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当代神农氏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24 08:33:30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当代神农氏》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识并掌握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等词语。

2、学习袁隆平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3、通过重点句子体会人物品质。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

1、体会袁隆平坚持不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2、理解课文中对袁隆平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当代神农氏。

2、你知道什么是神农氏吗?

3、教师简介神农氏。(出示课件)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他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因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成为农业之神。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

4、那么,你知道当代神农氏指的是谁吗?(袁隆平)

5、过渡:人们为什么成袁隆平为当代神农氏呢?今天,我们就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扫请文字障碍。

2、指名读本文词语,并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3、学生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袁隆平的事迹。

4、教师简介袁隆平。

5、把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给每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奇思妙想。

第二部分:迎难而上。

第三部分:艰难寻找。

第四部分:终获成功。

三、学习新知

1、自由读文,思考:袁隆平为什么会被誉为当代神农氏?从文中找出具体说明的句子来。

课件出示:

袁隆平先生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一大奇迹。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袁隆平先生是杂交水稻的创始人,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⑴、齐读这句话。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袁隆平是一个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人,他的成就让世界瞩目,让国人自豪。)

⑵、你知道奇迹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

(奇迹:出乎意料的不平凡的事。)

⑶、为什么说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奇迹呢?

(因为在全世界,这是一个不可攻克的难题,在此之前,没有人取得成功。现在,我们中国的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终于获得了成功,这是出人意料、举世瞩目的,所以称为奇迹。)

2、过渡:袁隆平凭借着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那么,课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出袁隆平伟大的科学精神呢?请大家找一找,画一画。

3、课件出示:

粮食,粮食,有什么办法能增加粮食产量呢?袁隆平,这个普通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忧心忡忡,心急如焚。 ⑴、指名朗读这句话。

⑵、你知道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

⑶、这两个词语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用偏偏表现他迎难而上的决心,硬骨头突出这一任务的艰巨。)

4、课件出示:

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地透过稻叶,滴进水中。

⑴、指名朗读这两句话。

⑵、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两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寻找的困难,即这种试验的难度之大,体现袁隆平坚忍不拔的精神。)

5、课件出示:

第一天,没找到。

第二天,没找到。

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⑴、你从上面三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现时间漫长,表现袁隆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⑵、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6、课件出示:

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了出来。 ⑴、这句话,表现了科学家们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科学家们对实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⑵、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指名朗读这句话。)

7、课件出示:

像慈母似的抚摸着。

你体会到了什么?(比喻句再现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表现他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珍爱,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8、课件出示:

不论是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黄昏;不论是晴空万里,或是阴雨霏霏,袁隆平都时刻守护在试验田边,精心培育。

⑴、你从这个句子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句话能够体现出他一丝不苟,对工作认真的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

⑵、句子中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精神?

(不论都,守护,精心)

四、总结全文,了解文章结构

1、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全篇采用倒叙手法,开篇下那突出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伟大意义及获得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更能突出人物的伟大精神品质。)

3、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

2、熟读课文。

推荐第2篇:《当代神农氏》教学设计(材料)

《当代神农氏》

教学设计

本文以《当代神农氏》为题,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作我们的祖先炎帝,这是作者及全世界人民对袁隆平的高度评价。文章讲述了他从1964年到1975年这10多年里,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文章从四个方面表现了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歌颂和崇敬之情。

学生分析:

学生对写人的记叙文已经熟悉,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结构特点鲜明,每个片段从不同的方面记叙了袁隆平是怎样立志培育杂交稻,克服了哪些困难,看起来独立一体的每个片段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可以大体概括每个片断内容,并通过合作探究读书交流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在读书交流中受到感动受到教育,深刻的领会这四个片断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设计理念:

依据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导,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体现教材的思想情感教育价值:培养青少年从小立志报国,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精神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通过教学发挥杰出人物的榜样作用和本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2、体现知识传播教育价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查阅资料,对水稻育种知识,袁隆平、神农氏等人物有一个再认识。

3、体现技能训练价值: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通过四个片断中重点词句理解,来体会如何表达文章中心,同时学习通过几个生活工作片断来写人和倒叙的手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掌握“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等词语。

(2)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2)抓住关键词,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把握每个片段的主要内容,体会袁隆平的崇高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袁隆平具有的科学严谨、执著追求、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培养自己的怀疑、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教学内容:大体了解袁隆平的贡献,整体感知课文,读书找出每个片段中感受深刻的句子,交流读书心得,体会他的科学精神。

第二课时主要教学内容:回顾课文,概括每个片段的主要内容并起小标题,同时学习通过几个生活工作片断来写人和倒叙的手法。然后交流资料探究:培育杂交稻的小知识,了解袁隆平的事迹,还可以补充交流一些当代科学家的故事。

本课执教的是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传说故事吗?好,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神农氏炎帝的故事。放视频。

[了解神农氏的传说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为理解“当代神农氏”打基础]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当代神农氏,(板书“当代”),那你们知道被称为当代神农氏的人是谁吗?

出示图片,再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现场)。

[感受袁隆平的成就,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你对袁隆平有哪些了解?还想了解什么?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这篇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说

三、指导读书交流(师生共同参与交流,示范方法)。

课文用了四个片段记叙了他研究杂交稻的过程,老师在备课时查找资料时被这位水稻专家的事迹和精神感动着,同学们你们课前预习的时候有没有被打动? 第一片段:

1先来看第一个片段。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画出打动你的句子。

2哪位同学能读一读你画的句子?相机出示句子“粮食,粮食,有什么办法能增加粮食产量呢?、、、忧心忡忡,心急如焚。”你体会到什么?你是怎样体会到的?理解“心急如焚” 3请一位同学再读一读这句话,感受袁隆平的担忧着急,火烧火燎。

4理解他担忧着急什么?

5教师补充: 1959至1961年,我们国家遭受了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人们忍饥挨饿。 6让我们齐读这句话。感受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抓住重点句子,抓住“忧心忡忡和心急如焚“这两个词,补充相关背景,理解体会袁隆平内心的担忧着急,感受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7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深刻?指名读,相机出示句子 “他脑海里萌发出一个惊人的、、、饥荒恶魔。”说说理解体会。

8引导学生理解袁隆平的决心。出示:“他决计要像传说中的神农氏、饥荒恶魔。”指名读这句话,你还读懂了什么? 9齐读这句话,感受他坚定的决心。

[这也是一个重点句子,抓住“像神农氏那样“引导学生理解袁隆平的决心] 10小结本段:为了解除饥饿,袁隆平立志培育杂交稻,于是他发愤读书学习,开始了前无古人的科学实验。板书“立志培育” 第二个片段:

1小声地读一读,画出想与大家交流的句子。

2指名读,出示“偏偏、、、硬骨头”这句话。谈自己的感受? 3指导:抓住关键词“硬骨头”,结合上文理解世界性大课题,难度非常大。

4 “外国有许多、、、放弃了,、、、断言无知”。(出示这两句话)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5教师补充:当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要比当时我们国家先进好几十年。理解难度大。

6再指名读“偏偏、、、硬骨头”这句话,出示这句话,新的体会,指名读,齐读。

[这句话是本段中的重点句子,抓住“硬骨头”这个词,结合上一自然段理解体会这个课题难度大,结合“硬骨头”和“偏偏”这两个词理解体会袁隆平的决心之大] 7搞杂交水稻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世界性大课题,这句话仅仅写出了他的决心大吗?从这句话中你还能体会到他的一种什么精神?

8小结:别人不敢去尝试,即使去尝试了也半途而废了。袁隆平要走自己的路,用事实来回答人们的疑问,他要迎难而上。这就是追求科学的执着精神。板书“迎难而上”。 [在反复读中感悟袁隆平的迎难而上的决心和追求科学的执着精神]

四、总结读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1回顾怎样学习一二部分的?指名说,(出示这段话) “请同学们默读三四片段,找出每个片段中你感受深刻的句子,画出来,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感受。” 2学习读书,教师巡视。

二分钟后教师示意学生小组中交流。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自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读书交流感受体会,有自己的理解]

四、全班交流: 第三个片段:

1我们一起看第三部分。哪些句子让你感受深刻? 2指名读,(出示这段,第三部分第二自然段)师生均感受深刻。

3你体会到什么? 指名答。再请一位同学再读一读这段话,谈感受

4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词语句子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自己的理解,体会寻找的艰难。 5自由读,体会这种艰难。

6配乐出示图片,请一位同学配乐来读这一段,大家边看图边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啊。

7再找感受深刻的句子,指名读,出示,“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六年过去了,、、半个中国”谈理解。

8引导读书体会:六年,每一年,每一天他都是这么寻找的,半个中国啊,每一个地方,他都是这么寻找的,请女生配乐来读这段话。

9学习袁隆平的精神:你对这位普通的农校教师充满了什么感情?你觉得这位农校教师的什么精神使你敬佩?带着这种敬意全班起立齐读这段话。(配乐出示这段话)。 [这一自然段是本片段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体现读书的三个层次:先读体会寻找的艰难;再指名配乐读想象这种艰难;再结合时间之长地方之大,女生配乐读,理解寻找的艰难;这么难他依然没有放弃,这是一种执着的精神,再读,体会这种追求科学造福人民的精神。] 10功夫不负有心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出示图片。 11经过艰难的寻找才仅仅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这一步是如此的艰辛。板书“艰难寻找”。 第四个片段:

1我们一起来看第四部分。哪位同学能读一读想与大家交流的句子?指名读,出示“在研究杂交水稻的十多个春秋里,袁隆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熬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说说你的理解。

2再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把“十多个春秋” “一次又一次”结合起来理解。

[这是本片段中的重点句子,在读中引导学生抓住三个“一次又一次”结合“十多个春秋”理解袁隆平的科学实验要经历无数次的的失败打击痛苦,可他依然坚持着,体会他的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4还有哪些句子你感受深刻?指名读,出示“夜色下、、、抚摸着。”什么地方打动了你?

