了手臂弯曲模型,手臂模型的出现进一步使学生明白了手臂弯曲运动不仅依靠肱二头肌的收缩,还要依靠肱三头肌的舒张互相协作完成动作。

三、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科学的主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

整堂课,学生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实验、自我感悟、自我发现和总结。

四、尊重学生,教师能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五、注重学科间的渗透。

虽然上的是科学课,但对“肱”和“腓”字的读音李老师不轻易放过,这体现了李老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另外,李老师在巩固部分,融合了体育锻炼的常识,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科学是无处不在的。

第11篇:肌肉中英对照

Abductor digiti minimi小指展肌 abductor digiti minimi 小趾展肌 abductor hallucis 拇展肌 Abductor pollicis brevis 拇短展肌 Abductor pollicis longus 拇长展肌 Adductor brevis 短收肌 adductor hallucis 拇收肌 Adductor longus 长收肌 Adductor magnus 大收肌 Adductor pollicis 拇收肌 Agonist 原动肌 Antagonist 拮抗肌 Biceps brachii 肱二头肌 Biceps femoris 股二头肌 Brachialis 肱肌 Brachioradialis 肱桡肌 Coracobrachialis 喙肱肌 Deltoid 三角肌 Diaphragm 膈

Dorsal interoei (4) 骨间背侧肌 dorsal interoeous muscles 骨间背侧肌

Erector spinae 竖脊肌 Erector spinae 竖脊肌

Extensor carpi radialis brevis桡侧腕短伸肌

Extensor carpi radialis longus桡侧腕长伸肌

Extensor carpi ulnaris 尺侧腕伸肌

Extensor digiti minimi 小指伸肌 extensor digitorum brevis 趾短伸肌

Extensor digitorum 指伸肌 extensor hallucis brevis 拇短伸肌 Extensor indicis 示指伸肌 Extensor pollicis longus 拇长伸肌 Facial muscles面肌 Fascia 筋膜 Fixators 固定肌

Flexor carpi radialis 桡侧腕屈肌 Flexor carpi ulnaris 尺侧腕屈肌 Flexor digiti minimi brevis 小指短屈肌

flexor digiti minimi brevis 小趾短屈肌

flexor digitorum brevis 趾短屈肌 Flexor digitorum longus趾长屈肌 Flexor digitorum profundus指深屈肌

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is 指浅屈肌

flexor hallucis brevis 拇短屈肌 Flexor pollicis longus 拇长屈肌 Gastrocnemius腓肠肌 Gluteus maximus 臀大肌 Gluteus medius 臀中肌 Gluteus minimus 臀小肌 Gracilis 股薄肌 hypothenar 小鱼际 Iliacus 髂肌 Iliopsoas 髂腰肌 Infraspinatus 冈下肌

Intercostales externi 肋间外肌 Intercostales interni 肋间内肌 Intercostales intimi 肋间最内肌 Latiimus dorsi 背阔肌 Levator scapulae 肩胛提肌 longus capitis 头长肌 longus colli 颈长肌

Lumbocostal triangle腰肋三角 lumbrical muscle蚓状肌 Lumbricales (4) 蚓状肌 Maeter 咬肌

Masticatory muscles 咀嚼肌 Muscles of foot足肌 Muscles of hip髋肌 Muscles of leg 小腿肌 Muscles of thigh大腿肌 Nasalis 鼻肌

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 腹外斜肌

Obliquus internus abdominis 腹内斜肌

Obturator externus闭孔外肌 Obturator internus闭孔内肌 Opponens digiti minimi 小指对掌肌 Opponens pollicis 拇对掌肌

Oral group 口周围肌 Orbicularis oculi 眼轮匝肌 Palmar interoei (3) 骨间掌侧肌 Palmaris longus 掌长肌 Pectineus 耻骨肌 Pectoralis major 胸大肌 Pectoralis minor 胸小肌 Peronei胫骨肌

Peroneus brevis 腓骨短肌 Peroneus longus 腓骨长肌 Piriformis 梨状肌

Plantar interoeous muscles 骨间足底肌 plantaris 跖肌 Popliteus 腘肌

Pronator quadratus 旋前方肌 Pronator teres 旋前圆肌 Psoas major 腰大肌 Psoas major 腰大肌 Psoas minor 腰小肌 Psoas minor腰小肌 Quadratus femoris股方肌 Quadratus lumborum 腰方肌 Quadriceps femoris 股四头肌 Rectus abdominis 腹直肌 Rectus femoris 股直肌

Rhomboideus (major and minor)大、小菱形肌 Sartorius 缝匠肌

Semimembranosus 半膜肌 Semitendinosus 半腱肌 Serratus anterior 前锯肌

Serratus posterior (superior and inferior )上、下后锯肌 Soleus 比目鱼肌 Splenius 夹肌

Subscapularis 肩胛下肌 Supinator 旋后肌 Supraspinatus 冈上肌 Synergist 协同肌

Synovial cyst of wrist 腕部腱鞘囊肿

Temporalis 颞肌

Tensor fasciae latae 阔筋膜张肌 Teres major 大圆肌 Teres minor 小圆肌 thenar 鱼际

Tibialis anterior 胫骨前肌 Tibialis posterior 胫骨后肌 Transverses thoracis 胸横肌 Transversus abdominis 腹横肌 Transversus abdominis 腹横肌 Trapezius 斜方肌

Triceps brachii 肱三头肌、Triceps surae 小腿三头肌 Vastus intermedius 股中间肌 Vastus lateralis 股外侧肌 Vastus medialis 股内侧肌

atlas环椎 axis枢椎

calcaneus跟骨(2) capitate bone头壮骨(2) carpal bone腕骨(16): cervical vertebrae颈椎(7) clavicle锁骨(2) coccys尾骨(1) costal bone肋骨(24) cuboid bone骰骨(2) ethmoid bone筛骨(1) femur股骨(2) fibula腓骨(2) frontal bone额骨(1) hamate bone钩骨(2) hip bone髋骨(2) humerus肱骨(2) hyoid bone舌骨(1) incus砧骨(2)

inferior nasal concha下鼻甲(2) intermedius cuneiform bone中间楔骨(2)

lacrimal bone泪骨(2) lateral cuneiform bone外侧楔骨(2)

lumbar vertebrae腰椎(5) lunate bone月骨(2) malleus锤骨(2) mandible下颌骨(1) maxilla上颌骨(2)

medial cuneiform bone内侧楔骨(2)

metacarpal bones掌骨(10) metatarsal bones跖骨(10) nasal bone鼻骨(2) navicular bone足舟骨(2) occipital bone枕骨(1) palatine bone腭骨(2) parietal bone顶骨(2) patella髌骨(2)

phalanges bones指骨(28) phalanges of toes趾骨(28) pisiform bone豌豆骨(2) porminent隆椎 radius桡骨(2) sacral bone骶骨(1) scaphoid bone手舟骨(2) scaplua肩胛骨(2) sphenoid bone蝶骨(1) stapes镫骨(2) sternum胸骨(1) talus距骨(2)

tarsal bones跗骨(14): temproal bone颞骨(2) thoracic vertebrae胸椎(12) tibia胫骨(2)

trapezium bone大多角骨(2) trapezoid bone小多角骨(2)

triquetral bone三角骨(2) ulna尺骨(2) vertebrae椎骨(24) vomer犁骨(1)

zygomatic bone颧骨(2)

abdomen 腹部 Achille tendon 跟腱 Adams apple 喉 ankle 脚踝 anus 肛门 arch 脚掌心 arm 手臂 armpit hair 腋毛 armpit 腋下 arm胳膊 artery 动脉 back 背 back 手背

backbone 脊骨, 脊柱 backside背部 ball 拇指腕掌 beard 山羊胡 bladder 膀胱 blind gut 盲肠 blood veel 血管 blood veel血管 blood血液 bone 骨 brain 脑 breastbone 胸骨 buttock 屁股 buttocks臀部 calf 小腿肚 canine tooth 大齿 capillary 毛细血管 cavity口腔

cervical vertebra颈椎 cheek 面颊 cheek脸颊 chest 胸部 chin 下巴 clavicle锁骨 collarbone 锁骨 decayed tooth 龋齿 denlture 假齿 diaphragm 隔膜 dimple 酒涡 duodenum 12指肠 ear 耳朵

elbow joint 肘关节 elbow 肘 eye 眼睛 eyebrow 眉毛 eyelash眼睫毛 finger 手指 fingernail指甲 fist 拳头 foot 脚

forefinger 食指 forehead 额 gall bladder 胆囊 gallbladder胆 gullet 食管 gum 牙龈 hair 头发 half moon 甲晕 hand 手 head 头 heart 心脏 heel 脚后跟 hip 臀部

incisors 切齿, 门齿 index finger食指 instep 脚背

internal organs 内脏 joint 关节 kidney 肾脏 knee 膝盖 kneecap 膝盖骨 knuckle 指关节 large intestine 大肠 leg 腿 lip 嘴唇

little finger 小指 liver 肝脏

lumbar vertebrae腰椎lung 肺

middle finger 中指 molars 后牙 mole 痣 mouth 口 muscle 肌肉 muscle肌肉 mustache 小胡子 nail 指甲 navel 肚脐 neck 脖子 neck脖子 nerve 神经 nipple 乳头 nose 鼻子 ophryon印堂 ovary 卵巢 palate 上牙膛 palm 手掌 palm手掌 pancreas 胰腺 pelvis 骨盆 penis 阴茎 philtrum人中 pit 胸口 premolars 前齿 private parts 阴部 rectum 直肠 rib 肋骨

ring finger无名指

scroticles 阴囊 shank 小腿

shoulder blade 肩胛骨 shoulder joint 肩关节 shoulder 肩 sidebums 鬓角 sinew 腱 skeleton 骨骼 skull 颅骨, 头盖骨 small finger小指 small intestine 小肠 sole 脚底 sole脚掌

spinal marrow 脊髓 spleen 脾 spleen脾 stomach 胃 temple 太阳穴 testicles 睾丸 the lower jaw下巴 thigh 大腿 thigh大腿

third finger 无名指 throat 喉咙, 咽喉 throat喉咙 thumb 大拇指 toenail脚趾甲 toes 脚趾 tongue 舌 tonsil 扁桃腺 tooth 牙齿 urine 尿道 uvual 小舌 vagina 阴道 vein 静脉

vermiform appendix 阑尾 vocal cords声带 waist 腰 whiskers 络腮胡 windpipe 气管 womb 子宫 wrist 手腕 wrist手腕

运动方向 abduction外展 adduction内收 flexion屈 stretch伸 extension后伸 rotate 旋转 internal内 external外 entropin內翻 extropin外翻

第12篇:骨骼和肌肉教学反思

这一学期第一单元的教学旨在通过组织并指导学生开展观察、交流等活动,从学生曾经感觉到的骨的经验入手,引导学生透过皮肤以及肌肉触摸身上的骨并在拼接中形成骨骼的概念,了解骨骼的作用,认识骨的特点。科学课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运用一些合适的科学方法开展学习。作为一节观察课,观察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先用摸一摸的方法感知人体内骨骼的分布,再使用X光照片将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骨骼分布呈现杂学生的面前,前后感知上的冲突就是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记忆点。X光照片的利用起到了呈现人体骨骼结构、纠正错误感知、满足学生探究欲望等各方面的作用。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教学中安排了一个人体骨骼拼图游戏。通过拼图游戏,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人体各部分骨骼的结构特点和它们在人体中的位置。如何进行拼图作品的交流和反馈呢?我采用了将学生的拼图作品放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因为用实验材料袋中有相应的骨骼拼片和图钉拼装出的人体骨骼模型,可以自由活动,学生操作起来方便、直观,对照标准的人体骨骼模型,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在初次拼装过程中,各组的骨骼模型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情况如有的学生就把锁骨部分和肋骨部分倒置了、还有大小腿倒置等等……,通过改拼,学生体会这些骨在人体的位置,对于骨骼的分布及各部分骨的形状,在学生头脑中会留下极其深刻印象,学生掌握的效果非常好。

模型毕竟是模型,同学一定想知道自己的骨头到底是什么样的,于是我利用课件安排学生观察一组人体各部分的x光片,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

利用出示猪腿骨头解剖实物观察,学生直观观察知道骨骼内部有骨髓,间接了解了人骨的结构,教师对学生所不知道的骨髓作用向学生介绍——制造血红细胞。关于人的股骨结构,骨是有生命的用电脑播放课件,学生看得很清楚,这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可以说这一单元的课是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进行整合,通过的网络资源,让学生直观观察内部构造以及骨的可生长性,体会到探究学习的快乐,也培养了学生运用网络获取信息能力。学生不仅了解了书上骨髓等问题,也可以更多的获得有关信息,

课堂中有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学生就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投入教学活动,教师能更便捷地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从而构建一个更生动、更全面、互动性更强的教学氛围。

总之我对教材也作了整合,对于人体骨骼有206块骨头、骨骼的作用(支撑、保护、运动),学生都知道,所以没再花时间探究。而是通过摸、拼、看、三个逐渐递进的探究行为,加之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学生在轻松中认识骨骼,学生受益匪浅。

第13篇:格斗肌肉练习

格斗全身肌力强化练习

上半身肌力强化练习

1、颈肌练习。以仰卧或俯卧的姿势在软垫上做颈部支撑的“桥”练习,各30秒左右/组。可以双手上抵下巴,下巴向下抗力,慢慢将头部抵至后仰以及以双手攀住脑后下扳,使头颈部前俯,而头部尽力后抗的方法进行颈部肌力练习,反复进行。记住:强壮的颈部是力量和抗打能力的象征。

2、俯卧撑练习。学员可自行选择以下任何一种俯卧撑方法做练习(练习时,身体应像直棍般起落):

1、双手撑地,与肩同宽的俯卧撑练习。可发展冲拳等直线矽钢手法所需肌力。

2、双手撑地,肘部外开比肩宽一倍的俯卧撑练习。此练习可发展侧击型手法所需肌力。

3、这是在身体下去后,突然推肘起身,暴空双手击一次掌后再落地的俯卧撑练习。此练习可极大发展手臂的爆发性肌力和协调性。有些学员可能一下子做不到,因此,初练时可撑在一定的高度上最此练习。

4、三角式俯卧撑:既双手体前指尖相贴着地的俯卧撑。此练习可有效发展学员肘底劲力。

5、以拳面支撑的俯卧撑和以五指(随指力加强,逐渐过渡为4指、3指、2指甚至1指)支撑的俯卧撑。这两项练习旨在同时强化学员拳面和指上功力。指劲不足者练习时,可仅以手指静力支撑作撑作练习,循序渐进。

6、猫式展躯练习——也就是中国传统的铁牛耕地练习。从双手撑地姿势,手臂向后伸直,臂部向后翘,头底下,然后曲肘,头向下向上,身体亦向下向前向上尽力伸展脊柱,然后沿原线路逆行再恢复至翘臂姿势,如此反复进行。此练习如猫伸展懒腰般动作,可综合地练习到手臂、肩、背等上体各个相关部位。

3、俯卧撑练习。仰身,双掌身后撑在高出地面一定距离的物体上做屈伸肘上练习,此练习可以有效发展手臂伸展肌群——肱三头肌肌力.

4、动态紧张肌力练习。此练习纯以自身手臂肌肉用力紧张做屈肘、伸肘以及推肘的动作来强化手臂肌力(可以哑铃做类似练习),供参考选择。

1、肱二头肌练习——屈肘,用力手紧肱二头肌,同时整个手臂紧张用力,如挂捶动作般伸展出去,(也可伸展至稍大于90度既行回收),然后再肱二头肌用力屈肘回收。练习时精力集中于紧张用力的手臂上,反复缓慢的做屈伸练习。手臂始终保持最大的紧张。力尽后,换另一臂同样动作。

2、肱三头肌练习——屈肘,然后同(1)相同要领,主要是肱三头肌紧张用力向后展臂,再曲肘回收,反复进行练习(最好肘部固定不动做屈伸练习)。

3、推掌练习——屈肘竖掌(如南拳动作),整个双臂和上半身用力拉紧,做推掌动作,然后回收,反复进行。

5、腹肌练习。腹肌是JKD者每天必须进行练习的重点部位,对于增进腹部抗击打能力以及腰马力量均显其重要性,学员可交替选择做以下练习(一次练习可选2-3个动作):

1、仰卧起坐(之一)——仰卧,双足尖勾住一固定物体,屈膝45度角时,可静止数秒再回复仰卧姿势,反复进行。也可以练习上体抬起时,身体左右拧转,反复进行。(可到斜板上做此练习。)

2、屈膝仰卧起坐(之二)——仰卧,屈膝抱头,起上体,尽量靠向膝部,如此反复进行。

3、仰卧举腿(组合)——仰卧,双手分置臂下,头部抬起。屈膝,再缓慢伸展,反复数次,然后从伸展状态,双腿并拢,快速上抬举腿,再缓慢下落,反复十数次屈膝,抬腿与地面呈45度时,双足交替如蹬自行车般练习,反复数十次,力尽为一组。此组动作可发展侧腹和下腹肌力。

4、悬垂直腿上举——这是李振藩宗师经常采用的一个重要的腹部练习动作。双手握杠悬垂,双肘微屈,双足并拢伸直上举,举到腿与上体成直角,然后缓缓落下,反复进行。也可举腿后静止数秒,再放下,如此反复做练习。(注意:为保证悬垂练习时双臂有力,且利于集中练习腹肌,学员可以皮革或帆布自制吊带套做吊带式练习。)

5、悬垂屈膝收腹——悬垂动作同上,唯屈膝收腹以膝部尽力靠胸,也可屈膝收腹向上举腿,举得越高越好,然后缓慢下落还原。反复进行。此组练习可使腹肌和肌间得到完全的锻炼。

6、悬垂屈膝转体上举——悬垂方式如上。两小腿交*屈膝转腰上举,上体正直朝前,然后缓慢下落还原。如此先左转上举,后右转上举,反复进行3遍,每遍10-25次。此练习可以发展侧腹(腹外斜肌)和肌间

肌力。

6、腰背肌练习。在国际拳击界,判断某位拳手是否重拳手,通常以其腰背部肌肉的训练程度为指标,盖因腰、背肌爆发性力量是决定出拳威力大小的肌力要素之一。看看李振藩宗师如倒三角形般的强健背肌结构,再看看李振藩宗师对背部大圆肌、肩胛冈肌随意控制操纵的灵活程度,学员就能基本明白李振藩雷霆一击产生的奥妙所在。“虎背熊腰”,这应是每个学员尽力追求的。每次可从以下练习方法中,根据需要选择2-3个做练习:

1、俯窝起身——俯卧,固定双足(也可由同伴按住双足),双手抱头,然后上体尽量向上挺起,反复进行。也可俯卧在长凳上,固定双足,上体悬空做挺身练习。

2、俯卧举腿——俯卧,上身固定(也可由同伴按住肩部),双腿直腿尽力上抬,反复进行。

3、俯卧抓腿起身——俯卧,屈膝双手向后分别抓握双足足脖,然后上体和双腿尽力上挺成弓形,反复进行。

4、悬垂引体向上——双手握杠悬垂,然后肩、臂、背肌用力,屈肘上拉身体,然后下降回原位,反复进行。此练习是综合强化上体肌力的最佳方法之一。

5、负重伸背起身——双足开立,让同伴双手攀颈坐于大腿正面,双腿交*缠在腰间,同时习者以双手抱其膝窝,下肢不动,上体前俯,然后以腰背肌收缩力量,上体伸背直起,反复进行。

6、推车运动——俯卧双手直臂着地,让同伴在后抓住双足小腿抬起,如推小车般向前推,习者则双手配合前行,反复进行。此练习对上半身亦有综合练习作用。

7、前臂肌力练习。据丹·伊鲁山度大师回忆,李振藩宗师跟强壮的外国人扳腕子从未输过;美国柔术大师纪韦利(WALLY JAY)也曾指出李振藩宗师当年与对手练习擒琐,凡被他抓住的对手无人能够挣脱他可怕的扼琐;在封手攻击(俗称“勾漏手”)中,李振藩宗师常常利用搂手猛拉,在对方无法稳住身形,重心前扑同时,施展致命的挂捶迎击。这都得益于强大的上半身肌力,特别是前臂肌力,这也是为什么李振藩宗师格外醉心于前臂练习——每天必练的原因。请选择进行:

1、静力对抗——双掌相对于胸前尽力推抗,然后四指上下相扣,尽力向两侧拉抗,各练习30秒/组。此练习增加前臂擒琐力量。

2、卷腕练习——在一根短棒的中央系上一根绳子,绳子另一端系上哑铃等重物。然后背靠墙站立,双手前伸握住短棒两端,将绳子一点点地卷起来至顶端,然后再一点点地放下去。如此反复进行,力尽为一组。为从此练习中获得最大效益,李振藩宗师还常用一块海绵裹住木棒,来加强练习难度和刺激效果。

3、直臂负重练习——这是一个综合性练习动作。双手握杠铃(或其它类似重物/重量视自身水平而定),然后双臂与肩水平直伸并保持静止,力尽为一组,反复进行3-5组。也可快速屈伸做速度性力量练习。前臂肌力练习有很多,初学者只需每天坚持采用上诉1-2个方法练习,既可获得宏大锻炼效果。当然,学员也可参考其它的前臂肌力训练方法进行练习,有效就行。 练习三 下半身肌力强化练习李振藩宗师说:“肌肉是锻炼的结果”,但在JKD中并不是肌肉越多越好。下半身肌力强化练习,主要是练习腿部(大、小腿各部肌力),但宗师并不要求腿部练得多么粗壮,或象健美运动员一样大块大块的肌肉附着腿上成为负累。他将腿部形容为全身的交通工具,既要有强大的爆发性力量,又能保证动作、移步灵巧多变。毕竟肌肉块再多、再美,绝对力量再大,如果速度跟不上,在格斗场上也只会象西班牙斗牛场上的蛮牛——被灵活的对手任意耍弄和宰割。以下方法,学员每次可任选2-3个交替练习。

1、台阶练习——找一个离地10cm-20cm的台阶,双足交替地上,下练习1分钟/组。也可以找一块砖头,双足足前掌放于其边缘上,然后踮起足跟,一上一下练习,1分钟/组。此练习可发展小腿、足弹性肌力,双足协调性和耐力。

2、凳子上下练习——找一个高脚凳,然后从一侧双足登上,从另一侧跳下屈膝,然后如摸天花板般用力向上直臂弹跳,如此来回反复进行。也可直接从凳的一头,越多凳面跳至另一头,来回反复进行。此练习可有效发展腿部伸展爆发力和耐力。

3、半蹲或平行半蹲练习——此练习可以负重也可以徒手练习。负重时可以肩负杠铃(无条件者挑一担水也行,让同伴坐到肩上做练习也行。你应多想办法。)双足直腿平行站立,然后屈膝半蹲(最多弯至大腿与地面平行,无需做深度下蹲),然后快速直腿,如此反复地练习。徒手

练习时,双手抱头下蹲,足跟踮起,然后以双足掌蹬地,直体向上纵跳,如此反复进行练习。

4、蛙跳——屈膝半蹲,双手后背,踮起足跟向前或向后屈膝弹跳反复进行。

5、猿猴矮步走——平行半蹲或深蹲,双拳上举护住下巴,然后双足保持屈膝姿势向前移动,力尽为一组,反复数组。也可在走动过程中,做双手左右冲捶动作。 科学的恢复和训练同样重要 剧烈的训练是对人体生理和心理进行强刺激和必要的“破坏”过程,训练后的恢复手段和休息,则是修复“破坏”,消除疲劳,同时在此基础上取得“超量恢复”的过程。换言之,训练刺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超量恢复”——既对训练者身心双方面的逐渐的脱胎换骨,所以,训练是重要的,而科学的训练后恢复更重要,二者相合,方可取得最佳的效果。为此,每位学员在每次训练后务必安排做以下恢复运动,比注意有关事项:

1、做2-5分钟的肢体柔软体操(参见准备运动)。

2、四肢做自由地摆、抖动作放松。

3、轻松地慢跑或走40分钟。

4、静立深呼吸1分钟。

5、自己或最好让同伴帮助按摩放松。

6、训练完30分钟后沐浴。

7、参加一些轻松的娱乐活动(如听听轻音乐)。

8、按时作息,保证8-10小时的充分睡眠。睡前可再按摩放松一次。

9、不挑食,保证饮食营养。多吃一些水果。参考:吃饭不必吃得太饱。吃到八成上饿一点的饮食方法有利肌肉的生长。这是美国哈佛大学所得出的科学实验结论。(建议:有兴趣在“肌力结构”完善和“营养补充”上做进一步自我提高的学员,不妨订阅《键与美》杂志或购买相关书籍)。

第14篇:仿生人工肌肉

仿生人工肌肉

2011-02-19 17:11阅读(?)评论(1) 分类:学科建设 | 标签: 驱动

材料

聚合物

弹性体

机械

自古以来, 自然界就是人类各种技术思想、工程原理及重大发明的源泉。20 世纪中期, 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大自然的启发对于开发新材料和新技术的重要性, 从而提出仿生学概念并建立仿生学这一学科。随着研究的发展, 仿生学已成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前沿和焦点。进入21 世纪以来, 随着机器人开发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对智能机械系统的强烈需求, 作为机器人和智能机械系统驱动关键的人工肌肉已成为仿生领域的研究重点。电活性聚合物驱动器具有应变高、柔软性好、质轻、无噪声等特点, 与肌肉有着极为相似的特性, 甚至在一些方面的性能已经超过了肌肉, 被公认为是最合适的仿肌肉材料, 称之为/ 人工肌肉。近二十年来, 在电活性聚合物驱动材料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使得仿生的/ 人工肌肉研究得以飞速发展Progre in Biomimetic Electroactive Polymer Artificial Muscles。

肌肉是生物学上可收缩的组织, 具有信息传递、能量传递、废物排除、能量供给、传动以及自修复功能, 一直以来就是研究者开发驱动器灵感的来源, 人类很早就致力于仿生物肌肉的/ 人工肌肉研发。上世纪50 年代, McKibben 首次研制了气动驱动器, 并发展成为商业上的McKibben 驱动器[1] , 但是作为人工肌肉材料, McKibben 驱动器体积大, 而且受到辅助系统的限制。形状记忆合金也被尝试用作人工肌肉材料[ 2] , 与同时代的驱动材料相比, 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低比重等特点, 但同样存在许多不利因素, 如形变不可预知性, 响应速度慢以及使用尺寸受限等, 这些都制约了其在人工肌肉材料方面的发展。电活性陶瓷是人工肌肉的另一个备选材料, 其响应速度较形状记忆合金快, 但是脆性大, 只能获得小于1% 的应变[ 3] 。由于受材料的限制, 人工肌肉的研究一直出于缓慢发展阶段, 直到一类新型材料电活性聚合物(Electroactive polymers, EAP) 的出现。EAP 可以产生的应变比电活性陶瓷大两个数量级, 并且较形状记忆合金响应速度快、密度小、回弹力大, 另外具有类似生物肌肉的高抗撕裂强度及固有的振动阻尼性能等[ 4] 。EAP 的出现给人工肌肉领域以新的冲击, 从上个世纪90 年代初开始, 基于电活性聚合物材料的人工肌肉驱动器得到快速发展。电活性聚合物驱动材料是指能够在电流、电压或电场作用下产生物理形变的聚合物材料, 其显著特征是能够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EAP 开发应用可追溯到1880 年, 伦琴发现一端固定的橡胶条在电场下可以发生长度的改变[ 5] 。之后在1925 年压电聚合物被发现, 但由于应变和做功很小, 只被用作传感器[ 6] 。1949 年Katchalsky[ 7] 发现胶原质纤维在酸碱溶液中可重复收缩和膨胀, 这是聚合物材料的化学响应性首次被发现。1969[ 8] 年, 研究者发现PVDF 材料具有较大的压电效应, 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其它聚合物体系, 之后大量具有铁电性质的电活性聚合物材料被开发出来。人工肌肉研究最大的发展发生在最近十几年, 应变可以达到380% 甚至更大的材料已被研制出[ 9] 。随着EAP 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其巨大的应用前景已呈现在人们面前。EAP 材料可作为人工肢体和人造器官、内窥镜导管、供宇航员和残疾人用的增力外骨架以及制作机器人肌肉, 可用于制造尺寸更加细小的器件用于基因工程来操作细胞。利用电活性聚合物可实现设备与器件的小型化, 从而推动微电子机械技术的发展。目前国际上研究目标之一是制造/ 昆虫0机器人, 可用于军事、医疗等领域。利用电活性聚合物模仿鱼尾作为推进器, 可用于制造无噪声的微型舰船。基于此构想, 电活性聚合物的第一个商业用途早已实现, 但仅作为玩具) ) ) 2002年12 月, 日本大阪的一家公司生产出一种机械鱼, 可以在水中自由地游弋。这是聚合物人工肌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目前已经被开发的科学应用领域主要有: 人机械面、飞行器应用、可控制织物、机器人、医疗等, 然而大都处于实验阶段。根据形变产生的机制, 电活性聚合物人工肌肉材料可以分为电子型和离子型两大类[ 10] 。电子型即电场活性材料, 通过电场以及静电作用( 库仑力) 驱动, 因为驱动体系不需要保持在湿态环境下, 也被称为干驱动体系。这一类主要包括电介质弹性体、压电聚合物、铁电聚合物、电致伸缩聚合物及液晶弹性体。电致伸缩纸和电致粘弹性弹性体也属于此类, 但在本文不做详细说明; 离子型聚合物即电流活性材料, 包括聚合物电解质凝胶、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离子聚合物2金属复合材料和导电聚合物, 因为体系需在湿态环境下工作, 也称湿驱动体系, 主要通过离子的运动所引起的形变来达到驱动的目的。由于电子比离子移动的更快些, 电子型聚合物的反应时间较短, 仅几微秒, 其能量密度也较大, 并可长时间在空气中运行,而离子材料在必须浸浴在液体溶剂中。然而, 长期以来电子聚合物要求在很强的电场中才能实现收缩( 150MvPm) 。由于EAP 材料和体系的开发, 有些材料或体系的驱动机理已经超越这些分类, 于是Otero[11]在2007 年SPIE 会议上提出新的分类方法, 根据其驱动是物理过程还是化学过程分为电机械材料和电化学机械材料。但考虑到这一新的分类还未得到广泛的接受, 在此文中作者仍将采用之前广为接受的分类来讨论各类电活性聚合物驱动材料的研究进展。另外, 作者将对介电液体凝胶的线形驱动做一些介绍。 1 电子型人工肌肉

电子型EAP 通过分子尺寸上的静电力( 库仑力) 作用使聚合物分子链重新排列以实现体积上各个维度的膨胀和收缩。这种电机械转化是一种物理过程[ 12] , 包括两种机制, 电致伸缩效应和Maxwell 效应。两种机制所产生的应力和应变都与电场的平方成正比。驱动器所产生的应变可能是一种机制所产生, 如电介质弹性体, 或者是两种机制同时作用, 如聚氨酯和接枝弹性体。电致伸缩是由于材料介电性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应变。电极化与机械应变关系如下,Selectrostriction =1) 2 E2 ( 1)Selectrostriction 表示电致伸缩所导致的纵向应变, 即在膜厚方向的应变, Q 是电致伸缩系数, Eo 是真空介电常数, Er 是相对介电常数, E 是电场强度。介电常数E, 由真空介电常数和相对介电常数相乘所得( E=EoEr ) 。若要发生电致伸缩现象, 材料结构中必须含有结晶区域。当材料发生预应变时其介电常数增大则预示着电致伸缩效应出现的可能性。材料的介电常数可通过介电分析仪测得。另外, 在电致伸缩聚合物中还发现了一种新的机理, 聚合物偶极子的方向改变会引起体积的变化, 这就是铁电效应。Maxwell 应力是电介质中电场分布发生变化的结果。一种解释认为是电极间相反电荷之间的库仑力。SMaxwell =80%, 硅树脂的可以到达90% , 远远高于其它电活性聚合物。以上种种优异的性能使它们成为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聚合物人工肌肉材料。 112 压电聚合物

压电聚合物的工作原理和超声波换能器中使用的压电陶瓷类似。1880 年Curies[20] 发现了压电现象, 化学键弯曲, 导致晶体的结构发生改变, 使晶格从矩形变成平行四边形, 导致体积的改变, 体积的增减将

会产生机械力。聚合物压电材料在上世纪20 年代就已被发现[ 6] , 但由于其所呈现的应变和力相对小, 一直未被充分研究和开发, 直到聚合物的铁电性被发现。压电聚合物是典型的线性电机械材料, 应力和应变与电场和电荷密度成线性关系。研究和商业使用的大部分压电聚合物都是基于极化的铁电聚合物如PVDF 和相关的共聚物。