5请一位同学再读这句话,说说你的理解。想到被砸烂的情景他是什么心情? 6补充:十年*中,知识分子遭受到迫害,这种痛苦刻苦铭心。事隔四十多年,当谈起这段往事的时候仍然记忆犹新。看一段人物访谈。放视频。

[放一段人物访谈视频,让学生对袁隆平受到的迫害有更深刻的体会,理解他对这四钵稻苗的珍爱。] 7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袁隆平的痛苦。 8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句,指名读,谈体会,体会他对稻苗的珍爱。

9引导理解其实他更珍爱的是什么更热爱的是什么? 10教师描述想像他的内心,爱不释手,齐读下一段。(出示这段。第四部分倒数第二自然段)

[ “夜色下、、、抚摸着。”这句话同样是一个重点句子,抓住“慈母抚摸又悲又喜捧着”体会他遭受了劫难内心的痛苦,但毕竟实验可以继续内心感慨万千,悲喜交加,对这四钵稻苗倍加珍爱。他珍爱的是自己十多年的心血,他更热爱科学事业] 11终于,胜利向他微笑了。1975年,历经磨难的杂交稻破土而出,开始在中华大地上生长。 12配乐出示图片,教师解说:

同学们,看啊,无边无际的水田里,杂交稻像雨后春笋一样茁壮成长。

杂交稻拔节长高了,郁郁郁葱葱。 杂交稻扬花了,馥郁的稻香沁人心脾。杂交稻成熟了,颗粒饱满,结出了丰硕之果。

[配乐出示图片,教师动情解说稻苗长高拔节扬花成熟,感受袁隆平的成功和喜悦,历经磨难,终于成功,苦尽甘来。这也是全国人民的喜悦和胜利,袁隆平造福了百姓。] 教师板书:百折不挠。

五、课堂小结:

1袁隆平成功了,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放视频:亩产突破900公斤。停在红色柱形图上。

2师补充: 2015年杂交稻亩产量将突破900公斤。板书这四组数字,300,500,800,900 3看到这组数字,想到他培育杂交稻的经过,你想对这位科学家说什么?

[播放视频出示这组数字是最有力的说明,袁隆平成功了,这与导入新课部分时播放的视频片段《感动中国人物》相呼应,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四个片段中找到的重点句子,想到他实验的艰难,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他的成功,他感动了中国,轰动了世界,受到震撼,发自内心的对这位科学家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4教师小结:

这位胸怀国家和人民的科学家,立志培育杂交水稻,他历经千辛万苦,无怨无悔,百折不挠,终于成功,创造了奇迹,他不愧是(学生齐读接上——当代神农氏)。

5质疑:课文学完了,这些问题都学懂了吗?(教师擦去)有没有不懂的地方了?

六、作业: 出示: 搜集资料:

搜集有关杂交水稻培育的相关知识 搜集袁隆平的资料

[本节课抓住了每个片段中的重点句子理解体会袁隆平的科学实验的艰难,体会他对科学严谨执著,献身科学的精神。但学生对杂交稻培育的相关知识,袁隆平的巨大贡献感受还不够深刻,这些内容下节课交流,让学生对这位科学家有更全方面的了解,对他的科学精神有更深刻的感受理解。]

推荐第3篇:当代神农氏

当代神农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传说在很古老很古老的时候,草和庄稼长在一起,人们分不清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我们的祖先炎帝——神农氏(板书)来到了人间。他造了一条神鞭,“啪啪、啪啪”,把地上长的各种树木花草都赶到大地一边,然后自己挨个挨个地尝,选出了人们可以吃的高粱、谷子、豆子和稻谷等五谷杂粮。后来他又发明了耒、耜,告诉人们如何耕种。神农氏的子孙,从此得以生存延续。

同学们在预习了课文以后,知道当代神农氏指的是谁吗?(板书:袁隆平)。人们究竟为什么称袁隆平为当代神农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预习探究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互检的同时巩固识字,尽量做到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介绍袁隆平的事迹。

3、教师简介袁隆平,初步激发起学生对其事迹敬佩之情。

4、再读课文,熟悉内容。

5、根据每部分内容分四个片断来分析。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把握其内容。 同学们可自行设计小标题,但要注意每部分的小标题要能够概括出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标题力求简洁、有吸引力。(一:奇思妙想;二:迎难而上;三:艰难寻找;四:终获成功。)

三、合作交流

1、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断进行学习。

2、小组内互相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3、提出质疑:

(1)为什么说袁隆平是“当代神农氏”? (2)学生根据题目讨论、交流。 (3)反馈学习讨论情况。

(将袁隆平比作神农氏,是运用比喻的方法,体现他对人类贡献之大,这是对他的高度赞美和评价,同时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吸引读者兴趣。)

四、品读体验

1、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2、简单谈谈对句子和人物的感受。

3、读了课文的第

一、二自然段,你知道袁隆平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原因是什么吗?找出具体说明的句子来。

4、一起朗读这句话。

5、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袁隆平是一个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人,他的发明让世界瞩目,让国人自豪。

6、你知道“奇迹”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奇迹”:出乎意料的不平凡的事。

7、为什么说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奇迹呢?(因为在全世界,这是一个不可攻克的难题,在此以前,没有人取得成功。现在,我们中国的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终于获得了成功,这是出人意料、举世瞩目的,所以称为奇迹。)

过渡:同学们,这篇课文记叙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表现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那么,课文中哪些重点词句体现出袁隆平的科学精神?下面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教师引导、重点品读:

-----粮食,粮食,有什么办法能增加粮食产量呢?袁隆平,这个普通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忧心忡忡,心急如焚。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你知道“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 (3)这两个词语表现了什么?

(“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现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用“偏偏”表现他迎难而上的决心,“硬骨头”突出了这一任务的艰巨)。

------“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透过稻叶,滴进水中。” (1)指名朗读这两句话。

(2)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两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寻找的困难,即这种试验的难度之大,体现袁隆平坚忍不拔的精神。) 教师引导 “第一天,没找到。” “第二天,没找到。” “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1)你从上面的三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现时间漫长,表现袁隆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2)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一是要体现时间的漫长,二是要体现袁隆平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来。)

----“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出来。”

(1)这句话,表现了科学家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科学家们对实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2)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指名朗读这句话) -------“像慈母似的抚摸着。”你体会到了什么?

(比喻句再现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表现他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珍爱,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不论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黄昏;不论晴空万里,或是阴雨霏霏”,袁隆平都时刻守护在试验田边,精心培育。” (1)你从这个句子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能够体现他一丝不苟、对工作认真的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 (2)句子中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精神? (不论„„都„„守护、精心。)

8、总结全文,理清文章脉络 1)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全篇采用倒叙手法,开篇先突出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伟大意义及获得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这么写,有什么作用?(更能突出人物的伟大精神品质。) 3)学生朗读最喜爱的段落。

四、拓展延伸

1、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对待的?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给自己立一句勉励自己的成功格言。如:成功贵在坚持。

五、作业 以“走近科学家”为主题,要求同学在课外搜集一些科学家的故事,以学习大组为单位,在班内举行一个交流会。 板书设计

萌发奇想 艰难寻找

当代神农氏 热爱科学 献身科学 (袁隆平) 迎难而上 终获成功 资料袋 袁隆平简介

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7日生。1953年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历任研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科院名誉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附:读>有感(学生范文)

《当代神农氏》是我们语文书上的一篇课文,这篇虽然简短,但是明确的叙述了“当代神农氏”这个伟大的人物。

远古时代的神农氏他制造了一根神鞭把人类能吃的食物和不能吃的食物分开了,后来因为人口的增多,人们吃饭成了问题,袁隆平为解决人类吃饭问题,他开始研究杂交水稻。

小刀似的稻叶划在脸上,是多么痛苦呀,有一次我在郊区外婆家就不小心摔在稻草丛中了,手上被稻叶划了很多条小伤口.一碰就痛的要命.那时的我发誓再也不碰稻叶了,可是袁隆平仍然在寻找,在成功的背后他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呀,从青年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中年人,虽然他老了,可他并没有虚度青春.

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在成功的背后,袁隆平付出了比平常人多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努力和时间,他常常是把一分钟当两分钟来用,是呀我们只知成功却不知在成功背后那些发明人员是多么辛苦呀!

我太佩服袁隆平了,在炎热的夏天,在烈日下辛勤地工作着,寒冷的冬天在凛冽的寒风里寻找着.即使在十年*中几乎失去了信心也没有放弃!

但是命运是会冲着努力者来的,袁隆平终于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对自己说行,那你就行,说不行,那是你没自信心! 我真佩服“当代神农氏”———袁隆平!

推荐第4篇:《当代神农氏》

《当代神农氏》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以《当代神农氏》为题,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作我们的祖先炎帝,这是作者及全世界人民对袁隆平的高度评价。文章讲述了他从1964年到1975年这10多年里,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文章从四个方面表现了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歌颂和崇敬之情。

学生分析:

学生对写人的记叙文已经熟悉,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结构特点鲜明,每个片段从不同的方面记叙了袁隆平是怎样立志培育杂交稻,克服了哪些困难,看起来独立一体的每个片段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可以大体概括每个片断内容,并通过合作探究读书交流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在读书交流中受到感动受到教育,深刻的领会这四个片断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设计理念:

依据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导,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 1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说。

三、指导读书交流(师生共同参与交流,示范方法)。

课文用了四个片段记叙了他研究杂交稻的过程,老师在备课时查找资料时被这位水稻专家的事迹和精神感动着,同学们你们课前预习的时候有没有被打动? 第一片段:

1先来看第一个片段。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画出打动你的句子。 2哪位同学能读一读你画的句子?相机出示句子“粮食,粮食,有什么办法能增加粮食产量呢?、、、忧心忡忡,心急如焚。”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你是怎样体会到的?理解“心急如焚”

3请一位同学再读一读这句话,感受袁隆平的担忧着急,火烧火燎。 4理解他担忧着急什么?