113 铁电体聚合物1921 年, Valasek[ 21] 发现某些材料本身具有电子偶极距, 当施加适当的电场后, 这个偶极矩会反向, 这种性质定义为材料的铁电性质。无机铁电材料在电场的作用下可产生形变, 但是变形量远远小于1% ,而铁电聚合物材料却可产生高达10% 的形变[ 22] 。铁电聚合物可以在空气中, 真空以及水下作为驱动器使用。聚偏氟乙烯( PVDF) 和它的共聚物是最常用的铁电聚合物。当对PVDF 施加电场时, 可将无极性A相态转变为极性B相态( 见图2a) , 导致极化方向上的收缩和链方向上的伸长。20 世纪90 年代中期, 张其明[ 23] 及合作者报道了他们的铁电体聚合物PVDF 及共聚物, 应变可达4%, 模量可达1 千兆帕, 而且应力高达15MPa。压电材料具有线性效应, 施加电场则发生应变, 挤压材料则产生电压。而铁电材料具有显著的磁滞效应[ 24] ( 见图2b) , 材料极化后必须施加反向足够大的电场才能使极化反向, 这个过程导致大量的能量消耗, 但却不产生任何机械功。张等[ 25] 通过辐射交联引入缺陷, 可得到应变为5%, 杨氏模量达1GPa 的PVDF2TrFE 铁电材料。并合成三元聚合物PVDF2TrFE2CFE[ 22, 26, 27] , 形成了伸缩应变大于7% ,模量大于013GPa, 能量密度达1JPcm3 的铁电聚合物材料。辐射交联和CFE 的引入, 相当于在二元聚合物中引入缺陷, 打断了二元聚合物的长程有序结构, 使材料从常态铁电体变成铁电弛豫态, 在增大应变和能量密度的同时也明显降低了磁滞效应。通过改变组分含量, 可以得到在室温下的相对介电常数高于50[ 28, 29] 的聚合物, 这种聚合物电致伸缩应变在20~ 80 e 的范围内几乎为定值, 电场击穿强度高达400MVPm, 在高电场下具有10JPcm3 的电能储存密度。对于二元共聚物P(VDF2CTFE) , 当其组成比为91P9mol%时, 其能量密度在575MVPm 时高达17JPcm3 , 远远高于一般聚合物, 而且共聚物LB 膜的击穿电场高达1000MVPm[ 30] 。

图2 ( a)PVDFD 的A 相态和B相态[27] ; ( b) 铁电聚合物的磁滞效应[24] Figure 2 ( a) A phase and B phase of PVDF; ( b) Typical ferroelectric hysteresis characteristics 114 电致伸缩接枝弹性体

电致伸缩接枝弹性体含有两种组分, 弹性的聚合物骨架及接枝的可结晶极性基团[ 31] 。柔性的骨架结构提供无规态链结构, 从而形成三维的网络结构, 这些网络结构被接枝结晶区域物理交联; 结晶区域能够对电场响应并产生形状改变, 显示电机械特性。其结构示意图和分子形貌如下图:

图3 接枝弹性体的结构示意图和分子形貌[27] Figure 3 Schematics of ( a) structure and ( b) morphology of the electrostrictive graft elastomers 在已研究的电致伸缩接枝弹性体中, 柔性骨架通常为氯三氟乙烯和三氟乙烯的共聚物, 而接枝的极性结晶聚合物为偏氟乙烯和三氟乙烯的共聚物。研究表明, 应变和电场的平方成正比, 起主导作用的是电致伸缩效应和Maxwell 效应。最新开发的电致伸缩接枝弹性体材料, 大于95%应变是由电致伸缩效应引起,Maxwell 效应的贡献小于5% 。由于其相对较高的弹性模量( 0160GPa) , 接枝弹性体同样具有较高的弹性能量密度( 0150MJPm3 ) [ 27] 。计算机模拟表明, 应变的原因在于接枝结晶区域的旋转以及柔性骨架的重新定位。电致伸缩接枝弹性体应变可达到5% , 具有相对大的应力以及快达微秒的响应速度。但是其缺点是需要150MVPm 的驱动电压, 这也是各类电子型活性聚合物驱动器都难以克服的。 115 液晶弹性体

液晶是一种独特的材料, 它在很多性质上具有各向异性[ 32, 33] , 如光学、分子绝缘性及力学性能, 而巨大的形状各向异性则是其场致形变的基础。由于形状各向异性及介电各向异性, 液晶弹性体可表现出明显的电机械响应。在液晶弹性体中, 聚合物网络使基体具有弹性体性质, 结合刚性液晶单元的重新定向则会产生宏观的形状改变。液晶弹性体含有可以相互滑行穿过彼此的长链分子, 使材料能够在很小的作用下即产生伸长现象。液晶侧链的重排使聚合物主链发生应变, 从而产生驱动力。驱动机制在于向列型和各向同性态之间的转换, 这种转换时间小于1s。Lehamann 等[ 34] 报道在铁电液晶弹性体中, 施加115MVPm的电场, 电致伸缩应变可以达到4% , 但是其弹性模量只有3MPa, 弹性能量密度为01002JPcm3。为提高能量密度, 一种新型的各向异性液晶凝胶引起人们关注[ 35] , 这种弹性体表现出很多诱人的性能, 例如, 可以通过改变聚合物网络和刚性液晶单元的体积分数来改变其粘弹性。由于外界电场可直接影响分子的定位, 相比于通过离子扩散发生驱动的其它聚合物凝胶, 这种液晶凝胶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可以在25MVPm的电场下产生2% 的应变, 它具有高达100MPa 的弹性模量, 同样也有较高的能量密度0102JPcm3。Finklemann 等[ 36] 研究发现, 在一种交联的单域结构侧链液晶弹性体中, 热致相态转换可以产生大于50%的应变, Shahinpoor[ 37] 在这种液晶弹性体中分散导电材料, 由电场活化产生热量, 能够产生大于200%的应变。 2 离子型人工肌肉

离子肌肉种类繁多, 但总体说来离子能量效率相对较低, 即便是在最佳条件下还不到30%, 而一些电子肌肉却可以达到80% 。尽管如此离子肌肉却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10] : 响应电压可以低至1~ 7V, 而电子肌肉则每微米厚需要数十甚至上百伏特的电压; 离子肌肉更胜一筹的是, 它能产生弯曲运动, 而不仅仅是伸展或收缩。离子型人工肌肉产生驱动的方式是体系中离子的移动。施加电场促使离子和溶剂移动, 离子进入和离开的聚合物区域便发生膨胀和收缩。当然离子运动的前提是必须处于电离状态, 所以一般须使体系保持液体状态。但是, 随着技术的发展, 离子人工肌肉必须在液体环境下工作这一限制将会被打破。 211 离子聚合物2金属复合材料 有关离子聚合物2金属复合( IPMC) 材料驱动的研究始于1992 年, 这种复合材料可以在较低的驱动电压下产生较大的应变, 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IPMC 的研究带动了整个电驱动研究领域的发展。典型的离子聚合物2金属复合材料驱动器由薄的离子聚合物膜和镀在两表面的贵金属电极组成, 离子聚合物膜内含有大量的阳离子以中和共价键合在聚合物骨架上的阴离子。离子膜由侧链长度及数目可改变的全氟聚合物组成, 离子化的侧链集团通常是磺酸基(Nafion) 或羧酸基( Flemion) , 其结构式如图4 所示。金属电极通常是铂和一层加强导电性的金或者单纯是金。阳离子包括碱金属离子, Li+、Na+、K+、Rb+ 和Cs+ , 或者是碱2铵离子: 四甲基铵和四丁基铵[ 38] 。

图4 商用产品Flemion ( 左) 和Nafion ( 右) 的化学结构式[38] Figure 4 Chemical structure of Flemion( left) and Nafion ( right) 在相互连接的阴离子聚合物网络中, 聚合物基底为移动的阳离子提供通道, 金属电极可以通过还原分散在聚合物表面的金属离子得到。电场导致离子浓度的改变, 从而吸引水分子移向聚合物的一侧, 导致层状结构向电极的一边弯曲。非均匀分布的水分子导致驱动器一侧溶胀而另一侧收缩。IPMC 不能产生线性驱动, 只能弯曲驱动, 恢复起始外界环境, 驱动器恢复原形。响应速度较高, 可达50Hz, 而且易于制造。IPMC 的电机械响应速度依赖于离子聚合物种类、阳离子种类、溶剂的性质以及体系中溶剂含量。不同的碱金属或碱2铵盐离子, 以及不同的溶剂都产生不同的驱动速度和驱动器偏转程度。对Nafion 样条施加电场时, 样条首先较快地朝着正极方向弯曲, 然后缓慢地放松, 即弯曲程度降低, 如果此时两金属电极短路, 则样条会快速地朝负极方向弯曲, 然后缓慢地放松, 最终弯曲方向朝着负极方向, 很难达到起始状态。但如果样条中含一些大的碱2铵阳离子TBA+ , 则施加电压后只会逐步地向着正极方向弯曲。Flemion 基材料有着不同的驱动行为, 含碱金属阳离子的Flemion 样条在水中溶胀平衡后, 对其施加直流电场, 它将迅速地向正极方向弯曲, 然后继续向着正极方向弯曲, 只是速度明显降低。如果短路, 则样条快速地弯向负极, 然后降低速度继续向负极方向弯曲。在初始的极短时间内, 弯曲程度就可以达到整个过程全部位移的77% [39, 40] 。 图5 离子迁移示意图[ 38] Figure 5 Schematics of translation of the ion 一般IPMC 的弯曲曲线都是固定的, 通过预先的形状设计或者多段驱动器结合也可以得到复杂的弯曲形变, 但是负责的设计使应用受到限制。最近Stoimenov[ 41] 及合作者通过设计电极结构, 使得在同一输入电压下, 同一驱动样条的前后两半段分别向着相反的方向偏转, 得到S 形曲线, 部分正负极对应的电极得到曲率半径各区段不同的复杂弯曲形变, 并将弯曲运动转换成线形运动输出[ 42] 。IPMC 的应用较为广泛, 2002 年12 月推出的玩具机器鱼便是一种由IPMC 驱动的体系, IPMC 可用于机器钳子和制作机器昆虫的翅膀, 另外也可像压电材料一样, 被用作能量转换装置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 43] 。Taya 等[ 44] 研

制了一种固体电解液, 使得IPMC 可以直接在空气中使用, 极大的拓展了IPMC 驱动的应用空间。这个可在空气中使用的体系由Nafion、铂2铜电极、固体电解液和游离的二价铜离子组成, 可以在小于1V 的低电压下产生较大的弯曲形变。 212 聚合物凝胶

聚电解质凝胶可以随着环境( 如温度、溶剂组成、离子强度、pH 及电场) 的改变而溶胀或收缩。凝胶体积改变的本质是凝胶网络对水或其它溶剂的吸收和排出。当对离子型凝胶如聚丙烯酸凝胶施加电压时, 会促使氢离子进入或离开凝胶, 使周围环境发生酸碱性改变, 于是凝胶收缩或溶胀。在施加电压时,如果凝胶与电极片接触, 凝胶弯向正极一侧, 如果凝胶未与电极接触, 则弯向负极一侧。第一种情况是由于酸在正极聚集引起凝胶弯曲, 而第二种情况凝胶的弯曲运动是由于离子在凝胶和电解液中的扩散速率不同导致的[ 45, 46] 。凝胶的响应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尺寸, 在驱动器应用中, 如果需要足够快的响应速度, 则凝胶的尺寸应该控制在几个微米的尺度上。如果没有电流的流动, 则无法驱动, 因为凝胶的结 构是对称的, 只有施加电压才会使样品两侧产生不对称结构, 从而导致弯曲。弯曲响应不是材料本身具有的性质, 而是依赖于系统中电解反应动力学, 因此受系统的几何形状、电解液和电极的组成以及凝胶的受力史的影响[ 47] 。Osada 等[ 48] 将PAMPS 凝胶置于溶有带正电荷的n2十二烷基氯化吡啶表面活性剂的水中, 施加电压后凝胶向阳极弯曲, 这是由于带正电荷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向阴极方向移动, 在阳极一侧的凝胶表面与羧基( COO2 ) 结和, 结合后表面活性剂之间由于疏水作用而紧密结合, 导致此侧凝胶收缩, 从而产生弯曲。利用这一原理, 他们设计了一种能在水中作快速线性游动的凝胶鱼。此外, 利用凝胶在电场中的不对称溶胀性质, Otake 等[ 49] 采用电极阵列, 成功设计了一种多足凝胶鱼, 这种凝胶鱼能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翻转运动。Calvert[50] 曾指出在一个复合凝胶中, 一边对pH 敏感, 另一侧对pH 没有响应, 这种凝胶可以在电场下产生线形收缩。因此, 通过各种各样的设计, 就可得到更多类型的电场响应凝胶。尽管凝胶驱动有了很大发展, 但是仍然无法克服其强度低, 电解并产生气体等限制因素。因为在通常情况下, 1123伏的电压足以使水电解。Hirai 等[ 51] 将聚乙烯醇凝胶溶胀于二甲基亚砜制得无水凝胶, 这种凝胶在电场中可以快速弯曲, 但是需要很高的电场, 类似于电介质弹性体驱动材料, 在下面的相关部分作者将所详细介绍。

图6 凝胶在电场下的弯曲形变

( a) 对比态( b) 电场驱动状态[ 12] Figure 6 Ionic gel at reference state ( a) and activated state ( b) where the gel bends with a concave negative side.213 导电聚合物

经过掺杂的导电聚合物如聚吡咯、聚苯胺等在电场下会在电极附近发生可逆氧化还原反应, 促使聚合物与电解液之间发生离子迁移, 这种迁移将会导致聚合物显著的体积变化, 将电能转化为机械功, 以达到驱动的目的[ 52] 。这类材料广泛应用于弯曲驱动, 其应变为015~ 10% , 甚至达到39%[ 53] , 但是由于扩散速度的限制, 驱动速度较慢。具有很高的驱动应力, 1~ 35MPa[ 54,55]。导电聚合物的电机械耦合小于1% ,所以没有持续的能量回收利用, 效率将会很低。由于低的电机械耦合以及低电压, 高能量必须有高的电流才能达到。 图7 导电聚合物的氧化还原过程, 此过程引起材料的形变[ 57] Figure 7 The redox progre of conductive polymer which induced the strain 作为驱动材料最常用的三种导电聚合物是聚吡咯、聚苯胺和聚噻吩, 其中聚吡咯占主导地位。1984年, Burgmayer 和Murray[ 56] 首次报道了导电聚合物在电场下的体积变化。导电聚合物的体积改变是由于电解液中的离子进出聚合物基体导致, 在不同电压作用下极化的PPy 膜渗透性能增加几个数量级。将掺杂可移动阴离子ClO42 的PPy 浸入含有正负离子的电解液中, 在聚合物基体上施加电压后, 会使基体产生氧化还原作用, 从而引起离子的注入或排出以维持电中性。当PPy 基体被氧化时, 聚合物链上会产生正电荷, 电解液中的阴离子进入聚合物以中和产生的电荷。在电解液中阴阳离子被溶剂化, 当阴离子进入聚合物基体时, 阴离子上结合的溶剂跟随进入固体基体, 引起体积膨胀。相反, 聚合物基体被还原时, 电子进入基体以中和聚合物链上的正电荷, 于是阴离子被排出聚合物基体以保持电中性, 伴随着溶剂的排出, 于是基体体积收缩[ 57]。在电压下离子进出聚合物基体的速率取决于阴阳离子的尺寸、离子结合的溶剂、电压大小以及聚合物膜的厚度。在导电聚合物中添加碳纳米管后, 可显著提高导电聚合物的应力强度和导电率, 从而加快电荷注入速度, 明显提高响应速度。当加入0176% (wt) SWNT 后, 聚苯胺的杨氏模量提高了一倍, 拉伸强度提高了50%以上, 驱动应力可达100MPa[58] 。Vidal 等制得IPN 导电聚合物驱动体系, 通过在基体中原位生成导电聚合物电极实现三层型结构, 解决一般三层型驱动器的层层分离问题, 并实现了导电聚合物的线性驱动[ 59] 。Otero 等研制出一种可以像人手指一样灵敏的机器人手指, 这种手指的敏感部位是由三层复合膜[PPyP绝缘塑料膜PPPy] 制成的[ 60] 。Lee 等[ 61] 开发了PPy 固体电解液, 以代替液体电解液, 使导电聚合物驱动体系可在空气中使用。相比于其它电活性聚合物材料, 导电聚合物具有驱动电压低, 产生应力大, 能量密度高( 最高近100JPcm3 ) [ 62] 等特点; 另外它的使用寿命长, 其氧化还原循环次数达到10E+ 6数量级。 214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通常分单壁和多壁两种, 单壁碳纳米管可以认为是单层石墨卷成柱形结构, 而多壁碳纳米管可以认为是不同直径的单壁碳纳米管嵌套而成。碳纳米管具有很高的驱动应力( 26MPa) 和极高的拉伸强度( 37GPa) , 并能够提供超高的工作强度和机械强度, 其杨氏模量可达640GPa[ 63] 。除此之外, 在1000 e以下碳纳米管具有高的热稳定性, 通过模拟表明其应变可达1% , 极限能量密度可达15000JPkg。尽管具有这些潜在的优势, 但是碳纳米管作为驱动材料的优势应用却因其成本昂贵及难以大量制备而受阻。1999 年, Baughman[ 64] 与合作者首次报道了基于碳纳米管的驱动器。这种驱动器由两层单壁碳纳米管片被双面胶粘在一起, 施加电场后在电解液中表现出弯曲行为。当对碳纳米管施加电场时, 会有大量的电荷注入纳米管( 见图8) , 而驱动的根本便是静电力。碳纳米管之间的同种注入电荷之间的排斥力超越了电极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静电排斥力导致带同种电荷的碳纳米管伸长及膨胀, 引起弯曲形变, 这和电介质弹性体驱动不同。因为碳纳米管强度较大, 应变一般

电荷时就收缩, 这就是Baughman 等报道的新型的会/ 呼吸0的人工肌肉[ 67] 。

图8 碳纳米管驱动器电荷注入示意图及纳米管束表面电荷分布[64] Figure 8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charge injection in a nanotube2based electromechanicalactuator and injected Charge at the surface of a nanotube bundle 215 电流变液

电流变液是由极细的颗粒( 011~ 100Lm) 分散于绝缘液体中制得。电流变效应是由于颗粒的介电常数大于基液而引起的。当施加电场时, 由于诱导偶极距的运动, 链会沿着电场方向排列, 从而引起结构及粘度的改变, 产生应变及其它特性, 使电流变体从液体转变成黏弹性物质, 响应时间可以达到微秒级。 3 介电液体凝胶

1994 年,Tohiaro 提出介电液体溶胀的凝胶驱动体系, 使用介电常数高达47 的二甲亚砜(DMSO) 溶胀聚乙烯醇(PVA) 凝胶, 制得具有弯曲形变和线性驱动性质的体系, 但运动速率相对较低[51, 68] 。徐坚[ 69~ 73]基于聚乙烯醇P二甲基亚砜( PVAPDMSO) 凝胶体系, 建立一种性能优异的凝胶电机械系统( 见图9) 。该系统具有非常快的电响应速度, 能在空气中作长程可控线性运动。凝胶的爬行速度可达1163mmPs, 该速度远远大于之前所报道的系统的值0105mmPs[ 69, 70] 。同时基于静电作用机理, 在梯度充电的玻璃基底上进一步开发了一种具有自调协能力的PVAPDMSO 凝胶电机械系统。该系统能根据外界环境刺激自动调整其运动状态, 并在空气中表现出强的长程快速运动能力[ 71] 。在300VPmm的电场作用下, 凝胶的最大爬行速率可达3122mmPs; 为使凝胶系统的运动姿态更贴近生物现实, 通过在玻璃基底上设计具有特殊形状的介电液体图案, 提出了一种建立具有长程路径控制运动能力的电机械系统的新方法( 见图10) 。采用该方法, 当外加电场强度超过某一临界值E cg后, PVAPDMSO 凝胶能在玻璃基底上作路径控制的类蜗牛或类蛇爬行运动。CCD 监测结果表明, 在400VPmm 电场作用下, 凝胶在线性路径上运动的平均速率可达1414mmPs[ 72] 。通过进一步优化介电液体线诱导凝胶运动方法, 设计特殊介电液体线图案实现凝胶运动的精确控制和复杂仿生运动。首次建立了能在水平面和斜坡面环境中进行长程类蜗牛或滑动运动的PVAPDMSO 或聚丙烯腈P二甲亚砜(PANPDMSO) 凝胶电机械系统( 见图11) , 并成功采用电极阵列与介电液体诱导相结合的方法对凝胶在空气中的运动和形变进行了控制, 初步解决了凝胶形变和运动对于液体环境的强烈依赖等问题[73] 。值得注意的是, PVAPDMSO 或PANPDMSO 凝胶系统的寿命约为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与介电液体线的挥发速度和凝胶溶胀度有关。采用非挥发性溶剂溶胀的凝胶可以延长系统的寿命。该技术为解决凝胶电机械系统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具有重要意义。由此, 使凝胶系统在软机械技术如微型运载机械, 软智能触手和微型智能马达等领域的应用朝多样化方向发展。 图9 聚乙烯醇P二甲基亚砜凝胶构筑的凝胶电机械系统[69, 70] Figure 9 The PVAPDMSO gel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图10 具有长程路径控制运动能力的电机械系统[ 72] Figure 10 The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with the ability of long2range self2governing motion 结语

综上所述, 电子型与离子型两种人工肌肉各有优缺点。电子型人工肌肉的优点在于其可以在室内环境下长时间的驱动, 响应速度快, 响应时间为微秒级; 可以在电场下长时间的保持应变状态, 能够产生相对较大的驱动力; 缺点是需要很高的驱动电场, 一般得150MVPm, 电压至少在1KV 以上, 应力和应变相互妥协, 应变大则所产生应力小, 应力大则应变小。由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电子型人工肌肉不适合在低温下工作。铁电聚合物材料由于居里温度的限制, 不适合高温环境工作。离子型人工肌肉的优点是在1~ 7V 的__________低电压下能够产生大的弯曲应变, 通过施加电压方向的调整可实现可控双向驱动; 缺点是除了导电聚合物和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其它离子型在电场下不能维持应变状态, 而且响应速度较慢, 弯曲应变产生的应力相对较小, 除导电聚合物, 其它类型很难得到均匀的材料, 尤其是离子聚合物- 金属复合材料, 另外, 在水性体系中, 在大于1123V 的电压下, 将会持续电解, 如果在空气中使用, 需考虑电解液, 电机械耦合系数低。在研究和使用中, 我们应该根据其特点合理开发利用, 使其优点得到最大的发挥, 对于其不利条件在合理避开的同时能够找到克服的办法。聚合物人工肌肉的研究已取得巨大的进展, 每年一度的SPIE 人2机手臂角力竞赛, 具有28 种表情变化的机器人面孔, 人手指一样灵敏的机器人手指以及航空探测器灰尘擦拭装置等, 都是人工肌肉领域的进步, 虽然这些都是处于实验阶段, 在应用方面仍有很多条件的限制, 但是随着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 在不久的将来, 我们一定会看到人工肌肉出现在我们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 1 ] Nickel V L, PerryM D J, Garret A L.J Bone Joint Surgery, 1963, 45 A, 5: 933 [ 2 ] Hollerbach J W,Hunter IW, Ballantyne J.The Robotics Review 2( edit ed by Khat ib 0, Craig, J J,Lozano2Perez T) ,MIT Pre, Cambridge, 1992, pp.299 [ 3 ] JiangT Y,Ng T Y, Lam K Y.Sensors and Actuators, 2000, 84: 81 [ 4 ] Steven GW, Randall R S.Proc SPIE, 1999, 3668:2 [ 5 ] Roentgen WC.Section III in Annual Physics and Chemist ry Series, (Wiedemann Ed.) John Ambrosius Barth Publisher,Leipzig,German, 1880, pp.771- 786.[ 6 ] Eguchi M.Phil Mag, 1925, 49.[ 7 ] Kat chalskyA.Experientia, 1949, 5:319.[ 8 ] Kawai H.Jpn J Appl Phys, 1969, 8:975.[ 9 ] Kornbluh R, Pelrine R,Pei Q B, Shastri V, SRI Int ernational ./ Electroactive polymer ( EAP) actuators as art ificial muscle0 Chapter 16,SPIE Pre, Bellingham, WA, 2001, pp.457- 495.[ 10] Bar2Cohen Y et al ./ Electroactive polymer ( EAP) actuators as artificial muscle0 2nd edit ion, SPIE Pre, Bellingham,WA, 2004.[ 11] OteroT F, L?pez Cascales J, Fern?ndez2Romero A J.Proc SPIE, 2007, 6524:65240L.[ 12] O.Halloran A, O.Malley F./ Topics in Bio2Mechanical Engineering0 chapter 7,Trinity Centre for Bioengineering & National Centre for BiomedicalEngineering Science.2004, pp.184- 215.[ 13] Ma W, Cro L E.Appl Phys.A, 2004, 78: 1201.[ 14] Shankar R,Ghosh T K, Spontak R J.Soft Matt er, 2007, 3: 1116.[ 15] Pelrine R E, Kornbluh R D, Joseph J P.Sensors and Actuators A, 1998, 64: 77.[ 16] Sommer2Larsen P, Kofod G, Shridhar MH, BenslimaneM,Gravesen P.Proc SPIE, 2002, 4695: 158.[ 17] Pei, Q, et al, Proc.SPIE, 2003, 5051: 281.[ 18] Pelrine R, Kornbluh R,Pei Q,Stanford S, Oh S, Eckerle J.Proc SPIE, 2002, 4695: 126.[ 19] Pransky J.Industrial Robo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5, 32: 438 [ 20] Curie P, Curie J C R.Acad Sci, 1880, 91: 294.[ 21] Valasak J.Phys Rev, 1921, 17: 475.[ 22] Cheng H,Klein R, Xia F, Li H F, Zhang Q M, Bauer F, Cheng ZY.IEEE Trans Diel & Elec Insu, 2004, 11: 299.[ 23] Zhang, QM, Zhao J, Shrout T,Kim N, Cro L E,Amin A, Kulwicki BM.J Appl Phys, 1995, 77: 2549.[ 24] Su J./ Electroactive Polymers for Robot ic Applications0 , chapter 4, Springer London,London, 2007, pp.91- 120.[ 25] Zhang QM, Bharti V, Zhao X.Science, 1998, 280: 2101.[ 26] Xia F,Cheng Z Y, Xu H,Li H, Zhang QM,Kavarnos G,Ting R,Abdul2Sedat G, Belfield K D.AdvMat er, 2002, 14: 1574.[ 27] Zhang QM, Huang C,Xia F,Su J./ Electroactive Polymer Actuators as Art ificial Muscles0 , 2nd edit ion, Chapter 4, SPIE, Pre, Bellingham, WA,2004, pp.89- 120.[ 28] Bauer F, Fouon E, Zhang QM,Lee L M.IEEE Trans Dielectr Electr Insul, 2004, 20:293.[ 29] Huang C,Klein R, Li H, ZhangQ M, Bauer F, Cheng ZY.IEEE Trans Dielectr Electr Insul, 2004, 20: 299.[ 30] Chu B J, Zhou X, Ren K, Neese B,Lin M,Wang Q, Bauer F, Zhang QM.Science, 2006, 313:334.[ 31] Su, J,Harrison J S,Clark T, Bar2Cohen Y, Leary S.Mat Res Soc Symp Proc, 2000, 600: 131.[ 32] de Gennes,PG,Prost J./ The Physics of Liquid Crystals0 Clarendon Pre,Oxford, 1993, pp.55.[ 33] Demus D, Goodby JW,Gray GW, Spie H W,Vill V.0Handbook of Liquid Crystals0 ,Wiley2VCH, Weinheim, 1998.[ 34] Lehmann W, Skupin H, Tolksdorf C,Gebhard E,Zentel R, Kr?ger P, LÊscheM,Kremer F.Nature, 2001, 410: 447.[ 35] Cheng H, Zhang QM,Antal J.Adv Funct Mater, 2003, 13:525.[ 36] Kundler I, Finkelmann H.Macromol Chem Phys, 1998, 199: 677.[ 37] Shahinpoor M.Proc SPIE, , 2000, 3987: 187.[ 38] Nemat2Naer S, Thomas C./ Electroactive Polymer ( EAP) Actuators as Artificial Muscles0 Chapter 6, SPIE, Pre.Bellingham,WA, 2001, pp.139- 191.[ 39] Nemat2Naer S.J Appl Phys, 2002, 92: 2899.[ 40] Nemat2Naer S,Wu Y.J Appl Phys, 2003, 93:5255.[ 41] Stoimenov BL, Roit er J M, Mukai T.Proc SPIE, 2007, 6524:65240T.[ 42] Roiter J M, Stoimenov B L, Mukai T.Proc SPIE, 2007, 6524:65241B.[ 43] Dogruera D,Tiwaria R,Kima K.Proc SPIE, 2007, 6524: 65241C.[ 44] UchidaM,TayaM.Polymer, 2001, 42: 9281.[ 45] Doi M, MatsumotoM,Hirose Y.Macromolecules, 1992, 25:5504.[ 46] Shibuya T, Yasunaga H, Kurosu H,Ando I.Macromolecules, 1995, 28:4377.[ 47] Calvert P./ Electroact ive Polymer Gels0 Chapter 5,SPIE, Pre.Bellingham, WA, 2001, pp.123- 138 [ 48] Osada Y, Okuzaki H,Hori,H Nature, 1992, 355: 242.[ 49] Otake M, Kagami Y.Proceeding of the 2002 IEEE int 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Washington DC.2002, 3224.[ 50] Liu Z, Calvert P.AdvMat er, 2000, 12: 288.[ 51] Hirai T, NemotoH,Hirai M,Hayashi S.J Appl Polym Sci, 1994, 53: 79.[ 52] Baughman R H.Synth Met , 1996, 78: 339.[ 53] Hara S, Zama T,Takashima W,Kaneto K.Smart Mat St ruct, 2005, 14:1502.[ 54] Madden J D, Cush R A,KaniganT S.SynthMet, 2000, 113: 185.[ 55] Hara S, Zama T,Takashima W,Kaneto K.Polym J, 2004, 36: 151 [ 56] Burgmayer P, Murray R W.J Phys Chem, 1984, 88: 2515.[ 57] OteroT F, Sansin\' ena J M.AdvMat er, 1998, 10: 491.[ 58] Spinks G M,Mottaghitalab V, Bahrami2Samani M, Whitten P G,Wallace G G.Adv Mater, 2006, 18:637.[ 59] Vidal F, Plee C,Palaprat G, Kheddar A, Citerin J,Teyic e D,Chevrot C.SyntheticMetals, 2006, 156: 1299 [ 60] http:PPndeaa.jpl.nasa.govPnasa2ndePlommasPeapPEAP2web.htm [ 61] Lee S K, Leea S J,Ho2Jeong M,Cha.S E,Change J K, Kim.B,Pakb J J.Proc SPIE, 2002, 4695:17 [ 62] Spinks G M,Truong V T,Sens.Actuators, A, 2005 119:455 [ 63] Baughman R H, et al.Science, 2002, 297: 787.[ 64] Baughman R H, et al.Science, 1999, 284: 1340.[ 65] Madden J D, et al.Adv Mater, 2006, 18: 870.[ 66] Fukushima T, AidaIonic T.Chem Eur J, 2007, 13:5048.[ 67] Ebron V H, Yang Z, Seyer D J,Kozlov ME, Oh J, Xie H,Raza J,Hall L J, Ferraris J P,MacDiarmidA G, Baughman R H.Science, 2006, 311:1580.[ 68] Hirai T, Zheng J M.Proc SPIE, , 1999, 3669:209.[ 69] Liang SM,Xu J,WengL H, Zhang L N, Guo X L,Zhang X L.J Polym Sci B, 2007, 45: 1187.[ 70] Liang SM,Xu J, Zhang L N.Chin Chem Lett , 2006, 17: 1394.[ 71] Liang SM,Xu J,WengL H, Zhang L N, Guo X L,Zhang X L.Chem Phys Chem, 2007, 8: 899.[ 72] Liang SM,Xu J,WengL H, Zhang L N, Guo X L,Zhang X L.J.Phys Chem B, 2007, 111: 941.[ 73] Liang SM,WengL H,Tan S X, Xu J, Zhang X L, Zhang L N.Appl Phys Lett , 2007, 90: 153506

第15篇:《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说明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说明

作者:xxxx

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1、科学合理建构生活课堂:生活即教育的倡导者、实践者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即是我们的全部的课程。而儿童的生活世界就是学习科学的最鲜活最生动的第一性教材。“生命世界”的教学应尽可能把学生真正地置于真实的生命世界中或者真实的生命系统进课堂,真实的观察与如实的记录描述。

2、科学的引导探究和兴趣培养:小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1、教学内容:《骨骼、关节和肌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的身体第2课的内容。在本课的前面是《身体的结构》,学生已经能够用系统的眼光看待人体结构组成,认识到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不同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协作的结果。在本课探究中,学生不但会知道骨骼对身体的支撑与保护功能、肌肉的运动功能以及关节的连接功能。还会在不同运动的过程中,体验骨骼、关节和肌肉是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动作的。既对上节课的科学概念进行深化研究,又对后面的有关运动、呼吸、消化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知识铺垫。

2、教学方法:本课设计采用讨论法、比较法、引导探究法相结合的方法,师生共同完成的探究问题,整个探究过程由浅入深,遵循以人为本的探究教学理念,又通过抓举哑铃动作进行观察、体验。学生会体会到人们做的每项活动,都是通过骨骼、肌肉、关节共同协调完成,以发现探究

为手段,通过观察、体验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大胆的提出问题并做出合理的猜测。在实际活动中自己感觉骨骼、关节和肌肉的作用。经过反复验证形成正确的科学结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三、学情分析;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这将是一个有趣而神秘的单元。身体内部的各种活动和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个暗箱,学生能够感受到,但不能直接观察。而当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模拟各部分器官功能的活动,发现身体在工作中的协调工作特点之后,又将会感受到人体那种精密、和谐之美。

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解释肌肉变化引起的运动,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修正自己的想法。

2.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肌肉变化引起运动的解释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视频、图片、海绵、两根橡皮泥、、豆腐大脑模型、肌肉模型、骨骼模型、一组哑铃、教具等。

2、为每组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

七、教学过程设计;

【课时】1课时

一、创激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高抬腿的动作。

2师:同学们,在我们刚刚完成的这个高抬腿动作中,我们的身体哪些部位动起来了? 生1:大腿。 生2:小腿 生3:手臂。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人体能够运动的部位。那下面我们就摸摸、看看这些部位,有哪些组织?根据学生回答:

师:(板书:骨头、关节、肌肉)在刚才高抬腿动作中,这三者都参与了运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骨头、关节、肌肉有些什么作用以及这三者在身体肢体活动当中又是怎样相互协调运动的。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骨骼的作用

1.师:出示人体骨骼模型:介绍我们的体内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我们人的身体里有206块骨头,(师板书:206块)当这些骨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组成了骨骼。(师板书:骨头——骨骼)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骨骼还有什么特点?” 生1:骨骼是一节一节的。 生2:骨骼有的地方是空的。„„

3.师:你能说出身体中一些骨头的名称吗?” 生1:肋骨。 生2:脚趾骨。

4师:骨骼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中都有,大家摸到骨头硬,有些骨头围成一些腔体,(教师演示)你能根据这些特点猜测出骨骼有什么作用吗?