5教师补充: 1959至1961年,我们国家遭受了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人们忍饥挨饿。

6让我们齐读这句话。感受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抓住重点句子,抓住“忧心忡忡和心急如焚“这两个词,补充相关背景,理解体会袁隆平内心的担忧着急,感受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7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深刻?指名读,相机出示句子 “他脑海里萌发出一个惊人的、、、饥荒恶魔。”说说理解体会。 8引导学生理解袁隆平的决心。出示:“他决计要像传说中的神农氏、饥荒恶魔。”指名读这句话,你还读懂了什么? 9齐读这句话,感受他坚定的决心。

[这也是一个重点句子,抓住“像神农氏那样“引导学生理解袁隆平的决心] 10小结本段:为了解除饥饿,袁隆平立志培育杂交稻,于是他发愤读书学习,开始了前无古人的科学实验。板书“立志培育” 第二个片段:

1小声地读一读,画出想与大家交流的句子。

2指名读,出示“偏偏、、、硬骨头”这句话。谈自己的感受? 3指导:抓住关键词“硬骨头”,结合上文理解世界性大课题,难度非常大。

4 “外国有许多、、、放弃了,、、、断言无知”。(出示这两句话)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5教师补充:当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要比当时我们国家先进好几十年。理解难度大。

6再指名读“偏偏、、、硬骨头”这句话,出示这句话,说说新的体会,指名读,齐读。

[这句话是本段中的重点句子,抓住“硬骨头”这个词,结合上一自然段理解体会这个课题难度大,结合“硬骨头”和“偏偏”这两个词理解体会袁隆平研究探索的决心之大] 7搞杂交水稻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世界性大课题,这句话仅仅写出了他的决心大吗?从这句话中你还能体会到他的一种什么精神? 8小结:别人不敢去尝试,即使去尝试了也半途而废了。袁隆平要走自己的路,用事实来回答人们的疑问,他要迎难而上。这就是追求科

- 56结合“十多个春秋”理解袁隆平的科学实验要经历无数次的的失败打击痛苦,可他依然坚持着,体会他的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4还有哪些句子你感受深刻?指名读,出示“夜色下、、、抚摸着。”什么地方打动了你?

5请一位同学再读这句话,说说你的理解。想到被砸烂的情景他是什么心情?

6补充:十年*中,知识分子遭受到迫害,这种痛苦刻苦铭心。事隔四十多年,当谈起这段往事的时候仍然记忆犹新。看一段人物访谈。(播放人物访谈视频)。

[播放人物访谈视频,让学生对袁隆平受到的迫害有更深刻的体会,理解他对这四钵稻苗的珍爱。] 7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袁隆平的痛苦。

8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句,指名读,谈体会,体会他对稻苗的珍爱。 9引导理解其实他更珍爱的是什么更热爱的是什么?

10教师描述想像他的内心,爱不释手,齐读下一段。(出示这段。第四部分倒数第二自然段)

[ “夜色下、、、抚摸着。”这句话同样是一个重点句子,抓住“慈母”“抚摸”“又悲又喜”“捧着”体会遭受了劫难他内心的痛苦,但毕竟实验可以继续他内心感慨万千,悲喜交加,对这四钵稻苗倍加珍爱。他珍爱的是自己十多年的心血,他更热爱科学事业] 11终于,胜利向他微笑了。1975年,历经磨难的杂交稻破土而出,开始在中华大地上生长。

12配乐出示图片,教师解说:

同学们,看啊,无边无际的水田里,杂交稻像雨后春笋一样茁壮成长。 杂交稻拔节长高了,郁郁郁葱葱。

杂交稻扬花了,馥郁的稻香沁人心脾。杂交稻成熟了,颗粒饱满,结出了丰硕之果。

[配乐出示图片,教师动情解说稻苗长高拔节扬花成熟,感受袁隆平的成功和喜悦,历经磨难,终于成功,苦尽甘来。这也是全国人民的喜悦和胜利,袁隆平造福了百姓。] 教师板书:百折不挠。

五、课堂小结:

1袁隆平成功了,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播放视频:、《亩产突破900公斤》,图像停止在红色柱形图上。)

2师补充: 2015年杂交稻亩产量将突破900公斤。板书这四组数字,300,500,800,900 3看到这组数字,想到他培育杂交稻的经过,你想对这位科学家说什么?

[播放视频出示这组数字是最有力的说明,袁隆平成功了,这与导入新课部分时播放的视频片段《感动中国人物》相呼应,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四个片段中找到的重点句子,想到他实验的艰难,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他的成功。他感动了中国,轰动了世界,学生受到震撼,发自内心的对这位科学家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4教师小结:

- 910 -

推荐第5篇:《当代神农氏》教学反思

《当代神农氏》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熟悉这位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袁隆平,知道他在科学事业上取得的杰出成绩,在导入新课时,我出示了许多与袁隆平有 关的资料和他在我国乃至国际上获得各种奖项的图片,使学生对这位“水稻之父”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做了充分的铺垫。

这 篇课文的篇幅很长,所以,第一课时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通过略读、默读课文的方法,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了杂交水稻的重大意义和培育杂交水稻的百劫 千难,并为课文的四个部分添加了小标题;然后,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从“百劫千难”入手,理出了“难度大”“时间长”“挫折多”这三大学习点,于第二 课时再进行深入的学习。第二课时的学习除了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悟主人公的科学精神外,还要渗透“写人文章如何选材组材”的教育。课上,我用“为了写清楚 ‘难度大’(‘时间长’‘挫折多”’,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写?从中你体会到主人公身上的什么优秀品质?”的话题导入。让学生从“偏偏要啃‘硬骨头’”等 关键句子来感受袁隆平知难而上、坚忍不拔、坚持不懈、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等科学精神。不但使学生认识到这些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而且体会到了文章表 达的思想感情——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以及作者对他的歌颂和崇敬之情。在“小练笔”的设计上有两步考虑,课堂上,我主要的意图在 于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正确选材——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述,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样的材料(事例)才能更充分地表现中心;选材后,怎样有条理有主次地表达出来,则留 待学生家庭作业交上来后的再次评讲中落实。

通 过教学,我觉得自己在引导学生多读多悟上存在着较大的遗撼——课堂上的读不够、也较单调。我们知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本课中,科学精神的培养不能脱离语言文字的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学生的自读自悟不容忽视。

推荐第6篇:教学案例当代神农氏

《当代神农氏》教学案例

北尹完小—刘艾传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掌握“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等词语。

2、通过重点句子体会人物品质。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

3、学习袁隆平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难点:

1、体会袁隆平坚持不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2、理解课文中对袁隆平的描写。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神农氏”吗?(生答:知道或不知道)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生介绍搜集的资料)

2、神农氏真是非常的神奇,我们来认识一下他。教师简介神农氏。(出示课件)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因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成为农业之神。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

3、神农氏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任务,那么,你知道当代神农氏指的是谁吗?(生答:袁隆平)袁隆平为什么会被人们称为“当代神农氏”呢?今天,我们就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二、合作交流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扫请文字障碍。

2、指名读本文词语,并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3、学生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袁隆平的事迹。

4、教师简介袁隆平。

三、品读感悟

1、自由读文,思考:袁隆平为什么会被誉为“当代神农氏”?从文中找出具体说明的句子来。课件出示:

袁隆平先生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一大奇迹。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袁隆平先生是杂交水稻的创始人,是世界杂 交水稻之父。 ⑴、齐读这句话。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袁隆平是一个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人,他的成就让世界瞩目,让国人自豪。) ⑵、你知道“奇迹”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 (奇迹:出乎意料的不平凡的事。)

⑶、为什么说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奇迹呢?

(因为在全世界,这是一个不可攻克的难题,在此之前,没有人取得成功。现在,我们中国的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终于获得了成 功,这是出人意料、举世瞩目的,所以称为奇迹。)

2、过渡:袁隆平凭借着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那么,课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出袁隆平伟大的科学精神呢?请大家找一找,画一画。

3、课件出示:

粮食,粮食,有什么办法能增加粮食产量呢?袁隆平,这个普通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忧心忡忡,心急如焚。 ⑴、指名朗读这句话。

⑵、你知道“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 ⑶、这两个词语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用“偏偏”表现他迎难而上的决心,“硬骨头”突出这一任务的艰巨。)

4、课件出示:

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

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地透过稻叶,滴进水中。 ⑴、指名朗读这两句话。

⑵、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两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寻找的困难,即这种试验的难度之大,体现袁隆平坚忍不 拔的精神。)

5、课件出示: 第一天,没找到。 第二天,没找到。 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⑴、你从上面三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现时间漫长,表现袁隆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⑵、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6、课件出示:

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了出来。 ⑴、这句话,表现了科学家们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科学家们对实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⑵、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指名朗读这句话。)

7、课件出示: 像慈母似的抚摸着。

你体会到了什么?(比喻句再现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表现他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珍爱,对科学事业的热 爱。)

8、课件出示: 不论是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黄昏;不论是晴空万里,或是阴雨霏霏,袁隆平都时刻守护在试验田边,精心培育。

⑴、你从这个句子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句话能够体现出他一丝不苟,对工作认真的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 ⑵、句子中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精神? (不论……都……,守护,精心)