生1:我猜骨骼有支撑身体作用。 生2:我认为骨骼有保护内脏的作用。

5.师:大家对骨骼的作用做出了合理猜测,怎样验证呢?哪位同学说一下? 生:做实验。

6.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骨骼在我们身体上是确实存在的,我们不能把骨骼拿出来进行

研究,但是我们可以另寻思路。

7.师:同学们假如我们人类没有骨头会是怎么样呢?(指名说)

师:下面我们利用橡皮泥来做一个模拟实验。你们瞧!这是两根同样的橡皮泥(出示两根同样的橡皮泥),我要把这两根橡皮泥立起来,请大家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现象?(一根立起来,一根倒下去)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猜想这根橡皮泥里有什么支撑着。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打开它,同学们想一想这根橡皮泥跟我们身体有相似的地方吗?谁能说说吗?

生:这根橡皮泥跟我们的身体有相似的地方,就象我们身体的骨骼一样。

师:在这个模拟实验里,橡皮泥模拟的是肌肉,吸管模拟的是骨骼。直立的橡皮泥与直立的人体是相似的。那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骨骼有支撑的作用。(师完善板书:支撑)

8.师:刚才同学们说骨骼还有保护的作用,是不是这样的呢?

生1:同学们这是头骨,想想我们的头骨里有什么?(大脑)大脑是一种很嫩、很软的物质,跟我们食用过的豆腐脑很相似,下面我们用豆腐脑来做一个模拟实验,师出示实物投影(豆腐模拟大脑,在上面盖上一个透明的玻璃器皿)指名到板前拍一拍,你发现了什么?(豆腐脑完好)再拿掉玻璃器皿,现在相当于什么没有了?(头骨没有了)再指名拍一拍这个头骨,看到什么现象了?没有头骨的保护,我们的大脑就会象豆腐脑一样稍碰一下就会变形、损坏。请同学们再拍一拍自己的头骨,感觉有问题吗?这说明头骨有什么作用?(师板书:保护)

生2:同学们你们看,这几块骨头围成的这个腔体是胸腔,在胸腔里面有心脏和肺,同学们拍拍胸部有什么感觉?想一想骨骼起到了什么作用? (师连线:保护)

师:现在我们总结一下,骨骼有什么作用? 生:现在我们知道了骨骼有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9.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想一下,在研究骨骼的作用时我们是怎样做的?

首先我们已经知道骨骼比较硬的这一事实,根据骨头比较硬、围成一个腔体这些事实猜测骨骼有什么作用,我们假设人类没有骨头会是怎么样,我们用了一系列的模拟实验、体验活动来验证猜测,达成共识,得出结论:骨骼有支撑和保护的作用。(师副板书:事实——猜测——验证——共识)

(二)探究关节的作用

1.现在我们就用刚才的方法来研究一下关节有什么作用。(师出示课件)

(师示范动作)(两块骨的中间)我们把骨和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接,在我们身上有很多骨是连接在一起的,但是有的是不能活动,比如胸骨、肋骨,我们把能活动的骨连接叫关节。比如肘关节、腕关节。

2.师:现在请你根据刚才研究骨骼的方法,设计一个方案研究一下关节有什么作用,请你先自己独立思考完成研究方案,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3、小组代表汇报根据学生汇报(师板书:可活动的),如果我们不让关节活动,就相当于我们没有关节,那将会怎样呢?(师出示教具)谁愿意到板前试一试关节受到限制是什么样的?此时相当于没有什么关节了?(肘关节)(指名板前演示,受限制后的关节运动,请你象我这样做。老师说拍拍头、摸摸脸等)

请一名同学给他下指令做动作,难为难为他。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什么?请台前的同学谈一谈感受。

师:下面的同学你愿意试一试吗?(打开实验材料袋,拿出里面的一号纸卷套在拇指上,二号纸卷套在食指上。)

4.小组体验:受限制的关节运动,可以是写一行字、系扣、系鞋带等动作。

下面请小组长带领你们组的成员把实验材料收集整理好。看看哪一个小组行动最迅速! 现在我们开始汇报:你完成的是哪项动作?从中体验到什么?

生:我们没有了关节后很困难,但有了关节之后就可以很灵活地去做事情。(师板书:灵活) 师:那我们可以达成什么共识?

生:我们知道了关节可以使我们肢体活动灵活。

师:那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身体有了关节、骨骼就可以运动起来吗? 生:不能,还得有肌肉。

(三)探究肌肉的作用

1.师:下面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来研究肌肉有什么作用(出示肌肉模型)

师:我们已经知道人体有206块骨头,与之相连的有600多块肌肉。(师板书:600多块)肌肉会有什么作用?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体验活动。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组哑铃(学生用左手拿起放在地上的哑铃,慢慢的移到胸前。反复做一做。用手摸一摸并观察上臂骨肌肉的变化。

2、小组内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生:在活动中的感受并记录下来。

3、小组代表汇报并且展示学习成果。

小组代表1:我感觉胳膊向上屈肘时,胳膊上面的肌肉鼓起来。伸开胳膊这块又平了。 小组代表2:上面的肌肉还很硬,下面的肌肉也跟着动。

.师:当同学们摸到胳膊上面肌肉变大了,变硬了,鼓起来了,猜想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呢?(指名说)

生:有可能是肌肉往一起聚了。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师出示海绵,我们用海绵来模拟肌肉,模拟演示:怎样才能让它鼓起来?)请你仔细观察:海绵鼓起来之后,老师两只手的距离是变长了还是变短了?

生:变短了。

师:同学们,这个模拟实验与我们的肌肉变化有一样的地方吗? 生:鼓起来的时候都会变短。

师:当肌肉鼓起来的时候,就是相当于肌肉之间的距离变短了,这就是肌肉的收缩。(师板书:收缩),当它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时就是舒张。(师演示:伸臂、曲臂的动作)

4.师:你在观察的时候发现肌肉收缩和舒张时,我们的手臂做了什么动作? 生1:当肌肉收缩的时候,上臂骨是曲臂的,等舒张的时候,上臂骨是伸臂的。

师:这说明肌肉有什么作用?

生:牵动骨头运动(师板书:牵动骨头运动)

师:同学们,请你猜测一下:那肌肉是怎样长的才能牵动骨头运动呢? 生:长在同一块骨头上。

师: 究竟肌肉是怎样长的才能牵动骨头运动呢?(出示上臂曲伸臂动画演示)学生观察知道肌肉能牵动(它所附着的)骨头运动起来。师板书:它所附着的。现在看看记录单上填的是不是这样。

(四)、体验“三者”协调运动

1.师:刚才我们研究了骨骼、关节、肌肉的作用,思考一下:在我们刚才进行的这些活动当中这三者都参与了吗?

生:都参与了。

2.(课件出示)请你做一做再想一想:在曲臂、伸臂动作中这三者是怎样协调配合完成动作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汇报

师小结:在曲臂伸臂动作中,是肌肉收缩牵动骨骼带动关节运动的。

3.(课件出示)体验活动:试着做一个动作比如下蹲或者提脚后跟的动作,用手摸一摸,感受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运动的。并请你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这三者是怎样相互配合的?(汇报)

4.师小结:在我们身体每一个活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三者都是相互协调配合完成。这也体现了我们身体精密、和谐之美。(师板书:“三者”协调运动完成各种活动)

(五)、拓展延伸

1.师: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吗?你喜欢什么运动?经常锻炼身体和不经常锻炼身体的人有什么区别吗?

生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肌肉都非常发达。

生2:老师,刚才我的猜想应该是肌肉起到力量的作用。

2.师:你说的非常对,肌肉发达的人是非常有力量的,(播放一段举重运动员的视频和肌肉图片)让学生感受肌肉发达是非常有力量的。

3.师(展示课件:打篮球等图片)我们要想拥有强健有力的肌肉,就必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六)、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我们这一节课的探究,你有哪些收获?

八、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教师为了把预设目标如期得到生成而导致在整节课中师生对话较多,引导比例过重,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要有启发性、引导语言的有效性。

九、设计特色简述;

在本课教学中力求体现课标中提出的理念要求“教师是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的亲密伙伴”,注重把握重难点。在对学生进行前测了解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亲历探究骨骼、关节和肌肉作用的活动过程,然后又结合生活中举重、打篮球等运动引导学生体会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把问题从知识的大背景中抽出来,又有机的放回大背景中去,打破以往点对点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骨骼、关节和肌肉一课的知识探究采取了比较灵活的处理方法。在引导学生认识骨骼作用时,直接呈现了骨架模型,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利用了模拟实验和体验活动,帮助学生了解骨骼的支撑保护作用,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说出探究的方法,有效地指导了后面研究关节和肌肉

的作用。在研究关节作用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方案,并从个体体验到人人体验,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本节课最大的特色是用模拟实验和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思维、自主展开研究贯穿于全课。

十、附:板书设计、学生记录单设计

1、板书设计

副板书:

事实 —— 猜测 —— 验证 —— 共识 骨头: 硬、腔体(206块) 模拟实验、体验活动 关节: 能活动

肌肉: 软、硬 (600多块)

2、学生记录单设计:

第16篇:0――12个月大小肌肉活动设计

0――12个月大小肌肉活动设计

编号:A52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用力压 适用年龄:0~7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0~15分钟,可轮流进行 教学地点:育婴室 使用教具:啾啾球

主要目标:刺激幼儿小肌肉的发展。并促进其主动接触外界东西的意愿。

间接目标:透过听觉的刺激,协助幼儿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及对外界的探索能力。 ☆ 教学步骤: 1.2.3.4.引导者先拿啾啾球在幼儿面前晃动,并用力压发出声音吸引幼儿的注意。 让幼儿背靠着引导者坐着,拿啾啾球给幼儿握着。

引导者拉着幼儿的手用力压啾啾球,直到发出啾啾的声音为止。 引导者放开幼儿的手,观察幼儿是否会继续压啾啾球。

☆ 注意事项:

若幼儿无法压出啾啾球的声音,引导者不要勉强幼儿。可多示范让其学习即可。 ☆ 失败的处理:

尽量创造现场的轻松气氛,以鼓励幼儿更努力去尝试。

编号:A53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嗨!脚指头 适用年龄:0~7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0~15分钟,可让幼儿轮流进行 教学地点:育婴室 使用教具:幼儿的脚指头

主要目标:让幼儿发现脚指头,并协助本体感的养成。

间接目标:建立幼儿对自己喜爱的情感及更完整的感情分化能力。 ☆ 教学步骤:

1.让幼儿背靠着引导者坐着,引导者触摸抚弄幼儿脚趾,观察幼儿的反应。2.引导者把幼儿的脚趾拉放到幼儿嘴前,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脚指头。

3.观察幼儿是否发现了自己的脚指头。若发现了,观察幼儿是否会用手去触摸抚弄。 ☆ 注意事项:

幼儿的脚趾必须是干净清洁的,放入嘴中不可太深以免感染细菌。 ☆ 失败的处理:

现场的操作气氛应轻松愉快,以激发幼儿探索和模仿的意愿。

编号:A54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抓抓看

(一) 适用年龄:1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0分钟 教学地点:婴儿床 使用教具:线球

主要目标:训练肌肉的张力,抓握能力及视觉空间成熟。 间接目标:培养积极主动探索意愿。 ☆ 教学步骤:

1.让幼儿平躺于婴儿床上。

2.用线球作上下左右的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

3.转动线球时,观察幼儿会不会将单手举起,试着接近线球,且随着线球转动的方向而移动手部。☆ 注意事项:

线球距离眼球的距离不宜过远或过近,以手可以向前擎到的距离为准。 ☆ 失败的处理:

若幼儿没有反应,试着将线球降低高度,碰触幼儿身体,让幼儿感受物体存在,吸引幼儿抓取。

编号:A55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动动小脚 适用年龄:1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垫子上

主要目标:强化幼儿脚关节力量,协助幼儿的大脑到腿部神经的协调运作。 间接目标:通过身体接触,激发幼儿和他人接触的经验。 ☆ 教学步骤:

1.让幼儿仰躺在垫子上,脱去外套及长裤,只着内衣及尿布。

2.引导者双手各握住幼儿脚踝关节,轻轻地将双脚推向幼儿身体,使脚跟碰到幼儿的大腿后侧,来回作约3~5次,再将幼儿的双腿拉直。

3.幼儿3个月以上时,可依第2点方式进行,但幼儿的双脚贴向大腿后侧,稍作停留,幼儿因不舒服,会用力往前蹬,约3~5次后休息。☆ 注意事项:

幼儿在往前蹬时,引导者的双手仍应握住幼儿的脚关节,避免幼儿的不当用力而造成危险。 ☆ 失败的处理:

有时候幼儿因腿部的肌肉较多,而使得活动的过程较为困难,此时不要过于勉强,可先作较小幅度的移动。

编号:A56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手指儿开开

(一) 适用年龄:1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0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垫子

主要目标:刺激手掌及手指末端神经成熟。 间接目标:刺激双手,促进左右脑平衡发展。 ☆ 教学步骤: 1.2.3.4.5.让幼儿仰躺在垫子上。

引导者左手握住幼儿的手掌,右手先将幼儿的右手食指展开,观察其他四只手指的反应。 再将拇指以外的手指张开,让大拇指也跟着张开。 换成左手时,则先将拇指张开,观察幼儿的反应。

把左手大拇指以外的手指张开,观察幼儿的视线焦点及拇指的反应。

☆ 注意事项:

展开手指的力量不可过猛。 ☆ 失败的处理:

大拇指无法和其他四指分别张开、握合,经常会一起张开、握合,因为小肌肉的运动能力尚未纯熟。多作手指运动,对幼儿会有帮助。

编号:A57 类别:大小肌肉双侧协调 教案名称:轻轻拉动我的手 适用年龄:2个月以上~5个月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垫子

主要目标:训练幼儿手臂及手肘活动能力,并强化双侧协调。 间接目标:配合他人进行运动游戏,激发积极人际关系。 ☆ 教学步骤:

1.将垫子铺好,让幼儿仰躺,天气炎热时,可以只着尿布,天气寒冷时,可脱去外衣、长裤,只留内衣和尿布,引导者面向幼儿,坐在幼儿两腿侧,让幼儿看到引导者的脸部。2.引导者的大拇指让幼儿握住,其余四指扣住幼儿的手腕关节,轻轻地将两只手臂拉至胸前交叉,再轻轻回到两侧。