四、巩固延伸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了解到它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全篇采用倒叙手法,开篇下那突出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伟大意义及获得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这么写,你认为有什么作用? (更能突出人物的伟大精神品质。)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熟读课文。

2、你想像袁隆平学习他的那种科学精神,把它写一写。

推荐第7篇:当代神农氏教学反思

《当代神农氏》教学反思

西街小学 胡潇燕

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记叙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自20世纪60年代到1975年这十多年里,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培育杂交 水稻的故事,表现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歌颂和崇敬之情。

为了在“三段六环”模式下充分体现孩子们的自主能动性,教学中从他的科学精神入手,重点体会文章内容,我重点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哪些重点词句体现出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重点一:“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现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用“偏偏”表现他迎难而上的决心,“硬骨头”突出了这一任务的艰巨。)

重点二:“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透过稻叶,滴进水中。”本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方法,比喻的修辞,表现了寻找的困难,即这种试验的难度之大,体现袁隆平坚忍不拔的精神。

重点三:“第一天,没找到”。“第二天,没找到”。“第三天,还是没找到”体现时间漫长,表现袁隆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重点四:“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出来”表现了科学家们对实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重点五:“像慈母似的抚摸着”。比喻句再现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表现他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珍爱,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重点六:“不论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黄昏;不论晴空万里,或是阴雨霏霏”,时刻都能够体现他一丝不苟、对工作认真的态度,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

通过讨论,学生对袁隆平有了深入地了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推荐第8篇:《当代神农氏》教案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单元的主题是“科学精神”。所选的几篇文章中的人物显然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国籍不同,但他们对科学严谨,执着的态度,献身科学的精神,却同样令人软佩,让人感动。《当代神农氏》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感人的记叙文。作者用纪实的手法叙述了袁隆平经过几十年的艰辛试验,终于成功地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歌颂了袁隆平不畏艰难困苦,热爱科学事业,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因此,教学中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习这种精神,而且要培养他们具备这种高尚的品质。

学情分析: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教材中个别的能力点和知识点,而是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在学习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广泛的文化积累。所以,自主学习语文,让学生又一次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骤增 笼罩 忧心忡忡 心急如焚 痛哭流涕 痛苦不堪 晨曦初露 阴雨霏霏等词语。

2、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当代神农氏”——袁隆平不畏艰难困苦的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

3、合作研读,给文中四个片断拟小标题。

学习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给每个片断概括一个小标题。

2、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主人公对研究成功的珍爱,对科学的热爱。

自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引入新课。

1、收集神农氏的传说故事以及袁隆平其他方面的资料,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

2、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初步理解生词。

3、“神农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当代神农氏”又是谁?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赞誉呢?让我们进入到今天的课文学习中去。

二、小组合作研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文章的开头两段对袁隆平在什么方面的成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杂交水稻)是怎样评价的?(世界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氏”)

2、熟读课文,学习第二部分四个片断的内容。

方案一 :

认真阅读每一个片段,说说每一部分分别从哪些方面表现袁隆平的科学精神。(画出相关的词句,仔细品读)

片断一:

(1) 袁隆平是在什么情况下萌发培育杂交水稻这个惊人的念头的?(国内面临严重饥荒)

(2) “忧心忡忡”“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袁隆平怎样的情怀?(忧国忧民)

(3) 袁隆平在这样情况下是怎样做的?(决计……,驱走……。)

片断二:

(1) 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又是怎样对待这个舆论的?(迎难而上)

(2) “偏偏”和“硬骨头”说明了什么?(迎难而上的决心和这一任务的艰巨)

片断三:

(1) 袁隆平和助手是如何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大海劳针”充分说明了什么?(寻找工作的艰难)

(2) “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把水稻连根带泥挖出来。”这句话表现了科学家们什么精神?(表现了科学家们对试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片断四:

(1) 袁隆平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哪句话最能说明试验研究的艰辛?(开头第一句话)

(2) “夜色下袁隆平捧起劫后余生的四钵稻苗又惊又喜,像慈母似的抚摸着……”这个比喻句生动地表达了袁隆平怎样的心情?(再现了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

方案二:

整体阅读四个片段,归纳出袁隆平取得成功的过程中经历的种种艰辛。(画出相关的词句,仔细品读)

(1)压力大:国内的饥荒形势严峻;国外科学家的断言。

(表现了袁隆平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不畏困难的决心)

(2)困难多:西方舆论的压力;找“雄性不育植株”如“大海捞针”;“*”期间人为的破坏。

(表现了袁隆平迎难而上的精神和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3)时间长:整个研究历时十多年,其中寻找雄性不育水稻植株就化了六年时间。

(表现了袁隆平坚持不懈的追求和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

(4)挫折重:“十年*”几乎断送了他全部试验成果。

(表现了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四个片断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在一起的?(时间顺序)

4、研读后给每个片断概括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5、文章最后的两个自然段,再一次对袁隆平的科研成果进行了赞誉,称之为中国对世界的“第五大贡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首尾呼应,浑身一体)

三、总结课文

1、就全篇来说,全文采用的是什么样的叙述方法?(倒叙)这种写法对于歌颂袁隆平献身科学事业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杂交水稻试验成功的伟大意义)

2、本文以“当代神农氏”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怎样的思想感情?(歌颂和崇敬之情)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从小立志报国,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献身科学;不畏艰难困苦,坚持不懈的追求,发扬勇往直前的科学精神。)

四、课后作业

1、搜集摘录科学家名言。

2、根据研读的收获写一篇学习心得。

评析:

本课设计针对自读和小组研读的学习方法,大胆创新而设计。重点部分拟两套方案,不拘泥文本的限制,不局限课堂的生成,力求适应不同学情的课堂教学的指导。

1、设计把握住了课标对第三学段在阅读方面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基本是表达方法。

2、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指导学生能够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

3、设计在重点部分设立了两种方案,但要求都要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实施。方案一的学法指导虽然精细,但注意不要着眼于支离破碎的分析,而应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来感悟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方案二是个整体的粗线条,但如果不仔细地分片段品读课文,也是不容易概括出来的。因此,无论哪一种方案,必须借助文中的重点词句,才能达到理解的目的。

推荐第9篇:课文《当代神农氏》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记叙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自20世纪60年代到1975年这十多年里,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表现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歌颂和崇敬之情。

教学中从他的科学精神入手,重点体会文章内容,我重点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1、哪些重点词句体现出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现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用“偏偏”表现他迎难而上的决心,“硬骨头”突出了这一任务的艰巨。

“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透过稻叶,滴进水中。”本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方法,比喻的修辞,表现了寻找的困难,即这种试验的难度之大,体现袁隆平坚忍不拔的精神。

“第一天,没找到”。“第二天,没找到”。“第三天,还是没找到”体现时间漫长,表现袁隆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出来”表现了科学家们对实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像慈母似的抚摸着”。比喻句再现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表现他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珍爱,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不论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黄昏;不论晴空万里,或是阴雨霏霏”,时刻都能够体现他一丝不苟、对工作认真的态度,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

通过讨论,学生对袁隆平有了深入地了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推荐第10篇:当代神农氏教案1(材料)

学科:语文北师大版六(下)

《当代神农氏》教学实录

彭州市天彭镇西郊小学 廖甫

教材分析:

本文以《当代神农氏》为题,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作我们的祖先炎帝,这是作者及全世界人民对袁隆平的高度评价。文章讲述了他从1964年到1975年这10多年里,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文章从四个方面表现了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歌颂和崇敬之情。

学情分析:学生对写人的记叙文已经熟悉,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结构特点鲜明,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可以概括每个片断内容(或拟小标题),并通过合作探究可以总结这四个片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掌握“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等词语。

(2)学习袁隆平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1 (2)抓住关键词,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袁隆平具有的崇高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袁隆平具有的科学严谨、执著追求的精神。激发学生培养自己的怀疑、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特别是理解和积累四字词语。

2、感受袁隆平献身\"水稻杂交\"事业的奉献精神,以及他为了科学研究矢志不渝,知难而上,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

教学重点:体会袁隆平坚持不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难点: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习任务单 学生准备: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当代神农氏。

2、你知道什么是“神农氏”吗?

3、教师简介神农氏。(出示课件)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他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因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成为农业之神。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

2 焰子”肠断而死。

4、那么,你知道当代神农氏指的是谁吗?(袁隆平)

5、过渡:人们为什么成袁隆平为“当代神农氏”呢?今天,我们就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完成预习单。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扫请文字障碍。

2、指名读本文词语,并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3、学生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袁隆平的事迹。

4、教师简介袁隆平。

5、小组合作把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给每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奇思妙想。

第二部分:迎难而上。

第三部分:艰难寻找。

第四部分:终获成功。

三、学习新知

(一)、自由读文,思考:袁隆平为什么会被誉为“当代神农氏”?从文中找出具体说明的句子来。

1、课件出示:

袁隆平先生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一大奇迹。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袁隆平先生是杂交水稻的创始人,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3 ⑴、齐读这句话。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袁隆平是一个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人,他的成就让世界瞩目,让国人自豪。) ⑵、你知道“奇迹”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奇迹:出乎意料的不平凡的事。) ⑶、为什么说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奇迹呢?(因为在全世界,这是一个不可攻克的难题,在此之前,没有人取得成功。现在,我们中国的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终于获得了成功,这是出人意料、举世瞩目的,所以称为奇迹。

(二)、师:过渡,袁隆平的成功是辉煌的,是举世瞩目的,但袁隆平的成功之路又是充满艰辛的,一路走来,他遇到了哪些困难?请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在勾画处写上感受。

课件出示:(1)、难度大--许多外国研究人员都放弃或中断了研究。

袁隆平知难而上。

(2)、时间长--整个研究历时十多年,其中单是寻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就化了六年之久。

袁隆平矢志不渝。

(3)、挫折多--\"十年*\"几乎断送了他的全部试验成果。

袁隆平坚持不懈。

(三)、师:袁隆平凭借着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课文中有很多让我们感动的句子,这些句

4 子最能体现出袁隆平伟大的科学精神,请大家找一找,画一画,做做批注。

1、课件出示:粮食,粮食,有什么办法能增加粮食产量呢?袁隆平,这个普通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忧心忡忡,心急如焚。

⑴、指名朗读这句话。

⑵、你知道“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这两个词语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用“偏偏”表现他迎难而上的决心,“硬骨头”突出这一任务的艰巨。)

2、课件出示:

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地透过稻叶,滴进水中。 ⑴、指名朗读这两句话。

⑵、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两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寻找的困难,即这种试验的难度之大,体现袁隆平坚忍不拔的精神。)

3、课件出示:

第一天,没找到。

第二天,没找到。

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⑴、你从上面三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现时间漫长,表现袁隆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⑵、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4、课件出示:

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了出来。

⑴、这句话,表现了科学家们怎样的心情?(表现了科学家们对实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⑵、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指名朗读这句话。)

5、课件出示:像慈母似的抚摸着。你体会到了什么?(比喻句再现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表现他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珍爱,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6、课件出示:

不论是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黄昏;不论是晴空万里,或是阴雨霏霏,袁隆平都时刻守护在试验田边,精心培育。 ⑴、你从这个句子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句话能够体现出他一丝不苟,对工作认真的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

⑵、句子中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精神?(不论……都……,守护,精心)

四、总结全文,了解文章结构

1、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全篇采用倒叙手法,开篇下那突出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伟大意义及获得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更能突出人物的伟大精神品质。)

3、袁隆平的成功经历给你什么启示?你有什么话要说?

五、给自己立一句勉励自己的成功格言。如:成功贵在坚持。

六、作业:以\"走近科学家\"为主题,要求同学在课外搜集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在班内作一个交流。

第11篇:神农氏 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掌握“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等词语。

(2)学习袁隆平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2)抓住关键词,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袁隆平具有的崇高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袁隆平具有的科学严谨、执著追求的精神。激发学生培养自己的怀疑、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对写人的记叙文已经熟悉,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结构特点鲜明,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可以概括每个片断内容(或拟小标题),并通过合作探究可以总结这四个片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3重点难点

1.体会袁隆平坚持不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2.理解课文中对袁隆平的描写。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1教学目标

1、学会“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五个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3、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时重点

1.认识并掌握“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等词语。2.学习袁隆平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3.通过重点句子体会人物品质。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时难点

1.体会袁隆平坚持不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2.理解课文中对袁隆平的描写。

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当代神农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当代神农氏。

2、你知道什么是“神农氏”吗?

3、教师简介神农氏。(出示课件)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他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因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成为农业之神。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

4、那么,你知道当代神农氏指的是谁吗?(袁隆平)

5、过渡:人们为什么成袁隆平为“当代神农氏”呢?今天,我们就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1.同学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同学互相交流,扫清文字障碍。

3.小组合作读课文,读中巩固识字,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4.指名读本文词语,并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出示词语,学习。

创始

大相径庭

岌岌可危

心急如焚延续

赖以生存

奇妙构想

前无古人扎实

沁人心脾

大海捞针

无边无际杂草

无影无踪

忧心忡忡

郁郁葱葱丛生

痛哭流涕

天涯海角

阴沉沉 萌发

万籁俱静

转辗反侧

痛苦不堪称颂

破土而出

丰硕之果

世界各地馥郁

劫后重生

喜出望外

百劫千难

断想

小心翼翼

4.同学根据预习情况介绍袁隆平的事迹。 5.教师简介袁隆平。

三、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熟悉内容 2.根据每局部内容。

3.分四个片断来分析。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掌握其内容。

(片断一:奇思妙想;片断二:迎难而上;片断三:艰难寻找;片断四:终获胜利。) 同学们可自行设计小标题,但要注意每局部的小标题要能够概括出这局部的主要内容,标题力求简洁、有吸引力。

四、自主学习,提出质疑

1.同学自主选择自身喜欢的片断进行学习。 2.同桌互相谈谈自身的学习感受。 3.提出质疑:

(1)为什么说袁隆平是“当代神农氏”? (2)同学根据题目讨论、交流。 (3)反馈学习讨论情况。

(将袁隆平比作神农氏,是运用比喻的方法,体现他对人类贡献之大,这是对他的高度赞美和评价,同时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吸引读者兴趣。)

五、初读感悟

1.同学找出自身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2.简单谈谈对句子和人物的感受。

3.读了课文的第

一、二自然段,你知道袁隆平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原因是什么吗?找出具体说明的句子来。4.一起朗读这句话。

5.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袁隆平是一个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人,他的发明让世界瞩目,让国人自豪。)

6.你知道“奇迹”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 (“奇迹”:出人意料的不平凡的事。)

7.为什么说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胜利是世界的奇迹呢?

(因为在全世界,这是一个不可攻克的难题,在此以前,没有人取得胜利。现在,我们中国的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终于获得了胜利,这是出其不意、举世瞩目的,所以称为奇迹。)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 2.课外收集有关袁隆平的资料。 3.积累词语。 板书:

第一部分:奇思妙想。 第二部分:迎难而上。 第三部分:艰难寻找。 第四部分:终获成功。

4.2第二学时

1教学目标

1.学会如何围绕中心选取材料。

2.学习科学家们科学严谨、执著的态度以及献身精神。

3.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2学时重点

通过重点句子体会人物品质。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

3学时难点

理解课文中对袁隆平的描写„,学习袁隆平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当代神农氏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本文为什么以神农氏为题?

2.课文中四个描写袁隆平克服困难,成功为杂交水稻育种的事情,分别用小标题概括。

二、探究学习,理解重点内容

1.过渡:同学们,这篇课文记叙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表现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那么,课文中哪些重点词句体现出袁隆平的科学精神?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2.教师引导

粮食,粮食,有什么办法能增加粮食产量呢?袁隆平,这个普通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忧心忡忡,心急如焚。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你知道“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 (3)这两个词语表现了什么?

(“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现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用“偏偏”表现他迎难而上的决心,“硬骨头”突出了这一任务的艰巨)。 3.重点品读

“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透过稻叶,滴进水中。” (1)指名朗读这两句话。 (2)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两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寻找的困难,即这种试验的难度之大,体现袁隆平坚忍不拔的精神。) 4.教师引导 “第一天,没找到。” “第二天,没找到。” “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1)你从上面的三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现时间漫长,表现袁隆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2)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一是要体现时间的漫长,二是要体现袁隆平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来。) 5.重点品读

“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出来。” (1)这句话,表现了科学家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科学家们对实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2)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指名朗读这句话) 6.重点品读

“像慈母似的抚摸着。”你体会到了什么?

(比喻句再现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表现他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珍爱,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7.重点品读

“不论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黄昏;不论晴空万里,或是阴雨霏霏”,袁隆平都时刻守护在试验田边,精心培育。”

(1)你从这个句子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能够体现他一丝不苟、对工作认真的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 (2)句子中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精神? (不论……都……守护、精心。)

三、总结全文,理清文章脉络 1.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全篇采用倒叙手法,开篇先突出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伟大意义及获得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更能突出人物的伟大精神品质。) 3.学生朗读最喜爱的段落。

四、拓展延伸

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对待的?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 2.完成课后练习。

3.把袁隆平的事迹讲给父母或朋友。 板书设计: 萌发奇想

当代神农氏 艰难寻找 热爱科学 献身科学

袁隆平迎难而上 终获成功

第12篇:《当代神农氏》《詹天佑》《一个这样的老师》导学案

《当代神农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并掌握“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袁隆平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3、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知识链接:

1、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神农氏:神农氏,别名:五谷帝仙,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奇人物。他发明了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又称炎帝,然而关于神农氏是否就是炎帝这个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

一、预习情况自测。

1、根据意思说出词语:

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十分忧愁的心情。()

急得心里像火在燃烧一样。()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历尽灾难后幸运地活下来了。()

各种声音都安静下来。()

2、看拼音写词语。

sì nùâchãn jìnchãnxī áo yâtiān làitîng kū liútì

() ()()()()()

dúshíjí jí kě wēiyōu xīn chōng chōng

()()()

3、给加点字注音。

笼罩()馥郁()不懈()雄蕊()

麦穗()灼人()坛钵()丰硕( )

耒() 耜()

4、句子加工厂。

(1)微风轻拂垂柳。(扩句)

(2)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改为双重否定句:

改为反问句:

(3)弟弟告诉小明:“我明天要去你家。”(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二、明确任务问题,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1、读题目想一想,为什么把袁隆平称为“当代神农氏”?

2、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熟悉文章内容。

(1)文章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

(2)为文中的四个片段拟小标题。

(3)文章的结构有什么鲜明的特点?(重点阅读开头和结尾部分)应用了叙事手法。

3、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记叙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自20世纪60年代到1975年这十多年里,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表现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歌颂和崇敬之情。

(1)自读每一个片段,从中找出能体现袁隆平精神品质的句子体会一下,这些句子表现了他的那些精神品质?

提示:

第一片段重点从“当时人们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是什么?袁隆平看到这样的情景是什么感受?袁隆平的设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做的?”这几个问题入手去学习。 第二片段重点是抓住袁隆平所面临的难题,以及他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来理解体会。

第三片段,杂交水稻实验的第一步是什么?袁隆平是怎样做的?从文中找出关键的词句来理解体会。

第四片段,杂交水稻的研究经历了哪些劫难?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从中能体会到袁隆平的什么精神品质?