3.将幼儿的右手拉至左手臂处,轻触手臂,再慢慢放回,接着将左手拉至右手臂处,碰触后同样拉回,练习两侧手臂过身体正中线的活动。☆ 注意事项:

幼儿的肌肉关节尚未发展完成,在进行运动撕,注意不要过于用力,以免损伤幼儿的骨骼及肌肉。此活动最好在喂奶后2小时进行,以免溢奶。 ☆ 失败的处理:

用力可能会造成幼儿疼痛或不舒服,若幼儿无法接受手臂的拉动,可改成手臂轻轻拉高、放下等轻松简单的动作,练习幼儿手肘关节的活动力。

编号:A58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抬手抓抓看 适用年龄:3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婴儿床 使用教具:线球

主要目标:手臂可以抬高,双手可以伸展至不同角度,并作抓取的动作以强化手眼协调能力及小肌肉成熟。

间接目标:增加本体感及运动企划,培养幼儿自信及数概能力。 ☆ 教学步骤:

1.首先让幼儿平躺于婴儿床上。

2.将线球放于幼儿的胸上中央线,并用声音吸引他注意看线球。

3.当幼儿的左右手配合线球的转动,伸展向不同的方位时,引导幼儿的双手,抬高到与肩部平行的位置。

4.转动线球,引导幼儿双手举高,手指弯曲作出抓取状且能平行摊开双手。5.观察幼儿的头部和视线是否同时作横向的移动。 6.停止线球的转动,观察幼儿是否会注视引导者。 ☆ 注意事项:

引导者的动作不宜太快,需主动引逗,配合幼儿之意愿。 ☆ 失败的处理:

躺着时举高手部后,因为角度的关系,抓握的能力会受到影响,而不易准确抓握到,可以让幼儿在平躺时多练习。

编号:A59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好朋友 适用年龄:3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可敲击出声的玩具、垫子

主要目标:练习双手协调运作、促进双侧协调成熟,左右脑平衡发展。 间接目标:敲击和打击出声,协助幼儿自我意识的启发和成长,确定其自信心。 ☆ 教学步骤:

1.让幼儿坐着或平躺着,引导者双手拿着玩具,可以用发出声音的玩具或其他物品逗弄幼儿,使幼儿的视线停留在引导者手中的玩具或物品上。

2.试着引导幼儿将双手的玩具互相碰触,并观察幼儿是否有其他反应。☆ 注意事项:

1.不需要强迫幼儿一定要将到手的玩具互相碰触。

2.需注意幼儿手指抓握玩具的适当位置,不要在玩具碰触是敲击到手指。☆ 失败的处理:

除了互相敲击外,幼儿也喜欢用玩具敲击其他地方,这样声响会带给幼儿很大的感官刺激,而感到兴奋快乐,引导者要注意幼儿切勿敲击过度,而伤到自己。

编号:A60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抓到了吗? 适用年龄:3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抓握玩具、软塑胶棒或福禄贝尔玩具——八色球 主要目标:强化手指抓握力量和手指指尖细腻动作的成长。 间接目标:训练幼儿对环境的积极探索意愿和能力。 ☆ 教学步骤:

1.引导者将玩具拿到靠近幼儿处,观察幼儿反应。

2.再持续逗弄幼儿,让幼儿有机会用手去抓取玩具,观察幼儿若没抓到玩具会不会更换手或继续尝试。☆ 注意事项:

鼓励幼儿用手抓握时,最好能让幼儿抓到玩具两次,这样才能保持探索的兴趣。 ☆ 失败的处理:

有的幼儿的某只手抓不到玩具时,不会改换另一只手尝试,只想用原来那只手来抓玩具,此时引导者可以将物体移到另一只手旁,用玩具轻触这只手,让幼儿有所反应。

编号:A61 类别:大小肌肉、双侧协调 教案名称:轻轻触摸我的胸 适用年龄:3个月~5个月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无

主要目标:让幼儿的手肘力量更灵活,也可建立较佳的本体感(幼儿对自我身体的掌握) 间接目标:能愉快地与他人进行活动,激发基本人际关系概念。 ☆ 教学步骤:

1.让幼儿脱去外套坐在引导者腿上,背靠着引导者。

2.首先让幼儿的双手各握住引导者的大拇指,其余四指各扣住幼儿的手腕关节,右手抬起往左碰到左胸,再伸回右边,左手再抬起向右碰到右边胸部,再伸回左边,每边各作约10下。

3.引导者环抱幼儿,双手维持前述姿势,引导者头倾向一边,让幼儿双手做手臂交叉运动,引导者在幼儿耳朵边数:

1、

2、

1、2“,来增加趣味性,约各做10下。☆ 注意事项:

幼儿除了可坐引导者腿上,也可以和引导者面对面坐着,因为坐得仍不稳,要特别注意活动时的安全。 ☆ 失败的处理:

幼儿逐渐有自主能力后,在肢体的控制上也越灵活,可能会抗拒手臂的运动,或者两脚踢来踢去,这时应增加趣味性来引导幼儿。

编号:A62 类别:大小肌肉、双侧协调 教案名称:抓住、放开 适用年龄:3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积木,(可用福氏第3号和4号玩具) 主要目标:促进手掌力量成熟及增进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目标:确定拥有意识,激发幼儿探索能力 ☆ 教学步骤: 1.2.3.4.引导者将积木放在幼儿的手中,观察幼儿是否会抓住积木。 反复让幼儿联系抓积木,并观察幼儿是否注视着积木。

试着让幼儿握着积木移动手臂或手腕,看看积木是否会掉落。

同样的动作,让幼儿反复练习到能握着积木,并配合手部的移动,来操作积木,

☆ 注意事项:

积木以质轻,易抓握为主。 ☆ 失败的处理:

边抓握积木边移动手时,若不够专心,会使得积木掉落,引导者应培养幼儿的专心度,也可用圆形或长形的积木,增加其把握经验。

编号:A63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手指儿开开

(五)

适用年龄:3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无

主要目标:刺激手指末端神经,增进手指分化功能。 间接目标:刺激大脑功能的均衡发展,及促进层次分化成熟。 ☆ 教学步骤:

1.引导者将幼儿的右手食指张开后,观察幼儿的反应。2.再将右手大拇指以外的手指展开,观察幼儿的反应。

3.相同的动作,换成左手,观察幼儿的反应及其手指成熟发展的阶段。☆ 注意事项:

展开手指的力量不可过猛。 ☆ 失败的处理:

幼儿的手指展开及握合的动作不灵活或僵硬而不能配合引导者的引导时,可用玩具的抓握来训练幼儿手指的开与合。

编号:A64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敲敲打打 适用年龄:3~7个月 教学时间:10~15分钟 教学地点:育婴室

使用教具:木制汤勺、锅、锅盖、筷子、空茶叶罐。 主要目标:透过敲击协助发展大小肌肉和双侧协调能力。 间接目标:刺激幼儿听觉以及节奏韵律感的发展。 ☆ 教学步骤:

1.让幼儿卡着引导者坐着。引导者先用筷子敲击锅、锅盖、茶叶罐。

2.拿木汤勺让幼儿握着,引导者拉着幼儿的手,敲击锅、锅盖和空茶叶罐。

3.引导者放开幼儿的手,观察幼儿会不会自己主动去敲击锅、锅盖和茶叶罐。若幼儿会主动去敲击,可让幼儿多敲击几次。 ☆ 注意事项:

尽情放开让幼儿去尝试,不必作任何限制。鼓励他尽量用力,以激发探索,尝试的情绪。 ☆ 失败的处理:

节奏感不佳的幼儿,多让他练习即可,不必以过多正确规则要求幼儿。

编号:A65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抓一抓 适用年龄:3个月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摇晃会发出声音的玩具。 主要目标:能移动身体去接近想抓握的物品。

间接目标:有兴趣探索身旁的物品,对引导者的逗弄有反应,激发人际关系和积极探索能力。

☆ 教学步骤: 1.2.3.4.5.让幼儿平躺或支坐着,与引导者面对面。

引导者摇动玩具,吸引幼儿的视觉注意,并观察幼儿的手所拜访的位置。 接下来观察幼儿双手的反应及是否会挪动身体去接近玩具。

将玩具放到幼儿身体的正中央处,让幼儿能用手抓到,观察幼儿的表情及其反应。 若幼儿因无法接近玩具而哭泣,引导者可以将玩具放在幼儿伸手可及之处,再观察幼儿的反应。

☆ 注意事项:

适当引发幼儿积极情绪后,再进行游戏。 ☆ 失败的处理:

缺乏主动及信心的幼儿常会失败,应降低难度,让东西离身体更近,更容易抓到,以便透过其成功经验,来建立其成就感。

编号:A66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拔河比赛

适用年龄:3个月以上——7个月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婴儿床 使用教具:手摇铃

主要目标:能与别人共同拉扯同一物品,并适当用力。 间接目标:强化本体感和人际关系。 ☆ 教学步骤: 1.2.3.4.让幼儿平躺与婴儿床上。

将可以抓摇的玩具,如手摇铃,放在幼儿手上。

引导者用手去摇动幼儿的一只手,观察幼儿的反应及手部动作。 引导者试着用力将幼儿的玩具拿走时,观察幼儿有何反应。

☆ 注意事项:

拿开幼儿手中东西时,需注意其 情绪反应,幼儿生气和挫折时的饿哭闹,也是重要的感情分化学习,引导者不必为了害怕幼儿不愉快而不让幼儿表达情绪。 ☆ 失败的处理:

幼儿如果配合意愿不高或注意力集中较差,可能有触觉敏感现象,宜多作触摸、松弛及户外活动等游戏。

编号:A67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他是谁呀? 适用年龄:3个月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杯子、积木

主要目标:训练幼儿将物品放入容器内的大小肌肉操作能力,以及注意力集中的训练。 间接目标:可强化手眼协调,促成运动企划的成熟。 ☆ 教学步骤:

1.引导者先让幼儿成支坐状,双手各抓住一个积木引导者牵着幼儿的一手,将手中的积木放入杯子中。且将其中的1个积木放入杯子中,观察幼儿的反应。

2.观察幼儿是否会将杯子中的积木取出,以及对另一只手里的积木如何处理。3.观察幼儿是否会放弃积木,而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杯子上。 ☆ 注意事项:

杯子,瓶口需大,方便幼儿伸入拿取物品。 ☆ 失败的处理:

幼儿会观察杯中的积木, 而不会马上伸手去拿,引导者可以伸手到杯中拿积木让幼儿看进行过程并来模仿。

编号:A68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拉拉看

适用年龄:4个月以上——8个月 教学时间:10分钟 教学地点:婴儿床 使用教具:皮带轮、线球

主要目标:双手手指可以合住,促进肌肉的精细动作及手眼协调成熟化。 间接目标:强化运动企划及本体感的成熟,培养探索意愿。 ☆ 教学步骤:

1.让幼儿平躺与床上。

2.将皮带轮放在胸上中央线,做上、下或左右的移动。吸引幼儿持续注视皮带轮的移动。 3.观察幼儿是否会将双手的手指合住,并放于胸前。而双脚也会皮带轮做出类似的动作。 ☆ 注意事项:

皮带轮的移动应在幼儿的视线范围内进行,摇晃不要太快,配合幼儿视觉动线的成熟度做练习。

☆ 失败的处理:

手指或脚的分合动作尚未熟练时,引导者可以利用幼儿练习拍手、并腿的方式来体会双手、双脚的分合动作。

编号:A69 类别:大小肌肉及双侧协调 教案名称:你要哪一个? 适用年龄:4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20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积木

主要目标:能用小肌肉来进行积木的操作,并做自我选择。 间接目标:以手眼协调游戏,训练幼儿注意力集中。 ☆ 教学步骤:

1.先将不同颜色及不同形状的积木放在幼儿前方发出声音来引导幼儿的注意力。

2.再将积木放在幼儿视线正前方并观察幼儿对玩具的选择情形,让幼儿伸手出来触摸积木,拿起积木,并操作。

3.幼儿在玩积木的同时,以其他积木来逗引幼儿,看幼儿有何反应,若幼儿没有抓积木的意愿时,则可以将其他积木放在他手中,让幼儿的手抓握住积木。4.放置许多块积木于幼儿面前,让幼儿自行抓取,放下。 ☆ 注意事项:

积木的选择以质料轻,易抓握为原则,以便幼儿抓取。 ☆ 失败的处理:

幼儿的手指抓握能力尚未发展完成,因此会有抓不起来或拿不稳而掉落的现象,引导者可以在旁边稍加威胁,但主控权仍在幼儿,平常可多练习手掌和手指的把握。

编号:A70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双手拔河

适用年龄:5个月以上——7个月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可抓握的玩具

主要目标:训练幼儿大小肌肉及双侧的协调,并可强化其手指力量。 间接目标:让幼儿和他人间积极互动,触发其人际关系的成熟。 ☆ 教学步骤:

1.拿两个可抓握的玩具,让幼儿双手各抓住一个,观察幼儿视觉的方向及其抓到玩具后手的反应。

2.引导者试着先抓住幼儿左手的玩具,观察有热的反应。再用力拉右手的玩具,观察幼儿的两手摆放,活动及视线的焦点在哪里。

3.试着拿走左手的玩具,观察幼儿是否会用左手去保护剩下的玩具和视线焦点是否转移。4.以相同的方法,取走右手的玩具,观察幼儿的反应是否和左手的状况相同。 ☆ 注意事项:

引导者用力拉幼儿的手时,需注意力量不要过猛,以免造成幼儿的不愉快和伤害。 ☆ 失败的处理:

有的幼儿对于物品被拿走的反应激烈,有的则毫无反应,这些都需要由引导者引导幼儿适当地表达情绪,不要过或不及。

编号:A71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来!拿去哟! 适用年龄:5个月以上——7个月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抓握会发出声音的玩具、垫子。

主要目标:视觉及视觉空间成熟,以及手眼协调的训练

间接目标:积极和他人互动的人际关系,以及对周围环境适当的判断和回应力。 ☆ 教学步骤:

1.引导者让幼儿坐在垫子上将玩具放在幼儿右边肩膀的位置,吸引幼儿注意,并观察幼儿的反应。

2.再将玩具移至幼儿面前,并向幼儿两侧及中央移动玩具,观察幼儿的视线及双手的变化。3.让幼儿双手都来抓取玩具,观察幼儿的反应。

4.若引导者用手去拉动右手(或左手)的玩具,观察幼儿的视觉移动及其他反应。☆ 注意事项:

引逗幼儿来抓取时,同时给予成功和挫折的机会,使喜怒感情能平衡发展。 ☆ 失败的处理:

有的幼儿会不管引导者移动物品的位置,只是自己玩自己的,或被其他事物吸引,而尚未能追视移动物品,引导者可用声音或呼喊幼儿的名字,来唤回其注意力,但不可急噪或过分催促,使幼儿受到惊吓。

编号:A72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抓到了!

适用年龄:5个月以上——7个月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下铃、低桌子

主要目标:视觉空间判断及手眼协调成熟化。 间接目标:强化运动企划,促进思考力和积极性。 ☆ 教学步骤:

1.幼儿坐在垫子上,背靠着垫子,将桌子置于其面前,引导者先将小铃放在距离幼儿30公分左右的桌子上,观察幼儿手的动作变化。

2.引导者逐渐调整手与小铃之间的距离,让幼儿练习左手配合右手抓取东西。3.持续反复练习,直到幼儿可以成功的抓住小铃。 ☆ 注意事项:

调整距离时视幼儿可以抓到的范围内而定,速度不宜过快,要让幼儿有抓到的可能。 ☆ 失败的处理:

幼儿有时候会追视物体的移动,而忘了用手去抓握,应多加练习,引导者不可过于急躁,要给幼儿更多的学习机会。

编号:A142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小钟铃,摇!摇!摇 ! 适用年龄:8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20-30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带柄小钟铃

主要目标:促进幼儿的探索兴趣,增进手眼协调,和小肌肉使用能力。

间接目标:通过引导者的互动以及与幼儿间轮流合作,强化人际关系成长。

教学步骤

1.让幼儿背部用坐垫支坐,引导者将钟铃递给幼儿,观察幼儿如何拿取钟铃及其注意力在哪里

2.观察幼儿是否会触摸钟铃里的小铁片以及将钟铃摇出声后的反应。

3.引导者若要求幼儿将钟铃交出来,观察幼儿的反应以及其注意力放在何处。注意事项:

钟铃的表面必须是平滑的,以及小铁片必须是不刮手的,以免幼儿因碰触而受伤。 失败的处理:

若幼儿对钟铃没有反应,引导者可先摇动钟铃发出声音来吸引幼儿,引起幼儿的注意后,再将钟铃靠近幼儿逗弄。

编号:A143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玻璃瓶里的秘密

适用年龄:8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20-30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二个小铃、大口瓶(不易碎、透明。塑胶制品) 主要目标:强化运动企划,促进逻辑思考发展

间接目标:激发探索能力,和合作轮流的人际关系。

教学步骤

1.让幼儿支坐,背后用垫子垫着,引导者将装有小铃的瓶子放在桌上,观察幼儿的反应。2.若幼儿抓住小瓶,是否会尝试用手指伸入瓶内,去抓取小铃。 3.观察幼儿如何在尝试失败后,将小瓶中的小铃抓取到。 注意事项:

小心幼儿手指夹在瓶子内,并注意瓶子掉落时的安全。 失败的处理:

引导者可多次示范,并适当协助幼儿体验完成任务的经验,激发其浓度匠意愿。

编号:A145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手指抓握积木

(一)

适用年龄:8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20-30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可由幼儿围成一个圆圈进行 使用教具:积木

主要目标:观察幼儿大小肌肉及手眼协调的发展情形。

间接目标:透过积木和引导者的互动,奠定人际关系的基础。

教学步骤

1.幼儿7个月大时,引导者可拿一块积木让幼儿抓握,观察幼儿手指抓握的情形。2.9个月大时,再拿一块积木让幼儿抓握,比较和7个月大时,幼儿手指抓握的情形有何不同。

3.11个月大时,让幼儿再抓握一块积木,观察其手指抓握的情形。注意事项:

不要将积木硬塞给幼儿,而是以引逗方式,引导他主动接近。 失败的处理:

幼儿反应较差时,不在勉强,可先让他观察其他幼儿的反应行为,再慢慢引导之。

编号:B64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可以送给我吗? 适用年龄:8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20-30分钟,轮流让幼儿尝试 教学地点:室内,幼儿可生人占有一个空间 使用教具:积木、桌子、椅子

主要目标:强化视觉间判断及大小肌肉,双侧协调能力的增加。

间接目标:建立运动企划的基础,激发和引导者之间的积极互动能力。

教学步骤:

1.让幼儿成坐姿坐在椅子上。引导者在远处双手拿着积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等幼儿注意到引导者手上的积木时,再将一块积木放到桌上,让幼儿注视。 3.让幼儿把积木握在手中,观察幼儿的反应。

4.再将另一块积木,同样放在桌上,观察幼儿的动作及其表情反应。5.试着引导幼儿交出手中的积木给引导者,并观察幼儿的反应及幼儿如何调整与引导者的关系。

注意事项:

注意幼儿可能拿积木乱丢,勿敲击到其他幼儿。

失败的处理:

幼儿开始尝试视觉空间和身体协调,经常容易失败,可由近距离慢慢引导。 编号:B65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纸窗外的世界 适用年龄:10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20分钟,幼儿轮流游戏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棉纸木框多个,可以让幼儿轮流来游戏

主要目标:协助幼儿透过手眼协调,拓展视觉空间的意愿和能力。 间接目标: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强化积极主动探索能力。

教学步骤:

1.引导者先用棉纸糊在50公分见方的木框上,将棉纸框挡住幼儿的视线,引导幼儿用手指戳破棉纸。

2.观察幼儿是否会由小洞中窥视,以及把洞戳大些,让视野更清楚,加强视觉空间探索。3.结合手眼协调和幼儿对新视觉空间的探索能力。

注意事项:

让幼儿可以自行练习戳破,并能和别人比较。

失败的处理:

幼儿太用力造成失败时,勿指责他,多让他试试看,可以成功地造个小洞,幼儿通常会喜欢这种经验,可引导他控制力量大小的程度。

编号:B66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放进去

适用年龄:10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20分种,幼儿轮流或分组共同操作 教学地点:室内或阳台

使用教具:积木、杯子(不易碎制品)

主要目标:增加小肌肉使用成熟,和手眼协调之能力。 间接目标:练习注意力集中,和对自我的控制能务的增强

教学步骤:

1.引导者先将一个积木和杯子放在桌子上,且让幼儿坐在椅子上,观察幼儿对积木和杯子的反应。

2.引导者再加放一个积木于桌上,让幼儿抓取。

3.引导者拿一个杯子给幼儿,指导幼儿将积木放入杯子内。

4.让幼儿轮流操作,观察别人也自己尝试,引导观察幼儿对杯子和积木关系理解上的个别差异。

注意事项:

注意幼儿勿拿积木和杯子相撞击,以免可能造成危险和伤害。

失败的处理:

积木不一定要放入杯子内,可示范,让幼儿了解,但不宜强迫幼儿照着去做,并观察幼儿能发展出什么更有创意的关系。

编号:B67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拉拉看,谁最有力量 适用年龄:10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9-15分种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拼插玩具

主要目标:训练幼儿上肢大小肌肉协调的能力,及促成运动企划的成熟

间接目标:帮助幼儿了解与他人间互动时,自己的感受,并配合对方的动作,以建立成熟的人际关系。

教学步骤:

1.引导者先将积木(易给合,易拆卸)组合成长型或各种形状,引导者千万先手握一边,另一边交给幼儿,让幼儿抓住,和引导者互上拔积木,让幼儿能够将积木一一拔下来,幼儿拔下来后,给予口头的赞美及拍拍手,幼儿会很高兴。

2.若幼儿有探索的兴趣,可以让幼儿自行将组合好的积木拆卸下来。

注意事项:

引导者和幼儿在互相拉玩具时,需注意幼儿勿用力拉,以免放手后和向后倾倒而发生危险。

失败的处理:

对不敢尝试的幼儿,可让其采用其他的游戏方法,或鼓励他和其他幼儿共同进行活动。

编号:B68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看我怎么整整它 适用年龄:10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0-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大小篮子,色纸,图画纸,白报纸、棉纸

主要目标:训练幼儿双手大小肌肉协调能力,并作最简单的运动企划。

间接目标:让幼儿透过身体操作,产生心理的个别感觉,以发展幼儿自动发展的能力

教学步骤:

1.引导者将色纸、图画纸、白报纸、棉纸等纸名剪成三十公分见方大小,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让幼儿围坐在一起,每个幼儿发给一个大篮子。

2.引导者依序发给每位幼儿一张纸,幼儿可以对纸任意地处置,如拿到纸合会先看一看,接着就会有撕、揉的动作,接下来再发线不同质料,不同厚度纸张,让幼儿去感受,自行处理所拿到的纸张。

3.完毕后,让幼儿抓起碎屑放入篮子里,若未能做到,由教师协助。

注意事项:

准备的纸张需不会褪色,无毒,容易撕、扯,不会造成伤害。

失败的处理:

第一次无法自已进行幼儿,只要在旁看别人动作,参与团体游戏即可,并逐渐鼓励其尝试模仿。

编号:B69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12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10-1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图画纸,色笔,报纸

主要目标:协助幼儿大小肌肉及手眼协调能力发展

间接目标:通过幼儿自我意识的发挥,培养幼儿的专注能力和表现力。

教学步骤:

1.引导者在桌上铺上一层报纸,再为每位幼儿准备一张图画纸,并给幼儿一支色笔,让幼儿随意关画纸上涂出任何的线条或图案。

2.幼儿可以用任何方式涂,但勿涂在身上,衣服上或把色笔放入口中,同时引导者可以在一旁涂鸦,以示范给幼儿看,让幼儿模仿

注意事项:

涂鸦着重在幼儿的自由发挥,引导者可作示范,但不能限制幼儿的自我表现意愿。

失败的处理:

由于大小肌肉操作和手眼协调能力发展上的个别差异,幼儿在表现上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不宜批评,只要多给他机会,自然会跟得上。

编号:B70 类别:大小肌肉 教案名称:太空漫步 适用年龄:12个月以上 教学时间:20-30分钟 教学地点:球池

使用教具:球池、海洋球 主要目标:可同时训练幼儿的四肢力量和触觉学习的强化,对强化幼儿独立的习惯性颇有帮助。

间接目标:球池也有调整平衡感的作用,可协助幼儿的身体活动更趋于成熟。

教学步骤:

1.将幼儿带到球池旁,在一旁排队等候。

2.将海洋球装入球池入分满,让幼儿进入球池内,请幼儿一一坐好,双手扶在地面上,在引导者的口令下,做一只脚,两只脚同时抬高的练习。

3.再请幼儿躲在球池内,手和脚都露出来,约10秒钟后,再请幼儿站起来,走一走,重复练习即可。

注意事项:

幼儿在球池内的安全性较佳,稍为撞击推挤尚不会造成大伤害,可以尽量开放其自由活动,但不要从球池里跳进跳出。

失败的处理:

触觉敏感的幼儿可能会排斥入球池,可示范给他看,并鼓励他,通常只要2-3次经验,他便会变得非常的喜欢。

第17篇:骨骼、关节和肌肉

骨骼、关节和肌肉 盛泽中心升明 方慧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解释肌肉变化引起的运动,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修正自己的想法。2.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难点:对肌肉变化引起运动的解释。

三、教学准备:

1、2号纸每人一份

三、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提出问题)

(一)探究、体验骨骼的作用

T:我们平时吃鱼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卡到,你知道卡在我们喉咙中的是鱼的什么吗?------鱼的骨头 在鱼的身体里面我们能够找到骨头,那么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也有骨头吗?------有

你知道骨头的哪些知识?或者你想了解骨头的哪些方面? 你知道我们人的身体里面总共有多少块骨头吗?------206块 (当这些骨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组成了骨骼。)

T: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通过X光片来看见骨骼(出示人体骨骼图)。 T: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发现骨骼还有什么特点?”

S:交流讨论。------骨骼是一节一节的。------骨骼有的地方是空的。------骨头很硬。„„ T:同学们想想看,假如我们人类没有骨头会是怎么样呢? S:人就会变成一摊肉团,也就没有身高了。 T:说明我们的骨头有什么作用?------支撑

T:没有骨头还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讲人的头骨、胸腔)

A、同学们这是头骨,想想我们的头骨里有什么?(大脑)大脑是一种很嫩、很软的物质,跟我们食用过的豆腐脑很相似。请同学们再拍一拍自己的头骨,感觉有问题吗?这说明头骨有什么作用?

B、同学们你们看,这几块骨头围成的这个腔体是胸腔,在胸腔里面有心脏和肺,同学们拍拍胸部有什么感觉?想一想骨骼起到了什么作用?------保护

(二)探究、体验肌肉的作用

T:我们的身体是依靠骨骼支撑起来的,骨骼还能保护我们的内脏。但是光靠骨骼,一个空骷髅架能不能运动起来呢?------不能。

还有哪些组织与我们的骨骼协调工作呢? S:猜想。------关节、肌肉。

T:我们先来看一下肌肉。肌肉是如何来帮助骨骼进行运动的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

完成伸臂、曲臂运动,用手摸一摸并观察上臂骨肌肉的变化。 T: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在活动中的感受。

S:我感觉胳膊向上屈肘时,胳膊上面的肌肉鼓起来。伸开胳膊这块又平了。”

上面的肌肉还很硬,下面的肌肉也跟着动。”

T:当同学们摸到胳膊上面肌肉变大了,变硬了,鼓起来了,猜想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呢? S:有可能是肌肉往一起聚了。 T:同学们,当肌肉鼓起来的时候,这就是肌肉的收缩。当它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时就是舒张。(师演示:伸臂、曲臂的动作)

T:你在观察的时候发现肌肉收缩和舒张时,我们的手臂有什么变化?

S:当肌肉收缩的时候,上臂骨是曲臂的,等舒张的时候,上臂骨是伸臂的。 T:这说明肌肉有什么作用? S:牵动骨头运动

(三)探究、体验关节的作用

T:现在我们就用刚才的方法来研究一下关节有什么作用。

T:我们在摸的时候已经知道关节是可以活动的,在我们人的身体中有很多关节。观察一下,关节都长在什么位置上?(两块骨的中间)我们把骨和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接,在我们身上有很多骨是连接在一起的,但是有的是不能活动,比如是胸骨、肋骨,我们把能活动的骨连接叫关节。比如肘关节、腕关节。 T:你知道关节有什么作用吗? S:使我们运动更加灵活。„„

S:小组体验:受限制的关节运动(写一行字)。

打开实验材料袋,拿出里面的一号纸卷套在拇指上,二号纸卷套在食指上。

下面请小组长带领你们组的成员把实验材料收集整理好。看看哪一个小组行动最迅速! 现在我们开始汇报:你从中体验到什么?

生:我们没有了关节后很困难,但有了关节之后就可以很灵活地去做事情。------关节有灵活转动、移动的作用

(四)体验“三者”协调运动

T:刚才我们研究了骨骼、关节、肌肉的作用,思考一下:在我们刚才进行的这些活动当中这三者都参与了吗?------生:都参与了

T:(课件出示)请你做一做在想一想:在曲臂、伸臂动作中这三者是怎样协调配合完成动作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S:汇报

T小结:(肌肉收缩牵动骨骼带动关节运动的。)

S(体验活动):试着做一个动作(提脚后跟的动作),用手摸一摸,感受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运动的。并请你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这三者是怎样相互配合的?

T小结:在我们身体每一个活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三者都是相互协调配合完成。 (“三者”协调运动完成各种活动)

(五)、拓展延伸

实物出示:合页、挖土机、起重机的解释原理。

四、搜集信息

T:下面,老师想做个小调查: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吗?你喜欢什么运动?经常锻炼身体和不经常锻炼身体的人有什么区别吗?

S: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肌肉都非常发达。

老师,刚才我的猜想应该是肌肉起到力量的作用。

T:你说的非常对,肌肉发达的人是非常有力量的,你们看这些人看上去就很有力量。 T(展示课件):我们要想拥有强健有力的肌肉,就必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第18篇:骨骼、肌肉的保健

第一单元 骨骼与肌肉

第4节 骨骼、肌肉的保健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它结合了前三课对运动系统的介绍,并在前三课学习的基础上展开,既包含复习巩固前三课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又从实际价值方面延续了前三课的内容,使学生较易理解、接受和形成自觉行动。本课重在从营养和保护的角度介绍运动系统的保健知识,教会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小学生怎样保障骨骼和肌肉的健康生长,避免意外受伤,这对学生的今天以及未来的身体健康具有深远影响。从结构上看,本课围绕骨骼和肌肉的作用,从身体运动的角度展开,分别介绍和引导学生了解运动的意义,骨骼、肌肉对营养的要求,如何避免运动受伤这三方面。这三方面中,每一方面的内容都对骨骼肌肉的保健具有价值,同时又相互联系:运动能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强健,营养提供了骨骼和肌肉强健所需要的构成物质,安全保障了骨骼和肌肉的顺利发育。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勤于思考。小学生在本课之前,从家长、教师、书籍以及其他信息渠道或多或少地都对运动系统的保健有所了解,但这些了解往往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较难进入学生的认知结构。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联系实际说出体育运动和合理膳食对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能够根据教材指导开展合适的运动保持骨骼和肌肉的健康;

3、能够在运动过程中进行积极的预防并在出现意外受伤时进行初步的救护。知识与技能

1、知道坚持体育锻炼和保持膳食平衡可以增进骨骼与肌肉的健康;

2、知道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一样;

3、知道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运动前做一些准备活动等可以预防骨骼和肌肉在运 动中受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训练正确的运动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增进学生自我保健和自我防护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1、知道坚持体育锻炼和保持膳食平衡可以增进骨骼与肌肉的健康;

2、知道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一样;

六、教学准备:

1.体操、跳绳、打乒乓球和跑步等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比赛过程的录像; 2.武术、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的相关资料介绍; 3.“食物金字塔”等电教资料; 4.部分体育运动防护用品; 5.各种防护知识资料介绍。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

1.活动:播放《健康歌》,跟着音乐做运动。

2.讨论: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主要锻炼了身体的哪些部分?

3.谈话:骨骼和肌肉执行着人体所必需的很多功能,因此保持它们的健康十分重要。(揭示课题:骨骼、肌肉的保健)

4.提问:那么,怎样才能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呢?