(2)再读全文,整理分析,总结袁隆平的精神品质。

4、本文运用了数字说明的方法和比喻的修辞方法,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当堂检测:

1.辨一辨,组词。

岌()曦()虐()沁()赖()泌()刷()岁()羲() 虑()蕊()籁()芯()涮()

2.补充词语。

心()如()忧心()() ()人心()万()俱() 阴雨()() ()()反侧

3、《当代神农氏》是一篇写()的()文,文章的主人公是(“”)—— ()。作者用()的手法叙述了(),歌颂了袁隆平()的精神。

4、加标点练习。

国际友人称颂这位当代神农氏培育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做出的第五大贡献

5、缩句。

1)在研究杂交水稻的的十多个春秋里,袁隆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2)国际友人称颂这位“当代神农氏”培育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作出的“第五大贡献”。

《詹天佑》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爱国祖国、立志为作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和创新精神。

3、结合具体事例感悟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

一、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要挟()轻蔑()勘测()经纬()....

讥笑()藐视()阻挠()竣工() ....

2、理解词语含义。

要挟: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答应自己的要求和条件。

竣工:完工。一般指规模较大的工程。

藐视:轻视,小看。

3、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小组合作学习:

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

线索顺序

2、梳理内容。文章分为四大块,怎么分?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形成共识,把各部分主要内容填在下面。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3、文章的主体部分是从哪三个方面叙述的?先思考,后交流,准备提问。

答:

4、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任务的?

5、詹天佑碰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整理后填在下面。

困难一:

解决办法:

困难二:

解决办法:

困难三:

解决办法:

6、重点语句研读。

(1)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这句话写出了詹天佑的什么精神?

答:

(2)下面环境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答:

7、詹天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三、当堂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要挟()轻蔑()勘测()...

藐视()阻挠() ..

2、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詹天佑的精神品质?

3、说一说“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巧妙之处。

4、詹天佑有那些优秀品质?

《一个这样的老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写“觑、狡”等6个生字,掌握“面面相觑、冰川期、胸有成竹、郑重其事、狡黠”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怀特森老师的人格魅力。

3、通读课文,体会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及教育效果;培养敢于怀疑、善于怀疑的精神。

4、品读课文,欣赏作者把人物心理描写贯穿始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一、预习检测:

1、给下列字注音。

觑黠抿凯剔

2、借用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面面相觑

胸有成竹

饶有兴趣

郑重其事

3、给下面的字组词。

呆()绝()特()现()解()惊() 警()勉()怀()

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们在上怀特老师的第一节课时,为什么面面相觑?怀特老师是怎样郑重其事地讲“凯蒂旺普斯”的?

4、文中说“我”做什么事情胸有成竹?结果如何?新怀疑主义具体指的是什么?新怀疑主义带入课堂后,有什么作用?

5、“狡黠”是什么意思?怀特老师眼里为什么闪过“狡黠的光芒”?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部分描写,为什么?

7、怀特森老师给每个同学不及格,目的是什么?“凯蒂旺普斯”在“我”的同学中代表什么?

8、怀特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

9、阅读课文,感受“我”对怀特森老师情感的变化,体会这样写得好处。

10、在怀特老师教我们科学课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11、文中两次写比利的反应有什么作用?

12、为什么两次提到“正视”别人的眼睛,并告诉他“你错了”呢?

当堂检测:

1、补充词语,并解释。

(1)()有兴趣 :

(2)面面相():

(3)()有成竹:

2、把成语补充完整,再用所填的字组成另一条成语。

(1)()云直上()粱一梦()

(2)()毛蒜皮()牙交错()

(3)()化无穷()险为夷()

3、(1)文中两次写比利的反应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两次提到“正视”别人的眼睛,并告诉他“你错了”呢?

4、课文提到的“冰川期”是什么时期?

5、选词填空

惊险惊讶惊呆惊动

1)、这张不及格的考试卷让他()了。

2)、这部电影的搏斗场面十分()。

3)、夜深了,不要()大家了。

4)、人们对他的举动感到十分()。

狡猾狡诈狡黠

5)、他说话时,眼睛了还闪着()的光芒。

6)、()的敌人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

7)、李林甫这个人,阴险(),轻信不得。

第13篇:神农氏勇尝百草

神农氏勇尝百草

远古时,人们靠打猎为生,因为工具简陋,捉到的野兽不够吃,人们往往食不果腹。于是人们开始吃野菜充饥,但由于辨认不清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很多人都中毒丧命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神农氏决心尝尽所有的植物,并做一个详细的分类。这样,人们就知道什么是可以吃的,什么是不能吃的;知道什么是有毒的,什么是能治病的。

神农氏每天不停地走,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几乎尝遍所有的花草,为人们找到了大量的食物;他还认识了许多药材,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可是最后,他不幸尝到了含有剧毒的断肠草,被毒死了。人们隆重的安葬了神农氏,并尊他为“医药之祖”。

第14篇:当代设计漫谈

湖南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当代设计漫谈讲座

2012年12月23日星期日晚上7:00整,湖南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在岭南校区101教室开展了主题为“当代设计漫谈”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梁梅教授主持,设计艺术学院的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梁梅教授作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并向在场的同学们问好。首先王教授结合PPT为我们简要介绍了当代设计的整体趋势,以朴实诙谐的语言讲说设计的初衷。她讲到,设计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其次,梁梅教授就PPT把老外设计与中国设计做了对比,点评了当代中国人的设计作品,指出,设计的本质来自我表现的动机,落脚点侧重于社会多数人,也就是普世价值。梁教授同时要求我们当代设计者要有理想主义精神,让设计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最后,梁教授客观公正的陈述了中国设计面临的问题,批判了过于形式主义和豪华的设计理念。

在此次的讲座中,同学们深刻的意识到,当代设计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奋斗的方向。设计对整个民族甚至世界审美观的提升,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推动都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撰稿人:周佳倩

2012年12月23日

第15篇:当代设计论文

近十年,设计教育与设计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与提升,设计在中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态势。根据资料统计,中国现有近千所开设艺术与设计相关专业的院校,每年培养毕业生十几万人,设计业的繁荣与从事设计专业人群的增加不无关联。与设计教育相比,设计产业的发展势头也很快,从北京、上海、深圳到西部城市,到处都在建设设计创意产业园区,各个城市都在争相开办设计周、设计月等活动。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近十年设计快速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民众积极参与和政府大力支持。民众参与表现在大众对设计的逐步认同以及亲历亲为的设计实践活动快速增多:从日常服饰搭配到家装陈设选材、从挑选汽车造型到评价城市建设,对设计的热情与追崇使懂设计、做设计、用设计的人群大大增加。闲暇时间和旅游活动增多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网络和获取知识的便捷使设计理论和技能不再高不可攀,设计成为大众百姓提高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府支持则体现在设计得到国家层面的理解、尊重和支持。近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许多鼓励设计教育与设计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的落实,也是促进设计繁荣的重要保障。

设计繁荣背后也有阴影与盲区:部分设计产业被商业化、世俗化或游戏化侵蚀;消费经济“看不见的手”裹挟着设计大旗,以过度设计、多余设计的方式,做着实体经济“够不到的”商业目标;设计被分割为一个个单独项目,只为甲方服务,其成果从个案来看都合理完美,但从整体审视,对国家乃至全球经济长远利益与生态保护可能有负面影响。在设计教育领域,也存在着观念和口号是“以人为本”、“可持续设计”,实际做法或技术路线却是浪费资源、有损生态的不合理设计现象。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设计界,特别是精英设计应该重新确立独立精神并审视设计深层意义,整体而不是局部、宏观而不是微观地看待设计与环境、设计与技术、设计与商业、设计与社会的种种关系,进而梳理出当代设计真正的责任与义务、理想与目标以及可为与不为之界限。设计应该在当代哲学与伦理层面重新探讨新时代大目标、大理想,除了以人为本原则外,更应树立为地球家园全生态圈服务的生态责任。

第16篇:当代书籍装帧设计情况

当代书籍装帧设计情况

11文化产业管理缪红云111307118

书籍装帧艺术是随着书籍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而具有更审美,更多的功能,更多的特质。以下分析了书籍装帧的现状,并依次提出了对书籍装帧的改进措施。进入新世纪,科学水平在不断提高,书籍装帧观念也不断发展,受到数字信息、广告、媒体等不断的刺激,如今的书籍装帧艺术已达到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书籍装帧已经有了五花八门的设计。现状:

一、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

二、出版物的大众化与书籍装帧风格的大众化。

三、书籍装帧艺术更加注重对于文化精神内涵的追求,在形式设计与艺术创意中,更加注重对现代感与民族精神的执着追求。

经考察发现,我国当代书籍装帧的发展趋势:

1、传统的出版物仍是主体

2、数字与新科技时代带动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

主要内容:

一、书籍装帧设计的整体形态以及结构

(1)印刷工艺与材质美感表现

(2)书籍装帧设计的全方面

(3)书籍的装帧设计的优点

(4)书籍装帧艺术需要的多元化

二、提高书籍的装帧设计的整体质量

(1)强度:书名要醒目,要容易识别,图像需要美观,能表现主题理念,使人看到它有种号召力。

(2)独特:一本完美的书籍装帧要有他与众不同的特色,无论是从布局,构图,还是从内容上,都能牢牢的吸住消费者的眼球,那才是一本好的书籍装帧。

(3)时代性:要与时代同步,能与时代同步流行。

(4)理解:要理解读者的心声,让读者感到亲切,适于读者去品味和欣赏。

现代信息社会要求书籍的装帧设计要更简便、准确、快速,于是简约的设计独占鳌头。但是简约并不是简单,更不是简陋,那只是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书籍装帧的艺术性并不简单,要用最简单的纸张、最简单的色彩以及最精炼的语言,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书籍的各方面内容。