(设计意图:在轻松、活泼的律动中开始一节课的教学,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健康歌》的歌词与探究内容的契合使活动更具有针对性。)

(二)了解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要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必须合理地参加一些运动。 2.提问: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有哪些好处?(事先拍好的照片:同学们在学校跳绳、投篮、跑步和健身舞蹈的活动镜头) 3.学生交流介绍。

4.小结: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软性、增强心肌和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可以使肌肉发达、体力充沛。

5.谈话: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 (自由阅读教材11页)

(设计意图:科学教材提供的阅读资料对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具有冲击力。清晰的表格形式、直观的信息数据记录了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不同训练效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运动的作用与意义,也有助于学生选择适合于促进自己体质发展的体育运动项目。)

6.思考、比较、讨论:

(1)要想提高自己的耐力,你可以选择哪些运动项目进行训练? (2)要增强身体的柔软性,可以参加哪些运动? (3)要提高体力,可以推荐参加哪些运动?

(4)哪一项体育运动对增强身体各方面能力效果比较好?

7.交流:平时你最喜欢参加哪些体育运动?你知道这些体育运动对你身体的哪一个方面有好处吗?

8.同桌一起对做一节广播体操——《雏鹰起飞》,并讨论:这些动作对锻炼身体的哪一部分肌肉、关节特别有用?

(设计意图:广播体操——(《雏鹰起飞》)等一些体育运动项目的健身价值并没有为广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结合科学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在司空见惯的锻炼活动中挖掘、注入全新的认识,体育锻炼的目的性更加明确了,学生就给广播体操(《雏鹰起飞》)的每一个节拍、每一个动作都赋予自己个人的意义。) 9.交流、小结:做《雏鹰起飞》不仅能使全身大肌肉群、大关节、韧带等得到充分的锻炼,还能锻炼人体身体内部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增强全身健康的目的。

10.拓展: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其内容繁多,门派林立,表现形式多样,具有极大的健身价值。(图片资料: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

(三)了解运动中的安全要求

1.谈话:我们平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发生骨折、扭伤、脱臼、肌肉拉伤等损伤。身边的案例:某位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受了伤。提问:如何在运动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交流运动中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 (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 (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 (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等。

3.活动指导:溜冰时必须穿戴哪些防护性装备?(请一生当模特,出示相关护膝、护腕、手套、头盔等,体会这些装备在活动中的防护作用)

4.总结:赛前做热身运动后,关节就会变得柔软、灵活,这样就可以帮助避免扭伤和脱臼。此外,在活动中穿戴适当的安全装备也是很重要的。头盔、护膝、垫肩、手套都可以帮助你避免受伤。同时,你还应该穿适合运动的鞋子。另外,运动前应该留意你周围的环境,如果你在特定的马路或者跑道上滑冰、跑步或者骑自行车,你就不大可能被一辆小汽车或其他人卷入到事故中去了。

5.拓展:一旦在运动时受了伤,应该如何处理呢? (1)骨骼、关节受伤如何处理? (如果你确实受了伤,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将一块冰敷在受伤的部位并高高地抬起,这样能把疼痛和肿胀降低到最低程度。当你受伤后,一定要把受伤情况告诉家长、老师或者其他长辈。如果老师、医生或者护士给你医疗指示,你一定要配合他们,遵照他们所说的去做。若伤口没有痊愈,不要马上就参加运动,给骨头和关节充分愈合的时间,这样你就能够避免旧伤复发。)

(2)如何避免肌肉受伤?

(不要让肌肉过于疲劳,运动量不要突然增大,要循序渐进。) (3)防护知识介绍。

(四)了解营养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另外,食物营养对人体骨骼、肌肉的健康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四大营养素:蛋白质、矿物质(尤其是钙及各种微量元素)、脂肪酸(尤其是必需脂肪酸)以及维生素(如维生素a、d、c)。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时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含量高、含钙量高的食品。

2.讨论、交流: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吗?(具体见食物金字塔) 3.拓展:营养与健康。

蛋白质是构成及修补人体肌肉、骨骼及各部位组织的基本物质,缺乏蛋白质会导致发育迟缓,骨骼和肌肉也会萎缩。肉类、海鲜和牛奶等动物性食品是完整的蛋白质来源,植物性来源则可以从豆类、谷类及核果类中获得。钙质则是制造骨骼的原料,可以促进生长并增加骨头密度。所以每天喝两杯牛奶,是累积骨本的好方法。维生素d是另一个令骨头强健的营养素,除了可以由牛奶和鱼肝油、动物肝脏等食物中获得外,每天晒10~15分钟太阳,人体便可以自行制造维生素d。

(五)拓展延伸

1.总结:如何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 (合理锻炼、丰富营养、注意安全) 2.延伸:身边的科学

说出你和家人锻炼身体的五种方法,然后与家人讨论对每一项活动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把它们都列出来。思考:如何将这些安全措施付诸实践呢?

八、板书设计

4.骨骼、肌肉的保健

运动作用: 骨胳结实 肌肉发达、体力充沛 安全防护 按照运动要求

营 养 吃些蛋白质含量高、含钙量高的食品

小 结 合理锻炼、丰富营养、注意安全

九、课后反思: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获取新知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保持骨骼与肌肉的健康对儿童的身体至关重要,对于学习任务重、很少锻炼的学生来说,还远远没有认识到骨骼、肌肉保健的长远意义。因此,如何使科学内容的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便成了我设计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从小处着眼,从身边科学入手,让学生注重自己,关注健康,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由于学生面临的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内容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进而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②准确把握学习起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交流,所学内容在平时也有一定的体验,所以在学生原有的知识上再主动探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的方法、结果,这有利于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③提供开放性的学习素材,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学中更多关注生活实际,如广播体操、各种体育运动、食品、避免受伤害等情境是开放的,解决策略也是开放的,这样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以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总之,我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理念,把握教材把握课堂。

本节课中,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运动锻炼不同部位的关节和肌肉,我让学生通过做广播操来体验,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了运动要多样化,而且使他们懂得了广播操是一项很好的运动,为使自己的骨骼、肌肉健康,每天做好课间操很有必要。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运动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我让学生说说身边的案例,让他们准确的学会了如何在运动中保护自己的安全及如何急救的方法。这样使学生经历了从生活问题到科学问题的过程,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但是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把握的不是很好,对学生放的不开,有些地方点拨不太到位,今后在这方面还需要下功夫。

第19篇:四下科学《肌肉》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教案

课 题: 肌 肉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骨骼与肌肉”的第3课。

人体所进行的每一项运动,都是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体维持正常运动功能的条件:

1、骨骼肌肉系统—正常的关节活动度和肌力;

2、神经系统—对骨骼肌肉的正常的神经支配;

3、心肺血管系统—为运动提供所需的能量。

本课在学生已经了解了人体内骨骼与关节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指导他们了解人体内肌肉的分布,通过实践活动体验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肌肉的工作方式,增进学生对自己身体的科学认识,为养成正确的运动方式、科学的生活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

●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实现的;

●了解手臂是如何运动的,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舒张;

过程与方法

●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 ●能够借助于手臂活动模型了解肌肉的工作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己制作手臂活动模型,激发学生对人体运动研究的兴趣; ●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各种运动,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骨骼的运动是由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引发的。

教学难点

制作手臂活动模型。

教学准备 (课件教具其它)硬卡纸、绳子或气球皮、铆钉、剪刀、笔、小橡皮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你们有没有手和脚被冻麻的经历?那个时候你能拿住东西、做出你想做的动作吗?为什么?

2、小结:仅靠骨骼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3、揭示课题。

【说明】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来初步感知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使教材上文字的介绍不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真切的体验。

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

1、提问: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2、小组交流。

3、看PPT图片,了解人体的骨骼肌。

【说明】科学教材上没有涉及到肌肉的作用、肌肉的类型这几方面知识的介绍,这是教者增添的部分内容。作为知识的介绍,本人认为这些内容对学生正确建构有关肌肉的科学概念是有帮助的。

5、小结:我们的身体上有600多块肌肉,肌肉约占体重的40%。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6、活动: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说明】使骨骼产生运动的是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本课的研究重点——骨骼肌。通过观察挂图、触摸等多种方式感知的骨骼肌的存在与分布。

三、观察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探索活动: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

2、活动体验:

(1)站直后向前弯腰。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 (2)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后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再把手翻过来使劲压,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觉?

4、交流体验。

【说明】对学生们从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教师要提供机会把在课堂上、在户外、或者在实验室里的探究活动大都集中在现实中的一些现象上,让学生们去思考,去研究,去调查。

5、观察教学插图,说说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说明】人体日常所做的许多看似平常的举动其实是身体多部分关节和肌肉的配合,身体的“暗盒”结构使学生难以直接观察到身体内部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运动方式。借助于一定的模型和直观的教学插图,可以更直接地展示肌肉在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变化,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肌肉到底是如何工作的。

6、小结:手臂上的肌肉通过收缩或者变短、变厚来完成它们的工作。当收到来自于神经系统的指令后,肌肉细胞会收缩。因为肌肉细胞只能够收缩而不能够伸展,所以骨骼肌肉必须成对地工作。当一块肌肉收缩时,与它成对工作的那一块肌肉会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四、制作手臂活动模型(体验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1、通过刚才的学习,请你根据手臂的结构制作一个模型来模拟手臂的能动。

2、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手臂肌肉的活动模型。

3、观看微视频“制作手臂肌肉的活动模型”。

4、讨论:如果人在静止的状态下,肌肉是否工作,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负责呼吸的肌肉、消化的肌肉、心脏跳动的肌肉仍在运动。

五、总结拓展

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作业:参照课本第九页选用其他材料做一个膝关节活动模型。

【说明】课堂的环境很有限,学校的科学活动必须越出学校的围墙,把科学学习延伸到生活之中对于学生了解科学、对于激励学生把兴趣进一步引向校外会起很大作用。

第20篇:半月板康复肌肉锻炼

股四头肌收缩情况下的非负重直腿抬高训练:

膝关节尽量伸直,大腿前方的股四头肌收缩, 踝关节尽量背伸, 抬起整个下肢大约15CM, 保持2-3秒钟,再保持同样姿势,极缓慢直腿放下(放下的速度要慢,有意识地用大腿肌肉控制腿的下放,不要借用其它肌肉群,急抬慢放)。休息5秒,再来下一个;一分钟做5个,重复20-30个为一组,一次做3组,一天做3次。

每次第二组开始,会觉得大腿酸痛,难以坚持,这说明强度是恰当的,这时应该坚持做。如果仍然不觉得酸痛,可能是量不够,也可能是做的姿势不对,应及时调整。如果觉得过量,适当减量,但应有明显的酸痛感,及难以支持感,如果没有,锻炼是没有效果的。

刚开始不需要借助器械,到后来,可以在脚上绑个几斤重的枕头,或者捆几本书,四五斤重就可以了。

我是查询了运动康复医学上的。 康复力量训练中有条就是超量练习这么解释吧 就是一次性做到肌肉酸痛为止 然后休息一段时间到肌肉完全放松然后下一次练习的量一定要高过上次的量

我是这样练习的 早中晚各练习4组 每组根据每个人的体能不同来休息我是前2组休息2分钟然后后2组休息4分钟 第一组40次抬腿 第2组60次 第3组80次 第4组100次 等到抬腿练习感觉太轻松后直接负重把书或者其他的重物用袋子装着困在脚踝处抬腿 重量慢慢加 然后量和休息时间也慢慢加!这样科学的练习肌肉每周都会涨。我是按照运动员的康复来的。所以量有点大。每天都是酸痛的要死 现在4斤的负重练习没什么问题了 大腿肌肉明细增粗走路很轻松!还有就是对后面工作上班的人来说没时间来练的话 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座着抬腿到与地面平行 时间慢慢加 到后面可以保持半个小时也可以起到锻炼的效果 (需要毅力 很累的 必须要牙坚持)

山水再相逢 运动护膝我推荐 mc david 我买了款425R的 是二级预防 3级预防太贵了 没有考虑。还有运动的话别做急停和转体。大家都清楚正常生活是没问题。运动的话也不是说有了好的护膝就可以毫无顾忌了。护膝是保护!但是不是就不会受伤了。更实际的方法还是去健身房把大腿肌肉练习到可以部分包裹膝盖吧。相信我没错的。 其实我很想能弄到BAUERFEIND护膝 这是全世界最牛逼的护膝。比科比还大牌!!!!!!!!

有个运动解剖学的老师说过护膝最好就是从加强膝关节的小肌肉群力量才是最有效的,外界给的帮助此中没加强自身的肌肉群好。加强膝关节小肌肉群最好的办法就是负重半蹲或者全蹲。所以护膝的作用是辅助。大腿肌肉的强大才是王道

山水再相逢 我是在http://mcdavid.mall.taobao.com/?asker=wangwang&wwdialog=tbdasale 这个淘宝店铺买的。价格是430 在网上买的话要看销售量还有评价。(其实都是台湾制造的)护膝有肌肉代偿能力。最好运动的时候戴。详细的以后来说。

然后负重深蹲我并没有练习过 所以没法回答。但是医生说最好别练习深蹲。可能是说我现在吧。但是也强调过只要疼就要停。 半蹲说是只要不疼就可以联系。但是还是要循循渐进。但是半蹲最好练习贴墙半蹲。就是静力练习。

膝关节整体功能保健操

1、静力半蹲:身体站直,挺胸抬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前,慢慢下蹲,直到膝关节有酸胀感时停住不动,直到双腿酸胀明显颤抖为止。3次为一组,每次间隔1分钟;

2、后靠半蹲:身体站直,背部贴近墙面(固顶物体均可),挺胸抬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前,慢慢下蹲,背部不可离开墙面,直到膝关节有酸胀感时停住不动,直到双腿酸胀明显颤抖为止。3次为一组,每次间隔1分钟。

重要提示:本操起到疏通调节整个膝关节的功能,并针对膝关节股四头肌锻炼,对于膝关节及周边肌肉韧带的损伤有很好的康复作用。操作时精神集中,动作自然放松,准确到位。每天早、中、晚坚持各1组,日久自会看到它的益处。

这种静力锻炼对软骨损伤的病友的作用待考,请大家慎重对待。

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尤其是股四头肌,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膝关节半月板的损伤就会造成股四头肌的萎缩,只有恢复正常的腿部肌肉力量,才能减少膝关节生物力学的改变,避免继发的关节软骨损伤,逐步恢复正常的各种功能性活动和体育运动。

所以肌力练习是半月板损伤后康复功能练习的重中之重。

但是这个阶段关节的损伤还在,炎症也没有消退,所以只能做关节不活动的,等长的肌力练习来加强腿部的肌肉力量。

直抬腿练习是半月板损伤后早期功能练习的首选,这个练习强度柔和,属于耐力练习,可以增强腿部的肌肉力量,恢复和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同时因为膝关节不必屈伸活动,下肢不必下地负重,所以不会加重半月板的损伤和炎性反应,是非常安全的练习。

直抬腿练习

仰卧平躺在床上,先用最大力量把腿伸直,之后抬起腿,大概抬到脚后跟离床面15厘米左右的高度。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力量提高了,可以改成坐位练习。对大腿前侧肌肉的练习就更好了。

侧抬腿练习:

内侧直抬腿(用左腿做例子)

先向左边侧身躺好,右腿弯起来,把右脚踩在左腿腘窝(就是膝关节后面的窝)后面的床上,帮助支撑和保持身体的稳定。之后伸直左腿,向上(也就是向右)抬起来,到脚腕子离开床面10厘米的左右就可以了。

外侧直抬腿就是和上面说的相反,向右边侧躺好之后,伸直左腿,向上(就是向右)抬起来,让两腿分开。

后抬腿练习:

就是趴在床上,伸直腿之后向后抬起腿来,到脚尖离开床面5-10厘米的位置。

具体的练习方法和动作要求都详细写在《直抬腿-下肢经典肌力练习》里面了。以上是简单介绍一下,要开始练习还要仔细阅读前面的博文。

静力性抗阻伸膝:

就是坐在比较高的椅子上,高到脚可以离开地面才不会影响动作。或者是硬的床上(才能稳定),桌子上,或者是专门的股四头肌练习器械上都可以。

先将膝关节伸直,再加上重量当负荷,保持伸直的姿势不动,来练习股四头肌。在每次练习之间的休息时,可以用健康的腿来帮忙撑

1184

#半月板伤后日常生活注意

1、防止做大运动量的锻炼,如跑步、跳高、跳远、可做半小时室内散步。

2、坚持做左股四头肌主动收缩,每天4-5次,每次10-20下。

3、仰卧屈膝屈髋做蹬自行车样动作,每天2-3次,每次50下。

4、不负重做下蹲和起立运动,连续30-50下,每天2-3次。

5、切忌做膝关节的半屈曲位旋转动作,防止半月板损伤。

但是如果影响生活的话我的意见还是要去核磁共振看看是否需要手术,因为保守治疗好的可能性非常低,和中奖差不多吧,而且费时费力而且特别烦!

肌肉 教学设计
《肌肉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