书籍装帧设计就是把封面、版面、材料、印制等当做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多层次的、多侧面的、多因素、多美感的系统工程去完成,如果分割开来,无论是缺少哪一方面,都会缺少整体的美感。

第17篇:第19课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设计

第19课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内容标准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调整的过程,认识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机制的新特点。

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新变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资料和图片表格,能由浅入深地具体理解战后的发展状况。 通过情景设计,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充满生机和活力,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推动了经济的巨大发展。但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仍然没有背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周期性循环的规律。

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战后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及历届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 难点: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回忆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因为国家干预,使生产与需求平衡。 展示图片: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经历了一场空前的劫难,全世界绝大多数独立国家,几乎无一幸免。战争重创了欧洲,欧洲列强争雄的条件不复存在,以英、德、法等国为核心的欧洲传统均势体系崩溃,欧洲为中心的地位受到严重削弱。

(板书)第19课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场景一: Tom是波音公司的一个员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军方取消了轰炸机订单;波音公司受到重创, 70000名工人失去工作, Tom 面临失业的压力。60年代,在美国政府的资助下,波音由军用航空转向了民用航空,取得了重大进展,Tom 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并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

探究一:这反映了美国在实行什么经济政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含义

私人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2.战后发展历程

(1)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原因:

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 实践经验:罗斯福新政

现实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西欧经济的极大破坏 结果: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场景二:国会在1971年3月给波音公司资金“断了电”,此举迫使波音公司仅在西雅图地区,波音员工人数就从80400人减少到37200人, Tom 失业了。

思考: Tom为什么会失业?给波音“断电”反映了美国的什么政策? 经济“滞胀”,政府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2)70年代初,国家干预经济的减弱 原因:出现“滞胀”现象。

2

结果:混合经济——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 探究二:有人说,凯恩斯不仅是战后“繁荣之父”,也是战后“滞胀之母”。 材料:凯恩斯提出政府必须实行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实行赤字财政,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以确保足够有效的需求……

场景三:失业后的Tom在几次找工作碰壁后,感觉自己是被上帝抛弃的孩子,不再急于找工作了,沉浸在对理想、对生活的失望中。他甚至想要么抢劫,绑架勒索,贩毒或者走私弄点钱……要么一事无成就自杀……

谁能帮帮像Tom一样的众多失业者们?

二、建立福利国家

1.含义

福利国家,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2.目的

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3.实质

基本权利的保障。 4.主要内容

失业保险、社会救济、教育、住房、社会福利等。

场景四:Tom失业后的“悠闲”生活! Tom在失业的头一年内靠领取由政府举办的,向雇主征收的失业保险金,为原工资的50%。后来仍没有就业,就只能领取由政府财政拨款的每月300美元社会救济,同时,他还可领取政府的食品券补贴。政府还给他们提供了一套宽敞明亮的福利房。大儿子上公立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可免费学习、免费就餐,刚生的女儿可免费得到婴儿食品等等,可以说他一家基本上就是靠政府养活。

5.发展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 1973年经济危机后:继续发展

3

80年代后:缩小如何看待福利国家?

材料:英国最懒家族。英格兰西北小城布来克朴的麦高雷一家一母五女,六人都不外出工作,她们和8条宠物狗住在一套政府提供的房子里,收入居然也近3万英镑,被称为英国最懒家族。虽然年入3万英镑现钞,她一家居然还不知足,抱怨住的太挤,正申请更宽敞的大福利房。

——《生活日报》(2004年12月7日)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第三产业的兴起 (1)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 (2)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 2.“新经济”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在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中一枝独秀,年均经济增长率是欧洲的三到四倍,是日本的六倍左右。美国在80—90年代做了什么?

其实,在克林顿统治时期,美国就出现了“新经济”革命。其主体是私有资本和创业企业,像微软、英特尔、Yahoo、Google就是显著例子。另外,就是在20世纪后期,全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人几乎占了2/3,甚至是3/4。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现象。

提升认识:正确看待资本主义新变化。

探究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能否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完善?为什么? 材料一:以最发达的美国为例,1999年美国20%高收入的人同其他人的税后收入差距达到了顶峰。美国《商业周刊》对工人和首席执行官的收入评估结果表明,1990年两者的差距是84倍,1995年为140倍,1998年达到326倍,1999年则高达416倍。财富差距更为严重,1995年,1%最富裕的美国人占有全国40%的财产,而80%的美国人仅占有16%的财富。

——马晓红《四个如何认识学习问答》

4

第18篇:当代语文教学流派

当代语文教学流派

1、教学流派:是指在教学,教改实践中出现的具有显著风格和区域影响的教学派别。P11

2、确立语文教学流派的标准大致如下:p11 (1) 成功的课堂教学是形成教学流派的基础 (2) 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有继承发展和创新 (3) 得到同行,专家的成人

(4) 教学风格显著,并有自己教学体系特点 (5) 以某一个或几个教育实践家或教育家为典型代表 (6) 有一定区域性影响的教师群体

(7) 有反应映其教育思想和教育体系特点的专著

3、当代语文教学流派形成的原因p13 (1) 宽松的社会环境为教学流派的形成提供了思维条件

(2) 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对教育改革的倡导和重视,语文教学研究团体的恢复和成立,为教学流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 信息社会化为教学流派的形成提供了信息基础

(4) 共同的目标使语文教学改革具有向心力,从而促进了教学流派的形成

(5) 有众多的积极投身语文教学改革,为语文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工作者,使语文教学改革出现了“多元化”形成了诸多“龙头”

(6) 从“思场流控制论”的角度看,教学流派是思场流碰撞融合的

产物。

4、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综述:p16-17 情感派:是指以于漪,欧阳代娜,程翔为代表的教学派别。(“老师要把课文中的美原原本本地交给学生”,语文教学要讲出美,悟出巧字来,悟出活字来,练出实字来。)

导读派:是指以钱梦龙,蔡澄清,黎见明为代表的教学流派。(三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四式:自读课,教读课,练习课,复读课) 思维派:代表宁鸿彬

管理派: 是指以魏书生,张富为代表的语文教学流派。(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张富:“跳摘”理论和“四分三度”教学模式。) 语感派,目标教学派,快速写作派,快速阅读派,大语文教学派。

5、“熏陶感染塑心灵”是情感派的主要观点p35 6情感派的特点:献慈爱,富激情,重感染,善诱导。P38-42 情感派的主要特点:对语文教育事业的爱

7、欧阳代娜:主张用美学原则来知道教与学,用美育思想来感染陶冶学生,具体做法:揭示课文主题的美,领悟课文的思路、结构美,感受课文题材的美,品味课文语言的美p66-70 8,【钱梦龙】培养自学习惯基本流程:制定训练规程——培养习惯——形成能力

(1)制定训练规程:第一步,认读感知。第二步,辩体析题。第三步,定向问答。第四步,深思质疑。第五步,复述整理p103

9蔡澄清的“点播”教学艺术的基本方式和作用:(1)暗示引发(2)引路入境(3)辐射延展(4)抽换比较(5)纲要信号(6)激疑促思(7)再造想象(8)“挑拨”争鸣p138-p145 10.宁氏教学三原则:三不迷信,三个欢迎,三个允许。 三不迷信:是指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师。

三个欢迎:欢迎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的不同见解,欢迎发表与教师的不同见解。

三个允许: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P163-169 11思维派的特点:(1)着眼未来,培养创造型人才(2)用“创造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3)独具特色的课堂常规训练p170-173 12魏书生教学体系:育人,管理,教书。P216-220 13.管理派的教育思想:(1)民主、科学(2)管理、教学(3)自强、育人、教书p235-239 14语感派的形成p349语感派的教育思想p366跳摘果实教育理论和四分三度的教学体系。P309 14三主一副:(1)以学习“精辟”语言为主线,奠定学生语言及文化功底(2)以学习“目标”语言为主线,提高学生语言及文化素质。 (3)以学习“伙伴”语言为主线,训练学生语言操作能力(4)以学习语文知识为副线,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性观照。P375 15语感的含义:分寸感,和谐感,情味感p381 16.四步语感训练:(1)感受语言,触发语感。(2)品味语言,领悟语感。(3)实践语言,习得语感(4)积累语言,积淀语感。P390

17语感分析: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调一调,联一联,读一读p400 18,人人都是闻一多p407 19四,四三五六目标教学基本式p424图表

20.目标教学派:目标,测试,矫正和补救。

(一)以师生双向“达标”为核心(1)制定目标三原则(2)目标教学“四环节”(3)导学达标的“五步”

(二)把测评作为教学反馈的主要手段。

(三)在测评上的基础上进行反馈,矫正,补救。P435 21快速写作派p463 22.快速阅读派的教育思想:开发大脑论,快速摄取信息论,心理定势论518 23.快速阅读派的特点:(1)对全脑快速阅读能力的强化。(2)强调阅读的时空观念(3)阅读速度与效率的高度统一p530 24“语文小能人”六要:p549 一, 要有较强的读书识字能力 二, 要能写得一手好看的钢笔行楷字

三, 要能讲的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养成讲礼貌语的习惯 四, 要能写表达真情实感而且有物有序的作文 五, 要能独自操办出图文并茂,小有美感的手抄报

六, 要能神态自如的登台作三五分钟的表情朗读和即兴演讲。

25、大语文教学模式特点:育能人,练能力,设能项,,编能序,排能课,分能级,记能分,评能称,标能号,建能会。P553或p572-579

26、豁达精乐观,是“竹青精神”的动力所在。P559 27.大语文教学流派的教育思想:教师观:要当读写“教练”,莫做文章“讲师”。教育观:教大语文,育小能人。教学观:立体化,动态化,多彩化。P56

第19篇:当代国外教学组织形式

当代国外教学组织形式

一、分类

1.分组教学

(1)外部分组。打破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改由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或学习兴趣分组。有跨学科分组和学科分组两种。

(2)内部分组。在保持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或学习兴趣等因素把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二次分组,如A、B、C组等。

2.小队教学

基本特点是采取两名或两名以上的教师合作施教。根据他们的能力和特长组成“互补性”的结构,通过分工协作,在教学中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共同负责一个班或几个平行班的教学工作。

3.合作学习

通常把班级分为由2~6名能力、性格、种族不同的异质小组,然后按照一定的合作程序,以小组学习为核心环节,穿插全班讲授或组际交流,使全体学生对同一课题形成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并参照小组共同的学习成果对学生予以评价。主要特色:(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2)任务分割,结果整合;(3)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4)公平竞赛,合理比较;(5)分配角色,分享领导;(6)既有帮助,又有协同。

4.师生教学合同制

这是一种教师与学生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来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具体步骤:先由教师以班级集体授课形式向学生讲授某门课程的基本框架原理;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再由学生与教师制订一份“学习合同”,规定学生在合同所给定的期限内要达到的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及成绩评定的方法等内容;“学习合同”期满后,又集中在一起,同学之间相互汇报、提问、讨论,教师给每位同学作出总结评估,合同也就圆满结束。

5.问题教学 包括三个步骤:

(1)问题情境的创设。基本方式:①让学生面临要加以理论解释的现象或事实;②引导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时产生问题情境;③布置旨在解释现象或寻找实际运用该现象的问题;④激发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事实或现象;⑤提出假想,概述问题,并对结论加以检验;⑥激发学生们比较和对照事实、现象、定则、行为,由此引起问题情境;⑦让学生对比已知事实与新事实,并独立做出摄括等等。

(2)问题的提出。①分析问题情境;②看出问题的实质;③用语言概括问题。 (3)问题的解决。拟定问题的解决计划、提出推测并论证假想→证明假想→检测问题的解决结果→重温和分析解决过程。

摘自张天宝等《当代国外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方向》,《中国

冶金教育》1998年第5期 ,原文约9000字,

http://www.daodoc.com/2005-12/2005121295227.htm

二、国外五种小组讨论活动及组织技巧

1.“头脑风暴”小组活动

即指在一段时间内让大脑毫无拘束地就某一个主题进行密集的想象和思考。

该活动有价值的地方在于能够激发学生高层次的创造意念,包括“原创性”和“补充性”创意,以及个人的意见和想法清楚明确地表述出来,能够帮助学生将大家零散的、不成逻辑的思想火花汇集整理成完整的有价值的思想、方案、行动计划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头脑风暴小组活动最佳规模在5~10人之间,活动的组织者首先必须交给小组明确并能激发学生开动脑筋的主题。它应与其他活动联系起来进行。

2.“同伴互助”小组活动

该活动的最大价值在于通过少年儿童特有的交流、解释和答疑方式,使未能从教师的讲解中完全掌握知识和技巧的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和技巧,还能够增加学生的复习和操练机会。该活动是教师运用最多的小组活动,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这种小组的组织应该是小范围的,三四个人最佳。其次,小组讨论的问题要集中、明确,每次最好只有一个很小、很具体的主题,以便学生相互解释、演示和说明。再次,必须挑选适合的组长,组长的职能是提出适当的问题,鼓励同学问问题、解决问题,讲解和演示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巧,辨别同学的见解,给同学及时的反馈。

3.“角色扮演”小组活动

这种小组活动能够使参与者通过扮演活动的过程,从他们所承担角色的角度和立场去学习、理解和表达。活动规模应按活动内容决定,但是3~7人更为适宜。活动包含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的重点是学习讨论和尝试练习,即由小组成员集体探讨扮演活动主题和角色意义以及练习角色表现方法;第二个部分的重点是表演,将小组成员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展现出来。

4.“仿真课题”小组活动

活动过程是:由教师向各小组布里研究课题,给予必要的说明和资料,然后由学生活动小组研究问题,制定解决的方案,最后将结果(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方案、作品等)展现出来。是否需要采用“仿真课题”小组活动,取决于教学内容与目的,如教学内容涉及教学生如何决策,涉及让学生认识人与人、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涉及学生在常规教学过程中难以获得的经验等,皆可采用这一活动方式。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中,都可运用“仿真课题”小组活动。该小组活动的选择广泛,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如“学生会年度活动及财政计划”,社会生活课题,如“社区环境调查计划”、“少年航天科研项目选择与设计”等都可用作仿真课题。

5.小组“辩论”活动

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辩论活动尤其有用。课堂教学中使用辩论活动,通常把所有学生分为四组,两个正方两个反方,辩论两个问题。辩论的时候两组同学先辩,另两组同学先听;然后再交换。所有的学生又都有了发言、评判的机会。组织辩论活动,教师要注意以下技巧问题:(1)小组成员实力要均衡,人员性格要多样;(2)每组选一名主辩手,其他人也必须作为副辩手发言,并促使他们结成逻辑关系,使个人的发言产生“拓展”、“强化”、“补充”等结构联系;(3)论题必须明确、中性,以陈述句形式出现为佳;(4)教师要提供数量、质量相当的资料和资料线索;(5)正方、反方抽签决定;(6)辩论发言的时间严格公正地控制;(7)评价胜负结果由评判的学生投票决定,每人一票制;(8)评判的标准是:①论点、论据是否充分合理,②发言是否明确有力;(9)教师自己,或投票选一位主持人。主持人的总结重点应该在于肯定学生在思维、语言和智慧方面的优点,尤其是学生的精彩之举。

摘自明轩《国外承堂教学技巧研究之二:小组讨论活动的组织技巧》,《外国中

小学教育》 1999年第5期 ,原文约6500字

第20篇:论当代历史教学设计与内容的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18-01

课堂教学设计是为了支持有效的学习而预先对教学所进行的规划与组织,是对学生学习业绩的解决方案或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它是一种改进教学的艺术,也可称为“教学策划”。下面,笔者依据新智育理论,谈点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艺术的体会。

1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1 教学目标具体化

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目标陈述。它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的行为来陈述目标,且目标尽量清晰、可测量可操作。如“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这一节的教学目标可这样定位:(1)学生能用自己的话陈述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的历史条件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2)学生能够辩证认识商品经济发展特别是商业资本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关系;(3)学生能根据教材中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一段材料说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1.2 学生起点能力明晰化

任何新知识的学习,都必须建立在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的基础上。所谓起点能力,亦即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所称的起点行为,是指学生已有的与新学习有关的能力或倾向的准备水平。传统教学虽然强调备课时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但事实上备课大多注重的是教材,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在教授“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对“学生起点能力”作了下列分析:(1)知识准备:学生已初步掌握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导火线、领导阶级、任务、性质、历史作用等有关概念。(2)技能准备:学生已懂得或会运用下列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原因;早期资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人民大众是革命的主力军;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是历史的进步,但也有其曲折性与复杂性。通过上述学生起点能力的分析,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十分清晰了,有利于学生呈现新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迁移、巩固新知识。

1.3 学习步骤合理化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根据教师的特点和可行性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步骤,教学效果难以事前预见;教学过程的修改也经常没有计划,只是根据教师的猜测、教学内容的深浅和学生程度断断续续地发生。而科学的教学设计则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选择适合学习任务和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和媒体,。如美国教育家加涅就认为“教学是一系列精心为学习者设计和安排的外部条件,这些事件用于支持学习者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并为此定义了教学序列的九个一般性步骤:引起注意――告诉学习者目标――刺激对必备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明确行为――提供行为正确与否的反馈――对行为评估――强化保持与转化。因此,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步骤设计至少必须有以下四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渗透的环节:第一,复习旧知识――找到新知识立足点;第二,出示新内容――告知学生学习目标;第三,呈现新知识――嫁接同化形成新网络;第四,巩固检测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迁移、转化。

1.4 学习结果的可测量化

华东师大邵瑞珍教授等学者提出的新智育目标论认为广义知识目标学习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即狭义知识),它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和主要回答“是什么”问题的知识。第二类是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无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活动形式间接推测出来的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即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它包括两种能力,其中用于处理处部事物即对外办事的能力称为智慧技能,用于调控自身认识过程即对内调控的能力则称为认知策略性知识。我们要想知道预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学生是否已经获得了所教的知识,就需要对学习结果进行检测量化。

2 关于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2.1 学习教育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是人类的一种重要实践活动,它同样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需要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感觉到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的指导,才能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要搞好教学设计,教师要占领“制高点”,居高才能临下,纲举才能目张。这个“制高点”就是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就是科学的教育理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摆在我们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永恒而常新的课题。

2.2 树立学生为本,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教学或以教材为本,或以教师为本,因而都偏离了教育的本来目标。素质教育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历史教师应该真正具有“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至上”的意识,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与起点水平。学生起点能力与教学目标、学习任务之间的差距就是矛盾,就是问题,就是教学的突破点与切入口。了解学生的需要与实际水平,不仅包括知识准备、技能准备,而且还包括情感准备,从而诱发学生的高度热情,缩短师生距离,带领学生去突破一个个路障,完成学习任务。

2.3 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反审认知能力

反审认知是指用于支配、调节人们自身的学习、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的知识,是个体对自己学习等状态的内部调节、自我调控。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认知策略,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自学习,学会自我激励、自我定向、自我调控、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这既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激发主体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益;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自主的健康人格,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当代神农氏教学设计
《当代神农氏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